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火烧云教学设计

火烧云教学设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21 02:38: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火烧云教学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1

1、会读“檀、庙、模、彤”4个生字,会写“必、灿”两个生字;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2、抓住课文关键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火烧云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不仅变化“多”与“快”而且颜色变化多的特点;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3、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抓住重点词语“烧、一直、变化”等品析,感受火烧云的瑰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准备: 课件、火烧云视频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导入:请同学们欣赏几张图片(红霞)。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漂亮吗?你能不能用你积累的四字词形容一下你看到的景象呢?

其实自然界有许多这样瑰丽的景象,有无数作家描绘过它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笔下的《火烧云》。 板书:24 火烧云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

二、初读全文,认识生字。 1. 初读课文。

带着刚刚的疑问,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在不好读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师:出示难读的句子。

(1)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指名读。什么是紫檀色?出示图片。 (2)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长句齐读一遍。(指名读,再齐读)

(3)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要求:默读课文,找一找什么是火烧云?用文章中的句子说一说。

课文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了?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学生读,谁找到了?)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把它找到圈出来。 师:你从这个“烧”字感受到了什么呢?生: 一个“烧”字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你能读一读吗?

师再引导:天上的云是怎样从西边烧到东边的呢?

一直在烧。“一直”圈出。你能读一读这一句话吗?再齐读。 一句话我们通过读读、圈圈、画画,就读懂了什么是火烧云。

2、火烧云还有些什么特点呢?请大家默读课文1-3自然段找一找。

板书:变化多、快。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特点:颜色变化多,变化快。(板书:颜色变化多、快) 从哪里体会出来颜色变化多呢? 课文写了哪些颜色?

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变化快呢?生:我从“一会儿”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课文中四个“一会儿”构成了一组——生答:排比句。 师: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多,而且还很——生:(齐答)快。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抽读。 (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录像。)

从视频中我们也看到火烧云颜色变化快、多。老师想跟大家一起读,可以吗?老师现在要给你们增加难度了,你能看着黑板跟老师配合读吗?(师生配合读)师:这地方的火烧云颜色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师: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火烧云呢?生答。

师: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师:感情很充沛。

课文里边颜色的词语真多!你能仿照这些词语的样子再写几个吗?

示题单:看一看这一类词语有什么特点?再写三个。如果遇到困难跟同桌同学商量。

第一类:ABB形式的词。第二类:事物+颜色(像茄子一样紫的颜色)。第三类:半什么半什么。

巡视写得最多的,不同的进行补充。

3、第一自然段中有一个词,绝妙,它反复出现你知道是哪一个词吗?生:变成。 师板书:变。

师:什么变了?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人家的胡子。那到底是这些景物的什么变了呢?板书:颜色

出示排比句: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______变成__________。 ______变成__________。 ______变成__________。

师:还有那么多的景物变了?

师:小孩子的脸变成?——生答。白胡子变成?——生答。小白猪变成?——生答。这么多景物的变化放在一起多么像一首小诗啊!齐读——   师:可是课文中对小白猪的描写可不是这样的。

出示句子:(1)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2)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

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进行对比,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惊喜、喜悦、笑盈盈) 带着笑意读一读第二句。

带着刚刚的感受师领读。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 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顺势接着让学生把此段读完。

把课文读好了,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两个需要写的生字。 四、写字。

1、“必、灿”怎样写才能做到规范、美观?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对照例字认真观察。

2、交流:提醒在写哪个字的时候注意:结构、占格、关键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范写强调“必 ”“灿”。 4、学生在本子上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同桌互评。

篇2

我初读《夕阳真美》,一是发现课文线索明了,是按“去看日落一日落过程—赞美日落”来写的;二是课文语言简洁准确。但是,我却不能从简洁明了的语言中读出浓浓的语文味来。于是再读时,我把《夕阳真美》和《火烧云》放在一起品读,去寻找《夕阳真美》的语文味。《火烧云》中云彩颜色的变化丰富,而《夕阳真美》这篇课文为什么写得简洁易懂准确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在疑问中一次次品读,我发现了《夕阳真美》的妙处:文章简洁易懂准确,适合给二年级学生学习;文章结构清晰,是很好的写景的范文,文章简洁明了处很适合进行补白训练。补白可以达到和《火烧云》异曲同工的效果,而且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丰富的补白,会比《火烧云》的形象描写更加丰富。就这样,《夕阳真美》浓浓的语文味就在一次次品读中诞生了{为高效课堂做好了准备。

