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管理学案例分析报告

管理学案例分析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05 09:29: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管理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管理学案例分析报告

篇1

1)活动宗旨:进一步探索专业和课程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化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岗位技能,促进学以致用,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鼓励求是拓新,通过案例分析接触大量实际情景,凝聚团队智慧力量,指点市场风云,评判成败得失。

2)主办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校团委、管理学院团委

3)承办单位:未来管理者协会、市场营销协会

4)参与企业:湖北长江崇文文化广场有限公司

上海森潘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5)比赛期间:200*年11月23日~12月27日

3)比赛地点:教四十五楼、西院学工部活动中心、西院大礼堂

4)参与对象:武汉理工大学全校学生

5)大赛内容:

自选案例: 各参赛队伍自由选取某一企业或某一经济现象作为案例,以此为背景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书,并制作ppt演示。

公共案例: 由大赛组委会给出案例,各参赛队伍以此为背景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书,并制作ppt(20页内)演示。

6)组队要求

每支参赛队伍由4名参赛选手组成;其中一名为领队(负责联络),要求其中必须至少有一名异性。有兴趣的同学均可参加。

7)大赛报名

报名时间:本次大赛的报名时间为 11月22日——11月25日

报名方式:

a. 大赛组委会于11月22、23日设立报名点(鉴湖、升升、南湖、东院),参赛队可在现场填表报名

b. 参赛团队可发送报名表至组委会指定邮箱:,报名联系人:王晶 159264887

二:活动流程

1)初赛形式:自选案例(n进20)

交稿时间:11月30日晚6点之前

交稿方式(以下任选其一):

a. 电子提交:将案例分析书的word电子文档发至邮箱大赛指定邮箱,12月1号公布进入复赛的名单。

b. 书面提交:将案例分析报告书(word的文档)交至管理学院办公室(东院教四11楼1101,交稿时间为早上9:00~下午15:00)。

2)复赛形式:公共案例分析(20进8)

比赛时间:12月10日

比赛地点:教四十五楼报告厅

具体如下:参加复赛的选手(代表队)确定后,在初赛结果揭晓后两天内,由组织者发给第二份案例,给参赛选手(代表队)一周时间分析整理。并通知各参赛队伍公共案例分析的企业背景。各队伍在复赛现场按抽签顺序展示其公共案例分析(ppt展示,限20页内),并接受评委的现场提问,在复赛现场交复赛的案例分析报告书,采用word的文档。根据各队伍的成果质量和现场表现,评委为各队伍现场评分 。选出决赛选手后现场公布决赛的公共案例。

3)决赛形式:自选案例和公共案例相结合

决赛时间:12月27号晚6:30

决赛地点:另行通知

具体流程如下:决赛团队在12月25日晚六点半前将决赛自选案例和公共案例的书面word文档提交至大赛组委会。决赛第一轮为自选案例分析ppt答辩,自选案例为选手初赛时提交的案例.第二轮为公共案例分析ppt答辩。参赛团队出场顺序由抽签决定。

三.比赛宣传:

宣传方式:

篇2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创新模式

1.适当选择教学案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内容应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目的等来选择。教师应选择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适应教学目的比较好的案例。选择教学案例不仅要反映财务管理课程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对课程的一些问题使学生有较深的理解,便也要恰当联系学生所关注当前的国内经济热点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案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培养适合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师资队伍。选送教师到开展案例教学成功的高校或相关机构培训,比如让教师定期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培训,积累一些的实践经验,把学到的知识就用到教学中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当然有条件可以聘请CFO走进课堂,对企业财务管理或公司理财实践进行专题讲座,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3.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讨论。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财务管理现实中典型实例与各章节联系起来,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的财务基础与财务管理知识,预先发放案例,让学生了解案例的有关背景知识,避免学生对案例了解较少而缺乏积极性。在案例讨论的环节中,让学生有机会发言和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热情。

