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生读书情况

大学生读书情况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28 21:01:2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生读书情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学生读书情况

篇1

[中图分类号] G250.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4-0049-03

一、当前大学生读书情况不容乐观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在校大学生的读书情况受到很多人关注。调查显示,九成以上大学生还是喜欢读书的。这一结果令人欣慰。但根据另一份调查报告,当前大学生读书情况存在以下较为普遍的问题:

1.用于读书的时间少。65%的大学生每天读书1小时。同时,当代大学中能沉潜于读书,得益于经典阅读的学生太少了;不能自成风气,不足以使名著与典籍以及经典的悦读方式在大学中蔚然成风。

2.读书类型多而选择意识不强。很多大学生的阅读局限于专业类书籍或休闲、娱乐类读物,只有28.4%的大学生选择阅读名著、经典。读书的价值取向明显倾向于娱乐文化、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甚至媚俗文化。

3.读书态度有很强的功利性。所读书籍主要局限于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研书籍、BEC、TOEFL、IELTS等,甚至英语专业的学生,包括研究生,也有每天捧着这类书死记硬背的。

4.阅读时尚化。电子阅读越来越流行,传统的读书与笔记相结合的“悦读”变得越来越少,伴随这种情况出现的是思想贫乏与写作能力的薄弱。

5.阅读方式趋于快餐式的“浅阅读”。具体表现为“速读”、“缩读”、“时尚阅读”和“轻松阅读”,阅读材料则尽量选简本、白话本、译本,甚至能看电影就不看原著。

简言之,当代大学生的读书状况存在效果图快,内容求简,用力图省,快餐化、通俗化甚至媚俗化,趣味跟风这几种倾向。中国大学生读书生活出现的问题与当代文化的整体问题有关。当代公众话语正在或已经解体,并向娱乐艺术转化。“这一切都是走向穷途末路的资本主义的余渣,或者,正相反,都是资本主义成熟后的无味的果实……是人性中根深蒂固的贪婪和欲望泛滥的产物。”的确,经典文本、学术性著作、深邃的思想、深度阅读和文字媒介都比电视、网络为代表的媒介及其文本需要更多的精力投入。文本与媒介的容易度与娱乐性正在牵引、控制着越来越多的人。

奥威尔在《政治与英语》中曾提出过令人信服的观点:“语言具有超级市场背景音乐的效用,当语言冲洗人的意识,诱使它被动地接受未经检证的观念与情绪时,结果便是心灵的麻木与被动。”这一论断不幸言中了网络时代公众话语的特点:有信息,少知识,重娱乐,少担当,太多光怪陆离、眩惑引诱,很少秩序、系统、理性与责任。在这种语言的控制之下,众多当代青年,包括大学生,远离了经典阅读与深度阅读。这类年轻人突出的特点表现为:有知识,少智慧;多技术,少学问;多欲望,少追求;浮躁、浅薄,缺少深沉的思考与长远、持久的追求。某些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浅薄、目光短浅、以自我为中心、孤独冷漠的精神困境甚至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危机。在大学里,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虽然有书,但大学生却往往不去光顾图书馆、资料室和书店。

大学当是读书的地方,而教育能否成功,关键也在于能否成功地让大学生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终生读书的良好的文化习惯。无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为了教育质量的提高,都亟须提高大学生读书生活的质量。

二、当今高校学生精神状态令人担忧

2001年的清华大学学生硫酸泼熊事件,2004年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四名同学案,2010年的西安大学生药家鑫杀人案以及近年来的大学、甚至中学生自杀事件,每件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讨论也不可谓不激烈,但总体上看,似乎寻找责任人、甚至推卸责任的多于承担责任、寻找原因并探求解决途径的。所以,时至今日,讨论过了,事件也已淡出公众话语的视野,但这些现象所反应的问题还在:当今高校学生精神状况令人担忧!这方面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迷茫与冷漠。当今大学生中,关心国家和社会的不是没有,但“很少了”。“大学就是一个技校。”“现在的大学生,浑浑噩噩,实在是找不到一个可以谈及国家、社会、人生的有志之士……”这些话虽难免偏激、片面,但也确实反映了高校学生中很大范围内存在的迷茫与冷漠。尤其是冷漠,这种负面心态对他人是种危险,对自身则是一种危机。冷漠的心不但使他人寒冷,更使自身戚戚惶惶,不可终日。冷漠的极端表现形式是对生命,包括对自身生命敬畏意识的缺失。硫酸泼熊事件、杀人、自杀事件,以及中学生为买平板电脑而卖肾等事件都反映了这一问题。自杀现象的发生,意味着心灵的失落和无处安身。而心灵需要合适的精神空间才可以安顿。更重要的是,无论物质多么富足,也无法填补精神的空白。精神的世界需要单独的、特别的经营。

第二,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出现危机。在一定范围内,同学关系出现紧张化趋势,马加爵案、同学毒杀案等作为冰山一角,触目惊心,让学校、社会受到极大震动。同时,炫富、虚荣在一定范围内有日盛之势。竞争、冷漠又淹没了友情和关爱。另一方面,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一定范围的信任危机,甚至激烈的矛盾。古人“亲其师”而“信其道”,而现在,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大有滑坡之势。古之学者“敬业乐群”,“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得道则爱人”,今则古风难再!

第三,伦理意识、审美意识、使命意识、崇高的人生观意识不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传播更加快捷,另一方面也带来话语空间的迷乱、喧嚣和躁动;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带来经济的繁荣和更多的机遇,另一方面也造成竞争的激化,以及生存选择的困惑、无奈与失落。高等教育文理分裂,学科也越分越细,并且日趋职业化,随之出现的是人文关怀的缺失。在生活和学习两方面,文字媒介认知方式以及深度阅读越来越远离大学生日常生活,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实用和娱乐。阅读的实用化、娱乐化又使其认知日趋局限于技能和信息本身:实用、功利、追求捷径,于是目光越来越短浅和狭隘。迷茫、苦闷、盲目追求功利和价值观混乱,加上享乐主义的泛滥,已成为大学生精神危机的日益明显的标志。

当然,当代大学生中人文教育、人文精神之不足,以及人文空间疏于经营,日渐荒凉的状态不仅在我国存在。实际上,正如白璧德所言:“……博放的拉伯雷为孤傲的马莱伯所代替,纯粹主义使人的思想、情感,乃至语言都面临枯竭的威胁。”所以,在现代教育越来越职业化、专门化的同时,必须以适当的方式使大学生的视野保持足够的宽度,以补救人文精神日趋贫困之失,以培养大学生的仁爱、正义、智慧、勇气、纯真、科学、爱国精神等积极的价值观系统。

三、当代大学生的读书、文化自觉与民族复兴

的2013年“五四”讲话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而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后者既是前者的一部分,也是其他方面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前提。读书除了能增长才干,丰富内涵,提升气质之外,还能够唤醒和深化文化自觉,包括民族文化自觉。同时,通过读书还可以实现大学生对传统、未来以及人生伟大使命的自觉。所以,中华民族复兴之伟业离不开当代大学生读书文化及其文化自觉的培养。

何为文化自觉?先生说:“历史和传统就是我们文化延续下去的根和种子。”“主动自觉地维护一种文化的历史和传统,使之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这是文化自觉的第一层意思。”“而传统失去了创造是要死的,只有不断创造,才能赋予传统以生命,以发展的观点结合过去同现在的条件和要求,向未来的文化展开一个新的起点……”换言之,实现古人所谓的“继往圣,开来学”,这是文化自觉的第二层含义。

而且,民族之复兴,其根本是在于民族精神之复兴。所以,实现当代大学生之文化自觉,传统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鲁迅有言:“意者欲扬宗邦之真大,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爰生自觉。”“此所谓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校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这也是说,要实现民族复兴,“别立新宗”,既要“复古”,又要“取今”。“复古”,即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继承,和对传统的自觉,是精神得以安顿的必须。譬如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因而“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所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首先要唤醒当代青年之文化自觉,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唤醒文化自觉与实现精神的回家和安顿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的发展总是在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中实现的。文艺复兴的历史,以及五四的历史都证明,新文化的诞生、萌芽,乃至最有力的成长,总是在新文化与传统文化实现最佳对接与激荡的历史空间中实现的。凡有所“兴”,离不开“复”。本乎此,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而文化复兴之首要的问题是实现文化自觉。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文字、书籍是文化之本,而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之路也只能是读书。“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北宋学者李觏的这段话也指明这样的道理:诗书之教,文化之自觉,既关乎道德人心之兴衰,也与国家之治乱存亡攸关。

而读书的倡导不仅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同时也是人文教育的必须。“人文教育是指文学、史学、哲学等基础学科以及艺术学科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效果不强调直接的功利性,而是注重培养人的理论思辨、高尚情操、积极的价值观、高雅的趣味和广博的爱心,其效果一一见诸人的精神与日常行为方面,表现为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提高,情感的熏陶,更强的抗挫能力与迎接挑战的能力,生活态度更阳光,人生的理想和实践也更积极。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由读书而实现文化自觉与良好的人文精神,也是培养自然科学高级人才必要的一环。杨振宁先生认为,学问之道,有“真情、妙悟、文章”三部曲,即“先要有真情,就是浓厚的兴趣,然后是妙悟,有了它才能有结果:著文章。”三部曲道尽了科学研究必经的过程。白璧德认为,“方法是外在的,人文精神才是问题的本质与核心”。其中的道理在于,科学固然要求理性,但同时,科学家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处于感情的真空,也不可能完全超越价值判断。相反,麻木不仁的科学家往往不可能有真正伟大而有意义的创造发明。

