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学校会计高级论文

学校会计高级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12 15:50:4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学校会计高级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学校会计高级论文

篇1

二、高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职学校会计专业都设置有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会计实操业务,是每一所会计高职学校努力的方向,但是,这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一部分学生的对会计实际操作还是雾里看花,矇胧不清。

(一)校外实习存在问题

1.实习部门岗位与所学专业毫无关系

因为财务信息资料的保密性,大部分企业不愿意让学生来本单位进行会计实习,即使有单位碍于面子愿意接收学生实习,也只是少量接收1-2个,不会大批量接收,这样使得学生实习单位分散,不方便实习指导教师下点指导,无法及时指导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实习效果;而大多数的学生更本无法找到会计岗位,只能选择与一些所学专业无关的岗位实习,因此缺乏积极性,觉得是浪费时间,不愿意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实习;更有甚者,依靠家人关系,随便找个单位盖章,压根儿不参与实践煅练。

2.实习内容与期望相差甚远

因为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实习单位会计人员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且担心在指导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差错,未能及时发现,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因而不愿意花费较多的工作时间指导学生,更不可能放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使得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只能看不能动,无法亲身操作体会;纵使有会计人员愿意用学生工作,也只会让她们做一些没有知识技术含量的简单机械工作,因而从中学到的知识有限,达不到实习的效果。

3.实践与理论脱节

一般高职学校校外实践是在毕业前或暑假期间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无法与实际业务无法完美结合,不利于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完美的结合起来去理解学习认证。

(二)校内实习存在问题

1.分组实习管理混乱

校内实训课一般以某一工业企业12月份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模型,让学生自行建账、按实训课本提供的原始凭证做出相应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各明细账,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编制会计报表。但1个学生做一套账,既是会计、又是出纳,既是制单、又是主管,给人感觉混乱,无法进行角色转换;几个人一组完成一套账,又容易形成吃大锅饭的结局,有些人给累死,有些人给闲死,同学之间相互推委,形成不满情绪,不利于老师对实习结果进行评价。

2.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高职学校很大一部分教师,直接从学校毕业到学校任职,本身没有任何企业工作经验,一些实践知识仅来源于自己老师的教导,或来源于自己对书面知识的理解想象;纵使有一部分老师曾经在企业工作,但转行到学校任职后却不再有机会接触实操,而随着我国会计与国际的接轨与电算化的普及,会计理论与实践操作每年都在变化,虽然,理论知识变化,网络新闻等大量报道,老师可以自行学习;但实践操作方面的书籍却极少,老师无法得到最新的资料,很可能还按以前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3.实践教材跟不上授课的需要

理论需要实践的检验,某些理论经过实践之后也许会淘汰或转变形式,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这些是允许变通的。但由于实践人员不擅长于文字的描述与总结,使得实践的书籍远远少于理论书藉,没有完善而便于操作的实操课本。

三、高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稳固长期教学基地

鉴于一般企业不能安排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学生很难得到对口的实践机会,不利于学生职业发展,学校可以寻找需要会计人手比较多的企业:如会计师事务所、大型工业企业等,会计教师跟班指点,既可以培养学生,又可以让老师得到实践机会。如果条件允许,学校也可以自己分派老师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全部业务由老师与学生来完成,既可以得到一部分收入,又可以给教师和学生好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接触实账。

(二)改变培养模式

为了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会计理论知识更好的与实践操作接轨,可以改变传统的“2.5+0.5”的培养模式,不一定非要将实习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可以根据企业需要,随时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仅限于会计工作),还可以与企业达成培养协议。“半工半读”、“订单式”教学,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对抽象理论的不理解问题,也可以让学校得到长期的合作基地,还可以帮助一部分家庭困难而成绩优秀的学生获得筹集学费的途径。

(三)编制一套完整的实习资料

可以组织一线教师根据最新资料编写一套完整的、有代表性的、合理的实训材料。这些资料不仅涵盖实践工作中会涉及到的所有业务,还要有最新的配套原始凭证,可供学生填写,让学生最真实的接近真账。对于特殊的业务,应该重点指出,同时还应该故意设置一些“障碍”与“错误”,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与分析能力。学生做完这些实操后,对企业的账务处理有一条完整清晰的思路。最后,实习资料并不能一劳永逸,应时时更新修改,使其日益完善,永不落后。

(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鼓励教师利用空闲时间及假期去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兼职,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对于“双师型”教师,“注册会计师”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进行科研研究。另外,作为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学习与提高,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多方面了解最新会计政策,尽可能多的了解企业实账现状,以保证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篇2

1、改善高职会计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高职学院管理者应清楚定位各专业培养目标,重视师资力量的培训,加大对教学设备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为教学管理服好务;会计专业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会计实践,不断学习会计和其相关的新知识,既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又有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掌握现代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技术,研究适合学生需求、社会发展的教育方法,强化科研能力及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搞高学生综合素质

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强化操作技能,学会自主学习,既要“学会”,又要“会学”。掌握学习方法,具备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培养继续学习的需求、能力,才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高职教育的不断推进,日益显现出高职会计教育的弊端。高职会计教育存在着教材内容滞后,比较偏重以教科书为依据,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及会计的动态发展性;培养目标的重点不够突出;偏重讲授理论知识,忽视实际应用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偏重传统会计教学设备,忽视现代化设备的应用。因此,这些弊端造成学生毕业出路窄、灵活差、上岗适应慢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教学效益低下的主要表现。

1、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影响教学效益的产生

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扩大生源、便于学生就业,会计专业设置上存在较大随意性,既沿袭了过去的按学科设置专业的做法,又盲目学学的专业设置。而这种盲目性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使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窄,其就业空间越来越小,很难适应会计人才市场的需要。因为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定位不清,课程设置方面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①课程设置滞后、课程内容滞后;②专业课与基础课比例失调;③重视诠释方面的课程,忽视理论功底的课程;④相关的专业课设置存在明显遗漏;⑤专业课之间内容交叉重复,衔接性差。

2教学目标管理缺乏明确性影响教学效益的大小

会计教育目标决定会计人才培养的类型、培养方向,直接或间接的涉及到运用哪种教学手段和向学生传授哪些教学内容。而当今教育目标上存在着两大现象:一是把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同中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加以区分,二是普通高校会计教育培养目标同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等同。

3应用型师资力量薄弱影响教学效益的提高

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可会计实践经验匮乏,只注重理论教学。由于待遇问题,许多高学历、高技能、高层次的教师往往不愿进高职院校,即便来了也留不下。当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师中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的师资力量还很薄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拥有比例不到30%的“双师型”教师,而很多发达国家高职院校无论是实训教师还是专业理论课教师,90%都是“双师型”。

