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护理学教学

护理学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16 22:39: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护理学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护理学教学

篇1

选择我院2009级涉外大专护理班,78人,年龄18—21岁,学生均已学完医学基础课程、计算机及文献检索。

2教学方法

2.1学习循证知识,培养循证意识在护理带教中,首先向护生介绍循证医学、EBN的概念、方法,使护生明确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仅需要运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为患者服务,同时还可以根据文献报道、杂志、互联网或向专家咨询等其他途径获取证据,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个体化服务H。

2.2循证护理的实施在《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中选择部分内容进行循证护理教学和实践,如危重病人的护理。①提出循证问题。根据病例,详细描述危重病人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护生能够合理地利用医疗护理资源,结合临床医学知识掌握病例中患者现有的或潜在的不健康信息,确定护理问题。在此过程中,针对本章的教学实习要求,对危重病人病情急、变化快、护理难度大、工作任务繁重等提出循证问题。②寻找循证支持,获取最佳证据。在确定护理问题后。指导护生证据的获得可以通过国内外医学文献报道、知识网络服务台数据库等途径。

3评价方法

3.1学生的期末理论和技能操作成绩。

3.2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采用笔者自制问卷对护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获取信息的相关技能、自学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循证意识等。

4结论

4.1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将循证护理教学模式应用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加全面、更加清晰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不断地查找资料、广泛阅读,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也得到了巩固,记忆更长久。EBN教学模式使学生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篇2

以九江学院2011级高职护理专业(三年制)1个班4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年龄18-20岁,平均年龄19.1岁,其中女40人,男2人。

1.2评价工具

参照相关文献自行设计了教师授课效果问卷调查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2.1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表

该问卷由学生填写,用来对教师的授课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为讨论主题、创新思维、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小结归纳5个方面。每个项目从高到低分为A、B、C、D4个等级,级别越高,表明授课效果越好。本研究在正式调查之前,进行预调查,在30例学生中问卷信度系数Cronbach’alpha测得为0.73。30名学生隔1个月后进行重测,两次相关系数为0.75[2]。用因子分析法对问卷结构效度进行测量,累积有效程度为90.7%。

1.2.2学习状态评价表

学习状态评价表从思辨能力、参与程度、交流程度和生成状态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参与状态就是看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学习,在讨论中是否积极发表意见。思辨能力是看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知识。交流程度就是看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合作。生成状态指学生能否总结当堂课程,见解是否有创意或能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教师在讨论课堂中对每个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后做出评价。每个项目由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组成。本问卷在正式调查之前,进行预调查,在30例学生中信度系数Cronbach’alpha测得为0.72。30名学生隔1个月后进行重测,两次相关系数为0.74[2]。用因子分析法对问卷结构效度进行测量,累积有效程度为91.3%。

1.3方法

1.3.1课程设计

以轮状病毒肠炎为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法。研究课程内容,明确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评估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并通过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来完成教学目标[3]。

1.3.2临床路径表设计

(1)住院第1d:①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病情告知;腹泻护理常规;饮食:流质或半流质,乳糖不耐受者采用低乳糖奶粉喂养。②遵医嘱应用口服补液盐、肠道菌群调节剂、胃肠粘膜保护剂。病重者予呼吸、心电监护,吸氧。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CRP,肝肾功能,电解质;大便轮状病毒检测;必要时做血气分析、大便乳糖检测。④根据血气分析结果予以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按照脱水程度予以补液;高热时降温处理。⑤主要护理工作:入院护理评估;入院宣教;定时测量体温。对病情变异进行记录。(2)住院第2-3d:①上级医师查房;整理送检项目报告,有异常者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予相应处理;注意防治并发症。②腹泻护理常规;饮食;服补液盐:按需供给;肠道菌群调节剂;胃肠粘膜保护剂;③必要时复查血气分析、电解质。④根据脱水程度、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结果予以液体疗法;高热时降温处理;必要时查心电图、心肌酶谱。⑤每日护理评估;定时测量体温。对病情变异进行记录。(3)住院第4-7d:①上级医师查房后同意出院,完成出院小结[4];②出院宣教:向患儿家属交代出院用药及注意事项,如随访项目,间隔时间,观察项目等。③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门诊随诊。④主要护理工作:出院宣教,对病情变异进行记录。

1.3.3教学活动的实施

以我校儿科护理实验室为教学场所,以真实的护理过程为依据,将教学和模拟工作情境相结合。(1)准备:提前发放临床路径表,指导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图书馆资料和网络查询的资料预习课程内容。(2)学生进行分组,以角色扮演的方法分步骤演示临床护理路径表中要求的内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真正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3)教师进行最后点评,进一步强化轮状病毒肠炎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学生的认识[3]。

1.4统计数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学生对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法效果评价很好,对于5个项目的评价等级均在A或B以上。说明学生对于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法的教学质量是肯定的。

