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美术课外活动计划

美术课外活动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26 02:09: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美术课外活动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美术课外活动计划

篇1

随着素质化教育的深入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成为重中之重,美术教学应当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将课外空间有效运用起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本文将对此作简要论述。

一、正确认识课外活动的积极意义

开展初中美术课外活动,首先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这一活动的重要性,将课外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统筹安排到教学活动之中。

1.课外活动是美术课堂的有效延伸

美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目标任务并不一定能够在课堂上全面实现,将课外活动作为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较好地拉长美术课堂,让一些重点、难点内容在课外进行巩固和提升,对补充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课外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许多初中生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应当积极开辟阵地对学生进行更多美术方面的教育。课外活动正是这一背景下最为有效的载体,可以灵活机动地安排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能够根据学生的美术兴趣爱好开展活动。

3.课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美术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以及动手创造能力等方面的任务。除了在课堂上开展教学引导,教师还可借助课外活动的空间和资源,强化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将课外活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

二、立足学科和W生特点,科学高效开展美术课外活动

设计、组织和开展好美术课外活动,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广大初中美术教师应当立足美术学科的特点,充分研究学生思想、能力等方面的状况,有效地发挥好这一活动的作用。

1.设计环节统筹兼顾,将课外活动纳入美术整体教学体系

为了更好地发挥好课外活动对美术教学的促进作用,笔者在教学中从课外活动的内容、目标以及时间等方面都进行了统筹考虑,使活动内容与教学进度一致,和学生的美术能力基础吻合,在时间安排上兼顾到在校作息时间,在目标要求上主要服从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将课外活动与美术整体教学融合起来,可以为课外活动发挥导向作用,保证课外活动不偏离学生培养这一主要目标,避免出现娱乐化的倾向。

2.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在课外的有效巩固

初中生在美术学习中不仅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还要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这些方面都是教学的难点。笔者向学生提供了各种类型美术作品的图像资料,带领学生从造型、色彩、主题等不同角度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实现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美术课外活动的组织要和美术教材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生认为的重点、难点作为活动的重点,通过课外活动帮助学生突破这些方面,能够对美术课堂教学起到较好的补充和巩固作用。

3.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热爱美术学习

初中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兴趣爱好要充分保护。教师在课外活动方面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服务,既可以通过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爱好,也可以组织专题研究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先后组织了篆刻、素描、国画、设计等兴趣小组,教给学生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美术方面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更加兴趣盎然。笔者还鼓励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进行实践操作,如模仿蔡伦造纸的程序自己尝试造纸等,这样,可以体现美术学科的趣味性。

4.量身定做培养计划,为美术特长学生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初中生当中有许多美术天赋较好,教师要善于发掘,将学生的专业特长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笔者在发现这类学生之后,为他们量身定做专门的培养计划,对有志于未来从事美术专业的学生,联合家庭以及校外专业机构对学生进行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对其他学生有意识地提高美术学习的要求,让他们奠定扎实的美术功底。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外活动的作用,精心设计和组织,将其对学生美术综合素养提升的促进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龚嗣炎.中小学怎样开展课外美术

篇2

五年一贯制师范学校把儿童美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美术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美术课外活动开展得好坏直接影响学前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鉴于此,我们课题组对徐州市几所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校进行了调查,并就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外活动开展现状进行探讨,以期发现不足,分析原因,能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提供更好的借鉴。为了解徐州市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外活动开展状况,我们课题组对徐州市3所学校进行了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式,问卷有19个项目,调查了一至五年级共计120名学生。为了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我们课题组又进行了访谈,主要是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进行座谈及谈话。下面就调查的基本情况作些说明。

1基本状况分析

1.1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

从此次调查回收的120份有效问卷的结果分析来看,男女比例不均衡,女学生占95%,男学生比例是5%。男生比例较低,从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美术的男女比例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女性受教育情况发生改变,女性再也不是从属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社会历史进步的表现。学前教育女性学生是主体人群,这种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幼儿教育男性主体缺失的问题。

1.2活动时间安排不均衡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88%的学生对美术课外活动感兴趣,这无疑对学前美术课外活动的开展是有积极意义的;然而,学前的美术课外活动时间安排不均衡,有的班级偏多、有的班级太少,有的班级开展活动的周期太长,没有合理的、科学的计划安排,相对松散。此外,学校对学前美术课外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同,有美术课外活动开展较好的班级,也有开展不足的班级。可以这样讲,学校方面的因素对学前美术课外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3活动设施不够完善

美术课外活动教室,往往是一所学校里最美的、最高雅的地方,它是一所学校美术课外活动开展状况的最好说明。美术活动教室是学生交流与创作的场所。调查发现,很多班级没有活动教室,这些班级基本上是在自己班的教室,简单收拾一下就可以就用做活动教室了。通过和一些学校的教师、学生谈话了解到,其他的教学设备也不足,有的学校的活动教室还要与其他学科的共用,这实在不利于美术活动的有效开展。

1.4活动课程单一,教学效果不好

调查发现,美术活动课程开设过于单一,如简笔画、儿童画等;学习内容单调、无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兴趣。许多学生在谈话中表现出一种不满的情绪,对美术课外活动的课程有一种应付的态度,导致美术课外活动的质量不高。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兴趣引导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容易在教学中得到发挥,会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反之,学生会走向反面。

