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2 11:24: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美术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在以往的初中课程教育中,一直是只重视主干课程,而对于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音乐、美术类等课程,不加理会,草草带过,使得很多学生错失了美学教育的机会以及其他情操类知识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兴起,同时也迫于社会对人才的全方位要求,学校开始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尤其是艺术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已经成为目前学生教育的一个独特现象。因此,初中美术教育逐渐受到了教师的重视,成为一门教育必修课程。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美术教育可以为学生审美修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从小培养其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以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从身心修养方面促使其全方位发展,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素质教育的魅力,使其各项潜力能够在艺术的熏陶中得到提。
一、走进童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它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学生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制性。
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走进童心世界,观察学生的所思所想,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在头脑中有个鲜明清晰的形象,使之呼之欲来,内心产生创作欲望。其二,可配合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如: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能使学生逐渐从感知表面形式美过度到理解作品的内在美,提高审美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的艺术兴趣越来越浓厚,这时就抓住时机设法将他们头脑中丰富的美感知觉体验引入到美感体验的表现阶段,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创作欲。在春天,让学生去公园摸一摸柔软的小草,看一看花丛里的蝴蝶张着几个美丽的翅膀,翅膀上有什么美丽的花纹。去动物园看看大象的长鼻子、湖里的白天鹅,让学生知道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其三,可配合教学开展游戏活动,所谓寓教于乐,让学生边学边玩,如:可把要画的人物或动物都做成活动的教具,孩子们通过玩活动的教具,掌握其结构,自由变出各种动态,还可以听配乐故事,说寓言,看录像,玩拼图等,开展多种活动来增强学生对所画内容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教学方法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降低学习难度,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2]目前,因为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美术课程不能很好地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这显然是有悖新课改要求。我们应该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八年级的《陶艺创作》课,农村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另外,要注意欣赏与技法相结合。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学方向。[3]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靠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分辩艺术上与生活上的美与丑。在自己作业时,尽量将画面美化,如初二《中国画的形式美》中,要掌握中国画的特性,理解其美的表现,都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课前我先准备一些图片或画幅,以直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形态;再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尝试一下中国画的绘画。
三、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1、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绘画学习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观察方法错误、透视错误、构图错误、色彩错误等。这些问题是学生学习绘画的障碍,只有加强个性化的指导,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纠正错误。如学习素描画《酒瓶与碗》,不仅要求一个物体自身各部分的比例要正确,而且要求两个物体的相互比例更要正确。有些学生画完一个物体,然后再画另外一个物体时,往往没有整体地观察对象,常会出现两个物体问的比例失调,造成整幅画的整体与局部失调。对此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物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比例关系、透视关系,再进行构图,用丛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观察方法来描绘。这样正确的理论指导也能收到纠正学生错误观察方法的效果,使素描作品整幅画的比例恰当,构图完整。
学生的美木素养水平不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有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进行个性化指导。教学实跋表明,只有加强个性化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在绘画学习中的各种错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与绘画技能,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2、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打造初中美术教学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下身段,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平视学生,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平等交流与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才能使教师的关爱和指导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初中学生年龄小,很容易“爱屋及乌”,喜欢美术教师也就喜欢美术课,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为美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打下了丰足的情感基石。
四、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现实社会之间的比较、渗透与综合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不同门类并进行相互比较,如:绘画、工艺、雕塑、建筑、摄影等各自的艺术特色以及一些共通的艺术原理。而在介绍某一美术流派或是美术思潮时,如十九世纪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就可以从绘画、雕塑、建筑等方面分别选择一些代表作品加以介绍并进行分析比较,最后总结出浪漫主义的特征。在欣赏中国美术时,我们也可以在美术内部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如工笔画与写意画、院体画与文人画、南方的山水画与北方的山水画、盛唐的仕女画与明清的仕女画等等。