另外,人要完善自我,就需要一种只有通过文化才能获得和提高的双重的技能:一为给予的技能,即对别人加以影响的技能;二为获取的技能,即从别人对我的影响中获得最大益处的技能。“并非造福的东西就是善的,而是只有善的东西才是造福的。没有伦理就不可能有幸福。”只知道为自己,是绝难达到幸福的。这实际上属于大学生读书与人文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即道德意识的自觉与提升。

黑格尔也认为:“人之所以比禽兽高尚的地方,在于他有思想。由此看来,人的一切文化之所以是人的文化,乃是由于思想在里面活动并曾经活动。……惟有当思想不去追寻别的东西而只是以它自己――也就是最高尚的东西――为思考的对象时,即当它寻求并发现自身时,那才是最优秀的活动。”所以,大学教育不应仅满足于具体知识与技术的传授,还应以思想的培养为更高目标。这就是文理科都大力超导博览群书之风,重视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之所在。

文艺复兴时期的先觉者对于当时的文化生态曾断言:“并非现今没有人才,或者没有学习的欲望,但是,没有知识,没有教师,没有书籍,一切都办不到。”而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并不缺书,而是缺少以沉潜之心认真读书的人,尤其是对于当今的大学生而言。要改变现状,大学里不但要有教师,更需要有成就,有操守,令人肃然起敬,足为仰望的表率之师,为后学读书树立榜样。这样的教师不是没有,但为数还少,或者他们还未能足够响亮地发声,更未成为当今影响之主流。所以,若要实现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使斯文相继,薪火永传,由文化之复兴而进于中华民族之复兴,当今大学必先大力提倡正确的读书观,合理对待传统与当代传播媒介,让图书馆、资料室、书店,都一一成为大师、名师、后学才俊欣然乐往的精神乐园;让学生的青春相遇于书林,通过一本本打开的书,走进往圣先哲的思想之门,开拓自己的心灵世界,并播下未来事业与理想的种子。通过唤醒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参 考 文 献 ]

[1] 爱克曼著,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 房龙,张文等译.美洲精神[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篇2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9-0034-02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在校大学人数持续递增,相应的大学毕业生从2003年起人数逐年猛增,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2010年大学毕业生达631万。2003年至今大学毕业生人数分布如图1所示,人数总计达3539万,且年龄大部分分布在22~30岁范围,他们正是富有朝气的青年人,时间充裕,求知欲强,并有一定的经济支出能力,构成了极具潜力的图书市场。

图1 2003~2010大学毕业生人数统计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2003~2010年大学毕业生,涉及人数达170人,被调查大学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制造工业、服务业等行业,从事出版编辑、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市场营销等工作。调查方式以大型书店(如西单图书大厦)书面调查与网络问卷调查形式为主。

二、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占总数人的68.6%,研究生(硕、博士)占总人数的31.4%;从事技术的人员占总人数的56%,管理人员占33%,经商人员占总人数的5%,其它人数占6%;收入水平1001~2500元占24%,2500~5000元占总人数的66%,5000元以上的占10%。由上述数据统计与分析可知,所调查的大学生人群知识层次较高,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较高,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从事技术工作,收入水平集中在2500~5000元范围内,且70%的大学毕业生在业余生活中选择读书。

1.兴趣广泛。如图2示。文学类图书具有思想性、欣赏性和启发性,深受他们喜爱,喜欢阅读文学类的大学生最多,达27.12%;其次是社科类,占总数的21.47%,阅读社科类图书既可扩大眼界又可增长见闻;教育类、生活时尚类、自然科学类、经管类分别占总数的14.12%、14.12%、12.99%和10.17%,各数据相对比较均匀。由统计数据可知,当今大学生图书阅读兴趣广泛,并不拘泥于一类图书,而是博览群书。

图2大学毕业生阅读兴趣调查

2.读书目的明确。如图3所示,其中读书目的是个人爱好占总人数的78%,学习、丰富知识、消磨时间和陶冶情操分别占36%、42%、20%和15%。从上述调查结果可知,他们读书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明确性,具有有较良好的阅读动机,并且注重图书的实用性。学习和丰富知识两项所占的比例也说明大学毕业生对学习求知欲强,追求新知识、新信息,对学习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图3 大学毕业生读书目的调查

3.读书量略显欠缺。如图4所示,月平均读书量在一两本杂志的比例为76%,占绝大部分,月平均能读到几部文学作品的仅为4%。可见大学毕业生的读书量略显欠缺,有待加强,这与他们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工作不无关系。

图4 大学毕业生读书量的调查

4.阅读习惯过于“自我”。如图5所示,78%的大学毕业生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目的性较强,常常浏览图书情节占到62%,而细读和做读书笔记的比例仅分别为16%和14%。在对他们不良读书习惯原因调查发现,认为工作压力太大,没时间阅读图书占总人数的72%,没有合理计划,无阅读习惯占36%,认为图书太多,无从选择的占到11%。

图5 大学毕业生读书习惯的调查

5.读书场合五花八门。如图6所示,72%的大学毕业生会在临睡之际读书,但此时读书一般历时不长。乘坐长途车和火车虽然占66%的比例,但是毕竟乘坐频率不高。去书店和图书馆读书比例虽然只有36%,但是一般时间集中,且可能会即时购买自己喜爱的图书。

图6 大学毕业生读书场合的调查

6.书店仍是读书、购书的最佳场合。如图7所示,他们大都有一定的经济支付能力,且借书、租书手续繁琐,这使得大学毕业生不愿借书来读;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全天的工作时间都在电脑前办公,视觉疲劳使得他们更愿意阅读纸质的书本,如在书店购买或网购自己能永久持有的书本。在后续的调查发现62%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借用图书馆的书不太方便,还是自己拥有比较好,而且随时会去书店。

7.买书很“挑剔”。如图8所示。其中书的类型占总人数的85%,即大学生购书首先选择自己急需阅读的图书,价格影响最小只占42%,而图书作者、到货速度、环境与服务、质量与包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5%、65%、67%和65%,各影响因素所占比例都比较大,说明他们购书自主性强,要求面面俱到,购书很“挑剔”。

图7 大学毕业生读书方式调查

图8 大学毕业生购书影响因素调查

篇3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21-02

2013年6月,我们对河套学院在校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在读书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读书积极性不高;阅读时间短、数量少;缺少规划与指导;缺乏做笔记的习惯;读书质量不高等。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读书的重要意义,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校、教师、图书馆的引领作用,激发大学生读书积极性。

1 读书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总理在2009年世界读书日曾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肩负着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学生读书尤为重要。

1.1 读书有利于大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文化修养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中学阶段所积累的知识甚少且结构单一,不能适应社会“一精多能”通材的需要。在进入大学阶段以后,仅仅被动接受老师所传授的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瑞士凯勒曾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大学生只有通过读书,不断汲取浩瀚知识海洋中古今人类智慧精髓,才能开拓视野,丰富人生积淀,提高文化修养;只有有针对性地阅读大量相关书籍,才能不断夯实基础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社会所需之才,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1.2 读书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当下部分大学生思维方法片面、善恶判断标准缺失、自控能力低下、责任感不强且缺乏积极进取精神。高尔基曾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通过读书,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性的思维方式和具有真理性的科学批判精神,帮助大学生增强爱国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树立乐于奉献、开拓进取的积极人生态度,增强抵制物质诱惑,坚持法律和道德底线的自控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1.3 读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总书记在十八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也曾说:“如果一个民族的‘文明’不是扎根于教养和人类素质与能力的和谐发展,那么这个民族充其量只不过是‘虚有其表’,而不是‘文雅’的民族”。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之一,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开展读书活动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读书,大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激发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承担起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重要使命。

1.4 读书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学风

调查显示大学生大部分时间用来上网聊天、看影视剧、打游戏、睡觉等,自主学习能力差。通过读书,可以提高大学生文化底蕴和人格修养,陶冶他们情操,活跃他们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唤醒他们对知识和文化的强烈追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大学生读书现状及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3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2份,回收率为86%,调查对象为河套学院各个专业一、二年级在校生,其中本科学生占10%,专科学生占90%。男生占15%,女生占85%。

2.1 大学生普遍读书时间少,读书数量低

表1表明,平均每天读书时间在3小时以上,所占比例为10%,时间在1~3小时,比例为44%,时间在1小时以下,比例为36%,几乎不阅读所占比例为10%。大部分学生属于微量阅读(1小时以下),其中几乎不阅读占10%,总体来说读书时间较少。但本科生情况相对较好,适量阅读(1~3小时)所占比例达到63%。

表2显示,大学生平均每月阅读量5本以上,所占比例为5%,阅读量在3~5本,所占比例为11%,而阅读量在3本以下,比例高达84%,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读书数量非常低。