1.5活动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反馈机制,是深化、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不同的评价观念会产生不一样的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正确的评价观念会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通过调查、谈话,我们发现,多数教师对美术课外活动的评价方式还是比较单一的,往往只注重作业的评价、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关注不够。

2解决措施

根据以上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我们课题组通过实践探索,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和办法。第一,男女学生入校比例的失调,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状况,那就是女教师多,男教师严重缺乏,从而导致幼儿性度偏差;这种教育使女性幼儿更加柔弱,男性幼儿女性化严重。郭飞在其文章中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大众媒体进行现代文化意识的传播,帮助人们改变对男幼师的偏见,能够以平等尊重的眼光看待男性从事幼教工作;提高男幼师的工资待遇,增设保险、养老金等福利措施。比如解决住房问题,在经济待遇方面考虑到男同志承担养家糊口的重担,进行适当的倾斜;健全男幼师培养机制,创办专门学校开设相应专业,扩大招收男生数量,选择优秀人才报考幼教专业;为男幼师创设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减轻工作压力。”[1]第二,学校积极采取有效策略来合理安排美术课外活动时间,完善设施、设备。如学校领导认真听取各专业教师意见及遇到的困难,集思广益,共同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要求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文明、健康、活泼的校课外活动。为了解决课外活动时间分配问题,学校对课外活动时间做了同一安排,每周一、周三下午五六节课后为课外活动时间;在活动时间上统一协调,给学生自由的活动时间、空间;设置专门的活动教室,完善教学设备。教研室督促检查,教师要认真对待美术课外活动的教学,教师之间定期进行课外活动教学经验交流,提高美术课外活动的教学质量。因此,美术课外活动课程符合学生口味,克服美术课外活动课程的诸多弊端,开设符合地方需求与学生需求的课程。第三,在设置与优化美术课外活动课程时,对原有的美术课外活动课程进行完善、修正,调整课程内容、目标、策略,构建完善的美术课外活动课程体系。构建活动课程时,我们课题组把活动课程是否真正契合了学生发展的需求,是否与未来幼儿教育相吻合作为出发点,避免以往课程的单一、单调、无趣等问题,综合分析教学实际条件与多方面因素,从学生所需知识出发,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明确每一次美术课外活动单元的活动目标,是否在有限的活动时间里进行有的放矢的美术教学;同时,在美术课外活动中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状况,以激发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第四,完善学前美术课外活动评价体系,美术课外活动的教学评价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原则,完善学生评定的各个环节,转变评价目的。评价的目的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为教育而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对于参与美术课外活动的学生,教师要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发现他们的长处,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综上所述,我们课题组在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外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中有了不小的收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美术课外活动的校本课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组织好和发展好学生的美术课外活动。

篇3

任何一个活动的开始都必须要有计划、有组织,制定相应的具体方案和实施步骤方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方案中有几点必须要注意的是:

1.制定《美术兴趣小组意愿书》,着重于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该意愿书清楚地写明了本次活动开展的意义和目的,固定的起始时间、地点、老师的电话还有活动要求,让家长知道孩子是喜欢美术自愿申请参加本次活动,家长如果同意孩子参加活动,就要签名并写上电话号码。

2.每个老师带的兴趣小组人数最好不超15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制订相应的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做到因材施教,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教学内容要丰富

依据《美术教学大纲》,在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中将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美术活动与比较专业的美术技能训练相结合,将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美术教学活动充满轻松活泼的气氛,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充满乐趣。所以,我们兴趣班的课程不应只是单一的教学,国画班、线描班、水彩班等的专项训练束缚了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和探索,应该尽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单一中穿插各种元素或者转变风格。

比如,我在教学“剪纸”的过程中,会制作轻粘土的动植物和其他的手工制作,学生特别喜欢并感兴趣,总是期盼着下一次美术兴趣小组?n的到来。

三、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我们传统美术课堂教学通常是教师先讲,然后学生练习,整个教学过程缺少美术活动应有的趣味性、活动性。所以我们依据《美术教学大纲》,在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中将有趣的、孩子感兴趣的美术活动与比较专业的美术技能训练相结合,将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美术教学活动充满了轻松活泼的气氛,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充满了乐趣。比如,在教学“粘土制作”时,除了用微课、PPT等多媒体,也尝试着多人合作一个作品,在活动中体验团结的力量。还有在教学“寻找秋天”时,我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到户外植物园寻找秋天的色彩和变幻,捡了些叶子回到课堂再进行拓印,并教学了如何用树叶制作书签,学生觉得特别新奇和兴奋。

四、教学评价要多样化

在美术课外教育活动进行中,教师需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采取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他人参评等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得到相应的认可及肯定,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全面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可以具体、直观地感受到美术课外教育活动存在的意义及价值,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和对比,而是为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健康发展,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和个性发挥,既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

五、组织实践活动,多种活动展示

篇4

众所周知,艺术均来自于生活现实。在日常生活之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现实生活,就能发现现实生活之中那些大到周围的建筑物,小到我们穿的衣服、戴的手饰等事物均具有一定的美感。在平时的美术教学活动中,为了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我们应树立“大美术”的教育观念,以宽泛的美育思想对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进行指导,通过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有机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