篇3

二、《财务管理》双语教学中案例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层次的财务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已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越多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已经认识到案例的重要作用。但是案例方法大多在财务管理学中文授课时被使用,而在财务管理双语教学中引入案例的较少,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1.授课教师对“案例”理解有误。尽管在越来越多的授课教师认识到案例教学方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但是很多教师对什么是“案例”的理解却是不准确的。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用一些现实的例子解释某一抽象的财务理论;或者为了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为同学们介绍一些与教学内容有一定关联的实际发生的事件或新闻。这些教师们认为这就是案例教学方法,实则不然,这只能叫“举例说明”,而非“案例教学”。2.教学案例选择不当。在《财务管理》双语教学中案例法实施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选择的恰当与否。没有好的案例,案例教学法便无法发挥其优势。好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应该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反映我国现有经济转型期的特征;同时,好的案例应该和教学目标和内容相一致,能够从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现阶段,由于我国《财务管理》双语教学开展较晚,案例教学法应用实践不长,经验不足。适合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且能够反映我国经济特征和时代特色的案例较少,大多数是借鉴西方案例,使得案例教学脱离了实际。3.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不高。案例教学是否能发挥最佳教学效果,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讨论也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双语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时,基本采用的是“教师解释某一财务理论--教师介绍相关案例--教师对案例进行评价和分析”这一教学模式,学生大多数时间只能被动的通过教学的讲授和分析来对案例进行理解,教师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理解教学案例,也没有给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的机会。部分同学即使对案例的理解和评价与教师分析的存在差异,也不敢提出。长此以往,实施案例教学无法培养学生能力,使案例教学模式的效果大打折扣。4.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不足。在案例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则不能在解释清楚财务理论的同时,将理论与现实案例相融合,组织学生对案例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思路。在我国各层次高校中,同时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财务管理》授课教师非常稀缺,大多数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教学工作,没有在企业实践的经验。因此在分析案例时,以理论分析为主,无法通过对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最终影响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5.综合成绩中案例分析与讨论的评分机制不科学。目前,我国《财务管理》课程考核评分方式主要有两种,且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问题。一种方式是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各占综合成绩的一定比重。期末考试以考查学生对理论的记忆和掌握,大多数教师在选择题目时会以计算为主,很少会涉及到案例分析与评价。而平时成绩中,也主要以考勤和作业为主。因此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培养出的学生其知识体系不够健全,缺乏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相对于传统考核方式,另外一种相对灵活。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某一财务理论,选择与该理论相关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以此为评分依据;或者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完成个人或小组分析报告。这种考核方法看似先进,实则不然。现在网络上资料非常丰富,学生存在心里惰性,在搜集完资料后往往不加以分析,直接摘抄。

三、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双语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

1.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1.1案例选择。教师在选择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时,应选择“好”案例。“好”案例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其一,案例应与财务理论相契合。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相应章节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及能力为基础,选择能体现财务理论的恰当案例。其二,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及针对性。案例不仅仅要涉及到学生应掌握的重点财务理论和知识,还应该包括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案例选择时,教师应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特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最好可以选择纵贯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动和时代变化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好”的案例应该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即针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目标。有些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案例教学的目标并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去寻找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是要让学生在案例的复杂情境与决策过程中,学会怎样通过不断的理解、思考、归纳、总结,最终摸索到适合自己思维方式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1.2提出的问题。完成案例编写之后,授课教师应该在课前根据案例内容及相关理论知识,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拟定要求学生分析与讨论的问题,即思考题。案例思考题贵精不贵多,应该设计一些没有标准答案,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给其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的问题,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此外,授课教师应根据财务理论及案例学习目标,设定评分标准,并根据在课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搜集资料,做好充分准备。2.案例教学的课堂应用。案例教学的课堂应用应包括几个步骤:首先,学生应对案例进行反复精读,根据案情及思考问题,温习相关财务理论及相关资料;第二步,由授课教师或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分小组讨论。在分组讨论阶段,完全应由学生进行组内任务分工,组员间的协调和沟通,教师并不加以干涉,只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帮助。其次,每组派一名代表陈述各组观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师生共同讨论各方案实施的可行性。通过小组陈述及课堂讨论环节,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方案实施所需要的条件并对该方案可能实现的结果进行预测。在该环节中,不是单纯的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批评,而是通过讨论和分析,使学生自己不断地完善方案,寻找更好的方法。这一环节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及课堂讨论结果,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应包括相关财务理论、备选方案、方案执行环境及所需条件、相关数据、可能实现的结果等内容弄。3.教师评分与学生反馈。科学的考核评分机制是财务管理双语案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案例分析和讨论应该在综合成绩中占有较高比例。为提高学生参与案例分析讨论的积极性,避免“搭便车”现象,授课教师应对学生在课堂上案例讨论的表现情况进行记录,结合各组分析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作者:理诗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杜媛.财务管理双语案例教学经验分享[J].财会月刊,2012,(21):87-89.

