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4 03:30: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生手机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调查对象:主要是杭州地区高校的学生。包括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2)研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手机使用的一般情况,个人生活状态和手机使用心理3个方面。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5份,有效率为95.5%。问卷题型为等级性选择题。
结果与分析
(1)问卷一般情况:在955份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年龄在18~24岁,其中男性为370人,占39.7%,女性为585人,占61.3%。手机拥有率高达98.95%,近一半的受调查者(49.74%)是在进入大学后才开始使用手机的。
(2)手机使用基本情况上:57.59%的受调查者认为手机作用非常大,是离不开的;71.2%的受调查者认为手机最大的吸引力“方便与他人沟通”。受调查者认为手机最主要的三项作用分别是:通话(85.86%),短消息(85.34%),上网(52.36%)。
(3)在手机消费方面:大部分的受调查者表示(79.06%)从未换过手机或要用坏才换手机;而在选择手机方面53.93%的受调查者选择1000——1500价位的机型,62.83%的选择国产品牌;92.76%的受调查者每月话费在100元以下,仍有39.27%的受调查者觉得花费消费太多,占了生活费好一部分。
(4)在手机依赖症候的问题上,我们一共设计了13个相关问题,选项A-B-C-D的给分分别是4-3-2-1分,涉及了调查者手机使用情况、手机对生理、心理影响情况:受调查者中,平均每天使用手机3小时以上的占45.55%。有35.08%的受调查者每月的短信量在200——400条,每月短信量在800条以上的有21.47%。有65.45%的受调查者在教室里会将手机调成震动;在上课时收到短消息,有33.51%的受调查者会忍不住掏出来看看,有46.07%的选择视具体情况而定;当问及与人聊天时是否会因短信而打断聊天,有60.73%的受调查者选择视情况而定;被问及是否会有发短信发到手指发麻这个问题时,有6.81%的受调查者表示“经常有”,27.75%的表示“偶尔会;被问及是否存在长期使用手机后会出现头晕,恶心,精神不振等现象时,有.81%的受调查者选择“经常会”;被问及是否手机没带在身上时就会出现缺乏安全感,焦虑,暴躁等情绪时,有47.12%的受调查者表示“会”,其中有10.99%的表示“感觉强烈”;被问及是否一段时间手机没响就会感到不适,并下意识的查看手机时,只有30.37%的受调查者表示“无感受,无行为”,其余的69.63%均会表现出“有感受”或者“有行为”,而两者兼而有之的达到了23.56%;当问及是否会出现手机响了的错觉时,“有此错觉”的占到了55.5%,“经常有此错觉”的占到了11.52%;有49.74%的受调查者偶尔会有写字时突然忘记了写法,需要用手机的拼音查了后才知道该如何写,经常有的占8.38%;46.07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只能记住5个以内的电话号码,记住10个以下的占到了72.77%;在被问及是否有发短信时可以侃侃而谈,但面对面时却无话可讲的情况时,60.21%的受调查者选择“有”。对手机依赖症了解情况:有40.31%的受调查者听说过“手机依赖症”,而被问及在大学生中是否存在手机依赖症时,有62.83%的受调查者表示“存在”。在13个相关问题中,最高得分为46分,最低得分为14分,平均为31.8分。得分≥39分者,即每题的平均分达到3分,我们认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手机依赖症状,共有146人得分≥36分,占到受调查者的15.29%。在全部调查中,而各项超出平均分的分别有819人,即有519人有偶尔出现手机依赖相关症状的现象,占总数的85.76%。
建议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在校学生由于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了一些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手机依赖症的表现。这必须充分引起学校的重视,手机依赖不但影响学生学习、生活,更有可能引起不良心理状态,甚至是心理疾病,所以必须进行干预和控制。我们看到,在手机使用的礼仪方面,比原来提高不少,说明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还是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在控制网络成瘾方面也有许多对校方而言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参考借鉴。建议如下:超级秘书网
(1)制定相应的校纪校规控制手机过度使用;
(2)通过第二课堂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知晓“手机依赖”的危害,并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3)鼓励学生与朋友联系多采用其他方式,如书信往来,直接见面等,逐步脱离对手机的依赖;
(4)适当参加有益的身心活动,加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一手机普及情况及趋势分析
针对学校的手机普及情况我们通过电话调研的方式进行了初步的统计,每个班级少的有3-4部,多的则达到10部以上,被调查者中周围朋友使用手机较多的占27%,一般的则占到了58%。根据本次调研数据乐观估计我校学生的手机拥有量可能在800-1000部左右,即每7-8个学生中就有1个人拥有手机。手机已从原来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开始作为一种便捷的通讯工具为学生所广泛接受。
随着手机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与入网费的取消,再加上移动、联通公司通过变相的单相收费、各种打折、免月租、集团卡等优惠活动的推出,导致手机的通讯资费进一步降低,使得大多数人都能够消费得起以往只有“大款”才消费得起的手机。同时生活条件的改善导致部分学生的月生活费用也相应提高,除基本的生活支出外可支配费用的增加也促使他们开始考虑手机消费。因此手机拥有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种增加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仍将继续下去。
二各品牌手机占有情况
目前我校学生使用的手机主要以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居多,两者分别占被调查者的28%和27%,其次三星和西门子也拥有一定数量的支持着,分别占被调查者的15%和9%,而国产手机则主要集中在波导、TCL两大品牌,但其占有率也仍然不高,分别只有5%、7%,其它的小品牌占有率更低。这样的品牌结构可归结为两句话:大品牌主导市场,小品牌填补市场空隙。
在印象调查中,一百名手机用户中分别有84%和79%的被访者对诺基亚与摩托罗拉的印象最深,这两
个品牌也保持了较大的优势。这一方面与它们产品自身的质量、功能、科技含量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是两者巨大的广告经费投入的结果。而原本处于三强之一的爱立信,虽然有着本身积累起来的长期品牌优势,
但随着其淡出手机生产,新型机推出不多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其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相反三星、西门子等外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适时推出新产品符合学生使用,因此在学生中也占有了一定的市场。而国内的手机品牌知名度虽然也有所提高,但终因为质量、款式等的制约而受到限制。
三现有用户具体分析
从性别上看,目前的手机现有消费者仍以男性为主,根据问卷显示数据男女比例为:59﹕41。
表一
月生活费性别
300以下300-500500-700700-900900以上男女
8%.50%32%5%5%59%41%
年级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7%43%36%14%
从年级上看现有的手机消费改变了以往大四学生占据主要份额的状况,大
二、大三的学生开始后来居上占了较大的份额,其功用也由原来单一的联系工作开始向多方面转变,如联系朋友、恋爱需要等,其中大多数是前者与朋友联系的需要,约占了调查总数的75%。大一的新生手机拥有数量相对较少,这并不意味着新生的手机消费潜力不大,相反新生在非手机用户手机消费的潜市场当中占有相当的份额。新生主要是由于地缘、用途及费用方面的考虑而暂时性的没有购买手机,其购买意向却仍相当强烈。在我们访谈过程中大多数新生都在寻求手机购买的机会。
从个人月收入上看,月生活费的多少也直接影响我校学生手机消费的变动。我校绝大部分学生的月生活费都在300-500之间,这一层次的学生手机消费者不在少数,占了本次问卷样本的50%,但月生活费在500以上的高消费者也占了42%,有10%的人达到了700以上。
消费者的月手机话费也与其月生活费相挂钩,生活费用少的话费也相应较少,控制在50元以下,但也
有部分高收入用户的话费也在此列,共占了样本的25%,学生月话费主要集中在50-100之间,约占了调
查总数的62%,属于中档水平。其次月话费在100-150的有18%,而150以上的高消费者主要是月生活费在900以上的5位,与其的经济实力基本相应。
我校的手机消费者在手机信息的获得上主要是依靠上网,随着我校校园网的开通,上网越来越便利,手机信息的获得约有58%来自于网络,28%是通过朋友或老乡,通过报刊杂志和手机店的比例都为24%,广告和电视媒体的比例均为1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的手机信息渠道虽然受地理因素的制约,但来源还是较为广泛,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手机消费者与市场的联系性。
