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0 09:12: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讲师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2实验步骤
(1)熟悉监控环境和分析平台的使用。熟悉监控环境的使用,并在其中运行僵尸程序,尝试和僵尸网络命令与控制服务器进行连接和通信;熟悉二进制代码分析平台BitBlaze的使用,学习利用其动态分析组件TEMU进行轨迹捕获、二进制代码插装的技术和方法,熟悉利用静态分析组件VINE进行二进制代码的执行轨迹反汇编及符号执行、约束求解等分析方法。(2)僵尸程序执行轨迹捕获。执行轨迹是僵尸程序路径空间中一条路径的执行过程的详细记录。在BitBlaze平台的TEMU中运行僵尸程序,监控其执行过程,并将从命令与控制信道中接收到的网络数据标记为污点,捕获得到僵尸程序的执行轨迹文件。可以分别捕获僵尸程序在与控制命令服务器无网络交互、有网络交互及接收到不同控制命令等情况的几组不同的执行轨迹,以便于进行对比分析,并用BitBlaze平台中的VINE将这些二进制的执行轨迹文件转换成汇编语言格式。(3)僵尸程序执行轨迹文件分析。对捕获到的执行轨迹文件进行处理和简化,然后编写程序对其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僵尸程序执行轨迹中的线程个数及线程号、污点传播过程等信息;分析僵尸程序代码空间中的代码覆盖情况,计算代码覆盖率并分析其特点;统计分析系统API调用情况;从执行轨迹文件构造僵尸程序的控制流图。通过分析,对执行轨迹的特点和僵尸程序的执行逻辑有更加清晰的认识。(4)僵尸网络控制命令提取。根据步骤(3)中的分析结果,结合僵尸程序的固有特点,从执行轨迹中定位到僵尸程序中对控制命令进行判断、处理的命令控制逻辑代码段。定位的方法可以结合参考文献[3]中提出的规律,也希望学生探索和发现新的特点和规则。然后,在可控环境中执行僵尸程序,当执行到命令控制逻辑代码段时,利用代码插装等二进制代码动态分析技术[13]提取出僵尸程序可执行的控制命令。(5)僵尸程序行为分析。在可控环境中再次运行僵尸程序,利用FileMon和Wireshark等软件对僵尸程序的行为进行跟踪监控。其一,在没有与命令控制服务器交互时,分析僵尸程序执行后会有怎样的行为表现,例如自删除、修改系统文件、修改注册表选项、试图连接命令与控制服务器等;其二,在和命令与控制服务器进行交互时,利用步骤(4)中提取出的僵尸网络命令,触发僵尸程序运行,再监控其会有怎样的行为,并总结控制命令与僵尸行为的对应关系。通过多次实验和观察,对僵尸程序的行为和特征进行归纳总结。(6)僵尸网络命令与控制机制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思考上述从僵尸程序二进制文件中挖掘未知命令方法的优缺点,并探索新的改进方法。根据提取出的控制命令及其对应的行为,分析僵尸程序和命令与控制服务器通信的方式,从整体上对该僵尸网络的命令与控制机制进行认识和思考。在上述步骤中,步骤(3)“执行轨迹文件分析”和步骤(4)“控制命令的提取”涉及较多的专业知识和二进制代码分析技术,是本实验的难点。
3实例分析
在TEMU中运行Zeus僵尸程序,在和命令与控制服务器进行通信时,动态捕获了Zeus僵尸程序的3条执行轨迹,其中的线程数、汇编指令总数和系统API调用个数见表1.对3个执行轨迹进行分析,了解Zeus僵尸程序的执行逻辑,利用执行轨迹中的代码块覆盖率特征,从中定位到满足参考文献[3]中提出的覆盖率规律的代码块,其所在代码区域就是僵尸程序的命令控制逻辑代码段。根据此方法,可以定位到的代码段地址范围为0x26e877c—0x26e87a2,其中调用了系统比较函数lstrcmpiw来进行比较,它是一个循环结构(见图3)。将Zeus僵尸程序再次放在TEMU中运行。当僵尸程序运行到命令判定循环的入口地址0x26e877c时,开始监控是否调用判定函数lstrcmpiw。如果发生调用,则修改输入命令为随机数据,使程序进入判定循环。在判定过程中,通过获取用来和输入数据比较的参数,动态捕获了Zeus僵尸网络的25个控制命令。提取出控制命令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控制命令作为网络输入来触发Zeus僵尸程序,使其表现出相应的行为。掌握了僵尸网络的命令与控制机制以后,也可以尝试伪造Zeus命令与控制服务器并向僵尸主机发送bot_uninstall等命令来卸载、删除僵尸程序,瓦解僵尸网络。
一、浙江经济模式简析
(一)基本概况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全省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1.06%,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陆域资源贫乏,农业比重大。工业基础薄弱。资本供给缺乏,也没有享受特殊的政策优惠。然而,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发展路子。全省经济发展迅速,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有活力的省份之一。2008年与1978年相比,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大幅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达13.1%。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2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全国第16位跃升为第4位:三大产业构成由1978年的38.1:43.3:18.6转变为2008年的5.1:53.9:41。这一切表明,浙江已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原来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农业省份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大省转变,不仅提前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而且正以坚实的步伐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向现代化迈进。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产业呈现一种集群化发展现象,从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向一县一业蔓延。有人称其为浙江块状经济,也有人称其为产业集群。从一村一品起步,就近建立专业市场,经过多次产品档次的提升,主导产业不断壮大,逐步构成了小商品大市场高回报和小资本大聚集的企业集群。绍兴的纺织业、诸暨大唐的袜业、慈溪的小家电、乐清的低压电器等,在这些经济强县(市),总有一个或几个产业执全国行业之牛耳。
浙江模式,就是立足民力、依靠民资、发展民营、注重民富、实现民享的民本型、内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浙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是人民,全民创业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特征。民营企业成为最活跃的市场主体。浙江工业化始于农业为主的经济基础,大多数产业是根植于本地。从原始资本积累开始,家庭工场起步及小商品生产人手,浙江经济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自我积累,自行生长的历程,呈现出明显的内生工业化性质。
(二)浙江经济发展特征
产业集群数量众多,以传统产业为主
浙江区域经济产业群数量众多,在地域上通常以乡镇的行政界限为边界,或由相邻的几个乡镇共同组成,乡镇内部又存在不同的专业村。目前,浙江的许多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着名的专业生产基地。据调查,截至2008年年底,浙江省共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600多个,工业增加值2.5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4%,产业集群平均规模41.6亿元。从集群规模看,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462个集群中,工业总产值100300亿元的有59个,其中超过300亿元的有14个。从单位和人员构成看,2007年浙江省产业集群包含的生产单位(包括企业和个体工业单位)有23.66万个,占全部工业生产单位的27.2%:从业人员674.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47.8%。
主要特色经营模式:专业市场+家庭工场
浙江产业群以专业市场(或商品市场)为依托,把成千上万个家庭工场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最有浙江特色的专业市场+家庭工场式的经营模式,也就是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集群的浙江模式。这种模式起源于温州地区,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乡镇企业改制的迫切需要,它以现实的优势不断扩散到省内其他地区,专业市场的发展是浙江农村地区特定历史时期商品流通体制的产物,为家庭工场提供了可靠的产品销售渠道,家庭工场则是专业市场繁荣兴盛的基础。
二、浙江经济发展的典型经济模式
温州民营经济
笔者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一些探索性的做法作一介绍。
一、课前备课兼顾学法备课
就是对教学各环节的策划,也是教学中的起始环节,它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为使学法指导既具针对性,又具实效性,必须在备课中兼顾学法指导,并对此作精心设计,这是搞好学法指导的先决条件。
(一)揭示知识体系
布鲁纳说:务必教给学生以基本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必须对教材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或重组,使历史知识结构化,并最大限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可以把庞杂、散乱的历史现象变得简化、序化、网络化,使之构成一个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这是学生宏观上把握历史规律及时代特征的前提条件。
(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探求历史真理的方法,使之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为提高历史认识创造前提条件。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根据典型材料改进教学设计,加强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指导,这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之一。例如,《》的备课中,传统的教学设计是:1.战争前中西方社会的对比。2.鸦片的输入及危害。3.中国的禁烟运动。
4.第一次。5.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这样的组织虽然面面俱到,但既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使学生掌握历史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就是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
如果改为这样的设计:1.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原理?(传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何称之为民族英雄?(传授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理论。)3.当时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人民群众为何会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斗争和以后的抗英斗争?
