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农业银行履职报告

农业银行履职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05 03:21: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业银行履职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农业银行履职报告

篇1

一、银行内部审计模式构建过程中的关键举措

银行经过不断发展,深刻认识到了法人治理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农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对于隶属董事会的内部审计来说,董事会的科学有效运转是其独立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银行通过增加法人股占比,增加董事会的法人股股东,扩大监事会的监督范围,形成了百家争鸣、相互制衡、健康运行的董事会运行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审计运行机制。银行在原有的内部审计方式下,积极拓展各类风险监控程序。银行深刻理解,当今时代是计算机时代,要达到事前、实时的审计,必须积极开发各类风险监控程序,如风险预警系统、审计模型等,随时了解各个部门和风险状况,发现风险点后立即启动审计程序。同时利用各类系统,做好各类审计项目开展前的风险分析工作,将审计端口前移。银行建立了各类评估系统,内部审计评估作为评估系统的一部分,在农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银行通过定期、不定期地启动内部审计评估系统,对审计项目的计划、方案、流程、关键环节等进行全方位风险评估,做出评估报告,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指导,对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银行内部审计牢固树立“内控优先”的经营理念,向管理要效益。银行从最基层的内部控制审计开始,逐步扩展到高层领域的审计,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银行的内控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风险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经营管理行为日益规范。

二、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模式优化措施研究

潍坊市农村信用社从强化制度建设着手,通过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和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不断优化内部审计模式。首先,强化制度建设,增强工作实效性。制度是保证上级相关政策落实的基础。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在优化审计模式的同时,必须下发相关的制度办法去规范、去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内部审计模式的优化才能顺利实现。制定审计工作的项目制度,确保审计工作有的放矢,有查必报;制定审计工作的一线制度,坚持查得到、看得见、摸得准;制定奖惩制度。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对违章违纪行为严格按章处罚。其次,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再好的模式也要靠人来执行,所以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通过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的方式,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当包公,唱“黑脸”,尽职履责,客观公正,并从制度上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如诚信、保密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牢固树立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识,持续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方式、方法,确立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再次,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进一步优化审计信息系统,加大系统推广应用,完善非现场模型。注重各类数据接口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利用计算机将核心业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等与非现场审计系统相连;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非现场审计模型库,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通过审计思路的形式提供给专门的审计技术人才,将其应用到具体环节中,使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通过实践的方式对模型导出的疑点数据进行验证,然后反馈问题,优化模型库,促进非现场审计的发展和完善。

三、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模式优化措施

第一,建立潍坊市内部审计中心。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应建立市级内部审计中心,上收县级内部审计职能。基于潍坊市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与其他商业银行不同,一方面它以县联社为中心,县联社为一级法人治理结构,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另一方面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基层网点太多。潍坊市内部审计中心将审计人员按照内部审计人员配备的要求统一派驻到各县级联社,方便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项目,节约物力和财力,这样以来,避免了同级审计的尴尬局面,提高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同时,要将审计人员的管理上挂潍坊市内部审计中心,建立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实现对人员的单独管理,其考核、晋升等单独进行。潍坊市内部审计中心按照相关规定制定严格的审计准则或实施办法,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规范,对审计人员的考核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计量和考核,对于适合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保留,不适合的调离其他岗位。人事管理上挂市内部审计中心,审计人员受到的干扰会小很多,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大大提高,有利于内部审计更好地开展工作。第二,优化理事会履职效能。潍坊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战略目标是要建立“制度先进、经营稳健、服务一流”的现代农村商业银行。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已有6家县级联社成功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剩余的两家预计于2015年底改制完毕。通过对比其他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机构隶属情况,基本都是隶属于理事会,潍坊市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是隶属于理事会。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独立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理(董)事会的不健全,导致审计委员会形同虚设,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降低。有效提升理(董)事会履职效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解决:首先注重优化理(董)事成员结构。要想提升理(董)事会履职能力,必须先优化理(董)事成员结构。要适当增加独立理(董)事所占的比例,鼓励独立理(董)事对经营管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现象提出专业性、建设性的意见,充分发挥独立理(董)事的在经营决策中的作用,促进本单位稳健运营。鼓励股东理(董)事多提意见,充分发挥股东理(董)事参与本单位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不断完善信息共和信息传递机制。丰富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平台是理(董)事提供意见和建议的前提。

参考文献

[1]王雅婧.风险导向与治理导向内部审计的比较分析[J].会计之友,2011,(3下):92-93.

篇2

二、“链式审计”的方法运用

按照经济责任审计“从履职入手定思路,从责任入手查问题,从行为入手取证据,从人和事入手做评价”的审计思路,链式审计方法的运用核心应从“责任”入手,即:责任到哪里,审计到哪里,围绕“一条主线”、沿着“两条路径”、把握“三个环节”开展实施,即:以履职过程为主线,沿着决策过程和内控机制的两条路径,从决策、执行、效果三个环节充分把握责任的形成及责任界定。在选择审计的切入点时,由于高管人员的责任事项主要涉及由其直接决策或参与决策的重大事项,所以,链式审计方法应从“决策审计链”开始切入,按照决策从上至下的传递环节进行查证,从决策、执行、效果三个方面判断其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具体运用上应选取被审计对象直接决策或参与决策的重大事项进行实质性验证,主要验证重大决策事项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风险性和效益性,同时结合其业务经营发展状况进行对比映证。在重大决策事项样本选择上应以综合分析和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审阅党委会、办公会、贷审会等会议纪要和相关业务经营分析报告、风险分析报告,全面、综合分析被审行业务发展特点和被审人履职中的亮点,从宏观层面和治理层面揭示业务经营和发展中的不足,继而较快锁定审计重点。同时,有针对性地编制贷审会、财审会等决策执行情况调查表,交由被审计行相关部门进行全辖核查,审计人员根据反馈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发现具有倾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作为审计重点,从中选取样本。在实行“行政管理链”审计时,除查阅相关部门职责、岗位分工文件、授权文件外,还要多方面开展访谈,通过与各层级干部员工的分层访谈,从不同层面了解被审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部门和岗位制约情况、部门间协调情况、廉洁从业情况等。通过对公文流转的审计,则可以比较直观地查证被审行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审计样本确定后,各条线业务审计应按照“业务流程链”开展,对审计发现问题按照业务环节和授权范围介定责任,在开展业务流程审计之前,应结合其战略方向和业务发展特点,对条线业务进行总体分析把握,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分析成因,合理界定责任。

篇3

为从根本上解决困绕我行的基础管理差,内部控制力弱的问题,我行于年初召开了高规格的会计基础工作会议。会议认真查找了我行会计基础管理方面问题,深入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我行会计内控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会后不久,会计结算部正式单设。作为会计结算部的负责人,我把贯彻落实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和工作切入点,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1、以抓《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会计内控管理尽职指引》和在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会议上签订的《会计基础管理及内控建设责任书》的落实为契机,把各级行的行长、分管行长、会计部门(职能所在部门)负责人、会计主管、监管员以及人事、监察等相关职能纳入会计内控管理组织体系,大家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一体考核,让会计内控管理关系更清晰,会计内控管理层次得到提升。

2、坚持按季组织开展监管检查工作,促进会计内控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会计监管是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操作风险的重要防线。对这一块工作的重视我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尽管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还是坚持按计划、按程序每季度对各县支行各经营机构组织开展一次认真细致的检查。做到每次检查都有方案、有通知、有记录、有整改、对责任人有处理。监管的内容也严格按照会计监管制度的规定和案件专项治理的要求逐条细化,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从已经结束的前三季度监管来看,累计查出问题273个次,绝大部分问题已得到整改或改善,处理或建议处理责任人96人次,其中扣发考核性工资44人次,扣款金额7750元,向州分行员工违规行为积分管理办法领导小组办公室提请积分建议52人次。我把实质重于形式作为监管的重要原则,通过持续、认真细致的监管,我们的会计内控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

3、坚持值班制度,提高预警信息核销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充分发挥会计监控系统的监督作用。

州分行会计结算部分设后,我对会计监管系统的在线值班非常重视,明确责任到人并严格执行值班员每日在线值班监控预警信息,督促网点机构会计主管按时核销预警信息。对督办信息及时分配给包片监管员进行核实回复。节假日轮流值班,值班员轮班或休假交接时,通过“值班交接”功能进行交接。值班工作的加强,直接促进了我行预警信息核销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会计人员产生了一种持续的强大的监督和震慑作用。

4、注重提高会计主管的业务素质与履职能力。会计主管履职到位与否,是会计内控好坏的关键一环,20xx年,我认真贯彻落实会计主管委派制,倡导提高会计主管待遇,加大考核力度,提高会计主管履职能力。20xx年,我督促对在同一机构履职满一年的会计主管进行轮换调整,全州九个营业机构共轮换会计主管六名,新委派会计主管三名,增派会计副主管两名。我按月组织召开由分管行领导、直管网点会计主管、会计结算部人员、网点负责人等人员参加的会计主管例会,分析内控形势,学习新的文件精神,研究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会代训,提高会计主管的业务素质与履职能力。

二、深入学习实践报告科学发展观,认真组织部门员工和业务条线参加《员工行为守则》教育检查活动。

篇4

银行干部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一

我是xx银行会计xx年xx月从学校毕业分配到xx银行工作,现任xx银行出会计一职.下面我将任职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述职,请予评议.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优质文明服务是金融行业永恒的话题,但如何落实行动上,彻底改变我行社会形象,营业室全体人员确实动了一番脑筋。一是摆正位置,靠服务赢得客户,靠客户吸收存款,靠存款保住饭碗。消除了思想上的松懈和不足,彻底更新了观念,以客户满意为标准,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认真落实我行各项服务措施。

二是把业务技术和熟练程度作为衡量服务水平尺度,苦练基本功,加快业务办理的速度,避免失误,把握质量。虽然我们营业室尽心尽力的搞服务,但是,因各种因素,营业室的服务质量仍是不尽人意。三是努力学习新业务知识大力拓展业务营业室的业务领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于我本人来讲,尽力做到了“三个服务”。

一是给客户服好务,由于我主要任务是分管前台,柜员几乎每天都有不好处理的业务和客户介绍给我,本着“客户就是上帝”的意识,每次我都能圆满的让客户满意而归,有一些较难处理的事情,我都是带着礼物主动上门,最终看到的都是客户满意的笑脸。

就这样,有的客户甚至已经和我交上了朋友,也成为了建行的忠实客户。二是给本营业室的柜员服好务,不论柜员业务、设备出现了问题,我都能主动解决,柜员身体不适、家庭不顺心,我都能主动关心和帮助。三是给各网点服好务,因营业室是全行业务的中心枢纽,我和各网点的业务联系也较为频繁,工作中不论网点因设备问题或业务问题找到我,我都能积极为他们联系或者亲自上门想方设法的帮助他们解决。

