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5 07:00: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2.3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街巷文化游”的设计
1.设计背景
(1)厦门地方资源丰富。厦门自然景观资源以海、岛、山为特色;人文景观资源有万国建筑博物馆、“海上花园”之称的鼓浪屿,通向大海的商业街――中山路、闽南古刹南普陀寺、“中华第一圣堂”新街礼拜堂等;地方语言资源有闽南语;民俗文化资源有中秋博饼民俗、畲族送王船民俗等;饮食文化资源以闽菜菜系为主,闽南小吃也负盛名;文化遗产资源有歌仔戏、南音、高甲戏、漆线雕等。
(2)学校所处社区资源丰富。福建省厦门市群惠小学处于厦门市中山路周边,所在的社区中华街道就存在大量的人文遗迹,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厦门古城墙、新街礼拜堂、江夏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阮F锡夕阳寮隐居处遗址、重建兴泉永道署碑记、陈化成故居陈化成祠、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会址;市级涉台文物古迹:台湾公会旧址;已经申报尚未批准的省级文物单位:清代福建水师提督署遗址;此外,还有历史z址、古迹:始建于明代的万寿宫、玉屏书院旧址、小走马路的“古凤凰山”“榕林别墅记” 题刻、买办清末邱延枢公馆、诗人郁达夫和文史学者闻一多居住过的天仙旅社、厦门最早的电影院之一――中华电影院、厦门解放第一天就成为《厦门日报》社的胡文虎永安堂,以及大量的名人故居:陈化成、阮F锡、吕世宜……不胜枚举。
面对这么丰富的地方资源,我们设计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街巷文化游”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中,一起探寻厦门中山路街巷前世今生等,一起来品味厦门中山路街巷的风情,阅读这些街巷无限的文化底蕴,让学生感受家乡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活动目标设计
(1)主题目标。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养成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②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访谈、调查、设计制作、宣传报道等综合能力;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养成与人交流及团队合作的能力。③知识目标:了解厦门中山路街巷的历史、建筑、沿途小吃、人文遗迹、街巷趣名等文化知识。
(2)任务设计参考。①聆听有关专家的厦门中山路街巷文化讲座。②观看介绍厦门中山路街巷文化的影片。③跟随文史专家实地走访厦门中山路街巷。④品尝厦门中山路上的美食。⑤听一听政府对厦门中山路街巷未来的规划。⑥自制厦门中山路街巷文化游地图。⑦设计厦门中山路街巷文化游宣传标语。⑧策划并筹备厦门中山路街巷文化游推介活动:小组合作设计广告标语、制作推介海报、编写并排演街头行动剧等。⑨担任厦门中山路街巷文化游义工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厦门中山路街巷文化。
3.课程内容设计(见表1)
4.综合实践活动归属领域(见表2)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街巷文化游”的实施
1.适合学生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2.实施建议
【前言】:服装表演构建了服装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在高等教育方面,80年代末在全国高校出现服装表演专业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但综合整个服装表演行业的情况来看,尽管有了一定改观,实则仍处于一个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阶段。因此要改变现状,使我国服装表演行业进入一个健康、快速的发展阶段,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服装表演艺术理论体系,而实现该体系离不开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种类有很多,根据表演的性质,我们将实践活动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例如竞赛类服装表演、商业类服装表演、文化类服装表演等。这些实践活动对于服装表演专业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学习氛围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 竞赛类服装表演
竞赛类服装表演的主要目的是竞赛,服装表演则成为实现该目的的形式。竞赛类服装表演主要有设计作品比赛和模特比赛两类。根据两种竞赛的特点,比赛举办的方法和内容也是不同的。服装设计的比赛中,设计师在比赛中通过张扬个性的服装作品表达对服装艺术的感悟和创新,扩大自己的影响,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设计师会从服装的主题出发,精心挑选模特,他们所看重的是模特极强的悟性和服装相吻合的独特个性,模特在表演中需要满足设计师多方面的特殊要求。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比赛有汉帛奖、真维斯杯、中华杯等;服装模特比赛可分为世界、国家、地区等不同级别的赛事,主要是通过服装表演来评比出名模或模特新人。根据比赛层次不同,比赛的内容也有差别。在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模特比赛有世界超级模特大赛、世界精英模特大赛、CCTV电视模特大赛、中国职业模特大赛等。每一次模特大赛总决赛举办期间,基于冠名单位或赞助企业的要求,选手们往往会通过展示企业的产品,充分体验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展示不同定位产品的专业要求。这类大赛不但让选手丰富了品牌T 台展示的经历,同时也让相关品牌在大赛所提供的美丽经济大平_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 商业类服装表演
商业类服装表演都带有很强的商业诉求性。演出的商业目的越明确,达到的商业效果就越明显、越突出。一般来说,商业类服装表演指的是那些由服装生产企业、科研单位或品牌公司所举办的服装会和广告性服装表演。服装会是以新的服装款式、新的流行信息、新的科技成果为主。其目的是促进新产品的销售,以获取最大利润。这类会的特点是规模不论大小,其演出的程序和各方面的组织及管理都非常规范。例如:由我国服装行业协会、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每年春夏和秋冬两季服装流行趋势会。每年4月份北京国际服饰博览会期间,某些服装品牌的专场演出等均属此类。会演出的观众主要以新闻媒体,商户和消费者为主;广告性服装表演是近年来在广告业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新的创作手段,特别是在影视媒体和平面媒体中运用较多。广告性表演更加强调感觉的因素,重点通过模特在舞台上的艺术表现来烘托产品,它所表现的形式完全着重于服装在人体上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种广告性服装表演常见于服装广告、手机广告、汽车广告、首饰广告等。它的作用主要在于借助视觉传达的媒介性来促进产品的销售,为产品增添附加价值。它的特点是以夸张的形体动态、娇美的形象、炫耀的舞台、美妙的音乐来引人注目,服装只是陪衬性的,有时甚至于看不出其款式的特征。完全强调表现形式,重在展示设计的理念,是以创造广告的轰动效应为目的服装表演。
3、 文化类服装表演
文化类服装表演是服装表演中一种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其主要功能是承担着一定的服饰文化传播职能。因为服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明象征,又是其社会文化的表象。各种文化、艺术、宗教等元素都会通过服饰这种媒介折射出来。而服装表演作为时空中一种流动的文化展示平台,恰好可以把这些元素广泛而系统地传播开来。此类服装表演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更多地倾向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如:2003年中法文化年,在法国卢浮宫举行的“多彩中华”服饰展演就是此类表演中的代表;还有一种是带有一定学术研究性质的作品或作品回顾,是由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新闻媒体、院校、展馆等单位组织的一类专业性很强的服装表演。虽然演出的目的各有不同,但大致都与服装的文化、服装的科技、服装的演变相关,其历史性和科学性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例如,某位著名设计大师的作品回顾展、服装新材料的应用展、服装院校每年的毕业设计展等。这类服装表演与商业性服装表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多数没有商业诉求。
