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9 21:44:2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供货商考察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逐渐增大,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对物资设备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如何使高校物资采购,尤其是高校后勤的物资采购工作更加合理、科学、高效。后勤是学校各项事业的服务部门和保障部门,为教学、科研的发展提供质量高、价格低、厂家服务好的物资设备,一直是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后勤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做好物资采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后勤物资采购工作的特点及主要采购方式
后勤物资采购工作涉及面广,采购数量大,种类繁多,采购金额大,关系到后勤服务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高校后勤物资采购根据采购资金额度的大小和实际情况主要采用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竞标、商务关系续存等五种方式。
2 后勤物资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物资采购管理办法不完善,有章不循
后勤物资采购工作责任重大,必须制定严格详细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要求物资采购工作严格按照采购办法进行采购。部分学校后勤物资采购,没有相关的制度建设,导致采购混乱,质量得不到保障,不利于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物资采购过程有章不循,物资采购程序流于形式,有些部门私底下确定好供货单位,然后象征性的进行招投标。
2.2 物资采购人力不足专业人员缺乏
物资采购小组人力不足,专业技能人员缺乏。后勤的物资采购频次多、数量大、种类繁杂,人员不足导致采购小组不能参与每项采购,不能对采购工作做到全面把握;另外,市场物资在型号、价格、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非专业人员无法确认专用物资的质量优劣。由于人力不足,物资采购任务繁多,导致市场调研不足,不能充分掌握市场价格。
2.3 物资验收制度及物资采购数据管理不完善
物资到位后,没有相关验收制度,或者验收不认真,造成劣质物资用到工作中。另外,部门物资采购数据库不完善。采购物资的厂家信息不明确,或者丢失,对采购物资的数量、价格、性能、售后等方面不进行合理管理,物资采购数据混乱,不规范、不科学。
3 高校后勤物资采购的若干建议
3.1 建章立制,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首先后勤领导部门要高度重视物资采购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充分认识其在后勤各项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根据后勤物资采购工作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同时要加强领导,成立专门的物资采购小组。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采购小组。采购小组的作用在于对物资采购进行审批、考察、调研、采购、监督、验收等各个环节,明确责任,实行“签字责任制”,坚决杜绝不作为及乱作为的行为出现,确保物资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严格物资采购程序,加强财务报账及领导签字制度
1)制定相关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各单位须严格遵守,将需采购物资的名称、数量、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及预算价格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报分管领导审阅。分管领导提出采购意见,报采购小组组长审批同意,由采购小组安排市场调研。考察组主要由采购小组及采购单位组成(必要时可邀请学校相关单位参加),经市场调研后通过谈判确定供货商家。
2)针对个别部门自行采购情况突出,物资采购程序流于形式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加强财务报账及领导签字制度,加强物资采购信息资料管理,尤其是考察报告(会议纪要等)的效力,若无物资采购小组签字的考察报告、会议纪要等材料,分管领导及主要领导不予在发票上签字,财务不予报账。
3.3 针对人力不足及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问题
1)一是建立后勤物资采购人才库,人才库由各部门抽调1-2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采购时除固定人员外,可视物资特点选择人才库成员,必要时可请学校相关单位专家参与;二是界定物资采购小组参与的采购项目,对日常消耗性物资的采购可由采购小组授权采购部门自行采购(三人以上参与),同时,凡单价在500元以内,或总价在3000元以内的采购项目,也可以授权采购部门自行采购,采购完成后均应向采购小组备案;三是加强物资采购人员技术知识的教授和指导。全面提升物资采购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使物资采购人员具备关于采购物资的基本知识、讨价还价的谈判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敬业精神、对市场的判断决策能力以及崇高的商业素质[1]。
2)针对市场调研不足问题。这类问题在日常耗材方面表现突出,日常耗材的采购可以阶段性确定供货厂家,期间做好市场调研,选择更合适的产品和厂家,及时调整供货厂家。
3.4 加强采购物资的验收及出入库管理管理制度,完善数据库建设
1)一是要建立健全物资采购验收制度。物资到位后由该项物资采购参与人共同验收,验收合格后物资使用部门登记入库;二是完善出、入库登记和使用制度。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物资采购数据库,确保物资出入记录详细;三是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实行“谁职责,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四是物资定期或不定期要进行盘点,由仓储、物资采购、财务、审计纪检等人员组成盘点小组,运用物资出入库各种计量衡器和计算方法,点清数量,查明质量,按规定填制材料盘存单,做到账与物、账与账相一致。对盘盈盘亏的物资,要注明原因和有关人员的责任[2]。
2)针对部门物资采购数据库不完善问题。主要包括:(1)建立供应商(企业)信息库,该库包括企业资质与信誉、经营范围、产品信息、售后服务体系等。(2)加强资料搜集与积累。采购完成后,采购部门要及时建立招评标、中标企业及采购合同等详细数据库,方便采购项目的使用人联系供应商。(3)建立采购信息平台。通过此平台及时采购需求信息,以便更多的供应商了解高校采购信息,为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
3.5 做好物资采购计划,严格采购程序,加强监督机制
各部门应该按照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工作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采购计划,尤其是大宗物资的采购,避免采购的盲目性、临时性、随意性,以便有效的控制采购成本;对于计划外的大宗物资采购,须严格按照采购程序进行,严禁越级上报,对于急需采购的物资可直接找分管领导及主要领导批示,但必须到物资采购小组备案,物资采购小组全程监督,发现问题限期改正。
4 结语
总之,高校后勤物资采购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后勤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从领导到采购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相关采购办法,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采购的物资质优价廉,为高校建设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招标案例;招标管控要点
Key words: tender bidding case;bidding control points
中图分类号:F2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174-02
0 引言
某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单位(下称项目单位)拟对该工程中甲方采购供应的材料部分(含塑钢窗供货安装工程)拟采用邀请招标方式自行组织招标,初始意向为塑钢窗供货安装、入户门制作安装、卫生洁具采购安装工程三项综合采购招标,拟选择一家中标单位。
经对招标文件初审,因三项因产品类型性质不同,且因塑钢窗工程供货安装工程涉及到施工资质及成活要求,同时能符合相应的资质条件的投标人较少,故建议拆分成三个分项,通过一次招标采购活动办理。该项目单位经过修改招标文件有关要求,本项综合采购招标更改为仅塑钢窗供货安装招标。