第二,教师要有准确地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的能力。平时教师就要肯钻研大纲,肯钻研所有的语文教材,研读各年级段的教学任务。

我上《夕阳真美》一课,实施备课方案时,发现了,基本功的重要性。备课方案中有这样—个设计:我设想让孩子欣赏“夕阳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看一幅图,说一幅图,目的是:不仅会欣赏美,还会表达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可是试教后发现这介教学的设计,超出了低年级段学生的能力,学生根本不能准确流畅地表达一幅幅画面,使教学效果犬打折扣。自己之所以出现这种错误。就是自己对教学大纲年级段的要求,解读还不够到位。后来我把这个教学环节设计为:学生赏析美景。教师用一句句精炼准确活泼的句子做解说,使孩子身临其境地接触到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句子,从而激发孩子热爱自然的情感。

第三,设计能促成高效课堂的教学环节。一个优秀的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顺利和流畅,而且能够使课堂教学实施更加严谨和科学。无论你使用何种教学模式,设置什么样的教学环节,都要看是否贴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能否准确地凸显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否适应教育教学的核心与学生当前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篇3

1.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掌握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偏好

为了做好小学中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老师首先应该全面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以及阅读偏好,充分了解与分析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兴趣点与薄弱点,进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实际以及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保障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接受到语文阅读教学。

2.做好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是做好对句子结构、文章体裁、写作技巧等方面的讲解与梳理

老师应该做好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是应该做好对句子成分,如主、谓、宾、定、状、补等在句子中位置、词性要求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讲解与梳理,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同时,老师还应该将文章体裁、修辞手法、表达手法、写作技巧等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帮助学生掌握与文章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点,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将语文阅读教学多样化,采用丰富的语文阅读教学形式

1.采用朗读比赛的形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对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汉字基础能力的掌握

老师需要采用朗读比赛的方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将语文教学文章以朗读的形式进行,一方面提高学生朗读过程中的词汇发音、断句、语气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综合素质,同时在比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融入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才能将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结合在一起。

2.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延伸,扩展学生的语文阅读知识面与阅读能力

老师应该主动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延伸,由于语文阅读文章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知识点或是事物,加大了学生对文章综合理解的难度,对此老师应该利用好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扩展学生知识面。比如,在进行《火烧云》的阅读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一些火烧云的图片进行展示,甚至是对云朵形成原理等进行展示与延伸,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认知。

3.利用舞台剧的形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文章人物关系、心理特点、性格素质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老师应该全面采用舞台剧的形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文章人物关系、心理特点、语言表达等的理解与掌握,让语文阅读与肢体表现结合起来,让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度与参与度。比如,老师可以将《渔夫的故事》排演成一个简短的舞台剧,通过分角色进行朗读或是设计新台词的形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属性、性格特点、故事逻辑等方面的认知与理解,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篇4

一、体现教育思想,注重教育手段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因为教育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下,将多媒体教学渗入到每个教学点,把传统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协作式”学习存在于教师、学生之间,创造更高效、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才是现代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改变思想观念是关键。

二、教师教学中注重教学媒体的作用

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文、声、动画于一体,并具有人机对话功能,具有传统的各种电教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三、将教学设计与教学软件有机结合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远远大于光看、光听的记忆率。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用于课外辅导,它所显示出的巨大优势往往令常规教学望尘莫及。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速度、提高教学效率;能增强理解和保持;能激发学习动机、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等。但现在有些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充其量也只能说是计算机操控下的投影,实际上只是起到幻灯机的作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此外,国内的多媒体教育软件市场上大多数课堂教学软件不开放、不灵活,因此,在教学中完全地靠“拿来主义”,不能很好地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更不能满足语文教师对个性化教学的需求。

四、积极创设教学环境,充分体现计算机的交互性

当前,即使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计算机大多用来教学生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计算机用在辅助教学上的时间很少。还没有真正将计算机有机地结合到日常各科教学之中。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离不开各种多媒体教学环境。即使到了信息技术充分发达的将来,课堂仍然是学校进行知识传授的重要场所。用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装备教室,可以加强课堂集体化教学的优势,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从而把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课堂教学中,要摆脱教师“一厢情愿”,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除了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外,还应实时地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反馈,体现计算机的交互性。通过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文字可以轻易地实现反馈,但这无疑是一种十分呆板的形式,同时很耽误时间,用多媒体进行创意,这种反馈就将变得十分生动有趣。还可以利用人机对话的形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网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展示的内容图文并茂,影音同步,多姿多彩。这样的人机交互方式能使学习的过程不再枯燥呆板,而是妙趣横生,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很好地激发起来,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进而形成学习动机。

