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师主要先进事迹

教师主要先进事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5-16 20:56:0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师主要先进事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教师主要先进事迹

篇1

一、前言

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因为用途的特殊性,与普通混凝土工程施工有很大的差别,在各分项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加以注意,以免造成渗漏水等现象,严重时将影响正常使用。

二、钢筋工程

1、钢筋绑扎:受拉钢筋搭接长度按图中注明施工,钢筋搭接的接头应相互错开,同一截面处钢筋接头数量应不大于总数量的25%。

2、钢筋遇到孔洞时应尽量绕过,如必须截断时,应与孔洞口加固环筋焊接锚固。

3、底板、顶板钢筋绑扎必须把模板或基底上的杂物清净。绑扎人员不得吸烟、乱仍杂物,并注意穿戴不得带进泥土等;池壁钢筋绑扎前,要把上次甩出钢筋所粘灰浆清理干净。

4、钢筋必须绑牢,以防浇捣混凝土时因碰撞、振动绑口松散,钢筋移位,造成露筋。

5、钢筋的保护层必须用相同配合比的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制成的垫块,垫块厚度要按照设计要求的保护层厚度严格进行控制。严禁以钢筋垫钢筋,或将钢筋用铁钉、铁丝直接固定在模板上。

6、钢筋及铅丝(或双排钢筋)之间加设抗变形钢筋,若必须采用铁马凳设钢筋时,铁马凳必须撑在上下两层钢筋网片之间,严禁撑在混凝土垫层上。

三、模板工程

1、支模前做好基坑排水工作,防止雨天雨水流入工作面。严禁在工作面带水,带泥浆施工,减少防水混凝土渗漏的机会。

2、模板应平整、拼缝严密不漏浆,并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能够承受混凝土的侧压力和施工荷载。模板的拼缝超过2mm的缝隙,要在非混凝土接触面用宽胶带粘贴严密牢固。不得用海绵条粘贴在拼缝里以免海绵条遗漏在混凝土里,造成防水混凝土的渗漏。

3、固定模板的螺栓(或铁丝)不宜穿过防水混凝土结构,以避免水沿缝隙渗入。当必须采用对拉螺栓固定模板时,应在螺栓上加焊止水环。止水环与螺栓必须满焊严密。拆模后应沿混凝土结构边缘将螺栓割掉。

4、模板细装前,一定要把模板上的灰浆、杂物清理干净。组织时严禁在工作面上切割模板和方木,防止木屑、铅丝、铁钉等杂物掉入模板内。如果有杂物掉入模板内,必须拆模,把杂物清理掉。现场严禁吸烟减少防水混凝土渗漏的可能性。

5、池底板与池壁连接处的斜向墙趾模板应与底板模板一次支设、同时浇筑,以免混凝土浇筑时从墙趾处溢出,出现局部空隙,造成池壁根部漏水。

6、拆模板、不宜过早,混凝土强度必须超过C30等级的70%,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得超过15℃,以防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拆模时应注意模板防止防水混凝土结构受损。

四、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开始浇筑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做好供电咨询工作,中途不得停顿。

(2)观察现场,选择好施工运输路线,浇筑方式。

(3)安排充足人员,选择正确的浇筑方向,中途不能停顿。

(4)接槎处的结合层砂浆要采用防水混凝土除去石子以后的水泥砂浆,不能用普通砂浆。

(5)在确定混凝土的浇筑方案时,应尽量减少施工次数。水池的主体部分宜分2~3次施工,即池底一次,池壁和顶板一次。

(6)准确计算混凝土用量,并与搅拌站核实供货合同,开始浇筑后中间不得间歇,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2、混凝土浇筑时,上下顶板、底板要从一边向另一边整体推近,池壁要环形浇筑,严禁把一面浇筑完后再浇筑另一面。

3、池壁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每层厚度30——40cm为宜。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小时,混凝土振捣时,要采用高频振捣器,选用经验丰富的振捣手依次振捣密实,防止漏振欠振,充分振捣、排出气泡,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

4、池底表面在混凝土初凝前应压实抹光,从而得到强度高、抗裂性好、内实外光的混凝土。

5、对于预拌混凝土,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为100~140mm;入泵前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30mm,总损失值不应大于60mm。现场专人管理测定每隔2小时测试一次。

6、混凝土养护:混凝土进入终凝(浇筑后4——6小时)即应覆盖,浇水湿润养护不少与7天,并按规定预留试块。

7、混凝土结构的保护:混凝土拆模后,应抓紧进行下一分项工程的施工,及时回填室外回填土,和室内抹灰工作,避免因干缩和温差引起的混凝土表面开裂,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和抗强性的提高。

五、施工缝

1、施工缝位置及接缝形式的确定

现行的砼工程施工规范规定,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对于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500㎜的竖壁上,接缝形式有多种,如凸凹缝、高低缝、平缝、设止水带缝等,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发现目前常用的几种接缝方式均存在着渗漏水的隐患。如采用“凹凸”型施工缝,其最大弊端在于施工难度大,且很难保证质量,施工缝处砼凿毛时,极易将“凸”楞碰掉一部分,由此减少和缩短了水的爬行坡度和距离,从而产生渗漏水现象;另外凹槽中的水泥砂浆粉未难以清理干净,使在浇筑新砼后,在凹槽处形成一条夹渣层,影响新老砼的粘结质量,留下渗漏水的隐患。而采用橡胶止水带防水,因止水带是呈柔性的,安装时难于固定,且易在浇注砼时受挤压变形移位,从而容易造成局部渗漏水,而且橡胶止水带易老化失效,也不利于水池的长久使用。

根据很多水池施工经验,发现采用400㎜宽、3㎜厚的钢板作为施工缝处的止水带,其防水效果均很好。一是施工方便:将钢板止水带按要求加工成一定的长度,在施工现场安装就位后进行搭接焊即可;二是不易变形且便于固定,止水板下部可支承在对拉螺栓上,上部用钢筋点焊夹住固定在池壁两侧板支撑系统上;三是施工缝上下止水板均有200㎜高,爬水坡度陡,高度也较大,具有较好的防渗漏效果。

2、钢板止水带的安装方法

可采用φ12钢筋制成门形支架固定于结构钢筋上,门形架与止水钢板之间采用焊接,具体步骤如下:

(1)、先将两根12#钢筋垂直于底板固定,将止水钢板置于两根钢筋中间,通过一根水平钢筋穿透止水钢板,并在水平钢筋上面焊接止水环,将止水环和止水钢板之间满焊连接(或者不穿透钢板,仅进行点焊固定则不需要止水环)。

(2)、止水钢板宽度不小于400mm,分别埋入底板砼中200mm,该先浇砼应高于底板上表面200mm以上,钢板厚度不小于3mm,为保证钢板施工时具有一定的刚度,最好钢板长方向两边50mm折边,约折30度边;无论是水平钢板止水带还是竖向钢板止水带,一定要使两翘曲面安装方向朝迎水面。

(3)、待止水钢板就位后,将钢板之间的接口可采用搭接焊接,搭接长度宜大于400mm,焊缝必须满焊。

3、施工缝加强新老砼结合的措施

将混凝土表面凿毛,以达到加强施工缝结合的目的。

篇2

一、加强领导,牢固树立安全首位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为广泛开展“交通安康杯“活动,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我局及时充实和调整了安委会领导组织机构,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每年与直属各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单位的安全责任和任务目标。同时制定下发《全年安全工作要点》,对年度安全工作全面部署,确保了安全工作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

二、广泛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劳动竞赛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

按照省厅的部署,我局积极开展了“交通安全杯“、“安全生产月”、“反三违月”等活动,做到了活动开展有部署、有方案、有宣传、有落实、有总结,达到预期效果。围绕“交通安全杯”劳动竞赛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知识答卷和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开展了以学习《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超员超限运输车辆管理办法》等法津法规和安全管理知识为内容的活动。施工企业围绕工程建设开展“安全优质工程劳动竞赛”,并针对各自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营造遵章守纪,健康安全的良好氛围。此外,我局继续推行《安全管理评价标准》,并将安全工作纳入争创文明行业活动之中,为做好“交通安全杯”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措施,抓好专项治理和检查,把安全生产和“交通安全杯”活动贯穿于各项工作中