2.2 大学生读书目的基本明确,但读书积极性不高

调查表明,大学生读书目的选择“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比例为70%,选择“提高文化修养”比例为31%,选择“休闲娱乐”比例为36%,选择“精通专业”比例为13%,选择“通过考试”比例为11%。总体来说,大学生读书目的基本明确,主要是为了丰富自己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但从表3来看,67%大学生认为自己读书积极性一般,只有7%大学生认为自己读书积极性很高,不过,本科学生读书积极性要高于专科学生。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222-02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书籍正在被遗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再读书或少读书。本文提出构建“书香学院”,点燃大学生读书激情,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营造人人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氛围,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从而形成读书、求知、进取的精神风貌。自主学习是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会”到“会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根本转变[1]。

一、读书活动调查数据

此次调查,从南昌高校中抽取出南昌航空大学、南昌大学、江西科技学院这3所高校,共发放300份问卷,每个高校100份问卷,分别抽中每个学校的一个学院的具体两个小班的这一小群体,问卷平均回收率为97%,其中南昌大学的为97%,南昌航空大学的为98%,江西科技学院为96%,总共收回291份问卷。调查现状如下:

三所高校中都有举办过“读书活动”,以兴趣为主,没有强制性,参与的人数少。从问卷数据中可以看出举办读书活动只有12%的人表示很有效果,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受益不高。在问卷调查中有86%的人表示大学每天平均有3小时以上空闲时间,但用于阅读的时间有64%在1小时以内,课余时间分配主要用于上网。阅读的内容有76%的人选择了情感和经管类书目,学生读书的功利性很强,没有良好的读书氛围和教师引导。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读书是大学生课间和课后生活的主要中心,学校通过举办各种鼓励大学生读书的活动,大都效果甚微。从上面问卷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

1.学生的阅读时间短,每天平均在1小时以内,且很少或没有记相关笔记[2],有不懂的也不会去查资料,一般都直接跳过,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2.缺乏主动性和互动性,教师推荐的专业书如果不加强制,很少学生会去看,即使有少部分的同学会去读,但由于缺少教师的引导及互动,所读的书与专业知识联系不深。

3.功利性高,在阅读中,主要集中阅读情感和经济类,以及如何应付就业面试、如何社交等内容的书,由此可以反映出大学生读书的功利性很强。

4.读书活动效果一般,学校举办的读书活动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大学校园中的学生更愿意交际,例如约会、各种老乡会、学生社团等活动,过早社会化。从调查分析中可以发现,大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受自主学习意识差,外在诱惑多、缺乏教师引导、学习功利性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的形成与从小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习长大有关,学生对读书基本失去兴趣。读书自主性低,一旦缺少老师和家长的约束,就不再读书。因此,大学生很少会自主学习,持着“上大学就是一种解放”的思想,学校举办的读书活动只会被理解为强制性学习,效果自然不佳。

三、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分析,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要实现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笔者认为首先要从自身建设开始,改变大学生学习的价值观,加强教师的引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实行自我管理,由于外在的诱惑非常多,因此要适当的裁量,制定一份详细的读书规划,对自己每天用于除学习外的时间加以限定,让每一天都成为自己的“读书日”[3],要学会自我控制与调节,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寻找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模式,。当大学生能够自主的激发学习的激情与愿望,对学习效果加以评定,对学习过程能够有效的控制和转变,则是完成了自主学习。

2.组织多彩多样的读书活动,提高读书兴趣。目前学校活动多彩缤纷,占用学生很多课余时间,使他们用于读书的时间相对减少。投其所好,学校也组织一些读书方面的社团活动,如定期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读书汇报会、读书演讲会等[4],形式不限,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读书中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通过活动和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阅读的效果。但是读书活动不能强制性的限定读书的类型、读书的方式以及读书的时间,因为现在大多学生有一种浮躁和反叛的心理,越是条条框框的约束,越遭到反感。

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在专业相关的阅读上给予引导,对非专业的书同样需要引导。另外教师们的教学理念中要对学生课外读书加以考量,而不是仅限于课本上的教导,老师可以在自己对学生的评分表上留出一定的比例分来考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包括课外读书笔记的状况、课上老师对指定专业书内容的考核。另外应该增设学习方法的选修课,通过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效率。

4.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克服功利性读书。由于大学的扩招,就业压力大的影响,大学生读书的功利性越加严重,非经济类不理。但如今的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更需要综合能力强的人。不能只关注于毕业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的增长自己的知识,着眼未来,克服功利性目的,那么可选择的读书范围就会扩大,自身的素养也会不断的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健全大学生服务体系,使大学生摆脱纯粹的“象牙塔”学习生活,能够有完善的就业信息咨询服务和就业培训机构,减少大学生对就业的担忧,能够更好的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红鑫.对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8,(23).

篇5

1 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开展阅读治疗的必要性

根据近年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很少能够主动接受专业心理治疗。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知识受众优势开展阅读疗法, 通过阅读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审美观,从而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奋发向上的创造精神,增强抵抗挫折的信心。通过阅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和预防中起积极的作用、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可以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主动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各个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肩负着教育与情报信息服务的双重职能,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绝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是积极参与者,在引导和帮助其心理健康发展上,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职责。

2 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优势

2.1 资源优势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料,阅读疗法的实施具有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大学图书馆内藏书丰富,学科门类齐全。不仅如此,图书馆能够提供书籍、期刊、报纸、多媒体影像资料和电子图书等多种阅读方式,在辅导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拓宽了眼界。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这浩瀚的书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慰藉,真正做到对症下书,解决心理困惑。

2.2 环境优势 宽敞明亮的阅览室,优雅舒适,为阅读疗法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阅览环境,使读者步入图书馆就深深地被这里的氛围所吸引,大学图书馆的环境不同于寝室或者教室,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更深的文化氛围。不但环境优雅舒适而且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这样的环境不仅能够使读者更好地汲取书籍中的知识而且可以使身处其中的读者平和心境,正是大学生心灵自我调试和修复的好场所。

2.3 知识受众优势 阅读疗法不是对任何人都适用的,它只适用于那些有良好读书习惯的人。大学生相对同年龄的社会青年,阅读水平相对较高,具有较好地读书习惯和兴趣。他们更善于思考和领悟,容易与阅读材料的某些环节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大学生是一个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他们善于思考,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阅读疗法更适宜在高校中开展。

3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开展阅读疗法图书馆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3.1 阅读疗法书籍的选择 阅读治疗阅览室里的藏书要有针对性,主要以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或开发心理潜能的书刊为主。要把不同的书刊推荐给有不同心理问题的读者,如忧郁的人应读欢快幽默和积极向上的书刊,如神话、幽默作品、科幻、寓言故事等;性情暴躁易冲动的人,应读一些修身养性的书刊,让他们了解别人是怎样待人处世的,使他们逐步掌握交际技巧,从而解决他们在这方面的困惑,提高交际的信心;因恋爱而苦恼的大学生给他们推荐《青年心理》、《心理与健康》、《心理世界》等读物,使他们从中受到启发,正确对待恋爱中的起伏和变化。

3.2 加强阅读疗法的宣传 “阅读疗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治疗方法,它虽源远流长,但在我国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操作体系,处在摸索探讨阶段,无意识地实施着,要使大学生能够科学地、平静地接受这种疗法,只有让大学生在了解、认识它的基础上,才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各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宣传栏、校园网,发放阅读疗法小册子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宣传阅读疗法知识,使大家对“阅读疗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以上手段使大家知道“阅读”不仅治愚也治病,在大学学习期间乃至今后走到社会上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许多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都是可以借助“阅读”相关资料来自己解决,并使之终生受益.,使大学生形成有心理问题主动求助于“阅读”的习惯。

3.3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阅读治疗人员队伍 阅读疗法是一门医学、图书馆学和心理学交叉的学科,这就对从事此项工作的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全面的图书情报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治疗方面的知识,通过善意的关心和积极的阅读指导给大学生以心理上的疏导,使阅读疗法能够顺利开展。但是现实中具备这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在图书馆很缺乏。因此,大学图书馆应从阅读疗法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引进一批专业水平高、具有一定阅历的专家型人才,或者对在职图书馆员进行专业培训,培养一批既有理论研究能力,又精通业务的专业人才。

3.4 请心理学专家定期开设讲座 图书馆聘请心理专家就一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专题讲座,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借助生动形象的案例,将枯燥的心理学知识融入到真实生活里。讲座形式不仅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之间就阅读疗法的具体情况进行探讨,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同时专家对图书馆阅读疗法工作进行指导,使图书馆能够及时了解阅读疗法工作的不足之处,随时改进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阅读疗法,是具有时代特色的服务创新,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学生阅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及时发现各种心理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吴秀玲,郭文霞.大学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设想[J].中北大学学报,2009(6):104.

