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9 12:00: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妇幼保健群体工作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引言
妇幼健康和保健服务工作是公共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保证母婴健康,不断促进提升国家人口素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妇幼健康和保健服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但妇幼健康和保健服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妇幼健康和保健服务工作资金支持不到位、医疗服务水平不高、服务项目缺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妇幼健康和保健服务水平和质量。因此,完善妇幼健康和保健服务工作,提高妇幼保健服务保障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妇幼健康和保健服务有关内容概述
妇幼健康和保健服务,也就是妇幼保健工作,工作对象主要是妇女儿童,范畴是针对妇女以及儿童的保健管理,目的在于让妇女儿童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技能,在工作的内容上包括了育龄期妇女体检、健康知识普及、婚前体检及产后新生儿筛查、疫苗接种、儿童体检等一系列的工作,目的在于通过健康教育、基础医疗以及临床医疗等一系列工作手段的有效运用,为妇女儿童提供更加全面的预防治理,这对于确保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高妇幼健康状况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对于妇幼保健服务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为妇幼群体提供更加丰富完善的的健康管理和健康项目,已经成为妇幼健康和保健服务的主要内容。
三、当前妇幼健康和保健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对妇幼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二孩政策放开后,高龄高危孕产妇增加,各种各样的高危生产因素都给妇幼健康和保健服务等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是妇幼健康和保健服务项目缺失,妇幼保健高级人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处理疑难杂症的能力有限,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大。
2.现阶段的妇幼保健项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妇幼群体是关系社会民生的重大问题,妇幼群体的健康状况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整体健康水平。但是目前的妇幼健康和保健服务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较为突出的就是妇幼保健服务项目不够齐全,特别是受到当前妇幼保健工作经费支持的影响,必要的医疗检查设备缺失,在妇幼保健服务项目还主要集中在常规的检查以及健康咨询方面,艾滋病检测、孕产妇健康管理指导、产后家庭访视、42天健康检查等有关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
3.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当前,针对妇幼群体的健康教育宣传在形式上还比较单一,内容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局限性,一些市县妇幼保健教育工作开展上,有的只是定期下乡宣传检查,日常的教育活动不够多,也没有针对某些重要的妇幼保健项目开展有效地培训,影响了妇幼群体参与的积极性,在妇幼保健工作的教育和宣传力度、形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提高。
4.妇幼保健服务工作还不够均衡,服务质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纵观当前的妇幼健康和保健工作来看,很多服务方面还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有的地方的妇幼健康和保健工作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有的地方区域间以及城乡间妇幼保健工作的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妇幼保健工作还没有完全做到沉入基层、深入乡村。此外,在妇幼保健工作行业领域内,专业技术人员较为匮乏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对于目前的妇幼保健医疗工作人员也缺乏系统专业的教育培训,造成了妇幼保健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改进加强妇幼健康和保健服务工作的措施
1.根据政策、经济发展形势,突出重点改进提高妇幼保健工作的质量水平。在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进一步突出重点,有的放矢的抓好妇幼保健各项工作的部署实施。特别是应该充分考虑当前妇幼保健工作发展变化的工作实际,坚持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针对目前累积生育需求集中释放,高龄高危产妇比例增加的实际工作形势,进一步加强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急救、会诊、转诊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具体来说,首先,应该进一步对妇幼保健工作底数以及对象进行摸底排查,加强工作宣传。积极宣传免费孕优检查、孕产妇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素养、农村住院分娩补助、6-24个月儿童营养包、科学增补叶酸等一系列的健康知识,为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务。特别是准确的掌握好新婚、优检、孕情、出生等工作状况,确保能够及时联系各类妇幼群体,实现维护好妇幼群体的利益。其次,应该注重进一步丰富完善妇幼保健工作项目,重点是两癌筛查、妇女病查治、避孕节育咨询指导、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产妇及儿童建卡建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保健工作,能够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第三,应该重点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符合生育对象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孕前保健服务;对已孕对象,积极宣传保健知识和政策,建立保健工作手册并做好服务;对出生对象,开展上门随访服务工作,指导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知识,并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
2.建立多部门协调合作的妇幼保健工作机制。对于当前妇幼保健工作中存在的基础力量薄弱、设施缺乏等一系列的问题,应该尽可能的探索完善多部门协作配合的妇幼保健工作服务机制。首先,应该针对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建立形成以政府部门作为主导,市场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妇幼保健工作协调管理机制。其中,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好作用,把妇幼保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对待,纳入政府工作计划、财政预算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等,作为重点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做好妇幼保健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应该注重充分发挥村、社区的作用,依托村和社区直接与基层群众接触的优势,利用开展计划生育等有关工作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完善服务项目,提高妇幼保健工作质量和水平。第三,应该注重加强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围绕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工作内容,不断推进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与发展,并注重加强基层工作机构建设,确保提升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3.不断提升妇幼保健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在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把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作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应该注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首先,应该保障妇幼保健工作开展基本力量的配备,可以通过招考、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充实、配备妇幼卫生专职专业保健人员,确保妇幼保健、卫计技术服务、孕前优生健康z查、避孕药具、重大公共卫生等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应该注重不断强化对基层妇幼健康技术服务队伍业务培训,可以选择上挂下派、脱产进修或跟班学习等多种方式,在产科、儿科、妇儿保、优生优育等方面,加强对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教育,促进不断提高妇幼保健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结语
做好当前的妇幼健康和服务工作,应该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完善妇幼健康和保健服务工作主体,完善信息化工作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妇幼健康和保健工作的服务水平,为妇幼群体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全面更专业化的医疗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门诊及住院服务全省89所(88.12%)县区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妇女保健门诊,93所(92.08%)开展儿童保健门诊,开展妇产科门诊67所(66.34%),开展儿科门诊47所(46.53%)。2009年所有机构门、急诊总量为197.69万人次,平均每机构门、急诊为1.96万人次,其中儿童保健门诊占40.79%,妇女保健门诊25.52%。在开展住院医疗服务的机构中,妇产科出院人次相对较高,其次是儿科。机构年度收支情况全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年总收入43807.8万元,47.46%来源于业务收入(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41.48%,上级补助占总收入的6.68%;保健占业务总收入的21.00%,近70%的机构保健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低于50.00%。机构年总支出40147.09万元,其中财政专项占总支出的24.66%,人员经费支出占30.87%,群体保健工作支出仅占3.50%。64所(63.37%)机构年度收入>支出,17所(16.83%)收支平衡,20所(19.80%)收入<支出,平均每机构负债82.66万元。服务提供情况80%以上的机构开展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评价、生殖保健及计划生育等服务项目,60%以上的机构开展孕妇学校、妇女病普查普治、新生儿疾病筛查、高危儿管理、儿童听力保健等服务项目,青春期保健、产后康复、更年期保健、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测评、儿童发展促进、儿童眼保健和口腔保健等服务项目开展比例相对较低。群体保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开展比例在80%以上的群体保健工作主要有:制定辖区孕产妇管理规范、建立孕产妇急救网络、开展孕产妇死亡监测管理、制定辖区产科质量检查方案、开展辖区产科质量检查、制定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工作计划、召开集体儿童工作例会、对托幼机构指导、制定辖区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工作常规以及对基层机构开展业务培训并进行实地指导。开展比例较低的群体保健工作为孕产妇死亡评审、围产儿死亡监测管理、出生缺陷监测管理、女职工保健管理工作以及建立辖区流动儿童管理制度、开展辖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等。另外,县区妇幼保健机构妇幼保健信息管理工作相对薄弱,仅30所机构建有覆盖辖区的功能基本完善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并联网运行。科研教学管理在科研项目和教学管理方面,仅有6所机构年度承担了科研课题,6所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有8所机构接受医药院校学生实习,所有机构都不是教学单位,未承担任何教学任务。
该次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大部分机构县区妇幼保健机构总体运行良好,能够较好地履行妇幼卫生的公共卫生职能,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基本得到落实。对比2003年调查结果〔3〕发现:2009年安徽省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平均每所机构业务用房面积增加467m2,卫生技术人员数增加2.79人,床位数增加511张,门诊人次增加7272人次,业务收入增加354.7万元。可以看出,近年来安徽省县区妇幼保健机构业务量有了显著提高,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从整体水平和能力建设来看,仍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与不足,与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设施设备缺乏、服务深度和广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群体保健工作未全面开展、科研教学水平落后等方面,同时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在规模、设施设备、人力资源、业务开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人员编制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按照《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要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为41~70人,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在75%~80%之间,安徽省有87.13%的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未达国家标准下限,21.80%的机构卫技人员比例未达标准。编制的限制,一方面将导致专业人才引进困难,专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会导致聘用人员数量增多,而聘用人员流动性强可能影响到工作延续性和工作质量〔4〕。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以上人员比例仅占14.11%,副高级以上仅占2.18%,人员素质相对偏低,低于2008年全国水平〔5〕。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妇幼保健业务发展和工作质量。