学生消费者对手机的具体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以往能用就行的简单层面上,开始转向多方面的要求。其中消费者最关注的还是质量问题,其次是手机的品牌和时尚性上,这符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而对联通和移动的新网络CDMA、GPRS,学生了解的则相对较少,调研中仅有一人使用CDMA手机。消费者对辐射的影响的关心程度远不如对时尚和品牌的关心。
四潜在消费分析
1、消费者购买意向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手机购买意向趋向强烈,被访调查的非手机用户中约有40%以上的人有近期购买手机的计划,而在问卷调查的手机用户中的潜在消费者也不在少数,目前是否拥有
手机对是否计划近期购买手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其中大约有37%的用户计划近期更换手机,其消费
实力并不弱于首次购买手机的潜在消费者。
2、消费者购买手机时关心的要素
消费者购买手机时比较关心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功能、品牌、辐射大小、售后服务、时尚等。价格是消费者购买时最看中的要素,被调查者中有50%的人首先考虑价格,消费者对价格的看重,表明整个市场对低价产品存有较高的期待,手机市场面临巨大的降价压力,价格的逐渐下调是必要的发展趋势。
其次则是功能性方面,信号、上网等是消费者较为看好的要素,在市场上把以上的特点作为手机的卖点,有利于增强广告促销的说服效果。由于品牌综合了质量、服务、技术水平等多种要素,消费者基本上还有认牌购买的偏好。
3、消费者的选购意向
学生的购机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崇洋,追求时尚与个性”,这符合社会上的手机消费群典型的心理特征,问卷调查者中选择进口手机为再次购买对象的有64%之多,进口二手机占3%,基本上
选择了外国机,在新型时尚机的选择上也达到了26%,只有国产机在学生中仍不被看好,国产机和国产二手机两者之和仅占总数的7%。
诺基亚是潜在消费者最想购买的品牌,高达36%的问卷被访者推崇诺基亚手机,非手机用户中对诺基亚的认购者也不在少数。而摩托罗拉也以23%的认购度稳居第二。随着三星对国内市场的重视,不断推陈出新,使的三星在潜在消费者中人缘大增,认购度高达21%,仅次于摩托罗拉,占据了第三的位置。国内的后起之秀TCL在消费者中也有8%的认购度,比第二阵营的西门子手机还要高出1%。而国内的其它品牌如波导、科键、厦新等品牌在我校的影响力还有所欠缺。
五移动与联通的业务比较分析
目前我校的学生手机消费者群当中,使用联通卡的占了三分之一左右,为33%,而移动卡则占了
67%,是联通卡的两倍多,占有明显的优势。
手机消费者对不同手机卡的选择主要是基于话费方面的考虑,约占被调查者的50%强,尽管联通
每分钟通话费(0.36元/分钟)低于移动(0.4元/分钟),但结合信号、功能、服务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移动的在我校的客户要远多于联通,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移动的资费收取明显优于联通,很少或者不会出现误收、错收现象。
2、移动的通信网络较之联通的要好,信号较强。
3、移动的话费优惠活动无论是在时间的周期性上,还是在种类的多样性上都优于联通,如移动的绿色田野计划、集团卡、短信包月等业务就吸引了我校的大部分学生用户。
但需要指出的是移动在更新业务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以往业务的持续性,不能因为新业务的开展而中断以往的业务。并且在业务的时间周期上要适当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度。
另外根据对消费者的调查中数据显示,移动若想在我校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其服务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数据表明调查者中虽然比较满意者占了45%,但非常满意者仅占3%,还有52%的用户认为其提供的服务有待改进。用户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在现在的市场谁能够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谁就能够占领市场。
六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研的一些主要数据,可以反映出我校目前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的一些基本特征:
1、学生手机消费仍在以跳跃式的曲线增长,消费量趋向在一定时间内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2、在未来的手机消费中,性别、年级之间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3、手机消费仍以外国产品为主导,国内手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4、移动通信公司在两院学生手机消费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5、联同和移动的新网络CDMA、GPRS影响力还相对较小。
市场经营建议:
1、根据学生的消费特征推选出适合学生的机型,在信息渠道的建设上进一步加大力度,确保市场信息的准确传递,方便与消费者的沟通。
关键词: 手机 使用调查、 外显因素 、主观因素、 调查显示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高新科技产品成为消费热点,手机作为其代表之一,而大学生也作为一个潜在的消费群体,两者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
实验程序:
调查人员在20xx年5月26日晚 随机选取 在宿舍有空的同学,请自愿辅助调查的同学 填写自制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本问卷主要 是手机相关问题16道选择题)
结果:
本研究一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 82 %.对问卷原始数据大致归类后, 经统计计算百分比进行分析:
作为一种相对奢侈的消费品,手机正为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所拥有。 在对我校100名同学的调查中,60%的同学在大学才开始使用手机,20%在高中就开始使用。并且几乎所有同学的手机都是由家人购买的。手机使用调查报告显示,同学对手 机要求及功能消费主要有:
1) 外显因素 : 大多数同学都购买品牌机,即诺基亚、索爱、摩托罗拉、三星等!由于科技日新月异,不少小产家也加入到市场的竞争中来,很多以其廉价,“功能全”等因素吸引消费者,但从质量上看,小产家的产品在科技质量保证上始终不如大品牌。调查显示,32%的同学注重手机的功能,34%的同学注重手机的外型,21%的同学注重手机的价格。这也就是同学们宁挑贵的不买烂的,始终支持大品牌的原因。在调查中显示:50%的同学选择诺基亚这一牌子!近几年,诺基亚公司以其产品:质量好,外行美观,价格适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在 外显因素 中,同学们选择手机的价位在1000-2019居多,多和弦铃声,彩屏,带摄象头,也正是这价位手机的特点,很多同学也选择了其他功能,市场也推出了附带 MP3的手机,由于电脑的普及,高内存手机的产生是社会趋势!
2) 主观因素: 在调查报告中,手机服务商主要有:移动、联通、电信。有人说,大学就是动感地带,这也就决定了很多同学选择了移动,短信息包月。主观因素调查报告中,80%的同学选择移动,其中 30%的同学开通GPRS,GPRS 是移动公司推出的一种可以用手机上网的服务,调查显示,开通GPRS的同学主要用于Q聊或看文章图片。而相对大多数同学也只是了解有这样的一个服务! 由于大学生无固定收入来源,购买手机的费用来自于家长的支持。大学生属于纯消费群体的社会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手机消费水平。 调查显示,56%的同学每个月手机费用大概在50以上100以内,仅有7%的同学月手机费用超过100元!71%的同学选择包月送短信套餐服务,6%的同学选择单向收费,8%的同学选择免月租。对于手机交友,74%的同学还未试过,对与网上通过手机缴交费用的服务,调查显示78%的同学认为不好,不安全。的确,不少网址都套了陷阱,以前就有些同学尝试,结果在无意中多了很多付费的项目,导致换卡换户。在手机使用调查中,73%的同学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是发短信,21%的同学用于打电话。由于手机更新快,追求时髦的人总会频频更换手机。在对我校同学的调查中,多数同学更换手机都在一年以上,只有13%的同学一年换一次。当然,这些都是由我们学生共有的性质决定的,家庭背景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由以上统计可见,当代大学生对科技产品的认识与购买不再是盲从,而是自主的选择,随着认识的加深,对于“新潮”的追随比起改革初期显得理智、透彻,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辨证统一!科技的发展再次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手机这一科技产品在实践中得到人们的认可,而品牌上的选择则是各自需求,品牌的建立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质量与信誉的结合。大学生 属于纯消费群体 的性质决定了大学生手机的购买与消费。矛盾是发展的动力,由于人们对科技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使得生产产家不断开发新产品,手机的功能,外观在不断的完善。大学生对新技术的掌握能力也相对提高,为适应社会主流,科技不断向前发展,手机的使用不再是单单的打电话,90年代的手机已经被人们所遗忘。社会发展着进步着,实践证明了手机这一科技产品为人们开发利用,并将随着社会进步而前进。
附: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
一.选择题
1. 你在什么时候拥有自己的手机?