篇6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22日

一、调研问题与内容

1、调研内容。本课题以河北省图书馆读者为调查对象,通过对省图书馆的走访,调查省图书馆内读者的大体情况,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汇总各年龄段读者在省图读书学习的详细信息,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分析省图内读者的读书情况。

2、调研特点。在调查之前,查阅中国与世界人读书的情况,了解河北省及石家庄市人大致的读书情况。根据所查找的资料及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打印纸质版问卷并小范围的发放进行实践调查,对问卷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改进。在河北省图书馆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在问卷的发放上,在中文现刊借阅室、中文期刊阅览室、中文图书借阅室一、中文图书借阅室二、中文图书借阅室三、外文图书/期刊/报纸借阅室、古典阅览室等及阅览室外搭建的桌子等地发放调查问卷,无论性别年龄,真正做到了随机发放,保证了数据的可信度。调查问卷设置的题型简单、问题及选项明晰、内容不冗长,能够让填写问卷的人有耐心认真的完成问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的质量。在回收问卷的方式上采取了边发放问卷边回收的方式,保证了问卷的回收率,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结果的准确。

将收集到的问卷信息完整的录入到电脑,并用科学的统计分析工具SPSS(Solution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进行数据分析与制表绘图。

3、变量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首先明确了填写问卷者的性别与大致年龄段(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工作),以此来观察是否不同年龄段存在明显的读书量、读书倾向(文学类、娱乐消遣类、体育健康类等)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设计了年度阅读数量(3本以下、3~6本、6~10本、10本以上)与每日读书时间的相关问题,针对每日读书时间,问卷又细化为平常每日读书时间与假期每日读书时间,以了解是否读者假期读书时间会明显增加。问卷有两道基本相同的题,分别是“喜欢的课外读物”与“喜欢的书籍”,这两个问题的选项设置形式略有差异,但内容基本相同,根据两道题所选择的内容是否一致来判断填写问卷者是否认真考虑过这两道题。设置了“能否看完正在看的书”(总是能、经常能、偶尔能、常常不能)以了解读书量与每本书阅读程度的关系。问卷还调查了读者来河北省图书馆的主要目的(读书、上自习、其他),以及其他一些问题。

4、调研的针对性、科学性。(1)在调查范围上,选取了省图书馆这一个范围较小的区域,明确调查对象是来到省图的读者,所有的分析、结论都是针对河北省图书馆这一个小范围而言,具有针对性;(2)在问卷发放上做到了全面的、随机的发放,具有普遍性;发放的问卷全部回收,进一步保证了结果的准确;在问卷题型的设计上,通过设置两道基本相同的题,比较这两道题回答的一致性,判断问卷的可信度,若出现矛盾则问卷失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最终分析的科学性。

5、调查假设。在调查之前,对调查有过以下假设:由于省图书馆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的藏书、优越的基础设施,省图书馆中的人,以学生为主,大多数来此上自习,完成作业与备考。同时,有一定比例的成年人来此处理工作事务,一定数量的老年人来此阅览杂志书籍。

生活节奏快,工作学习压力大是限制与影响大家平日读书时间的主要原因,大多数人渴望多读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随心读书,到了假期,由于假期时间相对于平常宽松,大家在读书上花费的时间会远大于平日的读书时间。

二、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对象是河北省图书馆的读者,采用现场发放问卷,填写完毕直接回收的方式,做到了问卷的高效回收利用,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回收率100%。

1、性别:在调查的样本中,男性与女性所占比例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男性占41%,女性为59%。

2、年龄:在年龄分布方面,在本次调查中,随机对在省图的读者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接受调查群体的年龄分布状况如表1所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以大学生居多,其中大学生频数为105,占52.5%,其次依次是高中生、研究生、初中和已经工作的人。在年龄因素方面,本次调查涉及了大多数年龄段,较为全面地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情况。(表1)

3、年读书量:在调查中,统计了问卷填写者的年读书量,希望以此来分析河北文化发展水平。(图1)

4、平常每日读书时间:在调查中统计了读者的平日读书时间发现,平日读书时间在30~60分钟的最多,接近总人数的一半,样本的数据分布呈正态分布;而读书在2小时以上的人数较少。(图2)

5、假期每日读书时间:为分析读者假期读书时间是否会比平日增多,专门统计了读者假期读书情况,发现假期读书时间有明显的增加,平日读书平均时长在56分钟左右,假期平均时长在144分钟左右,约为平日读书时长的2.6倍。(图3)

6、读书目的:统计了读者来图书馆读书的目的,结果表明,读者读书目的不单一,并且除少数(8.2%)为打发时间外,绝大多数读者的读书目的为扩大知识面、充实自己、满足兴趣以及备考。(表2、表3)

7、喜欢的书籍:经过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发现过半数的读者喜欢文学艺术类图书,占到总比例的62.5%;其次是历史和人物传记类,占比接近半数(49.0%);再次是科普知识类与生活知识类,均占到了29.7%;体育健康类被关注的较少,仅为6.8%。(表4、表5)

8、阅读图书的主要途径:经分析发现,排名前两位的是图书馆借阅(68.7%)与购买(66.2%),同时发现在书店看的人数明显低于在网络浏览的人数,表明网络已经在图书的传播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表6、表7)

9、能否读完正在看的书:经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发现大多数读者能够顺利的读完正在看的书(79.1%),只有极少数人常常不能读完正在看的书(4.1%)。(图4)

10、影响自己读书最大的人:影响自己读书最多的人是同学朋友,占到总人数的54.2%,这表明由于同龄人处于相似的环境中,因此对自己的影响远大于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及家人。(图5)

11、影响读书的因素:每个人读书量不同,读书时间亦不同,这些不同必然是由于不同的因素导致,经统计表明,外部因素(学习工作压力大)为影响大多数人读书的原因,占71.4%。由于来到省图的读者以大学生、高中生为主(78.5%),所以学业压力成为制约读书的主要因素。(图6)

12、读书中存在的困惑:每个人在读书中都或多或少存在困惑,这些困惑或许影响着读书的积极性,为了了解主要的困惑,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知道读什么书”是读书过程中主要的困惑,百分比为52.5%,超过了半数。只有少数人不清楚为什么读书(5.6%),有一部分人在读书方式上存在疑问(23.9%),仍有小部分人(18.3%)认为“读书后没什么收获”。(图7)

13、对待盗版书籍的态度:盗版读物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盗版书籍得以存在必定有对盗版书籍的需求,对此调查了省图书馆读者对盗版书籍的态度,结果表明过半数(58.9%)读者坚决反对盗版书籍,少数(5.1%)对盗版书持支持态度,剩余(36.0%)表示“无所谓”。(图8)

14、到省图的原因:在读者是出于什么动机来到省图书馆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读者来省图的目的是为了上自习(66.7%),这与省图读者年龄段有关,大多数(95.5%)为学生,省图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吸引着许多学生前来学习。有25.8%的读者到图书馆就是为了阅读书籍。(图9)

三、对策建议

1、对于图书馆馆方。(1)鉴于大多数读者在假期的每日读书时间比平常每日读书时间有了显著增加,馆方应考虑在寒暑假期间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要;(2)根据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爱好文学类书籍的读者明显多于爱好其他类图书的读者,馆方可以考虑在文学类书籍阅览室适当增加桌椅数量,或适当减少桌子数量来增加更多的座椅,以容纳更多的读者;(3)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盗版书表示无所谓。盗版书不仅侵犯版权违反法律,还会降低读者的阅读质量,因此馆方应在图书馆内设置一些抵制盗版书籍的标语来提醒广大读者自觉抵制盗版书籍;(4)调查显示来省图的人有66%以上以自习为目的,图书馆存在的问题是,很多来上自习的学生没有位置,而许多禁止自习阅览室却空闲着很多桌椅,因此建议馆方合理安排不同地方的桌椅数量,将桌椅使用率最大化,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

2、对于图书馆的广大读者。(1)大多数读者应提高阅读量,年读书量不足十本的读者超过一半,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提高民族的文明程度应从多读书开始,因此广大读者应适当提高阅读量;(2)部分读者偶尔不能读完书籍,希望此类读者尽量将已经开始读的书籍读完,只有完整的阅读一本书才能有最多的收获;(3)将近半数读者存在的困惑是不知道读什么书,因此建议读者平时留意自己的读书兴趣所在,尝试不同类型书籍,或寻求老师、长辈的建议来明确自己的阅读方向;(4)提高版权意识,相当多的人不反对盗版书籍。盗版书籍严重危害了他人权益,必须严厉抵制;(5)图书馆内大部分人是上自习的学生,有少部分不自觉的学生在图书馆内大声谈笑,既影响了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又败坏了社会的道德风尚。因此,提醒上自习的同学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篇7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过程中,人们非常重视高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部门,但对高校图书馆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本文就高校图书馆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所遇困境及参与建设的途径进行探讨。

1高校图书馆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

1.1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

大学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既有丰富多样的实体馆藏,又有浩瀚便捷的虚拟馆藏。这些文献资料兼及古今、囊括中外,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条件和便利,对提高科学知识、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1]。

1.2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

大学图书馆的环境优雅,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浓厚的学习氛围。青年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读书学习,必定对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大有裨益[2]。

2高校图书馆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困境

2.1思想认识不到位

图书馆是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学校中的教育地位举足轻重,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理应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多数图书馆工作人员仍然把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当作本职工作的全部内容,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与己无关,观念仍然停留在“书”本位上。观念陈旧容易导致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不热情等,在处理学生违规行为时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纷争。不尽快完成从“书”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不能真正树立“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为了读者一切”的“读者中心”理念,高校图书馆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就无法得到很好的体现。

