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教师考核

初中教师考核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20 23:30: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教师考核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教师考核

篇1

本人热爱祖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任教十三年来,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各项教育法规,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在工作中,能顾全大局,服从安排,勇挑重担,乐于奉献,坚持大胆地探索、实践,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多年来本人担任年级英语备课组长,成绩突出。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班级管理到位,主要做到勤管、严管、善管,培养强有力的班干队伍,班级凝聚力强。

在英语教学工作方面,本人能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国家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教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面对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学法指导和培优辅困工作,坚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篇2

1.定量与定性结合

大部分学校在对初中数学教师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都是采用量化的方式对其进行绩效考核.量化考核方式最多的是运用于企业对员工的考核,作为一种科学的考核方法量化考核方式对企业的管理产生了积极性的影响.但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工作往往是很难进行量化的.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属于一种过程性工作,如果单纯的以量化的方法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则有失公允,也不现实.过多的采用量化的方式对初中数学教师进行考核只会伤害那些默默付出的教师,看似公平的量化管理却带来了最大的不公平.

我认为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初中数学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这种绩效考核办法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初中数学教师的工作绩效.要做到这一点,绩效考核小组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师日常的交流与协作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研究与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提高对初中数学教师绩效考核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结果与过程结合

很多学校对于初中数学教师的绩效考核都比较重视其工作结果,对于初中数学教师工作的过程却并不重视.这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是不公平的.例如,不同的两个初中数学教师,一个初中数学教师带的是好班,一个初中数学教师带的是差班.那么通过其教学班里学生仍然会有差异的.如果仅仅以初中数学教师的工作结果来对其考核显得相当不公平.这就需要学校在对初中数学教师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把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全面地对初中数学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在对初中数学教师进行考核的过程中要尽量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不能盲目区性地对初中数学教师以结果的形式进行绩效考核.

二、建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与教师联动的民主集中考核制度

根据相关调查和了解,很多学校对于初中数学教师的绩效考核都是由学校的领导来进行的.绩效考核的结果完全由部分学校领导来决定.这样一来就会造成这样一种状况,与领导关系较好的初中数学教师往往可以获得较好的绩效考核结果,而那些与领导关系不好的初中数学教师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不公平待遇.但是,如果换一种思路,绩效考核完全由其他初中数学教师或者是相关授课教师投票或打分来决定,那么很容易会在初中数学教师与其他同事之间产生矛盾,不利于同事之间关系的融洽.基于上述情况,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与教师联动的民主集中考核制度.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领导对初中数学教师绩效考核的不公正,也可以避免同事之间关系的恶化.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提高绩效评价方案的科学性

1.绩效标准要公平

学校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鉴于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工作的特殊性,要与其他授课教师区分开来.同时,在对初中数学教师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其绩效考核标准要相对公平.在制定初中数学教师绩效考核标准的时候要尽量以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交流与协作能力为绩效考核标准,这样的绩效考核标准既符合初中数学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又可以有效对初中数学教师进行绩效考核.

2.考核方式须规范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079-01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面对面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之间沟通交流更为有效,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在物理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主动性。因此,结合现有的的教学经验总结,研究新课程下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根据一定的现实意义设计了一些考题,主要是指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可能遇见的一些相关问题和知识,进行设计考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并且提高思维能力,具有现实意义。物理学知识是一门科学知识,与社会与技术学科的具有紧密合作,新版的教科书是在原有的基础下指导思想,具体的知识是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命的介绍。

二、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组内部的虚假合作

在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人行为不仅形象的是自己,同时也为整个团队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整体的成功才是个人的成功。为了保证团队的胜利,每一个学生必须与其他同组的成员进行协调和合作,在相互帮助下,团队协同工作方可早日完成目标。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允许学生之间开展组内讨论,但往往出现学生各自发表各自的观点,甚至出现学生说些有些题外话,这样就会产生虚假的合作,无法达到合作学习的要求和目的。