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专业素质方面主要表现在学生通过参加各类服装表演,可以看到其他院校本专业学生及职业模特的专业技能及水平,无论获奖与否都能从中得到较深的感悟,并且与设计师、企业的合作,对于服装设计及服饰搭配的实践能力也会提高;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心理素质方面主要表现在自信心的提升,对于所学专业及个人能力更有认同感;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学习氛围方面主要表现在参与和获奖多的学生不仅自己的专业有所提升,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态度以及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氛围。总之,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是不可或缺的,一定要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多参加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实际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们从中找到自信,促进整个专业的发展,为社会需求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元.论服装表演实践教学与市场的对接研究[J].大舞台,2011(08)
[2]张琼.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市场,2013(25)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 指导 方法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方法
1.教师对确定活动主题方面的指导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准备阶段,最重要的就是确定活动的主题。应根据学生所处的环境、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学生的兴趣爱好、社会的热点话题等开展一些思考,让学生自主提出发现的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并问题生成小主题归纳总结,我个人认为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可以渗透一些相关学习方法的教学。如我在初二年级开展的“拒绝不健康饮料喝出健康喝出活力”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先引导学生对我校课间时学生的饮水问题进行小调查,并走访了学校的小卖部和负责收废品的清洁工,从饮料的问题引发思考,将学生分组,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将发现的问题写在纸上。教师指导学生将相同的问题进行归类,形成小的主题,并提炼出关键词,将同学们提出的关键词再进行分析整理,找出最需要解决并且和我们的生活最贴近的,形成一个大的主题。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不但学会了一定的调查走访的技巧和方法,也学会了一些归纳总结提出关键词的学习方法,可以将这些方法延伸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大有益处。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不仅学会发现问题,并且学会归纳总结将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大的主题的能力,以便确定下一步的活动方案。
2.教师对主题分解方面的指导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题确立以后,一般都要经历一个“主题分解”的活动环节。通过主题分解,可以“大事化小”,使主题活动更富于操作性,也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在活动中找到更适合于自己的角色。在主题分解过程中如何细化,如何准确地表述分解的小主题,更加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但并不代表着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观点强加于学生,而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意愿。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大主题的理解和存在的困惑和疑问,从问题入手进行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然、自我、社会三个角度出发进行分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整合和延伸学科知识,进行分解。在主题分解环节,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关注分解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同时要注意把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与有效的指导相结合,充分挖掘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活动小主题,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有能力研究并感兴趣的小组进行分组。
二、教师对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适时指导
1.指导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使用多种方法
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所搜集资料的来源、资料的记录、资料的整理和分类。收集资料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中学生知识经验还欠缺,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主题需要查阅信息,如介绍部分网站名及主要服务内容,能让学生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可以利用学生上阅览课的时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在我校开展的《走近消防》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指导学生怎样正确上网查询资料,怎样去图书馆搜集资料,怎样筛选分类整理,最后形成活动过程性资料。具体指导方法比如对数据的整理,可以用EXCEL中的图表方式等进行简单明了的展示。
2.指导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做好活动记录
在《我校学生早餐问题的调查》案例中,我指导同学们做好调查日记、采访记录、心得感受以及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记录表》等。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学生必须做好活动过程的记录,这体现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活动记录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必须针对学生活动的具体任务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记录。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收集保留每一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活动记录是学生成长足迹的证明。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方式有很多,论文、手抄报、诗歌、心得体会、调查报告、书画作品等很多方式都可以展现。在这些表达方式中学生有时是欠成熟的,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主张:“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当活动的一小项任务结束时,学生肯定都会有所思所想所获,这时不应该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一些表面的知识,而是应该真正触动内心,将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记录下来,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方面获得的收获。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有效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师指导方式和指导行为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太过于看重学生的活动方案和活动形式,太过于看重学生文本方面的学习,而教师在这些方面有所缺失。