A. 小学 B. 初中 C. 高中 D. 大学
2 .现在使用哪个牌子的手机?
A. 诺基亚 B. 三星 C. 摩托罗拉 D. 索爱
E. 松下 F. TCL G. LG H. 西门子
I. 飞利浦 J. 波导 K. 其他品牌
3 .你获得手机的途径是?
A. 家人购买 B. 自己购买 C. 亲朋赠送 D. 其他途径
4. 你选择手机着重哪方面?
A. 外型 B. 功能 C. 价格 D. 其他方面
5. 您的手机价格:
A. 1000 以内 B. 1000-1500 C. 1500-2019 D. 2019 以上
6. 你心目中最理想的手机应该有以下哪些功能?
A. 多和弦铃声 B. 播放 MP3 C. 彩屏 D. 其他功能
7. 是否开通过 GPRS ,主要用途?
A. 是,没什么 Q 聊而已。 B. 是,看些文章图片 C. 听过但没用过 D. 其他
8 .每个月的手机费用大概是多少?
A. 50 以下 B. 50 以上 100 以内 C. 100 以上 D. 没留意过
9 .你的手机 SIM 卡是什么公司的?
A .移动 B. 联通 C. 其它
10 .你多久换一次手机?
A. 一个月内 B. 半年 C. 一年 D. 一年以上
11. 在手机质量方面你最注重什么:
A. 信号灵敏 B. 实用省电 C. 功能齐全 D. 其他
12. 你的手机一般用途是?
A .发信息 B. 上网 C. 打电话 D. 当时钟
13. 是否有试过手机交友?
A. 有,经常 B. 有,偶然 C. 无试过 D. 不知道有这种服务
14. 喜欢哪种话费优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11-04
要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人才资源的引进比物质资源的投入更加重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急需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然而高校毕业生出于种种考虑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就业,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对于回到农村就业更是望而却步。众多毕业生待业在家,农村基层求才若渴,于是就出现了“有业不就、无业可就”的现象。透视当前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出现的障碍性因素,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难涉及方方面面,既有社会、家庭、学校的因素,又有个人因素,既有经济上的困难,又有心理上的困扰,既有传统观念的影响,又有自身综合素质的制约。本研究希望通过此次调查,描述当前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的现实状况,大学生对反哺农村的看法及态度,展示当前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的工作成绩和差距,为国家、农村、高校和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个人认识到反哺农村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想方设法为他们反哺农村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帮助他们积极投入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支持。
一、研究方法
(一)查阅资料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和相关书籍,了解高校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的现状及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的各项优惠政策,为本次调查提供方向。
(二)发放问卷
通过网络派发问卷与实地发放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使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涉及面更广,调查结果更具普遍性。通过问卷测量了解高校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现状,找出影响大学生反哺农村的主要原因。
(三)访谈实录
调研队伍深入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枯隆村岑吞屯、岜乙屯、板饮屯,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木山乡厂圩村和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的忠良村,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那蒙坡示范村和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柳杨村与村里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进行访谈,更直接地了解对大学生反哺农村的看法和态度,为鼓励更多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提供思路和可供借鉴的对策。
二、研究设计与操作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是指在农村地区出生、成长,具有农村户口,由于家庭贫困,在考入各类大学后受到不同程度的资助,如办理过生源地贷款、助学贷款,获得过国家或地区学费减免、各类奖助学金、高校勤工助学岗位等的大学生。
(二)样本特征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等五所院校中的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作为被试对象,所取样本绝大部分来自于广西各地市生源的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63份,有效回收率为90.75%。
三、研究结果分析
高校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难现象的产生,既有社会、农村、高校、家庭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就业意愿特点及成因
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毕业后愿意回农村或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为22.59%,而愿意去沿海开放地区和发达城市的比例高达77.41%。如图1所示。
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选择去沿海开放地区和发达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就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机会,而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希望改变家庭命运、工资待遇丰厚和户籍、职称晋升、社会保障等制度更完善都是大学生选择离开农村的其他重要因素。如图2所示。
在众多的行业中,最不受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待见的要数民营企业了。而薪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较高的政府公务员、外资企业、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则受到普遍青睐,成为大学生最理想的职业。如图3所示。
与沿海城市和发达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就业岗位少、工作岗位不稳定、户籍、职称晋升、社会保障等制度不完善、工作环境恶劣,因此更多从农村出来的贫困大学生不愿意返乡就业。如图4所示。
(二)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情况
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也不关注家乡经济发展以及就业需求现状。调查数据显示,在“您对家乡经济发展、就业需求等情况了解吗?”问题上,34.99%的大学生认为“了解”,57.02%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还有7.99%的大学生表示“不关注”。如图5所示。
农村籍贫困大学生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普遍不关注。在问到“您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了解吗?”问题上,89.53%的大学生表示“不太了解”、“不了解”或“不关注”。如图6所示。
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普遍认为家乡的政府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宣传的力度不够。在问到“您家乡的政府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宣传的力度如何?”问题时,45.45%的学生认为“宣传不及时,不全面”,19.83%的学生对此并不关注。如图7所示。
高校在针对农村贫困大学生这一群体展开的职业生涯规划较少。在问到“高校单独为农村贫困大学生组织过职业生涯规划吗?”问题上,50.69%的大学生表示“偶尔有”,36.09%的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如图8所示。
农村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到的针对他们这部分群体的感恩教育较少。在问到“高校为农村贫困大学生开展过感恩教育吗?”问题上,60.6%的大学生表示“偶尔”开展,而13.5%的大学生则表示“从来没有”开展过。如图9所示。
调查数据显示,在问到“高校开展过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宣传吗?”问题时,60.88%的大学生表示“偶尔”开展过,21.49%的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开展过。相信每个高校都应该开展过此类政策宣传,部分表示从来没有开展过类似宣传的大学生应该是对学校的宣传工作关注不够,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宣传的效果并不乐观。如图10所示。
(三)回乡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父母的意愿对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较大。在问及“您的父母希望您毕业后回老家就业吗?”问题时,仅有14.05%的大学生表示父母不希望他们毕业返乡,但是有55.92%的大学生表示父母没有明确要求。如图11所示。
接下来的数据调查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父母的意愿对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影响较大。在问到“父母是否从小教育您好好学习,考上大学,离开农村,出人头地?”时,48.48%的大学生表示“时常是”,38.29%表示“偶尔是”。如图12所示。
在问到“父母的意愿会影响你的就业去向吗?”问题上,60.33%的大学生表示“有部分影响”,17.36%的大学生表示“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如图13所示。
在问及“您毕业后更愿意前往哪个地区就业”问题上,我们欣喜地看到有22.59%的大学生选择回到农村或西部地区(如图1所示),且他们选择回到农村基层就业的原因主要有“服务农村、建设农村”和“有很多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如图14所示。
四、原因与结论
(一)国家对大学生在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不足
从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就业意愿来看,绝大部分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或发达城市,而不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这主要是因为,经济比较发达往往意味着就业机会多,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解放,各项制度比较规范,职业发展潜力大。”在农村大学生看来,农村发展现状的就业吸引力仍然不足,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政策倾斜和配套措施尚不够完善。国家只有营造更加适合大学生在农村发展的政策环境才能不断提高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积极性。
(二)农村政府与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及其家庭缺乏联动
国家虽然对农村有详实的政策支持,广西新农村建设也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相关部门、新闻媒体等也做了大量的宣传,但大学生对此仍知之甚少。这也反映了农村基层对这些政策的宣传还不全面。农村基层往往以大学生常年在校无法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为由,将国家政策宣传的工作完全推给高校。农村基层如果能与大学生家庭建立联动机制,及时、全面地向大学生家庭宣传中央农村政策和大学生基层就业优惠政策,便能有效转变农村家庭的传统观念,进而有助于解放众多大学生及其父母的择业思想。
(三)高校对中央农村政策和大学生基层就业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大学生常年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对于各项政策关注程度不够、了解不到位等的主要原因还在于高校对政策宣传不全面、不深入,对农村籍受资助大学生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目前高校的教育定位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但在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和日常教育中都带有明显的城市特征,还是在为城市的人才培养服务,对非农专业的高校而言更是如此。”高校的普遍做法往往只在固定的时间段,如仅在每年的资助活动月对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进行诚信、感恩等教育,只是在每年的毕业季例行公事般对应届毕业生进行“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优惠政策的宣传,宣传教育工作缺乏系统化、常态化。对于农村政策和建设等问题,如果没有高校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少会自发主动地去了解、关注。
(四)家长的观念对子女的就业去向选择有较大的影响
中国素有“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尤其在农村这样的观念更是根深蒂固。一个农村大学生往往承载着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的期望。在农村基层调研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对于大学生就业去向的问题上,父母嘴上往往都会说随子女的意愿,但是内心上还是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回到农村,总是希望子女能找到一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光耀门楣,不少父母甚至认为上了大学还回到农村是件很丢脸的事。如果农村籍贫困家庭能够理解和支持子女大学毕业后返乡就业,那么将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建立返乡就业的信心。
(五)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就业目标定位存在偏差,择业期望值偏高
不少农村籍贫困毕业生将就业目标定位在地理位置优越的大城市,薪水较高的外资、合资企业和待遇、福利、社会地位较高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但是这些行业每年的职位供给十分有限,竞争必然激烈,往往是一家欢乐九家愁,而大多数贫困生即使在城市就业竞争中失利,也很少有主动回到农村、服务家乡、奉献基层的心理,他们总感觉如果在城市找不到工作而回乡就业就有失颜面。”面对目前社会新增就业岗位远远低于求职人员的巨大缺口,农村籍贫困大学生如果能够主动转变就业观念,而且谁能更早转变,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尽管大部分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毕业后希望离开农村,但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建设的投入以及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还是很振奋人心的。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凡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新农村建设已见成效的农村家庭和大学生普遍表示毕业后愿意回到家乡参与建设。同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两成的大学生对反哺农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肯定的态度(见图1)。他们亲身感受到家乡巨大的变化,对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也比较了解,愿意回到农村,服务农村,建设家园。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通过中央、基层政府、高校、家庭多措并举,大学生自身调整就业观念,就能够引导更多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回乡就业,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邵雅利.农村籍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以福建为例[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2(4)
[3]王昌松.高校贫困生工作(上)[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
[2]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
[3]Brod,C..Technostress:The human cost of the computer revolution[M].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1984.
