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09 16:35: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基础会计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基础会计教案

篇1

2.课堂教学阶段⑴教师在课堂中教师首先要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详细的进行案例的介绍。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并记录学生找出的问题、解决思路以及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期间可以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单独的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引导。并在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解决其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中要注意相似联想法与对比联想法的结合应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⑵学生针对案例材料进行认真的思考,在讨论的过程中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疑问,积极的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去。要积极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对于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积极寻求老师的指导。认真听取教师对案例的分析与总结归纳。

3.课后思考阶段⑴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客观的分析案例教学的教学成果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对下一节课的案例进行合理的调整。⑵学生回顾课前准备阶段的问题与课堂讨论的结果,记录自己在本次案例教学中所学到的观点和思想。

二、如何完善基础会计案例教学

1.设立相关部门进行教学案例的选择与编写工作由基础会计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可以看出案例的选择是一项专业性极强且工作量巨大的工作,单单依靠任课教师很难保证案例的数量和质量。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通过帮助企业开展会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大量的案例资料。同时要对不同的案例进行分类以方便案例的选择使用,通常可以将其分为专业综合案例、专业部分案例、相关综合案例三大类。

2.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正确处理传统理论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关系,不并能完全否定理论教学。而是要以案例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其次,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代替教师发挥课堂知识学习的主导作用。

篇2

    二、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不是传统知识灌输性的学习,而是通过对一些具体案例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来找出解决方法。这个过程是学生自己通过思考来进行的,教师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而且更加锻炼了思维能力。

    2.有助于个性化教学

    案例教学是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针对案例提出的解决方法来进行分析,从而会发现学生个体在学习上的差异,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

    3.提高学生记忆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案例教学以其生动性和形象性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这种主动性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的记忆。案例教学也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从而提高记忆水平。

    三、案例教学实施的主要环节

    1.准备案例教学

    案例的准备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所以教师要通过布置一个案例来展开案例教学。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案例:东山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有资本总额一亿元,其中发行在外的普通股7500万,一股50元,银行借贷2500万,年利率为10%。公司准备融资上一个新项目,大约要1000万,新项目投产后每年税前利润为2000万。目前有个两个融资方案,一个是按每股50元的价格增发1000万新股,一个是以12%的年利率发行债券1000万。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对这个案例分析出最佳的筹资方案。对学生而言,学生在知道这个案例后,要仔细进行阅读,了解其主要内容,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来帮助分析案例。

    2.小组讨论

    针对案例,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展开学习。例如针对上面这个案例,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看法。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当积极的督促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小组讨论结束后,争取组内成员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

    3.班级讨论

    班级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和延伸。经过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可以派代表同学来陈述本小组的观点,当然,如果有的同学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单独提出,以便大家一起讨论。在这个环节中,不同的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进行讨论,表达不同的想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进行适当地引导,保证讨论顺利地进行。

    四、对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篇3

1基础会计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基础会计课程是研究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告的一门应用性管理学科,它是高等财经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1]。通过开设基础会计课程,使学生理解会计核算原理,系统掌握企业会计处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会计处理、分析、判断的能力。在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属于核心课程。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尚未得到广泛推广。而基础会计作为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的实用性专业课程,承载着培养适应时展要求、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但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刻板的教学方式仍然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不利于会计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结合基础会计专业教学实践,吸收国内外优秀案例教学的经验,推动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值得高校同仁深入讨论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主要通过重现或者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分析和讨论来开展学习的教学方式,主要用在法学、管理学等学科,如今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也有广泛应用。教学中既可以采用比较和分析,研究各类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提取出某些普遍性的管理原理或管理结论,也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借鉴他人的成果来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案例教学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首次采用,当时是运用一种很特别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来源于商业管理的真实事件或情景,通过这样方式,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主动性,实施之后,教学效果良好[2]。一直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案例教学法才被教育界所重视,美国卡内基小组在1986年公开出版的《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著作中,高度称赞了案例教学法在培育课程方面的价值,充分肯定其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成效。而国内教育界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关注案例教学法在培训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但推动了教学方式改革,而且帮助教师更加深刻理解教学实践知识,有利于其教学能力提升。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提前准备经典案例教材,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消化吸收案例精华,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推广上受到一定制约。但是,处在教学模式及方法变革的时代,案例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实施现状