一、认识自然社会

美术的“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包含了自然社会的一切美好,也包括最为可贵的真、善。现实生活中的一切自然事物都充满着美感,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正如古代诸多诗人赞美自然风光景物和咏叹事物的诗句所云:“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在自然社会美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话题,那就是人的美,在整个审美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它的教育成败与否,直接会影响一代人的品德修养。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人是自然社会的一部分,同时人又是改造自然的实践者,没有人就没有社会生活。人的美具体包括两方面的美:(1)人体美。人体欣赏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难点。如人的体形是那么富有造型美;健康的肤色是那么富有色彩的变化;姿态的变化是那么富有节奏和韵律……以人体的身材美为例,身材的美首先体现在健康的基础上,竞技场上的运动员那充满力量与灵巧的身姿赢得了大家的喝彩,舞蹈演员那轻盈、洒脱的表现令我们赏心悦目;其次,美的身材应具有匀称的比例,五官端正,身材各部分的比例和谐、统一。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应正确指导学生学会欣赏人体美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正确区别人体美与低级、图片的本质不同。(2)心灵美。人的美是两者的统一,如果一个人光有漂亮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修养(精神品质、心灵、情操、智慧),那么这种美将是肤浅的,是动物性的,人的内在美重于外在美。如为了人类幸福而献身的普罗米修斯是美的,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桑兰是美的等。

二、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营造浓郁的审美教育环境,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悬挂于教室的墙壁,或制作一些工艺品来装饰教室,从而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被这美术的气氛所感染,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同时,对于那些书画作品被选中的同学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如教学《探求文明古国瑰宝──我国优秀的工艺美术传统》一课时,笔者事先布置同学们从家里各自带一件工艺美术作品,加上教者自身的作品,一张张配以文字说明的精美文化瑰宝的图片张贴于墙壁之上,美术教室俨然成了一个小型展览会。浓郁的艺术氛围让学生仿佛徜徉在一个艺术海洋中,结合教材内容,同学们争相发表意见,互相讨论,互相提出疑问,教师相机作临场指导,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三、鼓励观察发现

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着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而不应以成人的眼光要求他们,将成人眼中观察到的事物强加到他们身上,要求他们表现出成人眼中的世界。

例1:教学课文中的欣赏画时,可结合插图内容安排学生观看类似的教学录像,讲解类似的话题,让学生明白这些图画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值得留传。同时,还可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图片、照片及生活用品等进行展示分析。如啤酒瓶的设计是怎样体现美的?如此,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了解了审美的价值,掌握了审美的意识,知道了什么是美。例2:教学《图案纹样的色彩的搭配》一课时,教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充分观察感受画面情景的基础上,设疑置问、启迪思考,通过观察感受、讨论合作、交流实践,体验并感悟色彩的搭配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再如,教学“图案设计方面”的内容时,可引入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其造型特点,进行积极的创造。实践表明,通过鼓励学生观察感受,有根据把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加工,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乃艺术创造源泉”的道理,并能激发其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更新、更美、更奇的图画。

四、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美术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师应关心并组织课外美术活动,负责进行指导。美术课外活动主要为全校性的活动。如组织参观美术展览会,组织全校中学生画展,主办绘画、手工、塑造比赛,观看美术电影,放映幻灯片,欣赏美术作品等,要全面考虑,纳入全校课外活动计划,不能忽视开展全校性课外美术活动对于活跃学生生活、开阔学生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进行美育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尤其对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具有其他途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培养审美情感

美术教学尤其是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活动,它能够利用作品本身塑造的艺术形象,把观赏者带到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艺术境界之中,激发起人们思想感情的波涛。反过来,观赏者又运用自身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来理解作品中的形象,有时还能对进行一定的想象补充。梁启超在《趣味教育与教育的趣味》一书中指出:“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把握住了。”虽说将艺术教育论断为情感教育显得不够全面,但情感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功能,是无可非议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的理解功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如教学《我国优秀的工艺美术传统》一课时,通过欣赏学生懂得了“劳动能创造财富,能创造奇迹”的道理,体会到正因为无数不知名的劳动者,用智慧和汗水的浇铸,才使我们拥有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明。再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等艺术作品时,通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塑造,深深地激发学生思想感情上的种种反映,或兴奋、或崇敬、或自豪。

总之,美术来源于生活,又从生活中得到升华。以生活为本,以艺术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了追求人文生活倾向的设计教学理念。笔者深信,在今后美术课堂中,只有坚持以“生活为中心”展开教学,才能有助于审美教学目的的实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蔡仪.美学知识丛书:《美感》《美的欣赏》《美感教育》.1984,1.

