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国防教育征文

国防教育征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28 18:33: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国防教育征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国防教育征文

篇1

[19][20]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 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R].中国教育报,2012-10-17.

[21]王应密.我国高职教育政策实践的分析与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8(23):26-28.

[22]劳凯声. 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5.

Analysis on the Policy Tex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WANG Ying-mi, ZHANG Le-ping

篇2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认为分权能够提高地方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美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验都支持了这一结论。但是,在中国, West和Wong(1995)发现,财政分权导致配置在卫生和教育的公共支出减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它明显恶化了当地居民的福利状况。在分析中国问题时,我们除了要考虑分权办法可能对地方性公共产品产生的影响,还需要考虑财政体制外的一些制度因素对分权效果的影响,如国内学者均指出中国户籍制度极大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性,同时官员自上而下的任命制度极大削弱了地方居民向政府传达公共需求信息的效率。因此,中国激励地方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机制是自上而下的官员惩奖制,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竞争流动性更强的资本要素为目标的激励。

一、中国财政分权与文教卫公共服务供给影响机制的分析

在“用脚投票”机制下,居民会通过选择居住地来表达其对地方公共物品组合的偏好,地方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也将作出相应的反应。但对于中国来说,由于户籍制的存在将大量的流动人口排除在其就业地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内,因此居民的流动更多的是以追求更高的收入(或更好的就业机会)为导向。当然,我们也不能够排除公共产品对居民流动的吸引力,特别是那些已经具有较高教育素质的劳动力。无论居民以何种目的而流动,对于劳动力净流出地来说,劳动力外流会伴随着部分公共服务受益(如义务教育)的外溢;对于劳动力净流入地来说,劳动力的流入意味着其以较低的公共成本获得了人力资本的积累。中国人口向东南沿海(包括新疆)迁移已经持续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对于有大量劳动力移出的中西部省份来说,就缺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正向激励,因而会降低在教文卫上支出的比重,并且,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具有后发展优势,他们并不用过多的去担心技术进步的问题,且这些地区资本短缺的问题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更严重,其经济增长对资本的依赖更大。因此,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普遍忽视诸如教育、卫生等社会服务需求,而更重视通过改善本地区投资环境而提高其对物力资本的竞争力。对于劳动力净流入的地区,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这些地区往往不对没有户籍的劳动力提供完全的公共服务,特别是教育、医疗等直接与户籍制度挂钩的公共服务,户籍制度对这些地区供给文教卫公共产品会产生负面的激励作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经济发达地区在完成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过程中,资本和技术进步逐渐取代低成本劳动力,成为推动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高素质劳动力和资本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竞争的主要目标,而这类生产要素对投资环境、公共服务水平的要求相对于低成本劳动力更高,于是,这些地方政府又不得不通过改善社会公共服务和投资环境,如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性公共产品来提高其在全国资本和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说,其在科教文卫上的支出变化是不明确的。

二、模型的构建和变量说明

(一)模型构建

如上分析,文教卫类公共服务最终受益的对象是具有较强流动性的劳动力,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更偏好于见效更快的经济建设支出。根据这一基本判断,本文构建以下计量模型:   

其中,wjw表示人均地方文教卫支出,用来代表地方提供文教卫公共产品水平;city代表全国城市化水平;tran代表中央向地方人均转移支付;rev代表地方人均自有财力;fd代表文教卫公共产品供给执行分权程度;gdp代表人均GDP。

(二)变量和数据说明

以不同的指标所反映的财政分权的意义和结果都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我们主要考察的是地方自有收入、转移支付以及具体公共产品供给的执行分权度对具体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首先,我们用人均科教卫财政支出衡量政府供给这类公共产品的状况,即因变量。经济增长会对这类公共产品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我们将人均GDP放入到解释变量中。地方政府对不同来源财政资金(自有收入和转移支付)的自主程度和支出倾向存在很大的差别,自有收入的自主程度较高,如上所述,地方政府可能更倾向于将其用于见效快、受益内敛的公共产品,如基础设施投资;转移支付的自主程度较小,特别是专项转移支付具有专款专用的性质,地方政府只是中央政府执行特定的公共产品供给之责任,没有实际决策权,因此这类资金的使用更多的是体现中央政府的意志。另外,中央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将公共产品供给的执行权下放给地方政府,由于“信息优势”的存在,可能更有利于提高其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我们将执行分权考虑其中。此外,为了消除价格因素和人口变动的影响,我们将数据以1994年价格为基数进行了处理,并将数据进行人均化。

