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需求调查报告

需求调查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15 16:58: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需求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需求调查报告

篇1

二、一”结构迅速形成并使家庭结构发生急剧变迁,家庭的小型化趋势极为强劲,而居于中国最重要的养老地位的家庭,由于养老的物质基础不断缩小,传统意义上的居家养老受到强大的冲击。

从**市老龄委获悉,至今年10月份**市老年人口已突破一百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2.59%。目前,**地区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4.5万,占总人口的14.6%,高于全国、全市的平均水平,我区人口老龄化呈加快的趋势。据统计,**区“三无”老人148名(有60人集中在区社会福利院供养),低保老人3560名,空巢老人5972名,优抚对象老人数为955人。有养老服务机构31家,床位2441张。其中国办一家有床位709张;民办30家,床位1699张,(已在民政部门登记办证的有14家,床位为1146张,还有三家正在办理中)。本文就如何应对老龄化趋势,在社会经济发展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口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建立老年人所需要的养老模式,让老年人安度晚年等方面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意见和建议,供政府职能部门科学决策时予以参考。

一、调查方法与样本概况

本次调查,我们**区“十一五”期间第四期领导干部班的学员,分别深入全区14条街道办事处的部分社区居委会和单位,采取召开座谈会和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地区养老模式情况进行调研,整个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为96%。

在被调查的96份调查问卷中,男性占38.5%,女性占61.5%;从年龄结构上,40岁以下占14.6%,40-49岁占7.35%,50-59岁占31.25%,60-69岁占22.9%、70-79岁占20.8%,80-89岁占3.1%。在职业分布中,被调查的老年人口以前所从事的职业教育为老师或科技人员占13.5%,公务员占21.8%,工人占40.8%,无固定职业占14.6%,其他占9.3%;从老年人目前的经济状况上看,500元以下占13.5%,500-1000元占63.5%,1000-1500元占12.6%,1500-2000元占10.4%,调查样本构成基本符合**地区老年人口的实际情况。

二、调查资料的分析

从调查情况看,“家庭养老”的传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的结合正在受到冲击.其主要表现是:

变化之一是家庭养老的内容和形式出现了分离。所谓“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里下与老伴、子女等家人共同生活的养老方式,其条件是有家可居、家庭养老的养老资源来自子女、个人储蓄或社会福利机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居家养老中,您愿意选择的养老方式,有63.5%选择家政服务,18.9%选择子女照顾,11.4%选择邻里互助,6.2%选择家庭病床。在您愿意接受的社区养老方式,选择日托中心占38.5%,配送餐服务占29.1%,聊天服务占17.7%,志愿者服务占14.7%。现在,“在家养老”不一定就是“家庭养老”,家庭养老的形式已经多元化,这在根本上是因为老年人群存在着显著的社会差异,最突出的表现在经济保障能力的差异上。有些低收入的老年人对家庭成员的依赖性比较大,而收入较高的那部分老年人的追求则已经超越基本需求,对养老的质量和高质量的助老服务提出了要求。而且老年人群的异质性,天然地决定了需要有多元化的养老方式。从调查情况来看,变革中的家庭养老基本上有三种方式:一是共居式家庭养老,二是分居式家庭养老,三是社会化养老,譬如,敬老院养老、公寓养老等等。从调查中显示,选择与家人居住占58.3%,与配偶居住占31.3%,单身独居占10.4%.调查结果说明,老人愿意与已婚子女分开过的意向比较明确,这样的比例可以达到四成之多。这主要是出于避免代际矛盾的考虑,但两代人之间还是保持了密切的联系,既分户又互助的格局使不少老人过得很舒心。

“家”只是家庭养老最常见的地点和载体,但不是惟一的。在这个意义上,“家庭养老”的实质是“子女养老”(个别的存在“配偶养老”),是代际之间存在着反哺式的财富流和资源流。应该看到,“家庭”和“家”是两个有联系更有区别的概念。此外,有“家庭”,并不一定就有“家庭养老”。“家庭养老”的关键是在家庭甚至亲属网络的框架内存在着赡养关系。

变化之二是家庭养老的功能出现弱化。养老支持力弱化、养老资源减少正在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子女数的减少;二是代际居住方式的变化,即从过去的共居转向分居;三是劳动力社会参与率的提高和社会竞争因素的介入使得不少做子女的陷入了某种角色冲突,即“事业人士”的角色和“孝顺子女”角色的冲突。这些变化影响到家庭的养老功能,特别是精神慰藉功能和日常照料功能的弱化已经在许多家庭出现。譬如,在老人较多的社区,空巢家庭增多已经开始影响老年人的养老质量。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当前老年人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排在前四位分别是医疗保健占70.8%,心理孤独占16.4%,文化生活单调占8.1%,生活困难占4.7%。调查告诉我们,老年人最突出的问题是身体不适时的照料问题,空巢家庭在呼吁社区助老服务。

变化之三是养老功能出现转移,即从家庭转向社会。在调查中我们注意到,您选择哪种养老方式中,有66.6%人选择采取居家养老(住在自己家里,专业机构提供家政、邻里互助等服务),23.3%选择社会养老(白天社区提供配餐,老年活动等服务,晚上回家居住),有10.1%选择自我养老(配偶、子女或自己照顾),这就是家庭养老的社会化和现代化问题。家庭养老的比例会继续下降,在社区召开座谈会时,大家反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老年人自立自助能力的增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自我保障水平均会相应上升,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的比例会有所上升。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我们注意到,老年人社会养老的需求比例达到80%,家庭养老的比例只有12.9%。这里的“社会养老”是指经济上主要由社会提供保障,靠离退休金养老;“家庭养老”则是指养老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子女、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如亲友接济)。

变化之四养老方式趋向多元化。在这次调查中,我们还专门设计一个题目,您愿意接受哪种新的养老模式。从统计情况看,除了传统居家养老、日托养老、机构养老外,还有以下新的养老模式,受到老龄人和她们子女的欢迎。

1、货币化养老模式。是由政府拿出一定资金,作为特困老人养老服务补贴。选择居家养老,政府每月以“代币券”的形式,将补贴发给老人,老人可自主选择明码标价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选择机构养老,可在全区范围内随意选择,用养老金(低保金、房屋出租金等)作养老费,差额部分由政府补贴。2.暖巢管家养老模式。这是一种专门为空巢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针对空巢老人的特点,引入管家概念,让老人做主人,为他们配管家。从老人退休开始,就把他们的日常生活照料、身体健康监护、生活用品代购和配送、健康指导和咨询、休闲娱乐等承担下来,专门的配送车辆和专业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服务。3.异地互动养老模式。是指在当地养老机构或中介机构登记,然后到外地养老机构养老。这也是目前多数老人比较热衷的养老方式。这就需与各省市地区养老行业广泛联系,为各地老人异地养老提供了专业服务。据有关资料显示,多数养老机构接待旅游养老人数常年保持在10—20%。特别**是著名火炉城,在这方面老年人需求非常大。4.养老助教模式。是指发挥国内外高知老人余热,为其提供养老服务的同时,利用其教学资源无偿或低偿帮助学校教学。5.信息化养老模式。是指把信息化手段融入养老服务中,增大养老服务信息化含量。把社会福利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社会化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老年康乐苑、互动式异地养老服务中心、“养老110”呼叫平台、社区老人“呼救通”系统、空巢老人家用“爱心门铃”等形成一个养老服务网络,采用数字化养老服务和管理手段,发挥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作用,拓展养老服务内容,完善养老服务功能,构建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式养老服务体系。6.合资合作式养老模式。是指吸引国外资金和技术,开办养老福利机构,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三、对策与建议

