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信息技术教师业务

信息技术教师业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16 11:12: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信息技术教师业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信息技术教师业务

篇1

2.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进行图片、声音等的演示,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感知教师所教授的知识.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难以用嘴讲清楚,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进行演示,加上讲解,就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难点的讲授.对于学习重点,教师需要集中讲解.在讲解重点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使学生了解教师讲授的重点.

3.信息技术可以避免出现错误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算数能力,对于一些物理计算,出错的概率几乎为零.计算机的精确性,可以加强教师讲授课程的有效性.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法,教师要在黑板上板书所要教授的内容,这样就会耽误很多时间.使用计算机教学就能有效克服这个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真实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积极性.信息技术能够创设真实的情境,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和阐述,学生深入其中,就能对所学知识有深层次的了解,从而掌握所学知识.其次,信息技术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资源.网络包罗的知识非常多,涉及各个方面的知识,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可通过网络来解决.网络教学越来越流行,通过情境教学使物理教学可感可知,学生能自主动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最后,在学生的生活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知识进化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想象情境,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想象的发散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信息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篇2

中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现代化教育领域中需要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来满足信息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中职院校教学中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突破教学难点,提升教学质量。

1.中职食品生物专业信息化技术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食品生物专业是培养可以从事食品生物领域中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性人才,需要学生掌握食品的成分、结构、性能、加工等专业知识,明确食品生物一系列专业知识,可以掌握食品加工、食品运输、食品存储中存在的各项问题。然而中职食品生物专业课程存在以下问题:“教学内容繁多,教学形式抽象,知识点分散,各类理论数据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深入理解和接受。”[1]因此,在中职食品生物专业的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搜集各类网络教学资源,其中包括案例、问答、图片、题目等,并且将其进行处理,制订出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2.中职食品生物专业信息化技术教学策略

(1)利用信息化技术,突破教学难点。在中职食品生物专业中“做中学”“做中教”的学习与教学方式十分普遍,食品生物专业中的食品应用化学、食品分析检验等课程都是始终贯彻中职教学的教学理念与原则。在食品生物专业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要开展实验,就必须有实验原理作支撑,才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获得实验数据,进而得出实验结果[2]。因此,在食品生物专业中,理论性教学内容为教学难点。理论性内容具有抽象、难以理解等特征,教师难以在课堂上通过口头讲述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学生也难以接受所学知识。而在信息化技术下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将口头教授难度较大、难以表达清晰的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掌握教学重点。

(2)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信息化技术下的网络辅助教学能够在中职食品生物专业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可以拓展教学实践。在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站教学平台上融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在课后随时随地开展复习与预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可以让教师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在课后利用网络辅助教学,与学生充分沟通,让学生将课堂学习中没有理解掌握的问题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以便及时调整优化下一次的教学内容。最后,利用网络辅助教学以优化教学方式。例如,在进行“食品生物技术”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与技术性都较强,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究,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课前、课后来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认识各种问题,站在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品质与创新性能力。

3.结束语

在中职食品生物专业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教学信息化成为中职食品生物专业教学的重点发展方向。在食品生物专业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呈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欲望,有针对性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毋庸置疑,信息化技术推动了中职食品生物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充分展现了现代教学的理念与方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信息化技术教学方法在中职食品生物专业的运用将会更加广泛。

篇3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原因分析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教师教学关注的重点。职业教育中的物理学作为大部分自然学科学习的入门知识,在工程建设的工程技术部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物理学内容的概念多、知识面广、应用性强等特点使它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学习后续专业课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在物理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物理教学的重要性,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支持课堂物理教学。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方法探究