五、利用CAI技术,培养学生视听与想像、朗读能力

篇5

心理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动因常常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而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学生怕上数学课就是因为数学课太单调。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程以后,将音、形、像、色融为一体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地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知识的积累与智能的发展,也多在无意识下完成,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创造学习数学的愉快情景尤为重要。所以,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来创设情景,例如:在教学《甜甜的梦》时,课件将“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融入到小朋友甜甜的梦中和齐天大圣孙悟空比本领的画面。在这个情境中,学生看着熟悉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金箍棒变来变去,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且使孩子们直观的认识了“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通过手势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表示逐步形成正确的表象。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觉得学习有兴趣,从而愿学、乐学,做到了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枯燥无味的数学练习题常常让同学们感到厌烦。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不仅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而且可以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识。计算机的反馈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了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如在教学《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时,我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练习设计为闯关游戏,按练习的难度把题目分为几关,有开火车、摘蘑菇、射击、帮小动物找家、火炬传递等数学游戏题目,并设置了只有闯过第一关才能闯第二关,关关都有鼓励的标志。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很多同学都很顺利通过关口,到达了目的地。下课后,不少学生兴奋地说:“我也当了一次火炬手。”虽然练习量很大,但是学生丝毫没有厌倦的情绪,而感受到的是兴奋,是成功的愉悦。这种练习的设计,每个学生操作自己的计算机,在老师制作的魔灯作业上按照自己的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学生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计算机的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较好地体现不同学生完成不同数学的教学新理念。

篇6

1品词析句,分析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鉴赏美。

“浓缩的往往都是精华”,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句意中去发现美、品体美,鉴赏美。如《海上日出》文中对日出过程的描写,对不同情况下,太阳的形状、光亮、色彩、动态及周围事物的状态描写都十分准确、生动、传神,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描写。把日出的过程写得细,仪态万象。语言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借代、映衬等多种修辞手法。词语选择运用都十分恰当,耐人寻味。无限情态尽在眼前。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引导学生了解自然所表现出令人赞叹的美,继而使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得到升华。

2模拟现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美。

“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教学时,模拟现场,或者亲临现场,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以驱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设一种审美意境,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掌握语言艺术、领会文章意境的欲望。例如《观潮》一课可以通过播放钱江潮的电视录像,把钱塘江大潮来时那汹涌澎湃、气壮山河的宏伟气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进而领悟大自然的奥秘与力量。如在《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概括地介绍圆明园的总体面貌,通过圆明园四十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美,通过安排英法联军犯下滔天罪行的视频信息和圆明园的断壁残垣的记实图片,让学生在一种至美到至恶的情景中产生强烈震撼,迅速投入到一种极度激昂悲愤的情绪中,真正了解到“落后就挨打”的道理,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情感追求。

3感情朗读,带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例如:朗读《草原》一文,可以了解到草原的天很蓝,地很绿,是色彩美;有马牛羊在草原上吃草、嬉戏,是动态美;蒙古族人穿着各色袍子,骑马飞奔几十里外迎客,蒙古包内热情待客,以及表演歌舞、摔跤,是草原人特有的传统美。学生可以闭目遐想,自己脑海中所呈现出“美丽草原”的景象。又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通过模仿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听者也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师要重视范读,范读饱含着浓缩了的个人体会和独特感受,它可以把课文准确的词语概念,生动的修辞手段,感人的描写抒情、优美的韵律节奏充分表现出来,给学生以具体的启迪。不但辅助了讲解,而且起到美育的作用。

