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幼儿教师实习见习总结

幼儿教师实习见习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16 19:45: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幼儿教师实习见习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幼儿教师实习见习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3011003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使用民汉双语教学成为培养本民族、本地区人才的重要手段,呼伦贝尔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地处东北部,蒙汉双语教学是学院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重要手段,其中蒙语授课(以下简称蒙授)学前教育专业从成立以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为民族地区输送了大量双语幼儿教师,缓解了幼儿园师资的匮乏和不足,培养了一批蒙汉兼通的民族双语人才[1]。但随着社会和地区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进一步提升以及部分高校的不断转型,突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成为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要求的首要条件,要重新审视蒙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的的质量规格,使培养对象得到社会和地方的认可。

1蒙授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蒙古族双语教师缺乏,影响教学效果

学前教育蒙授专业不同于汉授专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不同,汉授专业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科班出身、精通本专业知识的教师即可,没有蒙古族知识教育的要求,而蒙授专业的教师既需要通晓学前教育的理论和知识,也需要了解蒙古族文化、蒙古族历史和学生的民族心理[2],特别是教学时要考虑专业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才能和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受学生欢迎。学院双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学前教育专职教师虽有20多位,但通晓蒙汉双语教学的教师并不多,由于双语师资的缺乏,部分课程的教学需要外聘教师,所以一直存在这样一对矛盾:懂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教师,由于不懂蒙古族语言无法进行双语教育,只能用汉语教学,在上课过程中,由于要进行“蒙―汉”语言之间的转化,正常的汉语教师授课语速对蒙授学生来讲是偏快的,导致部分知识点没有进行及时转化和理解,所以无形中造成了课程学习和理解的困难;部分教师蒙汉班教学区分度不明显,导致蒙授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教学效果;而能进行双语教育的教师(外聘)不通晓学前专业的专业知识,导致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这样的矛盾也成为困扰学前教育蒙授专业教育教学的瓶颈。

1.2学生技能水平不高

首先,受学生生源的影响,许多蒙授学生来自于农牧区的普通高中,在本科之前没有接触过任何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同汉族学生相对比,其技能基础较低;其次,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的总学时和学分都高于技能课程,由于技能课程课时有限,理论课程又挤占了技能训练时间,所以学生的技能水平受到影响;再次,部分硬件设施不足影响技能训练效果,如键盘与即兴伴奏技能的训练需要电钢琴或钢琴,三个年级(大四除外)在进行训练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同时使用钢琴或电钢琴,通常几个学生使用一个或者根据上课情况安排琴点,各班级交替进行,虽然学院的教学设施总体上已经得到很大改观,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人均需要。

1.3师生对现行教材满意度不高

教材是课程设置的载体和基本形式,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人才质量的培养,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对师生都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3]。蒙授学前教育专业现行教材除了少数通识课程是蒙文教材之外,其它大部分课程都使用汉语教材,而且许多汉语教材内容枯燥乏味,繁琐、难以理解,脱离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编排方式比较死板,文字含混晦涩。由于蒙授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教材时必然会增加学习压力和负担,对教材内容的接受和理解形成巨大的挑战,无形中会让学生抵触教材,抵触课程,影响学习效果。而教师在使用汉语教材进行教学时,教学重点不是知识的讲解、归纳、总结、提升而是整节课偏重于对字词、术语、个别语句的翻译,翻译的功能大于“解惑”的功能,导致教学舍本逐末,难以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许多课程使用的教材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形成学生和教师对“教材有没有,教材什么时间发放”并不关心的局面。

1.4课程结构不合理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规格最终落实到课程设置上[4],虽然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强调“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突显,和许多学术型大学一样,在课程设置上理论课程偏多,技能课程偏少,大量的理论课教学挤占了技能训练时间,影响学生的技能水平。而且大部分课程的开课时间与汉授班级基本一致,由于蒙汉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同,民族语言的差异导致蒙授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蒙授学生四年所修课程的总学分数和部分课程的学时、学分与汉授班级大体相当,甚至多于汉授班级,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额外增加了民族教育教学的内容,如马头琴演奏、蒙古族剪纸、蒙古族传统游戏开发、蒙古族语言教育等,学生的负担加重。

