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的危害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16 06:24: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沙尘暴的危害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篇1

2、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3、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教学准备

1.为学生准备沙尘暴天气的图片以及沙尘暴天气的影像资料。

2.导致沙尘暴现象的有关资料,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数据。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了解学生已有的对沙尘暴现象的认识。问:你们见过沙尘暴现象吗?有哪些现象?

二、新授

1.了解沙尘暴天气的主要现象。

(1)出示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图片,或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课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有什么现象?

(2)分小组汇报并归纳沙尘暴天气发生时有哪些主要现象,并在全班汇报。

(3)全班归纳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主要现象。

风将地面尘沙吹起;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沙子,空气相当混浊;车上、建筑物上、人的身上到处落是的沙子;天气灰暗,看不见阳光,影响人的行走和交通,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2.探险究沙尘暴现象形成的原因。

(1)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并在小组内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全班汇报: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

多发生于沙漠、沙地、干旱的沙质裸露地表;空气易受热,形成冷暖空气的上下对流;强风的作用……

3.探究沙尘暴对人类人危害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沙尘暴对了类有哪些危害?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资料片,让学生充分了解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

(2)了解近几十年来我国发生沙尘暴天气的情况: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

(3)学生探究活动:绘制简单的图表,并展示学生绘制的图表。

(4)学生活动:根据所绘制的曲线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曲线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沙尘暴天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80年代以来,次数明显增多;沙尘暴的强度越来越大;土地沙化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5)让学生结合上面的分析及自己对沙尘暴现象的亲身体验进行讨论:沙尘暴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沙尘暴所到之处,造成土壤风蚀,植物破坏沙尘暴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大气严重污染,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交通,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 ……

4.探究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学生猜想,并在小组内收集大家的意见,并将猜测的原因填写在表中。

(2)学生探究原因: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探究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并填入上表。

(3)全班汇报总结。

5.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师:面对沙尘暴现象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土地沙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分小组讨论,并收集意见。

(2)全班汇报讨论。

(3)总结:植树造林,建立良好的生态屏障;将已经开垦成农田的土地还原成草地、山林,恢复生物保护带,在沙漠土带科学种树,建立生物屏障;有计划地发展畜牧业,不要过度放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篇2

近年来, 由于人们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耕作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原因,使沙尘暴在我国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加大, 影响范围不仅限于我国北方, 已经开始波及到南方, 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 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

1 沙尘暴的概念及形成条件

1.1 沙尘暴的概念。 气象学上把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3 类。

浮尘:悬浮在大气中的沙或土壤粒子,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 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10 km 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天气现象。沙尘暴是荒漠化的标志,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

1.2 沙尘暴的成因

1.2.1 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异常增温的现象。当厄尔尼诺发生时,整个赤道太平洋的大气状况都会改变,造成环境生态平衡破坏,并且进一步影响到其它地区,它的发生使得东亚冬季风势力变强,加剧了我国沙尘暴灾害的发生。

1.2.2 气候干燥多风。 研究表明,沙尘暴频发期均对应于干旱期。近几年来由于我国西部冬季温差增大,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大风频发,为沙化提供了动力条件。在冬春季,温度增幅大,使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当遇冷压冷风过境,极易形成大风天气。

1.2.3 沙源面广。 地表丰富的沙源是沙尘暴产生的基础。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一条西起柴达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的沙漠带。沙漠区受干旱气候和地表引力的影响,地表物质质地轻粗松散,沙源丰富,为沙尘暴形成创造了条件。

2 我国沙尘暴的危害

其危害主要表现为由于能见度低, 严重影响交通运输;由于风速大,使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加速,吹倒农作物、建筑物和通讯设施等;吹走大量的农田肥沃表土, 使土壤贫瘠、农业减产;大量的沙尘飘浮在大气中,污染了空气,严重地危害了人们的健康等,每次沙尘暴给我国都造成巨大的损失。具体有:

2.1 耕地质退量减。 气候干旱、土质疏松是耕地沙化的自然原因,而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是造成耕地沙化的基本原因。人口增长失控是耕地沙化发生和发展的原动力。

2.2 造成草场退化。 草场是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 ,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主要作用,目前草场严重退化,过度放牧和盲目开荒已使草原地区多次出现“黑风暴”。

2.3 制约经济发展。 沙尘暴破坏交通、水利等生产设施。在许多流域,因为林草覆盖率降低,风蚀危害情况加剧,严重影响到了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以及河道的排污能力,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3 我国沙尘暴的防御对策

3.1 推广免耕法。免耕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翻耕,将作物残茬留于地表,是一种改良的、防御水蚀和风蚀的新型耕作方法。免耕法取消了许多传统的耕作作业,如耕翻、耙耱、平地等。作物残茬能有效地减少大风引起的沙尘颗粒运动。一方面它可以吸收一部分风力,减小风对土壤的作用力;另一方面,由于把作物残茬留在土壤表面,把能保护土壤颗粒,不易被风力移动。

3.2 建立风障。垂直风向的障碍物可以改变风向和风速,减少土壤颗粒远距离位移,增加颗粒物的沉积作用。地表风障包括林带、灌木丛、谷物、杂草以及对准风向的田间带状作物等。

参考文献

[1]王武功. 沙尘暴研究进展[J]. 中国沙漠,2000, 20(4), 349-3561.

[2] 戴雪荣, 李吉均, 俞立中等. 末次间冰期甘肃沙尘暴演化历史的黄土记录分析[J]. 地理学报,1999, 54(5), 4511.

[3] 熊佳蕙, 闫峰.沙尘暴成因及人文思考[J]. 灾害学,2004, 19(1), 92-96.

篇3

沙尘暴多发生在每年的4—5月,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每年此时,在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亚洲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强烈的偏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控制大陆的蒙古高压开始由西向北移动,寒暖气流在此交汇,较重的西伯利亚寒流自西向东来势快,常形成大风。形成沙尘暴的风力一般8级以上,风速约每秒25米。此外,沙尘暴形成需要有充足的沙源,沙尘、沙粒能被风吹离地面。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森林覆盖率不高,大部分地表为荒漠和草原,沙荒地多,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况且,贫穷的西北人民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裸露的土地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

在自然状态下,沙尘暴一般规模小。但由于人们乱垦草地和超载放牧,使大片草地变为荒地,加大了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本世纪30年代,美国在向西部大平原开发过程中,大量伐林毁草,致使大片草地沦为荒漠,导致了3次著名“黑风暴”的发生。据1934年席卷北美大陆的一次黑风暴事后估计,当时约有3亿吨沃土被吹走,其中芝加哥一天的降尘量达1242万吨。

篇4

中图分类号:X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4-125-02

沙尘暴是一种发生于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特有的灾害性天气,而我国北方地区属全球四大沙尘暴区之一的中亚沙尘暴区,为全球现代沙尘暴的高活动区之一,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尤其在2000年以来,沙尘暴的发生率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因此,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北方沙尘暴的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北方沙尘暴的形成原因,提出今后对沙尘暴的预防及治理对策,已达到更好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1北方沙尘暴灾害的基本情况

我国北方地区,包括西北及华北大部分地区属于中纬度干旱半干旱气候,地面多为沙地,稀疏草地,植被稀少,春季气温回升,加之春季降水稀少,土质疏松干燥,遇到大风极易形成沙尘暴天气,特殊的地理背景和气候条件,导致我国北方地区成为沙尘暴天气的高发区,总体来说,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具有如下特点。

