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09 06:07:5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思想道德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思想道德教育

篇1

    二、由于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缺陷给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发展带来的问题

篇2

学校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品德教育当做头等大事,这是培养目标的需要,社会主义前途的需要,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由于很复杂的原因,并由实践已经证明了思想品德教育,先辈摆事实、讲道理来进行或完成,效果是不好的,要想取得理解成果,尤其是当前,首先要注意和研究的就是教育方法及其艺术性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唤醒、激励、鼓舞、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非常或达到感情融合,思慕相同、情理一致的心理沟通,而缩短或消除“身距”和“心距”是前提、思想道德教育只有在融洽、和谐、友爱、认同的氛围与基础上进行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积进前进,使之成为第二天性,只有感召性、诱惑性,才能产生内动性、永恒性。

据说:名导演谢添物色到一个很适合剧情要求的演员。这个演员唯独在某一场戏里总不能进入角色,扮演不像,虽经导演几次指导还是不成,实在不行了,就得割爱舍弃,辞去不用。导演不知是为剧情的悲壮感染所主,还是为辞人的心情而难过,这时,他声泪俱下凄苦悲伤,泣不能立、不可言状。这位演员这下子被此情此景深深地濡染了,心灵里起了飞跃,要求导演再让他试演一次,果然这次演技非常良好,扮演非常成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谢导特别高兴,乐不可支。

思想教育不是施舍和给予,而是唤醒和感召。只有“使之以心,受之以意,切问近思”,才以“醒脑召神”资学济进、完备意达。

上述故事说明了施教者情真意切,诚心实感,襟怀笃实,对于启迪心灵,解述释疑明理、喻非的感染力、渗透力和教育力多么重要。那么,这种“多位合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是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有机地把“感”、“理”、“情”揉和于一体,巧妙地施教其中的艺术性的、作用力结果,这不仅是昭示着教师的方法之高而且更说明其心志之诚。

“感”这就是“行之以感”,教育者的一切施教语言动作行为都带有关切、体贴、温暖照顾的真情实感,并置身于被教育者群体中,起到感位作用,使之关注、明确、认同和响应,以达到教育目的,导演和演员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行之以感”是启迪心灵的钥匙,是登山代步的缆车,它能起到光靠嘴说而起不到的作用。如果训练学生行为的方式单一化,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训练形式不仅要多样化而且要有趣味性,如根据学生喜欢儿童故事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常规习惯,从礼貌纪律、卫生、劳动等方面编了很多故事和儿歌,如:“受到帮助谢谢你,冒犯别人对不起,请、再见、没关系,文明用语记心里”。在中高年级,针对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开展辩论会,针对事物不同的认识让学生结合实际组织讨论活动,使学生在辩(辨)中受到是非观念的教育

篇3

2009年6月教育部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该文件明确指出:中职生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党和政府向来都很重视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虽然当前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等,但同时我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大一部分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令人担忧。下面我就针对目前中职生思想道德状况形成的一些原因对应措施谈谈我的几点拙见。

1.社会人群的影响

2011年10月,广东佛山小月月事件引发了社会对道德的广泛热议,作为德育教师我把该事件作为道德教学素材加以引用,目的是通过该事件的讨论以求能引起同学们强烈的道德震撼感。但是教学讨论结果令我更加震撼:我所任教的六个班级共计246人,愿意像陈贤妹一样积极对小悦悦上前施救的人数只占到20℅。于是我在全校范围内调查同学们不愿施救的原因,90℅以上的同学认为现在社会好人不好做,如果上前施救怕被人讹诈。对于调查数据震惊之余,我也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到未成年的中职生有如此的顾虑而不愿意上前对小悦悦进行施救。其实中职生对事物所持的思想观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人群对社会现象的观点看法,中职生尚处于可塑性较强的未成年阶段,他们是非能力的分辨较弱,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全社会应当肩负责任,关注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中职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道德舆论导向和环境氛围。

2.传统教育考试制度的影响

一直以来,由于受“普高热”、“上大学”观念的影响,中职生从小就受 “好学生”上普高,“差学生”上职校的观念影响,加上绝大多数家长和教师都认为上职业学校是没出息没前途的表现。所以,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教育制度理念,高度重视中职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为我国培养出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3.职业学校重技能轻道德教育思想的影响

