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9 17:57:0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校教学评估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缺乏正确认识。
有些学校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以奖惩为目的,采用的是总结性评价,关注的是总结性的评价结果,教学管理部门常常将评价结果直接用于教师的人事管理。这样的评价方式,往往令教师觉得自己是在被动地接受检查,加之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方面的某些缺陷,容易使教师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和防卫心理,使评价难以收到促进和激励的效果。
2.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缺乏规范性。
多数学校都建立了一套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如干部教师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价制度等,但目前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由评价人员根据评价指标对授课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而做出的判断,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评价人员对评价指标的理解程度和评价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评价结果,而对评价指标的理解和评价重要性的认识等方面的内容是属于主观范畴,不同的评价人员是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的。
3.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缺乏合理性。
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较多采用固定化、程式化的指标来衡量本是充满个性和特色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指标虽然具有规范统一、操作简便、容易比较的优点,但是很难准确地反映各学科和专业特点;同时,制定一个统一的指标让大家去遵循,其结果只能是使大家机械地以评价指标为导向,限制了教师2009/12总第335期教学自主性的发挥,不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再加上评价人员来自各个专业,可能会出现在对非专业的教学进行评价时,仅凭感觉和印象打分的现象,从而使评价的可信度降低,使评价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和质量。因此,在制定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时,应反复论证,筛选出教学工作中具有共性的内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使各专业既能使用统一的评价指标,而又不会抹杀其专业特点。
4.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缺乏广泛参与性。
有些学校认为只有学生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又是其教学成效最深切的感受者,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因此视学生为唯一的评价者。但过分强调学生评价所占比例是不恰当的,由于知识和经验所限,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不负责任的随便填写评价表格或打分,有些学生易于以自己的喜好或需要来评价教师,表现出明显的功利色彩,其评价行为明显缺乏公平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从而影响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真实性。
5.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缺乏反馈和沟通。
通过实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管理部门能及时、准确地了解课堂教学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存在问题和不足采取改进措施,从而有效地保障并提高课堂教师教学质量。但是,目前一些学校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缺乏双向沟通,只是评价者向被评价者通报评价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往往只是一个分数,每个教师从结果中只能了解自己打了多少分,排队处于什么位置,至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教师无法了解,从而降低了评价的有效性。
二、改进和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对策
为了克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不尽合理之处,应该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形成分析、评价和反馈的机制,使教学评价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1.正确认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评价目的是受一定评价价值取向影响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导致对评价目的的不同认识。传统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向教师过去,关注教师已经取得的工作绩效。随着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深入开展,应该进一步明确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使传统的鉴定性、奖惩性的评价转变为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后者指向的是教师的未来,以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关注教师的未来发展和教育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2.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机构。
各校的名称不尽相同,有的叫督导委员会,有的叫督导室、督导组,或督导处,多是隶属于教务处,个别也有的是自行独立部门。督导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订督导评价工作方案和文件,对全校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教师教学质量及其他教学环节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把评教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教学改革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咨询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规范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能否建立全面和科学的评价指标,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所谓全面,是指凡是影响和决定教师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观因素、凡是反映和表征其教师教学质量的因素,都要纳入评价的范围;所谓科学,是指所设立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要尽可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其教学效果之间的客观对应关系及其程度,反映教学效果诸方面的内在比例关系。
要建立全面和科学的评价指标,就应对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所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筛选出能直接反映教师教学质量、带有共性的本质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然后再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和学科特点,制定出既符合实际又相对灵活的评价体系。
4.改革创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模式。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来完成的,其中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必须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控,其中心环节是搞好教学质量的评估工作。但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中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1评估目的不明确,导致评估工作的局限性
教学质量评估的日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而导致评估的失败.第一,目前的评估往往只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估,而缺少对教学整体过程的评估,只重视对理论课的评估,而忽视对实践技能课的评估,有头评估的科学性其形式为以评“一堂课”为主,目往往重视讲课技巧的运用而忽视实际的教学效果川结果造成评估者为评估而评估,被评者为求好的评估结果,往往改变平时的做法,重视一些华而不实的形式和技巧,造成评优课与日常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更有弄虚作假的行为,为了显示课堂教学的“成果”,课前要求学生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做准备,课堂成了一种演尔二些公开课、参加评比的课往往如此。第二,评枯中大多只针对该门课程的课论课,把这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割裂开来单独进行评估,而对它与有关课程内容的重复、相关课程之间内容的脱节都不涉及,造成教学评估的局限性第三,只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而缺乏对其综合素质的评估。