2.2资源建设不到位

馆藏资源建设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馆藏资源建设与高校发展规模不和谐。新世纪以来,高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大,各个院校都在校园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图书资源的数量与学校师生人数的增加还是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二是馆藏资源建设与馆藏资源应用不和谐。图书馆在采购图书或电子资源时,与教学院系的沟通和交流不够,导致所购图书在种类或数量上无法满足院系学科发展的需求;或者各学科间文献资源数量不均衡,造成严重的库存闲置和资源浪费等现象。

2.3业务素质不到位

馆员扎实的业务素质是实现高校图书馆各项职能的重要保障。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奋斗在教学科研一线的各个学科的专业教师,另一类是数量极为庞大、求知欲旺盛的年轻学子。而图书馆的馆员所学专业大多为图书情报或信息类专业,学科范围相对较窄,学历层次也相对偏低,在学科与学历方面与所服务的对象并不对等,因此不能为读者提供深层次或个性化的服务。随着图书馆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广大读者对图书馆提供信息加工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而图书馆馆员的业务素质和学习能力都与这一要求相差甚远,导致服务能力与读者需求之间不和谐。

3高校图书馆参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3.1积极构建和谐图书馆

3.1.1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和谐是和谐图书馆构建的基础。人际关系和谐包括管理者与馆员之间的和谐、馆员与馆员之间的和谐以及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和谐。管理者与馆员之间的和谐是图书馆和谐的基础和关键。管理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高超的领导艺术,而且要经常深入图书馆的各个部室,充分了解馆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做到知人善任,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达到工作效益最大化。图书馆馆员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中坚力量。各位馆员由于教育程度、素质修养、价值观念、处事原则等不尽相同,可能会在工作中产生摩擦或冲突,因此馆员应该进行自我教育,有大局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工作中,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为促进图书馆事业繁荣发展共同努力。馆员身处图书馆工作的第一线,具有服务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能否与读者建立互尊互信、互敬互爱、和谐友善的良性互动关系。馆员要把让读者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准则,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耐心细致的解答、精湛娴熟的技能,激发读者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读书热情。

3.1.2和谐的育人环境

图书馆环境的好坏对图书馆的利用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效果。一个好的高校图书馆,应该具备美观性、环保性、教育性和人性化等特点。美观性是指图书馆的整体设计、馆内布局等在方便实现图书馆各项职能的前提下,兼具美学和艺术效果,使读者在一种赏心悦目、安静幽雅的氛围中享受在图书馆里的时光。环保性是指图书馆在通风采光设计、建筑材料选择、馆内绿化美化等方面注重环保原则,为读者提供一个健康、清新的阅读环境。教育性是指图书馆应营造出高雅的文化氛围,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讨论会和文化科技活动等,对读者产生直接而全面的教育效果。人性化是指图书馆在服务环境如功能分区、“一站式”服务、开馆时间、自助借还等方面要多站在有利于读者的角度上综合考虑,为读者提供温馨舒适的服务。

3.1.3和谐的服务

和谐是构建图书馆和谐的核心内容。图书馆要摈弃重藏书轻读者、重借还轻服务的陈旧观念,将以馆藏信息资源使用为主的传统服务转变为以知识服务为主的创新服务,充分利用图书馆不断更新的现代技术设备,积极开展参考咨询、信息推送、馆际互借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成立学科馆员制,由具有某专业知识特长的馆员担任学科馆员,与相关院系或专家联系,及时了解其科研动态,定期介绍图书馆的新资源和新服务。

3.2主动融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图书馆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无可替代。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及广大馆员要切实转变观念,不断丰富馆藏,努力提升业务素质,采用多种方式,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发挥作用。

3.2.1开展阅读指导

读者是图书馆工作的重心,阅读指导是图书馆事业的首要责任。在新媒体时代,许多大学生借助网络、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着以轻松简单甚至娱乐性为目的的“浅阅读”,造成大学生思维能力钝化、语言运用能力弱化,这不利于大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时,当今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困扰和压力,如交际困难、网络依赖、就业压力大、人文素养欠缺等。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指导,解决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首先,图书馆应利用自身的馆藏优势,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广泛导读工作,培养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开阔其眼界[3]。其次,图书馆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从经典名著中汲取人生智慧。这不仅有利于个人追求、完善独立的自我品格,而且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图书馆要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合作,编制心理健康类书目,进行图书采购时应有意识地适当增加有关心理健康和励志类的图书。针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问题,图书馆可以和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合作,针对学生择业时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多购进一些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和应聘、面试技巧等方面的书籍。针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欠缺问题,图书馆可以整合编目人员和学校文学艺术专业教师资源,编制馆藏文学艺术类图书书目,做成小册子发放给学生,同时在网上公布并大力宣传[4]。图书馆还可以定期举办读书活动,定期公布图书馆文学艺术类图书借阅排行榜,鼓励学生充分利用馆藏,提升人文素养。

3.2.2做好道德引领

学校教育务必要坚持“德育为首”。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投入了很多财力和精力,但是对个人的思想品德重视不够。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地看待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和风气,对个人品德和能力培养的最终要求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这种观念是很不正确的。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其所处的环境氛围息息相关,高校图书馆在和谐校园文化构建中要为培育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和品质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高校图书馆应该丰富道德教育方面相应的馆藏,并加强导读;其次,针对和谐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逃课、违约、舞弊、享乐等消极现象,图书馆应该采用板报、宣传栏等各种形式举办专题展览活动,使大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再次,图书馆要努力营造陈设整齐、内容健康的馆内环境,例如在馆内适当的位置张贴古今中外伟人和名人的肖像、催人向上的名言警句等,使学生在出入图书馆时自然而然地受到启迪和激励。

3.2.3积极组织开展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搭建交流平台,配合学生处、校团委进一步深化教学主渠道以外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宣传活动和工作项目,并主动联系各类学生社团,协助开展各项活动。如通过举办读者座谈会、优秀读者评选、荐书、征文等活动,吸引学生亲近图书馆、热爱阅读;通过“网上报告厅”等影音资料,对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4结语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文献资源中心,也是一个重要的公共社区,它在和谐校园文化构建中的职责极为重要。高校图书馆应该把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服务层次,拓展教育半径,促进良好校风和学风的生成与凝聚,形成有活力、有生机、开拓奋进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周华,韩海英.多途径发挥图书馆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6):187-189.

[2]许金梅.高校和谐图书馆构建的新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28(5):30-32.

篇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手机和电脑的普及,QQ、微信的粹片化阅读的出现,在校大学生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令人担忧,阅读推广活动势在必行。国务院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阅读推广”已成为全世界图书馆都非常重视的一项职能,这项职能在高校图书馆显得更为重要。

高院校图书馆担负着为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重要任务。阅读推广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常态。如何做好阅读推广工作,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激发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大一新生入学后,要进行入馆教育培训,带领他们到图书馆参观学习,⒐弁际楣莸拇筇总服务台、检索机、图书馆平面图,电影放映厅,教他们如何进行图书借阅、期刊阅览、电子资源的利用,让他们充分了解图书馆,亲自体验图书借阅的流程,如何使用图书馆的网站以及电子资源,让他们熟悉图书馆。以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优雅的阅读环境、先进的信息资源来感染大一新生,使他们一入学注意力就被吸引到图书馆来,让他们爱上图书馆,爱上阅读。

二、图书馆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图书馆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做好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保障。首先,图书馆要拥有丰富的纸质图书、期刊和海量的电子资源,这是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基础。通过不断地优化馆藏结构,增加图书的馆藏数量,提高馆藏图书的质量,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其次,要以人为本,在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和便利的基础上进行馆藏划分与布局,并作适当调整。第三,要以“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理念不断更新服务,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三、以“书香校园”读书月活动进行阅读推广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的生阅读热情,创建“书香校园”,营造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以“阅读点亮人生,阅读让日职更美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

(一)“书香校园”读书月活动启动

在图书馆大厅设立书香校园读书月主题展板,发起“全民阅读”倡议,开展“全民阅读,书香日职”签名倡议活动,发放“世界读书日”宣传材料,向全院师生宣传世界读书日的有关内容,弘扬尊重知识、崇尚文明的阅读理念,营造文明的学习氛围。

(二)开展“新书通报”和经典图书导读

重视对读者阅读的引导,通过新书通报的方式让读者了解最新的图书;图书馆会将采购的新书尽快分编著录并上架流通,积极开展新书通报活动。通过经典图书导读等活动吸引读者回归名著,回归经典,深入解读经典文学的深刻思想内涵。同时给读者推荐100部经典书目阅读,供师生选择阅读。

(三)开展“书香日职”阅读有奖征文活动

征文主题为“阅读点亮人生,阅读让日职更美丽”。发动全院师生积极参与,通过阅读启迪心灵,增长智慧。同时,将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发生的有意义的故事写成征文。活动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干名,对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品,并将择优在图书馆书评专栏和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上进行。

(四)开展图书馆读者服务和学生阅读问卷调查

让大学生协助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和大学生阅读协会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发放读者服务和学生阅读状况调查问卷,征求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学生阅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形成我校学生读者阅读状况调查报告,增强阅读引导的针对性。

(五)开展“深度好文”推荐活动

图书馆“深度好文”专栏推出以“阅读与人生”为主题的系列深度好文,每周推出一期,在图书馆大厅宣传栏上张贴。引导读者通过阅读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六)年度“十佳读者”评选

