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7 23:41: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管理信息系统案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221-02
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一门包含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网络、经济管理、系统工程等多学科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交叉学科,是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体。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信息管理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MIS的研究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应运而生。因此,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本文就应用案例教学提高《管理信息系统》课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点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MIS在应用领域持续迅猛的发展起来,经过二十年来的不断深化改革,MIS在概念、内容和技术路线以及管理方法上都发生了改变。“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用来提供各种作业、管理和决策信息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它包括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手工规程以及用于分析的模型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MIS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主机中心模式,而广泛采用分布式处理系统。由于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MIS更加强调了对组织的决策和竞争服务,Kenneth C.Laudon、Jane P.Laudon给出了一个MIS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Computer Based Information Systems,CBIS),它通过收集、处理、储存和扩散信息,来支持组织的管理、决策、合作、控制、分析活动,并使之可视化”。
MIS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系统性边缘学科。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和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以便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企业和组织的问题。同时,MIS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在讲述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注重案例示范的作用,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引进和使用案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MIS除了综合性强这样一个特点之外,实践应用性强是它的另一个特点。因此《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案例实践环节很重要,这对于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案例实践,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加强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特点
案例教学是以“行为导向”这样一种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方法。它强调在教学中应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并且在此情境中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反思,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根据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学生的专业成长(尤其是实践智慧的提高)与知识结构关系极大。所以培养学生采用“基本知识 + 案例教学 + 实践反思”的模式,是造就有实践能力学生的必由之路,其中案例处于枢纽中的重要位置,实践反思是培养和获得能力的关键环节。以往的学生培养,以原理知识为主要内容,忽略了案例与策略的知识,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教学原理(原则、观念)难免空泛,教学经验(技能、技巧)易致盲目,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恰好可以弥补这两种缺陷。教学中应采用以案例为主导,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由浅入深,逐步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真正被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他们不被要求强记内容但必须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如此反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三、案例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理解和综合运用MIS理论知识点的有效方法。理论知识点是抽象的,我们只有结合典型案例才能更深刻、生动地理解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案例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介绍对 MIS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的专家系统知识点时,我们选用了一个简易的交通信号灯专家系统案例,以此案例为主线,贯穿专家系统的组成部件、知识表示以及工作原理等知识点进行讲授,这样增强了学生对MIS领域新技术的感性认识,使得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动接受理论知识点。案例教学最重要的是选择典型的合适的案例,案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方面案例必须要与理论授课内容高度地相关,内容要新;另一方面案例的文化、社会背景还要同当前一致。目前MIS领域的典型案例非常少,有的案例是从国外教材中翻译过来的,不仅过时、陈旧,而且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在国内不容易被接受;有的案例偏向于 MIS的综合开发设计,难以被理解,因此建设一个高质量的本土化案例库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针对每章的教学内容,搜集整理出典型案例,建设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库。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合理选取及合理地组织运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案例是课程中某一单元或环节知识的概括,案例是根据某个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是借助案例来实现的,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案例的选取要结合学生的课程设置。在案例的选择上,要结合各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以及前期相关课程的掌握程度,例如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分析讲解一个物流信息系统,由于电子商务的学生对物流方面的知识不足,学习起来就会比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感到困难,反之亦然。同时,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在实现技术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如物流网站的开发需要一定的多媒体技术,而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则更需要扎实的数据库技术基础。而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及相关的实现技术都进行分析和讲解,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改进案例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针对于信管专业的学生可选取《工资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等企业管理方面的案例;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选取《商务网站系统》、《物流网站系统》等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内容的案例。只有针对不同的专业调整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并选取与专业对口的案例进行分析,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的案例教学中,针对每一章的具体内容及教学要求,选择并设计了针对性、知识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案例,既有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既有大型企业的案例,也有中小企业的案例;既有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案例,也有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案例;既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案例,也有系统实施的案例。例如通过“格力”海外发展战略的成功案例,让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通过“中国新东方总公司信息系统”失败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假定你作为总经理如何采取对策。通过“中国服装外贸公司信息化的 ERP 系统选择”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如何准确把握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如何分析和选择供应商。通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信息系统建设之路”的案例,让学生讨论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和具体选用什么样的开发方法。另外还有一种选择案例的方法是由教师提出一些课题,例如我们针对中小型企业提出地《中小型企业仓库进销存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工资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帐务管理系统》、《中小型商场销售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等课题;针对学校提出地《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选课系统》、《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等课题,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案例。用课余时间去搞社会调查,上网或到图书馆收集资料、设计案例、提出解决办法、并完成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报告,然后写出文档来相互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先选择合适的案例在课堂上分析讨论,让学生了解需求分析、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步骤;然后通过布置一些大作业,让学生实地考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分析和设计,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系统的业务流程图、组织结构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等文档。通过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可以学用结合。通过实践结果显示,案例教学在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从枯燥无味的纯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达到了灵活运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的管理思想的提出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其相应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也要不断地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于管理信息系统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怡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6).
[2] 郭军华.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
