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文化素质教育论文

文化素质教育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21 09:22: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文化素质教育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文化素质教育论文

篇1

2. 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课堂,关键在老师,英语老师应该全面发展,思想宽阔,知识丰富,有组织实践能力,能运用好的教育方法施教,有从事教学科研能力,能不断产生优良的教育效果。只有高素质的英语老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故而老师素质教育的提高尤为重要。

3.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造就一大批精通英语教学的专业队伍,以加速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因此,英语老师对实现上述目标责无旁贷,转变英语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势在必行。

二.培养英语教师文化素质的重要方法

1. 转化教育理念,要“以学生为本”

知识是死的,而人是活的,不要再向以往那样用固定的知识框架去圈住学生。要注重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和技能,主动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英语学习计划,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师生们应重视起课堂教学,只有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充分的活跃起来,才可以利于师生们共同成长。现在新课程就是要求老师们转变教育理念,从“以知识为本”转变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英语课程的重新认识与定位。英语老师们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信心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帮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给他们注入新的学习理念,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成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本人,让学生自觉的承担起学习的任务,努力做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以学生为本”的英语教育思想强调注重学生自身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2.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

老师们自身的文化知识丰富程度大小决定了他们能否与学生们进行一段有效的谈话。教师们丰富的文化知识既能够扩大学生们的精神世界,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一般的来说,老师们对问候、道歉、邀请、致歉等交际方面的文化比较熟悉,而对宗教,经济、政治、社会等知识类的文化了解的就比较少了。在新课标中,教学上对学生们的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比较高的目的要求,倘若老师们对该方面的相关知识文化了解的不够多,就容易在教学中出现难于应付的局面。新课程中也提出了一个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英语老师们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老师们可以根据教材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内容,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扩展自己的英语文化知识。教师们也应该与时俱进,从权威的教导者向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鼓励着,合作者进行转化。若是合作者的话,那就要求老师们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较高水平的个人素质,具备丰富的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此外,也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及良好的耐心。新课程的英语课本里面的内容,可以说是很具有时代感,真实性以及思想性,包罗万象。新时期的老师应该自觉的加强自身的中外文化修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把学生带上高效的英语学习轨道。

3.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教学

篇2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从事文化素质教育的师资数量上的欠缺,这是因为高职院校大多数的专业设计属于理工科,而人文社科类型的教师较少;再就是这两类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也不能满足实施综合文化素质教育的要求,尤其是理工科教师普遍存在人文素养的缺乏,这肯定会影响学生接受全面文化素质的熏陶。一些高职院校在师资建设方面,提倡所谓的“双师型”教师,把培养建设的重点放在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上,通过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但相反的是,专业教师的文化素质培训却很少。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专业教师主动去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反而更会容易导致其思维的唯专业化倾向。而且有些文化素质课教师会认为他们所学无用武之地,有的转行从事行政工作,更有甚者为了适应专业技能教学的“趋势”,放弃了原先的所学专业转向专业课程的教学。我们知道,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既是先行者,也是主导者,尤其是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教师更是示范者,起着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示范作用必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和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有一支稳定的文化素质教育师资队伍是首要条件。在学校内部建设文化素质教育师资库,要充分挖掘内部力量,还可以聘请外校兼职教师,同时积极建设虚拟师资库,让学生能从媒体资源库中进行自学。再就是将专业课教师与文化素质教师二者统一起来,而不是对立,因为尽管二者教学任务不同,但他们培养目标却是完全一致的。那么,高职院校在进行师资培训时,不仅要注重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同时也要对其进行文化素质的培训。同样,对文化素质课教师不仅要提高其文化素养,专业素养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文化素质教师的安排和配备上也要有所侧重,可以根据专业教师的职称和年龄分布,让不同的教师承担不同的教育任务。比方选择职称高和年长的教师作为专业教学中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主力,这是因为老教师宽厚的知识与丰富的阅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等都有利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向上发展。而职称低的年轻教师则可以承担以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等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素质教育任务。

篇3

由于学校的历史的原因,行政权利在高校里大行其道。高校学生业务的执行受到政治统治层次的控制,并导致高校行政的管理理念,管理者成为党和政府工作人员,教师则是管理的对象。现在文化教育质量管理机构在中国形成的管理如下:首先是学术办公室在教务处办公室的监管机构之下。其次,人员和业务设置在学工部的管理范围内。最后,学院成立的机构负责文化素质教育。多样性管理机构导致各高校在教育机构设置上各具自己的文化特色。