在调查中,我们通过查看有关资料,认识到当前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可能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对劳动力资源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将会出现劳动力适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和劳动力结构的老龄化。二是对社会抚养负担的影响。预计到本世纪中叶,社会老年抚养化部分(即:每一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对应的15—64岁人口数),将由1950年的12:1下降到14:1。三是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我国随着离退休人数的增加,相应的养老金支出将快速增长。以**年至**年养老金支出为例,**年我国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出为396亿元,到**年我国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出已增加到3421亿元,年均增长22%。另据世界银行组织预测,我国的基本养老金到2032年左右将出现收不抵支的状况。因此,养老问题,是反映社会发展与和谐的一面镜子。在人口老龄化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满足越来越多的老人养老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答的一道难题,各级政府都应在社区建设、养老保障、医疗体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思考社会老龄化问题,确保老年人在柔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人文关怀中度过安乐祥和的晚年,必须适应时展需要,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相衔接的养老福利服务模式。

1、大力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形成菜单式服务,改变社区居家养老简单、粗放的服务模式,培育社会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集约化、项目化发展。优先解决困难群体的服务需求,通过评估,按不同照料等级,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经济困难且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提供适当的服务补贴。随着老人离开工作岗位回到社区,不仅养老金由社会发放,老人的养老也基本上由社区与家庭共同承担。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十分重视社区养老功能的发挥,社区组织和社团组织具体组织实施。以老人住宅为中心,在周边建设为老人服务的医疗、娱乐、学习、健身的设施。社区养老的独特优势,既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又补充了家庭结构变化后单纯由家庭养老的不足。具体来讲,下步社区养老服务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是家务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可以定期派遣服务人员前往老年人的住所,帮助他们做琐碎的家庭杂事。服务人员通常是由受过训练的下岗女职工来做的。她们的责任是收拾房间、买菜做饭、伴陪老人以及看护刚刚出院或不能自理的老人,照顾老人洗澡穿衣、服药等等。专门为没有子女照顾的老年人提供各种综合。工作时间可以是每天几个小时,每周几次,或一周七天每天24小时。二是家庭保健服务。社区保健医生或护士提供的专业或辅助专业人员的护理照料。她们负责分配和监督用药、换衣、康复理疗、提供个人卫生服务。在有些社区,家务和保健服务结合在一起,服务人员可以一身兼两职。三是送饭上门。是人们经常说的“轮子上的饭菜”。这种服务提供一顿午餐给住在家里的老人或不能买菜做饭以及需要此类帮助的高龄老人。老人们不仅可以享用每周五天营养配餐,而且志愿送饭的人也可以借机登门看望老人。“轮子上的饭菜”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变化。送饭上门使得很多需要养老设施照料的老人能够选择生活在家里,实现“居家养老”。四是定期探望。也可以称作组织起来的邻居线。这个服务项目是组织社区志愿者、居委委会工作人员,中、小学生定期探望“空巢家庭”的老人和住养老设施的老人。探望者与老人一起可以做些老人们喜欢或需要的事情,如一起玩牌或下棋,一起看电视或聊天等等。一般来说探望者事先得到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辅导,使他们懂得老人的需求并且愿意作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对于没有亲人和朋友在身边的老人,探望者对老人就显得更加重要。定期探望这一服务项目将会大大丰富老人们晚年的精神生活,使他们感到社会的关怀,感到晚年生活的意义,有益于老人们的身心健康。五是电话服务。很多独居的老人害怕自己在家病了或伤了没有人知道。通过每天确定的时间打电话给独居在家的老人,确认老人安然无恙,从而帮助减轻老人们的焦虑和及时发现问题。如果确认的时间老人打算外出,他或她一般事先通知电话确认服务的志愿者。如果在确认的时间老人家里的电话没有应答,而且老人也并未事先打招呼,则立即会有人到老人家去检查。电话确认服务可以监督老人的健康状况,提供连续的与老人的接触,使老人们感到有人在关心他们。六是“生活在线”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开设几种应急响应呼叫系统,允许老人通过报警和响应系统寻求帮助。“生活在线”服务的定购者可以在手腕上或脖子上带一个钮扣。当钮扣一被按下,“生活在线”中心就会自动接收电话。当收到电话后,“生活在线”的工作人员就会打电话给老人家里。如果没有人应答,他们就会打电话给老人的监护人(比如朋友或亲戚),要求到老人家去看一下。监护人发现情况异常后会打电话给中心寻求进一步帮助。七是交通和陪伴服务。有条件的社区可以为老人提供门到门、灵活交通工具的服务,老人们可以选择小轿车、小客车、大客车等车型。这种服务有时称为拨电话搭车。老人们一般提前24小时打电话给中心调度办公室,并且告知用车的时间和地点。司机把老人从家里接出来送去看医生、上诊所、上银行、上商店等等。有条件的社区提供陪老人外出服务,以保证老人的安全。八是老年食堂。社区为老年人开设老年食堂,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饭菜。老年食堂应该设在一个社区的中心地带,为老人提供一顿午餐。除了营养餐以外,包括消费导向、健康和营养信息、咨询、艺术和手工等等。老年食堂不仅满足老人营养的需要,也为老人提供了聚会、交流、交朋友的场所。对老年人来说,有时,聚会比饭菜本身更重要。老人们在这里庆祝自己的生日,度过假期,甚至找到伴侣,举行婚礼。九是法律服务。老年人所需求的房屋出租、消费者权益保护、准备遗嘱、财产纠纷等法律服务与日俱增。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接触过法律。他们有的觉得打官司太累,而且律师费用太贵,有的并不意识自己的法律权力。社区服务中心组织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为老人开展法律服务,通过政府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法律服务,针对老人困惑的问题提供法律咨询,为低收入的老人进行义务法律帮助。十是老人日托中心。如果有的老人不能在家独立居住,但又不愿意去养老设施,去日托中心是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日托中心可以满足比如老人的社交、心理和康复服务、体育锻炼、娱乐活动等各种需要。老人每天可以做班车到中心来,中午在中心一起吃饭,中心提供了对老人方便的照料和服务。十一是咨询服务。老人生活中往往需要通过咨询服务来解决老人遇到的各种问题,诸如个人和家庭矛盾、退休、财政、生活安排、购物消费指导等各种问题,通过社区咨询服务,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从而使老人的个人权益得到最好的尊重和保护。保护服务这一服务通常是由法律服务中心或公共机构来提供,用来保证老人的合法权益。

2、分类推进机构养老服务。在完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管理和政策扶持的同时,研究营利性养老机构的管理与扶持措施,以满足一部分支付能力较高、需求层次多样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

