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1 13:14: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3-0074-03
一、研究问题
研究目的:探索中职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研究意义:通过课题研究全面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研究假设:中职数学的内容安排及课堂教学具体实施决定了教学的有效性。
核心概念:“教学”,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有效”,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包含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以及师生得到有效的相互促进与发展。
中职学校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涉及单招和中职两个方面。单招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数学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真正理解的知识,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中职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体现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数学要为专业服务等两方面。
二、研究背景和依据
(一)研究背景
当前,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1)高校连年扩招,导致出现“普高热”,中职校生源质量下降;(2)中职校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其相关素质总体不高;(3)中职校数学课程虽几经修改但问题还是不少。
课题组明确提出“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工作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效益为中心”的理念,积极推进中职校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大有效教学的力度。
(二)研究依据
1.理论依据。本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
2.实践依据。比较成熟的学科教学实践方法有顾泠沅青浦实验法、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黎世法异步教学、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等。近年来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有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预习――展示――测评”教学模式、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等。
以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成功实践的经验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研究的依据和借鉴。
三、研究程序
课题组在相关部门及领导的支持下,以所在学校为研究和实验基地,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实践性研究为主旨,以两周一次的数学组活动为载体,定期进行课题研究,每次研究都有一个围绕课题的主题,并布置相应的任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及组内同伴互助,相互听课研讨、积极开展教学反思等方式,将课题研究不断向前推进。两年来,本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2012年5月顺利通过了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中期检查验收。
四、研究结论
(一)有效教学以教学内容和课堂实施的改革为基本前提
有效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一是要重视教学内容安排。课题组对中职数学的要求和现行教材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在此基础上编写了针对性的《单招数学校本教材》及《“一课一清”成考数学校本教材》,为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是要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研究。课题组认为,首先应该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出发,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然后才有可能有效地组织中职数学课堂。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该主要从数学专业化研究、数学史的引入、引入数学中的美学思想三方面来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要重视开展有效的教学各实施环节的研究。这主要是指中职数学课堂上的复习旧知、引入、新授、提问、举例、布置作业等方面。如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提问,应该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似懂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有疑”之间。课堂所设计的问题要真正成为师生对话、交流和互动的平台,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目的。课堂上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和层次,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要难度适当,适合学生实际水平。如有效举例,则应遵循适应性、循序渐进原则。
(二)有效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具有互为促进的内在要求和机制
凭借学校着力打造课题研究、校本研修、教师培训、课程改革等平台的东风,近两年来,笔者所在学校数学教师队伍建设再上台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课题组先后有12人次参与各级各类“两课”、基本功、评优课比赛并获奖。课题研究助推课题组成员快速成熟、成“名”:课题组负责人杨艳红老师成为苏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苏州市职教数学中心组成员;季松林校长是苏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常熟市名校长;陈梅红老师是常熟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张建青、李瑞林老师是常熟市数学学科教学能手;穆丽新老师成长为校级教学能手。
(三)有效教学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根本指向
在“有效教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上教师更加注重在数学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班级面貌焕然一新。近两年共有3人获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的“三创”优秀学生荣誉证书;在2010 ―2012年的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中,119人获得各项等级奖(国家级、省级);在2011年江苏省成人高考中,学校录取率为81.2%,2012年江苏省成人高考,成绩也相当出色。近几年学生就业率稳居99%以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实验学校对口单招班数学高考成绩稳步提高,本科上线人数也逐年增加。在2011年江苏省竞争激烈的对口单招高考中,学校从普通中专班中抽取37名学生参加单招高考,其中4人本科上线,其余均达专科分数线。2012年对口单招高考,107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本科上线60人,其余均达专科分数线;本科达线率为56.1%,名列常熟市第一。优异的办学业绩和教育质量使学校的社会形象和信誉不断提升。
五、研究成果及影响
(一)主要研究成果
一是发表课题研究论文。课题实施以来,共有39篇课题相关研究成果或获奖,其中有29篇在各级各类期刊上。二是参与各级教学比赛。围绕课题的开展,课题组负责人杨艳红老师带领数学组成员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比赛,先后有21人次参与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并获奖。杨艳红、陈梅红参加苏州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获苏州市一等奖,并获“十佳网络团队”荣誉称号;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教育技术创新与实践比赛,获全国二等奖。杨艳红、陈梅红设计的课件《指数函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分获江苏省二、三等奖,并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优秀多媒体课件评比中获三等奖。教学设计《指数函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分获苏州市二、三等奖等。三是出版教学专著。近两年,课题组负责人杨艳红老师先后参与3套省市级数学教学参考资料编写,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参考资料,在省内外获得了好评。杨艳红老师主编了《单招新学径・数学导学导练》(苏州大学出版社)、参与编写了《2013年单招复习丛书・数学》(江苏教育出版社)、参与编写了《单招直航・数学分册》(华夏出版社)等多部教材,参与了江苏省职业学校新编《数学》教材的审稿工作;殷堰工老师则是《数学》(共七册)教材的主要审稿人。四是整合教学资源。围绕课题,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课题组成员及时地将教学中的有关有效教学的点滴感想记录下来,积极撰写教学札记、教学案例及课堂实录,刻录优秀实况课等,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
(二)主要影响
课题开展以来,课题负责人在常熟市和苏州市开设《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开展五课教研活动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多场讲座;并先后为南京市职业学校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苏州市职业学校数学骨干教师、南京市财经学校、苏州建设交通高职校等中、高职校作了关于《聚焦课堂有效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专题讲座13场。课题组内多名成员以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有效教学的相关主题为对象,不断深化研究内容,以《职业中学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与分析》《中职数学变式教学的策略研究》等为题顺利通过研究生论文答辩,得到相关领域多名专家的肯定。部分课题组成员以数学有效教学的内容参加2010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得教学设计类一等奖。
六、讨论和建议
课题研究为学校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仍然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一)要围绕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五课教研、两课评比”精神,进一步探索高效课堂研究
充分利用学校教研组,重点围绕高效课堂、信息化和课程整合、对口单招等课题,扎实开展“五课”教研活动,切实推进中职有效数学课改模式向纵深发展。
(二)进一步探索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量化问题
尤其是对于普通中专班的学生,如何对有效性作进一步的量化和测量,尚需作进一步研究。
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实现优质、高效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特别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跟踪指导,把握课改的脉搏,为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义成.由名师一节课看有效教学[J].数学教学,2011(10).