篇5

加强美术教师的思想业务学习,组织组内同事认真学习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严格把好教师的思想关,从思想认识的高度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

二、 创新美术课程的设计和安排。

在美术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上,美术组进行了大胆而又创新的改革,组里把课程的选择权充分的交给了授课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兴趣需要来设置。综合的、灵活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学习的更自由、更实在、更有兴趣,也更有创造力,是真正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为目标的美术文化教育。例如,本期胡成老师有国画的教学任务,他就根据组内学生的要求和特点,又灵活的增设了书法的内容,在讲授中国画学习的同时,还进行书法创作的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乐学、爱学,积极性很高。

三、 改革美术课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形式。

以往的美术课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临摹,学生学习枯燥、乏味,没有情趣,缺少创造力。通过学习与整改,本学期的美术活动一改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把活动游戏引入课堂,突破教室的束缚,把学生“放”出教室,充分利用校园这个大环境,组织学生学习实践。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了,视野也开阔了,活动体验也增多了,想象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高涨了。

四、虚心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展现学生的美术特长,培养学生全面素质,造就新世纪的创造性人才。我们美术组的全体同仁都在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美术的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谈谈我们的思路与对策:

1、要克服“故步自封、骄傲自满”的思想。不能做“井底之蛙”要戒骄戒躁,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加强教育理论和文艺理论的学习,多多吸收各类艺术的涵养从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达到开阔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加强美术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生往往在生活视野和生活体验上表现不足,就更需要与外界加强联系,增进了解,开阔视野,提高艺术修养。

3、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强与我区中小学美术老师的广泛联系,加强与市、区教研员和各区教研员以及各学校艺术老师的联系与合作。打开我校美术教育的新局面,为我校成为全国知名学校而努力拼搏!

五、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为了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我们还在这学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1、 成都市锦江区“八荣八耻”绘画比赛

2、 成都市“阿华田”杯绘画比赛

3、 成都市 “八荣八耻”绘画比赛

4、 成都市“海峡两岸情”绘画比赛

篇6

1. 预设课堂,准备充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游戏教学的活动需要大量的材料和用具,因此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在生活、教学中发现的一些可用于游戏活动的材料(如瓶子、纸花等),要注意搜集保存。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预先设定课堂所需品,把准备工作做好了,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活动,才能获得成功。

2. 和谐师生,共同参与。美术教师的作用不能只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轻松愉悦的场地和氛围,自己也可以成为学生中的一员,甚至做学生的听众,形成情感融洽、气氛和谐的学习情境。“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愉快、积极地参与“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获得自信与满足。

比如,在《指偶游戏》的教学中,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要求他们在完成作品以后,每组各出一名代表,根据自己的设想,共同演绎一个纸偶剧。当他们兴高采烈地表演节目的时候,教师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纸偶,很自然地融入到学生的纸偶剧中,让学生体会到师生合作的乐趣,拉近彼此的距离,让整个课堂氛围更加和谐。

二、游戏教学的课堂尝试

1. 倡导“愉快教育”,助力“乐学”。只有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乐学”。通过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增强其创新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玩、乐、发现、学习,尊重学生的意愿,他们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教师也实现了教的目的。

比如,在《色彩的情感》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色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找了一名同学上讲台背对老师,下面同学根据老师给的不同词语(辣、甜、苦、酸),感觉它的色相,出示不同颜色的卡纸,并让讲台上的学生猜,当老师在台上提示辣时,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红色,虽然有一两个不同的颜色,但是通过大多数学生出示的颜色都能找出正确的词,这种让学生全体参与的游戏模式,让枯燥的色相知识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被学生掌握。

2. 游戏的融合要自然,不要牵强。现在的美术课受到各地组织的示范课和教学竞赛活动的影响,游戏越来越多,越来越热闹,示范课的教师、竞赛课的选手常常为了出奇制胜,挖空心思地营造出热烈的课堂氛围。也出现了一些老师由于过于追求游戏氛围,不去考虑教学目的,牵强的设计游戏,结果适得其反。游戏的介入要从属于课堂教学整体的需求,不能游离于教学目的和内容之外,切忌为了游戏而游戏。

3. 结合情境教学,“多角色”扮演。根据教学目标,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并进行多角色的扮演,不仅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需求,可以使其更好地融入课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在《角色游戏》一课中,教学目的是制作不同表情、特征的面具,在教会了学生基本的制作方法,并尝试制作后,根据学生自己的面具,进行编排角色表演,并进行互换,使学生充分体验尝试美术活动的乐趣。

4. 安排游戏要适时。游戏活动大都是按顺序预先计划好的,是在课前作为导入,还是在课中作为新授,或是放在后面作为巩固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以确定放在一节课的哪个环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教学的功效。

同样是学生操作演示,在不同的课中放在不同的位置作用是不同的。比如,《天然的花纹》一上课,我就准备了一盆清水,滴上几滴墨水,这时拿出一张白纸,让一个学生上前操作,让白纸平铺水面吸附表面的墨汁,拿出来就是有纹理的斑纹,学生的好奇心被唤醒,都想上来尝试操作。通过这个导入小游戏,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很快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而在《千变万化的形象》一课中,我把小游戏放在后面的巩固阶段,准备了各种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废旧用品(纽扣、毛线、气球等),让学生通过课上所学的知识,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拼摆,创作出一幅夸张的人物脸,目的是让学生为下面的创作做好准备。所以,恰当的游戏放在不同的阶段对教学的影响是明显不同的。

5. 在游戏教学活动中善用多媒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多媒体技术进入美术课堂,这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手段。它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等功能为一体,带给同学生动的直观形象、光色绚丽的图片和悦耳动听的音乐,为美术教学开拓了新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如,在《听一听、画一画》一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活动――听音乐画画。随着多媒体播放出不同节奏的音乐,学生边听音乐边尝试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画出对不同节奏乐曲的感觉(强劲、或舒缓、或愉快),如果没有多媒体的介入,这堂课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多媒体越来越成为我们游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篇7