[3] 殷凯,谢光前.基于案例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4).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更新快1.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已逐渐从早期的主机集中式向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即C/S模式)再到如今广泛应用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即B/S模式)的方向发展。B/S模式是从传统的C/S模式发展起来的计算模式。C/S是松耦合系统,是通过消息传递机制来进行对话的,由客户端发出请求给服务器,再由服务器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经传递机制送回到客户端来,而B/S模式是把C/S模式的服务器端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分解成多个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同时也简化了C/S模式的客户端,仅保留其表示功能,从而成为了一种典型的三级结构模式:表示层、处理层和数据层。2.程序设计的语言。已由最初面向过程的程序语言(如C语言)发展到如今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如VB、Java、.net);Java编程语言的风格十分接近C、C++语言。Java是一个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它继承了C++语言面向对象技术的核心,Java舍弃了C++语言中容易引起错误的指针(以引用取代)、运算符重载(operatoroverloading)、多重继承(以接口取代)等特性,增加了垃圾回收器功能用于回收不再被引用的对象所占据的内存空间,使得程序员不用再为内存管理而担忧。在JavaSE1.5版本中,Java又引入了泛型编程(GenericProgramming)、类型安全的枚举、不定长参数和自动装/拆箱等语言特性。3.数据的采集方式。由原来的人工录入发展到如今的条形码、RFID、GPS等物流网设备的采集。条形码识别技术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是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由一组排列规则的、黑白相间的、粗细不同的条状符号组成,这些条状符号对应着不同的数字,能够很方便地译成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并可以根据不同的组合方法表示不同的含义。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与其他自动识别系统一样,RFID系统也是由信息载体和信息获取装置组成的,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Antenna)。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的简称。提供车辆定位、防盗、反劫、行驶路线监控及呼叫指挥等功能。要实现以上所有功能必须具备GPS终端、传输网络和监控平台三个要素。4.互联网核心技术。逐渐从Web1.0(以数据为核心)发展到Web2.0(以人为出发点)。Web1.0以门户网站等技术为代表,强调内容的组织与提供;而Web2.0技术以Wiki等自服务模式为主,强调自服务和内容由使用都自动生成。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从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5.系统整体观念。由原来的独立系统开发逐渐延展到现在集成系统的开发。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并且正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企业各部门根据其自身需求,有的自行开发了业务系统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有的购买了相应的软件系统,由于这些系统在建设时期、开发技术、使用设备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了其相互之间很难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为了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满足各级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需要,系统集成为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金的开发多数针对信息系统集成的框架体系以及信息系统集成的相关技术两方面进行阐述,信息系统技术主要包括:数据仓库技术、中间件技术、SOA架构、决策技术、WSH架构、异构数据整合技术、WebService技术等。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教材多样各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高校几乎都出版了相关的教材,但是由于各高校的偏重点不相同,教材和授课内容上的差异也较大,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授课不能采用“拿来主义”,必须结合学校特色开展教学。
二、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注重理论教学,缺乏案例教学。部分老师在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时,强调理论的介绍,忽略了案例的作用,不仅容易使课堂枯燥乏味,甚至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常常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教材,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致使教学与生活脱离、理论与实际脱节,忽略了真理形成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案例教学是加深学生理解、增强记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目前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教学案例的改革过程中,编制的许多管理信息系统案例仍然处于浅层次,低水平,况且是凌乱的几个点,不能贯穿成一条线,很难在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中全面展开应用。期待从事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的同仁和专家们,共同研究探索,资源共享,使得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过分强调案例教学,讲授知识少。一味地强调案例教学,案例充分,所讲内容学生容易掌握和理解,但是讲授的内容相应会有所限制,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点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讲授。案例教学需要师生双边互动,一般耗时较多。如果授课内容较多而课时受限,就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建议在讲授重点内容时,精选案例,精心策划组织实施案例法教学。如果不考虑学科的特点过分强调案例教学,就会流于形式,无异于一般举例,这既不现实也不科学。3.针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由于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主干课程,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的学习重点也应该有所偏差,根据专业特色。案例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涉及生活和学生所学专业的各个方面,一个好的案例可以成为知识的载体,它将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其中,能使管理信息系统的“有用性”更鲜明地体现出来。实践探索证明,案例教学的确是教学的一种好的方式,是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三、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方法探讨
针对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难点,探讨多种方法。1.结合专业特色,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案例。针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为其主干课程,授课时要从真实软件项目中总结、归纳软件开发全过程作为案例,包括: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软件测试、运行与维护等。针对如航运管理、交通运输等专业的学生,选定物流管理系统、水路运证系统等学生熟悉的领域中的开发过程作为案例,将会加快学生的理解和记忆。2.综合考虑课程约束,制定恰当案例辅助学生多视角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由于专业不同,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课时安排有时也存在差异,如课时为72学时、54学时和36学时。对72学时,可以选用一些涉及面广、业务逻辑复杂的信息系统;而对36学时,最好选用一些结构简单、功能少的小系统。3.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对案例产生疑问,循序渐进掌握理论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案例选定之后,每次课程结束时,提出下一节课将要讨论的主要内容,给学生留充足的课后时间来分析探讨、尝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课堂上,直接针对问题,引导学生来尝试解决,除非难点问题,直接和学生共同来探讨决绝办法,并举一反三。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下面结合mis的课程结构特点及国内高校mis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模式改革。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点
(一)理论性。mis课程涉及管理学、运筹学以及计算机等相关课程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二)实践性。mis课程一般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开发中小型实用的mis。(三)综合性。从广义上说,mis是一个对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mis综合的意义在于产生更高层次的管理信息,为管理决策服务。(四)交叉性。mis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管理理论、决策理论、运筹学等相关学科为理论基础,已经成为一个有特色的边缘学科。
二、我国高校mis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需引入mis学科前沿知识。主要表现为,mis学科基础理论中涉及的技术方法落后,那些已经随着科技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篇幅,而那些mis学科前沿的新技术、新知识,却没有被纳入教学之中。(二)教学内容没有区分专业。目前,mis课程教学存在不同专业使用相同教材,分配相同授课时间,教学大纲定位不当等问题。如工程类专业要求学生的系统开发能力较强,经管类专业则要求学生整体把握[3]和应用mis的综合能力强。(三)缺乏管理信息系统案例与软件的结合。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比较少,即使有一些训练,也是在虚拟题课题下所开发的非常简单的系统模型。(四)缺乏开发工具和案例式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有很多好的开发工具,如visual c++,visual basic,asp.net,java等。而教学中由于实验环节没有跟上,使得理论不能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仍然感到内容较抽象、空洞。 三、基于案例教学法的mis教学改革
(一)注重引入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案例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等精心挑选或适当编写教学案例,从中引入基本概念方法和模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这里,尤其要注重将学科前沿的新技术、新知识纳入教学之中。(二)将案例分析同课堂讨论式教学相结合。在每章的主要内容讲授完以后,老师可以给出一些有争议的议题,让学生查找资料、进行思考,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大课或小组讨论,并进行引导、提示和点评,这样实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三)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通过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而设计的一些模拟生产管理问题的案例,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一个特定情况下,结合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案例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是请上来的方法。即老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学生讲,教师听,然后点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二是课堂辩论的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确定正反两方面的选题,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进行辩论,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是发散性思维方法。针对教学内容确定选题,然后请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研讨。(五)针对不同专业,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学。mis的教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是不一样的。要求信管专业的学生以一个信息系统的设计者角色来学习,不仅要了解mis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而且必须熟知mis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并付诸应用;而对非信管专业的学生,则是以一个信息系统用户的角度来学习,一般要求学生掌握mis的基本理论、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设计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六)基于案例教学的实践环节设计。为了促使学生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课程的实践教学可采用课程设
计的方式进行。在学期末修完课程的同时,要求学生拿出一个中小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mis课程理论体系的理解,甚至影响到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的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管理系统案例教学,尚未建立起门类齐全的高质量教学案例库。我们需要进一步促进学术沟通和经验交流,提高案例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为创新合作搭建广阔的平台,从而为mis的案例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资源。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260-03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中国高等教学本科生教育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基础课程,现在已扩大为面向经管类、工科相关专业本科生、MBA、EMBA、工程硕士等开设(本文探讨面向经管类本科生的课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从产生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
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外最早可追溯到1968年。美国部分大学的管理学专业、经济学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等成立教师研究小组,开设MIS课程,后又开设信息系统专业方向。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有了第一批MIS博士生。此阶段明尼苏达大学明尼阿波利斯分校(University of Minnesota,Minneapolis,简称UMN)的MIS课程和专业发展较快,后来引领MIS前进、培养信息系统教育师资的园地。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MIS走向成熟和全面发展的时代,各国高校纷纷设立MIS课程和专业建设计划和成果,如麻省理工斯隆学院、哈佛、UMN、纽约大学斯特恩分校等在MIS理论与应用上有自己的擅长研究领域[1]。