(传授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的原理。)4.是否可以认为没有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传授偶然性与必然性辩证关系的观点。)5.是否认同“中中国战败是必然的”观点?(传授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观点。)6.“落后应该挨打”、“落后必然挨打”的观点中,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定论。)通过这样的“政史结合”,既加强了方法的指导和理论的传授,又为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对教材中的非重点内容当然也不能忽视,因为随着问题分析角度的转换,重点与非重点也将随之发生变换,备课中要加强知识点的概括、归纳、综合等,以理顺知识线索,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注重学法指导的整体性和形式的多样化历史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因而学法指导的方法不可能公式化,不同的章节、不同的内容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指导。学法指导必须渗透于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从而使已掌握的方法得以强化,使未知的方法得以学习,这就是所谓的整体性。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也不是只有一种途径,这就需要在学法指导中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选辑典型史料以供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提供历史定论要求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定能使学生的历史观得以加强,使历史学习的方法得以掌握和应用。
(四)以典型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动力是能否学好历史的根本问题,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有关材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学科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备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具体可以从四方面着手:1.利用直观手段(如实地参观、图像资料等),以生动传神的课堂描述、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合适的乡土材料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情感教育。2.利用著名历史人物的优秀业绩、高贵品质、治学态度等——进行意志品格教育。3.史论结合,传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进行方法论教育。4.利用典型材料,培养学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学生一旦形成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就必然表现出崇高的责任感,学习知识、钻研学法也就有了更高的自觉性。
二、课堂教学渗透学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诸多环节的中心环节,它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与反愧情感交流和行为相互作用的主阵地,备课中的教学设计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因而学法指导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讲决定于这一环节。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机地渗透学法指导是关键所在。
(一)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者,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然起主导作用,但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因而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境,是这种作用体现的途径之一。下面以“近现代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过程”的知识复习为例加以说明:如采用讲述法,则只是向学生揭示了“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金元外交——冷战政策”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作用仅是为学生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
如果采用谈话法,明确向学生提出以下思考提纲:1.怎样概括近现代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2.近现代美国的对外政策具有怎样的变化过程?3.美国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针对特殊地区或特殊时期是否有特殊政策?4.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中,你受到什么样的历史启迪?5.选辑有关史料,供学生阅读分析。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作提示或总结;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综合史实,提炼要点,互相讨论,修正结论,从中解决“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的问题。
(二)注重循序渐进
学生对历史认识能力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即知识、方法和理论。学法指导也就需要在这三方面有序进行。首先要指导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创造供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天地。其次是要加强历史思维形成的指导,使之能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分析、认识历史问题。再次是通过题型的变换,知识的迁移去拓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课外辅导点拨、强化学法
一方面课外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另一方面学生对课堂教学中教授的学法,去实践或自我探求学法一般也要在课外进行,因此,课外辅导中点拨和强化学法是学法指导中的又一重要步骤和手段。
(一)提供实践材料
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传授的有关学法,向学生提供有关预习复习的内容或提纲,提供精选的历史材料或有关学法指导的参考书籍等。
(二)教师设疑与学生质疑相统一
教师的设疑主要指把教材中的重要和关键部分提炼成有一定深度,但又适合学生实际水准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去争论,同时向学生示范切入问题的角度。学生的质疑是指鼓励并指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要求做到质疑要注重前提,解决要注重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做到“学思结合”。
(三)细致地做好解题指导
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需要知识、理论,同样需要方法和技巧。而方法和技巧的形成和掌握,需要训练和指导。
首先是审题能力的指导。通过指导来提高学生对与习惯表达不一致的已知条件的等效转换能力,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的挖掘加工能力;排除无效信息,提炼有效信息的扬弃能力等。
二、讲座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一)讲座专题规划依据课程内容和学生需求,教研室成员就当下学生感兴趣、有需求的计算机技术、网络应用和智能手机软件应用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逐步形成了计算机日常维护、网络资源共享、网络购物实战和智能手机优化等多个讲座专题。通过这一系列的讲座,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知识广度和深度,并掌握更多计算机实践技能,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讲座实施
首先,教研室将讲座任务下达给在该领域有特长的教师,确定讲座时间,并对此次讲座的要求和目的做出说明。其次,由该教师就讲座要求和目的进行专题设计,收集资料、备课、规划讲座进程并组织开展讲座。然后,学生积极参与讲座过程,并与教师就内容进行互动,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最后,由教研室组织到场学生对该次讲座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改善和提高。
(三)保障措施
1、及时更新讲座内容。根据当前计算机知识需求和网络发展方向,及时调整讲座内容和讲座佐证案例,做到讲座内容与时俱进且保证佐证材料的趣味性和时效性,让大家关心的技术和应用能够尽快出现在讲座中。从而形成一个教研室精心规划,教师认真组织,学生乐意参与且能学有所获的讲座氛围。同时,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相关的科技领域较为广泛,可圈可点的专题较多,教研室必须在这些专题当中进行适当的取舍,从而将适宜的内容更新到讲座当中。
2、结合课程特点开通多种新媒体服务。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触为数不多的一门计算机应用课程,该课程具有操作性强、涉及信息技术多等特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研室开通了微博、微信和网络学习空间等多种新媒体服务,这些新媒体除服务正常的课程教学外,还对拓展课程教学有重要作用。例如,讲座通知可以通过微信公共平台群发信息,教学资源可以通过微博和网络学习空间及时分享给每一位学生。这些新媒体服务有力地保障了课程教学的实施。
3、对讲座进行有效总结。尽管每一次讲座都是教研室精心规划,教师认真实施,但难免百密一疏,还是很有可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所以每一次讲座结束后,教研室要通过对讲座内容归纳、总结,以及针对听众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从而获取可靠的反馈信息。通过对一手数据的反复分析总结,能够更加直接地了解学生的期望和对讲座的评价,对下一次讲座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四)注意事项
1、精练讲座选题。作为计算机基础的拓展教学,讲座是课程有益的补充和延伸,而非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和加深。受学期和正常教学的约束,每个学期安排的讲座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一个学期控制在3~5次。讲座选题要精练、有必要,同时还要考虑听众的接受能力,把握好讲座内容的难易程度。选题工作由教研室集体研究,兼顾学生和社会需求,突出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股价的快速上涨使股市成了全民关注的焦点。围绕中国股市估值水平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泡沫)、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泡沫经济的覆辙等问题,有关各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派认为,股市的泡沫只是结构性的;就总体而言,股市的价格水平是比较合理的。另一派则强调指出:中国股市已经高度泡沫化,存在崩盘和引发严重经济衰退的极大可能。到底该如何把握我国股市的股价水平呢?
