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数学所有总结

高中数学所有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15 21:39:0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数学所有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数学所有总结

篇1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为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题方法。同时,教师要针对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有关的总结与归纳,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形结合解题思想,从而更好地学好高中数学。

一、数形结合推动了数学发展

在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中,“数”的应运而生是由于现实生活中需要对各种“形”进行相关的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转化为数与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能够利用“数”这种数学工具使问题得到解决。例如,高中数学中函数图象知识内容很多,是历年高考的重要内容。当学生学习函数后,了解了函数与图象的关系后,就借助制作图象把函数关系式用函数图象来展现出来。接着,再根据描绘的函数图象来反过来再次理解并感知函数关系式,并检验知识的来历与某些性质是否正确,这样,函数知识变得更加的直观、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知识。

二、数形结合在数学中的广泛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这门学科以其独特的符号化、形式化与抽象性给人以“难学”的印象。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得以解决。如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给代数提供几何模型,这样就可以通过形象、直观来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从而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有效地渗透“数形结合”这种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

能力。

三、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学现象

篇2

高中数学知识点内容冗杂、知识点复杂且散乱,是难度较高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知识难度的加大,学习信心受到打击,缺乏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再加上数学教师一直沿用以往教学方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提出的现状

教师沿用传统、单一、僵硬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难以与学生产生共鸣,导致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认真,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出现教学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

二、分析问题提出的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的提出主要依靠教师和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身能力提出合适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自身不理解的问题,只有双向探究,才能提出有效问题。

1.推理提问

高中数学所有知识都是有联系的,解题的方法和思路不止一种,教师在讲解知识时,要善于将各个知识点联系到一起,这样更有助于学生记忆和运用。

2.举一反三式提问

高中数学中,求函数最值一直是基础又复杂的内容,与此同时,求函数最值的方法较多,需要学生记忆,但是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可以采用“举一反三式提问”。

(1)利用函数的有界性求最值

首先要重视x的定义域,并做出相关图象,图象能够直观清晰地告诉学生最大值的位置,该种方式是教师为学生讲解求最值的基础方法。

(2)利用分配法求最值

(3)将三角函数式转换为只有一个角的函数求最值

3.反映式提问

该种提问方式是由学生向教师提问的一种方式,学生上交预习表,教师从“学生问题”一栏获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产生的问题制定教学方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篇3

高中数学以其难度大、知识点多且课时量大的特点,在所有高中课程中一直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因此,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决定着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本质认知以及是否可以重拾或加深学习数学的兴趣,授课教师要怎样改变单一古板的教学模式,如何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会对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三种策略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1兴趣创造知识

兴趣是做任何事情的根基,尤其是在探究数学的道路上。数学是一门相对枯燥乏味的科学,如何提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高中数学授课教师在准备教学过程中应首先考虑的问题,并且要将此问题融入到设计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中。授课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教师应从自身出发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让填鸭式、题海式的教学模式远离高中数学课堂。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适合高中生认知的方法开展教学。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一改高中数学课堂压抑沉闷的教学氛围。第二,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新课程标准下,更加强调学生占据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本应是学习的主体,但一直以来的高中数学课堂都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而这种模式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会磨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学生只有变被动为主动的接受知识,才能意识到自己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才会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并进行深入研究,并且乐于接受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综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不仅得益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及课后探究,更离不开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的动力——兴趣。

2不是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在升学考试中一直占据着较大比例,因此,很多一线数学教师急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采取大量的题海战术,长此以往,在教师的认知中,学生可以不断在做题解题的过程中意会数学这一学科的真正本质,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这是教师认知中普遍存在的错误。教师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授予学生,不仅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扼杀了学生勇于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是替学生去解决问题,而是教学生自己去探索并解决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拘泥于一种思维形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试图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要知道,经验和教训是需要通过尝试和努力之后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不是通过别人的行为或想法获取的。此时教师的角色便是积极引导,解答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疑惑。

