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师范校内实习自我总结

师范校内实习自我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01 12:23: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师范校内实习自我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师范校内实习自我总结

篇1

一、研究背景

自2000年以来,在高等教育普遍化的形势下,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看齐本科“学术性”“综合性”教学模式,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在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中不断弱化,甚至缺失。英语教育专业受其本身语言学科的影响,更加注重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教与学,忽略了“师范”这一重要的专业特征与专业价值体现。事实上只有围绕专业价值去塑造、构建满足学生成长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才能真正保证英语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现有基础英语教育对英语教育人才提出的迫切需求[1]。在此形势下,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2014年初重新修订了英语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基本要求,对英语教育专业进行课程、管理全方面改革。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院2014年级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展开,在2014年级英语教育专业开设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每15~18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一名德育导师、一名校外职业导师。此课程的在校培养为校内学习的前两学期,校外见习为第三、四、五学期,第六学期教学实习

二、具体实施

(一)实验目的

此模式旨在通过调查导师制下我院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实践效果、师生评价等方面,以此切入,探索现阶段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现状及问题所在,从而进一步探索课程建设和专业发展方向与合理性建议,继续深化中、小学教育英语师资培养模式改革,制定符合时展的英语教师人才培养方案[2]。

(二)实施对象

以我院英语教育专业2014年级学生、2013年级学生作为本实验的实验组与对比组,实验组学生人数为119人,对比组124人。本调查问卷统计于2014级学生完成在校前两学期的校内实践学习之后,2013年级英语教育学生并未开设此实践课程。

(三)实验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分为实践技能、英语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英语教学理论三个部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教学实践能力的自我评价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教师职业技能,经过导师指导,训练效果明显的教师技能项目依次为:说课、教案设计、板书、简笔画辅教、课件、组织教学、电子白板的使用、课件、英文歌曲教唱。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没有开设导师制专业技能训练的对比组,认为可以胜任说课项目的学生仅有5.9%,有45.6%的学生认为其说课能力比较好,33.7%学生觉得自己的说课技能还过得去,而有14.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说课技能较差,不能胜任此项任务。而实验组的学生经过导师在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点拨与指导之后,表示自己具备很好的胜任说课任务能力的学生占65.8%,较好者占22.7%,能力一般的占11.5%,能力较差的为0%。在教案设计、板书等方面也体现出了导师制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对学生教师职业技能提升的突出效果。提升程度最低的为英文歌曲教唱,部分学生认为与其自身音乐素养与基础有关,其先天因素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得到技能提升[3]。

(二)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的自我评价

本部分调查围绕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英语语言基本运用能力的体现展开。如表2所示,对比组仅有10.9%的学生对自己的语音面貌满意,24.4%的学生认为语音面貌较差。导师制实验组有47.1%的学生对自己的语音很自信,而认为自己较差的仅占4.2%;而英语书法项目在实验组的数据体现上更为明显,65.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书法很棒,22.7%的学生觉得自己的书法不错,没有学生认为自己的英文书法很差。在没有经过导师指导训练的对比组仅有14.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文书法很好,45.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文书法很一般,甚至5.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文书法较差。在表2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口笔译的对比数据显示,对比组比实验组更具优势,但主因在于2013年级英语教育学生经历了比实验组学生多一年的校内专业课学习,且积极准备并参加了大学英语A级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问卷调查时2013年级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已经完成了口笔译专业课的学习。由此我们再一次验证了“语言的学习是以量化为基础”这一真理。

(三)学生对教学理论与课程标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表3中,仅有“英语教学法”“幼儿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两项考察内容。从数据可以看出,到问卷统计为止,尽管两组学生的校内学习尚未涉及这两项内容,但是对比组的考察结果仍然优于实验组。对比组有11.3%认为自己对英语教学法的掌握与应用很好,而实验组仅有5.9%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很好地应用英语教学法;同样,关于英语课程标准的掌握情况,对比组有16.1%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所掌握,而实验组仅有7.6%。据教师调查发现,两组学生中,能够很好地运用教学法并掌握课程标准基本情况的学生基本上都有社会实践经验,即参与英语培训机构、课后辅导班教学,或者从事英语家教这样的经历。所以,我们可以得出,校外实践是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研究结论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我们了解了学生在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对英语基础知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以及教学理论、指导标准的掌握情况。从数据结果来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高专教师人才培养的可行路径,通过校内导师的指导与培养,学生可以更有效地掌握英语教师所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数据看出,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更科学地配合学生的校内外理论学习与实践养成,充分保证学生的校外见习、实习经历,必须由校内专业导师、校外职业导师对其见习经历进行监督、指导,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

五、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英语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训练的策略与建议

(一)加强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认同,引导学生对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自主要求

在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导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学生在入学前对未来职业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同样对教师职业也只是停留在学生对所接触各类教师的感性认识。所以,导师要在学生入学后,帮助学生转换职业身份意识,将职业教育贯穿始终。让学生了解早期教育与初等教育对于人的一生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热爱教师职业,从“教”的角度来学习专业知识,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养成之中。

(二)科学构建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突出师范特色

我校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贯穿高职高专学生三年培养始终,通过合理配比前五学期校内学习中的其他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能够科学实施校内理论学习,校内外实践学习与实践养成,充分保证学生的校外见习、实习经历。课程开设的前四学期周课时为2课时,第五学期4课时;第一、二学期主要体现为校内教育见习,由校内专业导师带领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与课堂教学活动模拟;第三、四、五学期为校内、校外见习相结合,每学期由导师带领学生进行一周校外职业体验;第六学期进行教育实习。需要注意的是,每学期专业技能训练课程都要根据本学期其他专业课的开设进行辅巩固学习与技能训练掌握。每学期有不同的职业技能达标标准[4]。

(三)制定监督和激励机制,保障导师制下英语教师

职业技能训练的顺利展开与教学效果根据教学计划设置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考核体系。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导师评学生,导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导师的定期总结评估。在合理建构导师工作量核算办法的基础上,建立奖励机制,以导师的工作量、教育质量来对导师进行奖励与鞭策,并且与奖金、评优选先、职称晋级相挂钩,以激发教师对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导师工作是学院教职工参加承担育人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监督小组,每年将对导师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并且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导师工作意见。具体考核办法可以参考如下:1.监督组评价每学期由监督组成员对导师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考核。依据导师的工作记录、开展活动的记录、对学生的情况记录,指导的创新形式等方面进行。2.受导学生评价每学期进行一至两次的学生评价。依据学生自己对导师的接受程度、满意程度、自己的专业进步程度,以及导师的严谨、价值等方面进行。3.导师互评每学期进行一次的导师间互评。通过导师的自我总结和交流,根据各项条件综合考量。导师的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工作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奖励工作成绩突出、生评成绩优秀的导师,对没有认真履行导师职责,生评、导师互评中成绩不合格的导师,以及工作失职的导师,要加强教育管理,严重者取消导师资格。

(四)建立情感枢纽,形成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导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

导师制,无疑为现有的教师人才培养又增添了更多的情感因素,返璞归真,回归了手口相传的师徒制。所以,如何以情感为枢纽建立起导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是导师制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在信息技术已经十分发达的今天,导师与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课堂、课外互动。导师建立微信群,随时关注学生动态,进行小组讨论、上交,查阅作业;还可以建立“导师+学生”团队,利用互联网共同完成教学、科研、技能提升等任务。在一点一滴中,导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助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加深同门情谊,使得这样的情感成为一种向心力,大家共同努力实现学业共赢。

(五)注重深化院校合作,实现人才共同培养

高职高专无疑是早期英语教育与小学英语教育教师培养的摇篮,但是职业岗位才是英语教师真正成长的地方。导师制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意深化院校合作,高职高专院校务必做到,在有序开展正常校内教学的基础上,必须组织专业教师、学生到中、小学等基础教育一线进行职业考察与体验,为学生将理论实践于课堂提供机会,并且要紧密联系校外基础教育一线单位与教师,开展广泛合作,共商共议英语师资培养的有效办法与合理措施。所以,建立校企合作,聘请校外导师是确保学生圆满完成职前教育,成为一名毕业即能冲上一线教学的英语教师的重要条件之一[5]。根据就业形势的发展,英语教育专业教师人才的培养需要院校建立起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四个方向的校外实训基地:幼儿园、小学、初中、培训机构。校外学习方向的选择由导师根据学生素质提出参考意见,学生自主选择为原则。在校外实践学习开展期间,校内专业导师全程参与学生校内外实训。学生就业前,导师应配合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协助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岗位就业[6]。总之,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养成应始终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过程,即教育教学、日常生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对英语教师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式,改进训练方法,加强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与奖励机制,以批判性继承、改革性创新的思路来不断完善、规范英语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真正实现为社会输出优秀英语教师这一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肖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197.

[2]苏福宝.高专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调查分析:以柳州师专为例[J].柳州师专学报,2013(6):47-49.

[3]蒋海春.高职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5):58-59.

[4]邵光华.论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J].宁波大学学报,2011(1):15-20.

篇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2-0088-03

明朝的历事制度,又称“拨历”,是明朝一项培养储备文官的重要制度,指的是选取一些国子监中学习优秀的监生到国家部门中参加实践,培养其从政的经验,是监生出仕为官的一种途径。与宋代官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理念不同,明朝的历事制度整合了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具有实践育人的功能,首开中国教育史上教学实习制度之先河[1]。

一、明朝历事制度及其特点

(一)明朝历事制度简介

建立历事制度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基于明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需要大量官吏具体从事安定社会秩序和恢复经济建设的工作,历事制度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另一方面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儒生专习书史, 不谙吏事, 一旦任之以官, 多为滑吏所侮, 乃命于诸司习吏事”[2],即国子监生通过历事可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而不被奸猾的下属左右。到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六月,明朝正式将监生历事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

(二)明朝历事制度的特点

1.确立了知行合一的人才观。明朝监生在历事之前要经过长达数十年的书本知识学习。国子监设有六堂,分为三级:正义堂、崇志堂、广业堂为第一级,修道堂、诚心堂为第二级,率性堂为第三级。监生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查才能进入更高一级的学堂学习。在完成国子监的学习后也不是每一名监生都可以参加历事,只有那些“学优”、“年长”的监生才可以历事。当然也不代表监生经过历事之后就可以做官,监生在历事的过程中同样要接受考核评价,“勤谨者,送吏部附选,仍令历事,遇有缺官,挨次取用”[3]。由此可见,明朝将监生的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并重,这种人才的培养方式既关注到了学生的知识能力也关注到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是“中国古代官学教学实习制度之首创”[4],为明朝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2.组建了多维的育人队伍。明朝的监生历事是作为一种常态化的制度规定下来的,受到了众多关注。从皇帝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再到国子监的教官都是监生历事的责任人。首先是领导层面,中央关于历事制度政策的变化可以看出监生历事受到了几乎明朝每位皇帝的关注。历史上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共有十几位皇帝先后对监生历事制度颁布诏令进行改革。其次是考核评价队伍,明朝监生的考核管理人员一般由历事衙门的正副长官、国子监的教官共同作出评价。再次是监察人员,国子监生历事的监察人员为锦衣卫官员。由此可见,对明朝监生历事负有责任的人员众多,从领导层到实践单位负责人、学校教师都对学生实践负有责任,而且还有专门负责监督的人员或单位,这说明明朝监生历事制度从评价到监察都有比较完备的育人队伍。

3.拓展了多元的历事路径。明朝的历事制度在历事路径建设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监生历事涉及吏、户、礼、兵、刑、工、五军都督府等中央机构的各个部门,如果中央部门的历事监生数量增加,就会派遣监生到地方上去历事。其次,历事项目众多,大多数监生都被纳入历事范围内。据《明会典》记载,仅仅在中央提供监生历事的项目就有52个,能够容纳1351名监生历事。再次,历事显现出现代学科色彩。明朝的历事内容涉及众多学科,如档案学(随御史刷卷)、法学(大理寺、督察院)、财政学(天财库、承运库)、政治学(五部六科)、文学(写诰)、人口学(续黄)等等。宣宗时还选了380名国子监生作为教官,这可以认为具有师范教育性质的历事项目。由此可见,明朝十分注重监生历事的路径建设,不仅历事岗位众多,而且涉及很多学科。

4.设立了完整的考评体系。明朝的历事制度秉承了明朝一贯严格的制度风格,首先表现在严格的知识考核体系。就拿六堂之一的率性堂来说,每个月都有对监生不同方面的考核,“孟月,试本经义一道。仲月,试论一道,诏诰表章,内科一道。季月,试经史策一道,判语二条”。此外,监生在监还实行积分制。每年要等到八个积分才能升级,“不及分者,仍坐堂肄业”。其次表现在历事时候完善的评价体系。历事监生分为勤谨、平常、才力不及、奸懒四类,只有勤谨者才能有资格参加选官,才力不及者、奸懒者都会被淘汰,因此监生要想做官必须在历事的时候倍加用心。此外,如有监生在历事时违规也要受到处罚,称之为“罚历”,就是延长历事的时间。如果监生被罚历就会延误选官的时机。最后还表现在严格的监管机制。明朝监生的考评管理人员一般由历事衙门的正副长官、国子监的教官共同作出评价,还有锦衣卫来监察完成。在“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翰林院堂上官,六科给事中,公同监官拣选”的基础上“仍令锦衣卫指挥一员巡视”,因此明朝对历事制度的监管机制也是相当完善的。

二、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困境

(一)知识与实践相分离

“认识深度决定行动力度”。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人才不仅要具备动脑能力的认知技能,更要具备动手能力的操作技能。但高校育人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理念,不能从深层次认识到实践的育人功能,对实践基地的建设无实质性的投入。高校对实践育人认识上的局限是产生其问题的重要根源。教育部等部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后,各地纷纷掀起建立和研究实践育人体系的热潮,但这似乎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过度强调没有理论基础的实践也是没有育人实效的实践。开展实践活动忽视学生的知识储备,这将会导致知行分离。

(二)校内外指导脱节

校内外指导脱节主要体现在指导教师全程参与不足:一方面,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生活缺乏关怀,由于学校对实践育人的工作准备不足,学生对实践活动的认同和理解不到位,使许多学生一开始无法迅速进入角色,而实践单位往往很少关心学生在工作中的感受,使学生难以适应岗位的工作环境。如果这时候缺乏校内指导教师的关怀,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动摇。另一方面,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技能适应缺乏有效指导。每位学生在走上实践岗位后,都会不同程度地遇到不适应的问题。新的职业岗位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与实践单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工作中经常出现一些失误。而属于实践单位人员的校外指导教师忙于自身事务和教学经验不足,有时候会对学生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校内外指导脱节导致有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到“似乎与学校脱离了一样”。

(三)实践内容单一化

许多高校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大多流于形式,表面上如火如荼,往往是实际内容少,大多与课程内容无关。有的在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实践计划和实践内容随意性强,参观考察多、实际动手少的现象,美其名曰为实践,但育人效果大打折扣。而在开展课程实践方面,则是以围绕学习内容的实验、实习为主,参与主体少,基本上以校内教师和学生为主,以任务完成为考核标准。学生被动地为了完成任务而实践,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四)考评激励机制缺失

汉代王符就曾说过:“选贤贡士,必考核其清素,据实而言。”因此,确立“考核促进成效”的观念和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开展实践育人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现有的实践育人考核机制不完善。实践环节一直在高校人才培养有所体现,如大学生见习、实习、社会实践等等,但是对这些实践环节中的考核评价往往不够完备。如《中国教育报》就曾专门撰文讨论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化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说明高校的实践环节往往没有起到育人的作用。究其原因,根本是在观念上没有认识到考核评价机制与实践育人的关系。没有确立“考核出成效”的观念,也就无从采取有效保障实践育人实效的措施。

三、明朝历事制度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启示

(一)知行合一的育人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人才培养而言,观念一变天地宽。思想观念陈旧,就培养不了人才;思想观念落后,就会埋没人才。只有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才能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因此,人才不仅仅需要知识的积淀更需要专业技能的掌握。正如我国明清时大教育家颜元曾经说过:“某谓心上思过,口上讲过,书上见过,都不得力,临事时依旧是所‘习’者出。”明朝的历事制度造就了一大批通过历事出现的人才,填补了明朝建立初期官员的匮乏。这与历事制度着重将书本的、课堂的教学与实践的教学相结合,造就学术修养与实际动手能力兼具的人才观是分不开的。因此,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把“知”和“行”联合起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摒弃以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思想,才能真正提升人才的竞争力。

(二)“官”师联合的整体观

明朝历事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了历事项目中的官员负责制,将校外的“官员指导”与校内的“教师指导”联系起来。如今实施实践育人也应建立校内外联合的实践指导小组。具体的实践育人指导团队应包括两个方面力量。一是采取校内教师负责制,安排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实践育人小组的班主任,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监督和指导学生按照计划进行实践;二是由实践单位或者实践岗位指定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对参加实践的学生进行业务指导、监督;三是聘请校外专业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负责学生实践期间的技能训练指导等。

在实践过程中,校内指导教师负责与校外指导教师协调学生实践情况,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并向实践育人指导小组汇报学生实习情况,同时,要指导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实践日志等,并对学生实践报告、实践日志等进行检查、批改、评价等顶岗工作鉴定。校外指导教师则应具体负责学生实践期间的各项任务和工作,确保实践育人计划的贯彻落实,并对学生的实践进行考勤、考核、鉴定等。从而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联合管理学生的实践过程,确保学生实践的顺利、有序、高效实施。