3、健全财力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规范、长效的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投入发展机制,并争取将政府对养老福利服务的投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通过老年人福利设施建设补贴和服务补贴,使政府的财力能够发挥托底的作用,保证需要满足困难群体的服务要求,逐步实现“费随人走”,形成“补老人、补服务、补项目”的公共财政供给方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养老福利服务,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4、加强服务资源统筹。医疗服务是老年人最主要、最基本的需求项目,也是老年人最担心的问题。当前要将民政和卫生资源进行整合,让医疗卫生进入养老机构。本着“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原则,统筹发展卫生部门老年护理医院和民政部门养老机构护理资源,将统一统计养老床位数量。

篇2

实用文是人们工作、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文体,小到一张借条,大到生意场上企业与企业之间所签订的合同,都要用到实用文。我省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实用文的把握、运用及需求状况如何?为此,我们在海南有关高职院校开展了抽样调查。

1调查目的

了解我省高职院校学生实用文写作的能力及对实用文写作的认识和需求,以便为我省各高职院校如何开设实用文写作课程或编写相关的教材提供参考的依据。

2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问卷参见附1)。

3调查对象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海南外贸职业学院、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五所院校的各专业学生。

4调查数量

共发放调查问卷55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550份。5调查结果

从收回的550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情况来看,我省高职院校学生在对实用文写作的兴趣、能力、自学情况、格式、应用价值、课程开设需求等六个方面的情况如下:

(1)高职学生对实用文写作的兴趣。调查结果显示,有43.06%的学生对这门课程是感兴趣的,43.84%的学生一般喜欢,13.10%的学生不喜欢。

(2)高职学生实用文写作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写作能力高的学生有22.97%,认为自己写作能力一般或低的学生有77.03%。

(3)高职学生主动提高实用文写作能力的情况。认为自己写作能力一般或低的高职学生有77.03%,这说明高职学生的实用文写作实际水平并不高。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只有7.13%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用文写作能力而经常主动去寻找机会通过各种方式去学习如何使用实用文,92.87%的学生不会主动去自学实用文的写作。

(4)高职学生对实用文写作格式的了解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88.87%的学生不了解借条、证明、申请书等常用实用文写作的格式或略知。

(5)高职学生对实用文写作应用价值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有75.85%的学生认为实用文写作在社会上的应用范围广,只有1.20%的学生认为实用文写作在社会上的应用范围狭窄。

(6)高职学生对实用文写作课程开设需求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80.1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开设实用文写作课程,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实用文写作课程的学生仅有9.63%。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认为实用文写作在社会上的应用范围很广,可是却有77.0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用文写作能力一般或低,有88.87%的学生不知道借条、证明、申请书等常用实用文写作的格式。面对实际需求广泛而自身能力不足的现实,学生采取自主学习以获得相关实用文写作能力的学生只有7.13%,这意味着有92%以上的高职学生毕业后仍会缺乏实用文写作的相关能力,这种能力的缺失会给许多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带来诸多不便。正因为高职学生认为实用文写作在社会上的应用范围很广,有80.1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开设实用文写作课程,以弥补他们在实用文写作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

目前,各高职院校使用的实用文写作教材存在体系庞大,内容繁杂,其中涉及的日常实用文极其有限,往往不是介绍和教学的重点。教材讲的学生不一定常用,学生常用的教材不一定有,而且在体例上也多重理论、轻训练,选择的例文远离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使高职学生学习起来疏远感较大,妨碍了他们对实用文重要性的积极认知,抑制了他们对实用文写作学习的应有兴趣。为此,为了使实用文写作课程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切近学生,达到更广、更专业、更实用的目的,我们又对高职学生对实用文写作课程内容的需求进行调查。我们从教师的角度列出高职学生在毕业后应掌握的35种常用的实用文种类,让高职学生从中选出最常用的20种。我们用于调查的35种常用的实用文种类是:毕业论文、求职信、个人简历、合同、通知、申请书、总结、计划、演讲稿、市场调查报告、报告、介绍信、致辞、状、辞职信、调查报告、申诉状、感谢信、便条、上诉状、竞聘词、证明信、述职报告、请示、条据、经济活动分析、倡议书、函、答辩状、商务信函、通报、请帖、启事、简报、对联。

篇3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7—0018—01

在大力发展幼儿教育的今天,国家全面推行了对幼儿教师的培训方案。作为培训单位,为保障培训质量,对培训教师进行前期需求调查十分必要。

一、调查目的

培训调查的目的是整个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为实现培训目标而做的前期工程。它不仅影响着培训方案的制订,而且对培训的效率起着重大作用。此次调查旨在了解甘肃省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需求及其差异,为制订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方案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调查过程

采用问卷调查法,其优点是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甘肃省14个市州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的信息。

问卷采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问答题等形式,共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为被培训教师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培训内容和形式。发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为100%,回收问卷有效率达100%。

三、调查结果分析

了解教师对培训的需求是培训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培训是否必要?对培训对象工作的帮助程度有多大?哪些方面有需求?了解这些基本情况,有助于针对性地选择培训模块,从而提升培训认可度和培训效益。

1. 培训意愿。此次调查发现,教师参加培训的意愿高(占总数的88.3%)。提升素质和教学技能成为被调查者参加教师培训的首要动机,为培训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依据。

2. 培训需求。教师的培训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实践工作中的不足。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是培训工作者理应考虑的首要任务。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教师的具体需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教理念为60%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的培训内容,幼教管理、幼教技能与实践也成为许多被调查者最急需的教育教学知识。可见,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相关知识需要在培训过程中更多地渗透与扩充。尤其高级职称的被调查者对“幼教理念”的需求人数比例远远高于其他选项。因为高级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新的幼教理念就成为帮助自己专业发展和科研水平迈上新台阶的一种迫切需求。(2)高校教师和实践专家成为被调查者最青睐的培训者,在喜欢培训者类型中占73.3%。高校教授能从幼儿教育理论、新理念等方面作出比较系统的阐述,实践专家往往基于个人的实践经验和反思,针对教师工作中的困惑,适当地点拨和建议,从而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进其教育教学工作。(3)下园观摩成为被调查者最偏爱的培训方式。教学观摩随着职称的降低,人数分布比例越大。因为教学观摩的过程是一个“身临其境”全方位的学习过程,既有助于教师开拓视野,打破自己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又能在观摩中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更能为以后创造性地工作积累素材,因此普遍受欢迎。

四、培训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被调查者对教师培训认可度较高且具有强烈的培训需求。如何才能使培训对象对培训工作满意,并使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发挥培训功能?

