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工贸履职报告

工贸履职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01 07:08: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工贸履职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工贸履职报告

篇1

二、实施范围

全县冶金、建材、机械制造、家具、食品、纺织、商贸等行业企业。

三、评审标准、评审程序

(一)评审标准。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执行国家的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焦化)》、《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烧结球团)》、《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铁合金)》、《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轧钢)》、《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氧化铝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和《电解铝(含熔铸、碳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以及有色金属延压加工、有色重金属冶炼、机械制造、造纸、家具、食品、纺织、商业、现代物流商贸等25项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二)评审程序。

1.企业自评

企业应制定创建安全标准化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活动进度、责任人员,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员工代表参加的内部考评小组,对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及相关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请企业自行到国家安监总局和市安监局网站下载)等规定,对本单位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全面的初始评估。根据初始评估的结果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及相关实施指南的要求,动员组织企业全员对照14项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内容进行排查(14项安全标准化系统内容为: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安全生产组织保障;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安全教育培训;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职业卫生管理;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检查;应急管理;事故、事件调查与分析;绩效测量与评价)。企业根据全员排查的结果,编制、修订、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岗位操作规程。然后对照基本规范和评定标准逐项给出自评分值进行自评,形成符合相关规定的自评报告,并确定自评等级,写出书面验收申请报告,经县安监局审核后,申请上级安监部门验收。

2.申请评审

企业根据自评报告的结论和等级,向审核公告的安全生产监管局提出书面评审申请。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的,经省安监局同意后,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申请;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的,经所在地市级安监局同意后,向省安监局申请;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的,经所在地县(市、区)安监局同意后,向市级安监局申请,并提交申请表、自评报告等相关材料。

四、经济支持与政策支持

根据省安监局、工信委、人保局、国资委、工商局、质监局,银监局七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全省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安监管三字〔2013〕72号),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实行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

(一)经济支持

1.优先提供融资性担保和信贷服务。推动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信息与金融类信用信息数据库资源共享机制,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的信息录入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鼓励金融机构在企业贷款中使用。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和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向符合条件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优先提供融资性担保和信贷服务。优先将符合条件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和二级企业作为上市后备企业进行培育。

2.下调工伤保险费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制定和考核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办法时应予以体现工伤保险缴纳优惠政策,对达标企业的工伤保险费率如符合各统筹地区工伤保险费率下浮条件的,按规定下浮其工伤保险费率。

3.免交或降低培训费用。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师资和评审员培训、专家咨询指导、组织评审、政策调研、信息平台建设等必需费用,可从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中列支。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符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立项条件的申报项目,可予以优先支持。加大安全培训的支持力度,对已经达标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费用给予优惠。

(二)政策支持

1.立项审批优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在政府投资补助、项目审批、项目核准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规定时限内未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企业,不予审批和核准新的投资项目,限制其新增建设用地。

2.工商年检优先。工商部门在办理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年度检验、动产抵押、股权质押时,开辟“绿色通道”,专人负责,对材料齐全有效的,限时办结。对2015年以后(或新建企业连续3年)仍未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企业,根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的审核意见,不予办理企业登记和通过年度检验。

3.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企业,适度减少对其实施安全检查的频次,除法定检查、专项检查和涉及举报以外,减少其当年的日常安全巡查和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履职考核时的现场抽查比例。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不达标的,增加对其实施安全检查的频次和范围,并对违法生产企业依法予以从重处罚。

4.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企业,发生轻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免于行政处罚。对规定时限内未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发生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按照上限依法从重予以处罚。对规定时限内未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以及发生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企业,要依法予以关闭和取缔。

五、工作要求

篇2

2019年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年内工矿商贸企业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道理交通不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年内工矿商贸企业发生瞒报事故,较大以上事故或死亡总人数超过3人或者道理交通发生重大以上事故,予以“一票否决”。

2019年全区未发生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和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

二、安全生产工作运行情况

(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经开区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三个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总体要求。及时调整区安委会由区党工委书记担任第一主任、管委会主任担任安委会主任,管委会副主任、政法委书记、宣传部长等区领导担任副主任,各安委会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镇街均设置安监站,同时在乡村、社区设立安全网格员。通过机构改革,全区调整设立了14个专业委员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区管委会多次召开党工委、管委会会议专题听取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并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区安委会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工作扎实开展,各级领导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开展调研、督导检查工作,并针对“集中整治”、“双控建设”、“打非治违”等重要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年初区管委会分别与四镇两办、园区和16个区直属部门签订了《2019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抓落实,确保各级领导、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二)全面加强监管、监察基础能力建设

1.以专委会引领行业安全生产。结合我区机构改革调整,在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基础上,调整成立了14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明确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办事机构,明确了办公地点及工作人员。

2.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全区共选聘网格员42名,建立全区、镇街(园区)、村(社区)安全生产“三级五覆盖”责任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监管无缝隙、全覆盖。

3.积极构建政府购买服务、专家查隐患执法服务机制。制定有关制度,通过安全生产技术顾问服务、安全专家驻点服务、安全送教上门服务、安全生产宣教培训服务及其他安全生产辅助服务等多种方式全面抓好该项工作。

4.完善安全生产委托执法效能。为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区管委会与委托镇街、园区签订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委托书,委托执法范围是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5.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结合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年活动,区安委办多次组织召开工作部署推进会,通过构建责任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基础建设、完善三项机制、健全三个保障等多方面切实确保各项工作措施有序推进,对试点单位、全区总体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协助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完善建立各项管理资料。

(三)严厉执法,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经开区认真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加大“打非治违”力度,结合“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组织开展“六个专项集中整治”攻坚行动,扎实开展元旦、春节、全国“两会”、“五一”、中秋、国庆等集中检查,对高危行业和工贸重点企业进行了拉网式彻查,及时消除各类隐患,保证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期安全。

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领域:共检查企业104家次,查处隐患问题163项,已全部整改完毕,立案26起,实施经济处罚23万元,责令停产停业停工11家。

工贸行业领域:共检查企业105家次,查处隐患问题240项,已全部整改完毕,立案21起,实施经济处罚27.5万元,责令停产停业停工5家。

建筑施工领域:对全区在监项目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358次,下发各类执法文书46份。

特种设备领域: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577家次,检查设备3800余台次。检查发现隐患106处,下发《指令书》25份,受理解决投诉28起,立案查处7起,罚款22.7万元。

消防和人员密集场所领域:共检查社会单位1173家,发现火灾隐患1704处,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622份,临时查封10家,责令“三停”5家,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34份,罚款47.3180万元。