在幼师美术教学内容中一般包含有美术鉴赏、绘画、图案、手工四类,其中手工课占有很大的比例。学习手工制作可以提高人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素质,培养人的创新意识。熟练地掌握手工制作方法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条件之一。因此,手工课在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幼师手工课教学要与幼儿园教学相结合

我们应根据幼儿园教学的需要来选择幼师手工课的教学内容,比如剪纸、折纸、立体构成、粘贴画、橡皮泥、编织、墙饰设计、教具设计、自然角综合设计、游戏区综合设计、校园综合设计等,这些手工制作内容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和校园环境设计中都被广泛地运用。选择合适的手工制作内容是上好幼师手工课的首要条件。记得有一年,我担任毕业班的美术课程,考虑到他们面临毕业,我给他们安排了幼儿园环境设计、教具设计、橡皮泥设计的教学内容。由于和他们以后的工作有关,所以学生学习起来特别的用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扎实抓好课堂教学

手工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完成的,所以要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

1.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幼师专业学生掌握的手工知识必须为以后的教学实际服务。选择教学内容要从趣味性强、儿童感知熟悉的、简明又易于制作的题材入手,并考虑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符合儿童的制作能力和条件。如泥工、纸工、废品工、编织、剪贴等。

2.注重示范教学

在美术教学中许多技法问题仅用语言表达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注重操作的手工教学,必须加强示范。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熟悉教材,熟练掌握制作技巧,以保证示范的规范性、熟练性,使讲解与示范配合自如。课前准备的范作或其他可视性的形象资料在课中适时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可使教学更加生动,学生思维得以启发,构思得以驰骋。

3.注重启发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潜在的创造力,不能让学生按图索骥。例如,在讲授《拉花彩球》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按书本要求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启发他们大胆创新,找出更加简单快捷的方法。果然,学生解决了制作难度大、翻拉困难、成功率低的问题,省去了画角度、开槽口等繁琐的工序。方法是在长方形纸上等距离交替划线抹糨糊、贴纸,当纸贴到一定数量后,按所构思好的形状裁剪即可。方法简单易掌握,且一个彩球能翻拉出多种优美的造型。我对这一创新给予充分肯定,并及时鼓励,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4.教学与各学科紧密结合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可把手工教学与各学科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如地理学要求了解地形地貌知识,可在泥工中进行地形地貌图制作,还可利用泡沫塑料、纸板、有机胶板进行各种建筑模型制作;联系生物学,可利用海绵、泥巴制作松鼠、大象、熊、狐狸、骆驼等动物;联系物理学,可用纸板等材料制作船模、航模;联系数学多面体教学,可利用纸板进行多面体几何模型制作……通过这些手工制作活动,培养了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造的精神。

5.优化教学内容、学习民间手工艺

民间手工美术有着十分雄厚的群众基础,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教学中可结合各地实际,学习民间手工制作和经验,并加以改进和提高,赋予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如剪纸、泥塑、面塑、风筝、花灯、草编、竹编、中国结等。民间手工制作具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艺术传统,平时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整理。利用这些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手工美术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手工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起着补充课内教学不足,增强整体教学效果的作用。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认真开展了如下手工课外活动。

1.组织开展手工兴趣小组活动

兴趣小组成员来自不同年级,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比课堂教学复杂。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互相交流、共同促进。学生在互教互学中掌握了丰富的手工制作知识,锻炼了综合能力。另外,手工兴趣小组应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活动,充分展示手工活动的意义。如在充满喜庆气氛的日子里做些大红灯笼、五彩花、彩球;在国庆节、教师节做些以歌颂祖国、热爱教师为题材的剪纸、彩带;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举办雷锋同志人像剪纸、刺绣、纸版画、雕刻比赛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气氛,又联系了实际,把学到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学校和社会中,学生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还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手工教学的意义。

2.定期举办手工作品成果展览

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计划进行与教学紧密相关的手工教学,开展手工制作竞赛,并结合其他学科的手工制作举办手工成果展览,同时,组织师生观摩,学校统一进行评比,形成学习手工的风气,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

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必须改变过去色彩、素描纯技法训练课时偏多的旧观念,增加适合幼师职前教育的手工教学,以适应今后的教学需要。根据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和笔者带队见习、实习过程中的体会,手工教学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手工活动寓教学于娱乐之中,效果明显。在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增加实用性强的手工课,是贯彻新课标、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篇8

    在幼师美术教学内容中一般包含有美术鉴赏、绘画、图案、手工四类,其中手工课占有很大的比例。学习手工制作可以提高人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素质,培养人的创新意识。熟练地掌握手工制作方法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条件之一。因此,手工课在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幼师手工课教学要与幼儿园教学相结合

    我们应根据幼儿园教学的需要来选择幼师手工课的教学内容,比如剪纸、折纸、立体构成、粘贴画、橡皮泥、编织、墙饰设计、教具设计、自然角综合设计、游戏区综合设计、校园综合设计等,这些手工制作内容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和校园环境设计中都被广泛地运用。选择合适的手工制作内容是上好幼师手工课的首要条件。记得有一年,我担任毕业班的美术课程,考虑到他们面临毕业,我给他们安排了幼儿园环境设计、教具设计、橡皮泥设计的教学内容。由于和他们以后的工作有关,所以学生学习起来特别的用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扎实抓好课堂教学