美术教学与各学科教学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有互相联系、互相迁移的作用。如中国画教学可以结合中国诗画的传统习惯,与诗词配合教学来抒发感情,这样更能体现中国画诗情画意的情趣。色彩教学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用诗或散文的语言说一说四季的色彩。对于三原色的讲解则可与物理光学相结合并进行区分比较。写生教学则要求学生要反复比较观察并掌握比例关系,了解整体与局部、明与暗、冷与暖等对立统一的规律,这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几何形体的理解,还能掌握辨证的哲学思想。在想象画教学中,可以通过音乐来辅助美术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同的音乐能够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塑造不同的形象,如热闹喜庆的丰收场面、安谧宁静的田园风光、鸟儿的啼鸣、天鹅的优美、狮王的凶猛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听音乐来感受这些形象并通过想象把它们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教师还应注意加强美术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连接,可选择一些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主题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并且利用学校的橱窗进行美术专题展览,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美术创作水平的提升,也能让他们的心紧系时代的脉搏。
五、展开合理评价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例如,在上《水彩记忆画》一课中,由于实践写生的机会少,学生对色彩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弱,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因为艺术是无规则的,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个伟大理念,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丰碑。在当今初中美术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教育理念的作用,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使其能够在美术教育课程中收获大知识、大智慧,使其能够更好的认识事物的本质,使其能够根据自己对艺术的见解以及修养,进行创造和实践,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规律。作为传道授业的美术教师,应该在素质教育的体制下,充分发挥其优越性特点,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全才,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一、深入学习,提高自身的艺术探究能力
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他的工作连接着美术教育和美术课题研究这两个版块。这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范畴。初中美术教师的工作思维如果单纯局限在教学,那新意义上的美术教学就缺少相应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新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工作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1.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2.撰写美术研究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3.涉猎广博的知识。美术研究论文,离不开继承和创新,因此,在撰写论文时,需要懂得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吸取文化教育的多方信息,善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成就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善于吸收他人思想当中有价值的艺术观点。一代绘画奇才达芬奇就是这样一个涉猎广博、独立创新的大画家。他的画作之所以美得无与伦比,是由于他具有广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绘画便是这种综合的研究能力的展现。除了是画家,他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这些广播的知识,无不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全面提高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提高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必须调整的观念和执着坚持的学风。
二、完善科学的教学思想
初中美术教师必须具备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体系,才能不被迅速发展的教学形势所淘汰。首先,教师要有宏观的艺术鉴赏理念,具备较高的绘画能力,熟练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有较新的艺术观念,熟悉经典的绘画风格。其次,要有敏锐地艺术感受力,能对学生的作品迅速做出准确的专业评价和指导。再次,训练方法科学合理,对学生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遇到的难题,并使之有所提高。
有些学校,在初中阶段,就开始把学生推到一些专门的美术培训院校,让学生租房,并花高额学费跟着这些学校的老师学习,目标很功利,也很单纯,就是为了让学生考上相关的院校。试想,如果初中美术教师具备了科学的教学理念,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完善,教学能力肯定会有显著提高,学生还用到外面租房子,雇别的老师教自己吗?因此,完善科学的教学思想,不断地调整充实自己,紧跟时代的反展,紧跟新的社会需要,紧跟艺术的发展方向,是每个初中美术教师必须直面的现实和必须达到的要求。
三、亦师亦友,教学相长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让美术教学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之中,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使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有趣。我们可以将学生手边常用的东西变成美术创造的原材料,如卡通人物图片,记事本的封面,文具,贴贴纸等,达到拓展教材内容、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美版八年级下册《中国画的形式美》一课,单看题目《中国画的形式美》就觉得有点头疼,专业化,抽象。那些天刚好天气转暖,有些同学已经拿书当扇子用了,这给了我一些灵感,扇子的造型各具形状,而中国画的形式美中的章法之美就在不同的形制中合理安排表现的物象……,因此我把课题定为《扇?画》,将生活中的扇子作为道具引入课堂,这个小东西果然是作用非凡,学习效果很好。由于特殊情况,个别班级少了课时,结果这些班级的学生还讨着要上这一课。在课堂上,当我请大家折一把与众不同的扇子时,有学生说,扇子我在幼儿园就会做了,马上就动手作了。也有些同学又像是不相信一样,愣了,面对熟知的扇子,大家很快就进入角色。可要做到别具一格,与众不同,还得下一番功夫,终于创造了一把心仪的扇子。还不够,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每个人都知道扇子上有画有诗,还有一些关于才子、美人与扇子的故事,所以我们还要在扇面上添砖加瓦,怎么做好呢?顺水推舟引出中国画在形式美方面的几个因素,尤其关注章法之美。接下来大家在自己精心折叠的扇子上题诗作画,个个都是聚精会神,惜墨如金,看着自己独树一帜的作品,还有那似是而非的印章,成功的喜悦洋溢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中国画的形式美在这小小的扇面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手持扇子到讲台上来再现一下才子佳人一幕,下课的铃声在欢声笑语中响起。课间摇着得意之作在校园里炫耀一番,既美妙又实用。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是实施美术课堂生活化的关键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把比较抽象的美术概念如构图、色调适当变化为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原动力,生活中的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出课题,学生会觉得美术知识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术,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
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如:讲解色彩知识,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原色间色复色、什么是色彩的三要素、什么是色彩的冷暖,估计没人愿听。但如果教师结合人们的衣食住行提出:“相同样式的箱子,为什么人们会认为深色的重?”“喜庆的场合,人们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才不致失礼?”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会感到美术知识存在的价值,自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运用校园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去实践。由于校园活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多彩的活动为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于贴近学生,学生感到熟悉与亲切,会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以提高。
