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生友情论文

大学生友情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15 05:02: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生友情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学生友情论文

篇1

众所周知,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之一,是人类社会逐渐走向文明的重要道德准守则。个体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则无法立足;朋友之间缺乏诚信,就不会有真正的朋友;家庭内部互不信任,则会走向分裂;商人之间互相欺骗,就不会有双赢局面的出现。因此,诚信人格不管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的道德品质。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不良思想冲击着社会和校园,对整个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造成了负面影响。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惜牺牲诚信与人格的事件在大学校园内屡屡发生,大学生诚信危机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试从大学生诚信人格危机的现状着手,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对策建议。

1大学生诚信人格危机现状

1 .1学术危机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七年的大学生涯让我切身感受到大学生考试作弊逐渐成为一个很严重的违背诚信的问题。考试原本是测试学生掌握学习水平和教师衡量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可现在已经变成部分学生弄虚作假、不劳而获、蒙混过关、骗取学分和荣誉的幌子。有些大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经常逃课,临到考试前几天开始想方设法作弊,这种行为不仅是对教师劳动成果的不尊重,其投机和冒险心理更是对自身和其他学生的诚信人格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作弊成功的学生成绩一般较好,而大多数学生都具有从众心理和功利心理,造成一部分原来成绩较好,学习较为认真的学生认为作弊并不是一件不可饶恕的错误,如果不被发现还可以提高考试成绩。因此虽然各高校针对考试作弊出台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大学生中作弊的风气并没有好转,反而有越演愈烈之势。据某高校学生处问卷调查:在受调查的300。名学生中有70.2%的同学有作弊愿望和动机,其中有60%的同学承认有过作弊行为。而对于是否认同考试作弊40.3%的同学表示不能接受,而46.5%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13.2%的同学认为只要不被抓住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使用,论文、报告等学术成果的剿窃也非常普遍。这几年来,报纸和媒体都屡见不鲜某某高校硕士生、博士生甚至部分教授的论文是抄袭的或是花钱买来的,严重影响了高校学术氛围。现在部分高校已经就不诚信的学术剿窃问题,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花高价专门引进了“反票叮窃软件”,所有需要参加毕业答辩的论文都必须首先通过软件检测相似度,可见学术危机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1 .2欠费危机

国家助学贷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解决了在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来源,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助学贷款所下拨的资金收回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申请助学贷款,出了校门之后便将还款一事抛之脑后,更有甚者,明知自己欠款,却以诸多理由恶意不去还款还息,使得国家助学贷款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还有部分同学虽没有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却始终拖欠学校学费。究其原因,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的同学认为助学贷款毕业后还需要偿还,并且还有利息,因此不想办理,所以干脆不交学费;还有部分家庭较为宽裕的同学利用父母给的学费在学校大肆挥霍,享受各种奢侈品,对于学费则能拖就拖。某高校曾对125名没有缴纳学费的学生进行摸底,结果发现,除个别经济困难生外,有27人买了电脑,23人新增或更换了手机,34人则在国庆节期间外出旅游。欠费危机对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环节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1 .3就业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从过去的“天之骄子”变身为现在的“蚁族”,这其中的转变,部分是由高校的扩招、社会的转型造成的,但是另外也有部分是由于当代大学生不诚信的就业观。

简历应该是应聘者展现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张形象名片,在招聘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但是现在往往许多企业一见到应届毕业生的简历,就只是对工作经历等泛泛的看两眼,对其中的一些内容并不深人。究其原因在于现在大学生对于简历的过度包装已经超过了自身所代表的能力,几乎每位大学生的简历上都会标明自己是学生干部,得过荣誉证书等等,然而到实际工作中,却连基本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没有。

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还存在着眼高手低的问题,当用人单位在经过海选、初步面试、最终面试等环节后,最终确定了录用人员。可这时候部分学生通常又开始左顾右盼起来,总觉得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机会在等待着自己。已经在用人单位做事的学生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边工作还一边寻觅其它就业机会,一旦找到一家工资更高、待遇更好的企业就立刻跳槽,这种随意毁约的行为往往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

1 .4人际危机

以前人们总是说大学里的同学感情是最深厚的友情,可是随着80后、90后独生子女进入了大学校门,校园内人际危机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些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待人势利、不真诚、欺软怕硬,对身边的弱者漠不关心;有些学生视爱情如游戏,谈恋爱只是自己空虚、无聊时候的消遣以及让别人羡慕的手段;有些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好感,在老师面前阿谈奉承在同学面前颐指气使,在对自己有帮助的同学面前有说有笑,在对自己没帮助的同学面前爱理不理,这些都是高校目前人际危机的表现。这些现象的出现,使得高校中的人际关系变得相对复杂,大学生的心理面临严重问题,2004年马加爵事件就是高校学生人际危机的最好体现之一。

2大学生诚信人格危机原因

2 .1诚信人格长期不被教育落实

诚信人格的教育历年来都是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但是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却不高。在大学以前,从小学到高中,学校一直将升学率作为最重要的关键。不管在学校还是家,老师和父母都给孩子灌输“只要成绩好,就是好学生”的观念,这种观念无形中将学生分割成单独的个体,个体只需负责将自己的成绩搞好,其余的都显得不重要。长期以来虚空的诚信人格教育,使得学生从小就认为诚信等教育并不是非常重要的,少了很多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为他人付出的精神。

2.2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大学生毕竟还是学生,仍然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时期,因此对外界的模仿性很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比如政府官员依靠贪污受贿而住豪宅、开名车;不法商人通过恶性竞争或者非法手段而迅速致富;部分高校教授通过论文抄袭而被评上职称等等负面新闻,部分大学生很快接收了这些信息并随即会对其中一些不劳而获的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乃至模仿。再加上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老实人吃亏的案例,比如好心人搀扶摔倒的老太太起来却被反告是肇事者等等,都使得大学生对于到底要不要将诚信产生了一定的怀疑和困惑。

2 .3经济、网络高速发展带来的社会意识转变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人接触不再仅限于面对面接触等传统的方式,接触范围也不再局限于亲朋好友,每个人几乎每天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到新事物和陌生人,而传统的社会道德体系和诚信观念都是建立在固定的交往和活动范围之上的,很难完全适应今天的交流方式以及交流范围。目前的市场经济高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些负面的理念,即一切以经济为上,这种理念直接导致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产生,并且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推崇。目前来看,传统的价值观已经严重和当代社会的发展现实脱节。