    手工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完成的,所以要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

    1.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幼师专业学生掌握的手工知识必须为以后的教学实际服务。选择教学内容要从趣味性强、儿童感知熟悉的、简明又易于制作的题材入手,并考虑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符合儿童的制作能力和条件。如泥工、纸工、废品工、编织、剪贴等。

    2.注重示范教学

    在美术教学中许多技法问题仅用语言表达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注重操作的手工教学,必须加强示范。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熟悉教材,熟练掌握制作技巧,以保证示范的规范性、熟练性,使讲解与示范配合自如。课前准备的范作或其他可视性的形象资料在课中适时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可使教学更加生动,学生思维得以启发,构思得以驰骋。

    3.注重启发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潜在的创造力,不能让学生按图索骥。例如,在讲授《拉花彩球》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按书本要求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启发他们大胆创新,找出更加简单快捷的方法。果然,学生解决了制作难度大、翻拉困难、成功率低的问题,省去了画角度、开槽口等繁琐的工序。方法是在长方形纸上等距离交替划线抹糨糊、贴纸,当纸贴到一定数量后,按所构思好的形状裁剪即可。方法简单易掌握,且一个彩球能翻拉出多种优美的造型。我对这一创新给予充分肯定,并及时鼓励,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4.教学与各学科紧密结合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可把手工教学与各学科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如地理学要求了解地形地貌知识,可在泥工中进行地形地貌图制作,还可利用泡沫塑料、纸板、有机胶板进行各种建筑模型制作;联系生物学,可利用海绵、泥巴制作松鼠、大象、熊、狐狸、骆驼等动物;联系物理学,可用纸板等材料制作船模、航模;联系数学多面体教学,可利用纸板进行多面体几何模型制作……通过这些手工制作活动,培养了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造的精神。

    5.优化教学内容、学习民间手工艺

    民间手工美术有着十分雄厚的群众基础,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教学中可结合各地实际,学习民间手工制作和经验,并加以改进和提高,赋予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如剪纸、泥塑、面塑、风筝、花灯、草编、竹编、中国结等。民间手工制作具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艺术传统,平时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整理。利用这些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手工美术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着。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手工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起着补充课内教学不足,增强整体教学效果的作用。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认真开展了如下手工课外活动。

    1.组织开展手工兴趣小组活动

    兴趣小组成员来自不同年级,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比课堂教学复杂。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互相交流、共同促进。学生在互教互学中掌握了丰富的手工制作知识,锻炼了综合能力。另外,手工兴趣小组应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活动,充分展示手工活动的意义。如在充满喜庆气氛的日子里做些大红灯笼、五彩花、彩球;在国庆节、教师节做些以歌颂祖国、热爱教师为题材的剪纸、彩带;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举办雷锋同志人像剪纸、刺绣、纸版画、雕刻比赛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气氛,又联系了实际,把学到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学校和社会中,学生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还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手工教学的意义。

    2.定期举办手工作品成果展览

    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计划进行与教学紧密相关的手工教学,开展手工制作竞赛,并结合其他学科的手工制作举办手工成果展览,同时,组织师生观摩,学校统一进行评比,形成学习手工的风气,丰富学校的文化 生活。

    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必须改变过去色彩、素描纯技法训练课时偏多的旧观念,增加适合幼师职前教育的手工教学,以适应今后的教学需要。根据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和笔者带队见习、实习过程中的体会,手工教学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手工活动寓教学于娱乐之中,效果明显。在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增加实用性强的手工课,是贯彻新课标、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篇9

初中美术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将改革创新放在首位,立足美术学科特点进行优化调整,致力于生动课堂打造,为学生美术素养提升创造良好条件。笔者在多年教学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究,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吸纳更多信息融入美术课堂

美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艺术的魅力,教师应当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信息融入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在《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学中,笔者借助于信息手段的帮助,将更多的艺术作品讯息融入课堂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知识面都得到了提升。在教学演示中,除了演示知名的陵墓雕塑、四大石窟的雕塑图像之外,还补充了西安兵马俑、山西乾陵、四川大足石刻、太原圣母殿彩塑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古代雕塑精品,让学生在鉴赏中提高了艺术素养。在《苏州园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四大名园的图像,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的精美场景让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教学引导和互动的有效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变迁中的家园》教学中,多媒体资料的选择从所在的城市寻找,搜寻记忆中的老照片,与现在的照片对比,从而视觉上感悟环境的变化,通过城市宣传片的播放,让学生感悟自己家园的变化。借助于教学辅助手段将更多的信息带入美术课堂,对活跃教学氛围等方面也会发挥积极作用。

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提升能力

美术教学强调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亲自参与之中提升综合素养。笔者在美术教学中多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无论是在课堂演示还是课外练习环节,都尽可能要求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在《蓝白之美》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蓝印花布制作的过程,从起稿、刻制、上浆、染色、晾干直到完成作品,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环节的要点。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面的技巧,笔者将学生分成6人合作研究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套制作工具,按照教师的指导逐步进行制作,每一步的制作都集中大家的注意力和精力进行,一起动手按照制作步骤操作,边探讨边动手边总结。虽然课堂时间比较有限,但是在课堂上进行了简要的指导和尝试之后,课外可以有较为丰富的时间去操作。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对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且在动手中感受到了创作的快乐,虽然制作的作品还显得略微稚嫩,但是对初中生而言已经是较为明显的进步了。