对此首先要明确评估的指导思想,注重教学效果而不是往重讲课技巧,将短期评估与长期评估结合起来,将评估贯穿到教学的整个活动中去,而不仅仅是只凭一堂课或几堂课就过早地下结论。以美、英、德等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教学质量评估中,一是强调评估教师实施创新教育的能力,重点考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二是重视对教师全面素质的评估,对教师从背景、学历,知识、技能、反馈、交流及自学等多方面考核,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他们建立了一种全面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办法,即教学业绩文件夹式的评估办法(TeacherPortfolioAssessment)。评估内容包括教师个人背景简历、笔试(包括全国教师考试、州教师执照考试等)、教师对教育理念与目标理解,在改进教学方面所做的工作与成绩、课堂教学、教学文书、教学研究成果等,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因此除了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外,还应结合教学效果的评估及对教师个人素质的评估,这可以弥补一部分因评估指标设置不科学带来的问题,对教师教学质量作出较客观的评估。
2教学一线教师缺乏参与热情,影响评估的全面性
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因此广大教师在整个评估过程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对于教学评估工作,组织者、评估者都怀着极大的热情,而教师却处于被动状态,采取消极甚至抵触态度,使得教学评估有些流于形式。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普遍重科研轻教学,不重视教学研究,甚至对评估工作存在片面认识,认为那是教务部门的事,而评估是针对自己的,个别教师产生一定抵触情绪这导致只有教学管理人员及少数教师参与评估工作其制定的指标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估的效果。同时由于教师对评估的不认同,也影响评枯工作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为此应提高广大教师的参与热情,首先应加强教育,使全体教师,端正思想,认识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有相应政策,提高教学在晋升、考评中的份量,提高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热情,并积极主动参与评估工作,从而使评估体系科学全面,促进评估工作同时评估者也应从被评估者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分析他们的处境和角色地位,站在被评者的立场对评估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作尽可能详细的描述,从而提高评估的有效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各评估参与者存在的问题.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说服力
目前评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即学生评估、领导(专家)评估、同行评议、教师自评等几种方法但各校对各评估主体评分所占的比例则千差万别:有的重视领导评估而忽视其他方法,甚至没有教师自评;有的过分强调学生评枯的作用。但各评估参与者均存在影响评枯结果的不利因素,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说服力。
3.1影响学生评估结果的因素及对策
学生在参与评估活动中往往存在一些影响结果有效性的问题。一是态度不严肃,不认真对待评估活动有的学生在拿到评估表后,随便划一下,或是给所有教师同样的分数。尽管在统计结果时采取了一些矫正措施,但还是会影响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二是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心理定势,晕轮效应、评估者个性心理特征、消极应付心理、防卫心理等对评估结果有可能有一定影响如感情因素评估者与被评者之间如果存在某种良好的感情关系或不融洽关系,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给予评估客体高于或低于实际水平的评估三是受其自身学识、经验和判断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评分波动性大,例如同一教师在同一专业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的评估结果差异较大因此如果将学生的评估结论作为评估的最主要依据有失公允此外学生对要求严格的教师打分时相对比较苛刻,过分强调以学生的结论作为评估的主要依据,会在一定程度上颠倒师生关系,导致个别教师迁就学生而降低了教学质量。四是评估的具体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学生负责人是否认真,学生填写是否准确,评估的样本量等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一方面要更科学地设计评估表,易于学生的理解和填写,另一方面要加强指导和宣传,使学生认识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填写评估表,同时选择合适的样本量。
3,2教师的心理因素对评估的影响及其调控
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评估工作需要教师理解并积极参与评估,教师的心理因素对评估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彭。一是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在制定指标体系过程中往往需要征求教师的意见,教师的心理因素对此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二是影响评估信息的质量。首先是在自评中因产生疑惧心理而过低或过高地评估自己,或是被审心理产生抵触情绪而对自评马虎草率,从而影响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其次是在评估过程中产生迎合心理,对评估者表现出不正常的积极主动,并且不真实地提供有关信息,以其获得评估者好感;或是因产生应付心理而干扰评估工作,使其草草收场而不能发现问题这不但影响了评估信息的正确获得,还影响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3.4影响评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有的对评估过分敏感,斤斤计较分数,成绩好的沾沾自喜,成绩不好就怨天尤人,而大多数则认为评估结果只对个别先进和后进有影响,对自己并没有多大意义,从而使评估对教学质量的促进失去意义因此教师的心理因素对评估的影响不可低估,必须在整个评估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调控。首先是要提高教师对评估的认识讲清评估的目的和积极作用,使教师认识到评估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要借评估来整人。同时应公开评估指标和方法,避免因对评估的茫然而出现被审心理。其次是控制评估过程中的负效应,评估者也要端正态度,避免被评估者产生抵触心理。再次对评估结果要灵活反馈避免评估成绩高的产生骄傲情绪,成绩低的产生受挫感,引起心理冲突。从而使所有被评估者都能总结成绩,改进缺点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呢?笔者认为,课堂的鼓励性评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鼓励性评价的效应
新课标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曾以两组学生进行实验,对第一组学生只告诉他们尽量做好;对第二组学生则不断地对他们做的结果作出鼓励性评价。结果表明第二组比第一组正确率高了15.3%,完成作业速度也相对快些。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鼓励性评价信息反馈,对学生的行为活动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对学生反馈过来的信息不失时机地给予引导、肯定和鼓励,使之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力量去获得不断的成功,而成功又能使人愉悦、自信、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这就是"鼓励"所产生的良性循环效应。
2.鼓励性评价的的时机
鼓励性评价的的时机的掌握是决定鼓励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的关键,它的要求是:
2.1 在发问中鼓励。课堂教学中,应多鼓励发问,因为学生的发问是思考了的结果,而教师的提问只是为了使学生思考。所以,学生的发问比学生的答问更值得教师们的重视和表扬。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让三位学生上台按老师要求去分"月饼"。甲生分去13,乙生分去26,丙生分去39。不等"月饼"分完,下面已是一片"分得一样多"、"相等"的声音。这时有学生发问:"老师!怎么会一样多呢?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呀?"我抓住这一极好的鼓励时机对学生的发问予以积极鼓励的评价,进而促使这位学生进一步去思维去探索新知识。
2.2 在创造中鼓励。创造性是课堂教学的精髓。我们不但要提倡创造性地教,而且更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重视首创精神的培养,要及时肯定创新苗头。创造教育指出:要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可采取激励办法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地从各种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认识客观事物,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最佳的独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我曾用"9+9+9+9+9+5=?"这道题来测试学生的解题策略。我把学生列的算式都一一地板书出来并及时地给予评价:①9×5+5; ②9×6-4;③ 10×5;④5 ×6+4×5。 我特别表扬了持第3种算法的同学。这样及时予发鼓励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3 在挫折中鼓励。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时,就会出现某种失误的挫折,此时教师所要讲究的接触方式就是及时鼓励。只有鼓励才能帮助学生转化"失败者"的心态,使之尽快在克服挫折中获得重新成功的勇气和力量。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课前让全班学生与教师进行口头判断比赛,由于学生受"能被2和5整除的数"特征负迁移影响,把个位上是3、6、9的数误判为能被3整除。这样有意让学生判断失误,在学习挫折中产生疑问,此时老师的鼓励不但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热情,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不断开发以至学习的成功。