3培养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对策建议

3.1加强诚信人格在教育中的地位

诚信人格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不断地在日常教育中灌输。因此,我们应该从幼儿园、小学开始重点强调诚信人格培养课程,并将其纳入小学和初高中必修课程当中,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诚信人格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甚于重于学习成绩。在大学突出诚信人格培养计划,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荣辱感、责任感和正义感,养成大学生良好的人格素质,争取能让每一位学生基本做到诚实、守信,有高尚的理想追求,使得诚信教育贯穿每个人的思想形成过程中。

3 .2以身作则,树立诚信人格

篇2

关键词:自我教育 大学生活 主旋律

一、学会主动学习

也许,你会认为大学里的老师平日只会照本宣科,作为学生也都疲于应付,因而平日听课与否都无大碍,只要考试及格即可。有同学竟总结出应付门道:一个学期满打满算四个月,真正留给考试的就集中在最后的两个星期。所以,做两个星期的“拼命三郎”,划划重点,背背笔记,攒攒论文也就大功告成了。其他三个多月的时间,都是学习之外的“欢乐假期”。其实,这是个巨大的误区。

大学的四年,毕竟是接受正规系统教育的四年,等踏上工作岗位就很难再有这样宝贵的机会了,所以还是要以学习为主。有同学可能抱怨:“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大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的最爱,没有兴趣哪来投入?而我要说,我们在“选我所爱”的同时,也要学会“爱我所选”。能按照兴趣选择专业是幸运的,但并不代表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就愤懑懈怠,以至于肆意挥霍大学光阴。要知道,兴趣是可以逐渐培养起来的。

至于如何学习,很多同学都走入一个消极的误区:他们疲于应付老师,学得被动、教条、无奈。实际上,学习是自己的事,我们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学得积极、灵活、放松。其实,《礼记·中庸》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博学之,审问之,慎问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就是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切实地履行。当然,除此之外,多数大学生还忽略了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

在大学里,每堂课的信息量都是超大的,涵盖课本上十几页甚至几十页的内容。如果在课前做好预习,就可以更好地消化吸收课堂的精髓。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还能提出具体的问题跟老师请教。要知道,大学里的老师愿意聆听,愿意给大家启发,与你们探讨。能把学生教到不断提出新问题才是老师最大的成功和欣慰。

二、英语是任何专业的必修课

无论你大学读的是什么专业,无论毕业后你选择就业还是出国留学,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技能。对于广大中国学生而言,听、说能力普遍弱于读、写能力。要克服这个问题,我建议将input和output结合起来,也就是把“输入”和“输出”相结合。

“输入”指平日注意积累语言素材,多看原版电影,多听英文广播,有意识地给自己营造出一种国外的语言环境,强迫自己用耳朵接受英语。这样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语感,纠正发音,以至厚积薄发。“输出”是指大胆开口讲英文,养成勤做presentation的习惯,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输入”的时候要有身临其境的融入感。比如,在学习这些视频时,要时刻把握在“看”中“听”,在“听”中“说”,在“说”中“学”的原则。因为只有如此,听说能力才可以相辅相成,全面升级。

三、处理好亲情、友情和爱情

跨入大学,很多同学都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父母和儿时的玩伴,此刻也更能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建议大家常跟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汇报下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分享下校园里的趣事和见闻,亲情在此时会变得更浓、更醇。

同时,大学意味着集体生活的开始,而集体意味着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友情。爱迪生说过:“友谊能增进快乐,减轻痛苦,因为它能倍增我们的喜悦,分担我们的烦忧。”大学生活若是没了友情,就好似缺乏了人生路的倾听者,势必会变得孤独而乏味。试想,从大一的青涩和懵懂到大四的成熟和稳重是个怎样的蜕变过程,你身边的同学无疑是你成长的见证者和相随者。可以说在大学结下的同学情谊弥足珍贵,甚至可以贯穿人的一生。

当然,要获得真正的友情也并不容易,你要学会随和、谦虚和包容。古人说得好:“人道恶盈而好谦。”朋友相处,一定要态度谦和。缩小自己的同时,努力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才会让你更具魅力和吸引力。

至于爱情,人们总说那是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甚至还有人笃信没有恋爱过的大学不算完整的大学。对于大学生而言,恋爱并不算“必修课”,而是“选修课”,因此爱情要随缘。

其实,恋爱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足够的自我认知是恋爱的前提。只有了解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你才知道想要找什么样的人,才能懂得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在恋爱中,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恋爱本身所带来的幸福和愉悦,更重要的是能在恋爱中学到怎样与人和谐相处,如何珍惜彼此的感情,学会体恤和关心对方,而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一段恋爱无论好与坏,都能使一个人逐渐成熟。

亲情、友情和爱情都是一种责任,每个人在大学的四年里都应该用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只有用心负责才能修得正果,而用心负责的态度更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人生准则。

四、大学的真正目的是自我教育

爱因斯坦曾经对教育下过这样的定义: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在大学“放羊式”的四年时光里,除了学好专业课,我们还应该把多数时间投入到各种兴趣爱好中去,从而实现对自我全方位的再教育,而这种再教育也许是大学四年教育的真正目的。

篇3

教育的最初目的是关注人的生命,然而,在这样一个将实用功利哲学发挥到极致的消费主义年代里,本着实用性的高职教育中,似乎只有学科专业知识才获得了合法性,而人格的塑造与完善、审美情趣的养成、意志力的磨练、为人处世之道等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作为人文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传承知识,同时要从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安全、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教育、对生命的理解和欣赏等角度来审视《大学语文》教学的社会功能。

1、人文关照、生命呼唤是来自时代需求

每年的l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可见精神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据世界卫生组织权威统计,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成为影响我们健康成长的隐形杀手。高校作为缩微的社会形态,这种症状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日趋明显。目前在全国各高校陆续发生学生自杀案件是对这种现象的诠释。

一份反映近几年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和未来的调查显示,“有超过10%的大学生对生命持漠视态度”,遭遇挫折时有“1.7%的人想到用结束生命来解决”,在对待大学生自杀行为上,“16.7%的人认为可以理解”,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甚至有接近1/3的人承认自己也曾产生过轻生念头。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凸显崇尚生命、注重生命的人文价值,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前大学生生命及人文教育的必由之路。