4剖析形象,驾驭情境,激发学生追求高尚品质精神美。

一个感人的形象,可以激发起千百万人向善向上的崇高信念;一个丑恶的形象,能让千百万人痛斥丑恶,憎恨虚假。形象越鲜明,对学生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学生受到了美好的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诱感的产生,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内心美好的激情与行为。老师要在言传身教中时刻把握科学的审美标准,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分辨美与丑、判断善与恶、识别真与伪,陶冶儿童的情操,进而追求美。例如:在出示昂首挺胸舍身炸暗堡图片时,分析品味神态的刚毅、动作的果断、目光的坚毅、话语的激昂,体现了一位杰出的战斗英雄,誓死卫国的光辉形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剖析,唤起学生爱国报国的美好愿望,也使学生感到真正的英雄形象的力量。又如《田忌赛马》,故事简单,但孙膑、田忌、齐威王三人形象生动鲜明,栩栩如生,而同样的马给不同人物运用对比中产生不同的结果,其中蕴涵着深深的做人哲理。因此,美的事物、人物、景物,不完全在表层,尤其是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美,其美的实质,往往是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教师必须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美。

篇7

在词语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教师脱离语境,就词解词的场景。这种单纯为解词而解词的做法,只能将词语教得“冷冰冰”。而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涵咏,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词语的意义,进而感受词语的浓浓趣味。

【教学片断:《我盼春天的荠菜》】

师:在这篇课文中,出现了一些我们不常听到,或者曾经听过但没有见过,或者见过但从没吃过的东西。

(屏幕出示词语)

马齿苋 灰灰菜 野葱 荠菜

嫩蔷薇枝 才开放的映山红

青豌豆 青枣 青玉米棒子

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语。(随机正音)大家是否发现,这些东西都是——

生:植物。

师:是呀,它们都是作者小时候吃过的植物。当张洁饥饿的时候,她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它们——(生齐读)

师:当她饥饿的时候,她能吃到的也只能是这些植物——(生开火车读)

师:这些植物,对饱尝饥饿的张洁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张洁对它们充满了深深的情感。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些植物的名字——(生齐读这组词语)

以上教学片断,词语通过整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在“饿”的大语境下,通过三次小语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反复涵咏,整组词语就以它们独特的意象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中。

二、咬文嚼字,让体验丰富

咬文嚼字,就是对课文中重要词语、句子进行咀嚼、品味和感悟,在读熟读透的基础上,深入到语境中去,感受语言的韵味,把握语脉,积累言语经验。

【教学片段:《早》】

师:“韵致” 这个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也来学贾岛推敲推敲。

出示:韵,古代是指声音的和谐,后来,指由和谐产生的各种内在美。致,在古代是指到达目的地,后来引申为极致,就是到达极点。

师:那精美到了极点就是——

生:精致。

师:优雅到了极点就是——

生:雅致。

师:韵致呢?

生:蜡梅的内在美,美到了极点。

师:有人说,画的韵致就是画外有音,音乐的韵致是乐外有画。那你们觉得文中腊梅的韵致又是什么?请同学们先轻声读读这个自然段想想,再和前后桌讨论讨论。

生:蜡梅的韵致,在于它旺盛的生命力,蜡梅不怕寒冷,凌寒独自开。

生:还表现在它冰清玉洁,香气袭人。

生:我觉得最独特的韵致是蜡梅花具有“早”的精神。

师:是啊,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师:那么在你看来,还有哪些花也是充满韵致的?

生: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是充满韵致的。

生:秋菊能傲霜,也是充满韵致的。

师:这韵致不仅表现在外在的颜色美、形态美更表现在内在的品格美。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上述片段通过师生灵动的对话,词语丰富的内涵生动地投射在学生的心湖上。在这里,学生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词,还有心灵的感应、体验的丰富,在这样的教学情境里,词语的亮度被充分点燃了。

三、参与活动,让外延拓宽

词语教学不能狭隘地停留在就字解词上,而要将它的外延拓宽。因此,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通过语言文字深入理解文本,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理解文本意义。

【教学片断:“究竟”一词的教学】

师:(屏幕出示:究竟)齐读

师:请大家找出课文中带“究竟”的句子。

(生读找出的句子)

师:“究竟”在这儿可以换成什么意思?

生:就是“想问个明白”。

师:(板书:问个结果)生活中,你们有没有想问个明白的事情?

生:这个山洞里到底住着谁?我想探个究竟。

师:(课件出示:每年春天,究竟有多少人来上海旅游,我也说不清)这句话中“究竟”的意思和刚才有所不同,这里表示疑问。谁能用这个意思造个句子?

生:宇宙中究竟有多少颗星星,谁也说不清。

师:增加点难度,谁能用上两个“究竟”说一句话?