3.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手段于一体,能够对真实情境进行再现和模拟,突破现实条件的限制,生学生获得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丰富的资源展示和多角度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三、多元展示与综合评价是实施美术教学生活化的重要平台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学生的思想态度也必然反映其中,美术课学习的实际效果是学生学习后最想看到的。学生是否能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同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评价有密切关系,多元化的成果展现与综合评价是学生智慧生成的外在表现。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2、结合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让美术教学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之中,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使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有趣。我们可以将学生手边常用的东西变成美术创造的原材料,如卡通人物图片,记事本的封面,文具,贴贴纸等,达到拓展教材内容、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美版八年级下册《中国画的形式美》一课,单看题目《中国画的形式美》就觉得有点头疼,专业化,抽象。那些天刚好天气转暖,有些同学已经拿书当扇子用了,这给了我一些灵感,扇子的造型各具形状,而中国画的形式美中的章法之美就在不同的形制中合理安排表现的物象……,因此我把课题定为《扇?画》,将生活中的扇子作为道具引入课堂,这个小东西果然是作用非凡,学习效果很好。由于特殊情况,个别班级少了课时,结果这些班级的学生还讨着要上这一课。在课堂上,当我请大家折一把与众不同的扇子时,有学生说,扇子我在幼儿园就会做了,马上就动手作了。也有些同学又像是不相信一样,愣了,面对熟知的扇子,大家很快就进入角色。可要做到别具一格,与众不同,还得下一番功夫,终于创造了一把心仪的扇子。还不够,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每个人都知道扇子上有画有诗,还有一些关于才子、美人与扇子的故事,所以我们还要在扇面上添砖加瓦,怎么做好呢?顺水推舟引出中国画在形式美方面的几个因素,尤其关注章法之美。接下来大家在自己精心折叠的扇子上题诗作画,个个都是聚精会神,惜墨如金,看着自己独树一帜的作品,还有那似是而非的印章,成功的喜悦洋溢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中国画的形式美在这小小的扇面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手持扇子到讲台上来再现一下才子佳人一幕,下课的铃声在欢声笑语中响起。课间摇着得意之作在校园里炫耀一番,既美妙又实用。
3、形象的感受,诱发创造灵感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知识的开端必须永远来自于感官。”美是视觉艺术,我们要想让学生轻松快捷地获取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直观教学原理,除了利用实物,资料等方式展示,更多地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现方法反映美术教学过程,而现代多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可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前运用计算机把课件做好,上课时只须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电脑展开的画面色彩丰富,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学生的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或惊讶,或提问,或疑惑,课堂气氛活跃,如我制作的《脸谱》《卡通画》《千变万化的线》等课件,在运用中使学生全方位感受到什么是“美”,使美术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美术教育以形象为手段,基础是学生对美的发现,目的是让学生最大限度的释放生命灵感。
3.1.感受美的对象。在色彩缤纷的事物中,初步感受美。我们来到田野,初升的太阳、绚丽的晚霞、热闹的街市、雪中的高楼……大自然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为美术教育提供了极好的营养品。美育在发展儿童艺术心灵的同时,也发展着他们的创造力。连贯性的美育可以使个性在成年之后,仍保持着健全活泼的“童心”,使创造力持续发展。
3.2.接受美的世界。美育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必然是贯彻始终的,以自由为本性的审美活动,可以充分保护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其在形式上的启发也是在孩子们对美的感受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实现的。桃红柳绿,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蕴积在其中的点线面,色彩,韵律与节奏被孩子们发现、体味、领悟,创造力在这里植根。
3.3.享受美的世界。随着审美进程的推移,学生对美的感受一点点弥漫,一步步升腾。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和研究中,也不断地丰富着“同学”的体验,美术教育渐进佳境。
4、建立美术课的作业评价方法,促进创新
美术属于造型艺术,也被称为视觉艺术,它具有视觉艺术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美术教学的特点,它是根据教学方针、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以及中学生对美术认识活动的规律提出来的,是美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中学美术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继而上好初中美术课程呢?以下是我教学初中美术几年以来的一些浅见。
一、结合学生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珍品。在中学有限的课时内无法使学生全面了解这些作品,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作品进行筛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尤其是现代派作品在我国迅速传播,改变了多年来写实作品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对现代派作品如何认识、如何欣赏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当代中学生思维敏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事物有探索精神。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大了现代作品的比重和授课时数,并进行对比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八年级某课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有的同学就特别要求画竹子,有的要求画荷花,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的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三、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在上制作装饰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我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手工制作热潮在校园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范例,对学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四、利用乡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马铃薯、红薯同样可用;没有积木,山上的茅草茎、竹子同样可以做造型;漫山遍野的松果、树皮、稻草,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编成的风车,用竹管做成的乐器,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用皱纹纸做成的白雪公主,最精彩的是利用我们生活中各种废弃的玻璃、陶瓷、硬塑瓶子,做的沙瓶画,由于细沙质地粗糙,沙瓶画显示出了丰富的肌理效果,美妙极了!