[4]Toda, M., Yoshimura, K. . Relationships of personality and lifestyle with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mong female nursing student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9, 37(2): 231-238.
[5]唐玉.兰州市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报告.新闻世界,2009(1):102-104.
[6]颜美艳.杭州市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人力资源管理,2009(5):33.
[7]Jenaro, C., Flores, N., Gomez, M..Problematic internet and cellphone use:Psychological, behavioral,and health correlates.Addi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07,15(3):309-320.
[8]Kasesniemi, E., Rautiainen, P. . Mobile culture of children and teenagers in Finlan//Perpetual contac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170-192.
[9]黄海,周春燕,余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13,34(9),1074-1076.
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到78.5%[1]。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
“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中有31.2%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与网络在线阅读(32.6%)基本持平。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我国18-70周岁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18-29周岁人群占到49.3%[2]。由于手机媒体的传播特性与大学生特征较为吻合,其便于携带、快捷传输、功能丰富、更新快速、时尚潮流的特点与文字、图像、影音的多媒体融合方式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手机阅读成为大学生主要的数字阅读方式,以独特的魅力改变大学生阅读行为。为此,有必要深入开展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研究,引导大学生健康科学进行手机阅读。
1.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调查情况
从2010年到2012年,李武、刘亚、许广奎、李昕烨、娜、焦雁泽等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上海地区[3]、胶东地区[4]、长沙地区[5]、杭州地区[6]、西北地区[7]、南京地区[8]等高校在校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开展调查研究,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2.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特征
从调查数据来看,这几次问卷调查地区广泛,时间跨越两年,男女比例相当,基本可以涵盖全国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基本情况,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普遍特征。阅读主要方式是直接联网在线阅读,其次是手机信息定制(主要是手机报)、下载到手机存储阅读及通过客户端阅读等;从阅读内容来看,时事新闻占到了第一位,其次就是畅销小说和生活休闲类内容,再有就是交流互动类的网站、贴吧、博客、微博等,最少的就是学术信息阅读,普遍反映出大学生手机阅读的休闲娱乐性;从阅读时长来看,每次阅读时长主要集中在30分钟以内。这与大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相吻合;从阅读频率来看,每天阅读一次占有绝对比例,这说明手机阅读的经常性;阅读场所主要集中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宿舍(睡觉前)以及随时随地阅读环境,这说明手机阅读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已经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从付费情况来看,普遍存在阅读免费资料的情况,承受的费用主要是在3-5元/月,这说明大学生普遍不接受付费阅读,对版权意识淡薄,再加上学生没有自己的收入。
3.高校图书馆基于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特征的服务策略
3.1 强化手机阅读平台内容建设
高校图书馆手机阅读平台以引进为主,手机阅读平台服务商一定要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着重从阅读内容入手,加强资源质量建设,引导大学生手机阅读健康发展。其次要优化界面设计,以人性化的服务模式,方便检索、阅读。
3.2 开展基于手机阅读的阅读推广活动
大学生手机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普及阅读模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应开展基于大学生手机阅读的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大学生读书,拓展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
3.3 积极开展移动图书馆建设
市场阅读平台主要是运营商开发建设的,以文学类内容为主,迎合了大学生的阅读特征,但是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需要进行学术信息研究,这是运营商无法保证的。但是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主要是学术研究信息,开展移动图书馆建设,实现图书馆资源一站式检索、下载、阅读,把学术信息推送到大学生面前,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术水平大有裨益。
3.4 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通过系统开设相关课程,日常生活引导,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检索及信息识别能力。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手机阅读的负面影响,手机依赖对自己学业的影响等,引导大学生科学有效的进行手机阅读,比如,可以建立专业交流讨论区,引导学生开展学术学习、研究、交流等学术研讨活动。
总之,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容易形成手机依赖,缺乏深层次阅读,对其思维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各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科学合理的引导大学生进行手机阅读。
参考文献
[1]愈思娈.中国手机网民数量新增七成[EB/OL].(2013 -7-18).http:///news/cjxw/201307/t20130718_231939.htm.
[2]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EB/OL].http:// .cn/teach/content/2013-04/19/content_2838065.htm,2013-4-19.
[3]李武.上海地区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使用行为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14):10-15.
[4]许广奎,周春萍.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调查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14):82-85.
[5]李昕烨.“读屏时代”大学生手机阅读研究:以长沙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1(6):147-148.
[6]刘亚,蹇瑞卿.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调查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3(3):97-101.
[7]娜.关于大学生手机阅读的思考[J].新闻知识, 2013(5):55-56.