设备配备不足,服务项目相对局限大部分机构配置了开展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的基本设施设备,但用于开展儿童五官保健、心理保健的视力筛查仪、弱视治疗仪、视觉刺激仪、智力测查工具、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等设备配置比例较低,而有助于拓展妇幼保健服务项目的语音训练仪、中耳分析仪、生物反馈仪、骨密度仪、腹腔镜等设备仪器缺乏,以致产后康复、更年期保健、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测评、儿童发展促进等服务项目开展比例相对较低。妇幼卫生经费不足,群体保健工作有待加强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大部分县区妇幼保健机构年度收支略有结余,但大多处于长期负债经营状态,仅能维持机构日常运转;部分机构入不敷出,后续发展力严重不足。从收入来源看,财政专项补助收入占总收入不到1/4;从支出来看,财政专项支出超过总支出的1/4,而群体保健工作支出仅占总支出的3.5%。说明妇幼卫生专项经费投入不够,导致县区妇幼保健机构群体保健工作开展不全面、覆盖范围窄、流动人口服务不到位等。科研教学水平相对落后,制约妇幼保健全面发展全省县区妇幼保健机构科研能力欠缺,仅有个别机构承担科研项目或课题,少有专业技术人员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机构教学管理方面基本为空白,仅有8所机构接受医药院校学生实习,没有一所机构是教学单位,未承担任何教学任务。妇幼保健机构作为面向群体、面向基层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应具备掌握、分析及评价广大妇女儿童预防保健及健康状况的能力。而调查结果表明,科研教学方面是安徽省县区妇幼保健机构非常薄弱的环节,不仅影响机构人才队伍建设,还将制约机构的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能力建设项目,使每个县(市、区)都拥有一所政府举办的、独立的、合格的妇幼保健机构。加大对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投入,明确妇幼保健机构功能定位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行收支两条线,确保妇幼保健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经费投入。应明确妇幼保健机构的功能定位,加强群体保健工作,强化妇幼保健机构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妇幼保健相关技术服务的指导、技术支持和质量控制,行使妇幼保健机构对辖区妇幼保健服务的管理职能。重新制定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目前我国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编制标准,仍沿用卫生部和劳动人事部于1986年颁发的《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试行)》。当前妇幼保健机构的工作内容和数量均较以往大大增加,而人员编制标准却没有相应得到提高,导致妇幼保健机构工作职能的履行受到限制〔4〕。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等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规定新形势下妇幼保健机构基本职能任务,根据社会对妇幼保健服务的需求,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所需人力资源进行测算,重新制定编制标准。制定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标准根据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职能任务,明确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必须开展的技术服务项目,依据分级分类的原则,按照妇幼保健机构不同的服务类型,制定各级各类妇幼保健机构房屋面积、科室设置、基础设施建设、必备设备配置等系列标准。同时,妇幼保健机构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保健管理与保健服务,在机构建设标准上应与医疗机构有所区别,应突出妇幼保健特色服务相关设备、设施的建设。县区妇幼保健机构自身应明确职责,不断强化公共卫生职能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健与临床相结合,把工作重点放到群体保健上;在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的保障下,认真落实妇幼基本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对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指导;认清形势,摆正位置,积极寻求发展机会,拓展服务项目,不断满足群众的保健需求;要重视机构自身建设,在规范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科研教学管理上下功夫,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以适应妇幼保健工作发展的新形势。
作者: 万宇辉 阙敏 吴海燕 邵子瑜 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妇幼保健所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学转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医疗卫生的目的由减少疾病和伤残转向积极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因此,作为集预防中、保健、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专科性医院,妇幼保健院的发展日益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医院管理的发展,妇幼保健院的档案管理和利用对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具有了更深刻的指导意义。
笔者所在的妇幼保健院是管理去唯一的妇女儿童保健医疗专业机构,执行政府指定职能,为妇女儿童提供保健、医疗服务,并承担着指导基层妇幼保健工作、健康教育、科学研究、全区妇幼卫生信息统计等工作。本文将结合工作实际,对搞好妇幼保健的档案管理进行浅析。
1、档案收集应体现妇幼保健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妇幼保健工作与医疗临床工作性质不同。临床医疗服务对象是“患者个体”上门求医、是针对个体患病情况实施具体专门的医疗服务,具有专一性、被动性、非系统性和局限性,而妇幼保健工作是为三分之二人群的妇女儿童服务的,婚龄青年、生育期间夫妇提供摇篮到老年的全过程保健服务和宣传教育、咨询指导,具有普遍性、主动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可以说,妇幼保健工作关系到占人口三分之二的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未来。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承担着保护和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的使命,并通过妇幼卫生信息收集、分析、上报,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妇幼卫生政策提供可靠依据。妇幼卫生行政部门进而用翔实的档案信息支持决策和管理,并且决策的及时正确、管理措施的妥当,要靠完整、可靠的信息和快速的综合分析能力来保证。因此,保证妇幼保健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意义重大。为此,妇幼保健院的档案收集不应仅限于义书文件、年度工作计划、总结、年报等几种资料,而应包括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且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的第一手资料,应着重于收集能全面反映本地区妇女儿童连续动态的生长发育情况的资料,为本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及上级行政部门决策提供更准确、详实的依据。
2、档案编研要体现妇幼保健工作的专业特色
妇幼保健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科学实践活动,其正确、合理的决策往往需要由准确、可靠的信息作前提,由于妇幼保健院档案内容十分丰富,充分利用这些档案信息资源为医院乃至全区的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和建设提供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妇幼保健的档案管理应在编研方面多下功夫。妇幼保健档案的编研应围绕妇幼卫生工作的宗旨和主要业务来进行。妇幼保健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开展妇女、儿童病的预防和治疗、优生优育、婚前保健、妇女和儿童营养、孕产妇系统管理、医院感染管理、产科质量管理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档案人员要熟悉本机构档案利用需求和趋向,确保编研材料能满足单位实际中心工作需要,使编研选题与单位的工作一致。
同时,根据“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和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充分发挥业务档案的作用,对一些常见病、疑难病症的保健、治疗过程留下借鉴,通过对业务档案的科学编研,使其在保健医疗过程、科研活动乃至医疗纠纷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在编研工作中,要注意统计分析时间跨度要大。在统计分析时其时间跨度越大,才越能揭示出规律性、本质性的信息,有助于认识和总结专业性工作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反之,跨年度短,实用价值少。同时,在档案管理部门根据选题,以院藏档案为依据,在完成数据统计后,交予业务科室。由专业人员作出分析报告,这样的编研材料更为专业。
3、提高妇幼保健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
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有赖于资料的完整性、信息反馈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随着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要打破过去“重管轻用”的陈旧管理方式,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面对不断增多的档案数量和档案种类,档案的利用开发仅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落后的技术手段,要想迅速准确查找出利用者所需的档案材料,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只有逐步改变原来落后单一的手工操作方式,代之以现代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才能迅速、准确、全面、系统地提供材料,使档案的利用得到充分发挥。当前,最重要、最基本的档案现代化管理手段之一是计算机管理,利用电子计算机管理档案信息的收集、传递、开发利用的主要功能。将档案内容等分门别类地输入计算机,这具有检索快捷、方便、高效等优点,既节约了人力资源,也避免了人工检索出现的失误,可以使档案信息在现代化机器设备中迅捷,准确、方便地再现,使档案信息的处理、传输获得前所未有的积极效果。
一、基本情况
二、全县妇幼保健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管理,规范业务
(1)根据年初卫生部、省卫生厅等各级领导、项目专家对我县“降消”项目工作及妇幼卫生工作的检查督导意见和全县的“降消”项目专题工作会议相关要求,加强对全县各项妇幼卫生工作规范管理,在做好常规妇幼保健业务管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各项妇幼保健工作规范和制度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加强全县妇幼卫生业务管理工作。
(3)根据考察学习到的经验,借鉴人家的先进做法结合工作实际,重新编制了全县妇幼卫生信息统计表、卡、册,对全县妇幼卫生基础数据进行月报管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妇幼卫生数据档案。
2、落实措施、加大项目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
4、2008年全县各项妇幼保健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08年全县共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43人,死亡率为25.72‰。与上年相比下降了9.89个千分点(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5.61‰)。
(9)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年内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无出生缺陷儿。
(12)、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维西县2008年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按省、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制定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防治艾滋病相关成员单位领导为成员的《2008年维西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并按“实施方案”要求因地制宜的紧紧围绕所有孕妇、产妇及婚前保健人群等目标人群,开展了如下工作:
①健康教育工作
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咨询活动。配合“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艾滋病日”等节日,开展围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各种宣传活动。大力宣传“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发放各种宣传册、画报、宣传单等资料,通过县、乡各助产服务单位分放到婚前保健人群和孕产妇手中,向孕产妇传递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信息。
②提供自愿咨询与检测服务
——县妇幼保健院为婚前保健的男女双方免费提供有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传递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进行危险行为评估;介绍并建议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在充分告知和保密的原则下,填写《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知情同意书》后提供检测服务。对检验结果为阴性或阳性者均要进行检测后咨询,进行有效的避孕指导。
——以县医院为主,对所有孕产妇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前咨询,咨询内容包括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信息;帮助评估危险行为;解释检测的意义和利弊及等待结果时的预防措施;介绍并建议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在充分告知和保密的原则下,填写《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知情同意书》,免费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为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孕产妇提供检测后咨询;为其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信息,帮助其分析感染状况,由本人及其家属知情选择妊娠结局,填写《选择妊娠结局知情同意书》。并为决定终止妊娠的阳性孕产妇提供服务,给予有效的避孕指导。对选择继续妊娠者,加强孕期保健,动员其住院分娩。
——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的配偶接受相关的咨询和检测。