一、股市存在明显的价值高估现象
(一)我们看市盈率指标(也是最常用的指标)
美国是成熟的经济体,70年代,由于德、日等国的赶超、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再加上石油危机冲击,美国的国际地位显著下降,经济增速放缓,甚至陷入了“滞胀”。自1974年到1979年,S&P5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只有9.3。80年代,美国大幅放松政府管制,企业也纷纷剥离非核心业务,强化核心能力。经过艰苦的调整,美国经济形势开始逐步好转。整个80年代,S&P5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为12。90年代,两极世界解体,全球化快速发展,作为全球化的最大赢家,美国的国际声望也达到了新的顶点。再加上互联网、基因工程等技术突飞猛进,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股市也有不俗的表现,市盈率节节攀高。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大量国际资金涌向美国,导致股票价格持续攀升。整个90年代,S&P5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达到21.7。需要指出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和大量资金的涌入股市,在美国也引发了互联网泡沫。S&P5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曾在2001和2002年达到33.9和34.25,但这是互联网泡沫达到顶峰并破裂前后的峰值。此后,美国股市市盈率便迅速下降。2003-2005年,S&P500指数平均市盈率分别为26、20.5和18.7。通过对美国经济衰退、调整和快速发展时期的比较,我们可以初步断定,美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大体在10-20之间。从整个长周期看(1970-2005年),S&P5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7.2。
我们可以把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上半期的日本看作是高速增长的经济体。1971-1979年,日本东证一部平均市盈率为24.6,1971-1984年间为25.8。如果我们注意到如下事实:1976年的股价指数并没有明显变化(只是从312点增加到347点),而市盈率却由27上升到46.3(这表明市盈率的上升主要是由盈利状况恶化造成的)并对此做出相应修正(假定其市盈率水平与前一年和后一年大体相当,为30倍),那么,1971-1979年,东证一部的平均市盈率为22.8;1971-1984年,东证一部的平均市盈率为24.7。在1985-1989年(泡沫经济发生、发展时期),东证一部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35.2、47.3、58.3、58.4、70.6(在日本,普遍流行企业相互持股。因(持有其他企业股票)股价上涨带来的收入并不计入企业利润,日本的市盈率在一定程度上被高估了。),从事后看,这个水平显然是偏高的、不可持续的。和相对封闭的日本不同,作为四小龙之一的香港则属于高度开放的经济体,我们可以把回归前的香港看作是高速增长的开放经济体(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东亚奇迹”神话随之破灭。)。在回归前(1973-1996年),恒生指数的平均市盈率为14.6,其中:最高为32.2(1973年),最低为8.1(1983年)。若考虑到1973年为起始年予以剔除的话,则最高的年平均市盈率水平为18.2(1981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高速发展的经济体的股市而言,合理的市盈率水平大体在30倍以下。
反观中国,2007年5月,上交所A股平均市盈率为42.8,其中工业股为37.9,商业股为74.2,公用事业股为49.3,房地产类股票为70.4,综合类股票为44.8。而深交所的平均市盈率更高,2007年5月末,A股平均市盈率为54.87,其中,农林牧渔、信息技术、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大约为70倍,批发零售、社会服务、综合类在100左右,而传播文化更是达到令人不可思议的530倍。不仅远远高于美国互联网泡沫时期的高峰值,而且和日本泡沫经济高峰时期的水平十分接近。即便我们强调中国股市的特殊性,认为中国股市的市盈率水平应该更高一些。但从微观投资的角度看:超过50倍的市盈率,也意味着公司盈利占股价的比例要远低于当前的存款利率或国库券利率水平。投资者放弃国债、存款等投资方式,购买风险水平更高、盈利水平更低的企业股票,其决策的基本出发点只能是:把获得高收益的希望寄托在股价上涨上,而不是寄托在企业经营收益的改善上。而这正是股市泡沫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香港是中国内地企业融资上市的重要场所。中资企业的股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成熟市场对国内企业市场价值的评估,可以作为我们判断国内股价是否合理的一个有益参照。如图2所示,恒生中资企业指数平均市盈率大体在15倍左右。只是到2006年以后,受国内股市火爆行情的影响,中资企业的平均市盈率才一路攀升,即便如此,2007年上半年也不过20倍左右。简单对比也可得出判断:国内股市对企业的估价水平偏高了。
(二)我们看市净率(即股票价格与股票净资产的比值,托宾Q值)
二战以后,美国股市的市净率长期在0.5-1.2之间波动,只是在90年代后半期,平均市净率才超过1.2,即便是在股市泡沫已经非常明显的2000年1季度,美国非金融类公司的平均市净率也不过2.06(转引自罗伯特·布伦纳著,王东升译:《繁荣与泡沫》p180-181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日本东证一部的平均市净率(具体计算方法,以东证上市公司财政年度ROE为基础,以东证一部当年平均市盈率*0.75+下一年度平均市盈率*0.25为相应的市盈率,由PER*ROE=PBR,计算得出市净率。)(如图3所示),据笔者测算,在股市泡沫发生之前(1979-1984年,财政年度)和经济泡沫破灭之后(1990-1996年,财政年度),分别只有2.47和2.3。而在泡沫经济发生、发展期间,市净率则从2.9持续攀升,最高达到4.7倍。在韩国,股票的市净率水平甚至更低。2005年和2006年,韩国证券交易所(KRX)的
平均市净率分别为1.8和1.58。在2006年,即便是韩国强势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产业和IT业,其市净率也只有2.11和1.92,而作为成熟产业代表的汽车业,其市净率只有1.29。
反观中国股市,按2007年7月13日收盘价计算,作为上市公司代表的沪深300指数的市净率平均为5.36(如果按股票发行额进行加权,为3.99;如果按股票流通额进行加权,则为4.58);中小企业板市净率平均为6.62(如果按股票发行额进行加权平均,为6.43;如果按流通股票数量进行加权平均的话,则为6.39)。中国股市的市净率,不仅远高于美国、日本股市的平均水平,更高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水平。企业的市场价值,一方面取决于企业未来的收益能力,另一方面也受到重置成本的制约。固然,使特定的固定资产产生较高的收益,需要有合格的员工、严格的管理和完善的销售与服务,即不仅要拥有物质资产,还要拥有一定的组织资本。而且,企业上市还需要支付不菲的成本。因此,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通常会高于重置成本。但超过一定限度后,任何企业都会把企业上市,以谋取更大的利益。按照目前的市净率水平,一家企业上市后,可以使其净资产增值4到5倍。即便剔除了上市费用,还有什么生意能够比建设一家工厂、然后再公开上市更有利可图呢?还有什么能够比上市公司按成本价(或支付一定溢价)收购一家未上市公司更能有效提升股价呢?明显不合理的市净率水平,也表明中国股市存在严重的价值高估现象。
(三)我们看市场交易状况
2006年底以来,随着股价持续快速上升,股票投资的风险也在不断积累。在价值发掘的名义下,各种概念、题材得到炒作,那些盘子较小,价格易于操纵的股票在资金的追捧下,价格继续攀升,并进一步带动股票价格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长期亏损、面临退市压力的股票,也凭借资产注入、借壳上市的概念,价格成倍上涨,甚至出现了“愈ST,愈有投资价值”的独特现象。一些“一夜暴富”的故事更在市场上广泛流传。例如,一个叫金玉龙的人,因为他持有的*ST长控被借壳上市,股价爆涨而使其财富一夜增加约2400万元(7.18元飙升到68.16元,一牛人一天狂赚2398万。)。媒体也发表文章,大量宣传股票投资带来的丰厚收益,具体如“中小版催生140位亿万富翁”、“操作几次获利470%”、“‘整注’创造价值,新多不畏新高”、“‘交叉持股’将牛市推向巅峰”等。一些学者、官员也加入进来,纷纷发表唱多言论,如“全民炒股实为理性”、“当前股市发展基本健康,不存在严重泡沫”、“全民炒股是天大好事”等。就这样,在多种力量的作用下,全社会都弥漫着追求“一夜暴富”的躁动。
需要指出的是,自5月30日起,我国股市发展进入调整期。到7月13日,上证综指报收于3914.4点,深证综指报收于1075.7点,分别比5月份的最高点下跌了9.7%和16.77%。股市行情的大幅震荡,给沸腾的股市浇了一盆冷水,众多股民从狂热中惊醒,投资行为趋于理智。即便如此,从市盈率和市净率指标进行考察,我国股市估值偏高的现象仍很严重(按7月13日收盘价计算,沪深300指数即便在剔除亏损和微利(市盈率超过200)的股票,其平均市盈率仍然高达54.7。)。即便市盈率和市净率继续下调20%(上海股市继续下行到3150点),沪深3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仍有43.8倍,平均市净率仍高达4.29(如果按股票发行额进行加权,为3.19;如果按股票流通额进行加权,则为3.66)。综合各种因素考虑,这仍属于较高的估价水平。