三、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是提升效益的基础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其岗位的主要工作是进行会计核算、记录经济业务事项、作出会计预测、实行会计监督、提出管理决策建议等。为满足会计职业需要,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出面向不同岗位群,拥有良好职业素养及一定知识和技能结构,具有一定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基本能力高级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首先是要加强专业基本能力培养:需要加强的基本能力为:会计确认能力、会计核算能力、会计分析能力、会计监督能力、会计软件应用能力、会计预测和决策能力;其次是加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继续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沟通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应变能力

2、加强专业设置和课程模块化设计是提升效益的途径

(1)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

高职教育始终面对两个市场即就业市场及生源市场。在设置、调整专业时,既要考虑生源市场、吸引考生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考虑就业市场。因此,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侧重了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的同时也照顾了生源市场需求。“就业导向”体现了职业岗位、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是“订单式”培养设置专业的一种典型形式。对于“订单”量大、持续时间长的专业,可以根据“订单”设置专业,反之,可以考虑以“订单”设置专业的方向,通过专业方向的调整以适应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变化。

(2)开展行业调研,制定会计专业能力标准

由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涉及的能力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其制定相应的能力标准。能力标准主要指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基本的职业素养、实践技能以及各单元鉴定考核方法等内容。能力标准由能力代码、能力名称、相关能力、能力要素、能力简介、能力表现水平、鉴定指南、条件说明等构成。由于会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动态性,因此在开设专业、制定能力标准、设计课程以前,必须进行大量行业调研,找出行业中最“必须”、最“实际”、最具有“生命力”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各高职学院具体情况设计要开设的相关课程、设置相关的会计专业、制定相应的能力标准,以突现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3、加强教学策略调整是提升教学效益的主要方式

(1)建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学法指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情感等,使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堂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学生表达的内容,而不单纯强调表达的准确性。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法中课堂上学生的被动地位。“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课堂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充分理解、体现学生知识、情感、智力,根据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学习目的、学生的实际、学生学习难点设计适合学生水平、多种多样的并受学生欢迎,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这种教学模式正确处理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通过活动、对话、实作、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自觉参与的教学活动。

(2)实现教学活动选择的多样化

会计学科既具有较多的公式、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它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习会计时,只有把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才能真正理解公式、原理、概念,才能使综合知识灵活运用。“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学法,不仅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也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指导者、组织者,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发挥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学法的开端是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其不同的教学方法。

(3)丰富教学活动资源准备

根据自己的教学教师需要精心选择、制作学习环境中能使用的学习资源。选择、设计学习资源时,教师一定要明确这种资源它的使用方式。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习环境中,教师不能用学习资源进行演示,而是要给学生提供教学内容。因此,最好选择交互性强的媒体呈现教学信息。

①编写能力模块教材与学材

确定课程内容以后,接着的工作便是编写或着选择该门课程教学材料。教学材料实际包含两种类型一是教材,又叫教师用书,结构主要由前导技能、教学步骤、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活动设计、设备需求、职场安全、评价方法等内容组成。二是学材,又叫学生用书,它的结构主要由前导技能、学习方法、学习目的、内容描述、学生自测、参考资料、实训练习等内容组成。

②教学媒体的选择

在当今这个信息快速化时代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学媒体变得丰富起来,不同的教学媒体有其不同的特点,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亦是不同的。教师对媒体的选择是一个学习理论的过程,也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若合理地运用教学媒体,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4、实现教师与学生观念的转变是提升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

实现教师与学生观念的转变主要包括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学生观念的转变两个方面:

①教师观念的转变

篇3

二、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规避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高校在与其利益相关者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中,高校处于信息的优势方,而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却处于获取、掌握信息的劣势方。高校存在利用这一优势为自身谋求利益的可能,从而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高校掌握着大量有关自身财务治理模式、资产总量及其分布状况、资金来源及其构成情况、财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有关收入总量及其分类、支出结构及其合理性、结转结余资金情况,以及预算执行情况。这些信息如不公开,外界很少清楚其真实情况,高校与外界的利益相关者就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现象。逆向选择问题主要发生在高校与政府建立关系之前。高校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促使政府签订对高校有利的协定,而政府由于信息的缺乏则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就目前高校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来看,主要包括招生规模与收费标准、教育部直属高校的预决算报告等。这些信息无中介机构的鉴证报告,透明度及质量可能存在问题。另外试编的财务报告尚未披露,无法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与检查。这表明高校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不够、质量不到位,使投资者处于无法获得高校真实财务数据与管理结构的状态。同时,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方面,存在依据各高校上报的数据拨付款项,易导致资金低效率配置的风险。高校在披露会计信息时不可能顾及所有投资者决策依据的侧重点,所以有公开会计信息反而导致投资人减少投资的可能。这样一来,就产生了高校为获得投资做出“逆向选择”的问题,其直接后果就是资源的低效分配和使用。目前,教育部直属高校已连续3年公布了部门预决算报告,同时设立独立的信息公开栏目,不仅为公众监督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更是为高校试编财务报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道德风险方面存在于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委托关系产生之后。一旦政府无法接触到高校完整真实的会计信息,同时监督的成本又过高,高校便有可能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利用这一契机通过粉饰财务信息、隐瞒或夸大真实的财务数据,以套取人员经费、骗取捐赠配比等手段谋取私利,从而牺牲国家利益。另外,高校管理者的任期并不算长,虽然有离任审计,但大部分高校都采用“先离任、后审计”的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达不到“边审边改”的效果,发现问题时已无法督促高校整改。因此干部往往为了应付上级考核,夸大个人业绩,搞个人“形象工程”。通过推行高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公开部门预决算报告,落实高校财务报告编制工作,并由会计师事务所对高校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提供鉴证服务,提交审计报告,可以有效地避免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现象的发生。高校会计信息披露不仅是落实“高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规定的要求,也是建设诚信高校的重要渠道,是高校提升自身实力的重要平台。

三、兼顾高校与投资人双方的利益,实现双赢

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会产生不同的利益关系,不同的利益关系之间会形成博弈。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在决策各方相互作用情况下如何进行决策及有关决策均衡问题的理论。目前,高校资金的来源包括财政性资金和非财政性资金。前者主要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拨款,后者主要包括学费收入、宿费收入、校办产业收入、个人或社会组织的捐款、银行贷款、其他自筹经费等形式。高校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必将使其经济利益相关者群体也越来越多样化。从目前状况来看,高校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高校的内部人员,包括教职员工和学生;政府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捐赠者、校友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笔者以高校为主体,分析以政府为代表的投资者与高校之间的博弈及捐赠者与高校之间的博弈,揭示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