——2008年共收到上级分发下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试剂、药品17种191件,发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试剂、药品17种191件,均按要求及时发放到各乡镇卫生院。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㈠各级党委政府对“降消”项目工作的领导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乡党委政府是乡村级卫生工作的直接领导管理部门,应将辖区内的“降消”项目工作与一切“惠农、惠民”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抓共管,切实加大宣传、发动全乡孕产妇住院分娩,确保母婴安全,努力降低两个死亡率。
㈡三级妇幼保健网的网底极度薄弱,由于缺乏村级妇幼保健女村医,导致使居住在农村的孕产妇保健服务难以开展,甚至是无开展.这是导致我县的孕产妇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难以控制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㈢县、乡、村对孕产妇住院分娩的宣传、发动工作力度不够深入,个别乡镇还存在孕产妇宣传发动的盲点和空白点。是导致孕产妇漏报、住院分娩空白的重要原因。
㈣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力度亟待加强,目前社区的健康教育还不够深入,宣传面还不够广泛;应广泛发动社区群众,多部门协作,积极开展社区卫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发动和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的实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能为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逐步提高社区居民利用健康保健技术服务的能力。以此促进社区各项卫生服务工作(包括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等)的全面开展。
㈤从全县妇幼卫生工作考核中可以看出,考核的结果普遍上升,但是离上级要求的工作指标相差还甚远,需要不懈的努力,不断加强工作力度,使全县妇幼卫生工作得以长足发展。
㈥乡卫生院对村医的管理力度,村医对妇幼保健工作的责任心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近半年来加强了对乡、村级妇幼保健的指导督促检查工作力度,村医对妇幼卫生信息台帐的规范有所提高,但出生死亡漏报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这说明村医对辖区内孕产妇信息的掌握不透,问题还是在村级,有个别村医甚至将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台帐丢失。严重影响到全县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工作的完整性。
㈦各乡镇卫生院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乡本级对妇幼卫生工作的职责任务,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管理力度。应本着全面服务于本辖区所有服务对象的原则,认真研究,如何提高本辖区妇幼保健技术服务的对策,逐步提高本乡的妇幼保健技术服务能力,为切实保障本辖区妇女、儿童,这一社会弱势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优质服务。
(八)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局面难以打开。新婚姻登记条例出台后,强制婚检被取消,婚前人群HIV检测工作难度较大。
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㈠进一步加大县、乡、村各级政府对全县“降消”项目和妇幼卫生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加大政府责任目标的执行力度,将孕产妇住院分娩宣传发动工作融入“三农、惠农”工作中,切实提高住院分娩率;
㈡加强县、乡、村三级防保网的建设,加强对乡村妇幼保健人员培训,强化对基层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拓展工作内容和范围,不断提高基层的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全面开展妇幼保健技术服务,加强两个系统管理,继续做好孕产妇住院分娩宣传发动工作,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两个死亡率。
㈢继续加强乡、村两级妇幼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加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妇幼保健网底职能,提高农村妇幼保健技术的服务能力。
㈣加大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利用健康保健服务的能力,加强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努力降低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
㈤加大《母婴保健法》的执法力度,开展婚前保健和产前诊断技术服务,加强做好PMTCT(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积极做好三级预防措施,提高婚前健康检查率,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和发放。
这次全区妇幼卫生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分析妇幼卫生工作的形势,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认真贯彻执行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切实抓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这一民生工程的实施,推动我区妇幼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刚才张天德局长作了专题工作报告,希望同志们会后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近年来,我区妇幼卫生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区妇幼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妇幼卫生主要指标:两个系统管理率、新法接生率、住院分娩率、婚前医学检查率显著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连续五年无发病病例报告。妇幼卫生三级网络基本健全,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逐年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妇幼保健服务、降消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项目”、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妇幼卫生项目工作都取得显著成绩。这是卫生部门和全区广大妇幼卫生工作者辛勤工作的结果,也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全社会对妇女儿童健康事业关心和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区政府对全区广大妇幼卫生工作者和所有关心、支持妇幼卫生事业的仁人之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使我区的妇幼卫生工作与广大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不相适应,妇女儿童的一些健康指标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农村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生活环境还比较低。但是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给发展妇幼卫生保健事业带来了机遇。已经确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已把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纳入民生工程,“降消”项目的实施,以及人民群众对妇幼保健需求不断增加等,都给妇幼卫生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因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投入妇幼卫生民生工程为契机,抓住机遇,明确思路,增强信心,促进我区妇幼卫生事业科学、健康、快速发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抓好“四个坚持”
(一)坚持妇幼卫生的公共性质。我国妇幼卫生工作是在政府主导下,面向基层群体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实行预防为主,以消除危害母婴生命安全的危险因素为重点,保护和促进妇女儿童的健康。妇幼保健服务具有公益性、外部性和共享性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妇幼卫生的公共性质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国家优化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中得到了加强。因此,坚持妇幼卫生的公共卫生性质,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里,而要体现、落实在制定政策、增加投入、建立机制、提供服务、谋划发展中,更要积极宣传,努力让其成为相关部门的共识、成为社会共识。
(二)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确定的我国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是“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以保健为中心”是这一方针的核心,对保护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具有丰富的内涵,“保健与临床相结合”是这一方针的基础,只有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才能依据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提供综合的、全面的优质妇幼保健服务。“面向基层、面向群体”体现了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我们要切实把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和城市社区,服务前移,层面下沉,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妇幼卫生工作协调发展;“预防为主”强调了妇幼保健服务的策略,就是要把妇幼保健服务的重点放在孕产妇系统管理、儿童系统管理、托幼机构卫生管理、防治妇女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诊断、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和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等方面上。
(三)坚持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正确思路。第一,我国的妇幼保健机构是由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公共卫生机构,理所当然要坚持公益性。第二,群体妇幼保健服务是通过个体服务体现的,妇幼保健机构是医疗服务机构,必须提供彰显公益事业性质的妇女儿童所需要的质优、价廉、方便快捷的妇幼保健服务。第三,当前有两种错误的发展思路需要纠正:一是重临床轻保健。目前,个别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为了经济补偿或创收,重临床、轻保健,没有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基层和群体保健上,这里虽然有投入不足和缺少补偿机制等原因,但也反映出极少服务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有所动摇,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出现偏差。二是轻服务、不服务,由于妇幼保健服务收费较低,个别基层医疗单位对妇幼保健没有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积极性,业务萎缩,设备闲置,技术生疏,对村级的业务指导也流于形式,根本谈不上发展。第四,国家对妇幼保健的投入越来越向需方倾斜,政府买单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基本达到免费、免费婚前保健已经实现,孕产妇系统管理、儿童系统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也被列入政府买单,所以,妇幼保健机构一定要有责任感、紧迫感,一定要把服务做好,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推广适宜技术,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四)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我区乡、村级妇幼保健规模小,人员、房屋、设施条件差,底子薄。业务范围窄、经济实力差、发展速度慢,与日益增长的妇女儿童健康服务需求不相适应。我们必须加快发展,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能力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既要加强硬件建设,又要重视软件建设,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快建设和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区农村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比较完善,区乡两级妇幼机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城乡妇女儿童提供方便、优质的妇幼卫生服务,实现《甘肃省妇幼保健工作规划(2011-2015年)》和《两纲》确定的各项妇幼卫生目标。
二、以妇幼卫生民生工程为重点,始终抓好“五个加强”
(一)加强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妇幼卫生发展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必须把巩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作为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村级要配备负责妇幼保健的乡村女医生,用好政府财政给予的补贴,督促乡村医生履行公共卫生职能,承担妇幼保健服务任务。要改善乡镇卫生院产科、儿科和高危孕产妇转诊急救的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緑色通道的畅通。配备相应卫生人员承担妇幼保健工作,建立乡村一体化妇幼保健服务模式。同时要重视和发挥社区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对保护和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的重要作用,加强相应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队伍建设,使之承担起开展妇女儿童基本保健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和任务,要做到对辖区内妇女儿童的底子清楚、数据准确,档案规范。达到常规保健不出社区,疑难病例及时转诊。