在中国,管理信息系统一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1980年清华大学首次试办了MIS专业。1981年,中国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和西安交通大学首先引入并开设MIS课程,随后一些重点院校的管理科学专业逐步开设,并扩展到计算机专业等许多相关学科领域中。20世纪90年代后,MIS伴随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的进步开始真正迅速发展,成为相关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分割的要素之一[2]。
青海省高校内,青海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依据各校专业特色开设此课程,课程内容有所侧重,如青海大学为经管类专业、计算机管理等相关专业开设,青海民族大学为工商管理MBA开设,青海师范大学向计算机专业和藏文信息处理专业开设。
就国内MIS课程的建设情况而言,因学校性质不同存在差异。工科院校偏重于讲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与开发过程,而综合类院校和财经类院校偏重于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管理[3]。不过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讲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时,以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展开。除教学内容的取舍外,各高校不断进行课程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完善和创新,提升教学效果。
国外院校对MIS课程的定位侧重于让学生理解MIS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与实际应用情况。主要以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展开课程的教学内容,极其注重启发式、案例驱动式教学。以美国为例,其MIS program在学生掌握了有关MIS基本知识和结构化、面向对象分析、设计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企业的特定MIS应用场景或特定MIS事件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企业中MIS开发与应用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学习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创新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学科,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体系。课程综合性、系统性、知识交叉性、实践性强。从技术角度讲,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综合运用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网络、管理学等先导课程的知识,是决策支持系统和其他业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基础。因此,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熟悉各行业、各领域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开发,更易就业。但这门课程较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导致学习课程具有较小的趣味性。课程内容的复杂性和交叉性增加了教学难度,给教师带来较大挑战。如果采用传统的、缺少互动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更不能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因此,为了让学生有兴趣学,学出收获,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本文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适合MIS教学的三向式案例教学法。
三、三向式案例教学法及其在MIS课程中的应用
三向式案例教学法,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参与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为一体,面向三个方向展开:老师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指导上机实验;学生思考吸收理论,完成实验,在综合案例讲解环节向老师和学生汇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MIS综合案例,为老师提供新视角和启发点;在综合案例讲解环节,其他同学向主讲学生提问,探讨知识点,交流心得,共同提高(师对生、生对师、生对生三个方向的教与学,简称三向式案例教学)。这种案例教学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不是体现在一两堂课中,而是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巩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知识点,有助于知识延伸和思维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全局意识、团队意识;有助于学生多渠道汲取知识(教材、网络、教师、其他同学、实践经历等),同时对教师也有启迪性。
三向式案例教学法融多媒体教学、演示教学、案例教学、综合教学为一体。以下结合青海大学开设的MIS课程进行三向式案例教学环节设计。
青海大学MIS课程共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16)。理论教学围绕MIS的基本概念、技术基础、开发与管理、应用举例等内容展开[4~5],共12个知识模块: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概论、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概述、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运行与维护、信息系统的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举例、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实践环节包括五个课程内实验:实际系统演示(演示型)、数据库操作(验证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设计型)、综合案例―实际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综合型)。实验教学在理论教学32学时后开始。课内实验中四类实验的要求、层次和支撑关系(如下图所示):
三向式案例教学环节具体设计如下:(1)教师按教学大纲和进程计划要求,完成课程前42学时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MIS理论知识。(2)课程前10学时的实验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为综合型实验奠定基础。(3)课程后6实验学时(实验5:综合案例―实际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个实际MIS的开发。小组一般由5~6人构成,由组长管理和分工。开发题目先由学生提出,教师进行完善和确认后确定,保证结合具体行业或具体企业开发。在此6学时和课余时间内,各小组共同讨论、明确分工,认真完成实际系统的调研、可行性分析、系统逻辑模型设计和物理模型设计,并尽可能完成系统实施(青海大学大二学生第四学期开设MIS,学生已具备数据库和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开发出实际系统难度不大)的整个开发过程中。并撰写系统开发报告、系统讲解PPT文件。(4)课程理论教学的最后6学时(第12个知识模块: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教师利用两学时时间讲解经典的MIS开发案例(重点在于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重难点)。剩余4学时,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将主动权交给各小组。各小组代表以PPT形式向全班同学和教师展示其开发的MIS系统。重点说明各环节的工作重点、难点、系统特色、系统分工、系统开发中的疑难问题等,并演示系统。小组讲解和演示结束后,其他小组的同学和教师针对小组的系统和工作进行提问(如果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师可加以引导或总结,帮助学生温习和巩固相关知识点)。最后,教师依据各小组同学的工作和表现,确定成绩,并将成绩按10%的比例记入到学生的总成绩中。
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法涵盖MIS教学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在理论教学的最后6学时。融教师引导、学生讲解、教师评点、同学提问为一体,从三个方向展开,强化MIS课程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易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掌握MIS主旨,真正理解不同领域MIS的应用和开发。此方法中融会了多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如对比法、启发法、讨论法等,利用“案例―理论―建构”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加深了对MIS和企业战略之间关系的理解;利用“引导―发现―研讨”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利用“参与―互动―自主”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对锻炼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实际应用此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实验内容强度适中,时间分配恰当。(2)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每位同学积极参与,熟悉系统开发的全过程。(3)选择的企业规模适中,管理规范,基础数据齐全。(4)合理分配各小组讲解、提问和答疑的时间,突出重点。
四、结论
三向式案例教学法从师对生、生对生、生对师三个方向展开,融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参与式教学于一体,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团体协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也可应用到其他类似课程中。
参考文献:
[1]卞艺杰.国外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趋势[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2).
[2]王颖,吴克河.构建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3]卢志平,陈朝晖.主动实践理念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现代情报,2009,(4).
[4]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
[5]滕佳东.管理信息系统[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3.
Application of Three-Directional Case Teaching i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XU Sheng-ju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Qinghai University,Xining 810016,China)
安全管理工作不仅会对员工与企业的利益产生影响,甚至还会使其有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其安全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形象与社会的稳定。为了使供电企业的事故发生率降低,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安全输电、供电的有力保障,能够利用电子设备使系统智能化的采集、处理和输送信息,实现安全生产。
1 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不足之处
1.1 安全应急决策无法实现
由于许多不同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并且安全事故通常是紧急发生的,安全人员一般无法迅速获得准确信息,因此安全应急决策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实现。除此之外,因为没有建立健全有关的管理制度,对于发生过的事故案例的查询不具有实时性和系统性,从而在事故发生时延长了应急救援决策相应的时间,最终增加了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
1.2 无法实现高效的安全管理
最近几年,大部分企业的安全工作是通过人力巡检实现的,对于有关企业的安全管理信息则采用手工记录的方式。这种模式下劳动力的需求量自然会增大,数据处理工作频繁且量大。一方面导致企业中安全管理部门增大了工作难度,另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也无法保证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人力安全训练的方式也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工作速度较慢,对于安全管理人员的精力与时间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1.3 信息资源共享无法实现
纵观最近几年各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可以发现信息化的安全管理在大部分企业中都没有得到应用,无法有机结合安全管理知识与以往的良好经验资源,经常发生重复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的现象,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极大损害。
2 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2.1 安全管理系统
除了生产安全的管理外,安全管理与许多其他方面的管理都有关系,其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企业的效益、卫生以及环境等。安全管理系统一方面对于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起到预防作用,另一方面还能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做出相应改变,当供电企业改变自身任务时,安全系统能够对安全目标、安全任务和安全计划等不断修正,这与以往管理的静态模式相比有很大的进步。在实际操控安全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能够以突发事故的具体状况为依据,及时实行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使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最大程度内得到保障。
2.2 管理信息系统
收集和录入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加工信息以及输出信息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五个主要功能。该系统充分利用了数据通信设备与电子计算机等,利用网络有效连接各个地区的信息处理中心,从而实现共享网络的丰富资源,包括软件、硬件、通信设备与数据等。这样除了能够使信息运转速度加快,还能够将具有较高可靠性的依据提供给企业管理者,有利于其做出决策。最近几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始被逐渐应用于一部分中型、大型供电企业中。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每天会接收许多有关的供电事故信息,如某地区的线路断路或短路等,导致发生停电事故等,在综合分析、处理和判断这些信息时如果仅依靠人力完成会显得十分繁琐而复杂,难度很大,这种情况下建立健全管理信息系统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而且我们可以预见今后管理信息系统在供电企业管理工作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3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供电企业中应用的优势