篇4

一、引言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教师讲授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自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于1921年首创管理案例教学方法以来,案例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效果在西方国家备受青睐,已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目前已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领域,如临床医学、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学科等得到应用。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证明,案例教学对学生掌握学科理论,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财务管理是以企业资金运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处理企业同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门经济管理学科。它是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上,利用会计信息和数学工具对企业经营过程中货币资源的取得和分配进行研究,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和收益分配决策提供依据。因此,财务管理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由于多种原因,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尚没有广泛开展起来,以至于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这种状态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未来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用应用案例教学法非常必要。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

要使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在组织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做好课前案例准备、课中教学组织、课后报告撰写三方面工作。

1.课前案例准备

课前案例准备主要包括教师选择或编写案例和学生预习案例两项内容。其中,教师对案例的选择或编写尤为重要,因为好的案例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科学的理财观念、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实现财务管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教学案例类型多种、内容各异。为保证案例教学取得预期效果,教师在选择或编写案例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选择或编写案例要符合财务管理课程及相关章节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案例内容及授课顺序要与课堂教学基本同步;(2)实践性原则。选择或编写的案例要符合实际情况,即使是虚构的案例,其情节设计与现实情况也应基本相符;(3)启发性原则。选择或编写的案例应蕴含能启发学生思考的一些问题,学生需要灵活运用书本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并通过互相讨论,启发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4)生动性原则。选择或编写案例时,要选择或编写生动活泼的案例要做到生动活泼,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案例学习中更好地学好财务管理专业知识。

课前案例准备阶段,教师除了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选好或编好案例外,还要并认真备课,分析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收集相关的资料(特别是背景资料),以便在讨论中向学生介绍。学生要根据教师安排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阅读案例,了解案例中提供的各种信息,针对案例中的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相关对策,必要时还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以发挥群体智慧。

2.课中案例教学的组织

课中案例教学组织包括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总结两个环节。在案例分析与讨论阶段,教师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自主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另一方面在讨论中教师不应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没有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错误之处不应立即纠正,而应在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使学生自觉地加以修。案例讨论中,学生不仅自己要积极发言,还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

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加以肯定,同时指出讨论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总结时并不一定要给出标准答案,因为除了个别案例外,多数财务管理案例很少有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关键是要从案例讨论中加深学生对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从事理财工作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课后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

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对案例思考与讨论后的书面总结。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案例分析报告的要求:一是能反映案例分析与讨论中的不同观点和案例讨论的结论;二是案例分析总结报告要符合写作规范。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后,教师应对案例分析报告写出评语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三、组织案例教学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尽管有许多优点,但财务管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也会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案例教学法是从归纳的角度展开某一专题的学习,而传统的讲课方法一般是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这使得案例教学与课堂讲课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在知识的系统传授、教学效率、学生对知识的准确理解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应把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以便取长补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对财务管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课程中重点与难点仍可采用课堂讲授、课后作业等传统教学法。当然,讲授教学不应是灌输与填鸭式的,而应是诱导与启发式的。除了案例教学、课堂授课等教学方法外,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实习、组织学生进行财务管理业务的模拟实验、组织学生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以及进行必要的测验和考试,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案例教学只有与这些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方式,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授课模式,课堂上的教师是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而师生关系相对比较容易处理。而案例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密切沟通与合作。因此,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案例教学组织的难度以较大,师生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在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应该在选用案例、带领学生做好讨论前的准备、组织学生认真讨论案例、做好讨论后的总结等方面起主导作用。在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踊跃发言,同时要对讨论内容加以引导,以免脱离案例主题。在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学生则应在课前按要求收集资料、阅读分析案例并撰写发言提纲。在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积极发言,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其他学生的发言和教师的总结要注意聆听,要敢于和其他学生和老师争论问题。

3.不同类型案例的关系

财务管理案例,存在各种各样的类型。根据案例功能不同,财务管理案例可以分为描述性案例和分析性案例;按案例的范围不同,财务管理案例可以分为专题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按采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定量分析案例与定量分析案例等等。不同类型案例的功能和作用是有差异的。为此,教师在选择或编写案例时,要注意处理好不类型同案例之间的关系,注意不同类型案例的合理配置,以确保实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标。专题性案例要体现一定程度的“专”,要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以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对课程中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综合性案例则要体现一定程度“综”,以利于提升学生运用各方面知识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秩序”与“活泼”、“激励”与“约束”的关系

组织课堂案例分析和讨论时,如果没有一定的课堂秩序,就会出现一位同学人大声讲,其他同学人交头接耳地小声讲的混乱局面。为此,组织课堂案例分析和讨论时,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处理好“秩序”与“活泼”、“激励”与“约束”的关系。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实现从“要我说”到“我要说”的转变。为此,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必要时也可以对积极参与案例讨论的学生发放一些小礼品;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地引导和实施一定的行为约束,维护好课堂秩序,以保证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爱荣: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5,(4):59

篇5

1.问题的提出

多年以来,一直困扰着《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教学内容仍以学科为体系、知识为本位。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经典物理内容偏多,近现代物理内容,尤其是物理前沿及其在高科技中应用方面的内容就更为少见。二是教学中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的结合。这就决定了《大学物理》的教学现状与教学目标仍有差距。

2.相关的理论

2.1案例教学

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和利用一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知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2管理学

