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4 09:57: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像乔丹一样打篮球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在我们爱德小学五(一)班,我1米45的身高只算中等,可我却喜欢上了篮球——这项属于高个子们的运动。
星期四下午的第二节课,是我最喜欢的体育课,毫无疑问,我的第一选择就是去打篮球。我飞快地夺过篮球,顾自向篮球场奔去。我刚进了一个两分球,我们班其他的篮球爱好者立刻一拥而上,我第二个球刚准备投出,像潮水一样涌来的同学一下子抢走了我的球。
每次打篮球时,我都抓不到球是我的个子太低,我想长高。
一开始,我一直是班上的矮个子,上课时,我总是前两排,平时班上有什么表演活动总是没我的份。因为我是矮个子,所以,我很羡慕高个子同学。
我连做梦都想长高,我就可以做一个护旗手,鲜艳的五星红旗每天在我手中缓缓升起;但是我还要成为一个中国足球队的前锋;像英格兰足球队的希勒一样,“狮子甩尾”;我还要像NBA飞人迈克尔。乔丹一样空中灌篮。和我打篮球的同学说:“如果你有个子,那就太厉害”。这句话认我久久不能平静。真想睡一觉醒来就会变高。
我想长高。
合阳实验学校二年级 陈路
1993年8月,乔丹的父亲詹姆斯开车前往一个朋友的葬礼。回来的路上,他把车停在一个小镇上休息。两个年轻的歹徒盯上这辆车,抢劫并枪杀了他。
噩耗传来,乔丹陷入毁灭性的打击。
乔丹和父亲的关系很独特。他们既像父子,又像兄弟,他们会一起打高尔夫,聊天泡吧,甚至偶尔一起去小赌一把。
在父亲去世前一年,他们曾经讨论过关于打棒球的事情。他父亲对他说:“别再打篮球了,为什么不试试看,给棒球一个机会呢?”那正是他父亲教他的第一项运动。
父亲的离开推动了乔丹想要做些什么的念头。他的选择是在一片唏嘘中退役,半年后,他开始了棒球手的职业生涯。
乔丹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把对待篮球的认真和努力加倍带到了棒球场:他是棒球场上最努力的人。
“每天,他是第一个到达赛场,又最后一个离开的人。”他的教练说。乔丹会每天早上6点到达运动场,自己练习,在队友来之前做一些训练。然后练习击球前向后引34盎司(0.96公斤)重的球棒300至400次。在一天的训练结束后,乔丹还会对他的击球教练说:“我们可以再练一会儿吗?我觉得我已经有点上手了。”
这样努力的乔丹,是不是如某些大师所说,人生无极限,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很可惜,真的不是。1994年4月8日,乔丹首次参加职业棒球比赛。但一个赛季下来,他在参加的127场比赛中,击打成功率仅有20.2%;30次盗垒,114次被三振出局。在436次击球中只打出3个本垒打,50个有效击球。成绩徘徊在棒球运动传说中的挫败底线“门多托线”附近。
人们对此恶评如潮,有运动周刊用他来做封面:“乔丹让棒球难堪了。”另外一部分人则说:“至少他在尝试。”对于这些声音,乔丹,那个曾经为了胜利不顾一切的乔丹,他自己怎么看?
教练有点担心乔丹,他问:“你的感觉如何?”乔丹说:“我每天早上起床,给自己做份早餐,然后开上车,去球场开始晨训。当时路上一个人都没有,我看看旁边的位置,我看到父亲。我会对他说话,说:‘爸爸,我们可是在一起打棒球哦。’”乔丹内心深深地享受这份宁静,他的棒球生涯是献给父亲的,并不精彩,但很温暖。
在父亲离开的头两年,他重新触到了自己在篮球场上无法触及的生命的温度。乔丹的生涯走出一个巨大的曲线,父亲的离开让他直面生命的其他维度,他决定遵循自己的内心,为自己和父亲打两年球。谁又能说,那两年的乔丹,那个在篮球场上宛若上帝亲临,却在棒球场内四处碰壁、灰头土脸的乔丹,他的手指上,没有戴着自己心中的冠军戒指?
生涯无直线,当你看到一个人在高度、深度上都没有什么发展时,也许他并不是在堕落,他只是在填充自己的内在维度,找回自己的平衡。
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既没有提升,也没有变得更加专业,那就一定是在无所事事、不务正业。其实也许那个人正在你看不到的维度努力挑战着自己的极限,修炼着自己的功力。
乔丹几乎集中了所有人觉得可以成功的理由:为父亲出征的意志,对于胜利的渴望,无人怀疑的强大自制力,比别人都努力的投入, 以及优秀的运动员天赋。但是这样也无法让他超越个人极限,成为棒球好手。一个人一辈子,也许只能在一个领域成为绝顶高手。
乔丹的收获是什么?
我想乔丹的收获有三。第一个是父亲的心愿已了,他可以安心地打篮球了。第二是他在棒球场上深刻地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篮球天赋。第三,他了解了失败,更加珍惜成功。
稍等片刻,也许会出现两个乔丹。你知道惊喜得我已经有些不敢相信了。
一个乔丹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另一个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都穿着标志性的北卡蓝和白色相问的乔丹飞人11代篮球鞋――每一个人都穿着劳约拉高中篮球队的队服――两个小家伙看上去都很像乔丹,除了在场上的某些位置,两个小乔丹都执著地练着用左手投篮,有时包括扣篮也不放过。
但是一切全都OK。他们还是像乔丹多过像科比、勒布朗和韦德,看到他们就仿佛坐着时间机器回到了乔丹年代。
杰弗里・乔丹是劳约拉高中篮球队中的绝对主力,他的弟弟马库斯也同样在球队中。当然,当年乔丹在高中的时候也并没有受到过多的关注。像杰弗里和马库斯这么大的孩子,还是应该更多地在健身房中塑造自己的二头肌。如果身体素质不在这个关键的时期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激烈的大学和职业篮球对抗下,他们的身体会显得尤其脆弱。
我清楚地记得广播员用高分贝的声音借助麦克风大声地宣布:“32号,后卫杰弗里・乔丹。”等一下,32号,怎么是32号而不是23号,不过刚好颠倒过来也不像是巧合。他是一个乔丹,对,没错,还有一个小家伙,马库斯。“飞人”陛下乘坐私人飞机,特地赶过来为两位乔丹公子捧场。比赛即将开始前的10分钟他赶到了劳约拉高中体育馆。乔丹老爹一直都在替补席旁边站着看球,所有的观众都拿出手机和照相机为他拍照,一时间闪光灯不停地闪烁。让人有一种参加会的错觉,而乔丹无论发生了什么,却好像没有感觉一样,他始终注视着自己的两个儿子。
乔丹老爹戴着一个土黄色的棒球帽,随意的牛仔裤和休闲的针织衫,左耳戴着一个硕大的钻石耳坠。他的公牛队前队友辛普金斯一直陪着他在跟他闲聊。也许就是因为乔丹会时常来看儿子们打球,所以只能容纳1500名观众的劳约拉高中体育馆,一般都会涌进2000到2500名观众。
劳约拉高中的漫步者队以15战全胜的战绩暂时列在芝加哥地区高中联赛的榜首,一个赛季最少会有三场比赛向全美转播。“尽管我们球队的比赛总是紧张激烈扣人心弦,但是却也总是不禁要偷眼看一看乔丹,”球队的竞赛部主管帕特・马哈尼说。“其实我就是想知道他对于比赛场上发生的各种情况会怎么反应。这有时候比比赛本身还要酷。”
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每逢赛事乔丹都会出现在劳约拉高中的体育馆,即使现在他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放在了联盟中最年轻的山猫队身上。这是小乔丹兄弟俩头一年在同一支球队效力,杰弗里已经长到1米90,而马库斯年纪虽小却已经高过了哥哥。同队中还有NFL芝加哥熊队的著名后卫马特・苏西的儿子乔・苏西。他在球队中打前锋,而乔也即将毕业,他很有可能步其老爹的后尘去宾西法尼亚大学打美式橄榄球。