目前绝大多数中职学校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学习,而忽视对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认为中职生学好技能才是关键,就业好才是硬道理,思想道德教育是政治说教,不具有实际意义。因此,中职生在学校没有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氛围环境。

职业学校作为为国家培养产业大军的教育基地应该意识到:单纯偏重专业技能教育的职业教育理念已经不符合新时期对人才标准的要求,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只是教育的部分使命,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思想道德观念、加强中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等方面的教育才是职业教育担负的更为重要的使命。所以,中职学校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全校上下一致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配置必要的心理健康设施和心理辅导教师,及时疏导心理出现障碍的学生,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多开展能培养中职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活动,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及法制教育,不断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

4.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文化水平、品德修养、教育方法等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成长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据调查,在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存在一定问题的中职生中35%是由家庭教育不当引起。如有的家长对子女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有的家长骄纵、溺爱子女、有的家长不起表率作用,致使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的父母离异,对子女的教育相互推诿,导致孩子得不到正常的父爱、母爱,甚至无人管束;还有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入职校感到无可奈何,于是降低了对孩子的期望值,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管理等,这些家庭因素都是导致中职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和引发思想道德问题的根源。

由于家庭教育在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特殊作用,所以社会有关部门应制定督促和推进家庭教育的相关措施,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坚持不懈地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引导家长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

当然,自身主观因素也是导致中职生产生思想道德问题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部分中职生道德意志力比较薄弱,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正确的道德情感以及对道德行为的正确判断,加之其特殊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更容易受外界因素诱导,产生不道德的行为。因此社会、家庭和学校应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为引导和培养中职生正确的道德观念而共同努力,为中职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一句话: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全社会有责!

总之,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中职学校的重要任务,当然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起来。纵然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是一个长期复杂性的过程,但我们也要坚持长抓不懈,积极探索出有利于推进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问题。学者们主要围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虽然承认青少年思想道德存在许多不足,但坚持认为青少年主流思想道德状况较好。有学者认为较多的青少年对社会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知,能够清楚地辨别善恶、美丑、是非、曲直,能够抵御外界的侵蚀。一方面对个人人生价值目标的定位基本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有较强的进取精神。一方面,他们注重不断学习积累知识,追求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对社会有所贡献,有较强的进取意识。此外,还有学者从时代的要求出发,进一步归纳出了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的四大特征:“对知识如饥似渴孜孜以求,其强烈程度超过以往的任何时期;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追逐时尚生活;追求人格健全,企盼道德回归。”[1]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滑坡说”

200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宣传部课题组又组织了一次大型调查,在对“您认为在当前青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限选两项)”问题的回答中,有48.3%的青年选择“社会风气不正,腐败现象严重”,列第一位;有30.8%的青年选择“社会上拜金主义日趋严重”,列第二位,并由此得出我国城市中由于人际关系冷漠和异化,人们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和沟通,致使社区居民普遍存在着交往半径短、家居生活封闭性强的特点[2]。有的学者运用大量的调查数据阐述了当前世界青少年道德问题,如犯罪率上升、泛滥、性混乱、家庭暴力等,并进一步指出,当前我国青少年社会道德下滑现象十分严重,主要体现在:对金钱的追求成了青少年价值取向的主要,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吸毒贩毒猖獗、冷漠心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下滑、家庭道德衰落。犯罪是道德沦丧的表现,目前已查获的作案成员尤其是严重犯罪的作案成员中,青少年所占的比重一直在半数以上,而犯罪率的上升则无疑表明道德水平的下降。有的学者指出,我国社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对青少年树立正确、高尚的道德理想信念影响较大,这种道德滑坡现象在青少年身上不仅表现为“不思进取、沉迷虚幻、自私狂妄”,还表现在丧失自强不息精神和诚信缺失[3]。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中间说”