根据读者在每一年4月23日至次年4月22日的图书借阅册数并且以及无超期、无丢失记录等情况进行年度“十佳读者”评选,通过宣传栏推出“十佳读者”阅读感言和年度图书借阅记录,并对获奖读者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

通过读书月的活动来进行推广阅读,激发读者的读书热情,并把新书通报、读者留言板、深度好文、读者推荐书目等活动常年保留,为读者与图书馆交流提供便利。将阅读推广制度化和规范化,将阅读推广纳入常态化工作,从制度层面上保证阅读推广的顺利进行。

四、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带动作用

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带动阅读,我们图书馆有两个社团,大学生协助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和大学生阅读协会,这两个协会是在图书馆馆长及教师们的指导下的大学生文化社团,其成员都是来自各个院部、各年级、各专业的读书爱好者,通过他们的阅读来带动其周围的同学,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图管会和阅读协会定期举办读者座谈会、读书沙龙、读者联谊会等活动,可以极大提高读者的读书热情。图书馆的两个协会已经成为阅读推广的主要力量,在进行长效阅读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图书馆应加强对两大协会的指导与培养,以促进阅读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图书馆应重视数字资源的推广

我们图书馆电子资源馆藏丰富,可以利用新生入馆教育、开设文献资源检索课,同时图书馆与各院部积极互动,组织新生入馆参观,由馆员现场引导和讲解,发放图书馆宣传册,并对电子阅览室作重点推荐。可采用张贴海报、让大学生协助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和大学生阅读协会的学生举办活动对外宣传,例如:“猜书名”“电影展播周”、“深度好文”、“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等等。校园网定期图书馆及电子阅览室的相关新闻等方式作宣传。另外,图书馆可以开通博客、微博、微信等,数字资源阅读推广信息,并收集读者反馈意见,为馆藏数字资源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六、结语

阅读不仅能提高读者的文化知识水平,而且能让人开阔眼界、增长智慧。读书能够启迪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的人格,这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象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谈话”。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进行阅读推广,不仅可以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还可以让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信息素养教育中心,能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

参考文献:

[1]谭芬梅.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策略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01).

[2]高小序.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04).

[3]刘玉勇.浅谈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新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03).

[4]孙源.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图书情报导刊,2016,(07).

篇9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1-0117-02

1功利性阅读存在的原因

功利性阅读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否认确有一部分大学生功利心强、心浮气躁,只愿意快速浏览一些对考试、找工作有用的书籍,抱着用过就扔的不良心态。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希望博览群书,获得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对考研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大学生们需要迅速、快捷地掌握所需知识,这必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时,他们选择功利性阅读也就无可厚非了。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原因,我们要正视这种现象,深刻地进行剖析。

1.1功利性阅读是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目前,大学生们所面临的考研、就业压力之大,人人皆知。在大学生中,除专业课外,阅读更重眼前利益,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多拿一本证书,就多一条就业出路;多拿一本证书,就多一个就业机会;在社会要求实用型人才和就业双重压力下,大学生们不得不正视现实,为就业生存而努力奋斗,为了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必须尽快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他们往往希望所学的知识能很快派上用场,而等不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积淀。碰到用得上的专业书,也没有时间坐下来静心翻阅,而是要找到核心内容并迅速掌握它,这是一种救火式的阅读。在这种强大的现实压力下,哪里还有心情再读一些晦涩难懂的经典名著,找几本轻松点的通俗读物来看看,适当进行减压也是正常的。

1.2功利性阅读是一种个性选择

一方面,电子阅读因其资源更新速度快、不受时空限制、查找方便等特点,日益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每当临近考试、毕业,他们更依赖于内容丰富、方便快捷的网络,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电子阅读有着经典名著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调查显示,近30%的大学生经常用MP4或手机看电子书,超过50%的大学生在写论文和完成作业时,资料查阅途径首选的是电子资料。而据湖北大学图书馆的统计,该校2009年电子图书下载总量达到10.484万次,单个电子资源的利用率高达40.5%。另一方面, 时代的发展,不允许大学生们只待在象牙塔里苦读圣贤书,除专业课外,应该尽量多地涉及各个领域的知识,了解社会动态。休闲娱乐、汇集大量信息的杂志因轻松的阅读形式和内容,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的首选。他们认为,一本小小的杂志可以集纳多种不同观念,并能对最近时事热点进行及时追踪和延伸阅读, 是他们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而且价格不贵,值得投资。

1.3功利性阅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从古到今,功利性阅读长期存在,从古代流传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而优则仕”、“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等名句可见一斑。虽然这些并不是我们所倡导的,但是“开卷有益”、“学以致用”的思想还是深入人心的。阅读的本质是什么?就是通过阅读获得自己的知识需求。阅读是读者的权利和自由,学以致用、阅读一些对自己未来生活和工作有帮助的书籍并没有错,我们不能因为高校大学生阅读有关考试、就业、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书就指责他们功利性强。虽然阅读经典名著,提高人文素养也很重要,但是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功利性阅读更为现实,更能对他们走入社会后的工作、生活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这才是大学生们最为看重的。

2面对功利性阅读高校图书馆应做的工作

前面我们分析了功利性阅读的成因,虽然说功利性阅读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阅读需要。但并不能成为一种阅读的主流。在特定的环境中,比如面临考试、择业、人生困惑等问题时,为了快速解决找到答案,进行功利性阅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读书是一种体悟生命、感受文化魅力、涵养内在精神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习惯和需要。若长期进行功利性阅读,则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们浮躁的阅读心理,知识结构的简单化,进入不了文化的核心,这也是我们所担忧的。作为高校图书馆,要正视这种现实,采取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的措施,帮助大学生达到阅读与功利的平衡,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姚江萍:谈高校大学生的功利性阅读

2.1有针对性地开展导读工作

大学生的阅读规律和阅读动机同其年龄、知识积累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从导读的客体上来说,新生刚刚来到一个新环境,对一切都感到好奇,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往往是无所适从、难以选择,要么搜寻一圈后空手而归,要么是不分良萎地搬回一堆。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年龄尚小,身心没有发育成熟不会选择,另一方面是因为对图书馆不熟悉,也可以说是图书馆的导读工作不够细致。新生的入馆教育非常重要,应该指定专人对新人进行入馆前的阅读教育,内容包括图书馆的重要性、阅读的意义、图书馆的布局、利用图书馆的各种方法、登录图书馆网站了解新书动态等,挑选一些培养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经典名著编制成导读书目,将新书推荐放在大厅、图书馆网站等醒目的地方。帮助新生树立良好的阅读动机、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并迅速融入到图书馆的良好阅读氛围中。对于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他们的大学生涯很快就要结束,除了兼顾专业课外,更多的是面临着毕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实用性和功利性变强。高校图书馆在此时要理解他们的功利性阅读行为,要建立导读反馈系统,及时收集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购置一批相关专业的最新书籍,从网上搜索最新资讯,有针对性地提供文献信息检索帮助,将他们所需要的有关资料及时送到他们的手中。

2.2开展丰富的读书荐书活动

“读书需求师,读书需交友”。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想从中找到所需知识,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图书馆能建立“读者协会”,定期开展“读书交友活动”,在活动中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想,由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善于阅读的同学现身说法,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想和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大家一起来讨论功利性阅读的利与弊,从讨论中发现自己的误区在哪里。我想这比一味地去指责要有用得多,对于“饥不择食”般的功利性阅读者来说,如果没有各种压力,他们当然也更喜欢读一些经典名著、一些沁人肺腑的美文,总比枯燥无味的专业书强吧,奈何社会形势不允许,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尽可能多的知识。此时,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能够使自己不但快速掌握所需知识,而且避免走入误区。对于社会上几乎一边倒的惋惜和指责声,大学生们常常谓之为“站着说话不腰疼”。高校图书馆要设法组织好“读者协会”,设计好讨论主题,为同学们之间的互相鼓励、互相推荐,互相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他们把握好功利性阅读的度。

2.3做好大学生职前心理辅导工作

大学生进行功利性阅读,期望在就职前多获取一些技能和知识,这是没有错的。只是大部分的大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而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要是关于技能方面的书都看,包括计算机、英语、会计、驾驶、心理学等,恨不能一口吃个胖子。这就走入了一个误区,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无限地扩大自己的学习范围,只能导致什么都会一点,但又什么都不精。等到去面试的时候才发现,什么都干不了。所以,高校图书馆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由专人对大学生进行职前心理辅导,也可请专业的心理专家到馆进行培训。使大学生们了解社会现有的形势,明白一个新毕业的大学生完成由学校到社会的转变,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一个积累和准备的过程。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需求,不能有急躁情绪,应该制定一个较详细完备的生涯发展策略,认清自己的差距,带着明确的目标训练自己,专注一门学精学透。另外,一个人只有在与外界的互动中,才能了解社会和他人,才能在一个更为广大的坐标体系中,真正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只有专心致志将自己的专业学好,有一身过硬的本领,才是立身之本。

参考文献:

[1]刘学平.功利性读者的文化报复[J].图书馆建设,2004(5).

[2]董一凡.功利性阅读概念及功能的梳理[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0(1).

