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农业专家系统论文

农业专家系统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29 12:54:04

农业专家系统论文

农业专家系统论文例1

中图法分类号:G250

农业信息资源指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技术资源的信息化。农业信息来源除了网络电子期刊、文献数据库系统、专业搜索引擎等资源外,农业学术信息资源还存在于以下五方面的网络环境中。

1 学科信息门户网站

学科信息门户(Subject InformationGateway,简称SIG)致力于将特定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工具与服务集成到一个整体中。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的信息检索和服务入口。

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门户网站PINAKES,是链接各类门户网站的门户,通过它的门户列表可以找到国外一些比较常用的学科门户网站。

国内代表性的学科信息门户:a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 Fs)的“重点学科导航库”中的农学类;b 中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中有关农业类有生命科学学科信息门户、资源环境学科信门户等。

2 图书馆的网络导航体系

国内外著名大学图书馆是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研究的前沿,是十分可靠的参考信息的发源与集散地。

清华大学图书馆。它有数据库导航和电子期刊导航,以及学术信息资源门户。各种导航系统可以进行单独检索。也可以进行整合跨库检索,即用同一检索式在多库中同时检索。目前最多允许同时选择20个库进行整合检索。

北京大学图书馆,它的学科导航有中文数据库和西文数据库,农业学科包含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大类,能检索到中西文农业资料。

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它的网络资源导航包括免费学术资源、免费获取期刊、中国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和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等,大都是农业类的相关资源。

3 农业类学术机构网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所属科研机构包括作物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蜜蜂研究所、饲料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等。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它由CALIS农学中心馆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承建、二十余所高校图书馆参与的共建共享项目,收录了参建单位的学位论文文摘数据。是全国农业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4 农业学科专业论坛

中国农业论坛,分为网站事务、农业商务、我要秀秀、行业社区、休闲区和友情论坛几大版块。主要针对中国农业。包括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物。还有纺织用纤维等。

中国农资人论坛,分为农药论坛、植保论坛、化肥论坛、种子论坛,还有病虫草图、农药登记与管理、农资外贸、农资市场与信息、农资展会等内容。

此外,各重点农业大学的论坛。如中国农业大学论坛、华南农业大学论坛、华中农业大学论坛、东北农业大学论坛、四川农业大学论坛、南京农业大学论坛等。

5 农业专家个人主页或博客

中国农业专家――金农网,它的农业专家系统可应用于农业的各个领域,如作物栽培、植物保护、配方施肥、农业经济效益分析、市场销售管理等方面。

PAIDE系列经济型农业专家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专家系统,它包括蔬菜生产、果树管理、花卉栽培、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27种不同类型的实用经济型农业专家系统。

农业专家系统论文例2

 

人类社会迈入新的世纪,全球展开了信息技术革命,并且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社会变革的方向起着决定作用。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信息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地爆炸性增加。论文参考网。除了广播、电视、书籍、报纸等各种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之外,又出现了国际互联网、无线上网、手机上网等新的信息传递手段,使信息获取变得更加多样复杂,同样使农业信息获取的渠道增多。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快速高效的进行网络中的农业信息获取成了农业信息工作的首要任务。

在新的环境下,作为农业信息从业人员,应掌握更多的从当前网络中获取农业信息的手段,下面从六个方面说明如何在当前网络中进行农业信息获取。

1、使用专业的农业信息搜索引擎,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要在海量信息中找到所需农业信息,就必须用到专业级的搜索引擎。我国目前现状,农业信息的获取还很困难,特别是急需农业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的企业、部门、农户,他们通过综合搜索引擎,并不能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据不完全统计,在农业领域现有各种网站近十万多个,涉及农、林、牧、渔、水利、气象、农垦、乡镇企业及其它农业部门。在这些海量的信息中,如何搜索一个准确的农业信息是农业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因此,针对于中文农业网络资源研发专业化的搜索引擎,实现农业信息的精确搜索是农业信息搜索引擎发展方向。

在专业农业搜索引擎方面,有些网站已经走在前列:

世界范围:(1)农业冲浪(agrisurf.com)。世界上最大的农业专业搜索引擎,提供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检索,提供大约20 000多个农业相关网站和95个国家与地区的有效链接。

(2) Ceres Online

ceresgroup.com/col/

专门提供农业信息。其搜索功能连接到了农业产业的其它专业人员。日历数据库列出了几百个即将到来的农业活动,气象图提供了世界各地天气情况以及热点信息。论文参考网。

(3)AgEconSearch

agecon.lib.umn.edu/

AgEcon搜索收集,索引包括诸如农业,食品供应,自然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农产品贸易及广义的农业经济领域的学术研究全文。

国内相关搜索引擎:

(1)农搜sdd.net.cn/

农搜农业专业搜索引擎的研发得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工程”经费的资助。

(2)搜农sounong.net/

中国搜农是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现代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资助下取得的一项重大创新成果,也是第一个面向我国农业企业、农民大户、农业专业技术协会以及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提供农业通用搜索与农产品供求、农业实用技术、政策新闻等专题的搜索服务。

(3)so.ag365.com/365农业搜索

(4)chinanong.com/华农在线-中国农业信息搜索引擎

(5)086ny.com/soso/超农网农业搜索

(6)3nss.com/Portal/Default.aspx三农搜索网

2、除了农业搜索引擎外,网络中农业信息获取还要有相应的专业智能浏览器。

使用专门开发的面向农业信息获取方面的智能浏览器,可以借助智能浏览器的功能,方便快捷地进行快速搜索、精确搜索,过滤无关信息,提取农业信息,为广大农民用户方便快捷地获取农业信息提供服务。

3、使用在线农业专家系统。

农业专家系统是运用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技术,汇集农业领域知识、模型和专家经验等,采用合宜的知识表示技术和推理策略,以信息网络为载体,为农业生产管理者提供咨询服务。传统的农业专家系统在现今的网络条件下变的不适用。现在农业专家系统的发展方向为:在线农业专家系统及实时智能专家系统。

目前国内许多专家系统已经上线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起到了良好效果。

(1)esa.org.cn/index.asp

广西智能农业信息网,提供作物类、瓜果类、蔬菜类、畜牧类、兽医类和水产类等六类十九种在线专家系统。

(2)nbnky.gov.cn:4000

宁波农经网农业专家系统,提供了蔬菜病虫害专家系统、河蟹养殖专家系统、家兔养殖专家系统、海水养殖系列专家系统、网箱养鱼专家系统等二十八种在线专家系统。

(3)hebaic.com.cn/index.do?templet=er_zjxt

河北农业技术推广网、河北农业智能信息网专家系统,提供金丝小枣栽培专家系统、养牛管理专家系统、无公害番茄专家系统等三十余种在线专家系统。

(4)zjxt.hzagro.com/

农业专家系统.net,杭州市科技局、杭州市农办主办提供了水果干果、蔬菜种植、花卉苗木、中药材、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等八大类七十余种在线农业专家系统。

(5)202.107.249.147/

丽水市农业专家知识系统,提供了花卉苗木、食用菌、笋竹、蔬菜、水产、中药材、其它等十类八十五种在线农业专家系统。

4、进行农业信息智能分析。

农业信息智能分析是应用智能化技术代替传统方法进行农业信息分析的新的研究领域。它主要是围绕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农业经营管理、农业科技中的分析对象, 进行智能化地信息自动采集、存储、管理、计算、判别等的过程,可模仿、代替专家,解决农业中波动分析、风险识别、早期预测、效果评价等诸多问题。目前农业智能分析技术在我国已投入实际使用。

(1)农业部的“农作物遥感监测系统”,通过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及时动态地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解决了依赖实地调查、手工记录、数据上报等传统信息获取方式的不足。针对数据和信息源不足、渠道不畅等问题,农业系统开展了“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定期对粮、油、果、菜、畜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需求、进出口、市场行情,进行动态监测、分析,为政府部门、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了决策参考。

(2)中国农科院智能化农业预警技术与系统重点开放实验室,构建了全国农产品供求平衡分析预测模型体系框架,开展了12种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分析预测。利用网络抓取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已经能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市场波动的隐性信息。论文参考网。并建立了主要农产品供求信息库,能对12种主要农产品的市场行情进行趋势分析与展望。

5、使用专业农业网站、专业农业论坛、专业农业交流圈。

传统的专业农业网站及专业农业论坛仍然是广大农民互联网上获取农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另外基于新兴的WEB2.0技术组建的专业农业交流圈能大大增强访问者之间的互动也迅速发展,大有前途。

国内专业农业网站及农业论坛:

(1)202.127.45.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信息网。

(2)zgny.com.cn/

中国农业网,农业企业的商务信息平台。

(3)chinabreed.com/

中国养殖网,最大畜牧行业门户网站,提供养殖、饲料、养猪、养鸡、养牛、 养羊、家禽、兽药、特种养殖及畜牧机械相关信息。

(4)aweb.com.cn/

农博网,国家农村信息服务示范项目,以“服务农业,E化农业”的宗旨,为涉农人群提供农业资讯、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论坛以及农业人才服务。

(5)12582.com/

农信通农村信息网,涉农生活服务移动互联网平台,提供最新农业信息,化肥、饲料、农机等价格行情,农民工招聘、就业信息;食品、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交易信息,是城乡互动、乡村旅游、农家乐的综合展示窗口。

(6)feedtrade.com.cn/

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为饲料生产加工、饲料原料贸易、饲料添加剂及畜牧养殖企业提供全面的新闻、行情、价格和分析预测等信息资讯服务。

(7)yuanlin.com/

中国园林网,提供园林绿化苗木资讯,园林绿化景观,园林绿化苗木工程,园林绿化设计 ,等方面信息,为相关园林绿化苗圃企业提供商铺,是园林绿化,苗木园艺的专业园林绿化门户。

(8)bbs.aweb.com.cn/

中国三农论坛,博览天下农事,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

6、除了以上信息资源外,专题讨论组、电子论坛等也可以方便地为相同科学领域的农业专家提供交流空间,这也是当前网络获取农业信息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不同搜索引擎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效果对比》,刘艳华、徐勇。《农业网络信息》2009年08期.