该招标文件中对塑钢窗的材质采购要求标准及报价要求为“塑钢窗为蓝灰色塑钢框料,明框,玻璃型号为低辐射中空玻璃窗5+9A+5,门窗产品要求(海螺)品牌。塑钢为88系列。门窗拦标价均为307元/m2(含制作、安装、运输、成品货到达工地、含配件、锁具等成活价)”,择日开标,经百分制综合评审,某报价306元/m2的投标人被推荐为中标候选人。
1 案例分析
经调查研究,该招标案例工程存在以下缺陷或弊端:
1.1 招标前期策划不合理。综合采购选中一家中标的意向不合理,没有考虑资质资格要求的匹配性,主要是混淆专业分包工程的性质和材料采购的性质,不确定选择的是供货商还是专业承包队伍。
1.2 招标工作安排整体计划性欠缺。没有根据整体工程施工计划节点要求提前准备,导致本次招标活动时间安排紧迫(工程在等待),自报审时间至开标时间仅3日,且从发标到开标时间没有严格遵守招投标法相关不少于20天规定,有关标的技术标准和价格标准没有匹配性复审。
1.3 采用的是邀请招标非公开招标,没有在指定媒体上公开公告,消息的广度不够,投标单位数量太少不具有竞争性。项目单位称本项目曾邀请过有关单位,但投标人因价格低,不愿参加,本次为调整价格后第二次邀请。
1.4 招标文件审核中米组价未经专业人员比较测算审定。招标控制价依据为上报的考察价格报告中批复的内部预算综合平米控制价,而非相关预算编制依据和规定做完整预算结合市场考察分项报价资料综合测算确定的。
1.5 对投标文件报表格式没有设置固定表格样式,造成投标结果以综合平米单价的形式报的模糊,无详细的相应分项报价。将对后期施工过程中的退换或尾留单项核价、质保零星物件价格参考确定等工作带来不利。
1.6 招标图纸表达的技术标准没有事先复核。中标后,招标图纸中对塑钢窗玻璃的标准两处表达不一致,经复审关键材料标准“玻璃型号为低辐射中空玻璃窗5+9A+5”为设计错误项。此时投标人认为如做低辐射中空玻璃窗5+9A+5需要增加相关的镀膜费用大约40-70元/平米,否则不能应标,招标人陷入被动。
1.7 考察行为计划完备性欠佳和目标实施有偏差。一般情况下招标人对投标人应做详细调查了解,对其生产、供货等履约能力及同期业绩参考价格等情况调查了解后方可进行邀请。但本次对投标三家均未进行考察,曾经提供的考察报告仅为对塑钢窗专营实体店面考察确定307元/平米控制价的报批报告。在对塑钢窗专营实体店面进行考察材料之前,缺少完整详细计划和考察调研格式书面文件。店面零星工程制安和批量工程采购没有体现报价优势区别。
2 对策和建议
以上案例虽然具有个例特点,但招标运作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故建议企业自行招标中,应重视以下管控要点:
2.1 招标前期策划。应充分考虑资质资格要求的匹配性,不应混淆专业分包工程的性质和材料采购的性质,明确选择的是供货商还是专业承包队伍。策划中应根据标的所需资质资格要求不同,合理拟定和构想中标单位个数结果,是否能够兼投兼中等问题。
2.2 招标工作应有计划有组织有序进行。主要根据总体工程施工计划节点要求提前准备,避免招标活动时间安排紧迫(工程在等待),适当放宽报审复核准备时间,有关标的技术标准和价格标准对应匹配性复审,从发标到开标时间应严格遵守招投标法相关不少于20天规定。避免中标后有异议和发生变更。
2.3 采用公开招标,在指定媒体上公告,增加竞争性。如公开公告后,投标人参与愿望低,不够3家时,可考虑延长一次报名时间,仍缺少投标人参加的,凭有关信息报名资料登记情况报请有关主管部门申请调价或变更材料标准,进行第二次招标活动。但前提是有关书面来往答复的相关资料能证明曾做过类似邀请。企业自行招标有关管理实施细则中应予以明确要求规定竞标力不足时须提供有关书面资料或信息平台来往资料证明。
2.4 招标文件审核中米控制价须经专业人员比较测算审定。不能将综合测算的内部预算价,作为招标控制价格。招标控制价应按照相关预算编制依据和规定做完整预算结合市场考察分项报价资料综合测算确定,才可。
2.5 对投标文件报表格式应设置固定投标表格样式,引导投标结果详细的相应分项报价。方便将对后期施工过程中的退换或尾留单项核价、质保零星物件价格参考确定等工作管理使用。
2.6 招标图纸表达的技术标准应先复核,准确表达,以免造成招标结果因标准变化大产生纠纷,招标人陷入被动。
2.7 考察应制定完备的计划,设定固定的表格格式,对不同材料标准有不同的表列明示区别,并对数量大的工程材料采购安装区别零星材料采购安装应有价格优势与否做出表格让考察对象给予填报,并注意被考察对象的签章。无论对塑钢窗专营实体店面进行考察还是对参加的投标单位考察,都需要形成有考察人签字的报告材料,供评标参考。
2.8 企业(公司)层面应明确不同类别招标管理部门或设立招标委员会,配备相应专业管理人员。建议“有关部门或招标委员会”应该明确。为避免招标委员会形同虚设,应有相应的运作流程和审批细则要求。避免报审无门。
2.9 企业制定的招标细则,对不同类型如工程施工类、服务咨询类、设备材料采购类,应做到分工合理,标准明确,分合有致。即对一个建设项目应设有统一汇总登记管理的单位或部门台账,自项目之初至项目结束,及时登记管理各类招标项目,关注项目投资预算分项招标工作执行情况。
2.10 加强对招标采购人员进行培训,并注意对多种招标方式研讨和运用。比如竞争性谈判方式在招标中的应用。即不集中投标人到场开标,而采用一对一逐家进行谈判,另一家不知道上家的谈判报价让利幅度和原则。此种方式建议应适用于国家有关采购要求规定。非国有资金独资或控股的招标人可采用。但应注意谈判前事先进行详细的调研测算和了解市场行情的底限和高限,熟知合理的幅度区间,并避免低价中标高价索赔。参加谈判组成员专业性高,并有一定的谈判技巧,对商议确定的原则性的要求心中有数。
3 结语
经过对某工程项目自行招标组织运作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和弊端分析,不断总结并提出相应解决的策略和办法,对规范招标采购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对国有投资项目的运作更应注意合法合规性,并同时招标能真正的满足项目需要,带来积极的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志生,付冬云.建筑工程招投标实务与案例分析[M].(ISBN:9787111316466).
[2]郝永池,刘健娜.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M].(ISBN:9787564050016).
二、房产企业常用的工程管理模式
(一)项目管理进行委托的模式
以国际惯例来看,在房地产企业将工程管理工作委托给其他机构负责管理的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属于业主身份。具体来看,项目管理委托模式又可以具体划分为以下三种:其一是房地产企业与咨询公司达成合作,但是工程管理的全部工作,由房地产企业自己负责,咨询公司仅向房地产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其二是全权委托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房地产企业将工程管理工作,全部交由咨询机构来负责管理;其三是房地产企业将工程管理工作,委托给业务咨询机构,然后在项目管理实际工作的开展中,由咨询机构与房地产企业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管理。房地产企业方面的工作人员,需要在业务咨询机构方面的项目经理的指导下,进行具体工作。
(二)施工的任务进行委托的模式
这种模式又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不同模式:其一是由房地产企业通过招标的形式,将施工任务委托给一家或多家专职从事工程施工的承包单位,然后,承包单位在承接施工任务后,又会根据施工任务的需求,再与其他施工单位进行合作,将施工任务分担给其他施工单位来负责管理;其二是在房地产企业以施工单位之间,加设一步环节,即由多家施工企业联合组成的合作组织,在这种模式下,房地产企业现将施工任务委托给合作组织,再由合作组织将施工任务合理分配给下属的施工单位,虽然合作组织的存在,提高了双方的工程管理成本,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效率,为房地产企业选?窀?加合理的施工单位,从而促进施工效率和工程管理质量的提升。其三就是由房地产企业将施工任务直接分发给不同施工企业,而无须借助承包单位以及合作机构的人力资源,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增加房地产企业对于施工任务的管理效率。
(三)设计任务进行委托的模式
房产工程的设计任务,常见的委托方式有两种。房地产企业将设计任务委托给某个独立的设计机构、或由多个设计机构联合组成设计组织,然后由设计合作组织,根据设计任务的实际需求,分配给摸个或多个具体设计机构来完成;其二是房地长企业直接将设计任务委托给设计机构,而无须再经过中间的组织机构这一环节。
(四)项目总承包模式
项目总承包模式可以理解为,房地产企业将工程项目对外承包给施工单位,其中包含采购、设计、施工等所有工程环节,承包内容既可以所有工程环节,也可以是其中某一部分施工环节。而承包方只能够是一个单独的施工单位。具体来看,项目总承包模式又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其一是设计―施工整体承包模式。在这种承包模式下,房产企业与施工单位拟定合同,施工单位需要在合同规定范围内,完成工程的设计以及施工环节,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还应当确保工程造价、施工进度符合房产企业的要求,同时,施工单位还要保障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其二是设计采供―采购―施工整体承包模式。在这种承包模式下,房产企业也需要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而施工单位除了要完场工程的设计以及施工环节以外,还要负责施工所需物资的采供工作,而且同样要保障工程造价、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等,符合房地产企业的要求。总的来说,项目总承包模式能够实现工程设计与施工环节的有效连接,进而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效果,压缩施工成本为房产工程增值。