3.鼓励性评价的方式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即不同的对象,教师采用恰当的鼓励性评价至关重要。鼓励性评价应注意从正面肯定学生知道什么,掌握了什么,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点变化,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要注意从学生的现实背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鼓励要恰当,指导应到位,但不能越位,要防止"过滥夸奖","过头夸奖"。 鼓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以常用的语言鼓励法、体态鼓励法和评语激励法为例,加以略述。
3.1 语言鼓励法:即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问题情境,通过口头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语言应明确、灵活有层次性。对一般性问题解答正确,可用"对!""不错!"等肯定语言;对稍难问题,报之以"很不错!"、"很棒!"面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有创新的解答,则以"非常好!""真聪明!""真了不起!"等溢于言表的语言给以夸奖。语言鼓励评价必须严防随意生、过奖性,要注意多变的激励语言与体势语言协同,以提高激励的感召力和穿透力。
3.2 体势鼓励法。即运用教师的体势语言对学生的解题、课堂表现、作业……予以肯定和表扬、奖励。常用的方法是:一般性肯定激励(轻轻地点点头,微微地"笑一笑,或走近学生身边,亲妮地摸摸头……"和突出怀激励(伸出大拇指夸奖,在全班同学面前,带头鼓掌……)。由于体势鼓励常有从内心发出之感,往往比语言激励更有感召力和表现力,教师应很好掌握,但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手势语言,体势语言,都应注意自然、真诚、和谐,恰如其分,切忌虚伪、造作。
周期性的评估促使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前几次本科教学评估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和专家都认为本科教学评估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本科教学评估提出了新的想法。
同济大学毕家驹教授认为:一定要在高等教育及其评估中引入学生“学习产出”的概念,并予以实施。就是要学校事先规定学士学位教育的期望学习产出;制订达到这些产出的教学过程、内容和方法,制订考试、考核等能够分别评价学生各项学习产出的办法;并全面评估学校的毕业生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期望学习产出——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评估准则。李志义等认为:“设立学校的初衷是为社会培养人材。一个完善和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不仅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性,同时还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改进。”通过本科教学评估促进大学加强和完善“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应是社会对本科教学评估新的主要要求方向。
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教育管理部门对各评估的本科院校的要求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不要再过分重视评估结果,而是要求本科院校建立和运行内部的质量保证体系,持续地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也是对社会各方面期望的某种正式回应。
2本科教学评估促进了教学资料管理的发展
教学资料记录了院校日常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存在于教研室、系、院校的各级教学资料数量大、种类多,其中许多是教师们在多年教书育人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的反映,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体现。而本科教学资料中的毕业论文之重要性更加重要:毕业论文是四年本科教学的集中总结和体现,最能反映学校教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到的知识的反映。相关教学资料的原始性、真实性、离散性、层次性和学生思法的多样性,是最能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教学资料之一。学生的各门科考试试卷也是最能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教学资料之一。
教学档案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它在教学研究、改革和评估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有完整的教学档案也就有了比较多的经验和成果,如果再将教学档案加以完善和提高,就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值得借鉴和分析的素材,就有可能提高教学质量。利用教学档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仅可以省时、省力,而且可以使教学研究成果更加真实、可靠。教学档案作为学校在各项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是教学评估专家组了解学校的主要渠道,是开展评估工作的基础和凭证。评估专家必须凭借对大量教学档案材料的综合分析,判断档案材料是否系统、完整和真实,最后才能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形成一个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所以,系统、真实和完整的教学档案是学校和各部门顺利通过各种教学评估的必要条件。
3教学资料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基层缺少专职教学资料管理人员使得资料不全面
大多数基层没有设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而是由其他工作人员兼职的,基层工作人员本身就是“上面千根线,底下一根针”,各方面工作多而杂,现阶段各方面工作都在加强管理和工作细化的压力下,能用于档案管理的时间和精力实在太少。
在没有专设岗位和保证工作资金的情况下,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谈不上,没有精力对档案进行深入挖掘为教学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帮助。教学资料的不完整,一方面使得资料在评估中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学校的一些工作和成绩也因没有丰富详实的支撑材料得不到合理评价。
3.2对资料管理不够重视、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虽然各院校对本科教学资料的归案、保存、管理都有完整明确的规章制度,但还是有一些院校平时对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不认真执行,而是到了评估时,有部分院校依然采用突击准备搞运动的方式应对,对被抽调审阅的教学资料进行归案、补充和完善。
这不仅对日常的教学工作产生冲击,扰乱了院系教学工作的秩序,还对教学资料内容的真实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使得院系教学资料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院系教学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院系教学工作人员对教学档案的不重视,会让他(下转第39页)(上接第33页)们觉得这些材料只是为了检查而准备的资料,不重视日常的收集整理工作,致使大量的教学信息使用价值流失。
4以教学评估促进教学资料管理的几点建议
在本科教学评估推进的过程中,许多从事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教学资料管理在评估中的需要改进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刘继荣在大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多项“加强高校档案建设和管理,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办法和措施。以上这些改进措施的要点是建立多层次的高校档案和多层次的专业档案人员队伍,而后者才是问题的核心。
本次对我校的评估中省教育部门组织的专家在自评时不与学校发生联系,直接到教室听课,有的专家还在听课后与被听课师进行授课经验、方法、内容组成进行探讨,对相关教师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对此评价很好。但自评没有抽查到教学材料,过程有缺陷,同时专家人数少,抽查面窄。
针对这些情况,作为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以下建议:
(1)由教育主管机构提供岗位资金和工作资金,在教学单位数基层部门设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岗位,定期收集教学单位相关教学资料的目录信息。实时掌握各教学单位的教学情况,不仅为评估,也为将来的决策,提供最基本最真实的基本数据。
(2)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应防止教学资料过分加工而误导评估结果,可采取如下措施:要求被评估学校提供几年的毕业论文题目汇总。这样可以快速目测不同毕业年级的论文题目的重复情况,对于重复较多的专业还可一次性地多抽几年的毕业论文,有针对性地审检题目重复的毕业论文和 指导教师的相它情况。只要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多用心,对评估中抽查的教学资料的种类以及数量,做到公开、公正、阳光操作,就可把教学资料人为加工的情况减少很多。督促大家把精力放在本科教学的日常工作中,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论文和中学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3)省级教育部门可以借评估之机,让周边有相似专业的院校去被评估院校听课,帮助检查整理教学资料、寻找问题。多互相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共同促进、共同进步;各学校可借机会到其它学校的相似专业,也可跨专业去观模学习,让同专业和相似专业的教师都进行相互听课,互相学习教学经验,但不必要求相互打分,以避免形式主义。