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它偏重于用一些工具和方法来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如用运筹学、统计学、物理学等来定量定性分析。管理的定义为管理者和他人及透过他人有效率且有效能地完成活动的程序。经济学是解释问题,而管理学则是解决问题。

2.3物理学

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的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从这一点来说,案例教学更适合于物理学学科的教学,而在教学中实施渗透管理学思想的做法,也是物理教学内容拓展的重要层面之一。这样做的结果可以促进教学贴近生活,接近实际,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是十分有益的。

3.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在教学中具体实施时,一般可分为设计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通过设计案例教学流程,老师可以目标明确、完全控制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无论是哪个环节,最重要的还是教学案例的组织,以及在教学中能否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我们认为,要在实施阶段中渗透管理学思想,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3.1讲解物理学概念在管理学理论中的延伸

由于物理学和管理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在管理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源于物理学。如:向心力、引力、合力、压力、动力等。通过研究、对比,使学生既对物理学概念有更准确的认识,同时也掌握到管理学中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理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3.2讲解物理学概念在管理学实践中的应用

主要介绍一些建立在物理学概念基础上的管理学问题。如管理、思维也都存在“惯性”;如履薄冰是压力大于支持力的一种危机意识。再如:物理学中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孤立的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熵代表这个系统的无序度),而对一个组织或团队来说,就意味着管理与制度的建立与强化是必要。

做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当属海尔的“斜坡球体”理论。海尔从斜坡上流动的小球这一极普通的生活现象中,悟出了企业人才发展的规律——斜坡球发展理论,也成为海尔发展定律。斜坡上的球体好比一个员工个体,球周围代表员工发展的舞台,斜坡代表着企业发展规模和商场竞争程度。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运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不难得出结论:企业发展规模越大,商场竞争越激烈,斜坡的角度越大,人才的竞争越激烈,人才的素质要求就越高。

3.3强化多媒体案例资料呈现

案例呈现的时间和方式由教师掌握。比如老师在讲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的时候,光凭老师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这时可以给学生播放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从而从视觉与感官上加深学生的理解。

3.4案例研究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教师要确定讨论的组织形式,明确讨论的任务和学生角色。密切关注学生讨论的进展和动向,适当予以启发,使案例讨论紧扣主题深入展开。?

3.5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渗透于《大学物理》教学的各个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认知观点,抓住问题的关键,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对比以前的分析与讨论作一个总结,加深理解。

4.测评的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和访谈,80%以上的同学适应了这样的教学,发现在对问题的讨论和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能够得到很多启发,学到很多东西并能够改进自己的学习。

通过测评分析,我们对本学科案例教学中实施管理学思想渗透的做法,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兴趣;

第二、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培养了学生间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第四、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案例教学绝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教学的最终目标还是要追求知识传递的有效性。另外,案例教学的实施还有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问题,并不是任何教学内容都适合于案例教学。

第二、教师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案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组织要得当,既要引导学生,调动其思维,推动教学进程;又要注意不能控制的过多或放任自流。这样都不会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后总结。要鼓励学生多思维、多角度的去研究解决问题,一个案例可以允许存在多种正确的解方法。否则就又会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案例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5.研究的结论

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我们认为以上做法,有利于改变目前大学物理课的教学现状,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这一做法值得推广。具体研究的结论如下:

5.1有利于学生专业理论、管理学理论及实践技能水平上的普遍提高,更重要的是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和探索中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篇6

关键词:

案例教学;财务管理;双语教学

现阶段,在我国各层次财务管理教育教学中,绝大多数的高校和教师都已经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并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或多或少穿插案例教学环节。在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为培养出具有国际交流、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财务管理务人才,众多高校开设《财务管理》双语课程,培养复合型双语人才。与中文《财务管理》课程相比,因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文献阅读、口语表述、分析写作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案例双语教学应用的效果并不理想。

一、《财务管理》双语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案例教学方法”又称“案例学习方法”,是指以文字、音像为媒介,将客观真实的企业实况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分析与讨论,并寻求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的教学模式。相对以理论与公式演绎推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财务管理学》双语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方法更具有优势。

1.财务管理是一门较为复杂、以培养学生解决企业管理中实际存在的财务问题为目标的课程。财务管理所涉及理论范围较广,且多为复杂抽象的财务理论,具有一定深度。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是先阐明概念和理论,再用实际的例子和问题进行解释和验证。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通常只注重对理论的阐述和解释,并不能通过简单的例子使学生完全掌握财务理论的应用前提和限制条件。因此,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应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站在公司财务人员的特定位置去观察和思考。目前,我国各层次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所使用的基本都是西方财务管理教材,即公司理财。而财务管理双语教学更是选用英文翻译版或英文原版教材进行授课。由于我国与西方在金融市场、企业经营、政治法律等财务管理环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西方财务管理教材中的理论通常无法解释我国实际情景。因此,在财务管理双语教学中,通过引入国内外案例,使学生理解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与西方财务管理中各种制度的差异,理解这些差异对企业财务管理实务的影响,以及在不同财务管理环境中如何设定财务管理目标,怎样在制度约束中何如实现什么样的价值最大化。这些对于加强学生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务的理解,避免“死读书,读死书”将起到重要作用。