2.指导过于泛泛,有时不能因材施教。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关注学生深层次的体验和感受。
3.活动空间比较封闭,活动形式难以多样化。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综合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更是一门以直接经验获得为主的课程,它与以间接经验获得的学科课程不同。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有效结合,不能手把手地去指导,不能推卸责任而放任学生。在指导学生活动时,教师既要在指导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吸纳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又要不断地深入钻研业务,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学生活动中给予适时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真正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到真知识,提高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那么,科学课和综合课如何进行整合呢?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我把小学三―六年级所有的《科学》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找来,列出教学内容对比一览表(共8个,表格具体内容略)。从以上教学内容对比表可以看出,对应年级的每一册《科学》与《综合实践活动》都有可以进行整合的内容。
除了同年级的教学内容可以整合外,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同样可以整合。比如《科学》(六年级下册)的“环境与我们”和《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塑料的功过”,
甚至上、下学期的内容都可以进行整合,比如《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溶解”和《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奇妙的食盐”,相关验证实验两门学科都要求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还要求“自主设计验证实验――鉴别食盐溶液和洁净水”,写出《实验报告》。
二、师资力量的整合
目前把科学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分别排入课表,安排不同的教师授课,两门学科各自行动,“井水不犯河水”,这在无形中造成教师工作的重复,师资力量的浪费。其实我们可以将两门学科的相似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同样一个内容,在科学课上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就不必再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了,在科学课上就不必上。在师资力量整合时,可以安排一位教师主讲,另一位教师辅助教学,同时密切关注学生安全,尤其是学生在做科学实验时,有时候,一位教师真看不过来,在目前“安全”紧箍咒很紧的形势下,必须确保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时百分之百安全,万无一失。多一位老师密切关注学生安全,十分有利于科学课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进行。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整合
科学课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探究性学习。《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说得很清楚: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学生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同样说得很清楚: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他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那么,根据活动主题内容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
我以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决定了其外延比科学课还要宽泛。科学课的探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体验与实践,完全可以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比如《科学》(六年级下册)的“环境与我们”这个单元,共有8课,其中第7课为《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而《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水”,第三个活动主题为“水资源及环境”。我在教学中,根据学校地处南温泉风景区,有一条花溪河蜿蜒流过的实际情况,和科学老师一道,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的探究活动。我们分别在花溪河上游、中游、下游采取水样,目测水体,并用手去拨弄河水,闻一闻河水的气味,设计了《花溪河水环境考察探究记录表》让学生填写完成,最后汇总,写出了《花溪河水环境考察报告》,在报告中提出保护建议,将该报告提交区环保局宣教处,获得好评。这样把科学课的“探究”和综合课的“实践”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如果把学生能力比喻成一枚硬币的话,“探究”和“实践”就是这枚硬币的两面,结合得越好,学生的素质就越能得到提高。
四、学生评价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是观察。科学课上对学生的评价的先决条件何尝不是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