2.权力分配方面

从文化素质教育管理角度,高校学生的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看,高校教育处在一个多垂直控制管理范围内。文化素质教育及下属单位配有专有的人员。高校团委一般控制着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工作。在文化素质教育实现的进程中,行政机关单位处在的主要地位,其能够有效地保护活动的开展。行政机关和学术教育权利间具有复杂性,应该进行细致划分。

3.保障机制方面

任何工作的执行必须建立保护机制才能够顺利实施改革。高等教育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需要创造高品质的教育文化机制建设,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项目,这是未来教育的一个概念,就应该体现在教育体系的草案,以内容和教育方法的适当反应;参与文化素质教育中,在高校实施的各个环节里,学校的资源和“素质教育为主体的文化”成为核心要素,以形成内在的力量。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保障机制的形成,协调的组织,法规和规章及其他事项的所有方面的管理,以确保协调教育有序的发展。

二、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管理体制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权利分配不均、行政化管理严重,权责不清、监督缺失:

1.权利分配不均

从高校对素质教育的文化教育、组织结构模式的权力上,不同部门和利益相关者,在跨文化管理素质教育上的突出问题是学术和行政权力的模糊权力错位。管理人员培训课程、文化、讲座和其他科学领域时,行政单位的过度干预,导致行政泛化。文化管理行政教育综合的弊端结果:首先是缺乏正确行使学术权利的方式。其次,行政弱化权力配置,学术界代表和其他有关各方的利益,行政权利和学术权利之间建立普遍认可的价值体系,对文化管理教育必须实现和文化素质教育权利的灵活运用。

2.行政化管理严重,权责不清

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管理过程中,由于文化规范和规则在学校的不健全,管理效率低下。由于行政权力占有主导地位,学术事务和行政事务内的推广,使得文化素质管理教育与他们交织在一起,很难分辨。事实上,在文化素质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两股力量,在行政化的体制中,所有的操作最终在这一管理体系中实施,这导致管理权力的冲突。制度的不健全、责任的不明确、工作效率不够高等问题一直存在。

3.监督缺失

所有的管理措施,需要强有力的,有效的监管程序,以有效确保目标不被拒绝,然后设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监管过程控制一直是素质教育保障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事实上,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忽略了目标,不重视学生群体的权力,缺少实施效果的反馈意见收集。在另一方面,文化素质教育部门已采取了行政部门为首的官僚机构,这种单向的管理模式,流程式的管理起不到有效的监督权。

三、完善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管理体制的措施

完善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管理体制的措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完善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领导体制

按照教育部下发文件的精神,学校和教育的文化素质进行基本的思路应该是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作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应该深化文化素质教育,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特点必须建立有效的。为了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就必须提高教育学生的质量文化管理体系,并加强不同机构和共同努力,实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之间的协调。

2.明确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管理权责

明确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部门的权责,并以动态管理的方式管理责任和权利。目前受根深蒂固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影响,相关职能部门的教育和文化分工越来越明确,权责分配越来越清晰。因此,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部门的权责不清晰,主要是在协调细节上。因此在特定情况下,需要相关部门协调,及时纠错、及时解决,防止相同问题的出现。

3.规范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监督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在监管过程是素质教育保障机制的一部分,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过程监督管理。在教育管理人员的过程控制应注意及时控制,在课堂上的行为,完整性教学和完善纠错机制。学生教师加强关系的建设,顺利开展活动,在发展领域的活动。考虑到管理机构有限的资源,需要及时的进行监测。可以采取集中管理教育的文化质量控制活动的执行。招投标的文化素质教育管理机构,并严格按照组织和活动进行审查。

篇4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科学素质。

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大纲都明确要求: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教好学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两个观念需要更新:

其一,强调化学“双基”教学,不只是为了升学需要,不只是为学生考进高一级学校进一步学习化学打好基础,还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未能升学(事实上大多数学生是不能升学的),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初步的化学科学素养;另外,“大纲”提出的“进一步学习”也不单指“升学”,还包括在实际工作需要时,以中学化学知识为基础,对化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如自学或业余进修等。