几年来,我局一方面积极配合省厅开展交通系统各项劳动竞赛和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活动,落实各重要时段,尤其是去年上半年防控“非典”疫情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了生产安全和职工生命安全。另一方面结合公路行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项专项治理活动。如开展对所辖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消防安全进行专项整治,开展对所管辖道路中事故多发路段的标志标线完善设置以及改善道路基础设施,开展对一些路段乱挖河砂现象的整治,以及开展直属单位安全工作检查等。通过检查和治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促进了公路行业安全形势的进一步稳定,使“交通安全杯”活动开展得更加广泛深入。

开展“交通安全杯”等劳动竞赛活动以来,我局未发生任何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尤其在“非典”期间,确保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生命安全。

篇3

一个优秀的辅导员团队,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鼓励。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党政领导一贯重视团学工作,不但在办公硬件上加大了投入,把团学工作列入党政联席会议的主要内容,并配备专职副院长指导团学工作;而且还对涉及辅导员切身利益的评优评先及学习培训活动非常重视,这一切使辅导员能够用心、安心工作。

辅导员直接面对广大学生,日常事务繁重。一个学院要有条不紊地处理好各项工作,需要辅导员之间团结协作。资源与环境学院团委根据自身的情况,在明确分工的同时,强调合作与协调。团委书记郭超杰以学生党务管理和团务管理为主,叶晖以学生助学贷款、困难学生资助及环境科学系日常管理工作为主,李月涛以毕业生就业及植物保护系日常管理工作为主。这样,就能够使辅导员在各自分管的工作中越来越熟练,进而逐步达到“专”和“精”的标准。

二、率先垂范,提高素质

辅导员是与大学生密切接触的教师群体,是需要奉献和付出的。“不要问学校给了我什么,要先问我为学校做了什么;不要问学生报答了我什么,要先问我为学生付出了什么。”这就是资源与环境学院辅导员的工作准则。几年来,我们很少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而是力求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学生悟出做人和治学的道理。2008年,郭玮、蔡晓丹同学拿出国家奖学金设立了“‘玮・丹’奖学金”,其先进事迹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

大学生是富有朝气的青年,辅导员要发挥好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垂范,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为学生做榜样。如果我们不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就不能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工作起来就会显得缺乏说服力,处理问题的时候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这样就很难取信于学生。所以,我们要不断充实知识内涵、完善知识结构,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每位辅导员必须完成的任务。

三、平等尊重,管理科学

大学生正处于知识迅速拓宽、思想逐渐趋于成熟的年龄,他们有许多困惑和问题,行为偏激,但自尊心较强,迫切希望别人关心、尊重他们,所以辅导员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难免会犯错误,但犯错误后的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怎样才能使教育这一环节行之有效,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加以改正,我们的方法就是师生之间平等真诚的交流。

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于教育民主的要求比以往的大学生更加强烈。辅导员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尊重。每年的各种先进评比、奖助学金发放、学生干部任命、发展党员等,都和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也是他们关注的焦点,稍失之偏颇,极有可能成为矛盾的触发点,影响学院的稳定。在这一点上,资源与环境学院团委率先在全校实行学生工作“团学简报”制度和学生党员网上申报制度,不断完善“QQ谈心”制度、学生党员及学生干部宿舍联点责任卡制度和毕业生、学生干部飞信联络制度,并于2008年重新修订了《团学制度汇编》。有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学院的各项团学工作就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并做得有声有色。

四、细心关爱,热忱服务

关于良师益友,我们认为应当先做好“益友”,换句话说就是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必须具有亲和力。一名有亲和力的辅导员,在工作中往往会收到“不令而行”的教育效果。

每个学期初,我们总会给所有班级逐个召开以“感怀・成长”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感悟成长,确立远大目标。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将就业指导活动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对低年级的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他们参加兴趣小组,培养他们对专业的兴趣;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开展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传授求职的技巧,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通过参加专业技能实训,积极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申报科研课题,并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科研课题,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和科研能力。

篇4

新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几个年头,在实施过程中给我们最大的感悟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课堂的控制者和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要实现这样的转变,教师需要更新观念,需要提高教育能力,需要转变教育行为,需要提高文化水平等。所以,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专业成长,纵观各地开展课改的实践经验,只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带领教师走专业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教师,才能成就教师职业的理想境界。

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笔者对本县的一个乡镇教师队伍情况进行了调查:全镇有初中2所,小学7所,在职教师358人,其中由原民办教师“出生”的占72.6%。由于农村出生人口的下降,中心学校地理位置的偏僻,布局调整难以到位,导致学校规模难以扩大,布点分散,制约了人、财、物的统筹使用。教师过剩新教师难进,使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6所村小学,平均年龄50.4岁。技能学科教师更是缺乏,连中心小学也很难配齐专职的音、体、美教师,虽然开足、开齐课程,但很难上好课程。而这种状况在农村是非常普遍的,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更严重。要推进课改深入,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培训教师上下功夫,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是迫在眉睫。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多种多样的的本领。学校为教师的多向多维发展创造机遇、搭建平台:帮助教师设计个人成长规划;帮助教师设计专业和综合能力规划,如帮助教师确立专业年档发展轨迹;培养与发掘教师的兴趣、特长。学校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品味成功、实现自我的舞台。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教师思想也不同程度的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同时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差,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低,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下降,众多的教师职业心态差,职业倦怠感强,许多人只是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上班、下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平平淡淡,终此一生,这种思想严重地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面对农村教师的实际心理状况,应积极引导教师树立“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

1.用道德规范教育教师

引导教师树立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用典型去引导教师,组织教师学习陶行知、斯霞以及本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奉献教育的先进事迹,通过师德教育来引导教师爱教育,爱学生,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去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把心献给党的教育事业。对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还要注意教师的思想动态,把握教师的思想脉搏,比如在目前教师因受市场经济影响,产生职业倦怠感的情形下,学校应该想方设法使教师守住教育这块净土,守住宁静的心灵,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用表彰奖励勉励教师

虽然我们从事教育不是为领导,不是为职称,不是为荣誉,但是通过表彰、奖励、职称晋升可以使教师感到对自己工作成就的认可,所以,学校应当每年都组织开展对优秀教师表彰活动,表彰的形式和内容应当是多样的,如对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校长等的表彰,或通过举办优秀事迹报告会,请优秀教师介绍自己的先进事迹,让教师感到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无尚的荣耀。

3.用地位待遇激励教师

落实好教师的经济和政治待遇,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落实确保教师工资正常发放,各种津贴足额到位;在大力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同时,还要切实关注中老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

这些都为教师专业成长建立了良好的思想和心理基础,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动力”。

二、加强理论学习,引导教师不断吸收新理念

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学习者、研究者。大教育家孔子从没有对自己的知识感到满足,还告诫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教育人对知识的收入与输出有一句经典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还有人说“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做一流的学生”,这些可以看出教师这种职业最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因为教师首要的是学养,其次才是教学的技巧。

新课改提出学生探究学习的理念,教师如果不具备足够的知识,是无法满足,也不能带领学生去对知识探究的。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工作是繁忙的,如果他游走于繁忙的学校,繁琐的家庭,没有个人学习的时间和计划,那么这样的教师就会变成“教死书,死教书”的教书匠。在这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

1.提高教师文化水平

尽管90%的教师已经达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学历,但是,还不能赶上教育发展、科技进步的步伐,学校应该指导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对每个年龄段的教师的学历提升提出不同的要求。还要鼓励和引导教师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学校要经常对教师的文化专业知识进行考核。