城市燃气领域:定期检查企业 36次、 排查安全隐患154处、已整改140处。下达整改通知书35份,完成上级督办整改问题3个。

其他部门均在各自监管行业领域开展各类专项治理。

(四)稳步推进,持续做好日常工作

1.扎实推进安全标准化和诚信评定。我区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帮扶,积极做好危险化学品、机械制造、轻工商贸等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截止目前,53家企业已完成标准化建设,其中燕兴机械、蓝鲸悦海达到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在诚信等级评定工作中,23家企业完成诚信体系建设网上申报,其中A级1家、B级6家、C级16家。

2.创新分级分类监管模式。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制定下发了《经开区工贸企业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和《经开区安全生产委托执法(D类工贸企业)实施意见》,既实现了“一个企业只有一个管理主体”又实现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为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奠定了基础。

3.深入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我区不断修订完善了全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每年组织应急、消防、市场、国土等部门开展包括“危险化学品应急演练”、“消防应急演练”、“防汛应急演练”、“特种设备事故逃生”、“高层住宅火灾逃生”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等应急演练25余场,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极大的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和逃生本领。

4.不断营造浓厚氛围。为有效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为构筑社会安全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经开区不断通过电视、微信、商场LED大屏幕循环播放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等公益视频全面宣传。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班次50余次,共计培训人员6000余人;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安全生产咨询日、安全知识竞赛、企业警示教育宣讲等活动,切实提高了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变能力。同时为了将安全文化带入居民小区,以凤凰城北区小区为试点样板,我区着力打造6个安全文化示范小区,通过设置宣传展牌、展板,装饰安全文化长廊,定期讲解安全知识、播放安全警示片、发放安全宣传单等方式,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安全知识融入群众当中。

5.充分落实财政资金保障。区管委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区财政局切实履行财政职能,强化资金保障,努力推进全区安全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2019年已先后拨付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费、农村公路划设中线工程款、安全生产技术服务费、应急避难场所移动厕所项目、化工行业评估分类项目、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检查培训经费、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以及其他安全生产监管支出费用共计150余万元。同时经开区通过政策引导,全员培训等方式,使重点企业负责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2019年北方铸业投入300余万元,金风科技200余万元,国储天然气200余万元,神威药业100余万元,应张天然气80余万元等等,企业持续加大安全资金投入,整体呈逐年增加趋势,落实主体责任,使安全更加稳固。

6.落实督导考核推进工作有效实施。管委会委派区安委办与区督查办联合采取暗查暗访、突击检查,随机抽查、回头看复查等方式,配备执法人员、专家,不定期对各单位重点阶段、重点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全面检查深化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落实情况。2019年共派出暗查暗访组14个,其中督导检查镇街部门9个,生产经营单位72家,发现隐患95条,已整改完毕,停业整顿1家,全区上下 “重拳出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五)突出重点,创新推进工作落实

1.“双控建设”扎实开展。区管委会多次会议研究部署“双控体系建设”工作。并结合我区当前经济形势,针对大部分企业监管水平不高、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这一实际特点,在研究、探索过程中,形成了企业自主提高、专家提供服务、政府出资买单的“三结合”工作模式,督促企业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档案,形成动态化的“一企一册”管理制度。截至目前,全区开展“一企一册”上报企业数92家,上报风险点745个。同时依托“图网册频”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政府和企业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目前已经有63企业初步完成数据信息的录入,其中8家企业已完成与政府系统的对接。

2.“打非治违”有力进行。做为“奥运名城、首善新区”,一直以来我区都已“奥运城市”、“国际范”的标准严格要求各项工作。近年来,全区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契机,不断强化安全监管,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不断要求各行业领域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安委办针对重点行业领域,制定了经开区联和执法工作计划,扎实有力推进“打非治违”工作有序开展。今后,对于我区来讲,“打非治违”工作将不再作为一项专项行动,而是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持续开展。坚决不给“非法违法”留一寸土地。

3.“集中整治”持续深化。我区已经连续多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但是,近年来全国发生的特别重大事故,一次次的为安全生产工作敲响警钟!从18年开始,经开区先后组织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六个专项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其他重点领域集中整治再到近期安排部署的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严格按照“无间隙、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总体要求,通过不断深化整治,严格落实政策措施,坚决做到治理重大安全隐患、严惩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全区安全生产持续高压态势。

4.“履职尽责”彻底压实

经开区全力推进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履职档案建立工作,将安全生产工作‘三定期’(即定期研究工作、定期督促检查工作、定期报告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刚性要求,目前已为全区152名副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建立了“一单一档”。同时在重要时间节点,会向区管委会党政领导递送“安全生产提示卡”,嘱咐完成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和落实,确保真正做到“照单履职、照单尽责、照单追责、照单免责”。

三、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生产意识有待提高

一些单位和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存在麻痹松懈思想,应对安全生产形势变化的新办法、新措施不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二)安全培训抓的不深不细

从近年来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看,安全培训不够是诱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直接因素,安全培训不到位、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很多新招录的员工不懂安全常识,安全意识缺乏。

(三)企业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我区部分企业还是一些家庭作坊式企业,科技含量低、生产工艺落后,企业人员多为农民工,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流动性大,工人往往对所在岗位掌握的相应安全知识欠缺、无知蛮干现象依然存在,事故预防能力、自救互救能力低下,一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进工作比较难。

四、下一年工作计划

下一年,我局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完善并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重点将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安全隐患排查长效治理机制

一是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宣传贯彻,督促企业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法治意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主动性。二是持续组织开展各行业领域的集中整治和“打非治违”行动。对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停产整顿、上线处罚、关闭取缔、从严追责的“四个一律”执法措施。三是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消除安全隐患。采取“回头看”、重点检查、联合检查、专项督查等方式,严防隐患反弹和事故发生,确保我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建立标准化的灾害事故防护体系

一是切实加强减灾委各成员单位的协同配合,实现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提升自然灾害早期预警能力。二是继续完善自然灾害灾情信息报送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全区灾情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三)建立专兼结合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篇3

根据气象部门预计,今年汛期期间强降雨、暴雨、雷电、冰雹、大风等极端恶劣天气将比往年增多,随时有强降雨、暴雨、雷电、冰雹、大风等不同等级预警的可能。按照国家、省、市、县要求,要严格落实防汛、地灾防治等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关注天气、雨情、水情发展变化,加强江河堤防、闸站、水库等工程的巡查防守,抓好城镇重点易涝部位的风险点排查,严密防范地质灾害,加强监测预警,强化隐患排查,做好巡防值守,严格落实 24 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切实抓好强降雨等极端恶劣天气期间安全防范应对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各单位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守住安全生产红线,筑牢安全生产防线,高度重视极端恶劣天气期间安全防范应对工作,加强领导,切实压实安全防范应对工作责任,推动工作有序进行。