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这个问题,有学者持中立的态度,他们认为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没有呈绝对的上升趋势,也没有显示绝对的下滑,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还是持乐观的态度。有学者指出,当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一方面呈向上发展的趋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高度吻合,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让人担忧、与和谐社会建构不符的问题。如,个人的价值取向居于社会的价值之上,重视个人利益取得忽视了社会利益,损害社会利益;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没有把对道德的理论理解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对社会的许多不良之风明知道是不正常的,但是无法消除面对这样不良风气的矛盾心理。有学者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做了探讨,在社会生活中,青少年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但也有部分青少年违公共秩序,破坏公共财产;在社会工作中,青少年具有努力奋斗改变自己生活现状的热情,但在奋斗过程中受到利益的诱惑,做出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在家庭生活中,注重对父母的赡养、履行做子女的义务,但是有部分人在履行自我的责任中只注重自我的感受,传统道德的约束力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青少年面前就显得无力。

二、关于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形成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学者们围绕这几方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探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他们社会化的过程,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思想的活跃,侵蚀着社会的各个方面,某些领域滋生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这些都潜移默化地浸染着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腐蚀作用[4]。有的研究者认为,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的方法方式出现问题,学校的道德教育趋于理论化、形式化。因此学校的教育让学生只知道一些空洞知识,而没有真正让学生把这种理论落到实处,造成青少年对社会道德认知不够全面、深刻;对于社会丑陋的现象只能流于口头上的斥责,而无法抵抗这样的丑陋现象[5]。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孩子偏激失控;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教育方式,阻碍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提高;人格教育现实作用的无力、道德教育凸显的功利性、文化教育的失重、审美教育的匮乏,造成了学生思想道德偏离了社会主流;网络技术发展的利弊、使诚信面临危机的现状,造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失范,使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陷于困境。

三、加强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起阻碍作用,因此,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素质教育首位

学校不仅是青少年系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各学校要自觉地把德育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以达到强化青少年积极向上的良好道德目标。一是健全教育内容。加强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等教育。二是改善学校教学方式方法,传统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的要求,注重实践式的教育方式。把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智与德的统一。三是抓好师德建设。学校一定要注意培养教师的师德和敬业精神,使教师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渊博知识影响青少年学生。

(二)发挥家庭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的态度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父母应担任起教育青少年的责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不能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其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要改变“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方式;要加强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把握好对孩子的关爱;还要与孩子共同欣赏积极健康的作品,培育青少年良好的道德素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三)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群体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思想道德素质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正确引导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对其监督,把优化社区育人环境列入精神文明建设中,建立德育基地;要加强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弘扬社会主旋律,引导青少年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净化各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环境,取缔各种不文明的文化场所。

篇5

领导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榜样和方向。领导是称呼更是责任,言行是形象更是力量。“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立身”,领导威信来源于人格力量。对得起自己的称呼,这是有责任和有良知的人时常的内心自我告诫。也是平常人在履行自己的责任、捍卫自己的尊严、实现自、己的价值时应守的本分。领导只有规范自己的言行,谨慎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才能在群众中留下口碑、在工作中产生动力。

领导班子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推手。领导班子只有坚持集中学习与业余读书相结合、专家辅导与专题研讨相结合、学习理论与研究现实问题相结合,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才能使班子的理论水平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增强,从而使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思路更清晰、效果更显著。

抓思想道德教育贵在“四要”。一要善,即出发点要善,要以人为本,情系师生,爱心至上,扶弱济困;二要高,即着眼点要高,要努力站在理论的高度,高瞻远瞩,答疑解惑,以理服人;三要低,即着手点要低,要放下架子,伏下身子,从小事人手,以情动人,以德感人;四要实,即具体点要实,克服形式,注重内容,反对虚夸,崇尚实际。

二、改造传统道德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它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硕果,是维系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和道德结晶。改造后的传统道德文化对建立当前的新型师生关系,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们要鼓励广大师生创造性地运用传统道德文化,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构建和谐共生的校园生活与学习环境。

“仁者,爱人”。师生之间应当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同学之间应当有体恤之心、互助之行。义,即正义。我国传统道德文化推崇“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现实中经常“信义”连用,只讲“信”不讲“义”,“信”就没有依托;只讲“义”不讲“信”,“义”就是虚伪的。两者互为依存,才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正道。礼,即礼仪。也就是说,要想保持一个稳定和谐的教育环境,我们师生之间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和制度,按规则办事,不能违法乱纪。智,即知识和智慧。也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就会获得辨别是非的能力。信,即信用。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做人的基础。

总起来说,我国传统道德文化对相应的人际规则概括得十分精辟。运用好它,对建立民主自由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肯定大有裨益。