(五)物资采购模式
在国际范围内,物资采购环节的管理通常有以下三种模式:其一是由房地产企业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对于物资采购环节的管理;其二是房地产企业在于承包单位协商后,共同指定物资的供应商;其三是在房地产企业将施工任务承包给施工单位后,由施工单位自行负责对于物资采购工作的管理。[1]
三、加强房产企业工程管理的对策
(一)选择优秀的施工团队
施工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对于房产工程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来看,一个优秀的施工团队,能够对施工现场加以严谨的勘察,向房地产企业提供全面且详细的考察报告,并保障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会在地下管线等设施处作出明确的标记,为施工环节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另外,优秀的施工团队还能够全面且详细的记录房屋的各项数据,在房屋设计阶段做好结构优化,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压缩施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和资金浪费;除此之外,能够从施工准备阶段到工程验收阶段,全面保障工程质量和人身财产安全,提升工程管理效果。[2]
(二)选择合理的工程管理模式
房地产企业在工程管理工作中,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并遵循标准化、规范化原则,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对企业管理流程及标准作出规定,从而做到对工程施工的整体管理与控制。[3]在具体的工程项目施工前,要全面考察工程的需求,从而选定最合理的工程管理模式,选择合理的承包单位,并安排监督管理人员对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加以全面且严格的监督,确保房产工程能够高质高效的开展。在此基础上,房产企业还应当组建战略合作同盟,建立与各施工单位、投资机构、监管机构的合作关系,并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并对供货商加以考察,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合作伙伴。[4]
(三)加强工程管理力度
工程管理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应从具体的工程环节着手,加强工程管理力度,确保房产工程的高质高效完成。在队伍管理方面,要明确每名施工人员的具体责任,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督促施工人员按照施工进度和施工要求完成施工;在材料管理方面,为确保工程质量,应选用优质材料,并对材料的采购数量和使用数量加以严格的核算,提前做好材料的分配和输送工作,为工程施工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加快施工高效率的同时,还有助于压缩施工成本。
本文通过对湖北“三蜂公司”如何破除欧盟蜂蜜壁垒的典型案例分析,来为全国蜂蜜企业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三蜂公司”及其案由简介
湖北孝感三蜂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蜂公司”)是一家集蜂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民营企业。该公司于1998年组建,从业人员50余人,属于孝感市孝南区引资的民营企业。公司地处孝感市城南开发区,紧邻316国道,交通便利,工厂占地面积为147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该公司于2000年取得进出口经营权。
湖北孝感三蜂公司从事蜂蜜加工、出口销售业务多年来,国外客户稳定,销售渠道畅通,销售市场成熟,公司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状况良好。产品主要销往日本、美国、墨西哥、欧洲及东南亚等地区。公司成立以来以蜂蜜生产、加工、外销为主,经过10余年的努力,公司现在国内蜂蜜出口企业中已名列前茅,2008年可望实现蜂蜜出口6000余吨,成为湖北蜂蜜出口第一大户。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合法经营的原则,在以往的对外贸易活动中无任何违法、违规行为,2006年被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蜂产品分会授予2003 2005年度“中国蜂蜜出口生产型企业十佳单位”称号。
多年来我国蜂蜜出口红红火火,蜂蜜产业一直被称作“甜蜜的事业”,曾历经了无限风光。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外的各种贸易壁垒接踵而至,大有乌云压顶之势。随之蜂蜜产业开始变得艰辛苦涩,蜂蜜出口跌入低谷。继美国1997年开始对中国蜂蜜出口实施反倾销措施之后,2002年初,针对中国出口冻虾含有氯霉素残留以及我国畜牧、水产品氯霉素使用失控的实际情况,欧盟调查组做出了对华出口产品残留监控体系的考察报告,并于1月23日提交给中方,25日即做出决议,单方面宣布全面暂停进口包括蜂蜜在内的中国动物源性产品。依据欧盟对氯霉素的现行检测标准,蜂蜜中氯霉素检出量不得超过0.1PPB,即10万吨蜂蜜中含有1克氯霉素,这个标准比原先严格了100倍。同年2月底,欧盟通知其各成员国,对所有工厂、仓库及已包装上市的中国蜂蜜进行强行检查。随后,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也加强了对中国蜂蜜的检验。至此,一场以技术性贸易壁垒(TBT/ SPS)为大旗,以氯霉素等苛刻的抗生素指标为内容,以欧盟为领头羊的“绿色壁垒”风暴席卷中国大地。
欧洲市场一直是我国蜂蜜出口的主要市场,蜂蜜出口亦首当其冲受到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极大冲击而深受其害:一是已出口欧盟的蜂蜜遭致大量退货甚至就地焚毁,经济损失惨重。据统计,货物在途和客户尚未销售的库存退货总量达数千吨,运费损失、低价转口、贱卖其他市场客户等损失不计其数。二是蜂蜜出口严重受阻导致国内数万蜂农、蜂产品加工企业、出口厂商陷入困境和濒临倒闭。三是由于欧盟禁令暂停进口,世界其他进口国也相应提高了检测标准,以致我国蜂蜜当年出口量减少近40%,又由于日本的检测标准相对欧盟、美国的宽松,大量蜂蜜涌向日本占我国当年蜂蜜出口总量的70%,导致价格下跌。而与此同时,欧盟等国市场却因限制中国蜂蜜进口其价格疯涨达200%,价格上涨又刺激了其他出口国的养蜂业。与此相反,我国蜂蜜受美欧日本市场三重打击而雪上加霜。
在这一新的极其严峻的形势下,如何面对欧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SPS),如何杀开一条血路――破壁垒,进军欧盟市场,成为我国蜂蜜出口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三蜂公司”破欧盟壁垒的五招
对于蜂蜜来说,目前国际市场上需要的是浓度在41度以上的封盖蜜,但我国蜂蜜的浓度大多在39度以下,属于不成熟蜜。我国蜂农对蜜蜂防病治病的用药较为随意,乱用药的现象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同时,我国有13万蜂农,人均养50群蜜蜂,经营分散且绝大多数生产规模小、设备简单、加工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这些都是造成遭遇欧盟绿色壁垒的根本原因。所谓“绿色壁垒”,是指各国为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对进出口商品提出的技术、安全和卫生标准,判断其是否合理的依据应是世贸组织的《TBT协定》和《SPS协定》。面对日益频繁和苛刻复杂的“绿色壁垒”,出口企业只能以平常的心态直面壁垒,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破除和跨越“绿色壁垒”,此外别无他途。
面临我国蜂蜜出口历史上鲜有的、极为严峻的局面,湖北孝感三蜂公司在当地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和省商务厅的直接领导和业务指导下,主动争取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蜂产品分会的协调和指导,在积极开展对外客户交涉工作的同时,企业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有效的措施,从生产源头抓起,特别是加大对蜂农的培训,强化蜂蜜质量管理,努力恢复市场,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效。公司破壁垒的经验可概括为以下五招:
1 加大对蜂农培训力度,切实提高蜂农生产卫生、安全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养蜂处于粗放式管理,蜂农得不到用药指导,对蜂农的培训成为了当务之急。多年以来,中土畜商会蜂产品分会投入人力、物力对蜂农进行培训。如聘请国内养蜂专家,编印了《防治蜂病害须知》的养蜂知识小册子2万册,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免费发放到蜂农手中,以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蜂农宣传养蜂过程中禁用的各类抗生素物质,帮助蜂农规范并普及科学养蜂操作知识,以提高蜜蜂养殖、蜂蜜生产卫生、安全意识。