2.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

学校应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新课程改革方案》、《新课程改革理论辅导》等,必要时可以邀请县内外的专家进行理论辅导。在学习过程中,应就新课程强调的“四个注重”(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重整合)、“五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进行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教师深深地意识到,传统教学过程,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已不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也不适应“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基本教育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教师不仅是一部教案剧的编剧、导演、主演,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伙伴、参谋、鼓动者、裁判,甚至是学生的欣赏者,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应有方法、能力、意识,更有教师人品和学品。学习讨论使教师对教育改革的目标、思路、方法、要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了鼓励引导教师不断提升文化专业理论水平,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向教师推荐教育理论书籍,建立教育理论学习考核制度。

3.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著名心理教育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为了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现在许多学校采取了强行切入的办法,出台了教科研奖励政策,对在县级以上教育刊物刊登的或教育主管部门评选的论文进行奖励,把写总结、写论文作为每一个教师的工作任务下达在年度工作目标中,在职务晋升、骨干教师评选考核中,论文总结占有一定的比重。比如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上百篇论文在县级以上教育论文评选或教育刊物中获奖或交流发表。为引导教师注重教学过程的反思总结,可以在教师备课笔记中增设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等栏目,使教学反思行为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自觉习惯。

三、打造教科研平台,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

“以研促教,以研兴校”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的共同认识,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最终落脚点在教学过程。所以,教科研是新课改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一环,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1.建设教科研队伍

教师专业成长必须有引路人,所以学校的教务处、教科室应配备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创新精神管理人员,规模大的学校可设立学科教研组长。

2.构建教科研网络

学校应建立上下联动的教科研网络,就农村学校而言,初中教研网可以由县(教研室)——片(乡镇)——镇(教导处、教科室)——学科教研组构成;小学教研网可以由县(教研室)——中心学校——村学校——学科教研组构成。

3.开展教科研活动

学校要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备课和学习业务。经常性开展教科研活动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来说,他们能通过参加活动接受到更多的新方法、新理念,提高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给教师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一人一课一评议”的活动,学科教研组学期初就将“一人一课”落实到每个教师,教师要拿出浑身解数来上好这节课,上完课后,还要向教研组成员陈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意图,大家开展评议。县教研室、镇中心学校教导处、教科室还应当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竞赛课,或者是送教下乡等活动,借此传递教改信息和教学经验,使教师在课改实践中不断深入理解新的教学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这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也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化。

4.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大家集体智慧的体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这样的备课形式更有利于使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更能体现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也是通过活动使教师借他力来提高自己的途径。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并采取了“三级备课”的方法,即个人预备——集体讨论——个人实施。形成了“备课即研究,研究即学习”的良好运行机制。

5.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学校应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开展教学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来提高教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的能力,目前,在农村学校对课题研究采取的办法是:乡镇中心学校向县、市申请课题研究项目,经过论证批准后,中心学校再将课题分成若干子项目,分配给年级组、备课组、教研组,让教师带着目标去学习、探索、研究,以此来引导教师用理论去武装自己,做研究型教师。

四、建立常态的培训机制,让教师接受新理念

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培训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增强教师理论素养,改变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制定好教师队伍建设师发展规划,落实具体措施、培训经费、培训目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空间、时间和物质保障。目前,对教师的培训大致分为这样的情况:

1.校本培训

由本镇中心学校牵头,制订适应本乡镇教师特点、教学需求的培训计划,并通过教研、讲座、学习等形式开展培训活动。

2.通识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教材教法培训活动,一般利用暑期进行。

3.学科培训

主要是培训技能科教师,由于目前技能科教师紧缺,有必要对在职的教师进行专业学科知识培训,特别是对音、体、美、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师进行培训。

五、打造名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健康成长

课程改革必须有一支改革的主力军、领头人,这样才能全体教师在专业化成长道路走得更远,让教师与名师交流,与专家对话,才能找出差距,反思自我,模仿创造,超越自我。

实施“一三五”工程。所谓“一三五”工程就是针对青年教师成长采取的一项措施,要求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三年达标,五年成为骨干”,这项“凤凰涅槃式”的活动开展以来,使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得到了锤炼,每个阶段的考核都要经过职业道德、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的严格考核,“一三五”工程考核已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必须逾越的门坎。

开展骨干教师评选。通过评选骨干教师的形式,来引导教师专业成长也是我们的成功做法。对名师的培养应该注意层次和梯度,让教师逐级而上,在有些地方将骨干教师命名分为培养对象、教坛新秀、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培养对象等六个层次,对已命名的不享有终身制,每年进行考核,优秀者在下次评选中可以自然晋级。笔者所在的县已经评审了四批各个层次的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领军人物,在课改中应充分体现其价值,他们必须每人帮扶一个教师,每学年开设4—5次示范课或讲座等,参与研究一个课题项目,读2—3本教育理论专著等等。凡是被任命的骨干教师,在教研经费上给予资助,在晋升职务上给予优先,充分调动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只有靠自己培养。学校领导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既要照顾当前教学急需,又要看长远需要。只顾眼前,不下决心有计划培养提高教师,是缺乏远见的领导者。”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提高教师的重大意义,这既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化的要求。目前,有的学校领导,因为经费紧张,怕影响教学秩序,对教师培训不重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方法和途径,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出了高要求,我的想法和看法也不一定正确,只是我对此项工作的粗浅认识。

参考文献:

篇5

作者简介:傅宗政,任教于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新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几个年头,在实施过程中给我们最大的感悟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课堂的控制者和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要实现这样的转变,教师需要更新观念,需要提高教育能力,需要转变教育行为,需要提高文化水平等。所以,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专业成长,纵观各地开展课改的实践经验,只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带领教师走专业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教师,才能成就教师职业的理想境界。

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笔者对本县的一个乡镇教师队伍情况进行了调查:全镇有初中2所,小学7所,在职教师358人,其中由原民办教师“出生”的占72.6%。由于农村出生人口的下降,中心学校地理位置的偏僻,布局调整难以到位,导致学校规模难以扩大,布点分散,制约了人、财、物的统筹使用。教师过剩新教师难进,使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6所村小学,平均年龄50.4岁。技能学科教师更是缺乏,连中心小学也很难配齐专职的音、体、美教师,虽然开足、开齐课程,但很难上好课程。而这种状况在农村是非常普遍的,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更严重。要推进课改深入,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培训教师上下功夫,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是迫在眉睫。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多种多样的的本领。学校为教师的多向多维发展创造机遇、搭建平台:帮助教师设计个人成长规划;帮助教师设计专业和综合能力规划,如帮助教师确立专业年档发展轨迹;培养与发掘教师的兴趣、特长。学校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品味成功、实现自我的舞台。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教师思想也不同程度的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同时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差,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低,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下降,众多的教师职业心态差,职业倦怠感强,许多人只是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上班、下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平平淡淡,终此一生,这种思想严重地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面对农村教师的实际心理状况,应积极引导教师树立“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

1.用道德规范教育教师

引导教师树立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用典型去引导教师,组织教师学习陶行知、斯霞以及本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奉献教育的先进事迹,通过师德教育来引导教师爱教育,爱学生,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去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把心献给党的教育事业。对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还要注意教师的思想动态,把握教师的思想脉搏,比如在目前教师因受市场经济影响,产生职业倦怠感的情形下,学校应该想方设法使教师守住教育这块净土,守住宁静的心灵,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用表彰奖励勉励教师

虽然我们从事教育不是为领导,不是为职称,不是为荣誉,但是通过表彰、奖励、职称晋升可以使教师感到对自己工作成就的认可,所以,学校应当每年都组织开展对优秀教师表彰活动,表彰的形式和内容应当是多样的,如对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校长等的表彰,或通过举办优秀事迹报告会,请优秀教师介绍自己的先进事迹,让教师感到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无尚的荣耀。

3.用地位待遇激励教师

落实好教师的经济和政治待遇,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落实确保教师工资正常发放,各种津贴足额到位;在大力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同时,还要切实关注中老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