3将科学技术融入高中数学课堂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也要以其独到的形式融入到高中数学课堂,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数学作为一门较抽象且枯燥乏味的学科,尤其是学生在接触更加抽象、复杂的领域时,多媒体教学以及其他科技手段的引入,将抽象又枯燥的数字及图形变得活灵活现。比如高中几何教学中涉及的图形,以及高中代数教学中涉及的函数教学,其中有众多的数量关系问题,图形结合问题,代数和几何综合性的应用题,传统的这些教学,教师借助传统教学用具,在黑板上体现不直观、不具体,学生理解困难,教学质量不佳,但是,这些问题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融入,都迎刃而解。多媒体对图像的表达更加直观,学生对知识点的明确更加清晰,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例如,在解决函数问题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动态函数图像,清晰的坐标图以及收缩可控的图像效果,都会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而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传统的黑板画图教学所达不到的。再比如空间立体几何教学,教师在黑板上很难体现出图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而多媒体却可以弥补这一空缺。即使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可以达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效果,但多媒体只是填补传统教学漏洞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所以只有适度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好的交流和沟通的形成。

4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并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化手段让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留下生动形象的记忆,改变高中数学课堂的枯燥氛围。这需要授课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4

(一)新课改要求教师及时改变自身的角色

新课改实施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重点培养学生的主观性,它着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正是因为如此,在日常教学中,学校往往忽视了教学的实际效果,甚至有的教师把它错误地理解为只要能让学生有效地解决作业问题,方法越多越好,有的甚至总结出了统一固定的学习解题模式,让学生生搬硬套,死记硬背,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当然,我们丝毫不否定它能让学生在短期内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功效。但同时,学生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他们的思维将被严重禁锢,因此,我们不能不考虑学生有限的学习能力,如果没有教师有效的引导,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二)教材的编排问题

新版教材与传统老教材相比有很大弊端,其一在内容上有明显的删减;其二它的知识点的排序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其三大量引入现代数学基础知识,从而致使新课改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与联系。虽然这很好地体现了提升高中生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但也忽视了数学的实用性。

(三)初中高中衔接问题大

学生从初中生变成高中生往往需要一个圆滑的衔接过程,但很显然,新课改并没有带给他们调整的时间。教材跨度大,与之前的初中知识没有直接关系,知识的深度和难度也明显加大,这些强烈的落差让学生在感到无所适从的同时,也使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挑战。它不仅仅体现在急剧下滑的学习成绩上,学生的心理也颇受煎熬,他们往往会缺乏自信,盲目抛弃自己,甚至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会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四)课时的严重缺乏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培养全面优秀的学生已成为当前重点的教学目的。但开设新兴课程与减少课时明显形成了严重矛盾,特别是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增加,题目数量的增多,难度的加大,无疑是给有限的课时雪上加霜。通常出现一个课时无法把课程内容全部教完的情况,更别说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了。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尚有难度,又如何能加强培养学生的主观性呢?

二、新课改高中数学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明确师生在教学中的位置作用

要解决新课改中高中数学教学所存在的根本问题,让学生很好地培养主观性,就必须明确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观察与引导。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定位不同于以往的教学中心,要逐渐把这种重要位置转移到学生身上,而教师则要渐渐转向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同时,也要把教学目的放在学生学习了多少、学到了多少上,这并不同于以往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求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安排,留给他们独立的学习空间,引导他们自己思考、自己讨论、自己归纳总结。这是一个学习兴趣的培养过程,也是学生自主自立自信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以教材为本,适度挖掘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所有有效的、合理的教程变革都应该把基础教材作为发展的平台。在保证以教材知识为基础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教程资源适度挖掘开发知识,同时采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现实中体会创新学习方法,设置一些合情合理又浅显易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在教学中不断得到刺激和表达,并通过亲身体会对知识达到更深的理解和体会。这是一种以教材为本的由浅及深的学习,它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能对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地锻炼。

(三)多种方法、多种手段共同促进

高中数学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数学思维,但数学所具备的抽象性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教学难题,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看,教师在课上通过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了解新知识的同时,又采用讲解例题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对知识的巩固。本来这种方法是没有问题的,但往往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更倾向于模仿一些相似的题型来完成,一旦遇到新鲜的题目,就显得无从下手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固化,这在初中教学中很普遍,但在高中教学中却是应该极力避免的误区。因此,这就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采用一题多讲、一题多方法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跳出传统的固定思维。

篇5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数学学科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了解其他学科尤其是理科的基础。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应当重视数学教学,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不断创新教学思路,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目的。目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的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普遍存在,教师的教学依然以向学生灌输知识为重点,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数学学科的改革和发展,也影响了国家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下面笔者阐述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一、高效的数学课堂应当具备的要素