2、教师组织分散

在物理教学过程里,经常会发生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合理设置小组分组研讨的活动,也,也没为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问题内容和环境,开始上课后,学生根据任务自己进行小组讨论,教师甚至跑到一边,偶尔的指导一下或者不给与指导,而且存在态度不诚恳的情况,只是进行形式上的合作学习,而没有按照新课程要求进行开展。教师发觉讨论小组的学生讨论完成,之后随便地听取小组代表汇报,就这样大体的完成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监督,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会打乱课堂学习气氛,这种合作学习是一种浪费,无法得到效果,应该立即纠正转变。

三、物理教学中的解决困难的措施

1、解决学生思维障碍的问题

知识面单薄,尤其是对一些更抽象的物理概念的理解,缺乏知识点的理解还可能影响其他物理知识,这样长期发展,物理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对基本知识断层,问题经常回答不上来的现象。这时,老师应针对学生的不明白进行详细解释,但是这样做会导致学生养成不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相反,如果教师这时学生及时展开讨论这个问题,团队之间通过广开思路,合作之间的将学习知识进行了交流,这样会使学生收获令人匪夷所思的效果。

2、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解决办法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由于物理现象显示受实验环境,实验设备,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限制,实验结果每次有可能不是相同的,如果教师根据教科书知识果断的判定实验结果,这样做是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往往造成学生对实验结果的主观认同,不去主动研究思考和创新。相反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研讨,分析实验结果及原因,从而消除学生的疑问,这样操作才会使学生的实验达到了预期学习效果。

3、做好分组与合作的工作

关注的整个团体成绩,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分组的方式必须采取让队员在比学习间可以相互补充,进而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提供帮助。在小组分组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的好坏,不能把成绩优秀的或成绩差分配在一组,一定男女学生比例也要考虑合理的搭配。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研讨中积极的参与,使学生感受到公平分组,从而大大提升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的主动性。

无论是在课堂小组讨论,还是做实验合作组的学习,学生们会经常遇见很多难题,在这时需要加强教师的指导。指导应在小组工作过程进行,教师应该用真诚、平等的态度参与讨论中,帮助学生分析并进行各组活动的监督。深入的研究的学生合作将问题进行分析,避免合作学习与教学目标的偏离,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应给予必要的提示,鼓励那些不想说话的学生,不能让他们脱离小组成员的合作,使他们积极参与小组学习中,最终收益知识。

4、做好评价工作

完善开展合作学习效果的考核机制,促使学生形成团队荣誉的的概念,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学生自尊和成败的心里 感受。小组学习的成果需要进行及时分析,合作学习是学生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多给与鼓励和认可,这样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小组组内自评,组外互评的方式,同时要考虑组成员之间良好关系,为日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便。

合作学习作为新一代的教学理念,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其优势已经凸显,它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单调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从而在促进合作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是成功的实例,教师通过给学生更大的空间,使学生之间学会合作互信,最终实现全体学生走向成功。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08-02

初中历史科目在江西省的中考中采用开卷考试形式的几年中,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教学理念,考试要求明确、内容全面、试题规范,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历史教学的发展。然而,反思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部分学生、个别教师甚至学校管理者在中考实行开卷考试的形势下对初中历史教学有着诸多认识上的误区,并影响了历史教学。为此,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

一、从思想深处轻视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忽视其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学习的教学常规

现在有些师生在应试教育下都非常现实,你考什么我就学习什么,你多考我就多学,你少考我就少学,你不考我就不学。既然中考历史只有50分,那我只以50分的态度对待你。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学生对初中历史教学持较普遍的轻视态度,有些同学抱着“副科”的错误认识,对于掌握初中历史知识的各个基本环节严重缺失。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听讲,课后练习很多同学直接抄答案,把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放在考场上,临时抱佛脚,严重影响了历史课教学工作地开展。

对策:把初中历史当作一门正常的课程来对待。学校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常规检查考核等方面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不歧视、不忽视;历史教师应该“自重”,搞好初中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所谓“主科”教师,要尊重初中历史的教学时间,不挤占、不挪用;至于学生,应以学习知识为目的,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中考分数为现实利益诉求,搞好历史学习的各个环节,不放弃、不懈怠。