2.1在观念上对基础会计案例教学存在误区。目前,我国大部分基础会计教学主要采用以传统讲授为主的方式,对于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规范性与关键点等都缺乏深刻理解[3]。在此现实情况下,虽然是在课堂上实施了案例教学,也缺乏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思考与讨论的能力,容易导致案例教学存在于形式、学生讨论脱离主题、教师难以掌控课堂等问题,案例教学的预期目标很难实现,有时混淆举例教学和案例教学。甚至有些教师对学生阐述某些概念和原理以后,采用举例论证,或把一些例子布置给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认为这就是案例教学。个别教师误把案例教学作为轻松教学,认为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减轻教师的任务,只需要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不需要站在课堂上辛苦地讲授。实际上,采用案例教学,任课教师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增加了,在课下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及精力准备课堂案例。2.2缺乏应用案例教学的基础条件。就基础会计课程而言,包括大量的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等内容,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借贷记账方法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基础会计课程的课时有限,按课程的性质分类,一般为72课时或者54课时,因此,进行案例分析的课时就极为有限。这说明实践性教学在培养体系中处于薄弱环节,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往往课本基础掌握娴熟,但是在实践中不会处理具体会计实务。推广案例教学,对基础会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还应兼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实践经验,显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亟待解决的任务。2.3选取合适的案例存在难度。针对于案例教学法来说,选择恰当的案例非常重要。目前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获取案例资料:(1)选择国外的经典案例;(2)从国内为数不多基础会计案例教材中选择;(3)在借鉴已有案例教材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自行编写案例。在教学中,教师使用国外案例占主导地位,由于国外较早开展案例研究,资料较为丰富,具有较强借鉴意义。但国内外的企业基础会计研究的差异,而国内基础会计案例的经典教材比较匮乏,如果自行编写,则需要教师积累丰富的实践素材,同时教师还要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真实数据,对于教师而言,实现难度较大。2.4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中。要提高学生参与案例活动主动性,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案例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案例内容,课堂上参与案例分析、课后进行认真的总结,需要学生投入更多时间及精力进行主动学习。然而学生由于习惯了“填鸭式”“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知识传递方式,形成了固有学习模式,不愿意主动发言、主动参与讨论,因此不容易融入案例的探讨中。

3案例教学方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的一种互动式教学,其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课前准备案例阶段;(2)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阶段;(3)案例的总结阶段;(4)案例报告的撰写阶段。成功开展案例教学,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整个教学。3.1课前准备案例阶段。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针对案例进行相关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课前应根据基础会计的教学计划,精心地做好教学准备,仔细斟酌挑选案例,充分论证案例所考察的知识点,提前预判在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教师提前发放“学案”给学生,可以采取列条式提问方式,对此案例讨论的问题范围进行界定,做到有的放矢。第二,学生的课前准备。实施案例教学,学生在收到教师“学案”以后,按照教师的安排,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仔细研读和思考案例,熟悉案例中的相关信息、数据并搜集与“学案”有关资料,运用已掌握的基础会计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撰写发言提纲,为课堂上发言讨论做好准备。3.2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阶段。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根本目的是在以相关理论作为指导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讨论,挖掘出其背后原因。运用现有的经验归纳总结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对策。一般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4]。3.2.1教师有效组织与引导一方面,教师要积极营造融洽的讨论氛围,鼓励发言。在案例分析与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讲授者,而是组织者与听众,充分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主动性,要循序善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教师可以将模拟教学法融入到分析与讨论环节,让学生作为当事人体会案例中的角色。学生以案例主题为中心进行分析讨论[5]。当学生讨论僵持不下时,应适时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都能融入角色;当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时,要及时纠正,控制好节奏,以达到理想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引导的方式与技巧,不要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以免误导学生。学生的错误观点,不要直接否定,而是讲清道理,让学生知道自己错误所在,进行自我纠正。第3.2.2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融入角色,运用掌握的会计原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做出科学合理决策。因此,学生应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与分析中来,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互相沟通、交流与辩论,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判断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仔细倾听别人的见解,并与自己的观点进行比较,提炼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观点。3.3案例的总结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通常情况,教师要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总结。教师总结的重点是讲清原理,揭示案例的本质,同时充分肯定一些学生好的思路和独特的观点,与此同时还要指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存在哪些不足或理解偏差,以及如何利用基础会计理论,解决案例所涉及的问题才更加有效、更加科学。进行总结时不一定都要明确地给出标准答案,因为基础会计案例来源于现实经济生活,有时很难给出标准答案,只要能够合理解决问题就有可取之处。重要的是要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提高学生从事会计工作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基础会计理论的理解。3.4案例报告的撰写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讨论分析之后,总结各自的观点,撰写分析报告。在报告内容中,首先应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备选方案,围绕结论逐层展开分析,采用事实与数据论证自己的观点;其次,通过对复杂的基础会计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教师应对学生提交的案例报告做出客观评价,作为评定学生案例成绩的重要依据。