(4)初评时,让周边相关校院的相似专业派出人员帮助检查整理教学资料,并在自评时抽查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料,帮助找问题。也可以进行一些深度的研讨和学习,真正做到评估指导意见中的学校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学质量,把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自己的学校;在评估之后,带领有关方面人员深入被评学校取经,改进本校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宋远航,宋汉君.对第二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思考[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经历了多年探索式发展,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五年一轮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评估工作开始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讨论,促使其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也愈加明显。
1本科教学评估的现状与趋势
周期性的评估促使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前几次本科教学评估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和专家都认为本科教学评估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本科教学评估提出了新的想法。
同济大学毕家驹教授认为:一定要在高等教育及其评估中引入学生“学习产出”的概念,并予以实施。就是要学校事先规定学士学位教育的期望学习产出;制订达到这些产出的教学过程、内容和方法,制订考试、考核等能够分别评价学生各项学习产出的办法;并全面评估学校的毕业生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期望学习产出――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评估准则。李志义等认为:“设立学校的初衷是为社会培养人材。一个完善和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不仅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性,同时还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改进。”通过本科教学评估促进大学加强和完善“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应是社会对本科教学评估新的主要要求方向。
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教育管理部门对各评估的本科院校的要求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不要再过分重视评估结果,而是要求本科院校建立和运行内部的质量保证体系,持续地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也是对社会各方面期望的某种正式回应。
2本科教学评估促进了教学资料管理的发展
教学资料记录了院校日常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存在于教研室、系、院校的各级教学资料数量大、种类多,其中许多是教师们在多年教书育人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的反映,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体现。而本科教学资料中的毕业论文之重要性更加重要:毕业论文是四年本科教学的集中总结和体现,最能反映学校教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到的知识的反映。相关教学资料的原始性、真实性、离散性、层次性和学生思法的多样性,是最能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教学资料之一。学生的各门科考试试卷也是最能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教学资料之一。
教学档案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它在教学研究、改革和评估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有完整的教学档案也就有了比较多的经验和成果,如果再将教学档案加以完善和提高,就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值得借鉴和分析的素材,就有可能提高教学质量。利用教学档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仅可以省时、省力,而且可以使教学研究成果更加真实、可靠。教学档案作为学校在各项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是教学评估专家组了解学校的主要渠道,是开展评估工作的基础和凭证。评估专家必须凭借对大量教学档案材料的综合分析,判断档案材料是否系统、完整和真实,最后才能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形成一个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所以,系统、真实和完整的教学档案是学校和各部门顺利通过各种教学评估的必要条件。
3教学资料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基层缺少专职教学资料管理人员使得资料不全面
大多数基层没有设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而是由其他工作人员兼职的,基层工作人员本身就是“上面千根线,底下一根针”,各方面工作多而杂,现阶段各方面工作都在加强管理和工作细化的压力下,能用于档案管理的时间和精力实在太少。
在没有专设岗位和保证工作资金的情况下,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谈不上,没有精力对档案进行深入挖掘为教学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帮助。教学资料的不完整,一方面使得资料在评估中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学校的一些工作和成绩也因没有丰富详实的支撑材料得不到合理评价。
3.2对资料管理不够重视、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虽然各院校对本科教学资料的归案、保存、管理都有完整明确的规章制度,但还是有一些院校平时对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不认真执行,而是到了评估时,有部分院校依然采用突击准备搞运动的方式应对,对被抽调审阅的教学资料进行归案、补充和完善。
这不仅对日常的教学工作产生冲击,扰乱了院系教学工作的秩序,还对教学资料内容的真实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使得院系教学资料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院系教学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院系教学工作人员对教学档案的不重视,会让他(下转第39页)(上接第33页)们觉得这些材料只是为了检查而准备的资料,不重视日常的收集整理工作,致使大量的教学信息使用价值流失。
4以教学评估促进教学资料管理的几点建议
在本科教学评估推进的过程中,许多从事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教学资料管理在评估中的需要改进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刘继荣在大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多项“加强高校档案建设和管理,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办法和措施。以上这些改进措施的要点是建立多层次的高校档案和多层次的专业档案人员队伍,而后者才是问题的核心。
本次对我校的评估中省教育部门组织的专家在自评时不与学校发生联系,直接到教室听课,有的专家还在听课后与被听课师进行授课经验、方法、内容组成进行探讨,对相关教师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对此评价很好。但自评没有抽查到教学材料,过程有缺陷,同时专家人数少,抽查面窄。
针对这些情况,作为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以下建议:
(1)由教育主管机构提供岗位资金和工作资金,在教学单位数基层部门设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岗位,定期收集教学单位相关教学资料的目录信息。实时掌握各教学单位的教学情况,不仅为评估,也为将来的决策,提供最基本最真实的基本数据。
(2)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应防止教学资料过分加工而误导评估结果,可采取如下措施:要求被评估学校提供几年的毕业论文题目汇总。这样可以快速目测不同毕业年级的论文题目的重复情况,对于重复较多的专业还可一次性地多抽几年的毕业论文,有针对性地审检题目重复的毕业论文和指导教师的相它情况。只要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多用心,对评估中抽查的教学资料的种类以及数量,做到公开、公正、阳光操作,就可把教学资料人为加工的情况减少很多。督促大家把精力放在本科教学的日常工作中,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省级教育部门可以借评估之机,让周边有相似专业的院校去被评估院校听课,帮助检查整理教学资料、寻找问题。多互相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共同促进、共同进步;各学校可借机会到其它学校的相似专业,也可跨专业去观模学习,让同专业和相似专业的教师都进行相互听课,互相学习教学经验,但不必要求相互打分,以避免形式主义。
(4)初评时,让周边相关校院的相似专业派出人员帮助检查整理教学资料,并在自评时抽查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料,帮助找问题。也可以进行一些深度的研讨和学习,真正做到评估指导意见中的学校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学质量,把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自己的学校;在评估之后,带领有关方面人员深入被评学校取经,改进本校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宋远航,宋汉君.对第二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思考[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1).