人性化管理与智能化管理的融入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供电企业中的优势,信息化管理为企业带来了许多便利,具体来说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 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节约人力财力
各供电企业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包括安全管理人员的经验、有关安全管理的知识以及可视化的地理信息等。因为该系统中采用的应急救援措施是以联动机制为基础的,所以能够非常准确的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供电企业浪费财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情况,达到了整合与共享企业安检信息以及其他与安全管理系统有关信息的目的。
3.2 使安全检查工作过程中收集数据的准确性与完善性得到保障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不同于供电企业以往的信息记录方式,该系统的管理方式注重统一性。以往企业采用的记录方式为人工笔记,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假如有关人员丢失了笔记本,那么该方式的安全隐患就是直接暴露出来,给供电企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则改善了这些缺陷,其在统一管理过程中应用了计算机设备,不仅使收集数据的完整性得到保证,更使收集数据的准确性得到有效保证。
3.3 使资源在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得到了共享
这个系统拥有很多的特点,其中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这两者之间交流的进行就是系统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在这个系统中,交流变的非常的迅速,能够非常方便的进行交流,使的交流覆盖的范围更加广泛。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之所以能够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共享,是因为它利用了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进行的。在它利用的交流平台中,有许多的平台,其中最为关键的几个平台就是对内容进行展示的平台、对信息进行的平台以及对技术进行学习的平台等。其中该系统可以通过对企业的一些安全事例疯进行公开的展示,把安全管理方面的一些难点,还有安全技术方面的一些困难以及安全事故进行公开化,把资源进行共享。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先进的技术、实用的专业技术等,还需要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合理的提出或者应用,把各个信息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对于一些安全事件,可以通过某个窗口进行,不仅仅是安全的管理者能够进行,普通的人民群众也可以对自己所掌握的安全事件进行公布,这个人人能公布信息的平台就是信息的平台。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别人进行交流,把自身的体会、经验、对技术的需求等分享给别人。一些技术可能有需求的人会对其进行查阅,这时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服务平台来满足查询者的需要,最好的一个平台就是技术学习的平台。在进行查询的时候,查询者能够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自己想法及技术的发表。使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共享。
4 结语
在当今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中,该系统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取代的关键部分。企业要想对资源实现共享,就必须使该系统得到完善的建立,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变的透明,也能使企业的安全管理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企业如果要在未来稳定、快速的发展下去,就必须使该系统得到改善,不断的对其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平.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推动企业经营创效[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2(1).
[2]陈伟炯,沈康辰,苏飞.安全管理体系的计算机辅助审核技术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0).
Abstract:In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its core part,the current most hospitals face very important problem is how to keep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highly effective,the security,the stable operation.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system security access,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virus,data backup and recovery,etc are discussed,so as to work out the corresponding security strategy.
Keywords:Security access;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virus;Data backup and recovery;Safety strategy;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一、引言
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医院的应用里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信息安全是受到普遍关注的焦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整个医院都联了网的系统,因此对系统的信息安全要求非常高。如果系统的信息安全出现问题,就是丢失医院中的重要数据信息,使医院的各项工作不能正常运行,给医院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严重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如今,很多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体系都很简单,然而医院的数据业务却在不断增大,业务应用的复杂性也不断提高,简单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安全体系已不能满足系统安全需求。因此,针对以上的这些问题,为了完善系统的安全体系,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策略。使得系统能够高效、安全、稳定的运行,这也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需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
二、安全访问的控制策略
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里面,人员是分散的,资源是共享的,这也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特点,护士、医生、行政管理人员、医疗技术人员和后勤管理人员都是该系统的操作用户,从人员的组成上面可以看出比较复杂,并且每种用户负责的工作任务和自责都不一样。所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里面的系统管理员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不同角色的用户,给每一个用户都分配一个用户名和密码,这个用户名和密码对一个用户来说有且只有一个,系统管理员给每个用户的操作权限也是不同的。不同角色的用户登录到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里面都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进行相应的操作和访问,对于没有权限进行访问和操作的模块,系统会对该用户隐身,使用户看不到。这样可以防止那些不是本系统的用户非法进入,是系统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所有资源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说,都是可以访问的,因此,对于系统管理员的账号数量,应该加以限制,密码在设置的时候也尽量使其复杂,对于系统的运行状况,由系统管理员定期进行汇报,使得整个系统都能够处于监督之下。
三、防治病毒的策略
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非常迅速,但同事计算机病毒也随之产生,并且是系统主要的威胁。所以,完善的病毒防治体制和规章制度的建立是迫在眉睫的,主要的病毒的防治策略有:
1.对于数据服务器要做专门的备份,由一些比较重要的数据备份要定期进行,使系统受到病毒攻击、数据丢失或被恶意修改等事件的威胁降低,是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得到保障。
2.电脑安装的操作系统尽量选用正版的,对于官方网站中的一些重要信息,计算机的管理人员要时刻关注,使操作系统得到及时的更新,降低操作系统遭到攻击的机率。
3.给每一台跟医院信息管理体系相连的电脑都安全GHOST软件,定期对系统进行备份操作,如果系统受到破坏之后没办法进行恢复了,就可以使用一键GHOST直接进行还原。
4.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个医院的全体员工都要有病毒防范的意识,并且要具备良好的动机,如果发现了系统中出现了计算机病毒,就应该及时通知相应的网络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减少病毒攻击带来的损失。
5.在给系统安装杀毒软件的时候尽量选用正版的,并且杀毒软件要定期进行升级操作,这些任务由计算机管理人员完成,使整个医院的电脑病毒库都是最新的版本。
6.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安装防火墙,使得外部恶意的程序对医院系统的入侵事件受到阻止。
7.在电脑的使用方面,要建立一个严格的规章制度,如果出现的问题,就要追究这个用户的责任,情节比较严重的,应该追究其法律责任。
8.对于那些外部存储连接设备像优盘、硬盘等,要严格对其进行管理,如果没有经过允许就把这些设备连接到系统中,出现问题追究用户的责任。
9.在使用内网和外网的时候要非常严格,内外网的配备要根据每个科室的不用业务需求来进行,比如有的科室只使用外网,那就不考虑内网的连接,只连接外网。
四、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策略
1.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策略
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所有的应用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就是系统的安全,再有在操作系统有改动或者系统被破坏了,系统的备份与恢复才会进行。在进行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的时候,经常使用的软件就是一键GHOST。在安装系统的时候,把硬盘划分成几个区域,其中的一个区域安装操作系统,把系统分区用GHOST软件复制一份映射文件放到另一个分区里面去,如果系统中出现了安全问题,使得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这个时候就使用一键GHOST软件根据映射文件使系统快速恢复,这样就可以在系统崩溃之后,数据信息还可以得到恢复和保存。
2.后台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在后台的数据库中,有启动和计划任务的功能,如果定期对其进行操作的话,可以采取设定定时的方法,自动地把主服务器的日志备份到一个备份的服务器上面,还可以设定一个定时启动的恢复任务,使得备份服务器的数据库能够同步到主服务器的恢复,在别的地方安装一个容量非常大的数据存储器,把备份服务器中已经得到恢复的数据放到这个容量非常大的数据存储器中。如果服务器中的数据遭到了破坏,就可以采取把之前备份好的事务日志进行恢复的策略,可以使丢失数据的机率降到很低,基本上可以保证数据得到恢复。比如,使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技术中的计划任务进行不同地方的数据备份与恢复,使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中的计划任务进行很多个备份的任务操作,在平常生活比较空闲的时候,对这些任务进行备份操作,然后再对这些数据进行不同地方的存储,也就是说把备份的任务存储到别的计算机的硬盘上面。这样就可以保证在硬盘受到损坏的时候,可以使用别的保存了数据的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恢复和还原。数据库本身具有还原的功能,可以利用数据库的这一特点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还原,并且还原的速度也是很快的,使得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五、其他
针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上面讨论了三种加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的策略,顾名思义肯定还有其他影响系统安全的因素,比如,计算机的软硬件出现了故障、电脑黑客对系统的入侵、系统突然断电或者人为的因素对系统造成破坏等等,我也不一一全部进行列举,但是的确还有很多因素会给系统造成破坏,给医院带来很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在平常的使用中就应该关注这些问题,使系统遭到破坏的机率减少了到最低。
六、结语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每个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都有责任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医院要对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全部用户都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使全部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都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并且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出有效的安全应急的预案,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运行的时候能够高效、安全、稳定,使医院的服务水平、市场竞争力和管理水平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当然,这样也能够提高医院的社会影响力,使医院的效益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严冰.网络安全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重要作用[J].行政与管理,2008,281.