2.在《财务管理学》双语授课中引入案例辅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财务管理教学中选取的案例多为真实存在的事例,较好地保持了财务管理问题的客观性,为学生展示了企业财务实务的真实情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各方案的可行性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及结果。这些国内外资本市场的经典案例和最新发生的事件,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二、《财务管理》双语教学中案例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层次的财务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已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越多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已经认识到案例的重要作用。但是案例方法大多在财务管理学中文授课时被使用,而在财务管理双语教学中引入案例的较少,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1.授课教师对“案例”理解有误。尽管在越来越多的授课教师认识到案例教学方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但是很多教师对什么是“案例”的理解却是不准确的。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用一些现实的例子解释某一抽象的财务理论;或者为了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为同学们介绍一些与教学内容有一定关联的实际发生的事件或新闻。这些教师们认为这就是案例教学方法,实则不然,这只能叫“举例说明”,而非“案例教学”。

2.教学案例选择不当。在《财务管理》双语教学中案例法实施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选择的恰当与否。没有好的案例,案例教学法便无法发挥其优势。好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应该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反映我国现有经济转型期的特征;同时,好的案例应该和教学目标和内容相一致,能够从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现阶段,由于我国《财务管理》双语教学开展较晚,案例教学法应用实践不长,经验不足。适合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且能够反映我国经济特征和时代特色的案例较少,大多数是借鉴西方案例,使得案例教学脱离了实际。

3.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不高。案例教学是否能发挥最佳教学效果,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讨论也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双语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时,基本采用的是“教师解释某一财务理论--教师介绍相关案例--教师对案例进行评价和分析”这一教学模式,学生大多数时间只能被动的通过教学的讲授和分析来对案例进行理解,教师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理解教学案例,也没有给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的机会。部分同学即使对案例的理解和评价与教师分析的存在差异,也不敢提出。长此以往,实施案例教学无法培养学生能力,使案例教学模式的效果大打折扣。

4.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不足。在案例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则不能在解释清楚财务理论的同时,将理论与现实案例相融合,组织学生对案例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思路。在我国各层次高校中,同时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财务管理》授课教师非常稀缺,大多数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教学工作,没有在企业实践的经验。因此在分析案例时,以理论分析为主,无法通过对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最终影响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5.综合成绩中案例分析与讨论的评分机制不科学。目前,我国《财务管理》课程考核评分方式主要有两种,且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问题。一种方式是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各占综合成绩的一定比重。期末考试以考查学生对理论的记忆和掌握,大多数教师在选择题目时会以计算为主,很少会涉及到案例分析与评价。而平时成绩中,也主要以考勤和作业为主。因此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培养出的学生其知识体系不够健全,缺乏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相对于传统考核方式,另外一种相对灵活。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某一财务理论,选择与该理论相关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以此为评分依据;或者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完成个人或小组分析报告。这种考核方法看似先进,实则不然。现在网络上资料非常丰富,学生存在心里惰性,在搜集完资料后往往不加以分析,直接摘抄。

三、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双语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

1.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

1.1案例选择。教师在选择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时,应选择“好”案例。“好”案例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其一,案例应与财务理论相契合。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相应章节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及能力为基础,选择能体现财务理论的恰当案例。其二,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及针对性。案例不仅仅要涉及到学生应掌握的重点财务理论和知识,还应该包括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案例选择时,教师应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特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最好可以选择纵贯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动和时代变化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好”的案例应该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即针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目标。有些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案例教学的目标并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去寻找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是要让学生在案例的复杂情境与决策过程中,学会怎样通过不断的理解、思考、归纳、总结,最终摸索到适合自己思维方式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1.2提出的问题。完成案例编写之后,授课教师应该在课前根据案例内容及相关理论知识,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拟定要求学生分析与讨论的问题,即思考题。案例思考题贵精不贵多,应该设计一些没有标准答案,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给其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的问题,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此外,授课教师应根据财务理论及案例学习目标,设定评分标准,并根据在课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搜集资料,做好充分准备。

