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电力实习计划

电力实习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1-31 02:42: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电力实习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电力实习计划

篇1

关键词:电气工程;实践环节;实习;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名称为对独立学院电力工程系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实习)进行教学改革的探讨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6-4 ;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07-01

独立学院电气专业的办学原则是根据实际人才需求导向,设置与之适应的专业方向,做到学生适学对路。在培养方案制定上突出了"电力特色"、"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重实践强能力"等原则。实践环节中的实习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有积极的作用。本院电气专业学生有两次实习机会,一次安排在在大三的上学期的认识实习,一次是在大四下学期的生产实习。

一、实习的目的和作用

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目的不同,认识实习是学生在学习完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学了部分专业课时进行的实习,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对专业中将要涉及的的环节,将要用到的各种设备,服务的对象的特点,建立感性认识,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生产实习是与今后的职业生活最直接联系的,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将完成学习到就业的过渡,因此生产实习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是校内教学的延续,而且是校内教学的总结。生产实习也是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生产实习,学生能够认识电力生产的整个过程,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步步入社会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内容

由于电的特殊性,它本身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稍一疏忽大意,就会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故带学生出去实习,安全问题是第一位的。

传统的带学生到现场转转,远远参观的实习形式存在太多问题,根本达不实习的目的,为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大胆提出了改革实习教学环节的过程,增加实习地点。

1.认识实习:

为了达到认识实习的目的,并让学生有机会在一周的时间了解尽可能多的了解电力系统相关知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学生参观了保定天威变压器厂,花庄变电站和保定培训中心11万变电站仿真设备及动力实验室。

保定天威集团变压器有限公司是有着种类丰富、技g水平先进的电力及特型变压器制造企业,在这里学生可以近距离的看到变压器的生产过程和相关的实验,了解变压器的内部结构,有利于掌握跟变压器相关的知识,这些在电厂和变电站现场是很难看到的。

参观花庄变电站之前,变电站的工作人员提前一天对学生进行安规教育,并通过照片介绍了变电站的主要电气设备,使学生对变电站的各种设备有了初步的认识。安规考试及格,学生方可被允许实地参观。实地参观时,工作人员带领学生们穿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在现场认识和学习一次设备(主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电抗器等),然后进入监控器参观配电网自动化设备,配电网的监控软件等,随后工作人员还对二次设备进行详细的讲解,这些为学生们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由于电力部门安全生产的特殊性,学生也只能在警界线外观看电气设备,不少设备都是封闭起来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加入了参观培训中心的环节。在保定培训中心,有11万的非带电变电站培训设备,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安全的近距离的观察变电站的各种设备,了解各种电气设备的外形、结构、型号和技术特性,增加感性认识。

最后参观动力实验室,在实验室有仿真的模型,同学们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参观模型的运行,了解电的产生过程中涉及的各种环节和设备,整个过程清晰安全明了。

2.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学生毕业之前进行的最后一个实习,本专业近两年带学生去的是唐山陡河电厂,陡河发电厂隶属于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它坐落于河北省唐山市,始建于1973年12月,分四期工程建设,总装机容量1550MW。

在电厂的第一课,就是安全规程的学习。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只有学好了安全规程,知道哪些设备带电,哪些地方有危险,保证好自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参与班组的日常运行和维护作业。在电厂,学生们对电厂的机电炉各个环节进行参观实习,现场工作人还带领学生对整个电厂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参观和讲解,使学生对电力系统的起始环节有更深的认识。学生后几天的实习是和工作人员一起值班,有不懂得问题可以现场提问学习,这样在有理论支撑的前提下,对原来概念模糊的问题会得到更专业的现场指导,同时也体会了本专业的部分工作环境。

通过生产实习,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增加了感性认识,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学到从书本学不到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考核方式

实习成绩根据实习报告、实习纪律执行情况及实习表现等考核来决定。为了避免互相抄袭实验报告等情况,要求学生手写报告,同时要求学生实重视实结部分,因为通过学生书写的心得体会,可以看出学生对实习整个过程的认识程度及实习的收获。

四、结束语

通过对近两年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情况,实践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反应不错。通过实习,学生对本专业的相关设备和相关知识,认识的更深刻,为以后步入社会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超,陈敏,韩效钊,张兴法.工科院校生产实习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篇2

一、会议电视系统的组成

1.1系统组成

1、 终端系统。终端系统是由编解码器、摄像机、麦克风、电视机、投影机等设备组成,其核心是编解码器。编解码器常称为会议电视终端。终端将本方的图像信号、语音信号和用户数据进行采集、压缩编码、多路复用后送到传输信道上去。同时把从信道接收到的会议电视信号进行多路分解、视音频解码,还原成对方会场的图像、语音及数据信号输出给用户的视听播放设备。2、多点控制单元(MCU)。MCU是会议电视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完成多点对多点的切换、汇接或广播,它实质上是一台多媒体信息交换机。其主要功能有:接收来自终端的视频、音频、控制等各种数据组合而成的数据流,然后将音频信号进行混合处理后插入到输出数据流中,并视频和控制数据进行选择和切换处理,发送需要的数据流到各终端;还能够提供多种会议控制方式。3、传输网络。会议电视业务可以在现有的多种通信网络中展开,如N-ISDN、DDN、PSTN、LAN、ATM、INTERNET、数字专网等。会议电视系统主要是利用他们来传送动态图像信号、语音信号、数据信号和系统控制信号。线路接口要符合ITU-T的会议电视系统的接口标准:E1、V.35、ISDN、IP等标准接口。

1.2会议电视框架协议

ITU-T针对不同速率的终端接口及网络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建议。按不同的网络特点划分,会议电视系统主要有H.320系统、H.310系统、H.321系统、H.322系统、H.323系统、H.324系统。H.320系统是基于p×64kb/s的数字传输网络的系统,典型的应用环境为N-ISDN网络、DDN网络以及由数字专线组成的专网等。目前,H.320系统和H.323占有最大的应用市场,但基于IP的H.323系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上述每个框架性标准又都包括了相应视频、音频、数据、复用等系列标准。

1.3 会议电视系统的应用

在我们的实际应用中,会议电视系统的组网方式主要有点对点组网方式和多点会议组网方式。1、点对点组网结构。点对点视频会议系统是两个会议终端通过通信网络直接相连。可视电话就是点对点结构的一种特例,其通信网络是PSTN网络。2、多点会议组网结构。多点会议组网结构可以星型组网结构和树型组网结构。