[2]《互联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与管理研究》,严方。《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农业专家系统论文例3

 

图1 马常杰、陈守余提出的G-IDSS参考模型框架

3.结语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既发挥了专家系统以知识推理形式解决定性分析问题的特点,又充分利用了决策支持系统以模型计算为核心的解决定量分析问题的特点,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它不能直观、精确而灵活地描述组织对象的位置布置、空间分布等地理信息,也不能描述组织对象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信息。精准农业实现的全过程均依赖于地理信息。论文参考网。论文参考网。因此,针对精准农业的特点,将GIS和IDSS结合起来,辅助决策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地理信息是实现精准农业的核心系统,它管理所有的农业信息,并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对精准农业实施给出精准的作业方案。论文参考网。我国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GIS软件在城市建设、农田规划和土壤养分管理方面已广泛应用。目前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开发出具有自主产权的用于精准农业的基于计算机网络农田管理决策系统。将GIS与IDSS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使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更加实用化、智能化,对于提高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益将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IDSS) 研究综述.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4期

[2]孔祥强.GIS与ES的结合及在精确农业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1

[3]吴雨华.国内外智能决策系统的发展概况及推广应用.农业与技术,2005年1月

[4]张卫建,卞新民,柯建国等.基于网络GIS 的区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集成思路与方法.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23 (2):23~26

[5]郑文钟,何勇,张玉林.基于GIS的农业机械化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31(3):329-332,2005

[6]马常杰,陈守余.基于GIS的IDSS模型研究.计算机与现代化,2003年第2期

[7]周勇,田有国,任意等.基于GIS 的区域土壤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3月

[8]刘书华,杨晓红,蒋文科等.基于GIS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决策支持系统.农业工程学报,2003.7

[9]周舟,王秀,王俊,阎波杰.基于GIS的变量喷药决策支持系统.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9月

[10]张梅,文静华.基于分布式Web-GIS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737-2738

[11]张东彦,杨武德,冯美臣.专家系统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农业网络信息,2007年第2期

[12]夏敏,张佳宝,赵小敏等.基于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应用.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年11月

[13]郭银巧,李存东,赵春江等.玉米栽培理论及智能决策系统的研究进展.2005,13(1):95~98,102

[14]杨长保,吴秀媛,马生.基于GIS的专家系统及其在农业宏观决策中的应用研究.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 ,26 (1) :111~115

[15]陈文伟.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开发.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农业专家系统论文例4

中图法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Lan Bin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206,China)

Abstract: Urba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e gradually took shap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alents, technology,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by Beijing agriculture in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al means of information runs through the periods before, while and afte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egardless of the configu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s in early production, or the digitization, intellectualization and precision in medium-term production, the means aims at standardization of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thus it needs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talents with both solid agricultural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perating and management to serv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technology.

Key words: urban agriculture; service system;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al

1引言

当前,农业结构面临着战略性的调整,农民的知识结构已难于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急待加强科学文化素质与提高技能。而农民居住分散,经营规模小,传统的农民培训与科技推广效率低、时效差、成本高;农村地域广,地形复杂,地面网络建设周期长,单纯的信息技术移植应用常导致信息传播无法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在城乡之间形成了一道 “数字鸿沟”。那么,将信息服务传递到千家万户,打通服务与用户之间的最后通道的任务就变得艰巨了。

我校提出的以“立足北京,服务首都现代化,服务都市型郊区经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为实现首都的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知识化提供有效的人才与智力支持”为办学宗旨,以服务地方“三农”为己任,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改造传统农业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2农业信息化服务智能技术研究

目前,广大农村在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带动下,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化生产、经营、管理数据信息,智能化技术研究将为农业数据的深层次利用开辟新的发展空间。纵观当前智能化信息服务技术的研究,已经在众多领域的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推进了行业进步。但在农村信息服务领域的应用研究还比较少。由于农业生产经营环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不高,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将先进的智能技术与农村信息服务相结合,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当前急需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2.1农业文本知识智能理解

文本信息智能理解主要以实现机器对信息的自动分析处理为目标,提供提问理解、搜寻、语义匹配、个性分析等智能服务。其通过对用户所能表达的自然语言描述问题进行理解,直接返回若干最准确的答案,而不是一大堆相关信息。农业文本知识智能理解主要研究农业文本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检索、分析理解、传递与应用中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知识信息的处理。包括对文本主题信息自动生成技术、本体技术、语义网格、知识关联、聚类技术等内容的研究应用。农行业的文本信息有着自身的专业特点和语言风格,因此,需充分考虑其个性化特点才能对农业文本进行准确全面的理解,从而提供最适宜的信息服务。

2.2农业数据信息智能挖掘

主要研究以人工智能模型为基础的农业数据信息潜在规律发现,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环节提供智能决策及预测服务。研究将遗传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在一些复杂非线性系统数据的分析预测中开展了研究与应用。包括对应用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时间序列模型、灰色模型、支持向量回归等对线性、非线性因素进行分析,对不确定性事件建立专门的模型进行处理等。

3果树病虫害远程咨询诊断专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结合农村信息化主题,研究采用基于符号和规则的推理诊断模式并利用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和网络化的实现手段,开发果树病虫害远程咨询、诊断专家系统,对果树的病虫害特征、原因、传播途径、发病条件等作为诊断基本特征,通过推理机制得到诊断结果,提交给用户,实现基于Internet的果树病虫害远程咨询、诊断,能够在果树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为农业种植农户和基层农科人员提供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该系统能够及时解决果树种植业中的问题,防止病虫害的蔓延,提高果实产量、为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提供重要的保障。

3.1果树病虫害远程诊断分析

本系统核心是基于知识库的专家系统,它既具有数据库管理和演绎能力,又提供专家推理判断等智能模块。该系统包含客户端的用户可以对果树病虫害专家远程咨询、诊断。病虫害信息的检索,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各种信息媒体于一体;服务器端的管理员具有对系统维护、知识获取与维护的功能。果树病虫害咨询、诊断专家系统要对病虫害进行准确地诊断,必须对病虫害诊断知识有系统而详细的结构划分及分析。

3.2系统果树病虫害知识获取与知识库建立

本系统主要是以现有果树病虫害科技信息作为系统的知识基础,选择领域专家正式出版的教材、图谱、视频等信息资源,围绕果树的种类及生长发育的阶段性、连续性进行特征库划分,对传统理论知识进行总结、提炼,通过编辑整理,组成相关知识库,将图片及视频资料构建成多媒体数据库。

3.3果树病虫害远程咨询诊断专家系统应用开发

在本系统中,推理建立知识库、特征库、数据库的基础上,从用户提供的已有事实推出新的结果。果树的部位、病斑/霉层颜色、形状、生长状况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因而在推理过程中以之作为条件对问题进行求解,系统采用正向推理的方法,其实际上就是完成对树结构分枝结点的搜索过程。研究服务于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村政务、农市商务、农民教育、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的智能化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专业周到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3.4果树病虫害远程咨询诊断专家系统算法研究

在本系统中有较多的功能模块需要用到专用设计算法,例如病虫害诊断、特征库的创建、病害症状检。构建专家系统知识库,对系统推理机的实现提供支持。该知识库既包含专家知识,又包含了系统的推理规则,是本系统实现的基础,将利用专用算法来实现规则的添加、修改和删除。此外,推理机和专家系统知识库在本系统的研究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也是决定本系统功能能否实现的关键,系统将采用“向导式”诊断推理算法与“关键词”检索等诊断算法分别来实现果树病虫害农作物的精确推理与非精确推理诊断。

4基于Web GIS的农业资源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当前,随着遥感、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应用软件的成熟,通过遥感手段可以及时采集到土地、水域、生物(林、草)资源和环境信息。据此,近年来国内许多地区在农业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都开展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总的来说项目的设计重点和研发进展不尽相同,各有侧重。