二、勤奋务实,真抓实干,全力搞好银行工作

今年,可以说是我行产品的营销年,今年以来我行新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我本人也抓紧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新业务,掌握新技能,把我行的产品营销作为今年的重点,大力宣传和营销我行产品,同时指导、协助其他网点开展新业务的推销活动,努力发展中间业务。截止到年底,由我主持办理的基金业务有十余种,金额近200余万元,记帐式和电子国债200余万元,在市行排名中名列前茅。我还在行里的安排下对全行柜员就网上银行、CALLCENTER系统、贷记卡业务、VIP客户等新业务进行了多次授课。

三、身先士卒,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过去的一年是建设银行重大改革的一年,在xx年中,我本人除认真学习与改革相关的文件精神,作好心理准备外,还积极主动的和营业室的同志们谈改革,探讨改革的必要性,加强同志们对我行改革的信心,端正同志们对改革的态度。日常工作中,自己身先士卒,加班加点工作多干,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主动解决。尽的努力体现出一个党员、一个中层干部应起到的带头作用。

四、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打算。

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是应急处理水平还不够,只有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吸取先进经验,广泛听取意见,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我,也才能更好地履行自身工作职责。本文来自一枝笔写作网

下一步,我将在银行的领导下,加强自己党性修养,以更饱满的热忱,端正的工作姿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准绳,认真钻究业务知识,加强团结,努力工作,把我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银行干部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二

20xx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祖国在冰雪中挺立,在震荡中坚强。20xx年也是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一年。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

欣喜的是,中国xxx银行股改方案获得国务院的批准,终于让我们踏上了建设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新征程。

一年来,在分行党委特别是分管行长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省分行垂直业务部门的帮助下,在各位同事的配合下,我按照上级行及本行领导赋予会计结算部的工作职责,团结和带领我部员工恪尽职守,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狠抓会计内控建设。

为从根本上解决困绕我行的基础管理差,内部控制力弱的问题,我行于年初召开了高规格的会计基础工作会议。会议认真查找了我行会计基础管理方面问题,深入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我行会计内控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会后不久,会计结算部正式单设。作为会计结算部的负责人,我把贯彻落实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和工作切入点,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1、以抓《xxxx银行xxx省分行会计内控管理尽职指引》和在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会议上签订的《会计基础管理及内控建设责任书》的落实为契机,把各级行的行长、分管行长、会计部门(职能所在部门)负责人、会计主管、监管员以及人事、监察等相关职能纳入会计内控管理组织体系,大家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一体考核,让会计内控管理关系更清晰,会计内控管理层次得到提升。

2、坚持按季组织开展监管检查工作,促进会计内控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会计监管是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操作风险的重要防线。对这一块工作的重视我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尽管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还是坚持按计划、按程序每季度对各县支行各经营机构组织开展一次认真细致的检查。做到每次检查都有方案、有通知、有记录、有整改、对责任人有处理。监管的内容也严格按照会计监管制度的规定和案件专项治理的要求逐条细化,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从已经结束的前三季度监管来看,累计查出问题273个次,绝大部分问题已得到整改或改善,处理或建议处理责任人96人次,其中扣发考核性工资44人次,扣款金额7750元,向州分行员工违规行为积分管理办法领导小组办公室提请积分建议52人次。我把实质重于形式作为监管的重要原则,通过持续、认真细致的监管,我们的会计内控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

3、坚持值班制度,提高预警信息核销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充分发挥会计监控系统的监督作用。州分行会计结算部分设后,我对会计监管系统的在线值班非常重视,明确责任到人并严格执行值班员每日在线值班监控预警信息,督促网点机构会计主管按时核销预警信息。对督办信息及时分配给包片监管员进行核实回复。节假日轮流值班,值班员轮班或休假交接时,通过“值班交接”功能进行交接。值班工作的加强,直接促进了我行预警信息核销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会计人员产生了一种持续的强大的监督和震慑作用。

4、注重提高会计主管的业务素质与履职能力。会计主管履职到位与否,是会计内控好坏的关键一环,20xx年,我认真贯彻落实会计主管委派制,倡导提高会计主管待遇,加大考核力度,提高会计主管履职能力。20xx年,我督促对在同一机构履职满一年的会计主管进行轮换调整,全州九个营业机构共轮换会计主管六名,新委派会计主管三名,增派会计副主管两名。我按月组织召开由分管行领导、直管网点会计主管、会计结算部人员、网点负责人等人员参加的会计主管例会,分析内控形势,学习新的文件精神,研究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会代训,提高会计主管的业务素质与履职能力。

二、深入学习实践报告科学发展观,认真组织部门员工和业务条线参加《员工行为守则》教育检查活动。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的需要,对于推动我行业务经营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认真的思考、学习和实践,我认为我行会计工作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会计工作上水平,为我行经营改革发展大局做出应有的贡献,着重应做好以下几点:

(1)、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突出工作重点。会计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的方针。对我行会计结算工作来讲,所谓“全面”,就是要全面履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全面提高会计质量和会计工作水平,将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要纳入会计的视野;所谓“协调”,就是要使会计工作。

全行整体利益和改革发展的大局相适应,使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方面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坚持可持续发展,构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会计工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必须坚持精细化管理和执行力建设。要坚决贯彻“内控优先”的理念,特别是在案件防控工作中,要“警钟长鸣”。人员管理要常抓不懈。要通过强化培训、完善“技防”措施、加大奖惩力度等多种手段,提高相关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要强化问责,不断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2、认真组织部门员工和业务条线参加《员工行为守则》教育检查活动。农业银行每位员工的服务和言行举止直接体现农行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声誉。总行制定专门的守则来统一规范全行员工的行为准则,弘扬良好的职业操守,倡导按规则为人做事的风气,是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全行改革发展非常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学习好、领会好、遵守好《守则》,将有助于规范全行服务标准,提升全行金融服务水平;有助于防范合规风险和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xx操作风险;有利于推动全行合规文化建设。为达到规范行为、培育文化、弘扬正气、改善形象的目的,我按照怒江州分行开展《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行为守则》教育检查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积极组织我部员工和业务条线积极参加学习教育、检查评价和总结验收各阶段的活动。

银行干部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三

20XX年是我在XX支行担任会计主管的第一年。在这一年中,我从一个完全没有接触对公业务的个人客户经理,迅速的转变成为一名会计主管,除积极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努力工作之外,能够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会计基础管理精神,狠抓会计内控建设。

1、坚持按月开展自查工作,促进会计内控管理水平逐步提高。自查是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操作风险的重要防线。对这一块工作的重视我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尽管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还是坚持按计划、按程序每月对支行全部网点开展一次认真细致的检查。做到每次检查都有方案、无通知、有记录、有整改、对责任人有处理、有通报。

监管的内容也严格按照会计监管制度的规定和案件专项治理的要求逐条细化,不敢有丝毫的马虎。把实质重于形式作为自查的重要原则,通过持续、认真细致的自查,支行的会计内控管理比以往年度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

2、建立全面的岗位责任制,把岗位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做到每一项工作有人管,每一个工作有人抓,防止出现相互推托、工作脱节的现象,按照岗位责任制进行严格考核,使我支行内控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二、认真贯彻和执行各项会计、出纳制度及操作规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促进会计出纳工作基础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1、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提高柜面服务质量”为目标,从工作制度、员工素质入手,高标准,严要求,苦练业务技能,强化管理考核。一年来,我认真贯彻和执行总行各项会计、出纳制度及操作规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比如:对挂失业务、全国支票、汇兑业务等关键业务进行了规范,改变了以往登记簿登记不规范、资料不全的问题,对于发生的交换差错事故及时整改,防止了各类差错隐患的再次发生。

2、在工作中,我坚持日常及时制度检查和事后稽核通报,加强内控管理。各项会计出纳制度是员工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依据和行为准则,在制度的贯彻落实上,我注重双管齐下、标本兼治。一是充分发挥日常内控的监督和规范,利用实时监督和监控检查的机会,使我支行内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正确处理好事后稽核发现的问题。首先按照我行各类文件的相关规定,对临柜会计出纳业务进行即时、定期、不定期的监督和审核,其次做好和事后稽核的沟通工作,正确处理好事后稽核中心发现的相关差错,及时做好事后稽核差错的分析反馈工作,及时给予出错柜员通报,查找问题原因,及时落实整改。从各个环节加强对柜面业务的管理,提高了我支行的内控机制。

3、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与履职能力。会计主管履职到位与否,是会计内控好坏的关键一环。由于我之前的岗位是个人客户经理,因此,如此之大的角色转换对我的业务要求非常高,如果自己不对会计业务有一定的了解,就无法对支行的会计风险进行把控,因此,我坚持学习业务,虚心向老员工请教,积极与直管领导,主管行长进行沟通,通过自己的努力,熟悉业务,进入角色。

三、加大力度强化风险管理。

1、对公账户对账工作方面

在过去的一年中,营业部高度重视对账工作。在一、二、三季度对账工作中,营业部重点账户对账率达到了100%,完成了分行对账工作要求。

2、定期组织案防例会,强化员工风险意识

营业部按月组织全行案件防控工作会议,并定期传达总分行业务风险文件制度;定期配合综合部开展员工行为专项自查、互查工作;按照分行要求建立声誉风险防控体系,并定期组织演练。

3、加强晨会学习,堵截柜面风险

在每日晨会中,营业部开辟了风险防控工作专栏,组织进行每日风险提示工作。重点对突发事件处理、柜面风险防控、案件防控动态、操作风险防范等工作环节进行逐个剖析,在员工思想上构筑了牢固的风险防范平台。在过去的一年中,营业部有两人共两次次堵截了柜面诈骗案件,培训效果明显。

4、突发事件处理工作方面

按照分行文件制度要求,营业部梳理并建立了多项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如防抢劫处理预案、防火预案、声誉风险处理预案、理财产品应急处理预案等,并定期配合支行综合部组织全行范围的突发事件模拟演练工作。通过上述演练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员工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处理突发事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

业务指标方面

1、20XX年支行营业部的中间业务相对偏低。总结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支行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客户的结构也较为单一,部门没有人手能够外出营销;其次部门经理工作监督存在疏漏,在产品培训及员工辅导工作上存在不足;最后,员工主动营销意识薄弱、营销能力有所欠缺,产品营销工作无论从员工营销开口率还是营销成功率上均为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存款业务方面,支行的存款90%来自于海关的存款,因此海关收税的高低严重影响支行的存款业务,而个人客户的数量又较少,来行办理业务的客户绝大多数都为老客户,所以营业部存款余额增长乏力。

4、对公网银对账工作推进迟缓

20XX年,营业部对企业账户签约管理工作重视度较高,全员几乎都参与到银企对账工作中,但是有极个别企业老总在国外治病,无法回国,造成支行的3季度对账率未达到双百。

基础管理方面

20XX年支行发生一笔重大差错,原因是在我休假期间,支行员工手工修改重空号码,造成严重的串号使用凭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①我对员工的管理不够严格。