二、江西省电力公司会议电视系统

2.1江西省电力公司会议电视系统总体描述

目前会议电视系统的组网方式主要有基于IP包交换的H.323标准组网方式和基于电路交换的H.320标准组网方式。江西省电力公司会议电视系统包括13台多点控制单元(MCU)、113套H320会议室终端,会议电视点扩展到所辖各县电力公司及各个直属单位。省公司和市公司以及柘林水电厂的会议室终端通过2M E1电缆接入当地MCU。其余会场的会议室终端则可以就近接入当地MCU。省公司的MCU和市公司的MCU的级连也是通过E1线路作为传输通道来连接。省中心1台多点控制单元(MCU)放在省公司32楼的光纤机房内。各市的MCU放置在各自的中心机房中。整个会议电视系统由H320系统组成,同时支持SIP、H.323协议。会议电视的所有终端都要和多点控制单元MCU建立连接,通过MCU进行视频图像的交换,语音的混合播放。多点控制器应当放置在网络的汇接中心,以保证MCU到所有的终端的都有足够的带宽、使通讯质量得到保障,形成以MCU为中心的树型结构。选择Polycom公司的MGC-100多点控制单元(即MCU)为省公司和各地市公司MCU,选择Polycom 高性能的VSX7000e作为各地会议电视终端。系统中所有MCU均是电信级设备,均支持7X24小时开机。所有的MCU均使用POLYCOM MGC-100型MCU,所有MCU的所有功能模块均可以和其它MCU的相应模块调换使用。

2.2江西省电力公司会议电视系统的运行模式

以地域或管辖关系为依据;总部和地市级公司之间的会议模式;总部、地市级公司和县公司之间的会议模式;任意点数的地市级公司管辖的县级供电公司之间的会议;任意两点之间召开点对点的直通会议;国家、省级、地市三级MCU级联会议;江西电力热备份会议的进行。

2.3 江西省电力公司会议电视系统的功能

终端之间召开点对点直通会议;

基于MGC100的多点会议;

多种会议接入类型的会议;

单一H.323标准会议电视;单一H.320标准会议电视;单一SIP标准会议电视;单一VoIP音频电话会议;单一PSTN模拟电话音频会议。

多种不同的会议召开方式;

A 严格定义与会者的会议:B 按会议名召开会议(需要GK支持):C按会议室召开会议(需要GK支持):D 由终端发起MCU上的会议(需要GK支持):E 可同时采用呼入方式、呼出方式(邀请方式)或自动连接方式将与会者连接到会议中。

篇3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6-020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6.101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工业生产用电量以及农业生产用电量急剧增加,此外,对于居民生活用电需求量也逐渐增加,这些现象表明,现代社会对于电能的需求量远胜于从前。用电需求量的增加致使电力系统配电任务加大,同时也给相关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自动化控制下的电力系统电网具有较高安全性和可靠性且经济效益好,所以电力系统相关研究人员应加强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不断进行改善与创新,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优良的条件。

1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电力行业方面的发展极为重视,不但投入资金大,且管理力度严格。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电网自动化技术有效提升,多数地区调配系统已实现自动化控制功能,且部分地区更出现了无人值守变电站,为社会增加了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电网自动化功能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1 实时监控

实时监控系统是针对电网中存在的各个线路的运行情况、负荷情况及不安全因素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以便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此外,监控系统还可以通过监控电表,监控用户用电量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用户不规范用电的行为,减少电能的损耗。

1.2 控制量与功率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可以自动控制电量和配送功率。

1.3 故障处理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可以自动检测配电线路的故障,并把出现的故障及时上报。同时,故障控制器还具有自动修复故障的功能,即使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故障的修复工作。

1.4 监测电能损失功能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可以自动优化线路运行模式,并对线路上的电能进行自动监测与计算,以达到损耗电能最小的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1.5 具备扩展功能

配电网自动化可以实现结点的逐步拓展功能。在电网扩展工作中,要具备以下两点要求:首先要增加硬件设备,达到扩展设备的要求;其次是通过软件操作,在原有网络中增加新的节点。

2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

2.1 节点全网漫游技术

一般情况下,全网中的任何节点都存在与其他节点通信的可能性。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各个节点都与所在馈线中的一个管理节点相对应,并进行通信工作。在通信过程中,会出现节点丢失的情况,这个时候节点和相应的管理节点之间的通信是不能正常进行的,这时网络会对节点进行自动检索。相应的,该节点的搜索该由管理节点来执行,系统变为中继。但是,如若改为中继后管理节点仍无法检测到这个节点,那么系统会进行漫游申请,将情况汇报并反映给馈线子网,由其联络节点来执行。通信管理节点(侧变电站的)收到系统的漫游申请后,重新注册漫游的新节点。最后,相关变电站接收配调中心发送的注册信息,实现节点的全网漫游。

2.2 自动设置中继技术

在设计软件时,除了能实现一般结点的功能之外,为了实现网络中节点间信息的有效接收和转发功能,还要在NDLC中继节点设置相应的功能模块。设计中,为了使网络中的信号传输过程存在真实性,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信息的传输频率,还可以使信息变小,从而大大降低通信网络上的压力。自动设置中继技术的使用,可实现整个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从而解决通信距离问题。其需要满足的基础条件必须是网络中的相邻节点可以通信,这里的相邻节点指的是任意两个相邻网络节点。

2.3 面向对象的设计

在配电网中,馈线、负荷、开关、变电站及变压器都是按照分层进行一定排布的。单个区域是由包含多个节点的若干个馈线子网(变电站)组成。一般情况下,馈线子网之间的节点是没有互相通信的功能,但是由节点形成的网络节点是可以相互联络的,这是因为每个节点都可以作为一个管理点,而且只有相同馈线子网中的节点才可以相互通信,形成网络管理节点。不过如果是在网络重构这种特殊情况下,节点是可以实现与其他馈线子网节点的联通。此时需先通知节点,经过允许后方可进行通信,从而实现不同变电站之间的通信。在面向对向的设计技术中,往往在馈线子网的第一个子站中设置网络管理节点,用于实现子节点上信息的记录,这样的设计对于馈线网络的扩展是十分有利的。

3 未来技术发展

为了加强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和供电稳定性,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还需要继续发展。具体发展方式包括三个方面:

3.1 提高电能的质量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大型电子设备增多,致使对电能需求量增加,从而对电能的质量也有了较高要求。“DSP”通过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可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有效地提高了电能的质量,同时改善算法也可以提高电能的质量。

3.2 实施配电网系统保护

配电网系统馈线自动化以通信为根基,对配电网系统的整体数据进行收集和控制,从而实现配电SCADA与配电高级应用――PAS;依靠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实现对配电网的设备管理;配电网自动化在PAS、SCADA与GIS的一体化的推动下,已然实现了配电网管理、监控、保护等各方位的自动化运行管理,目前,该方案已作为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实施方案。

3.3 分布式小电流接地保护方案

完全分布的FTU准确度较高、承载量较大,且可以完全掌握配电网整个电流负序分量分布状况,负序电流的突变量与小波分析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识别的可靠性及灵活性。这种配电自动化的小电流接地保护方案性能良好,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配电网各功能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前提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程度,其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配电网全功能自动化发展,同时还可以加强对配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及效率性。所以电力系统相关研究人员要加强对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重视,做好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为保证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进一步完善电力事业。

参考文献

[1] 苏海勇,孙凯,孙奉杰.浅析县城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模式方案[J].神州,2012,(7).