国内学者对财政分权与具体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总体财政分权程度(即各省与中央政府间的财政分权度)基础上的,如乔宝云等(2005)在考察中国财政分权与小学义务教育关系时采用省级财政分权程度的指标。尽管总体分权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央与地方在各省的总体事权分配情况,但具体到各类公共产品的支出分配上,他们之间的分权程度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如地方受益较强的公共产品(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更多由地方负责,相应的分权程度也会比较高,而外溢性较强的公共产品则分权程度相对较低。因此,研究财政分权对具体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应建立在相应事责分权程度上,当然,具体到各省分的研究时,由于可参考的数据不够详实(各种年鉴中并未对各省特定公共产品支出资金的来源进行分类),这时候以各省财政分权程度作为替代是无奈之举。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对中央与地方间各类公共产品分权的总体状况进行考察,即:

文教卫公共产品执行分权度=地方用于文教卫的支出/全国用于文教卫的支出

三、模型回归结果的解释与结论

由于我们采用的是1995-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在进行 计量回归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经检验得出各数据均为二阶单整,且具有协整关系,对其进行误差修正后,回归得:

D.W=2.1  ,  

     回归各系数基本通过检验,DW值等于2.1,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且拟合程度较高,结果表明:

1.地方政府文教卫支出与城市化相关性不强,原因在于目前我国从农村进城务工的劳动力还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还主要从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生产,收入水平不高,他们对流动目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要求并不高;同时,在户籍制度尚未破除的情况下,劳动者所享受的公共服务主要是与其户籍挂钩的,中国绝大部分流动性劳动力的技能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他们很难获得城市户口,他们对公共服务的诉求也就难以得到当地政府的关注,可以说,地方政府缺乏对农民工提供与城市居民平等公共产品的激励,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子女得不到良好的公共服务。

2.文教卫公共产品供给与其支出执行分权程度有较强的正向关系,说明财政执行分权有利于增进地方文教卫公共产品的供给,分权程度每增加1%,则相应的支出水平增加0.69%。其原因主要是地方相对于中央而言在供给文教卫这类公共产品问题上,是具有信息优势的。

3.文教卫公共产品供给与经济增长具有较强正向关系,GDP每增加1%,地方政府就会增加0.83%的供给。这符合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即随着经济增长,人们对于公共产品需求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文教卫是与人们健康和发展息息相关的一类公共产品,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于这类公共产品的需求也会不断的增长,此外,经济增长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多的财力。

篇3

作为教学的终端环节,考核是反馈教学效果、检验教学改革成效的关键。因此,探索适合思政课特点及规律的过程化考核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干预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既能真实反映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全过程,还能“以考促行”,培养学生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品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考核方式主要弊端

1考核目擞虢萄目标不一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应该至少能够达到对信仰、知识、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四个方面的考核和检验。但是传统的考核体系往往只强调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而忽视了其他更为重要的三个方面的目标,或者单纯为了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考核,或者是为了评价、划分学生们的政治水平而进行考核等等。

2考核内容书本化。传统政治理论教育的考核,是课堂内、书本内的考核,考核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书本上的概念、理论甚至案例。考核内容的书本化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特殊的时空延展性,直接导致了学生期末的突击复习、死记硬背等应试行为,并且使学生逐渐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平时学习,甚至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目标及价值观,不自觉地走向应试教育。

3单一的考核方式与全面考核的要求相矛盾。传统的考核无论是单纯的开卷笔试或是闭卷笔试都有缺憾,那就是“一纸定终身”“千人一卷”“言行不一”现象非常普遍。要想进行全面性的考核要求我们考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思想政治状况、思想品德、个人能力素质等多方面的内容,显然仅凭一张试卷是很难达到这些要求的。

4考核结果是教学功能缺失。考核结果除了具有评价功能外更应该具有诊断、激励、导向和发展等教学功能。但是传统的考核体系却是游离与教学之外的。其结果往往只用来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但“高分低德”“高分低能”的现象也最终使这一评价功能逐渐缺失。这样,考核的结果就仅仅流于形式,作为单纯的分数仅成为总分数的分支。

因此要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的现状,使得教学目标和考核目标相一致,不仅仅考核书本知识,全面考查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全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必须重构考核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问题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1问题教学法的含义。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

2问题教学法的特点。问题针对性。问题教学法中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深度且具有针对性。老师提问是为了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从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因而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实际,如年龄特征、能力水平和接受能力。基本要求是能以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进而调动学生认知和逻辑能力方面的潜能,从而使其认知、能力、情感等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引发参与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运用问题教学法的目的之一,教师要运用问题去激发学生在问题中找到新的问题,并学会总结规律。因而能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也是衡量教师提出问题的质量的标准之一。只有具有一定思维质量和创新思想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其独立思考,学会自主探索,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