根据工信部统计,截止2013年3月,中国拥有手机用户11.46亿,占总人口的84.9%。由此可见,手机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手机依赖是指过度使用手机,对手机产生强烈持续的依赖感和需求感,并影响使用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也有研究者认为手机依赖是一种期待、焦虑,主要表现为心理渴望与心理依赖[1-3]。有研究表明,57%的大学生在上课时玩过手机游戏,这种现象严重影响课堂教学[4]。为此,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手机依赖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以期为大学生健康使用手机提供理论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710名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86份。男生312名,女生374名;本科生197名,高职生489名;本省学生404名,外省学生282名。
(二)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熊捷、周宗奎编制适合测试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量表,共15个项目,由戒断症状、凸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4个维度构成,量表采用五点计分,得分越高表示手机依赖越强[5]。
(三)实测过程与数据处理
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
二、结 果
(一)手机依赖的基本情况
大学生手机依赖156名(总分≥3),检出率22.74%。手机依赖总得分为(2.55±.64),低于3分,说明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一般。量表的四个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戒断症状(2.74±.73)、社交抚慰(2.58±.89)、心境改变(2.52±.85)和凸显行为(2.33±.79)。由此可见,如果剥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对生理和心理将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凸显行为得分较低,说明手机还没有完全占有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活动中心。
(二)手机依赖在性别、籍贯、学院类型及手机使用时间上的差异
从性别、籍贯(本省和外省)、学校类型(本科、高职)及手机使用时间(小于1年,1-2年、2-3年、大于3年)四个角度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差异,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在戒断症状上差异显著(P<.01),表现为女生不使用手机出现的症状较男生严重。从籍贯上分析,外省大学生比本省的大学生手机依赖严重,且差异显著。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比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手机依赖严重,且在凸显行为和社交抚慰两个因子上高职生的也高于本科大学生的得分。以手机使用时间为影响因子,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除了社交因子上差异不显著外,手机依赖总分及各个因子上得分差异均显著。具体体现在使用时间小于1年和大于3年的手机依赖最严重,1-2年时间段学生的手机依赖较轻。为了进一步比较手机使用时间对手机依赖的影响,进行LSD比较。戒断症状上,手机使用时间大于3年的与1-3年的差异显著(P<.05);凸显行为上,1-2年的与其他三个时间段差异显著(P<.05,P<.01,P<.001);心境改变上,1-2年与其他三个时间段差异显著(P<.01,P<.05,P<.001),小于1年的与2-3年的差异显著(P<.05);手机依赖总分上,1-2年与小于1年的和大于3年的差异显著(P<.01)。
(三)手机依赖在家庭经济、家庭类型和区域上的差异
将家庭经济由接受测试者主观上分为差、中、好三个等级,家庭类型采用人口统计学的分法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五种,生源地分为农村、乡镇、县城、地级城市和省级城市五类。从三个人口统计学角度分别对大学生手机依赖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影响差异显著(F=10.08,P<.001);大学生手机依赖在家庭类型上差异显著(F=3.69,P<.01);大学生手机依赖在区域上显著(F=3.56,P<.01)。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以经济条件为自变量,对大学生手机依赖进行LSD比较,总分上,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手机依赖总分最高,且与经济条件差的和中等的差异显著(P<.001);四个因子上也体现在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手机依赖比经济条件中等和较差的情况的严重,且差异显著(P<.05)。以家庭类型为影响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总分上,重组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手机依赖得分最高,联合家庭的大学生得分最低,且重组家庭的大学生手机依赖与除单亲家庭与之外的其他三个区域的大学生的差异显著(P<.01,P<.05,P<.01),联合家庭与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手机依赖差异显著(P<.05);戒断症状上,联合家庭与其他几种家庭类型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差异显著(P<.05),重组家庭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差异显著(P<.01);社交抚慰因子上,核心家庭与除联合家庭之外的其他三类家庭的大学生手机依赖差异显著(P<.01,P<.05,P<.01),联合家庭大学生手机依赖与重组家庭差异显著(P<.05)。以生源地为影响因素进行LSD比较,总分上,省级城市的大学生得分最高,且与其他四个区域的学生手机依赖的得分差异显著(P<.01)。其他四个因子上,省级城市的大学生手机依赖得分最高,且与其他四个区域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差异显著(P<.05),其他几个区域之间差异不显著。
三、讨 论
(一)手机依赖的基本情况
大学生手机依赖得分为(2.55±.64),这说明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一般。量表的四个因子得分最高的是戒断症状,说明如果大学生不使用手机,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比其他三个维度要严重。其次,得分第二位的是社交抚慰,这说明大学生使用手机主要是用来人际交往。但是凸显行为得分较低说明手机没有完全控制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活动中心。大学生手机依赖检出率是22.47%,比2008年秦亚平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检出率(30%)要低[6]。产生这样的结果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量表不同。不同的量表设计的项目和维度不同,对测试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影响。第二,研究对象不同。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研究对象的性别、家庭经济、生源地、家庭结构等人口统计学资料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所以,人口统计学资料也会影响手机依赖的状况。
(二)手机依赖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1.人口统计学的基本资料的影响。男生女生在手机依赖上没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手机依赖具有普遍性和群体性。外省大学生手机依赖比本省大学生严重,产生这样的现状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性格差异。远离故乡到异乡读书的学生,外向的性格比较多,而外向的人更加渴望见识外面的世界,这符合丁维研究结论外向人比内向的人更加有手机依赖倾向[7]。第二,人际沟通。大学生处于亲密对孤独期,对爱情、亲情和友情的向往,远离故乡的亲人不方便沟通,只能通过网络实现。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比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手机依赖严重,产生这种现状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个体因素。本科院校的学生相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可能更加喜欢学习,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可能更喜欢新鲜刺激的事情。第二,学校因素。一般来说本科院校的办学规模比高职院校的要大,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及管理会更加丰富多元化,这样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现实的条件满足他们的需要。手机使用时间最短的(小于1年)与使用时间最长的(大于3年)大学生手机依赖比较严重。手机使用低于1年的大学生,刚接触手机具有新鲜感,所以会不厌其烦的依赖手机,使用时间多于3年的学生可能是他们习惯了虚拟的网络生活,与现实越来越脱节。
2.家庭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本研究结论体现出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类型及区域三个主要方面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都比较明显。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比其他两种情况的大学生手机依赖要严重,重组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手机依赖最严重,联合家庭的大学生手机依赖最轻,省级城市的大学生比其他四个区域的大学生手机依赖严重。产生这样的结果可能缘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家庭文化。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都不是原生态的家庭,父亲或者母亲的缺失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重组家庭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组建,关系比较复杂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不健全的家庭或者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对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危机。第二,逻辑关系。一般来讲,经济条件好的、省级城市的与手机使用时间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即这个因素可能会出现在同一个大学生身上。由于文化的不同,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出现在省级城市的可能性比较大。第三,物以类聚的沟通特点。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来自省级城市的还是家庭经济好的大学生都比较少。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数比较少的群体在与人沟通处于劣势,以至于他们通过虚拟世界满足现实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征[J].临床精神医学,2009,19
(2):138-139.
[2] 梁娜,杨烁.80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J].
东南传播,2009,(3):99-101.
[3] 宫佳奇,任玮.兰州市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分析[J].
新闻世界,2009,(10):141-142.
[4] 陈丽晶.关于大学校园手机“短信文化”的思考[J].福
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4,(4):32-36.
[5] 熊婕,周宗奎,陈武,等.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量表的
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3):222-225.