1.1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繁

近50年来,我国沙尘暴发生次数或沙尘暴的日数总体上波动式减少趋势,其中50~60年代,发生次数最多,高达11次,60~80年代在波动下降,但趋势并不明显,80~90年代呈波动下降,尤其在90年代最少,8个年份低于平均值,1991年为最低,仅1次。但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00年以来,沙尘暴的发生次数急剧增加,2000—2002年,我国西部地区连续出现了30多次的沙尘天气,出现之早,之高,影响范围大。在2003年,内蒙古22天内遭受了2次强沙尘暴天气的侵害,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的恶化及土地不合理的利用,导致土地荒漠化的迅速扩延,短期内,沙尘暴只会加剧,难以减轻。

1.2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危害严重

沙尘暴频繁侵袭我国北方地区,各种作用方式使得农田受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另外,对交通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西北部是沙尘暴的多发区域,近5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共计发成了20多次沙尘暴,经济损失高达20多亿元,死亡人数累计超过200人。

2沙尘暴的形成原因

沙尘暴形成原因大致分两大类:(1)自然原因,包括沙尘暴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沙源、这是沙尘暴形成的物质条件;其次是要有风力,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条件;沙尘暴的形成还会受到温度和降水的影响;此外,还有下垫面的原因;(2)人为原因,近年来,人类滥用耕地,对地表植被的砍伐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

沙尘暴的形成首先要有沙源,我国北方由于地质地理还有大气的影响分布着大面积的沙地。西北地区多以地质时期形成的沙漠为主,而东北一带则以人类历史时期形成的沙漠化土地为主。西北地区的沙漠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沙物质,西北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源区有:(1)塔克拉玛干沙漠; (2)柴达木盆地;(3)乌兰布和沙漠;(4)毛乌素沙地。从我国沙尘暴的空间分布中可以看出,我国沙尘暴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与北方沙漠及沙漠化土地分布相一致。

2.1.2大风

足够强劲的风力是沙尘暴爆发必要的动力条件,当地面风速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就会发生沙尘风蚀。张莉等分析发现沙尘暴和扬沙天气与大风的相关更达到0.946。我国沙尘暴高发区的共同特征都是降水少,植被覆盖率很低,沙尘源丰富,因此一旦大风出现就很容易造成沙尘暴。

其次,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为参照,在时间演变方面,沙尘暴的演变趋势和大风的演变趋势一致,由图1可以看出,近40年来,随着大风的减少,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和扬沙天气也随之减少。

从年内变化来看,沙尘暴在冬季,春季发生率较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有可能是因为在春季和冬季北方天气冷,大风天气较多造成的,尤其在春季由于下层空寂温度急剧升高,并且空气层结构不够定,从而导致对流和湍流作用加强,造成了大风天气,使得风沙活动增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在春、冬季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 大风天气数量增多,因此,在春季,沙尘暴更易发生。

2.1.3温度和降水

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沙尘暴发生的主要因素,对于历史时期揭示沙尘暴与温度与降水的关系,张德二分析了中国历史时期温度与降尘的关系, 发现降尘曲线与温度曲线呈反位相关系, 即降尘频发期大致对应于气候寒冷期, 并对应于干旱。是沙尘暴的发生期与气候变化关系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沙尘暴的高发期与气候的降温期和温度比较低的时期是对应的。

温度与降水的变化可以影响沙尘暴的发生发展,根据统计显示,沙尘暴变化趋势与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呈反相关关系,同时从图3a中可以看出,近50年以来,沙源平均温度高,沙尘暴发生日数少,沙源平均温度低,沙尘暴发生的日数高;在降水量增加的年份,沙尘暴减少,降水减少的年份沙尘暴增多。

2.2沙尘暴形成的人为原因

沙尘暴的多发区处于我国的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降雨量少,加之人类极其不合理的开垦、砍伐、放牧,以及对于发菜、甘草、苁蓉等植物的过度开采,导致了土地沙漠化的加重,其中仅是过度农垦、放牧、樵采这三项原因所造成的沙漠化扩展高达85.1%。由于地质结构方面的原因,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地表多为疏松的沙质,一旦失去了植被的稳固,必然会导致沙丘活化,地表风蚀沙化,从而使得荒漠化土地面积进一步扩大。