1 高校内部教学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1.1 注重形式,弄虚作假
当前,许多高校都开展内部教学评估。然而,很多高校的表现表明,开展内部教学评估是在教育部“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下采取的被动行为,并未从根本上认识到内部教学评估的重要意义。在高校内部教学评估过程中有很多注重形式、不符实际的工作,督导听课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例子。很多督导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提任何指导性的建议,只督不导,在考核的时候给一个等级就算完成任务了;此外,评估中有许多项目,要检查几年内的讲义、教案、学生试卷、论文等等,不可能每一项都做到合乎要求,只好对各种所谓的支撑性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使之符合制度规定。很多教师、学生不赞同这种形式化、虚假式的评估,认为其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对于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并无多大益处。
1.2 内容不完善
在内部教学评估中,大多数的高校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学校工作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个环节,并没有把学校的教学工作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个部门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虽然各高校开展内部评估工作的形式不同,但是大多数的高校开展内部教学评估的内容都局限在教学活动上,集中精力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素质进行评估,而对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和事很少关注或者忽略不计。
1.3 注重评估,轻视整改
在高校内部教学评估过程中,如果能够对发现的问题实施有效地整改,那么将会对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实际并非如此,往往是有好的开头却没有好的结果,评估结果的利用率很低。很多高校在内部教学评估后,评估结果不公开或者含糊其词,只给等级分数,教师无法明确该如何改进教学。 对于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虽然有人提出整改性建议,但具体落实情况无人知晓,很少有人执行或者不执行。高校内部教学评估结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职员工参与评估的积极性。
1.4 评估指标体系欠科学
高校内部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是确保评估工作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关键,它也是衡量高校内部教学评估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目前,高校内部教学评估内容多种多样,但对于不同的内容却采用相似或者相同的评估指标。有些学校只是执行所谓的评估标准,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的情况和办学特色,这样的标准必将导致不科学和不客观的评估结果。
1.5 忽视教学实践环节的评估
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就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正是这些问题致使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忽视对教学实践环节的评估。
2 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教学评估的对策
高校内部教学评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估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最终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完善高校内部教学评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2.1 加强评估内涵建设,改进评估方法。
在高校内部教学评估中,既要注重形式,还要注重内容,做到形式与内容兼顾。针对督导这一问题,作为督导,要做到不仅督,还要导,及时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的建议。大多数的高校聘请退休的教授作为督导,督导队伍出现老龄化的现状,应及时补充新鲜血液,聘请年轻教授或者校外专家参与校内评估。同时,做好日常的管理,规范每一项工作,减少日后不必要的麻烦。坚持以人为本,增强认同感,调动教职员工参与校内评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2 完善评估内容
高校内部教学评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内容涵盖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涵盖人才培养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高校人才培养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所以教育教学活动很自然的会成为校内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成为内部教学评估的主要内容也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对管理的评估,包括管理理念、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管理活动、管理方法等,可以使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化。此外,对条件(包括学校的教育经费和教学基础设施)和环境(包括校风校纪、校史校训、各类文化活动)的评估,也应该被纳入到内部教学评估的范围。
2.3 整改措施到位,加大评估结果利用率
在内部教学评估过程中,在某一项评估后,要将评估结果及时宣布,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性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整改工作,并且有必要对整改结果进行复评,使学校各项工作不断进步和提高。
2.4 加强分类指导,彰显办学特色
“悖论”何生
对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指责之一是评估指标体系的齐整化,或者说大一统性。
对此,教育部有理由申辩,指标体系明明把办学指导思想列为一级指标,还兼顾了特色项目,怎么说是齐整化?更何况,与水平评估方案配套,2002年又对医药、财经、政法、师范等类高校部分评估指标做出调整;2004年8月,对医药类院校部分评估指标进一步调整;200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对部分重点建设高等学校及体育类、艺术类高等学校评估指标调整的说明》。
从纵向比较来看,2002年之前的评估实际上考虑到了各个高校的实力,并加以区别对待。始于1994年的合格评估主要用于1976年以后新建、本科教育历史较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始于1996年的优秀评估主要用于100所左右本科教育历史长、基础好、工作水平高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而针对介于上述两类学校之间的普通院校,则于1999年开始采用了随机性水平评估。合格评估和优秀评估都针对不同科类进行了分别评估,在考虑到各类高校实力的基础上,还兼顾了各类高校的特色。而在2002年的方案里,地方高校要与重点高校接受同一套指标体系的切割和审视。2006年9月,教育部认识到了这一点,对部分重点建设高校的评估指标进行了调整。而此时,至少有412所普通本科院校已经接受了评估。
现行本科教学评估方案是以2001年随机性水平评估方案的调整意见为基础,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三种方案合并而成。作为一个整合体,2002年方案指标体系的设计理念简单明晰,突出重点,适用于各类普通本科院校。应该说,这是试图简便高效地对本科院校做出评估的一种努力。出台该评估方案的现实背景,则是高校合并导致的综合化以及高校的趋同之势。后者体现在学科专业设置上的趋同。尤其是高教扩招之后,随着办学资源日益吃紧,高校合并,趋同之风日烈。既如此,分科类分实力来进行评估似乎没有必要。
高校趋同带来的是高校无特色。可以说,高校趋同为评估指标体系的齐整化提供了现实背景,而评估指标体系的大一统性,无疑反过来强化了这种趋同。说到底,本科教学评估的落脚点应是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及其就业出路,而在现实操作中,评估却人为加剧了人才无特色化和平庸化,这不能不说是评估的一大悖论。
一种颠覆
如果我们低调地把评估的性质界定为合格评估,那么,它所遭受的指责可能会小得多。因为,优秀意味着在某个范围内的不平庸、少数和特色,这是一个个性化和相对化的概念。
如果要对全国700余所普通本科高校进行优劣高下的评定,显然是目前所用的大体相同的标准无法胜任的。
2005年4月,教育部公布了2004年接受评估的54所高校的评估结果:其中30所高校“优秀”、19所高校“良好”、5所高校“合格”。如此多的“优秀”,不仅与我们对高校现状的直观感觉有不小差距,更是对优秀内涵的篡改。
当评估的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优秀”的时候,随后被评估的高校所面临的压力就越来越大。竞优已经从一决雄雌的决心,转变为对颜面不保的担忧,从对卓越的努力攀登,转变为翻越底线的苦苦挣扎。其结果必然让翘首以待的民众和高校失望――它似乎什么都没有说明,但另一方面,它似乎又说明了一切。当无法从评估结果中读出中国高等教育的真实状况时,我们有理由比评估前更加困惑。
要找回评估已然失去了的严谨性和权威性,目前的本科教学评估应低调地回归到合格评估,将目前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结论从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转变为通过、待考察和不通过三种。合格评估意味着对高校办学能力底线的判断,这种判断并没有阻止高校朝自己的发展方向努力,其所产生的齐整化和去特色化的弊病要少得多。更重要的是,这种转变将淡化评估作为官方排行榜的影响,减少高校的造假行为和形式主义之风。