[6] 秦亚平,李鹤展.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主观幸福感及社会
支持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
作者简介:郭欢(1991-),女,湖北十堰人,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本科生。(湖北 荆州 43402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208-02
中国是世界上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3月底,中国共有11.46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1]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必备品。随着手机功能的高端化,手机依赖现象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化,青年人的手机依赖尤为突出。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的代表,亦是手机依赖人群的代表。对他们来说,晚上睡觉前最后一眼见到的是手机,早上睁开眼第一眼见到的还是手机。
一、手机依赖的定义
手机依赖,又称手机成瘾。成瘾包括两种:对酒精、药物等的物质成瘾,对网络、赌博等的行为成瘾。所谓行为成瘾,是指一部分人身上存在过度沉湎于某种事物或活动的现象,这些成瘾行为可能并不涉及任何具有直接生物效应的物质,而是指一种异乎寻常的行为方式,由于反复从事这些活动,导致个体痛苦或明显影响其生理、心理健康、职业功能或社会交往等。[2]手机依赖是一种行为成瘾。
学者们对手机依赖的定义有不同的表述。师建国认为它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3]韦耀阳认为手机依赖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4]韩永佳在相关研究中将手机依赖定义为:使用手机(短信息)作为其人际互动主要手段的群体,存在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5]李止庸将手机依赖界定为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使用,对身心健康及学习工作生活产生负面作用的行为。[6]
综上,可将手机依赖可以概括为:个体由于无法控制自己而过度依赖使用手机,导致心理或生理不适应并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的一种行为成瘾现象。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
在使用时间方面,不少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两小时以上。董莉、陈芬芬、夏超对浙江师范大学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半成以上学生的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在五个小时左右;无聊时将手机作为消遣的学生占了近三成,而总是将手机作为消遣工具的有15%。[7]郑晓娜和辛斌以辽宁省5所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发现42.7%的学生24小时开机,85.7%的学生每天开机时间为8小时以上;91.2%的学生都会在无聊的时候翻阅手机。[8]研究还发现,在手机使用量上存在年级差异。大一学生手机使用量普遍偏大。
在手机的使用功能方面,最受大学生偏爱的三项分别是发短信、打电话和上网。学习辅助、拍照和其他游戏娱乐功能也是人们购买和使用手机的重要原因。[9]刘朝峰对河南某普通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使用手机发短信的学生占98.6%,打电话的人数占97.2%,上网的占46.5%。在手机上网功能上,看网页、聊天、打游戏是学生们使用最多的三项。蔡亚兰和冯小宁以南阳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手机依赖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83.6%的调查对象倾向于使用手机收发短信和打电话功能,使用手机上网功能的调查对象占78.7%。[10]
在手机消费方面,当今大学生基本人手一部手机,价位一般在500~1500元,并且70%的学生月消费在50元以上。[8]在蔡亚兰和冯小宁的研究中,67.2%的学生月短信使用条数为200条左右,其余都在300条以上。手机依赖程度越高的大学生,手机消费越高。
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出门必带物件之一,许多人在出门前会检查是否带了手机。大多数大学生在没带手机时会感到不安,甚至有学生逃课回去拿手机。他们在课堂上、在吃饭时、在睡觉前,甚至上厕所时也是机不离手的。显然,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已经非常普遍。
三、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
导致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因素很多,不仅包含着外界的客观影响,而且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有关。
1.客观因素
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手机的价格越来越低,大学生消费得起手机产品。而且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样,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娱乐需求。尤其是短信、上网等功能满足了大学生交往的心理需求,受到大学生偏爱。
其次,各方面社会支持的减少是导致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一些学者对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韦耀阳的研究认为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韩永佳的研究也证实了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的负相关关系,认为缺乏客观支持的大学生更容易手机依赖。大学生与父母和亲人在一起的时间大量减少,因而他们缺乏父母给予的精神上的支持。而且,大学生活比较独立自由,来自老师的监督和支持相对于中学时期大幅下降。
最后,李想认为,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根本原因是手机不良文化的传播。[11]部分大学生因为课余时间较多而感到内心空虚,而且大学生对新奇的东西兴趣强烈,手机通过网络途径传播的黄色、暴力及等信息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果没有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引导,大学生很快就会沉溺其中。
2.大学生自身因素
有研究者认为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学生产生手机依赖问题的根本原因。[12]还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手机依赖是受从众心理的影响。[13]由于大学生独立性差,自制能力不强,对群体有强烈的依赖感,所以在很多事情上他们往往选择随大流。
其次,孤独感能有效预测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孤独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倾向。[3]手机是孤独感强的大学生排解苦闷的渠道和发泄情绪的一个良好工具。
再次,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自尊有关。韩永佳的研究表明自尊水平与手机依赖程度呈负相关,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程度相对较低。大学生可以通过打手机游戏获得满足感,这也是许多大学生热衷于手机游戏的原因之一。
另外,学者们也对个体的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有研究发现,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大学生手机消费和使用时间都比胆汁质和多血质的大学生要少。还有部分学者发现内向的个体更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
四、总结
研究者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研究表明当今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症。大部分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过长,他们过多地使用手机上网,并且倾向于利用短信和电话功能进行人际交往。同时,大学生偏爱的手机功能多数是需要付费的,这直接刺激了大学生的手机消费。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很多外界客观因素有关。同时,大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也是促使他们对手机过度依赖的重要因素。并且,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很大的危害,很多研究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少解决对策,本文没有对此加以讨论。未来,找出有效解决手机依赖的方法是研究者要继续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11.46亿[EB/OL].比特网.http:///460/12601460.shtml.2013-04-25.
[2]徐华,吴玄娜,兰彦婷.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1):26-27.
[3]刘红,王洪礼.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1):66-69.
[4]韦耀阳.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28(4):91-93.
[5]韩永佳.大学生手机依赖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漳州:漳州师范学院,2012.
[6]李止庸.国内外“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研究综述[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2011,(7):128-132.
[7]董莉,陈芬芬,夏超.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性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J].现代交际,2013,(1).
[8]郑晓娜,辛斌.在校大学生手机手机依赖调查报告——以沈阳5所学校为例[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29(16):73-91.
[9]何卓然,蔡娟.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的相关研究[J].时代经贸,2012,(15):24-25.
[10]蔡亚兰,冯小宁.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分析[J].东南传播,2012,89(1):80-82.
一、市场调研
目前市场上的沙发按照材质主要分为木质、真皮、布艺、以及二者结合四种,木质沙发:直接由各种木材打造,坐垫和靠背上没有任何面料修饰,实用性和环保性比较好,但原木较生硬,舒适感不强,没有人性化设计难以满足现代沙发舒适性的要求;
目前市场上的沙发高档品牌主要有以整体家居布置、沙发配套为主的全有家私、皇朝家私、香港富得宝、香港乐其、宜家家私等、以及主营沙发的芝华士;中档品牌则包括吉斯、喜梦宝、世纪博森、伊诺维绅、成都南方等,低档品牌则。
一、XX沙发市场概况:
目前,XX沙发销售地主要聚居在XX大街处银座家居、富雅家居、欧亚商城、东亚商城、清河家具、国贸家具、二印家具城。从产品和品牌档次上看,银座家居、富雅家居属高档品牌的根据地,东亚商城、清河家具、国贸家具、二印家具则汇聚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中低档沙发品牌。从经营定位上看,各商城均有自己的差异化定位,知名品牌、高档商品的专卖店向富雅、银座家具城集中;中档及部分专业市场多数集中在东亚家具城;低档商品的批发业务又集中在XX和XX家具城,欧亚则走专业化办公家具路子,与其同一东家的银座家居形成互补,对其他家具商城形成攻击。
市场上的沙发按照材质主要分为真皮、布艺、以及二者结合三种,进驻XX沙发目前市场上的沙发高档品牌主要有以整体家居布置、沙发配套为主的全有家私、皇朝家私、香港富得宝、香港乐其、宜家家私等、以及主营沙发的芝华士;中档品牌则包括吉斯、喜梦宝、世纪博森、伊诺维绅、成都南方等,低档品牌则汇聚了一些来自XX本土和其他各地区县城的小品牌,如XXXX、XXXX等。
三、消费者调查:
1、消费者细分特性描述一(低、中、高档):
a)平民百姓、普通工薪族是是低层次、低价位的主要消费群。他们的要求是:简洁实用而又有现代美感;功能较多,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的居住空间;希望中高档次的设计及风格,但价位偏于中低价,心理上能感到物有所值。这一类消费群还是杂牌的天下,因其长于抄袭与模仿,拙于原创与设计研发。因此,它们利用自身的各项成本优势,吸引了广大的中下层次的消费群。
b)中高层次的消费群,这部分消费者包括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城市“白骨精” (白领、骨干、精英)。他们事业有成,思想独立,个性化追求较为明显。对家私的性价比、设计风格、用材、品牌定位较为看重。这部分生产厂家较多,他们各自以自己的原创设计及针对目标消费者的技术研发满足了追求不同风格的消费者的需求。
c)都市新贵或富豪的高层次群体。这部分人居于消费金字塔的顶端。一般都有别墅或宽敞豪华的住房,对家具的要求首先是品牌要与自己的社会或金钱地位相匹配,通常选择的是国际品牌或知名品牌。
2、消费者细分特性描述二(办公、家居):
a)办公沙发消费群主要是经济水平处于中找。购买群也多位于这个群体。经济佳者,由于公司形象或私人喜好的需要,他们看重品牌,因此选择的一般都是知名品牌。经济一般者,则选择中档品牌,既顾及到了形象,又节省资金。
b)家居沙发消费群的范围比较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成家立业或将近成家的消费者。对于私人使用物品,他们选择起来相当慎重,不仅注重质量,而且在与室内风格匹配上也花尽心思。由于经济状况的不同,选择的品牌档次亦各不相同。