(一)以政府为代表的投资者与高校之间的博弈分析

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在委托关系成立之后,必然会衍生出委托人与人利益目标不一致的现象。政府将大量的财政拨款下拨到高校,希望高校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为社会培养大量优秀人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高校则希望在履行高校功能的同时将自身利益最大化,如高校的社会地位、声誉或者其他利益。在没有强制要求的情况下,高校缺乏披露会计信息的动力,会将会计信息“隐形”,而这种“隐形”也就成为高校腐败频发的根源。国家要根治腐败现象,必须从根源抓起,阳光财务就是遏制高校腐败现象的一剂良药。强制要求高校披露会计信息,不仅可以减少高校腐败现象,还高校一片“净土”,也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力措施。

(二)校友捐赠者与高校之间的博弈分析

之所以将校友捐赠者与以政府为代表的投资主体分开分析,是基于这一群体捐赠行为的特殊性———捐赠者对高校进行资金捐赠投入是不图回报的,完全出于捐赠者对高校的感情因素。正是因为这一投资主体的利益出发点与其他投资主体不同,在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中,高校希望校友增加捐赠资金,而捐赠者则希望高校高效率使用捐赠资金。为实现最佳博弈效果,高校必须公开披露会计信息,尤其要披露完整的捐赠收入及使用状况,并要在高校的信息平台进行公示。这不仅可以方便捐赠者及社会公众监督资金的使用,更能体现出高校对捐赠者的尊重,进而塑造高校的新形象,提升其软实力。推行高校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有利于推动高校依法办学、阳光办学,从根源上抑制,遏制高校腐败现象。同时,这也是落实责任主体的需要,避免信息者各自为政或主体责任缺失。

篇4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并不是独立的体系,只是附属于理论教学,进而造成对实践性教学的不全面认识,只是注重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而缺少对职业价值观及其他职业技能的培养。且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不明确还会导致课程体系中实践性活动安排的不系统以及对课程安排的不合理。导致学生只是将基本的会计核算技能掌握,而对相关学科知识如企业的整体运作等的综合应用的能力培养不足。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中没有充分体现社会人才市场对高校会计人员的需求。

1.2实践性教学课时偏少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过低会导致学生缺乏灵活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专业实践能力差,不能顺利就业。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与实践结合,会计专业的理论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在进行会计专业的教学时,应将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相结合。而理论教学的任务是给学生传授其从事职业所需的最基本、最实际的知识,给技能教学提供理论基础。且因我国会计实践性教学在高校中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仍然重视理论课的教授,而轻视实践性教学。会计实践性教学的课程比例过少,使得其与会计学科的特点不适应,限制了会计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无法达到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1.3实践基地建设不足

因高校会计专业招生的不断扩大,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所用的多媒体教室不足,无法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正常需要。为加强学生对会计实际工作的了解,让学生能够培养达到胜任会计工作的实践技能,在学生完成模拟实习后还应进行实地实习。校外实习是一种很有效的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但因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使得学校和我国的会计事务所、企业等会计职业界的联系不足,导致无法实现长期的、固定的联系机制和合作关系,导致传统的实习基地基本丧失。且因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的环境大部分都是一些公司、企业及其他经营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些公司、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可能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且其没有义务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的服务。且即使是学生自己与实习单位取得了联系,但因实习单位的会计资料可能涉及商业秘密且实习是一种短期行为,导致学生很难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导致校外的会计实习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且因环境因素限制、经费过多,学校也很难建立起校内的实习基地,阻碍了高校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开展。

1.4实践性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

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素质,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的结构与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作为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会计实践能力,如网络操作能力、会计软件应用能力及手工操作的能力。而高校在引进教师时,主要重视的是学历,对其是否有相应的专业经验并不重视。且目前大部分教师理论知识很丰富,但缺乏会计实践能力。还有部分教师比较精通手工操作,但没有掌握计算机的操作。高校会计专业实践课教师缺乏会计的工作经验,技能传授不够生动和规范,导致无法有效的传授实际操作。而校外实习因没有指导教师,企业会计人员没有责任要求,且没有指导经验,失去了监督和指导,达不到实际效果。

2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措施

2.1转变教学的观念

高校会计专业应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应只重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实践教学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应确立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明确其培养的目标。应将会计专业实践课从课程体系中独立出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2.2增大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注重其理论知识的教学的同时,还应充分的了解其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应适时改善学科课程过于系统化、知识化的现象,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应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在保证理论知识充分的基础上,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保证实践课程充分,让学生能够充分参加实践活动,动手实际操作,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

2.3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验室的建设

为将实践教学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高校应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同时,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应加强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应综合大小型企业,让学生能接触到不同规模及行业的会计业务。丰富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高校应与企业建立良好长久的合作关系,支持学生完成实习工作。让学生接触真正的会计工作,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加强建设师资队伍

篇5

二、高校网上缴费、票据管理和财务核算一体化架构的技术研究

(一)高校缴费及票据管理的信息流向

为了实现高校缴费业务、票据管理及财务核算三者之间的联动管理,真正做到统一监管,需要在三个独立管理系统中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实现缴费业务、票据管理、财务核算之间的信息流转及闭合的回路管理。根据高校缴费业务、票据管理以及财务核算的实际,给出三者关系,如图1所示。

