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21 21:54: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篇1

一、现实意义上的语文学习方式

1.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初中阶段教学模式主要是存在于对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全面把握上,而忽视了对于语文实践拓展的加强和训练上,这是一个错误的模式,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学习语文知识并不是为了应付基本的语文测试,而是为了加强自身对中文的灵活运用能力,而中文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具体的实践过程来逐渐体现的,比如,基本的表达能力以及面对大众交流的随机应变能力都是语文知识在社交场合上的基本体现。然而教师的教学侧重点却是在对语文的词语掌握和文字记忆上,如果在掌握了基本的语言学习基础之后还没有得到及时的运用,那么语文的教学也就谈不上实践了。

2.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

语文的教学应该是面向今后的社会需求的,因此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也应该是将语文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在实践运用上特别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认识,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作为自己的母语学习学生还需要力争在对其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试着去研究语言构成以及言语表达的内在规律,这就是结构主义在语言研究上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二、语文学习中的几个板块构成

1.阅读版块是最基本的内容

语言的掌握是离不开基本的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对于阅读这一方面来说,其实在某一种语言是其母语的状态上来分析,阅读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占到了很大的比重,前面讲到的实践教学也可以在阅读上找到吻合度,因为阅读的过程包含了对文字的重新认识以及相应的联想过程,甚至能够很好地提升学习者的写作能力,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尤为需要重视这一板块,只有将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体现出来,语文学习也就变得轻松许多。

2.写作板块是语言综合运用的阶段

假如对于语文的学习已经是达到了可以很好地组词,甚至是在人际交流中可以达到很好的状态,但是语文的写作却出现了书面表达的障碍,这其实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主要有这样几点,首先造成写作出现障碍无非就是对事物的状态观察不仔细造成的,还有是对语言的组成词语还没有能够灵活地运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写作的障碍自然就会得到一定的缓解,因为写作能力的加强需要在语文学习中具有较好分析事物的能力。

3.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最基本的要求

对于一门语言的掌握,词组是最为重要也是比较难掌握的一点,特别是汉语多音字以及生僻字不在少数,因此要想学好语文知识是需要花费一定功夫的,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是不可能将所有的语文知识都讲解完毕的,因此在其他的实践中,语文的学习就需要学生去查找学习语文知识了,这是基本的学习态度的体现。

结合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实践教学不单单是简单的课外拓展,也不是掌握更多的陌生词语,而是在课堂教学之余能够具有全面掌握一门语言内在发展规律的意识形态,这种关键策略的拥有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够有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和对语文学习的几个基本点的掌握后才去领悟的,因为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课堂上的学习就已经将语文知识学到一部分,如果是教师需要学生在对于语文的基本面掌握得更加细致或者是能够延伸到更深层次,可能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层面,所以实践教学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篇2

语文与文学是一体的,文学是一种鉴赏、一种爱好,可是却被迫披上枯燥、乏味的外衣,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改变现有的一种模式,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学习,将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让学生爱上语文这一科目。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状况

近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中语文的现状越来越不好了。首先,有一部分老师还是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授课显得平淡而无聊,这样就让很多学生开始渐渐地不喜欢语文课,甚至是开始慢慢地讨厌语文这一科目;其次,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喜欢使用教学设备,上课的时候只是用粉笔和黑板,这样就让整个课堂显得呆板无趣,而学生就会在面对这个沉闷的课堂时提不起兴趣,就会讨厌学习语文;最后,语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很好地带动上课的气氛,无法营造出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这样就让很多学生不会主动地在课堂上进行发言,从而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不了兴趣,随着时间越来越长,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就会一直下降。

二、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这样就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加强对语文学习的意念,而这个意念在上课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如果学生喜欢语文这一科目的话,在上课的时候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配合教师并且积极主动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会觉得课堂的气氛是轻松、愉快的,但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一科目的话,那上课的时候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折磨,讨厌上课的时候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讨厌上课的氛围,总是觉得自己是格格不入的,老师的问题也不会好好地思考,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精力不集中,上课开小差,慢慢地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最后就会讨厌语文这一科目。因此,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一定要抓住重点,并且围绕这个重点进行讲解,方便学生听懂,同时讲解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独特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吸引很多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习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例如,在《春晓》这首诗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打瞌睡的现象,将《春晓》原文化为:“春眠不觉晓,上课睡懒觉。醒来伸懒腰,悔恨知多少。”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幽默诙谐,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让原本枯燥刻板的课文学习变得生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秦兵马俑》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历史小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从而可以更加专注地去学习。