生:我很想知道,恐龙“究竟”是怎么消失的。

生:恐龙究竟是怎么消失的,长大后我一定要探个究竟。

师:到目前为止,他说得最好。前一个“究竟”,表示到底,后一个“究竟”表示疑问。课后试着用上两个意思的“究竟”写话。

上述案例,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都紧扣“究竟”一词展开,这一触类旁通的词语教学设计,体现了意义的联结和情感的延续,使词语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接轨,引领学生激活已有的表象,同时使“究竟”一词的外延得到很好的拓宽。

四、适度讲解,让含义确切

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阅读经历的限制,有时难于理解词语确切的含义,这时老师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的讲解往往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方法演绎得十分精彩。

我在执教《火烧云》“云霞”这个词时是这样引导的:

篇8

内容是不是太多了?是不是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呢?有的老师也认为内容多了,但我觉得一点也不多。因为课文的第一、三自然段一共才五句话,涵盖的知识点不多,又已经学过第一课时了。本堂课的难点与重点就是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所以在学习本段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找出本段的中心句:“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再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学生自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找出关键词句,写出简短的批注。接着让学生就最难问题进行小组内的探讨;最后全班交流。

其次反思学生的差异

1、课文大体内容及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甲班学生百分之九十五能正确听写:弥漫、笼罩 、淹没、水汽、雾气 、凝结。乙班默写全对的只有四五人而已,能较完整说出课文内容的也是寥寥无几。从这可以看出两班学生的基础有所不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有差异。

2、自学及小组合作情况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根据学生的问题,我梳理出以下山歌问题: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中2——8句,思考下列问题并在关键词句处作批注:①雾气从哪儿来?用笔圈出来。②当气温下降时,雾气会有什么变化?用横线标出描写雾气变化的语句,并用标出雾气变化的动词。③雾气是怎样凝结成雾凇的?用波浪线标出,并用标出体现雾气凝结特点的词语。此学习要求一出示,甲班学生暗自发喜,埋头就边读边写或画起来了。几分钟后,发现学生都能自己用笔圈出雾气是从哪儿来,用横线标出描写雾气变化的语句,并用标出雾气变化的大部分动词。用波浪线标出,并用标出体现雾气凝结特点的部分词语。而此学习要求让乙班学生感觉茫然,似乎不知从何下手。老师不得不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中的“读书要做记号”,然后在老师的一再提醒下勉强标出语句。小组讨论时,甲班能就较难的②③小题展开探讨,所有问题获得比较完满的解答;而乙班小组长不知自己该干啥,组员也不知如何探讨。小组探讨流于形式,能解决②③小题的只是少数的优秀学生,而他们似乎也不想与身边人分享成果。甲班的交流酣畅淋漓:学生积极踊跃,朗读声情并茂;乙班的交流则成了老师与优等生的对话,朗读时常出现卡壳。由此可见两班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平时学习方法也不同。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有重要的意义。

1积极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可以维持、推动、引导、调节学生进行学习并逐渐转化为内在动机的一种力量。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习动机强就会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动,因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得到学习需要的满足,进一步加深对学习的兴趣。反之,如果学习缺乏动力就会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动,导致学习效果差。学习兴趣是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性的基础。新课改后,教师无论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技术还是对教学展示方法等的改进,都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前提。

2多管齐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1启发引导学生“会学”

语文教学有其本身的特殊性,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找到“黄金”,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点石成金”术。所以教师必须善于启发引导,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实践中逐步学会“听说读写”。例如,在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时候,紧扣本文的学习重点----选材的典型性,引导学生学习作文中如何选材,并回忆《我的老师》《背影》等经典文章,让学生在回忆、学习、比较和思索的过程中学习作文的选材技巧,然后再把学到的这一技巧再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再如,学习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时,先引导学生回忆、感受学过课文中教师的不同形象(蔡老师、韩麦尔先生等),然后结合切身感受写自己最熟悉的教师。我们知道,课文本身是例子,是文化的载体,学生应该从课文阅读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从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和人性的陶冶。

2.2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激活学生的思维

我们知道,语文能力的培养单纯局限于课本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着眼于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学生在学好课本后还得“脱离”课本,从课本中“跳”出来。如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做这样一项练习:首先从课文中摘抄出以下文字:“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把摘抄的句子去掉部分词语改写成这样的句子:“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让学生自己去加以比较,然后分组进行讨论,比较这两段话的优劣。这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就不再单单局限于作为旁观者的思考,而是成为深入课文中的一个角色了,即阅读已成了一种主动参与的生活,这种训练的意义已超出了学习课文的本身。