[3]谢鸣敏,石武强.功利性读书无可厚非[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4).

篇10

[中图分类号]G25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6-0019-04

1引言

2016年世界读书日之际,笔者对大学生阅读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微阅读成为大学生阅读的潮流风尚,多数大学生热衷于休闲娱乐消遣之类的快餐式微阅读。微阅读对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影响巨大,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水平。虽然阅读不一定增长大学生人生的长度,但可提升他们人生的厚度;阅读不能改变大学生人生的起点,但他们人生的终点可能通过阅读发生变化。

当代著名书评学者徐雁教授指出优秀的书评对于导读具有催化剂的作用[1]。闻名图书界的王余光教授也曾经在其著作《阅读,与经典同行》中强调要通过书评深化导读工作,让读者深入文本阅读[2]。高校图书馆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运用微书评引领大学生微阅读,促进大学生高效精品阅读。发挥微书评在大学生微阅读推广中的价值,以微书评作为大学生微阅读推广的新贵,是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

2微书评及微阅读概说

21 微书评的内涵

2011年微书评开始在我国书评界粉墨登场,成为书评领域的新秀,是读书达人缔结书缘的最佳媒介。微书评是伴随着微博的流行而滋生的一种新的书评文体,也被称作微博书评,通常被规定在140字或者160字之内,以浓缩的文字精华微语言微分析、微表达、微闸释、微评价与微分享喜闻乐见的阅读内容心得。微博体书评短小精湛、言简意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儒家经典《论语》、朱熹的《朱子语类》、王阳明的《大学问》等都是微表达[3]。

目前微书评的强大辐射力已经在我国文化界生根发芽,大洋网、网易、新浪等各大读书网站以及中华读书蟆⒈本勘ā⒊V萃肀ǖ戎诙啻统纸质媒体竞相开设了微书评专栏,各种微书评大赛活动热火朝天。微书评散发的耳目一新的网络书香开辟了微阅读的新时代,结网微阅读、结伴微阅读使得阅读不再是一个人的寂寞,使微阅读变得激情互动、心灵相通、知识共享。

22 微阅读概说

时下盛行的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阅读被称为微阅读。由于微阅读是利用片段式的媒介使用方式来获取信息,以“碎片化阅读”和“快餐式阅读”为主,自由、开放、细微、分散的个体文化因为微阅读而登上大雅之堂,手机微信阅读促使微阅读突飞猛进地发展,成为时下的阅读潮流,作为阅读领域的新贵,微阅读成功地利用了受众的零碎时间,成为阅读达人的时尚新宠。

3微书评在大学生微阅读推广中的价值意蕴

31 构建大学生微阅读新生态

层出不穷的微信订阅号促使一种新的“读书+社交圈”的文化悄然诞生,博取关注的“标题党”随时随地吸引眼球,朋友圈对转发文章的“被阅读”,微阅读信息内容五花八门,使得浅阅读现象常态化。大学生正处于阅读价值观形成的黄金年华,真伪难断的三俗读物容易迷惑、扭曲和误导大学生的心智,使其缺少理性判断而盲目跟风转载一些良莠不齐的微阅读内容,这对大学生的阅读生态会产生不良影响。打造接地气接人气、品位高雅、贴近大学生的微阅读语境的微书评导读引领机制,通过书山学海的导航微书评,对浩如烟海的微阅读信息大浪淘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会促进大学生择优而读,化解微阅读危机,形成正确的微阅读观,构建大学生微阅读新生态。

32 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益

微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读者群体的时尚新宠。微书评简短精辟,让大学生读者一目了然并心领神会微阅读的精华。微书评的流行促进了微阅读的蓬勃发展,大学生读者恍然发现通过百余字微书评就可以了解微阅读内容的精髓内涵,对于快节奏生活的大学生读者来说,这种微阅读形式无疑走的是捷径,促进他们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微阅读信息。通过微书评的导读媒介功能,帮助大学生读者在短时间内正确地了解微阅读的核心内容,在茫茫微阅读信息中快速找到极有价值的信息导航,抛弃盲目性微阅读倾向。微书评成为引领高校读者群享受微阅读的良师益友,在微书评的导读中推动微阅读的蓬勃发展,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益。

4微书评在大学生微阅读推广中的对策分析

41 利用微书评进行经典和热点微阅读推送

分享热搜榜、口碑榜等榜单;引入豆瓣好评榜、当当销售榜、亚马逊销售榜等主流权威图书排行榜,全方位、多角度利用微书评进行经典和热点微阅读推送。

充分利用音视频、微信、网页链接、讨论交互等各种技术,伴随微书评同步推进音、画、文展示微阅读以及作者生平、写作风格、代表作、舆论评价等延伸阅读,开展有奖留言活动,纸质图书与数字化微阅读同时推广,让读者介入经典微阅读。

针对当下社会热点,及时利用微书评进行微阅读推送。2016年5月末,借文化界悼念我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去世之际,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以“百年杨绛”为主题,推出了杨绛作品朗诵、分享、展览等系列微书评微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微信、沙龙、分享会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微书评微阅读推广活动,受到广泛关注。

42 开展真人图书馆微书评微阅读推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要阅人无数”。邀请有经历、有阅历、有感悟的校园读书达人,开展真人图书馆微书评微阅读推广活动,线上线下与大学生读者分享真实的人生,分享微阅读心得,与大学生读者互动交流,推荐微书评微阅读信息,线上提供电子版微书评微阅读读本,聆听真人图书馆微阅读故事,感悟多样人生。真人图书馆丰富的人生阅历就像一本本饱含着动人故事、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微阅读读本,它给予着大学生读者学习励志奋进向前的力量,值得阅读品味。真人图书馆微阅读就像是永远翻阅不完的生动故事,充实大学生读者的人生体验,打造明星效应。

43 “声光色影”微书评微阅读推广

与手机微阅读相结合,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开设“声光色影微书评微阅读推广”专题,精选适合大学生手机微阅读的电子书,以微书评为媒介通过语音、视频的形式进行主要内容介绍,力求做到声形合一,吸引读者眼球。同时开展微信读者微书评有奖活动,进行线上线下微书评微阅读连动,既有线下现场的微阅读作品欣赏,也有线上的微书评微阅读推荐和相关微书评微阅读资源的浏览或下载。

以文学、影视经典作品为主,组建影迷俱乐部,通过影视微书评导读的方式,让读者亲近经典微阅读,截取经典的片段,鼓励读者参与配音并颁发优秀奖,激发大学生读者主动追寻经典微阅读的兴趣。例如以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影片为题材,通过微书评开展经典影视和本土影视佳作沙龙分享活动。大学生读者互动交流,通过微书评推荐英文版的经典微阅读读本,线上提供电子版读本,将文学经典影片微书评导读与英文表达相结合,促进大学生微阅读的蓬勃发展。

44 利用微书评提升大学生读者微阅读素养

经历应试教育跨进大学校门以后,丰富的微阅读内容、极富感染力的新媒体为载体微阅读形式,对大学生阅读价值观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形成来说,恰似取之不竭的源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微书评微阅读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读者在海量的微阅读信息中,掌握信息搜索、分析、整理、设计、应用和创造的能力,深化大学生对微阅读素养内涵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大学生读者的微阅读素养。

在微书评微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微阅读过程中的自觉性和自控性,促使大学生在微阅读中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培养良好的微阅读习惯,强化微阅读技巧,提升微阅读素养。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过程进行及时的调整,有效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吸收和同化微书评微阅读信息,反思自己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方式,掌握和控制自己的微阅读信息获取过程,进而提升微阅读鉴赏能力。

45 构建个性化的微书评微阅读平台

私人定制的个性化书屋将大学生读者的微阅读行为从高校图书馆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大学生读者可以利用自己的微阅读账号、密码在世界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利用任何移动设备观看自己喜欢的微阅读读本。在私人定制的个性化书屋平_上,大学生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微阅读喜好珍藏书籍、布置书屋,打造属于自己的虚拟微阅读空间。师生校友可以以微书评微阅读会友,打造自己的书友圈,形成微阅读书评群,吸引专家、学者、知名作家等参与不同的微阅读书友圈,交流微阅读心得体验,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新生态,让微书评微阅读与社交互相激励,促进微书评微阅读的繁荣发展。

从2015年开始,我馆开始建设个性化的微书评微阅读平台,从优质微阅读资源推荐、个性化定制和基于微阅读的社交三个方面,为在校大学生读者提供一个以书会友的优质微阅读资源丰富的高品质微阅读平台和终身的网上图书馆。大学生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微阅读喜好打造个性化的个人书房。作为个性化的微阅读推广平台,针对大学生读者量身打造的精品微书评微阅读专题,成为我馆实体和纸质阅读资源的良好补充。

46 图书馆网站设置微书评微阅读推荐栏目

面对海量的微阅读资源,利用微书评为大学生读者快速发现和获取目标微阅读信息,优质微阅读资源的微书评推荐功能对于大学生读者来说至关重要。在图书馆网站设置微书评微阅读推荐栏目[4],如首页显著位置设置“重磅推荐”“新书首发”等栏目,分别推荐优质微阅读和人气微阅读,辅以推荐理由的微书评以及图书封面图片等作为大学生读者选择参考,同时鼓励大学生读者畅所欲言地发表微阅读评论,参与本栏目微书评微阅读推荐,行使文化话语权,享受微书评散发的耳目一新的微阅读书香。