(三)有机整合的实践资源观

学校课堂是育人的基础空间,是其他培养形式的基础和前提。但学校课堂教学时间不仅仅是对书本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要在校内课堂教学时间中,强调创新教育,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全面发展。社会作为校外课堂是育人空间的延伸和拓展,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等院校育人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丰富实践经验的主要阵地。在知识的平面拓展层次上,社会实践可以巩固和加深校内所学知识。

明朝多学科融合的实践项目是监生历事制度得以延续的一个重要的保障。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目前全国普通本科生人数已经达到2200多万,研究生总人数已经达到150多万人(教育部2010年统计数据)。面对这么庞大的大学生人数,高校当前的实践育人活动已经无法覆盖到每一位大学生,这也是当前推进实践育人遇到的众多难题之一。因此当前亟须拓宽实践育人的路径,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实践育人。(1)高校实践育人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高校不仅要与企业合作、与科研院所合作,推进产学研相结合,还要积极与社区、乡镇工矿企业、社会服务机构等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项目。(2)高校实践教学方法、教学体系也要面向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进行改革。一方面,建立符合各个专业的教育教学体系,不仅课内实践教学要推陈出新,还要将课外实践教学纳入到实践育人环节中来。另一方面,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方法,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

(四)考核激励相结合的检验观

1.建立四元考评机制,增加教育效力,即包括个人自我鉴定、指导教师考评、学校考评和实践单位鉴定四个方面。(1)学生根据互动的过程,对自己的表现进行一个总结性的自我总结和评价。通过自我鉴定的方式,达到让学生认识自我、教育自我之目的。(2)指导教师对学生参与互动的过程评价,比如,专业能力、学习态度、融入度、人际关系、团队精神等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不足,不断进行完善。(3)学校选定由目标、过程、效果“三线”立体建构的坐标参照系,并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指导教师的评价,给予研本互动进行综合的评定,总结经验,并不断改进,以增强实效。

2.健全三维激励机制,提高师生的参与动力。学校可以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健全三维激励机制,以激发更多的师生参与到实践育人中来,实现全员育人。三维激励机制,即个人表彰、项目评比、理论研究奖励。(1)对参加实践的优秀学生或优秀学生团队进行表彰,并评选优秀指导教师,既发挥学生的能动力也增加了教师的积极性。(2)在学校层面上对优秀实践项目进行资助和奖励,以扩大示范效应。(3)实践育人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不断深入的理论研究,因此对理论的研究也应当扶持。

监生历事制度,最后名存实亡,不是因为制度的不先进,“根本原因在于该制度的内在矛盾性”[5]。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其作为一种实践育人的教育思想仍值得我们借鉴。当今大学生就业的时候缺乏用人单位所需求的“工作经验”已成常态,从明朝监生历事制度我们可以看到,将理论学习与实际锻炼紧密结合是培养经世致用人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凌皓,刘淑兰.明代国子监的坐监积分与实习历事制

度[J].教育科学,1994,(3).

[2]清・张廷玉等撰.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1903.

[3]明・申时行修.明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9:220.

[4]陈昕.明代国子监历事制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

篇3

毕业生自我鉴定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这些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很难忘。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总结过去,收获良多,现总结如下。

我叫_,是_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一名应届毕业生,专业是化学教育。做名优秀的教师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我所崇高的教育是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教育、教师、学校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为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我愿用我毕生精力,精心培育满园桃李!

在校期间,我勤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并将之融会贯通,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能力。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能熟练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等计算机办公软件。

平时,我还十分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作为师范生,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乐观向上,在基本技能“三字一话”上,我坚持勤练书法,钢笔字、粉笔字较好,普通话通过二级乙等;在能力培养上,校内积极参加了“未来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普通话大赛”等活动。校外尝试从事家教工作,并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多次进行教学实践,既实践了所学,又锻炼了能力。在这些工作中很好地锻炼了自己,使自己完全具备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能力。

我深知社会的人只有融入人的社会化元素才能够成就一个作为文化传播者的价值!我认为一个人只有把聪明才智应用到实际上工作中去,服务于社会,有利于社会,让效益和效率来证明自己,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我坚信,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才能发挥出人的全部潜力,做出更出色的成绩,实现人生的价值!我不求流光溢彩,但求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不期望有丰富的物质待遇,只希望用我的智慧,热忱和努力来实现我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也许我并不完美,但我很自信,请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尽我的努力让你满意。大学时期,虽然我的成绩不是的一个,但是我是比较努力的一个。作为应届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不足,但我会虚心学习、积极工作、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用时间和汗水去弥补。所以我深信自己可以在岗位上守业、敬业、更能创业。我无意用华美的字句来修饰我的人生,只希望有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一颗真诚的心在期待你的信任,一个人的人生在等着你的改变!

毕业生自我鉴定

岁月如流,转眼实习期即将结束。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同事的热心帮助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我很快适应了环境,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回收翘望,有优点可待继承发扬,还有不足需学习改进。

思想方面,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拥护当的各项方针政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及“八荣八耻”的内容,领悟“十x大”精神,还通过报纸、电脑关注国内外形式及有关政治动向。使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学习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于个人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牢固的掌握了些专业以外的知识。随着技术的更新,工艺流程的不断充善,要求我们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我抱着不断进取的求知信念,从没有放弃学习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在学习和掌握化工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拓展延伸。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而不懈奋斗。

在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厂纪常规,认真履行铁件操作人员的职责。尊敬领导,团结同事。不迟到,不早退,不矿工,踏实工作,努力做到操作规范化,技能熟练化,基础设施清洁维护经常化。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实践操作有措施,有纪律。工作期间始终以热心、细心为准则,联系现场实际,勤观察、勤思考、勤学习。工作实践让我的业务不断增长,工作能力和思想认识都有很大提高。

我的生活准则是: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为人真诚热情,乐于助人。坚持自我反身且努力完善自己人格的意念,时刻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一贯奉行严于律己的信念。当然,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说话做事粗技大叶。与人交流沟通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喜欢自己的专业和工作,所以有信心改进不良习惯。

几个月实习工作的磨练,培养了我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埋头苦干的求实精神,树立了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生产实践让我学会脱离浮躁和不切实际,心理上更加成熟坚定。为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承和发扬自己的优势,学习改进不足。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毕业生自我鉴定

这次能有机会去工厂实习,我感到非常荣幸。虽然只有一个礼拜的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在老师和工人师傅的帮助和指导下,对于一些平常理论的东西,有了感性的认识,感觉受益匪浅。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在此感谢学院的领导和老师能给我们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感谢老师和各位工人师傅的的悉心指导。

我们这次实习,主要在玉龙的尿素生产厂。在转化,脱碳,碳化,合成氨,尿素合成等五个车间共六个工段都进行了半天的实习,在车间师傅的详细讲解和悉心指导下,我们详细的了解了每个工段的设备和操控系统,初步了解了工厂各个工段的工艺指标,对工厂的管理制度也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在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还参观了研究生产销售化学纤维、精制二硫化碳、漂白玻璃纸、彩色玻璃纸及其加工产品、经营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的成都华明玻璃纸股份有限公司。初步认识了玻璃纸的制作流程和车间的情况。

成都化肥厂是1958年全国首批兴建的13套年年产X吨合成氨的小氮肥厂之一,X年改制后更名为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X年与省农司合作,实现资产重组,为企业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40多年的艰苦创业,公司多次受到原化工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各级领导的表彰,荣获原化工部首批命名的"六好企业"、"精神文明工厂"、"全国环境优美工厂"等殊荣。"裕农"牌碳铵、尿素获部优、省优。98年以来公司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先后采用四套先进的进口和国产dcs计算机控制系统,使产品产量、质量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目前,公司具有年产10万吨合成氨、13万吨尿素、10万吨碳铵、10万吨复合肥的化肥生产能力。在"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生产经营宗旨指导下,产品深得用户好评和市场亲睐,X年荣获四川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企业最大市场占有份额30强,X年公司"裕农"牌尿素被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列入免检产品,X年被评为成都市模范企业。

篇4

在实习期间,我尽量抓住机会,从各方面锻炼自己,让自己从多方面成长,以更加适应将来的正式工作。在实习学校,我们和正式职工一样上下班,备讲课。在各个方面都以一个正式职工来要求自己,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成长。

思想政治方面,在定顶实习之前,我就已经做好了当一名老师的准备,首先是两年半时间的大学学习,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再次是从心理上已经准备好了做一名老师,融入一个班级、一个教研室、一个学校。在到达实习点之前,李老师给我们开了两次会,两次会的内容也是为我们以后的角色转换指明了道路,心态“融入、学习、改变、包容、坚持、感恩、谦卑、乐观”是我们走向老师岗位的绝对法宝,在实习过程中可以有一个智慧人生,用情商去管理。在到达实习学校之后,我们和所有的老师一起上下班,严格执行学校的签到、退制度,按要求写备课、讲课。完全转变了我们只是一个实习生的想法,而是真正的成为一名教师,也从各方面做好了成为一名老师的准备。而且,从大一开始我就向学院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虽然还没有成为一名党员,但是我始终以一名党员来要求自己,在实习学校不光是在教学上尽自己的能力,在学校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上也尽自己的能力去承担,不怕吃苦、不怕干活。争取在各个方面都得到锻炼,可以为实习学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教学工作方面,在大学我们所学到的都是理论上的东西,从来没有实践过,而顶岗实习是一次非常好的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机会。实习前两周,我们还不让讲课,而是跟着指导老师来听课,在这期间,我认真听指导老师的每节课,做好听课记录。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写教案、备课,为登上讲台做准备。开始上课之后,我深刻体会到缺乏经验,面对一个班脾气各异的学生、上课各环节的设计以及所讲内容学生的接受程度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在初期上课的时候,我上课讲的理论知识性的东西过多,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学生们配合度也不高,而且因为学生们的年龄、知识程度等问题,有些教学环节设计也存在不合理状况。我的指导老师在听我讲课时也将我这些问题指了出来,让我慢慢适应教学工作,学会教学。在实习后半时期,我的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职业技能得到了锻炼。在实习期间,县教育局还举办了“说课大赛”和“实习生优质课展示大赛”,虽然没有得奖,但也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也向其他优秀同学学到经验。经过实习的锻炼,我学会了怎样去当一名老师,怎样去和学生相处,怎样去管理学生。教师顶岗实习报告总结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来到实习学校,我不仅是要担任语文教学工作,还有实习班主任的安排。来到实习学校,我担任39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同时也担任了他们班的实习班主任。和学生相处是一门智慧,他们既是一个班集体,同时也是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他们班的学生特别活泼,一开始面对他们我有点毫无头绪,后来经过班主任指导老师的指点,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根据学生的脾气性格,对待他们就要有不同的办法。同时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更是要保持冷静,既要做出处理,也要顾虑学生的面子,即使他做错了。再有就是平时的小事,查卫生、看做操、午自习纪律等,平时零碎的小事比较多,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在实习阶段,我在班内开过两次主题班会,意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有责任的人和热爱班集体的人。

在教育调查和研究方面,我来到实习学校,协助办公室室老师完成“学优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意在调查学优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情况,通过这次调查,让我对学校内的部分学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有我们在实习期间的教育调查和研究,我们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开展访谈等形式来搜集资料,三个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完成我们对当地教育的调查和研究。

在党团活动方面,我们积极和实习学校协调,在实习期间我们开展多次团日活动,三月份是雷锋月,我们组织了“学雷锋”活动,使学生切身体会奉献的精神,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接下来是学校运动会和“红五月”艺术节,在这两项学校大型活动中,我们都是积极参与,在艺术节中还带领学生做了表演。在四月份的时候,我们去尹村中学进行了经验学习交流,在尹中,我们听了她们的课,并进行了经验交流学习。为学生开“主动人生成大器”班会,将李老师给我们的思想带到实习学校来,共同分享。实习中后期,我们还采访了民间老艺人,听老人讲述过去学艺的经历,通过这些活动的展开,我们既得到了锻炼,又收获到了很多感悟。

在服务实习学校方面,在实习学校,我不仅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同时帮助学校制作展栏,带领学生打扫卫生迎接上级检查,协助其他老师完成教育调查和研究等工作,这既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时也是对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一种锻炼。

顶岗即将结束,回顾顶岗生活,我们确实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大学的学习是知识的积累,顶岗实习则是让我们把知识变成经验。通过顶岗实习,我的教师职业技能得到了锻炼,面向社会,知识学历很重要,但是经验却显得尤为可贵,通过五个月的实际演练,我积累了教学经验,有所成长,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了铺垫!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任务就要结束了,我顺利地完成了大三的第一学期的任务——顶岗实习。

小时候,宋祖英的那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我心中留下了痕迹。在我的心里,老师犹如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老师犹如雨露,孕育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老师是伞,为学生遮风挡雨;老师是虹,为学生搭起走向成功彼岸的桥梁。对于老师,学生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学生的进步就是自己的进步;对于老师,酸甜苦辣才是真正的生活。顶岗实习,可以说让我更近一步地接近了这个职业,也更深刻地认识了这个职业。

实习期间,我收获了很多,经历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面对自己的学生听到有人对我喊:“老师好!”的声音;第一次走上讲台,拿起粉笔,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第一次批改作业;第一次与学生面对面的探讨问题、谈心、第一次以老师的角色进行监考、第一次与多位资深老师讨论交流,共同探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第一次写新闻,做报纸,第一次组织活动……这些尝试使我的成长有了一个新的飞跃。顶岗实习是我们师范生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的必需环节。是走向社会的前奏曲。通过实习,接触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这四个半月的体验,我收获了很多,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体会了作为一名老师的艰辛与劳累,也明白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光荣与责任。

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生活篇

四个多月的时间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让我们细细品味。在威县二中实习生活过得很充实,很快乐,也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不尽的光怀。记得大家一起听评课,包饺子,搞团日活动。尽管我们十六个人来自不同的班,在实习前我们也不是非常熟悉,但在半年的实习期间,我们感觉我们各自的了解逐渐加深。刚到实习学校时,我们一起打扫收拾我们的宿舍,威县二中记录了我们的欢笑,我们的忙碌,我们的进步与成熟等等。

这一切永远都会尘封在我记忆的深处!很感谢各位队友与我一起度过这半年的时光,其中的点点滴滴都铭记于心。实习结束意味着大家要接受另一番现实的考验,希望每一位队友都能坦然地面对,走上自己另一个精彩的人生旅程。

二、教学实习篇

在四个多月的实习时间里,我主要负责高一的英语课。高一不同于其它年级,它的教学工作复杂而又繁琐,在半年的实习阶段,我教高一一班,每天上一节课,相对于其他实习生我是很轻松的。我的指导老师是岳丽老师,班主任是刘芳红老师,岳老师对人很热心,对于我的教学总是给我们很认真的指导,并将他的一些教学经验传授给我们;刘老师将班主任工作的方法、管理班级的方法、经验都很详细传授给我们,老师们都很热情负责,对我们的工作也很配合,生活上给予关心,工作上给予指导,我们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老师们的帮助。在听课中,我个人体会很深。因为学生的基础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听课的同时,我注意到班里学生的不同反应,作好记录,思考以后我该以怎样的形式在班级上课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使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这种听课和我们以往的听课不一样,它并不仅仅为了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还要去学习老师怎么样讲课,学习如何传授知识,如何控制课堂气氛,如何把握授课时间,好好驾驭整个班级教学等。听课的时候,我会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听课的重点是注意各个老师讲解过程中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以吸收老师的优点。形成自己的讲课风格。

难以忘记第一节课,由于第一次上讲台,虽然课前准备得比较充分,但是还是很紧张,所以感觉还是很紧,非常感谢同学们的配合,让我最后顺利的讲下来这节课。课后岳老师和刘老师认真的给我评课,让我知道了哪些不足,并在以后的讲课过程中注意这些问题。

虽然第一节课讲下来了,但我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好。接下来的时间,我准备好后,讲课给老师听。指导老师听过以后,很认真的为我指出讲课中的缺陷,还有一些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对我的讲课给以了很高的评价并鼓励我,这让我很欣慰。从那之后,我就开始以平常的心态去备课、上课,不再紧张了。

四:活动篇

学习的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学生搞课外活动,只有劳逸结合才能保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每周六晚上组织学生看电影,九月份,组织开展“挤球蟹行”活动,十月份开展“队列比赛”十一月份举办“感恩二中,歌唱祖国”歌咏大赛,十二月份举办了“智力竞赛”活动。我的班级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有效地陶冶了学生身心,提高了同学们的班级荣誉感和集体观念。同时也为我和我的学生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忆。虽然我们相处的时间不长,但这段情谊将会长留彼此心间。

三、反思总结篇

这次的顶岗实习,我的感受颇多:

首先,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我不得不刻苦钻研。如果我们仅懂得书本上的知识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求我们能够旁征博引,而且学生在平时也会提到一些书本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所以自己的知识面一定要广。当然,探索是艰苦的,但是,在这种富有成效的实践中,教师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喜悦、欢乐和幸福。因为在教师成功的同时,教师自身渴望成就事业的精神需要也得到了满足。