五、全方位进行艺术欣赏活动,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37-01
大部分初中生对于生活当中的色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但是一旦涉及到一些绘画当中难以把握的色彩描绘时,学生们对于色彩知识的了解程度就水平有限了,在色彩搭配上就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学生们在回话当中就无法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加以融入,针对当前的现状,教师应该积极提升教学质量,逐步完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们的色彩绘画技术。
一、提升学生的色彩理解能力
初中生都是美术学科的初学者,对于一些色彩写生课来说,都是初次接触,虽然大部分的绘画作品还是要依靠灵感,但是还是要有必要的技术性铺垫,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是很重要的,也是学生们发挥自身灵感的基础条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图画的次序,避免杂乱无章和毫无意义的作品出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加强和强调学生们在作画过程中对于绘画知识的理解,比如说,在画面形体结构把握这一版块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们对于色彩和光的协调以及光和色的变化规律掌握上,重视一些补色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们能够在完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绘画,最终达到最佳的绘画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构图方面基础
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关于学生们绘画构图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关键的环节,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无论是在色彩教学中还是素描教学上都是有所要求的。在进行绘画构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很多种因素,包括了大小设计、位置设定、主次选择以及实景虚景的结合,甚至是物体之间的亲疏关系,前后的叠加处理等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利用色彩进行情感表达。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绘画当中的主题或者是光线集中角度等等,教师应该在讲解构图方面知识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物品摆放能力,让学生们在物品摆放的过程中体会美感的存在和选择,然后再对学生们进行快速的构图训练,让学生们能够在大量的练习当中,提高构图的效率和速度,学生们就能够在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对于绘画构图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培养自身艺术修养。
三、革新教师的美术教学观念
除了日常对于学生们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东西之外,教师也应该逐步地提升自身的素质,我国美术教学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处于一种激发教学的状态,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学生们作品水平的好坏都是以技术作为主要标准的,甚至是以像与不像作为尺度,忽略了对于学生们观念和思维的培养,更是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严重阻碍了中国美术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积极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让美术教育趋向于国际化的发展。
一方面,教师应该正确地看待一些教学示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在学生们进行实践之前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们遵循着这个示范进行作画,示范本身是有优点存在的,它能够让学生们通过一些比较简单的方式弄懂作画的内涵,但是这种教学示范模式无疑会限制到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们的创作思维趋于单一化,长此以往,将会让学生们陷入到懒惰和盲从的状态当中,将作画转变成了一种盲目的参照作画,学生们的作品丧失了特色的同时,在色彩的选择上也丧失了自我,在色彩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寻求一种突破,引导学生们从自身的兴趣出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对色彩产生专属于自己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在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技法上的指导,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地体会美术色彩,绘画的思维也更加地宽泛和灵活,形成真正的艺术特点。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对于一些评价标准做出合理的改革,在以往的作品评价过程中,多数是以像不像作为评价的标准,主要对一些技法的好坏进行判定,并且将这两者作为标准给出一定的枫树,自从教学改革之后,学生们的课堂表现也融入到了最终的成绩评定过程中,这种观点的提出是有意义的,但是还没有应用到实践当中发挥出具体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引进,比如说,在“冷色调和暖色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我感受的表达,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定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对于同一组图片,有的人会感觉到是冷色调,而有的学生就会感觉到是暖色调,而且伴随着光线和环境的变化,冷暖色调的变化也是无穷的,教师在评定学生们评论的同时也不能够采取一个统一的标准,应该尊重每一个同学的见解,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色彩关系,形成更好的作品。
四、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在色彩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对于学生们技巧的培训,更是要让学生们多体会生活中的色彩,通过春游等形式让孩子们对色彩产生兴趣,形成审美,并且善于运用,一方面应该重视对学生们审美意识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绘画审美的生活化。也为了学生们日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色彩本身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色彩教学更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对于初中美术色彩教学来说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见解,都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美术色彩教学的过程,教师就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研究出更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们的美术素养。