4推广案例教学法的建议

案例教学法表面上看是一种教学方法,本质上它已形成一种教学体系。因此,在高等会计专业教育改革中,在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时,与会计专业相关的教学体系也随之调整,使之与案例教学法互相兼容、互相促进。4.1明确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关系。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案例教学方法为辅。推广案例教学,并不意味着撇开传统教学方式,关键在于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6]。一些高校对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学生认为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是课堂教学最理想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教师可运用传统教学方式讲解基础会计基本理论,配合案例教学法讲解实践技能,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理论掌握与实践能力提高相互促进,学以致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此外,协调好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7]。其他教学方法可以作为案例教学法的有益补充。比如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根据实习经历撰写调查报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现企业在会计实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争取建立实训基地,从会计凭证录入、各种账表建立及到财务报表分析,运用电算化系统,让学生进行实战操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会计业务能力等。4.2修订教学计划,科学分配课堂时间,为案例教学提供充分保障。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会计教师在基础会计教学中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的现象普遍存在,结果必然是课堂教学时间以讲授为主。将案例教学纳入到教学计划,准确掌控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效率。课前精心准备案例教学内容,是实现案例教学目标的关键[8]。因此,有必要压缩基础会计理论内容,将部分理论融入教学案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合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4.3将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纳入考试成绩评价体系。考试成绩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综合成果,因此必须涵盖案例教学的内容,针对整个的学习情况进行分项评分,最后汇总。考试成绩由笔试、案例、出勤、作业等项目构成。涵盖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的改革结果,必将会对传统成绩评价方法进行优化,在学生期末成绩中基础会计案例分析的成绩应占一定比重,为此需将笔试成绩和案例分析讨论成绩等结合起来综合测评,可根据学校情况制订笔试成绩和案例成绩等所占比重,通常认为,案例分析成绩在总成绩所占比重30%较为合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兴趣,还促使学生重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学习。4.4建立以案例开发为基础的案例教学体系。选取合适的案例材料是成功案例教学的保障,案例教学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案例开发的水平。有关调查数据表明,大约30%的学生认可教材配套案例,以著名企业作为案例分析对象约40%的学生认同。这表明高水平的案例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意味着案例开发工作在案例教学中重要地位。当前的会计类课程的国内案例,并没有形成像MBA一样经典案例库,因此,任课教师需要重视会计类案例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开发和理论教学配套的案例教学教材。要明确与构建案例教学的反馈机制,通过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交流与反馈,推动案例的开发。教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可以在学期期初和期末,设立基础会计案例需求与效果的指标体系来捕捉学生的期望与要求,从而实现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的案例开发。值得注意的是案例的开发与编写需要建立团队,单靠任课教师一人无法完成案例的开发工作。因此要推动基础会计案例开发的分工及协作,通过基础会计课程任课教师之间的分工及协作,来推动国内高质量教学案例的开发。此外,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与设计给予教师案例编写的奖励机制,鼓励案例开发的自主创新。随着时展及社会进步,传统教学方法弊端已经呈现。要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必须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在基础会计课中引入案例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反复实践,需要与学生讨论,不断修正,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总之,案例教学法是基础会计教学改革一种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对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谭爱强.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9(36):116-117.

[2]齐筱.国际会计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26(3):82-83.

[3]彭艳梅.体验式案例教学法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运用[J].财会月刊,2015(9):124-126.

[4]赖丹.面向本科层次的财务会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会计之友,2013(1):121-123.

[5]蒋德启,卫慧平.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案例的撰写及运用[J].财会月刊,2011(3):104-106.

[6]李红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35):147-148.

篇4

一、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主要是指在教学中引入具体的实际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教学互动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的方法。近年来,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案例教学法从案例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解决问题,通过思考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实践性强,案例教学法是将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应用在课堂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掌握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形成一定的专业技能,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3)重视双向交流,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授者角色,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掌握一定基础理论的前提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由教师给予评价引导。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认真备选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案例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的案例应具有目的性,教师在教学之前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2)选择的案例应具有时效性,案例的选择要新颖,可以根据社会的热点经济问题编制,可以结合教材、练习册等相关资料自己编制,也可以选择以往经典的案例进行加工改造。总之,所选的案例是学生所关注或感兴趣的,这样才能够激发讨论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并寻找正确恰当的解决办法。(3)选择的案例应贴近生活,所选案例的内容要与现实会计职业中的实际情况相连,以保证学生在案例描述中能够顺利进入情境,帮助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对会计工作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课堂精心安排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中职学生本来基础薄弱,而财务会计专业内容又较难,一些案例对学生来说也比较复杂,所以:(1)教师应提前将案例资料发放给学生或采用投影、视频等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案例进行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案例有全面的理解。例如,在财务会计课程“固定资产的取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业务案例:甲公司用银行存款购入一台需安装的设备,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800000元、增值税税额136000元、支付安装费20000元,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作为企业会计我们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再引导学生利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对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应交税费等会计账户的内容进行预习并理解,从而对企业固定资产取得的会计核算进行理解掌握。(2)在讨论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可以采用分组形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积极交流意见,提高学生在会计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通过讨论,学生不仅能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另外,分组讨论也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能力的培养。(3)教师在讨论中要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要营造热烈的讨论气氛,要善于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小组内学生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提出多个解决方案,教师这时要指导学生相互尊重,运用会计专业知识选择正确合适的方案。

(三)课后展示成果并总结

经过充分的讨论,学生已经有了基本正确的观点,但还有待完善和补充,所以有必要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总结。具体可以在学生讨论后,先请各组派代表进行总结汇报,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以提高其展示效果,在小组展示结束后,再让小组之间评价各自的成果,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在评价总结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要鼓励学生采用恰当的方式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应该对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对一些好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同时也对一些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进行纠正或补充,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做得更好。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有助于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其应用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教学案例,使之得以更好的应用,让课堂更生动有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中职会计的教学质量。

篇5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比以往传统的方式有所改进,“教师讲,学生听”“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依旧存在,“班班通”在中职教室也成为教学辅助最重要的工具。但是如何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到底听会了多少,学生做题的思路是怎样的,一系列的问题对教师的教学设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学案在基础教育阶段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引明灯,调动了该阶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从事基础会计教学中,笔者积极尝试在会计教学中引入导学案,使会计课的课堂活跃起来。