篇4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或乡镇企业就业,这部分人称之为“农民工”。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大军中的一支主要力量,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朋友的学历、知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工因长期缺少学习,难以满足岗位的要求。通过选择合适农民工作为调查对象,了解其学习需求,从而探索电大开展为农民工服务的新途径,使农民工朋友们能够快速提高自我,熟练掌握工作技巧并能达到专业水平,从而更快更好更轻松的适应城市生活,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社会调查的过程

(一)调查题目: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地点:XXXXX

(四)调查方式:个人问卷调查

(五)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问题,调查了从农村来打工的青年。从中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三、社会调查的结果

(一)调查统计: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男性60%,女性40%;年龄以青壮年为主;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文化水平集中在初中、中专,大专及以上学历只占到10%;收入一般在1500到2500之间。

(二)发现的问题:他们在都年富力强,但学历相对较低,缺乏一技之长,就业的基本技能相对较低,月收入也不高,家庭负担比较重,所以大多是希望能多挣点钱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改善子女就读的条件,同时希望今后的生活更有保障,这一现状在农民工当中非常普遍。

(三)农民工参加学习障碍:

1、劳动时间长

“没有时间”成为首位原因。因为现在大部分工厂上班时间名义上8小时制,但是实际上班时间往往12小时左右,平常周六周日也加班,几乎很少有人能得到国家规定的每周2日休息日的,农民工的休息权益基本上没有得到保障。但是农民工为了能有工作,就算很想学习技能、学习知识,也很难有时间去学习。

2、培训的费用高

因为参加培训,除培训费外,书本费、考试费、职业技能鉴定费等费用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这让农民工挣扎需不需要参加这些培训。另外国家政府虽然明确提出农民工就业专项资金补贴,让其使用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上,但由于使用范围狭窄,审批却很严格,往往资金很难到位。而造成农民工一面继续帮助,另一面资金却又不到位的现象。

3、制度有局限

有一些短期培训,像厨师、缝纫、车工、焊工这类专业,两三月短暂培训时间很难让农民工得以纯熟把握,而且由于教学的地点和教学道具的缺少导致农民工只有少量的操作经验,所以农民工在学习后更加难以熟练,导致部分农民工不愿意参加此类培训。另一方面有的培训时间有过长,农民工也难以协调时间与工作时间。教育体制中对待农民工的培训场所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中央拨款给地方政府关于农民工培训学习的经费,只是把培训费往下拨付,并没有专人跟中调查培训效果或考核培训工作进展成效等。由于这一方面的监管不力,有的培训学校就会存在学时不充足、学员自动流失、冒名顶替等异常的现象。更甚者,一些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和人员会钻政策的空子,挪用资金,搞假培训,编造名册,骗取国家的补助金以谋私利的情况产生。

4、培训观念落后

在部分地方对农民工工作培训的重要性熟悉不够。往往只落实在口号上,没有实际的进行开展。而大多数农民工也没有意识到培训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就业培训的意识淡薄,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而另一方面农民工大多文化底子不高、学习起来费力,很多人就因为这样经常没有信心,从而半途而废。

四、社会调查的建议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世界,没有科技进步我国是很难立足于世界之林,而科技的进步是需要靠教育,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大批高科技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农民工是当前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今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对当前农民工的政策来分析,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很多农民工在现实生活中,采取一切机会去培训,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但这仅只是一少部分,如果离开了社会的支持,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扶持,大多数农民工是难以实现培训和就业的,就我国目前的国力而言,无法一下子来解决农民工的问题,无法做到来支持每一个农民工去搞创业,搞科研,但我们可以整合社会资源为那些都为学习,需要技术的农民工提供优惠的条件和扶持政策,下面我想结合调查的情况和我国当前的实际,就如何加强农民工的学习和创业等方面提出以下观点和看法:

1、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教育强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针,但还不能落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增加教育和投入比例,特别是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改善现有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教育工作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能让教育人才安心在农村工作,从而让农村的孩子受到良好的学习教育,有较好的素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长远的解决农民工的问题。

2、整合资源,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我国现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1.5万所,高等院校1100余所,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基地,我们只要整合资源,加以利用就是农民工继续学习的非常好的载体。当前就是如何制定好政策,并给了一定的经费支持,引导这些职业技术学校加入学习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中来,如在开设班级时,加强与用工单位的联系,有针对性开设现实工作中需要的工种、课程,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又可解决用工单位缺人的问题,在资金支持方面可通过以政府投入的方式来解决,如职业技术学校每培训1名农民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职业技术学校多与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如果充分调动了职业技术学校的积极性,农民工的培训和教育问题就会得到有效解决。

3、教育资源实现重心下移,开设乡镇农业学校。我国的教育资源公布是及不均衡的,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县城,乡镇一级的教育资源非常匮乏,大多数镇没有开设农业学校,开设了的也没有充分利用,成为一种摆设,只有把重心下移到基层,并真正组织利用好,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特别是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中小学生生源减少,很多校舍被闲置,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种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在城市,要以各街道为单位,成立农民工之家,利用社区大讲堂等形式,让农民工有活动和学习的场所和机会。

4、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政府不但要以生活上给予关照,更要从政策的制定上给予其优惠政策,鼓励其自主创业,变农民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是要落实其子女就读的政策,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实地妥善解决农民工的子女就读的问题,各地也出台了有关政策,但在现实生活中,在落实的过程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没有使农民工从心里上融入到城市中来。二是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城市中,为解决下岗职工的培训问题,有关培训单位每培训1名下岗职工,可以享受国家一定的补助,在一些技能培训方面,只是象征性的收点费,而农民工不能享受这一优惠政策,另外,下岗职工创业方面可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小额担保贷款,而农民工则不能享受,要充分调动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和参照下岗职工这方面的优惠政策。

5、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前提下,加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力度,从而出台相应的政策,特别是在对待进城务工人员的养老保险方面,要严格按政策落实,在各省份之间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接转程序,从而解决农民工的养老问题,让农民工扎根在城市,安心的工作,安心为城市的发展做好服务。总而言之,要把加强农民工的教育作为我国现行教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来抓,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缓解或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长期失衡的现象,教育要面向农民工,为其创造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教育要面向未来,使其成为提高农民工技能和素质的主渠道,成为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二)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工的学习需求,本小组于4月20日对周小姐、王女士、江先生三名农民工进行了调查,总体来说,现在的农民工学习进取心都非常的强,都希望能有更好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知识水平,让自己能在企业当中能有更好地提升空间。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便有一批批为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农业户口人员而进入城镇务工,这个群体就是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朋友走出家乡,为梦想为生活在城市奋斗打拼,他们大多数在城市的基层成为城市的基层砥柱为城市的发展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朋友的学历、知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等方面的要求,促使农民工朋友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在城市中高水平快节奏的生活,为了解广大农民工朋友在工作中的学习需求,特此随机对三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农民工朋友做了调查问卷,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实际工作能力的运用和发挥情况,针对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给予相应帮助和合理的解决方法,使农民工朋友们能够快速提高自我,熟练掌握工作技巧并能达到专业水平,从而更快更好更轻松的适应城市生活。

二、调查内容

(一)调查的对象和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问题,调查了三名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青年。从中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周丽丝,女,19,职高,群众,未婚,家庭成员有3人,她在一个民营企业任职,月收入1500—2019。周小姐很想学习农学,在获得大专学历后回家乡支持当地农村的发展。本来学旅游的她在现实工作中并没有什么优势。她也考虑到通过短期培训进行脱产学习服装加工,这对于她继续留在发达城市有一定的帮助。毕竟手工制造业也需要一批真正有手艺的人。丹,女,23,初中,群众,已婚。家庭成员4(有子)。丹丹姐是在大酒店工作的,原来学的也是计算机管理。因为自己的学历低,所以成了她竞争的门槛。所以她现在最想取得一个本科学历,主修经济学,当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电大组织的短期餐饮服务培训她也感兴趣,可以先让她在餐饮业好好干下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去深造。江志强,男,23,大专,团员,未婚,家庭成员3人。他有些腼腆,但是计算机的水平不赖,学历也还不错。所以他想到广播电视大学学习经济学,当一名财务人员。如果不行的话,他就去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学习数控技术,毕竟对于一个男士来说,数控这个职业也是不错的。