2.2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辨能力、交流程度和生成状态评价均较好,优良以上的分别占74%、71%、79%和64%。

篇3

内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人文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1],既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又与它们有关密切的联系。

一体化教学是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形式和评价体系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我内科护理教研室教师十分关注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施一体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中传统的“专业课-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的框架已不适应当今教学发展要求。一体化教学使内科护理学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增强学生获取技能的自信心及学习兴趣,对学生感知活动、思维活动起到主导和调节支配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贴近临床实际;符合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深化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教学及培训考核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与时俱进发展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就业竞争能力强的内科护理学人才。

一体化教学解决了内科护理学课时偏少、资源有限的难题。以往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由于内科护理学教材内容繁多,学时紧,为完成理论授课任务,导致实验课学时偏少。内科护理学一体化教学将理论贯穿到整个实操过程中,理实结合,讲练结合;边讲边练,练中有讲,讲中有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教学中真正形成:①教师一体化(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一体);②教材一体化(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一体);③教室一体化(理论教室与实训室一体),有效地节省了课时,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

内科护理学一体化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教学中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传统教学使教师思维僵化、思想懒惰,内科护理学教师由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任教经验丰富的“理论型”专职教师和部分从医院聘任的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能型”兼职教师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一体化教学中则作为指导者、组织者或是情景教学法中的仿真角色,激发教师教学灵感及学习积极性,采用多种先进、灵活地教学方法,把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使内科护理学教学与临床完美结合。

一体化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依赖于教而失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一体化教学的运用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课堂上学生为主体,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使学生提前接触临床病例、熟悉内科疾病,以往护生进入临床之前对医院及病人十分生疏,通过一体化教学仿真模拟及多媒体护理病例在课堂上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心理状态等,例如冠心病病人护理里心绞痛与心肌梗死区分要点。

一体化教学自然融合了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护理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情景仿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灵活教学方法,增强了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迎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内科护理学一体化教学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感兴认识入手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把老师“教”与学生“学”完美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技能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体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极大地提高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为医院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院前急救绩效考核方案

卫生部昨日印发通知,明确了院前急救机构和人员的绩效考核相关政策。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院前急救机构主管部门对辖区内院前急救机构划拨经费的主要依据之一,对院前急救人员的分类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篇4

妇产科护理学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立的护理及相关理论体系。妇产科护理学研究女性在生命各阶段的生理病理变化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有利于学习者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能及时、准确地对女性的健康问题作出判断,为妇产科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基础[1]。因此,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工作中应培养出适合临床护理需要的专业知识过硬、护理技术精湛、临床思维清晰、有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笔者从事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工作多年,现将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实践工作作一回顾。

1.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体会

1.1教师必须强化知识储备,更新知识结构。

现阶段的临床课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在深度和广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扎实掌握相关医学专业知识,还需对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知识都有涉及。与此同时,这些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教师需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以敏锐的洞察力捕获学科前沿信息,并时刻关注临床新指南、新技术的应用等,与时俱进地及时整理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打下基础。

1.2学生学习妇产科护理学必须有充分的前期知识积累。

护理本科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一个学期开展妇产科护理学的学习,此时的学生已具备医学基础学科和社会人文学科基础,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相关知识都已大部分掌握。比如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部分,要求学生能对以前学习的解剖学、生理学重新温故知新,在此基础上侧重于女性的独特解剖生理等方能得心应手。学生在学习产科、妇科的常见病种时,更需运用健康评估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知识要点,因此要求学生在基础课程的学习期间就要一步步稳扎稳打地系统学习。医学知识总是环环相扣,不容半点懈怠。

1.3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环节中占有一定比例。

在大力鼓励开展不同形式的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块在目前依旧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课堂教学依旧是教学环节中较重要的一部分。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是妇产科护理的启蒙者,通过教师认真讲授,学生可以知晓妇产科护理的基本知识、理论和临床运用规律,明确课程的核心内容,避免在以后的自主性学习中走过多的弯路。

1.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令教学事半功倍。

通过历年教学观察,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这门课程是非常感兴趣的。在课堂上,教师借助实物、图像、视频,开展形象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感性认识。声形并俱的妇产科标本、图像、视频使学生印象深刻,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兴趣,强化了记忆效果。如观看正常分娩、剖宫产手术等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分娩的经过,提高感性认识,有利于课题教学的开展,充分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资源特点,也可以使学习达到直观、生动、灵活的效果,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1.5重视实训教学。

妇产科学是一门对实际动手、动脑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实训教学正是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的重要环节,通过有目的的实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模拟真实临床实境中深层次地理解理论知识。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理论课学习的内容,开设相应的实验和实训项目,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专业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内容包括:产前检查、产程观察、异常产褥的临床表现、产科常见手术配合、妇科常见疾病见习、病例分析等。