设置引导性。问题教学法运用的前提是教师要有正确的问题意识,明确运用问题教学法,其目的是“授人以渔”,在释疑中诱导启发学生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真正懂得学习的真谛不在于掌握已有的结论,而是发现问题,并在发现中不断地否定和超越自己。由于学生千差万别,因而设置问题情境,还必须考虑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现实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让学生有的放矢地提问并释疑,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学相长。

答案开放性。答案的开放性意味着问题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可以给学生无限的思维空间,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有趣鲜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设计一些带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避免不经思考就能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综合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考核方式的构建

1.教学方法设计。在教学过程当中,灵活采用案例、讨论、视频、图片等方法与手段,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篇4

一、指导思想

认真组织开展好全民国防教育日,以纪念中国人民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1周年为契机,全面普及国防知识、强化国防观念、增强国防技能,营造关心、支持和参与国防建设的浓厚氛围,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要求

1、各学院、系应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在9月20日前,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宣传活动。

2、在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期间,各学院、系要以普及国防知识为主要内容,把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师生参与国防教育和支持国防建设的自觉性。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活动氛围。

三、重点工作

1、学校在大礼堂前举办宣传展,在综合餐厅大屏幕播放国防宣传教育视频,校园网首页进行相关专题宣传报道。

2、组织我校学生参观“抗日烽火、英雄河北”主题展览,观看阅兵式及抗战影片《》。

3、图书馆举办抗战胜利71周年图书推荐活动,各学院、系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下载浏览。

4、举办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同心共筑强大国防”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各学院、系组织同学积极参加、踊跃投稿。

5、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各班级要积极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班会。

6、各学院、系应充分利用条幅、广播、校园网、微博、微信、QQ群等媒介做好宣传工作。

篇5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持久深入地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为国家培养储备国防后备力量,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自《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经过20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实践,高校国防教育已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但发展不平衡,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不够”:一是组织领导机构不够健全。目前各地高校设有的国防教育机构,多数挂靠在校保卫部、武装部等部门,只有少数高校成立了专门的军事教研部(室)。二是教育师资队伍不够充足。多数高校国防教育老师多为兼职,高学历、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比较薄弱。三是教育方法手段不够灵活。开展国防教育的内容不够丰富,缺乏系统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形式比较单一,缺少感染力、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四是部分高校领导不够重视。少数高校领导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致使组织领导不力,呈现应付了事的现象。五是社会教育资源不够整合。目前,全国不少高校还没有自己的国防教育基地,借助社会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也不够经常。

二、高校国防教育创新的可行性途径

(一)抓好“引领工程”,确保高校国防教育常态化

要按照《国防教育法》的要求,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和武装部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高校国防教育领导小组,配齐配强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建立起“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组织保障体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合力抓的工作格局。

(二)抓好“重点工程”,确保高校国防教育系统化

一是理论上,要坚持“三原则”。即新生军训与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相协调的原则;国防生重点教育与非国防生普及教育相协调的原则;理论教育与军事实践相协调的原则。二是方法上,要搞好“三结合”。即把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结合起来,把发挥自身优势与借助驻地部队结合起来,把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国防教育保持经常化、长期性。三是内容上,要实行“多元化”。着重抓好集中军训、理论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国防高科技知识普及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国防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

(三)抓好“基础工程”,确保高校国防教育规范化

一是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组织领导、训练教学、工作例会、沟通协作、检查考评、表彰奖励等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实现国防教育规范化和经常化。二是要加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与当地部队驻军、军事院校、军事博物馆等单位积极联系,建立国防教育基地,使之成为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依托力量。三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条件的高校要成立军事教研室,配强配齐专(兼)职教师队伍,为搞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同时,要加强经费投入,完善活动场所,编发材,开设教育网页,为高校开展教育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篇6

1.介绍中国海洋国土知识,强化海洋国土观念;

2.谈海洋权益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3.论述保护海洋权益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4.介绍我国海上力量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新观念和高新技术在海上力量建设中的应用;

5.讴歌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和在海上力量建设中的优秀人物和默默奉献、有特点值得学习的平凡个人。

应征文章应符合本刊“报道先进武器装备及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普及武器装备知识”的宗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保密规定,由作者所在单位宣传保密部门进行保密审查并附“无内容、同意在《现代兵器》杂志上发表”的审批意见。

二、征文对象:欢迎全民参与,特别是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科普作家、编辑记者、院校师生、科研人员、部队指战员等。