二、迅速部署,及时预警转移。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每次极端恶劣天气过程,对防汛减灾救灾和地质灾害安全防范应对工作进行针对性安排部署,加强山洪灾害危险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通过广播、短信、QQ 、微信等方式将预警信息传达到最末端,坚决落实“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健全机制,做好风险评估。要进一步压紧压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尽快完善灾情速报直报、指挥调度、协同联动、应急值守等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层级响应、科学指挥。要认真分析本辖区汛期主要灾害特点规律,重点关注沿江河流域地区洪水、低洼地带、重要桥梁和水电设施设备涉险、旅游景点等区域。要重点对非煤矿山企业、工贸企业、道路桥梁和房屋建设施工工地、采空区坍塌区域、养殖场等涉灾风险开展评估。要密切关注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辐射范围内可能受威胁对象,尤其是可能出现“三断”孤岛的偏远村落,积极应对,确保灾情发生时快速响应、有序展开、协调联动、科学处置。

四、统筹力量,做好应急准备。按照“属地为主、分级指挥、数据共享、逐级备案”的原则,各单位要对综合性救援、工程抢险、通信保障、排涝、专业爆破等力量资源进行统计摸底。山洪灾害多发地区要做好工程抢险、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应急通信保障、灾害速报员队伍的摸底。要分类分区分级优化整合救援力量,动态编成、力量前置,实行跨区域、上下游配合协同。各单位、村(社区)、村(居)民小组等基层要加强救援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基层一线初期救援能力。要及时掌握本地救灾物资储备数量、种类和分布情况,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投入,规范资金管理使用,会同镇财政抓好物资储备,及时更新增补救灾物资,优化储备布局,建立高效的物资动态调配机制,保障抢险救援救灾工作需要。

五、完善预案,加强信息整合。各单位要结合防汛工作体制机制调整,尽快修订印发本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优化单位预案,强化基层预案,做好各级各类预案有效衔接,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演练,提高预案的科学性、时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推动整合汇聚数据资源,积极获取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数据信息,尽快搭建具备信息收集、会商研判、指挥调度等功能的指挥平台。要推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安全生产队伍、人防力量、通信运营商等应急通信资源整合,融合一切通讯资源、卫星电话等通信手段,实现镇防指(办)成员单位和救援队伍间的互通互联,确保指令下达及时,信息反馈快速。

篇4

下面进行

第一项议程:请区长阮开森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报告;

第二项议程:请区政府分管领导杨信华宣读关于当前我区人口和计生工作形势分析通报;

第三项议程:请涵东街道党委书记代表一类乡镇、三江口镇党委书记代表二类乡镇作工作表态发言;

先请涵东街道上台发言;

现在请三江口镇上台发言。

第四项议程:区委、区政府向全区十二个乡镇街、两个管委会及32个履行计生职责部门下发06-08年度工作责任书;

首先请十二个乡镇街、两个管委会上台领取责任书,名单顺序如下:江口镇、三江口镇、白塘镇、国欢镇、梧塘镇、萩芦镇、白沙镇、新县镇、庄边镇、大洋乡、涵东办、涵西办、商城管委会、赤港开发区;

请32个履行计生职责部门上台领取责任书,名单顺序如下:区委组织部、宣传部、监察局、公安分局、卫生局、建设局、民政局、计划局、经贸局、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局、国土分局、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文体局、涵江记者站、统计局、工商局、海洋与渔业办、总工会、团区委、妇联、司法局、环保局、农办、科协、计生局、计生协会

第五项议程:由我宣读表彰决定;

现在进行表彰仪式:

首先请区级计划生育示范合格村代表(12个村)的村支部书记上台领奖;名单顺序如下:江口镇园下村、官庄村、三江口镇南兴村、白塘镇后宫村、梧塘镇梧梓村、萩芦镇梅洋村、白沙镇田厝村、新县镇上茅村、庄边镇前埔村、大洋乡车口村、涵东办顶埔社区、涵西办前街社区;

请区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区公安分局刑警中队、涵江医院上台领奖;

请区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工作代表(12名)上台领奖;具体名单顺序如下:林玉钗、祁梅金、李霞、刘国兴、刘秋霞、黄志勤、陈鸿耀、欧少蓉、林飞龙、许理莉、程新建、李丽梅;

请接受“国优”考评的四个镇街:涵西街道、梧塘镇、白沙镇、新县镇上台领奖。

因时间关系,其它示范合格村和先进个人这里不再一一颁奖,会后请各计生办派人到区计生局领取奖状和奖金。第六项议程:由区委书记林庆生作重要讲话。版权所有

结束语:

篇5

一、实施经济政策支持

(一)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师资和评审员培训、专家咨询指导、组织评审、政策调研、信息平台建设等必需费用,可从市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中列支。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符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立项条件的申报项目,可予以优先支持。

(二)推动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信息与金融类信用信息数据库资源共享机制,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的信息录入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鼓励金融机构在企业贷款中使用。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和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向符合条件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优先提供融资性担保和信贷服务。优先将符合条件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和二级企业作为上市后备企业进行培育。

(三)购置并实际使用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从企业的应纳税额中抵免投资额的10%;当年不足抵免的,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加大安全培训的支持力度,经公告认定为一级、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费用标准,分别按企业的级别下浮10%、5%。

(四)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有关规定,由市安监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部门制定工伤保险基金事故预防使用政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制定和考核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办法时应予以体现。

二、加强监管与服务

(一)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在政府投资补助、项目审批、项目核准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规定时限内未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企业,不予审批和核准新的投资项目,限制其新增建设用地。

(二)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逐步淘汰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对已纳入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未按规定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不能核准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

(三)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二级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办理资质申报、升级和施工许可等行政许可事项时,在手续齐备并符合相关条件的前提下,优先予以办理。对经考核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优秀标准的建筑施工企业和现场,按有关规定在工程招投标时予以加分。对连续2年验收未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取消企业及其项目、负责人的评先评优资格,并纳入企业和项目及负责人不良行为记录。

对连续3年仍未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建议发证机关给予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不予延期处理,并取消其项目经理在本地区的3年投标资格。经考评有20%以上施工现场未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建议省有关部门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四)工商部门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年度检验、企业变更登记、动产抵押登记时,应开辟“绿色通道”,即来即办;不能即时办理的,须在3个工作日内办理。税务部门在办理有关涉税事项时,对符合条件的即来即办。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符合采购条件的产品,在同等情况下,政府采购予以优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申报的科研开发项目,在符合相关年度科技计划立项管理程序要求的基础上,给予优先支持。

三、实施差别化安全监管

(一)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工矿企业,适度减少对其实施安全检查的频次,除法定检查、专项检查和涉及举报以外,减少其当年的日常安全巡查和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履职考核时的现场抽查比例。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不达标的,增加对其实施安全检查的频次和范围,并依法予以处罚。