1.6引导学生温故知新。

课后及时复习,不断总结消化,强化基础记忆。知识的牢固记忆及掌握,仅靠听课时间是不够的。每次课后必须花费一定时间,结合教材、笔记,课后不断反复强化复习,学会主动归纳,总结要点。妇产科的知识其实非常有意思,和学生自己及其身边的人息息相关,所以,在上课饶有兴趣的基础之上认真巩固复习,一定能收获颇多,从而不断反思,触类旁通,系统掌握。推荐学生做一些配套习题,这样不仅可以对知识点查漏补缺,更有利于系统掌握所学内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带到课堂上和教师及其他同学一起分析讨论,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1.7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随着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临床指南也在不断更新。由于课时有限,教材内容有限,仅靠课堂时间掌握妇产科护理学的知识肯定不能满足以后临床工作及研究需求,因此,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过程中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反思批判精神,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教师,以安全、有效、合理地护理患者为追求。积极参加妇产科实验及创新课题研究,努力培养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的意识,并从中磨砺学习者的科学精神。

2.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1适度调整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掌握学习技巧,令事半而功倍。除了总论的内容,各论的体系非常相似,不外乎概述、护理评估,常见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这几个环节,因此,学生在学习各论常见病种的过程中,就按照这个体系记忆掌握。一些学生认为,护生不是医学生,不需要掌握那么多疾病发生发展的经过,发病机制不需要学习,其实不然,只有切实理解发病的原因、机制,才知道为何会有这样的临床表现,才能理解为何要这样治疗护理。因此,虽然教学大纲并未对发病机制有过多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应该理清思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2积极开展高仿真模拟训练。

实践性教学是妇产科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仿真模拟教学可以解决临床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与学生人数较多之间的矛盾,可以提供类似临床真实场景给学生充分锻炼的机会。本校护理学院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妇产科护理模拟实验区除设有产床、婴儿辐射保暖台、抢救车、心电监护仪、胎心监护仪,中央供氧、负压吸引系统、呼吸机、输液泵等常规设备之外,还配有SimMom综合模拟人,以及配套设置了设备控制室、多媒体同步示教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采用SimMom综合模拟人系统的高仿真训练。高仿真教学在妇产科护理教学工作中行之有效,备受欢迎,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的地方。比如每个班级开展模拟教学的课时数偏少,如若在今后的实践课时中多增加高仿真模拟的次数,势必增强教学效果。此外,教师需要设计并积累不同案例,尽可能模仿出真实的复杂的临床环境,同时,努力探索更适宜的教学方案,切实强化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效果。

2.3确立更合适的评价体系。

篇5

1.2方法实验室教员在继续加强护生操作技能教学同时,不可忽略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笔者在《护理学基础》实验室教学课时把护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态度、正确价值认知与护理操作技能融汇贯通。

1.2.1强化职业道德方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书写护理实验日志、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法及角色示范等办法,强化她们职业道德,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感和价值观。

1.2.2调查方法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其职业态度和职业观念。在教学实验前后,对护生进行无记名式问卷调查,问卷合格有效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在SPSS17.0软件上进行统计,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学基础》实验室教学前后护生职业态度变化详情如下:(1)社会偏见影响护士职业观念:A=197、B=207;(2)医院不能没有护士:A=165、B=217;(3)护士的工作不能用金钱衡量:A=162、B=199;(4)护理也需要高学历人才:A=130、B=210;(5)护士的工作方式有碍家庭和睦:A=196、B=189;(6)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从事护理事业:A=161、B=16;(7)护士言行举动影响患者康复:A=181、B=216;(8)为患者解决问题心理非常高兴:A=179、B=215;(9)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护理事业:A=151、B=199;(10)护理需要力量、素质及爱心:A=185、B=218。注A:课前认为是的人数;B:课后认为是的人数。其中,第(1)和(5)项差异不明显,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第(2)、(3)、(4)、(6)、(7)、(8)、(9)和(10)项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6,P<0.05)。

篇6

1、知会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护理 学的发展与展望。

2、掌握儿科护理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概念和特点。

3、熟悉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教学内容】

1、儿科护理学的概念、任务和范围。

2、小儿护理的特征。

3、小儿年龄的分期。

4、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趋势。

5、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1、儿科护理特点

2、小儿年龄分期、各年龄期特点及各期护理重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提问、多媒体互动式型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儿科护理学呢?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儿童保健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五官端正、身材匀称,特别是在实行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孩子的今天,更盼望有一个健康的儿童。如果一个家庭生了一个畸形儿,家里人背包袱,也影响我们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作为医务人员,我们的责任就是生一个,活一个,活一个, 壮一个,这样才能使千百万儿童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学习好儿科护理学。另一方面,儿科护理学是临床专业课,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必修课程之一,与内科、外科、妇产科护理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也是护士执业考试的必考科目。从小的方面来说,学好儿科护理学对你们自身也是非常有好处的,你们也会为人父母,那么当你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你们就知道怎样科学抚育孩子,孩子出现了情况,怎样处理。