比赛中劳约拉高中始终牢牢地控制着主动,首节就以23比6的悬殊比分奠定胜局,半场休息比分已经拉大到了39比18。下半场杰弗里和其他的主力球员已经坐在场边的替补席上休息了,马库斯此时得到了上场的机会,乔丹一门的风采令观众大饱跟福。
兄弟俩打球的风格不似老爹,他们好像都不太喜欢投篮,也不喜欢运球突破完成惊世骇俗的扣篮,而是更多的在空跑扯动,防守也很卖力气,更为难得的就是虽然仅仅是两个高中生却能够完成大学程度的防守战术,无论掩护、挡拆还是轮转换位,都表现出了乔丹家族的好传统――清楚的头脑。即使快攻这样的好机会,他们也不会为了显示自己而强行上篮,而是把球传到更容易得分的地方,叫停的时候他们喜欢在教练的战术板上给全队写写画画,但是对于裁判他们显得那么木讷,他们从不空摆pose。他们只是在打球,而且风格很凶。
场边的老爹几乎没有一句话,迈克尔表现出了作为这个世界上曾经打篮球打得最好的人应该表现出的超乎常人的风度。我们要想知道他在想什么只能从他的肢体语言上猜测,有时他不停地喝水,有时双手紧握放在膝盖上,有时又不停地点头摇头。对于篮球已经出了太多的教科书的他,似乎又开始了新作――一本关于如何观赏自己子女的篮球比赛的教科书。“他只是想做一个普通的父亲,”马哈尼说。“他也想像别的家庭那样同自己的孩子在院子里的打篮球。但是就是这个神话一般的篮球巨星却让他的孩子有着不同于其他孩子的篮球经历。”
最终的比赛结果是71比46劳约拉高中大获全胜。乔丹也迅速地离开了赛场消失在通往球员更衣室的甬道里。球员们洗澡换衣服之后陆续出来,杰弗里是最后一个。所有人都在问杰弗里和马库斯,而且问题都是围绕着他们那独特的姓氏。
迈克尔从没和杰弗里和马库斯玩过单挑斗牛,两兄弟却常常过招。“我赢得更多些。”杰弗里说完顿了一下。“跟我单挑,令他进步不小,因为他速度比我慢。但是他更擅长投篮,我的意思是,他越来越不好赢了。”
“对抗可不是我们兄弟俩的人生意义,但是比赛嘛总是要有竞争的。”杰弗里又说道。
迈克尔抽出了时间同杰弗里和马库斯看了比赛的录像,而且好像对他们说了些什么。这已经是迈克尔作为老爸对孩子们做出的最亲切的举动了。对于马上要选择大学的杰弗里现在这段时间很重要,因为现在场上的很多对手,将同他一起升入大学,在NCAA的赛场上重新角逐。“我也得到过球迷的嘘声,有时他们的问题尖锐的令我难以接受。我没有因为父亲而得到过更多的宽容,相反形势对于我总是更严峻一些。”杰弗里感慨道。
事实上,这段姻缘的开始原本就是个美丽的错误,1985年,乔丹和胡安妮塔在芝加哥的一家小饭馆相遇,那时乔丹还是一名公牛队的“菜鸟”,而胡安妮塔在一家银行的贷款处工作。两人“几乎”一见钟情。
一时的激情并没有让乔丹失去冷静,他并不打算接收胡安妮塔和她肚子里的孩子。但法律观念极强的胡安妮增这时用上了法律武器,她立刻聘请了律师。多少年后,这位和乔丹同名的律师迈克尔・明顿也因此成了名人,他回忆道:“她告诉我她已经怀孕了,但没有结婚,孩子的父亲是迈克尔・乔丹…她觉得如果没有律师的帮助。就不可能获得迈克尔的回应,或是帮助。”
经过了两年多漫长的财产谈判,1989年7月,在明顿就乔丹的赔偿问题向法庭提出诉讼时,胡安妮增突然告诉他,她就要和迈克尔乔丹结婚了!显然,在冰冷的法律面前,此前一直“态度很不明朗,也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乔丹“妥协”了。
但在这份婿姻契约中,法律的气味随处可以嗅到,但爱情的成分却并没有多少。明顿并没有因为胡安妮增结婚而“失业”,他的新任务来了,就是同乔丹的律师进行关于婚前协议的谈判,这份协议的条目之多,规定之细,不亚于任何一桩生意合同,谈判进行了18十月,最终。在1991年的2月,协议成功签署,双方在量大限度保护了各自的利益后,开始了“幸福”的婚姻生活。
这场婚姻让胡安妮塔拥有了豪宅,游艇,球宝,但她注定不会幸福,因为从乔丹这里,她不可能得到一份完整的爱。乔丹是篮球之神,他注定要生活在镁光灯下、他是属于全世界的。单从男人的角度来说,他也不可能被家庭羁绊,而只属于一个女人。虽然为了各自的利益,两人在公共场合极力维护他们美好和谐的家庭生活,但事实上并不懂他们表现的那样。
乔丹离“神”越来越近,但他和胡安妮塔却越来越远,他们在一起的日子也越来越少。我们很少看到公牛队的观众席上坐着胡安妮塔,而即使在没有比赛的夏季,每逢周日,当乔丹周旋于名流,淑女之间的时候,胡安妮塔总会独自带着三个孩子回到南部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去教堂,她曾说过:“这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是它使我们联系在了一起。”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不甘心寂寞的胡安妮塔坚持为CHS写了18个月的每周文艺专栏,她还是很多慧善团体和文化活动的名誉主席。
那位律师迈克尔・明顿呢,他还没有失业,他继续受雇于胡安蝇塔调查乔丹,通过调查他表示:在过去10年中,他至少已掌握到乔丹和“半打”以上女人交往的记录。
2002年1月,正在奇才队打球的乔丹突然接到了胡安妮塔的离婚诉讼,胡安妮塔以“意见分歧,无法调和”为由向法庭提出离婚申请,要求获得对三个孩子的永久监护权和他们位于“高地”花园2.5万平方英尺的住房,并要求分得一半的家庭财产:2亿美元。那次婚姻危机最终转危为安,比较官方的说法是当时孩子尚小,最大的孩子当时才13岁,最小的只有9岁。而众多美国媒体猜测,主要是因为分手费过于昂贵。因为当初乔丹的个人财产总额是3.98亿美元。胡安妮塔的要求几乎是他全部资产的大部分了。但真正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乔丹还在打球,他必须维护自己在球迷心中的形象,所以,离婚是他不能接受的。
最终,这段婚姻又得以苟延了五年,终于寿终正寝。
但乔丹和胡安妮塔的这段婚姻还是留下了不少值得珍视的东西,而其中对乔丹来说最珍贵的就是他们的两个儿子:杰弗里和马库斯。一直以来,好事的媒体们总是想找到乔丹的接班人,从希尔到科比到卡特再到詹姆斯,但最终也没有一个实至名归的人出现,但在乔丹的两个儿子逐渐长大成人并打篮球以后,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高中联赛里,一支名叫“罗约拉学院漫步者”的球队近来非常引人注目,不只是因为在2006年整个一年里他们没有输过球,更重要的是。这支球队拥有两位“重量级”的球员,他们就是伟大的迈克尔・乔丹的儿子――杰弗里・乔丹和马库斯・乔丹。
2006年,是两个小乔丹作为队友同时出场比赛的第一年。当然,两人也时有上佳表现。2006年12月21日,漫步者队以60比55战胜了一支名叫新特里尔的球队,杰弗里贡献了21分,弟弟马库斯贡献了7分和5次助攻。路透社在网上对比赛作了视频报道,而乔丹当时也坐在场边,认真观看了两个儿子的比赛――这距他和两个孩子的生身之母正式离婚只有两周多的时间。
杰弗里生于1988年,天生就遗传了父亲的运动天赋,他的身体协调性非常好。和乔丹一样,杰弗里从小对棒球更感兴趣,乔丹对此感到非常高兴,父子俩经常一起打棒球。仍然和乔丹一样,杰弗里最终也选择了打篮球。虽然身高不如父亲,但良好的遗传基因让他接受起篮球来非常之快。在2005年,杰弗里收到了耐克高中生训练营的邀请,但当时杰弗里拒绝了,他认为自己还没有准备好。2006年,认为时机成熟的杰弗里来到了这个训练营,当然,在训练营里杰弗里十分受关注,因为他是乔丹的儿子,人们总是想从他那里得到更多关于父亲的消息,而很多人还对他的生活十分感兴趣,经常有人这样问他:“杰弗里,你住的房子真的很大吗?这时,杰弗里只能如实回答:“呃…是的。”而对方都会一脸倾羡:“我真希望我是你!”