一、导学案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如果要深入写好导学案,教师必须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的难点重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多角度、多层次地深入挖掘教材,富有启迪性地解读教材,在集体备课中拟定出更高质量的学案。基础会计是职业学校财经专业的一门比较重要的基础专业课。多年的实践教学,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初学基础会计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词语的认识都是非常抽象的。怎样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呢?我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引入导学案,在导学案的设计上下工夫,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和学生的“学”的主动性,一般我把一堂课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检测上节学习内容阶段;第二阶段是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阶段;第三阶段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评析难点阶段;第四阶段是学生训练阶段。以“账务处理程序”这一章节为例,检测内容为会计核算方法是什么?这节内容是对会计账务流程的一个总结,为导入本节课打好基础。第二阶段就是以导学案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阶段是学生提出在自主学习中不理解的内容,先由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评析,第四阶段是学生练习阶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入难,分为多个层次。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导学的作用,通过制定不同层面的问题进行提示,引导学生的思维,使问题简易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技巧。

二、导学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方式相对传统,学生自学能力较差,不知道如何预习。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明确了预习的目标和任务,将要学习的内容和问题具体化。学生依据导学案提高预习,达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学生借助导学案,预先认知学习目标、查询相关信息、解读学习内容,并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同时,导学案可以保障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得到合理的、有效的利用,为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提供物质基础。科学的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为中职学生营造出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上整个学习过程被科学、实效的导学案引领,学生有方向、有目的、有策略、有方法地自主学习,知识转化、能力提高自然蕴含其中,学生也无形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三、导学案为学生反馈信息提供了帮助

导学案中的反馈练习部分,教师要严格做到在课堂上完成,而且一定要认真批改,严令禁止用小组长代改。除了每月或者每周检测之类的试卷,批改结束后务必要发给学生订正,及时发现错误,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完成“课后拓展”试题。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样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在掌握学习内容方面的不足之处,使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可以及时调控授课进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情况不同,讨论的方式就不同。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注重引导方式的多样性,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每节课都应时时提醒自己,注重适应学生,只有这样,“导”才会显得有声有色。中职的会计专业要为社会培养会计行业的专业性人才。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不断的释疑、讨论过程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虽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作为教师,不管是在备课,还是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都应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提升中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改之路不仅艰辛而漫长,更是崎岖而坎坷。所以它需要我们每个教师敢于探索,勇于前行,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课改之路。

参考文献:

篇6

二、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一)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基础会计作为该学科的入门课程,其内容比较抽象、难理解,对于从未学过会计的中职学生来说,要理解这些概念、方法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理论就谈不上实践和运用,案例教学法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无疑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它使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实际的案例学习和分析过程中,通过精心的准备和讨论、归纳,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都得到质的发展,这就为学生拓展理论知识,走向实践迈出了一大步。

(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中职学生生源的普遍下降,作为入门课程基础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理论难度,而且教材偏重理论,这加大了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困难,也使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讲课时照本宣科,会使知识更难以消化。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所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时刻把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还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一支综合素质全面的教师队伍

中职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学生一走出校门就能上岗,这就要求中职会计专业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专业理论,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能对课程内容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讲述,使高深的理论通俗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要想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对案例所反映的理论知识就要有深刻的理解,并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在引导和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总结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组织和互动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各种不同案例的研究和探讨中,又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所以,大力推进会计专业的案例教学,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案例教学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实践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便于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最终达到学习目标。特别是在讲授基础会计这一入门课程时,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作为案例引入教学,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案例教学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一)口头描述案例

在讲授基础会计中账户的四个数量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时,因为账户借贷方表示的内容不同,初学专业课的学生被期末余额公式搞得很糊涂。于是,在教学环节中笔者设计了如下例子:9月1日开学时,小明从家里带来现金500元;9月15日,爸爸来学校看他给了现金1000元;9月20日,他花了现金300元给饭卡充值,请问到9月30日他还有多少现金?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月初的500元为9月的期初余额,15日收到的1000元为本期增加发生额,20日支出的300元为本期减少发生额。至于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可知月底剩余现金=500+1000-300=1200元。这个数字就是9月的期末余额,又是10月的期初余额。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文字表示上述公式,可得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教师又再次启发思考:由于账户的性质不同,所以每一个账户的借贷方表示的增减情况也不同,请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期末余额公式还可以怎么表述?学生展开讨论:资产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所以资产的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性质跟资产刚好相反,为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所以权益账户的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账户的四个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常用的概念和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填写账户并计算出它们的期末余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这是一个通用公式,适用于每一个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但是因为每一个账户借贷方表示的内容不同,所以在具体公式上我们可以用借方和贷方去取代公式中的增加和减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熟练掌握账户的结构这一内容。通过这个案例分析,学生将简单的数学计算和会计知识结合起来,很容易就掌握了账户相关的知识点。