借此东风,在蜂群越冬春繁期间是养蜂用药高峰,为切实帮助蜂农和有关技术人员提高防治蜜蜂病敌害、生产无污染蜂蜜的能力,在德国进口商的推荐下,湖北孝感三蜂公司出资邀请在国际养蜂业享有盛誉的墨西哥著名养蜂专家,对主产区蜂农、养蜂技术人员代表近百人进行了防止蜂蜜污染的专题培训,向蜂农介绍墨西哥及其它蜂蜜
生产国蜂农防止蜂蜜污染、饲养强群和防治蜂病情况,以及欧盟等国外市场对蜂蜜的安全卫生要求,帮助蜂农建立养蜂生产日志制度,在放蜂场地的选择、蜂箱摆放、蜜蜂喂饲等各环节采取避免污染的措施。
2 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加大基地建设力度
(1)成立联合体。一方面,蜂农数量庞大,每个蜂农所养蜂数量较少;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蜂农的货物还是通过中间商销售的。根据这一特点,该公司成立“蜂农――商――企业”联合体。即通过对向公司本部供货的主要商进行定期评定,将所提供原料蜂蜜质量不合格、自身综合实力弱的商逐步予以淘汰,公司本部还帮助符合要求的商对向其供货的蜂农进行评定选择,将不符合公司本部要求的蜂农予以淘汰。公司本部还对符合要求的蜂农进行培训、登记备案,每个商与其下属的若干供货小队组成――供货大队,所有的供货大队与公司本部组成联合体。最终形成一个“蜂农――商――企业”利益均享、风险共担的联合体。
(2)建立基地工作组。由于基地工作(源头监控)复杂且工作量较大,该公司成立了专职的基地工作组。公司本部聘请2人作为基地工作组的公司本部成员。通过商建议、实地考察,公司从每个供货大队中挑选1~2名有经验的蜂农作为各个供货大队的基地养蜂技术员。最后,公司本部成员和基地养蜂技术员共同组成了基地工作组,对蜂蜜质量共同负责。
(3)加强科学养蜂管理。基地工作组在每年的早春(2-3月)和秋季(8-9月)组织各联合体进行技术交流,将他们成功的技术、经验进行理论化宣传与推广,以此来对蜂农进行培训I,实现先进养蜂技术、蜜蜂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强势种群培育技术等的技术资源共享。公司本部还联合其他兄弟企业,加大科学宣传与技术推广力度,帮助蜂农做到安全合理用药、科学防治病虫害。通过对蜂农的养蜂源头实施有效监控,发展安全有效的原蜜基地和供货商,保证了蜂产品的质量能达到出口欧盟的标准。公司本部还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养蜂技术人员对联合体内的蜂农进行培训,学习科学养蜂知识。公司特聘兽医对蜂农进行指导用药,由基地工作组负责制定蜜蜂病虫害防治策略,统一开处方、购买和发放蜂药。
3 建立蜂产品溯源管理体系,从源头抓起:“一绿到底”
(1)加强收购控制。切实转变收购意识,立足于蜂蜜事业的长期发展,只求质量,不求数量。严格做到:只收购在公司登记备案的蜂农的合格蜂蜜;以质论价,利用经济杠杆鼓励蜂农提供优质蜂蜜;对登记备案蜂农的合格蜂蜜不论蜜种全部收购,以鼓励蜂农按科学规范养蜂采蜜的积极性。
(2)加强生产控制。即每票货物严格做到:认真填写生产投(配)料记录单;严格按照生产投(配)料单领料、投料:实行批次化管理,认真填写每个生产批次的相关记录。
(3)加强标识管理。严格执行《产品标识与溯源管理计划》的相关规定,对每一批次产品从原料收购到产品加工至销售去向都进行严格系统的登记备案。
自2002年底该公司颁布了新的《质量管理体系》、《源头监控体系》等公司内部管理规则,组建了本公司自己的蜂蜜生产联合体,先后引进六位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牵头的溯源工作小组,先后对13个基地内的450个蜂农进行了轮流培训,对其中合格的335个蜂农进行了登记,并颁发了合格证书,这335个蜂农共养蜂41783群,年产蜂蜜4000多吨,每年为公司提供了充足的货源,保证了公司的生产需求。同时为适应欧盟市场的需求,公司先后对本企业的原成品的检验指标和标准进行了调整,2008年所有的购销品全部按欧盟标准办理。
为破欧盟的蜂蜜贸易壁垒,恢复和扩大对欧盟的蜂蜜出口,湖北孝感三蜂蜜业公司会同养蜂学会还特邀请德国不来梅蜂蜜研究所专家,组织对工厂质量人员和企业的蜂蜜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技术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依据欧盟的法律规定和现代先进的科学理念,公司一是果断停止了以传统方式进行原蜜收购、罐装和成品交易;二是按照质检部门的要求和出口形势的需要,要求各罐装厂购置氯霉素等抗生素快速检测设备,建立安全、有效的残留物检测体系;三是为防止抽样中不必要的交叉污染,要求工厂的抽样工具一次性使用,做到均匀搅拌,自上而下抽取样品,并加大取样量,以确保检测样的准确性、代表性;四是公司成立专班,由公司总经理挂帅,建立溯源工作组,通过建立蜂场档案,对蜂场每笔交货进行编号、标贴,根据蜂农自报的用药情况和抽样检测结果,对已用药蜂群、蜂场进行排查,对未用药蜂群、蜂场进行全程跟踪、优质优价,以防止交叉污染,保证进货品质和蜂蜜原料、成品的可追溯性。
4 应对欧盟“绿色壁垒”,率先引进能速到欧盟标准的检测设备,同时对公司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改造。强化检测力量
一是公司本部配置了两套四环素检测系统、两台酶标仪MK3、h方特色泽机、UV754紫外线可见分光度计、电子天平等;二是引入TcL检测方法与日本后生省最新的淀粉&糊精检测方法:三是引入日本后生省最新的“抗生素分别法”以对抗生类物质进行全控制;四是公司本部配备6名在蜂蜜检测方面熟练的分析员。“打铁尚需本身硬”,高素质检测分析员的配置,在于以确保公司生产出口的蜂蜜能适应欧盟消费者的需求,符合欧盟法律法规的要求。
5 借鉴国外蜂蜜出口国家的做法,组织专家培训蜂农并编印《蜂蜜生产指南》
为破欧盟的“绿色壁垒”,湖北孝感三蜂公司全力以赴,借鉴国外蜂蜜出口国家的先进做法,首先联合湖北省养蜂协会,邀请国内及日本养蜂专家在枣阳对近六百户蜂农进行培训,并免费发放了《防治蜂病害须知》,得到蜂农和养蜂技术人员的热烈欢迎。蜂农普遍反映,这种送服务上门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切实对蜂农和养蜂技术人员长期存在的一些无所适从的问题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为扩大培训面,该公司还将培训内容制作成录像带,争取使全国各地的蜂农和养蜂技术人员都能间接地得到培训。公司还针对我国蜂农缺乏专业指导的现状,借鉴国外养蜂国家的通常做法,组织专家,编印《蜂蜜生产指南》,发放蜂农参阅。在该公司几年的不断努力下,过去由于部分蜂农缺乏养蜂用药知识,造成少量蜂蜜受抗生素污染的局面得到了有效控制,避免了因交叉污染而造成的污染面蔓延和扩大,出口蜂蜜氯霉素问题已基本得到全面解决。一些未用药蜂群、蜂场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产品小样、大样经国内外权威检验机构的反复检测,各项指标均满足欧盟进口要求。随着接受培训的蜂农群体的增加和工厂残留物检测体系的建立、健全,符合国外市场要求的蜂蜜产销量逐步恢复和超过了原有的水平。
引言
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又是农产品生产大国,其中粮、棉、油、果、菜、肉、水产等多种农 产品产量都居世界首位。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4641万吨,连续七年实现了 丰产增收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发展现代农业,核心是以科学技术为强大支柱,以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管理手段、现代经 营理念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集产供销、贸工农于一体的多部门 协调、各环节相衔接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体系。在这个产业体系中,建立与 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产品运销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销售上存在 “菜农卖菜难,群众买菜贵”的困境,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最后一公里”是导致出现上述问 题的主要原因。最近,国内蔬菜主产地连续发生了蔬菜滞销、菜价跳水的事件,这除了跟今 年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天气利好带来丰产、南北蔬菜同时上市“撞车”等多重因素导致的供 过于求有关外,农产品市场信息传递不畅、运销体系不健全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些问 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运销的效率,进而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因此,加快农产品运销模 式的创新势在必行。加快农产品运销模式的创新,就是要实现农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批发市 场和产销一体化组织等流通组织的规模经营、机制转换和结构优化,引进现代运销方式和交 易手段,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农产品运销体系。
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地区同具有人口多、农地资源稀缺的情况。在现代化、城镇化过程中, 台湾地区通过积极发展农业专业组织、农地规模化经营和现代运销方式,并颁布实施了一系 列法律法规,有力推动了台湾农业快速发展,也对台湾的农产品大量出口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大陆地区正处于台湾曾经经历过的经济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的阶段。通过分析台 湾地区的农产品运销体系建设现状,借鉴其在农产品运销制度中的成功经验,对于改进大陆 地区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破解运销难题、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 和现实意义。