三、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些年来,社会上越来越需要有创造力的人才。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所以学生的个性是创造力的一个基础。在小学语文老师授课时,就应该加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学习、探索,在此过程中就会慢慢地培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而且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答案,这样就可以在激发创新性思维的同时促进个性的发展。语文老师可以在下课时给学生布置作业,布置一些需要思考的作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从老师布置的作业中不断地激发自己的潜能,创造出不一样的东西。

四、W习兴趣有助于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有了兴趣学生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情才会用心地去做,因此兴趣对学习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就可以完成自己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事实上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一样的,唯一起决定因素的就是每个人不同的学习方法决定的。对自己喜欢的科目想学的话,那就能很快找到学习的方法,而对于不喜欢这门课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压力。因此,语文老师就要帮助学生找到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语文来说是很重要的。因此,老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就应该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越来越喜欢语文。

篇3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被教师和学生们误解为是纯粹的课堂教学,而忽略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课堂是学习知识的平台,但是却并不是唯一的平台。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学习语文的时候,教师应该联系实际生活,将语文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特别是小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教师培养他们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分析

从目前大部分的教学现状分析,语文教学都比较困难,缺乏趣味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学生厌学的情况,而束手无策。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写作的问题,比如,课文中对于一个实物、一处风景、一种意境或是场合的描写。教师们一般都会对其进行讲解,让大家去体会或者是思考。但是这就忽视了一点,为何不让学生们去生活中去寻找这些描写?此外,小学语文注重朗读与写作,这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那么在写作方面,学生们是否真的能够贴近生活去写?还是参照着一些作文辅导,或者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冥思苦想的写作呢?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是不是只是觉得这是一种任务?有没有想过朗读怎样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呢?以上分析可知,小学语文教学与实际教学完全脱节,教师缺乏实践性教学的理念与方式。

二、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实行

实践性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以作文写作为例,文从心生,心有所感,感从生活中来。这就是一条小学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连接的主线。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时候,可以从这条主线入手。例如,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XX》。如果在学生们的心中对XX有印象还好,但是如果没有任何印象,那么就应该带领学生们去参观,去亲身观察,绝对不能总是让学生们在封闭的教室中,学习着那些基础知识,而却不知道为什么学习这些。写作是语文与实际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关键。写好作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在生活中寻找灵感,而不是在教室与课堂上去凭空想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们多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留意对于生活中点滴的感触。最好是让学生们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将生活中的点滴记下来。养成这样的习惯,学生自然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学习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

三、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小学生的能力应该作为首要课题。而实践教学正是培养小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所以,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

首先,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注重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能够从不同角度,如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培养与训练。

其次,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在学习唐诗的时候,很多小学生也曾经想过,这些这么久远的知识我们学习有什么用呢?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学习观,课文以及诗词的学习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写作,而写作的目的则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字描绘现实的生活。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得以体现,尤其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要在其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学习写作也是要能够表达自身对生活的感悟。

最后,实践性的融会贯通。实践教学是为了满足社会未来的需求,对学生的生活与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告诉小学生们,学习是为了将来能够得到使用。语文的学习让我们更加有素质以及涵养,写作可以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文字来批判或者是赞扬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如“三鹿奶粉”事件。如果我们能够有良好的文字功底,我们就可以用自己的文字来批判这些丑恶现象,为社会做贡献。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与社会,那么教学的意义才真正得以体现。

总之,小学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实践教学,让学生们能够明白学习的真正目的。教师要通过创造独特的实践教学方法,实现小学语文的实践性教学。学习一定是为了要使用,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才真正拥有学习的。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要从根抓起,并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宋慧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

2.陈永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实践与探索》[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

篇4

在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都强调学生要根据其国家的文化特点,摸清英语与汉语之间的语法差异来学好英语。简单点说就是从其文化内涵入手,避开汉式英语的误区。随着英语教学的深入,教师不难发现较多的学生习惯以汉语的思维来说英语,并将这个现象称为“汉语式英语”。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了解英语文化,而是以熟悉的汉文化思维来处理英语问题。要消除这样的学习障碍,就要从根本入手,在教授单词、语法的同时,要注重文化背景的介绍。这样,才能尽量消除文化交流中的障碍。

汉语作为中国的母语,与英语有着天壤之别,以学习汉语的方式去学习英语是不可行的。要想真正学好英语,就必须了解它所展现出来的英美文化的规律、模式和准则。不了解这些基于社会、民族而产生的单词语法,就很难了解它的真实意思。例如,grammar school可以直接翻译成为“语法学校”,但如果了解美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就会发现它现在指为升大学的学生而设立的中学,即大学预科班。由此可见,了解文化背景是多么重要。