研究采用Web GIS技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整合构建农业资源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为载体,通过Interment在Web上为用户提供直观的农业资源的时空分布、动态分析区域农业资源状况,实现土地利用、土壤类型、气候、道路、水利、作物管理、农业社会经济等资源信息的交互查询和专题图的定制,实现真正的网络空间信息共享与跨平台应用。采用GPS接收机、传感器搭建信息获取实验平台,通过该平台获取农田位置信息、农田水分信息,使学生掌握GPS接收机、传感器设置,并能够使用GPS与土壤水分传感器结合来记录农田位置信息和水分信息,完成信息采集工作的实践训练。

建设数字农业模拟平台,建立实验室物联网模型,通过模拟农田环境的土壤类型、肥力等土壤信息,降雨、日照等气象信息以及农业生产动态等信息收集,利用信息分析系统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决定耕作的种类、方式,在模拟农田环境中根据不同地块的情况进行精耕细作,实现变量施肥、喷药、灌溉等生产过程,集合了农业灌溉、施肥、温室调控等几大领域的功能,为数字农业实训提供强大的技术原型支持。为农业资源的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了快速、直观和有效的手段。

5结束语

北京市农业生产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中,农民收入普遍不高,城乡差距依旧很大。因此,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经济收入的过程中,农民对市场信息的需求急为迫切。利用农业信息化服务智能技术,搭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果树病虫害远程咨询诊断专家系统、基于Web GIS的农业资源信息系统),使农民在信息服务平成信息交互,实现信息对等。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通过计算机技术、3S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生产模拟技术,发挥农业信息化技术在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生产管理的应用,实现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过程的科学化、精确化和标准化水平。

都市型农业信息化服务技术体系集成方案,并通过推广,进行实践总结,研究提升都市型农业信息化的服务水平,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解决方案与有效模式,提升农村信息服务技术水平,增加农村信息服务效果显示度。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孙素芬.新形式下北京市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M].“第二届国际计算机及计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论坛”论文集,2008.

[2] 黎宏生,杨叔子等.基于B/S的远程诊断专家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

[3] 兰彬,张一. 农业信息化领域应用型IT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

[3] 张荣沂 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技能[J].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2).

作者姓名:兰彬

工作单位:北京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102206)

联系方式: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龙腾苑二区14号楼3单元301 室 (102208)

农业专家系统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TP311.52

精准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主要途径[1]。精准农业技术是精准农业的基础和核心,农业智能专家决策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农业智能专家决策系统的实施,将获取的生产数据通过模型库和知识库,经过综合分析、智能推理,得出符合生产实际的专家级生产决策建议,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可达到替代传统农业专家的作用[2-3]。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外的农业专家就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开展了专家系统技术在农业应用的研究,截至目前,专家系统在农业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农业专家系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专家系统的知识库设计不足于适应现有知识推理技术的发展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知识推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推理分析层次和技术呈现多样化和非线性化的特点,这些可以进一步提高专家系统决策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针对性。但是由于目前农业专家系统的知识库设计严重滞后,无法适应知识推理技术的发展,大大影响了智能推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因此农业专家系统研究一个主要方向就是在知识库架构技术的优化方面,以便于适应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

1 知识及知识表示方法

1.1 知识。知识是专家建议决策的重要基础。专家系统中知识的要素有事实、规则、概念等,需要描述这些要素,从而反映知识的内部结构关系,这样就可以按一定的规则来推理得出相应的结论,这个描述工具就是知识表示,因此专家系统的核心在知识表示。所谓知识表示就是通过各种信息符号以约定的方式将日常生活经验知识转化成计算设备可以识别、利用和进行加工的形式。人工智能技术中研究知识的学科分支是知识工程,随着近年知识工程研究和专家系统研究的深入,知识表示研究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和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知识工程研究中,知识表示和管理以及如何能被智能系统充分地利用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根据知识在智能系统中的作用,可将知识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事实、规则、控制和元知识;其中事实类型的知识主要代表了反映有关问题环境的一些事实,它属于底层知识。例如研究对象事物的属性、类别,以及对象事物间的关系等均属于事实类型知识。规则主要代表是受控对象有关的经验以及推理性知识等,一般使用“IF…Then…”的形式来表达。控制是知识推理的核心,指能反映问题求解中控制策略的知识。元知识指的是有关知识的知识,一般指制定规则、解释规则、校验规则、解释程序结构等。

1.2 知识表示方法。在知识工程中,常用的知识表示方法主要有:框架、Petri网、过程、产生式、语义网络、面向对象、谓词逻辑等。其中框架、产生式、面向对象是最常用的三种知识表示方法。这三种知识表示方法并不是完美的,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产生式表示法特点分析如表1所示:

框架表示法特点分析如表2所示:

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二种表示方法的综合体能够避免一些缺点,但是目前的知识库设计无法有效融合上面的表示。

2 基于XML技术农业专家系统知识库的设计

2.1 农业专家系统知识范例。在上述三种知识表示方法中,产生式表示法简单,易于实现,因此在农业专家系统中,绝大多数都是将知识规则以产生式的形式存储在文本文件中,以产量相关知识规则为例,在文本文件中以如下形式保存:

IF 同等地力其他农户三年平均产量>19500斤 THEN 其他农户三年平均产量所在产量水平为超高产水平

IF 15000斤

IF 10500斤

IF 同等地力其他农户三年平均产量

产生式表示法在表示简单知识规则时没有问题,但是其在表示复杂关系知识则有严重缺陷。因为在农业生产中不同对象之间,具有一定继承性、关联性和层次性,产生式表示法无法展现这些特性。因此如果针对产生式表示法、框架和面向对象形式进行整合,构建具有继承、面向对象等特性的知识库架构,这样可充分展现知识结构层次结构,表示复杂的知识结构,提高农业专家系统知识处理水平。

对上述三种表示方法进行整合,需要一个实现的工具,这个工具能够清晰表示出继承、关联和层次性,同时也易于处理,从这一方面来说,XML技术是最理想的实现工具。本文就是利用XML技术来实现农业专家系统的知识库架构,从而达到了将上述三种表示整合的目标。这种架构具备了三种表示方法优点,同时又避免三种表示方法各自缺点,可以充分体现推理分析层次和技术呈现多样化和非线性化的特点。

2.2 基于XML技术农业专家系统知识库架构及推理模块设计。在专家系统中,推理过程就是人机交互的过程,使用者将所掌握的信息,通过交互平台反馈给推理机,农业专家系统推理机利用农业生产决策模型、知识库、综合数据库,在专家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推理算法来进行知识推理,找到用户所需结果,并形成专家建议,反馈给用户。

农业专家系统推理模块结构由四部分组成:人机交互界面、知识库、知识处理模块和推理机模块。其中人机交互界面的主要功能是把用户所输入的信息或外来数据转换成系统的内部表示形式,并交给农业专家系统推理机处理,农业专家系统推理机输出的推理结果也可以由人机交互界面转换成用户易于理解的结果展示方式。农业专家系统知识管理模块是指对系统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管理、设置和控制的功能模块,它的主要作用是辅助推理机完成对知识库的各种操作,并向咨询用户提供知识检索和查询手段,其中XML处理技术就在这一模块实现;其功能包括知识更新、知识获取、知识校验、知识求精、知识查询等。农业专家系统推理模块主要包括推理机和解释机制,农业专家系统推理机主要是依据推理模型和算法,解析知识,得出结论;解释机制主要是负责引导用户输入掌握信息和将结论以用户接受的方式解释。

3 结论

本文以XML技术针对农业生产知识进行了表示,整合了框架、产生式规则、面向对象是三种常用的知识表示方法,集中了三者的优点,避免了其不足之处。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农业专家系统的知识库。这种新的知识库架构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出农业生产知识的继承、关联和层次的特点,可以充分表示出知识的复杂关系。同时由于XML技术解析、处理目前有很多程序设计语言都可以实现,因此利用XML技术来构建农业专家系统的知识库比目前文本形式的知识库更易于体现推理分析层次和技术呈现多样化和非线性化的特点,适应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发展,提高农业专家系统准确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普及。本文的研究在农业专家系统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也可以将其推广到农业专家系统模型库的架构设计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于合龙,陈桂芬,毕春光.玉米精准施肥数据库建模研究[J].玉米科学,2008,16(4):184-188.

[2]赵月玲,陈桂芬,王越,陈航.吉林省玉米推荐施肥专家系统研究与设计[J].玉米科学,2006,14(3):170-172.

[3]熊范纶.农业专家系统及开发工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99.

[4]Lemmon ax: an expert system for cotton crop management[J].Science,1986,233:29-33.

[5]Plant R E. An integrated exper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management[J].Agriculture Systems,1989,29:49-66.

[6]Vandendriessche H, Geypens M, Bries J. N- index: an expert system for nitrogen fertilizer of arable crops[C].Gembloux,Belgium:COST Workshop Gembloux,1992:55-57.

[7]Kruger G A,Karamanos R E. Fertility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manager[J].Commun Soil Sci Plant Anal,1994,25(7/18):955-965.

[8]高美玲,栾非时,寇胜利.作物专家系统发展概况与趋势[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34(1):105-108.