其二,“大纲”在提出要重视“双基”教学的要求之后,紧接着就强调化学“双基”教学必须同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要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应用。要“教育学生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中学是基础教育,是“不定向”教育,它的根本宗旨是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好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基矗中学开设的课程是一般的、通用的文化课程,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较为宽厚的文化、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中学化学教学必须改变那种以应考、升学为目的,从课本到课本、从理论到理论的脱离实际的倾向。

将新编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和即将投入实验的新编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与过去的旧大纲相比较,我们会发现明显的区别是:新大纲都一致强调:在化学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训练他们的科学方法;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就是说,化学教学的任务是,既要用化学基本知识武装学生,也要使他们在思想、品德、能力、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发展。这些教学目的,是主张“分数至上”、“片面追求升学率”、迫使学生埋头于应考练习的“应试教育”所不能达到的。

二、设计好“教”与“学”的两种过程,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应试教育”偏面强调灌输,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教的过程,不重视学的过程。教师习惯于把课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滴水不漏地讲给学生听,唯恐因某一点没讲到而造成考场上的失分。学生的学习被老师包办代替,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素质教育强调发展功能,实施发展性教育行为。在课堂教学中,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主动地获取知识。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这是现代教学论的根本观点。

科学发展的基本过程是:明确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化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使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例如:

第一步:提出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参与;

第二步:观察实验(教师演示或学生亲自动手),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第三步:启发学生思考,把生动的直观引向抽象思维;

第四步: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互启发,得出结论;

第五步:组织课堂练习,达到学以致用。

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实验、思维、自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变只有必修课的单一模式和课堂教学的封闭格局,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成才渠道

篇5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科学素质。

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大纲都明确要求: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教好学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两个观念需要更新:

其一,强调化学“双基”教学,不只是为了升学需要,不只是为学生考进高一级学校进一步学习化学打好基础,还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未能升学(事实上大多数学生是不能升学的),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初步的化学科学素养;另外,“大纲”提出的“进一步学习”也不单指“升学”,还包括在实际工作需要时,以中学化学知识为基础,对化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如自学或业余进修等。

其二,“大纲”在提出要重视“双基”教学的要求之后,紧接着就强调化学“双基”教学必须同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要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应用。要“教育学生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中学是基础教育,是“不定向”教育,它的根本宗旨是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好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基矗中学开设的课程是一般的、通用的文化课程,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较为宽厚的文化、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中学化学教学必须改变那种以应考、升学为目的,从课本到课本、从理论到理论的脱离实际的倾向。

将新编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和即将投入实验的新编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与过去的旧大纲相比较,我们会发现明显的区别是:新大纲都一致强调:在化学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训练他们的科学方法;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就是说,化学教学的任务是,既要用化学基本知识武装学生,也要使他们在思想、品德、能力、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发展。这些教学目的,是主张“分数至上”、“片面追求升学率”、迫使学生埋头于应考练习的“应试教育”所不能达到的。

二、设计好“教”与“学”的两种过程,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应试教育”偏面强调灌输,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教的过程,不重视学的过程。教师习惯于把课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滴水不漏地讲给学生听,唯恐因某一点没讲到而造成考场上的失分。学生的学习被老师包办代替,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素质教育强调发展功能,实施发展性教育行为。在课堂教学中,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主动地获取知识。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这是现代教学论的根本观点。

科学发展的基本过程是:明确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化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使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例如:

第一步:提出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参与;

第二步:观察实验(教师演示或学生亲自动手),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第三步:启发学生思考,把生动的直观引向抽象思维;

第四步: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互启发,得出结论;

第五步:组织课堂练习,达到学以致用。

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实验、思维、自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变只有必修课的单一模式和课堂教学的封闭格局,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成才渠道

篇6

从目前的教学模式来看,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占绝对的支配地位,教授每篇文学作品都会沿用一种讲课模式“作者生平+主要作品+写作特点+作品影响+文本选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课堂笔记的记录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欣赏和思考作品,课堂活动和与教师交流更是甚少。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1.2应用型本科院校忽视大学语文课程。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指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大纲》充分肯定大学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渠道的地位。可见,大学语文课程是其他任何课程不能够取代的,尤其是对于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它所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已远远超出了一门课程的范围。他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为其做出巨大的贡献。但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专业课程的计划中每学期所学习的内容有充分的课时,有些专业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会反复出现,既浪费了课时又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而给大学语文课程留有很少的课时,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选修课变为没有课。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取消大学语文课程教学。