因此,对于沙尘暴形成原因的研究,人为原因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合理安排人类的的生产生活,合理利用土地,可以有效的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3 沙尘暴的预防及治理

治理沙尘暴,用从沙尘暴的形成因素入手。沙尘暴的形成是下垫面与天气过程共同作用的产物,但目前人类控制天气变化的能力有限,只能通过水土保持和调整下垫面生态系统的平衡来慢慢减少沙尘暴发生的次数和频率。抑制沙尘暴灾害的关键是改变不合理的人类生产活动,恢复植被的自然状况,减少沙尘物质的来源。

3.1遏制沙源,增加地表植被

遏制沙源的扩延,是治理沙尘暴天气发生有效手段之一,如果没有了沙源,再大的风也不会形成沙尘暴,所以在沙源地及沙尘暴经过的地区,通过设沙障、 建网格、适当种植耐旱灌草等措施,固定流沙,阻止流沙扩展,减少沙源。在干旱、半干旱沙区,采取生物、工程、农耕等多种措施,加大以灌草为主的植被建设力度,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率,逐步建立沙区生态安全防护体系。

参考文献:

[1]宋豫秦,张力小.历史时期我国沙尘暴东渐的原因分析[J].中国沙漠,2002,22(6):632-635.

[2]Wang S,J Wang,Z Zhou,et al.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kinds of dust storm events in China[J].Atmos Environ,2005,39:509-520.

[3]王金艳,王式功.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与气候因子之关系[J].中国沙漠,2007,27(2):296-300.

[4]张莉,任国玉.中国北方沙尘暴频数演化及其气候特征成因分析[J].气象学报,2003,61(6):744-750.

[5]周自江,章国材,艾婉秀,等.中国北方春季起沙活动时间序列及其与气候要素的关系[J].中国沙漠,2006,26(6):935-941.

[6]张德二.我国历史时期以来降尘的天气气候学初步分析[J].中国科学(B辑),1984,(3):278.

[7]黄长生,彭红霞,杨桂芳.中国地质灾害与气候波动的耦合性探讨[J].地质科技情报,2002,21(4):89-92.

[8]张冲,赵景波.我国西北近50年春季沙尘暴活动的变化与气候因子相关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8(22):129-132.

[9]冯起,苏志珠,金会军.塔里木河流域12kaBP以来沙漠演化与气候变化研究[J].中国科学(D辑),1999,29(增刊1):87-396.

3.2实行封禁保护

在某些沙漠化十分严重,并且处于生态区重要区域的地区,在急需治理,但是治理条件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可以将整片的沙漠化地区划定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从而使其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避免其扩散,与此同时,逐步增加该地区的地表植被,从而达到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保护下垫面不被破坏,减轻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沙尘暴天气。

篇5

[中图分类号] P4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272-1

敦煌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不足1200米。全市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5%,被沙漠戈壁包围,故有“戈壁绿洲”之称。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年平均降水量39.9毫米,蒸发量2486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小时。这里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酷暑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为10.0℃,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3.2℃(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为-14.1℃(1月),极端最高气温为41.7℃,最低气温-30.5℃,年平均无霜期166天,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是沙尘暴多发的原因所在。

1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即由于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的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像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形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并加重了其强度和频度。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