杰弗里非常希望进入父亲曾经效力过的北卡罗莱纳大学打球,但在他毕业的时侯,北卡只有一个篮球奖学金的名额,杰弗里最终选择了芝加哥罗约拉学院,因为该学院愿意向杰弗里提供奖学金。但实际上,在罗约拉杰弗里并不能算是球队中的头号球星。由于身高比父亲矮上10厘米,所以不能期待杰弗里完全和乃父一样,但他的突破和传球技术颇有父亲的风采。为了避免人们过多地将其同父亲联系到一起,所以他选择了和他父亲的相反的号码:32号。选择这个号码还有一个原因,杰弗里是个左撇子。在罗约拉学院读高一时,杰弗里还没有入选校队的资格。直到第二年杰弗里才有机会入选校队,他在自己的第一场高中比赛中恰好得到了23分。
马库斯比杰弗里小两岁,但个子却比哥哥高。现在就已经长到了1.90米,前途不可限量。马库斯从小就对篮球有着浓厚的兴趣,每逢乔丹在家,马库斯就会缠着他:“爸爸,教我几招吧!”所以有人说,乔丹即使在全盛时期也无法战胜的对手就是马库斯。因为他可以使乔丹整夜都睡不了觉。
在马库斯的房间里,四面墙上都装有篮筐,乔丹就半蹲半跪着指导小马库斯投篮。当马库斯投中球时,乔丹会拍手鼓励他说:“好样的!”事实上,马库斯看上去也确实比哥哥更具有篮球天赋,他有两点非常像父亲:天性好斗,手掌奇大,而且他和父亲一样是右手控
球,并且酷爱扣篮。14岁时,马库斯已经是全州最优秀的8名年轻球员之一了。马库斯选择了和哥哥一样的中学――罗约拉学院,并且凭借自己出色的技术,刚进校门便入选了校篮球队。在队里,马库斯身背11号球衣,和父兄一样司职后卫。
按理说,出身“名门”,在篮球上又颇具天赋,从小就应该广受媒体关注才对,但在美国,关于杰弗里和马库斯的报道却少得可怜。原因在于,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可以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乔丹从小就对他们进行了“全封闭”管理,他历来都不愿在公众场合提及他的家庭以及两个儿子的状况。三年前,芝加哥的一个记者将参加美AAU联赛的杰弗里作为头版新闻加以报道时,当时那遭到了乔丹的痛斥。
杰弗里和马库斯还有一个小妹妹名叫贾斯敏,在家里最得父亲的宠爱。教育孩子,乔丹一贯的态度都是:做决定是孩子们自己的事。而他的两个儿子恰恰选择了和父亲一样的路――篮球。不过,对杰弗里和马库斯来说,篮球并不止是简单的比赛,作为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的儿子,他们永远都要接受挑战。
“是的。是这样的,作为他的儿子总是有很多压力。”杰弗里说,“但这么多年以来,我已经适应了这种压力。”但不得不承认,作为乔丹的儿子还是积极的方面居多。“我们会一起看电影、看NBA的比赛,然后分析场上球员的技术,他会教我们一些诀窍,然后给我们布置一些训练任务,爸爸对我们的影响真的很大。”杰弗里说道。
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杰弗里和马库斯在校队里已经成为了很不错的搭档。这是因为他们相互了解,而且有一位共同的家庭教练――他们的爸爸迈克尔・乔丹。马库斯说:“我们之间挺默契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对方的习惯,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如果他对我点头我就会跟他配合来个空中接力、我们之间有很多暗号。所以打起球来非常顺畅。”罗约拉学院漫步者队的教练塔克对杰弗里和马库斯的评价也非常高、他说,两个孩子的技术都不错,而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们身上量可贵的,就是从他们的明星老爸身上继承的永不气馁的奋斗精神。
他在篮球场上看起来似乎永远睡眼惺忪,却在你一不注意时就带球掠过对手,脚步飘忽好像幽灵。
他最拿手的扣篮动作是自传自扣。只要双膝用力,用力跳起,身体就会在空中滑翔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对他来说,这段时间一定很长,足够他在空中尽情享受飞翔的。纵身一跃可能很容易,但飞起来很难。
他在赛场上打球是出名的“干净”。因为身为天才球员的他,不需要用这些与“篮球”无关的手段来获得胜利。
他是特雷西·麦克格雷迪。中国粉丝给他一个简短而好听的昵称—麦迪。
并非不幸运
一个名叫梅兰妮斯的普通黑人妇女在迪士尼乐园旅馆里工作。从工作的地方到她的家大约要花费一个半小时,但是为了养家糊口,她不得不每天重复这样的生活。因为她需要足够的钱来养大她的儿子,特雷西·麦克格雷迪。
麦迪的父母在他刚出生不久就离婚了。后来,父亲又再婚,又有了孩子。但是,麦迪一点儿也没有记恨自己的父亲。“我的父亲一直在我身边,他做了他该做的,他不是一个糟糕的父亲。”他提到父亲的时候这样说。
麦迪的妈妈整天忙于工作,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小麦迪。所以,小麦迪的童年生活是和外祖母罗伯塔一起度过的。他非常依赖罗伯塔,甚至也叫她为“妈妈”。
小麦迪与篮球并不是“一见钟情”。一开始,他非常着迷于棒球,一直梦想成为一名职业棒球选手。第一次打篮球是在中学一年级的时候,那年他14岁。不久后,他遇到了他的篮球教练—乔·霍普金斯。
霍普金斯是北卡罗来纳州锡安山基督学院的一个篮球教练。一次偶然的机会接到了另一个篮球教练的电话,他才认识了麦迪。他带着全家人来到了麦迪家拜访麦迪的两位“妈妈”,想见见这个他人口中的“篮球天才”。后来,他给了麦迪一份锡安山基督学院的奖学金。只凭这点,他就应该被全世界的篮球迷们铭记于心。
对麦迪来说,霍普金斯是他的伯乐,他说:“他是我的支柱,没有霍普金斯教练,今天这一切都会是不可能的。”又不仅仅是伯乐,霍普金斯还教会他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尊重比赛,或许在内心深处,他也弥补了麦迪心中一直缺失的父亲的形象。
疯狂麦迪秀
麦迪在篮球比赛中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虽然接触篮球时间并不算很长,但到高三毕业时,他就已经被体育杂志以超长篇幅连篇累牍地报道,还被《今日美国》评为1997年度最佳高中球员。
麦迪一直以“打得漂亮”和“赢得比赛”为目标进行比赛。这个信念在他日后的NBA生涯中每天都在被坚持着,被重复着。正如我们在场上看到的,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所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得分,得分,得分。这种强烈的求胜欲望看起来有点儿疯狂,但令人敬畏。
1997年,想必有的栗子才刚刚出生,麦迪就已经在NBA选修大会上以第一轮第9顺位的身份被多伦多猛龙队选中。那年,他还是一个18岁的少年,和每一个新入职的“菜鸟”一样不知所措。因为正在长身体,所以每天最想做的事是睡觉。大概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开始练习自己那招牌的“梦幻眼神”了。1998年的新秀挑战赛上,麦迪上场10分钟,夺得19分。
2000年,麦迪来到了奥兰多魔术队。如果说从前他一直在苦苦地寻找巅峰的方向,那么现在,他正站在山脚下。在这里,麦迪开始了他的疯狂得分生涯。
在这段时间里,麦迪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成为了NBA历史上拿到10000分的第二年轻的球员、转会到休斯顿火箭队、与姚明合作、创造“麦迪时刻”……
“麦蜜”一定要知道:35秒=13分
麦迪时刻:2004年12月9日,火箭主场大战马刺。火箭在比赛结束前一分钟还落后马刺10分。在最后35秒内,神奇的麦迪以3个三分球外加一个“三加一”(三分球投中,并加罚一球),狂砍13分,帮助火箭奇迹般地以81-80战胜马刺,上演惊天大逆转。此后,NBA有了个新名词“麦迪时刻”。
1号球衣
麦迪刚刚进入NBA的时候,想追随自己的偶像哈达威选择1号球衣。当时,他并不知道大多数号码都是按照实力排列的。当他得知了这层含义后,他更加坚定了获得1号球衣的决心。因为他不仅希望像偶像一样出色,更渴望成为永远的NO.1。
我为乔丹狂
崇拜乔丹,是每一个90年代以后的篮球运动员和球迷的必修课,麦迪也不例外。他为了引起乔丹的注意可是做了不少“疯狂”的事。
2002年给第二次复出的乔丹写过信,表达了后辈的敬仰之情。
2002.12.30,乔丹在退役前最后一次在奥兰多比赛,结果魔术队大胜奇才队。赛后乔丹将比赛用鞋赠给了麦迪。
2003年全明星赛,主动找到主教练托马斯要求把首发让给乔丹,甚至打算故意把球衣落在更衣室里,让乔丹无法谦让并最终接受。
因为能与乔丹同场竞技,并能在乔丹告别演出中成为其中一员,而把这场比赛视为记忆中最喜欢的全明星赛。
麦迪还非常热心于慈善。这个大高个儿和他的名字特雷西一样,内敛敏感。童年里那些贫穷的回忆在他成名之后,依然时刻提醒着他:世界上有许多和他一样的具有才能的孩子,等待着人们的关爱和支持。
选秀大会之后,麦迪向锡安山学院捐助了30万美元。
2002年秋,给华盛顿狙击案的受害者—13岁的布朗寄去了自己的球衣、签名、还有亲口祝福康复的录像带。在布朗健康好转后,邀请他到奥兰多旅游并观看训练。
2008年1月,养伤期间前往母校奥本代尔高中演讲宣传非洲慈善,并宣布“T-Mac联盟”正式启动,将与其他一些慈善组织协作筹措苏丹难民教育资金。
作为“支援达尔富尔”人道主义计划的代言人,捐出7万5千美元在乍得东部的一座难民营修建学校。他希望在非洲中部修建12座学校,这一愿望得到了NBA联盟和其他的11名NBA球员支持。
“看你的模样,是亚洲人吧!”球馆工作人员望着林书豪,冷冰冰地说,“难道亚洲人也会打篮球?”