1.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教师的文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有时候难以与大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会造成大学生对文学理解的障碍,部分教师的文学功底比较薄弱,对大学语文教学信心不足,存在畏惧心理。大学语文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通常只有几名教师担任,并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教育学科团队,从而导致教学科研方面的进步十分缓慢。

2大学语文课在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作用

2.1大学语文课程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文学语言是语言应用的最高层次。文学不仅是语言的艺术,也是艺术的语言,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模仿的最好材料。所以,学学语文是提高学生汉语水平的最佳渠道。学习汉语的最佳方式就是深入感知汉语文化氛围,帮助大学生了解文化,是学生了解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文化中带根本性的价值评判和思想观点。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学习到许多典故格言,修辞手法的了解,能够加深对汉民族思维方式的理解,从而提高大学生对汉语的领悟力和应用能力。通过了解中国文化来学习语言艺术,语言的学习也会学得更加感性和充实。

2.2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

大学语文课程有利于使大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理论的熏陶、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升华人格,提高境界,振奋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成为“四有”人才;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认识人生,陶冶情操,激发创新灵感,为大学生在校学好专业以及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有利于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各方面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造性的人才的培养。

3如何利用大学语文课程培养大学生文化素质

3.1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

国家的兴旺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成败靠教师。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校就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在培养大学生素质方面,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力量,大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直接面对学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要把专业知识、业务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要把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优良的思想作风传授给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学生。因此,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多参加业务能力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深造,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

3.2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合理适当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既可以拓展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授《西游记》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电视剧《西游记》,让学生通过影音效果对这部作品有初步的整体感知,避免老师只是无谓的分析和叙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中心思想,使学生失去了对作品主动思考的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帮助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有效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

篇7

二、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

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其教育的内容应是企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企业产品等。

(一)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评价事物或思想意识的用途和积极作用的基本观点,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作为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指引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共同的价值理念是企业职工的强有力的粘合剂,团结员工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时,引导学生对企业的价值观念有相应的认识,使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价值观念尽量保持一致。

(二)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分为一般的道德规范和具体的道德规范。企业的道德规范就属于具体的道德规范,是职业道德规范和某些具体领域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企业的道德规范除了受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外,主要指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认同并在实际处理各种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善恶标准的道德原则。企业的道德规范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有相同之处,都属于社会整体的道德范畴。

(三)企业精神。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员工所形成的共同的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它代表着企业的精神风貌和风气,是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斯曾说:“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对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通常以厂歌、厂训、厂标等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企业精神是使企业职工内心一致、共同价值追求的外在表达,对企业员工起着凝聚、约束和教育的意义。

(四)企业产品。

企业产品著名的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对产品的定义是:“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供人取得使用和消费,并能够满足某种欲望或需要的任何东西。”一个企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在市场上有怎样的占有率,以及在该行业中的口碑等,是企业文化组成中的物质方面,是通过企业产品了解企业文化的最直接的途径。

三、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路径

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其关键点是找到有效的实施途径。学生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崇高的职业道德,为进入社会,进入企业,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人做准备。对学生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把企业文化融入到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内容结构中。对高职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课程,也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把企业文化要求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自觉地培养出适应于企业要求的素质和能力。

(二)实践学习。

实践学习,主要在于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设“产学研”实训基地,建立企业与学校的无缝对接。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接受企业文化。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有机地将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与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相融合,在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能力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企业文化。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真正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的职业人,达到企业的素质要求。

(三)实地观摩。

实地观摩,主要是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观摩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教育必须转变教学模式,多形式开展教学。实地观摩是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对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产品基地、企业规章制度、企业环境等企业文化非常重要。

(四)案例讲座。

案例讲座是重要方法,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夫.兰德尔创立了“案例教学法”使美国的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个方法在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中有着同样的借鉴意义。案例讲座是以案例引入,引导学生分析,没有统一答案,尽量开发学生的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把企业文化贯穿在案例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遇到道德与利益冲突的局面时,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的能力。