2.案例教学的课堂应用。案例教学的课堂应用应包括几个步骤:首先,学生应对案例进行反复精读,根据案情及思考问题,温习相关财务理论及相关资料;第二步,由授课教师或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分小组讨论。在分组讨论阶段,完全应由学生进行组内任务分工,组员间的协调和沟通,教师并不加以干涉,只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帮助。其次,每组派一名代表陈述各组观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师生共同讨论各方案实施的可行性。通过小组陈述及课堂讨论环节,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方案实施所需要的条件并对该方案可能实现的结果进行预测。在该环节中,不是单纯的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批评,而是通过讨论和分析,使学生自己不断地完善方案,寻找更好的方法。这一环节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及课堂讨论结果,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应包括相关财务理论、备选方案、方案执行环境及所需条件、相关数据、可能实现的结果等内容弄。

3.教师评分与学生反馈。科学的考核评分机制是财务管理双语案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案例分析和讨论应该在综合成绩中占有较高比例。为提高学生参与案例分析讨论的积极性,避免“搭便车”现象,授课教师应对学生在课堂上案例讨论的表现情况进行记录,结合各组分析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作者:理诗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杜媛.财务管理双语案例教学经验分享[J].财会月刊,2012,(21):87-89.

篇7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B

管理学是高校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开设管理学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来分析、解决相应的管理问题,而案例式教学恰恰利用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形为学生提供了类似的管理情境,从而帮助提高其实践能力。笔者从事管理学教学已有近五年的时间,在这些年的教学过程中,真切感受到大多数时候管理学课程开展案例式教学的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同时,由于三本院校的学生本身文化程度就偏低,学习积极性较差,所以,一定要根据学校、学生、教师、课程等几方面因素的特点探索出适当的案例式教学方法。

一、三本院校管理学教学中实施案例式教学的意义

(一)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不经历一定的管理实践是无法真正学好管理这门课的。案例式教学并不要求学生一味地去背诵管理的理论和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来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案例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地给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深入到学生之中,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当了主角,从而使其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的探索者。三本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就不高,这点转变对于激发其学习热情有很大的帮助。

(二)可帮助学生提高其综合素质

体系化的案例式教学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案例讨论之前,学生们需要做准备工作,查阅大量的资料,找出关键的问题,并列出简明的发言提纲;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们独立思考,自由讨论,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也考验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讨论结束后,学生们还需要做出相应的总结或分析报告。这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三本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可有效提高相关教师的教学水平

案例式教学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除了要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必须要有创造力和应变力;除了要为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理论,还要给其传授课本之外的相关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知识。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随时搜集和积累案例素材,并注重课程的配套性建设,使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不断地创新和完善。这对提高三本院校相关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三本院校管理学课程案例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而规范的教学案例

管理学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更注重理论知识,加上案例式教学在三本院校推广得比较晚,案例的搜集与整理也没有得到及时的跟进,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系统规范的教学案例。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较多地采用了国外现成的案例材料。但是,国外的国情、企业的文化背景、制度背景、市场环境、技术环境等都与中国存在较大差异,容易让学生有距离感。第二,现有许多案例都局限于某一单一知识点,缺乏综合性,与真实的管理情景偏离较大,学生难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第三,不少案例存在内容缺失、断章取义、陈旧老套的现象,不仅无法让学生了解到影响管理决策的关键因素,也体现不了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与时俱进。

(二)缺少能够胜任案例式教学的教师

案例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理论功底、教学技能、实践经验等各方面的要求,而我国目前从事管理学教学的教师多为管理类专业毕业生,没有任何的实践经验,再加上三本院校的教学类教师大多比较年轻,由于自身原因,他们在案例式教学中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难以进行深入的挖掘和讲解。同时,很多教师早已习惯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他们既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改变以前的那种教学模式,又不想主动去适应案例式教学对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所提出的更高要求,而且我国高校目前所使用的管理学课本大都内容繁多,不少老师还担忧案例讨论会浪费太多的课堂时间,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因而不太热衷于案例式教学。

(三)缺少系统性及环节性的课堂设计

案例式教学必须要注重系统性和环节性的课堂设计,教师要思考如何使教学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之间得到有效衔接,并促使学生主动充分地参与其中。案例式教学一般包含三个环节:呈现案例材料;分析和讨论;总结和评价。在提供案例材料时,因为案例材料的不全面或者呈现方式的单一,学生们获取不到充足的背景知识,会感觉对案例无从下手。在分析和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有时候师生双方都没有进行充足的准备,并且缺乏实质性的交流和讨论,使得此环节太过于形式化。在总结和评价的环节中,大多数教师不能有效地把案例与相关理论结合起来,甚至有的教师根本就不进行任何的总结和概括,从而使整个的案例教学过程变得不完整、不系统。