农业专家系统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200-02

水土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耕地逐年减少,水资源日趋短缺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的粮食减产、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土环境退化、土壤荒漠化等一系列与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紧密相连的资源环境问题,正在制约着当前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如何促进我国农业水土工程研究发展和研究人员培养成为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 农业水土工程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水土工程学科是研究水、土运移规律与持续高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是合理利用农业水土资源,创造良好的农业水土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科学。作为以地学、生物学、气象学为理论基础,以工程学为技术基础的应用科学,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在我国曾先后被称为“农田水利”和“农田灌溉”,国际上普遍采用“水土工程”名称,我国于1990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定名为“农业水土工程”。

农业水土工程是在农田水利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最早把西欧水利科学技术介绍到我国并在《农政全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农田水利有关问题,这是我国关于农业水土工程的最早著作。随着农业生产的进步,农田水利作为一门科学逐渐形成,不断完善,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主持兴建了泾惠渠等关中大型灌溉工程开启了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农田水利科学。我国关于“农田水利”最早的解释出现在李仪祉先生的《农田水利之合作》中。30年代中期李仪祉的《农田水利讲义》和沙玉清的《农田水利学》,对“农田水利”作了进一步科学地概括,形成了我国农田水利科学的初步体系。40年代初我国出现了“农业水利”一词。50年代以后,原苏联的影响起着很大作用。80年代以来,欧美的影响又逐渐增长,一些专家认为可以用“灌溉排水”来代替“农田水利”[2,3]。

早期的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只是从水的角度出发,以水为出发点。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认识到“水、土、作物”三者是紧密相关的,应该将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有效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近20年来,我国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围绕我国西北及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节水与水资源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研究。中国农业大学成立了中国农业水研究中心。2003年武汉大学的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河海大学的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也为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4]。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高校相继成立了农业水土工程专业。

2 农业水土工程研究对象的特点

农业水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以降水(灌溉)―土壤水―作物水―光合作用―干物质量―经济产量的转化关系和高效调控作为研究主线,从水分调控、水肥耦合、作物生理与遗传改良出发,探索提高各个环节中水的转化效率与生产效率的机理。就属性来说,其属于自然造物占主导地位,并受人为因素影响,是一种具有工程意义的自然过程,是人类农业生产历史产物,其形成受人类农业生产科技进步支配。同时,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又赋存于农业工程系统中,保持着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关系。

农业水土工程从根本上是以水的转化效率和生产效率为基础,以工程应用为目的的动态研究过程。农业水土工程领域具有多学科相互交叉、各种单项技术互相渗透的显著特征。包括水利工程学、土壤学、作物学、生物学、遗传学、材料学、数学和化学等多学科有机地结合。农业水土工程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手段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研究对象的复杂。农业水土工程既要研究工程技术,又要研究包括农业水文学理论,流体力学与水力学理论,土壤物理学与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地表物质(水分、溶质、泥沙)迁移与能量转化理论,植物水分生理与抗逆性生理理论,农业气象学理论,农田生态学理论等。必须将相关理论与农业水土工程的核心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才能够推动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发展。

(2)研究手段的复杂。为解决复杂现实的工程问题采取的实践手段复杂多变,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不断改进研究手段,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研究手段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应用,包括计机技术、核技术、信息技术、红外技术、遥感技术、电测技术、示踪技术、现代工程技术以及先进的灌排技术与设备的应用等,同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系统工程学、模糊数学、应用随机过程、系统动力学、信息论控制论、预测学与技术经济学等方法,借助这些技术与方法,才能从整体上考虑水―土壤―作物―大气之间关系,实现地表物质迁移与能量转化的定量描述,才能科学地确定其调控方案使该领域由单纯的实验性质变为一门有较严格的理论基础和定量方法的科学[5]。

(3)农业水土工程系统是开放性的。在其演化过程中不断地有新学科的加入,这又影响着系统的演化行为。

(4)系统具有时间属性。包括工程时间尺度,自然演替时间尺度,工程时间尺度既要关心其工程运营期间的稳定性,又受到自然演替时间尺度的限制,水―土壤―作物―大气之间的能量转换与传递属于短时间的尺度问题。对于不同生长期的水―土壤―作物―大气之间的能量转换与传递又属于长时间的尺度问题。

(5)存在着控制性条件。从水分调控、水肥耦合、作物生理与遗传改良出发,探索提高各个环节中水的转化效率与生产效率的机理。可以利用植物本身生理功能调节和挖掘植物本身的节水潜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作物水分信息采集与精量控制灌溉技术,提升传统节水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利用现代新材料技术,解决节水设备与产品研发中的材料与工艺问题,提升节水农业关键设备与重大产品的技术水平;推进常规节水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模式化、定量化和集成化,促进其大规模的应用,充分挖掘其节水的效果;在高效利用常规水资源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劣质水、天然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潜力[4]。

3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教学不足及对策

通过对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现代高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分析可知,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存在严重不足。现针对存在的不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3.1 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脱轨

本科阶段各专业划分明显,即使存在交叉也多是专业基础课上的共享。例如农田水利专业就很少涉及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等农业水土工程研究生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要等到研究生阶段才能够接触,这就导致问题的出现,如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的基础课程没有学习,影响这两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研究生各相关专业本科生都可以报考,导致研究生知识结构不同,偏农学的本科生报考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研究生,虽然在土壤学,植物学,生态学方面基础较好,但是水利和数学等就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为偏农学的本科生在本科阶段数学学习要求相对较低,水利方面的知识更是难以接触。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是以水分在土壤―植物―大气中的运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期达到农业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在这个系统中,水分由土壤向植物的运动规律起关键性作用,农田水利专业本科生从事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研究在知识储备上占优势,建议农田水利专业的本科生报考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研究生,同时加强农田水利专业本科生农业生态系统及植物生理生态相关知识的学习。康绍忠在1993年建议在有条件的高校试办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本科班[5],这将大大提高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研究生的质量。

3.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作为科研人员,研究生指导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和研究内容是不同的,甚至一些导师没有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不足,从而影响了学生直接参加科研课题的机会。这一差别不但在各高校之间存在,在同一所高校或研究机构内部区别也很大,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建议全国统一设立专门的研究生科研基金,用于研究生的培养。另外,各高校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区别很大,1992年康绍忠在他的文章中提出应在农业部所属教材编审委员会下设立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教材编审小组,讨论全国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研究生教材的统一编写问题及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这一举措有利于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3.3 学生掌握学科前沿不充分

学生从本科阶段进入研究生学习,学习方式需要有一个转变过程,现行的本科学生教育模式过于强调已有知识的传授,缺乏对未知领域的开拓和思考,本科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制约其思考的主动性和探索性,研究生阶段只有主动探索性学习才能够完成相应的知识储备,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过渡时间较长,开始进入探索性研究阶段还没有完全掌握本领域的前沿。我国部分院校存在2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时间过短,研究生质量在时间上难以保证,建议农业水土工程硕士研究生采取3年制培养方式。我国大部分高校文献检索能力有限,教师和学生不能获得本领域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建议各高校加大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投入,或者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为研究人员提供方便。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土资源状况和粮食危机问题,要求在高等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培养适应时代需要、高水平的农业水土工程学科人才,为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安全等重大战略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熊运章.中国农业水土工程学科探源[J].西北高等农林教育,1994(增):155-158.

[2] 熊运章.中国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发展[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22(增):1-5.

农业专家系统论文例7

[3] RS485总线型土壤温度及水分传感器说明书[DB/OL]..

农业专家系统论文例8

1 知识及知识表示方法

1.1 知识。知识是专家建议决策的重要基础。专家系统中知识的要素有事实、规则、概念等,需要描述这些要素,从而反映知识的内部结构关系,这样就可以按一定的规则来推理得出相应的结论,这个描述工具就是知识表示,因此专家系统的核心在知识表示。所谓知识表示就是通过各种信息符号以约定的方式将日常生活经验知识转化成计算设备可以识别、利用和进行加工的形式。人工智能技术中研究知识的学科分支是知识工程,随着近年知识工程研究和专家系统研究的深入,知识表示研究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和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知识工程研究中,知识表示和管理以及如何能被智能系统充分地利用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根据知识在智能系统中的作用,可将知识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事实、规则、控制和元知识;其中事实类型的知识主要代表了反映有关问题环境的一些事实,它属于底层知识。例如研究对象事物的属性、类别,以及对象事物间的关系等均属于事实类型知识。规则主要代表是受控对象有关的经验以及推理性知识等,一般使用“IF…Then…”的形式来表达。控制是知识推理的核心,指能反映问题求解中控制策略的知识。元知识指的是有关知识的知识,一般指制定规则、解释规则、校验规则、解释程序结构等。

1.2 知识表示方法。在知识工程中,常用的知识表示方法主要有:框架、Petri网、过程、产生式、语义网络、面向对象、谓词逻辑等。其中框架、产生式、面向对象是最常用的三种知识表示方法。这三种知识表示方法并不是完美的,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产生式表示法特点分析如表1所示:

框架表示法特点分析如表2所示:

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二种表示方法的综合体能够避免一些缺点,但是目前的知识库设计无法有效融合上面的表示。