(二)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从2011年起,要结合“十二五”卫生及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每年对妇幼保健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的机遇,结合项目的实施。要认真调研,科学论证,制定好本单位的发展规划,根据实际和妇女儿童保健服务提供的需要,确定投资内容;争取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我区乡镇卫生院的产儿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服务环境有根本性的改变,服务能力上一个台阶。同时,我们也要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加强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
(三)加强妇幼保健服务技术队伍建设。编制少、人才缺乏、队伍不稳,是制约我区妇幼卫生发展的主要问题。加强妇幼保健服务技术队伍建设,就是要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端正、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爱岗敬业的妇幼卫生技术队伍。一要引进人才,要落实编制,大力引进高校毕业生,改变人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二要培养人才,岗位培训是队伍建设的重点;三要留住人才,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更加合理的人事制度、分配机制、人才流动制度,稳定队伍,激发干劲;四是用好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作用,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四)加强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加快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大妇幼卫生宣传培训力度,对于提高妇幼保健形象、优化妇幼保健服务、降低运行成本、规范管理与监督、提高决策水平、推进妇幼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开发与利用已是当务之。要积极探索开展妇幼卫生信息化管理经验,提高妇幼卫生统计工作效率,充分发挥能源的有效利用,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切实加强领导,善于应用统计信息进行科学决策,改善管理和指导实践,修正工作计划,做出正确决策。
(五)加强婚育保健服务,实施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项目”。婚育保健服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10年1月正式启动以来,经过一年的运行,起步良好。当年婚前体查率由过去的0.81%提升至76.72%。提高认识、加强规范管理、保证服务质量,杜绝流于形式是今后工作的主要任务,保证在“十二五”规划末使婚前体查率提升至95%以上。农村妇女宫颈癌筛除项目是我区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我省武都地区等地的妇女宫颈癌死亡率在全国处于较高位,做好宫颈癌筛查早诊早治工作,对提高我区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妇幼保健机构应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宫颈癌筛查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探索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方式,建立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宫颈癌防治模式和协作机制。保障广大农村妇女的获益权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以《母婴保健法》和法律法规为依据,始终抓好“五个强化”
(一)强化依法行政意识。我们要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从以人为本、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宗旨出发,努力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妇幼保健服务;卫生部颁发的《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甘肃省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管理规范》、《婚前保健服务技术规范》、《助产技术服务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妇幼保健服务业务管理和技术规范,妇幼保健机构要严格执行;妇幼保健机构要高度重视妇幼保健服务安全,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制定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定期组织培训、演练和督查,防患于未然,保障母亲儿童安全。
(二)强化服务质量和创新意识。妇女儿童是弱势群体,我们要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要加强妇幼保健服务技术人员教育,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大人员技术培训力度,改造设施、配齐设备, 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争取做到环境温馨,技术一流,态度和蔼,群众满意;要从方便群众的角度,科学设计服务流程。要努力降低收费标准,尽最大限度减轻妇女儿童的经济负担;要提高妇幼卫生政策研究水平,积极做好妇幼卫生发展规划,着力解决制约妇幼卫生事业和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突出问题。结合妇幼保健工作实际,创新思维,促进我区妇幼卫生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和监督意识。卫生行政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要将实现“两纲”目标、加快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作为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领导。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控制院内感染、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技术规范和要求,强化妇幼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防止医疗事故。助产技术属高风险技术,妇幼保健机构要高度重视妇幼保健服务安全,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制定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定期组织培训、演练和督查,防患于未然。加大妇幼保健技术服务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准入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和取缔无证行医、超范围执业、非法胎儿性别鉴定,维护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权益。要严格妇幼卫生项目经费管理,专款专用,专帐管理,强化经常性监督检查和年度审计,发现违规违纪,严肃处理。
(四)强化妇幼卫生工作考核和指导。妇幼卫生服务领域越来越宽,项目越来越多,投入越来越大。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 “降消”项目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今年乃至今后几年的妇幼卫生重点工作,都将列入了重点卫生工作考核内容。区卫生局要严格妇幼卫生的目标和进度管理,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细化任务,责任到人。并组织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出现质量和安全事故的,一定要追究当事人责任。要严格妇幼卫生信息管理,要如实及时收集上报相关资料和信息,特别是要按省、市相关部门的要求,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1 调查结果
1.1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情况调查。
我县长期以来妇幼保健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目前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困难,三级保健网络作用不断薄弱,妇幼保健工作职能逐渐弱化,服务摸式转变导致妇幼保健工作滑坡,随着财政投入逐年减少,国家指导性工作计划(项目工程)的逐年取消,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不得不逐步向医疗来解决面临的生存问题。由于专业人员、医疗设备基础薄弱,遗失发展机,只能采取“小而长”策略应对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下处于下风使机构“妇幼” 专科优势消失尽,医疗业务和壮大的空间相对缩小。
对妇幼保健机构却只是“口号上的重视,会议上的支持”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在90年代之前基本平行发展的防疫,保健机构现在已是天壤之别,这一现象在我县尤为突出和严重。致使妇幼保健机构深陷与生存和发展的困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规定妇幼保健机构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保健服务,但各级计生部门设立的计生站同样开展以上业务。由于计生工作作为国策的重要性、政府高度重视,使本于妇幼保健机构的职能滑落、导致妇幼保健工作任务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如:计生部们在“三查 ”时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使卫生部门难以组织妇女病普查普治甚至行政干预,孕妇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分娩实行机构免费垫付接生,造成了妇幼保健机构只能流于形式、无法发挥保健工作职能。
原因分析
坚持妇幼卫生的公共卫生性质,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基础,为保护和促进我县妇女儿童健康服务。
(一)加强县乡两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服务能力建设。要重点采取措施,规范管理。改善产科工作条件,严格操作规程,提高产科的孕产妇急危重症综合抢救技术水平,使全县医疗保健机构的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二)强化“两个系统”管理。把孕产妇和婴幼儿“两个系统”管理作为妇幼保健的核心工作来抓,做到建卡及时,管理规范,服务到位,质量保证,不断提高管理的及时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孕产妇保健管理率≥75%;孕产妇住院分娩率≥85%;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65%。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及时、准确收集并上报“新筛”的各项数据。认真做好“三网”监测工作,以降低孕产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目标,规范信息管理,进一步提高“三网”监测质量。
(三)做好妇幼卫生“降消”项目工作。重点提高全县的孕产妇急危重症的抢救能力,落实“降消”项目的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工作,严格贫困救助资金的使用管理,逐步扩大贫困救助范围,完善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要加强项目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四)认真做好年度妇幼信息统计工作。完成妇幼信息年报统计、年度孕产妇死亡评审分析报告、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告、出生缺陷监测报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网络直报等报表的年度报告,按时统计上报妇幼保健管理手册和绩效评价报告,提高统计监测质量,加强统计监测质量控制,推动妇幼卫生信息统计规范管理。
(五)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认真查找重点和难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实施计划,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落实。进一步推动“两纲”目标的实施,使“两纲”终期目标如期实现。
(六)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建立县、乡(镇)两级妇幼保健人员定期在岗培训制度,县疾控中心组织对乡级妇幼专干进行专题培训,乡级对村级保健员进行定期培训,内容主要以“妇幼保健常规适宜操作技能”为学习和培训,以不断提高基层妇幼人员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对策建议
1 专干不得随意更换,新专干对业务不熟悉的,由原专干指导培训或送疾控中心学习。
2 个别乡(镇)卫生院领导对妇幼保健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日常给予专干充足的时间和经费,支持专干完成辖区内妇幼保健各项工作,此外还要随时督促专干开展工作。
3 重视高危孕产妇筛查、转诊工作,贫困救助登记及资金申请工作要随时开展。
4 按时上报各种相关报表,统计数据要规范真实,要求做到登记本、图表、报表数据一致。
5 加强相关知识宣传和村级保健员督导培训工作。
6 随时查看相关文件资料及目标责任书,逐项查对完成,确保妇幼保健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湖南省政府及卫生厅对实施世界儿童问题两个文件的要求和总理的承诺很重视,为此召开了厅长办公会,决定把此项工作与“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及今年重点进行的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制定妇幼卫生工作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及《九十年代行动计划》为目标,以卫生部制定的有关妇幼卫生工作文件中的各项规定要求为标准,以项目县为突破口,并在全省推广项目县的工作方法和经验。这样,我们决定首先摸清我省妇幼卫生的基本情况,澄清本底,然后找出我省妇幼卫生工作的特点及薄弱环节,确定保证措施及技术关键,进而建立监督验收制度,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制定规划目标的首要工作是真实掌握全省妇幼卫生状况
为核准情况,澄清本底,我们按项目县的工作方法和程序,从1991年9月开始在全省开展了对1990年妇幼卫生工作的本底调查。对这项调查,我们提出的要求与项目县的调查是一致的。我们认为进行全省基础调查很有必要:
(一)使我们不致盲目满足于报表的成绩而不思进取。
(二)找出真实的工作起点,以便衡量实施计划后的工作质量及成效。
(三)从群体上找出孕产妇死亡及婴儿死亡的真正原因。全省基础调查工作以县为单位全面铺开,完全按项目县的培训方法、调查方案和方法、抽查考核、查漏补漏、统一资料汇总等进行,全部资料正在计算机整理中。各地(市)、县均有主要领导参加,把它做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令性任务来布置。省卫生厅出资5万元用于印刷表格及组织技术指导组,县以上财政共为此项调查拨款27.2万元。基础调查共用经费总计150万元,动员了27118名妇幼保健人员参加;共抽样614个乡,9210个村,抽查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5.3%。从调查整理的初步数据看,与历年上报数字有较大差异,这也是事先预料到的。全省婴儿死亡率为49‘85编,县级市以上为38.80%。,农村为53.59编;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为9.26/万,其中55.59%死于产科出血。妇幼保健专业机构的状况也令人优虑。全省71%的专业机构无急救用交通工具。专业机构中的人员具有本科学历的仅为4.19%,大专学历的为17,09%。妇幼卫生的经费投人不足,199。年全省人均卫生经费为5.13元,妇幼卫生经费人均仅0.18元。各级专业机构设备奇缺,73.74%的村没有血压计。基础调查的数据显示我省妇幼卫生工作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要达到“宣言”目标的要求需做更大的努力。