(二)统一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及管理流程介绍

通过统一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的建立,可以为高校收费项目提供统一的收费途径及通道,缴费者通过银行网银或者应用第三方支付在网上完成相关费用项的支付。将缴费平台与职能部门的管理系统进行对接,整个流程类似网上一站式购物,实现管理数据采集与缴费动作一并完成,实现数据在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实时共享,为收费管理部门提供一个统一的缴费信息反馈途径,可随时了解相关收费项目的进度;也为财务部门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收费管理、票据使用监管平台,随时掌握学校收费工作进展及票据使用的情况,并可根据到款、开票情况自动生成财务核算凭证,与到款信息、开票信息实现完整的信息链路,做到严密的财务监管。统一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主要流程:1.费用项申请/审批流程(见图2)收费业务部门(如教务处、研究生院、校内其他部门等)作为整个收费工作的发起部门,首先在统一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发起费用项目的缴费申请。在统一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上填报收费项目的名称,收费金额、收费依据、缴费人员的角色、收费起止时间、需要票据的数量等信息。如果缴费人员名单已经知晓,还需要提交缴费人员的清单。发起部门提交的申请通过系统流转至财务部门,由收费管理岗位核实信息,进行审批,审批意见通过平台反馈给收费业务部门。第一步骤的内容是后续流程的基础,提供了初始的信息,而且通过财务部门的审核,保证了该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有效预防乱收费、票据串用等违法乱纪的现象,起到了事前监管的效果。财务部门作为收费管理部门或者收费管理部门的意见执行者,根据票据管理的要求,在统一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中对收费业务部门的申请进行票据的使用配套及收费方式认定。需要设置相关费用项缴费的优先级、对应的票据类型以及票据数量、是否开启绿色通道等,并对收费业务部门的收费申请作出审批意见。审批通过的费用项目只要在统一缴费平台上立项,相关人员便可以缴费。缴费人员通过登录统一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可以看到与自身角色相匹配的费用项信息,根据缴费的优先级及缴费顺序的设定,按照提示和程序要求便可以完成网上缴费,获取缴费确认单。票据可由财务部门集中打印,交由业务部门发放或可以在网上缴费过程中设置票据交付环节选项,财务部门根据缴费人意愿直接将票据邮递给缴费人。2.票据管理流程(见图3)票据管理是收费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高校的经济往来活动内容,财务部门管理着行政事业收费票据、资金往来票据、专用发票以及各类内部票据,掌握着各类票据的使用方法及用途。财务部门作为票据的管理部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票据的全流程管理,把握票据管理关键点。在票据购入时,首先应对票据作入库登记,在缴费和票据管理系统中录入购买票据的信息,包括:购买日期、票据的种类、数量、起讫号等;其次,还要在统一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程序中预先设置各类票据及数量,待收费业务部门提交有关收费项目时,财务部门管理人员需核准相应的票据类型及数量,为收费项目分配发票,以备该网上缴费项目的批量使用。需特别指出的是如下一种情形:收费部门如果因特殊业务(如主办会议收取会务费、学术活动收取相关费用项)有自行收费的需求,通过网上申报(上述第一步流程)审批同意后,可以到财务部门进行票据的申领、借用。收费业务部门根据缴费人员的缴费内容,开具相应的票据,并对收费活动涉及的票据使用情况进行及时上报及缴销。收费结束后,所有未用的票据缴回至财务部门,并将所有票据使用情况按要求制作电子表格,导入票据管理系统,以便财务部门实现对票据的集中、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统一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根据票据申领部门上报及缴销情况自动生成财务核算凭证。在票据的申请、使用、上报、稽核、缴销过程中,收费业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均可通过统一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对票据的使用情况进行即时的统计查询,根据各自的需求了解收费的动态,实现各自的有效监管。3.财务核算流程缴费完成后,统一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根据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的到款信息,自动生成当天的对账单,财务人员可以对照银行入账单,核对本次收费的金额和其他相关信息,确认无误后,通过平台系统切换至财务核算模块,按照程序预设好的途径方法,读取缴费、票据系统的信息,利用智能模块准确无误地自动生成该笔业务的到款凭证,保证实际到款与记账凭证的一致性。整个过程从缴费发起、票据管理以及财务核算环环相扣,既满足财务核算和监督的要求,又大大提高了效率。该平台另外一个突出的功能是通过财务核算凭证可追溯查询到具体的到款明细、每笔款项开具票据的类型及号码等信息,在票据系统中也能查询每张开具的票据记载的详细信息及入账信息。无论是从信息查询还是从业务部门的功能管理上都得到了满足,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收款数据与票据管理数据的一致性和严密性,也实现了票据管理和财务核算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相印证的统一体系。

(三)相关管理办法的制定

高校缴费、票据管理、财务核算一体化的管理,不仅仅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依托和保障。将缴费业务、票据管理和财务核算实现贯通和全过程联动管理需要有多项制度及规范操作流程作保证。1.建立高等学校统一会计相关信息平台机制的政策高校缴费、票据管理、财务核算一体化只是满足了高校在管理缴费业务过程中的系统化要求,为了实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的目标,应当构建以高校标准化会计相关信息为基础,便于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公众及中介机构等有关方面高效分析利用的统一会计相关信息平台。该平台应当涵盖数据收集、传输、验证、存储、查询、分析等模块,具备会计等相关信息查询、分析、检查与评价等多种功能,为高等学校内部的人、财、物相衔接的数据挖掘,为绩效评价为宗旨的财务监管体系等提供数据支持。2.建立健全高等学校缴费业务内部控制流程信息化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的要求,将高等学校缴费业务过程的内部控制流程、关键控制点等固化在信息系统中,通过系统控制、会计信息处理控制、会计信息档案安全控制等途径,使高校缴费、票据管理等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的设计与运行更加有效。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明确规定使用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的人员及权限分别在收费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指定专门的人员进行该统一平台的管理和操作,对同一业务的不同环节,要设置经办人员和主管审批身份的认定识别,对不同身份的人员设置不同的权限,未经授权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该收费统一平台。收费业务是高校的重要经济行为,通过专门人员和权限的设定,可以形成适当的内部牵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收费管理平台的严肃性和安全性。(2)健全和规范各类票据管理制度,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加以控制和管理票据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合法收费、维护学校经济秩序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建立健全票据的管理制度,制定收费票据管理的暂行规定,明确票据管理的职责和权限。财务部门应设立专门的票据管理制度,如《票据管理办法》、《票据领用、缴销制度》、《票据违规使用的处理办法》等制度,明确票据保管人员、领用人员和票据审批人员的职责。对票据的分配、领用、开票、缴款、核销、销毁制定一个合理的流程,将学校所有的票据纳入票据管理系统统一管理,从制度上保证票据领用和使用的安全性。3.完善对缴费、票据等相关业务的管理制度高等学校应当建立与缴费、票据管理相关业务的申报、审批、实施、稽核等环节的控制制度。针对各部门提交的收费申请,财务部门应严格审核收费项目的合理性、合法性,对审核通过的项目在系统中给予票据的配对分配,并对各类票据的使用作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对于违规使用票据的院系部门以及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明确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以及相关的处理办法,避免票据串用,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也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各种乱收费、私设“小金库”、票据使用和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缴费、票据管理过程中,应当设立专门人员进行稽核,以完善工作的内部控制制度。

篇6

1.1场地准备银行会计实验室,配置服务器一台和电脑终端若干,可以提供商业银行对公存贷款业务、结算与联行业务、银行内部业务及对私储蓄业务的模拟实习,备有供实习用的传票和账簿以及各种练习题,同时,通过投影机及麦克风进行形象的演示。