面对新课改提出的号召和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作出积极的应对。想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加强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出自主学习和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合理运用多媒体,实现美术教学多元化;积极鼓励学生,帮学生树立对美术学习的信心;还应该增加课堂时间,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只有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尊重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初中美术教学的成功创新。
一、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初中美术教育没有发挥其真正的教学价值,因此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展开教学模式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其审美情趣,使初中美术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一)“导学案”教学方式
“导学案”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具体操作过程是教师制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方案,并在师生的合作下共同完成。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导学案”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导学案”这一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美术课程。
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编写“导学案”时,首先要认真备课,做到对教学内容的充分了解;其次,还可以组织美术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加入到“导学案”的编写当中。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先把撰写好的初“导学案”分发到同学手中,并了解学生的意见,实现对教案的进一步完善。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听取学生的反馈,并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做出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二)师生互换角色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做到充分重视,让学生从被灌输者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因此,师生互换角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重点是,教师要以引导者或者伙伴的关系辅助学生对美术知识展开学习探究,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营造出热烈的课堂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著名艺术家专题讲座活动,让学生自行分组并确定研究主题,并通过收集网络、书籍等资料对某个艺术家的特点、生平做出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作过多的干预,而是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做适当的指导。初中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为了能够更好地讲解自己的主题,往往会认真了解知识,尽最大努力向同学们传授知识。这样一来,就很好地通过师生互换角色来学习美术知识。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当代的课堂上,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教学手段也为课堂教育带来了活力。但是在很多课堂中,多媒体的运用并不恰当,或是只运用PPT,把多媒体变成电子板书;或是舍本逐末,过于追求多媒体这一形式,把课堂变成万花筒,但是实际传达的内容并不多,学生们只记住了眼花缭乱的表现形式,没有记住要表_的实质。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教学,应当合理运用多媒体。首先,美术这一科目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要向学生展示大量图片,这一点通过多媒体是很容易实现的。但是多媒体投影往往会对画作的色彩产生一些改变,如果教师对画面色彩的要求较高,不妨仍采用教科书的插图向学生们进行展示。其次,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播放合适的音乐。如在欣赏一些古典画作时,播放古琴曲《鸥鹭忘机》《酒狂》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趣味与意境。
(四)通过艺术的点评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地位,教师的鼓励能够使学生提高对美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树立起欣赏艺术和创作艺术的自信,使学生对美术有更大的学习热情。
教师既要运用专业眼光对学生的作品和见解做出合理的点评,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初中生的自尊心很强,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当,会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让学生丧失接触艺术的信心。学生的资质不同,表现出来的制作、欣赏水平也就不同。
(五)增加教学实践活动
在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是刻板地布置作业,例如给出绘画“标准”让学生们临摹,并且监督学生完成作业,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受到束缚。学生只能运用所学的有限经验,一旦离开课本,就没有发挥的余地。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活动,除了一些传统的课堂活动外,教师还应该大胆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如带领学生参观陶艺作坊,参观美术展览,到户外进行写生,或者组织学生展开摄影比赛,服装搭配比赛等。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这一科目的独特魅力。