《大学语文》以人文性为价值取向,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思考和智慧资源,能培养学生汲取正确对待生活并且适应生活的精神养料;在与语文的对话中得到精神的滋养和生命愉悦的享受,并对人生善恶进行鉴别,积累人生经验,张扬人性美,对人的生命发展起着核心性的决定作用。在大力推行建设和谐校园的今天,《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与人文关怀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语文人文性的有效体现,更是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强烈召唤。

2、树立健全人格、培养人文素质是大学语文的目标定位

语文课程性质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工具性,即语文的实用功能,听说读写;所谓人文性,就是“精神性”,“人文教育”就是“精神教育”、“立人教育”。“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容忍,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和关怀;从理性的方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文学是人生的另一种存在,充溢着真情真性、至情至性的生命美学。

《大学语文》以经典作品的赏析为主,通过具体作品的解读,还原一种生命精神,使学生感动于这种生命状态;或者通过作品的解读,将一个时期的文学精神揭示出来,使后人感奋于这样的精神形态,从而达到通过文学来认知社会与人生的目的。通过这样的语文课,学生可以获得安身立命的基础,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根"的中国人。把人文精神贯注到整个语文教育过程中,关注入的精神世界的构建和人格养成,对现代社会日趋严重的人的精神异化现象给予纠正,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道路。通过读经诵典的过程,体验《诗经》、《楚辞》的古朴、俊雅,诸子百家的睿智、博大,秦汉时代的雄浑、豪迈,魏晋时期的自然风骨,唐诗的典雅和谐,宋词的飘逸灵秀等,使民族文化重新弥漫于校园,净化学生浮躁的心态,重归健康和充实。

3、探寻生命意识,关注当下人生是大学语文课程内容

3.1 传统文化传递生命意识。大学语文中的经典文本是几千年来先哲智慧的结晶,反映的是前人的生活与情感。古代文学作品中沉淀了诸多母题--爱情婚姻、人生价值、仕与隐,这些话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的探寻、自由人文的追求。

事实上敬畏生命,爱身养生、安贫乐道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我们可以透过经典文选,看到国人“倡导贵生、重生,尊重生命、强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孔子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这实际上是人们对一切生命的尊重、关爱、敬仰和维护。而儒家经典中所透露的“忧道不忧贫”,则体现了一种达观的快乐情怀。“君子固穷”,不仅透露出安贫乐道的忍耐力,同时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安顿和精神的超越。陶渊明的“纵浪大化中,无喜亦无惧”是对生命的豁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澹远宁静的生活态度;“千古第一文人”苏轼的诗文中浸透了一种旷达超脱又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和以山水审美消解生命悲苦的东坡人格。在这种经典人文关照中,体会出怎样以坚强的意志应对磨难和挫折,以对生命执著的眷恋和对社会的强烈关注支撑自己走出困境。

3.2 经典阅读审视当下人生。对大学生而言,现实世界的、悖论、问责是最真实不过的,人文教育唯有穿透现实,方能承受生活的重压。大学语文课程面向的多是大一新生,正面临着对自身的重新认识定位、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调整,以及成长过程中接踵而至的挫折,加之对青春、爱情等问题的敏感、困惑和茫然,使他们迫切的需要获得指引和帮助,更容易从阅读中寻求人生经验和价值导向的指引。教学过程中可因地制宜,结合不同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因势利导,与学生现实世界结合。如《伤逝》教学过程中,提示学生可以尝试进行角色代入和角色转换,探讨涓生对待职业的态度和失业后心态等问题,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叙事视角叙述效果差异的同时,学会对生活中出现的人际关系障碍等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分析涓生的懦弱和缺乏责任感,在困难面前没有和子君携手面对,而是选择退缩与逃避,引导学生思考个体生命在爱情中的责任;而子君在这一失败了的爱情中所体现出的欠缺,则是经济未能独立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丧失与人格依附等问题。

4、因势利导、倡导真爱的途径渗透大学语文生命与人文关怀教育

《大学语文》的人文性要求授课教师要关注人生,以人为本,教学要用文本的积极因素去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做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人。

4.1 因势利导,榜样激励,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大学语文教育中需要因势利导,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充分发挥文本中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许多作家的人生经历、选择以及由此体现出的人生观是蕴涵其间的人文精神最生动的体现,对学生具有垂范作用。鲁迅为改变和提高国人的精神素质而选择的弃医从文,并在时代的风雨中以深邃的目光和坚毅执着的勇气持续发出自己的声音,显示了铁骨硬汉不屈不挠的人格魅力。巴金一生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和晚年后对自己的严厉解剖和批判,更是对自我人格不断追求完善的典范。此外,郁达夫的率真、徐志摩的浪漫、汪曾祺的冲淡、北岛的叛逆都以其独特的人生选择来展示和丰富着人文精神的不同侧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作家人生选择的关注,可以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影响、鼓励和安慰着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对其健康完善之人格的形成颇具影响力。

作品本身的内涵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王蒙的《安详》倡导一种雍容大度的生活态度,而不纠缠于琐碎小事的困扰;法国思想家蒙田的《热爱生命》里,倡导人生要过得“丰盈饱满”,“领略美好时光”;英国著名女作家伍尔芙的《笑的价值》认为微笑面对人生的心态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可以像“利刃一样应对外来的矫饰、虚套和压抑”,只要能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就能微笑面对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4.2 倡导真爱,以关怡情,燃起生命的热情。真实鲜活的生命是充满七情六欲,在我们生活的道路上,亲情、友情、爱情于我们而言仿佛就是我们需要呼吸的空气,但在生活中往往我们会有呼吸艰难的时候: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友情陷入谷底;爱情触礁搁浅……面对如上情况,该如何理性应对?文本中的课文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照:《祭十二郎文》《追悼志摩》《怀念萧珊》,或哭亲人,或悼友人,心情郁结忧伤,但在哀伤中仍有对生活的美好展望;《关雎》《静女》《蒹葭》等篇章,或表达两情相悦的缱绻深情美好,或表达“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痴情守望。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山光水影的熏陶中,心灵的狭隘、偏激、冲动、暴怒、苦闷、创伤都可得到修复。“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春江花月夜》展现青春洋溢之美;“东南形胜”、“烟柳画桥”的《望海潮》展现风情之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富有诗情画意;《瓦尔登湖》寂寞、恬静、智慧……这些课文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视角,用山水的灵秀、壮阔、幽深、诗情画意来涤荡心灵的埃尘,让我们去体味生命的美好,愿驾生命之舟徜徉在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 叶澜等.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4