47 利用大数据进行微书评微阅读推广

研究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以图书文献学和教育学等作为理论指导,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调研法、访谈法、归纳总结法、理论分析法等进行大学生微书评微阅读推广研究。针对大学生的微阅读需求,以学科、专题、人物,某一时期、地域特点等为对象,对大学生微阅读信息进行大数据收集、整理、存储、分析、评价,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组织、管理,不断提升大学生微书评微阅读推广的精确度。

利用大学生读者微阅读行为的数据挖掘读者微阅读喜好,有针对性地进行微书评微阅读推广。利用海量用户数据,分析大学生读者和微阅读资源的特征、访问行为等,来识别大学生读者微阅读的兴趣,帮助大学生读者找到感兴趣的微阅读读本,然后利用微书评推荐,通过数据挖掘带给读者更加贴心更加精确的微书评微阅读推荐服务。

5结语

综上所述,微书评是大学生微阅读推广领域一道崭新亮丽的风景线,使得高校图书馆微阅读推广手段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和多元化,要坚持不懈地学学生微阅读推广技巧,利用微书评智能化、网络化、实时化的特点,在大学生微阅读互动中,促进大学生微阅读推广迈向人本化、情感化、智慧化的崭新时代[5]。

微书评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引领着大学生微阅读的潮流风尚,受到大学生读者的广泛青睐,在大学生微阅读推广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微书评“结伴结网”微阅读优势,形成高校图书馆庞大的大学生读者群体,拓展高校图书馆的微阅读推广领域,大学生读者浸润在微书评微阅读书香之中,必将终生受益,同时也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微阅读推广服务效益[6]。

[参考文献]

[1]徐雁.现代书评与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4):102―108.

[2]王余光.阅读,与经典同行[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2:5.

[3]王家莲.图书馆微书评应用前景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3(1):56―58.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169-02

随着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日新月异,电视、电脑、手机以及专用电子阅读器(如Kindle、汉王电纸书)等阅读载体的不断涌现,传统纸质化阅读方式面临挑战。正确看待新媒体时代①大学生的阅读情况,从90后大学生阅读方式、阅读范围以及阅读习惯等角度进行考察,对于塑造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甄别鉴赏能力以及引领大学生思想浪潮等方面有着重大影响。

一、新媒体时代90后大学生阅读活动的发展趋势

围绕大学生阅读现状这一论题,目前大多数学者结合网络环境、图书馆阅读服务等方面从阅读载体、阅读目的、阅读方式、阅读心理以及阅读内容等角度进行了研究。截至2013年12月1日,在中国知网(CNKI)搜索栏输入“大学生阅读现状”的关键词,选择“主题”搜索类别,共有241条相关对应搜索结果。根据对现有文献的比对分析,当前国内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图书情报领域方面的研究。迄今为止,针对90后群体特征展开大学生阅读情况研究的文章屈指可数。本文结合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阅读渠道的变化形势,基于90后的新视角,旨在进行有别于图书情报领域的尝试研究。

“90后”群体,常冠以火星文、非主流等代名词,一度被社会贴上叛逆、反传统的标签。作为一类特征明显的大学生群体,90后具有明显的依赖症(依赖网络及手机等)、自主意识强、自控性较弱、心理早熟且欠缺人际交往能力等群体特征。这些特征反映在阅读活动中就表现出快餐式、跳跃性和碎片化的发展趋势[1]。因此,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市场和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新媒体时代“浅阅读”成为阅读现象研究、特别是90后大学生群体阅读现象研究的高频词。

二、惠州学院90后大学生阅读活动的调研结果及现存问题

针对90后大学生阅读活动,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惠州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从阅读方式、阅读类型、阅读时间以及阅读量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本次调查发放纸质问卷5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477份,回收率95%,此外还发放网络问卷70份,有效问卷69份,回收率达99%。其中男生比例为44%,女生比例为56%。

(一)惠州学院90后大学生仍以传统纸质化阅读为主要阅读方式

阅读方式的考察,是进行阅读领域研究的关键观测点。结合现有调查结果显示,新媒体时代,尽管电脑、手机、IPAD以及Kindle等专用电子书阅读器早已成为大学生群体的时尚单品,但仍有95.7%的受访学生倾向于选择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仅有4.3%的学生选择了电子书阅读方式(如表1所示),两者比例差距较大。此外,有59%男生选择电子书,63.2%女生选择纸质书。性别差异在阅读方式选择上存有一定影响。

(二)惠州学院90后大学生以经典阅读为主,网络青春文学其次

根据惠州学院90后大学生对阅读内容即“世界文学著作、网络青春文学、期刊还是其他”这一问题的回答情况来看,目前有41.6%的学生选择经典阅读,25.4%的选择网络青春文学。其中,选择世界文学著作和网络青春文学的人大都集中在大一和大二这些低年级的大学生身上。大三、大四的高年级大学生(44.6%)则倾向于选择专业考试书籍等阅读内容(详见表2)。此外,文科生大多数都会选择经典名著阅读,理科生则较少。

(三)90后大学生阅读意愿不强,阅读计划欠缺

接受问卷调查的90后大学生中,少有直截了当表达自己不喜欢看书的同学,但仍有35.7%的大学生表示自身阅读意愿不强。当然还有21.4%与39.29%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或很喜欢看书。结合阅读时间分配和阅读计划来看(如图所示),51.8%的受访大学生普遍表示自身的阅读计划会视情况而定。仅26.79%的大学生愿意每天花费1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受访的大学生中,坚持每天阅读的大学生仅有17人。这些反映出当前惠州学院大学生的阅读意愿不强,欠缺阅读计划。

(四)90后大学生浅阅读现象普遍,深度阅读日渐趋微

根据受访大学生对“近期你读完过多少本书”这一问题的回答情况来看,选择没有真正读完过一本书的大有人在。与此同时,结合阅读时间以及阅读场所的调研结果来看,不难发现:即便是坚持每天阅读的大学生,能坚持看完一本书的少之又少。快餐式、跳跃性和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已成为当前90后大学生的首选。据观察,95.7%的受访大学生在接受调查之前,都表示曾通过手机、电脑、IPAD或者Kindle等专业电子书阅读器进行过阅读,“浅阅读”现象几乎覆盖了受访群体,足见其普遍性之广。

三、新媒体时代90后大学生阅读情况分析

新媒体时代90后大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存在阅读意愿不强、阅读计划欠缺及浅阅读普遍等现象。目前大多数学生仍以传统纸质阅读方式为主,且受访学生普遍认为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不是电子化阅读方式所能替代的。究其缘由,一方面在于纸质阅读方式具备了收藏价值;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纸质阅读方式更符合人们对于“阅读”一词的内涵理解。这一共识对于培养90后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从阅读意愿不强以及阅读计划欠缺现象而言,与“浅阅读”相对应的深度阅读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日趋渐微。尽管调查结果显示经典阅读占据着90后大学生阅读活动的主角地位,但阅读意愿不强趋势显而易见。据调查,69.6%的受访学生认为经典阅读书籍晦涩难懂,阅读兴趣小。一方面与其缺乏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关,另一方面也表明经典文学作品与现实世界距离越来越远,应予重视。此外,阅读活动欠缺计划是加剧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

在新媒体时代,“浏览式娱乐阅读”、“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成为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的主要形式”[2],浅阅读独具的便捷、时尚的,使得大批90后大学生深陷其中。这一普遍现象无疑难以培养出90后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妄论在深度阅读中升华其思想境界。基此,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阅读媒介的便利,回归深度阅读是探讨大学生阅读情况的关键。

四、新媒体时代90后大学生阅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新媒体时代,90后大学生阅读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阅读意愿不强、阅读计划欠缺、浅阅读普遍的现象,引人深思。对此,笔者拟从如下三大方面提出90后阅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方面,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感知水平。另一方面,正确分配阅读时间,将阅读感受固化成文字,学会在阅读中体会精神愉悦,是培养并保持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

第二,找准阅读定位。新媒体时代,阅读媒介的多样化带来了便利的阅读渠道,也带来了良莠不齐的网络作品和快餐文化,大学生阅读市场堪忧。因此,规范管理网络文学的基地网站,清理和整顿大量消极网络文学作品,找准阅读定位,提升大学生甄别阅读作品的能力,是有效防止90后大学生群体沉溺其中、提升自我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

第三,回归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是从文本升华到精神的必经途径。尽管传统纸质阅读中的“书墨气息”更能带人走入深度阅读。但应强调指出的是:深度阅读并不局限于纸质阅读,其在电子阅读中一样能顺利进行。充分利用电子阅读的便利和快捷,在不同的时空中迸发思想碰撞火花,更是新媒体时代回归深度阅读的精髓所在。众所周知,在文学作品领域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板块,回归深度阅读是体验不同时代轨迹的有效途径①。回归深度阅读,一方面应扩大阅读视野,利用读书交流活动提倡多读书。另一方面还可引入专题式导读,通过学行合一的阅读训练,培养个性化阅读,是挖掘阅读深度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