什么是儿科护理学呢?从这门课程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知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在本次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什么是儿科护理学,其任务范畴,儿科护理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概念和特点。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展示目的要求

1、了解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护理 学的发展与展望。

2、掌握儿科护理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概念和特点。

3、熟悉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学习新课(提问:在你们的印象中儿科护理是不是就是护理生病的孩子) 一: 定义: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保健、疾病防治及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解释生长发育(体重、身高)、保健(合理喂养、卫生习惯、加强安全、运动、爱护眼睛等)、疾病防治(预发感冒、传染病等)及护理),服务对象是从胎儿时期直至青春期。

二:儿科护理学的任务

是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各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儿童,充分利用先进的医学、护理学及相关学科(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对儿童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以增强儿童体质,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治愈率,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高人类整体健康素质。

宗旨: 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健康

近期任务: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实施系 统的整体护理,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

远期任务:全面提高儿童整体素质(身体素质,能力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等)

三: 儿科护理学研究的范围

凡涉及儿童时期健康和卫生的问题都属于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包括儿童生长发育,正常儿童身心方面的保健,儿童疾病的防治与护理。

年龄范围:精卵细胞结合--青春期结束(约18 ̄20岁)我国卫生部规定的临床服务对象:出生至满14周岁

内容范围:1. 正常小儿身心方面的保健和健康促进

2. 患病小儿的护理与疾病预防

3. 与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广泛联系

四:儿科护理的特点:

儿童是一个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由于小儿的年龄跨度大,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预后、预防等方面与成人不同,各年龄阶段的小儿之间也存在差异。所以我们要掌握小儿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

1.解剖特点:随着体格生长发育的进展,小儿外观不断变化,如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等的生长,身体各部分比例的改变等;小儿各器官的发育亦遵循一定的规律,如骨骼的发育、牙齿的萌出等.因此护理人员应遵循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规律,正确对待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现象,以正确鉴别正常与病态现象.护理人员应将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渗透在护理工作中,如新生儿和小婴儿头部比例相对较大,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抱婴儿时应注意保护头部,平卧时在其肩下垫软枕抬高2-3厘米,使颈部稍后伸至中枕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胃呈水平位.奶后易溢乳,因此奶后应将小儿竖立并轻拍背部直到打嗝后再放下,最好取右侧卧位.小儿髋关节附近的韧带相对松弛,臼窝较浅,易发生脱臼及损伤,护理动作应轻,避免过度牵拉.小儿骨骼比较柔软并富有弹性,不易折断,但长期受压易变形。

2.生理特点:

(1)小儿年龄越小,生长越快,所需营养物质和液体总量相对比成人高(婴儿热量需要110kcal/kg,成人60kcal/kg,水需要量婴儿150ml/kg,成人40-15ml/kg)

(2) 不同年龄小儿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各不相同,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

清和其他体液的生化检验值等随年龄的变化而改变。(举例心率 呼吸 血压 红细胞,小儿与成人不同点)

(3)婴儿代谢旺盛,消化功能及肾功能差,故比成人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腹泻时易发生脱水,低钾血症,)

(4)我们只有熟悉这些生理变化特点才能正确的对待临床出现的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给予正确的诊疗护理.

3.病理及临床表现方面 小儿病理变化、疾病种类及临床表现与年龄有关,同一致病因素,小儿与成人不同,甚至不同年龄小儿的病理反应和疾病过程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如幼儿稍受疾病的刺激,即可出现异常血象,甚至肝、脾肿大.婴幼儿患肺炎多是支气管肺炎,而青少年和成人多见于大叶性肺炎.维生素D缺乏时婴儿易患佝偻病,而成人则表现为骨软化症.(临床表现方面举例:新生儿肺炎与年长儿肺炎临床表现不同点)

4.预后方面:小儿患病时起病急,变化快,病情转归有正反两方面倾向.从正面而言,如诊疗及时、有效、护理恰当,疾病恢复快.由于小儿修复和再生功能旺盛,后遗症一般较少.从反面而言,小儿病情危重可能在未见明显临床症状时既发生猝死,因此,小儿患病时应严密监护、随时发现病情的微小变化,做好随时积极抢救的准备.(举例:8岁小女孩)

5.免疫与预防方面

(1)小儿出生后6个月内.因从母体获得特异性抗体IgG,暂时形成被动免疫,很少感染麻疹等传染病.但3-5个月后逐渐下降,而自行合成IgG的能力一般要到6-7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

(2) IgM不能通过胎盘,故小儿易患革兰阴性细菌感染. SIgA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

(3)小儿皮肤粘膜娇嫰,淋巴系统发育不成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不如成人健全,因此护理中应注意消毒隔离以预防感染.