感谢北大,在这里我倾听着国内一流的教授的讲授,享受到了国内一流的图书馆的资源。在这里,我开阔了见识,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四年前充满了崇敬的心情来到了这里,四年里亲身的体验让我更增加了对这所学校的热爱;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教授,在进入实验室后的一年半时间内,悉心指导,有求必应,无论是学术上,还是生活上都给我很多指导,让我终身受益;老师谦和的性格,广博的兴趣,惊人的涉猎面让我从心底里佩服,是我的榜样;感谢地表过程与模拟实验室众多位可亲可敬的师长们的谆谆教导和关心:如班主任李本纲老师四年来给我的鼓励和关心;刘*、蒙**、刘**老师对我进行的实验室仪器培训、仪器准备、购置以及实验操作方面的帮助;胡**、陶*、徐**、刘**、王**、邓**、贾**、曹*等老师虽然没有直接对我进行指导,但是在他们的课堂上,我所收获的知识和见识将对我日后的发展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当然,还要感谢实验室之外的众多位师长的关心和爱护,真心的感谢他们,没有他们的付出,我就没有机会来到这里,没有机会在这本论文的结尾说这些话。

感谢3666实验室内的各位师兄师姐,耐心的帮助我,有问题一起讨论,有实验一起合作,这份浓浓的友情是我一生中宝贵的财富。论文的准备和写作阶段,得到了胡俊栋师姐、王开颜师姐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在具体操作方面,得到了沈亚婷师妹的友情支援,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师兄师姐给我的建议和启发,都为我论文的完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感谢同楼层其他的“堂”师兄师姐以及同学们,无论是学业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娱乐,有了你们的存在,我的生活更加丰富精彩。感谢左谦、吴水平、刘书臻等师兄师姐在实验细节上的帮助,感谢郎畅等同学教给我的实验方法,让我少走了很多冤枉路,当然,最值得感谢的是缘分让我们相识,我们在学习和娱乐中建立的友谊是最让我感动的。

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双亲,在我18岁之后,依然给予我足够的物质支持,让我顺利地完成大学4年的学业。虽然自己在尽力的让自己独立起来,可是生活的现实却让我依然在做一只寄生虫。虽然自己尽力的减轻着家里的负担,可是我知道,你们活得要远比我辛苦,发自内心的说声我爱你们,我会用我的未来向你们承诺一个好的生活,请你们等待。

我还要向大学生活里结交的多位好友说声感谢:感谢自己脚受伤时送我上学下学的小镇;感谢心情郁闷时帮我解开心结的狒狒等人;感谢我实习时患带状疱疹不能劳累,为我整天背包背水的瑞哥;感谢大二时自己最失落的时候,真心安慰我的skybird、小磊子、小猪等人;感谢室友们对我的包容;感谢01级urban环境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同学和朋友们的帮助和支持;感谢自己在做学生工作时真心诚意帮助自己的长城、彭雪、阿花等师弟师妹;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认识我的、关心我的人;祝你们一切永远顺利!

最后,感谢北京市通州区环保局、北寺村、张辛庄、六合村的有关领导对我采样工作的大力支持;还要对每次伴我出去的司机孙如江、孙如金师傅表示感谢。

自己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真心的写下上面一段话,作为本人论文的收笔……

//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今天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依稀还能感受到当时的泪水。感谢北大时心底里是一番庆幸,感谢师长时是满腹的尊敬,提到师兄师姐时有对实验室的失望也有对未来的迷茫,提到父母时是满腔的愧疚,提到朋友时是无法言表的感动……写到这里,自己已经有些哽咽。

篇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46-02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人类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先天品质,是内在于肉体的精神,情感是人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对于人来说,是件重要的事情,人的情感发育过程是在教育中成长,它始终贯穿于教育。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全面发展健全的人格,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现状分析

当代的中国仍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教育以重视技术理性为主,而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综合素质人。可是现实的高等教育教学中一味地追求高智商,也强调对实用知识的教育工作者,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当中,知识教育占据中心位置,因此,扼杀他们的对自己情感、理念、理想和价值观。

1.情感教育中缺少师生交流与沟通:“身教胜于言传”。教师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是,现在有不少教育者把教育作为谋生的手段,体验不到当教师的幸福感,也缺乏全部热情、激情,对学生的幸福感、满意度和潜在能力毫不关心。只注重知识传授,没有重视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大部分教师一味的急功近利,淡漠了社会的责任,不把自己的情感注入教育过程中,只是追求名次所带来的荣誉,丧失了原本应具有的内涵和价值。作为一位教育者自身情感世界苍白,往往就会成为一部教育机器,没有活力,缺乏感情,对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实施情感传递。归根结底,没有情感传递,情感教学也无从谈起,只有具备情感素养,才能以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大学生的健全的人格。

2.家庭教育方式对情感教育的忽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家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条件改善,收入逐年递增造成家长对孩子的一贯溺爱,使孩子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很容易形成孩子在情感上的一味索取,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近些年,出现“啃老族”就是家庭情感教育中过分溺爱的一个表现。一方面因社会节奏的加快使得家长与孩子之间缺少沟通。另一方面生活条件改善使家长给予孩子过多物质条件,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感受,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缺少亲情、友情和关爱的氛围中,使学生缺乏安全感和孤独感并导致出现心理疾病,人格变态。对于这一现象,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家庭教育工作“不灵”。

3.偏重思想政治教育,忽视情感培养和体验: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教育对象,人即是理性的,也是有感情的。在当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大多采取“填鸭式”的灌输方式,忽视对大学生的情感培养,不重视大学生的独立情感体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认知教育。这种教育在心理维度上缺乏情感目标,教师只注重灌输道德知识、规范给学生,不把它们与生活世界、生活体验相联,也不考虑学生道德发展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则教育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情感的体验,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感受。情感教育目的,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感品质,正确对待自己的情感世界能感受到情感的传递。因此,应改进和完善这种不良现状,从而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策略与建议

1.建设优良的校园环境:校园是大学生和教师工作、学习的场所。优良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有着激励作用。因此,高校应加强人文教育、组织学生多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主题文化活动;举办学术讲座、艺术活动,将情感教育寓于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中,让大学生们在活动中陶冶情感,提升人的心境。使大学生内心深处受到教育和启迪。