其次,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不仅要学识渊博,其他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上完一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当好一名老师真不容易啊!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争取做一名真正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再次,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世界,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性。这就决定了教师的教育不能像流水线上的工人生产物质产品那样,可以按照固定的工艺流程,有统一的型号,用一个模子,而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加以教育。有学者很形象地把学生比作大理石,把教师比作雕刻家。作为雕刻家,要雕出好的作品,就要根据大理石的形状、质地、色泽等不同条件,通过精细的加工,把它们雕刻成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工艺品。这个过程是一种创造的过程,也是很艰苦的探索。

还有,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它孕育着愿望,溢生动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地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最后,短短的半年时间,让我清楚地懂得: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使我想到了传统医学中“望、闻、问、切”四诊法。于是,我总结出四点:细心“望”其表,耐心“闻”其声,真心“问”其想,准确“切”其脉。学生需要“爱心”。一次次真心实意的交谈,一句句亲切入微的话语,一份份暖意融融的爱护,学生会产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与仰慕心理,将他们所信任与爱戴的老师作为模仿的榜样,让他们发现爱其实很容易,爱就在身边。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老师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助于“后进生”的转化。教师应该在消极因素中寻找积极成分,在失败中点燃希望之火。总之,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孩子就会积极配合。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

通过这次实习,我的教学实践技能得到明显提高。我第一次发现自己真的长大了,不是一名学生,而是一名老师;第一次发现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中引起那样大的影响。也许,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会淡忘他们的脸孔,但这种美好难忘的师生之情将永驻我心。在这段时光中,我付出了很多,但得到学到的更多。不管将来我是否成为一名教师,这些都使我终身受用。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的确是一副很沉的担子啊!然而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终有一天会“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盼着站上讲台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看过顶岗实习报告鉴定的人还看了:

1.实习单位鉴定评语

2.毕业实习鉴定报告

3.大三顶岗实习自我鉴定范文3篇

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70-02

会计课程是应用型课程,更注重将理论基础与实际的事务相结合。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成长,对于会计实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教育机构,更要积极地适应这一变化。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最为基础的一步,就是对会计课程进行多元化改革。

一、高职会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缺乏针对性、适应性

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学更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忽略了会计课程会根据分支不同而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在方式上,多采用以行政班级为单位授课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但是会计课程的一些分支课程更适合采用小班教学或单独辅导的方式。高职院校采用的会计课程教材及考试体系大多是三四年以前的主流,而会计工作的实际需求水准却是在逐年提高和变化。教材及理论试题的滞后性,会造成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无从下手。

(二)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一方面,会计实践授课教师的实践技能不足。目前高职院校所聘用的实践课程教师大多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在理论基础上具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这就造成教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从业人员的技能素养没有全面、足够的了解,在培养学生相关技能时就会有局限。另一方面,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监管存在不足之处。许多学生存在“实践是作业,关系到能否毕业”的观念,只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实践课程评价,而忽视了实践过程中对自身能力的提升。教师主要对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评价,对于其他方面的关注较少,且每个导师的评判标准各不相同,缺乏统一的成绩指标。这些因素都造成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质量普遍偏低,学生的能力水平远远达不到企业和市场的需要。

(三)实践考核内容单一,评判标准不明确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考评的内容主要是学生上交的实习报告,很难体现学生实际的应用能力及处理新问题的能力,造成会计课程实践考核内容的单一,对学生寻求工作机会及进一步提升能力都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会计专业学生现行的评价标准,大多以分数量化为标准,以卷面成绩为依据。这种评价标准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却没有益处,基本不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水平。

二、高职会计课程多元化改革方案

(一)理论教学及考核多元化

1.理论教学内容多元化。一方面,追求准确定位和定向培养。高职院校要根据会计的不同专业方向确定不同的培养方案,进一步细化和丰富各专业方向的教学内容,使得培养出的技术型人才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方向和性质有准确的定位。另一方面,注重新型会计职业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保持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保持同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学校应及时更新教材,即使用电子教材或者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引进大量现实案例的方法使教学内容能够跟得上经济的发展需要。

2.理论教学方式多元化。传统会计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过于固化,缺乏对于学生知识迁移、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以行政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无法大规模考查学生对于会计基础理论的掌握及应用程度。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课程改革时,应当采用会计案例分析教学、模拟过程教学、专项课题教学等多种方式。其中主要以案例分析和专题讲解为主,提高学生的会计事项处理能力,并提示其在工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模拟过程教学则作为辅助,对于学生职业心态及职业思维进行培养、纠正与优化。

(二)实践教学多元化

1.实践教学方式多元化。为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不同的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层面,应当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式,实行社会实践活动、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者结合的会计实践教学方式。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调查走访、亲身体验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企业中会计职业的主要职责、从业人员素质水准及空缺职位需求等诸多情况;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社会生存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

进行校内实训,主要锻炼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实现数据录入、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及数据报告等一系列会计操作过程。一方面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学习相关专业软件的使用方法,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另一方面能够发现实际会计操作过程中自身技能的缺陷,并能够通过不断地练习进行补足。

在企业中进行实际的会计实务工作,是最能够提升自己专业素能、了解自身实际操作能力的不足的途径,同时能够对未来职业发展积累人脉资源、技能和素质经验。学校要尽量协调与企业的关系,多建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经验的获得开辟新路。学生经过企业岗位的具体实践,才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会计事项,适应职业的不断变化。

2.实践教师组成的多元化。高等院校在聘用会计实践课程的讲师时,应当侧重师范类学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一定职称水平的应当予以优先录取。此外,校方可以借助自身影响力和渠道,聘请有多年会计实务从业经验的企业职员或大学教授来校任职,并由他们组织构建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三)实践考核体系多元化

1.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的学业评价主体是相应专业方向的导师,往往不能对学生的会计素养和综合水平进行全面的评判。因此应当延伸评价的主体组成,应包括授课教师、实践指导老师、学生在实训小组中的同学等在内,这样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职业技能。此外,还应该参考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求每个情境的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必须完成类似述职报告的作业,对完成的这段实训工作进行总结,这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自我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2.考核评价体系多元化。高职会计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一样,大多数的考核是在学校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样的考核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学校的毕业限定,但是距离企业的用人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学校应当与企业合作,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确立考核评价体系,必要时可以直接引进企业的考核体制,让学生不仅仅满足于毕业的最低要求,而是努力去达到用人单位的评价标准。

3.考核评价内容多元化。在评价的内容方面,也应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要求将需要评价的领域进行拓宽,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日常工作上,尤其要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实践单位或企业职员对该学生的综合评价上。着重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自学能力、解决新问题和重大任务的能力及与人沟通合作能力。

4.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在评定的方法上,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实践项目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以突出会计课程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可以采用口头问答、书面报告、专题辩论、自我演讲及小组互评等多种方法对实践课程进行考核。在评定成绩的时间上,应灵活多变,不受学期、学年的时间限制,而是根据实践课程中所含职业技能进行分阶段考核,或者随机选取时间进行考核。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具有危机意识,能够增强其应对职业变化风险的能力。多数高职会计课程的学生缺乏考取职业、专业证书的观念,院校可以采用证书与评价挂钩的方式,激励学生去获取专业证书及从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增添砝码。

总之,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多元化改革需要校方、企业、理论讲师和实践导师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这既是市场对人才的界定和筛选的要求,也是职业竞争现实的必然要求。卓有成效的会计课程多元化改革不仅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竞争力及社会价值,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就业及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林.高职会计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J].职业教育研究,2010(25)

[2]李晓红.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研究[J].财会通讯,2011(6)

[3]李祥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浅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4]刘世云,黄佑军.高职会计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3(33)

[5]庞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1(5)

篇6

    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不仅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以人为本”发展核心理念的重要体现。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是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内源性要求,是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走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由此,本文将从分析当代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人手,探讨新形势下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原则和途径、方法,以期为拓展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提高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一、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主体特点分析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主体即当代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他们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共性,同时又处于为特定的教师角色做准备的职前培养时期,因而具有独特的师范特质,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构成了当代小学教师教育师范生的独特特点。这些独特性为其实现自主训练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提供了生理和心理依据。

    (一)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当代小教专业师范大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18-22岁

左右,是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一

代。其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富有活力,身体协调性、灵敏

性及耐受性强,这一特点奠定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自主训练的生理基础。

    (二)自我意识的增强与发展。

    在现代大学生活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作为小教专业的师范生由于其所处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大背景及所将从事的教师职业与担当的使命,更能认识到自己专业发展的前途和责任,自我沉思、自我分析、自我反省增多,自主自立意识强烈,渴望独立地走自己的路,为将来的社会适应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在这一心理基础之上,传统的以外在强加的职业技能训练方法已不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只有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自觉地以教师的素质要求发展自己,由以学生身份被动地接受学习训练向以准教师的身份置于训练情境之中转变,把职业意识转化成自主参与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才能切实提高职业技能训练的实效性。

    (三)兴趣广泛,求新求变。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兴趣爱好广泛,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生活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互联网及各种媒体的利用,他们的知识面、视野较过去更加开阔,获取知识、信息的手段更加丰富。他们喜欢求新、求异、求变,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一特点为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和方法以有效提高小教专业学生技能的自主训练质量,达到目标,提供依据。

    (四)价值取向多元化。

    在当前社会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但是,在这种多元格局中,在我国社会变革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客观环境条件下,其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如主体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开放意识、信息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等仍居主导地位。一方面多元的价值观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在把握教育教学理念时能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另一方面其主流价值的主导,有利于增强其开拓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奉献意识,为职业技能的自主训练提供持续不断的内在趋动力。

    二、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原则

    (一)序列化。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习得与熟练掌握是一个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具有长周期性和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因此,在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中必须贯彻序列化原则,在职前教育的整个阶段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据其发展的规律性进行科学合理安排,体现出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由易及难、由单一至综合的逐步深化过程。如,一年级,主要进行听说技能、文字与图形表达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以艺体活动为主体的美育技能的训练;二年级,抓好教学工作技能、学科专业技能、教育反思技能的训练;三年级,以课程研发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训练为主;四年级,强化教育研究技能的训练及各项技能的综合、提高训练。这一序列化的目标要求学生在开始大学学习生活时成竹于胸,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有条不紊的持续开展的自主训练,逐步提高自身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另外,序列化原则还意味着通过训练在技能水平要求上的层次性、递进性。学生在自主训练过程中,首先要达到基本要求,即全面掌握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其次要达到发展要求,即技能掌握运用熟练,为终身发展、成长为优秀教师奠定基础。

    (二)开放性。

    开放性是当今时代的精神特征。开放性教学是当前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即在训练内容、途径、方法上做到开放、多元,拓展自主训练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寻求规范化、多样化的训练途径与方法。

    此外,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其职业技能的职前培训只是其中一个阶段,它与人职培训和职后培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开放性原则还要求做好职前训练与人职及职后培训的接轨,即职前训练不能只是存在于“象牙塔里”的风景,而应当走向小学“实战场”,走向社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三)整体性。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是一个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在传统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中,学生的训练是被动、有限的,不同技能的训练缺乏联系,重点在“三字一话一画”等基本功,智力技能等训练被弱化,学生整体技能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因此,在小教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自主训练中必须确立整体意识,从全局角度来考虑,既要熟悉每项职业技能的特点,又要把握各项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自主训练在内容、途径、方法上的系统性,实现技能水平的平衡发展。

    三、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

    课堂训练主要是通过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课堂教学、相应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及其他各学科课堂教学来实现技能训练的自觉性、自主性。如,在口语课程与写作课程中强化听说表达技能的训练;通过艺术课程和书法课程来实现文字与图形表达技能的训练;教学反思技能、教育研究技能等,则在教育教学专业课程中加强。当然,每项技能的训练并不能因课程的不同只机械地进行分类训练,还要把握课程与教师职业技能的多方面联系,善于思考、多做总结。比如,在每位教师授课过程中,仔细观察、体会教师是如何导课、设计、讲解、小结的,又采用了什么样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有什么优点,如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等等,并做好总结笔记。课堂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就会在这种不断的思考、分析中得到潜在的提升。此外,还应抓住课堂训练的机会,多实践、多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以改进,提高自主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外训练则是指在课堂以外通过多种途径,拓展训练的时间和空间来加强自主训练。比如,很多学校都建有包括有艺体教室、书法教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等在内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学生应充分利用好这些专门的场所,加强单项技能的训练;建立一个专门的qq群,搭建网络平台,学生在这里展示技能学习、训练的成果(如书画作品、演讲视频、上课录像、教学课件、研究论文、教案设计等),获取或传递相关信息,相互交流技能训练中的心得或经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收集教育名言,多做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积累教育教学知识,提升研究能力;每学期听取一定数量的学术报告、讲座,汲取新思想、新观念,了解当前教育教学发展新动态;通过到小学的“观摩”、“见习”、“评课”、“实习”等活动积极进行校外实训;在青年志愿者活动及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着重教育教学的领域,突出师范性的培养;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与职业技能训练存在相关联系的各类竞赛,以赛促训,以赛强训……

    总之,将课外训练与课堂训练相结合,使自主训练的内容与范围得到延伸和拓展,实现与教学内容和相应教师职业技能的相互配合、相互渗透、优势互补,构建起自  主训练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从而使每个学生的职业技能都能得到有效的、长足的保质保量的训练与发展。

    (二)个人分散训练与群体集中训练相结合。

    个人分散训练是学生训练独立性、自主性的体现。学生可以根据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合理、灵活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训练,查漏补缺,促进技能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强化某一或某几个方面的技能,在全面的基础上做到“一专多能”。比如,通过临摹字帖,利用小黑板练习“三字”;晨起在校园一角朗读练“一话”;做家教练教学工作及管理技能;写教育教学实践的心得、总结教学反思技能;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方法撰写小学教育教学方面的调查报告,强化教学科研能力等。

    个人分散训练的同时还应当与群体集中训练相结合。因为,学生之间通过交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群体。群体活动对其成员的智力、能力等发展有着积极的重大的影响。群体的感召力将为学生的自主训练提供持续不断的心理能量。譬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到诸如书法协会、教育协会等各类社团中去,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按一定人数组成若干自主训练小组,定期在组内进行演讲、说课、上课、集体备课等演练;推行班团干部轮换制、辅导员助理制,锻炼组织管理能力;成立如舞蹈、器乐、写作等不同类别的兴趣小组……在群体活动中相互激励,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共同进步。

    (三)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各项技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因此,训练的前提和基础是做好单项的、个别的技能训练,根据其性质、特征,依循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规律,由易及难、由局部到整体地进行。在夯实好这一基础之上,贯彻整体性原则,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技能训练,使各种技能达到熟练与和谐,以形成整体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扎实、过硬的职业技能。如,教学工作技能可先将其细化为导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总结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专项逐项训练,反复练习,在此基础上,把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就可望有效地达到小学教师各项职业技能的形成和优化。

篇7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215-02

一、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面对的主要问题

1.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虽然都属于职业教育,具有共同的属性,但是两者的理念、内涵、规律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中职教师在向高职教师转型的过程中,最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对政府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办学方向等缺乏了解;对高职教育的内在规律不熟悉,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理解不深刻;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把握不准确,对高职学生如何培养、如何管理等现实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对高职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认识比较模糊。这些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上的问题,导致中职教师在向高职教师转型过程中往往定位不准、目标不明,容易在实践上产生偏差。有的老师片面强调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同宗同源”,简单地把高等职业教育看作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伸和提高,将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套用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片面强调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机械地把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划上等号,轻实践,重理论,最终都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满足不了高职学生学习的需求。

2.知识和能力结构有待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核心,按照培养这些工作能力的实际需要吸收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师要具备较为渊博的知识体系,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专业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具备较好开展教学的能力。这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明显高于对中职教师的素质要求,使得中职教师在向高职教师转型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不适应。

首先,专业理论结构不合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初中级操作型技能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定位,加之中职学生专业理论学习接受能力所限,中职教学对专业理论教学的要求较低,中职教师现有的专业理论水平一般情况下都能“应付”得了教学,因而平时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重视不够,对专业理论发展趋势较少给予关注,对专业前沿知识了解不多,导致专业知识更新滞后、知识结构老化。这使得中职教师在向高职教师转型过程中明显感到“知识不够用”,在教学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

其次,高职教学能力不足。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模式化,习惯于满堂灌的传授式教学方法,缺少启发性、创造性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知识转移能力不够,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技术岗位需求开展教学的能力相对欠缺;开发、驾驭教材的能力较弱,大部分教师的授课还停留在书本上。这些距离高职院校教师的标准有较大差距。

再次,科研能力欠缺。中职学校比较强调教育传递知识的功能,对科研工作缺乏重视,科研工作往往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科研内容更多侧重于中职教育本身的研究,对技术研究、技术服务涉及较少;在教师工作业绩评价和职称评聘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一些工作中,对科研课题、论文及著作的要求不高,因而中职教师多数为教学型教师,科研型教师较少。他们一般科研意识较为淡薄,学术水平不高,科研能力较弱,特别是科技开发和技术应用能力与高职教师差距较大。科研能力不足,成为阻碍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的主要因素之一。