就语言教育的体现来看,主要有“听、说、读、写”四种。这四个教学环节也是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出能进行实际口语交流的具有较强表达能力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明白,语言交流实际上是在进行文化交流。以初中第三册课本为例,主要说明在日常交流、实际对话中所关联到的文化背景,并和汉语言文化进行对比,显示两者区别的同时,突出文化的重要性。Lesson 34中有这样的例子:楼上因为噪声太大,要给楼下的住户道歉:“I’m very sorry, comrade.” “comrade”是很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称呼。在西方,常用Sir和Madam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女士可以称为“Miss”。关系非常要好的熟人间,也可以用:love,dear,pet,honey,sweet-heart等显示亲昵。

“Thank you”是英语中使用非常广泛的致谢语。它和汉语中的“谢谢”类似。如Lesson 1中给教师送礼物时的一段对话:

―Happy Teachers’Day, Miss Zhao!Here are some flowers for you, it's our best wishes!

―What beautiful flowers!Oh, a diary, too.Thank you!

中国人在接收到礼物时,总要推辞和谦让一番,最后才不得不收下。但是在西方国家,如果也是这样推辞,将被看成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是对送礼者的轻视。所以,西方人要对物品进行赞美,显示对礼物的喜爱,这样才会让送礼的人感到开心。

二、文化教学的主要方法

文化教学一定要注意方法,不能填鸭式灌输,要以合理的方式让学生们接受,并使之达到身临其境的认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法:

1.比较法。学生生活在汉语的环境之中,对汉语文化是非常熟悉的。因此,为了说明和区别两者的不同,就可以进行汉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对比。例如,在夸赞女士漂亮时,汉语会说:“你真漂亮。”但是英语就不会说:“You are nice”而是说:“You look nice/You are looking good today.”(你看起来很美丽。)这就是文化思维的不同。

篇5

朗诵是一种以读为表现形式的对学习对象进行感知、记忆、思想、想象,同时伴有情感发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的复杂心理过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展朗诵活动,能大幅度提高中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一、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

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为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很多条件。例如,

1.语音模式。语文教材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汉语拼音注音,是推广普通话的书面标准样式。学生按标准的读音朗读课文,训练用普通话读书、说话的能力,是我国目前提高全民族普通话水平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语言模式。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所包容的古今词汇、句式十分丰富而全面,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教材不仅可以作例子来讲授古今汉语的规则,还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学生在大量感知古今汉语词汇、句式词语搭配的前提下,对汉语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水平就可望有较大提高。

3.表达模式。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典范作品,是学生学习写景状物,表情达意的最好范例。鲁迅先生说得好:“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如果能将教材中的典范的表达技艺、语言气势、情感风格学到手,表达思想感情也就有望“文笔增华”。

4.思辨模式。文章是思想的积淀,好的文章蕴含有或今或古思路的精华,其中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青少年起着规范的作用。接受这些思想的熏陶,取精用宏,头脑会得到充实,思想会日趋成熟。

中学语文教学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负有特殊的历史使命。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在千百遍规范朗诵作品中训练而来的,所谓“熟读是把一切成例化成习惯”。提高普通话水平,必须依靠对文学作品的正确诵读。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用于日常交际,也可以消除方言和语言渣滓的消极影响。

二、加强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语感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它在理解语言,判断语言正误、优劣上比理性思维来得快捷。反复朗诵名家作品,就是模仿典范语言,接受其影响。朗诵,就是带有感情地把文章读得琅琅上口,对文章里的词汇、词语搭配、句子的格式、语言气势与格调已经比较熟悉,在这个熟悉的过程中,良好的语感就基本形成了。通过朗诵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这是学习语言的传统经验和基本规律。

朗诵之所以能够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是因为朗诵需要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所以,朗诵者必须考虑作品的背景、作者的思想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对作品有深入的认识,朗诵时才能更好地把握朗诵的基调,否则很有可能处理错误,甚至歪曲原作。

2.深刻感受作品的形象。朗诵好比是内心深处真情的自然流露,他怀有一种要把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给听众倾吐出来的强烈愿望,朗诵的字字句句都牵动着听众的心。朗诵者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迫使”听众与他同喜同悲同呼吸,发生感情上的强烈共鸣。俗话说“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朗诵者应具有这种魅力。

3.依据作品展开想象。在理解和感受作品的过程中,朗诵者要依据作品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自己的再创造,使作品的形象在自己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像亲眼见到,亲身经历一样。这个过程是“身临其境”“设身处地”。这种想象所点燃起来的艺术魅力,有唤起听者的想象,不仅使听者听得见,而且仿佛“身临其境”“设身处地”。这样的朗诵自然会有感染力。