“谁说亚洲人不会打篮球?”
“地球人都这样说。”
让林书豪更加尴尬的是,当他在球场上打比赛时,有人居然在看台上大声对他说:“你这中国佬,滚回中国去!”
“我遇到过你能想象出的一切。”在林书豪去打球的每个地方,他都是被残酷嘲弄的对象,他说,“种族主义辱骂,种族笑话,都是跟亚裔有关的。”
知道儿子遭到歧视后,父亲林继明与他聊起了李小龙。
以前,美国人喜欢骂中国人是东亚病夫,当李小龙用腿将东亚病夫4字招牌踢断,用出神入化的拳脚捍卫正义时,美国人即刻震惊不已。
从那之后,李小龙用更加勤奋的努力和博大的智慧,影响了整个美国和西方。即使现在,无论身在海外的东方人,还是本土的西方人,仍然将李小龙视为功夫宗师。
曾经学习过截拳道的科比·布莱恩特,这样表达对李小龙的敬意:“他是我终身的偶像,他让西方人顶礼膜拜,也让东方人扬眉吐气。”
“人应该活得像水一样,可以适应和接受一切。”李小龙说,“也要像水一样,拥有极大的能量,去冲击那些固有的障碍。”
听完父亲的讲述,林书豪若有所思。此后,他训练得更加刻苦。
每天清早6点半,尽管还有浓浓的睡意,可是,林书豪还是顽强地从床上挣扎起来。稍微洗漱后,他就匆匆出发,7点半抵达训练馆,开始5对5的全场训练。
中午12点半,林书豪开始力量训练。
下午3点进行技能训练,当林书豪练三分球的时候,他会投上无数个三分球。短暂休息时,他会时刻提醒自己:“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
在16天内遭到金州勇士队、休斯顿火箭队抛弃后,尼克斯队主教练迈克·德安东尼廉价签下林书豪。
在尼克斯球队,当初林书豪是坐在替补席最后那个位置的球员,身边放着一个饮水机,因此别人嘲笑他是饮水机管理员。
其实,林书豪在卧薪尝胆,还有更好的位子等着他。
2012年2月5日,林书豪从队友费尔德斯的沙发上起来,去参加纽约尼克斯队主场与新泽西网队比赛。由于尼克斯队主力控球后卫巴朗·戴维斯受伤,主教练迈克·德安东尼只得让替补球员林书豪上场,安排他防守全联盟最好的控球后卫德隆·威廉姆斯。
没有球队比开拓者更倒霉了,又或许是他们自作孽,他们本有机会在1972年选中鲍勃·麦卡杜,1978年选中拉里·伯德,1984年是乔丹,2007年是杜兰特。但他们分别选择了拉鲁·马丁、米卡尔·汤普森、萨姆·鲍维和格雷格·奥登。所有的选择在现在看来都难以理解,但只有“鲍维选择”在美国流行文化中产生了共鸣,那次事件甚至在Jay Z的歌曲《Hola’Hovito》中出现,在另外一首由一个纽约篮球迷写的歌曲《Jadakiss》中也被提及。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这一切都并不像人们想像中那样,鲍维的故事并不悲伤,他用他那双伤痕累累的腿依旧走在他的梦中,甚至没有人比他更幸运,你会相信吗?这些话听起来是不是更像一个失败者的狡辩?但事实正是如此,鲍维通过镜头告诉人们,他其实过得很好。
如果你想了解鲍维,就去莱克星顿,那是他在大学打篮球的地方,那还有悬挂着他球衣的拉普中心球馆。约翰·卡利帕里(肯塔基大学篮球队主教练,目前拿着NCAA第一高薪)经常和他一起打高尔夫,商业巨头也时常跟他来往。鲍维的妈妈说,他可能会竞选这里的市长。在当地的赛马场鲍维是个名人,不仅因为他在1984年把肯塔基大学带进了最终四强,还因为所有人对他战无不胜的坐骑很关注。
一切在纪录片中都交代得很清楚,鲍维已经设法克服了由于乔丹而带给他的耻辱。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在他常住的几个地方,人们对乔丹并不是很感兴趣。
“我一直认为当我的NBA生涯结束后,我就要回到肯塔基,因为这就是我的安全避难所,在这我可以摆脱迈克尔·乔丹和那些评论家。”鲍维说。“这对我来说是件美好的事情,因为当你像我那样被人嘲笑时,你也会躲起来,而我则躲到了莱克星顿。”
“回到肯塔基的人们会说,‘哦,鲍维,难道你不为此烦恼吗?我们知道如果你的腿是健康的,你可以和乔丹打得一样好。’你需要听一些这样的话,这些积极的声音会让你感到很欣慰。”鲍维继续说道,“回到这里,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你一直会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最好的球员之一。’他们从不讨论职业篮球,只有肯塔基和大学篮球。所以我宁愿身边都是这种言论,而不是在一个有职业球队的城市里,去听关于迈克尔·乔丹的故事,还有认为我是NBA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失败者的评论。”
鲍维有很多故事,远比你知道的骨折和与乔丹有关的事更多。他在黎巴嫩长大,成长中经历了很多罪恶的事。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他的两个伙伴偷了一辆车,之后他们一起把车开走了。鲍维藏在车后座,接着那两个伙伴又将一个老人的房子洗劫一空。鲍维承认他们一起花了那些脏钱,但他很幸运,因为他还有篮球,而那两个伙伴至今仍在监狱里生活。
鲍维的家庭生活也并不平静,他的父亲本杰明·鲍维曾经在哈林魔术师队打球,母亲凯西·鲍维生下了他和妹妹雪莉后,一家四口住在一个60多平方米而且天花板很低的房子里,这对于2.11米的父亲和一个即将长到2.13米的儿子来说,并不适合居住。很快,他的父母就离婚了,主要是因为本杰明的酗酒。本杰明会满身酒气地出现在儿子的中学比赛中,但鲍维依然像普通的孩子一样,因为父亲出现在体育馆而感到自豪。所以为了进入NBA,他一直很拼命,因为那样的话他就可以照顾父母、妹妹、祖父母和其他亲戚了。而鲍维要做的,就是保持健康。
现在谁都知道他骨骼脆弱,但当时他看起来早晚都会成为百万富翁。在他的家庭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他会给长期在巧克力厂工作的母亲留张字条,上面署名为“拥有百万美元的孩子”。1979年,鲍维被认为是全美第一高中生,伊塞亚·托马斯、詹姆斯·沃西、多米尼克·威尔金斯和桑普森都在他的名字后面。他可以在场上完成突破上篮,轻松命中中远距离投篮。可以说他就是那个时代的加内特,这一切都意味着金钱。
鲍维的计划是大二结束后参加选秀,但在和范德比特大学的比赛中,一次严重的摔倒导致他的左胫骨应力性骨折,直到现在还有没痊愈。在肯塔基经历了两个赛季养伤之后鲍维复出了,他和梅尔·托宾、肯尼·沃克一起将肯塔基大学带进最终四强,在输给尤因的乔治敦大学之前一切都很完美。但这却导致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果:即波特兰选择了他,而不是乔丹。
开拓者为什么选择鲍维,总经理斯图·因曼是如何钟情于他,这个故事已经被无数次提起了。很多人说鲍维在体检中欺骗了开拓者,但其实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双腿有伤,只是开拓者坚信鲍维能完全康复并成为巨星了,而所有人都清楚选秀时,对于一个有伤病历史的球员要谨慎出手。