3.面对“转型”没有作好充分准备。许多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长期从事中职教学,对中职教学驾轻就熟,面对突如其来的“转型”要求,面对新角色、新任务,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他们要比高职教师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行。对工作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的突然变化,有些老师并未作好心理上的准备,难免产生抵触情绪,对“转型”持消极态度,不能主动“转型”,甚至“能靠则靠,能能则等”。对“转型”过程中的困难估计不足,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中等职业的延伸,认为自己昨天能教中专,今天照样可以教大专,思想上重视不够,行动深入不够。

二、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的突破点

鉴于中职教师与高职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上的较大差距,中职教师要成功实现到高职教师的“转型”,重点应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

1.树立高职教育理念。包括: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办学方针、办学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办学宗旨、培养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特点和教学特点;等等。在此基础上,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异同,并据此明确高职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特殊要求。

2.完善教育理论知识。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中职教师在“转型”过程中,既要掌握高等教育学知识,包括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教学论等,又要掌握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了解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还要关注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趋势和变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开展教学。

3.完善专业知识。要较全面地掌握所在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国内外本专业的先进技术理论,了解本专业的学术前沿动态,能够胜任本专业中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4.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要深入社会,了解行业态势,熟悉企业岗位技术要求、生产流程和市场运作流程,及时学习和掌握各种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到的新技术,将实践教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实习实训。

5.完善科研能力。能够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掌握科研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通过教学研究反思总结教学实践,能结合专业开展教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取得一定科研成果。

三、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的途径

1.明确“转型”目标。由于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尚未很好衔接,一些中职教师在转型时要调整专业方向,学校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实际需要制定培养目标、培养规划和培训计划,帮助他们确定专业方向,为他们的专业发展铺路搭桥,创造条件。要鼓励和支持教师根据学校的专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不能让教师会什么教什么。

2.鼓励自主研修。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最有效的途径是自主研修。“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学校要积极鼓励并促进中职教师从高职角度来审视自己、正视差距,积极主动地按照高校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成长,不断超越自己。学校应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时间、推荐好的学习材料,并为教师交流学习心得等提供平台和载体。

3.开展专项目培训。专项培训是根据中职教师“转型”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的各类旨在提高其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理论水平、更新专业知识,拓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短期培训、轮训。专项培训的特点是针对性强,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好效果。专题培训方式包括邀请专家作报告、举办专题研讨会、举办培训班、参观考察、出国研修、学位学历进修以及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

4.强化实践锻炼。实践锻炼是促进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之一。实践锻炼的方式包括:鼓励中职教师参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安排中职教师通过挂职锻炼、脱产培训、假期集训等方式深入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第一线参加实践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有计划地安排中职教师在校内实验室、实训室进行专业实践锻炼,参加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等;安排中职教师参与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等“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手段方法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等核心工作中体验高职教育教学,提高综合教学能力;实施“导师制”,有针对性地安排高职教师对中职教师的教学、实训以及科研工作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

5.工作与科研密切结合。要鼓励中职教师将科研与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中培养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鼓励中职教师结合专业教学,承担学校的教学研究、科技创新和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建立和落实科研工作与教师工作业绩相挂钩的激励机制,把科研工作作为评价工作业绩和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从“量”和“质”两方面对中职教师科研工作作出硬性要求,推动中职教师自觉把科研作为工作学习和自身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积极参与科研工作。

综上所述,无论从学校角度还是从教师个人发展角度考虑问题,都必须重视中职学校升格或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后教师素质提高和转型问题。要根据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差异以及高职教育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明确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面对的主要困难和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从学校和教师两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师转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只有迅速提高中职教师素质,使之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才能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国家“转方式、调结构”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朱向锋,林文丽.陕西省新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2).

篇8

1、正确了解制药工程专业的内涵

2、作为即将开设的专业课的指导

3、熟悉制药厂制造原药及制剂加工的流程

二、实习内容

1、xxxx单位概述

xxxx药业集团于2000年成立,经过7年的高速发展,现在已属国家农药定点生产企业,主要从事各类新农药的研制、开发、生产与销售。公司凭借雄厚的势力和良好的信誉被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市分行授予“AAA”信誉等级,是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的理事单位,山东省农药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随着企业的日益发展,公司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公司目前已拥有青岛xxxx药业有限公司、青岛闲农化学除草有限公司、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凯源祥化工有限公司、青岛海奥植保服务有限公司和青岛易先通农药有限公司等下属子公司。20xx年前十个月仅青岛xxxx药业有限公司(城阳)就完成盈利4.6亿元。目前集团正准备在江山工业园建设一个新厂,于08年元月16日开厂,主要从事制剂生产,在潍坊海化工业园建厂,08年5月开厂,从事草甘膦成产。集团各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吡虫啉、啶虫咪、虫酰肼、甲氨基阿维菌素等原药。至今已有农业部正式登记品种100多个,产品范围涵盖了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等。经过多年的市场认证,xxxx产品已经成为农民心目中的名牌产品。

xxxx集团在发展中,一直关注着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多次为弱势群体、贫困学校等公益事业捐款捐物。去年春天,xxxx公司在与中国农业大学多次协商基础上,决定在中国农业大学开设“xxxx企业课堂”,并于去年6月份在京挂牌开课。据悉,在高校中开设企业课堂,这在全国农化企业中尚属首家。同时,公司在山东农业大学设立“xxxx奖学金”,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设立“xxxx创新奖”,与青岛化工学院共同组建“xxxx研究所”,携手定向培训技术人员,实现了公司与重点农业院校的强强联合。“市场无穷大,创造无尽处”,公司领导层重视市场的开发与管理,积极倡导全员营销理念。目前,xxxx的营销网络已经遍布除新疆外的全国各地,产品还先后出口到欧洲、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公司整体运作力求平稳,争取管理上平台,营销创新高。

2、参观实习过程

本次我们进行实习的地方是青岛xxxx药业有限公司(城阳)和青岛凯源祥化工有限公司(莱西)。青岛xxxx药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制剂生产,产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菌剂。公司现有员工300人,生产旺季可达到400人。青岛凯源祥化工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农药原药的化工合成,现有员工300人。

本次实习的第一站是青岛xxxx药业有限公司(城阳)。首先我们来到了会议室,由青岛xxxx药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陈静为我们介绍xxxx的概况。会议室悬挂的“热烈欢迎新员工加入xxxx大家庭”和“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就让我们感到了企业对员工的重视。我们先听了xxxx的厂歌,又了解到企业宗旨是:专著作物科学服务世界农业。企业精神是:诚信团队务实超越。这让我对这个企业的文化有了更深地了解。随后陈静又为我们介绍了企业最重视的也是集团能发展如此之快的五字经验:“产销人发财”——生产、销售、人才、开发、财务管理,这五个字是任何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必须做好的。

随后我们参观了企业的一些车间,包括技术研发区,微乳剂生产区,乳油生产区,粉剂生产区。技术研发区由技术中心、制剂室、液相色谱室(测定农药在各种状态下的稳定情况)、气相色谱室、天平室、化学分析室组成。

乳油包装车间设备巡检路线如下图:

微乳剂生产区以实现全自动化,以加工颗粒剂、粉剂、乳油为主的制剂车间,其主要产品是万里红刺吸式口器害虫灭杀剂,产品是10克以下袋装;接下来是乳油加工车间,与上一个车间生产的产品相比较,乳油产品在包装封口前都要对其称重,保证每一分产品的重量要求(乳油以10克-20克为主)。参观完全自动车间接下来是手工车间,该车间以粉剂加工为主,所以工作人员采取一定防护措施:戴口罩防止粉剂进入呼吸道,对人造成危害。

然后我们又来到第二个实习地点——青岛凯源祥化工有限公司(莱西)。同上一个实习地点一样,首先由公司的张总为我们介绍公司概况。青岛凯源祥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隶属于青岛xxxx药业集团公司的新型高科技民营企业,公司成立于2002年。短短的三年,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集团领导及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已初步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研发为—体的、销售额过亿的规范化经营实体。公司主要从事原药生产。其主要产品有:吡虫啉、啶虫脒、甲维盐——阿维菌素。

现在农药产品主要分为吡啶系列和烟碱系列。烟碱系列是从烟草的浸泡液中提取出相关物质,加以人工改变,制出一系列农药。张总还为我们介绍了今后农药发展的趋势:一方面是大力发展杂环类农药,另一方面是着重发展含氟类农药(渗透性强,对害虫的毒杀力大,进而效果好)。一个完整的化工企业包括电、水、气、冷冻(很多反应是在低温条件进行的,所以需要性能较好的冷冻设备)、三废处理五部分,这也将是此次认识实习的参观重点。由于化工企业是有很多危险化学品的部门,这些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所以此次认识实习需要高度安全意识,在开始前对我们进行了安全教育,关闭随身携带的手机。后来就对凯源祥工作区展开参观,眼前塔设备、管道、仪表比比皆是,看到了化工制图中所学到人孔、手孔、法兰等,及个设备是如何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的。在甲维盐生产车间我们能看到了搅拌釜、反应罐。在其他车间我们看到了制冷机等设备。

污水处理区较大,分为地下地上两部分,包括蓄水池、调节池、耗氧池等。废水处理池中废水泛着白沫,等待即将被处理。现在我的国家正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化工企业环保就是重中之重。凯源祥的环保设备运行费用一个月需要10万余元。

三、实习感想

实习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这6个小时却让我学到了很多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企业领导的讲解让我知道了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真的可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真的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看到的化工企业的真实设备,让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终于有了实践的机会,虽然只是参观,但我也通过这次实习对化工生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以前我总是很讨厌农药那难闻的气味,但是现在我学会的去适应它,就像张总说的:化学就是一门有味的科学!

制药认识实习报告【2】作为一名制药专业的大四学生在这个渐渐回暖的季节即将要迎来毕业、正式踏上社会的时刻了,可是光凭课堂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古诗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亲躬”,因此为了巩固和掌握在这四年中所学到的知识,我参加了学校的毕业实习。而也正因为通过在校一段时间的实习,我得到了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锻炼并从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真所谓受益非浅,所以在这实习临近尾声之际,我就对这一年的实习做一个工作小结。

在实习伊始,为了弥补我们对于今后工作环境有所了解,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两家获得GMP认证的制药公司以及一家生产制药机械的工厂,在这两次参观中使得我对制药行业的现状以及标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了更为恰当的了解,对以后将会进入的工作环境有了更为真实的体验。当参观两家获得GMP认证的两家制药公司时就着实令我们吃惊不小,与周围的简陋建筑不同,这两家公司的大楼外观虽然都朴素而简洁,但是在厂区内部的花花草草却给人一种宁心静气的感觉。一踏入公司内部更像是踏足了另一个世界般,洁白无瑕的内部环境没有一丝灰尘,而在一些拐角处都尽量采用了柔和的弯角处理技术似乎是为了避免人员或者物品在运送时磕伤与碰损。在即将进入生产车间时我们被吩咐穿上实验服与鞋套,之后依次通过人员流动通道进入男子/女子更衣室1、男子/女子更衣室2抵达缓冲区,在那里我们稍许洗净了双手终于来到了生产加工车间。之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纷纷见识到了不同规格的软、硬胶囊、片剂、粉剂、颗粒剂等各种制剂生产车间中陈列的设备以及为这些药品内外包装的机械、晾干的防爆车间等其他一些我们从前所不知的区域,在工厂人员的介绍下让我渐渐了解到药物被生产出来的整个细节过程,那些从书本与实验室中所学到的知识慢慢地立体起来;

之后的参观旅程中我们还见识到了专业的物理、微生物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台面上的部署虽然感觉与我们在学校中所接触的差别不大,但无疑其中的环境要求、技术要求以及试验设备相比较学校实验来说更为严格;最后我们还参观了实验用水的生产工艺,听着专门负责人员的讲解,我深感其中的复杂,原来我们平时实验所用的水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简单,而对于制药单位来说更是如此,对于每一滴水都有严格的标准,就算是没有用过的纯水也最多只能保存48小时而已。再说下我们参观的生产制药机械的公司吧,一如上两家制药公司,这家位于市郊边缘的公司厂区内部也一片绿荫镜湖之景,在参观室我们仔细查看了他们生产的洗瓶机、装药机等的操作过程,深深明白了电脑控制与自动化生产对于药品质量的重要性,同时也了解到了各种生产环境所要达到的环境级别标准并且还参观了实际的生产车间,亲眼目睹了一台台机器从流水线上被制造出来。因此通过这两次的厂区参观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光依靠书本上所学到的刻板知识还是不够的,在实际操作中不同机械的使用方法、不同工序所需要的环境要求以及制备不同药品运用的设备规格都大相径庭,书中所记载的知识最终还是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来使自己真正融会贯通。

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里我们所实习的是不同软膏剂的设计制备实验,面对不同的药物材料、不同用途的辅料设计并制作出不同的软膏剂着实令我们这些习惯按照书本实验的学生们有些不知所措。一开始面对那些熟悉的药物有效成分与辅料却没有给出改如何配置的我很是为难,于是我只能先从查询资料开始,在彻底弄清这些药物有效成分以及相对应的辅料的搭配与用途后,我谨慎地设计起药物的配方与制法,在确认无误后的我开始比对书上相似的药剂制法制作出所需要的软膏剂,最终经过几天的努力我们纷纷做出了老师所需的不同软膏剂。虽然大家做出的软膏剂各有千秋,有水溶性的、脂溶性的、乳剂,但作为一个开放性实验,从药材起步到最后的成型的我们无疑都是成功者,老师这么说道,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脱离课本以自己所学的知识独立设计出并制备出合适的药剂。尽管在这段时间我们因为自己的知识不足吃了些苦头了,但是在学校中遭遇挫折总比在以后在公司中犯错误好,因为在学校实习中一旦我们遇到困难还能请教老师、实在不行还能从头来过,可是真的当我们抱着这种一知半解的态度到了社会上所惹出的麻烦就不仅仅是把试剂倒了重新来过这么简单了。所以这次学校实验室的开放性实验实习绝不单单只是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更是让我们学到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我们意识到了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这次的实习可以说是为我们日后正式踏足社会公司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

经过参观工厂与动手制备这两种实习方式后,我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收获:

(一)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下功夫苦练基本功,日后才能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

(二)只有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知晓各设备的工作原理,日后才能保持好的工作状态

篇9

小学教育工作自我鉴定1回顾一个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力,实践水平的高素质的现代人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工作鉴定如下:

一、进取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景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向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景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景,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景,调整教学。对于个班里的学困生,我一向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梦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重视读和说的训练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一样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资料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在低年级"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异常重视"说"和"读"的训练。

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资料。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教学生由词说到句,再由句说到段。给学生营造一种欢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同学都有"说"的欲望,勇敢地畅所欲言。在有话说的基础上,教给同学一些说的技巧,用不一样的词语或语句表达一种意思,怎样有顺序地,不零乱的表达自我要说的话。同时,叫其他同学学会听,能够评议同学的发言。如:我教如何保护小动物时,首先就播放小鸟在林中自由的飞来飞去,让学生听鸟鸣声。之后播放很多野生动物被捕杀,引导同学们进取思考。尽量照顾发言面的广,让全班同学都能得到锻炼。团体讨论同学提出的保护动物的方案行不行,为什么说出理由来。对同学们的发言合理的及时表扬,不好的给予指正,鼓励他的勇气,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对于不一样的同学有不一样的要求。平时发言很少的同学,能讲几句,就给予表扬,相反,成绩较好,口头表达本事较强的同学要求能用新学的词语,有顺序,有感情地表达。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本事有较大的提高,逻辑思维本事也增强了。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光焕发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读"的要求,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读完后,能弄清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其次,用"读"来感悟文章,理解文章的意思。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能够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主角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忙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再来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鉴定,归纳本事,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我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简便。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我将继续努力,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小学教育工作自我鉴定2一、重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在工作中,我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以一名合格的党员标准,爱岗敬业,认真、专心做好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关心学生成长。同事之间团结和睦。思想上能够与时俱进,时刻严格要求自我,力求在工作、生活中处处起模范作用。

二、剖析问题,用创先争优寻找不足

根据我的学习体会,对个人存在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业务水平到达必须高度后,有前行滞缓的现象。尤其,上完课身心俱疲,有些茫然,暂时失去了业务水平提升新的目标,加之身体欠佳原因,造成了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会抱有回避心态。教科研这一块缺乏继续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态度。缺少了以往韧劲。

三、深入学习,用创先争优探索方向。

对于存在的不足,我决心抓住这次创先争优活动的大好机会,加强学习,拓宽思路,采取措施,狠抓落实,用创先争优的正确理念为方向引导和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一、在转变教育观念上见成效。

我还要继续认真学习创先争优的本质核心,要自觉对照创先争优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检查梳理自我的思想观念,破除各种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使思想更加贴合创先争优的要求,内化于心,践之于行。

第二、在提高自身素质上见成效。

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办不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把教育办得人民满意,就必须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带头竭尽全力,倾力前行,有一份热发一分光。最平常之事、最关键之处、最困难之时也许正是考验自我党性原则和思想境界的时候;仅有勤勤恳恳,发奋工作,光明磊落,坚持真理,坚持良好心态,不气馁,不退缩,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奋斗不止,才能得到组织认可、社会认可和群众认可。此外在业务水平提升上我应秉承学无止境,更上一层楼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并充分发挥中年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身边的年轻教师一齐整体提升业务水平。