考虑到目前我国高校现实,合格评估的有效实施,也需要在技术设计层面上加以推敲。随着高校合并、扩招及办学资源日益吃紧,多数高校纷纷上马热门专业。以传媒相关本科专业为例,2006年,设立新闻学的本科院校有229所,设立广播电视新闻学的高校有158所,设立广告学的高校有262所,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的高校有127所。此外,新兴的交叉专业,如动画、数字媒体技术、录音艺术等不断涌现,这种高校内部各类专业交叉、衍生的现实,已经使任何一种分类显得含糊而笼统――无论是按学校的学科分布特点分为综合性、多科性和单科性院校,或者按学校功能特点分为研究型、教学科研型和教学型院校,或者按学校的实力和办学历史分为重点院校、一般院校和新升格的本科院校。这些分类,包括目前对医药、财经、政法、师范、体育、艺术类普通本科高校进行的小幅指标调整,都显得过于简单。
更可行的做法是,从对各个高校的评估,转变为对高校的各个学院(或系、所)的评估。作为各学院(或系、所)的联合体,一所大学的水平,取决于学院(或系、所)的水平。从对高校整体水平的评估,转变为对高校下属学院(或系、所)水平的评估,要求制订出学院(或系、所)的指标体系,组织相关领域的同行进行评估。由此取代对医药、财经、政法、师范、体育、艺术类普通本科高校进行的小幅指标调整。
对学院(或系、所)进行评估,是对目前高校评估方式的颠覆。这意味着评估工作量的加大――首先必须打破以高校为整体的评估指标体系,制订出高校各个学院(或系、所)的相应指标体系。
但是,此举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具体有三:其一,评估指标体系的针对性提高,从而将原来的大一统性减少到最低;其二,每所学院的评估者是该领域的同行或专家,他们今日是该学院的评估者,明天可能就是该学院同行的评估对象,评估者自始至终都与评估对象密切合作与交流,保证了评估的专业性和互动性;其三,调动各个学院(或系、所)的积极性,使评估成为一种全校的共同价值的创造过程。另一个附带的好处是,它可以清除当前高校内部普遍存在的学术山头主义和部门主义,优化学科设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做好评估需权力下放
尽管本科教学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但目前我国本科教学评估基本上还是政府和高校上层领导之间的互动。
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学学院(或系、所)本科教学评估本质上是一种学院认证和专业认证。这也必然要求评估执行者具有专业权威性。这种权威性,不是校长或教务处处长的行政权威,而是某一专业领域的学术权威。
从一开始,中国高校的教学评估就是由教育部牵头进行的一项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行动。2004年8月,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成立,作为教育部直属的正司级行政性事业单位,其性质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1994年成立)一样,都是政策指导类机构。我们看到在教育部价值预设下安身立命的评估中心,并没有使本科教学评估摆脱中央管制的模式,也无助于提高评估结果的公信力。
官方评估的利弊得失不可一概而论。至少,明智的校长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把官方评估作为提高办学质量、争取资源的重要途径。但是相反的情况似乎更加普遍。在评估过程中,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的严重程度有目共睹。
根据教高评中心[2006]1号文件规定,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原则上只抽查在校学生近一年的试卷、实验实习报告和调阅最近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针对教师教案的抽查,也以教师的当年教案为主;2007年4月份下发的《关于严肃评估纪律进一步提高评估工作实效的通知》(教高评中心[2007]2号),明确指出“不搞迎评演练等有可能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活动”,“保证教学数据与教学文件的原始性与真实性、不虚构、不编造。不得修改及补做以往的考试试卷和毕业设计(论文)。”这表明,在评估过程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已是普遍现象,最后需要用正式文件进行约束。
这也说明官方主导的评估行为本身极容易遭受后现代式的攻击和逆反,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姿态主动与否,大学已经身不由己地陷入了只能依赖教育部准则行事的尴尬处境中。
事实已经无数次地告诉人们,仅靠行政杠杆根本撬不动中国高校这块巨石,不恢复高校原有的自组织能力,高校的事就不可能办好,而高校的自组织能力只能靠学者和学者社团自身力量一点一滴地复原,才有可能真正具有力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2月27日
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本科教学评估,是我国正在实施中的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教育进行宏观管理、促进高校改革与建设、保证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从过去几年高校评估的过程来看,评估专家除了实地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之外,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系统地检查学校教学条件、教学状态和教学效果三个层次共7个一级指标和一个特色项目,19个二级指标,44个主要观测点,其中的大部分指标都要查阅相关的档案材料来佐证。通过审阅原始档案,了解高校的办学质量,从而做出客观评价。由此可见,教学评估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一、高校档案在教学评估中的作用
高校档案是高等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党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最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是一所高校的宝贵财富。它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科研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档案意识淡薄,档案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多数高校领导和教师档案意识淡薄,只重视教学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轻视档案工作,致使高校档案工作地位不高,责任不清,严重影响了高校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许多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单一,缺少既有档案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其中有的是改行搞档案工作的,有的是其他工作人员兼职的。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能力较低,在工作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漏洞,严重影响了高校档案的质量。
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体制不完善。由于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制度不健全,体制不完善,对档案材料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依据凭证作用没有足够认识和重视,以致相当一部分档案散存于个人手中或者没有及时收集、整理归档,进而导致各职能部门和教学系部档案不齐全、不完整。
3、档案材料没有按规范收集整理。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系部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明确的归档范围和要求,该收集的没收集,不该收集的倒收集上来了;只注重红头文件的收集与整理,而不重视本部门教学管理材料的归档;个别重要文件不正规行文,一些文件材料形成过程中还存在着签字以姓代名,时间只写月日,不写年度,有的红头文件不盖章;部分档案材料原始记录书写用圆珠笔、铅笔或复印纸代替,纸张大小不一,长短不齐,普遍缺少规范的要求和长久保存档案的考虑,这不仅直接影响档案的质量,而且也影响其历史凭证作用。
三、加强高校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增强档案意识是关键。领导首先应从高校档案在教学评估中的依据凭证作用角度来做全院师生的思想工作,克服人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偏见及错误理解,提高人们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让学院更多的领导和系部处室业务人员了解档案,重视档案,支持档案工作,充分调动全院师生员工积累档案、保护档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师生员工的档案意识;其次,必须明确学校主管领导是档案管理一级责任人,各职能部门和系部负责人是二级责任人;职能部门办公室主任和系部教学秘书是一级执行人,各科室及教研室主任是二级执行人,把高校档案的管理和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目标责任管理之中。
2、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为保证高校档案的完整齐全,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根据《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要求,各级各类高校应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即把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列入领导议事日程;纳入教学、科研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把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纳入各项工作程序,列入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要求布置(如教学任务)、检查(如教学工作)、总结(如教学质量、优秀教学成果、毕业论文)、验收(如科研成果、教材)各项工作与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同步。
3、明确高校档案分类标准和归档范围,实行规范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与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的要求,以高校全部档案实体为分类对象,参照学校工作职能,对照评估检查的各项指标,笔者认为高校档案一般划分为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基本建设、仪器设备、产品生产、出版、外事、财会、声像共十一大类。由于目前高校规模大小不一,教学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数量各异,因此分类要从实际出发,不一定严格按照上述十一大类细分;规模较小,档案数量较少的高校,也可以只分为党群、行政综合、业务管理三大类,只要基本满足部门档案的系统有序就行。各高校教学院(系)的档案是高校档案的主体,是衡量基层教学单位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