(4)开展计划免疫和加强传染病管理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6.心理行为发育方面身心未成熟,依赖性强

(1)身心发育和生理功能一样也要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2)小儿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也是受教育最佳的时期;但小儿往往缺乏适应及满足需要的能力,依赖性强,多不能合作,尤其在患病时更需要特别的保护和照顾。

(3)小儿心理发展过程要受家庭、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因此护理中应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与小儿父母、幼教工作者、教师等共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小儿身心健康成长,提高人口素质.

五.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护理方面: 三分医疗,七分护理

如果护理不当会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作为一个儿科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质,全心全意为病儿服务。在护理中应该以:

1、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

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3、减少创伤和疼痛。

4、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

六.小儿护理特点

1评估难度大 ①健康史资料收集较困难。 ②体检不配合。 ③标本采集及其他辅助检查多数不会配合。

2. 观察任务重 小儿不能及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痛苦,病情变化快,处理不及时易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故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

3.护理项目多 小儿自理能力较差,护理过程中有大量的生活护理和教养内容,同时,要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4.操作要求高 小儿认知水平有限,护理操作时多数不能配合,操作难度大,对护士的操作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七.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不同年龄时期的小儿在解剖、生理、病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各具特点,为做好小儿保健工作,人为地划分为7个时期。

1.胎儿期:从受精卵的结合开始至小儿出生为止。约40周.临床上将胎儿期分外3个阶段:妊娠早期:此期约12周,此期是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如受感染,放射线,化学物质,或遗传等不利因素影响,胚胎发育受阻,可导致流产或各种先天畸形,甚至胎儿夭折.妊娠中期:自13周-28周(共16周)此期胎儿迅速成长,功能逐渐成熟,至多8周时,肺泡发育基本完善,已具备气体交换功能,出生者存活希望较大..妊娠后期:自29周-40周.此期胎儿以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为主,体重增加快,出生后大能存活.

主要特点:生长发育迅速,完全依赖母体,孕母状况对胎儿发育影响极大。 保健要点:加强孕期和胎儿保健

2.新生儿期 从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围生期:胎龄28周至生后7天。(我国)此期包括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国际上常以新生儿期和围生期死亡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卫生保健水平的标准.

主要特点:胎儿离开母体开始独立生存,生理调节及适应能力差,免疫力低,易患窒息、感染等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3-1/2,尤以新生儿早期为高。

婴儿死亡率:是指每1000名活产婴儿中在一岁以内的死亡人数。国际上通常以其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卫生水平的指标。

保健要点:加强保暖、合理喂养、预防感染。

3.婴儿期:从出生至满1周岁。

主要特点: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的需要量相对较大,但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被动免疫渐消失,主动免疫不足,易感染;运动功能和感知发育快,条件反射渐形成。

保健要点:提倡母乳喂养及科学喂养;完成基础免疫程序;预防感染;加强锻炼;培养良好习惯及早期智能开发。

4.幼儿期:从1周岁后至满3周岁之前。

主要特点:体格发育减慢;活动范围渐广,智能发育快,言语发育快;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易发生意外伤害;饮食已从乳类逐步过渡到普食。

保健要点:加强安全护理;促进言语和智能发育;合理喂养;加强预防接种;早期教育,培养习惯和人格。做好安全监护,避免意外.

5学龄前期:从3周岁后至6 ̄7岁入小学前。

主要特点: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育趋完善,好问,个性开始形成;共济运动发育较好,模仿力强;开始出现免疫性疾病。

保健要点:促进智力发育,满足求知欲;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习惯和个性;预防免疫性疾病及意外伤害。

6学龄期:从入小学起至青春期前。( 6~7岁至12~14岁)。

主要特点:体格发育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发育已接近成人,智力发育逐步成熟,是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

篇7

1.2实验设施不完善笔者所在学校2010年购进一批康复器械,共设置两个康复实训室,均为多功能实训室,承担多种实训项目。每个实训室的基础设施为5张PT床,10把PT発,5个轮椅,10副腋杖,另外还配有3向阶梯、功率自行车、平衡杠、复式墙壁拉力器等康复器械。实训器械以运动疗法类为主,而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方面器械较少。针对护理专业学生,每学期开设8个学时的康复实训课程,平均10个学生一组,学生实践机会偏少,实践能力的培养难以保证。

1.3教材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供高职高专类院校使用的《康复护理学》教材编排同本科层次的教材内容较为相似。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在于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高专类教材的建设和开发,需要大量具有较高实践价值的内容,但是高职高专类《康复护理学》教材实践内容较少,没有明确指出实验内容、目的和具体方法,这样实训课的编排就没有具体的指导思想,较为混乱。