②员工的风险意识太差,我没有尽到相应的风险管理责任。

柜面服务方面

员工主动服务意识有待提高,柜面服务规范性有待加强。集中体现在,营业大堂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足,更多时候员工仍是被动接受客户咨询,提供被动服务;柜面规范服务的持续性不足,部分员工不能保证工作日全时段的规范化服务。

工作执行力方面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在工作执行力上尚存差距,集中体现在:

1、工作计划性需加强,部分工作计划考虑不够充分;

2、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业务流程为按照制度要求落到实处,检查监督力度不足;

3、对员工的风险教育需进一步加强。五、20XX年工作目标

1、加大员工的技能、服务培训力度

部门将以分行五岗位考试要求为模板、以支行服务检查要求为基准,定期、持续开展员工操作技能及服务培训工作,并按月进行评比。同时,加强检查落实工作,全面提升营业网点服务核算水平。

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全面降低差错率

部门需加强员工培训工作,来满足支行日新月异的业务对新员工的要求。同时,加大核算质量的考核力度,制定支行13年新的考核办法,联合全部网点,共同考核,赏罚分明,并与年度考核挂钩。最终实现审计检查及分行会计部差错考核双达标的目标。

3、加强风险培训

由于20XX年的重大差错,使我认识到,对于新员工来讲,风险意识需要日日灌输,天天培训,13年部门将大力加强风险方面的考核,一旦发现有可能出现风险的错误操作,支行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篇5

(二)扎实推进金融服务现代化进程,推进金融服务民生、普惠百姓。认真做好第二代支付系统和其它重要业务系统上线工作,持续深入开展“金融服务进千村”活动,拓展助农取款服务功能,进一步规范银行卡受理市场秩序。加快推进金融IC卡的行业应用。科学组织发行基金调拨,深入开展发行库管理标准化工作。加强人民币流通管理,继续做好残损人民币清分销毁工作。继续加强国库信息和标准化建设,按照上级行统一部署积极做好国库会计集中核算系统(TCBS)推广应用,依法加强国库监管,巩固和扩大国债销售认证试点成果。加强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探索反洗钱动态评估,及时提示洗钱风险。做好调查统计和金融研究工作。

(三)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外汇管理与服务,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进一步落实好货物贸易、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改革措施,从细做好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的各项准备,精心组织好政策出台后各项措施的实施。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完善企业主体监管,强化外汇指定银行监管,继续保持对异常外汇资金流动的密切监测和高压态势。提升外汇统计调查和分析研究水平。

(四)进一步深化辖区金融改革、监管与稳定,确保辖区金融运行安全。继续推动农业银行改进“三农”金融服务,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农商行工作,支持引进和设立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加强对债务融资工具的宣传推介,支持企业积极利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扩大融资。继续完善以“两管理、两综合”为主要抓手的金融监管制度机制建设,认真开展对金融机构的综合评价和综合执法检查,继续推进和完善金融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深入开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完善职责范围内金融消费纠纷的处置机制,进一步提升人民银行监管。加强对重要金融风险的监测和排查,重点加强对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监测分析,动态改进风险处置预案,及时向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提示与预警,重视和发挥好县支行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职责,继续推动跨部门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建设。

(五)持续推进金融生态县和信用试验区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辖区进一步改善行政、司法环境,加强金融债权维护,以组织落实《征信业管理条例》为契机,拓展机构信用代码应用领域,协助市县政府积极推进金融生态县建设,努力打造省级金融生态县,配合县政府扎实推进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试点工作,以信用建设推动金融生态优化,营造有利于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进一步加强系统各项建设,加强内部管理,切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一)全面抓好基层党建各项措施的落实,为系统建设凝聚思想力量。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履职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民主集中制建设,继续推进学习型党委(组)、党支部建设,认真落实党委(组)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入推进具有市中心支行特色的央行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积极回应干部职工关切,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党建工作,不断总结党建工作经验,组织开展和谐标兵、好人好事宣传评选活动。

(二)深入推进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培育良好的制度执行环境。按照“一项业务一个台账,一个流程一项制度,一个岗位一套规范”的要求,确保制度及各项控制性措施渗透到各个业务领域和操作环节,覆盖所有部门和岗位,确保内部控制的制度和要求在各单位、部门、岗位人员中得到遵守和执行,确保每一项业务的创新与发展变化都能及时采取对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三)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履职水平。强化干部考核与监督尤其是领导干部和要害岗位人员的监督,着力完善业绩考核工作机制,发挥考核奖励约束作用。认真开展远程培训活动,加大培训力度,继续落实专业技术人才库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岗位练兵和业务竞赛活动长效机制。

篇6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爆发式增长,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层出不穷,对中国银行业在制度建设、风险防范、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近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接受《财经》记者独家专访,结合中国银行业现状,就公司治理、经营模式转变、综合经营、“走出去”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影响等热点问题,剖解中国银行业改革及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路。

上市不能包治百病

《财经》:去年以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走强,资产价格整体上涨很快,中资银行股也颇受市场青睐,这直接推动了中资大型上市银行的市值飙升。你如何看待银行上市的意义和作用?

蒋定之:“财务重组-公司治理-资本市场上市” 是银行改革三部曲。目前中国已有14家银行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发行上市。这些银行上市后,在经营理念、发展战略、服务内容和效率、内控管理和提高效益等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资产回报、利润增长、资产质量等标志性财务指标得到了显著改观。

到2007年三季度末,中国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已从2002年底的八家增加到100家,其中四家大型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平均达到13.11%,较高的资本充足水平使得上市银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按2007年底市值计算,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都已经跻身于全球最大市值银行前三位,这对中国银行业来讲前所未有。

但是现在看银行上市,也不能过于乐观,要有清醒的头脑和认识。上市银行市值受市场气氛及经济周期影响甚大,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深刻的现实案例,众多国际大银行的股价受次贷损失、美国经济前景预期不佳等内外部因素拖累,市值大幅缩水。

中资银行在上市后还未经历经济周期的考验。随着2008年货币紧缩政策及信贷规模控制的严格到位,投资、出口乃至整个GDP增长将逐步降温,银行将面临利润增长、不良资产规模和不良资产率“双降”反弹等诸多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必然对银行市值波动产生影响。

总之,我们在对中国上市银行保持信心的同时,也持谨慎和理性的态度,要注重银行内在经营管理机制的真正提升与转变。

《财经》:作为银行监管部门的主管领导之一,你认为监管部门应如何引导银行完成机制的转变?

蒋定之:上市不能解决银行的所有问题,不能包治百病,关键是要借市场的力量推进经营机制的科学转换。这也是中国商业银行再上一个台阶的关键点。我认为,监管部门将从六个方面推动商业银行的机制转换:

一是建立科学发展机制。监管部门要通过有效监管,引导上市银行从发展模式、战略目标、市场定位、业务结构和考核评价等方面构建一套既符合银行发展规律,又适应市场实际的运行规则和纠错机制。而本质是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以保证长期可持续的稳健成长。

二要完善市场约束机制。 监管部门要督促上市银行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和透明度建设,同时上市银行要加强自律,主动接受市场约束和社会监督,树立良好的市场公信力。

三是要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监管部门要通过制度建设和董事履职考评,进一步明晰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的职责边界,使每一位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都能切实履职,实现组织内部的权责明晰、制度健全、有效制衡、运转高效。同时强化战略投资者及其董事、高管的作用,按国际规则规范公司治理行为,形成良好的治理机制。

四要建立流程银行机制。上市银行要按照条线化、专业化的原则改造业务流程和管理架构,实现由“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职能部制”向“事业部制”的转变,形成前台营销服务职能完善、风险控制严密、后台保障支持有力的业务运行架构。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在容易着手进行的领域、创新性的业务领域如私人银行业务部门,进行流程银行试点。

五要完善综合经营的机制。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和海外发展的步伐加快。而美国次贷危机证明,全球金融体制中的巨大风险是不容忽视的。为此,商业银行要建立和完善综合经营机制,提高并表管理能力,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覆盖全部经营、业务领域及全部业务环节,全过程地管理好银行的风险。银监会在鼓励商业银行投资入股基金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同时,将继续加强与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的监管协调与合作,既避免监管重复,又避免出现监管真空。

六是明确社会责任机制。 银监会鼓励和支持上市银行采取有效措施,履行社会责任,明确社会责任目标,改进社会责任工作管理,建立适当的评估机制,定期评估自身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并且社会责任报告。今后几年内,上市银行要在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环境保护、公共利益保护、服务公众、回报社会等方面有显著的进步。

《财经》:有很多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中资银行上市后透明度好了很多,但是和国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也还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你对此有何评价?

蒋定之:相比较而言,上市银行在信息披露及时性和透明度等方面还是走在了前面。银行财务基础较好,财务管理较规范,数据较可信,专业人员的素质较高,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比性较好。

现在,我们能经常看到和听到来自银行董事会的不同意见和声音,这是难能可贵的。当然,这不是说董事会必须有不同的声音和意见,而是要形成一种独立负责发表意见的氛围和制度环境,这是保障科学决策的前提。

应该说,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进步很大。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董事会的战略决策制度,风险管理制度。未来还要进一步发挥专业委员会及独立董事在上市银行的作用。中国有自己的土壤,我们的历史、文化、政治、法律背景都和西方不同,中资银行的公司治理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我们的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管理层相对分工有侧重,这个方向是对的。

但公司治理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要进一步明晰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与董事会的关系。控股股东不能干预董事会的正常运作,确保董事会的独立性;要进一步发挥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完善各专业委员会的议事规则,增强其专业性和独立性;需要进一步完善董事的提名、产生机制;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另外,董事会与监事会之间,一些制度、职责的安排也不够科学,影响监事会作用的发挥,需要改进。

开放还有空间

《财经》:你刚才提到美国次贷危机,你认为,这对中国银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蒋定之:美国次贷危机还没见底,许多东西还有待观察,其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不可低估。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的危机,它突出的负面性在于因金融产品透明度不足、信息不对称,而将其风险隐患转嫁到广大投资者,从住房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投资渠道和资本渠道从美国波及到了全球。

随着2007年年报的陆续公布,许多金融机构的财务损失远超出市场预期,表明危机的影响还在扩大。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的风险增加了。

当前,中国银行业最大的风险是信用风险。在从紧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以往快速发展过程中累积的信贷风险将加快暴露,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也使“两高一剩”行业的不良信贷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也会导致贷款违约风险上升;再加上一些国际国内经济、非经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信用风险的压力是加大了。因此,银行业重中之重的工作是防控信贷风险。

《财经》:我们注意到,近来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已获突破性进展。股本、收入、经营业务等的多元化趋势,表明中国银行业正向着综合经营的方向迈进,有条件的商业银行日后可能发展成为银行控股的金融集团。这一发展趋势对现有的分业监管体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你认为,在监管层面应如何应对综合经营的风险?