基于以上几点,朗诵的过程就必须有这几个步骤:

第一步,初步分析研究——阅读作品;第二步,进一步分析研究——分析作品;第三步,综合地分析研究——总结;第四步,内化——心领神会。

三、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反复吟诵典范文章,“使其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皆若出于吾之心”。有目的地选择构思、结构、表达方式上有特色的章节、段落,予以反复咏诵体味,久而久之,对文章的思维脉胳、文章套路的感性直觉增强了,胸中有了格局,品文便知道优劣,下笔就了章法。青少年时期读书采取“高声朗诵”和“密咏恬吟”相结合的方法,每读一文总是反复诵读吟味,用心领会它的意义、气势、节奏和神韵。这是值得借鉴的。

因此,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朗诵技巧。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朗诵有它自己的组织和表现形式。朗诵是通过有声的语言来进行艺术创造,声音语言的运用是朗诵艺术的本质特征。

1.对于语音的基本要求

(1)用普通话进行朗诵。

(2)念准字音。在注意声韵调的同时,还要掌握音变的规律。主要有“轻声”“变调”“儿化”等。

2.在于朗诵的表现手段

在朗诵语言的运用中,主要的表现手段有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节奏等。

篇6

“朗读”是我国传统教学强调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一种手段。它是理解读物内容,吸收语言资料,表述内心世界不可逾越的途径。古往今来,多少人对“读”做过推崇与肯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是读与理解的关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是读与表达的关系,“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讲的是读与思考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是读与写作的关系,而这些,都说明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朗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而不应忽视其独特的功效。要大胆把时间交给学生,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读前设计好明确而具体的问题和任务,让他们通过读自己解决问题,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相当多的教师忽视了课堂上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他们认为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即应形成,到了高中阶段无须再行教学,或者认为朗读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或仅仅把朗读看做一种技巧,其本身并不具有自足性教育价值,甚至认为朗读教学功能有限,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没有太大帮助。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是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几年后仍然出现的为数众多也得到大多数专家的肯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吸收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朗读进行了深入地阐述,把朗读提高到相当高的地位,新课标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部分均给出了相关表述,例如新课标提出了“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的目标。该表述既表明了新课标有关高中生朗读能力语音层面、技巧层面、言语表达层面的新要求(用普通话、流畅、恰当),同时也包含了新课标对高中阶段朗读教学的作用及功能认定,即朗读教学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朗读技能,而且也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能力,进行语言积累的一条有效途径。这意味着新课标对高中阶段朗读教学重要地位的高度认同。

1、加强朗读,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高中语文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要朗读熟悉一批有代表性的包括各种内容、体裁、风格的诗文,消化领悟,把这些语言材料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多积累典范的规范汉语的语言材料。朗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通过直觉思维方式直接感受语言,对语言的意义、情态、情味综合地进行感受,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

多读多记规范的、精当的书面语言,诵读准确、生动、鲜明的精彩诗文,口诵心惟,把这些语言材料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由此可见,朗读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手段。而且从读入手,带动说写,可以用规范汉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习惯。

2、保持朗读的连续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老师导行,持之以恒;重在实践中落实提高,创造机会多读多练。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而上升的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应注意朗读在其中的连续性和合理性。

我们反对把早读时齐读式的朗读,提倡早读时朗读的多样性,这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产生厌烦心理:我们也反对课堂教学中只让学生听专家朗读,老师范读,而不让学生参与的朗读,倡导教学中要因势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这才可调整课堂节奏,实现师生互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更反对把朗读扩大化,把什么文章都拿来乱读一气,倡导朗读选择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这才可达到朗读之熏陶渐染,培养语感,升华情操的目的。

同时,还要认识到教学生朗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常抓不懈。还要纠正基础年级才需要朗读的错误观点,虽在高考中未直接考学生的朗读的情况,经其中许多题目都关乎朗读,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有赖于学生在平时大量的反复朗读来实现的,只靠大量无声的习题只会损伤语文的美感,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出不会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考试高手。

3、扩大朗读范围。在一些教师与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有这么一个观念:教材上要求背诵的内容才需要朗读。他们把朗读训练与背诵等同起来,于是乎教师只要求学生去朗读那些教材中规定要求背诵的内容,学生也只是去朗读这些要求背诵的内容.其目的只是为了背诵。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朗读只是进行背诵的一种方式而已,而不能把这两者等同起来。朗读有助于背诵,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朗读的内容应该远远超过教材中所要求背诵的内容。因为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篇7