三、征文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正确,内容充实,史料真实、生动,数据准确。具有真实情感和时代气息,给人以知识和力量。征文请写明作者姓名、通信地址、邮编、电子邮箱等,并在电子邮件“主题”栏中或信封上注明“国防征文”字样。征文作品请勿一稿两投,否则取消评奖资格。

四、征文时间:自2014 年9 月1 日至2014 年12 月31 日止(以电子邮件发送时间或信件发递邮戳为准)。

篇7

一、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现状

军训教育对大学生认识国防、了解国防,提高学生精神境界、健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拓宽学生眼界,端正学生爱国热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虽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高职院校不同于四年教学制的本科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在教学经费、师资力量和教学时数等方面都与部分重点高校存在很大的区别,致使在国防教育的策略和效果上都暴露了一些弊端。

(一)国防教育重视度不够,定位模糊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仍存在着部分领导和师生狭义地认为国防教育只是军队或军事院校才应该开展的教育内容,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只要让学生学到应用型的技能知识和具有实践应用能力就足够了。例如,把军训教育仅仅当作是学生国防教育的全部内容,片面地认为学生进行了军训,就是接受了国防教育,学校的国防教育就已经完成了任务,达到了目的。

(二)教育体系及内容不完善

据了解,在高职院校开设的军训和国防教育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和军事训练的指标。军事训练通常只是站姿、坐姿、队列、拉练等训练,对于一些惯用的军事技能常识和常用的兵器使用知识很少涉及,甚至根本就不接触,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课程建设缺乏科学性引领而严重滞后。国防教育或是邀请名人到校讲座,或是参观国防教育基地走马观花游览一遍或是观看相关视频而不解其意等,这种形式使学生只了解皮毛而不知其内容,再加上在课程学分计划少,时间安排短,讲授内容少,授课形式单一,考核不到位、教师授课不深入等原因一并存在。

(三)学生国防观念淡化,军训热情不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能力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学生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的处境各不相同,接受国防安全知识的意识也有所差别。他们认为进入高职院校,就是来学习技能知识而不是进入军校,何必浪费时间去学一些和技能知识相差甚远的国安知识呢?在这种思想意识支配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滞后,学生的行为能力迟缓,对国防教育和安全知识等社科性的问题产生麻木不仁的或是浮现了事的态度。

(四)缺乏对接教学合作单位

高职院校没有军事教育师资,没有专门的国防教育机构,通常是学院学工处联系并邀请驻地武警军官或是专门从事高校军训教育的培训机构来校指导军训,这些教官每年都在变换,由于教官个人综合素养不同,其在军训期间对学生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也宽严不一。表现在行为上疲于应付而缺乏训练激情,对军事训练产生倦怠而又不得不训练的无可奈何心理。另外,制订的国防理论课程也不尽规范和符合要求,师资力量不一(由学校的党课教师、思政老师兼任),国防教育缺乏专业性和权威性。

(五)教育资金匮乏

高职院校的国防教育经费不足是制约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中除了试点院校有国防教育专项拨款外,大多数是由学校自筹经费,甚至有些学校要求新生入学缴纳军训费。由于教育资金的匮乏,致使邀请来校指导国防教育的军警人员少、专业性不强,从而降低了国防教育质量。

二、开展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的策略

要实实在在地落实好国防专项经费,切实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地积极开展网络互动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教学等形式以推动国防教育的深入细致并落到实处,提高国防教育和教学水准。

(一)明确国防教育定位。高职院校开展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树立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增强热爱祖国、保家卫国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学生奋斗不息、勇于献身的奉献精神。高职院校的国防教育意义和教学目的要明确写入教学计划中,明确教学定位,并结合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

(二)建立科学系统的国防教学体系。高职院校要成立国防教育专门教研组,设立国防教育专项资金,通过争取政府财政拨款、学生承担部分经费、学校承担剩余经费“三结合”的方法确保国防教育资金的充足,保障国防教育的正常进行。

(三)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国防教育的军事训练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与武警单位建立长期联系,在周末和假期派遣实践小分队进驻部队感受军人的生活,带领学生参观军事博物馆,拜访老兵,倾听革命英雄事迹等,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国防危机感。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开展国防教育月、教育心得征文、国防教育基地和武器装备摄影图片展,制作军事武器模型展览等。举办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国防科技的魅力,提高对国防教育课程的兴趣,营造和谐健康的学习氛围。此外,学校还应注重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的活动开展,如在“九.一八”、“八.一”、“一二.九”等纪念日开展国防教育系列活动,挑选学生干部作为“国旗班”和“学生教官”的成员,让学生切身体会军旅的生活并进一步增强国防意识。