[2] 白茂楠.论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优先出版[J].电子制作,2014,(3).

篇4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18802

1 配电管理及配电系统自动化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工作、家庭生活、工业生产基本上都跟电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用电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人们忽视了配电管理以及配电自动化这一重要环节,使得我国配电管理自动化水平还存在着较多不足的地方,针对配电管理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配电系统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由于我国电力产业发展的时间比较短,使得不同区域配电系统管理标准的差异化比较大,对于部分自动化设备没有做到实际应用及管理,更谈不上深入的研究和引进先进的设备。此外,电力企业对电力配电管理缺少统一的管理标准与制度,造成配网规格不达标、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出现,这不仅增加了配电管理的难度,还严重阻碍了配电自动化的引进与开发,严重制约着我国电网前进的速度。

(2)配电网技术发展不均衡。从我国目前电网的发展情况来看,电力配电网的建设还是比较落后,并且电力配电网的主要目标倾向于变压、效率输出等方面,加之我国人口分布密度不均。使得电力主干线比较长,线路的分段电力不足,以致于配电线路的联络程度不是很高,单辐射线路仍然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无法达到系统技术应用的水平,使得配电网技术的发展不均衡。

(3)配电自动化的实用性比较欠缺。我国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配电自动化发展滞后是主要原因。目前,国家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覆盖率仍然很低。由于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前后开始进行的,发展的历史较短,技术水平跟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由此造成电力配电方面的许多技术还不够成熟,从而使我国配电自动化的使用率也比较低。对于电力配电的实际应用和管理无法准确掌握,甚至于多数配电自动化的设备没有投入使用,这不仅给电力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对配电自动化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 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原则

2.1 可靠性原则

电力企业在进行配电自动化运行管理时,一定要遵循可靠性原则,其可靠性主要讲的是确保用户用电的可靠性,避免自动化系统的故障导致用户无法正常用电。比如在夏天,温度比较高,空调电器的使用率不断增加,一旦供电可靠性不高,就会致使部分人员出现中暑等状况。因此,配电自动化在运行过程中一定要有可靠地网络通信系统、合理的布局、高质量的设备等,以此来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

2.2 安全性原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电力系统一旦发生故障,电力供电系统就不能正常运行,这样不仅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会给社会与电力企业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配电自动化中,电力企业一定要保障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同时配电自动化在运行过程中也应遵循安全性原则,以确保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

2.3 实事求实原则

在选择配电自动化的设备时,应结合我国电力运行的实际情况,不能因过于追求高端产品,选择出与我国的技术情况不相符合电力配电自动化设备,就会导致购买的设备无法正常使用,使得实际运行的覆盖率严重不足。如此一来,不仅浪费了大量的钱财,还严重制约着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因此,配电自动化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我国电力技术的实际情况选择相符合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设备,以便促进我国电力企业快速顺利发展。

3 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的要点实施

3.1 加强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的技术水平

随着配电自动化的不断普及与发展,其技术的研发和改进水平也应不断增加,以此来满足配电自动化的发展速度。通过加强谐波治理、无功补偿,合配置电压检测点,及时、真实、准确统计数据,提高电能质量,充分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和居民用电质量。不断加强城市中压配电线路计划停电管理,减少配电线路重复停运,减少客户平均停电时间,大力推行状态检修、带电作业、联合检修、零点检修等作业方式,提高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当大的电网覆盖在各个城区时,电力企业应取保有足够的专业技术能够使配电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否则,就会给人们的生活与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电力系统应构建一个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来进行高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使得配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发现与处理,并根据地区发展的不同状况做好分析预算,以此来提升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的技术水平。

3.2 对配电自动化的设备要进行及时更新

配电自动化设备是配电自动化运行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备的更新程度与配电自动化安全、快速运行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员在进行设备的研发之后,应与厂家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实现跨平台的异构合作,保证设备能够得到及时的检测与更新,对于含有最新技术的设备要进行及时的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电力配电自动化处在一个不断提升、进步的过程中。另一方面随着新型电源及负荷直接接入配电网,给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技术问题和挑战。从供电可靠性考虑,我国的配电网系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高水平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加配电自动化设备的更新换代,重视配电自动化建设也是电网发展的内在需求。

3.3 对于电力配电自动化工作进行整体规划

实现电力配电自动化和管理的主要途径,就是对这项复杂的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并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重点就是资金的筹备和全国电网的全面连接。通过运用GPS、GIS等技术实现配电终端的通信连接,保证地区定位的准确性。此外,在保证国家转型资金到位的基础上,还应结合居民经济的承受能力,降低输配电成本,尽量将居民的花费降到最低点,其次还应保证有足够经验的技术团队来实现全国电网的相互连接,实现电网的高覆盖率。

3.4 规划和建设好配电网架及通信通道

规划和建设好配电网架是实现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基本条件。常用的配网接线有网状、放射状、树状、环网等形式,其中环网是在配网中最长用的一种方式。另外还应将10kV馈线进行合理的分段,确保在出现事故的情况下,110kV变电容量10kV主干线和10kV馈线有足够的转移负荷能力,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同时电力企业应选择合理的通信通道,根据通信规划,以及现有通行条件和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需求,按分层配置,在主干线中可以采用高中速信通道,试点项目可以使用光纤,从而保证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平稳运行。

4 结论

配电网建设是制约我国供电质量和运行效率提高的主要瓶颈,据粗略统计,差不多有一半的损耗是在配电网领域产生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未来配电网的发展、建设和设备制造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实现电力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的电网运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应提高电力系统的应用开发,加快新兴技术革新工作,达到实现配电系统电力自动化的目标。从而实现电力系统运行达到的最优化,保证电力系统用电效率的最高化,更好的促进电力行业的良好发展,为生产生活创造出更为便利安全的电力环境。

参考文献

[1]梁汉文.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2,13(05):1215.

篇5

中图分类号:TM76;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295-01

一.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不够合理

对比我国现阶段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来看,我国还是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虽然由于近年来我国不断有相关学者、实践人员投身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并基本上实现了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而且现阶段我国电气设备已经具有非常良好的可靠性,单个电力设备具有非常良好的技术水平,且16 位、32 位的单片机和大规模可编程逻辑芯片被用来建立系统,AC 抽样和数字信号程序技术也被广泛使用,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由于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设计仍然缺乏明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所以导致我国电力系统在电网运输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超负荷作业的情况,当然这主要也是因为我国人口数量在极具膨胀,所以导致用电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并没有遵照我国实际的国情来进行选择,而是单纯的照搬国际上先进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导致技术与实际情况之间不匹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事故和争端。而且纵然我国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举行了几次大规模的电网改造,但是实际收效甚微,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水平仍然处于一个相对比较低下的阶段。