(二)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工矿企业,发生轻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免于行政处罚。对规定时限内未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发生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按照上限依法从重予以处罚。对规定时限内未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以及发生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企业,要依法予以关闭和取缔。

(三)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企业,鼓励其按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履职考核结果,加大对安全管理相关人员的奖励;对未在规定时限内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履职考核结果视为不达标。

(四)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工矿企业,安监部门对其提出的申请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对危险和有害程度不高的企业,在提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申请时,可不要求其提供安全评价报告,实行备案制管理。在规定时限内未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企业,停止办理其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批或备案手续。

(五)对粉尘、高毒等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考评,实行职业危害否决制。规模以上企业和规模以下企业职业卫生部分考评得分分别低于75%和60%的,不能评定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六)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延期或换证,应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标准以上水平。对达到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标准以上的危化品企业,可以优先依法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的延期或换证手续。对规定时限内未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

(七)非煤矿山企业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应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最低等级。非煤矿山企业在提出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申请前6个月内已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在提交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证明材料并符合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可不提交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直接办理延期换证手续。对规定时限内未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不予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并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

四、实施评先推优的支持政策

(一)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创建驰名和著名商标、“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荣誉,予以优先支持或推荐。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申报名牌产品、免检产品、质量信用产品,予以优先支持或推荐。对在规定时限内未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企业,限制上述荣誉的参评和推荐。

(二)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纳入到市级诚信示范企业的申报条件范围,并对符合条件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或一级企业申报创建省级诚信示范企业的,予以优先推荐。对在规定时限内未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市级诚信示范企业,其市级诚信示范企业称号的有效期结束后不得重新申报创建。

(三)对符合评选推荐条件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按地区、行业、系统优先推荐参加各级先进单位(集体)、五一劳动奖状的评选;对符合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评选推荐条件的个人,由所在单位按地区、行业、系统优先推荐参加评选。对在规定时限内未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企业及其有关人员,限制其评选上述荣誉。

(四)对市安全生产标兵单位,原则上从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或一级企业中产生。对在规定时限内未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企业,不能参与市安全生产优秀单位和市级以上安全文化企业的评定。

(五)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国有工贸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范围,与年度绩效薪酬挂钩。企业因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达标引发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相应扣减直至取消企业负责人年度绩效薪酬。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加以推动。

五、推动企业达标升级

(一)督促已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企业,每年至少开展1次内部评定工作。已经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证书的企业,须在有效期满3个月前申请重新组织复评和定级。对经评定达到二级、一级标准化条件的企业,可出具评定得分证明,并向有关评审单位进行推荐。

(二)市安监局等部门要鼓励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申报市安全生产诚信企业等级的评定和升级。对经评定达到相应等级的安全诚信企业,依照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六、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篇6

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

落实推进政策。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安全评价、行政许可、安全生产长效管理考核考评等结合起来,按照“未达标抓创建、三级抓整改、二级抓提升、一级抓巩固”的思路,有序有效有力推进。力争到2013年底,全市240家规模以上工贸企业、100家化工企业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化水平。建立保障体系。充分利用专家库成员、大型企业安全技术人员等技术支撑和保障机制,加强宣传培训指导,推动企业主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程序,严格评审流程控制,加强对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的管理,严把评审质量关。四、加强职业危害监控体系建设完善职业健康监管模式。把职业卫生工作纳入依法推进的轨道,着力落实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管职责,加快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和专业性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检测检验机构,配备专业监督检查装备。强化职业危害治理。切实加强对职业危害严重行业的监督检查,推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实施,各部门和重点企业,要严格落实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通过的,一律不得批准建设,着力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管体系建设

篇7

全面做好财政收支管理任务过程中,认真学习贯彻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努力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一是增强学法的自觉性。我局先后组织集中学习了《会计法》、《预算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增强财政干部学法的自觉性。二是加强政策法规宣传。结合“财政宣传月”活动,先后深入13个乡镇街道开展财政惠民政策宣传,利用快板、小品等文艺节目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家电下乡、强农惠农、社保保障等财政补贴政策,让广大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了解、支持财政工作,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严格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三是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认真执行《预算法》,按照年初制定的财政预算,财政局不签批一笔追加预算,遇有特殊事项确需追加指标的,用款单位书面报区领导研究确定,区政府定期报区人大常委会审批。从源头上杜绝了拨人情款的现象,维护了预算的严肃性。按照《政府采购法》要求,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规范采购项目运作。认真执行《会计法》,推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二、紧密围绕中心,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全面提升服务发展能力

(一)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我区减收因素增多,全区财政收入形势严峻、收入缺口较大,面对困难,全体财政干部没有消极对待,始终坚定信心,积极主动作为,勇挑重担,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年度收入目标任务,细化分解目标任务,量化到部门、各乡镇街道,落实到每一个项目、每一户企业,每一个征收人员,形成“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收入进度监控体系。加强与国地税协调,扎实开展财税目标“百日冲刺”活动,建立局机关中层以上干部与乡镇街道财政所挂钩联系制度,进一步帮助乡镇街道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加强对重点税源排查,全面掌握全区现有税源,挖掘潜在税源,确保了财政收入超序时进度完成任务。1-11月份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29.8亿元,增长38.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21亿元,增长39.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在全市位列第一。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83.7%,在三县两区位列第二。

(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始终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积极组织招商小组成员赴上海、福建、河南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采取外出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式、多渠道招引大项目。同时精心帮办服务已落户项目,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全年完成亿元以上开工项目2个,分别是大德新能源和财茂科工贸城项目;亿元竣工项目2个,分别是青啤和瑞斯特传动机械项目。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引资额达3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始终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支持和谐建设的着力点,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目标要求,千方百计调度财政资金,科学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确保民生投入持续增长。1-11月份全区实现财政支出26.7亿元,增长30.9%,其中公共财政支出18.9亿元,增长21%。“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重点实事工程等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68%。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千家万户,使全区广大群众共享经济改革与发展成果。

(四)财源培植成效明显。一是全力支持开发区发展。1-11月份区财政筹集安排资金4.2亿元,支持经济开发区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园区承接大项目、大产业的功能。二是加大重点企业扶持力度。区财政安排区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033万元,资金总额创历年新高;为企业向上争取争取企业科研、商务发展、农村金融等18个项目,争取资金达6287万元,为企业增强发展后劲提供有力支持。设立金融发展扶持资金200万元,支持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完善金融体系,优化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环境。三是全力支持新区和老城区建设。1-11月份区财政筹集资金7.4亿元,支持新区和老城区基础设施、市区两级重点工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了中心城市功能,提升中心城市形象。四是加大策应扶持争取力度。深入研究上级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大与省市财政协调汇报力度,争取更多资金项目及政策向区倾斜,为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增添动力。截止11月份共争取上级资金达9200万元。