目前,我在实际操作中,主要运用“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法。把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业、活动过程中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装入成长记录袋中。如果学生有作业的电子件,则装入电脑里专门建立的一个文件夹――学生电子成长记录袋。科学课同样也可以采取“科学成长记录袋”的方法,长期跟踪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情况,累积学生的探究成果,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技术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中的自主探究成为一种可能。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经验性”课程,需要综合、实践、操作、创新。综合实践活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不是空想,必须建立在一定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借助这样或者那样的帮助和支持。由于个体生活的局限性,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这些帮助时,明显会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数字化学习不仅是一种全新技术下的学习,更是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是一场学生、教师、知识之间交互作用方式的巨大变革。数字化学习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环境,更转变了学生学习的习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学习技能后,比如能够借助搜索引擎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向其他人求教或者合作完成一个任务等等;在掌握了数字化学习的基本技能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成为一种可能,并且在能学的情况下将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有效引导,合作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数字化的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可能。那么合作学习呢?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往往一个任务的完成只靠个体探究是不行的,需要合作。如何合作?怎么合作?不仅是很多学生的困惑,也是很多老师的困惑。数字化学习,让合作有效而真实。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上,通过技术的支持,教师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将任务分解,然后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兴趣的不同合理分工。比如在《舌尖上的校园》一课中,各小组中有的学生负责搜集家乡的美食资源,有的负责采购新鲜的菜肴,有的负责清洗,有的负责烹制,有的负责记录研究的过程等等,每个人都领取到了不同的任务。任务的分配,既可以是老师引导,也可以在小组内自主分工。
数字化学习让学生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可能,基于网络平台的数字化学习,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与同伴交流和研讨。项目式合作平台的建立,比如Scratch2.0网络版的出现,基于项目式学习组的构建,让合作学习真实而有效。
三、习惯养成,全天候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中很多学习任务和内容需要学生课后探究,有的还需要学生在家庭、在社区做一些调查和研究。数字化学习,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成为一种可能。学生使用数字化的方式,比如平板、智能手机等,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搜集资料、记录研究的过程等。除了硬件上的支持,数字化学习平台中很多网络软件的应用也十分有效。
四、彰显过程,体现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化体验。在以往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很难记录。数字化学习,不进能够把整个班级,甚至个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记录下来,还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支撑,对活动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重建,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经验的支撑。学生在数字化的平台下,可以方便的使用平板或者智能手机,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实时记录并上传到网络空间。一些关键的数据,也可以实时记录,并提交给教师,教师通过汇总后,可以快速分析数据,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进行有效调整。学生在数字化学习中,综合实践活动会更关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学生逐渐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08-01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承载着新课程的意蕴,突显出教师的课程意识。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如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处于探索,没有教材可供参考的阶段,如何使学生全方位动起来,使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活"起来呢?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生命活力。下面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对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探索:
1.强化理念认识,制度规范引领
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用已有知识与经验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去再创造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及揭示事物的本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逐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会学、善学与求新,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丰富了生活经验与知识,拓宽了视野,进而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学习与掌握。
我们汇编了《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和《岳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资料集》各1套,同时制定了岳庄完小《综合实践活动规划及实施方案》并汇编成册。利用校本教研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领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意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是促进人的发展的一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人的发展的需求,是社会进步的需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2.构建活动平台,激发学习兴趣