三、以墓础调查的本底情况为基础,按实施方案的目标制定全省妇幼卫生工作“八五”计划及2000年目标(略)
四、根据基础调查的情况,针对湖南妇幼卫生的薄弱环节,拟定具体保证措施
(一)加强妇幼卫生规范化建设和规范化服务,并认真端正业务指导思想,端正办院(所)方向。卫生厅党组决定着手改变省级妇保与儿保分割为两个机构的现状,年内整顿为统一的机构。县级妇幼卫生专业机构统一名称为妇幼保健所。要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从基建开始便应具有以保健为中心的特色,房屋安排突出保健工作位置,内部机构设置不能套用医疗模式等。除了行文布置外,还代拟了各级妇幼卫生专业机构模式的建筑图纸,以保证卫生机构中妇幼保健的服务用房。
[摘要] 目的 探讨PDCA在群体保健管理中运用切实干预区域保健重点难题“降低持续攀升剖宫产率”的实践效果。方法 严格按照戴明环管理从“计划-实施-检查-改进”每个步骤做好调研、数据积累、分析并分层次反馈,促进扬州市6个县(市、区)的卫生主管部门、保健管理机构、助产单位各负其责,有计划有步骤完成遏制剖宫产率任务。结果 促进自然分娩的社会环境和理念转变显著;全市剖宫产率从68.73%三年下降到44.99%;助产技术人员增加、技术提升;取缔助产机构40个;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未提高。结论 管理技能的掌握并运用于妇幼保健服务将提高我们的群体管理水平和干预效果。降低剖宫产率长远影响获利更多。
[
关键词 ] PDCA;干预;剖宫产率
[中图分类号] R1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2(c)-0185-03
Effect Analysis of Intervening Cesarean Delivery Rate Applying PDCA Circle Three Years in Yangzhou
HE Xiaoyan WANG Jing DONG Lei WU Wanfen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vince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Jiangsu 225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s The study aims to describe the tangible results of PDCA on reducing the rate of cesarean delivery in community health care management. Methods Reduce the caesarean delivery rate conducted strictly by the deming circle management in Yangzhou. It will according to the “Plan - Do - Check – Action” step by step to do research, accumulation, analysis, and hierarchical data feedback. Results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concept of natural childbirth has been changed. The rate of cesarean delivery has been fell to 44.99% from 68.73% in just three years. The number and technology of midwives have been improved. About forty midwifery bodies have been banned. Also, the result doesn’t show an increased risk of Maternal and neonatal mortality. Conclusion If you master and apply management skills, you will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bility and intervention effect. It Will benefit from lower cesarean section rat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PDCA;Intervention;Cesarean section rate
2010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对中国、印度、日本等9个亚洲国家的分娩方式调查报告,平均剖宫产率为27.3%,中国最高,达46.2%,相比之下,发达国家日本仅19%.显然,中国已成为全球剖宫产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扬州全市剖宫产率2009年为68.73%,全市各县、市(区)以及城区各市直医疗机构之间存在不平衡性,出现农村高于城市,低级别医院高于高级别医院的倒置现象,因此2010年初确定以三年时间降到全省平均水平45%的目标,干预助产技术服务提供的各个环节。现将干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012年市直及6个县(市、区)辖区分娩机构年平均3.5万名新生儿分娩登记的临床资料、辖区助产机构数量及产科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及卫生主管局行业管理举措进行观察。
1.2 干预方法
实施PDCA管理方法,降低全市剖宫产率到45%水平。PDCA循环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并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又称戴明循环[2]。具体做法如下。
“P”市级干预计划的制定:前期详细的方案向市卫生局汇报,列入年度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分4个步骤,步骤1确认问题,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收集和组织数据(按照妇幼卫生统计上报资料以及设计专项调查表,进行分区域统计分析剖宫产因素、新生儿体重、机构数量等);设定目标(三年全市剖宫产率达到省平均水平,第一年降10个点,第二年降到50%,第三年达到45%)和测量方法(建立市县乡三级考核机制和细则、开展营造全市“自然分娩好”氛围宣传活动、进行质量督导保障分娩安全、达到阶段指标目标)。步骤2分析原因,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寻找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全市共性与县市区差异性问题,找出干预重点。步骤3找出影响因素,用“鱼骨图”比较并选择主要的、直接的影响因素;对应罗列出5项主要因素的干预内容,社会主导舆论的宣传、医务产程评估助产技术的提升、医疗机构的质量考核、孕产家庭的孕期全程宣教及无痛分娩技术的开展。步骤4提出行动计划,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法,提出行动计划和准备相应的资源。
“D”制定行动计划切实实施,用“甘特图”跟进分项工作进度,关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首先,市与县卫生局签署目标责任状,明确剖宫产率目标以及降低剖宫产率的制度建设要求,健全了各县市产科质量监督考核制度并加强督查,各县市卫生局结合辖区助产单位实际制订合理的剖宫产控制率,落实该率做为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兑现奖惩措施;其次,开展市县联动健康教育,要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自然分娩好”专题活动,形式多样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孕妇学校重点指导,对孕产妇及家属正确引导;再次,推广无痛分娩、无保护分娩技术、陪伴分娩服务的深入开展,让孕产夫妇享受自然分娩过程;设立开放式厨房、孕期心理干预等沙龙活动加强孕期合理膳食指导,孕妇体重管理减少巨大儿、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最后,市级安排统一师资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的技术培训,以辖区为单位分批次流动授课,理论结合技术操作训练,覆盖全体助产、儿科、麻醉科技术人员。
“C”阶段性督查反馈结果,市妇幼保健院群体保健科利用阶段妇幼卫生质控,跟进各地产科质量和剖宫产现状与全市平均水平,以通报形式反馈市、县市卫生局,同时将质控过程中的母婴保健服务存在的个性问题一并列入。年度进行排位在妇幼卫生工作会上专题进行分析通报,帮助查找差距和具体原因,未达标的市与县市卫生局考绩挂钩;县市卫生局与院长考绩挂钩。
“A”制定下一年度干预措施,是根据汇总分析全年日常工作、报表等分解为共性和区域个性问题,拟定全市区域督查指导内容和培训计划,细化并调整制定扬州市母婴保健技术管理规定。部分县市制定了相关促进自然分娩的补偿机制和人员奖励办法;部分县市细化围产保健协作组产科质量分析制度,定期抽查每个分娩机构的病历进行剖宫产指征合理性分析落到实处。有针对性的举措有利于县市区工作的有效性得以体现。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全市6个县(市、区),共有113个助产机构,其中3个三级医院、7个二级医院,103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年分娩3.2~3.9万人,各级机构年分娩量最多为7000人最少分娩100人。全市6个妇幼保健机构,其中1个市级保健院、2个县级保健院、3个县级(区)保健所。
2.2 干预剖宫产率实施三年达到预期目标
见表1
实施干预的第一年(2010年度)全市剖宫产率为66.1%,虽然最大的县市降幅达11.3%,但全市指标降幅2.63%未达年度十个点的目标,主要原因有两个县市重视不够认为不是动真的,不降反升,年度市卫生局对县市卫生局将年初考核标准兑现,降幅达标县予以表彰,未达标县市取消评优资格,并在工作会上由分管局长做详细的剖析影响因素报告,极大地调动了县市主管局的重视程度,为妇幼保健机构配合行业管理打下基础。会后县市主管局细化了承担分娩的乡镇卫生院院长责任制,完善了区域信息互通制,杜绝了手术指征掌握不一致的你不剖到其它院的跑院现象,落实了辖区专家点评病例制。认真兑现考核后三级重视上下联动。
干预第二年(2011年度)全市剖宫产率达55.35%,较上年降幅10.75个百分点,最多的县市降了14.55%,最少的降了4.68%,城区3个三甲医院集中区域也降了6.54%,可见全方位全员实施。各地严格梳理机构、人员能力资质,分娩数量、质量不符合的坚决予以取缔助产技术服务资格。
干预第三年(2012年度)全市剖宫产率达44.99%,较上年降幅10.36个百分点,城区又降了6.35%,达到医院级别高低、城乡间的顺位关系,达到合理转诊,减少基层风险。
2.3 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变化,社会因素下降明显
2009年剖宫产指征前三位是社会因素、脐带因素、疤痕子宫,分别为35.56%、11.18%、9.65%,合计占56.39%;2012年前三位是疤痕子宫、社会因素、胎方位异常,分别为24.35%、12.0%、11.99%,合计占48.34%。社会因素从35.56%减少到12.0%。疤痕子宫因素提高排至第一位。另外,胎方位异常、胎儿窘迫因素作为手术指征分别上升了74.3%、82%,较明显。见表2。
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从2009年7.9%上升到2012年的9.96%,部分区域三年提高一倍多;低出生体重各地三年前后占比接近,(见表3)。剖宫产以巨大儿为指征的构成由2009年的7.06%上升至2012年的8.52%。
管理深入与技术应用。分娩镇痛麻醉技术的开展推进,为畏惧分娩疼痛孕妇选择自然分娩提供了帮助,扬州市二级以上分娩机构从2009年自然分娩中10%实施分娩镇痛,每年增加20个百分点,2012年达到70%左右,同步陪伴分娩的服务跟进让群众接受度高。三年来,分娩机构的管理在本次专项管理中强化了资质要求,先后因年分娩量低、人员资质等因素取缔了产科机构资质40余家。区域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稳定在8/10万和3‰以下。
3 讨论
3.1 影响剖宫产率的社会环境与医疗技术因素
国外研究提示,剖宫产分娩率>15%时,母婴死亡率或病残率不再继续下降[3]。因此,2010年确定对全市过高的剖宫产率干预是我市妇幼保健行业管理的重点之一。社会因素是初期干预重点,近几年由于手术、麻醉技术、抗感染水平的进步,社会都普遍相信剖宫产是相对安全且痛苦较少的分娩方式,而对其并发症和远期影响重视甚少,加上多数孕妇一胎初生惧怕分娩疼痛,期望顺利避免发生医生交待可能的波折,所以点单手术较为随意。从产科医师、助产人员方面,害怕纠纷,手术比观察产程节约时间及效益追求,对产妇及家属选择手术分娩、良辰吉日等要求采取了纵容或妥协的态度。因此,全社会“自然分娩好”氛围的建立需要大力持续的宣传,让孕产妇家庭观念转变,让产科医生回归产房,提升对能否顺产的客观评估,做好产前母婴情况评估的沟通,增强孕妇信心和对医生的信任。三年来,社会因素从35.56%减少到12.0%,减少了2/3,仍排二顺位有较高占比。疤痕子宫因素从9.65%到三年后的24.35%跃居第一,是前几年的高剖宫产率累积、阴道试产风险大、符合政策二孩出生需求增多等因素有关。
干预前后巨大儿在剖宫产因素构成中仍居前5位,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在持续提高,说明孕期保健体重管理干预不理想,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围产保健科已经逐步开展孕妇营养指导和宣传,但对基层指导弱,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围产保健工作内涵尚有待提高。因此,提高保健服务能力指导孕妇进行正确饮食、运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胎儿体重控制关键。而胎儿窘迫因素作为手术指征上升明显,与过度诊断有关。
3.2 管理干预的系统性策略
建立以“PDCA”循环管理实施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剖宫产率,实际操作需要坚持落实每一步,偏差及时分析纠偏,再进入下一个“PDCA” 系统干预方能达到持续改进,使得剖宫产率连续平稳下降。
项目前期,详细调研及可操作性的干预方案是妇幼保健机构群体保健工作计划性、干预科学性的必要工作,是开发领导有说服力的循证依据,协助卫生主管部门进行行业管理的不可或缺的步骤。
项目实施期间,原计划三年剖宫产率分别下降10、8、5个百分点,实际三年下降分别是2.6、10.7、10.3个百分点。可见行政干预仍然是保健管理工作开展技术服务、依法督导等区域母婴保健技术规范开展的有力保障,确立县市区卫生局的责任是项目成败关键,取得支持及纳入卫生局总体工作要求中去,需要重点突出,常规工作之余阶段性解决难点问题,从而可操作可协同。其中三级医院、县市人民医院的带头作用很重要,也是管理攻克的重点难点,依靠她们做为当地围产协作组主要技术力量,其质量督查对剖宫产指征的定期分析,是保持并稳步下降剖宫产率的必备举措。
项目后期,取得效果同时母婴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提高产科服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对各级服务机构人员的高危妊娠识别、处理及转诊,产程的观察、阴道助产技能,应有对等的要求和培训。市级妇幼保健院持续提供技术支撑,首先,开展系统的全市产科基本技能培训,全覆盖产、儿、麻醉科医护人员,分区域分批次,通过ALSO 培训将知识与技能、流程与规范、理论与实践结合,收效较好;其次,有针对地派出专家到县市围保门诊督导产前干预、助产人员培训产时干预、病历点评的产后干预,为县市妇幼保健机构在行政干预同时提高识别、处理技术能力,将干预过程非简单化的完成指标,体现分级管理的意义。
3.3 长效机制建立的难点与建议
剖宫产因素中的虚高经干预有了下降,但是社会因素比例仍然较高,医学因素掌握尺度会放松。不少医生在某一单项检查结果异常时即诊断胎儿窘迫,导致胎儿窘迫诊断过度而引起剖宫产率上升[4];从孕前到孕期的营养个性化指导、体重管理、运动指导等保健服务需要专业性医生、家庭参与性更高,探索干预措施和制度达到长效生活方式的优化难度大;孕妇体重控制不理想,巨大儿发生率增加会不可避免手术分娩增多;而巨大儿剖宫产风险明显高于非巨大儿[5],母婴安全隐患增加。因此剖宫产因素中结构发生变化需要长期关注,预防反弹。
综上所述,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及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但是剖宫产率过高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反而增加新生儿及产妇患病率,尤其是使再次妊娠后的风险及手术难度增加。3年期间扬州市剖宫产率从2009年的68.73%下降至2012年的44.99%,呈逐年降低趋势。最大的收获是促进自然分娩的社会环境和理念转变显著,从“选择剖还是生”到 “有指征才需剖”,形成了共识口口相传,医生劝导工作减轻许多。无痛分娩无保护助产等服务同步推进为自然分娩的选择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坚持不懈使用PDCA循环管理促进产科医务人员合理掌握剖宫产指证,促进全社会、管理部门关注妇幼保健重点内容,达到控制剖宫产率在合理范围有效增进母婴健康。
[
参考文献]
[1] 马润玫.中国产科的焦点问题——剖宫产[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7):1.