沙尘暴多发生在每年的3―5月,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每年此时,在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亚洲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强烈的偏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控制大陆的蒙古高压开始由西向北移动,寒暖气流在此交汇,较重的西伯利亚寒流自西向东来势快,常形成大风。形成沙尘暴的风力一般在8级左右,风速约每秒20米。此外,沙尘暴形成需要有充足的沙源,沙尘、沙粒能被风吹离地面。敦煌深居内陆,森林覆盖率不高,大部分地表为荒漠和草原,沙荒地多,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在自然状态下,沙尘暴一般规模小。但由于人们乱垦草地和超载放牧,使大片草地变为荒地,加大了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本世纪30年代,美国在向西部大平原开发过程中,大量伐林毁草,致使大片草地沦为荒漠,导致了3次著名“黑风暴”的发生。据1934年席卷北美大陆的一次黑风暴事后估计,当时约有3亿吨沃土被吹走,其中芝加哥一天的降尘量达1242万吨。

2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的危害有很多:(1)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沙尘暴对人畜和建筑物的危害绝不亚于台风和龙卷风。1993年5月5日,我国西北4省(具体到),曾发生一次特大沙尘暴,死亡85人,失踪31人,直接损失高达5.4亿元。1996年5月29-30日,甘肃河西走廊的敦煌等地区发生中等强度的沙尘暴,瞬间风速达每秒27米,最小能见度在100米以内,飞沙走石,形如黑夜,使5名小学生掉入主干渠落水身亡。近5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累计遭受到的沙尘暴袭击有20多次,造成经济损失12亿多元,死亡失踪人数超过200人。

(2)大气污染、表土流失。沙尘暴降尘中至少有38种化学元素,它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大气固态污染物的浓度,给起源地、周边地区以及下风向地区的大气环 境、土壤、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长期的、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微薄的表土被刮走后,贫瘠的土地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3敦煌沙尘暴的来源、及路径

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干旱区降水甚少,地表异常干燥松散, 抗风蚀能力很弱, 在有大风刮过时,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 形成沙尘暴天气。

4敦煌地区沙尘暴的天气成因、与物理机制

沙尘暴主要由3种因素促成:第一,产生大风的条件因素;第二,产生对流层低层强烈垂直不稳定的因素;第三,当地地理环境存在着丰富的沙源。科学家们发现,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首要环节。风是土壤最直接的动力,其中气流性质、风速大小、土壤风蚀过程中风力作用的相关条件等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验还证明,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尘暴的有效方法之一。专家认为植物通常以3种形式来影响风蚀:分散地面上一定的风动量,减少气流与沙尘之间的传递;阻止土壤、沙尘等的运动。

此外,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得出一条结论: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篇6

关键词: 沙尘天气;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Key words: dust weather;respiratory diseases;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4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313-02

0 引言

呼吸道疾病是指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的急性炎症,是常见多发的疾病,危害较大。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病毒感染所引起。受凉、感冒是诱发气管炎、支气管炎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诱发支气管哮喘、肺炎等症。除此之外,温度骤变也可以直接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的发病。许多研究均表明,呼吸道疾病不仅与气温、气压、空气湿度等气象要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而且与大气污染、职业环境也存在密切关系。

沙尘对呼吸道的影响非常大,沙尘可能会导致呼吸道出现炎症反应,也可能让气道粘膜受损,甚至改变气道的结构,从而引起或加重一些呼吸疾病,比如肺气肿、慢性呼吸道炎症等。

1 沙尘暴天气及形成原因

1.1 沙暴和尘暴两者的总称是沙尘暴,它是一种天气现象,表现为地面大量的沙尘被强风卷入空中,把空气变得非常浑浊,水平能见度不足1千米。其中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就是沙暴;而大量尘埃和细粒物质被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就是尘暴。

沙尘天气是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天气的统称,它是一种由大风将地面沙尘吹(卷)起、或被高空气流带到下游地区而造成的一种大气混浊现象,是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

1.2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原因很复杂,因为很多因素都和沙尘暴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地球温室效应、森林锐减、厄尔尼诺现象、植被破坏、气候异常、物种灭绝等。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各个有利因素都具备,比如强风,沙、尘源、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是强风,沙尘暴的物质基础是沙、尘源,但是不稳定的热力条件能让风力加大,有利于强对流发展,导致更多的沙尘被更高的卷扬起来。