(五)模拟活动。

模拟活动,主要是创建模拟教学活动,就是人为的假设一些工作的场景或条件,让学生以工作者或组织者的身份,进行工作实践,达到训练和提高学生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的目的,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强有力的竞争者是高职院校教育的目标所在。

(六)创业实践。

目前在面对就业难这一社会现状,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创业实践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依托第二课堂,重点是发展非专业素质。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教育时,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通过社会实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成才观,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创业实践是有效地让学生融入市场,通过创业认识到作为一个职业人应具备的条件,以及应有的职业素质,学会管理与合作。

篇8

二、语文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善于从民族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语文精华

中国的语文素质教育离不开对民族语文和民族文化的准确把握,离不开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如果脱离深厚的民族语言、文化基础,语文素质教育就必然流于虚妄而不可想象。据此,语文素质教育更应重视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征,合乎其内在的学习经验和规律。重点应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民族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勤熟读成诵、勤校勘查证、勤运思练笔;重科学、伦理,重整体、辩证,重真、善、美统一。二是“课文无非是例子”,选文要“取法乎上”,经典的、时代的,都要典范、合读,文质兼美。对最能体现汉语特点、汉语规律的诗、词、曲、赋和散文等,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对充分体现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的时事美文、文学精品、科普读物,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读,力求使学生做到通古知今,融会贯通,化而能用。三是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中华民族文化、汲取民族文化精华的方法,充分发挥中华民族重整体辩证和直觉体悟的思维优势,在读写中既学会系统、全面、动态的审视、分析、解决问题,又达到思想感情的滋润、熏染和精神情操的提高和超越的目的。

(二)要善于根据汉语文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联想、想象和幻想

汉语言文字的象形性、表意性、灵活性和汉语文的情感性、艺术性、审美性,决定了它具有广阔的联想、想象、幻想的空间。它“富有弹性、富于韵律、联想丰富、组合自由、气韵生动”。如一个“水”字,可以将其放在沙漠里、夜晚间、战场上去体味;一个“无边无垠”的词,可以导引你去大海中,去草原上驰骋,去宇宙中探秘;一首《沪杭车中》(徐志摩),那一幅“烟、山、云彩;水、桥、橹声;松、竹、红叶”的画面,无不令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激起人们真挚、深沉、强烈、永恒的思乡之情,教你无法抵御,誓与美丽的家乡地老天荒。如此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文章的解读,都是由汉语文富有弹性、富于联想、灵活、自由、生动的独特特点决定的,才使得人在学习汉语文时,总会自然而然地把特定的语文信息与原有大脑的信息产生有机的组合、扩展和再生,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难以数计的信息,这就是汉语文的魅力,汉语文创造的魅力。

(三)建立多元的、立体的语文素质教育体系

篇9

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新疆高校心理素质培养课程的意义

(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素质培养课程有利于形成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该课程中融入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使不同民族的学生加深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在了解异族文化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异族文化,从而最终实现消除民族之间因陌生产生的偏见和歧视,化解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间的矛盾,从而促进不同民族公民的相互理解和和睦相处。

(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素质培养课程有利于提高新疆高校的竞争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奠定基础新疆地区经济欠发达,高校在人才数量、硬件投入等诸多方面与中国其他地区高校相比处于明显劣势,此外新疆地区高校的学生民族成分众多、民族文化影响深远,不能完全照搬汉族地区高校的办学模式。为了凸显办学个性、发展办学特点、寻找适合本土区域实际情况的办学模式和方法,新疆地区高校需要坚持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贯彻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素质培养课程有利于保留我国丰富绚烂的非主流民族文化,丰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存在差异,形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绚烂缤纷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沉淀下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发扬我国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在新疆高校心理素质培养课程中融入不同民族文化的内容,是将我国非主流民族文化继续传承给下一代的切切实实的措施和行为。

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新疆高校心理素质培养课程的策略分析

新疆高校师生群体的多民族成分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提供了条件,新疆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采取的各种保护政策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提供了保障。在有利的形势和政策下,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革新教学内容,增加多元文化因子,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实现课堂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的几种方式。