3、影响消费者购买沙发的主要因素:
访问5人,综合如下:
消费者选择标准——无污染、没怪味、舒适、款式合理、价格实惠
高消费——大品牌
中低消费——舒服、价格便宜
现用沙发品牌——南方、泰新、以及济南本地产布艺沙发
认为现在较好的沙发品牌是芝华士、皇朝家私、全有家私以及一些香港品牌等。
四、沙发产品的未来发展走势:
通过访谈和查找二手资料,有三大走势:
a)产品设计开发方面:力求创新,国际一体化,简约、舒适成为城市中人们放松压力生活的主题;
b)产品使用方面:力求方便搬运,使用年限减少,色彩和时装化的家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c)品牌方面:由于产品日趋细分,沙发品牌呈两极化发展,知名品牌更加注重其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某些中档品牌则在竞争中淘汰,而那些杂牌、小品牌则依旧利用自己的成本、价格以及地域优势,占据中下层消费区域。
市场调查报告范文(二)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为手机销售商和手机制造商提供参考,同时为大学生对手机消费市场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调查对象:在校生
(三)调查程序:
1、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方向和内容;
2、进行网络聊天调查。随机和各大学的学生相互聊天并让他们填写调查表;
3、根据回收网络问卷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根据样本的购买场所、价格及牌子、月消费分布状况的均值、方差等分布的数字特征,推断大学生总体手机月消费分布的相应参数;
(2)根据各个同学对手机功能的不同要求,对手机市场进行分析;
二、问卷设计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三、数据分析
根据以上整理的数据,我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学生手机市场是个很广阔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
(一)根据学生手机市场份额分析
(二)学生消费群的普遍特点
作为学生我对这个群体做了一些了解,对于我们共同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手机市场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发产品或进行针对性的营销手段,才能够抢占市场。下面我们就来对学生群体的特点来进行分析:
1、学生消费群的普遍特点:
1)没有经济收入;
2)追逐时尚、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和注重个性张扬;
4)学生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相互间信息交流很快易受同学、朋友的影响。
5)品牌意识强烈,喜爱名牌产品;
(三)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准则和特点
通过调查大学生购买手机主要考虑因素是时尚个性化款式、功能、价格、品牌等,这也成为学生购买手机的四个基本准则。在调查中表明,大学生选择手机时最看重的是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占65%;但大学生也并非一味追求外表漂亮,“内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机功能也占有一席之位,占 50%;其次看重的是价格,而较少看重的是品牌,看来现在的大学生还是比较看重实际的。
市场调查报告范文(三)
为了深入了解本市居民家庭在酒类市场及餐饮类市场的消费情况,特进行此次调查。调查由本市某大学承担,调查时间是20**年7月至8月,调查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查,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是2019户。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该大学将调查内容予以总结,其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专门调查部分
(一)酒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1、白酒比红酒消费量大。分析其原因,一是白酒除了顾客自己消费以外,用于送礼的较多,而红酒主要用于自己消费;二是商家做广告也多数是白酒广告,红酒的广告很少。这直接导致白酒的市场大于红酒的市场。
2、白酒消费多元化。
(2)购买因素比较鲜明,调查资料显示,消费者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质量、包装、广告、酒精度,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生产厂商的合理定价是十分重要的,创名牌、求质量、巧包装、做好广告也很重要。
(3)顾客忠诚度调查表明,经常换品牌的消费者占样本总数的32.95%,偶尔换的占43.75%,对新品牌的酒持喜欢态度的占样本总数的32.39%,持无所谓态度的占52.27%,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占3.4%。可以看出,一旦某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厂商应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创名牌上狠下功夫,这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4)动因分析。主要在于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其次是广告宣传,然后是亲友介绍,最后才是营业员推荐。不难发现,怎样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对于企业来说是关键,怎样做好广告宣传,消费者的口碑如何建立,将直接影响酒类市场的规模。而对于商家来说,营业员的素质也应重视,因为其对酒类产品的销售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饮食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一些饮食消费场所和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饮食进行,调查表明,消费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消费者认为最好的酒店不是最佳选择,而最常去的酒店往往又不是最好的酒店,消费者最常去的酒店大部分是中档的,这与本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是相适应的,现将几个主要酒店比较如下:
2、消费者大多选择在自己工作或住所的周围,有一定的区域性。虽然在酒店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随机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例如,长城酒楼、淮扬酒楼,也有一定的远距离消费者惠顾。
3、消费者追求时尚消费,如对手抓龙虾、糖醋排骨、糖醋里脊、宫爆鸡丁的消费比较多,特别是手抓龙虾,在调查样本总数中约占26.14%,以绝对优势占领餐饮类市场。
4、近年来,海鲜与火锅成为市民饮食市场的两个亮点,市场潜力很大,目前的消费量也很大。调查显示,表示喜欢海鲜的占样本总数的60.8%,喜欢火锅的约占 51.14%,在对季节的调查中,喜欢在夏季吃火锅的约有81.83%,在冬天的约为36.93%,火锅不但在冬季有很大的市场,在夏季也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本市的火锅店和海鲜馆遍布街头,形成居民消费的一大景观和特色。
三、结论
1、本市的居民消费水平还不算太高,属于中等消费水平,平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相当一部分居民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机在功能上不断完善,从而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便利,如手机上网、手机音乐及视频通话等。上述手机功能使得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成为继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正如齐美尔所言,客观文化一经产生便具有了其内在的生命力,它就不再受其创造者的控制,并会作用于主观文化。而且客观文化越来越对主观文化产生压制作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人们开始面临“文化悲剧”。由此看出,手机作为一种客观文化也会反作用于人类个体,给人们带来诸多问题。在诸多问题中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手机依赖问题。手机依赖存在于各种社会群体,但是每个群体的手机依赖程度并不相同,其中手机依赖现象在高校中较为普遍,多数大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会无意识地受到手机不同程度的诱惑,并且约1/3的大学生在学习时会受到手机影响。
大学生是祖国经过多年辛苦培育出的栋梁之才,他们在大学里应该有着正常的生活节奏和学习效率。但是,手机依赖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方面特别是面对面互动产生威胁。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提高对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重视。本文主要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的原因进行探究,从而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同时,也有助于寻找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对策。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原因
(一)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多数大学生一般是到外地求学,这使得他们远离了亲人及朋友,离开了已属的血缘群体、地缘群体及同龄群体,随之他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面对新的陌生群体,他们有时会感到陌生和孤独,再加上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的不适应,使得他们更加需要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因此,他们希望向家人、朋友及以前的同辈群体寻求帮助,而手机对个体的社会互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这种需求。同时,手机也帮助大学生巩固了已建立的人际关系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个体希望融入该群体,并试图获得归属感,以及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网络,作为基本联系工具的沟通的桥梁――手机使得同学之间的联系更加频繁和方便,从而满足了大学生个体的群体÷融入和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网络的需要。
(二)积累社会资本的需要。
在信息成为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的今天,社会资本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学生也有建立社会资本的需要。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是个体获得社会资本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希望建立保持已有的或建立更多的社会关系网络,而手机对人际互动和社会关系网络的积极作用刚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上述需要。也即,手机有助于维持和发展大学生个体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以及该网络的延续,从而间接使得大学生个体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或者具有更多的获取社会资本的机会。总的来说,对于大学生来讲,手机充当了大学生为寻求工具性社会资本与情感性社会资本而建立的社会网络的中介。可见,对积累社会资本的需要,使得手机在大学生心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手机的这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大学生更加依赖手机。
(三)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个体有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的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心中满怀理想,并希望在步入社会后能够一展宏图。而大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更多的情感满足、更多的人际关系及更多的社会信息。手机的对大学生的情感、归属和积累社会资本的满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大学生是一个充满个性和创造性、创新性的群体,他们喜欢创造一些新奇的彰显个性的文化。同时,希望他人能够肯定自己的创作成果。手机为他们提供了创作平台。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独特的个体客观文化,如编辑独具个人特色的手机短信。手机又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现个人成果的平台。手机与互联网的融合,使得大学生可以将其创作的文化上传至网络空间,这样可以使更多的人在更短的时间内欣赏和评价自己的创作成果。当越来越多的人肯定和欣赏自己的创作成果时,大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情感归属、社会资本的满足及彰显个性的创造成果都不同程度的满足了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前者的满足无疑归功于功能丰富的手机。
参考文献:
[1]殷俊.第五媒体:社会学视角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3):320-321.