(二)电力系统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来说我国在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和运用时间尚短,所以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方面沿用的是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管理条例,但是还没有到根据我国实际的国情来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制度的中国化发展,这就使得需要一些规章制度虽然对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来说有一定程度上的约束作用,但是却不适合于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转流程。所以就导致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明显缺少制度化的管理手段。主要表现在权责不能落实到个人头上,一旦电力系统出现问题,就会出现相关责任人相互推诿的现象,导致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其次就是在管理方面不仅没有良好的管理意识,也严重缺乏具有综合性素质的管理人才,而且相关管理部门对于管理制度本身存在明显的忽视现象。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我国在电力系统的改造与完善方面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特别是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巅峰期,必然需要电力系统来满足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不过虽然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下我国成功的引进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但是由于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所以导致我国在技术层面上还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阶段,尤其是在许多偏远地区,因为财力、物力、人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电网的建设明显落后,所以纵然是自动化的电力系统也无法促进两种电力设备彼此之间的衔接,这就给偏远地区的电能传输造成了非常大的困_。

二.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的途径

(一)实现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合理设计

就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来看,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要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首先应该在电网综合自动化设计过程中,针对与其相关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实现电力系统化自动技术的设计的全面合理。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中,采用分布式设计,也就是将每个电力系统的构成单元相互独立开来,从而避免单元内相互产生的影响。二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二次接线的地方,针对这些地方应该实现电力的简化,用多功能继电器代替传统的二次接线,然后实现主控制和各个开关柜的分布式设计,这样做的主要目的能够简化开关柜内接线,从而有效预防因为操作不慎造成的安全事故;三是加强电力系统的兼容性以及可扩展性,从而确保自动化技术可以运用到各种设备中,从而使电力设备能够在各种环境下满足自动化的需求。

(二)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

要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其中必然离不开从事相关技术活动的工作人员具有相对较高的专业技能。特别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需要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能够在业余时间不断丰富和更新自身的知识,从而促使自身满足时代的发展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安全管理的需要。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工作人员要充分根据自身所在电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确定自身的职责和义务,从而让自身处在一个动态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二是作为电力企业应该根据岗位的职责设置与之相关的培训内容从而帮助技术人员掌握先进的技术知识,提高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三是作为电力企业应该为广大技术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帮助员工从思想上重视相关知识学习。

(三)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

鉴于电力系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要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需要进一步重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维修和管理工作,从而减少因为供电工作中产生的技术故障造成的安全问题,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一方面要针对电力系统制定出相对应的自动化技术管理责任制度,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的分工管理,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头上,一旦出现任何技术故障或者安全问题可以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以此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加大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资金扶持力度,因为自动化技术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高,所以应该加大用于电力设备的更新和维护的资金。对于我国地处偏僻、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应该加大资金用于电力设备的完善,从而实现自动化技术跟电力设备的有效结合,确保供电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还需要技术人员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并建立对应的检查制度,安排专业的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一旦发现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采取解决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因为故障导致的供电中断的次数。

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要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相关企业应该针对当前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及时制定有效的对策,从而保证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沿着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归纳起来,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可以从实现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合理设计、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这三个方面重点努力,相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水平。鉴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挥的重要作用,笔者相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在今后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是电力企业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篇6

近几年,随着县级供电企业在营销软硬件设施方面投入资金的不断增加,各县级供电企业营销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相继投运了营销业务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等多个营销自动化系统,在系统实际应用中,规范了营销业务流程和人员工作行为,但也暴露出了营销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县级供电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亟待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进行规范。

1 电力营销稽查在供电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电力营销工作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与经营命脉,承担着保障公司经营成果、展示公司良好形象的重大责任,是体现供电企业价值的最终业务环节。而营销稽查工作是近年来供电企业新开展起来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证电力营销工作有序、优质、高效开展的重要保证。营销稽查是供电企业为了堵塞管理漏洞防止经营流失,健全和完善自我约束机制促进营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营销系统正常运作而对电力销售环节、经营管理工作实施的监督、检查行为。营销稽查对本企业电力营销工作全过程进行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核查、管理和监督。有效地开展营销稽查,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提升营销管理工作质量以及服务水平。

加强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可以减少电力企业营业差错,快速高效的解决客户投诉,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是提升电力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从维护企业形象,增加企业效益,维护客户权益,从而赢得更多用户的信任,使得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的积极进取方向去考虑;还是从防漏补缺,纠错归正,甚至保护职工,防止犯罪的消极防范方向去考虑,营销稽查对整个电力营销事业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2 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常见问题分析

由于受传统电力营销运营管理理念制约,当前县级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方面没有形成营销稽查管理常态工作机制,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机构和制度,稽查人员大多综合技能素质水平不高等问题,常常导致营销稽查工作不能高效的展开。

2.1稽查线索不清晰

为了保证营销稽查的综合力度,营销稽查工作需要以稽查线索为切入点。县级供电企业目前大多采用手工复查工作,不仅需要稽查人员花较多的时间,且较大的受到稽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技能等影响,同时整个稽查工作延续时间较长,在实时性、可靠性等众多方面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智能营销发展的需求。

2.2没有高效的稽查手段

由于没有完善的稽查制度和技术手段,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存在走形式的现象,严重影响供电企业的企业形象。目前很多县级供电企业的营销稽查工作通常采取抽查或彻查相结合的方式,面对报表、台账、业务详单时,往往凭借稽查人员的个人经验进行判断,不仅实时性较差,而且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全面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效率一般较低,误差也较大。

2.3营销稽查工作闭环管理水平不高

一是对某个单位的稽查结束后,未对存在的问题限定整改期限、跟踪复查;二是对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未能举一反三,要求其他单位进行专项稽查,并对各单位稽查、整改情况进行跟踪;三是未制定操作性强的营销工作质量考核制度,既不奖优、也不罚劣,无法对在营销工作中出现差错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起不到惩戒作用,造成同样的差错重复出现。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必须对营销稽查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

3 构建精细化电力营销稽查管理系统

县级供电企业传统的电力营销稽查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电力管理系统的需求。因此,应用先进的电力稽查技术,完善电力营销稽查的精细化管理系统已逐步成为供电可靠性与高效性的保障基础。

3.1实时在线稽查

实时在线稽查功能主要包括电能营业业务受理、电费电价数据核查、用电分析量等综合服务、统计分析模块。

(1)业务受理稽查

为保障整个营销信息的准确可靠性,可通过计算机对营销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自动分析比对,及时找出存在错误的数据和信息。在业务办理过程中,计算机通过相应的程序自动校核电能用户所填写的基本资料是否齐全,并通过内部数据库自动分析客户所报容量和电压等级与输电线路分支点是否匹配

(2)实时电费电价信息稽查

在精细化电力营销稽查管理系统中设置了实时电费电价信息稽查模块,首先通过历史数据库与当月的用电数据进行比较,实时分析用户用电是否正常:同时在电费计算过程中,自动与历史数据库进行比较,核查是否有突增、突减现象,并实时通知营销稽查人员相应的异常数据,防止由于系统错误造成错收客户电费总量,减少企业营销风险。

(3)用电检查稽查

检查违约用电、窃电处理的电子传票内容是否正确,处理程序及处理结果是否符合规定;检查下厂检查超周期情况;检查是否及时录入当天下厂检查情况;检查高配客户电工档案是否真实等。