台湾地区农产品运销体系的发展现状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素有“海上粮仓”的美称。粮食作 物 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茶叶、烟草、薄荷等,其中以甘蔗和茶叶所占比重最大,盛 产的阿里山高山茶享誉海内外;水果种类繁多,主要有香蕉、菠萝、木瓜、莲雾、椰子、槟 榔等,堪称“水果王国”。台湾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国际市场的变化,主打优势特色农产品, 不断扩大出口。2002年,台湾农产品出口额达31.49亿美元,其中出口到日本、香港和美国 的就达21.6亿美元。 [注:郑风田.农业“软实力”提升的战略政策――我国台湾打造国际知名农业品牌的经 验及启示.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2)]2004年,台湾农产品出口35.5亿美元。2007年,中国大陆就成为台湾地区 农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台湾农产品出口大陆的金额从1997年的1456万美元,逐步增加至20 09年的3.64亿美元,占台湾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3.6%,增长了近25倍。[注:两岸农产 品贸易不会冲击台湾市场.人民网,2010]
在市场机制运作下,台湾的农产品运销体系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主要实行委托运销制和公营机构与农民组织联合的运 销制度。20世纪50年代,是台湾农业的恢复阶段,台湾当局确定了“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 业带动农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期间,农业生产获得较快发展,农业产值从1953年的10 3.9亿新台币增至1968年的488.8亿新台币,稻米产量从164.2万吨增到251.8万吨。台湾 当局 及其支持下的“农复会”在各地投资兴建稻谷示范仓库,建立城乡果菜上市联运,资助农户 购买农产品加工设备和保管设施。就当时的农产品出口而言,台湾非常重视农产品国际品牌 建设,主打产品主要包括稻米、香蕉、茶叶、凤梨、罐头和糖等,约占10亿美元农产品出口 总值的70%。但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发展较低,农产品还只是停留在初级加工上。
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台湾实行批发市场的传统运销方式,主要采取共同运 销、合作运销等运销方式。20世纪60年代末,台湾经济结构开始转型,逐渐由以农业为主的 经济形态向以工商业为主的经济形态转变,农业开始走向衰落,农村劳动力开始大量流入城 市和工商业,耕地废耕现象日趋明显,传统出口农产品因工资成本上涨逐渐失去海外市场。 70年代初,台湾农业逐渐进入停滞阶段。到了80年代,台湾当局意识到农业对于国民经济的 重要性,重新调整农业发展方向,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现代农业的格局 ,出口农产品的附加值更上一个台阶。为了扩大农产品出口,提升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台 湾农业开始以高科技带动产品的升级,以多样化的资本及技术密集型农产品为主打产品,并 开始采取新的运销模式,如共同运销、合作运销等来加大出口,主要包括猪肉及其产品、水 产品及其加工品、花卉、种苗和调理食品等产品。农民合作组织办理共同运销,农民不用进 城,就能以比较合理的价格将产品卖出去。同时,台湾还大力兴办了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 如今台湾的许多农产品批发市场都是那个时期建起来的。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至今。由于城市统一连锁店、超级市场的不断出现,新的 零售方式开始带动现代化的农产品销售方式,如农产品直销方式和农产品促销展示园区等。 20世纪90年代,台湾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台湾提出“农业零成长”口号,农 业 发展重点转向发展新的优良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品质,如开发和推广优质米、高价值水果等 。农业生产增长速度虽有所下降,但农业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专业农户比例上升,农业逐 渐向生产企业化、自动化和科技化方向转变,不断向森林、海洋游乐和休闲农业转化。上世 纪90年代末,台湾当局投资10亿元新台币在台北地区建立农产品配销中心,逐步着手组建了 一个集产地、批发、零售于一体的三级运销系统。同时,随着直销方式和超市业的发展,通 过合作社或产销班组织起来的农民方便地实现了批量直接销售。通过直销保证了产品质量, 也大大增加了社员所得。此外,台湾大力开发了农产品运销信息服务(批发市场交易自动化 、市场交易行情和报导信息)、农业组织e化(建构农业信息社群网络、农业产销班信息服务 网)、国际贸易信息服务(台湾农产品贸易网、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查询系统)、农业营销商务e 化(农业资产交易网、农产品网络商城、真情食品馆、农会超市联采、花卉电子市集等电子 商务应用)等信息系统,以信息科技健全产销信息服务及整合农业资源,透过精确的产销信 息的分析,提升农产品产销效率。 [注:严志业.台湾农业信息化的经验及其启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2006年,台湾又提出了建设“新农业运动”,农产品开 始由出口型转为“四生”农业,即生产、生活、生态和生物技术农业,逐渐实现了农业的可 持续发展。目前,台湾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包括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市场信息系统和配套 设施完善的农产品运销体系。
台湾地区农产品运销体系的主要形式
目前,台湾的农产品运销体系主要有批发市场、农民团体的共同运销、直销体系和产业策略 联盟体系等形式。
1.批发市场
批发市场在台湾的农产品流通中占主要地位,对保障公开、公正、公平的交易价格具有重要 作用。为充分发挥市场的特有功能,台湾明确规定了设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本条件,充分 考虑30―50年之后城市发展需求,以及周围地区人口、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科学的规划促 进了台湾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目前,台湾已有果菜、肉品、渔货和花卉等各类农产 品批发市场200多处,其中蔬菜、肉品和花卉批发市场的交易量分别占生产总量的一半以上 。同时,这些批发市场已全部实行电脑化拍卖制度,如台湾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台北 市滨江路果菜批发市场和台北花卉产销股份有限公司。台北花卉产销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世 界上较为先进的花卉全电脑系统控制交易市场,该市场有三大特点:一是市场电脑拍卖交易 软件的系统容量、更新速度、协同咨询堪称全球同行业第一。市场拍卖室有拍卖钟四座,每 天4点开始交易,交易采取会员制,现代的电子拍卖方式,每位交易者的电脑都与交易中心 联网,看样、报价、竞拍、签约、付款、提货,流水作业,交易快捷,秩序井然,买卖双方 从不欠账,供求双方信誉很好。市场的花卉年交易量占全岛花卉市场成交量的一半以上,年 交易额达数十亿台币,带动了30万花农的生产销售。二是市场公办民营、滚动发展。批发市 场的硬件由政府投入,建好后由民营股份公司作为独立的市场法人进行经营运作,服务产销 双方,其他部门和机构不得入场干预,避免了多头管理。市场土地通常由“政府”低价租让 给 批发商场的经营者,并给予财政补贴。财政对批发市场建设的支持比例在50%左右。市场不 收税,只向买卖双方收取1.5%的管理费,其中1/10交市政当局,其余由市场积累。市场对 货 物进行整理、分级、包装,执行严格的上市准入制度,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品牌形象,深得用 户信赖。因此,花卉都由其竞拍批发后进入消费市场。三是严格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除对 入市的产品有一套完备的质量分级标准外,对供、产双方亦有具体入场规则。供货商实行会 员制,会员是花农、产销班或农会团体,每个会员必须有0.5公顷的生产基地,同时每月必 须进场供货3天以上。对承销商分类要求,切花交易承销商必须每周进场交易3天以上,每月 交易额不低于20万台币。这些规则有利于促成双方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
2.共同运销