[2]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第一分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G.波利亚.怎样解题[M].涂泓,冯秉天.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4]殷堰工.关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探索,2010(1).
[5]殷堰工.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注重的三个目标[J].江苏教育,2010(4).
前言: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习与游戏是两个不可混为一谈的东西,游戏被视为教学之外的活动。这种观念的存在对我国的课堂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课堂教学氛围严肃、课堂纪律要求严格,而这对处于思想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是十分残酷的,而且根本不能勾起他们的学习欲望。本文将探讨有关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实践与应用,指出其应用方法与策略。
一、游戏教学法的作用
1、游戏教学法对课程内容的巩固
在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中,常常会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与心智发育不成熟而影响到对于课本内容的掌握,究其原因,无非是枯燥的课程设置无法与该年龄段的兴趣爱好所契合,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全部的集中到教学内容中去。而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辅以游戏教学法可以大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帮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掌握知识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2、游戏教学法对综合素质的拓展
当下我国的教育目标不再是为培养单一的应试型学生而努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被日益重视,如何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渐渐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一条新的教育探索道路。而游戏教学法却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个目标,达到综合素质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界限。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课堂上实行游戏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方式,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素质教育。
二、游戏教学法的课堂运用
1、游戏内容必须服务于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游戏的选择和安排不应该是盲目的,单纯的为了游戏而游戏。一线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其所选择的游戏内容必须紧紧的围绕课堂知识点而展开,把游戏的宗旨落到知识点的掌握上。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能够把握游戏的目标,做到不偏离宗旨与方向,并且坚持适度原则。例如在学习语文第十一册中的《》时,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指导学生古诗的停顿间隔,掌握背诵技巧,学会体会作者的感情韵味。并且可以让朗诵比赛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及朗诵技巧。最后,再加以小组活动的总结,让每一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讨论总结的展示,使学生不单单只是背过这首古诗,而是能够全方位的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思想感情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掌握知识,拓展素质。
2、游戏方式的普遍性
在开展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注意面向的对象必须是全体同学,不能把活动变成少数同学展示自己的舞台,要尽量的做到全员参与。因此,这就要求在游戏的设计上必须具有很强的覆盖面,将更多地学生所包括,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而老师只是进行一个适当的引导和必不可少的启发。真正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从游戏教学法中得到锻炼,夯实学科知识点。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中,就可以组织全班同学都进行课文中所讲述的实验,亲身体会一下课文中所描绘的那种为他人着想的感情。而这个实验也并不需要太过复杂的器材与场地要求,就在教室内,便足以让全班同学进行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从而达到了人人参与,人人锻炼的目标。
3、游戏选择的创造性
一线的语文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时刻注意并调整课堂的气氛和氛围,适时适当的进行课堂活动。在进行游戏教学法的同时,除了能够让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点之外,也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这也就要求老师们再设计课堂游戏的同时,必须注意其所设计的形式和内容要尽可能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所喜欢,勾起他们主动进行游戏的欲望。因为只有主动学习,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才会达到最好的状态。例如在学习第二册中的《长歌行汉乐府》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珍惜时光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述自己或者名人的故事,从身边的小事去感受珍惜时光的重要性,进而可以进一步的掌握古诗,做到熟记知识点。但是在进行分享之前一定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诵或者背诵古诗,只有这样才能够起到游戏的真正目的,即综合素质与课本知识的双重掌握。
结语:
在我国课堂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对于游戏的认可程度并不高,而以学校老师为主导的课堂内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勾起其求知欲望。这也就造成了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显著地提高。但在素质教育改革推行以来,教育教学重点逐渐向综合素质的培养上靠拢,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老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改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使用游戏教学法来开发学生们的智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1)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学校,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课堂教学信息化,这就对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专家指出:课堂面授教学信息化需要特殊的综合技术,交互式白板正是这种解决方案,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信息化的主流技术。
(2)课程改革的趋势。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改变单纯的接受学习方式为体验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交互式白板的强大的交互功能为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技术基础。
(3)学校发展的需要。四条小学秉承老一代的优良传统,整体教师队伍教学改革意识强、科研氛围好。但这所传统老校,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学校教学骨干先后被抽调。学校的办公设备、教学设施日渐落后,而与之俱来的就是生源的逐渐缩减……如何发展是摆在学校领导和教师面前的严峻的课题与挑战。《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指出:2010年北京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整个现代化教育体系中,教育观念是主导,教育内容是核心,教育制度、设备、方法、管理是保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确立了“走现代化之路,做现代化之师,育现代化之人”的办学思想,狠抓现代化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潜件建设。抓住机遇,首先跟上了一个优秀的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的研究”,加入一个有实力的研究团体,2006年,我校成为了西城区现代技术中心实验基地,得到了高水平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的推进,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最终实现促进学校发展的目标。
2.课题的设计――在研究中探索
(1)概念界定
①交互白板:交互白板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集软件系统、硬件系统、资源系统为一体的集成化平台。其突出的特性在于支持多种类型的交互形式。
②课堂教学是指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积极引导其完成逐步形成学科基本能力与素养的互动过程。
③交互式白板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指的就是通过对交互式白板在各学科课堂教学特性的研究,寻找到二者之间最为有机、最为完美的切合点与结合模式,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效。
(2)研究目标
当前,基于白板的课堂教学研究在国内外都有不少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大家对交互式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已经达成共识。我们的课题研究重点在―如何将交互式白板和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我们希望通过“白板课题”的研究达到:对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①提高课题参与教师的信息素养;②构建不同学科白板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与学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③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3)基本模式