2.加强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的自我培养:情感教育对于大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教师,在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要对大学生进行指导情感教育的自我培养和调节,对于个别特殊的大学生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与帮助。引导他们建立平等、友爱、互帮互助、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客观的真实的去了解每位大学生的情感需要和状况,公正地评价大学生的情感,正确指导大学生如何努力地控制协调好自我情感,不断完善其人格。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广泛开展感恩教育,使大学生学会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家庭等,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健康的发展。

3.情感教育是辅导员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环节: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对于提升大学生情感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差异,充分理解学生、关注学生、要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分析认识问题,将自己的情感渗透、逐步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意识到你感受到了他们的存在,同时也能很好的建立起深厚的友情、亲情。因此,情感教育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环节。

情感教育在高校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工作者应高度重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每一位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全、人格完善和素质全面的人。对于不同的大学生采用不同的情感教育,以情施教、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互相交流,营造和谐的教学与教育环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良好的性格、品质和情感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志勇.情感教育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73.

[2]鱼霞.新基础教育概念——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6.

[3]陈小龙.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哲学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颜中玉.论大学生的情感教育[J].长沙铁道学学院学报,2005,(6).

[5]闫丽华.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的思索[J].科技信息,2006,(5).

篇6

专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为国家输送大批的人才。与本科院校相比,专科院校在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应当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体现出专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展教学管理,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专科毕业论文致谢语,欢迎阅读!

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在经历了找工作的焦灼、写论文的煎熬之后,感觉好像一切都尘埃落定,想起了那句伤感的歌词:“Timetosaygoodbye.”即将给自己的学生时代和校园生活划上一个分号,之所以说它是分号,是因为我对无忧无虑的学生生活还有无比的怀念,对单纯美好的校园生活还有无比的向往。这只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路口,并不是终点,我始终相信青春不会散场,坚信有一天会重返校园,以学生或老师的身份去延续这种快乐和幸福。

感谢我的母校北师大尤其是艺术与传媒学院所有的老师们,在这片净土读书七载,无形中塑造了我生命的气质、生活的方式,也练就了我乐观的心态和一颗感恩的心。尊敬的导师周星先生无论是为人还是为学都是我生活上和学术上的引路人,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只能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踏实做人、勤奋做事,做出一番成绩来回报他对我的恩惠。

在导师周星先生的带领下,十二钗燃烧的那些友情岁月将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珍贵礼物。宿舍同学的互帮互助和深厚友谊更是赐予了我研究生生活不可磨灭的记忆,毕业前夕的寝室夜谈更是成为了研究生宿舍生活的美好回忆。

在这三年中,我收获快乐并且成长:中间夹杂的参与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累并快乐着”,那段忙碌的岁月在最后关头虽然我是以在工作中不幸摔伤而收场,但那些日子,与各地评委老师们和学生评委们结识dxs518.cn的情谊成为了我人生路上的美丽点缀。当然,还有在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组委会的实习,更是让我感受在高压的工作下团队合作的力量,以及工作被认可和受到赞赏的成就感。

篇7

 

当今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教育过分强调功利性,导致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欠缺。所谓人文精神,其核心包括对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的尊重、以人为本、对价值理想的执著追求等。当代大学生往往价值观念自我化,缺少奉献精神;价值取向功利化,缺少理想热情;道德观念淡薄,缺少社会责任感;情感反应冷漠,缺少同情与关爱。屡见诸报端的大学生犯罪案件,如清华学子刘海洋的“伤熊”事件等,正是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人格不够健全、缺乏对生命的关爱而导致的悲剧。 

医乃仁术,因此与其他学科相比,医学在强调“技术”的同时,更应强调对人的关怀。为医者除具备精湛的医术外,还应具备高尚医德与大爱之心。因而对于医学生来说,优秀品德的锻铸,仁爱之心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学语文萃取文学经典,不仅集萃了丰富的知识,而且负载了可贵的道德品质,蕴含了丰沛的情感。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所以作为医学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除了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将品德和情感教育融入大学语文教学中。 

 

一、体味作者的人生态度与追求境界,完善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方面,历代文化名人高尚的情操与人格,具有无可比拟的感人魅力。屈原遭谗放逐,宁可以身殉国,终不改爱国之志;司马迁忍宫刑之辱,发愤著书,终完成史家绝唱之《史记》;文天祥逢国破家亡,誓不降元,丹心一片光耀汗青;布衣杜甫,“位卑未敢忘忧国”,穷亦兼济天下;鲁迅先生,冷笔热心,“俯首甘为孺子牛”。文化名人们身体力行所展现的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精神境界,信奉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在民族危难境遇中所表现的信仰坚守等,会给大学生以巨大的心灵震撼,涤荡他们的精神世界,明确他们的人生追求。 

另一方面,经典美文极其生动地诠释了作家的人生追求和德行操守。优秀的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展示了他们的精神气度、道德取向,揭示了其人生态度、理想追求。如“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是孟子的处世原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的人生抱负;“不惧吾庐独破受冻,而愿大庇天下寒士”是杜甫的大爱胸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的奉献精神;“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的爱国情怀;“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是孙思邈的医者之心……这些优美的文字无不是陶情冶性的春风雨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激活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在对先贤认同、崇敬的过程中,逐渐将他们的德行操守内化为个体生命的自觉。 

 

二、品味作品中丰富的人生情感,健全医学生的人格品质 

 

对生命的态度是人格品质中最重要的内涵之一,它主要指对自我生命的肯定珍视,对生命意义的自觉以及对他人生命乃至整个世界上生命的同情与关怀。影视作品中的血腥场面,现实世界中的暴力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造成了不少大学生对生命漠视和践踏的心理。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态度,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对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医者至关重要,而人自身及其心灵的价值正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名诗美文蕴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对未来不懈的思考和探索,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是陶冶人性灵的最好素材。 

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亲情的深度;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传达了友情的广度;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诠释了爱情的纯度;巴金的《小狗包弟》饱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悲悯;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展现了寄情自然,物我两忘的和谐愉悦。通过赏读作品,让学生更深刻地去关注自身,关注生命,铸造健全的人格品质,培育为医者的大爱之心。 

 

三、情感体验——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 

 

德情教育效果的实现以精神自觉为前提,单纯的道德说教、乏味的理论讲解是很难奏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启发主体对人生深入思考,正是实施心灵教育的关键手段。 