许多兼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都反映: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好操作。说实在的,在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的确很难开展,加上学生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不配合教师的教学弄得教师非常被动,徒劳无果。当然这主要是取决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主题选择与活动过程的设计,没有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平台,没有用心思去思考怎样才能把它开展得有滋有味。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既没有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对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又没能体验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乐趣,那么怎么能重视和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呢。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方式,而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兴趣与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培养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在选题和组织活动时要考虑到从学生实际的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用心思去设计一些有可操作性的活动,使学生有能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体验的平台,让学生有探究学习成功的机会、有展示成功的舞台,能分享他人智慧果实、能体验成功喜悦,充分地感受综合实践活动的乐趣与价值,进而乐于通过实践活动去探究社会问题以及自然现象。
上学期始,我们先后确立和开展了《家乡的剪纸》、《名人、名俗、名胜知多少》、《岳庄学校的变迁》、《昆虫探秘》等四个主题活动,为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创设平台,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有目的、有次序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从不同角度让学生得到技能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获得情感方面的体验和教育。
比如我校的《节约用水》这一案例可以说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激起了实践研究的热潮。实践活动可与学校德育活动、学科活动、班队活动、校外活动等有机整合,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
3.设计相关表格,方便教师操作
为了让教师更便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操作,我们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总体活动方案记录表、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表、综合实践活动记录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活动计划表、综合实践活动实地调查/访谈计划表、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访谈表、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调查问卷、综合实践活动家长调查问卷及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收集卡等相关表格,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这些表格的操作实施记录方法,全程记载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
我们还设计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评价表、综合实践学生活动评价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价表、综合实践活动家长评价表、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小组活动评价表、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对组员的评价表等相关表格,不仅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还架起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4.关注学生实践,增加体验经历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4.1 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利用双休日、清明、五一、中秋、国庆、寒暑假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系列活动。选用自编的有地域特色的乡土课程和校本课程,如以"如以如何做农村的各种农活等,强调大主题、大活动、多步骤、小成果、长周期的原则。这些大活动既结合农村特色,有利于学生学、用、创的衔接,又拓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领域,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效益。
4.2 用好资料收集卡。"听了就忘记了,看了就记住了,而做了就理解了。"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始素材库--资料收集卡,在学生的不断实践中诞生了。学生人人都备有资料收集卡,作调查统计、记录、写感想等实践活动所用。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需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个性差异,从有兴趣的剪贴到有目的、有专题的剪贴;从剪贴到摘抄,从学科性到综合性,从记录信息到正确理解信息,从分析数据到写感想到应用、创造,从单纯的信息收集整理到手抄报版面的综合设计等,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年级段提出不同的要求。
5.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一些农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及其在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教学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开发不力,直接导致了"课程悬缺"的严重后果。甚至是有些领导认识到了,管理和落实不到位,只是应付上级来检查,只在课程表里才显示有这个课程,没有真正摆正课程应有的地位。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作为一个重要元素,它贯穿于活动过程的始终,在课程的实施中具有极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能指导活动更加有效开展,活动结束时的评价又能促进学生进行反思从而改进研究方法。它以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意志品质和创新精神。
那么,如何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实施有效的评价策略呢?依据我校几年来的课程实践,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评价标准的多元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标准是多元性的。它不仅允许学生对探究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还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表现的形式来展示活动成果;更重要的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重视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而不在于问题解决的结论。所以我认为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参考以下标准:
1.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多个领域组成。它主要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形式展开,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展示自己的才华。那么对班级中的后进生就更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探究、参与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2.关注学生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评价也应将学生素质的发展视为根本目的。因此,评价工具、评价方法的选择都需要从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出发。在实际评价中,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以发展的观念进行评价。