共同运销通常是由农会、农业产销合作社和合作农场承办,在产地集货后运到批发市场批售 的一种运销形式。这一方式有利于降低运销成本,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制衡市场的新力量 ,显著提高农民的议价能力,提高了农民收入。决策规定:凡属于共同运销的,在批发市场 要优先办理,集货场地视为农业用地,优惠房屋税;出售的农产品免征印花税和营业税。台 湾还采取多种方式来扶助共同营销,例如补助运输工具或包装材料、发放共同营销奖励金, 对办理共同营销的产品实行保证价格。从整体看,共同运销在台湾农产品流通中的重要性不 断体现,特别适合传统大宗农产品的销售。台湾从1950年开始办理生猪共同运销,70年 展了果蔬共同运销,目前已逐渐推广到其他农产品上,共同运销的蔬菜市场占有率为58%, 水果为50%。并且,农业策略联盟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的。
3.产品直销
传统的批发市场运销方式中间环节过多,中间层次费用过高,农民所得较少。为了减少中间 流通费用,使农民增收、消费者受惠,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台湾开始探索直接销售模式。 即产地生产者将货品直接供应零售业或消费大户,通常是农民团体投资建立小包装处理中心 或配送中心,将生产的农产品包装处理后直接运销供应消费地零售业者、超级市场或连锁零 售业包装配送中心及消费大户(如机关团体、学校、部队等集体伙食单位),跳过批发市场 阶段,达到减少运销层次和所有不必要的中间费用,缩减运销差价,使生产者能直接从零售 价格中取得合理利润。据调查,农民销售果蔬采用直接运销方式的运销费用较之传统运销方 式减少23.8%,利润增加了31.3%。[注:台湾的蔬菜水果市场体系建设 .中国农网,20 07]显然,农民联合组织起来进行产品直销,可以减少中间 盘剥,扩大经营规模,增加收入。随着城市超市的大规模扩张,台湾农产品直销量与日俱增 ,已占市场份额的30%以上。如彰化县的绿纯有机农业试验场,是“绿纯牌”有机果蔬专业 生产区,拥有自己的包装场、冷藏库等场区设备,产品统一包装后直接送超市和消费团体, 品牌形象极佳,产品供不应求。还有汉光果菜合作社,开展了宅机配送业务,即采用会员制 的行销方式,将新鲜的蔬菜经过调配营养后直接配送到会员家中,让消费者不出门就能享受 到高品质的新鲜有机农产品。
4.产销策略联盟
产销策略联盟是台湾在加强整合农民产销班、提高产销效率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产 销机制,该机制以产销班等基层农民组织为核心,辅以农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多种渠道 ,通过农业同行业内和不同行业间组织力量的整合,加强产销班的资讯、产品标准、产期调 节、批量生产的资源整合,从而突破农业发展的“瓶颈”,实现有规模的企业化经营,从而 提 高生产、运销效率。目前,台湾运作较为成功的产销策略联盟有西螺美蔬菜产销班牵头成立 的台湾大宗蔬菜联盟和花东地区的稻米产销策略联盟。花东稻米产销策略联盟的成员系由花 莲、台东两县的5个乡镇优质米栽培区内的农会及粮食加工企业、销售商行共22家单位组成 ,涵盖了近3万农户,种植面积约1.4万公顷。该联盟通过不同行业间的垂直整合和水平扩 张 ,重点发展农产品物流仓储中心及农产品加工开发,结合相关资源发展农业产销体系,建成 完善的稻米行销网络。联盟内五个乡镇农会及米商集中收购当地全部优质稻米,统一生产包 装,使用共同品牌“丛谷好米”,统一行销市场,并将利润回馈农民,从而提升了该地区优 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台湾地区农产品运销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
1.农产品运销体系制度建设功能完善
通常,农产品具有需求弹性小、生产周期长、易受自然因素影响的特点,使得其自然风险与 社会风险并存。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台湾不断改进农产品运销制度,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运 销措施,实行了批发市场运销、共同运销、合作运销和产销基金会等形式,来降低农产品的 生产和运销风险,缩小批发与零售的差价及季节性价格变动,逐步形成了一个包括组织体系 、管理体系、市场信息系统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农产品运销体系。目前,台湾的批发市场管理 水平在亚太地区首屈一指,批发市场已成为台湾农产品营销的主力。农会、运销合作社、渔 会等农民团体经营着台湾约一半的农渔产品批发市场。农会与合作社之间保持良性的有序竞 争。农会除承担农技推广外,还是产销公共设施的管理者,负责办理批发市场业务和政府委 托的业务经营,鼓励大宗农产品进入市场运销。农业合作社主要承担果菜共同运销、果菜直 销、水果外销、畜禽产销以及军队蔬菜副食供应等业务。如汉光果菜生产合作社,是由不同 地区的211个社员参股组成的,社内实行育苗、栽培、收获、包装直至进入超市零售一条龙 的企业化经营。 [注:何丽双.美国•韩国及台湾农业现代化对我们的启示.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 )]
同时,台湾于2004 年开始实施农产品产销履历制度。这是一种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 的农产品安全资讯保障制度,到目前已有75 种农产品纳入该制度管理。为进一步完善该制 度,2006年8月出台了《农产品产销履历验证管理作业要点》及《产销履历委托实施要点 》,计划3 年内在全岛量贩店及连锁超市全面贩售具有产销履历验证的安全农产品。通过确 定适用的农产品范围、验证农产品的产销履历,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同时,还委托台湾认 证基金会负责农产品产销履历认证工作,以确保认验证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引入EAN128 国际条码资讯系统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全球行销布局。
2.农产品产销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功能先进
台湾重视农业产销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加强实用环节的农业信息服务,提高农产品经营竞争 力。台湾农委委托资策会建置了产销班信息服务网,提供市场行情、生产与销售之价量资料 、农业资材与农产贸易等产销情报信息。1991年,台湾建置了农业产销数据仓储系统,整合 “市场情报服务查询系统及数据库”、“农产品交易行情系统及数据库”、“农产品物价查 报系统”等五个系统的电子数据库,后来又增加了“农产品生产成本调查系统”、“稻米生 产量及面积调查”、“畜产市场交易及进出口数据”等系统,在线实时整合不同信息,为决 策单位快速提供行之有效的农业产销政策。台湾还开发了“产销班经营管理系统”,与政府 、科研院所、高校的“农业信息网站”建立农业信息高速公路,以精准实时地搜集机制,汇 集生产相关讯息,并以精准的信息建立完整的农业生产调查、市场交易、农产贸易等数据库 ,并建立产销分析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农业经营者改善营运绩效指标,进而发展产销预警机 制,降低产销失衡风险。还有,批发市场的计算机拍卖数据也已转入网络数据库,除向供应 者提供查询出货价格外,还可供民众查询各批发市场行情信息。目前,台湾的农业产销资讯 内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农情报道,主要汇集有关生产、供应、存量及市场需求等信息并加 以预测,属中长期信息,按月通过《农情专讯》进行。另一类是市场行情信息,主要以 报道批发市场行情为主,每日进行汇集。主要报道蔬菜、水果、鱼货、家禽、家畜及花 卉六大类的信息内容,行情报道系统主要通过网络进行传递。
此外,台湾还积极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拓展新的营销渠道。如汉光果菜合作社积极推行 的网络购物向消费者提供适时的果品蔬菜信息,并通过网络订购,使购物更方便及时。再如 ,台北农产公司为台湾农产运销业务的龙头,现有的主要业务包括批发市场及超市经营为主 的配销业务,前者在农产品供应体系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人脉,是建构农产品电子化供应体系 的最佳资源,后者超市营业兼顾消费(超市)及整合消费的能力(配销中心),超市店铺在农产 品的销售上涵盖果蔬鱼肉及农特产品,具备多样性消费的特质,可以有足够消费的量与样 来构成电子化的需求链。2000年,台湾的农产品网络商城共拥有8000多会员,以119个产销 班、合作农场与农会为供货单位,为消费者提供2000种农产品的选择,月营业额达182万元 台币。因此,目前台湾农业已基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生产、市场、政策和科技的信息化运销 支持体系,为指导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3.农产品运销体系的政策法规保障有力