(五)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严格控制预算支出,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在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管理上更加科学化。二是进一步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完善和规范非税收入收缴各项管理制度。三是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专项资金的财政直接收付范围,形成统一、集中、高效的财政资金支付体系。四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坚持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并重,重点加强对扩大内需、农业、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事关民生的重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六)作风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围绕“加大财政公开透明度、打造阳光财政”为目标,从机关管理、干部培养、思想作风等方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财政执行力。一是激发工作热情。在全系统倡导“激情工作、阳光生活”快乐工作法,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学习沈浩先进事迹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财政干部工作热情,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二是强化廉洁意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强化廉政学习教育。组织财政干部到市看守所、廉政教育基地和观看廉政反面典型专题片形式开展廉政教育专题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自觉性和廉洁从政意识。三是实行重大决策议事制。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运作,都由局党组集体讨论决定,按程序办理,不搞独断专行。近年来,财政局连续获得省市级文明单位和全区经济管理部门行风评议先进单位等荣誉,没发生一例违法违纪受到查处的案件。

三、执行人大决议,听取代表建议,认真及时办结代表议案

我局严格执行年初人大审议通过的财政预算,及时向人大提供真实准确的财政决算,供人大审议。认真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决定、决议及审议意见。认真地办理人大代表的建议,对来自人大代表的每一份建议意见,都有领导班子研究办理和督办,明确分工和办理要求,努力提高办结率和满意率。对因财力所限,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制定了推进计划,尽量争取代表理解、满意。局里的重大事项能够及时通过政府向人大报告。虚心接受人大及其代表的监督,聘请了包括人大代表在内的多名行风监督员。及时足额地拨付人大经费,为人大充分行使权利提供保障。

尽管我区财政收入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但支柱骨干型税源较少,财源结构单一,财源稳定性弱;随着对三农、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社会事业刚性投入不断增加、重点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财政支出压力将进一步加剧,可用财力的增加与社会各方面日益增长的支出需求相比,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财政管理的方式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部分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

四、紧盯目标不放松,突出重点抓落实,全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发展战略,在区人大和全区人民的监督下,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加快苏北发展战略部署,按照“一个总量持续扩张、五个收入大幅提高”目标要求,强化财源建设,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作出积极贡献。

(一)狠抓收入征管,进一步增强财政综合实力。加强对经济和财政运行中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国家税制改革政策的分析研究。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加强收入征管力度,对重点税源、主要税种、重点企业深入排查,挖掘收入潜力,加大堵塞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在保持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的情况下更加注重收入质量,不断提高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

(二)突出壮大培植财源,提升财政服务发展能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着力构建财源稳定增长机制。充分运用财政政策,加大我区纺织服装、食品酿造、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重点企业扶持,拓展工业主体财源;支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优先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设立金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引进金融机构和培育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资金瓶颈。全力支持开发区、新区和老城区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各类资金投向园区,优化园区经济发展环境。鼓励发展商贸、物流、房地产和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带动餐饮、运输、商贸等相关产业加快发展,扩大财源总量。

(三)优先保障民计民生,增强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发展教育,严格落实教育投入增长法定要求,支持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大“三农”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加大对涉农补贴、农村基础设施、高效农业等新农村建设投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篇8

全面做好财政收支管理任务过程中,认真学习贯彻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努力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一是增强学法的自觉性。我局先后组织集中学习了《会计法》、《预算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增强财政干部学法的自觉性。二是加强政策法规宣传。结合“财政宣传月”活动,先后深入13个乡镇街道开展财政惠民政策宣传,利用快板、小品等文艺节目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家电下乡、强农惠农、社保保障等财政补贴政策,让广大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了解、支持财政工作,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严格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三是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认真执行《预算法》,按照年初制定的财政预算,财政局不签批一笔追加预算,遇有特殊事项确需追加指标的,用款单位书面报区领导研究确定,区政府定期报区人大常委会审批。从源头上杜绝了拨人情款的现象,维护了预算的严肃性。按照《政府采购法》要求,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规范采购项目运作。认真执行《会计法》,推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二、紧密围绕中心,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全面提升服务发展能力

(一)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我区减收因素增多,全区财政收入形势严峻、收入缺口较大,面对困难,全体财政干部没有消极对待,始终坚定信心,积极主动作为,勇挑重担,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年度收入目标任务,细化分解目标任务,量化到部门、各乡镇街道,落实到每一个项目、每一户企业,每一个征收人员,形成“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收入进度监控体系。加强与国地税协调,扎实开展财税目标“百日冲刺”活动,建立局机关中层以上干部与乡镇街道财政所挂钩联系制度,进一步帮助乡镇街道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加强对重点税源排查,全面掌握全区现有税源,挖掘潜在税源,确保了财政收入超序时进度完成任务。1-11月份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29.8亿元,增长38.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21亿元,增长39.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在全市位列第一。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83.7%,在三县两区位列第二。

(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始终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积极组织招商小组成员赴上海、福建、河南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采取外出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式、多渠道招引大项目。同时精心帮办服务已落户项目,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全年完成亿元以上开工项目2个,分别是大德新能源和财茂科工贸城项目;亿元竣工项目2个,分别是青啤和瑞斯特传动机械项目。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引资额达3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始终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支持和谐建设的着力点,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目标要求,千方百计调度财政资金,科学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确保民生投入持续增长。1-11月份全区实现财政支出26.7亿元,增长30.9%,其中公共财政支出18.9亿元,增长21%。“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重点实事工程等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68%。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千家万户,使全区广大群众共享经济改革与发展成果。

(四)财源培植成效明显。一是全力支持开发区发展。1-11月份区财政筹集安排资金4.2亿元,支持经济开发区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园区承接大项目、大产业的功能。二是加大重点企业扶持力度。区财政安排区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033万元,资金总额创历年新高;为企业向上争取争取企业科研、商务发展、农村金融等18个项目,争取资金达6287万元,为企业增强发展后劲提供有力支持。设立金融发展扶持资金200万元,支持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完善金融体系,优化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环境。三是全力支持新区和老城区建设。1-11月份区财政筹集资金7.4亿元,支持新区和老城区基础设施、市区两级重点工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了中心城市功能,提升中心城市形象。四是加大策应扶持争取力度。深入研究上级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大与省市财政协调汇报力度,争取更多资金项目及政策向区倾斜,为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增添动力。截止11月份共争取上级资金达9200万元。