2 基于XML技术农业专家系统知识库的设计

2.1 农业专家系统知识范例。在上述三种知识表示方法中,产生式表示法简单,易于实现,因此在农业专家系统中,绝大多数都是将知识规则以产生式的形式存储在文本文件中,以产量相关知识规则为例,在文本文件中以如下形式保存:

IF 同等地力其他农户三年平均产量>19500斤 THEN 其他农户三年平均产量所在产量水平为超高产水平

IF 15000斤<同等地力其他农户三年平均产量<=19500斤 THEN 其他农户三年平均产量所在产量水平为高产水平

IF 10500斤<=同等地力其他农户三年平均产量<=15000斤 THEN 其他农户三年平均产量所在产量水平为中产水平

IF 同等地力其他农户三年平均产量<=10500斤 THEN 其他农户三年平均产量所在产量水平为低产水平

产生式表示法在表示简单知识规则时没有问题,但是其在表示复杂关系知识则有严重缺陷。因为在农业生产中不同对象之间,具有一定继承性、关联性和层次性,产生式表示法无法展现这些特性。因此如果针对产生式表示法、框架和面向对象形式进行整合,构建具有继承、面向对象等特性的知识库架构,这样可充分展现知识结构层次结构,表示复杂的知识结构,提高农业专家系统知识处理水平。

对上述三种表示方法进行整合,需要一个实现的工具,这个工具能够清晰表示出继承、关联和层次性,同时也易于处理,从这一方面来说,XML技术是最理想的实现工具。本文就是利用XML技术来实现农业专家系统的知识库架构,从而达到了将上述三种表示整合的目标。这种架构具备了三种表示方法优点,同时又避免三种表示方法各自缺点,可以充分体现推理分析层次和技术呈现多样化和非线性化的特点。

2.2 基于XML技术农业专家系统知识库架构及推理模块设计。在专家系统中,推理过程就是人机交互的过程,使用者将所掌握的信息,通过交互平台反馈给推理机,农业专家系统推理机利用农业生产决策模型、知识库、综合数据库,在专家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推理算法来进行知识推理,找到用户所需结果,并形成专家建议,反馈给用户。

农业专家系统推理模块结构由四部分组成:人机交互界面、知识库、知识处理模块和推理机模块。其中人机交互界面的主要功能是把用户所输入的信息或外来数据转换成系统的内部表示形式,并交给农业专家系统推理机处理,农业专家系统推理机输出的推理结果也可以由人机交互界面转换成用户易于理解的结果展示方式。农业专家系统知识管理模块是指对系统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管理、设置和控制的功能模块,它的主要作用是辅助推理机完成对知识库的各种操作,并向咨询用户提供知识检索和查询手段,其中XML处理技术就在这一模块实现;其功能包括知识更新、知识获取、知识校验、知识求精、知识查询等。农业专家系统推理模块主要包括推理机和解释机制,农业专家系统推理机主要是依据推理模型和算法,解析知识,得出结论;解释机制主要是负责引导用户输入掌握信息和将结论以用户接受的方式解释。

3 结论

本文以XML技术针对农业生产知识进行了表示,整合了框架、产生式规则、面向对象是三种常 用的知识表示方法,集中了三者的优点,避免了其不足之处。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农业专家系统的知识库。这种新的知识库架构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出农业生产知识的继承、关联和层次的特点,可以充分表示出知识的复杂关系。同时由于XML技术解析、处理目前有很多程序设计语言都可以实现,因此利用XML技术来构建农业专家系统的知识库比目前文本形式的知识库更易于体现推理分析层次和技术呈现多样化和非线性化的特点,适应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发展,提高农业专家系统准确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普及。本文的研究在农业专家系统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也可以将其推广到农业专家系统模型库的架构设计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于合龙,陈桂芬,毕春光.玉米精准施肥数据库建模研究[J].玉米科学,2008,16(4):184-188.

[2]赵月玲,陈桂芬,王越,陈航.吉林省玉米推荐施肥专家系统研究与设计[J].玉米科学,2006,14(3):170-172.

[3]熊范纶.农业专家系统及开发工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99.

[4]Lemmon H.Comax: an expert system for cotton crop management[J].Science,1986,233:29-33.

[5]Plant R E. An integrated exper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management[J].Agriculture Systems,1989,29:49-66.

[6]Vandendriessche H, Geypens M, Bries J. N- index: an expert system for nitrogen fertilizer of arable crops[C].Gembloux,Belgium:COST Workshop Gembloux,1992:55-57.

[7]Kruger G A,Karamanos R E. Fertility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manager[J].Commun Soil Sci Plant Anal,1994,25(7/18):955-965.

农业专家系统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 S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331-01

智能农业专家系统是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总结和汇集农业领域的知识技术、不同层次农业专家长期积累的大量宝贵经验,以及通过试验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及数学模型等,用计算机语言由智能工程师开发能够指导农业生产的计算机软件。它来源于人类专家的头脑又高于人脑,最后应用于生产的指导方案,它不是某个科学家、教授、技术人员或某个专家的知识和技术,而是一群专家集体智慧,群体经验通过计算机的反映[1-2]。因此,只要有一个成熟的系统软件,就可以带着专家群体的智慧,超越时空,跳出人为的因素,走向田间地头,进入千家万户,把农业技术直接交给广大农民[3]。为此,德宏州科技局科协组织开发了德宏州智能电脑甘蔗专家系统。甘蔗智能系统功能齐全,准确性高,通俗易懂,操作方便,实用性强。以准确的数据来指导甘蔗生产,达到低耗高能的目的。

1 智能甘蔗专家系统的开发

2000年,德宏州科技局科协决心把电脑农业高新技术引入德宏指导农民发展甘蔗生产。因此,在德宏州成立甘蔗专家组,收集甘蔗生产的信息资料(天气、海拔、温度、水资源、土壤性质等),综合专家组长期积累的大量宝贵经验,以及长期通过甘蔗生产试验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及数学模型等,经过反复论证、设计和研究,制订了符合德宏州实际的甘蔗种植生产情况的方案。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德宏州“智能甘蔗专家系统”完成了初步的方案。

2 智能甘蔗专家系统试验

“点”和“面”有机结合,德宏州甘科所“点”上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测出了各阶段精确试验数据,平均提高甘蔗糖分0.9%,提高甘蔗产量9 .795 t/hm2。“面上”通过2000/2001、2001/2002 2个榨季推广试验,华侨、景坎、平原3个糖厂共试验416.8 hm2,平均提高甘蔗糖分0.8%,提高甘蔗产量7.5 t/hm2,但是“智能甘蔗专家系统”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甘蔗种植技术、专家经验、电脑软件,而且还与环境有紧密联系,在应用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智能软件系统中人―机界面不友好,输入数据比较麻烦,不快捷,二是氮、磷、钾原在一定范围内应该按实际检测值输入,使之更加精确,三是防病虫害、除草等方面不适合德宏州情况。针对上述问题,专家成员采用“理论―实践―理论”,对甘蔗智能系统进一步修改,完善人―机界面,删除了操作复杂、对甘蔗生产无关紧要的许多参数;针对土壤分析的氮、磷、钾改为按实际检测N、P、K含量进行输入;并对除草、虫害等方面不适合德宏州情况进行了修正。通过此次修改使系统更准确、更科学。

3 智能甘蔗专家系统推广应用成效

通过德宏州实施“智能甘蔗专家系统”的经验看,其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紧紧抓住既要提高产量又要提高糖分的要求,解决了“产量―糖分”之间的矛盾,既保证蔗农甘蔗产量的增加,又满足了糖厂对甘蔗多产糖的需求,使甘蔗生产更合理化;②糖厂效益;(以州甘蔗所精确测试为依据)智能化种植法比常规法可提高重量纯度2.48%;降低还原糖0.09%,提高甘蔗含糖分0.52%,糖厂每入榨1 t蔗可多产白糖4.16 kg(按85%回收率计),糖厂每入榨1 t甘蔗可增收12.48元。用智能软件,可多产白糖507 kg/hm2(按117.39 t/hm2计),糖厂增加收入1 512.3元/hm2。如果电脑种植666.67 hm2,可多产糖338 t,增收101.42万元。全州种植4.67万hm2,可增收7 07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③使用智能软件可增加产量9.795 t/hm2,多投入成本453元/hm2,仍可增收4 270万元。④对甘蔗种植有了科学方法,民族贫困科学技术较为落后的地区,就能应用智能软件科学的指导农民使用氮、磷、钾肥配方施用,合理使用农药等,做到经济合理。

4 存在的不足

一是病虫害还未进入动态防治;二是人机界面不够完善,操作不够简单,还须进一步完善修改;三是专家组成员对糖厂试验基地跟踪、指导不够;四是德宏州尚未有土壤分析实验室,必须到保山化验,土壤分析滞后;五是科研、试验经费不足,糖厂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制约了该系统的推广使用。

5 发展方向

一是加强对智能甘蔗系统软件的推广工作的领导,真正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二是逐步成立电脑甘蔗系统办公室,配备相应的电脑及软件,组织培训,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稳步推广使用,使德宏州甘蔗生产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三是用严谨科学态度进一步修改、完善智能甘蔗系统[4]。

6 参考文献

[1] 刘延忠,赵文祥,张颖,等.加强农业科技网络信息建设 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2(4):18-20,23.