为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我们提出了“白板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假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基于白板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益会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到增强。教师的信息素养随之得到提升。同时,提出了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见表1)。
为了便于教师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基于此基本模式设置了操作流程图,并倡导教师在实践研究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从实际出发,在基本模式的指导下进行创新,产生若干变式,以防止模式僵化。
①行动研究法。我们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实施课题研究。研究在专家指导和课题负责人的组织下实施,以教师为主题,在教师的积极参与中进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施研究。这种研究追求的是教学实践者和科研者的合作以及由这种合力所产生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共同增长。
主要行动为在全校各学科教学中(重点科目是数学、美术、英语)选择适宜的教材,使用、创设并验证教学中“白板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②文献研究法。用于对信息资源文献材料的搜集、整理。
③总结法。对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及时总结、交流、推广,不断积累研究成果。
3.课题的实施――在探索中实践
(1)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是了解课题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定位,找准课题研究点的重要途径。不断地进行文献研究、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使我们把握住课题研究的发展态势,及时借鉴、吸纳新理论、新经验,调整、完善研究方案,确保课题按照既定目标深入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乃至整个研究过程,我们课题组把学习相关理论作为了重要的课题研究内容。学校教科室把收集到的有关理论文章汇总集中先后编辑、印制了3期课题研究学习资料《跋涉》。
(2)课例研究
我们的课题定位在实践研究,这就决定了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作用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其中课例研究的作用不容忽视。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借助区信息中心的力量,请专家亲自为我们的老师指导课。中央电教馆白板课题在张家界开题的一节英语研究课,做课教师先后试讲5次,专家、学校课题负责人和部分课题组成员一直跟随全程,而参与课例研究的所有课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信息素养全方位获得提高。
此外,我们非常重视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课例,例如:参加了河南三门峡外国语学校、灯市口小学的白板课题的交流展示活动以后,我们把几个成功课例刻录之后分别发给课题组教师观摩,并组织专题研讨交流。
为了推进课题研究,2008年我们要求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在第四届“希萌杯”课堂教学比赛中使用电子白板,并针对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共收集了老师们的30多条对白板应用的看法和观点。2009年学校第五届“希萌杯”课堂教学比赛全体教师都选用白板辅助教学,并针对自己的白板应用写出了反思。这些资料对于课题研究弥足珍贵。
(3)学科研究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在学习中开始的,但不是在研读学习中实现的,而是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规律的实践中实现的。为此,我们坚持在学科教学主渠道中开展白板应用研究,努力将教研和科研相结合。比如:以各学科组为单位,选题、定方案,集中学科骨干教师力量,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研究,我们提出“人人带题研究,带题授课”,并请专家予以指导。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科学、汉字艺术、剪纸艺术、美术等学科推出白板专题应用研究课,先后参与区级以上规模研讨活动5次,推出区级课堂教学观摩、基本功竞赛等16节课。
二、课题研究结果与分析
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在《北京市中小学教育科学现状调查》报告中指出:评价中小学的教研科研成果一定要以实践效果作为根本标准,主要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反映了教育规律,提高了教育质量,就应肯定教师取得了科研成果。以这样一个标准评价我们的研究,我们认为白板课题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
课题研究开始之前,我校教师有从网上寻找教学资源习惯的不到20%,懂得操作电脑辅助教学的不到10%。40%的教师只懂得PPT课件制作的技术。而其中50%制作PPT课件都需要计算机老师或者他人帮助。有一个现象―有教学比赛或者做课任务,计算机老师就忙得不亦乐乎。因为几乎所有人的课件需要他们做。
课题组面对全体教师和课题组成员从白板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开展了相对集中的培训。
①演示功能:展示图片、调用 PPT或其他软件和工具设计好的课件。
②书写功能:与黑板不同的书写,绘画和擦除遮挡功能。
③白板特有功能:如拉幕、探照灯、拍照等。
④利用特有功能进行教学设计:应用拉幕、探照灯、拍照、拖动等白板的效果和技巧,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思维训练。
⑤充分发挥交互功能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熟练使用交互白板的各种功能,而且要有意识地将白板的交互功能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中,并能够将已有资源和自主设计的白板资源溶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之中。
以上①~④为全体教师逐渐达到的要求,可以按照序号逐步实现。①~⑤则为课题教师必须在短期内努力实现的目标。
此外,根据课题研究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将教师应用白板的目标进行了分解,制定了阶段性目标:即肯用―敢用―会用―爱用―善用。
课题研究进入尾声,我们又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为学校49位教师,均有上网查找各种资源的习惯。全体教师都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设备辅助教学。在课题组的6名教师中,3名教师熟练掌握白板辅助教学,而且会利用“按按按互动反馈系统”进行教学活动。1名教师还参与到利用数字图书馆的教学研究中。2009年4月我校和台湾教育技术专家的交流活动中,她就同时利用了这3种辅助教学的利器进行了语文课的教学。我们课题组中一位55岁马上就要退休的教师也使用了电子白板和网上互动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努力教师们能很自如地运用白板和互动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教学。为白板课题研究做了充分的佐证――要肯用、敢用就能够会用,而在会用的基础上逐渐爱用,那么就能越用越好,最终达到善用。而这个过程是一个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的过程。
2.构建了白板应用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创新了教与学的方式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教师受到定型情节的课件影响,完全围绕着课件引课。在课堂教学中只能以事先安排好顺序依次呈现,很难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缺少了课堂教学中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再者,由于课件的内容不易更改,课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只能跟着教师的演示而被动接受信息。
白板不仅是书写工具,亦是一种理念!白板使用的最高境界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这与课程改革的大方向不谋而合!研究表明,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方式,为建立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技术基础。
3.基于白板的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教学,白板的视觉效果,比如色彩、隐藏、动画等多种教学功能,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便于学生复习以往的知识内容并促进学生掌握新知识。由于白板可以记录教师以往授课内容和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回忆旧知识及概念,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3)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为了使基于白板应用的课堂教学能够更关注学生。我们设计了课例研究的课堂观察表格。对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状态进行了量化分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观察评价再次调整教学和更进教学(见表2)。
在研究过程中,又发现这种观察评价仍然过于主观。我们就把观察学生整体,变为观察一组学生统计数字,用数字说明问题。
通过观察并进行数据分析,我们能够科学检测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学习状态,也促进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度。
三、研究的结论
1.基于白板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是科学的、可行的、有效的为教师实践工作提供了可操作的程序
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我们在“白板课题”的实践研究中,借鉴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结合我们的实际经验,力求通过对“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设计科学可行的教学模式。在课题研究方案中,尝试性的提出了“基于白板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以指导课堂教学中的“白板课题”研究。同时允许和鼓励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产生若干变式,使基本模式得以充实、创新和发展。实践证明,按照基本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是有效地可行的,符合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一般规律。