情感体验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作品中展现的精神境界、人格品质、生命态度等感同身受,在潜移默化中被熏陶、被感染,从而引发他们对人生问题进行自觉的思考,由个体被动的遵从、选择内化为自身的德行操守。因此教师在情感体验教学中要发挥以下积极作用: 

首先,以情感人。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曾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1]同理,教师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语言都不能打动人心。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教师不仅要挖掘蕴含在作品里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运用自己的语言力量、体态表情,用自己的真情、深情与激情,去感染、激发学生,让学生进人良好的阅读状态。“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2],学生在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在领略作家人格魅力,作品情致韵味的同时,明辨是非曲直,从而按照美的规律去规划自己的人生。 

其次,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能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情感效能。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语文教学只能靠教师语言表述,缺少直观感受的不足,视听元素的加入极大地强化了情感体验的效果。如以往讲授戏曲缺少直观性,情感体验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今教师可以在授课中穿插入对白、唱段、配乐,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引导学生去感受、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受到心灵启迪和教育。此外,如角色表演法、分析讨论法、探究学习法等都是激活学生情感,加深心灵体验较好的教学方式。 

大学教育不仅是传授新知的过程,而且是培养合格社会人的过程。知识终有更新换代的一天,而良好的德行品质、人格修养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对于医学院校的语文教师来说,更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德情教育在积极、活泼的情境中得以无声地滋润、涵化、展延、厚重,培养起学生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对他人生命、对自己生命的珍爱,为他们在将来的工作生涯中成为精诚、仁爱的医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8

当今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教育过分强调功利性,导致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欠缺。所谓人文精神,其核心包括对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的尊重、以人为本、对价值理想的执著追求等。当代大学生往往价值观念自我化,缺少奉献精神;价值取向功利化,缺少理想热情;道德观念淡薄,缺少社会责任感;情感反应冷漠,缺少同情与关爱。屡见诸报端的大学生犯罪案件,如清华学子刘海洋的“伤熊”事件等,正是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人格不够健全、缺乏对生命的关爱而导致的悲剧。

医乃仁术,因此与其他学科相比,医学在强调“技术”的同时,更应强调对人的关怀。为医者除具备精湛的医术外,还应具备高尚医德与大爱之心。因而对于医学生来说,优秀品德的锻铸,仁爱之心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学语文萃取文学经典,不仅集萃了丰富的知识,而且负载了可贵的道德品质,蕴含了丰沛的情感。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所以作为医学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除了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将品德和情感教育融入大学语文教学中。

一、体味作者的人生态度与追求境界,完善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方面,历代文化名人高尚的情操与人格,具有无可比拟的感人魅力。屈原遭谗放逐,宁可以身殉国,终不改爱国之志;司马迁忍宫刑之辱,发愤著书,终完成史家绝唱之《史记》;文天祥逢国破家亡,誓不降元,丹心一片光耀汗青;布衣杜甫,“位卑未敢忘忧国”,穷亦兼济天下;鲁迅先生,冷笔热心,“俯首甘为孺子牛”。文化名人们身体力行所展现的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精神境界,信奉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在民族危难境遇中所表现的信仰坚守等,会给大学生以巨大的心灵震撼,涤荡他们的精神世界,明确他们的人生追求。

另一方面,经典美文极其生动地诠释了作家的人生追求和德行操守。优秀的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展示了他们的精神气度、道德取向,揭示了其人生态度、理想追求。如“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是孟子的处世原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的人生抱负;“不惧吾庐独破受冻,而愿大庇天下寒士”是杜甫的大爱胸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的奉献精神;“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的爱国情怀;“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是孙思邈的医者之心……这些优美的文字无不是陶情冶性的春风雨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激活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在对先贤认同、崇敬的过程中,逐渐将他们的德行操守内化为个体生命的自觉。

二、品味作品中丰富的人生情感,健全医学生的人格品质

对生命的态度是人格品质中最重要的内涵之一,它主要指对自我生命的肯定珍视,对生命意义的自觉以及对他人生命乃至整个世界上生命的同情与关怀。影视作品中的血腥场面,现实世界中的暴力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造成了不少大学生对生命漠视和践踏的心理。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态度,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对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医者至关重要,而人自身及其心灵的价值正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名诗美文蕴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对未来不懈的思考和探索,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是陶冶人性灵的最好素材。

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亲情的深度;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传达了友情的广度;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诠释了爱情的纯度;巴金的《小狗包弟》饱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悲悯;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展现了寄情自然,物我两忘的和谐愉悦。通过赏读作品,让学生更深刻地去关注自身,关注生命,铸造健全的人格品质,培育为医者的大爱之心。

三、情感体验——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

德情教育效果的实现以精神自觉为前提,单纯的道德说教、乏味的理论讲解是很难奏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启发主体对人生深入思考,正是实施心灵教育的关键手段。

情感体验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作品中展现的精神境界、人格品质、生命态度等感同身受,在潜移默化中被熏陶、被感染,从而引发他们对人生问题进行自觉的思考,由个体被动的遵从、选择内化为自身的德行操守。因此教师在情感体验教学中要发挥以下积极作用:

首先,以情感人。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曾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1]同理,教师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语言都不能打动人心。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教师不仅要挖掘蕴含在作品里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运用自己的语言力量、体态表情,用自己的真情、深情与激情,去感染、激发学生,让学生进人良好的阅读状态。“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2],学生在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在领略作家人格魅力,作品情致韵味的同时,明辨是非曲直,从而按照美的规律去规划自己的人生。

其次,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能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情感效能。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语文教学只能靠教师语言表述,缺少直观感受的不足,视听元素的加入极大地强化了情感体验的效果。如以往讲授戏曲缺少直观性,情感体验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今教师可以在授课中穿插入对白、唱段、配乐,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引导学生去感受、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受到心灵启迪和教育。此外,如角色表演法、分析讨论法、探究学习法等都是激活学生情感,加深心灵体验较好的教学方式。

大学教育不仅是传授新知的过程,而且是培养合格社会人的过程。知识终有更新换代的一天,而良好的德行品质、人格修养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对于医学院校的语文教师来说,更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德情教育在积极、活泼的情境中得以无声地滋润、涵化、展延、厚重,培养起学生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对他人生命、对自己生命的珍爱,为他们在将来的工作生涯中成为精诚、仁爱的医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9