[2] 潘沼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13-315.
[3] Althabe F, Belizán JM. Caesarean section: the paradox[J].Lancet,2006(368):1472-1473.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切实把妇幼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以妇女儿童为中心,加强“两个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妇幼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
(一)服务指标
1.新法接生率≥95%。
2.住院分娩率≥75%。
3.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8%。
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8%。
5.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75%。
6.0-2岁儿童系统管理率≥80%。
7.高危孕产妇筛查率≥15%。
8.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5%。
9.孕产妇住院分娩减免政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保健知识宣传率达100%。
10.孕产妇hiv检测率≥90%。
11.结婚人群hiv检测率≥90%。
(二)健康指标
1.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60/10万以下,全县控制在2例以内。
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23‰以下。
3.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8‰以下。
4.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死亡率控制在0.5‰以下。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妇女保健工作
1.积极开展孕产期保健服务,确保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8%以上。
2.严格按照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要求,对孕妇开展孕期hiv检测和产前检查,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8%以上。
3.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工作,使高危孕产妇筛查率达15%以上,高危住院分娩率达95%以上。
4.积极动员住院分娩,提高住院分娩率,使住院分娩率达75%以上;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5.加强产妇产后访视工作,提高产妇产后健康水平,预防产褥期各种疾病,使产妇产后访视率达85%以上。
6.结合实际,开展以生殖健康为主的妇女保健服务,提供妇女疾病普查、治疗工作。
(二)儿童保健工作
1.按照新生儿访视工作要求,加强新生儿访视工作,正常新生儿必须访视3次以上,高危儿童必须增加访视次数,使新生儿访视率达88%以上。指导产妇及家属新生儿喂养及护理技术,指导观察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掌握新生儿发生危急情况时呼救转诊程序。
2.对满月访视结束后的儿童建立健康体检手册,按照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要求,开展4:2:1体格检查服务,及时对体检儿童进行营养评价。掌握辖区6个月内婴儿的喂养情况,使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0%以上(集镇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100%)。
3.定期
组织散居儿童体格检查工作,每季度对辖区内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汇总,使儿童保健覆盖率达75%以上(城镇所在地儿童保健覆盖率达100%)。
4.为提高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各级应加强托幼机构儿童监测工作,使新入托(园)儿童体检率达98%以上。指导托幼机构提供合理营养,确保膳食平衡。对3岁以下儿童开展生长发育监测,并做好常见病的预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
5.加强高危儿童的筛查、管理、随访工作,及时建立高危儿管理个案登记台账,根据高危儿童结案标准进行规范管理。
(三)“降消”项目工作
1.建立各种组织,为项目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各级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项目领导组,以医疗业务技术骨干为组长的项目技术指导组、危急孕产妇和危急儿童抢救组、转诊组和健康教育技术指导组五个组织。并按照各种组织成员职责开展工作。如果有人员变动,应及时对组织成员进行调整。
2.加强产、儿科建设,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保障。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加强产、儿科建设,建立有效的应急机制,强化产科人员技能培训,规范急救程序,提高急救成功率。
3.村级要落实边远地区孕产妇、高危孕产妇的管理监护责任,宣传动员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达100%。
(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1.按照《云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以及省、市业务培训要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做好孕产妇hiv检测工作,使孕产妇孕期hiv检测率达90%以上。为避免hiv检测试剂不必要的浪费,各级应充分了解检测对象的检测史,按要求开展检测前及检测后咨询工作,广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
2.与县民政局密切配合,加大结婚人群hiv检测力度,使结婚人群hiv检测率达90%以上。达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关口前移的目的,进一步遏制艾滋病病毒的扩散和蔓延。
(五)两个死亡监测工作
1.继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孕产妇死亡监测工作。积极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使我县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60/10万以内。村级发生孕产妇死亡,应在24小时内报告乡镇卫生院妇幼专干,乡级最迟应在3日内核实情况后报告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2.调整豆沙镇、庙坝乡、柿子乡、中和乡、牛寨乡为xx年的儿童死亡监测乡,开展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调查,寻找引起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提出干预措施,努力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23‰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8‰以下,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控制在0.5‰以下。
3.按照上级要求,凡是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应提供死亡儿童病历复印件,为分析讨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儿童的死因提供依据。
(六)健康教育工作
1.各级保健人员要积极争取各级妇联组织支持,利用妇联组织搭建平台,各级保健机构每年至少开展2-3次健康教育宣传讲座,重点宣传住院分娩救助政策、孕产期保健知识、儿童保健知识、儿童意外伤害防范等内容,努力提高农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2.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每季度出一期专栏,重点宣传影响当地妇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和妇幼卫生知识;书写永久性标语2-3条;村级及
社区孕产妇健康处方发放率100%。
3.县级保健机构利用“母亲健康快车”下乡开展工作督导,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广泛的孕产期保健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儿童保健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为各级开展保健服务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七)人员培训工作
1.县级医疗保健机构积极选送产、儿科业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
2.已经开展产、儿科服务项目的乡(镇)卫生院,对产、儿科业务人员要进行短期轮换培训,不断更新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能。
3.县级保健院利用妇幼专干季度例会时间,由本院临床副院长组织开展产、儿科常见危急症状的研讨会议,以此推进全县妇女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质量的提高。
4.采取多种形式对村卫生室保健人员进行培训,使村级保健人员“三基”掌握率达85%以上。
(1)由县“降消”项目办组织每年开展1-2次村级保健医生业务培训。
(2)各乡镇卫生院采取至少每两个月一次的集中短期培训方式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每次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彻底的讲解,争取每次解决一个问题,一年搞懂六个问题。
(3)县、乡两级深入村级指导工作时,对村级保健人员开展现场业务培训。
(八)信息统计及质量控制工作
1.村级保健人员做到及时准确登记妇幼卫生村级台账,每月3日前向乡妇幼专干报上个月数据及各种表卡。
2.各乡镇妇幼专干每季度开展一次分析汇总,按时、准确上报县保健院。
3.县乡两级定期加强儿童出生、5岁以下儿童死亡、育龄妇女死亡漏报调查,抽查各项保健服务措施执行情况,加强保健服务指标及健康指标质量控制,确保各项妇幼卫生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为上级部门及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4.村级执行逐月补漏,即当月入户调查,补上月漏报情况;乡级执行季度补漏调查,即1月、4月、7月、10月的20前完成上季度全乡范围内各村的补漏调查,每村每次抽查6-8个社,补漏调查情况连同季度总结以书面形式报县保健院;县保健院执行每半年一次漏报调查,即4月、10月的25日前完成全县10个乡(镇)的补漏调查工作,每乡抽查2个村,每村抽查6-8个社,并以调查报告报县卫生局、市保健院。
5.县、乡级医疗保健机构每月3日前将上个月本机构孕产妇hiv监测报表ⅰ-ⅱ上报县保健院统计室,各乡镇每月3日前将本辖区上个月分娩产妇hiv监测报表ⅰ-ⅲ上报县保健院统计室;县保健院统计室每月5日前将上个月全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hiv检测情况上报主管部门及上级业务部门。
6.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妇幼卫生常规报表于1月、4月、7月、10月的20日前上报上季度相关报表,报表内容由县保健院统计室另行通知。
四、保障措施
(一)层层分解指标,落实目标责任制
1.由县保健院根据市级下达的年度工作指标,结合本县工作实际,逐一分解并及时落实到相关单位。县卫生局委托县保健院与各乡镇卫生院妇幼专干签订xx年妇幼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
2.各乡镇卫生院将县级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分解落实到各村和院内相关人员,并与各村卫生室负责人和院内相关人员签订xx年妇幼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
(二)强化督导,促进各项工作指标顺利达标
1.县保健院和各乡镇卫生院制定有效的、操作性强的xx年督导工作计划。
2.各级保健人员按照工作职责要求,定期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做到县到乡每季度一次,乡到村双月一次,要求建立县到乡、乡到村双向督导记录备查制度。
3.各乡镇卫生院要定期检查督促妇幼专干履行乡级妇幼保健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奖惩机制。
1、总体目标:建立适应我县实现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功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到2010年,我县农村公共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农民健康和卫生事业主要指标达到全省中等水平。
2、具体目标:以乡镇为单位,到*年和2010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达标率分别达到80%和85%以上。
二、服务对象和内容
1、服务对象: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对象为我县的常住人口(包括外来人口在当地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和外来流动人口(指在当地连续居住6个月以下)。
2、服务内容:现阶段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等三大类十二项内容(详见附件一)。
三、机构职责
1、卫生局成立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项目业务工作方面的组织、协调、管理等工作。包括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程有关实施方案、细则的制定;建立健全农村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基层卫技人员服务能力;对项目工程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管;组织对项目业务工作的考核评估;整理、收集和汇总、上报项目工程的资料、信息。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的健康教育、儿童免疫规划、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和精神病人的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水质检测、除“四害”等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有关人员业务培训、项目业务工作督查指导和评估,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及时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核实、统计、分析基层上报的有关信息,并上报上级有关单位。
3、县卫生监督所负责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和医疗机构的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及时有效处置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准确上报相关信息。
4、县妇幼保健所负责项目工作中的孕产妇与儿童系统管理、妇女病普查、婚前医学检查等保健工作有关人员业务培训、项目业务工作督查指导和评估,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及时核实、统计、分析基层上报的有关信息,并上报上级有关单位。
5、县级医疗机构负责本院内健康卫生知识普及、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诊疗与报告、新生儿免疫接种与疾病筛查、就诊孕产妇登记建卡与报告、高危孕产妇筛查与追踪管理等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6、乡镇卫生院(包括中心卫生院,下同)负责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程具体实施。确定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向辖区农民提供便捷、有效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受县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组织对责任区工作督查指导和考核,原则上每两个月召开辖区责任医生工作例会,听取各责任医生工作汇报,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和帮助指导责任医生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时准确上报项目工作信息。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为农民家庭实行健康教育、体格检查、社区巡查和基本医疗惠民服务,并分步建立动态健康档案;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为农村妇女、儿童、60岁以上老人以及困难群体分别提供系统保健、预防接种、妇女病检查和定期随访等服务,对农村结核病、爱滋病、精神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学校、医疗机构、企业、农村食品、饮用水卫生等进行检查。
7、村卫生室等村级医疗机构要接受村“两委”、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指导,主要承担责任区域内的人口出生死亡、流入流出、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改水改厕等信息收集、登记与报告,常见病的初级诊治,健康宣教,协助上级单位做好建立健康档案、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和爱国卫生等工作。
四、主要工作与措施
1、建立健全社区(驻村)责任医生制度
乡镇卫生院与乡镇防保站、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员,以乡镇卫生院为龙头,整合乡镇预防保健站、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建立社区(驻村)责任医生制度。根据当地实际,推行联村医生、驻村医生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医生制,建立“条块结合、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
各乡镇卫生院要按照服务人口每1000-2000名农村居民(或1-3个村居)的标准,确定1名责任(驻村)医生,使每个农民家庭都有自己的社区责任医生,建立与服务对象一对一的亲密关系。
乡镇卫生院负责各自辖区责任医生的聘任,责任医生原则以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为主,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为辅,如果单位现有卫技人员不够,可以公开向社会招聘或委托社会素质好的执业(助理)医师,充实社区责任医生。责任医生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人员;
(2)具有注册乡村医生资格的人员;
(3)在本县注册的执业护士。