所谓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占整个课堂教学的比重。高效课堂则是有效课堂的升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有效的课堂教学所占的比重,尽量减少无谓的时间浪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引领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数学是一门很深邃、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特点直接影响了数学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个性特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科学引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2.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一堂课是否成功或者有效,学生的参与度的高低是最好的衡量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绝大部分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将是比较有效的;如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昏昏欲睡、死气沉沉,教学效率将难以得到提高。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这种积极、主动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

二、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很多。教师应当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等各方面因素,不断创新,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1.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和意义。

很多教师甚至是学生认为:高中数学学习是无用的,很多学科知识根本无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其实,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立足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既具有生活的实际意义,又具有科学的高度的。没有一门学科是脱离生活而存在的。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应当有重点和难点。不能够所有教学内容一概而论,泛泛而谈,这样容易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于重要的理论和定律,教师应当重点讲解和阐述,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将信息技术引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被广泛使用。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引入多媒体教学,改变课堂教学现状,使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多教师认为,高中数学是很严谨的,有很多定律和公式,这样的学科,引入多媒体具有诸多不便,还不如直接在黑板上板书来得实在。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多媒体课件在使用过程中是比较方便和实用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也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音、形、色于一体的教学特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教师要善于总结。

总结是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总结。例如,教师在讲解完一堂课后,要及时思考和总结,自己在这堂课中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学生是否已经接受和了解相应的知识点,如果不了解,那问题又出在什么地方,等等。类似的思考和总结,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变教学策略,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总之,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高中数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基于数学学科逻辑性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化难为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生活化的语言讲解理论知识,不断加强数学学科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以灌输知识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不断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数学教育研究前沿[J].2011,(6).

[2]陈晓端.数学课程教学实证系列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1.

篇6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我们广大中学生来说,高中阶段的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必要基础。从短期来说,在高考的考试中,数学所占分值较高;从研究应用来说,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基础。从个人发展来看,学好数学对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形成理性思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高中生,要善于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心理和学习方法。

一、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主要表现为: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中数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图形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转变。初中数学为学生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而高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内容的整体数量增多。高中数学课的设置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泛,在高一、高二要学习完高中三年所有的知识内容,高三进行全面复习,并有数学“会考”和重要的“高考”。

二、学习高中数学的不良心理表现

1.松懈心理。高一阶段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不少学生进入高一后便认为高一学年不必太紧张,不妨先放松一下,这样就导致数学学习松懈,成绩停滞不前或下滑,继而影响其他学科的成绩。

2.焦虑心理。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习科目多,难度偏大,课程学习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同时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数学基础没有打好,怕影响高中阶段的学习,如不能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往往引起内心的紧张,忧虑和恐惧等情绪,从而导致了学生的焦虑。

3.自卑心理。有的同学认为数学很难,自己没有学习数学的头脑。同时对学习数学没有信心,有自卑感,他们对自己的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被动地学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学生学习成绩差,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对学习自暴自弃。

4.畏惧心理。同学们对于高中数学的自卑心理进而可发展为对数学的畏惧,尤其表现在考试前或考试中,内心非常的紧张和恐惧,考试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力不能集中,头脑模糊,有时一片空白,严重者还会出现大汗淋漓,头脑轰鸣,写不出字,甚至晕倒的现象。

5.应付心理。有的同学认为学习数学只是为了考试,今后如果不搞数学专业,那么数学几乎是没用;持应付的态度学习,认为只要进了大学校门,数学对付着能够及格就行。

心理上的偏差就会产生行动上的错位,行动上的错位必然不会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所以,同学们应该正确认识关于数学基础不好会影响高中学习的问题。如果数学基础不理想,千万不要泄气,更不能有应付和放弃的想法。数学学科系统性很强,各学科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明确了这些,同学们应该把高中数学的学习当作新的学科来学,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高中数学的正确心理和习惯

1.积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数学中培养兴趣是无比重要的。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同样靠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在学习数学时,要克服只为高考而学数学的功利思想,从数学的功效和作用、数学对人的发展和生活需要的高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比如,喜欢几何,可以多做这方面的题目,在解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数学中蕴涵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来带动其他章节的学习,从而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2.培养勤奋、坚韧的学习态度。中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数学题目浩若烟海,尤其是高中数学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要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勤奋坚强的品质。要吸收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体会这些数学思想给我们的启迪。