二、股市仍存在快速上涨的可能
前段时间,我国股市处在调整期。当时市场上流行的看法,是上海股市应调整到3500点(综合指数)左右。即便如此,正像前面估算的那样,股价总体水平仍然偏高。不仅如此,在经过调整之后,我国股市仍存在着快速上涨的可能。
(一)股价高估会引导上市公司从事大规模的投资和并购活动
在市净率偏高的情况下,扩大直接投资或以适当的溢价收购既有的生产能力,在提升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和拉抬股价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要远远超过加强管理和改善经营所能发挥的作用。可以预计,在股价高估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将会把持续的投资和并购列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的投资和并购活动,将成为下一阶段上市公司增强企业实力、改善公司财务状况、提升公司价值和股票价格的重要工具。如下表所示,在市净率保持为4不变的情况下,按照账面价值收购与上市公司完全相同的另一家企业,可使上市公司的股价上升60%以上。
(二)结构性改革蕴含利好因素
我国的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转型市场特点。许多上市公司最初上市的,只是企业最优良的那部分经营资产,而不是全部经营性资产。这就带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联交易问题。目前,整体上市已成为各家上市公司下一步的重要工作。整体上市,有助于彻底切断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之间的利益输送渠道,完善公司治理,使上市公司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整体上市也是一次大规模的关联交易,上市公司有可能通过合法的利益输送,显著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如适当降低市盈率、提高市净率等(如:东方电机通过定向发售股票的方式,购买大股东东方电气集团持有的东方锅炉68.05%的股权和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100%的股权等资产。在完成本次收购后,东方电机的每股收益增加约42.22%;每股净资产增加约44.00%。参见中国证券报:东方电气集团整体上市提速2007年5月17日。)。这无疑是有利于股票价格上涨的。
(三)更多理财技巧将会被引入和运用,以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前段时间股市暴涨,市场操作手法主要是发掘概念、制造市场热点;而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随着股市调整和投资者投资心理更加成熟,单纯炒作概念已不足以激发投资者跟风的热情。要进一步提升公司价值,提高股票价格,上市公司一个可行的选择就是充分利用复杂的财务和产权交易,如组合投资、交叉持股、加大财务杠杆等。这样的案例,在90年代后半期的沪深两市是不胜枚举。曾经风靡一时的波士顿顾问小组(BCG)投资组合战略,其要点也就是将有广阔发展前景、但需要大量投资的部门(明星)与处于成熟阶段、现金流充沛的部门(奶牛)结合起来。
(四)股市止跌上升,会使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趋于乐观
我国股市目前正处在震荡调整阶段。由于居民调整资产持有结构、人民币升值、经济快速增长等因素的支撑,股票价格在下跌到一定区间后会遇到强有力的支撑。在股市触底、反弹开始之后,公众投资行为也会由谨慎、观望逐步转向积极、主动,市场交易会更加活跃。随着市场心理的逐步改变,公众对股票合理价位的预期也会相应向上调整。
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聚居着十三个主体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各个民族之间有着包括语言、宗教、信仰、性格、爱好、习惯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因此民居建筑的用材、结构、形式、工艺、装饰以及空间划分使用等,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传统和风格,其中以维吾尔族的民居建筑装饰最具特色。
一、新疆少数民族民居的造型特征
1.新疆伊犁民居的装饰造型特征
伊犁得名于伊犁河,最早见于《汉书》,史称伊列、伊丽、伊里等名。清乾隆年间定名伊犁。伊犁地处新疆的西部边陲,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国接壤,这里资源充裕,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是新疆农、牧、林业和旅游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当地的居民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地创造了独特的民居造型装饰,其特点是:建筑大量采用木材、生土,辅以芦苇、麦草、砖块、石灰等土产材料。利用高台基、厚墙、平顶、厚门等形式,将各种用房并列地安排呈一字形,大多数民居建筑以一明一暗或一明两暗为基本单元。居住用房通常为三间,进门一间为明室,是过渡性空间,左边的暗室为主卧室,也承担着客厅的功能,右边的暗室为次卧。在三间之外还建有贮藏室和厨廊,也有的民居房间较多,各室分布于前后两列,并安排挡风的门厅,其内部各室或互相套门相连,或以内廊相连。虽有外廊但整个平面显示了较强的封闭性。
伊犁民居中的大墙面基本都朴实无华,偶尔将扶壁住线凸出以变化。但也平直挺拔无一装饰,但在窗眉、檐口、墙角柱、廊柱等地方都加以细雕精凿,借此显示自己的特色。
2.新疆吐鲁番民居装饰造型特征
吐鲁番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天山支脉博格达峰南麓,吐鲁番盆地中部。地势北高南低中间凹,火焰山自西而东横贯盆地中部,山前是戈壁、中部是低洼平原,南部山丘、戈壁、荒漠三种类型兼有。水资源有天山水系、火焰山水系、坎儿井水系等。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少雨,太阳辐射强,夏季高温多风,同时又处于格里木大沙漠之边缘,远离海洋,也是我国最热的地区,以“火洲”著称。在此居住的人们用坎儿井引水灌溉,创造了片片绿洲,并利用火焰山周围高强度微红色的粘土资源创建了土拱、土墙的半地下层、二层土民居建筑,有效地抵挡了烈日高温的侵袭,同时也形成了中国西部新疆特有的土建筑民居文化。
在建筑艺术方面主要分为两种造型与风格:土拱平房式和土木楼房高棚架式。土拱平房式装饰风格的主要房屋集中在一起布置,房间不受日照朝向的影响,也没有某种宗教、礼仪等方面对建筑房间布局的限制。庭院内的建筑因地制宜,随经济力量和生活习惯的需要而建造,布局十分灵活而合理。一般在院落的中部或后部布置主要房间,主要房屋前的室外空间常设一宽大的土高台,供人们日常的生活、聊天使用。入口大门沿街、巷设在庭院的一角或中间,杂务间设于庭院的一侧或一角。而葡萄晾房多设于杂务间或入口大门的上部。这类民居的主要建筑和次要房间常围合成封闭式庭院。
土木楼房高棚架式装饰风格是吐鲁番民居中独特的建筑组成之一。庭院呈内向性半开敞式,由围墙和建筑围合,院内建筑主次分明,它和主房的檐廊、室内空间共同融为一体,构成了吐鲁番民居里的独特的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高棚架棚盖一般架设在房屋之间的院子上空。单独设立于主体房屋的前檐部位。高棚架四面临空,既遮阳又通风,它高而宽敞,无论太阳在何方向,也都能留下一片阴凉的天地,高棚架给吐鲁番民居的建筑造型艺术增添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柱廊是吐鲁番民居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柱廊一般位于建筑的二层,是户外起居生活的重要场所。由于当地基本不下雨,屋面无需排水,居住建筑中大量的错层、半错层土阳台形成了千姿百态、此起彼伏的土建筑外廊空间。
吐鲁番的民居建筑是一种不受宗教礼仪限制的民居土建筑,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营造的一种氛围空间。这里的民居不但延袭了1500多年前交河、高昌古城的土建筑文化历史,而且经过长期的改造和修缮,使之成为了更符合现代人居住环境要求的建筑。
3.新疆喀什民居装饰造型特征
喀什位于新疆的西南部,西倚帕米尔高原,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淇。它历史悠久,古称“疏勒”,这里既是我国最早信仰佛教的地区之一。也是较早接受伊斯兰教的地区,因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综合了中原汉族建筑和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按地形和宅基地形状自由灵活布局,不讲求对称和中轴线,以客厅为主在其一侧或两侧布置卧室、厨房等附属用房。由于喀什地区地形高低的变化,主次房间高度不一,形成了建筑体型轮廊的高低错落。当地居民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多把二、三层房间向外悬挑扩大,或在巷道上搭建过街楼,并在屋顶围立栏杆形成屋顶院落。民居的装饰重点是庭院的外廊和客厅室内,外廊是人们的室外活动空间,因此外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支撑外廊的柱子分为柱头、柱身、柱裙三部分,两柱中间为双拱,卷角部作透空花饰,双拱卷中间悬吊木雕石榴。以“阿以旺”“阿克赛”为中心的户外场所及外廊布局,形成宅院的内向性格。轻外部环境而重室内装饰,外廊、顶棚、门窗,多用木雕,饰以藻井和色彩艳丽的彩画。装饰手法细腻,内容丰富。