1.5集中实践教学时间短,次数少,职业能力受到影响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指教育教学实习见习。教育实习、见习是每一所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检验,是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最佳途径,是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环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专业人才的有力措施,通过教育实习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并积累经验[5]。学院教育实习、见习的时间短,次数少,效果不佳,教育见习为第四学期和第六学期各一次,每次见习一周;教育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实习时间为十二周,由于集中实践教学时间短,次数少,效果并不显著,学生职业能力受到影响,许多知识还只停留在书本上面,没有真正用到实践中去,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各种师范能力还没有真正了解和掌握,导致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出现不适应或职业的不认同感。

2提高蒙授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策略

2.1制定突出“实用性”、“应用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才培养总体规格的再现[6]。学院蒙授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民族学前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即民族幼儿园、早教机构、托幼机构等相关领域的蒙汉双语应用型教师。要求学生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全面,专业视野宽广,有突出的专业技能(弹、唱、跳、画、做、演、讲)和实践能力,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将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有较强的学前教育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传承和发展蒙古族传统民族文化,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交流能力和较强地蒙汉互译能力与口语交流能力。

2.2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

重新审视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关课程设置,减少专业理论课程的比重,减少部分理论课程的学时数,相关课程要进行统合,明确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避免课程内容间的重复,合理安排课程的开设学期、所修课时和所占学分,加大技能课程的比重,特别是加大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如键盘、简笔画、手工、乐理视唱、环境创设等课程的学时,通过一切途径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专业技能、民族语言表达技能,如通过日常的技能训练、举行各种比赛、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民族语言表达技能,通过集中实践活动和分散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在课程的设置上要突出民族性和地域性,开设一些蒙古族文化传承、蒙古族学前教育发展史、民族艺术、蒙古族幼儿文学、幼儿游戏、马头琴演奏等方面的课程。在课程的考核评价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考核评价的难度,形成有效的技能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

2.3培养优秀的民族双语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双语教师的师资建设,提高本专业蒙古族教师的学历层次[7],要全力支持蒙古族教师攻读博士、留学深造,努力成为本专业优秀的蒙汉双语高级人才。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就蒙授专业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考核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进行定期研讨,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同一年级蒙汉平行班级尽量不使用相同授课教师、相同教案、相同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形成“以老带新”的结对子组合,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聘请有经验的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师、高学历蒙古族人才传授教学经验,进行讲座交流;其次,鼓励蒙古族教师进行科研,组成“阶梯型”科研团队,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态度,政府和学校加大对蒙古族教师科研的奖励,以科研促进教学;再次,通过鼓励蒙古族教师外出进修、进行学术交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等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2.4改善配套的硬件设施

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学条件的改观和教育资源的优化,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完善配套设施。学校需扩建画室、舞蹈教室、蒙古族模拟幼儿园,增加钢琴、电钢琴、马头琴的数量;购置一批高质量的专业蒙文图书和学前教育相关的教学用具,如嘎拉哈(羊踝骨)、蒙古族服饰、民族生活用品等;购置学生手工作品的展示柜或展示台,留存优秀的蒙古族手工作品;在多媒体上安装蒙文教学软件或蒙文多媒体课件,便于教师讲授。

2.5建设高质量的教材

教材反映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的深度,一部好的教材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有重要的帮助,同样优秀的教材也能使教师开阔思路和眼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8]。蒙授教材没有汉语教材更新速度快,比较陈旧,所以当务之急要编写体现民族特色的、适合于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教学的优秀教材,组建一支优秀的蒙古族教材编写的教师队伍,编写高质量、本土化的蒙汉双语教材。政府、学校加大对蒙古族教材的出版奖励力度,给予出版教材的优惠政策,也要形成监督体系,确保出版教材的质量,以此来促进蒙授学前教育教学的科学化。

2.6延长集中实践教学时间,增强学生职业能力

教育实习、见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岗前热身”,是对所学知识、教学质量的有效检验,学院要利用好民族教育实习基地,尽量把教育见习贯穿于每个学年,并且在大四要增加教育实习的时间,使学生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真正成为“应用型”教师。同时利用自治区每年一次的“农牧区幼儿教师国培计划”,让学生顶岗实习,深入农村牧区幼儿园,了解基层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也可以通过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当地民族幼儿园的办园情况,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依托地方和政府的支持,依托民族优势,努力创办民族幼儿园,为学生的实习见习提供支持,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地方本科院校蒙授学前教育专业要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提高蒙汉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配套的硬件设施条件,建立高质量的教材,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使蒙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得到社会和地方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黄翠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1,(8):3233.