(4)线损稽查实时监测

供电系统的线损率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检查录入的固定损耗是否符合要求、可变损耗是否满足历史运行规律,对有明显波动的月计量电能数据、配电设备参数进行实时分析,并及时通知营销稽查人员进行相关点检查,减少配电系统的线损量,杜绝配电事故的发生,降低企业单位电能的综合运营成本。

3.2用电控制管理稽查

用电自动控制是供电企业人性化服务的重要保障措施,通过系统自动监测用户的用电信息,实时显示用电量和预存电费信息,对于快要欠费的用户系统会自动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提示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缴费时间。当用电欠费时,系统会通过远程抄表系统自动控制用户入户开关,减少供电企业的供电损失。对于需要进行改造或扩装的用户,系统会自动调出用户的用电信息便于营销人员进行相应数据更新,对于实际供电信息与用户所填报的信息(如:电压等级、用电负荷容量、功率因素)等不匹配时,系统会自动提示营销稽查人员进行相关点检查,加大用电控制管理力度,减少或杜绝偷电、漏电等非正常用电行为的发生。

3.3供电服务质量水平稽查

精细化电力营销稽查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客户反馈的实时业务服务水平进行,并自动生成相应的数据表格,对业务人员的综合服务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当业务人员所受到的投诉信息较多时,就会自动提醒营销稽查人员进行相关人员审核。系统还配备业务处理水平和综合供电维护水平统计分析模块,实时监控业务办理员工的业务办理效率和质量、运行管理人员的到岗情况、电力抢修人员的工作效率等数据,为供电企业考核员工的综合工作质量提供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

4 结论

构建精细化电力营销稽查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稽查人员的综合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对整个营销流程数据信息进行在线监测分析,通过对业务人员的综合服务质量、线损稽查、供用电自动分析控制等功能,有效杜绝营销错误的发生,提高供电企业的综合服务质量水平和供电可靠性,减少营销风险,保障供电企业高效稳定的运行发展。

篇7

一、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利用电气监控纳入分散控制系统实现热工控制协调,标志着电气系统开始进入dcs时代。das是早期进入dcs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是在dcs中实现对重要电气开关量和模拟量以及电度脉冲量的状态监视、 越限报警和事故顺序记录、打印报表等工作。计算机监控系统也广泛的应用于网络控制室中。然而现阶段的电气控制系统中,电气控制系统还没能取消常规的手动控制方式,电气控制屏还得以大量的保留。不仅无法减少单元控制室的面积,而且也加大了电气控制系统的投资,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控制。

网络技术和网络可靠性的不断提高,电气控制和电气保护设备也在不断的发展,这些都为电气网络化的实现提供了优越的外部条件。电力系统电气部分的综合化,必将随着自动化网络的不断扩大而实现,并最终归入dcs系统中,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在全厂范围内的共享,整个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必然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自动化技术系统的配置应用

1.远程监控技术

智能化远程控制、集中控制以及现场总线系统控制方式是电气自动化系统配置的应用主体。智能化远程控制利用硬接线电缆将采集柜和现场的信号进行连接,并利用光纤、双绞线等将 dcs主机和采集柜进行连接,这种方式将电缆材料本文由收集整理极大的节省了,简化了安装环节,降低了操作成本,有效降低了控制面积,将整体系统的可靠性和智能型提升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实现了自检、数据处理及自校正等功能。集中控制主要是通过利用现场的电气馈线设置设备的接口,然后采用硬接线电缆合理连接集散控制系统的通道,实施对发电全场的监控。其具有良好的维护运行效果,较为快速的对应速度,针对监控站实施的防护水平适中,dcs 的系统成本造价也相对合理等特点。

2.集中式监控技术应用

集中式监控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原因在于该系统具有设计比较容易、操作比较简单且日常维护方便都比较容易等特点。在电气工程中能够更加容易的满足工程的需要,不需要投入太多其他设备,大幅度减少成本支出。集中式就是在一个系统中对全部项目运行进行处理。由于之间的单独散乱的监控需要用到多个处理器,需要的电缆数量也比较多,这就造成成本投资的增加,加上多种电缆搅合在一起,会造成系统引入安全性和可靠性低现象。同时,电气工程中的断路器以及隔离刀闸均在使用硬接线,而这种硬接线由于其质地比较硬在连接时其紧密度比较弱,因此,常出现连接点连接失灵的问题,直接影响整个电气工程的所有设备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运行,短时间的暂停运行直接造成整体的极大损失。因此,通过选择集中式监控技术,实行统一监控,不但使电气工程处于一种有序运行的模式,还减少工程的投入。

3.现场总线监控技术应用

现场总线监控技术是当前电气工程使用最为广泛且有效性最高的一项技术。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根据电气工程实际的不同间隔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其监控具有较好的针对性。现场总线监控技术能够适量的减少隔离设备以及端子柜等的使用,能够减少电气工程的大量设备成本投入[2]。加上这种技术拥有远程监控技术的特点,所有电气工程设备均是采取现场安装,选择最直接最省电缆的方式,并且是以通讯方式来连接监控设备完成全部监控过程,这种模式能够大量节约成本资金,增加电气工程的效益。同时,由于设备之间主要是通过通讯网络信号设备相互连接,其独立性和灵活性相对比较强,一个设备出现故障不会波及全部设备,提整个电气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其功能的强大性能够确保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电力系统的数据采集和监控功能是调度自动化的基础,此外,电力系统的市场运营和决策也是不可忽略的环节。

2、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是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对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的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都能够实现实时监控。变电站自动化除了满足变电站运行操作任务外还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生产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够提高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降低运行维护的成本,实现输电过程的高质量,保证经济效益。

3、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长期以来,配电网只能够采取手工操作的控制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渐能够运用独立的孤岛自动化技术,但是对电能的分配方面还是存在不足之处,因此,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对于电能的分配和监控十分重要。配电网自动化主要包括馈线自动化和自动制图、设备管理、信息分析和配电网分析自动化,它依靠大量的智能终端、丰富的后台软件和数据库资料支持,通过信息技术的带动,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确保了对电能的充分利用。

四、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研究方向

1、电力市场理论与技术

第一,认真研究有关电力市场的运营模式,深入探讨运营过程中各步骤的具体规则和流程。第二,提出适合我国现阶段状况,电力市场运营模式的期货交易、转运服务等模块的具体数学模型和算法。第三,紧紧围绕我国模拟电力市场运营中亟待解决一些的理论问题。

2、光电式电力互感器

光电互感器根据高压侧工作单元是否需要供电,可分为有源型光电互感器和无源型光电互感器两大类。光电互感器有着传统电磁式互感器无法比拟的优点,是电磁式互感器理想的替代品。虽然,国内在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的研究方面特别是高电压等级上还面临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光电互感器取代传统互感器将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必将使电力互感器技术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3、电力一次设备在线状态检测