(二)运用多媒体方式呈现案例

在讲解“会计收入”这一重要概念的时候,很多学生觉得“收入”这一概念他们很熟悉,不存在什么难点,却不知道“会计收入”和我们平常所讲的“收入”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并不是收到钱就是收入,还要区分是否属于企业日常经营所产生的收入。笔者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形象地展示了某流通企业的几种收入情况:有罚款收入、销售产品收入、出租柜台收入、提供修改服装服务收入等。多媒体设备展示的画面形象生动,引起了学生一阵阵笑声,播放结束,笔者提出问题:刚刚展示的收入哪些才是“会计收入”呢?学生开展了激烈的讨论,结合课本上的概念,最后得出结论:偶然产生的罚款收入不属于会计收入,其他几个则属于会计收入,它们分别是销售产品、让渡资产使用权、提供劳务取得的企业日常经营所产生的收入。多媒体教学用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声像手段把案例中所包含的各方面的信息更全面、更逼真的呈现给学生,既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篇7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会计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是应以真实情节为背景,对某一个或几个有典型意义事件的综合描述,并借助于图表、照片、计算机等辅助手段,使人能得到某种启示的例证。

一 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应用于“基础会计学”中,需要经过案例选择、课堂讨论和得出结论

现以一个案例来分析案例教学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的作用。腾飞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生产甲产品的公司,注册资本金为4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200万元,收到A投入的资本金100万元,B投入的资本金100万元。经过九年的发展,现在企业净资产已达1亿。问题如下:(1)公司成立之初收到资本金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2)净资产的概念是什么?由哪些项目组成?(3)净资产的增加怎样在会计处理中体现?

对于这个案例中的问题,学生需要把在整个“基础会计学”中所学的方法都理解透彻以后才能解答。因为仅仅公司收到资本金这一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就需要涉及到银行存款、实收资本等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法),然后运用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借:银行存款200万;贷:实收资本――A100万,B100万)进行处理,将这一会计分录填制到通用会计凭证上,然后进行审核(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法),再按照银行存款、实收资本的内容设置账簿(登记账簿法),分类反映银行存款、实收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最后经过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法),编制到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报告法)中。由此可见,案例中的一笔经济业务就能将所有的会计基本方法串联起来. 既能使学生理解每种方法的含义,又能从整体上了解各种方法之间的密切关联.后面两个问题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具体内容和方法的理解。通过这种案例的教学,达到了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目的。

2.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之中

提示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比如在讲授《基础会计学》第二章“会计恒等式”时,“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是一个教学难点,初学专业课的学生很难理解。于是,在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设计如下:

第一,导出案例:某公司要创办下属原料工厂,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引导学生分析:首先公司要有资金,资金可以自己投入或其他单位、个人或外商投入,若不足也可向外界金融机构借入。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总结可知资金来源的两条途径:一是向债权人借入―形成债权人权益(负债)二是投资者投入―形成所有者权益,这两项就构成了权益。

第三,启发思考:公司筹足了资金后如何运用呢?

第四,学生讨论:公司要用筹集到的资金建造厂房、购买机器设备、原材料、无形资产等。

第五,教师概括与总结:公司用这些资金建造的厂房、购买的机器设备、原材料、无形资产等,这便是一个资金运用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企业的资产。从而得到结论:

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通过以上讨论分析,学生充分理解了“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这一知识难点,同时对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的理解和掌握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 运用案例教学法注意的几个问题

1.根据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合理设计和使用教学案例

第一,根据基础会计的特点,将教学案例分为课堂引导教学案例、课后训练教学案例两部分,使案例教学的应用更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课堂引导教学案例以教师讲授为主,案例要简洁,重在讲清原理,给出分析过程和结论,发挥解析和理解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训练教学案例以学生自我研究为主,重在应用、发挥巩固和提高的功能。

第二,教学案例的使用要适当,不一定是越多越好。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建立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教学案例资料。

第三,可以灵活选择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由于课程的学时有限,案例教学占用的时间也比较长,导致案例教学不能有效实施。所以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除了在课堂完成案例的讨论外,还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实施方式。

2.发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案例教学中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案例教学的成功使用,不仅取决于教学案例本身的合理性,还取决于如何成功组织案例教学,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设计案例教学的各个实施环节。尤其是课堂讨论教学案例的实施中,教师更是案例教学实施成功的关键。在授课前,教师要选择适合本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学时的教学案例,因此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责任心。教师应该计划和控制好每一个细节,包括案例选择、案例组织、案例时间控制、学生反映以及案例总结等细节性问题。同时,在案例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或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小组组长,将教学案例提供给学生,并推荐相关的参考资料和布置一些思考题以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案例,为案例教学的实施做好准备。在案例教学的实施中,教师需做好案例教学的考评,设计好案例教学的考评表格,做好案例讨论的记录,同时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发言。在案例的研讨中,教师应控制好研讨主线,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讨论、争辩,带领学生共同研究案例中的问题和能采取的解决方法。在案例研讨结束时,教师要做好总结与考核。

3.发挥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篇8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1- 0097- 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拥有专业技能以及系统理论知识的人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青睐,因此,我们职校教师在平常的实践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许多学生反映,“财务会计模拟实操”这部分的学习相当吃力。后来才发现,以前我们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过分依赖教材,致使学生也只是拥有空洞的理论,不能举一反三,导致实践中出现卡壳。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拦路虎,笔者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提出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会计教学中。本文结合基础会计课程来谈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与特点