1.2教材选择目前,国内出现的银行会计实习教材很少,应精选教材,首先要选择紧密结合银行会计课程且内容完备的教材,其次要注意选择教材的新颖度,在选定基本教材基础上,应结合实际进行必要的修正,以期更接近实际。实习用教材,其内容应覆盖商业银行储蓄、存款、贷款、结算、联行、年终决算等业务种类。

1.3内容安排实习内容配套《银行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和进度适时安排,帮助学生掌握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支付结算办法和联行往来账务处理全过程,学生通过综合业务的实习,可以熟悉和掌握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及财务处理流程,包括商业银行的利息核算、年终的决算损益计算及利润分配,年终决算相关报表的编制以及对主要的财务报表的分析。内容上注重银行会计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体可分为10次实训。

实训1为模拟建立银行会计总账和明细账。在总账名称栏填写科目名称,填写期初余额,并在各科目下设置分户账,同时结转明细账户期初余额。实训2模拟银行储蓄业务的核算,根据资料填写活期储蓄存取款凭条,定期存单,如涉及利息计算还应编制利息清单,根据填制完整审核无误的银行会计凭证登记活期储蓄、定期储蓄、存款利息支出的分户账,填写现金收付日记簿,记账后加盖现金付讫章后留存。

实训3为模拟银行信用卡的核算,根据相关业务填写信用卡存款单、取款单、转账单、签购单和进帐单,根据相关凭证登记持卡人的存款账户并结出余额,同时登记现金收付日记簿,记账后加敢现金付讫章留存,并将属于同城他行的会计凭证按不同的行别进行清分,分别加计金额及凭证张数,准备提出交换。

实训4模拟银行贷款业务的核算,包括一般贷款和票据贴现,贷款发放业务填写借款借据、贷款收回业务填写借款偿还凭证,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编制相应的贴现凭证;根据借款借据登记借款人的存款和贷款账户,根据借款偿还凭证登记借款人的存贷款账户并计算贷款利息,据此登记利息收入账户,根据贴现凭证登记贴现账户和借款人存款账户,并计算贴现利息登记利息收入账户。

实训5为模拟银行现金交款单、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银行本票业务的核算,现金收入业务编制现金缴款单,现金付出业务编制现金支票,转账业务则填写转账支票和进账单,银行本票业务编制本票申请书和银行本票;模拟银行受理相关凭证,据此登记各分户账和现金收付日记簿,将各笔经济业务中属于同城他行的怀集凭证按行别清分,分别加计金额及凭证张数,准备提出交换。

实训6为模拟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的核算,银行汇票业务编制银行汇票申请书,审核通过后编制银行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编制商业承兑汇票和托收凭证,银行承兑汇票编制银行承兑汇票和托收凭证;根据银行汇票登记申请人分户账和汇票账户,并对汇票业务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在办理票据受理业务后将属于同城他行的凭证按行别进行清分。

实训7为模拟银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的核算。信汇业务填写信汇凭证和联行邮划报单,电汇业务填写电汇凭证和联行电划报单,托收业务则编制托收凭证,根据相关凭证登记分户账。

实训8为模拟银行联行往来的核算。发出报单业务根据

实训7中填制相关凭证和报单,编制联行往账报告表,收到报单业务根据材料编制相关报单,并填写联行来账报告表。

实训9为模拟银行票据交换业务的核算,分为提出交换和提入交换两个系统。设计若干家银行进行票据交换。同城票据交换提出票据,填写银行清差表,将票据按提出借方和提出贷方分别加计,按各银行清分后装入信封,信封上注明对方行名称,提出交换。提入票据,同样按提入借方和提入贷方进行加计并填写银行清差表,计算应收和应付差额,并对提入票据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根据银行清查表填制往来划账单,并提交人民银行办理,如为应收差额,则银行在央行账户存款增加,如为应付差额,则银行在央行存款减少。

实训10为模拟银行日终结账的核算。将相关凭证按科目清分后科目日结单,特别注意现金科目日结单的不同之处。根据科目日结单登记相应科目总账,同时进行核对登记总账,看发生额和余额是否相符。编制日计表,分别加计发生额和余额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如分别相等,则表示账务轧算平衡。

2实习方法

银行会计实习应当采用丰富的案例,手工操作和电脑操作相结合,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掌握。银行会计由于银行行业的特殊性和会计工作的保密性,学生实地进行实践操作困难很大。如确有条件,还可组织学生到银行柜台进行实地观察或操作,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实习中有教师和学生两种主要的角色。教师在实习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通过投影仪和编选的教材向学生提供相关实习案例和背景材料,帮助学生实际操作和参与讨论;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习案例进行实际操作,完成相应的任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和教师良好的互动,不断丰富实践常识和理论知识。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2.1教学准备首先,设置一个普通银行的情境,准备模拟银行会计的一系列基础数据和事例。要选择适当的案例,根据银行会计实习目标的要求,内容能充分体现所学知识,难易程度适当,并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提供相应的提示和背景材料。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案例的内容确定练习题,练习题要有一定的典型性,使学生通过训练,深入掌握并运用银行会计知识。第二,确定实习组织形式。实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习目标、案例内容、实习环境、学生人数等规划相应的组织形式,如小组如何划分、对主管和柜员的指定等,并精心设计和布置实习环境。

2.2实际操作教师先用投影演示会计操作过程,并将凭证填写进行示样,然后学生模拟柜员操作。具体操作分为手工操作和电脑操作。首先,手工操作包括根据实习案例填制相关会计凭证和编制会计分录,然后根据各种传票处理业务并登记各相关分户账、现金收付日记账、登记簿等,将相同的科目下传票进行整理合,据此编制各科目的科目日结单,并根据科目日结单登记相关科目总账,最后根据总账内容编制日计表,进行日终的结账平衡,总分账的核对,令账款相符。其次,上机操作包括根据相关案例填写各类凭证,登记明细账及总账,按不同业务种类进行电脑输入,最后打印出相关账表。

篇7

二、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1、会计专业大学生缺乏诚信教育的文化环境

大学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育基地,实践中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与研究,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职业道德、诚信程度的教育与培养。由于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长期培养的是专业性人才,只注重掌握具体岗位技能的工作人员。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会计专业大学生培养目标的缺乏息息相关。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大学课程的设置基本都是专业课程,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忽视了与职业相关的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没有把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任务中来。

2、会计专业大学生教育缺乏科学的体系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都是以会计专业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审计等为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职业道德的教育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这种教育教学的环境中培养出的大学生难以适应如今社会的发展。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实践中,大多数老师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这种方式难以使学生重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及重要性。如何充分利用实务演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与主动性,提高大学生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相应措施