责任医生做到定期家访,平时有求必到,积极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等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实行每月有7-10天时间在责任区服务,按时参加卫生院召开的工作月会,及时向卫生院汇报、分析责任区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要有专门的服务日记,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建立起动态健康档案,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不同健康状况人群实行分类归档,重点对结核病、爱滋病、肝炎等传染病和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精神病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类管理,制定个性化治疗和健康促进措施,真正使农民的健康档案成为实施健康促进和提供服务的有效载体;协助预防保健人员做好计免、妇保、儿保工作;配合协助卫生监督员对“五大卫生”的监督管理;宣传发动组织责任区村居开展改水改厕、除“四害”、环境卫生整治等爱国卫生运动。
责任医生个人照片、通讯联络方式、免费服务内容和上门服务收费标准及基本职责向责任区居民公布,做到人人认医生,医生识人人。责任医生基本职责:
(1)掌握责任区内服务人口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及时督促服务对象按规范要求接受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妇女病检查、计划免疫、慢病管理;
(2)建立和管理责任区内所有家庭的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肿瘤等重点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
(3)及时收集、核实、报告责任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及传染病等,并协助完成调查处理;
(4)协助开展责任区内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托幼机构、饮水卫生检查及管理;
(5)对责任区内的卫生村创建、改水、改厕及除“四害”等爱国卫生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参与卫生检查与评比活动;
(6)健康教育进村入户,以讲课、咨询、发放健康处方等形式向服务对象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7)按照规定的预防保健服务项目,根据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上门落实相应的工作任务。
2、深化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
择优聘用乡镇卫生院院长,采用多种形式在更大范围内公开招聘、选拔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担任院长,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实施“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改革用人制度,推行人员聘用制和人事制,因事设岗,按岗聘人,竞争上岗,择优录用。
实行档案工资制度,推行以岗位工资制为基础的绩效工资制。在核定的分配方案范围内,可根据对职工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等进行综合考核,自主确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分配,并向社区责任医生和业务技术骨干倾斜,合理拉开分配档次。
3、加强乡镇卫生院硬件建设
按照规范化标准和高效便民的要求,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基本装备建设,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4、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转变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积极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把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成为合格的社区卫生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努力开展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连续、有效、上门的社区卫生服务,使农村居民就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向农民提供便捷、连续、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镇、大病及时救治。
5、加强农村基层卫技人员服务队伍建设
严格农村卫技人员的准入与管理。对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站)的卫技岗位上没有执业资格的人员进行逐步分流、清退。鼓励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不断提高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的从业人员比例。强化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全科医学知识转型教育和乡村医生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引导有资历的医生通过培训转型为全科医生并参加全科医生职称晋升,严格执行卫生部《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暂行规定》,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至少每5年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一次,时间不少于3个月,进修内容以提高常见病临床、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为主。使乡、村两级的卫生技术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和处理直接面向农民的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6、规范预防接种保健工作
严格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通过正规渠道采购疫苗,规范预防接种行为,预防接种点必须达到合格以上,其中规范接种点达到50%以上,积极创建示范接种点。
实行乡镇卫生院(防保站)预防接种点定点接种制度。偏远山区、学校可以按照程序到现场定点接种。
社区(驻村)责任医生一般负责组织工作,偏远山区可以由经过培训合格的村卫生室或者社区(驻村)责任医生负责接种。
7、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
县级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就诊的孕妇资料,应当及时转到辖区卫生院,发挥乡镇卫生院的作用,力争提高早孕建卡率和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率,重点落实外来人员、经济贫困地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妇女、儿童系统管理技术服务应当由妇产科或者妇幼专业医生承担,社区(驻村)责任医生协作。
儿童体检与预防接种结合起来,在预防接种的同时开展儿童健康检查,提高工作效率。
8、加强健康档案管理
充分利用参合农民的健康体检等资料,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对健康体检发现的健康问题和存在的行为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干扰措施,重点开展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体力活动等的干预指导。对查出的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病人,落实随访,要求每年分别达到4次以上。
9、突出重点疾病管理
结核病管理实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对艾滋病病人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对海洛因成瘾者进行美沙酮替代治疗,对公共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在羁押的吸毒、等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筛查和防控知识的宣传,对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套的放置进行监督检查,在妇幼保健机构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系列工作。
10、强化卫生监督管理
卫生监督所根据“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方案”要求,开展餐饮业、食品生产加工业、学校食堂卫生监督检查。
认真落实县政府“食品药品安放心工程实施方案”有关卫生监督职能任务;全面加强对食品、企业、学校、公共场所、医疗机构等卫生监督管理,提高农村卫生安全保障水平。
广泛深入开展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宣传,对从业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相关卫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
11、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发动与指导卫生村镇创建活动;结合“千万农民健康饮水”,积极引导农村开展卫生安全改水;结合“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增强农民健康意识,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教育基本做法:
(1)建立纵横向健康教育网络,各村居、单位有专(兼)职联络员;
(2)建议乡镇政府村村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刊出卫生健康科普知识,宣传资料由各乡镇防保站提供;
(3)责任医生上门宣传,户户发放宣传资料;
(4)各村居每年举办一期健康知识培训或讲座;
(5)结合每年不同的卫生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6)督促指导每所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
12、落实农村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
加强与公安、人口和计生、教育、人事保障等部门及乡镇政府之间流动人口信息交流,掌握流动人口服务对象。
各医疗卫生机构把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常住人口管理,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把来自本乡镇辖区以外本县内的流动人口纳入本乡镇常住人口管理。
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做好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和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等工作。
13、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报表工作
报表工作职责分工如下(报表内容见附件二):
(1)县疾控中心做好全县健康资料户覆盖率、计划免疫接种率、肺结核病规范管理率、精神病人综合管理覆盖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到位率、疫情和突发公卫事件规范报告率、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率和重点传染病监测合格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2)县妇幼保健所做好全县儿童系统管理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和妇女病检查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3)卫生监督所做好全县从业人员体检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4)乡镇卫生院做好患者在乡镇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诊比例、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和老人、困难群体保健体检率及农民满意和基本满意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5)财务科做好全县专项资金使用的统计和上报;
(6)县爱卫办做好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的统计和上报。
局有关职能科室各自做好报表统计工作的督促、指导与核实。患者在乡镇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诊比例、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和老人、困难群体保健体检率、农民满意和基本满意率由医政科负责;专项资金使用统计由局财务科负责;其他的由局卫生监督科(爱卫办)负责。
报表上报时间:有关单位和局职能科室在每半年度结束后4日内上报县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再由县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一上报市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五、考核办法
建立县、乡二级量化考核评价机制,将服务到位情况和农民满意程度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每半年组织检查、绩效评估,年终进行全面考核。
1、卫生局对乡镇卫生院考核评价
卫生局制定对38个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考核细则(见附件三)。
对乡镇卫生院考核组织形式(另定)。
2、乡镇卫生院对责任医生考核评价
农村社区责任医生考核细则由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根据局对乡镇卫生院的考核细则,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本辖区责任医师的考核细则。
对社区责任医生考核的结果与年终经费补助挂钩。
六、奖惩机制
卫生局设立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奖励资金。对考核分名列前若干位的乡镇卫生院极其领导给予经济奖励;对考核不合格(暂定小于70分)的,在全县卫生系统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单位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告诫、降职、免职等处理。
七、项目经费补助
卫生局拨付乡镇卫生院项目补助经费:根据卫生局抽查考核最后确定的得分情况,结合服务人口与区域差别拨付项目工作补助资金。
各乡镇年补助经费=服务人口数×乡镇补助标准(见我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考核得分(%)。
乡镇卫生院对责任医生经费补助:每位责任医生年补助经费=每位责任医生服务人口数×责任区补助标准×责任医生考核得分(%)。
责任区补助标准由各自乡镇制定。
八、加强组织领导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程是政府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享有更好的卫生服务和卫生安全保障;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重要举措,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务必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程取得实效。
1、总体目标:建立适应我县实现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功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到2010年,我县农村公共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农民健康和卫生事业主要指标达到全省中等水平。
2、具体目标:以乡镇为单位,到*年和2010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达标率分别达到80%和85%以上。
二、服务对象和内容
1、服务对象: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对象为我县的常住人口(包括外来人口在当地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和外来流动人口(指在当地连续居住6个月以下)。
2、服务内容:现阶段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等三大类十二项内容(详见附件一)。
三、机构职责
1、卫生局成立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项目业务工作方面的组织、协调、管理等工作。包括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程有关实施方案、细则的制定;建立健全农村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基层卫技人员服务能力;对项目工程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管;组织对项目业务工作的考核评估;整理、收集和汇总、上报项目工程的资料、信息。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的健康教育、儿童免疫规划、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和精神病人的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水质检测、除“四害”等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有关人员业务培训、项目业务工作督查指导和评估,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及时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核实、统计、分析基层上报的有关信息,并上报上级有关单位。
3、县卫生监督所负责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和医疗机构的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及时有效处置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准确上报相关信息。
4、县妇幼保健所负责项目工作中的孕产妇与儿童系统管理、妇女病普查、婚前医学检查等保健工作有关人员业务培训、项目业务工作督查指导和评估,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及时核实、统计、分析基层上报的有关信息,并上报上级有关单位。