三、教学之中注重培养创新思维

美术学习不仅是欣赏和模仿的过程,更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艺术鉴赏和操作中放飞思想、大胆创新,迸发出艺术的火花,这是保持艺术生命力的重要条件。笔者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既要掌握要点又要有所突破,特别是要在自主设计与创作过程中提升设计能力与操作技巧。在《生活中的标志》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分析了标志的几种基本类型,有文字有图形也有形象,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步骤,从选题、构思、构图到定稿、着色,鼓励学生独立构思确定主题,进行标志的设计。每一个小组自主确定一个主题,全体成员进行讨论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标志,从外形和特征进行联想,既要有形象的基础,又要有抽象的概念,有机组合形成标志的初稿,并进行形状与颜色的调整,创作出标志作品。整个创作过程都是在学生集思广益、大胆想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不仅创作出了独树一帜的新颖作品,同时对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艺术创造能力培养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美术教学

美术学科的教学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教师要善于选择切入点将生活因素融入进去,抓住教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鉴赏和操作,促进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在《端午节》教学中,笔者和学生一起回顾了端午节的由来、全国各地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创作出一些和端午习俗相关的美术作品,无论是彩绘作品、泥塑作品还是编制作品,都能够将艺术创作与端午习俗结合起来。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因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感到学习活动更加亲切,投入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明显提高。笔者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发掘与学生生活感知中的交集,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教学信息,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和理解美术,提高综合素养。

五、组织课外活动满足探究欲望

完成了美术课堂教学任务之外,美术教师还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课外活动是较为有效的方式。笔者结合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一方面,笔者组织学生针对教学中的一些趣味内容开展探索,在《仕女簪花》教学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按照古代所处的朝代进行服装的设计,然后结合设计的饰品,举办一场“梦回唐朝”的时装秀。这一活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成为了他们课余生活中的一件趣事。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学生对艺术的追求以及特长的发展,组织相应的活动。教师可以组织艺术欣赏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各种艺术品展览,也可以针对学生美术特长培养需求,专门制定培养计划和开展培训活动,为学生的专业特长提供良好帮助。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教学改革推进的力度,积极投身其中并不断总结提高,真正体现教学改革对教学成效提升的核心推动作用。

篇10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全面、自主、个性发展的新课程教学方式使学校的素质教育全面地推进。作为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小学美术教学怎样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每一位小学美术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对美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美术教材的设计更突出了学生对美感的培养。新课程教材提出了美术教学应在造型中表现,在应用中欣赏,在欣赏中评述,在综合中探索。另外,根据小学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可塑性强的特点,新课程增加了对学生情感、意志和认知多样性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创造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美术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发现美。比如,可以向学生展示春天的五彩斑斓,草原上一簇簇的羊群,雄伟壮丽的群山,波澜壮阔的大海等一幅幅生动的景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进而让学生对色彩的构图知识进行理解。当学生在这种条件下感觉学习美术是一种乐趣时,学生才会主动对美术进行接触,用自己的想象力描绘其想要表达的东西。比如,在学习三原色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了一幅幅由近乎单色的图片描绘的蓝天、白云、大海、红花、黄叶等等,学生这时候喊出“好美啊!”的声音。此时,我又将红黄绿三原色的彩色颜料水分别放在试管里进行复配,试管在摇晃中生成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学生像看魔术一样拍手。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美感,也让学生记得牢,学习了颜色调配的方法。

二、要情景互动与学生进行沟通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是一个与学生情感的互动过程,是培养学生情感和创造思想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与学生沟通,通过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推进美术教学的开展。

小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具有调皮的天性。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约束,而是要学会科学地与其交流和沟通,使学生感觉到你对他们的关怀,让学生听话。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违反了教学纪律,回答问题时给出错误的答案,这时教师不应一味地指责、讽刺与体罚,而是要静下心来,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纠正或判断,然后在课堂上问一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答案或行为。最后教师要在课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亲切地与学生进行谈话,用真挚的感情进行沟通交流,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此外,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肯定的评价。教师肯定的评价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法宝。教师在评价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提高给予肯定,不仅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确实进步了,还要让他们意识到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要善于使用教学资源

新课程改革下,学校均配备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其中包括多媒体、绘画工具等。小学美术教师要学会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创新,引导学生进行动态、连续、生动地认识美,找到美术存在的意义。

多媒体教学使教学过程富于变化,呈现的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多媒体强大的视听功能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深化对美术理论的理解,激发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网络有资源优势,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作品,建立资料库,或者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案例,把这些资料放在计算机中,在需要的时候就能用了。这就拓宽了学习的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变得丰富多彩。

此外,教师还可以依托本地资源,开拓适合本地区的教学思路。学生在本地区特有的学习环境下,对事物接受速度较快,通过对本地区、本民族特有美的发现,可以实现学生对美的学习和探索。