在今后的阶段,我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巩固学习成果。进一步排找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问题,并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克服自身缺点,争优创先。

小学教育工作自我鉴定3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觉得这份工作肩负着很大的职责,所以,自工作以来,我始终以勤恳、踏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我各方面的本事。现将本学期的工作鉴定如下:

一、在理念上的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六个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体;学习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资料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求;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构成与发展。这些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二、在资料方面,我发现:

1、科学课的主要资料,不仅仅综合了自然课的主要资料,还增加了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人体自身的认识、环境保护教学资料。

这样做更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

2、科学课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

课程中的资料更注重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贴合儿童兴趣和需要的学习资料。尤其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本事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本事、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在教学各方面的转变。

1、在上课时,教学方法根据课堂上出现的情景,灵活多变的运用;

教学环节随时根据具体情景进行调整。

2、由于文本供给的学习资料的开放性很强,在备课时,我充分想到可能发生的情景,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时间。

所以,在备课时,我不仅仅研究到文本的'资料,还研究到文本延伸到的资料,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以防上课时出现过多的学生质疑,而自我却不知怎样回答的情景。

3、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性课堂。

有的学习资料,实践性十分强,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在课堂上,需要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搜集材料、合作探究、从中获取知识。而在课堂上,只是汇报交流结果。如铁的生锈。

4、不断鉴定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提高成长,促使学生学好科学课的进取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想方设法解决。如:如何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进取性,更好地搞好小组合作的效果等等。在科学教学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更多的收获。

小学教育工作自我鉴定4记得去年的五月我正憧憬着在吴小教师岗位上的完美,正期待着我的伙伴和属于我的那些孩子;同样也记得在去年的九月我青涩的走上了自我的工作岗位,青涩的认识了那些善良而又热情的教师,青涩的迎接了稚嫩的孩子。而今不免感叹时光飞逝,当初的青涩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那份自信与坚持。在踏上岗位的这第一年工作中,我的领导、我的师傅、我的伙伴、我的孩子包括我自我在潜移默化中帮我走出了迷茫,走出了困惑,使我能够更好的适应了这一年的实习期?下头我就来鉴定一下这一学年的工作。

德:身为一名幼儿教师,自知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着幼儿。于是我告诉自我:每一天微笑多一点,赞许多一点,交流多一点;当然我清楚的明白更要以自身为榜样为人师表,用行动影响幼儿为其树立正确的行为,用进取开朗的态度感染幼儿使其乐意参加在园的一日活动。另外,在这一年中,我认真参加校长室组织的》政治学习和园长室组织的业务学习,不断加强自我思想素质的提高,进取参加各项活动。对于我的工作、我的孩子,我全心全意的将细致、宽容与职责投入到每一天与幼儿的接触当中得到了家长的放心、安心和宽心。

能:第一年工作,对业务不熟悉、对教学活动把握不准确、对课堂常规难以掌控。所以,提升自我的工作本事是我这一年面临的首要任务。所以我时刻不忘新《纲要》的理论指导以及结合实际来开展活动,同时以师傅指导为动力,不懂就问促使自我尽快适应工作,尽快进取融入学校氛围中。另外,经过学校这一平台我定期借阅幼教专刊和书籍,领会新的教育理念以及待人处事的道理。再则,为了能更好的吸取他人的精华我还订阅了《幼教博览》,书上的知识毕竟有限我就利用空余时间上网查阅资料解决心中的疑问。此外,我还十分珍惜学校的听课以及实践课的机会。听课回来及时回顾整理教案与同轨教师讨论吸取他人的优点。实践课则认真选择活动,设计教案,并向师傅虚心请教,听取师傅的意见,并经过活动的实施,及时地反思,来一次自我审视以便日后有更大的提高。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深知自我的本事水平还不够,所以我经常虚心的向师傅及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与同事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同时,我在自我博客上的教学随笔以及每日一反思更促进了我对专业的思考。由于博客是开放的所以我也得到了一些网友的见解于是更进一步拓展了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当然有了前辈同行的引领我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努力经过了成

人高考获得了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本科的函授的资格,利用节假日参加上课;在平时我还参加远程》培训丰富自我的认知,经过多途径增加自我的理论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勤:作为第一年的见习教师我始终做到“勤想、勤问、勤动”,我热爱幼儿教师的本职工作可我更爱我的那些孩子所以在这一年里,我能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进取、准时参加会议及各项学习。另外,在家长工作方面我也始终做到勤,孩子的缺勤我会主动的打电话询问;园里有什么事我也主动和家长联系使其在第一时间明白以便能更好的做到家园共育;对于陌生的家长来接孩子我更是勤问孩子“你认识吗”并经过电话和家长做最终的确定。

绩:进取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经过努力在“‘感恩的心’演讲比赛”以及“青年教师讲》故事比赛”中各获“二等奖”。认真撰写的论文《语言的魅力》获得早期教育新视野二等奖。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让我成长了许多,也是在这一年时间里让我对幼儿教师这分工作有了更多的坚持与自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有你、有他、有她,我的教师之路将更加的坚定与完美。

小学教育工作自我鉴定5在一声声迫近进的爆竹声中,一点一点的离我们远去了,给我们留下的有欣喜,有回味,有苦辣,更有失败。回首一年的工作历程,能给我们警醒的有很多,现将工作中的成与败、得与失鉴定如下。

一、加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奠好教学改革的基石

教育要发展,教师要先行。为了能够更快的推动新课程改革在我校的进程,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我校在本学期加强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培训。

1、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指导教学行为。

本学期伊始,我校就购入了一批新书,专供教师学习之用。如《小学生学会提问的实验研究》,《新课程理念的探索实践》,《自主愉快创造性的学习》等,教师们借阅并做了笔记。此外,我们充分利用每周四教研时间,学习课标,探讨教学方法。在与书本对话的同时,我们倡导教师间的同伴互助,相互交流。每周,教师们将自我在教学中的问题反馈上来,我们在校内展开讨论,两个人,三个人,抑或几个人,人人都能够发表意见,在不断的争鸣和交流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而在讨论中发现自我的想法难以站住脚根时,就会自发的回过头来学习理论。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让教师不断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具有争议的问题,校长结合理论在教研时间给以解答。本学期,我校就“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提问本事”﹑“如何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等几场讲座。很好的做到了有疑必问,有问必答。另外,我校倡导教师在业余时间自学理论知识,利用自我手中的书籍,和学校所有的报刊杂志,以及塔小的网上资源,开拓视野,增长自我的见识。

2、坚持听课,把好上课关。

上课,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关键时刻。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各种活动来优化课堂教学。首先是推门课和邀请课相结合。开学初,我听了一年级__教师的汉语拼音课《我是一只小鸽子》。课前,我先听了她的说课并给做了指导,然后听她上课,再根据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后做有针对性的指导,收效不错。我们还搞了“人人一节最佳课”活动,并推选出了___和___两位教师的两节课,在全校教师面前展示,各位教师都写出了深刻的评课材料,对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11月,市教委的___教师来我乡,我校的___教师有幸上了一节课,经过杨校长的精心指导获得了好评。__教师的邀请课《让小球动起来》,开始在四二班上的并不梦想,缺乏让学生探究的理念,经过相互的交流,她重新设计教案,在四一班上的很成功。这就是我们说课,讲课,评课三结合的循环往复的工作路线,将研究课和家常课相结合,将推门课和邀请课相结合。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事业观。

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树立爱学生,爱岗位,爱事业的思想,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发生。

二、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备课,仅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要重视备课的质量,而不在字数的多少。教师必须把握好教材的知识点,教学的重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每月检查备课一次,要求教师重视学法指导,强调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本事的培养。并要求教师每课都写出教学反思,思索自我在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每月写两份教学论文,挑选好的上交教育组。其中,涌现了很多有价值的教学论文。

篇10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2-0004-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1.001

1 . 背景

自2000年通过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大纲》(下文简称《大纲》)正式确立了英语专业应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以来(胡文仲,2008:18),学术界对于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性、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的讨论便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何兆熊(2004),文秋芳(2002),高翔、穆从军(2002),戴炜栋、张雪梅(2007),刘岩、仲伟合(2004)等。在很多外语院校,因其长久在该学科建设方面积累的优势和经验,培养出有“相当强的英语实践能力的经贸、法律、新闻等专业毕业生和掌握双语的毕业生”(胡文仲,2008:18)。反观在学科交叉较大,覆盖领域更广泛的理工科大学,“从专业建设的角度看,当下理工科高校外语专业的办学思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并无特色,可以说是综合性大学、外语学院和师范院校外语专业的杂糅”(吴克非,2004:37)。

电子商务英语,这门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而引起人们关注的学科,将日渐普及的信息技术与最新的商务发展趋势相结合,更加符合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和他们的专业能力相匹配。将电子商务英语融入到英语人才一专多能的培养中有利于他们参与到要求更加多元化的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去。它同时融合商贸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特点不仅合乎《大纲》中对于培养出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的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而且已在某些理工科院校有积极的范例(徐源,2002:79)。

相比英语专业开设的传统商务的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课程,电子商务英语的内涵更加前沿化,其商业理念也与当今社会实际联系更紧密。同时它也不是过去计算机英语的重复,或企图把英语专业学生变成人工计算机双语字典。英语专业开设电子商务英语的目的应在于通过英语的途径,加以电子技术的基本应用为学生展示如何在未来的商贸实践中应用这些如今被广泛采用的电子交易手段,如EDI(电子数据交换),ERP(企业资源规划),SET(安全电子交易)等。为英专学生开设的电子商务英语并不代表遥不可及的高端商务概念或繁复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由它引领的愈来愈常见的微服务、移动商务、互联网金融则代表着未来人们生活的方式。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本文试讨论在理工科大学的背景下,如何开设电子商务英语以及由此对复合型英语专业的培养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 . 理工科校通过电子商务英语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优势

随着持续的“全民外语热”以及大学生英语素质的普遍提高,围绕英语专业学生的光环正日渐暗淡。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的英专学生似乎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他们缺少文科院校学生学习人文学科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作为理工科院校中的少数派,他们又显得鹤立鸡群。当其他工科学生忙于动手实验或设计时,他们却纠结于“to be or not to be”,因此背上了缺少理性思维的名声。但由于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以及全球经济持续萧条带来的激烈的人才竞争,传统的单一培养模式和只具有外语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反之,满足复合型英语专业四大模块的培养模式,即“英语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专业业务知识模块、相关专业知识模块、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模块”,更加顺应时代的变迁需求(魏峰,2009:48)。

很明显,电子商务英语=电子+商务+英语。这三门学科的综合应用便构成了电子商务英语的雏形。它要求学生在拥有扎实英语功底的情况下,通过对电子技术,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了解而掌握最新的商务应用知识和理念。这方面,理工科大学的英语专业学生具备以下两点优势:

第一,英语专业自身的优势。首先,英语专业的学习为学生奠定了扎实的语言功底。不同于其他专业,英语专业是一门单学科的学问。超过总学时50%的技能课“确保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学习电子商务英语的目的,主要仍是通过熟悉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了解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与前沿问题,拓宽视野。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查阅或学习相关新技术、新科学理念的英文文献。同时也会要求学生阅读理解有关电子商务的最新文章甚至翻译的练习。此外,《大纲》中提及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如西方文化入门、英语国家概况都增进了该专业学生对跨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对英语国家发生的事情更有敏锐性。

第二,在理工院校学习的优势。理工院校办学有如下优势:(1)“宽口径”“厚基础”的专业设置模式为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人才提供了保障。(2)学分制和其已有的跨学科研究的传统和习惯为英语专业的改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3)理工科院校的学生都以理科生的身份进入大学。高中三年的理科学习提供的理工科知识基础有利于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和优化。因此“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应该根据各自学校的专业优势,有计划地学习必要的科技知识,借以优化知识结构”(秦秀白、吴古华,1999:14)。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工科院校可充分借鉴本学校在电子商务界或信息产业界树立的良好声誉以及令其他综合类大学或文科为主的高校无法比拟的技术实力背景,拓展本专业学生未来职场上的竞争力。这种“英语水平很棒”并且“有着理工科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员工”很受用人单位青睐(梁丽等,2006:83)。

此外,还可从电子商务英语的教材一窥其如何双向发展学生的能力。电子商务英语的教科书主要是以英文原文为途径,向学生展示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或应用实践。以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王冰等编写的《电子商务英语》为例,它一方面结合与英语专业联系紧密的商贸或国际贸易,涉及的内容包括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远程支付、常见的税收以及法律问题;另一方面介绍如何利用不断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利用网站及电邮的多种电子营销方式,基于网络的效用模式、中介模式等旧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或延展,同时还包括供应链以及物流的商业理念及时下热门的网络安全话题,简要讲解有关电子数据加密、解密的基本原理。以上这些电子信息类技术则是理工科院校拥有的技术背景优势。学生一方面可以方便地利用校内资源,如理工科院校雄厚的科研硬件支持(如师资、图书馆、计算机)拓展自我能力;另一方面还可利用在文科院校少有的或缺少技术支持的电子商务实验室加深对电子商务的理解或就近邀请本校电子商务名家讲座。

3 . 电子商务英语如何促进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

作为英语技能、商务应用以及电子技术这三维知识的有机结合,电子商务英语应将这三门学科强强联合,可以分别从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生创新性这三方面促进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 . 1 提高英语词汇能力

世界互联网媒体测评机构“尼尔森在线”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在线购物的网民已经达到85%。源于美国的电子商务不仅引起了英语语言的变化,并且在全球“兴起了一种具有电子商务特色和互联网特色的语言变革”(郎可夫,2000:35)。电子商务对政治、法律法规英语的影响也日渐明显。英语专业学生,更不应放弃掌握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语言。伴随而今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带给人们的商机,如何利用电子化的手段来完成商务活动成为未来商务活动的中心。熟悉并掌握由电子商务产生的常用英文不仅有助于学生未来从事与翻译有关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他们适应这个愈来愈多的以电子方式作为交易手段的商业世界,成为职场中的多面手。

3 . 2 具有时代性的真实案例教学提高课堂互动性,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电子商务英语不止是简单阅读有关内容的英文文章,案例分析亦是该门课不可或缺的一项环节。由于高中课堂的惯性或中国人特有的面子理论,加之部分理工科院校缺少的人文环境,使不少英语专业的学生上课时羞于开口,而视端坐在台下,不停记笔记为学习的良方,因此不少学生对英语的交际实践仅限于分配到每个学生人头上有限的课堂口语、听力练习。

电子商务中的案例利用它的真实性以及时代性可以改善旧有教学模式下课堂互动不佳的缺陷。首先它的案例从现实商业活动中而来,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其中很多经典案例来自学生耳熟能详的世界知名公司,如Google、阿里巴巴、Facebook等。到外企工作是很多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求职目标,因此在课堂上对这些鼎鼎大名的公司的讨论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同时由于大学生对社会新兴事物的关注以及理科院校学术环境的影响,学生已经对有些案例积累了一定量的“输入”(如不少学生都熟悉甚至亲身体验过的网上购物网站“淘宝网”),从而减少课堂上过去由于话题生疏产生的学习焦虑,使他们更乐于在众人面前分享自己的看法。对这些知名公司的“可理解输入”能够帮助学生更从容地应对由电子商务带来的新知识的冲击。此外,电子商务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因此其案例最“老”不超过二十年,其中的经典案例如Google的成功,Amazon对传统消费模式的改变都发生在21世纪。可以说,电子商务和如今的大学生是一起成长起来的“同一辈人”,他们之间的代沟应该比学习那些动辄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案例更小,并且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及时深入分析了解这些案例对于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3 . 3 发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电子商务英语,可以从课堂实习和上机操作两大方面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改善何其莘(2001:5)提到的传统外语专业教学的弊端“强调外语技能的训练,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在外语技能的训练中又过分强调模仿记忆,忽略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

英语专业的电子商务英语的学习不应仅局限于案例的重复或回顾,将而今商贸往来中愈来愈居于主流的电子商务带进课堂可帮助学生体验真实的商业往来过程,学生同时是案例的创造者。对课程的有效安排有助于促进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笔者曾成功地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学习将电子商务和网络技术把听、说、读、写融为一起,成功地取得预期效果。上课前,学生先分小组讨论业务方案。这种课前准备既包括以任务为中心的阅读交际任务,又促使学生围绕市场、价格等话题展开具有实际意义的讨论。然后,各组之间按事前分配的角色,如供货商、零售商、物流公司等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交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随时解答出现的问题。这样的安排一是有效利用了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让学生作为交际的主体参与到寻盘、报价等商务环节中,同时区别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启发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最后,各小组可公布他们的最终交易结果并写出各自的总结报告,分析交易失败或成功的原因。在整个过程中,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或通过比赛交易结果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或通过自我总结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仅是交际活动的组织者。

除了实际演练商务操作之外,理工科院校还可结合本校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发挥理科生动手能力以及逻辑思维方面的强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frontpage等软件制作简单的网页,练习网页中如何插入视频、图片或背景音乐等小技巧。在课堂实践中学生普遍对这种难度不高的网页制作产生了很高的兴趣。对于有更高兴趣的学生,教师可安排讲座或指导其自学如何进一步开发工具。这其中包含的必需的上机练习,不仅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独创性,做出融入自己个性想法的作品,也要求他们自己尝试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改良图片、剪辑视频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除了网页制作练习之外,课堂上也可以国外知名公司的英文界面网站为例,讨论其网页设计的细节之处,如超链接、横幅广告、新闻标题文字等体现出其顺应电子商务经营的理念。这些练习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期待他们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做不仅符合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赋予他们成就感以增加自我认同度,同时这种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相呼应的“英语+技能”的模式也为英语专业学生未来的求职之路增加了有力筹码。

4 . 结语

“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实行和四级口试的试行,大学英语与英语专业在语言技能训练上的差别正在日益缩小”(张冲,2003:7)。英语专业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技能的优势正在逐渐减退。因此,应用型的专业英语模式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专业方向的弹性和未来发展的更大空间。本文结合理工科大学的实际情况,讨论了理工科大学借助电子商务英语培养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及其产生的积极作用。电子商务英语是一门英语为载体,通过了解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而掌握当今商务发展趋势的课程。理工科大学的英语专业学生既通过专业的英语训练掌握了牢固的语言技能,又因其通常是理科生的背景而可以尽快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的简单应用,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并且,在有条件的理工科大学英语专业开设电子商务英语课,一来可以帮助学生紧随英语语言的变化,二来通过电子商务富有时代性的案例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三则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上机实践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诚然,新事物的出现也伴随着相应的问题,如今在英语专业开设的电子商务英语授课内容尚没有统一的规定,各类教材难易水平参差不齐,相应的配套资料还有待完善。如何最优化这门课程对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仍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参考文献

戴炜栋、张雪梅.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J].外语界,2007(4):2-1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高翔、穆从军.关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思考――理工科大学的英语专业应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结合[J].外语界,2002(2):10-13.