二、开卷考试时对课本或资料严重依赖

对于考试,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所有答案都在书上,缺少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开卷考试科目时,很多同学把大量资料带入考场,考试一开始,有些同学连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也要翻书,手忙脚乱,耗费大量考试时间。由于缺少平时积累,很多答案只是课本文字的拼凑。有些知识点似是而非,张冠李戴。

对策:教师应加强历史课堂教学的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力争把重要知识点让学生消化于45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应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注重平时点滴知识的积累。要记住,各种资料在开卷考试中其实质作用只是参考,而不是抄袭!

三、轻视开卷考试的难度

好的开卷考试题目既能减少学生的记忆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考察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各项能力的提高情况。我省每年的中考历史试题难度基本固定,即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分值的比值约为5∶3∶2。可以看到其中难题也占了20%,加上中等难度题,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占到了一半。这些题目考察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需要学生对相关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较深刻的理解和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平时没有认真学习的同学是做不好这些题目的。事实上每年中考历史分数在40分以上的优秀考生比例还是不算大的。在初中历史多年开卷考试之后,其命题思路有迎合高考之势,对学生能力考察要求逐步提高,相应的对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策:在观念上走出轻视开卷考试难度误区的同时,结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历年中考真题为蓝本,做到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对知识的讲练测三结合,有复习,有模拟,全面提高学生各项能力。

四、重“开”轻“闭”,忽视重要知识点的记忆

意思是因为是开卷考试而在学习中人为的违背了学习知识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只知道“开”眼翻书,不愿意“闭”眼“关”书,什么也不装入大脑,忽视重要知识点的记忆。“闭”上眼,“关”上书,茫然一无所知。开卷考试初衷是减少学生对死记硬背知识的依赖,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但有同学认为,反正考试可以翻书,所以什么也不用记。相反,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初中历史的很多知识点离不开记忆。否则考试时翻起一大堆书来犹如大海捞针,盲人摸象,毫无所获。

对策:首先,明确面对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应记忆的知识点:(1)重要的历史时间、人名、地名,重大的历史事件等常识性知识点;(2)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脉络、基本规律和阶段性特征;(3)历史演进中转折性的重要拐点;(4)课本上能反映历史知识学科特点的重要文字表述和观点;(5)教师讲课中提炼归纳出的带总结性的知识点;等等。其次,以点带线带面,通过以上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建立起历史学科的知识框架体系。

五、学习历史重“过去”而轻“时事”

这里的“过去”即历史课本知识,“时事”即当今的“家事、国事、天下事”。2012年江西中考历史命题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时代性原则,该原则要求试题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学习生活的经验相联系。这一原则给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应试要求,也是我们平时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观念和能力要求。

对策:我们在平时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注意把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当今的时事政治有意识的进行联系拓展,用历史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现代一些国内国际重大问题的来龙去脉、产生根源和发展方向,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脉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把相关的历史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的经验相联系,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他们可能有的生活体验,把握历史知识讲解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学以致用。

六、重“知识”而轻“创造”

2012年中考命题还要求贯彻创造性原则。在这一原则的要求下,今年中考历史试题开放性问题达5分之多,占总分的10%。而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般侧重于课本知识的讲解掌握,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做得不足,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显得力不从心,回答时要么无的放矢、漫无边际,要么头痛医脚,张冠李戴。显然,学生要解决开放性问题其是否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显得至为关键了。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74-01

随着教育的改革,学校更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科都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在改革的热潮中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方式走进了初中地理的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分成小组通过组内讨论,组间讨论完成课程的学习,老师只需要给学生提供需要讨论的问题,并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讨论后帮助学生进行解答。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对课程有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

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方式的优势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真正的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课堂上,对初中地理课程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自然会更投入的学习初中地理课程[1]。而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生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对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力都有很好的提升。