面对新课改提出的号召和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作出积极的应对。想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加强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出自主学习和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合理运用多媒体,实现美术教学多元化;积极鼓励学生,帮学生树立对美术学习的信心;还应该增加课堂时间,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只有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尊重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初中美术教学的成功创新。
参考文献:
[1]吴桂红.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4(6).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自我完善,以便与时俱进。初中美术教育属摹础教育阶段。我们常讲的基础教育,包括小学,中学(初中,高中)两个阶段,而初中美术正处于小学和高中之间,起到一。个纽带作用。初中阶段,学生身体发育趋向成熟,思想意识大大提高,对新事物接受快,大多数学生对美术课也比较喜欢。由于现在社会受现代工业文明的强烈冲击、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多元化,在初中美术课的各类作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何看待、评价、引导学牛作业中层出不穷的新内容、新形式,这也促使我们的初中美术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素养,胸怀宽广,富有爱心。我国清代绘画美学的特点为“反法、守法、法我”。这里的“法”主要指艺术规律,可见前辈画家、理论家对艺术的深刻理解。而处在21世纪中的初中美术教师更应该在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兼有丰富的艺术理论去引导学生,使充满影像,无处不渗透着美的时代中的初中学生在对美术的学习,美的法则的掌握、表达中,能够终生受益。
一、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目标
初中美术教育随着我幽琏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在进行着调整,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多数学校都有专门的美术室,并配备了一定的教具,基本上能满足美术教学的需要,更肓条件好的学校盖起了艺术楼。l、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初中美术课每周一节。从课本来看:内容丰富,包括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戍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课本编排形式新,纸质好.印刷精美.既是课本,也值得珍藏。课本在知识点上,既体现美术的本位性.又渗透着不同学科的交叉空间,使学生从以前的观念: “美术就是画画”。过渡到“大美术”的观念。美术教学内容更灵活、实用。贴近牛活,学生的选择性大,兴趣点更多。初中美术课朝着多元化趋势延伸,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学生更容易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逐类旁通.使美术真正贯穿到学生的生活中。2、对于美术教师而言.绝大多数毕业于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或艺术院校。目前大多数师范院校在师范性方面有减弱之趋势,从这几年来我们学校实习的大学生在教学上的表现可感受到。学绘画的实习生电脑设计太弱,学设计的实习生对绘画又不太通等。与目前初中美术教学强调通识性不太合拍,值我们得注意。3、谈论美术课的重要性并非希镊人人都成为艺术家。对美术表现的方式而言.它是人类重要的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之一。人们常说书画蚓源。实际上画先于书。在原始社会,人类创造文字之前,涂涂画画便是交流沟通,表达思想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我同古代,大多数上侯将相,知府县令,既是行政长官,又都通晓书法、绘画,借以亩情咏志,陶冶情操,现在多数科学家,都有一门艺术爱好,比如摄影、书法、国画、收藏等。它起到调节人生活,启迪人思想的功效。对于老百姓来说亦如此。美术红潜移默化地影响和丰富着人的生活,对人终生起作用。尽管美术是美育的一部分,可也从不同程度上彰显了我国教育家先生所倡导的“美育代宗教”的功能。
二、初中美术教学的重点
我国教育部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就“纲要”的精神来看,对各科目包括初中美术教育起到了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其强调各学科的通识性学习,而非专业性钻研:强调课堂上师生互动;不过分突出学科本位,有交叉学科拓展倾向;在课程难易程度上趋中;忌死记硬背,机械式训练,倡导寓教于乐,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改变较为单一的选拔,评价模式,多角度地对学生的作业,能力进行综评,开发引导学生潜力:根据地域,民族等特点,机动灵活地调整一部分教学内容,
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课程标准”具体指明了初中美术教学的宗旨、内容及教学要点。其中教学内容包括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在日本初中美术课《学习指导要领》中,初中美术的总目标为:“通过表现和鉴赏的广泛的活动,培养体验美术创造的喜悦和爱好美术的心情,丰富感受力。提高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培养丰富的情操。”从我国教育部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日本初中美术课《学习指导要领》中,可领悟到:中国初中美术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强调美术了的通识性学习,而非专业性钻研。突出了美术的实用性和不同学科的交义性探索;日本则注重方法论,强调表现、创造、领悟、体会。中国,日本初中美术教学的宗旨、规定、各宵特色,在宏观上对我们初中美术教学起到参考、引导作用。
三、初中美术教学的途径
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顺水推舟,是目前初中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教好美术课的前提,也是学生容易喜欢美术的重要方式。比如,青年钢琴演奏家朗朗,几乎无人不晓。据他说,在学琴期间,被中央爵乐学院的教授认为不适合弹钢琴;著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说:“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早年学习优秀的没有几个,大多数成绩平平,甚至排在各自班级的倒数几位。”这些都从不同程度上说明,除了名家的坚持、努力外,他们这种成长经历也对初中美术教师有启示。对学生来说,他们小缺少情感及艺术潜力,而是缺少自己的表达方式,这正是彰显我们教师作用的时机,教师不在授人以鱼,而在授人以渔。被人们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法图后印象派画家塞尚曾说:“我们只不过看世界的方式不同。”因而细心观察、揣摩学生看世界的“方式”,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美术课堂情境教学方法基于新课标改革指导下,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走向多元化趋势,按照学生实际发展要求进行教学改革,体现了当代教学模式的先进改革趋势。情境教学是现代美术教学的新思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实施调整,有助于激发中学生内在潜能,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潜能。