蒋定之:中国银行业已经全面开放,在全球具有综合经营经验的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在各金融子领域都有各自的中国战略。对中资银行来说,分业经营已使其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上处于相对劣势。中资银行对综合经营的追求是必然的。

长远来看,金融三业即银行、证券、保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市场环境下,资本回报率肯定不一样。而综合经营可以使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收益互补,从而实现资本回报的长期稳定。

各监管部门正在积极协作,为银、证、保综合经营创造有利的条件。但这里面有政策开放时机以及监管协调的问题,同时还要看商业银行本身是否具备可靠的条件。

其实,保险、证券向银行投资入股的大门一直是敞开着的。现在银行向保险投资入股也获试点。在银保资本层面合作方面,基本的设想是:第一是资本主导,商业银行以资本为纽带,投资进入保险公司;第二是市场资源主导。银行网点渠道资源丰富,可以和保险业发挥协同效应。但在经营上,我们仍然强调要专业化。现在人才已经市场化,商业银行可以找到非常优秀的专业化人才来从事相关项目的运营。

在监管方面,银监会将于近期颁布实施《银行并表监管指引》,这将为银行综合经营后的风险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所谓并表监管,是指对一家银行或银行集团所面临的所有风险,无论其机构注册于何地,都应在合并报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监管的一种方法――编者注)。

未来银行集团所包涵的机构不仅仅是银行,还有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混合业务公司甚至实体企业。《银行并表监管指引》的出台,将有利于对银行集团真实风险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财经》:除了在横向上的综合经营拓展,商业银行也有很强的纵向发展需求,比如积极开拓海外布局,实施国际化战略。请从监管者角度谈谈对“走出去”的要求。

蒋定之:“走出去”是银行上市后的一个积极变化。近年来,中国上市银行加快了海外发展步伐,积极通过并购、设立新机构等方式,寻求国际化发展。到2007年底,共有五家中资银行控股、参股九家外资金融机构,有七家中资银行在近3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60家分支机构,海外总资产达2674亿美元。

总体来看,中资银行在海外布局的起步是好的。但“走出去”的问题很复杂,很难用几句话简单地评价。商业银行“走出去”是市场选择,而我们的原则是坚持审慎经营。商业银行首先是要“走得出”,其次要“走得稳”,第三要“站得住”,最后还要能“发展得好”。

“走出去”的问题,对银监会来说,要考虑十个方面的要求:一要有清晰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二要有健全的公司治理、有效的风控和防火墙安排;三要有充足的资本和财务能力;四要具备跨业、跨境并购及投资设立子公司所需要的专业经营管理团队;五要明显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六要符合反洗钱和反金融犯罪的要求;七要具有跨业和全球的并表管理能力;八要有良好的透明度;九要有利于市场竞争,防止垄断;十要有良好的监管评级。银监会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在具备条件的基础上“走出去”,抓住发展机遇,发展壮大自己,提升国际竞争力。

《财经》:应对你提到的这些风险,惟有深化改革,而开放往往是改革的一大动力。据说,银监会正在就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银行业的情况进行评估性的调查研究。那么,中国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对外资银行的开放程度?

蒋定之:对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银行业的情况,我们正组织专门的队伍进行调查评估。总体来看,引进外资对中资银行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促进股权多元化,二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三是提高市场品牌声誉。

另一方面,外资的进入还带来了先进的理念、风险管控机制等。尤其外资董事的进入,对银行运营、公司治理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更有正面的作用。他们视野比较开阔,意见比较专业,往往也比较坦率。

总体而言,对外开放的空间还是有的,而且还比较大。我们应当进一步发挥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市场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度,以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当然,这里的开放的含义是双重的。我认为,开放包括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而相比对内开放而言,目前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成绩比较显著,所以未来也要进一步加强对内的市场开放。比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可以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等,都欢迎民营资本的加入。

农村金融需要制度设计

《财经》:你刚刚提到农村金融领域的对内开放,作为主管农村金融的银监会领导,请介绍现在农村金融体系的架构及未来发展思路。

蒋定之:现在主要从事农村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全国有五大类。第一类是政策性银行,如农发行,重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粮油收购等项目;第二类是商业银行,如中国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承担为农村金融服务的骨干作用;第三类是直接在农村、承担组织性作用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他们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第四类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很好的网络优势,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第五类是新增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他们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补充,可以发挥其灵活、小型、机制较好的作用,在农村金融比较薄弱的地区,提高覆盖率,弥补农村金融的空白。

这五类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占全国金融机构的28%,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农村金融业务,使60%的有条件获得贷款服务的农户得到了金融机构和银行的支持。

《财经》:你将农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之一。农行改革的定位及方向是否确定?现实中如何操作?

蒋定之:中央对农业银行改革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面向“三农”,商业运作。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的现状,决定了当前城市和农村经济和金融的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关键是根据城乡金融业务的收益水平差距,想办法将“三农”业务低于市场平均收益的差额部分补齐填平,实现资金的平行流动,这样才能保障“三农”资金不外流、不进城,也才能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方面,国外也有一些比较好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政策导向,政府规定所有银行或者设在农村的银行,必须将一定比例的资金投放到农村,用于支持农民和农村的发展需求;二是经济导向,对银行发放的“三农”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或其他风险补偿。

中国农村金融是目前金融服务最薄弱的领域,需要采取包括市场引导等手段在内的各种措施,来有效地加以改善。这里,必须要有个良好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否则难度可想而知。市场主体的行为要有正向激励机制,否则其行为自然是规避高风险和高成本。我在德国、法国考察,受到的启发很大。他们的框架制度安排是可以借鉴的,对农民的贷款都有政府财政进行利息补贴,这也是世界通行惯例。

总的来说,政策推动、市场运作、相互补充,应当是一种很好的改革方向。

《财经》:银监会为了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批准了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最新进展如何?

蒋定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已经由去年的六省市试点,拓展到今年的31个省份,目前发展势头很好。

篇7

(二)平衡计分卡考核。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举例而言,用平衡计分卡可以对银行营业网点的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如下:财务面指标为中间业务收入,净利息收益率(NIM)、个人存款付息率;客户面指标为个人加权贵宾客户占比及增长、个人产品交叉销售率、对公产品交叉销售率、贷款净增数、存款增长数、贷记卡加权活动客户数提升;内部营运面为电子渠道分流率、三化三铁率、不良贷款控制额;学习和成长面指标为第三方测评通过率、柜员定级考试通过率、存在问题整改率等。

(三)贡献明细账系统考核。这一方法可以将管理贡献与经营责任紧密联系起来。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关键事件法对评估对象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进行记录;以结果为导向,通过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考核,以结果“说话”;以记录为手段,保证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以个人为主体,对实现的成果目标进行检查和评价;以评估为基础,通过连续的经营数据,来评估评估对象的管理贡献的人力资源评估计量方法。用于核算员工的成就贡献、价值估算等。

二、推进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几点建议

(一)全面认识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丰富内涵。一是区别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源是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资源,而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所形成的凝固在人身上的价值。人力资本体现为通过投资使人们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体现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二是更新传统会计要素的概念。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以及价值等核算要素区别传统会计的要素概念,体现了人力资源核算的特点。对于会计核算的四个前提也体现了企业各自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人力资源在用货币计量的同时,还要用非货币对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业绩进行评价。三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到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中。加强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可以促使企业的管理从物本主义转向人本主义。

(二)准确把握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一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具体核算服务期总工资支出、各类证书(如英语等级证书、注册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对应的培训成本、学历教育成本、继续教育成本等,再用测算的能力系数和成就系数进行换算。人力资源成本可作为引进高、专、突出人材薪酬的确定依据。二是人力资源投资会计核算。人力资源投资是为了使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现实和潜在的劳动者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所进行的投资。因人力资源投资具有投资者和受益者不完全一致、收益的长期性、滞后性、差异性和高效性等特点,加强人力资源投资会计核算可以提供人力资源投资信息,强化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实例中可运用到“跳槽”员工的价值补偿的测算上。三是人力资源的价值会计核算。通过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的人力资源计算方法,能够较准确评估员工的价值,吸引和留住有价值的员工,将员工安排到能使他的价值得到最充分体现的位置上去,从而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将人力资源价值核算的理念运用于履职考核中,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员工的价值,为优化管理队伍提供定量依据。四是人力资源权益会计核算。主要核算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所有者而享有的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相应权益,在考虑以调动员工积极性为基础的股票期权等奖励性工具的同时,还要考虑人力资源参与企业分配的滞后性,应保留一定的人力资源未分配利润以便来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期酬制度在银行工资收入分配中的应用。五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会计核算。主要是通过运用各类科学的方法,综合考虑相关因素,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工作任务出发,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时间等进行预计和推测。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运用可以对全行人力资源的布局和培训有一个前瞻性的安排,避免出现人力资源在时间和质量上的结构性断层。

篇8

2009年农村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背景

2009年,各国此前针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发挥了效用,世界多数国家经济增势出现明显回升。其中,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实现了逐步复苏,日本和欧盟等国经济衰退的势头则得到了明显缓解,其他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也企稳回升。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国以迅猛的势头实现了率先复苏。2009年中国GDP增速达到9.1%。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惠及银行业。2009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78.8万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26.3%,所有者权益则达到4.4万亿元,同比增长17%。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行业在整体实现大发展的同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整体发展却基本上呈现原地踏步的状态。数据显示,2009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产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11%,相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0.48个百分点。近年来,中央政府层面加大了对农村金融领域的支持力度,监管部门也引导社会各方在农村设立分支服务机构,并对其实施针对性考核。在政策的指引下,各类银行纷纷在农村地区采取多种方式新设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信贷投入。但由于我国城乡固有的二元经济的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处于弱势状态,信贷收益难以覆盖风险等原因,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仍显得不足。这体现在农村地区网点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服务能力不足、金融服务空白的问题仍然非常明显。截至2009年末,我国仍有金融网点机构空白乡镇2792个,服务空白乡镇342个。但随着政府部门的引导和银行自身战略理念的变化,这一数字已经比2008年同期大幅减少。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2009年我国农村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依然有许多亮丽之处。

2009年,监管部门针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实际,稳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大力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监管部门从支持农业产业链各市场主体生产发展出发,先后出台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如探索扩大信贷抵押物的范围,并进行担保手段的改进。这使得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抵押物缺失的情况得到缓解,促进了农村银行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2009年,银监会明确提出“两个不低于”的工作要求,即“支农贷款增速不低于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各家银行纷纷从产品创新入手,加大农村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等无抵押担保贷款的推广力度,实行差别化授信和分类政策,研发和引入适应于农村和农户实际的特色金融产品,全方位实施对于农村的信贷支持,支农服务力度明显加大。截至2009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9.1万亿元,比2009年年初增长34.8%。其中,农户贷款余额2万亿元,比年初增长32.8%(见图1)。