(四)学生自身缺乏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案例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探讨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长期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而言,的确是一种挑战。目前,很多在校大学生缺乏对管理学这门课的正确认识,他们认为管理学的知识太广泛、不实用,而且案例式教学比以往的传统教学难度要大,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畏惧心理。同时,三本院校学生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再加上其自身的懒惰性,总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分析结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例式教学的效果。

三、提高三本院校案例式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精心搜集和编写适合三本院校学生的案例

案例的搜集与编写是搞好案例式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搜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案例的选择要恰当,不仅要围绕教学目的和目标,还要结合三本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在选择国内案例时,要注意结合国内企业实际情况,给学生更强的真实感。第二,案例式教学必须选择既能体现管理学理论价值、又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典型案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管理理论,并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第三,在选择案例时要注重案例的组合搭配,既要有考察某个知识点的单一性案例,也要有综合性较强的案例;既要有简短的、难度较小的案例,也要有难度稍大的、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案例。当然,对于三本院校的学生来说,应以难度适中的案例为主。

同时,高校教师应留意搜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素材,通过网络、电视、杂志等多种媒体把具有现今时代特点和现实意义的管理实例加工成教学案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案例的组织和编写,还可以组建案例编写小组,逐步建立起学校自己的案例库。

(二)提升相关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案例式教学的关键。对于教师来说,首先应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案例式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增强自己的理论功底,还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实践思维能力,与当地企业积极主动地进行接触,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运营模式。对于缺乏案例式教学经验的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或网络学习的方式向同行取经。当然,前文所说的案例的搜集与编写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为编写案例本身就需要编者更细致、更全面地分析和思考问题,这对于教师进一步理解管理理论,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学校来说,可以考虑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把案例式教学的应用频率和教学效果转换成绩效值,鼓励老师主动进行案例式教学。同时,学校还应该有计划地为担任管理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提供到企业调研和学习的机会,以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三)注重案例式教学的课堂设计,提高案例式教学的效果

前文提到了案例式教学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向学生呈现案例材料。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案例呈现方式,例如教师口述、印发文本资料、多媒体教学手段等等。第二个环节是案例讨论环节,此环节是师生之间知识与经验的共享过程,需要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可以由教师主持,指定或由学生小组选定主要发言人,以保证讨论效果。在这个环节中,可以采用国外不少高校所运用的情景模拟教学法(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普强实验),即围绕某一个管理问题搜集素材,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各种角色,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切身领悟有关的管理原理和方法,保证了学生们参与案例式教学的热情。第三个环节是总结和评价环节,是前一个环节的升华。通常教师会对案例式教学的过程进行归纳和评估,此时,教师既可以直截了当地对案例的讨论进行总结,也可以运用抛砖引玉的方法,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四)明确师生的角色定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激发学生案例讨论的动力,关键在于教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扮演好引导的角色。作为案例式教学的导引人,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有时学生会缺乏素材,不知道该搜集什么,从何处搜集,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的大体来源,让他们自己来进行收集和筛选。案例讨论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过程中不断了解他们的分工,掌握他们的进度,帮助其排除困难。同时,教师还可以对案例分析的过程进行计分,保证整个过程的监督和考核。最后,可以让学生将分析和讨论的结果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演示,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进行点评或打分,学生在点评时充当了类似于教师的角色,也可以激发三本院校学生的学习动力。

[参 考 文 献]

篇8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教材,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管理学领域,案例教学最早应用于哈佛商学院的MBA教学,目前国内的本科教育也在广泛开展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财务报告分析作为会计学、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商学院的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自2004年开始从事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讲授,在授课过程中明显发现: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模式违背了财务报告分析实践性强的特点,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上述弊端,笔者从2006年开始对财务报告分析课程进行案例教学的改革。同时,作为课题组负责人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申请了教学方法改革和重点课程建设两项教改项目,并获得立项,项目的支持使得案例教学改革顺畅实施。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课题组制定了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对教学环节、作业和考核进行了规范,并针对课程知识点开发相应的教学案例,案例教学取得了初步成果。

二、应用现状分析

为了发现案例教学在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教学质量,客观评价案例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课题组向主修过该课程的在校本科生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回收率92.5%,其中男生71人,女生114人,大学三年级101份,大学四年级84份。问卷涉及五类问题:课程认知度、方法认知度、案例质量、教学实施过程、考核合理度。调查情况具体如下:

(一)课程认知度分析

对课程认知度的调查显示,95.67%的学生认为财务报告分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82.47%的学生认为报告分析课程有助于对其他会计、财务或管理课程的理解和学习;92.51%的学生同意在学习财务报告分析课程之前应该具备会计类、管理类和营销类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83.78%的学生对财务报告分析比较感兴趣。在对学生选择报告分析课程的动因调查中,55.68%的学生选择“完善自身知识结构”,17.30%的学生选择“教师的授课水平”,11.35%的学生选择“根据兴趣”,7.03%的学生选择“凑学分”,6.49%的学生选择“根据就业需要”,5.41%的学生选择“考试易过”。通过该项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度普遍较高,学生选择学习课程的动因比较客观和理性。