何其莘.培养21世纪的外语专业人才――新《大纲》的修订过程及主要特点[J].外语界,2001(1):4-8.

何兆熊.对英语专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几点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04(6):1-4.

胡文仲.英语专业“专”在哪里?[J].外语界,2008(6):18-23.

郎可夫.电子商务与英语教学改革[J].外语电化教学,2000(12):34-37.

梁丽、吕良、樊葳葳.一个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个案分析――华中科技大学英语-通信双学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3):79-83.

刘岩、仲伟合.转变外语教育观念,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全国外语院校英语专业发展战略研讨会纪实[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7):93-96.

秦秀白、吴古华.发挥理工院校的办学优势,努力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办学模式综述[J].外语界,1999(4):10-14.

魏峰.论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5):47-50.

王冰等.电子商务英语[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4):12-17.

篇11

影视专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热门专业。这一专业之所以越来越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以及学生们的青睐,是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潮流和人们的观念相一致的。人们对影视行业的崇尚,是近几年影视专业火热的主要原因,各院校顺应这种火热的需求,大力发展影视专业,从招生人数到专业设置每年都有所增长。而家长们大多认为,孩子选择影视专业,就很有可能进入媒体工作,这无疑为今后的就业选择了一条光明之路。然而,现状并不容乐观,扩招带来的就业危机每年都给一万多影视专业的学子们带来压力,然而这些压力和教训l并不影响后来者前仆后继地涌入影视专业的大潮中。

影视专业,如何定位?

影视专业的设置目前在各高等院校内很不统一,有的隶属于各校的艺术学院(系)中,有的隶属于新闻传媒类的学院(系)中,也有的设在文学院中,常常称为“影视文学系“或”戏剧影视文学系”等。

而各院校对影视专业教育的方向与目的也不一样,有的学校偏重于理论学习,偏重影视文本的读解,偏重影视美学的教育,如那些设在文学院下的“影视文学”类专业的学生,有着深厚的文学基础,理论与理解能力都很强,但往往缺少视听语言的学习与训练,也缺少实践的过程,最后只能是“纸上谈兵”。有的学校则比较注重实践,偏重技术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却忽视了艺术修养的培养。也有学校能将以上两者结合,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这样的学校是非常稀少的。

艺术与技术,孰轻孰重?

我们知道影视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既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理论知识,也需要有技术的支持,需要实践的能力。而在当前众多院校的影视专业教育中,艺术和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总是难以把握。在一些高等院校中,部分因为对影视实践课不重视,或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建设影视实践所需要的实验室,教师的教学往往只能停留于理论的传授和案例的分析,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与之相反,有一些院校急功近利,把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置于首要、突出地位,而常常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对理论教育和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不够重视。这种只注重实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实现人的精神和价值的教育,从本质上只能说是技艺教育而非现代大学教育。在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后只能沦为高级“操作工”。

我们应该清楚的是,大学的教育不是学习技术的,当然,为了适应就业形势,一定的技术学习必不可少,但一味地追求技能教育的学校无疑最终将限制其发展。如何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不仅是教会他们一两门手艺,而是应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大学是启发人智慧的地方,是学习知识,增长见识,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地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建立健全的心智,才能适应千变万化飞速发展的社会。

我国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在他提出的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中指出:“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时他指出:这种适应,应当是主动的适应,而不是被动的适应,之所以如此,是由人才培养的滞后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非同步性所决定的。

硬件软件,是否配妥?

在影视教育中,硬件即实验室的配备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一些学校因为资金上的原因或是对实验室不够重视,缺少教学必需的实验条件。开设影视专业必须要有的实验设备是摄像机、非线编机房,演播室等。很多学校存在机器不够用,或是机房安排时间不合理而导致多个班级撞车的情况。

优秀师资,何处引进?

影视专业的师资直接影响到影视教学的质量。目前,影视专业的师资来源至少有三种:一是影视专业的专职教师。这类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与学术能力,并有影视片制作经验,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但这样的教师数量并不多,我们只能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以及传媒大学等屈指可数的一些高等院校中找到。

另一类影视专业的专职教师,是具有文学背景的教师。有些学校在建立影视专业时,往往会抽调文学院(系)的教师参与其中(或者有很多是直接建在文学院下的),这类的教师有着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与学术方法,其教学往往从影视美学、影视史等出发,但缺乏对影视本体的认识,即视听语言的概念,如果一个影视专业的所有任课老师都由这样的教师组成,那至少说是不全面的。

第三类影视专业教师比较特别,他们与社会媒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或是有过媒体从业经验,转行到学校,或是身兼两职,在媒体工作之余在高院兼任教职。往往这一类的教师受到学生和学校的欢迎,这是因为其身份的特殊性及社会对媒体工作者的认同心理。这一类的教师有着媒体工作经验,带来一些比较前沿和实用的知识,给学生一定的新鲜感和崇拜心理。但聘请这样的教师也有一定的弊端,一些媒体从业人员往往心浮气躁,难以安心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如果是外聘教师,身兼两职,在教学时间上也难以保证,随意调、停课,迟到,早退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外聘教师存在着流动性大,难以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的情况。这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知识积累的系统化,形成“一知半解”的局面。因此学校应该对外聘教师的比例有所控制,也许这些外聘媒体的教师更适合给影视专业的学生开设一些专题讲座,传授一些传媒的前沿论题和工作中的实战经验,而不是开设一门专业课。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扬长避短的选择。

招生就业,何去何从?

招生和就业,是一个学校考虑开办一个专业的两大问题,因为近几年艺术专业招生的火热,大部分隶属于艺术类的影视专业也因此在招生大战中硕果累累。然而,大规模的扩招在四年后的就业大潮中尝到了恶果。据统计,去年影视专业的毕业生有一万多人,而这类毕业生的就业地点首选为大城市,方向首选为媒体,这就形成了千万人挤独木桥的趋势。而问题是,媒体对人才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以2008江苏广电集团在全国大规模进行的校园招聘为例,其岗位要求应聘者学历为硕士及以上的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在中小城市,进入媒体工作却并不完全靠个人的能力与学识,而是有更多的不公平竞争在其中。那么,这成千上万的影视专业毕业生将何去何从7

影视专业的问题还很多,学校应考虑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及教育资源情况,合理确定专业的发展规模,切忌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学校应不断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室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而有效的探索,寻找突破点,迎接未来挑战。学校还应与学生、家长沟通,疏导其某些不合理的观念,媒体并不是影视专业毕业生的唯一出路,他们应该会有更多的选择。

影视教育专业性缺失谁之过?

李建刚

上周,因工作关系认识一位新朋友J。他是国内知名电影摄影师,现在也拍一些纪录片。在 电影制片厂工作了19年后,回到大学母校任教。回到母校当园丁,他一方面觉得这是人生一个不错的归宿,另一方面也希望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给后继的学生。

昔目的母校几年前已经扩张为大学,英文中University的意思就是要综合一切。国内的大学现在都分若干学院,学院下分系,系下再分专业。他所在的学院有着一块金字招牌――影视艺术,据说从来不用担心生源的数量与质量。他觉得自己虽然刚刚开始教师生涯,但是凭着自己几十年的修炼,认真授课,不会有什么问题。作为本科高年级的专业教师,J直接指导创作课程。那意味着在固定时限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必须有能力创作出一部影像短片作品,借此证明他/她们之前对于专业教育的掌握与理解。

我和J聊得很投机,他说,几个学期下来,他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学生虽然在本科一,二年级都上过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但是在他的课程上要动手创作时,却发现他们之前所谓的“专业教育”太不专业,表现为无知、混乱和谬误。J为人厚道,从不在学生面前讨论其他专业教师的水平,只能在自己的课上查漏补缺,苦口婆心,春风化雨,亡羊补牢。

J所说的问题,其实反映了目前国内影视教育中致命的一点――专业性缺失。奇怪了,难道国内专业的影视艺术学院/系/专业不能提供专业的教育吗?当然不是。如果他们都不行,那么热爱影视的学生岂不是都要自学成才不成?影视教育是一个大筐,可装的东西太多,如制片,编剧、导演、摄影、灯光、剪辑、合成、舞美、表演,录音,化妆、动画,评论……,都可以称为影视教育。但不论是哪一块儿,专业的学院教育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学生提供与未来职业匹配的技能。

J所说的现状,我深有同感。可能很多人会把专业性的缺失或诸如此类的问题归因为教育部在1999年开始的扩招政策。扩招的利与弊不去讨论,但是为了提供与扩招相匹配的师资力量,的确近年大量高学历、实践少的年轻教师入职。“秤砣小,压千斤”,年轻不能简单当成负面因素,年轻的好处很多。就影视教育而言,真正判定的标准是:教师自己是否够专业f如果不够怎么办?可以去看,可以去学啊。可怕的是当教师的自己坐井观天,画地为牢,不汲取新鲜养分,盲目创新。这种状态的恶果不用很长时间,只需三到五年,就会让人思想僵化,观念保守,而所谓的特色与成绩,不过是一叶障目,夜郎自大罢了。

目睹国内喧嚣日上的影视教育现状,碰上一个真正懂专业的好老师,真乃学生之大幸也。可惜的是,这样的老师实在太少了。J君说,虽然薪水微薄,不过,他还会像自己先前在母校的老师那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良心。

身在象牙塔・学生说

学生所关注的无非是几年的大学专业学习后能不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个好工作,而社会告诉你为工作,你需要积累更多实力。然而这实力究竟应当到哪里去积累?学校?社会?其实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管是专业院校的天之骄子还是综合院校的莘莘学子,不管学校是否给你提供了足够的设备师资及实践机会,其实学校教给你的只是一种学习方法,如

王健

毕业院校:中国传媒大学

专 业:新闻学

毕业时间:2008年7月

职 业:自主创业(和同学合创网站“三生之恋网城”)

你们的课程设置是怎么样的?你觉得是否合理?理论课与实践课两者比例大概多少?课程设置基本合理,我们专业基本把电视新闻学院的课全学了。理论课与实践课交叉上,先理论,再实践,最后是总结。两者比例看什么课程了,如果总体来算,实践课程肯定比理论课程少很多,但只就专业课来说,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比例能达到2:1

那你们的教学硬件设施呢,比如摄像机,实验室等使用情况怎样?硬件应该算同等学校中比较好的了吧。摄像机实践时候用的是180P或190P,录音室的设备也比较专业,调音台好像是瑞士的,用的软件是Audio cut。实验室还算大,录音棚对编室非编室都是分组共同使用,我们新闻学就一个班,45个人,基本每人都有练习的机会。你们平时在外面实习机会多吗,自己找还是老师介绍?大多都是自己找,个人关系。你们同学现在工作情况如何?差不多有一半回原籍,其他还在北京工作。有跟剧组的,去电视台的,千龙网,北青报的,进公关公司的,银行的,不太一样。还有我,自主创业,呵呵。不过加上回原籍的,有超过三分之二做媒体。你觉得你们学校毕业生好找工作吗?都一样吧,不见得比同类别的学校好多少,工作都能找到,就是喜不喜欢,待遇高低的问题。对现在影视专业的在校学生有什么建议?应当在学好理论课程的同时,多在社会上找些实习,这样能在毕业和进入社会之间创造一个过渡期。

秦航

就读院校:河南师范大学

专 业:广播电视新闻

毕业时间:2009年7月

职 业:大四学生

你们课程是怎么设置的?你觉得是否合理?课程设置我们感觉很合理,专业课占60%。新闻方面有采访,写作和摄影,电视方面有录音摄像,后期剪辑和播音主持,还学了一学期的广告。专业课面很广,我们能学到很多东西,如果能再深入一点当然会更好。学校的教学设备如何?每人都能亲手操作吗?

基本每人都可以亲手操作,我们班29个学生分成三组分开上课。我们有图片摄影实验室,广播电视播音实验室,录音摄像实验室和音频视频编辑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对学生开放,除了上实践课外,课外时间办一定手续就能用。你认为老师的教学效果如何?老师教得都很不错。我们如果有想学的课就会直接跟老师说,老师再向学校反映,学校觉得合理的话就会开。我们的老师都非常负责任,我们系的那些设备都是我们的专业课老师天天跑学校领导那儿努力争取来的。你们学到的知识是否是最新的?我们的老师都曾经在媒体待过,我们系主任米格智老师是中新社河南分社的记者,我们还有外聘的媒体人员,他们都是根据自身工作经验给我们教课,所以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说是最新的。你们是如何实践的?学习到的理论有没有及时实践?我们一般理论之后马上就实践,专业老师会相互协作,把不同课程的实践联系在一起,比如我们做一个节目,从策划,播音主持,摄像,录音到后期非编整个过程结束后,各科老师会逐一讲评,实践课一直是我们的重点,从大一到大四一直都没放松过。你们平时在外面实习机会多吗,自己找还是老师介绍?平时实习都是在寒暑假。我们现在的实习都是老师联系的,学生自己有关系的也可以自己找。你对自己以后的就业有没有信心?信心挺足的,因为我们学的面很广,到哪种媒体都不怕。虽然我们专业刚开办,规模还不是很大,但是我们的老师和学校很重视我们,我觉得我们的专业会越办越好。

缘于观念教育发展滞后于技术进步

张 清

DV时代您能否结合音乐和DV的发展历程,谈谈您所了解的影视传媒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钱锋 音乐和影视分别代表听觉和视觉。可以打个比方说:人的大脑是中央处理器,而人的耳朵和眼睛就是传感器,而一个完人的视听艺术是离不开这两样东西的。100多年前,爱迪生发明留声机,人类开始 记录声音,就是一大突破,后来用影像记录历史更是人类的一大进步。纪录片和影像作品等新的艺术形式的诞生,当然也就催生了影视艺术教育的兴起。人类进入21世纪,DV日益普及,当DV进入家庭之后,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可以说现在的时代是数字记录的时代,DV的时代,数字意识日益普及,教学、科研、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现在很多人包括我,每天随身携带一部照相机和录音笔,时刻记录生活。但是与影视技术的高速发展相比,影视教育却远远滞后于其影视应用普及的自身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社会的需求。

DV时代您觉得这种滞后源于什么?主要表现在哪里?

钱锋教育应当超前,至少也要同步于社会的发展,学校育人是育“未来的人”而不是“过去的人”,技术虽然发展了,但相关教育却跟不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很多学校开设的采访课只注重培养学生文字语言的采访技巧,而对他们视听拾音感和镜头感的训练却很少。这主要是观念问题,而非技术问题。所以现在影视教育的一大问题就是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只有这样,教育的力量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专业方向:影视专业应当更大众化

DV时代 近几年有一大批院校都设立了影视相关学科,但大多数都在综合院校,甚至理工学院,而非专业院校。您觉得扩招对影视教育的整体发展有什么影响?扩招和您所说的教育滞后有关系吗?钱锋随着DV的日益普及,影视这个专业应当向更大众的方向发展。扩招使更多的学生接触到这个行业,当然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成本投入,师资、设备的配比、生源质量、就业等,但是扩招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扩大学生规模的同时,有没有同步扩大师资、设备的配比,有没有及时调整教育的整体结构。

DV时代 我们知道您在2003年创办了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科技系。那么现在开办一个传媒院系的成本是多少?与以前相比如何?

钱锋现在成本肯定更高了。因为这个专业本身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需要技术设备的持续支持。要办好一个影视专业,从声音,影像、前后期,到技术支持、图书资料添置,我个人认为没有千万是拿不下来的。当然要办个一般的,几百万也够了。

课程设置:DV课程应当设为公选课

DV时代 现在影视专业课程设置如何,是否合理?