引言

语言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使用的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李桂香 陈静 ,2006)。学习语言不可避免的要接触与之相关的文化,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而且对背景知识掌握的程度也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英语使用能力。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往往只注重语言教学,而忽视文化教学,以至于给我们的跨文化交际带来一些障碍(李顺春,2002)。进入新时代,由于我国对外交往与民族接触的日益迫切的需要,英语教学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对其所属文化有所了解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把语言和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同步发展,并采取对比的方法,结合语言教学的内容,适时地介绍汉英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国民性格、礼仪习俗和家庭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既然英语文化背景与英语教学密不可分,那么它对英语教学有哪些积极的作用呢?

一、学习英语文化背景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

对英语初学者来说,教师应该教给他们: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以英语为母语的共有近4亿人。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使用的国家有20多个。全世界50%至60%的报刊杂志是用英语出版的;60%以上的广播节目是用英语播送的;70%以上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或用英语写信封地址的;85%的科技资料是用英语发表的。此外英语还是世界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里常用的交际语言。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人接触并使用英语的机会越来越多。如果不懂英语就很难和外界沟通,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样首先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

二、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生英语要先培养他们学英语的兴趣。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灌输语法,而是传递社会文化的知识(胡凤文,2003)。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与中华文化同样古老和宏伟的西方文化殿堂,了解西方文化的思想理念,领略风格迥异的异域风情,感受西方社会不同的风俗习惯。

例如可以向学生介绍快乐丰富的西方节日:复活节在春分后第一个满月的第一个星期天,是庆祝耶稣复活的节日。在复活节的前一天,有着兔子会下蛋的传说。孩子们玩着寻找涂有颜料的复活蛋的游戏。万圣节前夕,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穿着奇装异服,戴着骨骼面具,纵情玩闹。他们挨家挨户地转,嘴里说着“Trick or treat”,而后拿了糖果和点心就走。愚人节,这一天大家在以不伤害人的前提下,可以尽情玩闹,可以捉弄人。感恩节,是人们欢庆收获的日子,一家人一起在家中吃火鸡大餐。圣诞节,每年12月25日,相传晚上圣诞老人会在孩子们熟睡时从烟囱下来给孩子们送礼物,实际上是爸爸妈妈送的。把这些和中国完全不同的节日介绍给学生,自然就引起了学生对英美文化的向往,提高了学英语的兴趣。

三、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各国有各国的生活习惯,中、西方的生活习惯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想恰到好处地同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与我国文化有差异的背景知识。

要注意以下几点: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不问婚姻状况、不问财产状况、服饰价格等。而“Hello.”“How are you?”“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It’s a fine day,isn’t it ?”等关于天气的话题是比较适宜的。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用“吃了吗?”而你如果对英美人说“Have you had lunch?”,英美人则理解为你是想请他吃饭。如果你向英美人问“Where are you going?”“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How much do you earn a month?”会被认为是触犯对方隐私,英美人是会不高兴的。

在商店购物,中国店员常会对顾客说“你要什么?”这句话对西方人来说是极不礼貌的,他们习惯说“Can I help you?” or “What can I do for you?”我能帮你吗?

在 回答别人的称赞时,中国人往往过于谦虚。例如:当人家称赞说:“你的外语说得很好!”中国人往往回答“哪里,哪里,说得不好。”或者说“不敢当,还差得很远!”而英美人则会用“Thank you.”或“Thank you for saying so.”等来回答。如果按照中文的方式来回答,对方就会感到你认为他刚才说了假话,是虚伪的奉承。而中国人之间谈话若用英美方式来回答就会让人感到不谦虚。在中国文化看来,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在英美文化看来,这是自卑和无能的表现。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英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英语,达到交际的目的(马茹,1998)。

四、了解英语背景知识,有助于英语阅读

英语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英语文章的体裁各式各样,包含各种知识,这里就包括一定的背景知识。有些文章,虽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没碰到一个生词,没有语法障碍,但是若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你就不知道在讲些什么;有时学生查了生词,弄清了语法结构,甚至译成汉语,也没有把原文的含义琢磨透。由于缺乏背景知识,某些特殊的词语成了学习语言的“拦路虎”(李兰兰,2001)。

结语

总之,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文化是从社会获得的知识,语言是在文化传递过程中习得的(George Yule,2000)。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有着种种深刻、广泛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英语学习的障碍是多方面的。因此文化背景知识学习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能力的同时,要注意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从而提高英语语言素质和阅读理解能力,减少和消除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交际障碍,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而且也是正确理解、把握和运用英语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George Yule,The Study of Language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胡凤文.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J].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论文集(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41-150页.