当然,鲍维也承认他在体检中撒了一个谎,因为他太想要这份工作了,这个谎在和开拓者“庸医”的合力下,事情就这样发生了。鲍维回忆他们用小木槌轻敲他受过伤的胫骨,球队当时的队医罗伯特·库克问鲍维,小木槌是否伤到了他的胫骨。鲍维说没有,但小木槌的确伤到了他,他的胫骨还在跳动。但这只是一次面试,鲍维当然想被选中。伤病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让他放弃了NBA,但因为开拓者队的出现,NBA并没有放弃他。他不能告诉医生他的胫骨依然没有好,这很容易理解。
“你必须做你该做的。”鲍维说。“我不想让人们认为我不择手段地欺骗了波特兰。但我做了我认为其他球员也会做的事情——在试训中试图销售自己并进入NBA,也许还有机会成为状元。但当我经历身体检查时,腿疼得要命,真的很疼。”
当然,开拓者并不知道这些。鲍维也知道他的身体出了问题,知道他自己不能像受伤前那样移动。这并不是他的错,是开拓者选择了他。如果是在现在这个医学更为发达的世界里,鲍维可能早就被放弃了。
但是,他最终达成了心愿,也想起了在他大二结束时死去的父亲。那天,本杰明在黎巴嫩的美国退伍军人协会喝酒,然后醉醺醺地爬上车。突然他的肺部大出血,倒在了方向盘上。汽车的喇叭被身体压得响了起来,但是没人过去看过。人们都认为本杰明喝醉了,没有人知道他快死了。
所以,当鲍维和斯特恩握手时,就已经足够了。他做到了,他知道父亲也会很兴奋。不管从此之后发生什么,他都不是一个失败者,也不是一个混蛋。
接下来发生的事其实早就注定了。在鲍维的第二个赛季,他的左胫骨再次骨折;在第三个赛季,他的右胫骨骨折;第四个赛季,右胫骨再次骨折。在医生用螺丝钉和支架固定他的腿之前,他浪费了整整两年。但是他一直在坚持——从开拓者到篮网,再到湖人。他打了10个赛季,在和森林狼的比赛中他曾砍下38分;在与奥拉朱旺对位时,他得到34分和15个篮板。但是在1995年,他还是带着场均10.9分、7.5个篮板和1.9次盖帽的数据结束了职业生涯。
即使是乔丹也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鲍维宣布退役仅仅到第四个月的时候,他的电话响了——是公牛队管理层打来的,他们想要他成为球队的替补中锋。当时鲍维感觉头晕目眩,他要和乔丹在一起打球?
“谁会想到事情会这样发生,在我的职业生涯末期,乔丹会想让我做他的队友?”鲍维说。“这听起来有点像小说。没有人的职业生涯像我这样开始,经历我所经历的事情,然后在故事的结尾,和乔丹一起快乐地打球。这只听起来(像一个)童话故事,但是不会存在。”
鲍维飞到了芝加哥,在菲尔·杰克逊家享用了晚餐。第二天他被邀请到公牛的训练基地伯托中心。
“我记得那是我生平第一次看乔丹训练。”鲍维说。“当时他们在做折返跑,我试图搞清楚为什么迈克尔那么伟大。我从没看到他偷懒。我记得他们说,‘做50个仰卧起坐。’迈克尔从不会做48或49个,他总是做50个。我很喜欢坐在这看到这些,人们自认为他们知道迈克尔为什么这么伟大,但当你像我一样亲眼目睹他职业生涯中的一次训练时,你就会知道成功不是偶然,他训练如此努力,一切都是他应得的。”
鲍维继续说,“这算是对我的安慰吧,不仅仅是我,还有那些做得不如乔丹好的人。我们在余生中不会再看到第二个像乔丹那样伟大的球员,所以这对我没什么。谁在第二顺位被选中都会被批评,因为和你比较的人是乔丹。”那天训练结束后鲍维和乔丹在更衣室聊了一会儿。乔丹告诉鲍维:“嘿,大个子。无论有没有你,我们都会赢。但如果有你的话赢球就会简单很多。”鲍维点点头,他不敢相信乔丹是这么让人着迷。接下来的赛季就是公牛队的72胜和又一个三连冠之路,但鲍维并不关心这些。这也是他本人最后一次见到乔丹。
然而每当鲍维淡出人们视野的时候,都会被人硬拖回来。2007年开拓者用第一顺位签选择奥登之后,这位状元就成为了“第二个鲍维”,因为在他后面被西雅图选中的就是杜兰特。
谈到这件事,鲍维看了看远方,然后闭上双眼。“好吧,波特兰选择了奥登,我不知道这会不会再次折磨我。”鲍维说,“每次他们谈论奥登就会想起我,不管我去什么地方,躲在哪里都摆脱不了这个噩梦。”
但是,当奥登一次有一次被抬上担架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人们原谅了鲍维。
“……我以前是一个很懦弱的人,做事从来不敢大胆放开地做。这给我在篮球运动的发展上造成了致命的弱点。开始时,每当我拿到球,面对防守时,都是匆忙地投篮或者传出。这使我上场参赛的机会减少了许多。因此,我曾经懊恼过,一个人不知哭过多少次,可就是无法冲破心理的这层障碍。终于有一天,我鼓起了全部的勇气,下了最大的决心,在拿球的一刹那,做了一个还算是漂亮的过人动作,然后投篮。当我知道自己投篮成功时,我想哭,又想笑,但我没有哭也没笑,只是觉得勇气倍增。虽然那天我没有得到表扬,但我知道,篮球改变了我软弱的性格。在以后的生活中,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从容面对,勇往直前;同时,我学会了去争取,去用自己的能力争取更多更多的机会。我不再是一个默默无为,懦弱无能的人了。
“起先,我对篮球运动的概念只停留在想方设法把球扔进对方篮框就行的水平上,没有从此项运动中找出一些与人生相似的真谛。后来我发现,篮球运动不仅仅带给了我技术和球场意识,而且给了我许多对生活的启示。生活中有许多与篮球运动类似的事情,比如任何事情总不会一帆风顺,会有许多绊脚石,就像篮球场上的防守队员一样对你纠缠不清。这时就需要树立自信心,突出自我,顽强地与之抗衡,力求战胜对方;并且时刻要准备着,困难会接踵而来,这时既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来对付它们,又要在必要时接受朋友们的援助……”
小明爸听了暗自吃惊,十来岁的孩子说起话来还蛮富有哲理的。
一旁的许老师小时侯很幸运地被选入篮球队,从小学到大学打了十几年篮球,这时也情不自禁地说:“篮球是一种艺术。它有着强烈的感官享受。一次绝妙的配合,一个精彩的扣篮,一个娴熟的过人,都能让人神往和陶醉。篮球艺术非常能够体现个人的身体形态、肌肉力量、爆发力、弹跳力等。乔丹曾说过:‘一上场,我就变得热血沸腾,我就要得分。’……
“篮球也是一种财富,且不说NBA的巨大的经济利益,也不去看一些球星的巨额财产,就是对普普通通的一个人来说,首先,篮球能让人结识和了解许多朋友,共同的爱好会使彼此互相敬重,因为朋友是种无形的财富。其次,球场上激烈的对抗能培养人坚韧不拔的精神,久而久之便养成不服输的习性,这是一笔精神上的财富,是物质的财富不能比拟的。篮球的好处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得完的。”
扣篮:这次来中国,接受了这么多采访,你是不是感到有点厌烦了?