(1)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作文以文档或图片等格式事先输入计算机,课上使用“注释功能”在其上直接修改、批注或标记重点,以一种更直观鲜活的方式进行作文讲评,类似行为还可以用于阅读短文分析等教学环节。
语文教师立足于学科的特点,立足于习作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习作评改教学白板应用的模式(见表3):
(2)小学数学中主要有“数”与“形”两方面的知识,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和枯燥。由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概念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他们往往不容易掌握知识,而且对于一些容易错的概念更难辨析清楚。如果根据教材内容,将动与静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那么学生透过白板演示的情境,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就能有效地掌握知识。
数学老师发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白板的主观性强,模式调整为(见表4):
(3)在实践研究中,美术教师在美术学科白板课题研究中,探索和总结了美术学科教学中白板应用的模式(见表5)。
(4)在科学课的教学中,由于问题的科学性较强,解决问题多采用实验法,学生像小科学家一样,真正去体验科学研究和探索的过程,利用白板可以轻而易举的实现(见表6)。
总之,研究验证了我们的假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基于白板应用的基本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会得到增强,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方式也随之悄然而变。
2.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是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十一五”选题之初,我们没有把白板仅仅看作是是一种工具,而是让它作为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利器,“以硬促软”――寻找整体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途径。研究表明,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看似是推动一项技术革命,但是由于白板本身的交互活动特性与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契合,使得参与课题研究的所有教师首先实现的是对自己本身的“革命”。
一位数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之初的课题研究随笔中写道:
(“学校的课改实验室落成了,一块崭新的白板树立在面前―对于已经习惯了多年不变的教案和教学模式的我们来说,信息化设备辅助教学的到来,让我感到了无比大的压力,我们要重新学习白板的使用技能、重新树立起以信息为主导的教学观念,交互式白板提供的庞大的快捷的信息资源和全新的交互功能,使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无疑是一次自我认识的革命。”)
一位英语老师在第一次使用白板后的课题研究随笔中写道:
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贯模式,在我亲历的这12年的习惯中,一直被惯性的习惯着,延续着……各种教学法在不出这个大圈的前提下各自演绎着自己的精彩。但不论怎样,我们看到的都是教师说得比学生多,蹦得比学生欢,所以英语教师总是叫苦不迭,怨声载道。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之后,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是越来越大的学生差异,而教师本人也常常疲倦得满腹委屈……直到今天,当我运用白板打破了曾一惯的教学模式之后,我似乎发现一个新大陆般的兴奋起来,并由衷地感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给我带来的轻松和给学生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
前者(那位数学教师)课题研究后期的课题研究反思中的一段:
这节课中白板功能利用的比较多,也比较充分的体现了它的优势。移动、拖拽功能,是本节中使用最多,因为这个功能能够将学生课堂生成的内容当场展现出来,弥补了课件不能实现的问题。学生对三角形分类中的拖动,充分的展示了学生研究问题的过程。文字的拖拽既节约了时间也避免了教师板书的繁琐,提高了问题研究的效率。画笔功能将研究内容的独特之处一览无遗地展现给学生,放大镜功能将老师强调的问题显著的进行了说明,回放功能将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再一次的巩固,幕布的使用将学生的视线完美地进行了集中,旋转功能的利用让学生的认识更加趋于全面,照相功能的使用更是不可缺少,将学生的成果储存、再现,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内部驱动力,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拓宽了道路。
然而,这场革命带来的是教学理念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与此同时,学校获得了期待中的发展。
3.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是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白板,有利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我们倡导的应用白板的课堂教学,教与学时合作与互动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依赖于教学方式的转变,而教学方式的转变则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创造和提供了所需要的条件。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才会有学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至生存范式的转变。在白板课题的研究中,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题追求的核心目标。也是我们确定的在教学改革中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两年来,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尤为明显。这无疑也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学校十一五课题研究以来“以硬促软”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教育理念提升的策略。
4.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有层次的逐渐推进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是阶段性的,专家学者用一个四节点框架来描述教师的信息化专业知能发展的不同发展阶段,基本上概括了教师对技术从了解到应用自如的过程中。
(1)挣扎阶段:教师心理上抵制技术,在技术面前挣扎,被各种技术问题所困扰。
(2)掌握阶段:教师学会了应付的策略,提高了技术的能力,对新的课堂结构和新的加护形式也有了经验和信心。
(3)冲击阶段:技术整合到学习活动中,由此,课程和学习活动被重新组织,学习环境被改变了。
(4)创新阶段:运用新技术,弥补不足,探索新途径,获得新发展。
回顾走过的研究过程,我们就曾经陷入过挣扎阶段的困境。一批中年教师在心理上抵制技术,这里面不乏骨干教师。命令和要求在此时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作为课题研究者,我们不能一味前行,走了一段路之后一定要回头看看,当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掉队了的时候。我们采取了技术上、要求上分层次设置的策略。对老师们不统一步调,允许慢慢行,引领渐行。从要求应用―自主应用――我需应用。在一步步策略中实现了课题研究的目标,一节节教学设计中实现白板在课堂中的经常应用。
5.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要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技术4个主要元素组成的,在这4个元素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材是主线,技术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元素。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前沿技术,它具有多种功能,但是这些功能需要教师按照教学的需求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比如,白板排版自如的功能,让学生经历了对的留下、错的就改、不满意再改的板书过程,取代了过去近乎于僵化的板书过程,大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效果。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认为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黑板还是应该保有它重要的一席之地,并不能全部取代。如课题、定理、公式、结构图等需要长期记忆和应用的重点内容。
另外,我们认为现代化教师应该具备更高更强大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那么在利用白板这一现代化手段的同时,我们也同时要鼓励教师学习更多的前沿的能够辅助课堂教学的新技术,进而鼓励并引领他们研究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实现多种技术使用的融合。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有容乃大”,白板是一个兼容并包的交互性极强的平台,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更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交互作用。与课堂教学内容交互,与学生交互,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交互,与其他现代化技术有机融合。交映升辉是应用白板技术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成功的精髓。
四、问题与思考
1.相对于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而言,交互式电子白板运用于教学,对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参与性,提高课堂教学绩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等方面的确有其优势。但是作为课题研究的引领者和一线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技术永远是技术,也只能是技术,比技术更先进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素养,因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对于教育活动的意义比其所拥有的教育技术对于教育活动的意义更重要。
为了引领教师在教学充分发挥白板教学的实效,我们提出了白板授课课前,课后三问 :其一,课堂教学效果如何? 其二,学生学习效果如何?其三,白板应用实效如何?