3.关注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都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实现其教育功能。评价就应当围绕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是否学会了发现、学会了探究而展开。特别要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传统学科课程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探究方法、意志品质、价值观取向等多种教育元素。显然,这样的评价方式不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跨学科的课程。
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我认为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一)建立成长记录袋评定体系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体系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好形式。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出的研究主题、搜集到的详细资料、策划的活动方案、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以及实践活动的反思等资料,装进学生成长记录袋。教师、家长将这些记录学生成长经历的系列档案资料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就能对孩子的成长做出客观的评价。
(二)建立四级综合评价体系
从“参与态度、情感体验、方法掌握、能力发展、成果展示”等方面的评价要素,设计成评价表格,让家长、教师、同学以及自己根据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量化评定。这样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的四级综合评价体系,能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真实表现。
(三)建立反思性评价机制
反思性评价就是学生参照活动目标进行自我反思。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促进实践活动更加有效地实施,建立反思性评价机制,让学生经常主动地对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过程的表现、活动效果的优劣等方面进行反思性评价。这样既能促进学生改进研究方法,提升活动效果,又能修正学生的意志品质,使他们的素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评价过程的重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而非知识。所以评价时,不要过分看重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成果的好坏,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关注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合作与交流,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因此采用过程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评价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能有效地对学生的活动方案和活动过程进行指导和调整;在于教师能为学生创设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在于教师能激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参与实践。因此让评价贯穿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更加完善、科学、民主、全面。
四、评价成果的激励性
成果展示课是对学生实践研究成果的展示与肯定。在展示中,要充分肯定他们在研究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在展示中,激励性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实践研究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提升自己的素质,努力形成激励全体学生积极进取、乐于探究的良好氛围。
成果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丰富多彩的实践研究成果,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这一阶段的评价应是激励性的,只有实施赏识性教育评价,才能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合理有效地运用评价策略,不但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还有助于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使评价发挥出应有的教育功能,彰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
【参考文献】
[1]吴万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评价方法与策略[J/OL].http://c.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kjdkdz-sx/201
首先,确定探究主题。这是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在选择活动内容时,也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常识和原则。一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接受和探究。如“说说家乡”“趣谈春联”“乡俗追踪”“十二生肖”等。这样的实践活动主题,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并且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无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角度,还是学生的年龄角度,都是能够达到的实践领域,小学生对这类专题实践起来自然就有兴趣。二要紧扣语文教材的单元内容。比如,在语文教材中多次提到过“春联”内容,就可以在学习教材相关内容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趣谈春联”的实践活动,这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将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三是关注时事的主题。如“喜看祖国新变化”“新闻每一天”“家乡的昨天、今天与明天”等实践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喜欢,更重要的是,可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能够时刻关注身边的变化,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所带给的自豪感。
其次,形成探究序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该是有序的,有序的活动才能使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践探究,从而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
如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确立为“走近中华传统文化”。各年级组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选择了不同的实践内容。如低年级组选择诵读《三字经》和“古诗文”,中年级组选择“中华传统节日”“风俗”等实践活动,高年级组选择“十二生肖”“名人追踪”等实践内容。像中年级组的“中华传统节日”实践内容,又可细分出“春节”“元宵节” “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探究内容,由每一个班级任选一项;比如一班进行“清明节”的实践活动,再将“清明节”的传说、地方习俗等相关的内容等分工到小组,小组再分工到各个组员(组员可以合作)。