农业专家系统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7―0094―05

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总体上已进入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及农民收入,更迫切依赖农业技术体系的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作为实施科教兴农主要载体和重要支撑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生力军――农技推广人员,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体,农技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高与低,直接影响着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各方面的建设,进一步改革、提高、完善基层农业技术培训推广体系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是当前和今后“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工作与任务。

一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的现状及问题

1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虽拥有一支人数众多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但总体上讲,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技人员的素质偏低,人员的专业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低学历、低职称,知识单一、陈旧,专职人员严重不足,人员老化已成为当前农技推广队伍的现实状况。据统计,截至2008年,全国农业系统国有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99992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24.1%,大专学历占37.2%,中专及以下学历占38.6%,但40%以上技术人员所学专业与农技推广无关;专业技术职称高、中、初级所占比例分别为8.4%、30.9%、50.3%。2003-2008年间,每年仅有约8.7%的县乡农技推广人员参加过培训,培训时间大多在一周左右,培训内容主要是结合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进行的。参加培训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仅为2%-3%,培训人员多以首席专家,高级农艺师等高级职称为主,培训内容多数又是为实施重大的农业建设项目而进行的。[1]以2008年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赴贵州省六盘水市开展的“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现状调查课题”案例调研为例:从人员构成来看:六盘水市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中非专业人员较多,农技站非农技专业人员占28%,畜牧兽医站非畜牧兽医人员占27%。具体到每个乡镇,人员分布与构成更不均衡;从专业结构方面数据显示,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技术骨干以水稻、玉米、油菜等传统常规栽培技术和畜牧兽医、农经、土肥技能为主,当前急需的水产及特种养殖、蔬菜、药材、园艺花卉等经济作物推广人才紧缺,既懂专业又懂组织管理、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对培训的满意调研表明:六盘水市农技人员所在单位和领导尽管支持职工的培训,但因经费紧缺无法从经济上给予有力支持,使农技人员对培训不满意程度达半数(49.62%),有的偏远地区绝大部分农技人员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知识严重老化。[2]

在当前市场经济与高效农业多样化发展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强农技人员特别是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以促进其知识更新,增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为农服务的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换,强化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据农业部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的调研情况显示,多数农技推广人员有参加学习深造或再接受专业培训的意愿。但98%的农技推广人员因没有经费或没有时间而难以如愿,进修学习条件和培训渠道限制了农技推广人员特别是基层农技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高。

2 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有的培训体系是以中央统一领导,省级培训为龙头,市级培训为中心,县乡培训为重点的一主多元的培训体系。在这个网络体系中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培训机制,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分行业分部门组织实施,重视农业推广、科研、教学单位以及企业的衔接配合,扩大了培训覆盖面、受训率和培训质量,切实提高了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技能水平。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1)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我们的培育体系是倒置的金字塔形,处在金字塔形的高层――中央、省级单位的培训,无论是技术、人员、师资、软硬件条件上都处于一流水平,处在金字塔底座――县、乡级培训机构,因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差,收入较低,师资和实验设备资源明显缺乏。部分乡镇农技培训机构办公条件简陋,试验示范基地缺乏,设施设备陈旧,缺乏电话、电脑、光碟机,以及土壤、农残测试仪等检测设备。即使一些配备电脑等设备的培训站点也因缺乏经费等原因没有条件上网。县、乡级的农技推广培训体系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难以满足对广大基层培训的需要,以致对基层推广人员的培训强度和力度太弱,培训工作质量和数量很难提高。

(2)省、市级培训周期短、内容多,学员难于达到培训要求

省、市级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培训内容主要讲解具备区域特色的主导品种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扶持政策;农业推广的理论与方法;信息技术和管理统计技能等。对主要来自农村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学员:本身专业知识老化,更新严重滞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知识又知之甚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掌握信息技术和管理统计技能,又要学习很多农业方面的先进知识:新品种介绍,新机具的使用、急需掌握的新技术和急需了解的新方法,学员要面对的困难很多,很难完全掌握培训内容,真正完成培训的要求与任务。

(3)培训方式单一化,培训内容实效性不强

无论是哪一级培训,主要以专家讲座或集体讲授为主,培训形式都比较单一。利用实验室资源,教学实习农场作现场演示、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示范教学或考察、参观、实验等实践活动较少。调研中有农技人员反映,每年讲授的内容有重复情况,真正实用的新东西,新内容、新方法不多,这种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的继续教育培训对专业技术骨干缺乏吸引力。

(4)教师和培训学员缺乏有效沟通

对于一般只有五天至一周学习时间的县级集中办班学习的普通班,培训内容重点是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对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新机具,新品种,急需了解的新技术,急需获得的新方法进行培训,培训计划一般没有安排学员与教师专门的讨论交流活动,专家与培训教师没有机会或充足时间与学员进行集体或个人面对面的有效沟通,培训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面对还是新鲜事物的水产及特种养殖、蔬菜、药材、园艺花卉、农产品加工等新领域、新品种,在产前信息引导,产中指导,产后加工技术环节出现的问题、情况,因缺乏与农业专家沟通的信息桥梁与渠道而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即使是一个月培训时间的高级技术人员也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更迫切需要在培训中、培训后与高级技术人员或农学专家交流及得到重点项目实施中的点拨。

二 Sakai平台开展远程培训的优势

Sakai(中文译名“思开”)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密西根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2004年本着“Free to use ,free to develop,freedom for education”(即“自由使用,自由开发,实现教育自由”)宗旨发起的课程管理系统(CMS)开发计划。[3]Sakai项目提供的协作和学习环境(CLE)是一个灵活的支持教学、培训学习和学术协作的既支持全部在线又支持部分在线的学习环境与平台。其不仅仅适用于开展参与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课程学习与科研活动,还适合培训和协作学习。Sakai平台的应用数据表明:系统设置课程数可达6000门,最高承载用户数量可超过20万人。[4]Sakai已经成为美国最著名、应用最为广泛的课程管理系统开源软件,在加拿大、英国、瑞典、南非、法国、日本等国等高等教育机构也有相当数量的使用。在我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技术研究所等单位Sakai项目和平台的推广和应用工作也已经展开。

目前,Sakai提供了四大类、四十余项教学与管理的“工具库”:具有通知、名单、邮件箱、日程表、术语表、维基、外部网页、在线答疑、资源库、讨论区、新闻、表单等多用途协作工具,档案、表格、向导、评价等电子档案袋工具,教学大纲、图片演示、作业、投递箱、课程设计、栏、成绩册、测试等常规教学工具,站点设置、账户、我的工作室、参数、成员、站点等通知管理工具。[5]这些方便实用的工具为实施远程教学(E-leaning)的教师提供了众多个性化的教学工具和和手段,方便教师轻松地创建一门课程或一个专题教学网站,实现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日程安排的,在聊天室、讨论区实现师生在“社交网络”中同步或异步的互动交流,方便快速对学员的在线调查、测试,学员电子学档的建立与管理,学生个人学习专题空间的建立,使开展远程培训中教和学更加有效。

1 培训的无时空限制

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主要采用县乡集中办班,异地进修,面对面的现场实训等方式,这种培训方式使学员的学习受到时间、空间限制,参加培训的人数有限。利用Sakai平台开展远程培训,培训单位利用平台提供的工具快速建立相关专题学习网站,把培训内容以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添加到网络平台上的相关专题中,充分发挥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的优势,让受训学员在家或在单位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培训,主动地进行知识构建。同时平台也为学员创设了一个有效、互动的学习环境,改变了以往形式单一、呆板的培训学习方式。学员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研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根据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打破了传统培训中必须定时定点的集中培训方式,适应了县乡特别是一些偏远地方学员的学习需求。

2 培训的经济、高效

传统培训以专职教师或聘请专家集中面授,完成整个系统的培训任务需要。培训名额因场地、专家授课酬金、接待费用等支出限制不能满足众多的基层农技人员,能参加更高层次的省、市级培训农技人员人数更是有限。科技日新月异,每个农技人员都有需要培训与提高的迫切愿望与现实需要,传统的培训方式却很难解决培训的规模、数量与质量问题,使基层农技人员接受继续再教育面临挑战与困难。而利用Sakai平台开展远程培训,培训所需的硬件及软件是一次性投资,多次使用,长期受益,费用分摊下来,培训成本将会大副度下降。(在有些地方,硬件的配置己具备相当条件不需要再行投资专门配备,只需升级或直接使用)。培训单位在Sakai平台上把培训内容按模块和专题进行划分,根据模块与专题安排培训学习时间,广大农技人员按照培训方给予的帐号与密码通过平台网络注册,就可以实现在专家的辅导下学习培训,参与交流、讨论。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农技人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工作时间灵活方便地安排学习时间。显然,利用Sakai平台开展远程培训,可以使广大的农技人员都有可能和机会得到相关领域专家高水平的指导和培训,实现培训的规模效应,扩大培训的受训率,节约了培训经费,缓解了资源在省、市、县、乡级分布的不匀衡。