[3]李桂香.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第04期.

篇8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因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自己的特性且含有丰富的内涵。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必须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慢慢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因为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为目标的,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中探究式学习重要性的体现

1.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及时地发现

(1)语文教学课程的探究式学习,其实是教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发现知识和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注重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探究式学习就是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和谐,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老师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前将学习的重点传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老师不再代表知识的权威,而是一个同学生一起学习、一同进步的形象。

(2)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性学习,老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由被动接受搂为主动发现并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还是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收集问题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继而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自主学习的精神和习惯。

(3)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发现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某种见解,是某种自主意识的形成过程。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很在意,在意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某种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并且选择重中之重,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帮助学生成才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2.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

(1)语文教学课程的探究性学习,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学生喜欢在学习中问为什么是很正常的,学生问为什么,是因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了有意义的问题。学生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更想详细地知道答案是怎样出现的。我们可以按照学生想要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主动地参与探究的过程,学生有创造的意识就会有创造的潜能。

(2)探究性学习讲究的是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就成了探究性学习最主要的意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问题最多,老师可以为他们解决一个问题,但是解决不了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得到知识也不会满足,因为那不是自己研究出来的,是前人的思想。学生需要的是参与这个问题答案的探究过程,根据问题有计划地探究问题的本质。

3.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将知识融入实际中

(1)小学语文中的知识一般知性很强,融感性和理性两种情愫在里面,需要学生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语文教学课程中的探究性学习就是注重小学生的体验,联系身边的实际。语文本身就是一个感彩很强的学科,语文的内容是活生生的生活感悟,探究性学习就是帮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可以探讨语文的本质、探讨生命的意义、探讨感性生活的价值。

(2)对于语文课程中的体验有个很重要的特性:亲身经历。语文的学习过程,学生必须做到亲身经历才能有自己的情感在课程里,情感的交流会使语文课程的教学达到升华。比如说,在学习语文课程中的人物传记时,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任务,将自己的情感与人物结合在一起,与人物同生同死,与人物一起悲欢,使自己的情感更加细腻。

二、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因为探究式教学更侧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全方位掌握知识更加有利。与此同时,各个学校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一定不能太过盲目。每个学校的教育设施以及受教育者都有所不同,那么,对于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就应该恰当好处。因此,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上应该得到最大程度的推广。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课外阅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38-01

作文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重点也是难点,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对作文写作存在畏惧心理,总是感觉无从下笔、不知所措。这种现象存在的大部分原因在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语文课堂教学都是依靠教师的传授讲解,再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都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以至于学生的写作能力低下,缺乏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因此语文写作教学的模式必须要进行转变,应提倡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配昂学生作文写作能力,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一、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阅读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知识。课外阅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的课外阅读,能够积极的促进学生理解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没让学生清楚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意义,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很多小学生都会对写作感到畏惧,认为写作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往往不知如何下笔。造成学生出现这样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宣教讲解,或者分段拆解的模式,导致学生写作兴趣低下。然而如果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的丰富情节中进行语言知识及写作素材的积累,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及运用能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种能力转化为精彩的故事,巧妙的应用到作文写作中,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能够提高作文的可读性。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而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选取适合学生的能够启迪学生智慧、增长学生见识的阅读素材及名人名篇,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作文写作能力。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不能仅停留在“阅读”上,需要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或自认为有哲理的部分进行记录,这样通过长时间的累积从而形成丰富的写作素材,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外阅读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大多都比较贪玩并且爱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教师的传授说教很难使学生对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因此孩子们会觉得语文学习、作文学习是一件极其枯燥乏味的事情,谈作文色变。但是课外阅读能够与生活实际啊相连系,将真实的生活情况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反应出来,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够培养学生辨别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并可以将这种习惯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同时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提升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例如,教师在对《汤姆索亚历险记》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推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由于在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哈克贝利・费恩也出现其中,教师让学生先进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阅读,再学习《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学生会在其中发现所熟悉的人物,上课过程中会更加认真投入的进行听讲,从而对文本内容及所涉及的知识更好的理解消化。