二、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技巧特征
在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多元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特征在融合了其他民族装饰文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逐步形成以木雕、石膏雕花、彩绘、刻花砖、拼花等多种元素的装饰习俗。装饰纹饰美观、结构精巧、变化无穷,以几何图形、植物、花卉以及维吾尔书法等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为主,如巴旦木、石榴、石榴花。体现出本民族在物质生产、精神生活需要和民族审美情趣上多层次、多元化的民居装饰艺术特征。
1.木雕装饰。木雕是喀什民居的重要装饰手段,构图、部位、刀法都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木雕的处理手法有花带、组花、透雕、贴雕等。花带通常以二方、四方连续为多,以中断、交错等手法来取得构图上的韵律变化。其图案缜密,几何纹样严谨对称,植物花卉自由灵活,题材以杏、桃、葡萄、桑、石榴、荷花等为主。刀法的表现方式有阴线刻、浅浮雕、综合刀法。浅浮雕的特点是图案性强。透雕是将木板上的花纹图案以外的部分去掉,形成透空,以虚面烘托图案。花纹的表面可呈平面,可呈起伏,效果玲珑秀丽。贴雕有两种,一种是将花纹图案贴于平板上,形成浅浮雕状;另一种是将雕凿成的多种形体拼贴成立体或凹凸的装饰。木雕装饰多用材料本色或略加素色,也有用彩色装饰的。木雕装饰,应用广泛、装饰性强,构图、部位、刀法都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具有很强的表现性,它可以使建筑装饰凸现出来。
2.石膏雕花装饰。通常有石膏组花、石膏花带、镂空石膏花等形式。主要用于庭院前廊端部和室内外窗间墙壁等处。有圆形、拱券形、多边形。拱券纹饰是以明确的中轴线作对称性花纹或以铭文美术字为主题,由花卉、蔓藤、卷草等组成密集复杂重叠交错的对称图案。花卉、植物、几何纹饰等作边框陪衬,看上去像一幅完整的装饰图画。石膏花带是用各种几何图案、植物花卉或两者并用构成,按二方连续方式并列、重复、循环、交错等纹饰手法组合,造型完美、主次分明。镂空石膏花饰,不仅用在室外的装饰柱、外墙,也用于室内的窗眉、壁龛等处。石膏雕花使用的颜色大多是石膏本色,它玲珑空透、轻盈洁白、典雅绚丽。石膏组花和石膏花带,无论是几何图形、经文图案或是花卉草藤,都是以纹饰的形态表现。石膏雕花纹饰刀法细腻流畅、刚健清晰,高低、重叠、交错、起伏,有强烈的立体感、质感,在阴影下给人素雅明丽、清爽宜人的美感,更增添了纹饰艺术的感染力。彩画多用于客厅和外廊的顶棚边缘,外廊檐下。花纹题材多种多样,有时也和木雕一起使用。
3.砖饰。砖饰也就是所说的拼花砖工艺,是指经过锯、切、打磨后的黄色砖拼贴成各种图案,装饰门柱、门洞壁面和门斗的檐等部位。砖饰有拼砌砖花饰、异型砖、砖雕、透空雕花砖等几种,其中异型砖是拼花砖的主要构件,有方形、长方形、半圆、三角、梯形、平行四边形、梭形、S形等,多达数十种。拼砌的图案有上百种之多,常见的如:八角形、八瓣菱形、人字甲形等。维吾尔族工匠以高超的技艺,用砖相互穿插、交错、重叠、拼砌组合成各种平面和立体的几何图案和花饰,在光影衬托下,精致的砖花图案,显得十分雅致,富于层次性。过去拼花砖主要用在装饰清真寺等宗教公共建筑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工程序复杂的拼花砖也普遍成为民居的装饰,因为它不带宗教色彩,仅为一个拼花装饰,成为新疆民居装饰的普遍材料,这种装饰手法获得十分优异的艺术效果。南疆的米黄色砖制作的拼花砖饰和花带装饰效果是新疆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典范。
讲评除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和原则外,还具有自身的教学特点。
1.突出针对性教师要准确分析学生在知识和思维方面的薄弱环节,找出复习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针对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讲,另外对内涵丰富、有一定背景的试题,即使这个题目解答无多大错误,也应以它为例并对它丰富的内涵和背景进行针对性讲评,以发挥试题的更大作用以及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2.强调层次性讲评是全体师生的双边活动,但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因而要调动各层次学生都积极参与讲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这就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讲评内容的层次性,使内容层次与学生层次相吻合。
3.注意新颖性讲评课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但评讲内容决不应是原有形式的简单重复,必须有所变化和创新。在设计讲评方案时,对于同一知识点应多层次、多方位加以解剖分析,同时注意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给学生,在掌握常规思路和解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和一题多解,让学生感到内容新颖,学有所思,思有所得。通过讲评训练学生由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过渡,提高分析、综合和灵活运用能力。
4.讲究激励性小学生的情感,经常表现出强烈的两极性,一场考试后常会引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因而试卷讲评时,不可忽视各类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用好激励手段。对各种优点的表扬要因人而异,让受表扬者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善意批评的同时,应包含殷切的期望,使学生都能面对现实,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振作精神,积极地投入到下一阶段复习中去。
二、试卷讲评的方式
讲评的方式是由试题的内涵和外延所决定的,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设疑引导的诊断性讲评
这种讲评主要针对考试中出现的有共性的典型错误,通过评讲查“病情”,找“病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辨析能力的目的。
在讲评方法上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帮助学生弄清楚错误根源。例如:甲、乙、丙、丁四人合买一艘游艇,甲付的钱数是其余三人所付总钱数的1/2,乙付的钱数是其余三人所付总钱数的1/3,丙付的钱数是其余三人所付总钱数的1/4,丁付了1300元。这艘游艇值多少钱?
这是一道较难的分数应用题。从表面上看,甲、乙、丙、丁四人所付的钱各是“其余三人所付的1/2、1/3或1/4,但“其余三人”不是同一的三人,也就是说1/2、1/3、1/4不是同一个数量的1/2、1/3、1/4。讲评时为了对症下药,疏通障碍,我出示“甲班人数是乙班的51/2”,要求学生进行如下变换叙述:
(1)以甲班人数作为单位1,那么乙班人数是甲班的()
(2)以两班人数和作为单位1,那么甲班人数占两班人数和的()
(3)以两班人数差作为单位1,那么甲班人数是两班人数差的()
这样铺垫、引导,调动了各层次学生都积极参与讲评,有效地理顺了学生对题意理解的复杂头绪,使难题迎刃而解。
2.典型解剖的发散性讲评
发散性讲评针对试卷中具有较大灵活性和剖析余地的典型试题作进一步“借题发挥”,引起学生思维的发散,开拓思考的视野,发散性讲评倡导一题多解,倡导从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同时重视介绍解题者运用了哪些技巧和方法,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才完成了知识的迁移。例如:某乡政府拉一车精白粉和标准粉救济困难户,每到一户从车上卸下2袋精白粉、5袋标准粉,最后恰好把精白粉卸完,还剩下11袋标准粉。
电视节目的生产可以被视为一个工业化的流程,从整个流程来看,如何使其平稳、高效运转,是保证电视媒介经营的关键。随着媒介生产质和量的提高,电视节目便具有了文化和商品的双重属性。
《百家讲坛》是央视科学-教育频道推出的一档学术性文化节目。去年5月,著名清史学者阎崇年主讲的《清十二帝疑案》,使本来并不被看好的《百家讲坛》收视率一路飙升,最高收视率竟达0.57%,一跃成为科教频道收视率最高的栏目。可以说是市场规律引导《百家讲坛》走上了这一步,使其能够迅速跨越市场导入期,成为一档热播节目。其运营模式值得重视。
一、低成本制作精品栏目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主创人员不过十几人,看上去是一个画面单调,类似于课堂授课,只让专家学者讲讲文史知识,用低成本制作的电视节目而已。然而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个节目从去年5月到今年5月,收视率从0.05提高到0.32,是10套节目进步最快、收视率提高幅度最大的栏目。一个在“睡眠时间”创造高收视率奇迹、中午播出的讲座节目,能有这么大影响,到底为什么?是什么力量成就了这样一档低成本运作的精品栏目呢?