案例教学就是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用真实的、现实的、有情节和环境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具体事例教学,通过设置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一种互动的学习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带来3个大的转变:一是主体的转变,把以前课堂上以老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二是思维上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代替“聚合性思维”,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逐步解决问题;三是教学方式的改变,由以前的仅仅依靠对课本上的理论和例题的讲解转变为将理论与具体的会计事例相结合的方式讲授。

2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1) 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式的教学,只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传递,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去身临其境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

(2) 学生通过实践,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紧密结合会计教材的同时,将艰深的理论知识用案例的形式进行描述,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真正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多给学生提供一些会计实务练习,从而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完全掌握,并能灵活应用。

(3) 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当尽量选取有讨论性的案例,此外,选取的案例也应模拟一些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独自对复杂多变的形势进行判断进而作出决策,然后再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收集,对案例进行分析与推导,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使实际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3 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基础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入门的重要理论实践课,其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系统性强。大多数职校学生是初中毕业,在来学校学习之前根本没有多少会计方面的常识,所以学生很难自主地将所学过的理论与会计实践直观地联系起来,进而造成学生感性认识较差,对于所学的知识不能完全进行消化,完全只能依靠死记硬背。

例如,讲到关于债券问题的时候,笔者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同学之间有没有借出或借过别人东西?然后,给出一个案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公司要运营下去,最重要的就是资金,有了大量的资金,公司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但是,一个公司,它自身的资金是有限的,所以,为了公司能够发展下去,一方面公司可以通过贷款来解决,另一方面发行企业债券,也是一条筹集资金的途径。接下来,引出债券的基本概念,以及发行债券的原则等,最后让学生对买方和卖方不同的账务处理方法进行讨论,而老师则在学生讨论相对成熟的时候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如当债券以不同价格发行的时候,买卖双方应该如何进行处理?从而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这种用案例来进行教学的方法,不仅可以使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基础会计课程物资采购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往往会把各种各样的概念弄混淆。所以,在讲述这一节内容的时候,笔者对这些概念进行了归纳总结,采取了如下的设计:

(1) 结合案例,对购入物资的成本构成、相关税金、销售折扣、不同的销售方式、结算方式等知识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对于此节知识深入理解。

(2) 给出案例:A厂购进X材料花80 000元,应缴纳税金3 000元,制造成Y商品后,销售了65%后赚回了成本费12 000元。但此时突然爆发了金融危机,为了降低金融危机对工厂造成的影响(商品Y的积压会有每天500元的损失,如养护费、仓库费、工作人员的劳务费等),该公司决定采取打折销售(7天卖完)或者“买二送一”(5天卖完)等各种促销模式。但与此同时,该工厂又想最少获利20 000元,请问应该选择哪种销售模式才能在短时间里将商品Y全部售出;哪种办法获利更多?应该怎样操作?

篇9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302-02

1 会计专业课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

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参与案例教学的教学双方如能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案例教学基本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图1 会计专业课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

案例教学的准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总结评价

(1)案例教学的准备。案例教学的准备是案例教学展开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布置一个案例材料,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准备。对教师而言,教师要对该案例及其相关材料进行熟悉和准备。教师在案例准备环节应达到对案例充分熟悉,由于学生开放式的讨论可能会出现怪异的想法,教师对学生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可能方案也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这是教师进行正常的案例教学的基本保障。同时,在案例的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呈现案例,采用何种方式呈现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较为复杂的案例,可能还需要学生查阅更多的资料以了解相关的理论,获取更多的背景资料,这种情况下需要提前一周左右,将案例印发给学生,并由教师做出一些必要的指导。对学生而言,学生得到案例资料以后,即开始个人的准备。学生先要阅读案例,将案例中的各项内容了解清楚,借助各种手段和工具来充分理解案例及问题,必要时可能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以获得更多的关于该案例的背景材料。了解案例内容之后,学生可以开始对案例问题的个人分析,写下自己的观点或问题解决办法。

(2)小组讨论。案例与教材上的举例不同,它没有经过抽象,只是完整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事件,头绪较多,不能很容易地看出问题的实质。学生个人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并且个人分析难以全面,甚至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班级集中讨论前先进行小组讨论显得十分必要。小组讨论主要是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促使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经过相互交流和启发,学生就可能较顺利地解决个人在准备案例中的困难,集中小组内各成员的智慧,使其观点更加全面,方法更周详。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经验等进行合理分组,使得小组讨论能够顺利开展。如果案例的难度较小或学生己经具备较强的案例学习能力时,这一环节可以省略。

(3)班级集中讨论。这一环节是集中班级智慧的阶段,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班学生分享经验和知识的过程。经过小组讨论,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陈述其小组的共同观点,其他的成员也可以将自己的不同意见予以发表,同时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质疑,在问答中不断吸收各种观点的可取之处,形成各种有效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和教师的讲解,教师则应该通过各种办法激发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欲望,同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各种理论支持和背景资料,有效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并在讨论出现偏差的时候迅速予以纠正。