这些都为教师专业成长建立了良好的思想和心理基础,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动力”。

二、加强理论学习,引导教师不断吸收新理念

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学习者、研究者。大教育家孔子从没有对自己的知识感到满足,还告诫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教育人对知识的收入与输出有一句经典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还有人说“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做一流的学生”,这些可以看出教师这种职业最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因为教师首要的是学养,其次才是教学的技巧。

新课改提出学生探究学习的理念,教师如果不具备足够的知识,是无法满足,也不能带领学生去对知识探究的。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工作是繁忙的,如果他游走于繁忙的学校,繁琐的家庭,没有个人学习的时间和计划,那么这样的教师就会变成“教死书,死教书”的教书匠。在这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

1.提高教师文化水平

尽管90%的教师已经达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学历,但是,还不能赶上教育发展、科技进步的步伐,学校应该指导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对每个年龄段的教师的学历提升提出不同的要求。还要鼓励和引导教师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学校要经常对教师的文化专业知识进行考核。

2.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

学校应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新课程改革方案》、《新课程改革理论辅导》等,必要时可以邀请县内外的专家进行理论辅导。在学习过程中,应就新课程强调的“四个注重”(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重整合)、“五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进行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教师深深地意识到,传统教学过程,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已不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也不适应“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基本教育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教师不仅是一部教案剧的编剧、导演、主演,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伙伴、参谋、鼓动者、裁判,甚至是学生的欣赏者,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应有方法、能力、意识,更有教师人品和学品。学习讨论使教师对教育改革的目标、思路、方法、要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了鼓励引导教师不断提升文化专业理论水平,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向教师推荐教育理论书籍,建立教育理论学习考核制度。

3.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著名心理教育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为了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现在许多学校采取了强行切入的办法,出台了教科研奖励政策,对在县级以上教育刊物刊登的或教育主管部门评选的论文进行奖励,把写总结、写论文作为每一个教师的工作任务下达在年度工作目标中,在职务晋升、骨干教师评选考核中,论文总结占有一定的比重。比如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上百篇论文在县级以上教育论文评选或教育刊物中获奖或交流发表。为引导教师注重教学过程的反思总结,可以在教师备课笔记中增设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等栏目,使教学反思行为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自觉习惯。

三、打造教科研平台,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

        “以研促教,以研兴校”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的共同认识,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最终落脚点在教学过程。所以,教科研是新课改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一环,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1.建设教科研队伍

教师专业成长必须有引路人,所以学校的教务处、教科室应配备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具有创新精神管理人员,规模大的学校可设立学科教研组长。

2.构建教科研网络

学校应建立上下联动的教科研网络,就农村学校而言,初中教研网可以由县(教研室)——片(乡镇)——镇(教导处、教科室)——学科教研组构成;小学教研网可以由县(教研室)——中心学校——村学校——学科教研组构成。

3.开展教科研活动

学校要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备课和学习业务。经常性开展教科研活动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来说,他们能通过参加活动接受到更多的新方法、新理念,提高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给教师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一人一课一评议”的活动,学科教研组学期初就将“一人一课”落实到每个教师,教师要拿出浑身解数来上好这节课,上完课后,还要向教研组成员陈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意图,大家开展评议。县教研室、镇中心学校教导处、教科室还应当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竞赛课,或者是送教下乡等活动,借此传递教改信息和教学经验,使教师在课改实践中不断深入理解新的教学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这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也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化。

4.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大家集体智慧的体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这样的备课形式更有利于使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更能体现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也是通过活动使教师借他力来提高自己的途径。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并采取了“三级备课”的方法,即个人预备——集体讨论——个人实施。形成了“备课即研究,研究即学习”的良好运行机制。

5.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学校应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开展教学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来提高教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的能力,目前,在农村学校对课题研究采取的办法是:乡镇中心学校向县、市申请课题研究项目,经过论证批准后,中心学校再将课题分成若干子项目,分配给年级组、备课组、教研组,让教师带着目标去学习、探索、研究,以此来引导教师用理论去武装自己,做研究型教师。

四、建立常态的培训机制,让教师接受新理念

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培训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增强教师理论素养,改变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制定好教师队伍建设师发展规划,落实具体措施、培训经费、培训目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空间、时间和物质保障。目前,对教师的培训大致分为这样的情况:

1.校本培训

由本镇中心学校牵头,制订适应本乡镇教师特点、教学需求的培训计划,并通过教研、讲座、学习等形式开展培训活动。

2.通识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教材教法培训活动,一般利用暑期进行。

3.学科培训

主要是培训技能科教师,由于目前技能科教师紧缺,有必要对在职的教师进行专业学科知识培训,特别是对音、体、美、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师进行培训。

五、打造名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健康成长

课程改革必须有一支改革的主力军、领头人,这样才能全体教师在专业化成长道路走得更远,让教师与名师交流,与专家对话,才能找出差距,反思自我,模仿创造,超越自我。

实施“一三五”工程。所谓“一三五”工程就是针对青年教师成长采取的一项措施,要求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三年达标,五年成为骨干”,这项“凤凰涅槃式”的活动开展以来,使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得到了锤炼,每个阶段的考核都要经过职业道德、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的严格考核, “一三五”工程考核已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必须逾越的门坎。

开展骨干教师评选。通过评选骨干教师的形式,来引导教师专业成长也是我们的成功做法。对名师的培养应该注意层次和梯度,让教师逐级而上,在有些地方将骨干教师命名分为培养对象、教坛新秀、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培养对象等六个层次,对已命名的不享有终身制,每年进行考核,优秀者在下次评选中可以自然晋级。笔者所在的县已经评审了四批各个层次的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领军人物,在课改中应充分体现其价值,他们必须每人帮扶一个教师,每学年开设4—5次示范课或讲座等,参与研究一个课题项目,读2—3本教育理论专著等等。凡是被任命的骨干教师,在教研经费上给予资助,在晋升职务上给予优先,充分调动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只有靠自己培养。学校领导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既要照顾当前教学急需,又要看长远需要。只顾眼前,不下决心有计划培养提高教师,是缺乏远见的领导者。”⑸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提高教师的重大意义,这既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化的要求。目前,有的学校领导,因为经费紧张,怕影响教学秩序,对教师培训不重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方法和途径,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出了高要求,我的想法和看法也不一定正确,只是我对此项工作的粗浅认识。

参考文献:

篇6

多年来,学校始终把抓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学校探索研究的实践课题,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着眼点。如今,学校党、政、工领导班子团结协调,不断改革创新,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学校围绕党建制定的一系列规章措施激发了学校教职工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的热情,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上进心和责任心,逐步形成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各尽其职、顾全大局的教职工群体。学校获得了区教工排球比赛第一名、区示范鼓号队、区教学优胜奖、区优秀家长学校、区文明校园、区“十一五”校本研修工作进取奖、区“十一五”教师教育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优胜单位”、2011年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回顾几年的党建工作,我有以下的实践体会。

思想政治建设是党建的核心

同志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个精神,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敬业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这是党建工作的根本,也是核心所在。在对教师的思想教育上我注意抓住了“三个环节”。

一是专家引领:如结合师德建设,加强了师德培训,利用网络资源,组织老师观看了邹越老师最感动人的演讲《让生命充满爱》,联系“争当四好少年、强国之音爱心”演讲团,聘请李文宝老师对全校老师、学生、家长进行了《让真爱洒满人间》感恩励志演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学习与交流:组织老师学习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并写了学习体会,增强了教师的政治思想意识,提升了教师的政治思想观念。并“以教育学生为主题”,开展师德交流会,老师们能根据自己工作中的具体案例,讲述自己教育学生中的成功之处,用自己的典型事例感染教师,用自己成功的事例教育老师,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教师们的教育经验,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方法与责任感,对教师的师德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借鉴和促进的作用。

三是自我反省与提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党员与教师中开展自查活动,认真总结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制定整改措施,促进教师的师德形象不断完善。