有关研究指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才能形成沙尘暴:一是首先一定要有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即地面上的沙尘物质;二是具备形成沙尘暴的动力基础,即大风,它是可以保证沙尘暴远距离输送的动力;三是需要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即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通过沙尘暴多发生在午后傍晚就可以显现出来;四是干旱的气候环境。沙尘暴多发生于北方的春季,而且降雨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沙尘暴是很好的证据。

除了上述条件,形成沙尘暴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是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形成沙尘暴的还有一个因素是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

2 沙尘暴对呼吸道的影响

沙尘天气会造成大气中总悬浮颗粒(TSP)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升高,空气质量下降。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TSP)会严重的危害人的呼吸系统,尤其是心脏病患者。通过呼吸这种颗粒可以进入呼吸道,特别是直径在0.5-5微米的颗粒可以通过支气管、细支气管,最后沉降于肺泡,从而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另外,颗粒物表面还吸附着多种有害物质,如细菌、病毒和有害化学成分,这些成分通过肺组织进入血液循环,对人体全身有危害作用,可诱发呼吸道疾病,导致多种慢性病,甚至癌症。

沙尘天气还可能会诱发一些疾病,比如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和传染病等。一般条件下,如果是少量的尘埃,人的鼻腔、肺等器官就可以过滤到,但是如果是沙尘天气带来过多的尘埃,很有可能让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旧病复发。即便是健康的人,如果长时间的吸入粉尘,也会出现很多不适的症状,导致流行病发作。此外,大风跨越几千公里,将沿途的病菌吹到下风向地区,其中可能包括一些传染病菌。

3 预防措施

沙尘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但是,只要及时的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就可以避免沙尘天气带来的不便。

3.1 提早进行预防:预防胜于治疗,在大风干燥多尘的天气里,细菌病毒和支原体等微生物活动频繁,并利于传播,容易诱发咽炎、鼻出血、眼干、角膜炎、气管炎、哮喘等。平时可口含润喉片,保持咽喉凉爽舒适;滴几次润眼液以免眼睛干燥;有鼻出血的情况可以经常在鼻孔周围抹上几滴干油,以保持鼻腔的湿润,防止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3.2 避开风沙锻炼:为了增加机体的抵抗力,避免受凉感冒,预防呼吸道疾病复发,可以在平时多多的锻炼身体。但是如果遇到风沙天气,应该选择在室内锻炼,特别是老人、体弱者。

3.3 尽量远离户外:当沙尘天气来袭时,应该马上关闭门窗,必要时可以用胶条密封住门窗。最好不要在强沙尘暴的天气出门,特别是老人、儿童和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

3.4 保持室内湿度:试验表明,50%~60%的相对湿度对人体最为舒适。在风沙天气里,空气十分干燥,相对湿度偏小,人们咽干口燥,容易上火,导致容易引发或者加重呼吸系统疾病,还会使皮肤干燥,失去水分。对此,室内可以使用加湿器,以及洒水、用湿墩布拖等方法,以保持空气湿度适宜。

3.5 外出戴口罩,回家快洗脸:患有呼吸系统基础病的人群,要减少外出。沙尘中悬浮着大量颗粒物,细微粉尘过多、过密,尤其是小于两微米的微细颗粒。外出者应戴上口罩。回家后赶快洗脸,尤其是口鼻,尽量阻止沙尘吸入体内。

3.6 多喝水,多吃水果:尘沙干燥天气易出现唇裂、咽喉干痒、鼻子冒烟等情况,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蔬果,既能赶走干燥,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湿润,也能加快体内尘土排出,缓解咽喉的不适症状。

沙尘对呼吸道的影响是广泛而直接的,严重者会引起气道结构改变,从而引起或加重慢性呼吸道炎症、肺气肿等呼吸疾病。在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在沙尘天气要加倍防范,没有呼吸系统基础病的人也不能高枕无忧。面对沙尘暴对健康的影响,搞好自身防护很重要。

参考文献:

[1]夏廉博.人类生物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杜,1986.