台湾的农产品运销组织体系具有明显的公用事业特征,但其资产都是以民资为主,运行都是 民营性质。 [注:中国农垦经贸流通协会赴台湾现代农业考察代表团.台湾现代农业发展考察报告.中 国农垦信息网,2006]这种公办民营的性质为运销体系提供了充足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又不脱离政府 监督,同时民营经济运作形式灵活,能够很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目前,台湾关于农产品运销 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比较健全。为了确立农产品的运销秩序,调节供需,促进公平交易, 保障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台湾在1973年建立批发市场体制初期,就制订颁发了《农产品 批发市场交易法》、《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办法》。之后又先后出台了《农产品运销改进方 案》、《农业发展条例》、《农民团体共同运销辅导奖励监督办法》、《农产品贩运商辅导 管理办法》和《农产品分级包装标准与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改进农产品运销方式 ,为农产品运销体系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注:许佳妮.台湾农业政策 体系的效应及其启示.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台湾当局对农产品的运销组织 体系十分重视,在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从规划、建设、运作、资金、税费等各方面都 给予大力扶持和鼓励。因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管下,台湾的农产品运销组织运行 规范、高效,完全实现了货畅其流的目的,农业生产者无市场方面的后顾之忧,有力推动了 农业快速发展。
4.严格规范管理农产品市场来确保交易公正公平
台湾的农产品市场管理具体而细致,对供货商有统一的编码,有完备的资料,能够清 楚供货商的基本情况,并确切地知道商品的来源;对承销人实行严格的资格审查,要求承销 人有良好的信用、较大的经营规模和较强的经营能力。台湾的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以专 业市场为主,不盲目求大、求全。在台北市分别有花卉、果菜、水产品的专业市场,台北第 一果菜市场与台北水产品市场虽仅一墙之隔,却是两个独立的市场。市场经营形式依不同农 产品运销、交易的不同特点和产销规律决定,便于市场实行专业化运作和现代化管理。目前 ,台湾的花卉、果菜、生猪、水产品批发市场大多已经采取拍卖的交易方式。拍卖交易能够 更好地培育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是市场成熟规范的重要标志。不仅如此,台湾的 农产品拍卖交易还普遍采用现代化的电子设备,特别是电脑化拍卖,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行 霸”操控市场的可能,克服了管理者与交易者“暗箱操作”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对维护市场 秩 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台北花卉市场拍卖时平均一个小时能成交2200件商品,台北农产运销 股份有限公司的两个果菜批发市场,每日交易75%的蔬菜和50%的水果实现了电脑化竞价拍卖 。经营的产品不同,拍卖设施也不一样,花卉、生猪是场馆式的,货动人不动;果菜是移动 式的,人动货不动,较好地适应了不同农产品的交易特性。
5.高效的农业合作组织促进了农产品快速流通销售
台湾农民组织形式多样,主要有农会、合作社和产销班,且都能够得到政府各种各样 的补贴。县乡两级普遍建立农会,广泛吸收农民参加,具有社区性和综合性特点。合作社是 各类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民自愿合作建立的经济组织,而产销班是各类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民自 愿联合建立的以共同营销为主要目的的小规模合作组织。这些农民组织在台湾农产品市场体 系中扮演着带小生产者进入大市场的重要角色。
台湾的农会是具有综合功能的农民团体,组织体系在台湾最为完整和普遍,涉及生产 加工、流通运输、储藏、技术推广服务、信用保险等等多个方面。农会下设多个职能部门, 其中有四个主要的部门:信用部、产销部、技术服务推广部、保险部。农会的产销部一般不 直接与单个农户对接,而是与产销班对接。产销部最大的作用就是为减小给农民生产及销售 提供服务的交易成本。产销班农会种植的农产品经过农会集中进入到台湾的大型果菜批发市 场,在这个过程中,农会仅仅只是起着组织的作用,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经营的利益主体。
合作社是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以共同经营谋求社员经济利益的经济组织。目前,台湾登记 注册成立的农业合作社有451家,其中合作社236家,合作农场207家,联合社8家。农业合作 社还分为专业和兼业两种类型。专业合作社一般只经营一种业务,目的是降低交易成本,加 强市场竞争力;兼业合作社以合作农场为代表。合作社的主要业务有:(1)果菜共同运销 业务,合作社的水果和蔬菜的共同运销量已经占农民团体的一半以上;(2)果菜直销业务 ,供应对象主要是超市、学校、机关;(3)畜禽生产和运销,资料显示合作社的肉鸡和鸡 蛋营销网络遍布岛内,而毛猪的共同运销则已经超过农会。 [注:缪建平.两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比较研究的启示.首届“两岸乡村座谈”活动 ,2009]像鸡鸭的产销工作,由家禽合 作社、产销团体以及养鸡协会、养鸭协会调查产销信息,办理共同运销,视市场供需情形机 动调整出货。为健全肉牛产销制度,提升农户主导报价的能力,县级肉牛合作社依区域和销 售对象,分别办理活牛运销、温体牛肉、冷藏牛肉和加工肉品的直接运销作业。
产销班是台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一大特色。产销班是指利益相关的农户自愿组织起来 的非正规、松散型的农民微型组织,目的是为减小农民生产及销售所需提供服务的交易成本 。每个产销班一般由区域内10―20个骨干农户牵头,以合伙或股份形式组建而成,每户至少 要拥有3亩土地,生产资料和设备共同采购或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共同运销,甚至建立自 己的品牌。产销班虽然属于农民组织的一种,但不具法人地位,都是附属在各地方基层农会 或农业合作社(场),由这些基层农民团体协助辅导运作。主要工作除提供技术培训外,还 开展蔬菜的销售、办理小包装的产销一元化直销,辅导产品展示促销、开拓市场。产销班的 领头人很多是市场营销的能人,头脑活,门路多,有明显的带动作用。班内共同运销的货品 ,包装物上都有明确的标识,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可以迅速准确地判定货品生产者,追 溯源头,并追究全班的“连带”责任。台湾于1992年11月制订颁布了《农业产销经营组织整 合 实施要点》,规范了产销班的组织和活动范围,明确由农会等组织进行辅导,通过宣传、教 育和完善公共服务设备等工作,对产销班进行帮助和引导。近年来,台湾大力推动农业产销 班的设立,目前已有花卉、蔬菜、水果、特种作物、畜禽和渔业等农产品的产销班7000多 个,参加农民达14万人。产销班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品质管理,班员生产的产品必须在集货场 经过农药残留检验和分级包装后共同运销。经过农药残留检验、分级包装管制和建立可行的 标准化生产作业流程,以及在生产环节实行的统一品种、科学管理、控制肥料和农药等手段 ,缩小班员间产品品质的差异性,从而达到产品品质均一、建立品牌、提高产品价格,增加 农民所得的目的。比如,嘉义县的莲雾销售门市、高山茶展销中心,展销的优质黑珍珠莲雾 、高山乌龙茶,就是在产销班联合销售基础上进行展销的。产品都有品牌,多种式样精美的 包装,上面还印有“货物追踪查询网址”,可以进行质量追溯。
6.农产品的品牌化和高安全品质确保出口海内外市场
台湾非常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为了提升国际农产品品牌建设,台湾于2003年专门出台品 牌建设的相关方案,对整个农产品国际品牌建设进行综合整体规划,并拔出专款进行全方位 建设。台湾注重改进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卫生和分级包装等方面问题,以适应市场化运 作要求。通过制定《农产品分级包装标准与实施办法》,成立了农产品包装处理中心,对包 括蔬菜、水果、畜产品和水产品为主的农产品实行分级包装。目前,台湾的果菜已开始建立 分级包装,根据产品不同的类型、品质,都有不同的分级标准。台湾把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 作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和关键环节,并落实农产品安全责任制度。1990年,颁布了 《农药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田间农作物或集货场农产品残留农药的允许量。为鼓励农民生 产符合安全标准的蔬菜、水果,1993年全岛推行了GAP标志认证,即经优良农业操作所生产 的优良农产品。标志所代表的,不只是农药残留符合安全标准,同时也是对农民的一种肯定 。2002年,约有700多个产销班申请了GAP标志。目前,在果蔬方面已经推行了GAP、CAS认证 ,在畜牧方面推行了ISO、HACCP和GMP认证。通过质量认证,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质量,树 立了品牌产品在市场上的信誉。同时,还健全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加强研发检验检疫处理 技术,完善出口农产品检验检疫相关设施,建立卫生检验与检疫措施的咨询查询系统。
为扩大农产品出口,台湾还选定出口潜力大、生产技术领先、品质卓越的产品,制定了“旗 舰计划” [注:旗舰计划:即选定具有高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强推动农产品的出口,解决农产品从 生产、制成、运销配送以及检验检疫等层面的各种问题,推动品质认证、品牌营销和品牌形 象等的“三品”农业(2003)。], 建立由产地到国外消费者的供应链体系。针对日本、香港、新加坡、大陆、美 国及加拿大等海内外地区,台湾还设置了精品海外展售中心及发货仓库,通过品尝促销活动 ,进行广告宣传。还建立营销专区及出口集货场,提高专业出口的生产效率,提升作业效率 ,维持品质。为保护农民、贸易商与海外业者进行贸易,台湾与银行合作,办理农产品出口 保险。在此过程中,台湾政府与进口国积极进行谈判协商,签订了相关协议,大大减少了农 产品品牌国际化的障碍。