1情境教学法内涵
随着中学教育新课标不断调整,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成为现代美术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基于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要重新定位美术课堂教学,利用更加先进的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活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避免课堂环境影响到授课质量水平。“情境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进一步调整授课方案,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环境中,从教材结构、内容布局、教学流程等方面实施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更多符合美术课堂学习的思路。另一方面,美术教育改革趋势下,情境教学课堂更加多样化,可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实现课堂学习目标。未来,我国中学教育体制深化改革,按照先进教学理念建立课堂关系,才能进一步实现教学流程的优化改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堂环境,引导其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提炼出更多新颖的知识学习要素,这些都是带动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方式。
2美术课堂“个性化”教学方案
结合美术教学内涵,教师要重视美术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美术教学需求的科学性方案。美术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这也是初中教育办学的最终目标。为了培养全面性美术人才,美术教学中需融入文化元素,帮助学生提升美术课程学习水平。“个性化”是当代初中教育的新概念,美术教学工作更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个性化教育发展内涵。教师要懂得为学生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积极灌输美术教学理念,把握初中学生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改革目标。其中,既要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思考,也要参与到社会实践与发展中,体现出美术教学个性化改革的实际意义。基于个性化改革理念下,本文分析了初中美术教学改革的科学路径,为培养初中生人才奠定了基础。“个性化”是基于人为主体的思想意识,一切社会改造活动必须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从教育事业发展来看,个性化是立足于人本思想的特性,以学生为根本,采取一系列有关的教学改革措施。初中美术教学工作改革阶段,要从学生实际需求情况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美术教学改革方案,才能体现出初中教育的先进性。
3美术课堂“创新化”教学
“创新”是当代教育的新思维,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倡导新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全新的课堂学习环境中,这些都标志着时代教育的新方向。中学美术是学生接触艺术的初始阶段,在艺术引导下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稳定的学习关系,及时解决传统教育流程存在的不足,带领学生更加全面地认知美术知识。“创新化”教学体制中,美术课堂要重视各类要素的综合调整,教师、学生、环境、教材等,均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创新理念下要考虑中学美术的整体思维,把艺术学习理念充分体现出来,解决原有授课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教师要结合新课标提出创新理念,帮助学生感受下创新教学思维,对美术课堂形成更加浓厚的兴趣,这些都是提高课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要发挥其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美术知识学习内涵,融入到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
4美术课堂“项目化”教学
初中教育在社会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美术是一门实用性学科,重视美术教学是初中学校教学发展的一部分。教师是课堂授课的引导者,教师要建立相对稳定的项目化教学流程,从多个角度实施教学方案,及时带领学生进入到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基于早期教学存在的不足,教师要以兴趣教学为中心。鉴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教师需积极引入新方法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推动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实现优化改革。项目教学法是现代教育先进方式之一,利用项目模式带领学生参与美术知识学习,体现了学生在项目执行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师在美术课程中的引导价值。以项目教学法为中心,分析初中学校美术教学改革方式,进一步优化现有的美术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转变教学思维可实现教学方式创新改革,为学生创设更为精彩的学习课堂。引入项目教学法,不仅体现了美术教学改革方向,也是实现学生艺术知识水平提升的保障,成为当代初中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5结论
总之,培养中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对提高其艺术涵养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全面提升。基于新教学模式引导下,教师要懂得构建更为优越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实现艺术学习目标及个人知识增长。情境教学是当代教育的新方向,为学生构建情境可激发其参与美术的积极性,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要懂得灵活调整课堂模式,带领学生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壮壮.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浅谈[J].新课程(中学),2015,(1).
[2]曾艺玲.试论新课程下的农村中学美术课堂教学[J].求知导刊,2015,(7).
[3]徐雪莉.基于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示范的探究[J].艺术科技,2015,(5).