3 培训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传统培训存在着“培训内容多,培训时间短,培训方式单一,缺乏沟通”等弊病。在培训过程中,农学专家和培训学员之间几乎没有沟通的机会和时间,培训后更是难以保持联系,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另一方面培训教师和专家也无法收集到培训的反馈意见,培训的效果大受影响。利用Sakai平台开展远程培训,可给专家和学员提供一个后续沟通的平台。通过在线答疑、讨论区、维基等互动平台,实现专家和参训学员、参训学员与参训学员之间在培训学习期间的交流,在培训结束后,受训学员和农技人员在实际工作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平台信息随时请教,也可以通过平台解答别人的困惑,完成知识提升与实践技能的有效迁移;专家、专职培训教师和调研人员也可随时了解基层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新农具的实际情况和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相关专题的培训和科研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取得数据资料。总而言之,培训在动态交流中可以随时进行。

4 培训的科学考核与评定

传统培训效果的考核检测方式单一。当集中培训结束后,培训单位组织专门的结业考试对培训学员的理论和技术部分分别进行考试以评定学员的最终培训成绩,却无法考察学员在参与培训中所做的努力和检验培训后学员所学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最终效果与培训实际绩效(恰恰这点是培训活动进行的宗旨和根本目的)。Sakai平台则为培训方提供了考查学员学习过程的途径,学员可以将培训学习中总结的心得体会、在工作中的所思所得等成果上传到Sakai平台上,作为个人电子档案;结束培训后,学员可将实际指导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或新情况,新的体验与好的方法快速地反馈到平台与培训专家,与其他学员沟通、交流和共享。而专家或培训单位专职教师则针对学员上传的资料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总体辅导和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并对学员学习成果和资料进行筛选,将优秀成果或典型案例添加到本专题案例资源库,便于其他学员借鉴学习。这样不仅益于学员的学习与进步,而且也丰富并完善了本地区本专业的资源库,补充了基层培训资源不足的缺陷。

三 基于Sakai平台农技推广人员远程培训对策

1 争取财政支持,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设施和装备

作为县、乡培训机构应积极想办法争取中央、省级和州、县财政培训经费,完善培训设施和技术装备,增强培训服务手段,提高培训服务水平;选聘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或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担任农技人员培训教师,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合作,加大对基层培训专职教师充电和继续教育力度。当然,对培训专职教师的继续再教育也可以采用Sakai平台进行远程培训。理顺管理体制与人事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培训师资特别是基层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基于Sakai平台开展农技推广人员远程培训模式

针对传统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弊端,借助Sakai学习平台提供的技术环境优势,以“问题为导向,学员为中心”为培训理念,建构以Sakai平台为基础,培训基于“丰富的资源+多样的活动”开展远程学习的培训模式(如图2)。该培训模式的设计思想是将整个培训过程视为一个互为联系、互为补充的完整体系:培训内容以文本、音频、视频、动画、图片、网页等多种形式呈现,体现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也包括同步/异步的专题论坛、聊天室、Blog、Wiki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培训是一个动态的无终止的过程。在活动安排中注意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与考察,教师讲授与学员讨论的三结合,因材施教的选择适应受训者全方位需要的互助式教学、探研性教学方式,重视农学专家、培训教师、学员之间的双向互动与勾通,使师生在交流互动中形成开放的社交网络,在这个网络共同体中每个面员互帮互助,在共同学习中共同提高。

3 基于Sakai平台开展远程培训的实践活动

在远程培训运用中Sakai平台的操作非常简单,具备基本信息技术能力的农技人员在查看了培训单位相关专题网站平台首页的学习帮助或操作指导手册后只需使用浏览器,就可以进入培训单位相关专题网站参加培训与学习。

(1)培训资源与课程学习的设计与安排

基于Sakai学习平台的资源与课程设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学员工作的能力需要与知识更新需要设置培训课程与网络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既要有多媒体资源又要有文本资源,既要有网络资源又要有光盘资源。培训资源呈现方式的设计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农广人员:年龄大,学历较低的基层农广人员以生动形象的现场实训视频为主,文字资料为辅,而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农广人员则以文本说明、图像介绍为主,多媒体形式呈现为辅;就培训课程资源结构的安排来看:旨在要为参训学员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材料和阅读资料,涉及面要广而精,新而专,既要有来自一线基层培训教师的培训资源又要有来自农学专家的培训资源。用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培训课程资源适应不同层次的学员的不同需要,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供其所需,为有效实施按需施训奠定坚实基础;对具体专业培训课程内容的设计:利用平台提供的工具实现模块化的专题资源库管理,专题资源库为学员提供本省、本地区经济发展应用的具体案例资源库,案例尽量选择一线基层农技教师的现场讲授片段并加上相应权威专家的点评与指导,使学员在观看具体案例的过程中,就知道如何分析,如何模仿,能够在工作中立即实践与应用。

(2)Sakai平台的培训活动实施

在Sakai平台的学习和培训中,学员可以开展基于资源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或协作性学习。在进行协作学习中,培训学员可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协作学习,参加学习小组的成员本着同专业、培训基地相同、同县同区域、居住地近等原则组成。

学员在Sakai平台注册登录后,立足于当地农业生产需求或培训要求选择相关课程,开展学习。首先,学员结合资源库相关专题中的文本、现场实践视频、案例剖析、IP课件、课堂直播开展基于资源的自主性学习,收看专家讲解的网络视频课件,理解、消化平台上介绍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在具体工作中实际应用。

在培训中、在工作之余结合本人在基层指导的心得,利用Sakai平台的聊天室、讨论区、博客(Blog)、维基(Wiki)等工具开展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Blog撰写学员个人学习心得体会和应用新技术心得,利用Melete模块学习序列,通过Wiki大家协同完成针对本地区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使用的专题作业,以讨论区、聊天室实时/非实时形式的交流解决本地区、本行业在提供先进技术,种子种苗,市场开发,经营流通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利用论坛、BBS学习或工作中问题寻求帮助。

培训专家定时或不定时在Sakai平台上与学员开展交互:培训期间定时布置学习任务,在网上利用聊天室、讨论区或论坛组织专题讨论,以发贴、在线交流或EMAIL形式及时解答学员的困惑与不解散;培训结束后继续关注学员的学习和工作进展,以在线投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培训效果,了解学员所需;不定期查看学员的学习心得、个人学习空间等电子档案的内容以了解学员学习动态。

五 结束语

面对农村日益发展的效益农业,绿色农业,信息农业,数字农业,面对广大农民急需的农业科技服务,以Sakai平台作为基层广大农技推广人员远程培训的教学平台,形成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培训内容为主导,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体系,使广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参与培训成为现实,提高了农技推广人员培训绩效。但在利用Sakai平台进行远程培训的具体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桃林.加强农技推广提高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力[EB/OL].

[2] 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EB/OL].

农业专家系统论文例11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绩效评价体系;指标体系

一、研究我国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近年来,绩效评价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备受关注。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国外发展较为成熟,并在积极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推行绩效评价管理系统。而我国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流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财务指标评估法、层次分析法(AHP)、平衡计分卡法(BSC)、模糊评价法、关键绩效指标(KPI)、标杆法(Benchmarking)等,在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及构建方面,王立平构建了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开展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赵佳荣构建了“三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各方因素的推动下得到迅猛发展,并在促进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难免存在很多问题,如经营规模有限、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规范化程度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一方面原因在于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缺乏一个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这严重阻碍了合作组织的发展。改善这一现状就需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内、外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对于内部问题的分析,最有效、合理的办法则是对其进行绩效评价分析。

综合来看,通过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看清自身在组织发展运行、内部管理、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进行改善,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对自身发展作长远的战略规划,可以为国家及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使其制定的政策更有针对性,使政府部门对合作组织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引导。

二、我国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绩效评价体系在日常运用过程中,势必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存在因素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必定会阻碍绩效评价体系的实施与其作用的发挥。因此,只有正确分析出当前绩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对设计、构建及运用绩效评价体系提出指导意见,使之更好地发挥绩效评价的功能。2011 年,汨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7 家,并以极快的速度增加。按产业分为种植业、养殖业、渔业、副产品及其他行业,涉及农业的多个行业。现阶段,汨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呈现速度加快、区域覆盖面扩大、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不断加深、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层次不断提高的趋势。

(一)对合作组织发展战略定位不明晰

汨罗市科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11 年4 月注册成立,是一家进行水稻生产、销售和农机服务的合作组织,位于汨罗江畔红花乡,是全市第一家机械化种粮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共16 户,其中种粮大户2 户,市种粮大户2户,科技示范户4户,专业农机手8人。该社现有水稻种植面积3200 余亩,2012 年早稻工厂化集中育秧1000 亩,抛秧2200 亩,统防统治3200 亩,早稻机耕面积3200 亩,机收面积3200 亩,可全面实现电脑催芽,机械化智能育秧,机械翻耕,机械插秧,机械化收割的整套专业流程,收益较好。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科龙水稻专业合作社存在业务拓展方向比较杂乱,水稻生产、销售和农机服务所做的贡献大小划分不清楚等问题。