三、课外阅读能够促进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写好作文需要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语言材料与写作素材除了从甚或中摄取外,另一部分就是从阅读中获得,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例如,在小学生每天午间的读报时间,或是自由组合的阅读兴趣小组活动的氛围环境下,教师鼓励学生多级读书笔记,多进行阅读卡片的制作,同时对读书笔记进行评议,评议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的数量,还应注重质量的积累。最后教师要将学生的而评定结果与语文成绩相连系,将其化为期末Z文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做不仅能够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具体情况,同时还能够巩固阅读的成果,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充分地调动起学生阅读热情,从而促进阅读的有效性得以提升。而且写作不单纯的拘泥于读书笔记的写作,还可以是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题材的写作内容,如,儿歌、童话故事、诗歌也或是随笔等等。若想写出好的文章是离不开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的积累的。只有脑海中储备着丰富的写作素材,才能够写出声情并茂文采斐然的好文章来。学生进行认真的课外阅读,将自己喜欢的文章、段落摘抄下来进行收集,长此以往,就能够深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材料积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阅读,阅读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作文写作的过程就是将丰富写作素材进行整合的过程。阅读不仅能够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当下大力宣扬减负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外自习时间,因此丰富课余生活便显得极其重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置于课外阅读上,学生在课下就会更加的丰富多彩,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知识的视域,写作中也会更有底蕴,写出来的文章会更加的具备可读性。

四、结语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重点。作文教学中注重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的促进小学生写作兴趣、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总之阅读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作文知识积累写作能力的训练,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建立健全独特的思维模式从而实现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国家社会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婉婷.试论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J].2014(33)

篇10

               (鄱阳县饶丰镇中心学校,江西  鄱阳  333100)

摘  要:本文论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性,并从课堂教学、写作阅读、日常生活交流等多个方面来分析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旨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

关键词:口语交际训练;语文教学;应用分析

口语交际是最为普遍的人际交流方式,其能力的强弱决定着沟通的效率,它以口语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其过程中反映着个人的为人处事的态度,大体表现了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进行内容讲解、表达思想、回答问题等教学活动,将文章的中心内容以相应的语言表现出来,引起学生的思考,让他们之间通过充分的口语交流,然后各抒己见,启发他们思维,扩展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从而达到了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因此,在充分认识口语交流训练重要性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在语文教学中加以应用,就能综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一、         有关口头交际训练的重要性

首先,口头交际能力是当代人才所要具备重要素质能力之一。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采用的最为直接最为方便的方式就是就是口语交际。在某些行业,口才业已列入招聘的重要条件,甚至有些单位还认为,没有口才就不是完美的人才。例如,打个电话、聊会天、找工作、走亲访友等活动都需要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

其次,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弱对个人素质乃至社会整体素质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就有人提出与人交流要言之有理,句句含情。在历史的大潮流中,由一句话而发生的战争并不是没有,还有人以绝妙的口才化干戈为玉帛等等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因一言不合而大打出手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在生活中要礼貌用语,“对不起”、“谢谢你”之类的话语在某种场合下有说出的必要性,养成谨言慎行的好习惯,以免祸从口出。

最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一直都是语文教学力求达到的目标。在现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很多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差,让他们写篇作文、做个总结报告、记日记都可以,一旦让他们进行自由表达,就会吞吞吐吐,词不达意、连贯较差,甚至是一言不发,或者是在作自我介绍的时候,报出自己的名字之后就无话可讲,很难给别人留下印象,这样的结果不仅影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还有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埋下阴影,以致变得更加沉默、不善言谈。为改善这一状况,就必须要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活动。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训练对于提高日常生活的交际能力、个人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开展口语交际训练。

二、口语交际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构建交际情景,开展即兴训练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要努力营造所将文章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让他们进行即兴对话,注意调节语气,让他们有一种代入的错觉,认为自己就是文章中任务,如讲解《雷雨》时,给学生分配角色,这样的方式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内容上要采用学生极易产生兴趣的,最好是大多学生关注的内容,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表现较差的要鼓励打气。

   (二)阅读教学中,合理应用口语交际训练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应该要背诵一些文章,来增加他们词汇与句子的储备量,陶冶他们的情操。学校要定期组织优秀文章咏诵大赛,激发学生的口语交流训练,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把文章大意论述、段落朗读、中心思想说明、相关问题辩论以及对文章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对课堂过程精心设计,为学生口语交流训练提供一些机会来有效增加学生阅读文章以及口头描述的能力。

(三)在作文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对于语文教学有关作文写作方面,教师给出相关的作文题目,在写作之前的讨论与作文写成之后的评价两个方面开展口头交际的训练。例如,教师设定800字命题作文题目为“高大的背影”,向全班同学进行发问,让他们说出自己是怎样审题、选材、构思的,并要简单论述所要表达的主题,这样就激发学生的思维,写记叙文的学生就会自然而然考虑到“高大的背影”是谁的背影,为何“高大”,对自己有什么影响等一系列的问题;写议论文的同学就要结合所了解的事迹,来论述一个个“高大的背影”,让他们以口头述说的形式来表达出来。学生如果对作文评语得分有所疑问,就应该有条理地向教师反映。

(四)在日常与他人交流中,培养自身的口语交流能力

经教师的指导安排,学生在日常交流中要多加练习口语表达,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踊跃发言,积极表现,例如走访青少年文化宫,教师让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询问具置,如何到达,借以提高交际能力。

三、结论

    在语文教学中,先要充分认识口语交流训练的重要性,然后采取有效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口语交流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以及个人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宏玲.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1).