巴克利:伙计,这你可说对了,每次遇到记者大家都问同样的问题。不过现在我已经习惯了。我去过很多地方,大家问问题的套路都差不多,我回答的套路也差不多,所以这不是什么难事。
北京这段时间正在庆祝奥运倒计时一周年,你有没有参加一些相关活动呢?
没有,不过我参加过两次奥运会亲眼见证了两发开幕式。你知道,开幕式总是很特别、很酷的场合。1996年,我亲眼见到了阿里,他是我最崇拜的运动员。置身其中,你会感到很骄傲。
你是1992和1996两届奥运男篮冠军队成员。但是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1984年,鲍勃・奈特教练在挑选奥运队时却放弃了你,你是如何走出这段阴影,成为世界冠军的?
这可不能怪鲍勃,当时我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球员,而他共挑选了100多名球员,我进了最后20人大名单,但最终被裁。不过这也没什么好尴尬的,要知道卡尔・马龙,约翰・斯托克顿也被裁了,我们很棒,就这么简单。
美国男篮在2004和2008年接连遭到失败,你如何看待他们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前景?
说起这件事我们真的应该狠狠踢他们的屁股。明年奥运会,美国男篮如果想夺冠,一定也很艰难,因为世界上的其他球队不会因为听到“美国队”就闻风丧胆了。我真的希望他们能把金牌带回家,但是阿根廷队很棒,他们有吉诺比利,法国队有托尼帕克,你们也有姚明。所以不管怎样,比赛一定会很好看。
大家一直在谈论“梦之队”在巴塞罗那的完美表演,不过你是否还记得你、乔丹和“魔术师”
当时在酒店打牌时,电视“脱口秀”主持人开的那个玩笑?
你说的是有关“安全套”的笑话吧(注:主持人嘲笑“魔术师”没钱买安全套,所以染上艾滋病)。那届奥运会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不仅仅在于能够代表国家征战国际比赛,而且我还因为是“梦之队”一员被大家记住。至于那个玩笑,我想在那种场合,没有人笑得出来,毕竟这是极其敏感的话题。不过倒是“魔术师”让我们笑出来。当时他好像说:“大家笑一笑吧。”结果我们都笑了。
明年你会不会再次来到北京,解说美国队在奥运会中的比赛?
No.No!这是我第三次来北京了,玩得很开心我游览了紫禁城和长城,都是很漂亮的地方。(又改口说)也许我明年还会再来,不过不是为了奥运会因为那时候这座城市肯定都会为之疯狂。
如果TNT电视台要求你这么做呢?
或许他们会为了让我解说奥运会付给我一大笔钱,但是不论如何我都认为那是个疯狂的主意。
从一名伟大的篮球运动员到一位成功的电视解说员,这种转变对你来说是不是很难?
谢谢你的赞赏!我认为这一点不难,从打篮球到说篮球这其实很容易。我曾经立志终生不找一份真正的工作,打篮球是我的兴趣,解说比赛对我来说也很容易,我也不认为这是一份正式工作,因为它能给我带来很多乐趣很多很多乐趣。
可不可以这么说,TNT电视解说台的那个位置天生就属于你,就像你天生就是一个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一样?
首先,我要再度谢谢你的评价,其次我觉得我之所以在电视镜头前收放自如正是由于我并不把这当回事。我告诉所有人,这只是有关篮球的节目,我希望观众们看到我们的节目后能喜欢我们的解说。节目和解说本身并不重要,或许一钱不值,但正因为事关篮球才有意义。你要做到最好,这是你唯一要做的事情。
TNT电视台的《Inside NBA》节目确实非常搞笑,但往往是你沦为厄尼・约翰逊和肯尼・史密斯(该节目另两位主持人)的嘲笑对象……
很多人都这么说,不过不仅仅他们拿我开玩笑我也拿自己开涮我只是大智若愚而已。不过大家很喜欢这些都是为了让观众能更好地享受篮球罢了。
不过这两个家伙很过分的一点在于,他们总是拿总冠军的事情嘲笑你。你真的受得了他们?
这没什么。他们嘲笑我,我也嘲笑他们关键是球迷们开心就行。对我来说能成为《Inside NBA》节目的一员确实很难得,我希望自己能让大家更喜欢篮球运动。其实我们之间也不是什么相互攻击,只是希望能用这种方式让大家开心一笑。世界上糟糕的东西太多了体育归根结底是让人们放松的一种形式,我们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让大家开心。
不过如果他们惹事的 不过球迷们也时常拿你和乔丹相比,不断提到他有6枚总冠军戒指,而你一枚也没有……
(突然打断提问,似乎有些不悦)迈克尔・乔丹是史上最好的篮球运动员就是这样!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或许在做总经理这个行当上,你也许比他更在行……
(恢复平静)迈克尔是我的好哥们我认为他干得不错也许他现在有些不顺,但是长久来看他肯定会是个成功的球队老板。
你在电视上总是肆无忌惮地放炮。搞得很多球员灰头土脸,或许这些批评都是基于你对比赛本身的观察,但有时候你自己也得付出代价……(暗指“亲驴屁股”一事)
很多时候如果你批评别人他们会以为你在专门针对他们。不过我并不是这样因为我对于每个人的态度都是一样的。我没有什么最喜欢的球队,没有哪位最喜欢的球员,谁赢了总冠军我根本不在乎。我所说的话都是发自肺腑,我只是分析比赛,告诉观众球场上发生了什么。观众们又不是傻瓜,更正一下,有些人确实很傻他们都能看到联盟里发生的一切。身处我这样的位置我有义务告诉球迷,我所知道的有关球员,教练和球队的一切。
对于联盟形象问题,你好像颇有微辞,文身,Hip―Hop、,枪支问题都是你的抨击对象……
(再次打断提问,矢口否认)不不,我可没说什么,我们的球员是地球上最棒的,他们的工作也是地球上最棒的,NBA或许有些问题,但这和球员们没什么太大关系。不过如果他们惹事的话,我也会毫不留情地抨击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倒是有一个家伙似乎总是和球员们过不去。也就是那个推出服装令和零容忍令的家伙……
服装令可不是什么坏事,至少联盟里的黑小子们看上去都像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了。你知道NBA中的大部分球员都是黑人只是大卫・斯特恩推出这一法令似乎有推行双重标准的嫌疑。如果你是黑人,你就会受到很多
歧视,这就是双重标准在作祟这种种族不平等现象在整个美国都普遍。我喜欢服装令,因为从更大范围来看,年轻的黑人们也许会因此学习NBA球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更好的工作。我痛恨双重标准,但我喜欢服装令。
蒂姆・多纳吉现在成了新闻人物了,你肯定有所关注吧?
是啊,这很不幸,的行为很愚蠢,我希望他只是个案。现在有很多人因为裁判问题攻击大卫・斯特恩,但我觉得闹出这样的事情,让总裁个人承担责任是不公平的。如果一个普通人想,那只是他一个人的事情,NBA管不了,但如果一名球员参与,NBA也很难管,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人力物力一年到头看着全联盟400多位球员。当大学球员惹下麻烦时,很多人都把矛头指向他们的教练,但这很不公平,球员们在场下做什么,他们很难知道,毕竟他们也不是保姆。同样道理,裁判玩什么阴招,NBA总裁也很难知道。如果整天盯着每一个球员,每一名教练每天都在做什么,那岂不是太疯狂的事情吗?NBA干脆改名FBI算了,
你前两本书卖得很好。最近是不是还有写书的计划?
我参与了四五本书的写作过去两本很受欢迎是因为它们写的都是关于篮球与生活的内容。最近确实有出版商找我写书,不过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写作。我正在构思,这本书的主题是不是可以定为“我所有经历过的队友”我确实很想知道这些曾在我人生中留下痕迹的朋友们现在都过得怎么样,我在高中时的队友、大学队友,还有16年NBA生涯中经历的所有队友。我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舒适。如果我决定写书,这就是一本有意义的书,因为他会变成你非常个人化的东西,这很重要,当然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你会起什么样的书名?我有个建议,《在拉斯维加斯输钱》怎么样?