[2]萎琼,张泉方.医院信息管理中的数据备份研究[J].数据库技术与应用,2008.3(11):49-51.
[3]满育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备份与恢复[J].吉林医学,2007,28(9):1149-1150.
[4]张嫒.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病毒的防治初探[J].信息与电脑,2011,5:12-14.
[5]张秀玉.SQL SERVER 数据库程序设计[M].机械龚古尔出版社,2005:68-97.
[6]胡柏敬,姚巧梅.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开发讲解[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7]DAVDV.客户机/服务器策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8]张本成,何清林.中小企事业单位数据安全网络改造方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0:204-205.
[9]苗雪兰.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7.
[10]医保计算机系统中 IC 卡的安全设计:[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4.
[11]项庆坤.刘彦伟.医疗保险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传输设计[J].计算机络,2002,13:5 6-57.
[1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3]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1、引言
目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远远滞后于整体信息化的进程,档案管理水平与信息化高速发展不相匹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
第一,大量纸质档案数量不断增加对现有库容带来极大的挑战,纸制档案面临无空间保存的窘境。
第二,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形成设计和生产异地并存的模式,这种状况不但给档案信息的归档、提供利用带来不便,更重要的是造成档案的更改、作废等信息传达不及时,这不但会直接给生产经营带来困难,还极有可能生产出废品,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因此,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企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第三,档案是一个单位知识资源的核心部分,也是知识资源管理的最基础部分,在创建创新型企业的大背景下,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也是知识资源管理的需要。
因此,加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是摆在企业面前的迫切任务,也是建设创新型企业中知识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系统需求与功能设计
2.1系统需求
系统需求的目标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增强档案提供利用能力、确保档案信息安全、有效。
具体目标:
(1)建立档案系统信息化管理流程,实现各类档案归档计划的制定、档案移交、登记造册、借阅管理、作废、档案统计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2)电子图纸档案和文书档案实现电子化文件级管理;产品档案、科学研究档案、会计档案、生产经营档案、人事档案、声像实物档案、设备档案和基本建设档案等保存纸制档案,系统将对上述档案分类、案卷目录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异地产品电子图纸档案和产品档案及时有效归档。
(3)增强档案提供利用能力。
(4)增强档案的综合检索功能;及时档案变更、作废信息;实现公司各类电子图纸档案异地晒印申请,异地晒印;有条件地向公司本地和异地使用者开放档案信息。
(5)建立电子档案系统的档案灾备中心和档案存储介质中心;采用水印和电子签章技术,确保归档文件的有效性、合法性、防篡改、防抵赖。
2.2功能设计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如下功能:归档计划制定、收集整编、档案管理、提供利用、系统维护和与其它系统的接口等。
2.2.1归档计划制定
归档计划是档案馆和归档单位共同制定的归档内容的计划单。主要适用范围为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实物档案、声像档案、生产经营档案、产品档案、科研档案、设备档案、基建档案、人事档案等。
2.2.2收集整编
档案的收集整理是档案工作的重点,也是工作量最大的工作,因此通过管理办法明确归档范围、归档要求、归档时间、归档责任和流程,通过应用系统提供收集手段、自动整理功能、归档流程的控制和管理是系统建设的关键部份。
收集整编功能主要包含文件收集、档案移交清册形成、归档文件整理、归档文件审核和归档整理等。
2.2.3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功能主要包含电子图纸档案管理、产品档案管理、科研档案管理、基建档案管理、设备档案管理、文书档案管理、声像档案管理、实物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生产经营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和鉴定销毁管理。电子图纸档案管理中包含电子图纸更改管理和电子图纸晒印管理。
2.2.4提供利用
提供利用功能主要包含档案检索、借阅管理、年报统计和档案进出登记等。借阅管理主要包含对实体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借阅管理。
2.2.5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功能主要包含权限管理、数据维护、数据转换、档案设置、数据字典维护、口令修改、参数设置、数据备份和恢复等。
2.2.6与其它系统的接口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其它系统的接口主要实现电子归档数据的直接对接。
3、设计原则
3.1实用性原则
软件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技术人员与操作者的要求和建议,一方面要使软件的人机交互界面友好,布局合理;另一方面要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尽量将用户所要进行的操作包含在同一界面内。
3.2信息集成原则
强调系统中信息的一致性和在其范围内的共享。
3.3开放性原则
软件内核与外界的接口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动态数据库和静态数据库的数据结构、表结构、视图结构都应遵循特定规则,程序编码应尽量采用信息屏蔽原则和不使用语言标准文本以外的语句。
3.4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原则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综合运用面向对象语言、面向对象的运行环境,也可以和结构化设计方法结合使用。
3.5可伸缩性原则
系统能够根据档案分类、整理规则的改变,在较长的时间内适应管理环境。
3.6高可靠性原则
系统要满足高可靠性要求,服务器应有容错、容灾设计,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3.7易操作原则
针对档案管理及利用人员进行设计,操作上要尽量简单,方便。
3.8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要求包括网络、系统、应用和数据等方面,系统应提供全面的安全性措施。采用一定的技术并与相应的管理制度相结合,以保证系统安全运行,防止可能发生的错误;设置严格的权限管理体系,合理授予合法用户权限,防止非授权用户对系统的操作;充分考虑应用层的安全性,做好信息资源的访问控制。
4、结语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信息技术,实现了归档计划制定、收集整编、档案管理、提供利用、系统管理和与其他系统的接口。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施,严格的控制了档案归档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及时性;实现了档案数据的信息化和资源共享。目前,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正在信息化实施中。
一、医学信息病案管理系统特性分析
(一)功能的实用性
医学信息病案管理系统是为了进行病案管理,满足相关科室的工作需要为主要目的,采用成熟的、可靠的信息技术、为医院病历的管理和统计、查询、分析提供一个网络化信息环境,提高病案管理的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真实准确记录每位病人在就诊过程中的医疗、护理信息,而且还要求提炼有用的信息为医院的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为医疗质量、教学、科研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源。
(二)操作便捷性
医学信息病案管理系统要根据使用者的特征来设计出符合使用者的界面。界面的设计要满足用户的需求。舒适性、操作方便性、视觉效果等方面。医院每天都有大量的门诊病人以及住院病人,从而产生了很大的录入数据,尤其是病历内容比较多而且复杂,在逻辑关系、录入顺序、清晰度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保证对想要查找的信息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快捷地搜索。通过与HIS等系统无缝对接,来进行信息交换或共享。
(三)系统的安全性
病案文档是具备法律效力的,因此对于保管病案以及借阅复印进行严格的规定。操作系统给予不同的权限针对不同工作人员,从而进行病案的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完整性、准确性、实用性、便捷性、科学性这些要求是建立病案管理系统的基础。通过多种查询组合,提供完整报表和自定义报表生成,从而进行数据分析。对医院的病案利用率和病案管理水平起到优化作用,提供准确、详细的数据给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通过与HIS等系统的无缝连接,达到更加完善的信息共享和集成,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为医院数字化管理提供基础。更是建立了厅到局到医院三级数据上报管理模式,对促进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当前医学信息病案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管理系统自身的功能问题
目前电子病案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医护工作者在处理医嘱、检查结果、护理记录等工作中所需的重复劳动,极大地提高了病案检索的效率,同时也避免了一些人为因素导致读写错误、提高了病案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然而,面对巨大的信息量和多而复杂的专业用语,计算机在录入、修改等环节都存在一些实际操作问题,如填写完并通过加密的手段处理后的病案,曾出现无法进行修改的现象。目前系统的查询检索模块在使用上缺乏灵活性,查询结果的输出功能不完善,不利于医院统计。
(二)信息利用率低
病案作为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还具有为医院、科研、教学单位、物价部门、公检法机关等相关单位收集、整理并出示医疗信息依据的职能。目前大量的病案信息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如可以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信息的影像学资料,由于难以通过信息管理归档和查阅,造成了病案资源的浪费。而一些教学、科研工作者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第一手病案资料,一方面又对病案系统的查阅方法不熟悉,造成了病案信息在医学研究方面利用率的低下。
(三)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
病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瓶颈之一。首先是在操作上,相关人员录入技术不够熟练,对系统的驾驭能力较差,甚至未按照录入标准操作,均可能造成患者治疗的延误。二是,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导致一些病案在归档过程中缺乏控制,以至很多信息都无法、及时有效地查阅。三是,由于专业能力的不足,导致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病案信息出错,导致医疗事故,产生医疗纠纷,严重影响了医院的专业形象。
三、完善医学信息病案管理系统的策略