2.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多感官投入学习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手段也随之进行改进,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它集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一体,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如在讲《桂林山水》《火烧云》等自然奇观类课文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有效优化教学设计

如果想更有效的完成语文教学目标,使语文教学活动高效开展,则要从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开始。结合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当前语文素质的现状和特点,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将会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归根结底,如果要保证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首先教育者要清楚,课堂的关键在于要清楚我们要讲什么、为什么讲、怎么讲,如果想清楚了这些问题就会在教学课堂中有的放矢,从而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的教学理念在于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做到以学生为本、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要能更进一步的掌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对各种教学资源做到有效的整合与运用,清楚应该突出的重点问题和需要强调学习方式方法的内容;清楚哪些教学内容需要将课堂从教师延伸到图书馆乃至互联网,等等。如此这般,可大大避免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随意性,避免天马行空式的授课方式,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为了让学生能最大限度的接受令人目不暇接的信息更新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的过程中树立起现代语文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爱的学习氛围,重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帮助其掌握学习规律,从而实现学生的课外延伸学习。授人“鱼”,授人以“渔。

4结语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方法可以照搬,必须因地制宜,有自己的创新才能有生命力。如果教师能运用灵活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这样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对知识有一种渴求的欲望,这样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会好起来。

篇10

1.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阶段决定了他们对于新奇事物、充满兴趣感的事物的强烈好奇。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极其重要的。而信息技术由于其方法多样、表现灵活、形象生动等特点,也较其他教学手段而言有着更大的优势,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学生根据单一的课本图片展示可能无法深刻感受课文内容,对一些教学内容理解上不是很容易。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爬山虎的生长环境,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又是如何向上爬的,学生看到这个有趣的过程,再结合课文阅读,在愉快轻松的情境下较好地掌握知识[1]。

1.2 拓展阅读教学空间

多媒体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最为广泛的应用,以其教学信息存储量的大量、阅读材料的丰富、生动影像等优势成为教师最喜欢的教学辅助工具,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的一些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阅读规律,又能满足学生对教学相关知识的需求。教师通过网上搜索,收集整理语料,通过网上与其他教师的互动,彼此讨论什么样的知识积累利用学生的成长,最终表现在课堂教学上,给予学生更多更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阅读空间得到扩展。

1.3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们可以利用其较强的表现力,在明确教学重难点后作出合理的设计,辅助生动的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解决学习的重难点,的教学辅助,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与综合的分析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观潮》一课时,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这一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如何让学生感受那来潮时的雄伟壮观景象,如何学会运用一些重点词句,这些教学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观看来潮影像,让学生直接感受那样的雄伟壮阔,而之后的部分再指导学生细细品味、阅读思考,教学效果会很好。

1.4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生在观看信息技术的内容演示后,加上对于文字理解的敏感,头脑中的印象丰富,彼此间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生的思维空间被拓展,学生的感受丰富,在教师的启迪下,再进行讨论研究,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得到激发。

2 如何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1 创设良好氛围与情境,重视学生情感激发

语文阅读教学是很有感染性质的一个内容,阅读的篇目或优美,如一股清泉涤荡人们的心灵;或感动,如一束灿烂的阳光,温暖人们的心灵;或畅快,如一首乐曲拨动人们的心理;或激昂,如万马奔腾,激荡着人们的斗志。因此,信息技术的利用,就是要辅助教师把这些美妙的感觉展现出来,利用其声情并茂、有声有色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各具功能效果的感性材料或是立体影像、音乐表现,从而创设出良好的气氛与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去感受美、发现美,进而创造美[2]。

2.2 巧利用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知识积累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能很好地拓展信息容量,增加学生的学习资源,并实现课内教学和学生课外学习的有效联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比如《火烧云》一课,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课文中描绘的不同形状的、不同颜色的火烧云,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世界的神奇。直观的展现会让教师的语言表达更加流畅,提升学生理解课文的效率。而且课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其他自然现象的收集,更好地实践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及与自然学科的整合工作。