(五)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严格控制预算支出,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在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管理上更加科学化。二是进一步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完善和规范非税收入收缴各项管理制度。三是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专项资金的财政直接收付范围,形成统一、集中、高效的财政资金支付体系。四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坚持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并重,重点加强对扩大内需、农业、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事关民生的重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六)作风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围绕“加大财政公开透明度、打造阳光财政”为目标,从机关管理、干部培养、思想作风等方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财政执行力。一是激发工作热情。在全系统倡导“激情工作、阳光生活”快乐工作法,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学习沈浩先进事迹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财政干部工作热情,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二是强化廉洁意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强化廉政学习教育。组织财政干部到市看守所、廉政教育基地和观看廉政反面典型专题片形式开展廉政教育专题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自觉性和廉洁从政意识。三是实行重大决策议事制。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运作,都由局党组集体讨论决定,按程序办理,不搞独断专行。近年来,财政局连续获得省市级文明单位和全区经济管理部门行风评议先进单位等荣誉,没发生一例违法违纪受到查处的案件。

三、执行人大决议,听取代表建议,认真及时办结代表议案

我局严格执行年初人大审议通过的财政预算,及时向人大提供真实准确的财政决算,供人大审议。认真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决定、决议及审议意见。认真地办理人大代表的建议,对来自人大代表的每一份建议意见,都有领导班子研究办理和督办,明确分工和办理要求,努力提高办结率和满意率。对因财力所限,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制定了推进计划,尽量争取代表理解、满意。局里的重大事项能够及时通过政府向人大报告。虚心接受人大及其代表的监督,聘请了包括人大代表在内的多名行风监督员。及时足额地拨付人大经费,为人大充分行使权利提供保障。

尽管我区财政收入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但支柱骨干型税源较少,财源结构单一,财源稳定性弱;随着对三农、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社会事业刚性投入不断增加、重点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财政支出压力将进一步加剧,可用财力的增加与社会各方面日益增长的支出需求相比,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财政管理的方式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部分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

四、紧盯目标不放松,突出重点抓落实,全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发展战略,在区人大和全区人民的监督下,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加快苏北发展战略部署,按照“一个总量持续扩张、五个收入大幅提高”目标要求,强化财源建设,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作出积极贡献。

(一)狠抓收入征管,进一步增强财政综合实力。加强对经济和财政运行中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国家税制改革政策的分析研究。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加强收入征管力度,对重点税源、主要税种、重点企业深入排查,挖掘收入潜力,加大堵塞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在保持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的情况下更加注重收入质量,不断提高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

(二)突出壮大培植财源,提升财政服务发展能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着力构建财源稳定增长机制。充分运用财政政策,加大我区纺织服装、食品酿造、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重点企业扶持,拓展工业主体财源;支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优先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设立金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引进金融机构和培育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资金瓶颈。全力支持开发区、新区和老城区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各类资金投向园区,优化园区经济发展环境。鼓励发展商贸、物流、房地产和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带动餐饮、运输、商贸等相关产业加快发展,扩大财源总量。

(三)优先保障民计民生,增强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发展教育,严格落实教育投入增长法定要求,支持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大“三农”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加大对涉农补贴、农村基础设施、高效农业等新农村建设投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篇9

广东是我国四大制鞋基地之一,位居沿海发达城市,地理位置的优越,省外、海外品牌纷纷入粤,使广东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鞋都和鞋业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有“中国十双鞋,广东有其五”“全球十双鞋,广东有其三”之称。在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有广东鞋的踪迹。但无须讳言的是,广东自主品牌及产品的研究及创新工作做得相对有限。近些年来,广东制鞋行业正奋起直追,着力加快品牌发展。要发展,就要有创新,要创新就要有新的技术和艺术灌入其中。非遗创新,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聚焦非遗与时尚融合之美,推动非遗活化传承、价值转化的过程。作为时尚之都的广州,助力文化产业新发展是当下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省级非遗工作站申报工作,其中服装服饰工作站落户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广东省非遗工作站(服装服饰工作站)应运而生,将深度整合时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通过非遗文化赋能,优化提升全产业链,促进跨界合作,形成多业态、跨区域影响力,推动湾区时尚产业融合发展。制鞋行业作为服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品牌建设及产品创新等方面有重大突破。

1价值所在,引领国潮

1.1应用价值

要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融合,以文化产业为载体,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改造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方式,提升广东制鞋在中国乃至世界制鞋行业中的主导地位。使我国制鞋行业一改往日低端、廉价的加工状况,能够健康、飞速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以传统文化催生经济转型发展,在弘扬传统文化上具有很好的现实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近几年,随着我国在传统文化的大力推广下,国潮品牌应运而生。其设计理念将本国文化、元素添加在设计中从而形成。广东制鞋紧抓社会发展命脉,经过多年发展和培育,现已形成非常完善的皮革、制鞋产业链。据中国市场调研在线的中国女鞋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7年)显示,虽然我国制鞋行业受欧美市场受金融海啸影响进口数量下降,而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日益旺盛,所以在未来的十年里,中国制鞋市场仍将呈现迅猛上升的趋势。而广东,作为我国制鞋行业引导国内潮流的重要基地,接受最新国际流行讯息以及时尚元素的重要城市,企业对设计水平的发展非常重视,品牌建设更是行业转型、产业升级的重要发展趋势。产品升级、品牌转型、发扬传统文化,无疑未当今鞋类设计师提供了很好的设计灵感,产品遵循在不同品类或风格的鞋产品当中,融入中国元素,既展示出新时代鞋靴个性的一面,又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1.2学术价值

目前在全球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融入各行各业。广东制鞋产业链以达到全国领先的生产制造水平,年产品出口总值远超越其他生产制造国家,如印度、越南、巴西等国。而在设计与文化引领方面,国外一线大牌仍处于主导地位,中国制鞋业没有形成属于本国独特的文化创意,加之当前本土鞋类优秀设计人才紧缺,中国鞋类设计环节较国际一线品牌有明显欠缺。如何打破设计环节,打造属于中国的鞋类世界品牌,广东制鞋行业的转型与升级是发展必然趋势。提高整体制鞋产业链,向全球制鞋产业链上游迈进,是广东制鞋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品牌建设、产品研发设计是目前广东制鞋企业迫切需要加强培育的方面。随着新时代文化创意全球发展的步伐,呈现以传统文化为主导,以产品创新创意为主要导向的发展现状。本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的宗旨,以弘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传统制鞋行业转型升级,对广东制鞋行业的资源整合、技术创新、文化素质提升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非遗文化传承下广东地区制鞋行业设计目的、开发方向与工艺技术等问题,行业、企业以及高等教育制鞋专业进行研究探讨,有利于转变当今制鞋行业“模仿”设计现状,努力推动和发展广东制鞋行业产业升级,企业转型。同时,依据企业、社会需求,对高等教育鞋类专业提供行业需求,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质量,有利于高职、本科等鞋类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培养适合新时代企业需求的高级专业人才。