(1)研究教学方法创新。在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并不是要求用信息技术来支撑原来的教学,要结合学生日常的学习特点和教师的教学内容,探寻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第一,建立虚拟实验室。实验室教学是提高学生对物理实践认识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为将来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前物理实验室教学主要存在实验原理理解难度大、不能观察到微观现象、实验步骤繁琐,危险性高,部分实验无法完成等问题,说明目前的物理实验教学已不能满足当前物理教学的要求。为此,就必须对实验方法进行创新,这个过程并不是仅仅依靠传统的实验手段就可以完成的,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因此,建立虚拟实验室是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比较理想的途径。第二,开发教学专用工具。在物理教学中,名称符号、图表、公式和图形等使用的频率非常高,教师编辑这些内容时要耗费很多时间。为了解决该问题,可以开发专用的教学工具,借助这些软件,可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研究信息技术的优势。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物理学习的难度较大,当前的职业教育学生往往存在厌学、基础薄弱等问题,学习兴趣的缺失是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在物理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通过看到和听到演示实验演示看不到、听不到的物体或物质的内部的变化,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其想象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热情。第二,创设学科教学情境。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科教学情境。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可以帮助教师突破电工教学中的一些难点知识,多媒体教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课本上理解难度大、过于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第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电学实验,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电工实验的演示效果。第四,建立仿真实验室。在当前,一些物理电学仿真软件已经被开发出来。应用这些电子元件,可以搭建自己的电路。连接串联与并联电路、用伏安法测试电阻、测量路端电压、用惠斯通电桥精确测量电阻、用电磁继电器实现对电路的简单控制。(3)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要点。第一,以学生认知为中心。在实际的操作中,要把学生认知作为整合工作的中心,强调信息技术是为实现学生的学习目的服务的。第二,以物理教学为主体。在整合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关系,信息技术只是用来支撑物理教学的,因此,整合的主体还是物理教学。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实现创新教育,让信息技术为物理教学提供良好的后盾支持。第三,课内课外相结合。物理课本上的知识是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还必须注重课外知识的了解。为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内容相近的学科知识按照专题按照学科专题网站建设,建设网络学习资源库、智能化模拟演示库等支撑环境,全面补充学生的课外知识。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物理教学的整合是十分必要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在整合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仅仅只是用信息技术来支撑原本的教学形式,要在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来为该创新方法提供最佳的技术支持。

参 考 文 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中职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作用

1.1 提供逼真的情境模拟

在传统的教学中,单一的理论讲解使得本来就很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抽象乏味。而像“力”与“场”这样的概念,即使老师想通过实物进行展示也无从下手,长此以往,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彻,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将信息技术引入物理课堂后,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情境的模拟,让学生能够耳有所闻眼有所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导体如何在电场中达到静电平衡的课程时,可以使用3D动画展示达到静电平衡的过程:用红色球状物代表均匀强电场中的自由电子,将导体放入电场后,小球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开始运动,最后聚集在导体一端,达到静电平衡状态。这样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也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1.2 转换学生的观察视角

物理的学习中大到天体运行,小到微观粒子,这些要么太大无法直观观察,要么太小看不见摸不着,让学生无法直观感受,老师上课也无从上起,只能念课本讲习题,收效甚微。将信息技术带入课堂就可以将天体缩小化,微观粒子放大化。如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模拟天体的运行轨道,让同学们在动画的观察中发现天体运行的规律。同样,也可以将微观粒子宏观化,用多媒体将微观世界放大,模拟粒子运动、对撞等物理现象,加强同学们的理解力。

这些我们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物理规律、物理现象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表现出来,更别说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物理基础本来就比较差,接受力与理解力也较弱,很难掌握这些抽象性的知识点。使用多媒体将天体缩小,将微观粒子宏观化之后,教学变得生动形象,那些抽象的物理规律也变得具体可见,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也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与观察问题的能力。

1.3 慢镜头展现运动过程

在学习中,很多物理现象都是稍纵即逝,无法观察得到,即使一些能看到的运动过程由于速度太快也无法观察仔细。这样的情况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处理放慢运动的速度,重现这些物理过程,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如在学习加速度的课程中,学生往往无法直观看见速度规律性增加或减少的过程,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小车的运动,慢镜头播放小车的运动,在一个匀速运动的小车上施加一个反方向的恒力,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小车在恒力的作用下先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再沿着作用力的方向做匀加速运动。这样通过计算机展现这些物理过程,并随时对其控制,更容易观察理解。

1.4 分解物理现象,重现思维过程

很多物理现象可以分解为单独的简单现象,但这些思维方式方法是抽象的,不可现的,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我们的思维。例如在学习平抛运动时,可以将物体的运动曲线投影在x轴与y轴上,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平抛运动就是一个匀速运动与一个自由落体运动的集合。这样将抽象的思维立体化地展现出来,学生更容易消化。