(四)成立必要的国防教研组并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成立国防教研组,合理调整军事训练和国防理论课程在期末学分中的所占比重,重视军事训练的过程和国防理论课程的考核成绩,避免国防教育流于形式化。只有准确把握国际形式,了解实时动态,关注时局走向,做到客观分析,理性判断,才能在国防教育工作中有的放矢地展开相关的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国防教育的方法和形式。

篇8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事关国家兴衰的战略性任务。中小学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其教育成效,直接关系到我国国防建设的成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中小学国防教育还存在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教育的成效性不强等问题,国防生作为中小学国防教育资源的有益补充,服务中小学国防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弥补中小学国防教育师资不足等问题,增强中小学国防教育成效。

一、国防生服务中小学国防教育的可行性

国防生是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的和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的后备军官。高校国防生,既是地方大学生,又是未来的军官,既有扎实的科学理论功底,又有较高的军事素质。

作为一个在相对开放的校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未来军官,国防生有着蓬勃的朝气和活跃的思维方式,使其与青少年群体开展教育活动时更具亲和力,中小学生也能从其身上找到更多的归属感,因而有利于国防教育的开展。

国防生服务中小学校国防教育,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既可以利用国防生过硬的军事素质在中小学校开展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还可以利用国防生扎实的军事理论知识对中小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军事理论知识教育,普及国防知识。帮助中小学生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取得进步,可以促进中小学生对国防、对战争的感性认识,进一步体验国防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国热忱和民族危机感。

二、国防生服务中小学国防教育的途径

国防生服务中小学国防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大学期间,国防生接受了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为打牢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学校专门为国防生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在开展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国防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必须要注意三点:一是要以中小学生为主体,要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要突出重点,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做到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三是要注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注意适时更新教育内容。

(二)注意国防教育手段的多样性

现在的中小学生是一个思维活跃的新群体。国防生服务中小学国防教育,应该适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要灵活多样,切忌灌输、填鸭式教育,注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营造良好的国防教育氛围,丰富学习环境,拓展知识摄取途径。可通过组织中小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与国防教育相关的影视材料等方式来调动中小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形国防知识竞赛、国防征文评选、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寓教于乐进行国防教育。

(三)注重国防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国防生服务中小学国防教育时,应注意区分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级学生,分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有计划地安排教育活动。

对小学生应以国防常识教育为主,重点是爱党、爱国、爱军的“三热爱”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军尚武情操。通过教育,使幼小的心灵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熏陶,奠定为祖国强大而发奋学习、立志成才的思想基础;对初中生以国防知识教育为主,重点是国防精神、国防历史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学习“三防”知识,结合军事夏令营、少年军校等活动体验军营生活。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保卫和平、保卫祖国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进一步增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勇于为国家利益牺牲奉献的观念。对高中生以国防理论传授和军事实践为主,重点是国防战备、国防法制和国防科技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公民应履行的国防义务,了解当前的国际军事形势、现代军事科学和武器装备发展状况,学习投掷、越野、制作航(船)模等军体活动的技能,进行阅兵式、分列式、射击、战地救护等方面的军事训练,缩短学生与后备军人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献身国防、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篇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033-0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高校独立学院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成员,在国防教育方面承担着非常繁重的任务,对全面提升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

一、当前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现状

我国自1985年在部分高校开展军训试点、2001年颁发《国防教育法》以来,高校国防教育工作逐步得到重视。经过军训和军事理论教学实践,高校学生的国家意识、国防观念有所增强,但在国家长期和平环境的影响和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的双重作用下,特别是随着近些年独立学院数量规模增长较快,各项建设逐步探索、尚趋正轨,导致国防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效果堪忧,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单位正视解决。

1.国防教育摆位不高。受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影响,有的高校对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错误认为国防教育是部队或军事院校的事,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教育会给学生加重学业负担、耗费过多精力,“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思想占有很大市场。

2.师资队伍力量较弱。目前各级各类高校专职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凤毛麟角,绝大部分是由学校保卫、学生部门以及辅导员兼职,“半路出家”、“拉郎配”的多,普遍缺少军事教学必备的军事素养,尤其在军事学术思想、理性思维方式、国防知识深度和广度等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2]。

3.内容形式安排单一。各所高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均组织军训,但基本都把军训当成国防教育的全部内容,且军训课目简单,与中学生军训内容相差无异,有的又把国防教育课等同于普通文化课、历史课,未能紧跟军事发展潮流,学生受教无兴趣,教师授教没劲头。