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需要师生相互配合,需要不断地总结与学习。

篇6

现代社会,各种文化不断冲击又互相影响,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这个年轻的群体,很容易让其形成新的思想观念。所以,如何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积极、正面的引导学生,提升其整体素质,加强初中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建设,是初中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初中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初中的思想教育一直以传统教育理念为主,把伦理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教学收效甚微,呈现出无力的特点。

1、政治素养

对于政治素养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

其一,初中生没有明确的理念与信仰。现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多把爱国与与社会主义作为主旋律,作为考核初中生思想道德的主要指标,从初中生对爱国和社会主义两者的认知,即可了解他们的社会理念。对此,教师可以用“你最喜欢看哪类电视节目”作为问题,进行调查,整体初中生的回答中,只有25%的学生选择新闻节目,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综艺或影视,观看科教类的学生不足五分之一。由此可以知道,初中生很少关注国家,爱国意识较弱。

其二,初中生没有个人信仰。有明确的个人信仰,能够让其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客观分析问题,树立全局观念,引导着思想的变化。因为初中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很容易对事物产生错误的理解,以及自身经验的严重不足,导致思想很容易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不会保持稳定,很难树立个人信仰。

2、道德素质

初中生道德责任意识较弱。初中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格,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并把它作为中心展开思想道德教育。初中生的道德责任感分为三方面,分别是个人、家庭与集体,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负责,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社会中的一员,但大部分学生只会关注自身,忽略了Ω改傅墓匦模并未认识到自己应该对父母付出,帮助父母。

学生道德理念过于社会化。社会发展中人们首先会关注个人利益,然后才会关注社会利益,这点在初中生群体中有明显的体现,即初中生普遍认为担任班级干部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很多学生会刻意避开班级干部的选举,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班级利益放在次位。

3、心理素质

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有待加强,一部分初中生很难承受较大的压力,不善于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一旦遇到问题,就会失去忍耐力,适应能力欠缺。而一个人的发展中,心理素质是必需的一环,与学习能力同等重要,如果心理素质较弱,可能会为未来的发展带来阻碍。

二、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完善

初中生思想教育的完善,需要同时从三方面入手,其一是学校,其二是家庭,其三是社会。

1、学校

首先,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直接决定最后的教学结果,从教学效果体现出来。初中教师一直有一个误区,即道德教育以传递知识为主,虽然会用不同的方法教学,但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很难真正启发学生。其只是用语言把内容教给学生,学生无法认识到思想政治对自己的影响,需要学生真正体验,才能真实的体会。所以,初中教师要走出教学的误区,从知识传递变为价值引导,实现学生的道德自律,用道德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亲自体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引起内心的共鸣,学生才能有明确的社会理念与个人信仰,从日常行为中体现出来。其次,学校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递新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让其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此外,学校还可以增加校内文化宣传栏的数量,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放到宣传栏上,营造良好的校内氛围,深化思想教育。

同时,学校的品德教育也要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把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即教师除了在课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外,也要在日常管理中落实,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人。比如,到了父亲节或母亲节,可以向学生布置一项作业,帮助父母做一件事,回报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感恩父母,有正确的价值观。

2、家庭

家长需要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式,把自己与孩子放在同等的位置上,用民主的方式交流,尊重孩子,使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如此,孩子才会真正愿意交流,接受父母给自己的意见。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的阶段,在家庭民主的氛围中,能够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利用创建的人文环境,树立正确的理想,对事物有客观、真实的认识,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因此,家庭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沟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与责任意识,有强烈的责任心,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方式引导孩子,因为孩子会不自觉地参照家长的生活方式,这可以使孩子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敢于面对挑战。

3、社会

社会是一个大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交织着多种意识形态,对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社会思想道德的管理与建设,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消除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以及可会带来消极影响的不良因素,使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可行性,树立以和为贵的社会思想观念,和平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口角与矛盾,用社会文化引导学校文化,优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增加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

教育部门相关人员补充德育教育的内容时,要结合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不要刻意放大德育教育的内容,或是降低道德标准,这样反而会出现反效果,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道德教育的力量被削弱,作用不明显。所以,学校新加入的德育教育的内容要具有合理性,贴近实际,逐一进行,不要一蹴而就,使德育教育全面落实,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并根据学生所处的年龄段,避免其出现盲目的个人崇拜,着眼于生活的细节,让其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坚持不懈、自强不息,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结语

初中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政治素养、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三方面体现分析,即初中生没有明确的理念与信仰,心理素质较弱,对此,要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同时完善,优化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宏霞.浅析中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22.37.