2.我们今天的研究更多的课例都是课题研究课、展示课。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我们的课题研究没有做到常态的课堂教学之中,这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缺憾。我们的课题研究中收集到的学生的资料很少,孩子们上一节课,就会说“这是神奇的笔,神奇的板子。”就会爱上他们,尽管我们鼓励教师平时课进入课改实验室用白板,但是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也很难实现。但是我们今天的研究是为明天白板进入我们的常态教学服务和奠基的,我们的课题研究应该最终作用在更多的学生身上,才会更具有价值和潜力!
参考文献
[1]丁兴富.电子交互白板将替代黑板成为未来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R].北京,2004
[2]丁兴富.进入最艰难的领域[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4,10:66
[3]丁兴富,李敬东.从黑板到交互白板的历史进程―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前景的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5,2:31~35
[4]吴小义.教学模式[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课 题:本文系2016年度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立项研究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成就感研究――以合作学习为例”(编号2016087;主持人:钱晓军)研究成果之一。
笔者通过分析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影响因素,结合已有的关于教师职业成就感的调查表,为笔者学院教师定制教师成就感调查问卷。调查表明:笔者学院教师职业成就感整体偏低,具有职业成就感的教师比例不到30,感到有的职业压力和倦怠感的教师比例高达70,教师整体成就感现状呈正态分布,因此提高全院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迫在眉睫。
一、合作学习的引入
引入新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作为课堂中必备的手段和方法,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例,研究机械专业理论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成就感。小组合作学习开创了现代教学研究的新领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合作,也丰富了教学互动理论。合作学习相较于独立学习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在解决较为困难的课题时,因合作学习能激励学生互相帮助、相互讨论。这能显著促进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后进生的参与度也明显提高,创新了教学组织形式,突出了情意功能。
合作学习能够在推动学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水平、解决复杂问题并促进后进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要,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非常重要。
二、教师成就感的引入
笔者认为,教师要培养有成就感的人。学生感觉有成就感,自然会把这个成就感“传染”给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有成就感的人”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平时大班化的管理及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中,学生缺乏通过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如果某人长期没有与人沟通、交流就会产生孤独感,无法学到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也无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这个小圈子有合作要求、有帮助他人的要求、有遵守集体规则的要求、有请教他人的要求,在这些要求下学生要学会请求帮忙和帮助他人,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管理人的技巧。学生们在这个便于沟通交流的小圈子中很容易找到归属感、成就感。
三、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1.合理搭配,明确责任分工
合理搭配人员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有了良好的团队,才能让合作学习顺利实施。在小组分工中,尽量使成员在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保持合理差异。例如,在机械基础课堂上,学习铰链四杆机构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铰链四杆机构的判定条件。在课堂上,可以将全班分为若干个组(一般4至6人一组),按学生的优中差进行合理搭配,然后为他们明确分工:有一定协调组织能力的学生担当组长,本着人人都参与的原则,负责组织小组成员根据学习任务,有序发言, 各抒己见; 书写速度快的学生担当记录员,把同学发表的意见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思路敏捷、说话流利的学生担当汇报员,负责汇总、梳理、筛选、归纳小组成员讨论的结果;还有一名学生担当机动人员。只有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个人任务,他们在合作学习时才会有责任感,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会 “各司其职”,完成合作学习过程,得出铰链四杆机构的判定条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教师还可让每个组员互换角色,锻炼他们各个方面的能力。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也可增强学生合作的愿望。
2.把握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有价值的问题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内容,有了疑问,学生才会产生互相交流、质疑、解惑的欲望。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到所设计的问题是否能够体现教材重点、难点,是否是多数学生认为的疑点,是否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这决定着学生是否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和落实学习目标。例如,机械基础课堂中对于差动螺旋传动的理解是一个重难点,包括它和普通螺旋传动的区别、特点、优势等。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可以不提,问题不宜过多,应做到少而精,要有讨论的价值。
3.有效评价,增强竞争意识
有效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最有利的手段。课堂结束时,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发扬民主、引起竞争是鼓励合作学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通过小组之间、生生之间、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个小组的学习习惯、分析水平、合作效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互补,在评价中不断提高,使小M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使学生更乐于参与。
四、合作学习中教师成就感的体现
通过开展本次课题的研究,让笔者有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对比,更加突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笔者感受到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能够在自由平等的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大胆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和提高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不仅学生的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得到了提升,并且因为有了学生的感染,教师的成就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很显著。当然,在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力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下去,以提升学院全体教师的成就感为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2]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冯雪英.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4]刘国艳.职业幸福: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与归宿[J].教育综论,2006(8).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教育部已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在未来五至十年内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一、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现就本人多年来的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1.我国既然安排了信息技术课,就有它的作用,我国对它的教学也有相关的规定,2000年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突出的特点是:第一次提出了课程名称为信息技术;在其目标中,第一次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并且强调了伦理问题,提出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要求。
2.第四次技术革命就是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的革命,这是从大处说。从小处说,现在我们的生活里,计算机正在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且不说机关单位都离不开计算机,超市、加油站、银行等等都离不开,计算机学好了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很大的好处。
由以上两点就可以看出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是相当重要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重视起来。当然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也有责任让他们改变这个课的看法,把课教好。