1.4考评机制不健全康复护理学在笔者所在学校为考查课,实训课进行平时抽考,理论考核为期末开卷考试,试题多以问答题形式。开卷考试形式单调,学生只需考前熟悉课本内容,不用下太大功夫基本都能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不注重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考试成绩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了被动的学习工具,只求通过考试,没有学习动力。

2改进方法

2.1使学生对康复护理学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护理模式巳从过去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发展成运用护理程序主动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护士亦要担负起促进患者康复的责任。康复护理的早期介人,可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康复护理在临床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并不局限于康复科、神经内科和骨、科,心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胸外科等等很多科室的患、者都需要做康复护理。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医院都没有专业的康复护士,临床护士担负着督促、帮助、指导患者康复的重要职能。所以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康复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十分必要。

2.2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很多从事康复护理教育的教师未经过正规、系统的培训,难以准确把握教学尺度,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学校应从知识结构、课程设置、授课能力、实际运用能力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养,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较好的康复护理中心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康复护理的各类培训班、学术交流活动,及时把握国内外康复护理学最新动态,拓宽专业知识面。此外,还应引进或聘请高学历毕业生或高技术职称、有丰富康复治疗操作经验的临床教师充实师资队伍,担当兼职教师⑴。

2.3改善实验条件高职康复护理学是一个实践性强、操作要求高的技术性专业,教师熟练的技术、完善的实验设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笔者所在学校实训器材以运动疗法类为主,而其他治疗方法器材较少。建议按照康复治疗法的种类来开设实训室,如运动疗法技术、作业疗法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室,并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进行重组、整合。还应积极创造条件,联系校外实习、见习基地,通过实习或见习提髙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篇8

2用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引导妇产科护理教学改革

2.1熟悉和掌握教材上的知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教材上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点。有意识帮助学生学习整理归纳知识,把握知识点中“最”“首先”“首要”“常见”等关键词,例如,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子宫肌瘤,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宫颈癌,妇科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为卵巢癌等。再例如,早产、流产、胎膜早破的诱因以及物理化学检查结果列表比较以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2.2有效教学设计,改进授课方式在《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中,结合新大纲的要求,将《妇产科护理学》整合为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妊娠期疾病的护理、分娩期疾病的护理、产褥期疾病的护理、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护理、妇科肿瘤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等7个课程模块,并将护理人文知识渗透课程的内容中。应用模块课程可以加强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有关资料报道,在历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考生的综合应用型题目考得相对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8]。所以,在授课中加强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教学,增加学生实践的学时数,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至关重要。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特别是有相同点的疾病要归纳整理,如流产、异位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这些病症都是妊娠期出血性疾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混淆,因此可以根据各种疾病的异同点来比较学习。2.3以考试大纲为复习导向指导学生按照大纲中的内容进行复习,提高其应试的针对性,对大纲中的重点内容要重点复习,力求熟练掌握。让学生适当地做些模拟试题,让学生熟悉试题的类型,掌握答题的技巧,避免因答题方式的错误而丢分。在组织学生进行应试复习时,除了让学生复习掌握所学的《妇产科护理学》知识外,还要注意《妇产科护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内科保守治疗原则和尿瘘的外科手术治疗指证等。2.4熟悉试题类型,掌握解答方法对试题类型要熟练把握。多年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全部采用客观题型———单项选择题,选择题不同于名词解释或简答题等主观题,答题要求精准,答案只有唯一。如果平时不注意归纳总结及鉴别比较,考试结果多是错误的。因为选择题强调的是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如果没有弄清楚各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对一些关键考点不能准确把握,则难以应对考试,而这也正是选择题考试的大忌。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时应注意将考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相似的疾病进行比较鉴别。如妊娠早期出血性疾病常见的有各种类型流产和宫外孕,首先将流产和宫外孕区分开来,必须抓住关键的区分点:子宫的大小与停经的天数是否相符———相符的是流产,不相符的是宫外孕。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学会让学生对比忆,对比着记忆就不容易忘记。例如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这两种疾病,它们的共同症状为妊娠晚期出血,但更重要的是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无诱因、无疼痛的反复阴道出血;而胎盘早剥是妊娠中晚期有诱因、有疼痛的阴道出血。2.5掌握考点,突破重点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点,把考点讲透彻,并用练习题的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生源情况来看,我们面对的是中高职学生,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如何使其在较短的考前两个月急训中掌握考点,我校采用了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口述、讲解、讲授、解析等形式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具有直接性、可控性和高效性。理论教学内容必须浅显易懂,讲解要形象、通俗。《妇产科护理学》重点在于牢记一些重要的数据,如何将这些枯燥的数据在短时间内记住,全靠教师的有意识的归纳总结[9]。例如骨盆各平面的径线既繁多又难记,其中骨盆入口平面的前后径、中骨盆横径和出口横径是最常考的考点,教师可以总结为:从上到下的值分别是11cm、10cm、9cm,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有效识记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2.6加强见习和实习工作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枯燥抽象的,而临床实践则丰富多彩、具体形象。在见习和实习工作中,注意指引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通过学生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接触,使其对各个系统和妇产科专业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典型的病例留下难以忘却的深刻印象。例如,对妊娠期高血压并发子痫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抢救处理以及对羊水栓塞病人的抢救治疗,由此再让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复习一遍,就会让学生对这两种疾病的区别和共同点以及护理和治疗的内容终生难忘。此外,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实习所在医院的交流合作,针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实习护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例如:护理查房和面向实习生的学术讲座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习期间的出科考试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进行考核;实习医院配合学校对实习生定期组织模拟考试;学校可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安排学生提前进入实习岗位,使学生在实习结束返校后有更充足的时间复习备考。