1、优化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的文化环境

高校是人才输出的摇篮,同时是职业道德教育、诚实教育的主要课堂。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优化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诚信度至关重要。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思维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育人功能。优秀、高雅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侧面反映,对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科学体系,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思想的指导,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快速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品位。通过高校文化建设来促进会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诚实守信的优秀道德品质。增强高校会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与道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校风学分建设、治学、创造精神的培养,可以反映出高校的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在促进学风与校风建设的同时,要发展先进文化的思想的建设,坚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建设和谐、正确的高校校园舆论氛围。其次,加强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文化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方向与信念的体现,培养蓬勃向上、勇攀高峰、勇于创新的精神就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科学完善的制度,形成压力,增加动力。只有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才能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营造一种开拓创新的氛围,保持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在公平、和谐的竞争环境中逐渐培育会计专业大学生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优化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典型实践环境

实践性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实际中逐渐培育大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优化典型实践环境是优化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走出课堂接触实际操作,亲自体验,不断感悟与提高技能。典型实践环境包括通过对典型场景的参观、典型人物的访问调查和教育过程、内容融合所酿成显示的特殊氛围。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才能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真正的技能,将感性认识深华到理性认识。可以考虑设置一些到相关单位实习、聘请专家到课堂讲座形式的专门课堂,提高会计专业大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实践的过程中强化对诚信的重要性。

篇8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通过对《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的学习,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单位情况

由于会计这一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不进行实际动手操作演练,而只是凭着书本上的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去从事会计这门行业的话,那么你的工作将会非常不适应,以至于在工作中出现意想不到的差错。这也就是所谓的会计专业从业的谨慎性了。所以找一个好的单位实习显得尤为重要。

靖边是陕西最北边的几个县城之一,县城紧挨毛乌素沙漠而建,所以气候很恶劣,加之道路不好,以前县城很落后,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这一政策的带动下,经过最近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靖边已是拥有着“中国的科威特”称号的西部强县。这一飞跃式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在这片黄土高原上蕴藏了丰富的天然气和煤炭等自然资源。而我的实习单位也就是源于这丰富的自然资源。

延长油矿管理局靖边石油钻采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是根据中、省石油行业清理整顿精神,由原统万公司、运销公司、石油钻采公司归并重组而成的,主要从事石油钻探、原油销售等。是集生产开发、技改勘探、修理修配为一体的国有石油企业。

公司机构健全,成立了党委、纪委、工会、团委、党办五个党群组织,内设8个职能科室、4个采油管理区、28个采油队、174个采油班、9个源油计量检查站,下设2个分公司(1个原油运输公司,1个加油站)。现有职工3802人,(其中:正式职工602人,临时雇用采油工3200人),有专业技术人员28人,有油井1703口,其中:开井1468口,关井188口,注水井47口,日产原油1000吨左右。

三、主要实习过程

2008年7月25日,经过熟人介绍,我来到延长油矿管理局靖边石油钻采公司的财务科实习。我被分到财务科张会计下当了一个“小徒弟”。到了财务科,师傅把公司及财务科的一些基本情况给我介绍理一下,我也把自己的大学生活及学习情况简单的汇报了一下。师傅很热情,这让我拘束感一下放开了。

第一天我没有什么任务,师傅就是让我跟在他后面看,说是熟悉一下环境。

2008年7月26日,也是我实习的第二天,从这天起我就正式开始实习。我按照上班的时间早早地来到单位,把办公室的地板、桌椅打扫干净。师傅也准时来到办公室,给了我一些公司已经作废的账本和公司以前所制的凭证,让我了解公司的基本业务、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各类科目的具体核算内容。然后又向我讲解了作为会计人员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什么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等等。

由于假期离校时,学校刚组织了会计手工模拟实习,所以对建账、填制、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记账本等还是很熟悉,所以师傅给的资料只有少数的看不懂之外,其他的都没问题。对我所提出的疑难困惑师傅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甚至是会计的一些基本操作他都耐心的给我讲解。

2008年7月27日,我实习的第三天,从这天起,师傅就带着我一起完成一些原始凭证的填写和公司日记账的处理。虽然实习不像正式工作那样忙,那样累,但我真正把自己融入到工作中了,因而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觉得收获也不小。在他的帮助下,我迅速的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并开始尝试独立做一些事情。

2008年7月28日以后,在接下来的日子,我所作的工作就是一边学习公司的业务处理,一边试着自己处理业务。

在每天的实习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除了问师傅之外,其他一些本应该自己在学校掌握的东西就只能带回住处晚上自己解决。我把《会计学原理》搬出来,认真的看,又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理论联系实际,明白了很多以前课堂上不是很明白的东西。特别是一些银行帐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对此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填制好凭证之后就进入了记帐程序。虽说记帐看上去有点简单,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檫涂了就算了,不像在学校,错了还可以用刀片把它刮掉,在公司里,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比如:

1.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子,这样才能作废。而我们以前在学校模拟实习时,只要用红笔划掉,在写上“作废”两字就可以了。

2.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划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平常我们写字总觉得写正中点好看,可摘要却不行,一定要靠左写起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在学校模拟实习时,对摘要栏很不看中,认为可写可不写,没想到这里还有名堂呢!真实不学不知道啊!

3.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的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帐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帐名称,而不能乱写,否则总帐的借贷双方就不能结平了。

所有的帐都记好了,接下来就是结帐,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所谓月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帐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机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师傅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把帐本涂改成什么样子。

在做好会计的本职工作之余,我还和出纳员学了一些知识。出纳员一般除了跑银行出纳还负责日常的现金库,日常现金的保管与开支,以及开支票和操作税控机。说起税控机还是近几年推广会计电算化的成果,什么都要电脑化了。税控机就是打印出发票联,金额和税额分开两栏,是要一起整理在原始凭证里的。其实它的操作也并不难,只要稍微懂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就很容易掌握它了。可是其中的原理要完全掌握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超级秘书网

2008年8月25日,这一天是我离开的日子。我带着实习鉴定表离开了延长油矿管理局靖边石油钻采公司。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却教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道理。我的虚心学习和认真的态度得到了公司的认可,由于要还要返校上课,我不得不结束我的这次实习。

为期近一个月的实习就此结束了。

四、实习心得

实习是一种经历,但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60-001

会计是一门与实践有着密切联系的专业学科,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教育体系中,“双师型”教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十多家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职业学校在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引起重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