(二)学历及收入状况

从农民工调查对象中受教育程度来看,其学历主要集中在中专、高中、初中,比例为90%,最少的是大专,比例仅为10%。50%的农民工反映缺乏技术成为他们找工作的最大困难,35%的农民工反映学历成为他们工作过程中的最大困难。从调查对象岗位看,主要岗位办事员30%,技术工10%,普工为60%

(三)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 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农民工现有学历一般都低于本科学历。而且农民工的学历与年龄成反比例。50岁以上一般为小学以下学历;30岁—50岁一般为高中以下学历;20岁—30岁为本科以下学历。其学历与同等城市人相比有很明显的差异。

三、农民工学习需求的现状及分析

(一)学习需求明确

农民工生活在社会生活的底层,每个月只领到微薄的工资。而工资的花费除支付日常开支之外还存在着其它方面的费用。例如:邮寄回家乡的亲人生活费、子女的教育经费等。这样的状态下使农民工朋友更急切的想改变生存环境,那就是可以挣更多的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二)农民工参加学习障碍,劳动时间长

“没有时间”成为首位原因。因为现在大部分工厂上班时间名义上8小时制,但实际上班时间往往12小时左右,平常周六日也加班,几乎很少有人能够得到国家规定的每周休息两天的,农民工的休息权益基本上没有得到保障。但是农民工为了能有工作,就算很想学习技能、学习知识,也很难有时间去学习。 (三)培训的费用高

因为参加培训,出培训费外,书本费、考试费、职业技能鉴定费等费用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这让农民工挣扎需不需要参加这些培训。另外国家政府虽然明确提出农民工就业专项资金补贴,让其使用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上,但由于使用范围狭窄,审批却很严格,往往资金很难到位。而造成农民工一面急需帮助,另一面资金却又不到为的现象。

四、调查建议

(一)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充分认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行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市场需求为依归,以转移就业形式为引导,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要逐步完善培训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把职业需求情况、技能要求等及时传递给农民工朋友,使他们了解参加培训的重要性。要建立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系统。对农民工朋友培训需求进行分类,使之可以按其需求提供相应服务。

篇5

该市有中职学校10所,专职中职德育教师66人,发放问卷66份,回收问卷63份,有效问卷63份。

1.该市中职德育课师资年龄偏大、学科专业化程度不高,人员更新率低,校本培训少,教师职业倦怠感明显。

从表1-表4可知,30岁以上的教师占76.2%,师资新鲜血液不足;教师第一学历专业与从教专业对口率只有60.3%,这是教师专业化最突显的短板,加重师资培训的难度。其中,10所中职学校中,有4所学校10年内没有引进新的德育课教师,有2所学校长期只有2~3个德育课教师,7所学校没有德育(政治)高级教师。每学期能外出培训的教师只有20.6%,表示有职业倦怠感的老师占60.3%。

可见,中山市中职德育课师资的基本情况不容乐观,师资结构不合理、学科专业化程度不高、人员更新率低、校本培训少、教师职业倦怠感明显,这些均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有效教学的实施。

2.新课改以来,该市中职德育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资源获取方式、教学评价等都能做到与时俱进、更新主动。

从表10-表11可知,教师参与市级以上课题及在有刊号的刊物公开发表文章的普及面还不广,从一个侧面反映师资队伍科研能力不强。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有力抓手,也是改善教学质量的助推器,这方面的能力一定要加强。

3.该市中职德育课教师参加教学培训的动机正确、上进心强。

从表12-表13可知,85.7%的教师参加培训的动机是“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同时“教育改革发展所需”与“获得继续教育学分”也是教师参加培训的主要动机。教师希望通过培训能“获得新的理念”“获得可以在工作上应用的一些有效的技巧或技术”“获得适用的新知识”。

4.该市中职德育课教师群体知识与能力培训的需求。

从表14-表16可知,经过六年的课改,教师对课程大纲、教材已有较全面与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更需要“教学教法与技巧”“青少年学习心理方面的知识”与“任教学科专业前沿的知识”。同时,教师选择“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方法更新能力”欠缺,这3个方面的培训需求度很高。在教研能力培训方面,教师希望在“如何落实研究过程”和“如何将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实践”这两方面有更多的培训机会。

5.该市中职德育课教师喜欢的培训形式、最受欢迎的培训者、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最有效的培训考核评价方式。

从表17-表20可知,该市中职德育课教师喜欢的培训形式是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式、实地参观考察式、同行交流研讨式; 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与课改专家是最受欢迎的培训者; 教师普遍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是观摩课堂、听课评课、名家讲座; 教师偏向于培训后根据培训课程完成相应作业和提交论文或撰写培训心得这两种的考核方式。

二、应对策略

调查的结果和分析可以为该市中职德育课教师的培训提供设计的依据,可作以下考虑:

1. 课改六年后,大纲与教材培训已不是重点,教师培训要以课程的前沿知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为主要培训内容,同时配合开展普及青少年心理常识、新型教学手段工具运用、科研实施方法等通识内容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 充分发挥该市中职德育师资队伍的优势,以自我教育为主要培训力量与形式。由于教师特别愿意听名师课堂,认为听评课是最有效的培训形式,因此,市教研室应搭平台、压担子,挑选本市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广泛、长期开展全市公开课、示范课,提供给全市德育课教师观摩学习并进行评课。同时,要求各校在校级范围内也要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观摩活动。

3. 加强科研引领,请教育科研专家对全市教师开设“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科研”为主题的辅导培训。市教研室既要牵头参与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也要鼓励、支持、辅导学校参加市级、校级的课题研究,并将科研水平与成果作为科组建设优劣的评价指标。

篇6

被调查人员中,34%较需要家政服务,35%不太需要,30%不需要。没有请家政员的原因,57%选择自己及家人有时间做,13%是家庭收入的因素。

家政服务项目方面,被调查人员中,56%选择家庭保洁,13%选择烹饪,9%选择照看孩子,7%选择照顾老人,其它15%。对于家庭保洁频率,52%需要每周一次,12%需要每两天一次,3%需要每天一次。对于烹饪服务频率,30%需要每天,11%需要不定期。对于照顾家中病人,41%选择需要专业护理,29%需要基本照料。对于家中有学龄期孩子的家庭,28%需要接送孩子上学,21%日常家务,21%课业辅导。

家政员类型方面,被调查人员中71%选择钟点工,25%选择白天来,不住家,3%选择住家型。家政员的年龄段:51%选择36-45周岁的,42%选择46-55周岁的。家政员的性别:86%选择女性,14%选择男女不限。家政员的籍贯:52%要求市内,46%无所谓。