[2]候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二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91-99.
[3]梁娜,杨烁.80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J].东南传播,2009,(3):99-101.
二、结果与分析
任意抽样的方法组织调研。
此次主要针对大学生手机拥有情况、学生购买手机的目的、大学生手机使用的产品特征、学生手机族的价格定位、学生手机消费的渠道等方面进行调研,因此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主要包括这些方面。
(一)大学生手机拥有情况
针对大学生手机拥有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收回498份,有效率为99.6%。在500份的问卷中有手机的423人,没有的75人,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了86.2%,而中国2007年手机的拥有量达到4.2亿部,拥有率为32%左右。由此可见,大学生是手机消费的旺盛群体,手机消费已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从手机拥有的性别分布来看,差别并不明显,男生手机拥有率为56%,女生手机拥有率为44%;从年级分布来看,新生手机拥有率为60%,老生手机拥有率已达90%以上,高年级明显占优,这可能与新生尚未适应大学生活,联系较少有关,在我们的访谈中,多数新生都在积极寻求手机购买机会。
(二)大学生购买手机的潜在意向
随着手机的大幅降价、新手机的推出、入网费的取消、通讯资费的调整以及各种优惠活动的推出,学生手机拥有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仍将继续下去。通过访谈发现,大学生的手机购买意向强烈,被访调查的非手机用户中约有40%以上的人有近期购买手机的计划,而手机用户中的潜在消费者也不在少数,其中大约有37%的用户计划近期更换手机。
(三)大学生购买手机的目的
针对大学生的购买动机的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了445份,有效率为89%。学生使用手机用途较统一,在已有手机用户中,多数用于联系亲友,比例为46%,这说明在信息社会里,大学生渴望与人交往,手机成为情感沟通的重要的工具;其次,方便找工作是学生手机的另一个重要用途,这部分约为13.8%;同时也说明大学生对于手机的消费趋于理性。另外,追求流行趋势和身份象征的动机也占据较大比重,约为14.4%,这也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求新、求奇和攀比的消费心理;交异性朋友和其他用途的各占4%和7.6%。
(四)大学生手机消费的产品特征
1.品牌分布
关于此问题的调查,我们发放问卷500份,有效样本492份,有效率为98.4%。总体来看,在我们的调查中,对国外品牌手机消费占67.6%,国产手机占32.4%。这与社会上关于手机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在调查中一些学生反映购买国外品牌手机其质量和售后服务都是非常好的,而购买国产手机的学生表示国产手机的款式多样,而且功能齐全,价格相比也比较便宜,还有一些表示是为了支持国产手机。虽然国外品牌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国产品牌能够从零起步增长到现在的32.4%的市场分额,表示国产手机的技术日臻成熟,并已得到社会认同。
分别就个体来看,在我们的调查中,使用最多的手机品牌是诺基亚,共有38.2%的人使用这款手机,耐用是它的一个最大卖点,而不断扩张的功能也使不少人选择它;排名第二位的是摩托罗拉,使用者占14%,但它的市场份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亮丽的外形与实用的功能是不少人选择的重点;第三、四位分别是三星和索尼爱立信,各占9.8%和5.6%,这两品牌虽然精致、技术水平高,但价钱却令不少学生消费者望而却步;国产品牌中,CECT、波导、夏新,TCL等排名靠前,均占总人数的4%。
2.款式分析
由于大学生多处于19-25岁,这是人生中思想最活跃、最善变的黄金青春期,热情、开朗、奔放,崇尚自由的率直个性,因此大学生对手机的款式要求很高,不仅要外观漂亮,还要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
关于手机款式的调查,我们发放样本500份,收回有效样本492份,有效率为98.4%。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手机的款式多种多样,但高居榜首的是直板手机,占总使用量的57.2%,翻盖和滑板分别占29%和12.6%,其他款式仅占1.2%。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款式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而对于新型的旋盖等款式,并不被消费者认同。
3.功能分析
关于手机功能的调查,我们发放样本500份,收回有效样本477份,有效率为95.4%。在手机功能的调查中,播放MP3,MP4以40%票数获得第一位;拍照以30%荣居第二位;第三位是蓝牙和红外线,占票数15%;第四位是GPRS和收音机,占10%;其它功能占5%。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手机功能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娱乐方面,而对于生产商热衷于开发的网络功能和游戏功能,大学生也不是很认同,这可能与网络在大学中的普及有关。
(五)大学生手机消费的价格特征
1.手机价格
关于手机价格的分布,我们发放样本500份,收回有效样本489份,有效率为97.8%。总的说来,处于依赖性消费阶段的学生手机族的消费水平还不是很高,从而导致了他们在选择手机时通常会把眼光放在中低价格的机型上。在调查中手机价格在800元至1000元的,其比例为30%,1000到1500以及600到800的所占比例大体相当,分别为29.2%和27.2%,另外有5%的消费者表示会选择1500元以上的手机。当然,也有部分消费者购买超低价位手机,如600元以下的大约占15%。
2.手机使用费
关于手机使用费的分布,我们发放样本500份,收回有效样本443份,有效率为88.6%。在学生手机族中,每月手机费用普遍较低。每月消费在20元以下的占11%,在20-30元的占32%,在30-40元的占36%,在40-50元的占21%,在50元以上的占11%。这也充分说明了,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
(六)大学生手机消费的渠道特征
1.获取手机信息的渠道
关于获取手机信息的渠道,我们发放样本500份,收回有效样本445份,有效率为89%。在调查中,通过现场选购的占35%,通过朋友介绍在我们的调查中占25.8%,大学生由于是群体的生活,在手机消费上也极易受身边朋友的影响。还有约24%的学生是受电视宣传和海报宣传的影响,在强大的宣传阵容中情不自禁的被吸引。有超过20.2%的学生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大学生已经开始广泛的利用网络这个工具,通过在线观看,网上选购等等手段,广阔的收集资料,提高自己的消费理性水平,网络在商品营销中的作用已经日渐凸现。
2.手机卡的供应商
关于手机卡的供应商,我们发放样本500份,收回有效样本445份,有效率为89%。总体来看,目前我校的学生手机消费者群当中,使用联通卡的占了33%,而移动卡则占了67%。移动是联通卡的两倍多,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二者市场有融合的趋势。就个体来看,使用最多的是动感地带,约占被调查人数的40%;神州行用户约占25.2%;UP新势力约占22.6%;如意通约占10.4%,小康卡所占比例最少,只有1.8%。动感地带之所以占据较大比例,与其资费优势和优惠措施有关。
(七)手机消费的不良影响
关于手机不良影响的调查,我们发放样本500份,收回有效样本449份,有效率为89.8%。我们调查了在手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其中大学生较为敏感的电磁波辐射占31.2%,受到不良短信和电话骚扰占21%,经常被偷或浪费钱占14.6%,其它不良影响占9.8%。
三、营销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学生消费者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越来越表现出其巨大的消费潜力。因此,加紧开发这片新市场,对于手机厂商和经销商至关重要。
(一)全方位打造大学生自己的手机
由于网络在大学已经基本普及,因此,手机制造商热衷于开发的网络功能和游戏功能对于大学生并不具有多大价值;相反,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年少和感情充沛的时期,富于朝气,充满幻想,购买活动多属于情感型,手机的色彩和样式往往成为大学生购买手机时的重要考量。对于经销商来讲,应该紧紧抓住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
从品牌偏好来看,尽管学生持有的手机仍以外国品牌为主,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国产手机也在学生中间占据较大的比重。这说明手机生产技术正在标准化,国产手机的制造技术正日益提高和逐渐成熟,国产品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同。我们认为低廉的价格、实用的功能和华丽的外观是国产手机在学生消费群体中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议经销商对于学生群体,加大国产手机的推介力度。
(二)继续推行中低档手机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