3.形成自我学习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4.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习数学不能盲目地在题海中遨游,更不能就题论题,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注重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1)课前计划和预习。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既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课堂听讲和笔记。要重视教学过程,要积极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认识知识发生的过程,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我们就能从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当中,理解到学会它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篇7

一、背景与现状

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基本上都是每一堂课上都会有老师使用各种漂亮的课件来教学的。可以这么说,前几年我们所津津乐道、大力称好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已经有些跟不上学生的步伐了,学生对此已经没有了那种新奇和兴趣,这就逼着我们老师不得不重新考虑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由于参加今年IT节的缘故,我想做做关于高中数学课堂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方面的探索。在多方查找和自己摸索的情况下,对如何将高中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为了最大程度的整合教学资源,在高速信息化时代,跟上学生前进的步伐,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重点问题。

众所周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对数学教学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新课程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数学教学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二、应对措施

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教学有机的整合呢?本人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就是多媒体技术和现有网络为核心,将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其目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局限,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尤其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发展性学习方面,既要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更要有利于体现学生自由、自主性地“学”,两者和谐地统一。只有将“教”与“学”更好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巩固教师与学生的良好关系。

几乎所有的教数学的老师都知道,要学好数学,首先必须对数学产生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形成是学习积极性的根本所在,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源泉。以往的很多事件和相关文章告诉我们,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紧扣教材,选择新颖的事例,精心设计课件,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了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时信息技术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验资源,创设了合适的实验情景,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逻辑演绎证明的本质把握。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本质,减少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例如,在讲解新教材必修4中有关于研究三角函数、以及的图像和性质的时候,我们将数学课堂搬入到计算机的机房,在教会学生简单的使用数学画图软件――几何画板后,我们要学生两人一组,新建函数、以及,然后做出图像。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由于学生是自主操作,比起在教室里面由老师一步一步带着画或者有数学老师包办的效果更好。在两个同学的通力合作之下,基本上三个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已经是了解到位,并且能够总结出来。比起平时上课来,这一节课的效率已经远远超过平时的两三倍,而学生还不觉得累和无聊。

再有,在讲解函数的图像性质的时候,同样让学生自己动手。学生除了能够准确的画出函数图像,还能总结出函数图像的变换过程,这一点在我们的教学中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可以说当信息技术一旦和数学课堂进行整合,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兴趣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结论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为数学教学提供了理解、探索数学的平台,把数学变得容易理解,使得数学走向生活,走向现实,更加情景化,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利用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创设逼真的数学学习情景,计算机软件的方式呈现数学问题,以视觉形式出现比以文本形式出现使得数学材料更具有活动性、可视性和空间立体感,而且易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得数学知识与其他融会贯通,进而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作用与价值。

但是在实践中,由于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刚刚起步,各方面条件还不是十分成熟,在计算机网络、教师、学生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整合的因素,这些因素成了制约整合的瓶颈。如何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让信息技术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这应该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努力思考的方向。任何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都会遇到部分的阻力,但是如果从有利于学生的角度出发,那么任何的尝试都是值得的也是应该的。让学生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享受到科技的便利,同时享受更多规格和多元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

总的来说,在如何将数学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方面,我觉得我们老师应该更多的是充当一个指导老师的作用,在适当的内容上,不妨放手让我们的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只要内容安排得当,老师及时把握好课堂情况,信息技术是可以让我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的简单和有趣的。当然我们还是要把握好这个度,不能像以前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样随便滥用。(作者单位:浏阳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陈锋,兰道艳.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

[2]徐智柱.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中学教学参考,2013

[3]李杰.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数学教学.教师,2013

篇8

关键词:函数思想 高中数学 意义

初中数学就给出了函数的定义,然而高中数学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新增函数的概念,着重指阐明函数主要用映射的原理,这种新的提法对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理论、内涵、思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捋顺之间的种种联系,悟出函数思想的真谛,才能更加灵活自如的运用函数思想来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哲学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自然人们对"函数思想"这一概念的认识也不例外,同样源于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变化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过程,这种量变的概念恰恰符合了函数中变量的概念,因此,"函数思想"可以很好的用来解决一些与量变有关的实际问题。