(一)更新观念 深化对病案管理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在正确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才会取得良好的行动效果。因此,医院的病案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必须首先明确病案管理的目的和作用,在收集、整理、编目等工作的基础上,注重对病案医疗价值的发掘,从“管好”向“用好”转变,并树立主动服务的观念。同时,相关人员还需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向医护、科教人员介绍病案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积极为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提供资料、并积极地对系统进行创新、使其能够更加便利、及时、更加符合现代医学病案信息管理的需要,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二)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水平
医院的病案管理人员操作方面的问题,除了思想观念和对病案管理认识不足的原因之外,其次是因为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造成的,因此,医院要加强对病案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病案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应对病案录入人员的疾病编码知识进行规范化培训,统一临床诊断的术语。定期对录入速度和录入准确性进行考核,使相关工作人员的录入能力稳步提高,在考核达标通过后方可上岗。事实证明,培训和考核可以明显提高病案的输入正确率和输入速度。
信息资源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起源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及发展的一门学科,它是在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下诞生的一种新型信息管理理论。“信息资源管理”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进行管理,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及与信息相关的资源和信息系统进行管理。高校开设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通过信息分析、信息检索、信息服务、信息描述、信息构建、信息安全等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管理科学、经济科学等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并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把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并能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的起源、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关于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开设的图书馆学专业通过文献学概论、电子文献检索、现代图书馆学、数字图书馆、JAVA 程序设计、新型程序设计方法、图书馆业务实践、信息系统技术与管理、信息咨询与信息服务、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库与知识库、高级软件工程、高级数据库理论、高级计算机网络、图形学与可视化、现代信息检索等课程的设置,旨在有针对性的培养图书馆方面的专业人才,挖掘图书馆作为文献储存库的价值,进行更有深度的情报交流与知识交流。
档案学是探索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它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和档案事业管理的科学水平,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最终达到为人类社会进步服务的目的。高校开设的档案学专业通过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中国档案史、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网站建设、科技档案管理、档案法规学、档案文献检索、专门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计算机管理、外国档案管理等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档案专业人才,希望学生借鉴国外档案管理优势与经验,结合国内档案发展现状,运用专业技能管理档案文献,加强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建设档案室、档案馆等文化事业机构做出贡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集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于一体、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其研究重点是计算机软件的维护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但在学科发展过程中也开始逐渐强调面向信息分析与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同时也注重与企业信息管理方面的研究相结合。高校开设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通过管理类专业课程,诸如西方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概论、财务管理、基础会计学、统计学、运筹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以及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诸如数据库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信息系统分析设计、JSP基础教程、数据结构、计算机硬件技术概论、计算机网络、管理应用软件开发等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解决计算机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有着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重点,四大专业在高校中的开设也各具特色,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与素质,突出人才发展的专业性。
1.2概念辨析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者紧密又有区别。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是从传统的图书馆学发展而来的,它偏重于对文献信息的研究,还涉及信息资源的相关法规政策等问题。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伴随信息化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偏重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从高校课程设置来看,两大专业有很多重合或者相似的科目。但不能因此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子学科,更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2.国内部分高校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对比
2.1北京大学
图书馆学硕士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图书馆学专业基础、能够掌握现代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以及熟悉信息资源管理技术与方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档案学本科意在培养拥有系统的档案学文化知识与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或资料信息中心、办公厅(室),各级各类档案馆(局)、图书馆、情报机构、史志部门等从事档案管理与档案信息服务、行政管理、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文秘、编史修志等工作及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档案学高级专门人才。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是要培养具有比较宽厚的专业背景,掌握比较扎实的计算机实际操作与应用技能,掌握信息资源管理及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能够适应当代信息社会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现实需求,从事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及计算机系统管理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2.2中国人民大学
信息资源管理硕士意在培养信息技术基础扎实并具有良好管理基础的高级应用型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对象应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者能够独立承担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掌握信息资源管理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知识、技能与方法,可以胜任国家机构、党政团体和各种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图书馆学硕士旨在培养能够在图书馆以及其他信息管理机构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及利用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档案学本科重在培养从事档案管理及档案行政管理、档案资源开发及档案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能够胜任办公室科学管理及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维护和技术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是要培养可在国家机关、工商企业部门、金融机构及科研单位等从事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设计与维护等方面的管理人才。
2.3武汉大学
信息资源管理本科旨在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多元化需要、掌握信息基础技能,具有较好信息素养、可胜任各类政府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公共信息工作部门的信息咨询、信息处理、信息服务尤其是电子信息服务等部门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图书馆学本科重在培养具有系统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科学知识,具备灵活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检索、组织、描述、分析、评价和开发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在各类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与管理工作的人才。档案学本科意在培养具有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与政务信息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掌握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够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各种信息机构从事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级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是要培养具有信息管理学基础、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系统思想以及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够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4南京大学
图书馆学本科重在培养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宽泛知识面、深厚文献功底、能够从事知识资源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档案学本科意在培养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宽泛知识面、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从事档案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旨在培养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宽泛知识面、较强的技术能力、能够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5苏州大学