2 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模式的探究(下转第167页)(上接第128页)

2.1 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整合模式

演示整合模式主要是指老师根据课程的需要以及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课件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示教学,这种方式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动态地展示给同学,将微观世界宏观地展现出来,将高速度的运动现象以慢速的过程展现出来,突出事物的本性,创造灵活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感知。这样的模式往往包括: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实验(或演示)—分析概括几个流程。如在学习《螺旋测微器的使用》一课时,对于中职生来说螺旋测微器属于新仪器,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接触过,既不了解其形状也不了解其使用方法。螺旋测微器的实物相对较小,若老师上课拿着实物进行讲解如何操作如何读数,可能只有第一排正中间的同学才能看清。这种情况下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实物之后通过计算机将课件中的螺旋测微器放大,拖动粗调动点与微调动点来讲解如何读数,最后再让同学们自己练习。这样演示与老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做到讲解细致全面,也能够做到生动直观。但是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仍然没能跳出老师教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2 引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整合模式

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带入课堂,为学生创造新颖的教学情境,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自主探究的整合模式主要包括: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采集实验数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分析与评价几个环节。如在学习《动量守恒定律》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运用软件制作物理模型。通过《仿真物理实验室》创建一块平板,上面再创建一个木板,设置它们的物理属性,选择考虑重力作用。这样一个模型就建成了,学习过程中通过改变参数来改变物体的运动,观察运动的规律。虚拟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情境体验,在改变参数探究不同状态运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收集实验数据,自己发现物理规律,不仅掌握了所要学的知识,也增强了自信心。

篇5

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且日益发展的应用型专业,日益受到关注。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国际及国内贸易领域越来越受到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在当今国内外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商务英语能力成为了高校毕业生不可或缺的一种就业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作为一个新兴师资群体,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具有令人瞩目的社会身份。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商务英语教育教学模式的现代化,使商务英语各门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但另一方面,一些由于科技进步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随之产生了。最近几年,商务英语教师专业认同危机的问题日渐显露,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并解决身份危机,以有效应对教育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教育技术的革新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的新特点

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我们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的同时,也使教育教学模式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目前,在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专业教学实验室的建立、教学辅助软件的使用、实践实训式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融合度进一步等方面,以往传统单模态教学方式逐渐为多模态教学模式所取代,多种符号资源(如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联合使用共同创造一个立体环绕式、体验性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有助于模拟商务环境下真实的商务交际活动,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流能力和沟通能力。

正是在这样教育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教师的身份建构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与其他模态形式一起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立体环绕式、体验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性的教学信息。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和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媒介、渠道,特别是互联网,获得不同信息,进而对信息进行整理、筛选、重组、去伪存真,从而获取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但同时,教师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教学压力。

商务英语专业属于复合应用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是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媒介获取当今国际、国内社会中的各种商务活动信息、经济新闻和与之相关的评论。在商务英语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商务英语教师必须将书本上相关商务理论与经济现象、商务活动等通过英语这一语言媒介清晰地向学生进行讲授和解读,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在课外遇到的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和解释的现象进行答疑解惑。可以看出,新的时代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与以往传统意义的教师身份相比表现出了显著的不同。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唯一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身份是权威的,学生多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较少有质疑。但是,在数字信息化环境下革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权威地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各种渠道媒体信息的冲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均已大幅度提高,对课堂上教师传授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比对、判断,甚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一切知识和信息。因此,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较之过去更加复杂、多维和具有挑战性。

二、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影响因素及表现

“身份认同具备两个方面的内涵:其一,自我追寻的部分;其二,社会规范的部分。”[1] 身份认同的动力源自自我追求,同时受社会规范的制约。商务英语教师出现身份认同危机的根源在于其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个体性和群体性身份特征,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失去了身份认同自我追求的源动力。