钱锋 有的专业课程本身设置的很合理,很严谨,但却没有配套的教材,没有合适并充足的师资。而有的课程本身就不太合理,主要还是没有根据社会需求来设。影视专业应当向更大众的方向发展。让更多人掌握镜头的运用,把DV作为工具,记录社会素材,记录生活事件,这才是数字影像化时代。

我觉得像DV这种课程应当设为公共选修课,不一定只影视专业才上,其他比如数理化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选。我们学院虽然没有影视传媒系,但是却有交叉学科,比如音乐教育系,美术系,教育技术系,信息工程系,影视艺术文学系等都有这门课。

DV时代先理论后实践的这种普遍的教育模式有何利弊,是否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

钱锋理论与实践课应当交叉着上,理论、实践,再理论,这样学而时习之,循环往复才最合理,两者说通俗点就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我的学生大一的时候就让他们接触机器:给他们话筒,给他们调音台,让他们去办一场音乐会,有的学生兴奋得很,上来拿起话筒就噗噗的吹,哐哐的敲,但是我不会立即去阻止,等学生自己摸完了,才跟他讲,话筒是不能这样敲的,并且开玩笑地说“只有的村干部才这么用”,之后再将话筒的发声原理,话筒为什么不能这样敲的科学道理细细道来:哦,原来声音是靠振动膜发出来的,机械波是这样转换为振动波、电波的呀……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设备情况:基本满足不了学生实践需要

DV时代当前影视传媒院系的设备能否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

钱锋 基本满足不了。实践课开得少,设备少,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讲是不符合的。学生从最基础设备的应用,一直到独立运用全套系统完成整个前后期制作的流程需要大量的设备。有的学校资金不足,有老师没设备,或者师资不够,有设备没老师,这种现象很普遍。

我现在正在筹备一个DV应用研究专项,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去教一些退休老干部怎么用DV,让学生去采访、记录这些老人走过的历程,听老人讲述他们的故事,一方面是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记录下这些老人的故事,记录下他们所经历的那段历史。

DV时代您做过海外交流学者,在实践这方面,您觉得中外的影视教育有什么不同?钱锋在实践这一方面,国内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差距。就拿实验室来说,国内实验室定时开放,比较死板,学生接触的次数有限。而在国外,学校会告诉你这学期要做满8个实验,时间自己预订,实验室随时开放,但管理非常严格。有的学校还虚拟用钱,告诉学生成本,普通的设备多少钱,专业的设备多少钱,让学生自己去衡量借哪一种,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让学生提早体会毕业后的工作状态。而且国外比如美国,二手和租赁市场都非常活跃,家境不好的学生甚至可以租卡带出去采访,而国内这种现象很少,主要还是社会需求不同。国外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还会与公司合作,而国内这一方面就做得很欠缺。

师资状况:老师自身应当注重学术创新

DV时代您认为国内师资状况如何?

钱锋国内的高校用人制度很虚荣,大多只引进的是博士生,不重视人才的梯队工作群构成。多数博士生实践少,有的老师所掌握的信息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且教材更新滞后,老师自己实践经验就缺乏,又怎么去教学生实践呢?老师自身应当注重学术创新,在国外,学校要求老师在教学之外还要开设讲座,考察老师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而且没听说过老师上课的时候只拿一本教科书上课。我认为选老师应当像去医院看病一样,医术好,找你看病的人就多;医术不好,没人选就只能下课。

DV时代传媒机构介入传媒教育有什么利弊?会不会对您刚才所说的情况有所补救?钱锋传媒机构应当介入传媒教育,而且利肯定远远大于弊。老师及时到社会上充电,才能回到学校更好的教学生。这方面学校应当借鉴军队的用人管理模式,要讲究人才匹配,形成人才梯队。上一个连,就得配一个炊事班,作战的时候前有侦察兵,后有后勤兵,两者配合才能完成战斗任务。老师深入传媒第一线,了解了行业最新的动向,摸透这个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回到学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并把最新的理念和技术带给学生。学校与社会互动,吸收新鲜血液,才能使学生接触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才能有效避免学生与社会脱节,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在国外,比如美国Stanford(斯坦福大学)有很多教授就是公司大老板,有很多工程师也做老师,它的教育结构鼓励老师去做兼职,只要按校规管理合理纳税耕行。

DV时代您所教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

钱锋 还好,只要不懒都有钱挣。我现 在主要是做研究,指导学生作科研,提高他们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本科生这方面就是给他们做一些比较前端的讲座。音乐这个领域细分市场很大,像音乐治疗,新媒体音乐,汽车音乐,功能背景音乐……。比如北京奥运会把音乐治疗引用到运动员身上,效果非常好,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就想把它产业化发展,这样音乐治疗这块领域在中国又会有所拓展。其实一切都是围绕社会需求出现的,一旦踏入一个领域,你就会发现市场。影视专业的学生除了可以进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也可以选择其他领域比如法院,图书馆,街道办事处,医院等,这些领域也需要摄像师,录音师等人才。

DV时代您觉得近几年传媒教育发展情况如何?

钱锋 近几年中国的影视教育可以说是蓬勃发展,整体水平还是有所提高,但还是远不及社会需求。这里面主要还是一个观念的问题,近几年我国影视产业不断发展,现在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能动手实践的人才,而不是只空懂理论的人,这些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也迫切需要我们的影视传媒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革。学校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重视社会的需求,了解社会的需求,并满足社会的需求。

艺术和技术的结合――访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姚国强处长

李兰俊

编者按:“影视”和“传媒”到底是不是一个概念?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疑惑,包括新闻专业出身的我在内。以前我总是认为影视只是传媒的一个部分,直到见到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处长姚国强教授,这个疑惑才终于被解开。

DV时代近几年,影视行业发展很迅速,取得的成绩也很明显,但是在大众的意识里对这个行业还是很陌生的。比如很多人都分不清“影视”和“传媒”的区别,您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

姚国强其实影视和传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主管科研处工作,对这点还是比较清楚的。从高校教育系统来讲,学生受教育的门类主要分为十二大类,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而门类下面再分就叫做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是文学门类下面并列的一级学科。新闻学和传播学是新闻传播学下属的二级学科,其中传播学也就是我们俗话讲的“传媒”:而电影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是艺术学下属的二级学科。从这就可以看出,影视和传媒是分属文学门类下不同的一级学科的。

DV时代能不能谈谈您所了解的影视教育的发展历程?

姚国强关于影视传媒教育发展的问题,传媒方面我不是很清楚,但影视教育方面我倒是可以说说。我们学院是在京所有艺术院校中唯一获得教育部评估和党建评估双评优的艺术院校。学院到2010年就有整整六十年的历史了,据了解是在京艺术院校里最早建立的学校,始建于1950年,最初叫电影表演研究所,后来改为中央电影学校,1952年院系调整和南京金陵大学播音专修科与苏州美专动画专修科三校合并成电影学院,1958年北京电影工程学院成立不久并入为北京电影学院的电影工程系。期间,把北京的艺术院校合并成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当时电影学院占用的是农学院的校址,1984年后才搬到现在的校址。我们学院的发展经过了三个历程,最初是文化部部属院校,到了1986年国家调整电影管理体制时把电影局整体划转到当时的广播电视局内,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2000年后我院又划给了北京市管理,成为了北京市教委下属的市属院校。当年属于广电部直属的传媒院校有北京广播学院(现在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现归属教育部管理),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现在改名为“浙江传媒学院”,归属浙江省教育厅管理)、山西广播干部管理学校(主要是培养在职干部,现归属山西省教育厅管理)和北京电影学院。当时我们国家高校的一些影视专业名称是各叫各的,不太统一。如导演等专业有的学校叫电影导演,有的叫影视导演。我印象中98年以后教育部颁发了规定,将全国相同专业的名称进行了统一,比如我们原来的“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后来被统一改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艺术类“)电影美术专业”改成了“广播影视戏剧美术专业”等。

DV时代 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一个艺术高校的教育水平?

姚国强我认为应该从师资、教学设施、专业设置、学生结构、毕业分配等多方面来分析,最后得出一个量化比例。因此,最好是把全国不同院校中的相同专业设置方面的东西都拿来,把各种指标作一个统计学的调查。调查完之后,以某个学校最高的那个指标数为百分百来衡量别的学校的相同指标来看差距。这样就量化了那些我们定性分析所看不到的数据。比如对教授教学水平的分析,可以从学历、学位,外语水平,教龄、学术成果等多方面去对比,尽量去量化有关内容来进行定量的分析。在各大艺术院校的专业发展竞争中,我们要讲究对策研究。要研究你的特长是什么、你的弱点是什么,我们应该用古代“田忌赛马”的策略去牺牲局部以赢到最后。

DV时代贵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如何?

姚国强电影学院的硬件设施应该算是全国最好的了。我院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件数截止2006年底为8513件,总价值近2个亿。学院的这些教学仪器设备中,不仅有教学用的计算机和各种服务器,而且还有各类音视频计算机工作站和高清电影非线性后期特技编辑系统,至于各类电影摄影机、数字电视摄录一体机、高清晰度演播室录像机的数量和质量均占亚洲领先水平。

DV时代贵校实验室的使用率如何?

姚国强我们实验室的使用率我觉得应该是百分之百的。我们学院很重视学生的社会创作实践工作,一般大学的实验室在假期里都被关闭,十多年前我们学校也是这样的,但后来我们慢慢意识到学生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如果不把学生锻炼好,等他们走出校园就做不出成绩,那就是我们学院极大的损失了。我们的学生如果拍一部电影就会成立一个正式的摄制组,而所有的影视设备都由学校提供。我们拍电影的胶片大多由依斯曼一柯达公司提供,因为我们学校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要求学生每年拍摄一,二十部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制作的35mm胶片,16mm胶片和数字高清影片联合作业。这些作业的设备都是由学校投资的,学生不用出一分钱。

DV时代学校的设备能不能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学生的实践如何?

姚国强我们学校的设备虽然很多,但对于渴望电影创作的学生来说还远远不够,还不能完全满足他们艺术创作实践的需求。我们学院如此,国内别的学校就更不用说了。我们学生在创作时是很积极主动的,自己选题、自己动手拍摄,因为学院从成立之初就是一个很注重艺术创作实践的学校,所以我们学院始终把学生的艺术创作实践放在第一位。这样注重实践,得到的效果就很好。学生创作的很多影片在国内外很多大赛上获过奖。我们学院以及我们做老师的责任就是不断地为学生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为他们搭起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毕业后很快就能进行创作。

DV时代您认为先理论后实践的教育模式有何利弊,是否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

姚国强理论与实践应该如何安排,具体应该看课程的教学内容。比如电影学系就要先学懂理论后再进行社会实践,而文学系也是要先学理论然后实践的。因为你如果不先给学生们讲授一些编剧的技巧就让他们去编剧本,那他们写出来的东西肯定就不能看。至于是否应该先进行实践然后再理论培养不好说。因为我们学校是艺术院校,招收的学生都是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一般都在某些方面实践(创作)过。所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在我们学校是不存在的。别的学校我就不好说了。

DV时代 学校是否有外聘媒体人员7传媒机构介入学校教育有¨么利弊?

姚国强外聘的媒体人员也有,但是不多。今年我们引进了一些老师,其中有一位是当年从我们学校毕业后一直在中央电视台动画部工作的专家:还有一位是我们从北京电影制片厂引进的一级剪辑师;我本人其实也是学院在1997年从社会艺术团体引进到录音系的教师。当然,我们也请一些知名的社会人士来我们学校担当客座教授,举办一些“学院大讲堂”之类的专业学术讲座,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从五年前到现在,我们已经办了50多期的“学院大讲堂”,请的都是社会或艺术界的知名人士,不仅有电影界的、电视界的,还有各类影视传播媒体界的专家。但是好像传媒机构类的介入不多。因为我们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电影学为主,广播电视学和其他学科为辅。当然我们也很欢迎社会传媒机构的介入,至少我们可以通过传媒机构的这种社会平台给我们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我个人认为传媒机构介入学校教育的利处就是可以拓展学生们的艺术眼光,学生最终要面临的是社会,不可能一辈子呆在学院的“象牙塔”里,我们必须让学生知道社会的真正需求和时展的脉络。其实传媒机构和学校的合作是一个共赢的摧施,比方说机构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学生也会给机构提供各种艺术创意,给机构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这就实现了双方的共赢。我们学校现在和电影频道已建立了十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生的毕业作品在拍摄完成以后提供给他们审看,如果他们觉得达到了播放的标准就可以在中央电视台正式播出。弊处就是如果学生自制力不强的话,很容易被外面的世界搞的眼花缭乱,把握不住自己,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影响自己的学业。

DV时代你们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向是倾向于艺术还是技术?

姚国强我觉得是艺术加上技术。但具体到哪个专业可能偏重程度会不一样。比如编剧和表演,更需要的是艺术灵感:而摄像,录音和动画设计等专业,就首先需要注重技术操作的培养。由于我们是高等艺术院校,所以招进来的学生都是有艺术特长的,因此对学生的培养肯定是把艺术放在第一位,从各个方面用各种手段来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激发他们的艺术灵感。但达到高艺术水平的前提是你必须得具备一定的技术手段。比如你拍影片不知道摄像机应该如何使用的话,你怎么能够拍出好的片子呢?所以说,艺术和技术的结合才是我们学院培养学生的主流方向。

数字影视教育给学生一个职业――访北京数字影视学院校长郭翔

李兰俊

DV时代北京数字影视学院是培养专业数字影视策划与制作人才的机构,您创办这所学校的初衷是什么?

郭翔我以前是搞胶片的,那时候我直坚信胶片的魅力是无法取代的,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无论数码技术发展如何迅速,它也永远取代不了胶片。但现在的客观事实使我们不得不承认:数码科技的发展确实给从事影视行业的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以前用胶片做一个片子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人力、物力,而现在我只要有一台摄像机,一台电脑就行了,我一个人可以干完所有的事情,而且效率也高。科技在发展,我们不得不接受现实,搞了这几年的数字影视我感觉挺好的,胶片能做到的数字也能做到。那时候毕竟数字科技还不是很流行,普通大众对这行的了解还很少,更不用说拿它作为职业了,所以我们就开办这么一个院校,目的就是把数字影视作为一个职业推出去。

DV时代像北京数字影视学院这样的影视职业教育机构现在有多少家?

郭翔 目前像我们这样培养影视全流程的影视学院在全国独此一家。其余的类似这样的学校只是培养软件技术的运用,不是全方位的综合性影视人才。近几年,随着数字科技的不断进步,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看中了这个市场的潜力,不断尝试去办影视院校。除了技术的进步因素,还有就是人们观念的变化。以前,人们总是感觉好像影视离自己很远,对这个行业没有太多的关注。随着专业影视设备越来越普及,现在人们已经接受并试着努力去进入影视行业。但其实要真正办好一所影视院校会很难,它不止需要充足的设备,优秀的师资,科学的管理理念,更需要用心去维持。

DV时代办这样的影视院校所需的成本是不是很高?

郭翔很高,因为影视院校不同于一般的院校,它需要很多的高科技设备:摄像机、电脑,编辑机、各种实验室等等。要想把教育搞好,能让学生切切实实学到东西,必须要配备好的设备,这样花费就更大。一般的影视院校都很难配备一套完整的影视设备,没有好的设备就会影响教学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DV时代学校的师资怎么样?老师的来源是什么?是否充足?

郭翔我们的师资很好,很充足,老师有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影视剧组等资深教师15名,有来自英国的多媒体艺术博士聂伯纳、奥斯卡奖提名摄影师赵小丁,知名第五代导演夏刚、北广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张光北,北京电影学院特技教研室教授刘晓清等等,他们中有些是客座教师,有些是专职的。我们还开办了“电影百事影视名家系列讲堂”,请一些有名的导演,摄像师等给我们的学生上课,每月一次,下期我们准备请《亮剑》的剪辑师来。

DV时代 老师的教学质量如何?怎样对老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考核?

郭翔 关于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考核,我们有专门对策,就是学生给老师打分,如果老师做的不好,学生觉得没有学到东西,学校就会请老师“下课”。这一点与国家高校不同。我认为,职业教育主要就是弥补了大学教育里的“做到”环节,如果你想要得到,就必须要做到,你只有拿行动去证明自己,你才能得到你想要的。

DV时代 贵校招聘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郭翔 我们招聘老师时要看的就是你有没有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我们原则上不会要刚从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不要只会空讲理论的人,我们要的是能踏踏实实干活的人,只要你有能力,有在社会上被认可的作品,能把自己积攒的财富教给学生,我们就要你。

DV时代 学校现在有多少学生?招收学生的标准是什么?

郭翔 学校现在有三百多个学生,我们招收学生的前提就是你必须从心底喜欢这个职业,没有基础没关系,只要有想法、 有心就行。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我都要求他们自己动手去做,必须要有作业,要有自己的作品。这样,你毕业去找工作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给人家看。

DV时代授课方式是怎样的,

统一授课还是按学生的知识层次分班授课?学生的课程都有哪些?高清课程占多少?