队伍形象建设是关键

队伍形象建设是党建的关键性工作。支部重点抓好三支队伍。

领导班子:根据党管干部的原则,党支部要有意识地做好对中层以上干部的教育、管理、培养和考察。学校领导干部队伍要由“经验型”转化为“学者型”,做学校教育工作的带头人。党支部还重点抓好三项主要工作:一是干部中心组的学习,坚持周五班子集中学习制度,做到“四定”:定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要求。二是班子的作风建设,重点是思想和工作作风,并坚持每年召开1~2次干部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针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三是协调好党政之间关系,这是搞好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最为敏感的问题。

党员队伍:我们在抓好常规基础性工作的同时,以开展主题活动为抓手,有效地运用这一教育活动载体,如党员与教师结对子、党员与特殊学生结对子活动。党员与教师结对子活动,一是要求每一位党员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和各项工作中努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党员一个学期至少找结对对象谈话2~3次,主要是思想认识、个人成长方面,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三是了解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思想情况和动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帮助。四是党员与教师相互听课一个学期至少3~4次,与教师在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和钻研专业知识,不断反思,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五是所开展的活动过程要有记录。党员与特殊学生结对子活动要求党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帮教活动,帮教活动时要从学生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进行帮教,不能只单纯从学习一个方面入手,要先育人,后教书。帮教活动每周不少于一次,做好活动记录,记录中要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在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帮教措施,确定达成目标,并将活动过程尽可能地做一详细记录。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党员的党性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了党员在教育教学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青年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党支部就从培养青年教师入手,开展“青蓝工程”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提高,在“青蓝工程”中,我校采用了“常规性培养”与“提高性培养”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常规性培养”主要是针对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刚毕业的大学生素质较高,理论知识充实,但实践知识比较欠缺,在课堂上有一种“眼高手低”的感觉,学生是活的载体,是在不断的发展中,根本就不允许我们从头再来,因此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材,完成课堂教学是重中之重,对于这样的青年教师,主要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常规要求,基本习惯,如何备课、上课等方面加强培训,是让青年教师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最后能自主的驾驭教材;“提高性培养”要针对那些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有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并且自身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要在其现有的基础上,定措施、定目标,加大培训力度,施加压力,使其向更高的层次上发展,向骨干教师的队伍快速迈进。同时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了“松苗杯”青年教师素质大赛和录像课评比活动。在“松苗杯”青年教师素质大赛的基础上,开展录像课活动,录像课增加了青年教师看自己的课堂录像,自己跟自己评课、反思的过程。通过培训,我校的青年教师都能快速掌握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成为学校科研的主力。我校的于一姝老师,参加工作三年就获得区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成员的资格。

篇7

一、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形成教与学的合力。

1、弘扬敬业精神,激发高三教师的干劲。本届高三教师的年龄结构偏于年轻,三分之一的老师首次任教高三。靠什么来引领这支队伍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针对队伍年轻化的特点,我们认为,年轻固然有其经验不足的劣势,但年轻更有许多积极的因素,年轻人能否干出成绩,关键在于敬业的精神。于是,我们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了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上。一方面,我们通过政治学习、报告讲座等形式扎实开展行风建设、师德教育,在事业心上、价值观上对高三教师进行正面引导;另一方面,我们利用校报、橱窗等阵地,用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来激励大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高三队伍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杨发余老师关节炎发作,疼得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早晨照常上课;钮勤章老师的小孩在扬州住院治病,他没有耽误一节课;任燕、高秀风两位女教师克服夫妻分居、小孩年幼、公婆年老的困难,教学工作一丝不苟;顾长清老师中途接手高三(6)班的数学,向校长室立下誓言:“为了尽快提高文科重点班的数学成绩,准备歇掉20斤!” 人的潜力是无穷尽的,正是他们的这种敬业精神,带动了全体高三教师,使整个年级形成了良好的势头。

2、强化目标管理,形成奋发向上的动力。学校和高三年级将目标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在分解目标的同时,帮助高三教师分析目标达成的可能性,寻找目标达成的最佳途径,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考核机制加以强化,极大地增强了全体高三师生责任感和内驱力。每次大型考试下来,高三年级都将各班达标率和每个教师的学科成绩与高考目标对照,并在年级会议上通报。蹲点干部更是围绕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张德明校长分管本届高三年级,他以身作则,认真做好蹲点工作,耐心细致地指导青年教师,成绩突出,所蹲点的历史、地理备课组全县第一,所蹲点的高三(6)班超额完成了本科指标,所指导的相金中老师、钮勤章老师学科成绩名列前茅。由于目标明确,措施到位,xx年高考中,绝大多数班级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特别是高三(8)班,在班主任雍剑老师和其他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科达标率200%,位居全县各班之首。

3、加强沟通交流,建构和谐协作的关系。教育的实质是心与心的碰撞,学校和高三年级部十分重视凝聚人心的工作,始终保持与高三师生的密切接触,发现苗头性问题,便帮助其认真剖析原因,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既最大程度地钝化了矛盾,又增进了干群之间、师生之间的彼此理解与信任。校长室的几位同志将主要精力都投放到了高三。他们到高三教室去,到教师的办公室去,他们与高三学生谈心,与高三教师交流。所有这一切,已经成为各位校长的一日常规!在工作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与老师们以心交心,以诚待诚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善意的批评老师们是乐意接受的。整个一年,尽管竞争的压力很大,尽管管理的力度很强,但整个高三年级始终是一个和谐的群体。人心齐,泰山移,和谐所生发出的生产力是难以估量的。

4、树立高考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状态。首先,在学校范围内营造大环境,定期更换横幅、标语、戗牌;其次,高三年级认真搞好高考专题宣传,定期介绍高考信息、名校动态、名校友的发展情况;班级内部通过每周主题班会、黑板报、高考专栏、高考倒计时等形式,强化高三竞争意识。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状态,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理想前途、成人成材、诚信为人、心理健康等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勤奋攻读、拼搏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高考争胜的信心。在蹲点干部的直接指导下,高三各班结合班级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三(3)班当初在高二时是一个典型的脏乱差班级,整个班级纪律涣散,学生无心学习。倪瑞峰老师接受该班后,从树立信心入手,通过常规抓状态,班级面貌为之一新,本科达标率同类班级第一。

此外,在中转优工作、学习常规管理和年级考勤等方面,我们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努力提高课的质量,追求复习的最大效益。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教学进度的严肃性。高三年级在明确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从高三起始阶段即实行备课组双周教学训练计划,将长计划和短安排有机结合,既体现了学期教学的连贯性,又体现了阶段教学的灵活性。

2、准确定位复习难度,提高课堂复习的针对性。我们把临界生这个群体作为高考复习的主要对象,根据临界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层次来设计课堂教学,不片面地追求“高、难、尖”,而是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能力要求,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共2页,当前第1页123、不断优化课堂结构,力促课堂质量的有效性。首先,我们针对复习课特点,明确复习思路,构建了二轮复习“四合一”的课堂模式:能力训练+试卷讲评+整理消化+纠错巩固。能力训练做到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排查出学生的考点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试卷讲评做到在错误率统计和错误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讲评,讲评的对象明确定位为中转优学生,评讲效果的衡量标准就是看中转优学生有没有真正搞懂;整理消化首先确保各学科当堂消化的时间;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在一定的时间长度内,以变形的形式进行纠错巩固训练,同时在各学科的周练中予以体现。

其次,严格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效益。一方面,我们将教研室的指导性意见和有关要求细化落实,并形成学校内部的课堂教学细则;另一方面,加大听课力度,实行课堂质量考评制度。学校和年级部分别成立了课堂质量考评小组,各考评小组每月随机听课不少于6人,且对被听老师的课堂质量作出评估鉴定。凡被认定为不合格的,将在月度考核中扣除该课老师当月各项津贴总和的5~10%,该项考核还将在学年考核中予以体现。另外,该项考核还将作为师徒结对等第评定的重要依据。学校和年级还定期进行课堂教学质量情况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学年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4、狠抓集体备课,增强教学流程的协作性。我们大力倡导组内合作,强力推行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制。一方面,我们牢牢抓住集体备课这一基础环节,将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教师个人的刻苦钻研有机地结合,通过示范课、研究课、考评课、组内互听课等形式,引导高三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一方面,我们依托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要求每一位老师做到教学资源信息化、公开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青年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