哈哈,在嘲笑我方面,你倒有点像肯尼了。
1984年,你拍过一部以《哥斯拉》为主题的Nike广告片,当时十分轰动,不过这两年,你和韦德拍摄的德雷电信的MyFaves广告(该公司推出的一项特别服务,相当于中国移动曾经的“亲情号码”,用户可设定任意5个号码,随意接听拨打,完全免费)更加搞笑。能不能问你一下,你的5个“MyFaves”号码都给了谁呢?
哈哈,我的这点隐私可不能告诉你。你知道这是为韦德量身定做的广告他让我参与拍摄让我十分感激,因为韦德现在是NBA的招牌人物,他并没有必要让我进入这一系列广告片,随便找谁,对方都会欣然接受。现在我和韦德可能会继续这种合作因为大家都很喜欢。或许你会觉得我在广告里有点傻乎乎的,但对我来说一切OK,我是全世界最了解NBA的人,我也很幸运,能因为这一点而一直没有离开篮球这个圈子。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四十不惑,这句话对你来说是否同样适用?
如果你看过我写的书,你就会知道,这句话在美国并不适用,因为在那里,商业利益高于一切,富人并不关心穷人。不过我并不是这样,我家境贫寒,还是黑人,我很早就实现自立,这对我和我的家庭来说都很重要。这个世界上,真正穷人变富人的例子实在太少,能成为中产阶级就已经很不错了。我虽然算是个富人,但我见到很多为富不仁的情况,我要开口说话,我要警醒大众,这就是我为什么四十多岁还在工作的原因。我走在马路上曾经有人对我说:“嗨,查尔斯,我并不赞同你所说的话,但是你敢于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一点很重要而我却不会这样做。”伊拉克战争,种族歧视,单亲家庭,少女怀孕,非法移民,这些都是我想讨论的话题,我就是要畅所欲言,谁也限制不了我说话的自由。
我们的话题扯得好像有点远了,最后一个问题,在你看来,哪五名球员构成了NBA历史上的最佳阵容?
大卫·斯特恩:我们和FIBA说,在奥运赛场上我们不会全力以赴,但会努力做一个拥护篮球比赛的好球员。于是他们进行了一次投票,只有美国和苏联两方反对,支持NBA职业球员参加奥运会的票数占绝大多数。
拉斯·格拉尼克(美国队与NBA的联络官):第一个伤脑筋的决定就是教练也要在NBA球队中选择,这样才能让球员和老板们感觉舒服。不过我们做出了一个简单的选择:查克·戴利,因为他刚率领活塞队连续两年拿下NBA总冠军,还可以和明星球员们共处,同时深受媒体爱戴。
奎恩·巴克纳(美国队球员遴选委员会):最大的问题是你可不能惹着这些大爷们。因此查克格外小心,就像在带队打全明星赛一样。这些个都是巨星级别的球员,一旦被冒犯,那么下次他们打活塞队的时候,就会把查克和他的球队当作出气筒。
大卫·福尔克:当时关于“大鸟”伯德的议论挺多的,因为当时他已经受到了背伤的困扰,显然他也早已不在巅峰状态了。但如果要组建一支历史性球队的话,就不能把他排除在外。
“魔术师”约翰逊(梦之队控球后卫):这是我和伯德在球场上的最后时刻——我们最后的谢幕很快就要降临了。他当时饱受背伤困扰,而我也已经因为HIV病毒宣布退役了,所以我们必须确定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对我来说,加入“梦之队”还可以向世人展示即便携带HIV,自己仍然也可以打球。
帕特里克·尤因(梦之队中锋):这是我第二次为国出战,我和乔丹、穆林一起参加过1984年奥运会,那也是一支伟大的队伍。但“梦之队”是最强中的最强者,我知道这一定会是件意义非凡的事情。
卡尔·马龙(梦之队大前锋):我还在路易斯安那理工读大一的时候,就参加过奥运队的选拔,不过最终我成为裁员中的一位。这是我自打篮球以来第一次听到教练说我不行,也成为我记忆中的阴影。
拉斯·格拉尼克:我记得当时最后一名人选是在德雷克斯勒和伊塞亚·托马斯之间产生,他们两人都是非常出色的球员。我不清楚票选是如何统计的,我从来不过问这些东西,但最终结果是德雷克斯勒入选了。
大卫·杜普雷(《今日美国》记者):如果仅凭个人能力和所获得的荣誉作为入选标准的话,托马斯是有资格入选“梦之队”的。但他一旦入选就意味着要挤掉一个名额,挤谁呢?斯托克顿可是一个比任何人都要坚强的球员,没有比他传球更出色的球员了。
简·哈伯德(《纽约日报》NBA专栏作家):斯托克顿腿部有骨折情况,但愈合得非常快。不过起初大家是考虑替换掉他的,当时打算让杜马斯替补进来,所以托马斯甚至连第一候补球员都不是。
罗德·索恩(美国队球员遴选委员会):巴克利也是最后敲定的“梦之队”成员之一,当时有人对他心存疑虑,但最后查尔斯却成为了“梦之队”的得分王。
P.J.卡勒西莫(梦之队助理教练):雷特纳的回头率很高,大家总是在议论:看看那些“梦之队”的球员们,怎么雷特纳也是其中之一呢?其实人们似乎忘记了雷特纳或许是最优秀的大学球员这一事实,你能列举一名比他大学生涯还要成功的球员吗?
克里斯蒂安·雷特纳(梦之队大前锋):一直以来我都在和身边的人们说,我先前在杜克最美好的时光,即便是大三大四两年夺冠的时候,在后来看来也只能算是我的菜鸟时光。因为当时我只能算是在梯子的最底端,准备一步步向上攀爬,而且一个小时爬上100英里。我从来都不介意自己在“梦之队”所处的位置,每一刻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敬畏,因为我的身边是如此伟大的一帮球员。
拉斯·格拉尼克:乔丹的代言也是当时最大的问题之一,因为他有自己的代言(耐克)。这和奥委会的一些原则问题和希望所有球员都能统一规范的初衷相悖,因此我们和乔丹以及耐克公司进行了冗长的谈判。
大卫·福尔克:谈判本身并没有什么敌意,双方只是坐下来把代言问题解决。
克雷格·米勒(美国篮球公共关系主任):随着“梦之队”的名单渐渐浮出水面,你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将是一支特别的球队。我认为《体育画报》的封面是一个转折点,当你看到封面上的那几个人时(“魔术师”、“大鸟”和“飞人”),你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哇!
六月下旬,所有球员在圣地哥外加利福尼亚州的拉荷亚豪华饭店首次集合,在那里与一支由全美优秀大学生组成的队伍打了几场热身赛。
迈克·沙舍夫斯基(梦之队助理教练):作为教练团成员第一次和“梦之队”会面时,巴克利对我和P.J说:你俩要先学会一件事。于是我俩掏出笔记本,准备记下巴克利说的话。他说道:你们必须得学会忽视。我们就问他此话何意。他又说:你们这些在大学里当教练的家伙过于注重细节了,总是喜欢小事化大,我们可不是追求细枝末节的人,我们都是大男人了。如果真有什么事情,就留给我们球员解决好了。
克里斯·韦伯(当时大学生队球员之一):下飞机后,我和“大鸟”伯德一起坐进一辆豪华轿车,对我来说真是莫大的荣幸。我们在车里谈论和活塞队打球的情况,一些球场上的招数等等,伯德是个很不错的哥们。下车后我去后面拿行李,这时候他走过来和我说道:要确定睡个好觉哦,因为第二天我会将你打得屁滚尿流。
阿兰·休斯顿(当时大学生队球员之一):球馆门外有一个可以俯瞰球场的看台,我们进入球馆之前就去了下那个看台,当时有种悬疑的感觉。我们往下看时,巴克利正在灌篮,我们还看到乔丹完成了一次抢断,然后开始自己的招牌动作——从外线一路突破至篮下,接着完成了一记双拉杆的上篮。我们当时不禁感叹:哇,他们在训练时也做这些个动作?!