篇7

二、沙尘暴概述

(一)沙尘暴概念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百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二)沙尘暴的危害

1、危害人体健康。当人暴露于沙尘天气中时,含有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病菌等的尘土可透过层层防护进入到口、鼻、眼、耳中。这些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尘土若得不到及时清理将对这些器官造成损害或病菌以这些器官为侵入点,引发各种疾病。

2、生产生活受影响。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4、影响交通安全(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三)我国沙尘暴的现状

(四)沙尘暴的成因

客观地讲,今年的沙尘天气和特大旱灾,与气候异常有直接关系。据气象专家称,沙尘天气主要是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不稳定的热力条件形成大风或强风天气造成的。

但毋庸讳言,我们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长期以来,追求GDP的政绩观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一些地方政府嘴上讲保护生态环境是惠及子孙万代的头等大事,但实际干的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断子孙后路”的蠢事;一些地方招商引资急功近利,不顾环境危害制定“土政策”允许上污染企业,为环境违法企业“保驾护航”,形成“老板赚钱、群众受害、政府埋单”的恶性循环链。

三、相关对策

沙尘旱灾肆虐,是对人类警示,因此国家公务员网认为当下我们要尽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正确处理好“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主动节能减排,防治污染,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此外,还要强化防灾减灾意识,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相关设施建设,做到未雨绸缪。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第一、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篇8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吹起,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公里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灾害分级

按照沙尘暴预警信号,将沙尘暴预警分为级;根据沙尘暴灾害的严重性及危害程度,将沙尘暴灾害分为级。

沙尘暴红色预警(Ⅰ级):6小时内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0米),或者已经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沙尘暴橙色预警(Ⅱ级):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00米),或者已经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沙尘暴黄色预警(Ⅲ级):小时内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000米),或者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特大沙尘暴灾害(Ⅰ级):影响重要城和较大区域,造成人员死亡0人以上;经济损失000万元以上。

重大沙尘暴灾害(Ⅱ级):影响重要城和较大区域,造成人员死亡人至0人;经济损失000万元至000万元;造成机场、高速公路连续封闭小时以上。

较大沙尘暴灾害(Ⅲ级):造成人员死亡人以下;经济损失00万元至000万元;造成机场、高速公路网线路封闭。

一般沙尘暴灾害(Ⅳ级):对人畜、农作物、经济、林木影响不大,经济损失在00万元以下。

预案管理和更新

预案的制定。本预案为全预防和处置沙尘暴灾害总体应急预案,由沙尘暴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依据国家和自治区相关要求制定和修订。

预案的。预案制定后根据需要,向社会公布,并提供报警电话和主管部门信息(内容除外)。

奖励与责任

对在预防和处置沙尘暴灾害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由于工作不力形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预案解释

篇9

1、自然条件: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2、物理因素: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3、环境因素:通过实验,专家们发现,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首要环节。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尘暴的有效方法之一。

4、人为因素: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沙尘暴危害: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人类和动物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动物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

防沙治沙,你我共同行动

我们倡议:

篇10

去年12月31日和今年元月1日,沙尘暴兄弟肆虐甘肃省河西走廊,兰州市出现浮尘,在他们的统治下,连白天开车都要开车灯呢。今年3月底以前,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西部已出现沙尘天气9次之多。3月中旬,兄弟俩的踪影出现在距沙漠地区遥远的南京市,引起人们的恐慌。

篇11

去年12月31日和今年元月1日,沙尘暴兄弟肆虐甘肃省河西走廊,兰州市出现浮尘,在他们的统治下,连白天开车都要开车灯呢。今年3月底以前,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西部已出现沙尘天气9次之多。3月中旬,兄弟俩的踪影出现在距沙漠地区遥远的南京市,引起人们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