篇7

1 中专学生的主要特点

中专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生理及心理发育正处在逐渐成熟的阶段,所以在这一时期内,教育教学必须把握学生的特点。

1)判断力正在形成期,受外界影响比较大,爱下结论,但容易反复。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加以正确的引导。以学生找工作为例,经常会出现同一个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有的班级基本上大部分都找到工作,而有的班却几乎没有人找工作。这就是目前学生的一个特点,当看到同学找到工作时,自己就非常急躁,想赶快找一个工作;如果周围的同学没找工作,则多数人会持观望态度不去找工作。还有一个典型特点,那就是几十个人到一个单位后,如果有少数几个学生打算放弃这份工作时,会影响一半甚至更多的学生。

2)对知识有好奇感,但克服困难的决心不足,尤其是表现在对课程的态度上。比如当开设一门新课时,学生多数会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参加一些实践环节后,上课非常积极;当过了一段时间后,特别是当遇到自己理解不透彻的问题时,则开始逐渐得放弃对此课程的学习,直至完全放弃。

3)心理正处于发育期,遇到问题不能正确看待。如当学生受到任课教师的批评时,如果学生当时不能接受,则表现为对课程的厌恶,不听课,甚至于旷课。这些都是学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体现。

2 良好教学环境的重要性

任何的教学环节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如何去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此时学生心理还正处于发育和健全阶段,光靠严厉的批评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应该从学生的内心入手,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教师是关心他,是为了帮助他。教师绝对不能放松对学生的引导。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还不是很成熟,不能快速正地都进行分析,而且非常容易受周围舆论的影响。如这一时期学生正在找工作,学生在这一情况下常常求助于教师。这是学生对教师的莫大信任,教师有责任对学生加以引导,告诉学生目前的就业情况,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踏踏实实地工作,防止出现类似于大批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一起返回学校的现象发生。这就要求每一名教师要有责任感,不仅要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还要综合了解本专业的各种信息。

现在的学生经常上网,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笔者的方法是给学生提供许多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生产厂家的网址,以及我国关于数控BBS的网站,使学生上网时有事做,而不是盲目都聊天打游戏。经常有学生拿着下载的资料来问问题,说明教师的引导起到效果。正是由于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才更应该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职业教育能够与时俱进,长足发展。

3 中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对中专学生提出的要求是:素质过硬而能力全面,富有个性而善于合作,知识结构合理而具有专长。在就业市场严酷的人才竞争环境下,中专生要想拥有施展自己才能的工作岗位,首先必须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然后才是其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发挥,否则将很难适应社会环境。中专生活是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处于过渡且相当重要的时期,也正是在丰富知识、身体成长和思想成熟的重要阶段,应该走好在学习期间的每一步,包括知识的学习、身体的锻炼和思想水平的提升。

1)中专学生应该在进入学校后就开始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可以从自身的现实条件出发,根据自己在校所学的专业或相近的学科,结合个人的兴趣与专长,较早做好心理准备。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些人生规划当中,应包括对自身素质的提升和思想意志的锻炼,它应该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包括积极参加学生集体活动和公益性活动,在各项有益的活动中锻炼自己,使自己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中专学生应该积极锻炼身体,有计划地安排自己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使自己能够适应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要求,为更好地完成将来的工作而培养自己拥有充沛的体力。通常学生的年龄阶段是在16~20岁之间,恰好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身体锻炼是对一个人的个人意志的磨练,尤其是有计划的锻炼内容及其效果,它可以使一个人受益终身,也是一个人的最大人生财富。

中专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知识。学校集中了丰厚的教育教学资源及其获得条件,为学生提供了掌握各种知识的优越条件和各种机会可能性。学生通过对这些优势资源的利用,可以获得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在大学的各种机会和可能性,他/她将会得到充沛的知识资本和能量,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创造力基础。

2)社会的大环境也会对学生带来很多方面的影响,学生会因此在认识价值和思想倾向方面出现一些新的情况,这些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出表现。