媒介传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过程。”①这就使得媒介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必须考虑成本投入与最后收益。《百家讲坛》的节目形态是一种实用的,以功能传播为主导的节目形态。其视听读语汇形成的织体构成了故事传播与节目思想传播的基础与依托,这种功能性节目形态是媒介产业化大背景下模式化节目运营不可缺少的基础。它一方面用很少的资金控制住全国的热播资源进行简单的后期合成,避免了制作复杂的自拍节目质量因题材含金量变化、因主创人员的变更等原因而产生波动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消耗性用品用量下降,采购成本资金降低,按照经济学的解释,对自有资金的支出,体现了一个媒体对资金的利用能力,而分析支出回报的结构可以看出一个媒介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判断其对市场的控制力和驾驭力,因为资金的支出总是按照收入预期--支出资金--运作调整--获取收益等环节来完成的。
毋庸质疑,随着栏目末位淘汰制的实施,收视率已经成为各电视栏目的“生命线”,电视栏目间的收视率竞争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合理调配资源、充分发挥主创人员的潜质,制作出电视精品,最大程度地提高节目收视率,成为摆在各栏目面前的当务之急。为应对收视率对节目的挑战,《百家讲坛》编辑三组曾提出“收视率是根本,节目质量和进度是保障”的口号和目标。围绕收视率是电视节目整合营销的具体体现,以节目质量为保障也是媒介竞争中精品策略的独特做法,其以策划和编辑为工作重点的工作方式,其依托热播通俗剧和讲故事向文化层面升腾的传播能力,对全国的主流人群的较强吸引力以及低成本精品策略值得我们重视和尊敬。做一个大众喜欢的教学栏目正是低成本强化管理运营模式的典范之作。
二、利用悬疑制造卖点
媒介经营理论认为电视节目在媒介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是一种特定阶段的产品样式,因而在传媒市场运作的过程中,首先以能否吸引受众为衡量优劣的重要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影视传媒系主任于丹曾说过,“悬疑永远都是电视的基础卖点,我们看电视剧,最大的吸引就是命运的未卜,悬念链的生成。”
《百家讲坛》的编导魏学来也深知观众手中的遥控器有多残酷,“电视不像课堂,如果不能吸引观众的眼睛和耳朵,观众手里的遥控器会毫不客气地把你换掉。”②《百家讲坛》恰恰是找准了这一吸引受众的关键性卖点,正如其制片人万卫的制作理念:“在节目的编排上,我们加入了‘悬念’。以悬念隔断、牵引,使《百家讲坛》不再平铺直叙。”《百家讲坛》基本上每一期讲座都设置悬念,讲究故事性,话题由头来自电视剧这些流行元素,看似单调的讲述中有电视剧式的铺陈叠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广播电台播送的评书连播是它暗自模仿的母体形式,评书连播培养了急于了解故事和人物命运全部的接受习惯,把这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评书式的中断方式加以利用,让人们在情节的期待状态中欲罢不能,为整档节目的不断延续开拓了市场。
“信息化时代的短缺资源并非是信息,短缺的是我们加工、编制这些信息的技能,以及能否确保信息的独特性,从而夺人眼球。”③《百家讲坛》独有的信息加工能力最终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受众。
三、传统文化资源的增值
二十世纪,商品化、技术化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类社会的两个最后堡垒——大自然与文化生活,也不例外。文化产品是否可以批量生产,成功地加以销售,在这个问题上,显而易见,现代社会炙手可热的电视媒体恰恰起着重大作用,占据着关键地位。既然媒体的受众同时就是文化教育的消费者,那么,利用媒体所提供的这一机遇去诱导大众的消费,促使原本“窄众传播”的传统文化扩大覆盖面得到资源增值,岂非顺理成章。
人们以自己的文化习惯消费着文化产品,在此,我们不妨把观众的文化消费习惯看做是一种资源,资源性的文化消费习惯与电视节目在一定时期的形式特征显然有着某种同构关系。现实人文资源的现代化转型,对于推进传统人文学科与新媒介技术的结合,必将起到重要作用。文化讲座的成功使《百家讲坛》认识到,观众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和古典名著较为热衷,尤其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对自己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将会越来越感兴趣。看来,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文化,成就了《百家讲坛》今日的火爆。这些深厚的积淀使其在传媒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了占有特殊资源的优势。
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做学术大师与普通百姓之间的桥梁——这是《百家讲坛》所追求的。这里的史学家们不再让人感到居高临下、高深莫测了,他们口中的人物也还原成了普通人,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伟大也可耻的人,这在以前的历史课堂和教材中,都是很少见到的。曾在《百家讲坛》多次“露脸”的作家刘心武这样评价道:“《百家讲坛》不仅往‘百家’去想,更往‘百姓’方面想,在‘百家’与‘百姓’之间寻找衔接点,一旦找到,便认真焊接,使这档节目有了让偶然点到的观众滞留的吸引力,并逐渐培养了一批‘回头客’,使他们从‘偶然邂逅’,变成了‘长期相伴’的热心观众。”
专家们不摆学者身价,主动让大众与传统精英文化知识体系“对接”。这种学术与民间的对接意识是组织内部的集体智慧,它并不是一种通常的理性知识形态,而是一种超越知识之上的温情和真诚的理解。传播学讲求传播的最高目标是传通,传而不通是传播效率低下的表现,电视文化栏目的这种传播形式充满了人文化、人本化的新型观念在里面,同时包括了热情和思想。这种非理性形态的智慧,构成了传媒产业的基石,是一个组织的根本储备资源。
四、节目品牌的打造
成熟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品牌经济。我们如今已告别了媒体短缺的时代,面对众多的媒体,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媒体需要培育地域基础、受众基础、品牌的知名度,培养受众阅读、收视的习惯和忠诚度,而同时还要面对已有一定受众基础和品牌知名度的媒体的竞争。只有那些长期坚持重视节目质量,关心群众,关注社会热点,提供满足人们共同需要、共同兴趣的信息的媒体才能长久地生存,才能成为成功的媒体。而成功媒体的外在标识就是品牌,品牌是媒体过去节目质量的成果展现,又是未来节目呈现给受众的第一印象。“品牌就是信誉,就是市场,就是人才,就是财富,就是难以估量的无形资产。媒体产品必须确立自己的品牌形象。”④《百家讲坛》直言不讳地提出“打造学术演讲明星”的口号。整档节目播出的过程是造星的过程,其通过语言表达的节目形式使人成为学术明星。所以进入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不但学养深厚、平易近人且又善于表达,一位演讲明星本身就是一期栏目的标识,这种学术明星的培养对于节目品牌的打造是大有裨益的。
媒介的品牌往往是资本实力、产品赢利能力、可信度与号召力的代表。央视十套已树立了其文化教育媒介的品牌,《百家讲坛》成为央视的品牌之一,这样的节目往往更加注重媒介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更着力于自身企业文化的塑造,更谨慎地履行社会责任和承诺。节目当中那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负责的媒介代言人,又往往成为舆论的引导者、时尚潮流的推动者。
五、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
广告是传媒业最重要的增值性产业,也是直接能从媒体规模经济之中获得巨大收益的部分。具备规模的媒体拥有巨大的受众群体,媒体的知名度和信誉度高,能极大地提升广告的覆盖面和公信力。电视节目以收视率占领市场份额,依托广告经营获取利润,《百家讲坛》也不例外,其节目的成功吸引了与之相呼应的贴片广告,央视又对这档精品栏目的广告进行了选择,尽量在赢利的同时使广告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品味。
面对信息产业多元化的时代,各大媒介都在寻找协作媒体,结成战略联盟拓宽经营渠道,媒介产品的成功一定会为媒体产业的多角化经营助一臂之力。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出版行业与中央电视台合作,隆重推出《百家讲坛》系列音像制品,合力打造人文精神家园。另外电视媒体还互动纸质出版,《百家讲坛》联动图书的巨大价值被挖掘出来,“保护品牌,多方共赢”的口号被明确提出。再加上节目精选系列VCD光盘制品,《百家讲坛》一个小小的电视栏目对当前出版界的拉动效应令人瞩目。以阎崇年的一系列讲座为基础扩写的《正说清朝十二帝》于2004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后,两个月内重印五次,累计印数达到七万册。目前在北京地区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居第五位。可以说,《百家讲坛》这个栏目直接影响了文化市场。阎崇年和刘心武的书在图书销量排行榜上都名列前茅,易中天的书《帝国的惆怅》是《新京报》学术图书排行榜的第一名。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社长杨瑞雪说她们社“面临专业图书的高水平竞争,动脑筋、想办法就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要“借助媒体,因为在媒体上过的雏形图书已经受过一次市场和读者的考验。”⑤