克里斯蒂安·雷特纳:我记得当时抬头看时,我的那些大学队友们正站在看台上。这时候巴克利对着卡尔·马龙就是一记颜扣,看台上那些家伙的下巴都要掉到地面上了。
“梦之队”与大学明星队在6月24日的第一场热身赛就注定成为传奇,理由说出来会让你觉得不大可能。
克雷格·米勒:戴利教练和大学生队的教练说,希望他手下的球员像国际球员那样打球,也就是说,球运到三分线外的时候,就可以让球员们上了。
阿兰·休斯顿:教练让我们打出“梦之队”从未遇到过的比赛风格,我们也觉着没什么好顾虑的,尽管放开打。然后“便士”哈达威接连扣了几个,我记得自己也命中了几个投篮,反正每个人都打得很顺。
安芬尼·哈达威(当时大学生队球员之一):“梦之队”的球员只是想着和我们这些年轻球员热热身,轻轻松松把我们搞掂,再送出几个签名罢了,每个人都在那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飙着垃圾话,他们真是不知道我们也是有天赋有能力的球员。
布莱恩·麦金泰尔(NBA公共关系副主任):“便士”在中场有几次抢断,当时每个人都叫了起来:哇,比赛充满着紧张的气氛啊,才第一天啊!我至今对此仍然记忆犹新。
查尔斯·巴克利(梦之队大前锋):第一次见到他们时,看上去一个个像小孩子一样。我就和队友们说道:嘿,别让这些孩子们死得太难看了。但是比赛中他们打得像是在抢七大战一样,等我们意识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给我们制造麻烦了。
阿兰·休斯顿:当时比赛是上下半场制的,半场20分钟的时间走完后,胜利方是我们大学生队。当时所有人都怯懦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像是胜利本不该发生似的。连着几分钟没有人说过一句话。
卡尔·马龙:我们想得太理所当然了,结果被大学生们当头一棒。戴利教练的面部表情像是在告诉我们:看吧,我和你们不是说过么,要准备好比赛。之后,我们就急着要在当天和他们再赛一场,但戴利教练不允许,他让我们先静下来好好反思一下。
克里斯·韦伯:我们击败他们后,他们也没说什么像“我们让你们赢的”之类爱慕虚荣的话。那晚过得很特别,我记得自己和鲍勃·赫尔利坐着高尔夫球车把整个高尔夫球场给毁了,因为我们实在是太兴奋了。
阿兰·休斯顿:回酒店后,我和“大鸟”还有韦伯乘坐同一个电梯,韦伯在那喋喋不休。出电梯时“大鸟”说道:别担心,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他好像是想让我们思考些什么东西。没错,我们回到了球场上,的确是全新的一天啊(笑)。
查尔斯·巴克利:我们只给他们传递了一点信息。
克里斯·韦伯:我们无法得分,一分也得不了,罚球也得不了分,总之比赛中我们一分都得不了。上一场比赛我们敲响了他们的警钟,这下子他们成了对我们现状核实的人,让我们认清了自己。
布莱恩·麦金泰尔:比赛结束的哨音一响,巴克利就走到对方的板凳席说道:昨天我们没有展现出今天威武的一面,算是你们走运了。当时直接把我给乐翻了。
安芬尼·哈达威:赛后我们去了乔丹的房间,你知道我们这群大学里的孩子会怎么和他说:嘿,哥们,能不能给我们几双鞋子,还有你房间里的一切,全都给我们吧,我知道你还能再搞到更多。
克里斯·韦伯:“便士”没告诉你们当时这项任务是隐蔽进行的,我搞到一些袜子和T恤,我还问乔丹要了他的耳环。这些东西我会一直保存到自己升天那天为止,所以我的孙儿们将来会把这些物品带进名人堂的。这简直帅呆了,那是最美好,最美好的时光。
确切地说,当时美国队还没有获得奥运会的参赛资格,所以他们飞到了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参加6月28日开始的泛美篮球锦标赛,这是他们正式登上国际赛场。
马夫·阿尔伯特(N B C播音员):我记得第一次看“梦之队”球员们走出来的时候,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对我来说,这是我一直以来见过的最伟大的队伍。第一场比赛,他们狂虐古巴79分。
大卫·杜普雷:看起来好像是一帮被截了肢的吊带衫男们在和“梦之队”打球,当然事实没这么夸张,但我脑子里能浮现出来的画面就是这样的。古巴队尽力了。
卡尔·马龙:我不想说比赛是轻而易举拿下的,但确实赢得非常容易。
克里斯蒂安·雷特纳:比赛的速度算是创历史新高了,每个人都是那么健壮和有活力,他们在每个位置上都是主宰。
大卫·斯特恩:比起和我们比赛,对手更感兴趣的是和我们的球员合照。
纳撒尼尔·巴特勒(NBA官方摄影师):我们当时坐在底线,“魔术师”正在背身单打,然后他的防守球员就对着己方的板凳喊:快拍快拍!只见板凳席上的一个队员从袜子里拿出一个相机,帮场上的队友拍了一张照片。
简·哈伯德:有一次他们和委内瑞拉打比赛,对方一个球员在比赛时一个劲地和“魔术师”说:我要你的球鞋,我要你的球鞋!然后“魔术师”说道:瞧,我也需要我的球鞋。
兰尼·威尔肯斯(美国队助理教练):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但凡事总要时过境迁。我们总是在说,下次那些家伙就不会带照相机来了,他们只会带篮球来。
克雷格·米勒:我记得蒙特卡洛酒店的经理在我们入驻之前说了这么一句话:这是蒙特卡洛,这是个国王和王后还有摇滚乐团来的地方,至于篮球队,我能说实话吗?人们不会有兴奋的感觉的。我们只回了句OK。那晚我们至酒店下榻时,整个停车场堆起了人墙,到处都是欢呼声,到处都在招手,治安根本控制不了。我看到了酒店经理,他只能撒撒手表示无语。我经常会谈到他的那句‘名言’:这是蒙特卡洛,这是个国王和王后还有摇滚乐团经常来的地方。
金·博哈尼(NBA国际比赛部经理):我们和雷尼尔亲王还有阿尔伯特亲王一起共进晚餐,仪式上的要求非常严格,诸如必须在雷尼尔亲王开始用餐后你方能开始用餐等等。先前我和“整个梦”之队一起把这些仪式上的东西过目了一番,我想某些家伙一定会因此等仪式倍感震惊。
克雷格·米勒:他们说如果亲王放下刀叉停止用餐的时候,你最好也不要再吃了。对此查尔斯说:我希望他停止用餐的时候我已经吃饱了,因为我要好好用餐。
卡尔·马龙:我来自乡村,我们能尽到的礼仪也就是那样了,比如别人说把豆子递过来,我们就把豆子递过去。不是我不尊重亲王,他那里礼节性的规定还真让我花了些时间去适应。诸如这个杯子得放在哪一边,那个叉子又是用来干什么的,你知道吗,我只管吃就成。在他那里我感觉就像是离水之鱼不得其所,不过我想自己穿的正装还是挺帅的。
P.J.卡勒西莫:在蒙特卡洛的训练也是传奇式的,那里并没有什么大学明星队,所以训练实际上就是“梦之队”的首次队内对抗赛。
卡尔·马龙:教练总是把乔丹和“魔术师”安排在不同的两支队里。
简·哈伯德:有次对抗赛进行到某一时刻时,“老K教练”边拍手边说道:好了,就到这里吧。球场另一端的乔丹听到后大叫道:F**K,我们要赢得比赛,F**K他的‘就到这里’。要知道“老K教练”从没在杜克的训练赛中听到过这样的话。
迈克·沙舍夫斯基:这就是乔丹成为最伟大的球员的原因所在,能亲眼目睹那天下午对抗赛的强度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魔术师”:天呐,队内对抗赛是我打过的最爽的比赛,因为每个人都在说:让我们把神经再绷紧些。
兰尼·威尔肯斯:最后一场对抗赛,魔术师队对上乔丹队时完全占据了上风,那帮家伙都在嘲弄乔丹,因为他每个早上都在打高尔夫,不过还挺奏效的,因为那之后比赛发生了转折。
罗德·索恩:乔丹觉得不爽,于是他开始疯狂地得分。有一次他突入篮下时,裁判响了哨,这根本就是一个可吹可不吹的犯规。“魔术师”便将球扔向天花板,一边说道:这太离谱了,跟NBA的比赛一样,他总是能博得犯规!
简·哈伯德:当时“魔术师”抱怨说这和在芝加哥打球没区别,因为乔丹总是能得到裁判的照顾。乔丹接着回应说:现在已经不是80年代了,而是90年代。
“魔术师”约翰逊:乔丹和德雷克斯勒对飙,“上将”和尤因对飙,马龙和巴克利也互相不甘示弱。总之我们就是在互相较劲。
兰尼·威尔肯斯:比赛越打越激烈了,我们不得不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