这种形成序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认真实践,效果不错。
二、保障时间,加强指导
首先,确保实践活动的时间。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环境不完全在学校里,也不完全在课堂上,而是要深入到社会生活中,通过调查了解,从中发现、提出与实践主题相关的问题,然后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最后对实践行为进行总结体会。比如“三六五新闻”,就是让学生用一年的实践活动时间,跟踪并记录365天的重要新闻,并随时交流、整理、分类、编制、打印、装订,还要有体会、有报告、有感想,有总结与汇报,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学生是没有能力和精力完成的。
其次,加强实践活动的指导。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以学生的自主为前提,但由于学生的年龄、活动涉猎的领域等各种因素,要很好地落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
比如,低年级的语文实践活动,要完成类似“找春天”等主题内容,的确有些困难。教师可依据教材,指导小学生对教材进行自我改编、续写教材、并对学生如何感受春天来临时,气温、环境的变化,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并记录环境中花、草、树、木等的变化,必要时可以用小手去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并利用休息时间和大人一起到郊外去寻找一番,然后交流自己的收获。
再如,中高年级可让学生进行实地采访、询问,仔细观察家乡的现状,说感受、写报告;可让学生借助现代技术,通过互联网调查了解家乡的过去、现在,并从经济、政治、教育等发展趋势,展望家乡的未来,从而描绘出“魅力xx(地名)”,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好地完成这一实践主题。
三、注重过程,及时评价
首先,跟踪实践活动的过程。过程决定结果,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也取决于活动是否有良好的开展过程。所以,学校、班组、小组等各个单元,要抓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落实好每一活动环节,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
语文实践活动的具体流程可用以下图表示:
如年级组确定实践活动的“子主题”后,学校要督促并检查其活动方案,要求方案明晰可行。年级组要负责各班的实践课题确定及其实践情况的跟踪。如各班的活动材料呈现形式及呈现时间、汇报的范围及活动的总结形式等都要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并针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题等及时沟通和解决。如中年级的实践活动“找春天”就可分为动员、实践、交流、总结等四个阶段。在实践中的“读春”中,读了哪些关于春天的文章,包括诗歌、图片等,对过程要有针对性地了解或检查;如实践中的“探春”“迎春”“赏春”“话春”等,都要对其进行过程记录,不能只对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其次,及时评价实践行为。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及时评价会增进学生实践的成就感,从而产生继续探究的热情。每一个班级内,教师灵活采用各种评价方式,如“自评”“师评”“生评”等,重点关注与评价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的表现,然后将评价结果与学生的实践结果记录实践档案袋。
1.教师缺乏正确的课程理念。首先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出现的新兴学科,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个相对陌生的概念,因此理解偏差,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内容宽泛,组织活动费时费力,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教师轻视甚至忽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其次,由于学校实践活动课教师一般由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担当,一定程度存在向其它学科倾斜的趋势,从而无法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合理课时,存在只有把学科课程搞好才能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错误观点。
2.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既是一门独立学科,又与其它学科相联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加之综合实践活动课涉及的范围极广,没有固定的课程资源,凡是与学生经验有关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混乱,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凌驾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之上,也没有融入地方特色、学校优势和周边历史自然环境特点,单纯地将课程设置停留在“生活体验”层面,将学校资源(计算机房和图书馆)架空,无法培养学生实际能力。
3.评价方式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但是现行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式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只注重结果而非过程,只注重知识而非经验,忽视学生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多种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策略思考
所以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以为解决策略有以下几点:
1.课程理念科学化
教学改革,理念先行。要深入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与其他学科课程相结合而设置的,从而统筹安排各课程,确保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时间。教师也要及时认真解读教育局下达到的相关文件,认真分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并付诸教育实践。要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标准进行准确把握,因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对教师的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和依据。其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要求任课教师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应从自身专业化的角度出发,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增强组织协调能力与合作精神,以适应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例如开展类似“春游”这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感受大自然的过程中,了解社会,激发学生创意,丰富想象,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自己的人生的想法,教师的课程理念也得以实现。