信息资源管理本科旨在重点培养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机构从事信息组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与咨询服务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图书馆学本科是要培养具备系统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组织、检索、分析、评价和开发利用信息的能力,能从事图书馆学研究,并能担负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及其他信息管理和咨询工作的人才。档案学本科意在主要培养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需要,能在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各种信息机构从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档案专业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胜任信息化社会中各类社会组织的文秘、档案管理、行政事务管理、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与管理、电子政务网站建设与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重在培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软硬件开发、设计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综合上述介绍不难发现,几所高校的这几个专业都强调信息资源管理的能力培养,反映出四大专业在学科范畴上的交叉性。目前,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在国内是新兴专业,很多高校都没有设置此本科专业。信息资源管理是对信息资源以及信息活动进行组织、规划、协调与控制的一门学科,它要求专业人才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科学基础,但更多是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加强对信息的敏感度,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取信息。档案学专业和图书馆专业在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中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有些高校甚至将二者合并设为一个专业。档案学专业人才主要从事档案资源的管理,是一种“社会记忆”工作,而图书馆学专业人才主要研究图书馆事业及其构成要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相对而言对计算机科学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专业,重在培养技术型人才。
3.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相互渗透与交融
3.1创意档案
2001年,一个叫做“创意档案(Creative Archive)”的BBC姊妹创新开放了部分BBC大容量的档案文件――这个档案囊括了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图书馆。公众可以按照他们的喜好免费享用这项内容,当然是非商业用途。
从此案例中可看出,档案文件包含了图书馆的内容,而这种对数字图书馆的内容进行整合必须依赖信息技术。同时,“创意档案”内容的处理与开放则是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公众对此种信息资源的享用是以用户的角色参与信息服务过程的体现。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四大专业的紧密联系。
3.2图书的数字化整合
像Google这样的公司,以及哈佛、牛津、斯坦福这样有影响力的机构的图书馆馆员,他们几千本几千本地迅速扫描这些书并将其数字化。与各种各样的传媒一起,这些电子书会被整合在一起进入知识与文明的图书馆。当这个全新而真实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成熟了,它将为合作、学习、创新提供一个共享平台,将使现在的因特网看起来像个二手书店。
从此案例可总结出,这样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其实就是一个数字图书馆,将图书数字化然后提供共享平台的过程实则体现了对信息资源管理方式的改变,具体而言就是图书馆馆员对馆藏纸质信息资源的管理的创新。而这样一个过程无疑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而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很容易想象档案纸质资料也可以相类似地被进行数字化整合。
3.3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的渊源联系与区别
无论是从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的交叉重复性来看,还是从历史渊源、现实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共性来看,图书馆学与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都有着同族的关系。
图书馆学、档案学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的对象都是信息资源,档案文献和图书文献都是知识载体。我国早期的图书馆工作与档案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理论研究都是围绕文献如图书和档案的生产、采集、评价、组织、存储、传输、检索和传播等过程,技术方法上都是围绕索引技术、集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文献缩微技术等核心技术开展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与图书馆学、档案学有着密切关系。图书馆学和档案学为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很多必要条件,诸如大量的实践经验、理论原则与工作方法,它们在信息资源管理的很多领域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和总结,从而对信息资源管理形成学科体系架构产生了有利影响。图书馆学研究中广泛运用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读者阅读需求和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图书馆更有成效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这与信息资源管理中的用户研究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随着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实现了以信息系统为中心到以信息用户为中心的转变,用户的角色力量在增强,信息管理越来越重视用户的指向性。
图书馆学、档案学与信息资源管理由于各自研究对象具有其特殊性,因而在管理制度、原则和技术方法上各具特色、彼此独立,学科性质和学科研究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图书馆学一直以来都注重知识的传播、共享和利用,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图书馆学工作者都将研究的视角集中到数字图书馆建设和高效信息检索、信息共享等领域。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其开放程度高,几乎所有的公民都可获得图书馆的资源。档案学最广泛的应用即是在档案室和档案馆内管理档案文献的实践。档案在一定时间内有着较强的机密性,因此,建立保密制度和开放制度是必要的。档案多数为原稿,档案室和档案馆都建立特殊的利用制度,规定档案文献一般不能外借出馆。档案的存毁也有相应的鉴定制度,不同的档案文献归属永久保存、定期保存和销毁三种形式。近年来,信息管理学派与信息系统学派互相融合,两个领域的研究内容交叉性越来越显著,文献互引现象也愈加明显,这种变化一方面说明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信息管理都是密切相关的概念体系,都可以集中在信息资源管理这个母学科下,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这些基础学科的发展与完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体系和研究架构也正趋于成熟。
4.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趋势
4.1信息资源管理重要性将会越来越突出
信息资源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作为政府行政内容的重要部分,因此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成为企业和政府管理工作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改善企业管理和政府职能的核心。随着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开展,信息服务以及对信息活动要素的管理被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对于企业而言,信息资源在企业发展中有着战略意义,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发挥信息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增值功能,为实现企业信息化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作用。
信息资源管理实践起源于美国政府的文书管理领域,随后又扩展到企业管理和图书情报领域,并形成记录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三大学派。在理论发展过程中,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增强,三大学派逐渐走向融合。近年来,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方向开始向战略管理和知识管理方向演进。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完善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知识管理主要包括知识运营即利用知识资产创造价值、知识资源管理以及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在针对知识管理的研究过程中,IT部门和IT员工的激励和学习问题受到了研究者的特别关注,同时随着企业联盟合作的加强和跨地区项目的增加,供应链管理和虚拟团队管理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此外,国内学者借鉴国外信息资源管理协会会议提出的相关研讨课题,开始加强对电子商务、电子学习、虚拟组织、语义网以及Web服务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无一不体现了信息资源管理内部多学科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是组织开展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如何选择、实施、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哪些因素会影响最终的成功,如何将“人机”和谐化带来最大效益,这些都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信息资源管理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的依赖。
4.2有效快捷地检索、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将成为重点
利用图书馆获取知识和信息,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当今社会中,图书馆分为纸质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而随着网络的普及,数字图书馆将成为图书馆的主角。因此,图书馆学专业将更充分深入地揭示有关收集、组织、检索和利用文献、信息和知识的规律,尤其是对数字化资源的处理与利用。
国内对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所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研究,包括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功能、作用等;二是相关技术研究,包括XML语言、元数据、数据挖掘、数据仓储、知识信息导航、数据异构封装等;三是建设研究,包括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联合与衔接、对馆员素质的要求、数字图书馆新型服务以及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等。在纯技术和纯理论方面,国内都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如何将技术与理论相结合,继而运用到资源建设和用户服务中,是国内学者面临的难题。