4.经费物资投入偏低。高校国防教育设施普遍不够完善,严重影响和制约国防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开展,随着在校学生数量规模逐年增长,而国防教育经费投入和教学设施建设速度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同时高校军事理论课教材缺乏标准、良莠不齐,有的甚至没有军事理论教材,国防教育空洞无物,硬件不硬、软件偏软的问题比较普遍。

5.学生认知存有盲区。当前大学生都出生、成长于和平年代,对民族危机无切身体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国事、军事、天下事,关我啥事”等消极保守思想在学生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接受经常性的国防教育很少,缺乏起码的国家安全常识,献身国防意识不强,自觉参军入伍的积极性不高[3]。

二、提升国防教育质量层次的对策建议

高校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对全民国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必须长期坚持、赓续发展。

1.强化国防教育主体地位。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以强有力的举措筹划、安排、落实好。强化国防教育工作组织领导,高校专门设立国防教育领导机构,明确具体组成人员,划拨专项教育经费,切实把国防教育贯穿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设立高校军事教研室,专门承担学校国防教育教学和科研任务,确保高校军事课教学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大国防教育投入,将国防教育各项经费纳入学校财政“总盘子”,统一预算、统一保障,为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2.配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持续发展,需要有一支政治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深厚、业务技能过硬、执教作风严谨的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师资力量,走专职与兼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路子,将热爱国防教育事业、具有基本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的教师遴选到国防教育工作岗位上,聘请相对固定的专家学者、军校教员、转业军官等进行专题讲座、科研指导。强化交流培训,与部队、军事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培养机制,有计划地派遣部分有发展潜力的非军事专业教师到部队体验生活,提高军事素养。依据军事课程发展需要,建立完善军事学科技术职务评聘体系,激发军事教学工作者从事军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3.优化国防教育内容设置。破解高校国防教育难题,必须立足现有条件,充实教育内容,坚持多措并举,确保教育实效。突出教育主题,认真研究高校国防教育特点规律,深刻把握新时期的学生性格兴趣,找准国防教育的着力点,强化军事高科技、信息化战争、世界军事等内容教学,激发学生关注国防、献身国防热情。拓展教学范畴,在普及国防知识、加强基本军事技能训练基础上,紧跟世界军革潮流和中国特色军革进程,抓好维护国家、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着力增强学生国家和国防安全意识。完善教材体系,着眼增强国防教育教材的时代性和新颖性,紧贴高校学生知识渴求、学历结构等编写教材,切实反映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现状,构建符合我国国防军事理论课程特点的军事理论教材。

4.改进国防教育方式方法。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高校先进教育理念,结合高校实际创新方法手段,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提高国防教育质量。坚持同实践结合,针对高校学生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多采取军事体育竞技、军旅歌曲演唱、国防知识竞赛、国防教育征文演讲、体验军营等实践性活动,在具体操作、亲身参与中体验感悟、强化意识。注重靠融合推进,把集中军事理论突击性教学分散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与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社团活动等结合起来,深度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使高校国防教育不再枯燥无味、单一刻板。充分发挥校园网络“课外辅导员”作用,丰富完善国防教育专栏和网页,建立诸如“军事发烧友”、“强军论坛”等栏目,用好动漫、DV、网上国防教育展览等形式,营造多领域、全方位、高效益的国防教育宣传环境。

5.健全国防教育评价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完善的高校国防教育制度机制,确保国防教育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健全管理机制,坚持党委统揽、院系负责、武装部主管、辅导员落实,统筹安排国防教育的组织协调、课程设计、师资培养、力量调配、检查验收等工作,保证国防教育工作有序、高效的运行。健全考核机制,制定实行国防教育学分制,规范学生国防教育课时,严密组织国防教育课程考核,将成绩纳入学生毕业综合评估体系,切实改变国防教育有教学无考核的状况。健全激励机制,把国防教育开展状况作为高校领导班子和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授课评估,规范课堂教学,对组织有力、质量较高的给予必要奖励,对教育不力、效果不佳的予以警告提醒,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0

引言

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国防教育的基础所在,因此高校国防教育的教育意义深远而重大。作为现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在抓好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档次、扩大办学规模的基础上,还应把构筑国防意识平台作为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应不断发展、完善、与时俱进,创新国防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如何能更好地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也就是能更好的理解国防教育的本质所在,是每一个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积极主动的开展国防教育工作。通过多年参与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认为新形势下,为了更好的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着重于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是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的基本建设

高校结合贯彻《国防教育法》,要把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作为长期有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纳入学校的教学规划之中。