此外,在高度重视文化课的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音体美专业高考队的管理,明确规定了专业课的要求,实行专业、文化一体化管理,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使专业考生在专业、文化两个方面齐头并进。

三、切实做好题的文章,发挥训练的最大功能。

1、实行 “下水上岸”制,提高练习质量。学校和年级部明确要求每位高三教师每周必须完成规定的下水作业量,并将完成情况纳入月度业务检查。“下水”是为了“上岸”,教师做题是为了选题,为此,我们加强对选题工作的管理,明确规定练习材料不得照搬现成资料,必须经过专人筛选、备课组集体研讨而成;要先改造,后使用,力求做到选题精当,符合学情。

篇8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124-01

一、爱岗敬业,思想熏陶

把职业当做事业来干,说的就是爱岗敬业。爱是一种内在的情感体验,表现为一种倾向,从而形成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在教师情感上表现为对待职业和对待学生两个方面。

一方面,让青年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岗初期,选取著名的特别是当地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进行教育,培养其责任感、使命感,特别是当前80、90后独生子女代,更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再就是管理者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指导,使青年教师不断地体验从教的乐趣和光荣。

另一方面,培养青年教师热爱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因为只有教师爱学生,学生才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并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教师只有在工作中用真挚的爱去感染、感化学生,才能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扶持加压,有效提升

(一)制定教学目标

有很多青年教师备课时,只是应付,如不是学校检查备课教案,他们就把教学目标省掉,他们觉得写教学过程比教学目标更重要。他们对教案是否适应学生,是否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有效,考虑的很少。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明确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做什么,怎么做,并做好跟踪检查。只有知道备课前要先制定属于自己的或属于学生的教学目标,才能证明教师的境界已经提高了一个档次,这使得教师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才能在教学中自主地、灵活地、游刃有余地发挥才干,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寻找课堂感觉

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一般非常关注自身,是因为他们不够自信缺少课堂磨炼,教学经验贫乏。有许多青年教师上完公开课后都会问:“这节课我上的怎么样?”从他们的问话及上课时的状况可以看出,他们非常注重自己给别的教师留下的印象。如果他们上完公开课问:“学生学的如何?应该怎样才能让学生学的更多、更好?”那么此时老师关注的目标已经由关注自身转移到关注学生了。上的课多了,自我感觉就会好了,因此,我们不妨创造各种机会,多让青年教师讲公开课,备课、说课或走出去听课等。特别是在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高强度、全方位、广角度、宽领域的高效课堂中如何施教,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给他们多施加一些压力,提供一些机会,把他们推到教学改革的风口浪尖上,让他们体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成功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挫折,使其更好,更快地成长。

(三)多写教学设计

每个学期,可让青年教师写两篇像模像样的教学设计,把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等详细的阐述,通过写教学计划帮助青年教师理清教学思路,以达到提高教师重新加工课堂的能力,重新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师课堂设计的水平。

三、磨练意志,开拓创新

学校管理者必须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坚定果断的意志品质。坚决果断的性格品质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要尽量让青年教师多上些实践课、公开课,让他们接受各种考验,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提高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想不到的教育机智的能力和水平。

做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要求青年教师大胆实践,敢向传统挑战,提出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其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

要想使青年教师尽快入门上路,成为骨干,成为名师,学校管理中必须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只有给青年教师不断地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不失时机地搭建发展平台,青年教师自身拥有“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的发展前景,就会出现“山高人为峰”的壮美画卷。

四、加强教师平时的积累和沉淀

(一)教学素材的积累

青年教师由于阅历不深,积累的素材相对有限。在选取材料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选取典型性、时代性强的材料,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吸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促使其去思考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也应该具备广博的素材储备。平时多关注重大时事如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多关注典型事例如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文学家、科学家等;多关注身边的事例如家庭、学校、学生的其他活动场所发生的事。

(二)精心修炼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是一种传递知识和信息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学语言便是一种传递的主要载体,语言有无吸引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就需精心修炼课堂语言的艺术。教师教学语言水平高,语言正确精练,严谨流畅,幽默含蓄,会深深的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在讲课时,既要注意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又要注意声音速度的快慢,强弱,音调的变化等。例如在讲重点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放慢语速,加强语气,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在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通过突然沉默或变换语调来提醒学生注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注重师生平情感的交流

现代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双向互动过程,是师生在知识、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交流过程,所以情感的交流也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学生作为实际教学的直接体验者,最能感受到教学的成效如何。教师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交流,可以畅通情感信息的流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密切注视学生的情绪变化,实现教学的有效反馈,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并学会用灵活的思维、敏锐的观察、果断的决策等教学机智处理好随机因素,并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篇9

一、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开展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它包含学生知识的发展,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诸方面内容,但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人思想品德的发展,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强化德育工作,改革思想品德教学,优化德育成果显得尤为重要。北京大学校长曾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加强德育,培养学生人格”;2001年,江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要求用先进的道德文化鼓舞人、陶冶人、教育人。可见,德育工作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我们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二、学校开展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1.学校德育工作从开展师德教育开始

俗话说“己不正何以正人”,作为教育者要想学生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首先自己先要先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我们老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打扫除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老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对优生“笑脸相迎”,对后进生“横眉立目”,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追逐短期效益,盲目地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呢?我认为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老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我们老师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其次,要以身示范,情感育人。教育学生不能搞形式主义,这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一个好老师受同学欢迎,其实并没有什么法宝,也许就是总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赏识他们。

再次,德育的目标来说,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目标要求过高。重视了最终目标要求,忽视了达成目标的过程。我们不能只想通过一次谈话,一次说教,一次惩罚,一个榜样就让学生成为一个理想的合乎社会规范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圣人”。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德育目标被无限提升。空洞,内容过于理性、过于抽象,脱离学生品德心理发展规律和道德生活需求。这种把德育的工具价值取向当作德育起点的德育目标体系,疏远了学生,忽略了整体人格的塑造。不懂的孩子要一天天的长大的道理。

2.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做法

多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阴影挥之不去,平均分、升学率,是广大学校不懈追求的目标,是学校的“生命线”。于是学校德育教育退居“二线”、“三线”,学校制定的德育目标、安排的德育内容,开展的德育活动都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真正为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切合实际的德育工作少得可怜。德育“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已成为不少学校不辩的事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是要求广大师生要求真务实,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但我们学校的应试教育却造就了多少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我们是否记得,清华大学机电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用火碱、硫酸将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头黑熊双目失明。这一故意残害动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同时,“高材生为何会犯如此低级错误?一个‘好学生’为什么没有必然成为一名好公民”的疑问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与深入的思考。2004年2月上旬,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22岁的马加爵,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与其同学唐学李、邵瑞杰、杨开红等人为琐事争执,认为邵瑞杰、杨开红等人说自己为人差、性格古怪等,并认为自己在学校的名声受到诋毁,原因都是邵瑞杰、杨开红、龚博等人所致,感到很绝望,于是决意杀害邵瑞杰、杨开红、龚博,因担心同宿舍的唐学李妨碍其作案,决定将4人一起杀害。2月13日至15日,马加爵采取用铁锤打击头部的同一犯罪手段,将唐学李等4名被害人逐一杀害,并把被害人尸体藏匿于宿舍衣柜内。

这些悲剧说明了什么呢,他们的智育不是不高,但他们的道德行为与他们所受的教育的反差也太大了,造成他们道德水准低下的原因难道学校没有责任吗?今天,我们作为教育者要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把德育放在首位,培养更多的真善美人才,和谐社会才能成为现实。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校园里发生的任何东西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校园文化处处为学生营造出爱学校、爱班级、爱他人、爱科学、爱学习的氛围