对电力系统一次设备如汽轮机、发电机、断路器、变压器以及开关等设备进行连续长期的在线监测,不仅可以监视设备的运行状态,而且还可以分析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判断是否存在故障的先兆,从而延长设备的维修保养周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电力设备由定期检修向状态检修过度提供保障。

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与智能保护

此理论针对电力系统保护的新原理进行了研究,将国内外最新的网络通信、人工智能、自适应理论、综合自动控制理论以及微机新技术等应用于新型的继电保护装置中,使得新型继电保护装置具有智能控制的特点,从而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

5、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篇8

0 引言

为了能够给电力企业实现自动化生产提供极为重要的保障,我们应该不断注重强化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运用。我国电力电气行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电气自动化程度的高低。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在相当一部分领域内电力自动控制获得了极为广泛地应用。这些领域包括:农场、工厂、家用电器、交通和办公室等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发展的需求,电力企业应该注重和强调自动化生产,从而为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持。

1 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研究的成因和意义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一直处于经济腾飞时期,这给我国的电力企业创造了很好地发展机遇,但同时电力企业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国内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电力市场的竞争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与国际大型的电力企业相比起来,不管从自动化水平、生产模式、科学技术应用、科学管理方面上考虑,我国的电力企业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大大降低了市场份额,阻碍了电力企业自身长远的发展。为了保证电力产品的质量,电力企业不断提高电力电气自动化水平,能大大减少次品。为了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有所提升,应该不断加强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研究,深入了解我国电力电气化研究的意义,从而满足经济社会的相应要求,实现我国电力企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主要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

在对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研究的成因和意义具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接下来,将介绍三种主要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以期提高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运用的实际水准。

2.1 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取代半控型晶闸管

晶闸管的成功研发和应用是运动控制新的里程碑,到目前为止,晶闸管在交流和直流传动控制系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晶闸管是第一代电力电气器件。自从交流变频技术受到大众欢迎以来,P―MOSEFT、GTR、GTO等全控式器件一个紧接着一个出现了。这里所说的P―MOSEFT、GTR、GTO等是第二代电力电气器件的主要表现形式。从目前看来,很多情况下会在不同的时间生产相应的开关和电流定额,各种各样的器件的所应用范围也各有不同。GTR、GTO导致门极控制电路的规模越来越大,推动MOS结构电力半导体器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两种全控式器件具有很强的控制电流,又叫作双极性全控性器件。一般来说,MOSFET晶闸管集成于MOS控制晶闸管的单胞内部,只有充分采用MOS,才能对晶闸管的开关断开和接通进行相应的控制。

2.2 变换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发展

从目前看来,PWM变换器在电力电气器件第二代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功率因素获得相应地提高,并且大大降低了高次谐波给电网造成的一定影响,这主要归功于运用了PWM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处于低频区电动机转矩脉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妥善解决。不难发现引起噪音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电机绕组引发不少振动。定转子很大程度上受到转矩脉动作用力的影响,这些转矩脉动往往源自于PWM逆变器里面的电流、电压的谐波分量。从某种程度上说,逆变器工作频率无法获得相应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开关损耗对其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2.3 交流调速控制理论越来越成熟

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模仿直流电动机控制的方法,分别对定子电流的转矩分量和磁场分量进行相应的控制,但是前提条件是必须将两者进行解耦,这是矢量控制基本思想的主要表现形式。事实上,解耦相当于采用直流电动机的形式,这种直流电动机的形式是通过坐标变换促使异步电动机物理模型等效变换得来的。对转子磁链方向进行相应的检测是解耦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同时转子参数会大大影响解耦的性能,这里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转子回路时间常数对解耦的性能的影响会更大。另外,促使交流调速实际控制效果难以实现预期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矢量旋转变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3 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结合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实际运用情况,在深入了解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研究的成因的基础上,对几种主要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进行系统的阐述,这些主要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包括: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取代半控型晶闸管、变换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发展和交流调速控制理论越来越成熟等等,以期促进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运用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实现电力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燕馨.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2).

篇9

1 前言

近几年,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成为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这就需要相关电力企业必须重视对电力系统控制模式的变革,深入探讨继电保护自动化发展模式,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服务水平,不断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促进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是我国电力系统运作模式不断发展与完善,才能真正的提高我国电网的安全、经济、高效、可持续的运行能力。

2 继电保护管理中的主要现状问题

纵观现阶段电力系统各发、供电单位的继电保护管理情况,会发现各单位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继电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形式多样、记录内容不尽相同、记录格式各异、填写也很不规范;另一方面,几乎所有单位对管理漏洞的发现和处理往往只是做记录,存在的故障消除后也没有再进行更深层次分析和研究。更严重的是个别单位甚至对故障不做任何记录,出现管理上的不足后往往只是安排人员解决后就算完事。由于各单位对管理程度不同程度的重视,最终造成运行维护效果也很不相同: 有的单位出现故障,可能一次就根除,设备及电网安全基础牢固; 而有的单位出现同样的故障,可能多次处理还不能完全消除,费时费力又耗材,而且严重影响设备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甚至有些故障出现时,因为专业班组人员紧张,不能立即消除,再加上对故障又不做相应记录,从而导致小故障因搁浅而变成大损失。针对此种现象,为了减少重复消缺工作,不断增强继电保护人员处理故障的能力和积累经验,提高继电保护动作指标,确保电力设备健康运行以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切实将故障排除管理工作做好,并通过科学管理来指导安全运行维护工作。必须对故障及漏洞要实行微机化管理,借助微机强大的功能,对出现的故障存贮统计、汇总、分类,并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寻找设备运行规律,更好地让故障管理应用、服务于运行维护与安全生产。

3 继电保护故障的处理措施

(1)按独立的装置类型对继电保护故障进行统计。对当前系统自动化运行的各种线路保护装置、电抗器保护装置、电容器保护装置、变压器保护装置、母差保护装置、继电器或重合闸装置、开关操作箱、备用电源自投切装置、电压切换箱,以及其他保护或安全自动装置等,将其故障按照装置类型在微机中进行统计,而不采用罗列记录或按站统计等方式。

(2)对继电保护故障进行分类。对故障这样统计后,一方面可以根据故障危害程度,分轻重缓急安排消缺;另一方面,便于对故障进行责任归类及针对性整改,从根本上解决故障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也确保了排除故障处理的效果。 除了按故障对设备或电网运行的影响程度分为一般、严重、危急三类外,还可按照故障产生的直接原因,将故障分为设计不合理( 包括二次回路与装置原理) 、反措未执行、元器件质量不良( 包括产品本身质量就差与产品运行久后老化) 、工作人员失误( 包括错误接线、设置错误或调试不当、标识错误、验收不到位) 等几方面。