我是第一届创业管理双专业班的班长-李芳,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创业管理班的全体同学向各位关心我们的老师和领导,表达我们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有人说,大学是让人成长最快的几年,的却如此。我很庆幸,我的母校是一个创业氛围如此开放,资源如此丰富,老师如此令人尊敬的可爱校园。在温大,在创业学院,我结识了一群思想睿智,热衷创业的有志青年,他们每一个人都如此优秀,每一个人身上都散发着一种炙热的光芒,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光芒会照亮更高更远的地方,他们感动的不止你我。

大学四年,如白驹过隙,如今我即将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开始新的人生,庆幸的是我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遇到了一位好的导师为我新的人生路护航,我要将这一切归功于创业学院和各位在座的可爱老师和同学们。我还记得,进创业管理班的第一堂课刘洋老师就说过,创业其实不仅仅是你自己去开一个公司,发明一项新的技术,你也可以选择找一份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实现你的梦想。是的,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对前者很狂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心智还够成熟,所以我选择了工作,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学有很多都和我一样选择了工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梦想,放弃创业,我们只是选择以退为进。黄院长说过,我们创业学院出来的学生,个个都是精英!同学们,我们可不能让院长丢脸啊!

有一件事我一直都记在心里,就是我们班举行的那一次唯一的班会,我还记得我们在桌子上随意的吃着瓜子聊着天南地北的话题,唱着《爱情买卖》,每次回想起来心里都很温暖,这是一种很难得的缘分,我们应当好好珍藏。同学们,创业学院给我们每一个人都中下了一颗创业的种子,我希望这颗种子能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生根发芽,最后长成参天大树,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因为我们是创业学院的骄傲,我们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

最后祝愿母校越走越辉煌,祝愿创业学院越办越红火,祝愿老师和同学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温大首届创业管理班班长 李芳

温大首届创业管理班部分学员致谢语

沈宏楠:通过几个月辛勤的写作,本文终于完成了,但这也意味着我即将结束我的大学生活迈入一个新的环境。回顾在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就读的将近二年时间感慨良多,不敢说成就有多大,但至少是问心无愧,凡事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就像这次的论文写作,也是倾注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学校以及指导老师刘洋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撰写初期在刘老师的帮助下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遇到某些自己不明确的观点,比如温州文化的发展状况,温州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等问题,也都得到了学校各位老师的指点和教育。在此要另感谢孙启声老师,在百忙之中还抽空给我解答问题。从论文的选题到写作到完成,刘老师都循循善诱,悉心教导,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帮助。可以说这次论文的完成跟刘老师的指导帮助是离不开的,在这里衷心感谢。另外,还要感谢所以的任课老师和同学,是他们细心的教导才使我在学校里学到了各个方面的知识,同时又为我提供了学习的支持和动力。

孔明:在本次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向几位老师深深鞠躬,感谢他们在我这次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了巨大的帮助。首先,我要感谢此次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肖文旺教授--正是肖老师从我学习创业管理双专业课程开始,耐心授予我在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以及拓展自己的商业视野,使得我能够在处事沟通、学习工作等方面有长足进步,让我感觉到大学生活更具有充实感。感谢他在我此次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倾注的大量心血,并详细地指导我如何修改开题报告和论文正稿,肖文旺老师所具备的专业的教学素质、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崇高的人格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受益匪浅。另外,衷心感谢张瑶琴老师,由担任我们创业管理班的班主任开始到身兼两个班级班主任的她对我们班级的工作依旧负责认真,丝毫没有偏袒任何一个班级,对我们每位同学更是无微不至,正是在张老师的帮助下,自己才能获得这次毕业论文相关的部分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同时感谢所有在此次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中给予我帮助的所有朋友和专业老师们,感谢您们的宝贵意见。最后,我再次衷心地感谢肖文旺老师,感谢张瑶琴老师,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人们,在此请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

篇10

就业力是指一个人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能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从而胜任工作、保持工作并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大学生就业力,是指大学生通过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就毕业生个人而言,就业力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它的基本内容是毕业生个人的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自身的专业素质;第二,适应、胜任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能力;第三,个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许多单位感叹需要人才却难以找到理想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求职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难,于是出现了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鸿沟。造成这种供需矛盾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和毕业生自身因素两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力不强。因此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应按照社会对人才实际需求的标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塑造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以有效提升高校就业率。笔者结合工作经验,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层面提出以下措施。

一、利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效开发学生就业潜能

学分制使学生拥有更多选择课程的自由,如果没有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将很难明确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导致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存在盲目性,使得学习缺乏动力,涉猎知识的结构失衡,适应社会的能力弱化。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助于寻找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贯穿大学生活四年:一年级为试探期,应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和他人,发展与他人沟通的人际技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亲情、友情及爱情;二年级为定向期,应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测评,帮助每一个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初步制定出符合个人发展的职业规划和努力目标;三年级为冲刺期,通过和学生讨论相关的专业出路、行业现状、职业知识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了解职业环境、职业常识和职业前景,通过用人单位调研、岗位体验、网络查询等方式进行职业探索和实践,从而为自己在校期间的成长与毕业时的求职就业意向打下基础;四年级为分化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都基本有了明确的目标,这时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补,同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求职技巧和方法,学会制作简历,并就面试技巧的细节进行实战演习。对学生就业心理、社会角色转换心理进行调适和疏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生涯目标。大学四年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不断地督促挑战自己,明确大学生活的目标,帮助其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人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模拟面试,锤炼求职智慧

模拟面试活动旨在通过逼真的模拟招聘程序,帮助学生感受职场招聘气氛,提升其求职技能。模拟面试是近年笔者开展就业指导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开展好模拟面试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身临其境的实际锻炼。对模拟“应聘者”来说,这一次难得的模拟机会,为将来真正的应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对那些从未在公共场合露过脸、上过阵的学生来说,第一次的实际锻炼将可能使他终身难忘。对于观摩的学生,会无意识地进人“应聘角色”,思维跟着模拟面试的全过程而运动,并在每一个环节上设身处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应聘者进行对照,进而加深对“应聘”的认识与理解,达到锤炼自身求职智慧的效果。我们还可以利用模拟面试对学生的简历材料、着装打扮、言行举止等进行一对一的点评,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业务技能和素质训练,提高他们的就业本领。