从影响因素来看,教师身份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宏观社会环境、中观学校改革环境和微观个人因素的交互影响和制约。首先,商务英语专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既懂商务知识又具备英语语言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在特定的宏观社会环境下产生并变化发展的,受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制约。其次,商务英语专业是中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对专业调整的必然需求。近年来,特别是中国高等学校扩招之后,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校专业趋同化现象,英语专业便是其中之一,随着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饱和状态的出现,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英语专业在危机中求发展、求变革,逐渐朝着多元细化的方向调整。因此,自2007年对外经贸大学首次开办商务英语专业之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门高招专业,更加突出开办专业的应用性和复合度。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身份也正是顺应这一学校改革环境而发展变化的,历经旧身份的解构和新身份重构的转变过程。再次,在宏观社会环境和中观学校改革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自身身份发展的诉求和愿望也逐渐产生并愈发强烈。作为一种内在动力,这种积极的自我追求和发展参与并加速了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建构的过程。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开办了商务英语专业,但据笔者考察,并非所有院校都具备开办商务英语专业的充足条件和深厚实力。很多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办学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最常见的有师资不足,教学设备、设施不全,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匮乏等。出现这些问题的本源之一在于这些院校中的绝大部分院校是在传统师范英语专业毕业生出现饱和状态后专业朝着应用型转型发展这样的教育教学改革环境下而出现的。因此,这些院校在被批准开办商务英语专业之后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逐渐显现,其中之一便是商务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问题。从英语语言文学教师过渡到商务英语教师,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知识结构和身份属性的改变。面对这种教育数字信息化背景下的身份转型,很多商务英语教师无法正确面对,难以接受,出现了心理迷茫和不知所措,不能树立科学的身份意识,无法用正确的身份观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主要表现为教学热情的减弱,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降低,教学目的不明确,课堂教学组织缺少条理性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和教学目标的难以实现。

三、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身份认同的实现路径

商务英语教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真正实现旧身份的彻底解构和新身份的成功建构,身份认同危机的克服和身份认同的实现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从科研和教学两个维度逐步解构旧身份,建构新身份,最终实现身份认同。

第一,商务英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身份时间观,认识到身份认同的建构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耐心对待这一身份转型的过程,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第二,商务英语教师要培养科学的身份意识。身份不是一层不变的,具有动态属性,可以建构和发展。商务英语教师应该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成功实现新身份的建构。第三,商务英语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构建身份。身份不仅是个人特性,也是群体属性,与教学环境和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因此,在数字信息化环境下商务英语教师应该在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设定目标身份,明确身份定位,高度重视自己的决策行为,并且不断地通过教学评估、自我反思、经验总结、论文或专著撰写等方式在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成功实现新身份的建构和旧身份的解构,以灵活应对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数字信息化环境下的商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危机问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做到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同步,教师的自身定位与社会期待的和谐统一,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2]

四、结语

数字信息化环境赋予了商务英语教师身份研究以新的时代内涵,商务英语教师成功的身份建构不仅可以促进自身专业素养及职业能力的提升,同时可以为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可能,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提升跨文化商务交流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等职场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篇6

一、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内容及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管理的优势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20年的发展,办学规模迅速壮大。截止2006年底,独立设置的高职学校数量为1147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为293万人,超过了普通本科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为796万人,接近普通本科在校生人数。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刻不容缓。在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指标体系中,教务管理是其中重要一环。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内容主要涵盖:教学管理制度与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具体管理范围为:教师教学业务的管理(包括教学任务的下达、教学常规管理、排课、教材教辅预定与下发)、教学督导、教学资源的共享、教材管理、学生选修与重修、考试与补考、学生学业成绩、证书考试报名及发证、教学资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教务管理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质量,规范管理行为,大大节约管理成本,减少人为的失误。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管理的要求:构建校园网络平台,建立教务管理信息动态数据库,普及计算机并与互联网连接,教务管理软件的运用与开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进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已经势不可挡,而学籍管理系统是办公自动化的一个小小体现,它为学校管理数据大量又繁杂的学籍工作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学校工作的效率,也适应了精兵简政之领导原则,也为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奠定了基础。建议高职院校运用CMIS30学籍管理系统。

CMIS30是以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并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学校管理要求为目标,构建能够满足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需要的全套解决方案,实现与上级教育部门应用软件的无缝联接,从而达到教育数据的一致性、标准性和规范性。它主要包括学校业务、教务业务、学生业务、教职工业务、校产业务、沟通业务、基层教育单位数据统计报表业务、数据共享业务、系统维护业务九大模块。