(3)明确继电保护缺陷登录的渠道或制度。为了逐步掌握设备运行规律,并不断提高继电保护人员的运行维护水平,就必须对继电保护设备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及时、全面的统计,除了继电保护人员自己发现的故障应及时统计外,还必须及时统计变电站运行值班人员发现的故障,而要做到后者,往往较困难。为此,必须对运行部门(人员) 明确继电保护故障上报渠道、制度,通过制度的规定,明确故障汇报渠道、故障处理的分界、延误故障处理造成后果的责任归属等,确保做到每一次故障都能及时统计,为通过缺陷管理寻找设备运行规律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管理的主要措施

(1)跟踪继电保护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合理安排消缺。通过故障管理,可以随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做到以下方面: 哪些设备无故障,可以让人放心,哪些设备还存在故障,故障是否影响设备安全运行,并对存在故障的设备,按照故障性质,分轻重缓急,立刻安排解决或逐步纳入月度生产检修计划进行设备消缺或结合继电保护定期检验、交接性校验、状态检修进行设备消缺,以确保设备尽可能地健康稳定运行。

(2)推进三个一体化,即控制、保护、数据通信和测量一体化。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电力系统的整个保护装置其实就像一台多功能、复杂的科研计算机,并可以看成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因此,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不但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各种停息和数据,还可以将它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数据以及信息传送给网络控制终端,所以,将控制、保护、数据通信、测量集中于一体,使得每个微机保护装置既能够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还能够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完成控制、测量、数据通信功能,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完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的电力系统初步建立,进而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效率,并将是电力企业继电保护的发展方向。

(3)超前预防,安全生产。通过故障管理,对掌握的故障数据,在其未酿成事故之前,就要及时分析,制定对策。对能立刻消除的故障,立刻组织安排人员消缺; 对不能立刻消除的故障,进行再次分析,制定补救措施,并认真做好事故预想。

(4)及时、准确地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定级统计。要真正做到把每台继电保护设备定级到位,就必须做到时刻全面地掌握每台继电保护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合理化管理,进而对设备定级实现动态的科学化管理。

(5)充分利用先进计算机技术。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很快就在各行各业得到有效的应用,并促进了行业的变革与发展。因此,在实际生产中,继电保护装置要实现智能化,必须重视对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断引进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不仅要实现电路的基本保护功能,还应该有智能化,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水平。由此可见,这就要求系统必须要有各种运行状态的参考信息,以便于控制系统进行准确的判断此外,由于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成熟,并且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已实现运行高速化、储存海量化以及机体小型化的发展模式,因此,批量生产用于工业用的专业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继电保护,时机已经非常成熟。

篇10

中图分类号: TU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机电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不同种类、不同设计要求的建筑领域。机电施工是一个范围较为广泛的概念,涉及许多专业技术及科研领域,是各学科之间的综合应用。机电施工的实际施工活动与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竣工验收及生产运行等环节紧密相连。在机电施工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机电施工的质量、安全、信息技术以及日常维护方面的管理,才能有效保障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机电施工管理现状概述

机电施工项目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运行后和投入使用的性能,是关系建筑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工程。机电施工项目涉及工业、公用、民用工程中电气、通风、消防、给排水、通信、采暖及自动化控制等多个安装系统。机电施工过程涵盖技术领域十分广泛,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通用性。现阶段我国机电施工项目在施工人员、设备材料、施工机具、施工方式、竣工验收、日常维护等方面的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产业整体发展的进程。

目前我国机电施工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基础工程施工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机制、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模式不健全产生的设备采购问题及施工人员综合业务素质较低。机电施工项目中的基础施工是设备安装的基础工程,在承受设备自身重力和振动的同时,还要有效吸收隔离设备工作运行状态下产生的振动,并且起到防止发生共振现象的作用。在基础施工的监督和管理方面如果出现问题,将会给机电设备运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在机电施工项目基础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缺乏施工方案和施工标准规范施工操作,导致基础螺栓预留孔位置不准确或地脚螺栓预埋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偏差;2)机电设备的基础位置或标高与工程实际要求不符,造成设备部件安装位置不足;3)机电设备基础强度与设计要求不符或设备自身配件质量不合格,使得设备在投入使用和运行之后,无法承受重力和振动力造成基础损坏。

机电施工工程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施工安装的工程项目,所选的机电设备必须满足整体工程各个环节和因素的实际需要,与工程项目的其他安装系统有效融合,切实保障建筑工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由于机电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模式不健全,使得设备和材料的采购不能符合项目的实际需要,将给建筑工程的运行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机电设备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采购设备的综合性能与工程的电气控制系统不能进行良好吻合,使设备出现不能正常运行或频繁启动的情况,影响了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周期;采购管理上的疏漏造成实际采购的设备的规格、型号、性能与工程设计不符,给机电施工过程中对设备安装调整带来极大的困难,降低了项目施工的工作效率,为整体建筑工程带来安全隐患和质量事故。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形式之下,机电施工项目所应用的现代科技越来越多,所涉及的专业领域愈加综合化和精细化。许多项目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工作经验及安全管理能力都不能满足项目施工要求。在进行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施工人员的科学管理,使项目的许多具体施工环节及交叉环节不能进行有效协调,影响施工的进度目标和工程质量。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普遍具有高质量的特点,机电施工项目也需要配备专业的机电设备和先进的施工工艺,施工人员技术知识更新比较缓慢、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乏应对和解决的能力、对施工工序的衔接和交叉环节的管理能力不足等情况影响了机电施工项目的发展和质量提升。

二、机电施工精细化管理措施分析

机电施工项目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及施工过程中,项目的基础工程和主要部分在整个建筑工程的结构建设完成之后开始,在整个建筑工程的装饰建设开始之前结束,对整体工程的工期进度和建设目标有着重要影响。机电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体工程的质量和运行状态,针对机电施工项目的自身特点和各个环节不断完善管理模式,运用科学的管理办法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对保障施工质量,提升项目使用性能,增进项目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助益作用。

1、把握施工质量,统一施工技术。

在进行机电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全面系统的将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建立符合项目发展需要的质量保障体系,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在规划施工方案和设计的同时,应该制定详细的施工规范和技术措施,明确施工生产的监督和细节检查工作。将施工技术进行层层交底,对具体操作人员实行严格要求,防止由于技术操作问题而造成的施工事故。认真履行建筑工程施工与设备基础工程施工的交接手续,为设备基础工程可靠性的交接奠定基础。同时,指派专门的负责人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并且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全面实现标准化作业,杜绝管理疏漏和技术操作不合理情况的产生。

2、加强成本管理,完善采购体系。

在项目成本管理的工作中遵循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的基本原则,以项目工程的实际需要为基本前提进行设备和材料的成本分配。将工程设计中所需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运用统一的名词术语、编码和剂量单位进行管理,将同类材料和设备的基本参数进行统一设定,对项目工程中所需要的零配件编制通用的定额数目,有效防止在采购和分配过程中出现错误,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情况。工程建设单位在进行设备采购期间应该与设计和施工企业进行有效沟通,确保施工所需设备在质量合格、时间合理的情况下进入施工现场,严格采购流程,保证采购设备与工程设计方案要求及工程实际需求的一致性,如果发现采购设备与工程设计不符的情况,在经过建设企业、监理企业和设计企业三方认证和允许的条件下,及时调整安装措施,变更施工手段,最大限度的降低经济损失,保障施工进度。