(二)提高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方式中需要学生们互相讨论,最后记入小组集体成绩,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也会产生分歧,可能会导致学生间出现矛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行解决同学间的矛盾,这锻炼了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力和应变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小组都会有组长负责整个组的学习与纪律,老师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让每个组员轮流当组长,每个人都经历过管理的过程,在学习态度和课堂纪律上更能以身作则,同时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锻炼领导组织力,这样有利于每个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通过这样的锻炼能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这对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因为是记录小组成绩,所以为了成绩的提高每个学生在自己努力的同时也会帮助同组组员。通过这种互助式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成绩还可以提升小组间的凝聚力,让学生们意识到团结的力量。在此基础上教师做以合适的引导,把组间的凝聚力上升到整个班级,这样就可以提高整个班级的凝聚力[2]。而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所处的位置不再是权威的、高高在上的,而是和学生平等的地位,这样教师和学生不存在“阶级制度”自然可以更好的相处和探讨学习,这也很好的改善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使教师的教学更容易进行下去,学生们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对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方式的建议

(一)根据学生水平合理分配资源

教师首先要通过测评或者其他形式掌握每个学生的大概水平,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组。在分组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每组间都要有一个对地理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学生,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并且可以帮助其他的对地理知识掌握不牢的同学复习功课、讲解知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更好,更能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2.组与组间的分配要合理,水平差距不能太大,这样在考核的时候才能做到公平、公正。

3.每组成员中在知识理解方面最好做到互补,这样在交流的过程中才更容易提高整体学生的成绩。

(二)教师合理把握自己的角色

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方式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需要做到从主导到辅助的角色转变,比如:老师为了便于学生记住地球特点,所以要求学生总结关于地球特点的知识点,然后把知识点通过学生自己的方式串联起来以便于记忆,这个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通过诗歌的方式,有的同学可能通过画图的方式,还有的同学通过谐音记忆[3]。当组与组间讨论时,按初中生的特点会发生非常激烈的争论,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掌握不好自己的角色就会对讨论喊停,然后将自己的方式甚至是设计好的答案交给学生,让学生们去背。这就违背了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方式的教学目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自己在小组合作式教学中的定位,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对小组学习进行合理考核、评价

考核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和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方式,虽然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方式是以小组为单位记分制的,但是关于小组个人的考察仍然十分必要。对小组的考察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小组的考察

教师根据基础知识对学生设置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思路、过程以及最终得到的结果,对小组进行综合评价。比如:我国的民族分布,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首先观察每个小组的组员是否都在认真思考和积极解答问题,根据学生基本学习态度给出一个分数。然后观察小组讨论的过程,是否全员都参与讨论,讨论的方式是否合理,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考察整个讨论过程给出一个分数。最后对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否正确、全面,解决问题的时间长短给出一个分数。最终分数是通过这三个方面分数的累加得到的。这样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个考核又对各组的学习氛围和方法有一个考核,使考核更全面、合理。

2.小组间互相考察

教师制定考察标准,比如:哪个组学习的氛围更好?哪个组成员更团结?哪个组在上课中纪律最好?哪个组回答问题准确率更高?哪个组回答问题更积极?小组间通过对考察标准的对比,采用投票的方式进行小组间评价,并说明理由,这样的投票结果更有说服力。通过小组间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看到其他组的优势并且了解到自己小组的不足,通过对比后,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会自觉的吸取其他小组的优点,弥补自己小组的不足,使每个小组的学习水平都有所提升,学生可以更好的完成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3.选出小组优秀组员

小组优秀组员由每个小组的组员投票选出,每个组员在投票时需要说出投票的理由,并且所说的理由必须得到所有组员的认可,这样能够更公平、公正。通过这样的投票方式,组员之间能够进一步了解,使以后的合作更加默契,并且能够使每个学生看清自己身上的优势和不足,更加激励学生努力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和学习水平。通过这种激励方式,学生们的整体水平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方式为初中地理教学带来了一次革新,当然这次革新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地理知识涉及面广且知识比较散,所以记忆起来会很吃力,而小组合作教学通过组间讨论互动集多人力量能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继续努力,发现更多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让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方式更好的服务于初中地理。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004