2009〜2010年农村银行金融机构营运状况

主要涉农银行金融机构的服务现状。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农村金融市场的机构组织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农村金融呈现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邮政储蓄、农村合作金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多家机构百花齐放的局面。国内许多商业银行也一改此前收缩农村业务,撤出农村地区的做法,“下乡设点”,大力扩展地盘,布点范围不断扩大。

如2009年几家国有银行纷纷实施县域金融发展战略,通过设立村镇银行的形式进行金融服务下乡,为农村地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其他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积极在农村地区筹建银行和小额贷款机构。2009年各类商业银行出现下乡的热烈势头,一方面是处于竞争需要,扩展经营地域,希望通过发展农村地区业务来培育城区业务之外新的业务增长点。另一方面则主要是顺应国家政策号召之举。近年来,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银行监管层面一直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回归农村市场,服务农业和农民,这客观上促进了各类商业银行回归农村的步伐。同时,近几年来社会各界纷纷强调商业银行社会责任,银监会也将其作为各家银行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应该说,各类商业银行回归农村,加大对“三农”发展扶持力度,也具有重塑社会形象之考量。

在经营定位上,工、农、中、建等国有大型银行进入农村地区开展金融服务,在服务领域和支持重点反映在经营理念上有其特点。即主要围绕地方政府有关经济发展政策,进行中小企业、扶贫开发、县域消费等信贷服务工作。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则主要在县域地区吸收存款,发放中小企业和消费贷款,拓展其业务领域。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全口径涉农贷款新增2.36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2.4%,年内呈持续走高态势。2009年12月末,全口径涉农贷款余额9.14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余额的21.5%,余额同比增长32.3%,比2008年末高11.5个百分点(见图2)。

作为商业性金融的代表,中国农业银行按照其经营定位继续开展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试点工作。目前,各类银行业机构县级支行在县域农村地区的服务领域和支持重点各不相同,支农作用各有大小。2009年中国农业银行重构了“三农”经营管理制度,调整业务流程,其面向“三农”经营,商业运作的体制机制建设继续稳步推进。2009年,中国农业银行在董事会层面组建了“三农”金融发展委员会,经营层面组建了“三农金融事业部管理委员会”,在全行各层级建立了垂直的条线型经营管理架构。2009年中国农业银行不断强化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和责任,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资金、网络、专业等优势,不断创新服务“三农”的产品、服务、机制和流程,“三农”金融服务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执行者,由过去单一支持粮棉油购销储业务,逐步形成了以粮棉油收购贷款业务为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和新农村建设中长期贷款业务为两翼,中间业务为补充的多方位宽领域支农格局。作为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近年来在巩固和发展现有粮棉油购销贷款业务基础上,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小企业发展以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建设。2009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在农村地区金融资源配置力度,积极拓展支农业务领域和资金来源渠道,开办了县域城镇建设贷款,扩大了存款业务范围,增强了其作为农村金融骨干的支柱作用。

中国邮储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后起之秀,2009年邮政储蓄公司治理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机制基本建立,同时邮储银行与邮政集团的关系也在逐步理顺。2009年,邮储银行建立了资本约束机制和资本补充渠道,邮储银行增加了100亿元资本金以增强资本实力,其商业化运营逐渐进入正轨。2009年邮储银行围绕自身特色定位,以小额信贷为突破口,积极扩大涉农业务贷款品种和范围,着力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邮储银行的大部分精力仍放在分支机构改革、业务重组和理顺一些基本规章制度的事情当中,这直接导致其农村金融领域的业务扩张一定程度上处于较为缓慢的状态,农村金融“三农”主力军的地位仍未得到充分体现。目前,邮储银行主要通过通畅的业务渠道和众多的服务网点为农村地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存取款和结算服务。而对于邮储银行的未来发展定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主张将其改造成为社区银行。考虑到邮储银行超过70%的网点在县及县以下,且资产质量较高,如果将邮储银行定位于零售银行,主要面向广大农户和小业主提供金融服务,如规定将其存款的一定比例用于扶持农户,这将有助于邮储银行涉农业务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巩固其作为“三农”的新的生力军的地位。

农村中小银行金融机构的营运状况。除以上几类农村银行金融机构之外,目前在农村履行金融服务职能的还有农村中小银行金融机构。按照银监会的分类方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目前,在众多的金融机构中,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信社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县域农村地区信贷投放和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农村信用社长期在农村金融领域耕耘,但历史包袱和管理体制问题一直成为困扰其发展的主要障碍。2003年启动的以管理体制和产权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改革,目的是增强其服务能力,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但目前对这一改革的战略和路径仍存在一些争论。目前,各地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和风险责任已顺利移交至省级政府承担,北京、上海、重庆等地成立了农商行,天津等地成立了农合行。全国许多省份则成立了省联社,作为政府的管理平台。2009年农村信用社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法人治理机制日益健全。省联社的履职行为逐步规范,股份制产权改革加速推进。农村信用社在支农服务中具有网络和经验等不可替代的优势,监管部门多次强调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扎实做好支农信贷工作。2009年各地探索和实践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新的产权模式,新组建了62家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通过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扶持以及自身努力,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有所化解,经营机制逐步健全,主要监管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2009年,全球主要国家经济在金融危机后触底回升,我国尽管一直在强调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但经济仍旧保持了高速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依然保持了稳步的发展。2009年,在农村中小银行金融机构中,就资产规模而言,农村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到18661.2亿元,农村合作银行达到12791.2亿元,农信社更是达到54925亿元,均较2008年同期保持了稳步增长。就负债情况而言,农村商业银行达到17545.7亿元,农村合作银行为11940.3亿元,农信社为52580.6亿元,也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见图3)。

2009年,在税后净利润这一重要的经营指标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表现参差不齐。既有较为抢眼的机构,也有相对平淡的机构。如农村商业银行2009年取得149亿元的税后利润,较同期大幅增长43.8%。农村合作银行也取得134.9亿元的税后利润,比同期增长30.2%。这显示出这两类机构的改革重组激发了它们的增长潜力。而长期以来在农村金融市场“占山为王”的农村信用社,虽然以227.9亿元的利润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拔得头筹,但4.02%的增长率还是与其拥有的大量资源显得不太相称,这或许与其处于改革发展过程中体制未完全理顺,经营受到影响有关(见图4)。

应该承认,因为农村经济的相对弱质性,农村金融市场客观上还是一个风险相对较高的市场。这反映到资产质量指标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相对来说仍然较高,风险管理的任务显得较为艰巨。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总体不良贷款率为1.6%,但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2.83%,远超过平均水平(见图5)。总之,农村中小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仍需要根据农村金融的实际不断探索。

2009〜2010年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状况

2009年底,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为78.8万元,比2009年年初增长26.2%。其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总资产在银行业资产中的份额占比为11%,比2008年略有下降。作为中央政府针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一项政策措施,2009年中央专项票据发行兑付考核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234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兑付专项票据1640.7亿元,分别占应兑付家数和应兑付额度的97.2%和96.8%,其中浙江、山东、江西、上海等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完成专项票据兑付工作。2009年,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资产915.8亿元,其中,采取投资者购买不良资产方式消化了不良资产181.3亿元。作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主要代表,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也取得较大的成就。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迅速,经营状况与所处地域密切相关。农村商业银行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在2003年以来的农信社改革过程中,北京、上海、苏南、浙江、广东等地的农商行实现了飞速的发展。从资产规模上来看,2009年我国农商行的规模较2008年增加50%以上,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农商行抓住经济发展的时机壮大了自身。2009年,经济形势较以往更为复杂,经济回升过程中的不稳定性、不巩固性、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大了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和监管难度。2009年年初银监会明确提出“支农贷款增速不低于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的“两个不低于”工作要求,督促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牢固树立支农服务宗旨,巩固和提升支农主力军地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合理地把握了金融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尺度,紧紧依托于地方工业或服务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2009年,我国国内42家农商行资产规模达到18661亿元,增长超过50%。其中北京农商行、上海农商行、重庆农商行占据资产规模的前三甲。广州农商行、成都农商行、东莞农商行和顺德农商行资产规模均超过千亿元大关。按照实收资本规模上看,42家农合行总实收资本为572亿元,广州、重庆、成都三家农商行则位于前三位。这显示发达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较为容易占据发展中的先机做大做强,但重庆和成都两地的农商行地理位置并不占优,资产规模仍然排名前列,显示出其良好的业务拓展能力和发展潜质(见图6)。

就存贷款情况来看,2009年42家农商行存款规模为15951亿元,其中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和成都占据前五位(见图7)。贷款情况则有所变化,42家农商行贷款规模为9794亿元,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和成都依然占据前五名的位置。东莞农商行和和顺德农商行则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深圳作为发达地区,其农商行的步伐似乎迈得不太快,在存款和贷款规模上深圳不敌同为广东省内的顺德农商行,与前三名农商行的差距则更大,这与其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不太相称对等,表明许多发达地区的农商行还具有较大的空间可以挖掘。

考虑农村商业银行的净利润情况,2009年东莞农商行实现净利润排名第一,其后为上海农商行、重庆农商行、成都农商行和佛山顺德农商行(见图8)。

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虽然农商行对“三农”领域的资金投入总量在逐年增长,但增长幅度远不及对其他行业资金投入的增长幅度。如2009年许多农商行的贷款领域集中在房地产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虽然农商行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短期内难有大的改变,但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份子,农村商业银行本身有服务于风险程度低、利润率高的客户的趋利性。改制之前农信社的客户范围受到政策限制,只能服务低端客户,但改制为商业银行后,面对城镇高端客户带来的收益,农商行信贷资金的分配与流向自然会受到影响。考虑到成本和风险因素,既考虑如何不违背农商行改制的初衷,安心服务于“三农”领域,又合理反映经营中追逐利润的诉求,处理好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和业务模式,是农商行群体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农村合作银行公司治理取得成效,促进了经营上的稳健发展。现有农村合作银行也基本由农村信用社转制而来,产权改革后各界较为担心的是,农合行是否会遗留原有农信社的一些弊病,是否能够建立自身的盈利模式等等。从2009年来看,大部分农村合作银行基本上均能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借助于产权改革的机会建立了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保证法人治理结构的相互制衡和有效运作,以此促进经营上的稳健发展。2009年,各农商行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方向的战略定位,立足地方,在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上下了功夫,并发展壮大了自己。2009年,按照资产规模排名,杭州联合农村合作银行、浙江萧山农村合作银行、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分居前三名(见图9)。而按照实收资本情况,杭州联合、浙江萧山、浙江义乌三家农合行排名最靠前。

如果按照存贷款情况排名,杭州联合农村合作银行、浙江萧山农村合作银行、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浙江绍兴县农村合作银行、宁波慈溪农村合作银行位居前五名(见图10)。值得注意的是,宁波共有鄞州和慈溪两家农村合作银行凭借其业务拓展能力进入前五的位置,显示了这一地区农村经济的蓬勃活力。