四、要注重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要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在自然优美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探索,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感觉到美就在生活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让美术的空间延伸到课堂以外,这样的拓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用结合,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此外,课外延伸,拓展思维,开展美术课外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大有益处。“课内打基础,课外抓提高”是新课程教学下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在课外进行美术教学时,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开展。美术课外活动应采取多种形式:写生、参观书画展、命题作画比赛等,看有关美术方面的影视录像,让孩子们在熏陶中得到升华,使学生的绘画天赋在潜移默化中发芽开花。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美术教学并不是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要培养学生对美认识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师用亲切的沟通方式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培养美至关重要。作为美术教师,我们有责任引领学生进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愿我们教育出的学生在未来的建设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篇11

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1〗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各级学校学生的美术教育,在提高办学条件、增加教育经费以及师资的培养等方面,为学校提高学生的艺术和美学素质打下了一个十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许多学校在美术课的硬件和软件上加大设备、教具投资,在教学方法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不少的教学成果;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比中说有这样 一个例子,一个中国小学生到外国上学,美术课上,按照老师在黑板上做的画去画,他比外国学生画得好,老师让学生自己创作一张图画时,外国学生很快就画出来了,中国学生却画不出来。这就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老师和大人们总是以学生画得像不像为评判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孩子们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实际上是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那么,老师和家长怎样才能培养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以为应从如下几点抓起: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启发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前提。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种自发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往往能激发学生对某些问题和事物认识上的思维创新,如能引导学生进入这一境界,我们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哲学角度看,人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要为学生多创造一些使其感兴趣的情境,无疑对开发和提高学生在美术上的思维创造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实践证明,离开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教学中具体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首先,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备课和讲课时,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精心安排教学程序,坚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手,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情绪。在美术教学中,要坚持科学的认知规律,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创造条件和情境,多用感性的启发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独辟蹊径,以其个人特有的个性的认识方式去认识和感知身边的事物,以求在思维方式上获得与众不同的创造。为了使他们有新的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努力创设“和谐的情境”,以激发兴趣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某一知识产生一种亟待获取的心情,达到获取新知识的目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兴趣,从而也唤起了其强烈的思维创造动机。〖2〗

二、克服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中是会遇到障碍的,这种障碍主要是指学生们那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往往会形成 一种顽固的心理定势,从心理上时时束缚着学生们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发展。〖3〗

美术教学首先就要想办法克服掉学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其实这个问题应属于科学认识论的范畴,教师应向学生浅显地讲一些认识规律方面的例子,由浅入深地让学生懂得一些人对世上万物认知上的一些知识,引导学生走出传统认知观念的束缚。教学中,消除了这种思想障碍,才能将学生引上一条思维创造的道路。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老师要有计划地安排有利于产生联想的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活动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学习兴趣,不同的程度,由浅入深,挖掘他们个性的创造性的闪光点。抓住这一点,就要充分肯定,给予表扬和鼓励,令其发扬光大,并以此启发身边的同学,打通全体学生创造思维的通路;对少数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帮他们一把,甚至给他们动几笔,在关键处提醒他,使他有勇气画下去。在教学中,老师还应注意经常向学生提供绘画的新素材、新观点,以讲故事的方式举例,讲一些名画故事或典故,尤其是要讲一些名人名画家打破旧的传统的思维定式,善于创新而成为名家的故事,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克服学生思维方式上的呆板定势。课堂上应加强学生的创造思维练习,有计划地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工具材料,运用多种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画种,去大胆尝试艺术的多种表现手法。让学生在美术创造行为的表现过程中发展个性、气质,开发创造潜能,不断创作出新的作品。这样,就能让学生冲出旧的方式的束缚,在艺术的天空随意翱翔,使学习障碍在创新和变化中得以消除。我国古人商子说过:“君子之学如蜕,幡然适之。”说的是学习要象蝉蜕一样,扬弃陈旧,方能创新。所以,克服学习障碍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

三、充实课外活动

在教学教程中,启发和释放学生艺术思维的创造力,不光是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也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与创造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说,学生们走出封闭的教学楼,来到城郊或野外,那蓝天、绿树、那小桥流水,都是能够激发学生无限想像力的客体,学生们所看到的景物与课堂上所见到的就大不一样,从感觉认知的真实性上和对景物的视觉角度以及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上,都会因人而异的,这种因人而异,就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具体表现。学生在这种真实的感性的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限制和教师引导的倾向性束缚,能够使自己具有个性特征的创造性思维随心所欲、独立自主地得以发挥和发展。因此,美术课应当有计划地增加一些这种美术活动课。老师顺应孩子们的兴趣,可以搞一些大自然现场写生,可以启发学生变换对景物的观察视角,并画出不同的画面,多让学生掌握一些写生的基本知识 。可多开展些中国写意画比赛、各种剪贴比赛、泥塑比赛,材料各异的立体手工制作比赛、爱心卡、贺卡设计比赛等。这些有益的课外活动,能够从更多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去启发和 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美术上的创新精神和表现能力。另外,我很注意国内举办的一些学生画比赛,一发现这种机会,我就积极主动地支持和帮助学生们去参加,作品参赛之前,我总是加强对参赛学生的认真辅导,有时还手把手地帮助学生做一些具体的改动,热情地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参赛行列。还让学生们理解 一个道理 ,就是他们得不得奖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让他们增加一次向别人学习的好机会。总而言之,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的美术比赛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