①新时期中专学生总体的价值观认识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中专学生对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诱惑因素以及负面信息会有直接感受。如何处理好这些内容,是中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一个主要环节。在如今信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学生对社会的感知和参与都比以往有更多的机会和方便条件,在学生处于思想意识和道德认识成型过程中,极有可能产生一些价值观认识偏差的问题。

②关注中专学生群体中的少数人问题。在中专学生群体当中,由于个人出身、家庭生活和成长环境、学习经历的不同,有的学生在个体思想认识和价值观方面有可能出现特殊性问题。例如,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自富有家庭的学生,来自农民家庭的大学生,等等,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个人成长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时,应更多关注他们所处的实际状况和心理态度,这也是因人而异地展开思想教育工作的问题。

③个性中专学生思想问题。由于中专学生是处在自己人生当中的最有活力的时期,每个人在这一时期都会有自己特别的性格或个性,他们长身体、长知识以及思想渐渐成熟的过程中,一些个别情况会在不同的中专学生身上明显地表现出来。例如,个别人有追求好逸恶劳、生活奢侈等思想观念,个别人有虚荣、不诚实、急功近利等表现。这些现象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甚至会影响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最终效果。目前,中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学校内处于重要地位,中专学校应当更加强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丰富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有必要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成为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干培养课程[2]。

4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

教育工作者在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时,往往会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目的是为收到现实的教育效果,因此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便成为教育效果的必要途径。关于中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同样存在采取何种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的问题。如今的中专学生,针对他们的特殊成长环境和生活背景,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立足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注重启发和思考。

1)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不采取教师一言堂的“满堂灌”方式,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思考并向教师提问,尽量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也不要急于作出结论,尽量给学生以思考和评价的空间。

2)还要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在进行有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时代价值观教育时,应当抓住适当机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根据现今社会事物的发展规律,采取有效的实践手段,包括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志愿者行动、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博物馆、革命战争场馆和革命历史人物等,进行适应时展的道德教育。例如,为了教导学生拥有关爱社会和帮助他人的奉献精神,应安排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使学生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树立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价值观。

3)在对中专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根据特殊的对象,细致地联系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衔接起来,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另外,在教育过程中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让中专学生真正了解目前国家和社会的形势变化,使学生能够从中找到自我的位置。

总之,有关中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思想德育教育课程的教师应把这一神圣的使命完成得更好,做到更具现实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篇8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注重青少年道德修养的养成。所谓“养成”,在于启发“道德的智慧”,进而促成“道德的实践”。学校的教育是重点,家庭的熏陶也不可忽视,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社会的锤炼是最终得以成就的关键。

篇9

    二、“人本取向”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功能

篇10

宣传部

项 目 负 责 人:

篇11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并有效地在全社会形成了思想道德教育声势,呈现出全民参与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态势,在促进反腐倡廉,提升全民素质,营造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良好氛围等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这不仅为思想道德教育大众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为思想道德教育大众化营造了强烈的声势。时下,思想道德教育的大众化已成为一种趋向。

一、思想道德教育的大众化具备的前提条件。

1.良好的社会基础为思想道德教育大众化奠定了良好的根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系统的思想道德建设教育体系,从中小学教育开始,开设了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在全社会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等,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了较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声势,思想道德教育形势呈现喜人的良好态势,在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推进全民素质提升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大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道德教育的大众化有了较为成熟的条件。

2.群众对思想道德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丰富,人们对文化思想领域的需求呈现出一种追求文明向上的新格局,人们的求知欲和对文明高尚情趣的追求欲望正在不断增强。无论是寻常百姓的审美情趣,还是子女教育的主流导向,还是企业管理中的文化取向都无不渗透着浓浓的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情怀,一种追求文明,崇尚进步,讲求科学的社会意识形态新格局正在悄然形成。

3.科技发展为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平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以及互联网络传播媒体不断丰富和互动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互动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言论自由的氛围更加活跃丰富,从央视广播到个人网站;从人民日报到个人博客都无不渗透着民主、透明的良好气氛。所有这些,不仅为大众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而且更像一针无形的催化剂,刺激着这一大众化教育逐步成为一种时尚。