5、县级医疗机构负责本院内健康卫生知识普及、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诊疗与报告、新生儿免疫接种与疾病筛查、就诊孕产妇登记建卡与报告、高危孕产妇筛查与追踪管理等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6、乡镇卫生院(包括中心卫生院,下同)负责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程具体实施。确定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向辖区农民提供便捷、有效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受县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组织对责任区工作督查指导和考核,原则上每两个月召开辖区责任医生工作例会,听取各责任医生工作汇报,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和帮助指导责任医生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时准确上报项目工作信息。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为农民家庭实行健康教育、体格检查、社区巡查和基本医疗惠民服务,并分步建立动态健康档案;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为农村妇女、儿童、60岁以上老人以及困难群体分别提供系统保健、预防接种、妇女病检查和定期随访等服务,对农村结核病、爱滋病、精神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学校、医疗机构、企业、农村食品、饮用水卫生等进行检查。
7、村卫生室等村级医疗机构要接受村“两委”、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指导,主要承担责任区域内的人口出生死亡、流入流出、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改水改厕等信息收集、登记与报告,常见病的初级诊治,健康宣教,协助上级单位做好建立健康档案、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和爱国卫生等工作。
四、主要工作与措施
1、建立健全社区(驻村)责任医生制度
乡镇卫生院与乡镇防保站、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员,以乡镇卫生院为龙头,整合乡镇预防保健站、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建立社区(驻村)责任医生制度。根据当地实际,推行联村医生、驻村医生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医生制,建立“条块结合、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
各乡镇卫生院要按照服务人口每1000-2000名农村居民(或1-3个村居)的标准,确定1名责任(驻村)医生,使每个农民家庭都有自己的社区责任医生,建立与服务对象一对一的亲密关系。
乡镇卫生院负责各自辖区责任医生的聘任,责任医生原则以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为主,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为辅,如果单位现有卫技人员不够,可以公开向社会招聘或委托社会素质好的执业(助理)医师,充实社区责任医生。责任医生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人员;
(2)具有注册乡村医生资格的人员;
(3)在本县注册的执业护士。
责任医生做到定期家访,平时有求必到,积极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等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实行每月有7-10天时间在责任区服务,按时参加卫生院召开的工作月会,及时向卫生院汇报、分析责任区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要有专门的服务日记,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建立起动态健康档案,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不同健康状况人群实行分类归档,重点对结核病、爱滋病、肝炎等传染病和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精神病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类管理,制定个性化治疗和健康促进措施,真正使农民的健康档案成为实施健康促进和提供服务的有效载体;协助预防保健人员做好计免、妇保、儿保工作;配合协助卫生监督员对“五大卫生”的监督管理;宣传发动组织责任区村居开展改水改厕、除“四害”、环境卫生整治等爱国卫生运动。
责任医生个人照片、通讯联络方式、免费服务内容和上门服务收费标准及基本职责向责任区居民公布,做到人人认医生,医生识人人。责任医生基本职责:
(1)掌握责任区内服务人口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及时督促服务对象按规范要求接受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妇女病检查、计划免疫、慢病管理;
(2)建立和管理责任区内所有家庭的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肿瘤等重点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
(3)及时收集、核实、报告责任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及传染病等,并协助完成调查处理;
(4)协助开展责任区内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托幼机构、饮水卫生检查及管理;
(5)对责任区内的卫生村创建、改水、改厕及除“四害”等爱国卫生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参与卫生检查与评比活动;
(6)健康教育进村入户,以讲课、咨询、发放健康处方等形式向服务对象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7)按照规定的预防保健服务项目,根据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上门落实相应的工作任务。
2、深化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
择优聘用乡镇卫生院院长,采用多种形式在更大范围内公开招聘、选拔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担任院长,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实施“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改革用人制度,推行人员聘用制和人事制,因事设岗,按岗聘人,竞争上岗,择优录用。
实行档案工资制度,推行以岗位工资制为基础的绩效工资制。在核定的分配方案范围内,可根据对职工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等进行综合考核,自主确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分配,并向社区责任医生和业务技术骨干倾斜,合理拉开分配档次。
3、加强乡镇卫生院硬件建设
按照规范化标准和高效便民的要求,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基本装备建设,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4、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转变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积极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把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成为合格的社区卫生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努力开展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连续、有效、上门的社区卫生服务,使农村居民就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向农民提供便捷、连续、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镇、大病及时救治。
5、加强农村基层卫技人员服务队伍建设
严格农村卫技人员的准入与管理。对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站)的卫技岗位上没有执业资格的人员进行逐步分流、清退。鼓励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不断提高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的从业人员比例。强化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全科医学知识转型教育和乡村医生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引导有资历的医生通过培训转型为全科医生并参加全科医生职称晋升,严格执行卫生部《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暂行规定》,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至少每5年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一次,时间不少于3个月,进修内容以提高常见病临床、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为主。使乡、村两级的卫生技术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和处理直接面向农民的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6、规范预防接种保健工作
严格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通过正规渠道采购疫苗,规范预防接种行为,预防接种点必须达到合格以上,其中规范接种点达到50%以上,积极创建示范接种点。
实行乡镇卫生院(防保站)预防接种点定点接种制度。偏远山区、学校可以按照程序到现场定点接种。
社区(驻村)责任医生一般负责组织工作,偏远山区可以由经过培训合格的村卫生室或者社区(驻村)责任医生负责接种。
7、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
县级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就诊的孕妇资料,应当及时转到辖区卫生院,发挥乡镇卫生院的作用,力争提高早孕建卡率和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率,重点落实外来人员、经济贫困地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妇女、儿童系统管理技术服务应当由妇产科或者妇幼专业医生承担,社区(驻村)责任医生协作。
儿童体检与预防接种结合起来,在预防接种的同时开展儿童健康检查,提高工作效率。
8、加强健康档案管理
充分利用参合农民的健康体检等资料,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对健康体检发现的健康问题和存在的行为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干扰措施,重点开展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体力活动等的干预指导。对查出的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病人,落实随访,要求每年分别达到4次以上。
9、突出重点疾病管理
结核病管理实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对艾滋病病人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对海洛因成瘾者进行美沙酮替代治疗,对公共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在羁押的吸毒、等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筛查和防控知识的宣传,对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套的放置进行监督检查,在妇幼保健机构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系列工作。
10、强化卫生监督管理
卫生监督所根据“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方案”要求,开展餐饮业、食品生产加工业、学校食堂卫生监督检查。
认真落实县政府“食品药品安放心工程实施方案”有关卫生监督职能任务;全面加强对食品、企业、学校、公共场所、医疗机构等卫生监督管理,提高农村卫生安全保障水平。
广泛深入开展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宣传,对从业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相关卫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
11、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发动与指导卫生村镇创建活动;结合“千万农民健康饮水”,积极引导农村开展卫生安全改水;结合“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增强农民健康意识,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教育基本做法:
(1)建立纵横向健康教育网络,各村居、单位有专(兼)职联络员;
(2)建议乡镇政府村村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刊出卫生健康科普知识,宣传资料由各乡镇防保站提供;
(3)责任医生上门宣传,户户发放宣传资料;
(4)各村居每年举办一期健康知识培训或讲座;
(5)结合每年不同的卫生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6)督促指导每所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
12、落实农村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
加强与公安、人口和计生、教育、人事保障等部门及乡镇政府之间流动人口信息交流,掌握流动人口服务对象。
各医疗卫生机构把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常住人口管理,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把来自本乡镇辖区以外本县内的流动人口纳入本乡镇常住人口管理。
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做好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和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等工作。
13、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报表工作
报表工作职责分工如下(报表内容见附件二):
(1)县疾控中心做好全县健康资料户覆盖率、计划免疫接种率、肺结核病规范管理率、精神病人综合管理覆盖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到位率、疫情和突发公卫事件规范报告率、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率和重点传染病监测合格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2)县妇幼保健所做好全县儿童系统管理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和妇女病检查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3)卫生监督所做好全县从业人员体检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4)乡镇卫生院做好患者在乡镇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诊比例、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和老人、困难群体保健体检率及农民满意和基本满意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5)财务科做好全县专项资金使用的统计和上报;
(6)县爱卫办做好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的统计和上报。
局有关职能科室各自做好报表统计工作的督促、指导与核实。患者在乡镇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诊比例、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和老人、困难群体保健体检率、农民满意和基本满意率由医政科负责;专项资金使用统计由局财务科负责;其他的由局卫生监督科(爱卫办)负责。
报表上报时间:有关单位和局职能科室在每半年度结束后4日内上报县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再由县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一上报市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五、考核办法
建立县、乡二级量化考核评价机制,将服务到位情况和农民满意程度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每半年组织检查、绩效评估,年终进行全面考核。
1、卫生局对乡镇卫生院考核评价
卫生局制定对38个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考核细则(见附件三)。
对乡镇卫生院考核组织形式(另定)。
2、乡镇卫生院对责任医生考核评价
农村社区责任医生考核细则由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根据局对乡镇卫生院的考核细则,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本辖区责任医师的考核细则。
对社区责任医生考核的结果与年终经费补助挂钩。
六、奖惩机制
卫生局设立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奖励资金。对考核分名列前若干位的乡镇卫生院极其领导给予经济奖励;对考核不合格(暂定小于70分)的,在全县卫生系统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单位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告诫、降职、免职等处理。
七、项目经费补助
卫生局拨付乡镇卫生院项目补助经费:根据卫生局抽查考核最后确定的得分情况,结合服务人口与区域差别拨付项目工作补助资金。
各乡镇年补助经费=服务人口数×乡镇补助标准(见我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考核得分(%)。
乡镇卫生院对责任医生经费补助:每位责任医生年补助经费=每位责任医生服务人口数×责任区补助标准×责任医生考核得分(%)。
责任区补助标准由各自乡镇制定。
八、加强组织领导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程是政府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享有更好的卫生服务和卫生安全保障;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重要举措,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务必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程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