(一)利用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展开教学

由于少数民族具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俗,在他们的文化中凝结了大量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比如哈萨克族的民间故事很多,截至目前,有关部门搜集整理了六百多篇,民间故事多与骏马、草原、牧场和其他牲畜相关11。蒙古族也一直保持者讲述民间故事的优良传统,故事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到蒙古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维吾尔族也有很多经典的民间故事,其中阿凡提就是维吾尔族经典故事中流传已久的神奇人物,成为智慧的象征。在课堂中,将不同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传统民间故事作为教学案例,一方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主动思考;另一方面,能将理论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使少数民族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更快捷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的专题讲授中,教师可以讲述“世界上什么声音最好听”的故事:一天,阿凡提到一位爱好音乐的朋友家做客,这位朋友搬出他所有的各种乐器,一件一件地演奏给阿凡提欣赏。一直过了中午,阿凡提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那位朋友仍在没完没了地拨弄他的乐器,还边拨弄边问:“阿凡提,你觉得世界上什么声音最好听?是独塔尔呢,还是热瓦甫?”阿凡提回答说:“朋友,这会儿,世界上什么声音都比不上饭勺刮着锅的声音好听啊!12”在“大学生恋爱心理”专题讲授中,教师讲授爱情应该专一真诚,可以讲述《可汗与卖酥糖的》的故事:有一个卖酥糖的人,他的妻子异常美丽,被可汗看中抢进皇宫。可汗施尽奸计想占有他的妻子均未得逞。有一天,卖酥糖的来到皇宫附近叫卖,妻子听见丈夫的声音露出笑颜,可汗便命人把卖酥糖的召进宫里,强行与他换了衣服。可汗穿着破烂的衣服进入美人房间,妻子急中生智,大声朝着丈夫喊道,“可汗,快把这个衣衫褴褛的人拉出去砍了。”卖酥糖的穿着可汗的衣服命令侍卫把真正的可汗拉出去砍了,从此,卖酥糖的成了可汗与妻子团聚了13。这样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作为案例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如可以由教师提前准备,课堂上进行介绍,再鼓励学生对故事的感悟进行讨论或发言,也可以提前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去收集本民族的民间故事在课堂上由代表进行介绍,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二)利用少数民族经典文学作品展开教学

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宝库里,神话、传说、歌谣、史诗、诗歌、谚语等各种题材的民间文学作品犹如琳琅满足的宝石熠熠生辉,记载着、传承者民族文化的精华。如维吾尔族流传的叙事诗《花儿与春天》、抒情诗《爱苦相依》、《塔依尔与祖赫拉》和哈萨克族的爱情长诗《吉别克姑娘》、《豁孜情郎与芭彦美人》都是极具感染力、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歌颂了美丽的人生和伟大的爱情。在教学中,教师讲授大学生应该持有正确严肃的恋爱观时,可以通过作品的介绍,使学生领悟不同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认同爱情应该忠贞纯洁、真诚相处。教师在“讲授大学生挫折应对”专题时,《江格尔》这部新疆蒙古族英雄史诗可以作为很好的素材。作为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是有许多英雄故事组成的一部长篇巨作,是蒙古族男女老少喜闻乐见、引以为傲的作品,不同英雄好汉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各种邪恶和困难最终取得胜利的,可以作为讲授的素材。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巨著《玛纳斯》也是本民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旷世之作,可以被教师拿来辅助教学。

(三)利用少数民族的民族习俗展开教学

不同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交际礼俗、民间禁忌有所不同,通过在课堂中使用心理剧展演的方式或者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有趣地、互动地、真实地情境中了解新疆不同少数民族人际交往的注意事项,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其

篇10

2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具体说来,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意识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活动。”第二层含义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是指在学校教育中,结合传授知识与技能对教育对象进行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培养训练,以及对教育对象的身心、人格和意志品格进行培养训练的活动。”

3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关系

3.1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过程中,宿舍文化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科学与否,体现着有效的育人功能。宿舍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包括价值导向、目标导向和行为导向,通过高尚的宿舍文化活动让大学生感受到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引导他们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3.2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非常活跃,学生宿舍的文化氛围较为复杂。为此,必须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贯穿于宿舍文化中,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大学生宿舍,培育和建设健康、文明、高品位的大学生宿舍文化。

3.2.1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导向上指导和保障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在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培育和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宿舍文化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贯穿其中,渗透在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引导和有效促进作用,以保证大学生宿舍文化能时刻保持先进的方向。