如我校每年都要让学生负责展览一些吸毒图片,把禁毒教育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宣传教育系列的主题活动中,真正使学生成为“珍爱生命,远离”的宣传员、实践者。在开展禁毒教育,加强禁毒宣传的同时,认真总结禁毒教育的经验和体会,在以后禁毒教育的推广中,更好地进行禁毒的宣传和教育。校园里还通过展出学生的作品,如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小发明等,这些稚嫩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完美,而在于它的内涵。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展示和承认,他们的自信心培养起来了,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另外,还通过听先进事迹专题报告、看先进人物纪录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潜意识里知道怎样的人才是一个高尚的人,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4.转变教师角色,走出教育误区,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

长期以来,学校承担着社会道德价值维持与传递功能,老师高高在上,师道尊严不可侵犯,代表社会把一些“假、大、空”,“难、繁、旧”的道德体系灌输给学生,好像只有这样学生就能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的健全的人。但是,学生绝不是灌输德育体系的容器,一旦遇到真实的生活,往往无所适从。譬如,老师在课堂上讲到如果小偷到一位小朋友家里行窃,这时只有他一个人在家,我们来给他出出主意,他该怎么办?学生们肯定会举起如林的小手,大声回答要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同小偷搏斗,最终将小偷抓住。老师在总结的时候,肯定会表扬学生的勇敢,强调遇到坏人坏事要敢于作坚决的斗争。好像这样了我们的学生将来肯定能成为具有勇敢顽强的道德品质的人。而事实是,我们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往往不知所措,这在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

德育即生活。德育工作的内容应该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社会生活的广阔背景为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行为提供了丰富的冲突体验的行为模式。我们教师应该走出误区,转变观念,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扮演好角色,不要处处做学生对错的裁判,不要把学生可体验的内容拿自己说出来,要知道装不知道,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不断反思生活。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融入社会,提高自我,不断获得道德的发展。

德育生活化,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不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看学生,而是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有位作家说过,如果你想要了解孩子,你就得蹲下来跟他们对话。其实,仅仅蹲下来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必须尝试着用同龄人的思维方式,用理解和信任这双重密码,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洞悉他们灵魂中矛盾的交织,才能倾听他们内心中苦痛的呐喊。要做到这一点很难,难就难在我们是否愿意敞开自己的心,去容纳另一颗幼小的心。只有老师蹲下来,你才能和学生是平等的,才能真正和学生融为一体,看到他们的烦恼和迷惘,看到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你在学生眼里才不是“神”。是和他们一样的人,是他们的知心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德育教育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蹲下来,和学生拉拉“家常”,促膝而坐,即使“说”,也会“说”得艺术,能够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性。因为蹲下来,你站在学生的立场去了解学生的感受及想法,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师生沟通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你是我的朋友,我相信你。生活是什么,就是你蹲下来和学生在一起。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261-0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据中国疾控中心较早前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全国大学生中,约10%-25.4%的有心理问题。有高达25.4%的人患有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心理障碍[1]。由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再加上当今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越,个性突出,争强好胜,当他们生活在一起时,相互之间因为琐碎小事引发的矛盾便格外突出,在日积月累之后,如处理不当,便会酿成令人惋惜和伤痛的不幸事件,如本年度发生的山东大学研究生跳楼自杀事件、复旦大学投毒案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杀人案等,诸多事例都反映了当今个别青年学生心理上隐藏着潜在的淡漠人生、杀人复仇等消极和极端思想。因此,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及早采取多种措施将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在大学生意外事件处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其自身内部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活环境改变。心理学研究表明:生活环境的巨大变迁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2]。例如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同一寝室的几个同学,彼此生活习惯、作息规律等都不尽相同,需要在共同的大学生活中去相互磨合、逐步适应。对学习和生活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二是人际关系。与中学时代相比,大学生的交际面更为广泛,角色呈多元化。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不同生活习惯的学生来到同一所大学,共同生活、学习。他们都希望能够建立和谐、友好、真诚的人际关系。但由于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对别人要求或期望太高,出现问题后不能冷静思考、合理解决,从而造成对人际关系状况的不满。这种不满又会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渴望交往的心理需求与心理闭锁的矛盾集中体现出来;三是家庭教育,当今社会,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父母和长辈对其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练,意志力薄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导致心理脆弱,承受不住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往往表现为悲观厌世、自暴自弃的消极现象或杀人复仇等极端暴力倾向;四是感恩意识缺乏。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缺乏感恩教育,学生心理上一味索取而不付出,体会不到关心和照顾他人带来的快乐。

一桩桩大学校园血案令人痛惜,高校管理部门和教师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教育、严管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把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创建和谐、稳定、平安的校园环境。

首先,学校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教育[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磨练学生毅力,培养其乐于奉献的精神。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同时,还要把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贯穿于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和正确的人生观。只有胸怀大志,才会不拘小节,才会团结一致,积极主动地营造温馨和谐的生活氛围。

另外,学校要充分调动辅导员、班主任的积极性,正面引导、教育学生。各院系每学期对全体学生召开不少于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会议,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先进事迹为例,进行宣讲和学习,使学生的一言一行充满正义感,充分体现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我国古代就有“子不孝,父之过”的说法,因此,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复旦大学投毒嫌疑犯林某的犯罪行为,其家庭和学校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主要责任还在于其本人,发泄私愤的报复心理压倒了正义感,最终酿成了悲剧的发生。所以,要通过入学军训、参加社会实践和体育锻炼等各种活动,培养和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当学生内心邪恶与正义发生斗争时,就能明辨是非,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致走向犯罪的深渊。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当同学之间有了矛盾,应该如何化解,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和措施去处理矛盾,成为当今个别学生人生路上难以解决的绊脚石。大学辅导员要深入学生生活,认真了解学生,细致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妥善解决。当发现学生之间存在问题之后,要先教育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查找自身的缺点,认识自身的错误,进行深刻的检讨和自我批评;再让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协调,使问题或分歧以互谅互让的方式合理解决。千万要避免怂恿或纵容具有矛盾的当事人双方相互责备。对于长久积怨,难以有效解决的矛盾,可以协调学生公寓管理部门,对学生住宿情况给予适当调整,以便及早化解不可预测事件的发生。对于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悲剧事件,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早有充分的认识,因此,要求各高等院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结合实际情况,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为各系、各班级安排具体的时间段,分批分期和学生深入交谈,了解困扰学生内心世界的难题,协同辅导员帮助学生走出困惑的误区。同时,心理咨询室的指导教师还可以安排各班班干部或思维敏感的学生召开座谈会;建设以学生辅导员、学生干部、寝室长和学生党员为骨干力量的信息员队伍,从他们那里获取行为异常学生的信息,然后再把“问题学生”的问题给予解决。作为心理问题疏导和干预的主要部门,要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合理化解矛盾,而不是一味等待,错失良机。

另外,对于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正如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李江雪所言,“大学生心理问题凸显出现代情商教育缺失,无论学校还是家庭教育,更多追逐功利,轻视情感和心理培育”[4]。大学生在中小学虽已进行过感恩教育,但依然存在部分学生对这一问题认识不足,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产生自杀、轻生的消极想法,以寻求个人解脱。暂不说置社会和学校的培养而不顾,即使连含辛茹苦养育自己二十多年的父母也抛弃了,还未曾孝敬父母,却又给他们增添了无限的悲痛。这种现象说明个别学生感恩意识缺乏,至少是这种意识非常淡泊,加强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亲情教育,让他们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付出的艰辛和磨难,知道自己的生命并非完全属于自己,知道自己肩负的希望和承担义务的重要性,从而珍惜生命、爱护生命,使个体生命充满生机和活力。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个理想尺度,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所以说,多数大学生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与此同时,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不断积累自我保健意识,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同样会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清华大学教授樊富珉的研究指出[5],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通常情况下,判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心理问题有没有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果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和干扰,就应积极加以矫正。

总之,学校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尤其是心理健康出现严重问题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分清正误,不致于做出令人痛惜的极端事件。前车之鉴,决不能重蹈覆辙。认清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能作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切实肩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道德品质高尚、专业知识精深、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张玉胜.复旦投毒案的悲剧为何发生[DB/OL].新华网,2013-04-17.