考虑农村合作银行的净利润情况,2009年浙江萧山农合行、杭州联合农合行、浙江绍兴农合行分列前三名。浙江省包揽了农合行净利润的前五名,这与其处于发达地区,农合行改制较为规范,社会信用环境良好,民营经济发展较好等因素有关(见图11)。

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取得重大突破,经营地域在省内和省际间进一步拓展。2009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纷纷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跨区域设点,多家农村商业银行走出注册地开设异地分支机构,进行经营地域上的扩张。如江苏省16家农村商业银行省内异地支行和2家农村商业银行省外异地支行开业,经营地域跨越省内和省外。安徽省3家农商行省内异地支行,天津市2家农商行省外异地支行获得批准开业。自从2008年银监会颁布实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放开农商行和农合行跨区域经营之后,农村商业银行抓住这一政策调整的机会大力开设异地支行,通过异地进行入股和设立支行等形式进行经营地域的扩展。在具体形式上,一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通过发起人的形式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入异地,以此实现经营布局的扩张。

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经营活动进一步规范。2009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继续加强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继续推进以股份制为主导的产权改革和完善法人治理,加快向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过渡。银监会要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坚持走以股份制为主导的产权道路,实现产权改革多元化。此外,要求各地继续规范省联社的履职行为,根据本地实际深化省联社改革。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合作银行转制,农村合作银行向农村商业银行演变的路径已经成为各方承认的模式。福建省2009年组建了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上杭农村商业银行,其他省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也加快了转制的步伐。总体来看,2009年底共有43家农村商业银行和196家农村合作银行实现改制后开业。2009年中国经济中出现的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问题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一定的挑战。为严控信贷资产风险,规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2009年12月银监会颁布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引》,从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和风险管理文化等方面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进行了制度规范。2009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也始终注意控制信贷风险,加强风险管理。截至2009年年末,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分别比2009年年初下降了862亿元和5.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提高2.6个百分点,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提高17.8个百分点,发案率和百万元以上案件发案率分别下降了51.9个百分点和17.3个百分点。

2009〜2010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竞争力状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总体发展状况。目前在农村金融领域,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解决的主要是农业龙头企业、粮棉油收购企业,以及较大私营企业的贷款问题。而在我国农村,农村微型金融服务业的主体是农村信用社,但农村信用社解决的主要是有抵押、担保能力的企业和农户的贷款问题,信贷覆盖面受到一定限制。邮储银行尽管在农村地区网点众多,但其经营机制并未完全理顺,内部的组织整合和业务转型还处于调整过程中,导致业务未完全铺开,无法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至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小额信贷,这类机构开始主要是由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利用国外资金进行小范围试验。但这类小额信贷项目不能吸收存款,完全是靠外部资金支持,大多数是依靠补贴维持,覆盖的范围非常有限,经营缺乏可持续性。在我国大部分农村,由于微小型企业和农户数量巨大,微型金融现实和潜在的客户量众多,在微型金融服务中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正在被政府赋予更为重要的角色。基于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实际,近年来,国家在部分省市试点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新生事物的村镇银行等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为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缺失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几类机构。

从监管的导向来看,银监会按照“低门槛、严监管”的要求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一直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同时,银监会还引导优质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各类商业银行到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为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2009年银监会编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国设立1293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根据规划,2009年后的三年内,其中村镇银行1026家,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为确保三年总体工作安排全面完成,银监会在市场准入政策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制定了“东西挂钩、城乡挂钩”的双挂钩政策。明确提出实行百强县(或大中城市辖内)与中西部地区1∶1与国定贫困县1∶2挂钩政策,引导各类社会投资者到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即意向到东部发达地区以及其他经济活跃地区发起设立机构的,必须同时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设立机构;意向到较发达城镇地区发起设立机构的,必须同时到农村地区设立机构。在管理架构上,允许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发起人成立专司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管理的事业部。在机构类型上,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允许改制为村镇银行。在政策的推力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进一步加快。截至2009年末,监管部门共核准17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148家,贷款公司8家和农村资金互助社16家。目前,已开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9亿元,贷款余额181亿元,其中农户贷款5.1万户、资金65.5亿元,小企业贷款0.5万户、资金91.2亿元,分别占其贷款余额的36.2%和50.4%(见图1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尽管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如资金少、融资渠道窄、盈利难以及盈利周期长、汇兑和结算难等。目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全国正由试点进入大发展期,很多方面都需要国家的扶持,业界也不断呼吁为其营造有利、公平的金融市场环境,引导更多的资金回流农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对象是高风险、低效益,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的“三农”产业,而目前农业保障、保险机制尚不健全,抗风险能力低,导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风险较大。目前,应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尽快出台实施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财政扶持、税收减免、农业贷款补贴利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给予这些有活力有潜力的金融机构以真金白银的支持。事实上,目前监管部门已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2008年银监会联合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了村镇银行在存款准备金、利率、支付清算、会计、征信、金融统计和监管报表等方面的政策。其中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比照当地农村信用社执行。另外,银监会开展了对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工作,对涉农贷款余额增长满足要求的县域金融机构,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通过以奖代补,增强机构抗风险能力。但另一方面,即便在许多的政策支持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也面临一些现实的问题。如资金来源相对匮乏,管理人员相对层次不高,业务品种单一等。针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成本高、渠道不畅等问题,业界不断呼吁国家应出台支持性政策,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之后的2年至3年内给予一定的补贴扶持,使之尽快实现盈亏平衡。此外,目前许多新成立的农村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业务还比较落后,只能做一些银行最基本的业务。而涉及到如结算、支付、网上银行等业务则进展较为困难。这些问题只能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壮大中逐步解决。

针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问题,2009年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运用财税杠杆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2009年3月,财政部《关于开展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工作的通知》,从2009年起,对机构上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增量超过15%部分,按2%给予奖励,但对上半年末不良贷款率同比上升的,不予奖励。同日,财政部还《关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对达到监管要求并实现上年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的,2009年至2011年由中央财政按照上年末贷款余额的2%给予补贴,其中要求村镇银行贷存比需大于50%。从2009年底我国已有的140多家村镇银行来看,绝大多数贷存比都已超过50%,几乎都可享受到此次补贴。财政部还拟对所有金融机构发放的5万元以下的农户贷款,给予税收减免优惠。2009年各级财政向县域金融机构拨付涉农贷款奖励资金8.64亿元,共带动金融机构增发涉农贷款432亿元,调动了社会资金投向“三农”的积极性。同时,中央财政拨付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4189万元,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的开展,机构经营和风险拨备能力明显增强。财政部的一系列财政促进金融支农的政策,是近年来政府在金融机构支农服务方面前所未有的,其中税收减免政策更是其中激励力度最大的。有关部门将进一步研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税收优惠、2010〜2012年监管费免征、农村资金互助社工商注册登记等问题,还将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可以估计,如果这些政策常态化的话,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将迎来大发展。

2009年村镇银行竞争力评价。鉴于农村金融性质属于弱质金融,目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不管是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还是农村资金互助社,都面临着社会信誉不高,经营风险较大的尴尬困境。而在几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村镇银行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相比较而言,村镇银行具有较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和较强的服务功能,可进行存款、贷款和资金结算、理财等业务,业务种类相对较为齐全。从社会各界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选择对象来看,村镇银行也成为共同的选择。2009年,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均积极扮演发起人角色,就中资行而言,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已经相继设立了村镇银行,并计划大幅增加村镇银行的规模,转战乡镇。2009年一季度国开行已设立七家村镇银行,速度之快令人称赞。就外资银行来看,2009年汇丰银行在中国开设的第五家村镇银行――广东恩平汇丰村镇银行开业。在外资银行中渣打银行和花旗银行2009年也分别设立了村镇银行。2009年银监会还出台了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的有关文件,积极鼓励各方投资主体设立村镇银行。银监会还表示,将允许主发起行参照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模式,组成专司村镇银行管理事业部性质的专业化机构。目前,监管部门对于村镇银行发起人还有一定的限制。可以考虑适当放开村镇银行“发起人”的制度限制,适当放开民间资本准入限制,允许企业或社团法人、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直接投资并控股村镇银行,以促进村镇银行的大发展。

应该承认,村镇银行在激活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满足了农村金融有效需求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9年,各村镇银行积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三农”的质效,制定特殊信贷政策,为涉农贷款提供了优惠和便利。一些村镇银行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如创新涉农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担保质押手段,推行农业单链式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业机械贷款等农户贷款,实行“送贷上门、送贷下乡”等,有效地提高了服务效率,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2009年,按照资产规模衡量,上海松江民生村镇银行、浙江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广东中山小榄树村镇银行名列村镇银行群体的前三甲(见图13)。按照资产负债情况比较,上海松江民生村镇银行、浙江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广东中山小榄树村镇银行仍居前列(见图14)。按照实收资本比较,广东中山小榄树村镇银行、浙江长兴联合村镇银行、浙江平湖工银村镇银行、浙江嘉善联合村镇银行位于前列。

虽然村镇银行在改善农村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村镇银行经营的农村外部环境仍然较差,有关部门的一些政策扶持不到位,村镇银行发展初期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偏低的现实等,给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篇9

二、我国存款保险机构的法律性质

我国存款保险机构应当是国务院单独出资设立的独立履行职责的事业单位。

(一)国务院独资设立

国务院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由其单独出资设立的存款保险机构直属国务院,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属于官方模式。官方模式的存款保险机构最大的垢病在于受到较大的政治压力。但也有学者认为,非官方存款保险体系仍然是在政府的监管和控制下运行的。

1.提供充足的信心与资金保障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质量参差不齐,五大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资产占比40%以上,资金的多寡直接反应出银行的风险。我国是从由国家全额买单的隐形存款保险向法律明文规定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过渡的,不管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不愿离开政府这强大且免费的救助者。因此,寄希望于各银行自发建立非官方存款保险制度是不可能的。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富有浓厚的官本位气息,行政权一直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能够使存款人信服。此外,政府提供资金保障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资本金的注入为存款保险基金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有了足够的存款保险基金,才能在成员银行出现问题时,伸以援助之手,为其提供资金、助其继续经营,维护一国金融之稳定。

2.取得监督管理权的资格

倘若存保机构仅按照保险合同收取保险费,消极地等待银行破产进行赔付的话,将不能够实现存款保险制度促进金融稳定、维护存款人的宏大目标。风险防范与控制功能的缺乏,使得其他监管机构一旦对问题银行援助不利,存款机构将付出高额的理赔费用为之买单。监督管理权是存款保险机构救济、清算职能的基础,直接决定了存款保险机构的影响范围,也是存款保险制度权力配置的大趋势。从性质上说,监督管理权是行政权,应当由行政机构享有,国务院出资设立的存款保险机构己经带有行政色彩,赋予其相应的行政权力则是水到渠成。