函数能够进入中学阶段的数学教材有赖于德国的克莱因和英国的贝利。克莱因认为,数学教育的统一和贯通离不开函数思想和函数的概念,他认为"函数概念,应该成为数学教育的灵魂。以函数概念为中心,将全部数学教材集中在其周围,进行充分地综合。"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离不开函数思想教学,函数思想教学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贯彻函数思想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的方法值得一线数学教师深究,在此,本文愿提出一点拙见。

在初次讲解函数思想时,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老师首先应激发学生足够的兴趣去了解函数思想,掌握函数的基本含义,从而激发其积极性。教师要特别注重定义的讲解,一定要具有层次性,让学生抓住函数思想的重要要素,充分理解函数思想的深层意义,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出逻辑严密的函数定义。函数关系好似两个变量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函数图象在直角坐标系中就是变量x和y之间的桥梁,以一定的数学关系将二者联系起来。

高中函数思想的教学具有四大意义,包括函数的知识导向功能、应用导向功能、考试导向功能和教育导向功能。知识导向功能是指函数思想在高中数学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是贯穿高中数学的主线,可以说是构建高中数学所有知识的骨骼,涉及到不等式、三角、几何、数列等内容,所以把握运用好函数有助于辐射别的知识点,拓宽视野,提升数学函数思维。函数的应用导向功能主要是指函数问题运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数学问题。比如交通灯的切换时间等,这些日常现象蕴涵着不同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而这种关系一般可以采用函数模型来探索。函数思想的考试导向主要是指高考数学每年涉及函数问题的比例较大。函数思想的教育导向功能主要是指通过函数模型的建立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函数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据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函数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策略:

首先,教师必须重视函数定义的教学。虽然,初中数学就已经引入函数这一概念,但是学生所掌握的只是关于函数表层的一些特征,而函数的抽象意义学生并没有领会到,抽象地说,函数就是指对应关系。函数是一个"变化过程"和函数是一组组"对应关系"这两种描述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函数的解读。函数的抽象层面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一般来说当教师讲解完函数的定义后,直接将函数表达法写作y=f(x)时,一些同学竟然把f和x的关系误解为乘数关系,所以,学生并没有了解函数真正的抽象意义。而如果老师在写下这一表达式之后,接着介绍"f代表自变量和因变量直接的对应关系,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这是写下"x"),通过对应f(写下"f(x)",x在括号内),对应出唯一的一个y(写下表达式"y=")",这样学生就不会再有以上的那种误解。

其次,在指导函数解题时,教师要做出改进。教师务必让学生引起函数的定义域如何制约函数。比如,函数奇偶性中指出的"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f(x)=f(-x))"的重要性应该着重强调。也就是让学生特别注意在判断函数奇偶性时函数中变量的范围。还要引导学生恰当的运用函数的性质,比如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等。条理化函数的性质,通过具体题目的解析,透视出题目中所隐藏的函数性质,简化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应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恰当分析函数图象特征,提高学生将数学和图象结合的解读能力。函数图象的呈现形式应归纳为几何问题,函数图象比函数式更为直观。函数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相对简单的函数图象入手,细心解读函数式与函数图象的逻辑关系,以及函数的性质如何在函数图象中表达出来。学生理解了函数的图象之后,再进行函数问题的构建、解答就更为简单了。另外,教师应恰当的引入用方程思想了解决函数问题,这样可以简化难题,思路清晰。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仪器,更为直观的反映函数图象的变换过程,加深理解与记忆。

总而言之,本文重点明确了函数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初高中数学之间承上启下的作用,指出了函数思想在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中的知识、应用、考试和教育四大导向功能。另外本文还提出了教师在传授函数思想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可以选择的策略,对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函数的重要性和函数与其他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指导师生在函数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摸索不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贯通数学思想。

参考文献:

[1]孟兆福,杨继.函数的思想方法[J]

篇9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逐渐从高端的科技,变成生活的必须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国都在谋求教育的改革,以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国也不例外。2003年,我国《普通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简称为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制定,就是对高中数学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

2007年,《高中数学新课标》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教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并于2011年在全国进行推广。与旧课标相比,为新课标而编写的教材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的区别。在课程体系上,新课标按模块分类进行教学,并且有选修、必修多种形式。在教学内容上,原来的一些知识点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原本是大学课程的内容。可是,大学数学的教学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很多大学数学教师还是按照自己读书时高中数学所学的内容而进行大学数学的准备教学。这就使得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数学的学习产生了脱节。若是在普通高校,由于学生自学能力强,这种缺点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来弥补,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会很大。可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本就薄弱,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高中数学新课标下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提出若干建议。