一、“小组合作差异教学”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信息化、互联网化的社会,使学生的发展水平、生活经验、思维方式乃至学习方式都呈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对于我们初中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小组合作差异教学”正是把学生的差异作为教学的起点和重要的资源,它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从而实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共享,最终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同时,在初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差异教学”,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①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往,能促使每个学生正视困难、懂得求助、学会分享、增强自信,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②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③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上述这一切正是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也是未来社会所必需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差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差异教学”的内涵

“小组合作差异教学”的核心是差异教学。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的核心内涵是“从差异出发、为了差异发展而开展有差异的教学”;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差异教学理论认为,自主选择、差异共享、动态生成是差异发展教学的三大质性特征,基于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来主动设计和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学习成果。差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以自己的方式,谋得自身的最佳发展,获得相对于自己的学业成功。

“小组合作差异教学”的关键是“小组合作”。合作学习理论认为,正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上的差异,才有可能和需要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而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合作学习,以组内成员的差异为教学的起点和重要的资源,以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互动合作为重要方式,围绕着特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宽松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为实现差异教学所要求的“自主选择”“差异共享”和“动态生成”提供了可能。

三、“小组合作差异教学”的实施步骤

在初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差异教学”一般包括下列步骤。

(一)进行差异评估

差异教学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是否分组,或者提供多种选择,因此差异评估是进行差异教学的前提。基于此,在开展差异教学前,我们有必要根据初中学科的特点,对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科发展水平(包括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乃至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进行差异评估。差异评估的重点是学科发展水平,方式可以是课堂观察、作业观察、访谈、测试等。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每学年作为一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初期,对学生的学科发展水平进行差异评估,从而及时发现并充分了解学生在学科发展方面存在的差异,作为实施动态分层、开展差异教学的主要依据。

(二)实施动态分层

差异教学强调动态分层,以充分适应学生差异。差异教学所指的动态分层,与传统的分层教学主要是从认知层面进行分层、从教学方法策略角度来照顾学生的差异。它是从更宽泛的层面进行考虑、强调采用系统的方法策略来照顾学生的差异,例如不仅强调“同质分层”,倡导“异质合作”,而且还实行动态管理等。显然,这种隐性分层不仅能减少标签效应,而且能更有效地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差异评估的结果,对学生的学科发展水平进行分层,一般可分为A、B、C三层。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每个小组6名左右的学生,其中至少包括1名A等生、2名B等生、1名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1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代言人)、1名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和1名生活经验较丰富的学生(上述人员可以重复)。考虑到学生在不同学科发展水平的差异,比如文科A等生不一定是理科A等生,在上述分组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好协调工作,要尽可能照顾到几门主要学科。从而保证在分组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并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协作,最终实现差异共享。当然,由于不同学生的学科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每个阶段应根据差异评估结果,随时对学生的分组情况进行调整,尽量保证差异教学过程科学、合理,以达到教学效率最大化。

(三)开展差异教学

1.制定个性化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能为教师制订教学计划、设计和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提供正确的方向。关注学生差异的个性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每个阶段初,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确定本学年教学总体目标的同时,要按照差异评估的结果和学科的具体情况,为每个学生制定学科发展的个体目标。第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明确每一单元的编排意图和教学目标,而且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体目标,以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设置多元化任务

教学任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必须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的教学任务首先表现在所呈现问题的多元化,即教师为教学任务所设置的问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选择。其次表现在完成任务的方式的多元化,即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它可以是教师启发式的讲解或提示,也可以是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如阅读、操作、思考,还可以是小组合作性的学习,如讨论、分析、实验、探究,更可以是全班性的交流和评价。在多元化的任务中,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目标,都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都有进步和提高的可能。

3.开展合作性学习

差异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促使学生相互协作、实现差异共享,自然成为差异教学开展的关键。在动态分层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最基本的一种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科A等生的核心作用,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科B等生和C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比如在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猜想”“设计实验”等环节往往是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起引领作用,基础知识扎实或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起辅助作用;在“实验操作”环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发挥突出作用,帮助组内其他成员共同完成实验;在“分析得出结论”“合作交流”“反思评价”等环节,则是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发挥的作用更多一些。正是通过这种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差异共享,才有可能促进大家的共同提高。