(4)总结评价。这个环节通常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估,是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理解和收获。教师对学生参与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既要给出理论上的精辟阐述,又要恰如其分地分析学员观点的优缺点;既要给出分析的思路或者学习的结论,又要留给学员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对案例及问题在课后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2 会计案例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2.1 呈现案例的策略和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案例材料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相应地采用适当的方式,把案例呈现给学生。

(1)以文字材料方式呈现案例:这是最简单也最通用的一种方式,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案例,以文字材料的方式发给每个学生,供学生阅读分析。这种方式适合情节比较复杂、篇幅较长的案例,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不够直观生动,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案例: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声像手段能把案例中所包含的各方面的信息更全面、更逼真的呈现给学生。在当前现代电教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的条件下,教师在课堂上呈现案例材料应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

(3)口头描述案例:根据案例本身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教师口头描述案例,同时由学生作简单的记录。这种方式对于教师的描述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教师在描述的时候,不能做到抑扬顿挫,感情投入,则影响学生对案例信息的获取。

(4)组织学生表演案例:在教学课堂中,通过学生的表演,模拟、再现社会情境。这种方式直接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准备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方式直观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这种方式不适合会计学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因为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中的案例通常没有感人的故事和生动的情节,并不适合表演。

2.2 分析讨论案例的策略和方法

(1)把握好课堂讨论的内容和节奏:一方面,教师必须要有时间观念,根据讨论问题的重要性来分配时间。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能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较多,而且随着讨论的逐步深入,很可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但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合理地分配讨论时间,对于那些重要的问题,应该优先考虑,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引导讨论的方向。无论小组讨论还是班级讨论,往往会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这时候如果教师不及时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拉回来,就会偏离案例,教学目标也就难以完成。因此在学生展开讨论时,教师必须做好一个导航者,把握讨论的方向,在出现偏题时迅速予以纠正。

(2)创造轻松和谐、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一是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案例教学要以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教师要有民主意识,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二是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在表述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防止教学过程中语言苍白平淡,一种语速、一个语调讲到底,导致学生视听觉的疲劳。同时,教师要重视形体语言的运用。交流过程中的形体语言有时能达到有声语言所不能的效果,教师鼓励的眼神,会心的微笑,有力的手势等,不仅能极大的增强学生的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增强课堂氛围的生动活泼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3 归纳评价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案例和案例问题都是具体的,讨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生动丰富的,但大多也是片面的、零碎的。教师的总结不能停留在表面,从案例来到案例去,就事论事地谈论问题,也不能停留在提供问题的答案上,应该注意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想水平。在综合评价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各种观点和主张的基础上,教师要启发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出在解决某类问题上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原则性、方法性和策略性的结论,从而为学生将来创造性地解决某类新问题打下方法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案例教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10

0 前言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学习该专业其他课程的敲门砖,所以学好该课程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刚刚步入高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基础会计》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他们对于该门课程也属于零基础,基础会计的理论体系、专业术语表述、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与以前所学的课程截然不同,以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思维方法很难理解该门课程的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基本概念和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从而导致很多学生难以适应该课程的学习,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如何解决学生学习适应性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便成为师生必须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为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适当改变一下教学方法,让会计概念描述通俗化、让举例生活化,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 《基础会计》课程分析

基础会计课程主要是研究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通过《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的概念、特点、对象和原则,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汇总和批露的全过程,使学生对会计这一学科和会计方面的工作内容和任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本课程紧密结合考试和实际工作需要,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基础业务的处理能力培养,是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生重点学科。

2 高职学生《基础会计》学习特点分析

2.1 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学习兴趣分析

《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是针对经济管理类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安排在大一新生阶段,学生刚经历高考。但高职学生普遍入学分数较低、基础不牢、数学学习和理解能力差,尤其文科入学学生更是将与数字有关的基础会计课程视为课程中的最大难关,这使老师产生了学生对《基础会计》不感兴趣的错觉。

2.2 学生在基础会计对专业课的作用方面认识欠缺

基础会计课程是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理论课,其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之一是为专业服务。《基础会计》同样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三门必考课程之一,但是大一新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视度只存在意识层面并未落于实际行动上。

出现这种情形,主要是因为学生除因考试需要而学外,并未接触过企业实际操作因此不能认真思考过为什么要学基础会计,于是在教学活动中难以受到会计潜移默化的影响,未能将学到的会计知识操作方法和思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时候作为老师,要多结合实际让学生从主观上去发现身边的会计、生活当中的会计,使尚未踏入社会的他们意识到会计对于他们的将来会有多大的帮助。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任课教师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应更多、更有效地让学生体会基础会计在高职教育阶段的作用,让学生深切认识基础会计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帮助。

2.3 学生的思维方式特点分析

从高职学校生源来看,学生主要是专科线上的学生,总的来说文化课普遍较差,而且学生们刚刚步入大学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还停留在高中阶段,还没有形成作为一名大学生而应该有的学习方式。因此,大一的学生们在学习基础会计时普遍采用高中学习数学的方法,比如采用回忆、辨认等模式的思维方式,对于一些理论知识采用记忆和模仿的方式,对于业务题的掌握甚至采用死记硬背甚至是直接套用的解题方法,并没有形成会计的模式进行思考和掌握,对峙不求甚解。对于任课老师的授课内容,大多数学生表示课后保留的印象一般,能记住的知识点很少,甚至有极少数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有印象,只有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表示印象深刻。