1.1 明确《国防教育法》的深刻内涵

首先,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的大事,它最能在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心里共鸣[1]。因此,它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其次,国防教育不仅是一个教学、训练的过程,更是一个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品质培养、作风纪律养成、身体素质锻炼的全过程。因此,它具有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的教育功能;再次,由于国防教育实施方式的特殊性,使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它对学生的影响教育是极为深刻的,是高校其它课程所无法替代的[2]。

1.2 明确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指导思想

尽管各高校在办学过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作为高校的国防教育指导思想还是应该一致的,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防教育法》为依据,以培养国防后备力量和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课堂理论教学与军事技能训练相结合为重点,注重特色,不断创新,扎实有效做好国防教育工作,努力培养造就报效祖国的合格人才。

1.3 明确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为保证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有效开展,学校应专门成立国防教育机构,设立国防教育办公室(因为国家到省市均设有国防教育办公室)。通过这一组织机构指导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一般来讲应该形成,以国防教育部门为主导,以宣传部等党政部门为辐射,以各院系学生为基础的齐抓共管的国防教育体系,才能更好的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

2.着手于探索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不断提高国防教育整体水平

教学模式的理论,是现代教学论的基本理论之一,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的研究,也是为适应未来国防事业的发展建设,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提高高校国防教育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要依托高校良好的国防教育环境,在扎实抓好军事理论教学、严格进行军事训练的同时,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不断拓展国防教育空间,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国防教育模式,促进了高校国防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2.1 依托必修课程强化国防观念、激发爱国热情

开设国防教育必修课程,设置军事理论科目。在实际教学中,把强化教学效果作为首要目标,组建高水平的专职教师队伍,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紧密结合现代军事思想和世界军事动态修改、出版与当代大学生特点相结合的个性化教材,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时代性、热点性,切实激发起学生的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爱国热情。同时,还应注重科学研究工作,力争推陈出新,用创新进取的科研精神为推动国防教育科学有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3]。

2.2 依托军事训练强化作风纪律,提升身心素质

军事训练不是一般的形体训练,它有着更好的训练意义和目的。军训是磨练人的意志力、强化纪律性的良好武器,要求通过坚忍和服从等自我约束的方式,来达到训练目的。军训中的拓展训练则可在磨练个人意志的同时,培养大家积极合作的团队精神,并通过积极进取的方式来实现目标。学习军训课程除了包含培养自我约束能力、培养意志力和纪律性以外,还能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如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团队沟通能力、紧急应变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等。这不仅增添了纪律性,还增添了娱乐性。

2.3 依托有效资源拓展国防教育空间,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

为了巩固第一课堂的教学成果,拓展国防教育空间,应相继开辟国防教育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所谓第二课堂,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选修课和军事技能拓展训练。在实际操作中,开设选修课,如《实用轻武器基础》、《电子对抗战导论》、《心理战》等课程。军事技能拓展训练主要是利用假期与预备役部队对部分学生开展战术训练、野外训练、“三防”训练等。第二课堂深化了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由于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可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所谓第三课堂,就是利用现代网络资源,通过网络辅导、在线提问、交流讨论、社擂攻擂、网络合作研究学习等方式,开展网络国防教育。三个课堂教育环环相扣,依次实现着国防教育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功能,有效地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

3.着重于组织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营造热爱国防、关心国防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要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增强了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

3.1 借助学生社团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

引导学生自发组织“军事爱好者协会”和“国防教育协会”等团体,利用业余时间广泛开展国防实践活动。比如,与各种纪念日、双拥共建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国防教育主题宣传活动;定期邀请军事专家、学者或部队首长,为学生进行国防知识讲座;选择国际、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突出事件或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举办国防形势报告会,开展国防形势教育;定期举办国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利用宣传橱窗宣传国防法规、国防知识、现代武器装备和大学生军训情况等。

3.2 借助国防教育资源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

国防教育基地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4]。每年需要组织学生参观各种革命教育基地等活动,经常性地组织学生观看军事题材影片,开展影视评论活动,使大学生的思想情操在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民族自尊自强精神的陶冶。

3.3 借助军民共建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

军民共建是高校抓好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校与部队签订长期共建共育协议,校派出教师为部队讲党课、进行心理咨询、与部队开发科研项目;部队则为高校提供军事训练官兵,提供国防教育基地,派进部队先进人物讲解生活体会,派得力教员来校讲我国和国际战略环境等。依托共建,互帮互助,促进军地、官兵和大学生的交流。力争学校和部队在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培养人才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3.4 借助征兵工作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

征兵工作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最直接的国防教育契机。高校每年都开新兵欢送大会,请退役学生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作报告、开展网上咨询、交流活动,引导大学生投身军队、献身国防,较好地调动了在校大学生参军报国的热情,有效地促进了高校的征兵工作。

由此可见,构筑国防意识平台模型工作,不局限于大学生军事理论的学习和军事技能的训练,更主要的是,发挥学校职能部门的作用,凭借学校的办学资源,依靠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全方位、系统化地开展国防教育,为国家培养输送一批批合格的建设者和国防建设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乔秀东,卞如景.加强新形式下国防教育的几点思考[J].国防,2009(8):56.