二、思想道德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意义

1.思想道德教育大众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反腐倡廉斗争工作的需要。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在以后,党和国家反腐败力度和规模不断加大,取得了不少成绩,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某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仍然有禁不止,腐败现象赖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还没能从根本上铲除。分析其中的原因,除了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和监督力度外,目前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力度欠乏、氛围不浓,是致使信念危机、价值观偏差等现象抬头的一项重要原因。因此,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我们建立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实施长效性管理,而且必须通过大众参与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形成全社会崇尚社会公德、讲究职业道德,弘扬社会正气,传递正能量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上大多数人对反腐倡廉工作抱着事不关已、冷漠处之的心态。

2.思想道德教育大众化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思想道德水准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全民素质的标志,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教育大众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引领人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在人民大人心中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二是要引领大众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崇尚礼仪、崇尚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聚合众人之力营造文明公正、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三是要弘扬华夏文明古老的传统文化精髓,发展和传播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这三方面的内容均遍及整个民族、整个社会,反映的是整个群体的精神和意识,必然具有大众化的趋向。同时,三者又呈相辅相成,共融共进的格局。因而,提高全民素质就必须推进思想道德教育的大众化。

3.思想道德教育大众化是丰富和引导良好的群众文化需求导向的需要。广义而言,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种文化。从理论上讲,它是意识完成,意识一致,意识结果,由灵感变成理论,由社会群体用来使世界更利于他们所理解的解释框架。从实用上讲,它在满足人们表情达意愿望的同时,直接指导人们反映社会、改变社会现实生活,追求文明进步的实际行动。因此,思想道德教育的大众化一方面直接满足了群众对思想道德文化领域的需求,有利于促进精神文化市场供求的丰富和繁荣。另一方面,则突出地体现了其引导教育功能,确保思想道德教育事业顺着健康有益、高效快捷的轨道发展。

4.思想道德教育大众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需要。首先,思想道德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其次,从各行各业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看,有效地证明了: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努力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对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做到每个人都有梦想、有信仰、有追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和谐社会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三、正确把握和驾驭思想道德教育大众化趋向。

1.要把握思想道德教育大众化的主流和主题。首先,思想道德教育应体现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道德情操,崇尚良好的社会礼仪和文化修养,它反映的内容应该既包含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又具有现在人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中国梦”的内涵;其次,思想道德教育应该体现良好的人本原则和人性原则。人类具有丰富的情感世界,错综复杂的情感内涵包括着诸如尊老爱幼、关爱感恩等诸多反映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的内容,为此,我们必须以追求外在美、内在美、人性美的完美结合为目的来加以引导和培育。其三,思想道德教育还应在注重主题、突出主流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个体特性,激发地区、民族、行业甚至公民个人求新、求美,敢于创新的潜能,以个性丰富来弥补主流共性,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进思想道德教育领域的繁荣发展。

2.要科学把握思想道德教育大众化的运作规律。虽然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因行业、地域等因素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但大体上还应遵循以下三结合的规律:一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大众化应趋向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启蒙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等。思想道德教育的大众化必须依托这一基础,只有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方能卓有成效。反之则成了空中楼阁了。二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大众化趋向应该遵循正规和附助相结合的原则。正规教育一般指传统方式的课堂、课程教育,通常以儿童和年轻人为主。然而,这些作为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的正规教育,因为受时间、地点、对象的限制,往往显示了教育面狭隘等诸多的局限性。而附助教育则以单位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为主要形式,广泛地突破了课堂等时空限制,使得教育方式更灵活,教育内容更丰富,教育效果更便捷,因此,正规和附助相结合,可实现互补互助,相得益彰的效果。三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大众化趋向应该遵循灌输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灌输式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使用最广泛的教育模式,是正面教育的主要渠道,所谓灌输即输送、灌注之意,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这种方式应该属于主流,但这种方式却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趣味性等缺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因势利导地顺应思想道德教育大众化趋向中,还必须大量应用“引导”式教育方式。所谓引导,即带领、影响之意,所谓言传后的身教,说的就是引导,引导的方式多种多样,谈心交流通过直接沟通实现教育目的;帮扶奉献通过体验熏陶达到教育目的;文化娱乐活动更是通过寓教于乐方式完成教育功能。同时,我们还必须知道,思想道德教育在灌输后还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消化理论知识,必须让大众在实践中体会、领悟,继而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因此,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引导才能巩固灌输的成果,才能真正产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