[2] 李爱华.非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2):7174.

[3] 安梅琴.内蒙古地区幼儿园蒙语授课班的课程内容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4] 照格申,张布和,吉日木图.构建蒙语授课学生“三语”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民族教育,2008,(9):2931.

[5] 秦松.蒙语授课基础教育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新课程学习(上),2014,(5):6567.

[6] 苏日娜.蒙汉语授课取向分析――对内蒙古S旗中学生的问卷调查[J].民族教育研究,2009,(3):6875.

[7] 额尔敦,海明.蒙语授课班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85186.

篇2

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前教师,近年来艺术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被提出来,给学前教育赋予了新的理念,对教师的艺术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才能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学以致用。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对象是面向普通高中招收的学生,不同于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的音乐知识几乎为零。而目前学前教育对幼师的音乐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常识,还要求他们能自主地设计幼儿园的音乐课程、编制具体的音乐教育方案,甚至要求他们在更高层次上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面对的挑战很大,然而在现阶段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音乐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音乐素质和音乐能力的培养;音乐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少,忽视职业技能的培训,片面强调理论教育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音乐教育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缺乏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主动参与,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导致音乐教育课堂气氛单调乏味。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师的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使得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践教学改革刻不容缓,高职院校应从实际出发,构建新的音乐实践教学模式。

(一)音乐课程体系设置要体现幼儿园的实际需要

音乐课程的改革最终是要满足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要求,促进教师音乐素质、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课程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高职院校教学大纲》为根本,通过持续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材的内容,教材内容不仅要满足学前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更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更新以体现新环境下学前音乐教育的要求。改变教学的手段方法,由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教师与音乐、舞蹈教育的技能教师合作,制度科学的培养方案与考核方案,使各方面的教师能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担负起相应的责任,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幼师人才。

(二)音乐教育要把理论与技能结合

在实际的学前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舞蹈、钢琴、声乐的配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践教学改革就是要把理论教学的内容在技能教学中体现出来,让理论目标的实现有具体可行的方法。例如,在学前的音乐教育中有教儿童学唱歌曲的环节,幼儿园教师不仅要会设计教学步骤,还要会弹钢琴、跳舞、识谱,这样才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完成教学任务。在音乐技能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的理论与技能教师要经常沟通交流,学生应积极地参与实践而不只限于纸上谈兵,通过模拟幼儿园的教学课堂来锻炼自己的技能,把理论所学与技能所学用到实处。

(三)音乐教育课程要因人而异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来自普通高中、职业中学,虽然他们的音乐水平普遍较低,但是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当设计不同的音乐教育课程。在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音乐基础,根据他们的水平分组,不以班级为单位把水平相近的学生分在一组,然后对不同组别的学生进行分级教学。音乐基础最弱的组应当从最基本的音乐知识教育开始,由浅入深,不能操之过急;音乐基础良好的组可省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讲解而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加学习难度并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等级考试。

(四)通过模拟课堂、实习见习增加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上可以设计多种方式,例如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模拟学前教育课堂授课,学生在扮演幼师的过程中尽量展示自己在课堂中所学到的舞蹈、声乐、钢琴等技能,模拟结束之后学生之间互相给予评价,找出各自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这样方式不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也能锻炼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让学生提前了解上课的流程。但是这种模拟授课与真实授课还是有区别的,高等学院应当为学生提供多的到幼儿园实习见习的机会,在此期间,学生要认真对待自己每一次上台讲课的过程,最好充分的准备,把自己平时所学都展示出来,对于遇到的问题与疑惑要及时与有经验的幼师交流,总结模拟课堂与真实课堂的不同之处,从而使所学的技能在实践中得到锤炼,激发自己的创新热情。

总结:在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具有综合素质的幼儿教师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于培养实用性、综合性的幼师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快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整合,为学前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系)

参考文献:

[1]柳潇.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大众文艺,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