2.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师首先应当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保证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有效指导而学生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如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者给予几种不同的活动方案以供学生选择,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要,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参与实践活动。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方式,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例如:在“敬老、爱老、献爱心”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兴趣来分配活动,可以去孤寡老人家里,帮助打扫卫生;可以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可以去马路上,帮助老人过马路等。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感受生活,热爱生活。
(一)七年级开展了以“童年岁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采访、调查、对比、制作“童年岁月卡”、成果汇报等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到自己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而这份幸福是父母等人用血汗换来的。从而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二)5月10日是母亲节,为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我校以母亲节为契机,开展了以“母爱无疆——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全校型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走进父母、主题征文、致母亲一封信、我为母亲做件事、主题汇报演出等五个阶段的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爱父母、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付出,还让学生收集、利用信息能力、规划意识、动手动脑能力、创新精神等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更使学生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让他们通过自主实践获得知识的学科,是一个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扬个性,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他们已由衷地爱上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说到要上综合实践课,大家都乐了……这些都让我感到欣慰。
二、点滴经验
在专家们的多次专业引领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成长着,下面是我这学期来认为比较有成效的几点做法:
1、以前在写活动方案时我只写出活动总目标,没有再细化到每节课的目标,这样导致老师上课时目标不够明确,上课内容较零散,没有突破重难点。发现这个问题后,这学期每节课上课前我都在总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更具体的备课,对每节课的活动目标、学生主要活动、教师指导要点等方面进行认真的考虑,并书写在笔记本上,也因为我这样做所以觉得现在每节课上起来更顺手了,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了,学生也能在每节课都能有所获。
2、以前我常常有个困惑就是如何知道学生在课外的活动情况,这学期来我认真地指导孩子们写好“活动记录”“信息卡“考察记录”等,在上课前我都先把孩子们的这些作业收上来批改,从作业中我们就可以较好地了解孩子们的活动情况,那么就有利于我们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指导。
三、我的困惑
学生的作业经常要催怎么办?
虽然在课堂上自认为已经把作业布置得再清楚了,也多次强调要按时完成,可每次去收作业都让我大失所望,孩子们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一催再催,虽然我也采用批评加激励措施,可每次仍有不少同学没完成,有时去催作业,其他老师常会说:“语数作业能保证完成就不错了!”我也无奈地笑笑,孩子们可能也是这种想法吧!可技能科的作业不完成老师就更难上课了。这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今后思路
(一)七年级开展了以“童年岁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采访、调查、对比、制作“童年岁月卡”、成果汇报等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到自己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而这份幸福是父母等人用血汗换来的。从而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二)5月10日是母亲节,为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我校以母亲节为契机,开展了以“母爱无疆——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全校型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走进父母、主题征文、致母亲一封信、我为母亲做件事、主题汇报演出等五个阶段的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爱父母、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付出,还让学生收集、利用信息能力、规划意识、动手动脑能力、创新精神等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更使学生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让他们通过自主实践获得知识的学科,是一个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扬个性,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他们已由衷地爱上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说到要上综合实践课,大家都乐了……这些都让我感到欣慰。
二、点滴经验
在专家们的多次专业引领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成长着,下面是我这学期来认为比较有成效的几点做法:
1、以前在写活动方案时我只写出活动总目标,没有再细化到每节课的目标,这样导致老师上课时目标不够明确,上课内容较零散,没有突破重难点。发现这个问题后,这学期每节课上课前我都在总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更具体的备课,对每节课的活动目标、学生主要活动、教师指导要点等方面进行认真的考虑,并书写在笔记本上,也因为我这样做所以觉得现在每节课上起来更顺手了,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了,学生也能在每节课都能有所获。
2、以前我常常有个困惑就是如何知道学生在课外的活动情况,这学期来我认真地指导孩子们写好“活动记录”“信息卡“考察记录”等,在上课前我都先把孩子们的这些作业收上来批改,从作业中我们就可以较好地了解孩子们的活动情况,那么就有利于我们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指导。
三、我的困惑
学生的作业经常要催怎么办?
虽然在课堂上自认为已经把作业布置得再清楚了,也多次强调要按时完成,可每次去收作业都让我大失所望,孩子们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一催再催,虽然我也采用批评加激励措施,可每次仍有不少同学没完成,有时去催作业,其他老师常会说:“语数作业能保证完成就不错了!”我也无奈地笑笑,孩子们可能也是这种想法吧!可技能科的作业不完成老师就更难上课了。这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今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