新时期的媒介经营者们需要不断探索文化产品的质量、文化产品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以及文化产品在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意义之类的问题。“东方文化的复兴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是人类走向新世纪的两大重要事件。”⑥《百家讲坛》的经营模式恰恰找到了文化复兴与发展媒介经济这两者最佳的契合点,这也正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②《百家讲坛》如何酿造“好酒”央视国际
③程士安,电视节目的影响力探源[J]上海,新闻大学2006年第1期
讲评除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和原则外,还具有自身的教学特点。
1.突出针对性教师要准确分析学生在知识和思维方面的薄弱环节,找出复习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针对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讲,另外对内涵丰富、有一定背景的试题,即使这个题目解答无多大错误,也应以它为例并对它丰富的内涵和背景进行针对性讲评,以发挥试题的更大作用以及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2.强调层次性讲评是全体师生的双边活动,但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因而要调动各层次学生都积极参与讲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这就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讲评内容的层次性,使内容层次与学生层次相吻合。
3.注意新颖性讲评课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但评讲内容决不应是原有形式的简单重复,必须有所变化和创新。在设计讲评方案时,对于同一知识点应多层次、多方位加以解剖分析,同时注意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给学生,在掌握常规思路和解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和一题多解,让学生感到内容新颖,学有所思,思有所得。通过讲评训练学生由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过渡,提高分析、综合和灵活运用能力。
4.讲究激励性小学生的情感,经常表现出强烈的两极性,一场考试后常会引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因而试卷讲评时,不可忽视各类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用好激励手段。对各种优点的表扬要因人而异,让受表扬者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善意批评的同时,应包含殷切的期望,使学生都能面对现实,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振作精神,积极地投入到下一阶段复习中去。
二、试卷讲评的方式
讲评的方式是由试题的内涵和外延所决定的,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设疑引导的诊断性讲评
这种讲评主要针对考试中出现的有共性的典型错误,通过评讲查“病情”,找“病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辨析能力的目的。
在讲评方法上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帮助学生弄清楚错误根源。例如:甲、乙、丙、丁四人合买一艘游艇,甲付的钱数是其余三人所付总钱数的1/2,乙付的钱数是其余三人所付总钱数的1/3,丙付的钱数是其余三人所付总钱数的1/4,丁付了1300元。这艘游艇值多少钱?
这是一道较难的分数应用题。从表面上看,甲、乙、丙、丁四人所付的钱各是“其余三人所付的1/2、1/3或1/4,但“其余三人”不是同一的三人,也就是说1/2、1/3、1/4不是同一个数量的1/2、1/3、1/4。讲评时为了对症下药,疏通障碍,我出示“甲班人数是乙班的51/2”,要求学生进行如下变换叙述:
(1)以甲班人数作为单位1,那么乙班人数是甲班的()
(2)以两班人数和作为单位1,那么甲班人数占两班人数和的()
(3)以两班人数差作为单位1,那么甲班人数是两班人数差的()
这样铺垫、引导,调动了各层次学生都积极参与讲评,有效地理顺了学生对题意理解的复杂头绪,使难题迎刃而解。
2.典型解剖的发散性讲评
发散性讲评针对试卷中具有较大灵活性和剖析余地的典型试题作进一步“借题发挥”,引起学生思维的发散,开拓思考的视野,发散性讲评倡导一题多解,倡导从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同时重视介绍解题者运用了哪些技巧和方法,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才完成了知识的迁移。例如:某乡政府拉一车精白粉和标准粉救济困难户,每到一户从车上卸下2袋精白粉、5袋标准粉,最后恰好把精白粉卸完,还剩下11袋标准粉。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或青枯病,属于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青枯假单胞杆菌。随着生姜种植年限延长和种植面积扩大,姜瘟病危害不断加重,导致生姜产量大幅度下降。
一、危害特点
姜瘟病主要发生于地下根茎部分,也可发生于叶茎和根部,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部和根部的上半部发病。姜病部初呈水渍状,表面发暗,内心变褐色,散发臭味,以后逐渐软化,内部充满乳白色恶臭汁液,用手挤压流出污白汁液,茎杆受害成暗紫色,后变黄褐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叶片被害状呈凋萎状,叶色淡黄,边缘卷曲,终至全株下垂枯死。安徽、山东各地姜瘟病发生、发展规律基本一致,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有零星发病现象,不仔细观察难以发现,安徽阜阳地区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为姜瘟病第1个高峰期,10月上旬至下旬为第2个高发期,整个姜瘟病发病期长达3~4个月。
二、发生原因
一是温度。生姜喜阴凉忌高温高湿,姜瘟病始发病日均温度为20℃左右。病原菌最适宜温度为25~30℃,15℃以下病害发生很少。二是湿度。雨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姜瘟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阴雨天后暴晴,有利于姜瘟病的传播和蔓延,因为这时土壤湿度大、温度高,待到9月下旬气温下降,茎叶茂盛致使地温下降,利于生姜的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三是种植制度。根据临泉县长官镇、高塘镇、范集乡、杨小街乡姜农的经验和笔者长期的调查,姜瘟病的发生与种植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前茬为茄子、土豆、辣椒、西红柿等作物发生姜瘟病的可能性就大,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姜瘟病发生相对较轻。四是施肥。凡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率较高,多施土杂肥、饼肥的地块发病较轻。
三、综合防治
3.1正确选地,合理轮作
选择土肥地整、地势平坦高燥、上松下实、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地块,做到灌溉和连阴雨天田间不积水。轮作换茬是解决土壤带菌的重要措施之一,避免与茄子、辣椒、西红柿、烟草、土豆等作物轮作,可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换茬,对偏酸性土壤施生石灰1500~2250kg/hm2,进行土壤消毒,冬季要实行深翻冻垈,以减少病虫害。
3.2建立无菌留种基地
繁育无病姜种精选无病、健壮姜种,单独采收、储藏,10月生姜发病与否基本定型,此时在姜田里选择没有病菌、生长健壮的地块包括周围无病感染的地块进行隔离,作为留种地。
3.3使用无污染水肥
灌溉用水不可用污染过的河水,要用无污染的井水,不用病田流过的田沟水,出现病株后严禁大水漫灌、串灌,以浇灌为好;施肥需经腐熟,这是姜瘟病防治的重要措施,姜田有机肥要彻底发酵,并且防止掺杂感染姜瘟病的秸秆和土壤等杂质,最好使用饼肥,灌溉时可放入杀菌剂和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对防止姜瘟病有很好的效果。灌溉时要绕过有病株的地方。
3.4药物预防
姜瘟病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很难防治,一株发病可导致整个田间暴发。炕姜种之前可用高锰酸钾或农用链霉素等杀菌浸种,生姜种植之前用50%敌克松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处理;生姜生长期,用73%可杀得每隔15d左右田间灌药1次,连续灌3次,方法是将药剂稀释成1000~1500倍液灌到姜株根部。田间一旦出现病株,要彻底清除病株及周围土壤,并用以上姜瘟病防治药剂灌穴。关键要做到用药及时,清除要干净,病株周围1m左右的健株也要一并连土挖除带出地块,并深埋处理。
3.5发病初期用药
出苗后,幼苗三至四叶期时,喷洒天达壮苗灵600倍液+96%天达恶霉灵600倍液,促进发根,提高姜苗的抗病性。以后每隔15d左右喷洒1次天达根宝600倍液+天达诺杀1000倍液,或天达根宝600倍液+可杀得800倍液,或50%灭菌威800倍液+50%消菌灵1200倍液,以上药液交替喷洒灌根,以促生姜苗齐、苗全、苗壮,提高抗病性。发病后,除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株周围土壤外,还可用天达根宝800倍液+天达诺杀1200倍液+73%可杀得1000倍液,或用天达根宝800倍液+3%克菌康600倍液+2%春雷霉素600倍液交替喷洒姜田,并浇灌病苗周围,每隔7d喷1次,连续3喷次。
参考文献:
[1]赖葆.姜瘟病防治实现突破[J].瓜果菜(农业知识),2009(10):30-31.