4.进行差异化指导

在差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灵活的、开放的。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教师采取的方法应是不同的;其次,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师提供的指导和帮助应是灵活的。比如在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既有面向全体的策略,又有面向部分学生的策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提供的策略可能是不同的),同时还有针对学生个体的指导和帮助,而且对不同学生使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再次,即使对于相同的对象,比如同一层次的学生或者同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师采取的策略也应有所不同。

篇7

单一的课程教材资源与现代学生的学习认知不相符。资源的匮乏必然会使得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不够开阔。以优化课程学习资源为突破口,注重多元化和现代化,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新鲜感主动探寻语言知识应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围绕学生的英语学习发展需要来开放学习资源,应在体现在生活化和多元化的基础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主动地会搜索相关的学习素材和内容。一方面,教师要运用好现代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络、多媒体资源、电子读物、报刊杂志等开放式资源来探寻更多的学习方式,开阔自己的学习视野;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采用组合式学习资源运用的方式,鼓励学生根据幻灯片、PPT等课件来搜寻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在多样性的学习资源引导下,主动思考和积极交流。这样的开放性教学,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更为开阔。

学生在这种开放性学习资源的引导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认知学习过程中。笔者在牛津版初中英语9A Unit1 Star Signs的“Reading A What is your star signs”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星座的形状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能对此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可以通过手抄画报的并将其拼凑式搜集与星座相关的图片、文字介绍等,并将其拼凑成色彩艳丽的图画。这些方式的运用,可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The character about star signs and stories of the star signs”。同时,教师可建议学生搜集相关的报刊杂志,来了解西方人对星座的理解以及观点等,以延伸课程文本学习内容。

二、英语开放教学在学习过程上应注重“自由交际”

开放教学过程不仅应该让学生发挥好主体作用,更应该围绕英语的交际性本质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交际,让他们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进行自由思考和主动交流。通过开放教学过程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体验,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作为课程教学主要阵地,开放教学过程就是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主动交流。一方面,教师应创设具有情境性的的课堂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尊重彼此的学习差异,营造互相信任和尊重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增强认知体验;另一方面,教师应多给学生自由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大胆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人翁。开放的教学过程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思维,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内化生成。

建立在教学情境基础上的开放学习过程,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更为开阔。在牛津版初中英语8B Unit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Welcome to Hong Kong”的教学中,教师不妨播放相关的旅游宣传片,来帮助学生对香港形成初步的认知感悟,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围绕“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Hong Kong?”这一问题来发表自己的主张。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平时日常学习中积累的相关素材,扮演一个导游的角色并与游客交流,围绕“The wonderful of Hong Kong”来进行主动表达交流,从而增强认知感悟。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活化学生的学习思维感知。

三、英语开放教学在课外活动上应强调“实践体验”

篇8

学生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重要实施方法。学生实验能帮助学生总结和验证物理规律,更好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我在讲光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时,就带学生到水边看倒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他们看到在平静的水边,只有一个方向能看到岸边景物的倒影,即光线平行射入水面,反射光线也会平行射出,形成镜面反射。这时我让一个学生将小石子投入水塘中,激起一阵微波,水面的平静被破坏了,倒影就乱了。但这时却发现在其它方向也看到了紊乱的倒影。因为条件发生了变化,平静的水面变得凹凸不平,镜面反射变成了漫反射。通过这个生动而直观的学生现场实验,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飞跃。

二、加强对比性实验的训练

篇9

作文教学中的材料积累、指导和评改等环节都是十分重要的,它们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我试图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一、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为了积累生活中的写作材料老师就应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为丰富学生的生活,老师可根据作文的训练要求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并努力使学生的思想教育、情感价值和作文训练同步进行。如开展“讲有关英雄的故事”、“学英雄的优秀品质”等系列活动。要求学生在学校尊师守纪,勤奋好学,关心集体;在家中尊老爱幼,勤俭朴素,学做家务;在社会上大做好人好事,送温暖。通过开展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增进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为学生作文的生活材料作好了铺垫。