4、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目前,高校档案管理,仍以手工管理为主,与学校其他领域比较,管理手段落后,无法适应高校快速发展中急剧增长的档案信息的存储需要,无法满足学校各方面工作,特别是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方便快捷地检索、调取并有效利用档案信息的要求,在高校档案工作中快速推进现代化管理已势在必行。学校应在教学事业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积极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尽快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网络化、数字化。同时,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不同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教育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促进学校自觉按照教育规律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虽没提到对高校档案的评估,但随着评估工作的开展,教学评估依赖了大量档案并形成了大量教学评估档案,不得不引起人们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高校档案工作关系”的探讨。因此,把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高校档案评估结合起来研究,就成了高校档案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一、档案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和依据
在“迎评促建”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准备提供给专家审查的评估材料,要求准备的材料必须具备真实性、原始性和针对性。这就需要接受评估的高校全面地收集有关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形成系统的材料提供给专家查阅。专家根据这些信息和资料结合他们进驻学校实地考察的情况,经过科学的分析,得出符合学校实际的评估结论。高校评估工作,无论评估程序、组织机构、指标体系如何确定,最终要凭借大量的档案材料。随着迎评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深切体会到教学档案对教学评估的重要性。教学评估中所需的信息和材料多来自教学档案,教学档案是学校管理、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历史记录,它反映了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全貌。
高校评估是高校完善教学设施、改进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巨大动力,同时评估结果又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前途和命运,而档案材料是影响高校评估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专业设置、教材和教案建设、考试工作、学生档案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实验室建设等软硬件的准备工作过程中,档案都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要利用现在的档案资源检索出如下信息提供给关部门:(1)上级机关下达的有关教育教学的指令性、指导性文件,包括教育改革、教学计划、专业设置、教学评估、招生等方面的计划、规定、通知等;(2)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决定、规定、规章制度;(3)学校教育发展规划、计划的报告及上级批复;(4)全校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及有关材料;(5)学生成绩表、学生奖励材料及学生处分材料;(6)有关专业设置、调整、撤销合并更改名称的报告及上级的批复;(7)上级关于招生、毕业生就业的文件,包括通知、规定、决定、指示等;(8)招生计划、总结、请示报告及批复、招生简章及专业介绍等;(9)教学活动中拍摄的有价值的照片等。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我们要坚持“以藏为本,以用为根”的工作理念,在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的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围绕学院“评建”工作积极主动、不失时机地挖掘和捕获潜在的档案需求,热情、快速、有效地查档服务,想方设法让“死”档案变成“活”信息,充分发挥档案的凭据与参与作用。
二、在高校评估中教学档案存在的问题
廊坊师范学院是一所由多个院校合并组建的本科院校,近年来一直处于发展变化阶段,虽然建立健全了本院的档案管理制度,但执行不尽人意,院系级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工作繁忙,头绪多,并且由于教学档案内容繁琐,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院校合并过程中频繁换人,给教学档案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在工作中出现一些漏洞,因此教学档案收集不齐、流失、归档材料质量不高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过程中,作为教学评估重要原始凭证的教学档案,在评估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注重档案的原始价值利用,忽略档案的信息价值开发。从评估工作实践来看,档案管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的是档案的原始价值,如文件的形成、资料的归集等,忽略对教学档案的信息价值开发,日常教学档案的归类统计不够,如: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教师论文汇编等,导致统计数据出处甚多,不一致现象严重,为拿出令人信服的数据,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数据的汇总、求证与统一,所以评估中,教学档案作为凭证和史料价值体现得比较充分,而反映各项教学管理活动中具有借鉴、启迪、参考等方面价值体现不够充分,使教学档案在评估中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应用的作用。
2.注重档案的收集数量,忽略档案收集质量。在围绕本科教学评估查找档案资料时发现,不少教学档案该收的没有收,不该收的倒收上来了,主要原因是:一是在收集档案过程中,为避免遗漏,档案搜集工作尽可能地占有材料,在评价一个单位档案收集情况时,也往往注重归档文件的数量,数量越多工作做得越好,甚至以库存数量的多少来定管理人员的编制,造成在平时工作中,重视数量而忽略质量问题。二是归档人员责任意识不强。高校教学档案基层管理人员多是由教学秘书或干事兼任,因事务繁杂,档案工作往往无暇顾及,归档是应付差事,只将广发的或手头上仅有的文件材料归档,大量反映教学情况的“账外”文件,如:教学会议记录、调查材料、毕业论文评审意见、试卷分析等没有归档,导致归档材料有数量而质量不高。三是群体档案意识薄弱。由于对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单位或负责人对重要档案、常用资料因担心丢失、利用不便等不愿意归档,致使一些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对今后工作极具有考察价值的文件散落在承办部门或流落在个人手里;一些老师或教学管理人员平时干了大量工作,而且成绩十分出色,但在教学评估这种特殊的检查中,有的却拿不出证明工作成绩的档案来,有的虽然有材料,但材料杂乱无章,不能提供利用,造成收集的档案数量较多,实质上有利用价值的较少,这是极大的憾事。
3.注重档案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忽略业务素质的提高。教学档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来源多样,要求档案人员不仅有责任心和服务意识,还要具有相应的业务素质。但在评估中发现我们的档案工作人员大多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但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如:计算机操作不熟练,有的甚至还不会操作,只能用手工查询;对各类档案的属性不熟悉,不能满足利用者的需求。导致这种状况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高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工作,档案工作从上至下强调的是为教学、科研及后勤工作服务,因此,工作中更多是考虑如何做到热情服务。然而,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档案人员除具备甘于奉献、甘于寂寞的工作精神外,更应具备现代科技知识。二是档案人员中兼职多,加之人员调动频繁,大多没有系统学习过档案专业理论知识,对教学档案知之甚少,对实践操作技术就更谈不上了解,只能尽其所能提供服务,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三是在平时的工作中,领导评价一个人的工作如何,大多从工作态度上衡量,很少从能力上去考察,因此,不利于专兼职档案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三、高校教学档案优化的对策
充实和完整的教学档案是学校顺利通过教学评估的必要条件,它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评估的结果,是高校教学评估的基础和依据,因此,档案能否满足评估的要求,这也是对档案工作的一次检验和选择,要搞好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加大投入。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时间跨度大、人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系统工作,这项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对它的重视程度,所以必须要有院级领导亲自抓这项工作,要把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列到年初的计划和年终的考评指标中去。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转变的过程,希望院领导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学院的总体规划,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2.健全制度,扎实工作。根据高校教学档案的特点,指定各处室、二级学院相应的归档范围,并将各条款分别落实到人,纳入个人的岗位职责,使相关人员明确自己应该收什么,何时上交。教学档案收集工作是整个教学工作的起点和基础,收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档案的齐全、完整程度,因此要做好教学档案的收集工作,首先各教学管理人员是关键,这就要求他们注意平时保存原始材料,不能将重要资料作为废纸丢失,要制定制度,要求每个人每个部门认真执行。