二、新、旧课标对比与高职学生特点分析

新课标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学生根据《高中数学新课标》做出不同选择后完成学业,与按旧课标完成学业在课时上有比较大的变化。在新课标中,毕业的最低要求是只要完成必修课系列:数学1-5的学习就可以了,总课时为180课时。而在此之前,文、理科生毕业的最低课时要求分别为324课时和368课时。由于有些高职新生基础薄弱,以毕业为目的,仅进行了必修课的学习,学时严重减少,很多在旧课标中原本可以学到的知识,在新课标中由于是选学内容,并未学习,这就影响了高职高等数学的学习。由于各高中对教学层次要求并不统一,也有些高职新生对知识的学习很全面,很多新课标中新增的原本是高等数学的内容,他们都有所理解,这使得高职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更加大了教学难度。

在教学内容方面,新课标除了增加了算法初步(含程序框图)、推理与证明、框图(流程图、结构图)、数学史选讲、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矩阵与变换、数列与差分、初等数论初步、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风险与决策、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等内容之外,还新增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等内容,这些内容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中,并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并要求高中阶段至少各应安排一次较为完整的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活动。这样设计的本意是使得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增强,然而却让很多高职学生既忽略了理论的记忆,又未培养出数学思想,加大了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的难度。

另外,新课标中调整了微积分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运用更加熟练,这就使得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初期,对于微分的学习,产生轻视的情绪,然而当进入积分、极限的学习时,一时间不能适应高强度的高等数学学习,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相对应的,新课标中删除了大学里应用比较多的反三角函数、排列组合等内容,而大学教师以为学生应该学习过,对这些概念的讲解不够细致,经常一带而过。这就使得学生在遇到这些概念时懵懵懂懂,无法掌握要领,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化,加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

三、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面对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加快高等数学教材改革

在《高中数学新课标》全面推广的前提下,要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首先要对高等数学教材进行改革。我国的高等数学课程模式已经几十年没有发生变化,所有的教材都是基于这种模式下编写而成的。在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中,这种模式逐步落后,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代高等数学教育的需求,因此教材改革迫在眉睫。《高中数学新课标》为高等数学教材的改革提供了指导,针对新课标下的高中教材的内容,高等数学教材在编写上应该对高中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延伸,在符号和概念上要更加的统一,在章节的编排上需要更加的合理。值得注意的是,要把以前高中数学没有介绍,而在高等数学中又有很多应用的这种知识进行重点的收录,使得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教学,避免“真空区域”的产生。

2、提高高等数学教师自身素质

高等数学教师应避免重科研轻教学,要注重对当前《高中数学新课标》的研究,了解基础数学教育改革的相关信息。高等数学教师要时刻关注高中数学的课程改革成果,掌握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的所有“不衔接”和“脱节”的章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加强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

3、使用分层次教学

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与数学基础强弱的差异性,实行分次层教学的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高中数学新课标》的体系下,各个高中的教学安排无法统一,致使高职新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可以减小这种差异,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四、总结

《高中数学新课标》的提出,使高职高等数学教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高职高等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给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想加强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面对新课标下产生的高中和大学数学教材“脱节”、高职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知识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78-01

数学课作为我国高中阶段的主要考试课程,高中数学教师也成为高中阶段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面临高考,所以我国高中阶段的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了解一线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其教学能力的基本状态,并且分析他们之间所存在的基本关系。不仅仅是对于学术研究的需求,同时也是学校科学发展的需求。

一、我国高中阶段数学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

笔者根据对于我国高中阶段数学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不同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学年的数学教师,其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尤为明显。例如,中学数学教育史,数学发展史在教育实践中都少有涉及,这样让许多知识教学显得突兀。许多老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教学所需要的数学学科知识尤其是高中数学知识点与数学教学方法的掌握尤为扎实,而对于具有教学背景的教育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表现的稍显不足。