3.2.2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优秀宿舍文化的根本手段

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对外来文化吸收问题上,都有一个哪些东西需要吸收、哪些东西需要排斥的问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的科学态度去审视,具体分析,遵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来鉴别和分析。

4当前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4.1以学分制为主体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对传统宿舍管理与建设提出了挑战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以学分制为主体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在学分制条件下传统的以系、班为阵地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职能弱化,学生宿舍便成为大学生除课堂外主要的聚集与活动场所。这无疑使原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受到冲击,严重影响了宿舍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

4.2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问题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大多数高校实现了后勤的社会化管理。这种缺乏专业队伍的制度式管理不利于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而且,随着高校在校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不少高校纷纷在校外建立独立的学生公寓或新校区。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已无法涵盖所有的学生居住地域,也无法适应独立的学生公寓或新校区的管理模式和运行体制。

4.3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宿舍文化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亦是当代高校道德教育的新途径

现在在校大学生多是90后独生子女,相比较之前的大学生,这一代大学生享受的物质条件更好,长辈更加宠爱。一方面,他们的自我意识、个性特征都比较强;另一方面,他们的实践能力、集体观念、心理承受能力又偏弱。这些优势与不足形成了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相应地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冲突和矛盾,并在集体住宿中体现明显。越来越多的思想问题出现在宿舍这个环境中,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大学生宿舍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4.4大学生宿舍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薄弱环节,而宿舍文化建设又需要其来引导

在日常管理中,由于对宿舍这一文化阵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正确引导和教育不够深入,当前高校在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方面大多数还仅仅停留在对作息制度和卫生的管理上,只关注到了宿舍文化建设的表层和中层,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内心精神世界的探索,对在宿舍内开展思想教育也缺乏强有力的措施,结果导致大学生宿舍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广阔的空间,大学生宿舍这一“全频道信息中心”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

5当前实现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途径

5.1强化宿舍文化建设意义灌输,争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

学校领导要克服宿舍只是大学生生活的住所,宿舍文化建设可有可无的观念,提高对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高度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争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把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5.2加强宿舍环境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阵地

大学生宿舍的环境由物质条件环境和精神人文环境组成。通过对大学生宿舍及宿舍区的规划设计、布置来提供适宜文化交流的物质环境。另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营造正面的、积极的宿舍文化氛围。总之,美好、舒适的宿舍环境能让学生有“家”的温馨感觉,宿舍文化建设也更能得到学生的重视和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加自觉、愉快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篇11

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新疆高校心理素质培养课程的意义

(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素质培养课程有利于形成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该课程中融入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使不同民族的学生加深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在了解异族文化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异族文化,从而最终实现消除民族之间因陌生产生的偏见和歧视,化解不同民族、不同间的矛盾,从而促进不同民族公民的相互理解和和睦相处。

(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素质培养课程有利于提高新疆高校的竞争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奠定基础新疆地区经济欠发达,高校在人才数量、硬件投入等诸多方面与中国其他地区高校相比处于明显劣势,此外新疆地区高校的学生民族成分众多、民族文化影响深远,不能完全照搬汉族地区高校的办学模式。为了凸显办学个性、发展办学特点、寻找适合本土区域实际情况的办学模式和方法,新疆地区高校需要坚持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贯彻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10。

(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素质培养课程有利于保留我国丰富绚烂的非主流民族文化,丰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存在差异,形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绚烂缤纷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沉淀下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发扬我国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在新疆高校心理素质培养课程中融入不同民族文化的内容,是将我国非主流民族文化继续传承给下一代的切切实实的措施和行为。

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新疆高校心理素质培养课程的策略分析

新疆高校师生群体的多民族成分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提供了条件,新疆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采取的各种保护政策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提供了保障。在有利的形势和政策下,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革新教学内容,增加多元文化因子,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实现课堂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的几种方式。