数字图书馆最富有创造性和里程碑式意义的趋势即是创客空间将与数字图书馆相辅相成。创客空间是具有相同兴趣或爱好的人们将各种想法或创意转变为现实的场所,它是创新2.0模式的典型范例。创客空间顺应了时展要求,可以更好地促进数字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它将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甚至影响数字图书馆发生深刻变革。
4.3将更多的“社会记忆”数字化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大规模覆盖,档案学研究将更加侧重于如何将文献数字化,即将文献集成、整合到网络上并供人们查阅。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评价在档案管理中占据越来越重的分量,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档案文件管理已然成为相关学者的研究重点。企业档案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如何划定企业档案的范畴,如何使企业档案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并得到企业内部员工与社会的认可,成为研究中的主流问题。而企业档案又与知识管理密不可分,两者有着共同的动机和目标,即是实现企业的知识传播、共享与创新。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平衡档案资源的共享机制与其自身特殊的保密性之间的矛盾是档案学今后的研究重点。此外,档案研究必定会借鉴相关学科的高端先进技术如数据挖掘技术、3G网格等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4.4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主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的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将不再是纯粹的技术型人才,更需要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开发和管理人才,以便进行企业事业和部门的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换言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将更多的致力于培养新型高端的管理人才、IT人才及其综合型的复合人才。
AMIS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实用性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档案学、管理学、系统学及信息学知识及一定的系统开发能力。但是,鉴于档案管理专业属文科设置,学生接触的计算机维护与开发等实践过程较少,故在课堂上对AMIS的操作过程与专业知识理解有限,更谈不上实际的开发设计。为改进学习效果,应在低年级增开一些与AMIS相关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如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及高级语言等,然后把AMIS专业课程设到大三或大四,使学生不但能彻底理解和掌握AMIS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也可在毕业实习期间对照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开发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技能。
2 教材质量不高,急需更新。
目前AMIS教材存在着内容深度不够、系统性不强、知识陈旧等问题。在课程中仍局限于一般信息处理软件的开发方法,并没有结合其理论及专业性做深层次解说,这就模糊了AMIS和一般软件开发的界限。还有,AMIS教材应该用完整的案例贯穿始终,从规划、设计、实施到维护与安全、逐步讲解开发过程与方法,提供统一、衔接的过程描述。但很多教材却是生搬硬套的理论解说、互不相干的程序或图表拼成的过程组合,读者最后仍不能明确AMIS的产生过程,也没有真正掌握AMIS的开发方法。对AMIS开发方法论的介绍也显得陈旧。如今,快速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符合现代软件工程开发的特点,即可重用机制强、易开发、扩展性好、维护方便等,如目前很多教材仍以传统的结构生命周期法为主,对前两种方法往往一带而过,轻描淡写,学生学不到新知识,也满足不了现实应用需求。
真正提高AMIS教学质量,需要改进教材的编写,丰富其基本理论和方法,划清它与一般信息处理软件的界限,并用一个大型开发过程案例来贯穿始终,详细阐述各开发阶段及方法;要用现代的新型建模语言来构建系统模型,并用原型法或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来实现系统模型。
3 教学内容雷同无特色,应加强专业针对性。
目前是传统载体档案和数字档案并存的局面,学生一旦掌握了较全面的档案学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师就应传授AMIS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开发能力和技巧。对一般计算机知识相对较弱的初级学员来说,为了使其系统地了解AMIS的分析与设计,教师最好利用多媒体或软件操作的方式对AMIS的整个开发过程和方法做系统性的讲解及演示;此外,更重要的是把学员的档案管理学知识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融合在一起讲授,从微观的信息处理技术入手,找出档案文献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掌握档案学的信息化管理技巧。
但实际上很多高校无视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教学中把档案学等多学科知识不分主次、均一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因把握不住它们与本专业的疏密联系,找不出与本专业的结合点,对AMIS的原理及实际运用技术的掌握便感到乏力,等于对AMIS学无所精。这种教学模式是亟需改变的。
4 教学手段落后,需要加以优化。
AMIS因其实践性很强,故教学中需绘制大量的图表,如组织目录树、E-R图、数据流程图及系统结构图等,并配以大量的案例操作演示。如果以传统的黑板绘制方式来表达,课堂内容便会不连贯不清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采用多媒体形式,把案例解说和系统开发过程用动画、声音、流程图表等形式做形象化、整体有序的直观演示,才能使学生把课堂所学理解透并加深记忆。
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因课堂内容多且信息量大,教师就要随时布置作业,如上机操作、阅读参考资料、进行网上AMIS论题讨论等等,以督促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5 案例教学比例不足,需要增加学时比例。
案例教学是一种寓理论于实践的教学方法,但在管理类教学中并未得到充分应用,主要原因,一是教材中没有足够数量的案例及其分析过程,使教学实践性不强;二是案例选材不当,即案例的专业性与学生的课程之间有偏差,教师分析案例时不能近距离地把AMIS的实现过程与书本中的档案学理论结合起来,学生也只能“雾里看花”般被动地接受陈述。改变这种教学缺陷,就要编写实践性较强的案例教材,并联系档案学理论做详细的分析与说明,理论联系实际,满足AMIS的实践教学要求。
6 不重视实践教学,需要更新观念,强调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
目前AMIS教学普遍侧重于理论讲解和方法介绍,对实际开发过程、操作步骤、业务流程和AMIS的实际利用效度均了解不足。学生实习时也很少接触AMIS的上机操作与开发应用,所以对AMIS的掌握只是一个中空的框架。学不能致用,无疑是知识浪费。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出建议如下:
第一,给学生安排课题设计项目。
首先要求学生任选一个档案管理业务方面,调查、分析、评估、调整其业务流程及人员构成,然后确立其业务管理目标和档案信息需求度;然后,用建模工具把这些需求和目标转化为一种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以用例图、表的形式来绘制信息系统的关系模型;进而,运用恰当的分析和设计手段建立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图与系统结构图;最后,产生一个系统分析、设计文档来进行开发过程的总结。总之,通过课题设计,学生不但能巩固AMIS理论知识,加深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及档案学、管理学等知识的理解,还能把抽象的理论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真正理解AMIS的现实意义。
第二, 安排一定的讨论题目。
教师在校园网内申请个人博客,给学生设立专有访问权限,再定期发表一些内涵丰富且论证灵活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见解,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作为补充,教师在其中还可提供一些参考材料、书目或网址以备学生查阅,挖掘题目讨论的深度、拓宽其广度。
第三,购置必备的软硬件设备。
如今一般高校内部均配备了微机房等基本设施,但从AMIS课程的教学要求来说还有欠缺。所以除配置专用网络系统,满足一定的处理速度、传输速度和存储量等方面的要求外,还要配备AMIS开发必需的应用软件,如建模工具、数据库管理系统、程序设计系统、文件处理工具及网络安全监测工具等,使其承担大型系统的开发、运行或模拟任务。同时,还需要配备打印机、投影机等输出设备。总之,完善的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是进行AMIS开发的必备条件,也是保证教学内容完整和教学质量精良的物质基础。
尽管目前高校AMIS教学存在着种种问题,但是经过逐步改进,必将不断完善,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级档案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承慧.关于非计算机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6(9):135.
[2]姜海虹,等.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探索. 科技资讯,2006(1):66.
2信息系统管理中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2.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内容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估资产的威胁性和脆弱性,对已有安全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分析。信息资产是指对信息资源产生一定利用价值的总称,是信息安全评估中的重点保护对象,主要分为人员、数据、软件和硬件等资源,根据各种资源的完整性、保密性以及可用性进行等级划分,评估组织系统中资产的威胁性,包括直接威胁和间接威胁等,根本目的在于对安全风险需求的分析,建立风险防范措施,有效降低信息安全的威胁性因素。
2.2风险评估方法
信息系统管理中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较多,本文主要从人工评估法和定性评估法两方面进行分析。人工评估法。又称为手工评估法,是指在整个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运用人工作业的形式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通过对资产、投资成本的风险的安全需求、威胁性、脆弱性以及安全措施等,进行有效评估,根据其风险效益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决策。定性评估法。定性评估法是根据专业机构以及专家等对风险的判断分析,属于一种相对主观的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偏向于关注风险带来的损失,忽略了风险的发生频率。其他评估方法包括工具辅助评估和定量评估等方法。
2.3层次分析方法
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信息安全的评价体系进行构建,进而对风险进行综合性评价。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信息安全的风险作出评估,评价信息安全风险所涉及到的各个要素间的相对重要的权数,根据各个要素的排序,作出横向比较分析,为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对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中,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有效评估,进而增强风险评估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资产、威胁性、脆弱性以及安全措施的四个评价指标体系,对安全风险进行合理性的分析评估,降低安全风险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