二、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培训,转变观念,提升素养。实现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业务素养,教育理论的支撑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我们的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是一起的,我们要求电子备课室网络必须畅通、保证老师顺畅地上网学习。我们学习特级教师的课例、经验做法等,老师们积极在自己的课堂中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两年学校每期都派出教师观摩特级教师的课,参加学习的老师总是满载而归,既收获了教学艺术和智慧,又收获了教育激情。学校及时组织他们进行汇报和上移植课,受训老师对名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有了更深的领悟和理解,也起到了一人受培众人受益的效果。现在学校老师绝大部分都啃读了一本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丛书。教师读书活动在我校的顺利开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实现有效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细实恒,确保教学高质量全面落实好教学常规,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在每学期期初的工作计划中,学校就把“加强对教学活动的全程管理,进一步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实现有效教学”作为工作重点。
3.组织教学常规学习,明确教学常规要求。我校对教学常规要求比较严格,不允许有迟到、早退,特别不允许放空课的现象,一开学,我对组内的老师就提出了一个要求,信息技术课虽然不是高考科目,但一样对学生来说是培训他们信息素养的重要阵地,教学常规一定要做到,并做好。
4.加强检查,落实教学常规要求。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察小组,不定期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抽查,并对抽查的结果进行登记,和教师期末考核有直接关联。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或许我们可以套用著名教育学家先生的这句话为“小学教育,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小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刚刚踏进学校的团体,可以说,他们将进行人生的第一次洗礼,由此可见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近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教育界不断涌现出“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理念和实践,“校本研究”火热进行中。所谓“校本研究”,就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发展为目的,以学校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发展为目的,由校长组织领导,教科研人员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共同参与的融入学习、教学、教研于一体的群体性研究活动[1]。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校本研究中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关于自己(即教师本身)
“教师”以“教”开头,而随着教育的发展,我们关于教师的理解也由“教者”向“学者”转变。这个重要的转变要求我们教师应具有自学、表达、分析、组织、管理、科研、创新思维等能力,而创新思维能力又是各种能力中最为重要的[2],它可以启发、引导小学生发挥最大的创造性。
创造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只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足够的教学热情,并且热爱学生,热爱数学,才有可能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伟大的创造性。
新教师积极积累经验,尝试创新教学;老教师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创造出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新老教师共聚一堂,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学习和教学当成乐事,这样的教师还怕教不好学生吗?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校外渠道,为与校外教师之间的沟通学习创造更多的机会。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能通过我们的教学,使小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他们不是仅仅为了学习而学习。
总之,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该是跟学生一起成长的。
二、关于小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掌握每个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对教师来说不是班级记事簿上的一行字和一个号码,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即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小学生个体进行有组织的、定期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关注和促进每一个小学生的发展。而在关注和教育学生的同时,教师行为公正,且落到实处,这一点也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长处入手,关注差异,进行激励,学生会慢慢学会接受教师、喜欢教师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教师应以不变应万变,经常反思,总结经验,这样才能把学生教得更好。
三、关于新课标
我国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新课标具有如下特点:
(一)新课标更加注重提供丰富的情景素材
(二)新课标为学生的探索交流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三)在素材选择上,新课标更加重视题材的现实性、综合性,更加注重发挥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并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3]。
新课标作为教师的教材,还要求教师应具备有效处理教材和创造、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而且,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让教材转化为更易于学生接受的信息。
四、关于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不仅具有传递知识的属性,更具有启迪智慧的责任和使命。它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是人对人智慧的引导、激发和唤醒,是人们心灵的体操和精神的交流与对话[2]。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参与能力是新课标的关键目标,而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法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实际出发,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二)让学生在解决“认知冲突”过程中学会数学思维的思考方式
(三)组织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体验
(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五)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
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人人都要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和教师一起来学习数学,体验数学,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这将是一个漫长而有趣的、具有探索性的过程,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互合作,共同成长。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基于校本研究的基础上,从学校本身的实际出发,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数学教师的教与学,同时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一个合理的、趣味的数学思维方式,从而促进师生身心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这需要教师将自身与学生、新课标以及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并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甚至是科学的神奇和教师的伟大。
参考文献:
要提高学生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过硬的综合素质。教师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个人人格魅力,本身就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教育和影响学生。一个政治课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具有现代的教育思想、时代眼光,富于进取和创新精神;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技能,并且也要有一定的艺术特长;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具有吸收新信息,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改变教学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这也是课堂教学改革能够有一个良好开端的先决条件。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除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手段的使用外,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结构设计也很重要。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主要是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来进行,现代化的教学结构因教材内容而不同,一般可以分为:细心观察,激发兴趣——发现探索尝试——因势利导,即时启发——讲解示范点拨的教学结构形式。这样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特征,使学生容易接受,并能和教师增强互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一,要细心观察,激发兴趣。
好奇心、求知欲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当学生对某些事物、某些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力图求知求解,甚至达到痴迷的地步的时候,就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索,唤起灵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逐渐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动机。创设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环境合理选择。比如在课前,要求学生说出今天最关心的时事新闻,可以让学生轮流来讲,同时谈出自己对这个事件的看法,来渲染气氛,活跃课堂,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课堂轻松、活泼。
第二,善于发现探索尝试。