二、阅读积累,丰富体验,打好作文的素材基础。

学生作文材料有来自直接的生活,也有来自间接渠道的生活。经常组织指导、鼓励学生阅读书报,收听广播,观看影视,从他人他地区的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的报道与介绍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并触发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这样积累吸收得越多,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三、加强交流,让学生打好写作文的素材基础

实践经验告诉我,从说到写是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文字是表达思想的符号,说话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想得清楚,说得就清楚,写出来就明白。作文指导中,安排课堂交流这一环节,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人和事引到课堂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帮助学生克服了没有材料的困难,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表达能力,为写好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每次组织课外观察活动后,让学生在课堂交流,就是平常的一般作文,让学生先说后写。这样学生将自己在活动观察的所见所闻所感用自己平实的话语进行交流,而后让学生把交流过的话语再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出来,这就成了最初的作文。但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信息、口述作文时,教师要注意抓住典型事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评论,遇到不同的看法,不统一的意见,老师不急于纠正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进行学习、观察和研究,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同时,在交流时,老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做到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条理地具体讲述。学生在这样的交流中回忆生活,想像情景,再现情景。写起作文来就能自然多了。

四、师生互相改评,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10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目标,在现有的语文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整合。教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要求下,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能自主的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实践活动的形式是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主,提倡实践活动要能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结合社会实际并且满足社会需求。教学内容是以语文学科为基础,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包含历史、科学、人文等科学知识和文化道德。教学的效果是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兴趣爱好、创新和协作意识等。 

二、开展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意义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身所具有的教学特点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学内容既包括物质层面、又包括精神层面,既有助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智力的提高。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也是内心情感、意志、信念的升华和强化,这是一个外部提高和内部深化的教学过程。这种内外部结合教学的方式,会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创新和突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所有的知识全部依赖于教师的传授。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文课堂的氛围压抑,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中,彻底将传统的模式打破,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多是各自为战,只注重自我学习的提高,却忽略了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而现代社会对团队合作意识非常重视,拥有团队合作意识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分组完成教学任务的形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脱离“语文”的基础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以语文课为课程的出发点,在语文课的基础上再拓展其他的学科。但是在现实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中,语文教师对于实践活动的认识有些偏颇,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普通的实践活动混为一谈,忽视了语文的特性,这样就会违背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初衷。 

2.综合性不强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另一个强调的特性就是综合性。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综合性贯彻的还不够。有的语文教师简单的将综合实践活动当做课外活动,只是局限于某一种形式。比如,有的教师在开展“这就是我”这一单元的教学时,一直采取演讲的形式开展,这样就会使得综合性无法体现。 

四、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建议 

1.明确课程目标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与现阶段的学生学习内容相结合。比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第一单元的实践活动是“我爱文学”,语文教师要找到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寻找其中的契合点作为教学目标,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进行教学。 

2.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语文教材给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很大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只是确定了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建议,并没有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作出明确规定。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符合教学目标,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走进图书馆”这一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学习,可以选择“图书馆的作用”“图书馆如何运行”等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 

3.丰富的教学方式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09-02

体育课教学是体育教育的主要部分,也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手段,自从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开展体育教育改革以来,初中体育教学便走向了以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为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的发展道路上来。今后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就是开放式教学模式。

一、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思想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因此,为了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我们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充分发展出来,实施开放式教学,将学习的自由权、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自发地去学习,还学生一个富于追求新意、充满想象、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让他们理解到运动的乐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

二、初中体育开放性教学实践与思考

(1)师生关系的开放

罗伯逊曾指出:“限制和顺从不能养成创造性,权威主义的教育只能造就驯服的、而不是创造性的学生”。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在严格的教学课堂中,学生被动地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压抑和束缚,极大地损害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大胆展现自己的肢体语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进一步被开放。