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创造性,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或者想象中遇到的事物充分地通过雕塑、手工、绘画等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另外,美术教学也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种更加有益的途径。通过绘画、手工制作、雕塑等方式,学生可以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一些学生无法直接对老师表达的,这种方法就特别有用了。
2 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既然美术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交流和学生自我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那么当前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授方法单一,教授内容比较枯燥的问题。通常,在美术教学课堂上,基本上遵循的是“教师对绘画原则的讲解——学生练习”这样的一个过程。然而,我们知道,在这样的课堂上难免缺乏一些生气。美术课堂不仅仅是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授,还需要教师将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教授的内容更应该贴近生活,让学生从实践和生活中学习和发展。
(2)美术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激发。美术教学应该是一个让学生的灵性与大自然充分融合的过程,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还要促进学生的美感和情操的陶冶。当前初中生的课业还是比较繁重的,对于美术课程本来就不够重视,因此,美术教师就更应该充分利用这样的一堂课程,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3)美术教师缺乏创造性。
美术来源于生活,为人们的生活服务,所以美术教学生活化是当下美术教学的方向,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基础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学生要认识生活、了解生活,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表现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初中美术给了教师充分发挥教育能力的平台,具有操作性和可塑性,美术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将美术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一、当下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世界美术教育的主流是在开阔的文化情景下进行美术教学,不能单一、静止地教学,而要在一个动态的、联系的环境之中进行教学。据调查,一些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惑和误解,觉得要想学好美术就必须有一定的天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总觉得自己画得不像,缺乏学习美术的动力和信心,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原因就是美术教育与生活结合得不够紧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的功利化
很多教师为了教学成绩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中不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是简单地将一些基本内容教授给学生,省时省力,但是学生的美术欣赏和创作能力是一个长期渗透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栽培。所以,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美术教学,肩负起美术学科所承担的美育、德育责任,认真研究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让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美、发现美,甚至创造美。
2.过于强调学科中心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技巧的传授,忽略了建立学生与美术学科之间的联系。所谓联系,可以是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是学生学习美术的一种感觉。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后,学生学习美术就会更有动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与美术学科之间的联系呢?这就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美术教育生活化,使学生通过学到的美术知识来认识生活中的美,增强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忽视社会文化资源的作用
教育教学课程的开发和建设,需要教师结合社会文化资源做一个开放型的社区教师,而当下的美术教学正缺乏了这点,教学内容和模式较为单一,没有将美术学习生活化,教师的教学目光也只停留在课本上,没有进一步挖掘生活中的美术资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社会文化资源,多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
1.充分结合学生生活,丰富课堂内容
要想将美术教学生活化,教师就要认真设计生活化的教学环节,建立美术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会,让学生自然融入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情景的构建,并遵循一定的原则,从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状况出发,让学生易于接受。同时,教学情景的创建不能脱离课程内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要流畅并让学生有所收获。教学中,让学生完成一种植物的绘画,教师不要只给学生一个模板或者让学生临摹书上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家中的一种植物,并记录植物的生长状况,在连续观察后选择自己认为可以创作的最佳时期来完成作品。在作品鉴赏评价课上,学生可以自由展示,讲述自己绘画的过程,并相互评价,教师可以适当点拨。
2.创新教学模式,开展生活化的主题实践活动
初中美术教学的安排要根据课时情况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来具体规划,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让学生进步。所以,教师要为每一节课安排一个主题,将美术教学与生活更好地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教师可以安排一节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绘画课程,引导学生回忆印象中妈妈对自己的爱及具体表现,鼓励学生把平常不好意思和母亲说的爱与感动用画笔描绘出来,教师在学生绘画过程中要做相应指导,并要求学生把完成的画作送给母亲。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技能,也体会到了美术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更促进了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使学生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发现生活中的美。
3.在美术生活化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仅通过课本和教师的讲授来理解美和欣赏美是远远不够的。一些简单的实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但一些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的内容,教师就很难展示实物了。所以,在美术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结合多媒体的使用,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创作主题有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例如,在教《赛龙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热爱,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端午节的一些活动,如包粽子、挂艾叶、赛龙舟等。学生虽然在生活中可能没有亲身经历,但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让民俗走进课堂,让美术教育生活化。总之,美术课程的作用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绘画的技巧,更在于对学生审美、情操、品质等方面的培养。所以,相关教育部门和一线教师要充分重视美术课程的教学,并将美术教学生活化,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美术的使用价值,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提升学生素质、培养综合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