篇11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学生不完全会像成人那样去分析、理解汉字的偏旁、部首、表音、表意、象形、意义等各种内部结构关系,而是把一个个汉字当成一个个完整的、由若干线条组成的“图形”来识记,是一种“整体模式识别”这就需要教师在尊重儿童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运用一些比较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将原本单一、枯燥的识字内容运用游戏方式转变为易于学生接受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需要以“游戏”作为辅助手段来开展教学。 上识字教学课时,教师在课前准备一转盘,课上指名学生转转盘。随着转盘的转动,行旁和声旁会组成不同的汉字。例如,形旁“氵”、“马”“女”、“亻”便分别与声旁“也”组成四个不同的形声字―池、驰、她、他。这样一种有童趣而又极富智慧的拼字游戏,不但能让小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一批具有规律的汉字,而且也形象地告诉了学生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的:声旁表音,形旁表示字义的类属。

二、游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情境性。

作为教师,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变封闭的语文课堂教学为开放的知识教育,加强课堂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变读书答问单调的形式为课堂上充盈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讨论、游戏,使游戏活动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例如在教识字时,课前先准备好贴有生字的金牌和花形卡片,学了生字后,巩固字的偏旁、结构。导语:小朋友,我们来玩一个找相同偏旁的字做朋友的游戏。操作过程如下:一生拿一张卡片“打”,说:“找呀找,找呀找,谁是我的好朋友?”拿卡片“拔”和“拍”的同学就都可以上前说:“我是你的好朋友。”大家说:“对对对,‘拔’是‘打’的好朋友。”最后大家一起读读两位好朋友手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偏旁。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性地将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两者相结合,在课堂上开展具体的游戏活动,创造相应的游戏情境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生活化,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游戏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实践获得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它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任务,而且担负着训练学生思维,促进智力发展的重任。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一些适当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拓展语言训练,调动学生创新思维,是一个简单可行的好方法。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时,同学们对乌鸦很渴,却为何一颗一颗地放石子产生了争论。于是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细颈瓶、小石子,请一位同学戴上了乌鸦的头饰上台做一做。台上的同学认真地做着,台下的同学一目了然。原来凭空想象的争议,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只需动动手就解决了。而且通过游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把知识与动手操作,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对课文的理解必然牢固,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游戏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环节,也是难度较大、最具探索性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为作文而作文”的教学模式禁锢了一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更是“畏作文如虎”,激不起写作兴趣,更谈不上提高写作水平了。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首要前提。“作文游戏”就是寓作文教学目的、内容、手段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游戏中兴趣盎然,变苦学为乐学。

如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中有关于人物外貌的片断写作训练,教师可制作一个“人物外貌描写”的作文游戏“你猜他(她)是谁”。具体做法是:每个学生仔细观察班上某一位同学的外貌,抓住主要特征写一段话,并注明被描写者是谁。然后,教师把写有外貌的卡片打乱顺序,随手抽出一张当堂朗读(不读姓名),让大家连猜4次。如果有一次猜中,就说明小作者观察和描写基本正确。如果连猜4次都不中,说明小作者没有抓住特点,就“罚”他(她)站起来说一说自己的外貌特点。这个游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对游戏的兴趣是浓厚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爱动贪玩,但意志力不强,对学习欠缺目的性。语文学习其实是一个语文知识积累、情感体验和能力发展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是靠有意识地学习去完成。对于学生来说,知识是枯燥的,学习是繁重的,如何让学生从这种不良连锁中挣脱出来,以更加良好的心态来接受知识,来掌握知识,这正是我们以游戏来完成教学的目标。那么,如何让小学生注意力持久集中,就得选择具有一定的趣味、新颖与别致的游戏软件,让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围绕着游戏,从游戏中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感兴趣游戏教学,学生就能独立思考,展示个性,巩固效果。用上学生喜欢看的游戏,学生眼睛都为之一亮,那么这样的教学很快走进学生的心田。

五、游戏能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求知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