信息技术学籍管理不仅仅是学籍数据简单的计算机应用,更重要的是它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强化了学校管理的功能。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籍管理从纸质向信息技术管理转变是必然的趋势。用计算机来进行学校的学籍管理,是一项基础工程,它的运用对教育资源优化和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我谈谈信息技术学籍的管理和应用。

首先,信息技术学籍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必须感谢领导的重视。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这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因为信息技术学籍管理并不单纯是教务处、学籍管理员简单的事务性工作,而是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的。CMIS系统是学籍管理的主干,而各部门与主干相连的纽带,就是领导,所以说领导重视是信息技术学籍管理与运用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篇7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的方方面面和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无不渗透着信息技术。面对此种变化,人们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在现代社会中有效地开展工作和生活,不掌握信息技术是不行的。因此,学校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受当前教育现状的制约,初中学校还达不到安排过多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一周安排一节或是两节信息技术课是常态。对于信息技术课,初中学生很喜欢,一是可以从数理化英等学习中解脱出来“换换脑子”;二是可以学习到一些日常生活中,应用性很强的知识。每到信息技术课,学生都是“心花怒放”的,教室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快乐的因子。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不过是上网而已。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在利用上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认真上好信息技术课,教给学生一些有用的知识。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要上好信息技术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教给学生实用技术

信息技术的更新步伐很快,教师固守已有的知识,将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充电学习新知识,用最前沿的理论武装自己,并把其转化为实用的技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会学习、好学习、学习好的现代化人才。信息技术的实用性,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学生提出的形形的问题,要想轻松解答,需要自身具备丰富的最新、最前沿的信息技术知识。通过解答学生的问题和日常实践中遇到的现象,教师把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习得理论知识的同时,上机时跃跃欲试进行操作、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忘记了上网的初衷,把乐趣融入了信息技术实用知识的学习中,使得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学习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研读教材,认真备课,针对重要的知识内容尽量搜集更多的与之相关的资料,尤其注意搜集最新的、前沿的资料,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学习。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除了注意每一个教学任务都应该具有明确、合理、科学的特点,蕴含所要学习的相应的知识点外,还可以把每一个教学板块分解为若干易于掌握的“小任务”,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学生在成功攻克一个个任务堡垒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在设计了巧妙的教学任务后,并非万事大吉了,如果不加适当的引导,学生很有可能“跑偏”。因此,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按照要求去完成“任务”,顺利达到教学的目标。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在圆满地完成“任务”后,他们的成就感得到满足,都沉浸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之中。

三、做学生学习的领路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沿用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方式,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障碍。因此,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角,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主去探索、钻研,不断发展创新思维,开拓创造性。在信息技术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要,设置一定的教学坡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使他们在亲身实践中不断体会和提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自学、自讲、自操作,教师则给予必要的、适当的指导,以此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的感知能力、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

四、运用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信息技术课,学生普遍对理论环节不感冒,却对上机操作环节情有独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觉得理论课枯燥无味,无法产生兴趣,听起来昏昏欲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理论教学环节,教学语言要“接地气”,不为教材语言是从,可用风趣的语言、贴切的比喻,把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得生动形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尽可能多地选择生活中的实例,对理论知识进行阐释,不仅可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信心技术的必要性。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用到自动取款机(ATM)。现在,在ATM上,我们不仅可以存取现金,还可以进行查询、转账等业务。此外,银联卡在不同银行的ATM上也可以做到取钱等。这都得益于信息技术带给人们的便利。又如,我们去商场、超市,在结账时可以通过POS机刷银行卡消费,这是因为POS系统将商超的收款机与信息系统主机互连后,能够对商场的进、销、存业务进行管理,并与银行的业务网通信,支持消费者用银行卡直接结算。贴近生活的实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信心技术理论的学习兴趣,使教师的理论教学变得轻松、愉快。总之,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转变教学观念,巧设教学任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更多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培养出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如何快速、高效地建设一支技术精湛、教学能力强,又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学科教师队伍,成为教育信息化工程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为此,我们对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培训途径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