1.“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上无完善体制,导致无法实施针对性的激励

据调查显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缺乏一套“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体制,包括任职资格、管理条例、考核办法、评审体系等等各个方面,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并没有制订和实施适合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工作特点和要求的管理措施,存在对“双师型”教师实践及应用能力管理上的盲点,因此不能有效地进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不能准确衡量他们对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应用的贡献,当然就无法对“双师型”教师实施针对性的激励。

2.“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上无特殊政策,导致职称评定激励无法实现

众所周知,职称评定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之一,然而当前中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定尚无特殊政策,依然重论文轻教学,重研究轻应用。在现行中职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指挥棒”下,“双师型”教师们只能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将大量精力放在完成论文、著作等硬指标上,而无暇顾及专业实践和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从而导致我国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普遍存在“能讲不能做”现象。

3.“双师型”教师福利待遇上无独特之处,导致无法调动工作积极性

据调查显示,大多数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起步时间短、底子薄,资金几乎全部投入到基本建设上,从而使得教师福利待遇始终停留在一个低水平,这不能不视为人才难留的一个客观原因,据笔者所知,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并没有在待遇上体现出“双师型”教师的独特之处。只有在提高福利待遇的基础上,才可能留住人才,进而吸引更多的高级人才,否则,劳燕分飞,很难保证培养出独具特色的合格人才。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1.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施行针对性的激励

在德国,政府要求职业教育师资报考人员要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或在地方院校毕业后取得教育部高级技术员证书,修完大学四年学业后通过国家第一次考试,然后到职业学校实习一年半至二年,再参加国家第二次考试,通过者方可取得职业教师资格证书。我国目前可参照国外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办法执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这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的核心所在,同时利用认证制度,可以调动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学院做兼职教师的积极性,以便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双师型”的兼职教师队伍,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2.建立科学的职称评定标准,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

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师中,基础理论课教师可参考普通中学教师的职称评定标准,专业理论课教师要兼顾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职业实践课教师可按技术等级职称评定,也要适当考核其教师基本功。对于教学科研成绩突出、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特别是对近年引进的硕土、博士等高学历的青年教师,要采取措施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双职称”的评定。实行两种评定交替进行,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师以偏重于教师职称系列为主,职业实践课教师以偏重于技术职称系列为主,在外部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学校可先考虑实行内部政策。

3.提供优厚待遇,稳定“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中职教师中,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以优先聘任,两年内还未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以不予聘任。在职称晋升、骨干培养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当年度未参与实践教学的不予评先评优,另外对于一些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将有计划地安排外出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双师型”素质。在市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取较高名次的,学校应予以重奖。

4.以政策制度为导向,促使“双师型”教师获得实现自我价值满足感

政策和制度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根基,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制度和实施正确的政策,才能充分调动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为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打下基础。以我校为例,在所有会计专业教师中,仅仅有会计证的教师比例占12%,初级会计师占61%,中级会计师占27%,所有会计专业教师都具有了一定的专业素养。有鉴于此,学校应将“双师型”教师分为初级“双师型”教师、中级“双师型”教师和高级“双师型”教师,以鼓励专业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此体现“双师型”教师的价值。

民族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我国中职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设计一套科学、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现有中职教师的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已成为中职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只有把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多种激励有机进行结合,才能更好的去激励教师,发挥教师更大的潜质,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本文是参与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5―2016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南通市职业学校为例》成果,课题编号为:XHZZ2015051

参考文献:

篇10

有一句广为人知的话:“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但是,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一线的会计教师,心中其实充满无奈,这句话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压力,不是所有的人接受同刘翔一样的训练都能成为世界跨栏冠军,同样,同一个老师讲课,由于学生的素质差异,导致对老师所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能判断说老师讲得不好吗?还是这个老师,如果他面对的是入学成绩普遍很低的高职学生,他该怎么讲才能让学生明白?

高职院校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基本都设立了会计专业,并且各个会计专业的招生情况较好、报到率较高。但是,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遭遇到很多难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难题就是怎样讲才能让学生理解,教学的艰难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下面我们对这种情况进行剖析。

1 高职会计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1.1 学生水平偏低

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虽然是招生较好的专业,学生的素质相较于其他专业并不低,甚至可能还要高。但由于目前高校的大量扩招,高职院校招到的生源本就有限,各高职院校分数可能不一样,但从整体看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偏低,此外各高职院校每年都有补录的学生,还有面向本地生源招收的专科三批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入学成绩可能更低。以河北省为例,2010年专科三批的控制分数线,面向河北省招生的专科:文史类288分,理工类200分;河北省市属专科由河北省各市招生委员会划定控制分数线,但普通文、理科不低于200分;控制线上完不成招生计划,经院校申请,可以降分录取。因此从入学分数看,可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学习的能力较差,素质较低,尽管有些人认为分数低并不代表其他方面的能力低,但不可否认的是个体的很多能力是相通的,分数在某种程度上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代表学生的基本素质。

1.2 会计知识难度加大

随着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化,财政部日益出台更多的会计准则进行规范,2007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就是其代表,会计的内容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这是会计人员普遍的共识。会计职业可能仍然比较容易入门,但是,要想在会计领域有进一步的造诣,如想通过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考试,仍是相当困难的,换言之,会计不再是任何人都能从事好的职业。

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会计课程越来越难讲,但是,又不能不讲。尽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是会计专业的高级人才,而是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当高职毕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面临的同样是会计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等的一系列考试,作为提供知识的学校,没有理由不向自己的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知识,因此,会计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

同时各个高职院校由于要贴近“职业”的特点,普遍将较多的学时放置在实践课上,缩短了理论课的学时,导致教学所需学时的紧张,更造成教学的艰难。

2 解决对策

2.1 策略之一:吸引更好的生源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不够好,是因为现在社会上普遍有一个观点,就是能上本科就不上专科,因此很多家长宁愿选择收费高昂的三本,也不愿意让孩子上高职这样的专科职业院校,家长们的这种错误认识,主要是源于高职院校宣传不到位。

其实,职业教育是一种相当具有吸引力的教育形式,被研究较多、证明力最充分的就是德国的职业教育,德国的教育体系十分完备,大体上可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进修教育四大类。而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据悉,德国约有75%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中的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同时进入各类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知识。这种相互交叉、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和管理人员。

同样是职业教育,中国目前的高职院校则面临困难得多的处境,无论会计专业办得多么火,招到多少学生,无法找到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就是失败。而以目前高职院校的吸引力,要找到最优秀最聪明的学生确实太难。对于一个成功的会计专业来说,它应该主动地去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学生,而不是坐等随便什么样的学生来,这是区分高职院校能不能生存下来的重要标志。

因此,建议各个高职院校下大力气进行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改变家长们的错误认识,以吸引更好的生源。