篇9

2模拟教学法在康复护理学中的应用

本研究以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班别分为试验班与对照班,其中试验班52名学生,对照班48名学生;100名学生中,男生9名、女生91名,年龄20~24岁,其中城市户籍学生31例、农村户籍学生69例。两个班学生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试验班采用模拟教学法进行授课。在模拟教学法的实施中,教师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护理难点、护理研究的新进展等理论知识,然后在临床教学医院选择比较典型的病例,根据其病史设计“模拟病历”,学生分别充当护士、患者(脑梗死偏瘫卧床患者)及患者家属等角色,先由“患者”或“患者家属”说明“患者”当前的病情,经“护士”进行康复护理评定后,再与“患者”和“家属”交流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选择扮演者时,要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尽量将学校现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扮演角色的“演员”可以挑选班中表演力强、热心并好学的学生担任;课前1周可以进行床旁见习,并与教师的现场指导相结合;受训者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要以病历的内容为核心,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情感等;选择2名学生作为病史询问者,收集病史,提出需要进行的体格检查项目,再由其它学生进行补充,完善询问。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收集病史进行最终的点评与总结,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对患者病史的评估,提出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尝试做出护理诊断,针对学生所做的护理诊断讲授对应的护理措施。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综合技能提高情况进行评估,试验班与对照班采用统一的考核与评分标准,护生完成的技能操作共计5项,评分标准参考《护理技能综合实训教程》中相关标准,每项总分100分,每个操作步骤均再进一步细化分值,最后计算总分。5项操作得分相加后的平均分即为最后的统计指标,共分3个级别:80~100分为优秀,65~84分为良好,<65分为差。比较两组的总优良率,总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模拟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比较

试验班与对照班采用不同的授课方法后,其综合技能整体上均有所提升。试验班采用模拟教学法,其综合技能总优良率为90.38%,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班优良率为68.75%,试验班在不同场景下实施训练后的综合技能整体提高情况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模拟教学的优势与局限性

在康复护理教学中,模拟教学法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及忽略学生主体性的弊端,以“导”带教,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其主体性,教师作为主导者加以指引,师生互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2)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可以起到活跃课堂、营造良好氛围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3)模拟教学法中引入了角色扮演的内容,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将纯理论性的知识感性化,与临床实际更加贴近,通过角色扮演可有效地提高学生收集病史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其护理诊断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其综合护理技能。当然,模拟教学法还属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在临床教学的应用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对传统的讲授模式比较得心应手,在接受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时需要转变思维和理念,而且要增强较多的工作量,比如典型病例的选择、设计病历、学生角色扮演的培训等,会导致一些教师“望难生畏”,影响到模拟教学法的推广、应用。(2)学生所模拟的患者毕竟只是“模拟”而非真实的病例,模拟过程中只能将主观部分模拟出来,无法将疾病的客观表现、体征模拟出来,比如肝癌的模拟患者只能够陈述病史,却无法将其典型的“恶液质”体征模拟出来。(3)学生所模拟的都是典型的患者,但实际临床上的病例并非都是典型的,因此模拟教学的应用与作用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5小结

篇10

随机选择2013届高职护理11班(48人)作为实验组学生,2013届高职护理12班(50人)作为对照组学生。两组学生所用教材,教学大纲,授课教师,教学目标,教学课时,各个章节的授课教学均相同。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成绩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加以病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具体方法是教师针对相应的章节内容设计典型临床病例,把学生分组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让学生联系学过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学院图书馆的各类医学期刊和计算机网络查阅学过资料,协商并制定解决方案,然后课堂学生主讲,教师点评,师生互动,课堂学习气氛浓厚,有些病例采用角色扮演法演示所给定的情景,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法逐步系统讲授,课堂教授,多媒体辅助教学,观看电教以及临床见习等方式授课。