一、培训途径

要培养一支技术精湛、教学能力强,又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学科教师队伍,应该以技术培训为突破口,以教学业务培训为核心,以实践锻炼为载体,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以技术培训为突破口

1.采用菜单式,自由选择培训内容

中小学各学科教师面临工作生活压力大,教学任务繁重,及其它非教学任务的繁多,又要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要求各学科教师达到专业水平是不现实的。根据中小学信各学科教师已有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加上业余时间又有限,技术培训的内容在安排上我们尽量避免整齐划一与一刀切,否则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将计算机硬件知识、Windows基础操作、PPT课件制作、Flas制作、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网络技术应用等内容以菜单的形式于培训初呈现给所有的参与信息技术培训的学科教师,由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兴趣志向自由地选择培训内容。我们根据各部分内容的报名人数来分班级、分层次培训。这样做的好处是按需培训,不同层次的学员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

2.任务驱动,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

对教师培训要讲究“任务驱动”。所谓“任务驱动”就是我们并不是将知识直接呈现给学员,而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员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驱动”强调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员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来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实践证明,它是被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普遍认同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以教学业务培训为核心

我们说:“技术是基础,思想是灵魂”。我们学习信息技术,最终要服务于教学。中小学教师是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主要实施者,其教育业务能力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教学质量,因此对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培训将是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核心。为了做好培训,我们依托博客网站,建立信息技术培训博客,并结合天的教学研究活动,采用专题研究的形式展开培训,使中小学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学生作品评价与指导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

教学业务培训大致通过以下步骤来展开:

1.确定研究主题

每一期安排一个研究主题,并在博客网站上进行公布,一期的培训活动就围绕该主题展开。

2.组织理论学习

为每一个专题收集相应的理论资料,通过E-mail分发给每一位学科教师,要求他们课余上机时间对资料进行学习。

3.设计教学片段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要求每位参加培训的教师结合所学理论对指定的教学内容设计两个以上的教学片段,到网站的教研论坛中。教师们可以在论坛中对各种教学片段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网上交流氛围。

4.组织教学实践

在前面的基础上推选出两位教师,选择同样的教学内容,结合研究专题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在微格教室进行实践教学,组织所有的中小学学科教师集中观摩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

5.开展交互式评课

交互式评课由教科研教研员主持,两名执教者担任嘉宾,采用谈话的形式。先组织所有学科教师围坐在一起在微格教室观看教学录像,并就教学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的实施、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协作以及两位执教者对专题内容的理解、把握和体现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平等、充分的交流。交互式评课注重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对话氛围,以执教者的课堂教学过程为“靶子”,紧紧围绕研究主题,以引导教师积极地进行思想碰撞、深刻反思教学实践为主要目的,不以形成某种定论为最终目标。

6.网上交流

由于交互式评课的时间非常有限,交流不一定能深入,发言的面也不一定广泛,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教研论坛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每次进行交互式评课后发起有关专题研究的讨论,组织学科教师在论坛里进行充分深入的交流。通过这样一种独特的网上教研,既加深了对各个专题的认识,又慢慢养成了勤于思考、敢于辩论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每位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以实践锻炼为载体

不论是技术培训还是教学业务培训,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对培训成果最好的检验,同时实践的过程恰恰是教师最好的锻炼机会与提高机会。因此,实践锻炼是提高教师综合能力的最好载体。

篇9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教育投入的持续加大,信息技术设备在各级学校都得到普及,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信息技术教学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些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主要状况

1.重视程度低于其他学科。在有些初中校长的眼中,语数外等应试学科是头等大事,是极其重要的学科。而音乐、体育、美术及信息技术等课程,则因为其不是应试科目而区别看待。信息技术学科成了师生眼中的二等学科、娱乐学科,不仅学校重视程度不足,而且有些教师自己也不够重视,影响到教学实际效果。

2.教学整体力量较薄弱。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支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保障,笔者在调研时发现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越往基层学校这种现象越突出。有些学校没有专业教师,有些年轻的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教师被教学其他学科,甚至有些学校安排一些年龄较大、身体不好的人员教学计算机,而他们对信息技术专业业务不精、研究不深,教学工作谈不上质量,甚至出现有些课堂放任学生玩游戏。