2.2 策略之二:提高教员素质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师资从学历上来说,是比较高的,应该说完全能满足教学要求。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讲课只能按照课本讲理论,无法将课程与会计实际相联系,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因此,建议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制定硬性规定:凡是学校刚毕业的学生不能直接应聘到学校工作,学校需要师资,必须从企业招聘。同时,即使是从企业实际引进的具有真正双师素质的教师,也要求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深入实际。因为企业在不断地采取新的工艺技术,出现新的经济业务,只有不断地深入企业,才能在企业中随时随地掌握生产中所需要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业务,从而能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2.3 策略之三:改革讲课的常规模式

会计课程的课时较多,内容较多,而常规的讲课方法,是由一位教师将一门课从头讲到尾,这种讲课方式,不仅使学生由于总是面对同一位老师容易疲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发挥自己所长。

因此,建议改革讲课的常规模式,将会计内容分成各个模块,比如资产模块、负债模块、所有者权益模块、特殊准则模块等,各会计老师可以选择自己拿手的内容,即不同的模块由不同的老师讲解,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保障学生听到最好的讲课。

2.4 策略之四:改革会计职称考试模式

会计职业所需要的职称考试包括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考试。自从实行会计职称考试以来,应该说培养发现了大批的专业人才。

但笔者认为目前的会计职称考试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偏理论轻实际。会计职称考试历年的试题较难,其考题也类似于注册会计师考试题,就是理论性、有难度的知识较多,而贴近会计实际操作技能的内容少。从2009年开始,注册会计师考试开始改革,增加了综合内容,注重考察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会计职称考试没有理由不进行改革。

篇11

有一句广为人知的话:“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但是,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一线的会计教师,心中其实充满无奈,这句话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压力,不是所有的人接受同刘翔一样的训练都能成为世界跨栏冠军,同样,同一个老师讲课,由于学生的素质差异,导致对老师所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能判断说老师讲得不好吗?还是这个老师,如果他面对的是入学成绩普遍很低的高职学生,他该怎么讲才能让学生明白?

高职院校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基本都设立了会计专业,并且各个会计专业的招生情况较好、报到率较高。但是,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遭遇到很多难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难题就是怎样讲才能让学生理解,教学的艰难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下面我们对这种情况进行剖析。

1 高职会计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1.1 学生水平偏低

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虽然是招生较好的专业,学生的素质相较于其他专业并不低,甚至可能还要高。但由于目前高校的大量扩招,高职院校招到的生源本就有限,各高职院校分数可能不一样,但从整体看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偏低,此外各高职院校每年都有补录的学生,还有面向本地生源招收的专科三批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入学成绩可能更低。以河北省为例,2010年专科三批的控制分数线,面向河北省招生的专科:文史类288分,理工类200分;河北省市属专科由河北省各市招生委员会划定控制分数线,但普通文、理科不低于200分;控制线上完不成招生计划,经院校申请,可以降分录取。因此从入学分数看,可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学习的能力较差,素质较低,尽管有些人认为分数低并不代表其他方面的能力低,但不可否认的是个体的很多能力是相通的,分数在某种程度上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代表学生的基本素质。

1.2 会计知识难度加大

随着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化,财政部日益出台更多的会计准则进行规范,2007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就是其代表,会计的内容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这是会计人员普遍的共识。会计职业可能仍然比较容易入门,但是,要想在会计领域有进一步的造诣,如想通过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考试,仍是相当困难的,换言之,会计不再是任何人都能从事好的职业。

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会计课程越来越难讲,但是,又不能不讲。尽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是会计专业的高级人才,而是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当高职毕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面临的同样是会计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等的一系列考试,作为提供知识的学校,没有理由不向自己的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知识,因此,会计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

同时各个高职院校由于要贴近“职业”的特点,普遍将较多的学时放置在实践课上,缩短了理论课的学时,导致教学所需学时的紧张,更造成教学的艰难。

2 解决对策

2.1 策略之一:吸引更好的生源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不够好,是因为现在社会上普遍有一个观点,就是能上本科就不上专科,因此很多家长宁愿选择收费高昂的三本,也不愿意让孩子上高职这样的专科职业院校,家长们的这种错误认识,主要是源于高职院校宣传不到位。

其实,职业教育是一种相当具有吸引力的教育形式,被研究较多、证明力最充分的就是德国的职业教育,德国的教育体系十分完备,大体上可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进修教育四大类。而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据悉,德国约有75%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中的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同时进入各类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知识。这种相互交叉、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和管理人员。

同样是职业教育,中国目前的高职院校则面临困难得多的处境,无论会计专业办得多么火,招到多少学生,无法找到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就是失败。而以目前高职院校的吸引力,要找到最优秀最聪明的学生确实太难。对于一个成功的会计专业来说,它应该主动地去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学生,而不是坐等随便什么样的学生来,这是区分高职院校能不能生存下来的重要标志。

因此,建议各个高职院校下大力气进行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改变家长们的错误认识,以吸引更好的生源。

2.2 策略之二:提高教员素质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师资从学历上来说,是比较高的,应该说完全能满足教学要求。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讲课只能按照课本讲理论,无法将课程与会计实际相联系,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因此,建议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制定硬性规定:凡是学校刚毕业的学生不能直接应聘到学校工作,学校需要师资,必须从企业招聘。同时,即使是从企业实际引进的具有真正双师素质的教师,也要求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深入实际。因为企业在不断地采取新的工艺技术,出现新的经济业务,只有不断地深入企业,才能在企业中随时随地掌握生产中所需要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业务,从而能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2.3 策略之三:改革讲课的常规模式

会计课程的课时较多,内容较多,而常规的讲课方法,是由一位教师将一门课从头讲到尾,这种讲课方式,不仅使学生由于总是面对同一位老师容易疲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发挥自己所长。

因此,建议改革讲课的常规模式,将会计内容分成各个模块,比如资产模块、负债模块、所有者权益模块、特殊准则模块等,各会计老师可以选择自己拿手的内容,即不同的模块由不同的老师讲解,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保障学生听到最好的讲课。

2.4 策略之四:改革会计职称考试模式

会计职业所需要的职称考试包括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考试。自从实行会计职称考试以来,应该说培养发现了大批的专业人才。

但笔者认为目前的会计职称考试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偏理论轻实际。会计职称考试历年的试题较难,其考题也类似于注册会计师考试题,就是理论性、有难度的知识较多,而贴近会计实际操作技能的内容少。从2009年开始,注册会计师考试开始改革,增加了综合内容,注重考察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会计职称考试没有理由不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