三、实施分类培训,增强就业技能

不同的大学生其个性、爱好、特长等都不尽相同,他们对未来自我的职业定位、发展方向的认识也必然不同。了解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是实施分类指导的目的。云南师范大学每年学生三年级时都开展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及毕业生一对一访谈,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指导,具体有: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动员和鼓励他们进一步深造,报考研究生,实现人生更好的发展,同时为他们积极分配考研指导教师,邀请研究生交流考研心得和经验,为考研学生解读当年的考研政策和技巧,解答他们在考研复习中的疑难问题;为有创业意向的同学成立自主创业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大力宣传国家和学校有关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对于有志于报考公务员的同学,联系相关政府部门的专家以及历届成功校友为他们开设专题讲座,引导他们积极复习备考;为有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提供多种师能基础培训和实践机会,积极开展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POP、排笔字培训,组织多层次的课堂教学比赛和课件比赛,聘请专家进行点评,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为学生提供教育见习基地;对于立志投身于企业的同学,利用实验室等条件努力为他们提供模拟实战的平台,提高其就业技能;对于班级后进生,认真帮助他们分析现状,指导他们抓住机遇,及早签约。本校在毕业期间实行“导师双导”制度,毕业论文的导师一方面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一方面指导学生的就业。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和质量,还邀请专业人力资源培训公司为学生开展核心职业竞争力培训,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核心职业竞争力。

四、组织就业技能比赛,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就业技能是学生的就业之本,通过就业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就业技能的提高是笔者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常规活动。组织就业技能大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本领、切磋技艺的平台,已经成为激励学生成才的重要手段。技能比赛包容范围广阔,可以有效地与专业相结合,同时可以将个体参赛与团体参赛相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通过组织说课、板书、英语口语、计算机录人、书法、演讲、模拟经营等技能比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弥补。组织技能比赛的过程中,应该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主动与用人单位、人才机构对接,积极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考核体系引人学校,和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联系机制,以达到培养实用的专业技能人才的目的。

篇11

就业力是指一个人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能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从而胜任工作、保持工作并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大学生就业力,是指大学生通过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就毕业生个人而言,就业力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它的基本内容是毕业生个人的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自身的专业素质;第二,适应、胜任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能力;第三,个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许多单位感叹需要人才却难以找到理想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求职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难,于是出现了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鸿沟。造成这种供需矛盾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和毕业生自身因素两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力不强。因此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应按照社会对人才实际需求的标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塑造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以有效提升高校就业率。笔者结合工作经验,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层面提出以下措施。

一、利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效开发学生就业潜能

学分制使学生拥有更多选择课程的自由,如果没有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将很难明确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导致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存在盲目性,使得学习缺乏动力,涉猎知识的结构失衡,适应社会的能力弱化。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助于寻找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贯穿大学生活四年:一年级为试探期,应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和他人,发展与他人沟通的人际技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亲情、友情及爱情;二年级为定向期,应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测评,帮助每一个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初步制定出符合个人发展的职业规划和努力目标;三年级为冲刺期,通过和学生讨论相关的专业出路、行业现状、职业知识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了解职业环境、职业常识和职业前景,通过用人单位调研、岗位体验、网络查询等方式进行职业探索和实践,从而为自己在校期间的成长与毕业时的求职就业意向打下基础;四年级为分化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都基本有了明确的目标,这时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补,同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求职技巧和方法,学会制作简历,并就面试技巧的细节进行实战演习。对学生就业心理、社会角色转换心理进行调适和疏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生涯目标。大学四年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不断地督促挑战自己,明确大学生活的目标,帮助其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人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模拟面试,锤炼求职智慧

模拟面试活动旨在通过逼真的模拟招聘程序,帮助学生感受职场招聘气氛,提升其求职技能。模拟面试是近年笔者开展就业指导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开展好模拟面试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身临其境的实际锻炼。对模拟“应聘者”来说,这一次难得的模拟机会,为将来真正的应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对那些从未在公共场合露过脸、上过阵的学生来说,第一次的实际锻炼将可能使他终身难忘。对于观摩的学生,会无意识地进人“应聘角色”,思维跟着模拟面试的全过程而运动,并在每一个环节上设身处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应聘者进行对照,进而加深对“应聘”的认识与理解,达到锤炼自身求职智慧的效果。我们还可以利用模拟面试对学生的简历材料、着装打扮、言行举止等进行一对一的点评,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业务技能和素质训练,提高他们的就业本领。

三、实施分类培训,增强就业技能

不同的大学生其个性、爱好、特长等都不尽相同,他们对未来自我的职业定位、发展方向的认识也必然不同。了解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是实施分类指导的目的。云南师范大学每年学生三年级时都开展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及毕业生一对一访谈,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指导,具体有: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动员和鼓励他们进一步深造,报考研究生,实现人生更好的发展,同时为他们积极分配考研指导教师,邀请研究生交流考研心得和经验,为考研学生解读当年的考研政策和技巧,解答他们在考研复习中的疑难问题;为有创业意向的同学成立自主创业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大力宣传国家和学校有关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对于有志于报考公务员的同学,联系相关政府部门的专家以及历届成功校友为他们开设专题讲座,引导他们积极复习备考;为有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提供多种师能基础培训和实践机会,积极开展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POP、排笔字培训,组织多层次的课堂教学比赛和课件比赛,聘请专家进行点评,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为学生提供教育见习基地;对于立志投身于企业的同学,利用实验室等条件努力为他们提供模拟实战的平台,提高其就业技能;对于班级后进生,认真帮助他们分析现状,指导他们抓住机遇,及早签约。本校在毕业期间实行“导师双导”制度,毕业论文的导师一方面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一方面指导学生的就业。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和质量,还邀请专业人力资源培训公司为学生开展核心职业竞争力培训,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核心职业竞争力。

四、组织就业技能比赛,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就业技能是学生的就业之本,通过就业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就业技能的提高是笔者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常规活动。组织就业技能大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本领、切磋技艺的平台,已经成为激励学生成才的重要手段。技能比赛包容范围广阔,可以有效地与专业相结合,同时可以将个体参赛与团体参赛相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通过组织说课、板书、英语口语、计算机录人、书法、演讲、模拟经营等技能比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弥补。组织技能比赛的过程中,应该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主动与用人单位、人才机构对接,积极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考核体系引人学校,和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联系机制,以达到培养实用的专业技能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