由于缺乏对当代绩效评价理念的研究,也由于专门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较少,使得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战略主要定位有所混淆。只认识到绩效评价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基础作用,主要目的实际上还是牢牢锁定于获得更多分红收益,而对绩效评价的其他功能,如对合作组织业务拓展领域的取舍,评估参与农户及不同农产品对专业合作组织的贡献大小,提供经营计划、预算评估和资源规划信息等缺乏必要的认知和了解,甚至某些功能根本没有涉及。

(二)绩效评价范围小,评价结果不全面

汨罗市火天中药材生产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现有资产1980万。合作社现已发展到200多农户参与,现有加工及办公场地20 余亩,先进加工设备20 多台/ 套,安排农村就业人员320 余人。合作社专业技术人员多达31 人,主要致力于高品质金银花的种植和培育。在其技术指导下,合作社生产的“及时春”牌金银花茶等系列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2007年获湖南省第九届国际农博会金奖。由于金银花带来的收益非常可观,该合作社的绩效评价也主要围绕金银花的生产及培育而展开。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绩效评价多围绕某些收益率较高的农产品而展开,主要为市场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蔬菜、水果、花卉、药材等产品实行绩效评价,这样反映出的评价结果就不全面,在实践中就会只关注这些主要农产品的绩效,而忽视其他农产品,使农产品生产、供应等出现失衡,不利于地区整体发展。

(三)绩效评价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工作划分

汨罗市丰鹏渔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 年,由吴建文、朱克文等9人合作成立,承包了新塘乡新塘湖、东内夹湖、南内夹湖,实行规模化养鱼。目前,该合作社养殖青、草、鲢、鳙四大家鱼,远销广东、四川、湖北等地。2010 年底,共捕捞商品鱼150 万斤,平均亩产300 斤;2011 年,养殖规模大幅扩大,引起多家饲料、鱼肥企业和鱼商的注意,鱼饲料、鱼肥、鱼药等厂家均以较低价格送货上门。2011 年底,三大湖共捞取商品鱼200 多万斤,销售收入1400 多万元;2012 年底,三大湖销售收入近1700 万元。但是,近两年合作社的发展比较迟缓,合作社创办者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在绩效评价上吃力而导致。

没有根据专业合作组织的特点,进行必要的工作岗位分析,未对评价对象的工作岗位需求、内容、性质以及完成工作所具备的条件进行研究分析,未确定绩效评价的各项要素,未制订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目前往往采用一张评价表涵括所有绩效评价的方式,使得绩效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合作组织作为兼有企业属性和共同体属性的多元化社会经济组织,其绩效评价缺乏有效的方法

汨罗市红原葡萄专业合作社于2009 年12 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0 万元。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汨罗种植葡萄1000 多亩,葡萄种植户已发展到100 多户,其中面积10 亩以上的葡萄种植大户50 多户,种植效益达到8000元/亩以上,直接带动300 多名群众致富。合作社先后在汨罗、屈原、岳阳、长沙等地设立直销网点,每年葡萄上市季节,安排专人驻点协调采收时间和交货地点,按统一的质量分级标准统一上市价格。为维护红原葡萄品牌信誉,合作社制定了严格的执行措施,不遵守协会规范、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农户,禁止用“红原葡萄”品牌销售。然而,采取一系列措施收效并不显著,乱用品牌现象总是发生,“红原葡萄”的名气也没有明显提升,绩效提高存在障碍。

关于合作组织市场绩效的测度,我国近年来有关合作组织绩效的研究较多地是在讨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对制度安排略有涉及,而较少具有可操作性的合作组织绩效评价体系,更少有对合作组织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五)绩效评价结果未能得到有效运用

汨罗市双托甲鱼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 年8 月,现有社员20 户。共建有甲鱼养殖温室3 座、内池24 个1280 平方米,锅炉房1 间,办公房1 栋,外塘16 个,总占地25亩,养殖日本鳖种系甲鱼40000只。先期的绩效评价体系指导要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和湖南汉寿的成功经验,采取仿照浙江投资少、风险小、成活率高的“温室+ 外塘”养殖方法和后期仿照湖南汉寿纯野生和高利润相结合的模式,半生态养殖日本鳖种系甲鱼;中期的评价体系指示要实施孵化、养殖、销售一条龙经营;后期,则要求合作社坚持“发展特色农业项目,以项目成特色,以特色成规模,以规模创效益”的方针,以帮助农民发家致富为宗旨,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行以“一人带头,后人跟上,户帮户、户连户”形成以后“老户带新户、大户带小户”的发展模式,为每一参与农户建立绩效档案。并不断健全体制、规范操作,实行“五个统一”制度,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标准生产、统一物资采购、统一信贷担保、统一品牌销售,共同发展甲鱼生态养殖,扩大甲鱼园,不断新建温室、孵化室、外塘生产基地,引进新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评价结果落实不到位,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使得发展中前期发展良好,中、后期发展劲头不足,绩效水平止步不前。

只做评价而不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评价对象或者反馈不及时,进而对评价对象的发展进行适当调整,绩效评价则失去了它最重要的激励、奖惩和指导后续发展的功能,这也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绩效提高的重大阻力。

三、完善我国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议

为更好地推进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本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出发,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对构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绩效评价体系提出若干完善建议。

(一)开展宣传,创建良好的绩效评价环境,提高对绩效评价的正确定位认知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绩效要获得健康快速的提高,要使绩效评价定位明晰,良好的绩效评价环境是保证绩效评价方案顺利实施的首要环节。绩效评价不只是评价者的工作,更是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服务的,要获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普遍认同。所以,开展宣传,一方面可以强化绩效评价意识,使绩效评价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减少绩效评价数据采集等工作开展时的谈判和交易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合作组织经营管理人员、绩效评价实施人员对合作社事业及其绩效有更深的认知和认同,从而减少合作组织组建和运营成本。

首先,普及宣传,积极树立绩效优先导向,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各种手段,以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形式,将专业合作组织文化、价值取向等理念渗透到绩效评价体系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和外部推动力上创立良好的绩效评价环境。

其次,加强合作组织绩效评价理论研究,并用于指导实践。国内合作组织绩效评价理论研究和咨询目前还比较匮乏,主要依靠农业主管部门及涉农高校开展,研究指标不全面,研究领域狭隘。因此,应尽快探索建立以农业主管部门为主导,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紧密合作的研究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绩效评价环境的创建。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拓展绩效评价范围,完善评价结果

农业是“弱质性”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弱者联合”的组织,若完全依赖其自身来推动绩效提高的话,效率损失在所难免。资金不足的现状使绩效评价领域大受局限,评价结果不全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应通过财政、信贷及税收等多种途径增加绩效评价所需资金供给,使绩效评价有足够资金来全方位拓展绩效评价范围,以增强其评价的发展后劲。

(三)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视对评价者的专业培训,突破“高质评价者缺乏”瓶颈

绩效评价系统水平的提升需要有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做支撑。面对目前绩效评价系统缺乏对当代绩效评价理念有专门研究人才,从而导致绩效评价效率不高,效果不显著的现状,人才引进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首先,挖掘有志于投身合作组织绩效评价的基层党员、大中专毕业生启动绩效评价系统的建设。另一方面,可以深入贯彻“三农”政策,适当提高福利待遇,配合高校开展帮扶“三农”工作,或进行“一对一”培养工程,依托涉农高校、科研院及各类培训平台,培养、发展一批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作为绩效评价体系骨干,从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同时,对引进的人才要进行专门专业培训,增强业务能力。

其次,健全合作组织绩效评价体系内部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内部人才培训及教学基地建设,组织实施“合作组织绩效评价体系人才培养计划”及“储备评价者培训”,培育精通评价业务、热心钻研评价指标、熟悉农业政策理论的人才队伍。

(四)完善绩效评价系统管理机制

对现有绩效评价系统进行多方引导,加强监督,使其实现规范化运作。对于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借鉴国内外以及其他组织的优秀经验,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慢慢实现全面评估、拓展评估、平衡评估。

(五)加强政府扶持、引导、规范和服务

农民合作组织由于多方因素与普通企业相比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据此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自然也实力不强,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保证其稳健发展。政府部门在合作组织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发展过程中提供政策支持、业务指导、规范管理及咨询服务是尽快提升绩效水平的有效手段。

政府可以给予政策保护和资金支持,一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帮助完善和健全《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相关法律法规,给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另一方面给予资金资助,让绩效评价系统引入完成评价所需相关设备,有足够的资金开展系统、全面的绩效评价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绩效评价反馈结果很好地落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实处。

项目成果:

1.湖南省教育厅项目: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3A039);2.湖南省烟草公司科技项目:湖南烟农专业合作社运作机制与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项目编号14—15 ZDBa08);3.湖南省烟草公司科技项目:经济相对较发达烟区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0—11Ba16)。

参考文献

[1]张兵,郁胜国,孟德锋.江苏苏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绩效评价[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2):50-53.

[2] 徐旭初,吴彬. 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基于浙江省5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