(一)利用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展开教学

由于少数民族具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俗,在他们的文化中凝结了大量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比如哈萨克族的民间故事很多,截至目前,有关部门搜集整理了六百多篇,民间故事多与骏马、草原、牧场和其他牲畜相关11。蒙古族也一直保持者讲述民间故事的优良传统,故事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到蒙古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维吾尔族也有很多经典的民间故事,其中阿凡提就是维吾尔族经典故事中流传已久的神奇人物,成为智慧的象征。在课堂中,将不同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传统民间故事作为教学案例,一方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主动思考;另一方面,能将理论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使少数民族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更快捷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的专题讲授中,教师可以讲述“世界上什么声音最好听”的故事:一天,阿凡提到一位爱好音乐的朋友家做客,这位朋友搬出他所有的各种乐器,一件一件地演奏给阿凡提欣赏。一直过了中午,阿凡提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那位朋友仍在没完没了地拨弄他的乐器,还边拨弄边问:“阿凡提,你觉得世界上什么声音最好听?是独塔尔呢,还是热瓦甫?”阿凡提回答说:“朋友,这会儿,世界上什么声音都比不上饭勺刮着锅的声音好听啊!12”在“大学生恋爱心理”专题讲授中,教师讲授爱情应该专一真诚,可以讲述《可汗与卖酥糖的》的故事:有一个卖酥糖的人,他的妻子异常美丽,被可汗看中抢进皇宫。可汗施尽奸计想占有他的妻子均未得逞。有一天,卖酥糖的来到皇宫附近叫卖,妻子听见丈夫的声音露出笑颜,可汗便命人把卖酥糖的召进宫里,强行与他换了衣服。可汗穿着破烂的衣服进入美人房间,妻子急中生智,大声朝着丈夫喊道,“可汗,快把这个衣衫褴褛的人拉出去砍了。”卖酥糖的穿着可汗的衣服命令侍卫把真正的可汗拉出去砍了,从此,卖酥糖的成了可汗与妻子团聚了13。这样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作为案例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如可以由教师提前准备,课堂上进行介绍,再鼓励学生对故事的感悟进行讨论或发言,也可以提前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去收集本民族的民间故事在课堂上由代表进行介绍,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二)利用少数民族经典文学作品展开教学

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宝库里,神话、传说、歌谣、史诗、诗歌、谚语等各种题材的民间文学作品犹如琳琅满足的宝石熠熠生辉,记载着、传承者民族文化的精华。如维吾尔族流传的叙事诗《花儿与春天》、抒情诗《爱苦相依》、《塔依尔与祖赫拉》和哈萨克族的爱情长诗《吉别克姑娘》、《豁孜情郎与芭彦美人》都是极具感染力、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歌颂了美丽的人生和伟大的爱情。在教学中,教师讲授大学生应该持有正确严肃的恋爱观时,可以通过作品的介绍,使学生领悟不同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认同爱情应该忠贞纯洁、真诚相处。教师在“讲授大学生挫折应对”专题时,《江格尔》这部新疆蒙古族英雄史诗可以作为很好的素材。作为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是有许多英雄故事组成的一部长篇巨作,是蒙古族男女老少喜闻乐见、引以为傲的作品,不同英雄好汉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各种邪恶和困难最终取得胜利的,可以作为讲授的素材。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巨著《玛纳斯》也是本民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旷世之作,可以被教师拿来辅助教学。

(三)利用少数民族的民族习俗展开教学

不同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交际礼俗、民间禁忌有所不同,通过在课堂中使用心理剧展演的方式或者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有趣地、互动地、真实地情境中了解新疆不同少数民族人际交往的注意事项,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其

将来走入工作岗位与不同民族个体进行交流提供便利,而且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启发学生反思固有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模式,汲取经验、改善人际交往不良的现状。例如,通过心理剧展演,学生可以认识到,维吾尔族男性见面时右手要先抚左胸,点头鞠躬,握手问好,互问“萨拉姆”(祝福之意);女性见面时,相互拥抱、右脸颊相贴,然后互致问候;若遇到贵客或长辈时,双手要交叉放在胸前并点头、鞠躬12。维吾尔族的见面礼仪可见民族文化当中传递出的个体交往的谦虚恭敬、亲切相待。蒙古族学生的心理剧展演或者情景模拟给学生展示了蒙古族同胞在迎送宾客时敬献哈达和敬鼻烟壶的讲究和内涵。哈萨克族学生的展演让不同民族学生领略哈萨克族的好客,正如哈萨克族人有句谚语“如太阳落山时放走客人,便是奇耻大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