2.3 正确处理好人机关系,保证教学的独立性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无论制作的课件多美多吸引人,收集的材料多么好,也要注意自身教学能力与魅力的展现,不要成为课件的执行者。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讲者,教师要始终保持教学的独立性,处理好与信息技术设备或是软件工具的关系。比如《戈壁滩上的白杨树》一课,教师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对建设者建设新疆艰苦创业的情感敬佩上,要放在新疆发生翻天覆地的喜悦感动上,这时就需要多媒体等技术工具暂时退场,教师的情感激发才应该是主角[3]。

2.4 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建立积极互动模式

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工作,会容易让“人机交流”更加密切,却忽视了教学中的主体也就是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心理变化。信息技术是服务于教学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增长,教师对此一定要有清楚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观察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应,从而对教学工作做出规划。教师要开展情感教学,与学生建立积极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喜欢上自己,感受自己的人格魅力,喜欢上学习,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3 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3.1 运用信息技术要科学合理,不可误用和滥用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有着很多优势,但也不是万能的。教师不能过度依赖它,认为所有的阅读教学都需要应用信息技术,不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教学质量和效果一定是不好的。一些教师无论是什么教学内容,都要做很多的网络搜索、课件制作,时间花费很多,但是对教学内容本身却没有深入的研究。课上的重点也都是课件的欣赏,虽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但就阅读课而言,细细的品读或是朗朗的诵读、情感的理解等被忽略。正是对信息技术的误用和滥用造成了教学工作的主次不分和本末倒置[4]。

3.2 教师要重视自身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必须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有十足的了解。因此,课前的备课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初中语文课程较为紧凑,教师的时间有限,如果每天在信息技术应用的技能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就会影响教学的其他方面。因此,教师要重视自身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可以利用寒暑假接触最新教学信息技术工具,加强联系,从而为学期课程做好充足的准备。

综上所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诸多的积极影响,引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带来很大的帮助,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可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焕发了无限活力,因此一定要重视树立正确的认识理念、应用意识,积极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教学服务,从而更好地丰富课堂内容、活化教学手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语文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营造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世界中尽情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许小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2010(10):57-58.

篇11

小学阶段正处于写作教学的初期,是今后写作能力重要基础的奠定时期,对于学生今后的写作水平与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语文教师加强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升学考试成绩,同时还对加强学生对于社会人才需求的适应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当加强对于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这就要求相关教师对当前的写作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入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能力,为今后的写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现状

写作对于小学语文阶段的课程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相比以往的写作能力来说已经取得较大的进步,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当前的小学写作教学中,大部分小学生依旧在文字组织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同时在日常写作过程中,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文章构思,写作结构与形式存在问题,同时还不具备生动的叙事与表达能力。面对以上的现状与问题,大多数小学生都容易产生畏难心理,进而对写作训练存在懈怠,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所以,加强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相应措施

(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制订

要实现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与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的制定。首先,教师要对班级的整体写作水平以及班级内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了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活动的设计或者写作训练的方式,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语文课程中《永远的童年》的写作训练单元教学内容是学生的童年趣事写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就各自的童年趣事进行班级交流,在这种口头作文表述过程中,教师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的综合水平。之后,就可以就班级整体写作水平以及个人写作能力进行相关教学方案的制订。

(二)加强教学设计,多角度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多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全面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同内容,将学生的阅读训练与写作练习进行结合,在进行课文教学以及阅读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以及阅读文章中的写作思路以及文章结构与形式的讲解,加强学生对于写作方法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火烧云》时,这篇课文是典型的写景文章,教师可以在讲解过程中对文章的写作结构以及技巧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在进行科技文写作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填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写作兴趣,教师首先提出“未来的机器人可以做饭。”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未来机器人的功能与作用。并让学生进行《未来机器人》的写作训练,在短小的作文写作后进行小组内文章分享与交流,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评价与修改

要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上升,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写作问题并积极进行改正的能力,让学生不仅可以完成写作还能实现写作水平的上升。在这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重要作用,例如在进行叙事文《我的好朋友》的写作训练中,在学生完成写作之后,教师进行分组,并选择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进行评改工作的组织。将小组内的作文练习交换评改,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错别句式以及错误结构,并填写相应的改正建议以及总体文章评价。并且各个学生还应当在小组内就自身写作经验进行交流,提出自身不足以及改正措施,并就《我的好朋友》这篇习作陈述自身的写作技巧以及值得借鉴的地方,进行组内交流与学习。在不断强化自身写作能力的同时,实现小组内成员写作能力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