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过程,学生学习的现有经验要继续不断地改造、加深和巩固,学生必须亲自参与,亲身感受、发现。这个阶段必须在上个阶段的教学影响下进行,同样要设置新的问题情境,发现新问题并探索尝试。教师通过创设诱发性问题的情境,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推理并产生联想,引导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围绕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判断。
第三,因势利导,即时启发。
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和掌握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其发展。如:同一事件的发生,几十个学生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和分析。其中个别观点,很可能就是显露出学生创新意识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个性和创造素养。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自身实际,把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大胆地展现出来,同时,能够对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不要怕自己的观点不正确,说出来大家共同来探究,达成共识。对于积极发言,有个性观点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存在不足,及时加以帮助。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不足,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教师提问不当,则会使学生情绪受抑,思维受阻,造成课堂“冷场”。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目前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种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盲目提问,无侧重点。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对”或“不是”、“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讲课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
2.频繁提问,缺乏吸引性。某些美术老师习惯自己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或老师代学生解答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老师不了解学生有哪些疑问而提问,导致教师问的学生无疑问,表面上学生在思考问题,实际上被“教师牵着鼻子走”。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依赖教师提问展开学习,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
3.范围有限,缺乏层次性。教师提问那些回答问题完整的优等生,避开后进生。这就使后进生在教师提问时不是积极参与,而是消极等待。
4.问题缺乏挑战性。低估学生的能力,铺垫过多,只扶不放,给学生参与的思维空间不够。
5.急于求成,缺乏思考时间。教师提问的问题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问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有些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思考时间就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
从上面这些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低效的课堂提问,不仅浪费教师有限的教学实间,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最终导致学生求知欲降低,渐渐失去对美术课的兴趣。
二、改进低年级美术课堂提问的策略
1.针对性―找准切入点,探究问题。传统的问题设计往往只能将教材问题化,即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一问一答,在形式上很热闹,实际上却不能触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因此,教师在问题设计上必须有针对性。所提问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视野。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地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维,从而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以《参观和旅行》一课为例,我先请学生回忆曾参观和旅行途中有趣的事情,并且详细描述最印象深刻的事情。在构图方面我以“游乐场”为主题,同时出示两幅画:一幅是全景式的构图,画面上景物多但层次分明;另一幅是突出一个海盗船的游乐项目,画面夸张地表现了主人公在游玩中紧张的表情。问:1.两幅画分别是怎样表现的?构图上有什么区别?2.怎样描绘复杂的场景?怎样具体画出你所要突出的事物?学生在对两幅画进行分析后得到各自想要的构图方法。即场景大的要注意层次,如果要突出某个事物就一定要画得突出,并且要尝试从不同的视角画。在色彩上我强调“近大远小”对颜色的影响,使得学生知道颜色对丰富层次的帮助,而且我亲自演示如何将颜色涂平、涂匀。
这节课的作业还是相当精彩的。学生没有因为老师的范画而束缚思维,相反更对自己所要画的内容在纸上的呈现方式了然于胸。而对学生强调涂颜色时的均匀平整让他们对美术课的态度端正很多。
2.趣味性―激发兴趣,快乐学习。兴趣是学好每个问题的触发点,小学生活泼聪颖,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究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学生解答完自己提出的问题后,教师还应留下具有生活化又赋有探究性的空间,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探究,实现“学习动机―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的良性循环。例如《海底世界》的教学片段:“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生:想。师:在大海深处住着鱼爸爸(边说边手上套鱼的范画)和它的儿子。鱼爸爸胆小,怕儿子出事,不想让它上学,儿子虽然很顽皮但很想上学。有一天,请看:(播放卡通故事,儿子走失的这一段)师:鱼爸爸失去儿子该怎么办?生:打电话报警、急着去找、鱼爸爸会伤心、难过……师:如果鱼爸爸一个人找不到会怎么做呢?生:找家人、邻居、警察、朋友、亲戚帮忙……师:那如何在你的绘画中表现出来呢?”通过这样的巧妙而有趣味性的问题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丰富的情感,使学生学会了举一反三的图像联想,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安全的理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层次性―分步设问,循序渐进。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思维,更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难易适度的问题,就能展开学生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分析和研究。例如:四年级《彩墨游戏(二)》一课,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师:老师拿的工具是画什么画用的?(第5册《彩墨游戏(一)》中已学,利用旧知引出,降低难度。)生:画国画。师:我可以用它们做游戏,你们可以吗?(学生先听老师说,和所学知识联系,并进行创新联想)生:能/不能。师:老师用它能画出线和点。(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师由一而二、由二而三,开始通过游戏的方式教授新的笔墨方法。学生通过实践,不断接受新知识,并且进行消化和创新。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学生不仅能在不断的思考中掌握知识,而且不会因为问题太难而失去兴趣。
4.启发性―逐层推进,有条不紊。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有差异,接受能力、反应速度也有快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和知识的引导性。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这样才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更有利于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的展开。例如教师出示图片《苹果之泪》提问一: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提问二:给这个雕塑作品取个名字?之后的名家雕塑欣赏中不断被强化。提问三:《苹果之泪》你看见泪了吗?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它的泪。提问四:作品想告诉我们什么?当听学生评述雕塑《苹果之泪》时说:作品想告诉我们,地球像一个苹果,正被人类蚕食,请爱护地球。于是,听课现场掌声响起。那是一件苹果腐蚀的内核的肌理效果,与残存的光滑的表皮的肌理的对比,通过对比并不直接而是婉约地表达这样一种忧思。由于老师设计提问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在交流中把美术的人文性、思想性、开放性自然而融入与课堂,因此智慧在交流中增强,情感在交流中融合,这样的教学把学生引入更广阔的生命的课堂。
启发性提问容易激发学生思维延伸思考,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非伸手可及,但是跳一跳又能够得着。结合这一区域提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就都得到发展。
5.及时性―纠正错误,科学评价。学生训练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学生对问题做出错误的回答时,教师应立即纠正。学生对问题做出不完善的回答时,教师可用鼓励性方式启发学生答题,也可以请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方式应考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差异性呈现出多元评价标准。同一层次的作业,美术水平落后的学生得分可超过美术水平较一般的普通生;相对一般的普通生的分值可超过美术水平较高的学生。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有所区别。对于美术后进生的点滴进步都应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努力向更高一层次发展。对于一般的学生及美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取得的进步,应采取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努力奋进。
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运用新颖、多变的有效提问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千方百计地寻求与众不同的答案,这样既可发展学生的思维,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课堂真正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美术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用勇,龚孝华编著.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106-01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现代教学中,作为新媒体技术与教学的完美结合的微课,已成为当下教育热点。微课堂教学充分展现了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娴熟的课程整合能力、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个性化的教学风采,原本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变了。随着微课堂的广泛推广,本文就微课的特点来谈谈在小学学习阶段,微课堂是否适用?