收稿日期:2013-10-01
作者简介:秦怡(1981-),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学工作。
目前,英美文学教学尚未深入而广泛地进入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里教学的内容多为传统的语言教学,这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有所相悖。英美文学是一种审美表现,是创造性使用英语语言的产品。英语表意功效强,文体风格形式多,或雅致、或通俗、或蕴藉、或明快、或婉约、或粗犷,其富厚的表现力和奇特的魅力在英美作家的作品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方面的作品,可以深刻体会英语音乐性语调和优美的词汇表达,回味其“弦外之音”。它不仅能培养掌握基础的英美文学的特点、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英文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观念。在日常英语教学工作中,任课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将“书本”英语转化成“实用”英语。在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英文听说能力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更多与国际事务相关的工作机遇。任课教师可将英美文学渗入课程教学体系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能力,将英语学习过程转化成阅读学习、提高的环节,将枯燥的语言学习过程实用化,真正转化成与专业技术、能力相关的一项技能,提升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英美文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经典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民族优秀文化思想的文字结晶,能反映本民族的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英语在高职教学体系中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是当代青年对外交流的主要技能之一。通过英语知识的学习,学生能掌握语言交流的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中,不仅仅是语言的传递,更是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的接触。通过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阅读等过程,学生能接触到其它国家的人文特质。英语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更是跨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想学好英语就应深入其语言环境中,感受其社会文化氛围。
高职英语教学中,应分阶段地给予学生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低年级侧重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中高年级进入阅读、听说为主的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尝试给学生提供英文原著、原声电影、布置课外阅读作业或外教口语交流等活动。英美文学中蕴藏着英语文化中的“精华”,例如:在英语学习中我们时常涉及《圣经》中的故事、霍桑的《红字》、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的小说等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通过阅读文学原著和直接交流,才能真正体味到英美民族文化精髓、人民生活、社会风俗环境等。在英美文学的作品里,有古朴典雅的行诗、有激情高扬的戏剧、有诙谐幽默的小品,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各式各样的语言材料丰富着文学作品,反映着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风俗的语言风格。通过原版英美文学的渗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将英语学习提升为素养提高,真正实现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不足
当前的高职学生多为90后的孩子,他们学习依赖性较强,在学习过程中仍以教师的教和完成作业为目的,学习意识较淡薄,课程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当前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层次差距较大,部分学生的初中英语基础不够,长久以来已经在学习中形成英语学习自信心不足的现象。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成为了英语教师的首要问题。90后的学生往往乐于从生活中找寻学习的目标、方向,从生活中、历史事件中找寻学习的轨迹。英美文学是学生能直接接触原版文学作品的方法之一,年轻学生兴趣广泛,可供选择的文学作品量偏大、范围较广,在学习中教师应做好引领作用,找寻适宜的文学作品阅读,增强学习自信心。在布置阅读作品时,既要让学生能接触各类文学作品,又要考虑涉及的深度和难度,保证学习效率。
2.教学内容枯燥单一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高职类英语专用教材,教材内容多以书面文字为主,学生在学习中常以跟读、听写的方式完成学习过程。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单一、偏离当前社会的生活现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3.学习和考核制度不完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以笔记、练习等书面学习方法为主,这种学习模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当前英语考试的模式仍旧主要以笔试为主,在学业成绩的评定中,仍以书面考试成绩为主,忽略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学习评价体系单一、不全面。
三、英美文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丰富充实教学内容
从学情分析入手,选择与学生情况相符的书籍进行教学,使学生走进文学作品,并进一步开始与作品文字、作者进行“对话”、“交流”,尝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向、艺术语言、社会特点等,领略作品的文字美、意境美、艺术美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经典对白“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已成为生活中广泛流传的习语。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撰写的评论中也衍生出大量现代谚语,例如:To err is human,to forgive divine./A litter learning is a dangerous thing.这些出自名人笔下的经典句子已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定时地向学生介绍这些句子,让其感受到其平时无法接触到英美国家所具有的风格迥异的文化,同时这些句子也为学生在日常英语写作及运用中充当论点,或者用来论证自己陈述的观点,为写作和谈话增添亮点。
教师在授课中,应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形式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继而能阅读、分析、理解原著和作者的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作品,开拓专业视野、拓展专业思维、提升学习理念。
2.改变授课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仍旧以教师讲为主,学生以听为主,这种授课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应用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文学知识,尤其对高职学生来说,理论研究的要求相对较低,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上面。以英美小说为例,可通过让学生观看文学名著原声影视碟片,分析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叙述角度、细节描写、语言风格等,以此来丰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提高他们的英语读写能力。授课前,可以提前布置阅读任务,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等资源,熟悉即将讲到的作家及其主要作品,认真收集查阅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讨论、传递信息。对学习内容进行先期的阅读和准备,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的习惯。
3.改进课程评价体系
闭卷是通常用的评价考查方式,这种考查方式倾向于记忆常见的知识点,而对学习活动的过程评价较少。在课程教学中,应客观、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程评价。学生通过阅读欣赏英美文学受其熏陶,也可以模仿名著中的名言及人物来提高自身的素养。因此,在高职英美文学课中教师除了要求闭卷考试考查相关的英美文学知识点,或者要求学生撰写英文课程论文外,还应该要求他们在课堂中表演文学名著片段。这样一方面使每个学生都会为了合格地完成讲解、表演任务而在课下进行认真地准备、讨论、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能加强对英美文学名著篇章的记忆与理解。以多种方式,围绕着教学目标,对学习的全过程、学习能力进行综合多元化考查。
四、小 结
职业院校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英语教学中,更要突出英美文学的授课地位,通过多项教学改革措施,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教学效果,重视英语专业与社会、自然和人自身协调发展的关系,突出培养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和英语专业素养,以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小迪.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J].校园英语,2012,(11):34.
[2] 黄清芬.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导入英美文化知识[J].安徽
文学,2007,(9):85.
[3] 尹红艳.技校英语教学中导入英美文化元素的探索[J].
职业,2012,(35):120-121.
[4] 胡新.高职英语教学中开设英美文学课的探讨[J].职业
时空,2011,7(11):17-18.
[5] 唐香红.浅析英美文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
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0):84.
Try to Talk about How to Introduce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