3.与人民银行、银监会地位平等

目前,我国银行业的监督管理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实施,二者均是国务院领导下行使不同职权的独立机构。前者是国家金融行政管理机关、国务院组成部门,在维护我国金融安全上担任最后贷款人角色,属于事中干预措施:后者则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审慎监管职责,是事前防范措施。存款保险制度的设立标志着我国金融业三大安全网混合管理格局的形成,填补了事后减震措施的缺口,隶属于国务院的存款保险机构意味着安全网成员之间的地位同等。三大监管机构的职能互为补充又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因此,相互协作又彼此独立才能使三大银行业监管机构发挥出各自的功效,地位平等是三监管机构协作与独立履职的前提。

(二)事业单位

从立法上来说,存款保险机构作为事业单位是有法律可依的。我国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存款保险机构的目标具有强烈的公共性,符合社会公益目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出资设立的存款保险机构,在设置机关与资产来源上跟事业单位是一致的:存款保险机构从事的是保险业务,属于金融服务行业,具有服务性特点,在营业范围上满足事业单位的要求。从实践来看,将存款保险机构作为事业单位也是有例可循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形成了我国金融业三足鼎立的监管体系,分别对银行业、证券市场、保险市场依法统一进行管理与监督,三者均属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社会组织,己经引起过较多的争议,在中国的法律概念里,没有公法人、独立规制机构,但是却存在事业单位这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概念。因此,事业单位的定位在现行体制下是最为合适的。

(三)独立履行职责

存款保险工作专业性强、影响大,为保障其任何时刻都能够做出准确、有效的决断,要求存款保险机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为保障存款机公平、公正、透明地履行职责,应当从履职目标、职权范围与法律责任三方面做出明文的规定,弱化政治力量的影响、利益集团的控制与权力寻租。

1.目标法定

法定的存款保险制度目标是存款保险机构履行职责的分界线,也是其拒绝一切与政府、利益集团不当干预的权利。但我们也要分清,促进金融稳定与维护小额存款人利益并非简单保护单个银行免于破产,而应将眼光放置一国金融环境,针对问题银行的不同情况,予以救济或者关闭。

2.职权法定

作为事业单位,存款保险机构的权力只能依法而定,法律授权而为之,法律未规定,存款保险机构为之则越权。职权范围的明确界定是使存款保险机构独立性具有操作性的措施,仅规定存款保险制度目标,却赋予存款保险机构模糊的权力范围,存款保险制度难以真正、有效运行。因此,本文建议,应当采取罗列加兜底的方式在法律中规定存款保险机构的权力,在保障存款保险制度有效实施的同时注重对存款保险机构权力的控制,以防出现权力的滥用。

3.责任法定

没有配以法律责任的法律授权都是滋生违法行为的沃上,建立权责统一的问责机制,使存款保险机构更加慎重地履行其职责。我国法律是否给予存款保险机构一定程度的法律保障,即存款保险机构、工作人员在监管责任上是否享有豁免权?法律免责权之不足将会影响执法者之敬业,特别是存保机构及其他金融安全网成员需负责进行检查、干预及清理问题金融机构,更是如此,因此,合理程度的监管责任豁免是必要的。善意地履行法定职责,是监管责任豁免的要件。存款保险机构的监管责任针对的是小额存款人,对于超过规定的存款不负有理赔义务。此外,存款保险机构负有监管责任,但并不意味着向存款人保证银行不会倒闭。如果,存款保险机构在履行职责中存在过错或者故意,则应当承担超出赔偿范围的侵权责任。

三、我国存款保险机构的职能抉择

在存款保险制度诞生初期,存款保险机构只具单一的理赔职能,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衍生了其他职能。复合职能存款保险制度将风险管理扩展到整个银行运营过程中,事前对成员机构进行审慎监管,防范危机的出现:事后的整顿、清算为破产银行无害地从市场退出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存款保险机构的首选。

(一)理赔职能

理赔是存款保险机构最原始、最本质的职能。当投保机构破产时,存款保险机构按照法定程序,提供赔付。

1.限额赔付

理赔分为限额赔付与全额赔付,所谓限额赔付是指针对银行存款,设定一个赔付限额,限额之内的存款充分赔付,限额之外的金额由存款人利用其它方式追偿。限额赔付是存款保险制度部分保护的体现,虽然完全保护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银行挤兑可能性,但也会诱使投保机构从事高风险的经营活动,引发道德风险。同时,限额赔付使大额存款人也承担了部分风险,促使大额存款人积极参与对银行经营活动的监督等作用,加强了对银行的外在约束力。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应当设置一个宜高不宜低的存款保险限额。赔付金额过低,将使存款人在银行倒闭时承担更多的责任:赔付金额过高,增加存款保险基金负担也容易诱发道德风险。我国是新设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存款人尚未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过低的赔付金额可能引发存款人的恐慌,因此,我国在初期可以考虑实施较高的保险限额,提供更大的保护。

2.直接向存款人理赔

鉴于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与感染性,为有效避免银行挤兑的出现,理赔应当遵循及时有效原则。因此,在存款保险制度中,理赔对象为存款人,体现出了理赔的有效性与及时性:其一,投保银行进入理赔程序意味着该银行己经实际破产,因此,投保银行不一定能以法定主体的身份接受理赔。其二,若将理赔款交付投保银行,或将滋生投保银行利用理赔款项填补其他亏损或负债的可能性。其三,将理赔款直接交到存款人手中,削减了理赔的参与主体,缩短了理赔的整个程序,是最有效率的理赔方式,极大地维护了存款人的利益。

3.融资保障理赔

存款保险制度的融资职能分为向市场的一般融资与向财政部或央行的特别融资,但事业单位型存款保险机构在我国融资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根据我国《银行法》的规定,人民银行只能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目前也只有公司企业债券、地方和国家债券《事业单位财政规制》规定事业单位也不能向市场借款。存款保险机构从事的是金融活动,强大的经济实力与融资能力是存款保险制度获得存款人支持与信任的保障。对于我国来说,存款保险制度是一项新兴的制度,有其独特性,为使其发挥出应有的功效,我们应当创新性地赋予存款保险机构特别融资的权利,以保障其在基金短缺时,能及时向人民银行进行再贷款、发放债券或者向市场借款以保障其融资实效、完成理赔的基本职责。

(二)风险管理职能

1.对投保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能

监督管理职能应当以实现存款保险机构维护存款人利益,促进金融稳定目标来配置。(1)对投保机构进行风险监测与评估。存款保险机构有权要求投保银行定期提交经营报告、财务报表等材料,一来便于对投保机构进行不同的风险评级,予以不同的监管措施或者拟定不同的保险费率,二来能使存款保险机构及时了解投保机构的经营情况。(2)必要时对问题投保机构的状况进行特别检查。投保银行存在风险状况,存款保险机构则具有比风险评估更进一步的检查权,以核查风险的具体范围与程度。(3)处罚与建议。在存款保险机构监督与检查过程中,发现投保机构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则直接予以处罚,属于银监会职责范围内则拥有建议银监会处罚的权利。

2.问题投保机构救助与处置职能

对投保机构的救助始于风险发生,终于投保机构的终结,针对不同的风险程度,采取不同的救助方式。投保机构出现经营困难,存款保险机构应当按其所需提供必要资金、债务担保等财务与技术救助手段,助其渡过难关:当投保银行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严重信用危机的时候,存款保险机构应当对该银行实行接管(特别资金援助、兼并、购买等措施)或者促成机构重组,以解救投保银行于危难之中:在投保机构有不能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之虞,存款保险机构有权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以维护存款人的利益,稳定金融秩序。

3.担任破产机构的清算人

篇10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6)06-0059-05

一、引言

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运行枢纽,不仅要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还必须对社会的稳定与安全负责,因此商业银行承担的社会责任范围比一般企业更广,对其社会责任绩效的评价也就成为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目前我国社会责任绩效的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基于不同理论构建的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现有研究成果包括三种思路: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保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由此构建涵盖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关键绩效评价体系(王艳丽、叶瑛,2011;王楠、苗迪,2012;陈永丽、邹航,2012);根据卡罗尔(Caroll)的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构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在内的多层次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叶陈刚、曹波,2008;周旭卉,2009;蔡月祥,2011);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构建针对股东、员工、客户、政府、环境的多维度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辛杰,2008;赵杨、孔祥纬,2010;赵天燕、张雪,2012),目前该种方法应用最广泛。第二,分行业构建的社会责任关键绩效评价体系。由于行业差异,用统一的评价体系衡量不同行业的社会责任绩效并不合理,因此结合具体行业的社会责任关键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成为重中之重。刘文纲、梁征伟、唐立军(2010)根据零售行业特点,构建了包含20个指标的零售行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齐二石、朱永明(2011)以煤炭行业为例,应用聚类分析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赵越春、王怀明(201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构建了七维度食品行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

我国对于社会责任绩效评价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评价体系还未成熟,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虽然依据的理论相对成熟,但所选取的指标因其可操作性差,数据不易获取,不具有普适性,不能很好地衡量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且有些指标以绝对值列示,忽视了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可比性。二是现有研究集中在指标的设计研究,缺乏对指标的应用研究,或者由于研究样本过少,难以检验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三是研究的重点集中在食品、纺织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以及煤炭、火力等重污染行业,缺乏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研究。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枢纽,更应积极探索并履行社会责任,但是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在研究时一般会剔除金融企业,致使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研究比较匮乏。因此,本文结合商业银行的特点,构建了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以期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研究提供科学的评价基础。

二、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重要利益相关者分析

本文根据16家上市银行2012―2014年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不同种类利益相关者出现的频次,归纳了股东、监管机构、客户、员工、环境、政府及社会六大重要利益相关者,并分析商业银行对六大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1. 商业银行对股东的责任。股东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投资者,与银行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因此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责任是保障股东利益,以良好的盈利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及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确保股东的投资回报。

2. 商业银行对监管机构的责任。商业银行作为经济运行枢纽,与社会、公众关系极为密切,必须接受监管机构的监督,遵守相关法规,按照监管机构要求调整各项指标,保障资产安全,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从而维持商业银行的持续经营能力。

3. 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责任。客户是利润的来源,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增强网点建设,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要以公平合理的成本收益率吸纳存款、发放贷款,最大程度提高客户满意度、维护客户关系。

4. 商业银行对员工的责任。员工是企业在当今激烈竞争中得以生存的竞争力资源,商业银行的长久发展离不开员工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因此,商业银行有责任和义务支付给员工劳动力报酬,保障员工就业机会,改善员工工作条件,增加员工的工资福利,并完善长期激励机制与培训晋升机制。

5. 商业银行对环境的责任。商业银行不仅要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低碳经营;还要积极支持绿色信贷政策,合理分配信贷投向,增加对水利、环境行业的贷款比例,降低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贷款比例。