2行业快速发展,引导新型人才

制鞋行业属于工业密集型产业,而中国在全球制鞋行业中一直处于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和消费大国,其鞋类产量、出口产量和消费产量分别接近全球的60%、70%和20%。中国鞋业的发展,可以说为全球鞋业消费市场提供了来源稳定的产品供给,与此同时,中国鞋业发展的外溢效应,为周边国家依托中国鞋业强大的供应链从而实现鞋业快速崛起,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但中国鞋业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其自主品牌及产品的研究及创新工作做得相对有限。基于此种原因,借助文化创意的全球化兴起,越来越多的原创品牌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兴起,而要独特,就要创新,要发展中国制鞋行业,弘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将两者紧密结合,提升广东制鞋业的同时,提升全民文化素质水平,创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就要了解鞋靴,了解鞋的各个构造以及从鞋类演变的历史开始。要发展就要创新,无论是从工艺技术创新,还是造型设计创新,只有根植我国传统文化,汲取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华,才能彰显中国鞋靴设计师的人文情怀,并由此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鞋靴品牌文化产物。目前,国内对于鞋靴文化的整体发展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研究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的学者,以及研究纺织服装学的学者对此都有一些研究成果,例如:《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鞋履艺术在现代鞋靴设计教学的应用研究》温州大学,刘阳,硕士论文,2018年;《论鞋靴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运用》温州大学,顾任飞,中国皮革,2013年06期;《继承传统文化与鞋类时尚创新》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彭艳艳,西部皮革,2011年21期。但专门研究非遗文化并应用到鞋靴产品当中的机构、学者或企业还相对较少。在企业方面,设计师具有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社会使命,是一切文化作品的创造者。只有顺应时展,不断通过新品理念、产品质量、产品特色、产品服务等方面提升品牌产品价值,这就要求鞋类设计师既要有丰富的鞋产品技术设计能力,又要掌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审美,同时,鞋类产品必须符合当下时代的审美产物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处理好技术与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与现代科技等之间的关系,设计出代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潮品牌产品,向社会展示创意转型成果。在院校人才培养方面,随着市场整合、消费者需求的提升,使得制鞋行业从早期的培训机构上升到中专层次的《皮革制品设计专业》、高职层次的《鞋靴与工艺设计方向》等,以及本科层次的《皮革专业》、《鞋靴与皮具设计方向》,至现今《鞋屡设计》研究生方向等。教学层次不断提高,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逐步细化,涉及鞋靴工艺制作、鞋靴款式设计、鞋靴样板设计等分门别类的进行高等教育教学。依据不同层次鞋类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从技能型专门人才到设计类创新型高级人才,通过院校理论教育,让学生掌握该层次教育教学过程中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素养,加强非遗文化知识,以及在鞋靴设计当中给予创新,为根除中国鞋靴设计的一味模仿、抄袭现象提供有力依据,为高校鞋类专业及制鞋企业培养具有强烈民族意识,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新一代鞋类设计人才,给予有益意见。

3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赴新时代

企业发展是高校教育的风向标。近年来,职业性院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提高院校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增强高校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企业参与教育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多方位合作办学等模式。如:企业管培生合作、学生就业合作、订单式培养、冠名班合作、名师工作坊等。培养了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劳动者。对于广东制鞋而言,早期的样板师已退出时尚设计舞台,成为幕后支撑的主力军,而鞋靴设计师更多为年轻、潮流的90后、00后,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汲取时尚新理念,将制鞋行业引领国潮达到创新设计新高地。

4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真实见证,也是一个国家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在研究和传承前人文化的同时,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然而即便如此,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遗资源受到很大的冲击。很多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因此,在加强保护非遗工作的同时,各行各业也将非遗文化资源、文化传承引入行业建设当中,力争通过自己行业向中国乃至世界展现我国特有的文化底蕴。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广东制鞋行业着手,挖掘并深入中国非遗文化特色,结合院校人陪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努力推动或发展广东省乃至中国制鞋行业的发展里程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凤华.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形成命运共同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7).

[2]高鸿.企业举办和参与是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7).

[3]覃大立.传统手工艺自主创新之我见[J].新美术.2012(03).[4]徐燕琳.广东传统非物质文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08).

篇10

通过组织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安委会全体会、安全生产专题会,组织参加全国全省全州视频会议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传达贯彻中央、省、州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及时总结分析我县安全生产工作形势,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制定下发《2020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等相关文件,安排部署明确职责责任,落实工作任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整治行动,县安办今年以来多次组织协调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县安委会成员单位,针对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重点行业领域、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研判安全风险、制定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隐患,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反弹。

二、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的细化落实

(一)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工作。参照州安委会的“三项清单”模板制定下发《县党委政府属地安全生产领导责任清单》、行业内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清单以及危化品、烟花爆竹、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清单,组织县、乡两级党委政府、37个部门及重点企业制定各自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将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到个人。

(三)强化督查。组成由县级领导牵头,县纪委、组织部、县安办以及行业主管部门为成员的五个片区督查组,深入全县开展综合督查5次。

三、狠抓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充分发挥县安办职能,在全县范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危险化学品和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排险除患”集中整治、“铸安2020”监管执法专项行动等安全生产活动,切实加强重要节假日、疫情防控期间、汛期等重点时段,道路交通、危化品、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

(一)危险化学品方面:县安办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人员加强对全县4家危化品经营企业和1家燃气经营企业日常安全执法检查,对发现的隐患督查企业及时整改。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三月等特殊时期以及重要节假日,督促指导企业加强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隐患排查治理,落实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措施。共开展检查79家次,发现17处问题隐患,完成整改17处。

(二)非煤矿山方面:我县内共有4宗采矿权,10宗探矿权。4宗采矿权均因不具备进场条件未正式投入生产,10宗探矿权均未进场工作。

(三)道路交通方面:一是加强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出动人员80人次,排查道路安全隐患3处并完成整治;加强路检路查,出动人员158人次,巡查7000余公里,处理路面乱堆乱放3起,清理非法广告牌12处,路面损坏要求恢复1起,执行保通任务4次。二是严厉打击各类车辆超员、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出动人员600人次,执法车辆300余辆次,检查过往车辆7000余辆次,打击非法违法行为11起。

(四)建筑施工方面:今年以来我县认真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对全县建筑施工企业认真开展了汛期安全检查,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遇暴雨天气时要停止施工。加强汛期24小时巡逻值班,在开展建设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安全大检查中。以预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起重伤害、触电等事故为重点,排查治理脚手架、超重机械等重点部位安全隐患。共对全县施工工地进行安全隐患排查109次,共发现安全隐患71处,已整改完成71处,整改率达到100%。