郭翔都是统一授课,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以前是否学过,我们都从最基础的知识教起。我们安排的课程很全面,从前期的编剧,灯光、拍摄,到中期的剪辑处理,再到后期的包装,我们都设有相关的课程。我们用的摄像机都是高清的,可以说高清课程占百分之百。

DV时代学生的实践课和理论课的比例是多少?理论知识跟实践是如何结合的?

郭翔 实践课占百分之七十,我们很重视学生的实践,学生一学完理论知识就让他们马上实践,我们有专门的实践课,学生在课外时间也可以自己拿机器出去拍摄,理论跟实践脱节的情况在我们这可以说是不存在的。

DV时代学生是怎样进行实践的?

郭翔 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自己拍片子。从确定选题,拍摄,剪辑,到后期处理,所有的步骤都得自己去做,老师审核,最后把作品交上。其次,我们学校会跟一些与我们签订的用人单位,像剧组,电视台的栏目组去沟通,让我们的学生亲身体验一下一个栏目、一部电影是如何完成的。10月10号我带领我们学校的新生去北影厂摄影棚,到中国著名导演夏刚拍摄的经典京昆舞台电影《桃花扇》的拍摄现场亲身体验。再有,我们会不定期举行一些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去参加,我们的学员有很多在全国举办的视频大赛中获奖。

DV时代 您认为现在影视行业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郭翔 现在市场最缺综合型人才。比如说,你会拍摄,也会后期编辑,最好还会开车。这样你一个人可以干几个人的活,用人单位需要的就是这种人。我们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从编剧、创作,到后期,再到包装,每一个流程学生必须都得学会,而这一串流程里又必须有一个是很专的。这就是“一专多能”!

DV时代学生就业情况如何?学校如何推动学生的就业?

郭翔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的就业情况还是很好的,像中央电视台十套《人物》栏目组、《纸醉金迷》影视剧组,业内比较权威的光线传媒集团、国务院新闻办五洲传播中心等影视名企都有我们的学生。用人单位方面认为他们动手能力强,能马上上手,而这正是他们所需求的,也正是市场所需求的。我们有专门的就业部,随时反馈学生在就业单位的情况,反馈各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会根据市场的反馈合理地作出教学调整。我们每三个月会给学生上一节职业素质课,请一些用人单位代表来给学生讲一些就业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就会知道这个时代到底缺乏什么样的人,他们要怎样做才能被社会接纳。

DV时代您认为中国的高校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区别在哪?

郭翔 首先,高校门槛儿太高,想进大学文化课就必须得好,这样就导致很多文化课低但很有特长的学生被拒之门外。而民办院校的门槛儿低,正好为那些文化课低但很有天赋的学生敞开大门,让他们能学习自己喜欢的,出去之后能有一技之长。中国当前的教育模式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不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高校在大学期间为你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但至于毕业之后是否会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任何大学都无法保证。大学是素质教育,而我们是给你一种职业,出去就能用的职业。职业院校要想能生存下去,就必须重视教学质量,因为你没有国家的支持,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学校的学生走向社会立即可以有稳定的职业和高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薪资。这样学校才能一直办下去。

DV时代您对当前的职业教育有什么看法?未来高校教育和职业教育会共处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郭翔我觉得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种趋势,大势所趋嘛,肯定会有越来越多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出现。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影视教育会越来越受重视,无论是高校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得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的影视教育才会越办越好,中国的影视行业才会整体有所进步。

教育,就是要对行业负责任――火星时代动画学院对中国动漫教育的思考

火星时代

火星时代集团自1999年起创建,自主的业内知名品牌“火星人”从1995年延续至今,已有10年的历史,也正好是CG产业在中国的10年发展历程。集团涵盖了全部的CG领域项目,集影视动画的设计制作、专业培训、教材出版,网络媒体于一身。火星时代网()是集团旗下全球领先的中文CG网络媒体,网站自2002年成立以来,一直以致力于为CG行业服务,目前已经拥有百余万专业的影视、动画、建筑、平面等行业会员,主要由CG领域的从业人员和各类艺术院校的在校学生以及广大的社会CG爱好者组成,是目前世界最大规模的CG网络媒体。

影视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影视动画是我国重点扶持的行业之一,中国影视动画的发展也是必然的。随着国家对影视动画产业的支持,在全国各地影视动画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从事影视动画专业的学员数量也在成倍增长。虽然从事动画影视的人员数量每月都在增长,但是目前在我国,这个行业依然呈现出人才紧缺的局面。

教育,就是要对行业负责任。动画学院从一开始做培训时,就抱着教育的心态和对行业的尊重。这一点也许是国内其他培训I机构无法比拟的。国内许多培训机构的建立,一开始只是作为制作部分的补充而衍生。

由于我们一开始就抱着“既然要教,就要全部教给别人”的念头,发展到现在它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育理念――“责任、爱心”。本着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梦想,希望为中国动漫的发展,为CG动画人才的培养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师资队伍:对教师负责就是尊重影视教育行业

优秀的品质源自完善的教学体系。火星时代动画学院先天具备图书优势和教学优势,制定了成熟的优秀教师培养机制,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所有教师均来自制作一线,有极高的技艺水平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不过,并不是每一位技术超群的制作高手都能成为火星教师。因为高手并不等于好老师。

对教师负责,就是尊重影视教育行业。所有老师在上岗前都会接受全面培训,不仅在知识结构上要比一线的高手更具系统性和深度,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必须懂教育心理学。经过严格考核,反复听课,反复试讲后才可正式上课。

我们一直牢记:我们是在做教育,而不是商业机构。一直以来都有众多CG爱好者问火星为什么不开分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火星特别重视教师品质。很多机构纷纷表示想和火星时代合作培训,都被婉言谢绝了。因为真正优秀的教师并不多,如果盲目开分校很有可能无法保障火星一如既往的高质量教学品质。

课程设置:真正的教育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

真正的教育必须做到企业有所需,学校有所教,人才有所供。由于有强大的就业平台,火星时代一 直保持与国内三千多家企业联系,不停收集用人单位的真实需求。还有专门的教研室会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和改进课程设置。

目前,动画学院总共设有26门课程,这里面包含了从Max基础、专业到高级应用,室内表现、室外表现,MAYA技术等等,几乎涵盖了CG领域的方方面面。每个月都有新班开课。最短的为期一个月,最长的八个月。 课程根据行业特点分为影视动画、建筑动画、影视广告(Maya/Max)四个方向。设置长期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零基础开始,通过学习达到就业要求。比如,Maya影视动画片长期班,首先让学生从艺术理论方面入手,然后在教授软件技能的同时,贯穿运动规律等理论知识的集合应用,最后进行项目实战训练。这个环节完全按照公司标准流程分工,培养出来的学员不需要公司实习就可以直接上岗成为一线制作人员,大大缩短了人才和制作公司的磨合期。

学生就业:教育就是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梦想

对于火星时代的老师们来说,最欣慰的就是看到自己的学员学有所成,实现自己的梦想。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的就业,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动画学院建立了动漫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机制,保证由专人负责的学生就业办公室,能够帮助大量学有所成的学员找到理想的工作,并且这项服务是终身制的,也就是说,只要是火星学员,就可以终身推荐。为此,火星时代网建立了强大的网络资源,建立企业黄页频道、建立网上人才招聘频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平台。

学院还会定期举办人才招聘会,专门针对动漫人才。把用人单位请到学校来,这成为行业内的首举。参加招聘会的企业大都是国内著名影视动画制作机构,不仅仅是学员,众多动漫爱好者和动漫从业人员都可以慕名前来参加。

目前,火星时代的学员已经广泛分布在国内各大影视动画制作机构和电视台,包括CCTV,BTV,东方卫视,阳光卫视,光线传媒等国内知名电视台和CG公司,并逐渐成长为中国CG业发展的中坚一代。2008年,火星时代的教育硕果累累:许多长期班的学员在校期间就被企业预订:刚毕业的学员作品三维版《哆啦A梦――奇幻眼镜》、《祖国版变形金刚》,《圣斗士星矢》,《建筑也摇滚》等等,一放到网站上就掀起三维动画热潮,分别被网易,新浪,优酷、56网等各大网站热烈报道,被东南卫视、厦门电视台等报道,引起广大网友的热烈反响和支持。

火星图书:要让读者感受到教育家的胸怀

火星时代也一直致力于计算机图形图像教学软件和图书教材的研发与销售,已有逾10年的历史和经验。早在1994年,国内还没有几个人听过“三维动画”、“CG”的时候,火星时代就出版了第一本三维图书《三维动画速成》。当时三维软件刚开发,国内只能找到几本类似帮助文档的图书,所以这本书的诞生就具有启蒙意义。所谓启蒙,并非仅仅因为是“第一”,更是因为它极高的品质和教育思想才决定了它的启蒙地位。无论从知识量,还是从解说细节的详细程度,它都能让读者感受到教育家的胸怀。

火星时代之后又推出“火星人”、“新火星人”、“火星课堂”、“白金手册”、“大风暴”等多个图书多媒体教学软件品牌,内容涵盖三维动画、影视后期、平面设计等相关领域;促进了国内CG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品牌在业内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cG图书第一品牌”。这些图书持续影响了好几代CG从业人员和爱好者,行业里的高手前辈相当大的一部分人都是看着“火星”的图书成长为专家级好手的。火星时代网:教育最重要的精神就在于奉献

提到火星时代不得不提的就是资源丰富的社区交流网。7年的风雨历程,火星时代网一路走来,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数字艺术交流社区,目前拥有百余万会员,平均在线人数已达7000余人。一直秉承学习、交流,分享的原则,目的是能更好的带动整个CG行业的提升和健康发展,带领民族CG行业的发展。

“种花的人和闻花香的人,哪一个更快乐?这不需要疑惑,两者都会共同快乐着,既是在种花,也是在闻花香,火星时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着一度为自己定下目标,这确实是一个快乐的结局。”这句话是火星时代社区的资深版主――糖豆儿秀秀在火星?周年的时候写下的。

她的这段话不仅仅是在说火星时代网,也是在赞扬广大的火星CGer――那群活跃在论坛的身影。他们不辞劳累的解决问题,讨论方案。很多人的CG之路就是在这样一个分享的平台中开始的,一步一步,从菜鸟到精英,从看帖到发帖。

教育最重要的精神就在于奉献。火星时代正通过不同的方式未带动CG人,带动CG行业。火星日、火星周、CG盛典……无一不在刺激整个中国的CG爱好者,提升他们的水平,促进中国CG整体水平的提升。这是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今年,火星时代又全力推出了CG视频、CG图库、CG人才等新模块,也都是为了中国CG行业能有更好的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免费的教程、免费的资源、免费的招聘信息,这一切的一切还是为了CG行业的明天。

海外印象培养具有真正能力的艺术人才――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影视教育散记

李建刚

2008年10月8日清晨9点30分,我们乘坐国航CA925班机,从北京起飞,2个小时50分钟后,飞机降落在东京成田机场。成田机场看上去简洁而朴素,与首都国际机场明显不同。我们看见很多辆工作车天蓝色的车皮已经斑驳,露出黄褐的锈迹,却没有一丝灰尘。19度的地面温度穿T恤足已,地上有少量的积水,似乎刚下过雨。我把手表调快1个小时,现在是东京时间13:45分。

日本大学,可以理解为对日本许多大学的统称。不过,我们要去的地方名字就叫日本大学,英文是Nihonuniversity。中国传媒大学每年和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学部包含若干系,系下面再分专业。学部的英文为college)有交换教师讲座项目,我和另一位老师有幸各安排三次不同主题的专题讲座。

日本大学艺术学部(Nihon University college of Art),成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1年,最初只有美术系(Department of Fine Arts),放在文法学院内。随着其追求艺术与创造的理念的发展,逐步成为日本综合性的有广泛影响力的艺术学院,现在包含八个系,分别是:摄影(Dhotography),电影(cinema),广播电视(Broadcasting)、美术(Fine Arts)、音乐(Music)、戏剧(Drama)、设计(Design)和文学艺术(LiteraryArts)。中文所称的影视,日文中分别对应“映画”和“放送”。两种艺术的物理基础不同,决定了其表现和传播方式的不同,也决定了其截然不同的学科体系。而所谓“放送”,可以理解为电波传播出去,收集回来,可以涵盖广播、电视及其他许多媒体,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在日本国内享有很高声誉,是很多日本学生向往的大学,学费也比较昂贵。放送学科四年级的留学生小曾,来自北京,他说,一年的学费是120万日元,大约合人 民币8万多。国内很多人认为只有中国留学生才需要打工,如在餐馆洗盘子,在超市摆货、收银,其实大多数日本学生同样需要靠打工挣钱,除非家里非常富有。在东京,大学生每小时打工薪水一般是1000日元,一个月至少需要挣出10万日元的生活费。因为日本的大学是不提供学生住宿的,所以房租,吃饭和交通费用是主要的生活支出。而日本年轻劳动力缺乏,只要语言上过关,打工并不难找。

日本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艺术学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小班上课,老师和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学院内八个学科体系,相互协作,为学生技能训练与兴趣培养提供扎实基础,尤其强调实践技术的学习(Practical technique),很多教员是所从事领域内的知名艺术家,担任着学科领头人角色。

放送学科的桥本孝良教授曾访问过中国传媒大学多次,我和他有数面之交,老朋友见面,自然格外亲切。我问到桥本先生,现在技术发展很快,放送学科在课程设置上如何判断新技术融入课程的程度7桥本说,技术的融合是社会现象,学生在毕业之后会被要求拥有广泛的知识和技术,在校期间还是应该着重掌握基础的东西。因此,大学的课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掌握好平衡,这意味着在“软”与“硬”的艺术之间保持合适的关系。大学真正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真正能力的艺术人才,而许多取得成就的毕业生的成功正是来自于这样一种教育环境的熏陶。

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强调一种综合性的学习与训练,这从他们在八个分设学科的结构上可以充分体现。学校也积极推荐各系相互协作。例如,摄影系和美术系可以在环境/背景设计上合作:放送系与戏剧(Drama)系可以在公共演出上配合。在这类案例上,学生可以分享专业知识与技能,横向拓宽,发展实践能力。学校非常鼓励不同系的学生相互交流,无论在教室,社团还是其他场所,绝不将学生限制在本系内沟通与活动。因此,在平日的课程讨论中,学生们可以彼此激励与启发。

除了专业课程之外,学校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主要是文学艺术,立足于国际视角的艺术探索和语言类课程。学生也可以跨系选修。

电影系将自己的使命描述为,寻找影像的新的可能性,从新一代群体的视角探求影像文化,强调艺术创造与信息沟通。电影系山田教授问我们,中国传媒大学的理论课与专业技术课如何授课?他认为理论课和专业课应由不同的教师担任,而他自己则重技术,重专业,关键是做出好作品。

他的这种观点在日本大学电影系是有代表性的。我们在参观他们实验/创作设施时深刻感受到这一点。这既是学生就业压力所迫,也是坚持艺术学部成立之初所确定的创造精神。我们旁听了制作技术的课程,上午是一节理论课,(一节课90分钟,国内一节课为50分或60分钟),下午是在录制场景现场制作。学生分为现场制作组,转播组和导播组。拍摄的脚本由老师提供,每年修改或更新。同学按脚本完成制作。我看到老师站在一侧的角落里,仔细观察学生的行为。学生们在场上忙个不停,导演、演员、摄影、录音、转播、导播……,一个不落。老师偶尔走入现场给予指导,必要时亲自示范。

我很好奇,这是几年级的学生?因为我看到现场学生双机位Betacam摄像机拍摄,使用滑轨、推车和吊杆拾音,他们的操作专业而有序。山田教授介绍说,本科生在二年级时学习专业理论和操作,三年级开始独立制作,换句话说,三年级主要是在制作现场上课,老师重在指导。四年级时,学生搭班子,在10个月的时间完成3到4部短片作品,拍摄设备为16毫米胶片和BetacamSP,如果是纪录片,会使用HDV。放送学科专业课的安排时间也和电影系大体相当。

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分为两个校区,一、二年级的同学在所泽,电车(我们说的轻轨)车程距东京近1小时,三,四年级的同学在东京市内江古田校区上课。电影系为学生课程和大四作品提供16mm摄影机,Betacam sP和HDV的免费使用,胶片要由学生自己去富士或柯达的胶片公司购买,系里提供免费的胶片全系列冲洗设施(这一点在国内可能还没有大学能够做到)。我们在冲洗机房内,看到日本最早的东宝电影厂的老式摄影机,作为“古董”和最新的冲洗设备摆在一起。

课程之余,我们观看了电影系这两年学生的三部作品。第一个是来自内蒙的留学生小王和其他日本同学合作的16mm短片――《画板》,小王担任摄影。整部片子10分钟,拍摄用了1周时间,制作周期3个月。由于要租赁拍摄场地和雇校外演员,费用支出约60万日元(由学生自己支付)。观看的另一部科幻短片――《Interspace》,描述一个高中生与父母的矛盾,以及自己航天员梦想与现实升学压力之间的痛苦选择,费用支出约200万日元。第三部是一个20分钟的纪录片,拍摄的是一户日本人家的雪山旅馆,拍摄地点在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一个峰顶上,拍摄时间选为当年的1月,3月,7月,10月,风格朴素,制作流畅,反映出制作者扎实的专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