在招聘家政员方面,64%选择熟人介绍,32%选择家政公司。而在选择家政公司的时候,46%考虑的是口碑。

被调查人员中,38%的家庭接受每月在家政服务上花费500元以下,41%接受500-1000元,16%接受1001-2000元。3%接受2001-3000元。

1. 市场供需存在着矛盾。调查显示居民对家政服务等级需求越来越高,保洁、保姆等初级项目外,对月嫂、养老护理、病老陪护、课业辅导等中高级服务项目需求量逐步增大。现市场尚还不能满足需求。但由于市场鱼龙混杂,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广大居民面对现在的家政服务供需现状往往无从选择,不是找不到满意的服务,就是不敢接受服务,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2. 行业观念陈旧。家政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而来的新行业,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现在一方面居民对家政服务专业技能需求越来越高,而愿意在家政服务上花的钱却偏低。另一方面,不少女性受“侍侯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怕丢面子,怕受歧视,宁愿无事干或工地打小工,也不愿意干家政。

3. 市场需求大,服务网络少。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人员中有34%家庭需要家政服务,说明我区家政服务市场的需求是庞大的,64%的人选择熟人介绍的家政服务人员,这表明家政服务业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网络,导致供需无方,接触难,在短期之内熟人介绍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收益,但是不利于家政服务业的长期发展。

4. 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家政服务业由于市场广阔,供不应求,只要想干的就可以干,因而造成市场结构混乱。目前新北区的家政服务业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对服务质量也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市场价格不统一。如月嫂服务,收费价格相差甚大。此外,家政服务员的自身安全和利益无法保障,雇主的利益也无法保障。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1. 建立巾帼家政服务机构,打造服务品牌。各级妇联作为群团组织,社会诚信度高,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因此妇联组织要主动承担起引进、促进、推进巾帼家政服务健康发展的责任,组织动员下岗女工和外来务工妇女自主创业。2014年,我区已成功引进江苏省“好苏嫂”家政服务品牌,并大力学习和借鉴山东济南“阳光大姐”、浙江杭州“西丽”巾帼家政的好经验好做法,在行业树立标杆,带动全区家政服务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2. 加强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素质。拥有专业的家政服务队伍是创建品牌的重要基础,而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是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新北区妇联联合“好苏嫂”家政服务中心,积极发挥巾帼创业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的作用,全方位、高起点、严要求定期集中培训不同级别、不同档次的家政服务人员,同时还将进行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家庭礼仪、操作规则等一系列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业务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家政人员整体素质,以适应家政服务市场不同层次的雇主需求。

篇7

毕业的硕士生的去向,从这个图来看,48%到图书楼。还有一些教育,14%。还有13%的读博或许出国。25%其他行业。研究生是报了这个意愿,为什么还有25%的学生去了其他行业,值得我们考虑。

图书楼学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查询

这些年图书楼新进的员工中,图书楼学专业的学生偏少。图书楼学毕业在图书楼任职状况来看。怎样发扬图书楼学毕业的专业专长,照样值得指导者考虑的问题。

从图书楼学毕业发扬效果的状况来看,图书楼学专业毕业发扬效果最好的岗位是分类编目,其次是文献采访和参考征询。图书楼学毕业难以发扬效果的岗位是系统和收集维护和软件开发,还有一些是流通阅览。虽然流通阅览是占比例最多的岗位,照样有一些馆长以为他们没有很好地发扬效果。问卷查询后果显示,图书楼学毕业生不能胜任地点岗位工作的缘由:

图书楼学专业常识学得不系统、不扎实;

图书楼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图书楼实践脱节;

需求;

图书楼学课程太侧重实践性、办法与技能的内容偏少;

图书楼学专业学生不足其他学科常识背景。

对图书楼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工作显示请馆出息行了评价。以为他们图书楼学专业常识优异的占61%,不断学习和获取新常识的才能88.6%,其次是团队精神与沟通协调才能和准确的职业价值观。录用图书楼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32.54%。

查询设计了一个问题:“假如贵馆招收从事专业性工作的新员工,在求职者其他前提一样的状况下,您更倾向于?”共设计了5个选项。共有112份问卷参加答复了此问题。录用图书楼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30.95。不思索专业背景,关键看才能20.63%。

图书楼学专业毕业生对图书楼职业的称心水平,47%称心,51%基本称心,不称心的只要2%。

图书楼员眼中的职业竞争力,以为不断地学习和获取新常识的才能是最多的,跟对馆长的查询统一。不断学习和获取新常识的俄才能,还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工作才能。图书楼学专业毕业以为本身从事图书楼职业的优势是系统的的图书楼学常识。

篇8

archive websites should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ser needs,and improve

archives websites' service ability and level from the aspects of resources, retrieval function,user interaction

and user education.

Keywords:Archives website;User demond;Resource;Retrieval function;User education

1 引言

档案网站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系统,任何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都要以用户需求为依据。档案网站的建设者只有对用户需求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根据变化了的需求来制定和调整网站已有的服务方式和各项功能。[1]本文所指的档案网站用户是广义上的用户,包括任何对档案信息资源有利用需求的机构或个人。档案网站的用户需求不仅指档案机构对于网站建设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访问网站的用户对于档案网站的需求。笔者于2012年11月在河南省范围内对档案网站的用户需求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希望以本次调查数据为基础总结档案网站用户需求的一些特点,并且以此为导向对网站的管理和服务提出建议,从而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2 研究设计及发现

2.1 问卷设计。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被调查

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背景。第二部分是被调查者对档案网站的利用情况及反馈,主要包括浏览档案网站的频率,利用档案网站的目的,最常浏览的档案网站栏目,所利用档案的内容和形式以及网站检索功能的使用情况等。第三部分是被调查者对档案网站管理和服务的建议。

本次调查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问卷,共发放300份,回收有效份数285份,回收率为95%。其中被调查者20岁以下的人占12%,21岁到40岁之间的人占53%,41岁到60岁之间的人占25%,61岁以上的人占10%。文化程度为本科水平的占38%,硕士水平的占24%,博士及以上的占20%,大专及以下的占18%。档案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7%,一般公众占27%,档案管理员占10%,历史学家、人文学者及研究人员占7%,科研工作者占6%,工程技术人员占5%,决策制定者和行政管理人员各占4%。从问卷回收率及被调查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来看,此次调查的对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涵盖范围较广,因此,本次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

2.2 调查发现

2.2.1 浏览档案网站的频率。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经常浏览档案网站的人员占15%,不经常浏览档案网站的占68%,从来没有浏览过档案网站的占17%。

2.2.2 利用网站目的。问卷列举了六种利用目的,包括落实政策、编史修志、解决纠纷处理案件、为经济建设提供参考、为部门工作提供参考和休闲猎奇。其中最常见的利用目的是为部门工作提供参考和解决纠纷处理案件。具体调查结果见下表:

利用目的 所占比例

落实政策 12%

编史修志 7%

解决纠纷及处理案件 25%

为经济建设提供参考 13%

为部门工作提供参考 33%

休闲、猎奇 10%

2.2.3 最常浏览的档案网站栏目。笔者列举了十个栏目可供选择,其中用户最感兴趣的栏目是档案查询及现行文件查询,最不常浏览的网站栏目是档案编研和利用反馈。具体调查结果见下表。

档案网站栏目 所占比例

现行文件查询 26%

档案查询 27%

局馆简介 13%

工作动态 10%

业务指南 9%

档案展览 5%

公告 3%

科研结果 3%

档案编研 2%

利用反馈 2%

2.2.4 档案网站的在线服务功能使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没使用过任何在线服务功能的人几乎占所有被调查者的一半,留言板和论坛是用户最常使用的在线服务形式。具体数据如下:

在线服务功能 所占比例

都没使用过 45%

论坛 18%

留言板 30%

博客 3%

邮箱 4%

2.2.5 所利用的档案内容和形式。问卷共列举了五类档案,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人事档案、会计档案和照片、实物档案。调查结果显示用户利用最多的档案类型是人事档案和文书档案,其次是科技档案。具体数据见下表:

档案类型 所占比例

文书档案 29%

科技档案 18%

人事档案 37%

会计档案 10%

照片、实物档案 6%

同时,笔者列举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多媒体信息六种档案信息格式,调查结果显示,用户利用最多的文件格式是文本、图形和图像,分别占24%、23%和20%。

2.2.6 档案检索功能的使用。为了了解网络档案用户的检索行为,笔者对用户最常用的检索手段、检索结果的提供方式和最希望提供的检索结果呈现形式进行了调查。在第一项调查中,用户更倾向于使用全文检索和关键词检索,分别占40%和35%。在第二项调查结果中,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希望检索结果提供下载保存,其次是在线浏览以及打印。具体数据见下表:

检索结果的提供方式 所占比例

下载保存 52%

在线浏览 22%

打印 20%

邮件传递 6%

在第三项调查中,大多数被调查者希望检索结果能够不同文献分类呈现,占55%。同时,表格式和条目信息形式也是用户较为习惯的一种信息呈现形式。具体数据见下表:

检索结果的信息呈现形式 所占比例

目录式条目信息 13%

表格形式 23%

不同文献分类呈现 55%

其他形式 9%

3 分析和讨论

3.1 职业是影响用户需求的主要因素。一定社会条件下,具有一定知识结构和素质的人在从事某一职业活动中有着特定的信息需求结构。[2]职业决定用户从事和关注的领域,它直接决定利用档案的目的和所需档案的种类、内容。本次调研中33%的用户利用档案是为部门工作提供参考,而他们所利用的档案也以文书档案、人事档案和科技档案为主。

3.2 用户的知识结构和信息能力影响用户的信息需求量、信息需求内容和质量。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的获取不仅要求用户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同时要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和网络技术能力,而用户自身的知识结构、检索知识、检索经验等都会影响用户信息需求获得满足的程度,从而影响其信息需求的总量、内容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用户培训和交流有利于提高大多数用户的信息能力,进而提高其信息需求水平。

3.3 用户的利用目的多为解决实际问题,尚未提升到“休闲”、“文化”层次。从调研结果看,用户出于“休闲、猎奇”的目的利用档案信息的只占10%。不管是为部门工作提供参考还是解决纠纷及处理案件,都是出于生活、工作的实际需求,离档案部门所倡导的“休闲”利用、“档案文化”差之千里。这一利用目的的特点不仅和档案网站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质量相关,而且整个社会的档案意识淡薄也导致了用户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有利用的需求。

3.4 用户利用的档案信息以一次文献为主,编研成果利用较少。档案编研成果作为一种以档案原文为依据编写的深层次信息加工产品,在档案网站上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仅从用户最感兴趣的网站栏目调查结果来看,只有2%的用户关注档案编研类栏目,更多的用户只关注档案原文中所记载的事实、数据。

3.5 网站互动栏目虽多,与用户交流的效果有限。档案网站的交流与互动影响用户利用档案的积极性以及档案网站在用户心目中的地位,进而影响档案网站用户的需求。论坛、留言板、博客和邮箱在当前的档案网站界面上非常常见,但是有45%的人从未用过任何一种形式和网站进行交流。并且从互动的效果来看,常常有来无往、有问无答,互动效果欠佳。

3.6 用户对检索工具要求较高,目前的档案网站检索功能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用户对档案网站的利用以查询档案和现行文件为主。并且,出于效率的考虑,用户对档案网站检索功能尤其是高级检索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当前档案网站的检索功能远远未能达到用户需求。以河南省内多数档案网站为例,其档案检索功能较为简单实用,只提供了关键词的简单检索,有的虽有高级检索,但是无法实际使用,形同虚设。检索结果既无任何分类又无法打印或者EMAIL传送,且无全文只提供目录信息。档案信息检索功能的薄弱直接影响用户的利用效果,降低了用户的利用需求和网站的可用性。

4 建议

4.1 丰富资源总量,优化馆藏,兼顾提升文化内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被调查者提出在利用档案网站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资源不够丰富。因此,档案馆应当集中精力建设在线目录数据库及在线全文数据库,丰富网络档案资源总量,并且在提升总量的同时优化馆藏结构,注重对具有文化价值的档案内容进行开发和加工。以英国伦敦大都会档案馆为例,它保存有约翰?济慈(杰出的英国诗人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的手稿和藏品。每年都从中选取经典的藏品进行展示,举办一次文化娱乐活动,并邀请一个当代著名的诗人参与互动。英国的博物馆、图书馆、艺术画廊等文化机构依托网络创建了一个虚拟“文化艺术档案馆”,通过为自己的藏品留影存档并上传至网络,公众可以通过他们的主页或“谷歌图书”等网站在线浏览他们的藏品。[3]

4.2 完善检索系统的功能。目前大多数的档案网站检索系统所提供的检索途径较单一,所提供的某些检索项也太过于专业,实用性不强。[4]随着网站建设的深入,数量众多、格式多样的信息会给搜索任务带来困难。同时,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日益细化和个性化,这就需要一个功能齐全的检索系统为其服务,能够帮助用户精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具体来说,可以增加高级检索功能,提供多条件组合查询;提供二次查询;丰富检索结果的显示和处理,增加文件摘要、所属栏目等信息,并可以对检索结果进行列表、打印等处理;还可以提供搜索帮助,引导和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网站的搜索功能。

4.3 重视用户的反馈,加强与用户的互动。用户反馈及与用户互动能让档案馆及时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及现有服务存在的问题。[5]但是,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用户对于档案网站的交互功能并不满意,甚至从未使用过。因此,档案网站在单向地传递信息的同时还应当更加人性化地接收来自用户的反馈信息,通过推送信息,反馈信息,再次推动信息的循环,最终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另外,档案网站应当完善档案部门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档案网站的各项媒介都应真正发挥作用,及时、准确、高效地对用户做出回应,增强用户体验,培育忠实用户。

4.4 加强用户教育,提升用户信息素质。用户的信息素质是影响其需求的内在因素之一。档案网站应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信息用户教育。例如,在档案网站中设置用户教育的相关板块和栏目,初次访问档案网站的用户,可先进入学习主页,熟悉基本情况,进而掌握利用档案网站资源的方法与技能;档案网站也可设置网络教师(NetTutor),为用户提供一个界面友好、交互性强的联机课程,辅导用户查找、评价和使用网络档案信息资源,解决信息用户在利用数字档案资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档案网站还可设置开放式学习中心栏目,为用户学习新的技能提供各种课程学习软件与服务设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以自己满意的进度来学习新的信息技能。[6]

篇9

调查地点:学院宿舍。学院自习室。图书馆

调查对象:不同年级在校男女大学生

调查方法:实地访问调查。随机问卷调查。最后记录汇总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调查过程:在学院宿舍,自习室以及图书馆随机寻找符合调查条件的男女大学生,通过简单的交流了解他们最为迫切希望提升的技能,然后邀请他们认真填写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见附录),最后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出最终调研报告,并找出相关的问题。