3.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但要对档案资料规范化整理并加以科学管理,而且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编研、分析,才能有效地提供利用,为教学科研服务。档案工作的任务就是在统一管理有关档案的前提下,严格遵守《档案法》,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科学地、系统地管理档案。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和上级部门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各个时期对档案工作的具体要求,以指导建立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外,还要系统地学习有关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以此指导管理中的具体工作。如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分类、编号、组卷、保管、统计、提供利用等,从而使所管理的档案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并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微机储存档案具有便于管理、准确性高、储存量大、查找快捷的优势,所以,还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娴熟的计算机管理技能,适应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总之,教学评估是对高校工作的一个全面检验,既评估学校的教学工作水平,同时又检验学校的管理水平,专家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有关材料,就是对学校管理水平特别是教学档案管理水平的检验,因此,优化和加强高校档案的管理,要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认真、扎实地做好教学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的作用,这样才能在教学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
纵观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44个观测点的支撑材料(以本院“迎评”材料为例),按文件材料产生的原因,“教学评估档案”可分为:新产生的文件材料和利用档案复制的文件材料。按文件材料的来源“教学评估档案”又可分为:1)已归档的文件材料利用。既包括《规范》规定的应归档文件材料,如生源计划、学校规划等,也包括《规范》制定之时尚未被纳入到归档范围中,但随社会发展出现的新事物产生或随事物的发展逐渐完善的文件材料,如科研、培训、实习基地,校园网建设状况、“三下乡”活动等的相关文件材料;2)未归档的文件材料利用,包括《规范》规定应归档但因种种原因未归档或归档不完全的文件材料,如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等的相关材料;3)迎评活动产生的文件材料,包括以原有档案材料为依据进行汇集、统计、分析和提炼而派生出的文件材料,如校舍和运动场馆状况、学校定位、教育思想、办学特色综述等文件材料;4)评估活动新产生的文件材料,如学校为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定的工作意见、实施方案、自评报告,以及接受专家考评期间形成的材料等。
二、“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类之弊
在《分类法》的编制说明中对高校档案分类的原则作了“体现思想性、符合科学性和重视适用性”的明确表述。“体现思想性”是分类原则的指导思想。“重视适用性”给予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高校以一定的自由度。“符合科学性”既界定了高校档案的概念,也明确了分类的基本规则,是分类原则的核心条款。下面分析为什么“教学评估档案”不宜在高校档案体系中单独设立门类。
1. 单独设类不符合档案分类原则。
《分类法》编制原则的第二条第四款规定分类应“做到各类之间,各类相同级位之间的划分标准一致。下位类目的外延之和,等于上位类目的外延。”②根据成都体育学院借查档案材料的登记情况,2006年各部门在准备支撑材料时到档案室查阅的档案达1794卷,892份,所查档案材料的类别分布几乎涉及高校档案的各个门类,其形成时间从建校之初直至2005年。教学档案查阅量最大,共有34个观测点涉及,其中18个观测点是纯教学档案;党群和行政档案与评估支撑材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22个观测点涉及党政档案,其中4个是纯行政档案,2个是纯党群档案;财会、基建和设备档案的运用,多是统计、分析和计算一些硬性指标,虽涉及的观测点不多,但是不可或缺的支撑材料。有9个观测点涉及科研、出版档案,虽说没有单纯的观测点,但也可见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历任学院领导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形成也与这两类档案分不开的。由此可见,“教学评估档案”并没游离于高校十大门类之外。《分类法》规定,“同位类目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和包容(着重号为笔者所加)。”③若将“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立门类,表面看来“教学评估档案”集中了,但却与高校档案的其他门类 “互相交叉和包容”,尤其会使教学档案和党、政档案遭受严重肢解,这不是有违《分类法》的原则吗?
2. 单独设类造成归档材料重复不利馆藏优化。
在当今信息社会里,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各类文件材料,优化馆藏成为档案部门不可忽略的问题。优化馆藏除了对馆藏结构的优化和对期满档案的鉴定销毁外,最不能忽略的就是尽可能杜绝重复文件材料的归档。“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类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它会造成大量的重复文件材料。
首先是与其他门类的重复。如果既要不破坏其他门类档案的完整性,又要保证“教学评估档案”的齐全、完整、系统,那么按照《分类法》“教学评估档案”至少会同教学、党群、行政、财会、设备等门类档案形成重复归档。大量重复文件材料就会充斥馆藏,这对馆藏优化极其不利。其次是评估档案各观测点的重复。有不少文件材料是从多个观测点来印证教学评估指标的,如领导的讲话、论著,学院各类会议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优、教职工名册,任课教师名单、教改和毕业论文管理的相关材料,以及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材料都在两个以上的观测点出现。如果将“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立门类,当剔除了重复文件材料后,有些指标就失去了支撑材料,这样又不符合文件材料应“齐全、完整、系统”的原则。第三,院(校)级与院(系)级、教研室评估材料的重复。教学评估时专家不仅要看全院性的材料,还会深入到各院(系)和教研室,那么院(系)级的评估材料是否应归档。根据分类的来源原则和部门立卷制度,各院(系)形成的材料应由各院(系)归档。如若不归,则各院(系)的归档就会不齐全、完整和系统;如若归档,则有些材料又会与院(校)级的评估材料重复。
3. 单独设类必然导致高校档案分类无法保持相对稳定。
任何事物总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也会随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完善、提高。若“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立门类,那么,它的属类必然会出现随评估指标体系的变化而多变,这势必使高校档案的分类陷入极不稳定的状态。《分类法》编制原则的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类目设置必须有相对稳定性。不受偶然因素、短期行为的影响,在较长时期内不随意改变。”④所以我认为高校档案的管理还是应该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和模式,不将“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立门类。
三、修改完善《分类法》和《规范》才是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教学评估档案”的管理还是应按《分类法》原则,根据其材料产生的职能部门分属各自的门类。《规范》的归档范围中XZ11类的第9项专门列有“学校评估材料”⑤,JX11类第4项列有“教学检查、评估和各级优秀教学质量评奖材料”⑥,只需将为进行教学评估工作产生的材料归入其中,同时将各部门产生的文件材料规范地收集齐全、完整,无论评估指标体系如何变动,也无论今后怎样进行评估和检查,都可以不变应万变。
高校档案工作为教学、科研及各项管理的服务,不是体现在每出现一项中心工作就随意设置一个类别,而在于为出现的中心工作提供相应的优质服务,即利用库藏档案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检索工具和编研材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各单位的档案部门人员配备不足,穷于应付档案基础业务工作,使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工作做得很不够。
综上所述,当务之急“教学评估档案”的管理不是单独设立门类的问题,而是修改完善实施了十多年的《分类法》和《规范》。随着《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施行,电子文件的普及,档案载体的多元化,以及《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的,《分类法》和《规范》再不加快修改的步伐,确实很难适应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更谈不上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就此而言,教育部应尽快组织人员对《分类法》和《规范》进行修改完善,避免各高校对新事物形成的文件材料各行其是,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注释:
①《中国档案》2006年第12期,第49页
开展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