(2)教学目标的开放

教学目标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它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随着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的更新要凸显出科学性和人文性等特征。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包括目标的范围、开放程度以及开放的时间等,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3)教学内容的开放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是主体直接作用的对象——客体,客体能否直接引起主体的心理矛盾,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基础。实施新的体育课程,就必须提高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4)学习方式的开放

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学生的素质发展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因此,必须提高学生学习方式的开放性,使学习方式呈现多种形态,主要有探究性学习方式、交往型学习方式和体验型学习方式。

三、如何加强初中体育开放性教学

(1)加强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树立现代体育意识,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如在给学生进行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播放诸如《男儿当自强》之类有铿锵激昂旋律的音乐,让学生心情激动,自然打出来的拳稳健而有力。又如可以让学生观看《阿甘正传》、《胜利大逃亡》、《冰雪公主》(花样溜冰题材)、《哭泣的拳头》(拳击)等影片让学生在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背后,感受到体育给他们带来的魅力,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体育技能。

(2)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

基于体育开放性教学思想来看,初中体育开放性教学内容应该选择那些适合群体性锻炼、参与性强、学生都愿意参加的项目。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初中体育教学内容都缺乏时代性、基础性、娱乐性,内容脱离实际,教学重点多放在传授运动技术上,这样一来,很多学生觉得体育课程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的吸引力,或望而生畏,或枯燥无味。因此,改革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更新竞技体育内容。在继续开展田径、足球、排球、篮球之类的传统项目教学时,还应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充实体育舞蹈、健美运动、游泳、武术、乒乓球、网球、羽毛球之类的竞技体育项目。

第二,初中体育教学内容要做到多样、全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突出主动性、实用性、终身性、全民性、娱乐性、健身性的特点,教学内容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要满足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

第三,注重传授健身方法和体育知识。初中体育教学应该突出健康体育、娱乐体育、健美体育三个方面,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利用队列队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初中体育课一般都是在室外教学,从要求到方法,从形式到内容,都无不体现出强烈的集体性。队列队形是体育课中最为基础的教学,但恰恰通过这个队列队形,却可以培养学生协调一致、动作准确、反应迅速的能力,有利于营造住朝气蓬勃、纪律严明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体育教师应该利用队列队形来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及时批评在队列队形中破坏整体协调性的同学,培养学生公而忘私、相互理解、先人后己、团结协作、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摒弃以个人为中心的错误思想。另外,体育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例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自己必须先到操场,提前候课。要求学生穿便于运动的服装,自己必须着运动装。

(3)利用体育游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学生都比较喜欢玩体育游戏,尤其是男同学,在体育课中可以多开展体育游戏。将优育游戏与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集趣味性、竞技性、娱乐性为一体,其实体育游戏的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体育游戏中的团队合作和细节。因为合作、细节更关乎成败,这对学生以后进入社会更为重要。例如,通过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的比赛, 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群体意识、协作意识、参与意识。当某班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凝聚力较弱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诸如拔河比赛之类的团队集体活动来让学生感觉到集体的力量,让他们感觉到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实践证明,这样的集体体育活动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给他们很大的教育与启迪。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开放式”体育教学中,学生探索、解决问题都是一种自觉行为,他们会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例如,在4×100米接力跑教学、比赛中,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排列棒次,由谁起跑,谁最后冲刺,采用何种交接棒技术,谁发挥速度优势,如何合理利用接力区20米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他们对接力跑的战术掌握得会更好、更合理、更全面。

总之,开放性教学关注学生良好生活方式和健康意识的形成,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健康体育方法、技能、知识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尊重学生的需要和情感,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增进学生健康和提高体育锻炼能力。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实施,目前都还在实践探索阶段。要对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实施获得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发挥改革热情,宏扬创新精神,在探索中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达到师生关系全面融洽的开放性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翟生贵. 对培养中学生体育能力的思考[J]. 甘肃教育. 2006(14)

[2] 高文瑾.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J]. 长治学院学报. 200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