此外,对于我国高中阶段的教师而言往往由于年龄的不同对于教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有所不同。年龄较大,具有较长时间一线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其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尤为扎实,而对于其他相关知识的掌握也存在着较大的漏洞。而刚刚步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往往学历普遍较高,对于与数学教学相关多学科的知识掌握状况较好,而对于数学学科知识,尤其是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点的总结等方面,则有待于进一步积累与沉淀。

二、高中阶段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

一方面,笔者根据对于我国高中阶段学学教师对于教学能力的探索,发现不同教师的专业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高中阶段,对于我国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为了其后在大学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这一阶段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尤为明显。

另一方面,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往往是那些具有较长时间一线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教学能力较强,他们在教学之中能够较为清晰的掌握教学内容当中的重点、难点、考点,促进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掌握。但是由于老教师的授课风格不易为学生所接受,其结果又往往另行而论。此时,年轻教师具有活力的教学风格,就为广大学生所接受,他们在日常学习之中,对于教师的授课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其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提高了数学成绩。

三、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关系

首先,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并非是持续增长的。在我国高中阶段的教师,其对于教学知识的掌握,存在着阶段性,往往是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由于高中阶段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所以很少有机会能够参与教师培训。那么对于其教学学科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就要依靠教师在一线教学当中不断的进行积累。此外,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其考点与知识点具有相对固定性,教师在完成三年为一个周期的教学活动之后,对于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就完成了一个阶段。

其次,现阶段任职于不同学校的教师,其专业知识也存在差异。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还停留在九年义务教学的阶段,所以高中学校依然存在着种种差异,也就是目前大多数人所理解的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艺术高中等。由于学校的不同,对于该校的任课教师的基础能力的要求也尤为不同,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在很多普通高中学校,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的要求以及其学生对于数学成绩等方面都要求不高。

再次,教师专业知识与高中学术教师教学能力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对于我国高中阶段教师的专业知识,其要求从总体上来说越来越严格,对于上岗教师的选拔也越来越慎重。可以说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能力,掌握知识越多,教学能力也会相应的有所体现,有所提高。

另外,高中阶段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并不完全决定其教学能力。虽然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是却并不具有决定性,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以这个为基础,才能构建出教师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框架,所以作为基础的专业知识,当然是越牢固越好。但是另一方面,教师由于所受教育不同,教育背景的差异也就导致了其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很多掌握较少教育学、其他专业相关知识的老教师,他们在教学当中也具有很高的教学能力。

总之,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发展当中,所有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都应该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并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不断的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能力,帮助学生数学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韩继伟,马云鹏,赵冬臣,黄毅英.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师知识来源的调查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2011(03)

[2] 韩继伟,黄毅英,马云鹏,卢乃桂.初中教师的教师知识研究:基于东北省会城市数学教师的调查[J]. 教育研究. 2011(04)

篇11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1.教材容量大

初三教材容量大,概念、性质、法则、定理多,渗透了高中所有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教材内容抽象

高中新增了大量抽象的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要求学生既能准确理解它们的意义,又能运用它们进行推理、运算,这对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初三学生来说难度很大。

3.教材内容起点高

从整个高一教材编排体系来看,虽然把立体几何安排在高二,降低了高一上学期学习的难度,但由于函数这一章太难,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且新教材把命题和充要条件安排在高一数学第一章的内容中,也超出了部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造成知识脱节。

4.初高中教材内容难度差距大

受中考和高考指挥棒的牵制,虽然初高中教材调整了不少内容,但许多教师不敢轻易降低难度,补充了大量的知识,人为地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

三、在新课程背景下做好初升高数学教学方式的衔接

要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教师就要梳理初高中数学知识,了解哪些初中知识是高中数学所需要的,然后在初三数学教学中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在选择数学教学方式时,教师要注意三点:第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第二,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教师应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四、在新课程背景下做好初升高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

1.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做笔记、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等。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顺利渡过衔接阶段。特别在高一的起始阶段,教师更要重视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2.教给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分析与综合、怎样理解与应用,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教师应该把问题讨论法、自学思考法、类比推理法、假设论证法、实验辅助法、“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思考——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中问、学中练、学中思、学中用。

3.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听课,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在上课时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第三,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后小结和解题后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后和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有利于学生发现学习和解题的关键,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

4.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以分数为主要指标来评价学生,是长期以来数学教师评价学生的共同点,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体系的要求与传统评价理念不同,它既要求教师承认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的不同,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数学,又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等多种方式,注重学生的动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