结果讨论:①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成为大学生最为迫切提升的一项技能。在我调查的100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中,有平均大约7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太差,而这一比例又以理工学院的最为明显,达到91%。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所占比例如此之高,一方面反映出当代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那就是只重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忽视了这种知识与实践实际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高校教育致命的一个弱点:学校培养出的大部分是一个一个“抽象的理论家”,那些“具体的实践家”少之又少。大学生亟待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②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亟待提升的又一项技能。通过调查,我发现许多大学生不善言谈,交际技能有待提升,而这一现象又以大一新生最为明显。成功学大师,华人成功学之父陈安之曾经说过:“在一个人成功的诸多要素中,你的信心恒心耐心能力占到80%,你所拥有的广阔人脉占到13%,剩下的7%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诸如机遇等客观因素。”我认为在当今这个社交频繁的时代,甚至可以说谁拥有了人脉,谁就可以成功。另外,大一新生可能由于刚刚进入大学,一切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新鲜而陌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他们的日常人际交际,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一新生的交际能力应该会得以提升。

③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大学生需要提升的一项技能。调查发现,有46%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非常缺乏。我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然而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80后90后,并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自我意识相当强,当走进大学校园开始群居生活,失去了父母的荫蔽,自然而然彼此之间的矛盾便产生了。四年大学生活是一段群居的生活,是一段相互合作的旅行。其间,团队合作能力是尤其重要的。

④办公自动化能力也是大学生希望提升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表明,有过半数的学生希望提高诸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有关现代办公自动化方面的能力,而且这一比例又以农村出来的大一学生居多。这表明现代科技以及办公手段对刚刚结束枯燥的高中生活的大学生来说是有些陌生而且新鲜的,他们渴望这方面的能力获得提高。办公自动化能力也确确实实是我们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必备的一项技能。

⑤调查结果表明,诸如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自我展现能力也是一部分大学生希望提升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你未来的人生道路才会更加顺利。

解决方案:⑴学校尽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大学生平时注重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多参加假期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锻炼自己。

⑵利用一切机会去接触方方面面的人,努力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甚至班级团支部多组织一些采风活动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进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⑶班级可以多搞一些集体类活动,也可以利用假期组织诸如爬山之类的有助于提升集体合作精神的活动;同学之间也可以集体申报活动项目,集体参加,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篇10

调查对象:外来农民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调查目的:调查当前农民工需求情况,探讨利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开展社会服务的新途径和新领域。

序言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 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结合本次调查活动,对当前农民工需求情况以及有针对性地对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下岗转岗人员进行学习需求的调查。

一、调查情况

1、农民工大多是通过劳动市场找到工作单位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亲友、同乡介绍工作的。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目前,我国有3.4亿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

2、从事的职业主要有建筑工人、工厂雇工、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人员等。而且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大多工作条件比较差、工作强度大。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起码的职业技能。在谋求某一职业时,绝大多数农民工根本拿不出相关的技能证书。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他们只能甘居下风,去从事一些城里人不愿干的简单劳动。

二、农民工学习需求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广大农民工对学习需求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农民工渴望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接受调查者认为,致富的障碍是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

2、农民工要求接受指向性较强的实用技术培训。

3、培训地点的多样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在接受培训的地点上、方法上应灵活机动,以业余函授培训为主,脱产为辅,以实地培训为主,网络为辅。培训的时间1个月以内为宜。

4、农民工从事二、三产业的愿望增强。农民工自身及对子女的就业,选择从事农业类的仅占8.6%,选择较多的是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倾向于二、三产业中的建筑、运输、纺织、市场营销、汽车驾驶与维修等专业。

三、建议与启示

针对农民工的学习需求,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要深入思考,认真定位,加大改革力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1、调整优化教育培训专业。根据农民工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结合传统产业和优势,围绕建筑、运输、纺织、化妆品等方面的品牌,加强机电、数控应用技术、化工、工业工程、铸造、纺织、带有专业性的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适应本地经济发展需求,为本地培养人才。同时适应沿江开发的形势,向外地输送人才。要进一步加强省重点职业学校专业现代化建设,培植示范骨干专业,强化特色专业,使设置的培训专业更贴近生产实际,职业学校的培训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篇11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为居住本市一年以上非本市户籍人口,根据流动人口特点,调查方式为电话调查。样本涵盖全市10个行政村,样本规模为200人。调查问卷数据统一录入Excel数据表中,通过SPSS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汇总。

二、调研数据情况汇集

(一)目标人群基本情况。本次调研的200人中,男性为135人,占总数的67.5%,女性65人,占总数的32.5%;初中以下文化35人,占总数的17.5%,初中至高中文化141人,占总数的70.5%,大专及以上24人,占总数的12%;流入1年至5年的为64人,占总数的32%,流入5年至10年的为120人,占总数的60%,10年以上16人,占总数的8%。

(二)目标人群的就业情况。目标调研人群分行业就业情况:企业工作人员56人,占总数的28%;开店及从事商贩45人,占总数的22.5%;餐饮业工作27人,占总数的13.5%;建安公司工作35人,占总数的17.5%;其他行业37人,占总数的18.5%。

(三)目标人群对卫生计生工作评价。对我市卫生医疗工作满意人数为191人,满意率达95.5%;计划生育随访服务满意人数190人,满意率95%;接受计生知识宣传人员185人,接受率92.5%。

(四)目标人群的需求情况。认为疾病预防、日常保健知识需要普及的为190人,占总数的95%;认为卫生医学知识需要宣传普及的为175人,占总数的87.5%。认为计划生育政策法规需要宣传普及为189人,占总数的94.5%。

三、调查数据的相关分析

(一)我市流动人口就业结构分析。从调查数据来看,我市流动人口文化层次较低,大部分集中在初中及高中文化。从就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就业人员91人,占总数的45.5%;第三产业就业人员72人,占总数的36%;其他37人,占总数的18.5%。由于本次调查的样本框数据集中在行政村,使得城镇大中型企业、技术性企业等外来技术人员没有统计在内,样本框数据的不完全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市流动人口的总体文化层次,对于就业结构分析也会产生一定偏差。

(二)我市流动人口对卫生计生工作总体评价较高。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流动人口对我市卫生计生工作评价较高,各项满意度均在95%及以上。这说明我市卫生计生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合并之后,各项工作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而且与时俱进取得长足发展,得到群众的认可。

(三)流动人口需求产生了新变化。从调查数据来看,流动人口对于自身健康保健、疾病预防极为关注。对于国家全面二孩实施政策,具体政策内容也十分关注。从本次调查的数据分析来看,即使消除部分调研误差,抽样数据也可以推断出总体数据中各题目选项的百分比数值较大。

四、我市流动人口相关政策实施的建议

(一)科学合理规划流动人口就业机制。随着我市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社会老龄化步伐不断加快,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在一定阶段会提高婴儿出生率,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合理规划好流动人口的就业,可以推动我市经济的发展。从调查数据来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流动人口就业的主要途径。根据我市社会经济特点,可以扩大流动人口在服务业方面的就业途径,特别是餐饮业、旅游业、物流和其他社会服务业方面。在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要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和行业规范管理,确保行业高质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