总之,台湾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从农业物资安全、生产管理,到农产品卫生,进 行全面严格把关,为农产品的品牌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 成了“统一”、“康师傅”、“旺旺”等众多知名农产品品牌,不但在大陆占有重要市场份额,在国际市 场上也有较高知名度。
台湾地区农产品运销体系建设的借鉴和启示
由上可见,台湾已基本了一个集生产、市场、政策和科技为一体的信息化运销支持体系,该 运销体系功能完善、高效运作,为指导台湾现代农业生产、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发挥了积极 而重要的作用,并呈现出品牌化、网络化、科技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台湾的这种高效农 产品运销体系对下一步大陆地区如何改进农产品的运销、提高运销效率和破解蔬菜的“最后 一公里”难题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1.大力转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农产品市场运销观念
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基层政府应该做好农产品现代市场运销观念的宣传和引导工作,要 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把农产品的流通、销售放到重要位置,像重视农业生产那样重视农产品 市场运销,让更多的农民学会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运销,重视流通、销售在农产品生产和 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农民自身也要培养现代运销意识,逐步建立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 的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即“消费者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销售什么,并比竞争对手提供 更多、更好的优质服务”。目前,国内一些蔬菜主产地发生了大规模蔬菜滞销、菜价跳水的 事件就跟蔬菜种植户没有形成现代运销观念、盲目跟风种植有关。
2.培养农产品运销主体,建立健全高效的市场化经营组织
农产品的营销主体应是从事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个人或组织,具有市场信息获得和营销控制 能力。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户,农户由于自身能力的局限性,生产经营模式分散 ,在经营中竞争地位不高,不能成为真正市场营销主体,也就不能从农产品的市场交易中获 取更大利益。只有实现规模化经营,农户才能够在市场售卖中拥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因此, 农户要改变原有的分散生产经营模式,加强合作,通过成立相应的合作组织进行市场化经营 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在生产上,可以将土地和生产工具集中,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生产管理 、生产资料的采购和使用。而在流通上,也要交给对市场比较熟悉、具有一定市场眼光和谈 判经验的人专门运作,这样既能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又能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售卖价格 ,让农户真正得到实惠。
目前,我国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十万个,但普遍存在组织网络不健全、政府扶持 不够、服务功能不完善、运行欠缺规范等问题,尤其是缺少能真正代表农民利益,为农民提 供全方位服务的组织机构。因此,可以借鉴台湾的做法,从加大培育农业合作组织、完善服 务功能、连接和带动农民上下功夫,推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持续发展和制度创新。要鼓励发 展流通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其成为农产品市场营销主体。要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引 导农民经纪人从单纯的农副产品转手买卖向生产、加工、保鲜、贮运、营销等一体化经营转 变。同时,政府部门要重视并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拟订健全、规范农产品市场体 系的法规、规章,组织实施重要农产品市场调控,预测并农产品供求市场行情。还要加 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协助落实相关政策,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农 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3.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
通过产销对接、包装标识、品牌上市、质量溯源,培育优质农产品市场,倡导健康消费理念 ,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引导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构建现代营销机制,发展现代流通业态 ,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一是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和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建立农产品连锁店、优质农产品专销区、专卖店等新型、高效的 农产品营销网络。二是建立优质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支持有 条件的地方建设跨区域的大型优质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提高优质农产品集中采购、统一配 送的能力,主攻高端消费群体和团购。三是探索发展农产品拍卖、电子交易、期货等交易方 式,降低成本,引导生产。四是积极开展“农超对接”试点。探索“超市+基地”、“超市 +农 村流通合作组织”、“超市+批发市场”、“超市+生产基地+农户”等营销方式,提高农 产品 流通效率。引导超市、专卖店等连锁企业发展一批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与农民或农民经济 合作组织建立产销联盟,推动和扩大订单生产,提高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便利店、大型综合 超市的经营规模,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五是构建农产品产销衔接平台。要积极 参 加或承办各类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等,展示精品,扩大成果,树立农 产品良好形象。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建设优质农产品展销展示中心,促进农产品营销。还 要充分发挥各级农产品营销协会及专业协会功能,实现产销对接,加强行业自律,应对贸易 纠纷,促进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互动。
4.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
在市场化经营中信息是主导,缺乏信息就会使农户承担低价和产品滞销的风险。要解决农产 品产销体系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就必须推动市场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民的信息意识。 要在政府推动下,建立农产品需求信息的收集制度,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 把各地的需求信息及时向农户传播,供农户进行种植品种选择的参考。同时,要及时、准确 把自己所在地区的农产品信息到网络上,供国内外不同需求者浏览。其次,要成立专门 的农产品信息中介组织,这个组织专门从事农村农副产品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市场信息分析 预测工作,适时向农民准确、实用信息。从长远角度看,农村信息化还要逐步过渡到在 交易结算、客户信息管理、财务管理、人才管理等方面。还有,就是要建立健全一个覆盖全 国、统一的农产品产销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农产品产销地交易价格信息,强化对农产品生产 、市场和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引导生产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增强应对和预警市 场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