3.改革创新力度相对不足。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墨守成规、照本宣科,不能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推进各项工作,特别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些学校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研究缺乏深度,组织活动时没有统筹兼顾或是流于形式,教师在业务活动中也是作形式、走过场,没有充分参与和深入研究教学改革的经验方法与模式。

4.学以致用效果不够理想。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许多内容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具有较多的运用机会。部分教师忽略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学习生活的联系,不能采取生活化的素材、生活化的情境氛围组织教学,导致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明显不强。

5.课外教学空间非常狭隘。主要表现为局限于课堂教学,在课后没有组织相应的教学兴趣活动、实践活动、研究活动,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爱好缺少足够的拓展空间,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没有丰富的平台,这样的狭隘教学空间容易导致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下降。

二、立足现状开展突破,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成效

1.站在时展角度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无论是国防科技、工农业生产还是社会生活,信息技术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角落。教师应当立足时展要求,立足信息化社会的特点组织开展教学工作,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素质,无论哪一阶段的学习工作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从教师到学生在思想上都要形成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增强紧迫感,对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同频共振的效果。

2.多措并举打造适应信息技术教学需求的教师队伍。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大信息技术专业师资的招聘引进的力度。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新M人员涉及财政、编制等多个部门的联合协调,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因此对于基层初中而言,改善教师队伍素质的最有效途径是强化培训,一方面要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各类信息技术教学培训,无论是脱产培训还是跟班学习、交流研讨等等,从这些活动中都能够获得较丰富的信息技术教学理论及实践操作经验,达到他山之石为己所用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强化二传手培训和校内教研活动,在骨干教师外出培训之后,组织校内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再度学习。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研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目标与任务,通过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切磋、校内交流等活动,使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开展,以强大的师资力量保障教学成效。

篇10

一.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问题

篇11

这几年微课活动在各地纷纷开展,微课是指做课教师在上课时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的要求,通过运用多媒体视频设备为主要载体,在短暂的时间内,记录教师在课堂上课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的活动全过程。本文着重探讨微课在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制做信息技术部分教学内容的微课,丰富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和均衡发展。

1 微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视频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利用了专业理论教学不足之处,其“短小精悍”的视频以“小清新”活泼的形式吸引学习者的眼球,让学习者能在繁杂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充分运用 “微课”资源将会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针对信息技术教师成长现状和专业发展问题采用座谈、访谈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想法,及时掌握他们现有的专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心态以及本课题的研究对他们的促进作用。关注国内外信息技术课与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动态和崭新成果,学习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研究信息技术与微课整合的最佳方法。通过自主开发设计的“微课”,针对于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类型的微课,并对微课在具体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下进行相关的分析,从而为微课的应用提供扎实的实践依据。发现提炼概括实践过程中的做法和经验,通过理性的思考与分析,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达到有针对性的研究探索的目的。信息技术教学是指教师按照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精心组织的学习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工具知识和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各种信息源进行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 ,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面,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正是我们研究的目的,期望能够通过本次研究与实践,探讨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法,创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微课整合的深度。

2 提高中职教师业务水平

通过微课的实践研究,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微课制作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改进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前一阶段的研究,教师的业务水平、理论水平、微课制作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师在思想和行为方面有了极大改善极,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及时总结优秀研究成果。大多教师重视微课的教学方法。实际观察中大多数教师也是这么做的,因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无形中也解放了教师,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从教师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教师对于微课了解和把握程度各不相同,特别是微课的理念、理论知识和录制方面,仅有约三分之一的教师认识不清。近50%的教师也发现了学生对所讲授的知识无兴趣的现象发生。如学生课堂上“不是很认真听讲,气氛并不热烈,在学习过程中是要是是靠教师讲解,缺乏主动操作实践的愿望”教师在教学中均把培养学生习得操作技能作为信息技术教学最难实现的目标。问卷调查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热情、困难和希望,为微课教学活动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为今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帮助,同时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学习教师把微课和教材进行了统筹安排,这样教师更新了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微课制作技术、前沿知识和软件等方面的学习,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