(五)特种设备方面:由县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我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对全县医疗机构、隔离场所、气瓶充装等重点单位和16家使用单位的19台电梯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隐患3项,督促完成整改3项。

(六)民爆物品方面:县公安局负责对辖区的治安重点区域、涉爆单位进行安全检查。按照“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专人集中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并将该项工作实行常态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重点排查危爆仓库是否坚持二十四小时值守,职守人员是否在岗,人证是否一致,是否落实“四防”措施,物品流向登记是否清楚,物品是否帐物相符,使用现场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是否健全;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立即督促整改,对无法整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安全要求的,立即停止其使用危爆物品,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坚决堵塞管理漏洞。

四、严格安全生产监管执法

深化“打非治违”,依法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安全监管监察执法78次,处罚企业14家,共处罚罚款20.8万元,已全部执行到位。

五、加强对安全生产基础保障能力的提升

(一)加强应急管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24小时值班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一旦发生事故险情及时科学有效应对。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加强协调沟通,组织召开应急会商会议50次,及时研判预测安全风险,在灾害性天气发生时,通过微信、手机短信、电话通知等形式第一时间向各乡镇、相关部门、重点企业预警信息。

(二)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一是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纳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学习内容。二是在全县范围组织开展安全宣传“五进”38场次,参与人数14800余人次;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教育活动,悬挂横幅25条,出动宣传人员8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手册5500余份,各类纪念品9120份,咨询互动1100余人次。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参与“安康杯”、全国安全知识网络竞赛、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知识大闯关等活动。

(三)加强提升干部的自身业务能力。组织全体应急管理干部参加网络培训,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全州视频培训,提升应急管理干部业务能力。定期组织企业“三项岗位”人员参加省州举办的安全生产培训。

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不够到位。部分单位和乡镇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思想上有所松懈,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

(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较大。我县道路普遍路况较差,境内山高路险,弯急坡陡,险路险段多,安保设施覆盖率低,道路安全隐患仍然是我县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群众的安全意识不强,道路交通非法违法行为普遍存在。

(三)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全县企业整体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安全投入不足,设施设备隐患多;从业人员普遍安全素质不高;企业安全管理措施不力,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现象大量存在。

八、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按照安全生产党政同责的相关要求,严格对照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履职尽责,压实党委政府和部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

(二)加强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安全监管。督促指导各乡镇、安委会成员单位切实加强国庆等重要节日,汛期、岁末年初等重点时段,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森林草原防火、危化品和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确保全年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三)强化督查。适时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综合督查,督促相关部门及乡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

篇11

2005年以来,我省颁布了地方《陕西省安全生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解决了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中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针对近年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条例》先后进行两次修订,强化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为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现实意义。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是应急管理部门实施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推手。近年我县紧紧围绕《条例》有关要求,对县域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尝试,加大了对各类生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事故隐患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困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进程和监管执法效果,现就基层监管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作如下浅析。

一、当前监管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执法执纪存在行政干预,难以做到有法必依

县域经济发展任务重,招商引资压力大,受传统政绩观影响,在处理经济发展和安全发展二者关系时还是有所失衡,为改善投资环境,自觉不自觉人为地造成了一些执法障碍。个别人存在“重发展、轻安全”思想以及“特事特办,慢事快办”现象,造成一些项目工程存在“先天性”安全隐患;有人为违法违规者说情,或通过各种途径给执法部门施压,要求采取变通手段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等,致使执法人员在履行安全检查、调查处理、行政处罚等职责时很难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原汁原味”执法。

(二)执法不够规范,难以做到执法必严

由于受外围执法环境影响,加之主观努力方面不够,在行政执法方面与依法行政规范行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认识上不到位。比如对行政执法的程序以及行政处理决定在下达前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等要求,往往实践中存在一定瑕疵;二是素质上不适应。执法力量薄弱,有资格的执法人员严重短缺,个别执法人员自身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对不断修订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法程序学习不够及时。

(三)执法主体分散,未建立联合协同执法机制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牵涉到执法主体多,存在条块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和职责不明现象。执法部门由于各自理解不同,容易造成互相扯皮,难以形成工作合力,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出现一种“有权管”的部门看不见,看见的部门“无权管”的奇特现象。在一些突击整治活动中,尽管多个部门联合行动,但因为权责不明,使得联合执法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往往会出现许多困难。

(四)罚没制定不精准,实际操作执行难度大

《安全生产法》、《条例》等法律法规中相关规定对存在违法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动辄就是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和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不等的罚款,但基层实践中遇到的大多是规模小的企业,生产能力有限,很难按条款执行罚款,只能进行裁量处罚处理。

二、加强监管执法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作为一项行政行为,必须遵守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在当前日益繁重的安全生产工作态势下,要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建设。

(一)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执法环境

1、争取企业支持和配合。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对象是企业,所以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活动离不开企业支持和配合。要从为企业服务的角度出发,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为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提供各项服务,赢得企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是做好监管执法工作的基础。

2、争取社会认可。保障法律法规贯彻实施,首先要增强全民安全法制观念。利用新闻媒介和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安全生产法》、《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中确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意识,加强组织一线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学习,营造一种人人学习安全知识、人人关心安全生产、人人遵守安全法规、人人爱护生命健康的社会氛围,从而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执法环境。

(二)明确职能分工,完善监管执法体制建设

1、整合资源,齐抓共管。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切实加强公安、应急、交通、工贸、住建、环保等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之间的配合,整合执法资源,建立齐抓共管、分工明确、职责互补、沟通及时、协调有序的执法体制,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效能。

2、明确职责,协调监管。应急管理局作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首先必须做到对自身“责任田”监管不缺位,主要精力应放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上,放在伤亡事故调查处理上,放在对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履职情况督查考核上,放在重点行业专项整治上,放在地方性法规、政策调查研究上,做到综合监管不越位、不错位。同时,对其他行业系统存在的生产安全问题及时移交相应主管部门去处理,应急管理局只需跟踪协调、监督、督办监管执法进展及落实情况。

(三)夯实基础,抓好安全生产基层建设

1、大力开展基层安全监管网络建设。一直以来,基层信息化安全监管工作比较滞后,辖区内存在安全隐患底数不清、心中不明等现象,所以安全生产监管离不开基层工作有效支撑。编制企业安全管理台帐,加强对基层重点企业和高危行业普查建档,保证监管工作有章可循,对监管对象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发现经营单位违法行为及时予以纠正查处。通过构建基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全面掌握辖区内安全生产形势,为决策分析提供信息支撑,从而形成安全生产网格化动态监管长效机制。

2、加强对基层安全生产执法工作业务指导。深入基层一线,及时帮助解决基层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存在的难点及疑点,建立健全安全执法工作制度、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