3、制定施工措施,提升人员素质。

机电施工项目是一项存在工期限制的施工活动,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制定完善的施工措施,指导和规范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有效防止因技术操作问题而引发安全事故或质量事故。同时,不断提升施工参建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效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组织经验丰富的施工技术工程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使施工操作更加专业化和标准化。与此同时,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与各个专业领域之间的经验交流座谈,通过各专业领域之间的经验和技术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在项目施工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及时更新施工人员的技能储备,拓宽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视野,有效提高施工人员解决施工过程中专业交叉问题的能力。

总结:

机电施工的工程质量管理、造价成本管理、施工人员管理是影响项目施工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机电施工项目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建筑工程项目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机电施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逐步实行科学的管理措施才能保障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有条不紊的进行。在社会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形势之下,将科学的管理方式应用于机电施工项目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效保障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促进机电施工项目和施工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建图.对施工项目管理的探索[J].山西建筑,2007,(05).

[2]吴尚华.浅谈如何做好建筑施工管理[J].广东科技,2011,(16).

篇11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目前,许多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应用系统设计中都存在不完善或实现过程中出现错误即安全的漏洞(BUG.),使网络入侵成为可能。系统通信协议和应用服务协议中存在的弱点被人恶意地滥用造成了对系统或网络的侵害。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近年来针对不同的问题研发了许多技术和产品,解决了安全需求的许多方面问题,这些技术和产品包括:防火墙产品、VPN设备、安全路由器、信息网关、授权身份认证系统、信息加密技术、安全性分析工具和安全评枯、安全检测预警系统用于实时监视网络上的数据流量。

但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不安全的一个最大的原因是人们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采取尽可能完善的防护手段,而且INTERNET安全没有标准的过程和方法,新的安全问题的出现需要新的技术和手段来解决,因此,网络安全要达到100%是不可能,网络安全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要不断地进行安全分析(系统风险分析、系统安全需求分析),建立安全管理条例、安全标准、应用系统规则和数据应用分类,安全屏蔽系统的确定、系统安全策略的制定、安全系统软件性能的评估等,以找到完善的安全解决方案。

1 网络系统的数据开发原则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所涉及的数据种类繁杂、数据量巨大,各子系统间相互联系,数据相互交换。只有从大系统的角度仔细设计数据库,才能把不同的应用软件有机地联成整体,从而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软件功能的扩展。因此,数据库系统功能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功能的实现。对电力数据网络系统的数据库来说,既要实现数据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共享性,还要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可用性。

1.1 数据一致性

数据一致性,即相关数据的一致性。为满足实时性,实时库要映射到各工作内存中,这就要由实时库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保证实时库同步更新和同步数据刷新。

1.2 数据共享性

数据共享性不单指数据“共用”,还指数据库不依赖于各子系统,即为各子系统共用,这可采用如SQL Server,ORACLE等商用数据库系统实现,还应满足数据与程序严格分离,数据的增删、更改不需改程序,如图B一5所示。这就要求数据库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具有通用的操作语言,具有通用的数据结构和接口。

1.3 数据安全性

电力网络的数据库安全性是电力市场运营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3.1 使用操作系统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当今的软件系统集成和扩展技术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可以通过程序动态连接和数据动态交换完成。这一特点越来越成为系统集成的主导方向,系统升级开发的工作量因此大大减少,更新换代的周期也越来越短,在市场中有利地位也越来越明显。但也带来了系统的不稳定性、参数的变异或丢失等弊病,有时会影响数据库的通用性。

1.3.2 与外部网络连接后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电力企业信息网与INTERNET或其他外部网络连接是必然的。如何监测并过滤电力内部产生所有通向外部网络的信息和从外部网络传来的信息,保护电力向络绒据库的敏感商业数据和有关电网安全以及各运行的数据不被盗取、不被黑客破坏和修改,并记录来自各方信息发出的时间、地点和操作情况,是电力网络数据库面临的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现有的保护免受非授权黑客人侵的防火技术有包过滤技术、流盆检测技术、状态监视技术等。包过滤技术可以防止非授权客户地址产生的人侵信息在两个网络之间常用的隔离方法,但效率低下,过滤技术同样不能防止以盗用护地址为手段的非法人侵,状态监视技术在不影响网络安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对网络通信的各个层次进行监视,还可以监视远程调用RPC和UDP端口信息,达到包过滤技术、技术无法达到的目标。但防火技术并不是十分完美的,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必须研究数据库与防火墙技术、反黑客技术等,达到确保网络数据传输安全的技术措施。

2 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安全解决对策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网络环境

信息中/心机房和各工作点设备的安置环境安全是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的根本。机房要有门禁、监控、报警系统、机房专用灭火器、应急照明灯以及接地防雷措施,机房、配电间环境整洁,设备标识、布线清晰整齐,UPS、空调定期检查,温湿要度符合要求,从而保证企业的网络环境安全。

2.2 加强员工信息安全培训,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对于电力企业的信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应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安全知识培训,使员工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例如不要将与工作无关的存储介质在单位的计算机上使用,不要在电脑上安装游戏或无关软件,设置安全的开机口令并定期更改,设置屏幕保护密码,重要文件要备份等等,实现全员化教育,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2.3 采用有效的网络硬件,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目前用于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产品主要有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和虚拟专用网(VPN)。防火墙是指在内部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可以实现网络安全隔离。IDS是一种网络安全系统,当有敌人或者恶意用户试图通过进入网络甚至计算机系统时,能够检测出来,井进行报警,通知网络采取措施进行响应。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测。它可以防止或减轻网络威胁。IPS可以被视作是增加了主动阻断功能的IDS,同时在性能和数据包的分析能力等方面都比IDS有了质的提升。IPS位于防火墙和网络的设备之间。这样,如果检测到攻击,IPS会在这种攻击扩散到网络的其他地方之前阻止这个恶意的通信。VPN主要解决的是企业之间或系统之间跨地域的访问与数据传输的安全问题,其目的在于保证企业内部的关键数据能够安全地借助公共网络进行交换。目前电力系统企业之间已建立有电力系统广域网,各企业与上级机关及企业之间可以不借助VPN作为主要的访问与传输途径。

结语

完整而准确的系统运行记录,是进行系统评价、系统改进和系统审核的基础,也是保证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一般应记录每天系统运行的时间,完成了哪些输出,输出报告被送往哪些部门,系统资源占用倩况如何,数据文件或数据库内容是否被更新,运行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与故障,发生故障时现场条件如何,采取了哪些排除故障的措施,效果怎样等等。这些内容应记在正规的值班日志上。若有些内容是计算机自动记录的(如资源占用等),则应把结果附在日志中。发生故瘴时应注意保护现场,尽量完全地记下当时的情况,如屏幕显示的内容,打印机给出的信息,人员当时的操作,现场的温湿度及电压等,这些记录对排除故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