2.4 学生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学生接受基础会计的学习

刚入学的高职大一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意思,自学能力较差还停留在高中教师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对教师存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还没有习惯自己反思的学习习惯,更不具备总结知识和归纳知识的习惯。他们没有意思到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是要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基础会计的知识接受时,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对于培养他们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形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

3 运用教学案例生活化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探索

针对上述有关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认为提高《基础会计》的课堂效果可以采取生活案例的讲授方式,以便学生掌握和理解基础会计中一些枯燥理论的知识。

3.1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础会计的学习中,有关会计基本理论这一部分由于理论性很强,学生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水平不能理解一些会计方面的专业词汇,因此对于这些地方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实践性活动引导,养成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会计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学习的过程和知识的价值。由于我们学校和事务所一直有合作关系,因此在学习了财产清查之后,就安排学生们去参与事务所的盘点工作。这样可以通过接触实践让他们熟悉财产清查的程序和实施步骤,掌握不同财产的清查方法尤其是在事务所的盘点工作中可以接触不同实物资产的清查实践。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 分配角色,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目前新的教学理念是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可以巧妙地采用分配角色,让学生扮演一下生活中的小角色,帮助学生们理解知识点,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们理解第一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的含义,还能够加深学生们的知识记忆,对于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也会有不小的帮助。

4 结论

教学案例的生活化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兴趣的一种方式,就像调味品不可太多太滥,要避免随意选用生活素材,以免喧宾夺主淡化了原本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这样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因此,在教学案例生活化教学中,对于老师而言,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教学能力;对于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要紧贴教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避免出现为“生活化”而“生活化”。

【参考文献】

[1]邵晓琰.通俗化语言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12(01):112-114.

篇1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4.062

The Case Study of Course Modular Teaching in Comput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undamentals

LIU Bo[1], LI Yan[2]

([1]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hezi University, Xinjiang 832000;

[2]School of Science,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course modular teaching in the comput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undamentals is defined firstly. Taking the office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 for example, the contents of course module is designed an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sub-modular teaching mode is analyzed. Finally, combined with practice,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implement the modular teaching.

Key words 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modular teaching; case study;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针对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与实践应用能力,初步让学生系统地、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理论相关概念,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模块化教学是一项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专题教育,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强调知识能力一体,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强调知识实践一致,是以课程模块为单位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为培养目标,它是对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所产生的教学模式。①因此,采用模块化教学是实现上述培养目标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方案。

1 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案例

1.1 设计课程模块内容

以办公软件与信息检索内容为例,将该章节分成4个子模块,每个模块划分为若干个教学任务,模块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②

1.2 具体实施过程―以子模块一任务二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1.2.1 教学内容分析

制作电子刊物是word综合知识应用的实践案例,该内容涉及到艺术排版,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艺术字的制作,艺术字与图片的组合,图文混排,文本框和页边框的设置等知识点。要求学生通过本任务的学习,可以独立设计(下转第169页)(上接第132页)完成一份主题形式新颖,色彩搭配和谐,内容丰富的电子刊物。

1.2.2 学习者分析

有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使用过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本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学生缺乏综合技能的应用。本次教学案例设计的目的在于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3 教学环境

计算机公共机房(教师机、服务器、学生用机70台,投影仪各一台,并组成局域网)

1.2.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艺术字的制作;掌握图片与艺术字的组合;掌握图文混排;掌握文本框的输入;掌握页面边框的设置。(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信息检索收集的能力和 word 软件使用的综合应用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在学习过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1.2.5 任务设计

(1)收集素材,确定主题;(2)制作艺术字、插入图片、设置文本框;(3)图文混排。

1.2.6 教学策略及过程

本次教学采用案例驱动式教学具体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分析案例―总结案例,提出任务―分析任务―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作品展示评价。

1.2.7 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评价标准

2 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反思

模块化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在实践教学中还是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③(1)学生的不适应性。部分学生觉得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他们的要求过高,因为在每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大量的案例任务,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任务量较多,便会产生厌倦和畏惧情绪。因此如何才能使教与学达到同步双赢的效果,防止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是关键。(2)教师的不适应性。模块化教学对教师要求过高,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每个模块需要教师设计大量的案例任务,教师的工作量无形中增加了很多,教师的心里难免会产生一些的压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培训,使其能够灵活的展开教学。(3)实践教学耗费时间精力过大。模块化教学在实践应用中,首先需要做大量的教学分析,来确定每个课程模块的名称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其次每个课程模块结束后都需要对其进行评价,最后归总为学生的总成绩,学生考试不达标还要继续考试,直到达标为止,整个课程的实施需要一年之久,固模块化教学相对传统教学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4)评价标准有待完善。在模块化教学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只能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给予评价,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测评标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结语

本文举例分析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提出了模块化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但是,对模块化教学模式背后的理念挖掘不够,需要进一步深入模块化教学实践,总结出更好的经验。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KG-2013-21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