[2]赵川林,吴兆方.《大学生心理健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闻青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与途径[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9,9(1):96-97.

篇11

主题词:养成教育 中学德育工作 重要一环

《中学德育大纲》确定的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一、 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

2、养成教育为学生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才会起到促进作用。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它是种种错误甚至罪恶的渊薮。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使人终生受益。总之,养成教育可以使学生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学生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养成教育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

行为习惯及人的修养,涉及人际关系,它不仅对本人起作用,还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界起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不尽人意的事都是由人的不良行为和习惯造成的。现在的中学生迟早要走入社会,他们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我国的社会风气。为了建设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必须抓紧搞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一个国家文化程度的标志之一。抓好养成教育,还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声望。因为外国人来到中国,首先接触的就是我们的行为习惯。

4、养成教育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德育习惯的形成是我们品德教育的结果,它在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认识而没有养成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教育的“质”的指标。看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看看校风,基本情况就掌握了。因此,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重视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使之成为品行优秀、表里如一的人。

二、 养成教育的内容

1.养成教育的内容要规范化

养成教育的内容很多,其中有一些是最基本的,经过筛选,把最重要的一些要求制定成为规范,要求每一个中学生都要做到,并逐步养成习惯。原国家教委于一九八八年九月一日起在全国中学试行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共五条四十项。它的目的在于加强对中学生的基本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的训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便是我们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实施养成教育规范化的内容,要让学生人手一册,烂熟于心。

2、养成教育内容要细目化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虽然内容较多,但它作为一个全国的纲领性文件不可能订得太细。各校、各年级、各班还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使《规范》更加具体化、细目化。把原则的条文分解成实在的、具体的细目,便于实行。例如,“尊敬老师”这一条。对于中学生来说,“尊敬老师”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怎样做才叫尊敬老师呢?我们可以把“尊敬老师”分解细目化,使之更具体、形象、直观,可以分解成:〈1〉、看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并说“老师好!”〈2〉、回答老师的问话要起立,语气要和气、亲切。如果答不上问题,要说“对不起!”〈3〉、有事、有病要向老师请假,不无故旷课。上课迟到要先喊“报告”,未经老师允许,不擅自闯入教室。〈4〉、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不插嘴,不东张西望,不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5〉、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书写工整。〈6〉、接受老师的批评不顶撞,态度要诚恳。即使老师的批评错了,也要耐心的解释,不许侮辱、责骂老师。

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目化有利于更好的贯彻执行《规范》。它能使《规范》更贴近生活,更形象,更易于学生接受。当然,细目化并非是琐碎化,我们在细目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的系统性,力争使之既具体又系统,以便于教育效果的整体升华。

3、养成教育的内容要序列化

养成教育的内容是科学的、有序的,这个“序”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必须研究这个“序”,揭示出这个“序”,并按这个“序”安排内容。使养成教育更科学、更完善。养成教育是整个德育教育序列的一部分,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社会化,是完善人格,,是提高人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人的成才是有序的,养成教育当然也是有序的,它各部分都有自身的功能,同时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如果我们不按其自身的系统安排教育内容,就会使之成为一种无序的、混乱的教育,就会破坏养成教育的科学性,降低养成教育的效果。为了克服养成教育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必须制定系列化方案。制定序列化的方案的依据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党和 国家对中学生的要求;另一条是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我们所制定的“序”既要有中心,又要有阶段性,还要有必要的循环。

4、中学生养成教育系列化方案

(1) 初中阶段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转折时期,生理发育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的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模仿、积极向上,向往共青团,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但是缺乏控制能力,分辨是非能力差,尚未形成稳定的人生目标,如不正确引导容易把问题看得片面化、绝对化。

初一年级教育主题:做合格的中学生,做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第一步:考入中学我首先应懂得什么

(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等条例,并能展开讨论。)

第二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校团委、政教处利用挂图组织学生学习《规范》,并根据其内容开展相应的活动。)

第三步:老师,您辛苦了——“尊师重教”演讲讨论

第四步:让红领巾更鲜艳

(校团委、政教处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学赖宁活动争创学校“十佳”少先队员。)

第五步: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公民——爱国主义教育报告会。

初二年级教育主题:我争取早日加入团组织

第六步:我们也要做共青团员——团的知识讲座

第七步:我们需要团结想上的班集体——主题班会

第八步:我们也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春游或秋游

第九步:他们为什么走向了犯罪的道路——法制教育报告会

第十步:我们要做文明的中学生——演讲比赛

初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怎样成为一个文明的中学生

第十一步:奋斗加效率=成功——主题班会

第十二步:江河与浪花——诗歌朗诵会

第十三步::学雷锋做好事——学雷锋小组活动

第十四步:迈好青春的第一步—青春期心理卫生讲座

第十五步:留给母校的回忆——义务植树

(2)高中阶段的方案:

高中阶段是中学生进入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生精神振奋,自主要求增强,对学习生活充满希望,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力逐渐增强,开始探索人生价值和未来生活的道路,但他们思想仍然不够成熟,心理发展不稳定,思想方法容易过激和片面。

高一年级的教育主题:做一个合格的高中生

第十六步:我们是 “文明之师”——军训

第十七步:怎样塑造高中生形象——《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

第十八步:建立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主题班会

第十九步:我们是新时代的活雷锋——学雷锋先进事迹报告会

第二十步: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元旦联欢晚会

高二年级的教育主题:如何摆正个人与 集体的关系

第二十一步:祝老师节日快乐——教师节慰问老师活动

第二十二步:时刻记住自己是共青团员——“团徽在胸前闪光”系列活动

第二十三步:假如我是班长——五分钟演讲

第二十四步:集体是我成长的园地——主题班会

第二十五步:欢歌笑语迎新年——迎新年联欢晚会

高三年级的教育主题:祖国在召唤

第二十六步:如何度过中学阶段最后一学年——班级民主生活会

第二十七步:团结、自信、拼搏、进取——主题班会

第二十八步:做一个尊纪守法的合格公民——法纪报告会

第二十九步:好儿女志在四方——报告会

第三十步:留恋与欢乐——毕业典礼

三、养成教育的实施

1、 广泛宣传,认真学习,让学生明确《规范》内容。

学校要经常性地在各校广泛开展宣传和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活动,不失时机地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广播和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宣传《规范》的内容。让学生重视《规范》,熟悉《规范》的内容,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认识到执行《规范》的重要意义。

2、 检查评比,强化文明行为,把《规范》落实到实处。

为了使理性的认识能付之实践,使《规范》量化,学校政教处可发动学生会、团委会干部成立各种各样的检查小组,每天对各班《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并定期进行评比。对执行好的班级予以表彰,对执行的不好的班级给予批评,并要求定期改正。检查的结果将作为期末评选“文明学生”和“文明班级”的重要依据。

3、 多渠道、全方位开展《规范》教育,让《规范》进一步深入人心。

为了使《规范》的执行向深度、广度发展,学校除按《养成教育系列化方案》开展形式各样的主题班会、文艺演出及《规范》知识竞赛等活动外,还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和社会本当互相适应,脱离了社会,教育便失去了根据。”(叶圣陶语)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去感受、体会《规范》的真正含义。家长是学生最早的 老师。学校要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只有齐心协力、同抓共管,教育的效果才会更好。

4、 教师在养成教育中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在养成教育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因为老师的以身作则,率先重视,必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可以这样说,学生的种种习惯都是在静观默察中,在不断模仿中逐渐形成 的。身教重于言教,要有文明学生,首先得有文明老师。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