2病例的选择以及注意事项

2.1病例选择要紧扣教学大纲

将病例从患者发病,就医,住院,手术到出院的全过程分阶段编写,针对患者的住院的整个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编写3~4个相关临床护理问题。牵涉的临床护理问题要突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易出现,易忽略,易失误的问题和知识点来设计相关病例,并要求侧重于临床护理操作。外科的治疗大多是通过手术完成,学院特别重视模拟手术室的建设。

2.2编写病例的注意事项

病例选择最好来自于临床实践的真实病例,也可以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病例。教师设计的病例必须做到。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表达简洁,内容丰富。案例的内容与教学时间要相适应。病例中的问题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典型到一般,循序渐进。教师应尽可能地把平时教学中学生反馈较多的问题以及属于学科前沿或者是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入病例教学,做到针对性强且具有实用性。

3病例教学法的实践环节与实践内容

3.1实践环节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操作是外科护理学教师迫切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设置具体生动的病人病情,具体全面的辅助检查,实施具体的护理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

3.1.1选编病例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备课时根据外科护理学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及目标的需要,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系统性的临床真实病例,加以修剪设计,编写成准确,严密。重点突出的教学案例,再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围绕病例创设一系列难易适度,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且问题要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3.1.2学生预习教学内容

课前三天将典型病例及创设问题发给实验组学生,要求学生预习相关课本内容,查阅有关资料,寻找问题答案,最好能提出新问题,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3.2实践内容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扼要讲解相关概念,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根据所授章节内容选择临床典型病例,病例采用角色扮演法演示所给定的情景,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主要内容选择护理专业常见的实际操作项目;如外科手术前的准备,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穿脱手术衣,各种手术部位的消毒,外科洗手法,识别器械,绷带包扎和心肺复苏等。

4考核与评价

4.1考核

两组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按大纲要求命题考试,采用教考分离,统一安排考试,按标准答案,由课题组老师统一改卷,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每项操作成绩按百分制计分,将各项操作考试成绩相加计数平均分即为技能考核成绩,然后对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

4.2问卷调查

本课程结束后,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两组研究对象自主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该问卷内容包括学习积极性等15个方面,各项目分好,一般,差3个评价标准。调查问卷统一发放,当场收回,收回率100%。

4.3统计学处理

考试成绩与调查数据以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研究分析;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自主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效果评价均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C<0.05)。

篇1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全新护理模式的构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成为当前护理学科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体制改革对人才层次、能力要求的必然结果[1]。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临床专业课,是培养儿科专业护理人才的重要的课程。儿科护理专业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和教学目标不合理国外高等教育儿科护理学课程设置中,提倡以儿童的身心健康为中心,同时强调临床护理、观察;而国内高等教育儿科护理学课程设置与之差异很大,多数以儿科疾病的护理为中心,仅儿科疾病的护理就占总学时的80%[2]。课程目标侧重于患儿疾病的诊断、临床表现、治疗以及护理,不能满足社会对健康的需求。(二)教学方法落后多年来,儿科护理学教学一直偏倚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较单一枯燥,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师生缺乏有效的互动[3]。学生被动地灌输知识,教师讲得多,学生主动参与得少,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或无兴趣,积极性不能被有效调动起来。(三)教学内容脱离了实际教学内容多缺乏临床实践教学,理论课所占比例偏大,临床实践教学内容偏少,教学内容与临床脱节,拉大了与临床实践的距离,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四)考核形式单一目前,儿科护理学课程考核仍以试卷考核为主。试卷考核只能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识记程度,不能有效考查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团结写作能力及护患沟通能力等。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实现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二、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优化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重视儿童身心健康,突出儿童保健的重要性,关注住院儿童心理、生理的护理为准则。学生要能陈述不同时期儿童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分析个人、家庭、社会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能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与患儿家属和患儿交流;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进行综合全面地健康评估;指出儿童常见健康问题;灌输整体护理的观念,强调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的重要性;让学生持续、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及解决问题、健康宣教及护患沟通能力。(二)调整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突出高职护理的专业特色,强化技能训练和实践。如何让学生将获取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取决于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4]。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将教学内容分为生长发育评价、儿童保健、住院儿童护理、常见病患儿的护理四大板块,做好三个突出:①突出生长发育评价、儿童保健;②突出整体护理;③突出综合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不拘一格、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教学反馈,实现教学相长。例如,患儿常见疾病护理采用OSCE模式教学法,模拟临床场景,锻炼学生临床应变能力;生长发育章节用图片、动画、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法授课,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生更易理解接受。教师还要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自身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床旁教学法、PBL教学法结合CBL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四)完善考核评价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还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临床综合能力等[5]。将考核科学化、标准化的同时,要体现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

三、结语

儿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与成人生理、心理、解剖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因此,新形势下对儿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儿科护理教学应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考核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席敦芹,钟召平,杨兴芳.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及实践[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6,4(2):24.

[2]钱燕,韩霞.护理本科生儿童保健门诊实习的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04,18(12):2251-2252.

[3]杨.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7):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