6. 商业银行对政府及社会的责任。商业银行作为社会大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府及社会的责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必须承担合法经营、足额纳税等基本要求;第二,要响应国家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强西部地区建设,增加就业机会;第三,要积极支持公益事业,参与慈善捐赠,减轻政府负担。

(二)指标设计

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对重要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基础上,参考赵天燕和张雪(2012)、马善俊和孟枫平(2015)的研究,遵循可操作性、可比性和简便性的原则设计了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共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三)权重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等主观赋权法和因子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客观赋权法。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层次分析法,该种赋权法能够在多层目标结构下将专家经验认识与理性分析相结合,增强结果的科学性。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借助Yaahp 6.0辅助软件降低计算难度。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构建比较矩阵,区分每个层次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本次问卷共发放60份,调查对象包括社会责任专家、从事社会责任研究的高校教师和银行高管,被调查者均采用Satty1―9标度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打分,最终收回有效问卷43份;其次,通过与被调查者沟通并反复修正后,结果全部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综合计算各层指标相对重要性的权值,确定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并通过一致性检验,由此得到的权重结果如表2所示。

(四)评价结果

在获得原始数据后,采用Z-score标准化方法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数据成为没有单位的纯数量。根据标准化后的指标数据和相应指标权重,可以计算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绩效得分。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标准化后的指标数据,表示指标权重,表示社会责任绩效得分。根据本文的评价体系,越大,银行社会责任绩效水平越高。

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

(一)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16家上市银行2012―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应用分析。研究对象涵盖了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种性质的商业银行,有利于进行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商业银行的对比研究。资产、收入及部分财务指标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其他数据来源于各银行网站、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通过笔者手工查询,逐条补充。

(二)应用分析

1. 评价结果分析。基于构建的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本文计算了16家上市银行2012―2014年的社会责任绩效得分,并在图1中描述了前10名的具体情况,同时绘制了平均社会责任绩效水平折线统计图(见图2),以此进行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

(1)横向分析。2012―2014 年上市银行平均社会责任绩效水平呈现出与规模相符的情形:大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绩效最好,股份制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绩效表现次之,而城市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绩效最差,不同性质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绩效差异显著。社会责任绩效与企业规模显著正相关(特罗特曼和布兰得利,1981;鲍卡斯和尼尔,1991;沈洪涛,2010),因为银行的规模越大,人力、财务及其他冗余资源越丰富,越有能力负担社会责任成本,开展社会责任实践,从而呈现出更好的社会责任绩效。

对比各家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绩效情况,成绩最佳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兴业银行,三年的排名均为第一或第二,表现非常稳定;大型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社会责任绩效表现也比较优异,略有波动。各家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表现与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兴业银行从战略上高度重视社会责任,并建立了一系列措施落实战略目标:组织结构方面,兴业银行设有社会责任工作领导小组,并任命多名部门负责人为环境官员;制度体系方面,将社会责任指标作为内控考核指标和绩效考评指标,纳入分行考核体系,管理层定期召开社会责任履职会议,审阅本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企业文化方面,在全行推行社会责任理念,培育可持续发展文化,并推出《社会责任专刊》供员工学习,取得良好成效。

(2)纵向分析。从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来看,大型商业银行2013年平均社会责任绩效维持了2012年水平,但在2014年显著增长;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社会责任绩效水平2013年略微下降,2014年大幅增长;城市商业银行平均社会责任绩效水平持续增长,且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究其原因,2012年底到2013年期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举措,社会责任制度建设也取得巨大进步;2014年4月还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意识开始增强,但是限于时间以及各行不同情况,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绩效并未取得明显进展;但2014年,各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社会责任绩效较2013年大幅提高;而城市商业银行由于一直以来的落后局面,自然要抓紧赶超,因此其社会责任绩效增速更高。

从绩效结构分析,2012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对监管机构、客户的责任绩效最好,对环境、政府及社会的责任绩效较低;2013年、2014年呈现相反情况,对环境、政府及社会的责任绩效大幅提高,成为表现最好的项目。

2. 对策建议。根据以上评价结果,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工作的开展提出以下建议,以期提高银行业的社会责任绩效水平。

(1)要想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社会责任绩效水平,必须给予众多中小型商业银行更多优惠与补贴,减轻中小型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从而削弱规模、资源的限制,督促其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2)加强社会责任制度建设。从正式制度来说,要重视社会责任法制建设,提高制度的违规成本,增强其约束力;企业层面也要完善制度体系,调整治理结构,将绿色信贷、低碳金融落实到企业制度上来。从非正式制度来说,增强社会成员社会责任意识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企业要培育社会责任理念,建设可持续发展文化,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内部驱动力。

(3)银行应重视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均衡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内部结构发展并不平衡,近年来整体社会责任绩效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是对监管机构、员工的责任绩效逐年降低。各商业银行应均衡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实现社会责任的良性发展。

四、研究展望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绩效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银行体系不断发展,需要对其不断优化,后续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适当设置一些定性指标,如绿色信贷制度是否完善、员工晋升与培训是否合理、信息披露是否及时并公开,以更全面、合理地评价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第二,改进赋权方法,可采用模糊评价法、因子分析法,或者继续使用层次分析法,但是将问卷调查的样本数量和范围扩大,以期获得更精准的数据。第三,在进行指标体系应用研究时,继续扩大样本量以检验其普适性。

参考文献:

[1]Carroll,Archie B. 1991. 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J].Business Horizons,(7).

[2]Clarkson. 1999. A Stakeholder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4).

[3]施婵娟.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D].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2008.

[4]陈卫平.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1.

[5]赵天燕,张雪.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财贸研究,2012,(6).

[6]赵越春,王怀明.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基于层次分析法[J].青海社会科学,2013,(6).

[7]赵杨,孔祥纬.我国 CSR 履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分项评价模式[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6).

[8]刘文纲,梁征伟,唐立军.我国零售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构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1).

[9]马善俊,孟枫平.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实证分析[J].西部金融,2015,(4).

篇11

(一)深入研究,贴近实际出台“两个办法”

以往内审方式中,审计部门与被审部门双方站在不同的利益立场相互搏弈,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很难跳出不断审计纠偏、不断问题重现的圈子。为改变历来审计中发现的大部分问题表现在各项业务工作的起始及过程的源头性偏差等状况,张家界市中支经过反复研究、深入讨论,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中支行长办公会研究出台了两个办法:一是《内审工作交流磋商办法》。该办法秉持信息开放、公平公正、相互理解、责任担当、利益与风险匹配五项原则,规定了交流磋商范围、内容、方法、形式及时间,明晰了交流磋商流程及要式结构,明确了交流磋商问题的处理方式,以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与各部门间保持畅通的交流与沟通,从内控机制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化解审计中的问题和矛盾,共同分析风险隐患和控制薄弱环节,研究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促使审计对象从被动整改向主动整改转变;二是《落实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办法》。旨在规范上级行和本行在本行辖区内开展的审计项目中所发现的问题并通过《内审结论和处理决定》等审计结论性文件提出了内审意见或整改要求的整改,进一步提高了内审整改的执行力和影响力,实现审计问题事事有结果,件件有落实,确保内部审计作用充分发挥和审计成果的充分转化利用。

两个办法的核心要义在于将审计与被审计双方置于平等地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矫正,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将风险防控贯穿于业务流程的始终,实现内部审计的组织增值。

(二)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内审转型践行举措

今年以来,审计部门分别与中支办公室、反洗钱与支付结算管理办公室、货币金银科、人事科召开交流磋商会,就审计发现的典型性、风险性、潜在性问题进行探讨,统一了认识,发挥了横向联动和上下互动效应,实现了内审关口前移。办法制定后,张家界市中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方法,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与有关部门进行内部审计相关事务进行交流磋商,共同分析风险隐患和控制薄弱环节,从内控源头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达成管理上的共识,促进了内部控制系统不断完善,为提升工作质效、优化组织管理、防控内审风险、构建和谐内审环境、推动内审转型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主动作为:发挥交流磋商的综合效能

(一)对有咨询需求的部门主动排忧解难

2013年以来,先后有宣传群工部、后勤服务中心、人事科、会计科等部门主动向内审部门提出了咨询需求,主动邀请内审部门对其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和风险评估,希望从内审部门第三方视角看自身存在的问题,内审部门工作人员以咨询者的身份负责提供管理咨询、提出15条中肯建议,需求部门全部主动接受和采纳。

新的劳动法出台后,对于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的潜在风险有内审咨询需求。针对这一情况,开展了编制外用工绩效重点项目审计。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全方位跟踪监督,及时掌握问题整改情况,对问题整改落实进度进行评估和考核,并开展了后续审计,有效防范了潜在风险。

(二)对有争议的问题以恳谈会形式规范完善

通过参与中支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内审部门发现“支付结算行政执法”等行政执法案卷和某些执法程序有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内审科组织内审交流工作组和行政执法相关工作人员就行政执法过程中有争议的问题以恳谈会的形式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磋商。围绕执法检查、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案卷归档等方面14个问题进行了交流磋商,形成了《交流磋商意见》和恳谈会纪要,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专题分析报告受到中支党委的高度重视,周志平行长专门组织召开行长办公会,研究内审科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根据会议精神,办公室制定下发了《张家界市中支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管理暂行办法》,内审增值职能得到了较好发挥。在6月份由中支反洗钱与支付结算办牵头组织的对张家界农业银行综合执法大检查中,执法程序严密审慎,类似问题不再出现,工作质量明显提升。

(三)对制度执行欠严谨的现象纠偏扶正

通过审核中支办公室关于2012年度综合信息、文章刊用情况奖励草案,依据张家界市中支原制定并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张家界市中心支行创新亮点工作成果奖励办法(试行)》,经过仔细的询征与核对,发现奖励标准与范围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部分,形成了《内审商榷函》,并与办公室及相关部门进行充分的讨论,以《交流磋商意见》达成共识,纠正了其中的偏差与错误,维护了制度的严肃性,提升了内审部门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促使业务部门变“要我改”为“我要改”。

三、多方联动:通过问题整改提升整体执行力

(一)通过多轮磋商指导整改

针对张家界市中支组织人事部门、办公室、后勤中心、宣传群工部、反洗钱与支付结算办、会计科、货币金银科、国库科等部门13类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适时的介入与跟踪,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时比对,对存在的偏差与错误对照问题整改办法,找准时点进行多轮磋商,发出8份《内审商榷函》,经过充分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确定需要改正和改进的17个问题,形成8份《交流磋商意见》。与此同时,审计工作交流磋商问题处理(整改)工作组对于每一个问题适时进行了现场核实,就需要处理(整改)的问题、交流磋商意见、直接经办人、处理(整改)结果、工作组核实结果、未处理(整改)原因、回访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与记录,并以此及时记录《交流磋商意见处理台账》,以备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