一 教学时间较短,符合小学生注意力稳定性较差的特点
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较差,表现在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动上的时间较短。一般来说,7~10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力约20分钟;10~12岁儿童约25分钟;12岁以上约30分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相对于传统的40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能更好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课业的理解程度。
二 教学内容较少,符合小学生注意范围狭隘的特点
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少,他们的注意范围要比,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其注意更具有狭隘性。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广度平均只限于3~4个客体,成人约为4~6个客体。如一年级的小学生总是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课文,注意的范围很小,到了高年级,才能把字和字连成句子阅读,并逐渐注意到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突出课堂教学中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也更利于小学生吸收。学习内容少并不代表该所学的知识缩水,“窥一斑而识全豹”,学会学透一个知识点,就能独立解决这一类的问题。
三 学习环境不局限于课堂,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
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并且教学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微课堂的推广,不仅能让所有的学生接触优质教育,提升教育公平,也将线上线下教育结合得更紧密。
虽然微课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是说课程的学习只要通过远程教育就可以完成,微课学习更看重学生自学后的师生互动。学生通过微课预习或复习,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并自主解决一些问题。由于事先已经初步了解了课上要讲解的知识点,学生们的思考会更活跃,老师则更多地只需承担引导学生的职责,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
此时,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身边的导师。由于教师的角色已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教师能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对于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的学生,可以举行小型讲座统一辅导,及时给予指导。
当教师更多地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课堂也就成了生生之间互动的平台。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凸显了课改新理念。
由此可见,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微课堂在小学教学中将会越来越普及。当然,教无定法,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于制作微课堂,也不提倡教学中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微课只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参考文献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下,一些教师逐渐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重视,积极地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这不仅让学生学到了足够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在智力等方面正处于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具有重要的塑造和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要尽量减少对学生成长的束缚,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要地位,让学生在合理科学的教学环境中不断成长。
一、教师要进行高质量的备课
备课是讲授一节课的前提,是对课堂整体的规划。高质量的备课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时间使用率方面具有重要的直接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备课在授课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地进行高质量的备课。例如,在学习《做风车的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时,教师可以在进行正式上课之前给学生介绍牛顿,让学生了解牛顿对人类的贡献。然后再进行正式的授课,首先要让学生来认识课文中的陌生字词,这样学生在进行课文的阅读时便不会感到生硬,之后便开始进行课文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牛顿的贡献与努力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刻苦钻研才有可能成功。严密、高质量的备课能够让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并且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也具有有利的作用,使学生在心智思维上实现成长。同时,良好的备课还能够使学生更扎实地学好课堂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生高效率学习知识的前提,因此正确的预习方法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教师要让学生了解预习并不只是大致的浏览课文,而是让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找出自己不会的地方,以便于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和解决。另外,教师还要教导学生在进行预习时自觉地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在课堂上学习时就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其次便是听课方式。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有一个科学的听课方式。在课堂上记笔记是关键,但是一些学生只会死记,导致容易错漏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记录重点,对于不懂的地方要及时提问和质疑。最后便是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复习是巩固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后,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复习,要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逐步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
经济的不断进步使得一些高科技产品逐渐在小学课堂中普及。中年级的学生对于外界的环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结合已有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智力的启发和兴趣的引导。例如,在学习《一个成功的实验》(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材料让学生完成这个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再进行课程的讲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并真正地学习到舍己为人的美好品质。此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讲解知识。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小兴安岭的美丽风景,并且还可以展现一些课文中出现的事物,比如木耳、榛子和山葡萄,让学生了解到小兴安岭的物产之富饶,景色之优美。同时,新鲜事物的出现能够吸引学生足够的目光,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投入学习的过程中去,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教学质量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四、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中年级学生的具象思维比较强,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尽可能地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比较容易接受新的知识。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见到的雨进行描述,将课文中描述的雨与生活中见到的雨进行对比,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之下能够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课文中所呈现的秋雨瑟瑟的场景,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学生的内在感情。
传统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枯燥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缺少主动性,因此要对教学方式进行积极的改革。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学习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材施教,使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所谓“课堂教学”除了包括教师按照教学任务开展的理论教学之外,还包括教师组织的实训课、实验课和实习活动。就课堂教学的内容来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一方面要完成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全面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还要对学生展开一定的德育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也离不开到教师的教学观念,方式、方法、手段、内容、评价、考核等一系列的问题。所谓“实效性”是指教师在完成一定的课堂教学之后,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的情况。评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质量和效率的高低,并不应只看教师在这一堂课上讲了多少内容,重点是要关注学生能理解多少,掌握多少,有多少能够在真正的实践中被利用。表现在英语课堂上,即学生通过对英语单词、语法的学习,能在日常交际过程中应用英语的程度。总之,评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高低,并不是看教师是否按照教学任务完成教学内容,也不只是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重要的是看学生能够真正的学到多少知识。如果学生一堂课下来没有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那么即使教师付出再多,课堂教学实效性也是非常低的。同样如果学生在一堂课上学习的非常吃力,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这样的课堂教学实效性也有待提高。本文的重要研究思路主要是以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为例,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讨活动,让本校的广大师生都了解,提升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这一问题,进而从教学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确保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保障、关键和目的。
2提高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策划
2.1充分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教材:要提高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备课的质量和水平。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全面把握中职学生的内心、思想、个性,并充分结合他们所在的生活实际背景来选择和整合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英语(基础模块1)》unit8nearestWhocanIgototheneareatbank?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根据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绘制出从学校到最近银行的路线图,为课堂教学中情景表演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教师能将教学内容和他们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对自己身边的实例进行讨论和发言,则可以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他们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2.2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维持有序课堂秩序:有序的课堂秩序是提高中职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保障。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面临着课堂秩序混乱、学生行为有待完善等状况,这就需要教师深入观察和研究学生存在不良行为的表现和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首先,教师应该建立和谐、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用英文情景扮演、辩论赛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参与课堂教学和学习教学内容上。其次,构建和谐、有序的课堂还离不开严格的课堂管理制度,教师要与学生“约法三章”并要求他们严格遵守、认真执行,以确保有序课堂的构建和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