[2]汤兵,张伟.对当前国防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的几点思考[J].国防,2007(6):66-67.

篇11

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大批国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四点建议。

一、将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

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来说,国防教育都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和相互渗透。我们应该自觉地将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

国防教育的中心是国防思想教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爱军尚武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国防理想道德教育等。德育的主要内容中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行为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等,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所以,从教育内容来看,高校进行国防教育和德育在内容上具有兼容性。

从教育过程来看,两者还具有兼容性。

一方面,高校国防教育以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训练为主要形式,其中许多内容既是军事教学的内容,又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两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我们必须把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大学生的军事理论教育中,通过阐明理论与军事科学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强化全民国防意识,阐明国防责任感与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关系,启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大学生为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自觉性。这样,就能使大学生在获得国防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军事训练具有很强的团体性和对抗性。军事训练的团体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激发集体荣誉感,强化集体主义精神。军事训练的对抗性有利于培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体互助精神,激发竞争意识。此外,我们要使学生把在军事训练中培养出来的各种优良品质和朴素作风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中去,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生活管理,特别是在学生的内务管理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严谨、细致、有序的良好作风。

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其他各种形式的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能激发爱国激情,强化国防观念。通过这些教育,大学生会明白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使命。大学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后备军,参加军训,接受国防教育,树立良好的国防意识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履行公民义务,担负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的具体体现。

二、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军事理论教育课程的质量

目前,普通高校军事学课程体系内容是从军事科学体系中挑选出来的。加之又沿用了军事院校课题式教学方式,使普通高校军事学课程体系系统性较差,教学内容零碎,教学管理不规范。而国防教育内容本身又具有理论抽象、内容复杂、历史跨度长的特点,所以,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军事理论教育课程的质量。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军事学科课程体系,是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国防教育、开展国防与军事科学研究、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和主要载体。高校和有关方面应认真组织力量进行军事科学研究,建立体现21世纪高校国防教育特色的学科与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学科与课程建设水平,为大学生国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密切跟踪现代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强调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把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情况反映到教材中,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军事理论课特点的军事理论教材体系。

其次,在军事理论教育课程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板书、幻灯和录像等手段,很难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历史的内容时代化。而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师生们面临的教学媒体不再是单纯的文字印刷媒体,而是以视听媒体和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集成化的教学系统。因此,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另一方面,教员也要学会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现代化。

三、将国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具有渗透性、选择性、超前性等特点,高校应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青年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

在这方面,要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它们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如举办国防教育的征文、办专题板报、组织演讲、歌咏比赛、国防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组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历史旧址和烈士陵园等。学校各级团组织、学生会和社团组织都深深植根于广大学生之中,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它们组织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国防教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这些活动,高校武装部要适时介入并给予具体指导,且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相关的书籍、报纸刊物、资料、挂图以及音像制品等。同时,学校应加强与当地驻军的联系,将他们所拥有的军事设施和武器装备,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资源,作为一种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到兵营去参观学习,了解和掌握常规兵器的使用性能及特点,扩大视野,增强国防意识。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络阵地,加强国防教育信息网站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学生上网的增多,网络空间为大学生国防教育拓展了新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有效途径,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互联网上的斗争是全球性的,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他们在网络上的种种优势,宣扬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思想政治观念,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由于互联网络具有开放性、直观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和运用好这一教育途径。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注重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开展国防教育。要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和使用方便、多媒体化和交互性强的优势,激发大学生参与网上国防教育活动的兴趣,增加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覆盖面。

其次,我们要切实加强国防教育信息网站的建设,用健康的教育内容占领网络空间,让大量具有良好国防教育和德育功能的信息围绕在大学生周围,排除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我们要制作特色鲜明、富有个性、符合青年特点的国防教育网站,将国防理论、军事装备、国防法规、国际安全局势等内容即使上传到网上,开展广泛的网上交流与讨论,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引导和讨论,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同时,应由专人负责网络国防教育的组织实施,加大投入,加强建设,保证国防教育网站的质量。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防教育信息网站和其他各类社会网站,为青年学生搭建学习国防教育教育基础理论、传递国防教育信息、交流国防教育经验和宣传国防教育先进典型的平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