(二)方法认知度分析

教学方法认知度的调查显示,在学习财务报告分析课程之前,仅有2.70%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非常了解,64.32%的学生基本了解,32.97%的学生则根本不了解案例教学的方法;85.95%的学生赞成案例教学方法应以“学生思考讨论为主、老师引导与点评为辅”的形式施教;92.9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是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比较理想的教学方式。对比普通教学与案例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上的区别,63.24%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教学所掌握的知识点记忆长久,应用自如;31.35%的学生认为普通教学固然没有案例教学那样直观,但普通教学更容易接受;还有5.14%的学生认为二者在对知识的掌握度方面没有区别。此项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并不了解案例教学法,但通过一个学期课程的学习,对案例教学的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认可了案例教学法在报告分析课程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三)案例质量分析

对于教学案例质量好坏标准的判断(答案可多选),70.81%的学生认为案例典型性是判断标准;27.57%的学生认为时效性是案例优劣的标准;23.24%的学生则认为综合性才是案例质量好坏的标准;对于教师目前为学生提供教学案例的质量,80%的学生认为较好,17.30%的学生认为一般,2.7%的学生认为比较差。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典型性是决定案例质量好坏的首要因素,而且对目前教师选用的案例比较满意,但也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案例仍然需要改进和完善。

(四)教学实施过程分析

教学实施过程的调查显示,85%的学生对教师规定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组建案例讨论小组的要求表示赞同;对于“提供学生案例资料的时间应以提前多长时间为宜”的问题,54.59%的同学认为应该提前一周,34.05%的同学认为应该提前三天;对于案例教学应占授课时间的比例,63.24%的学生认为应占30%~50%,24.86%的学生认为应占50%~70%;47.03%的学生认为目前案例教学所占教学时间的比重很合适,28.65%的学生认为时间过长,影响学习思路,18.92%的学生则感觉时间过短,缺少充分考虑问题的时间;71.2%的学生认为教师能根据案例讨论的框架和要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能合理控制和分配学生讨论和教师点评的时间,25.34%认为教师基本能控制课堂案例讨论的方向和进度,3.46%则认为教师时间控制不太合理,存在讨论偏题的现象;对于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34.59%的学生认为“学生撰写案例分析书面报告,老师进行书面点评”的形式对学生理解课程帮助最大,32.43%的学生则选择“学生现场讨论发言,老师当场点评”的授课形式,而21.62%的学生则支持“老师只提供案例的讨论主线和开放式问题,学生自己讨论”的教学形式。

(五)考核合理度分析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考核采取笔试结合小组案例分析书面报告的形式。其中笔试成绩占60%,书面报告占40%。54.26%的学生认为教师目前的考核形式比较合理,33.67%的学生认为不太合理,12.07%的学生认为很不合理;在认为考核形式不合理的原因调查中,62.2%的学生认为小组成员在撰写案例书面分析报告的分工中存在“搭便车”行为,24.8%的学生认为笔试形式过于传统、简单、机械,无法与财务报告分析实践性的特点相适应,13%的学生认为没有把平时课堂讨论和现场表现纳入考核体系。

三、教学效果评价

对于案例教学的效果,课题组依据三方面的数据来进行评价。一是学生评教系统对课程的打分,二是问卷调查的结果,三是对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通过查询教务处评教系统,该课程最近三年,即2008、2009和2010年三年的评教结果都进入学校前30%;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71.89%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自己在遇到报表分析相关问题时能够很快很准地找出问题的关键,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24.32%的学生表示只有在案例中出现过的问题能够顺利解决,对于新问题没有什么感觉;3.78%的学生则认为基本没有帮助。对于案例教学效果满意度,87.56%的学生比较满意;10.81%的学生认为一般;1.63%的学生表示不满意。从近两年学生成绩统计结果来看,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见图1、图2)。三项结果综合显示,案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根据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到:学生通过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学习,对案例教学的内涵、特点、实施过程都有了深刻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对案例教学在财务报告分析课程中的应用持积极的肯定态度。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案例教学取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课题组发现目前案例教学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案例质量、过程控制和教学考核三个方面。

(一)案例质量方面

案例的质量是决定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首要因素。由于财务报告分析的对象是上市公司的年报及相关信息,每年会有近1 800家公司公布其年报信息,因此报告分析课程具有非常广泛的案例资料来源,但同时案例的甄选和开发难度比较大。目前教师所提供案例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单纯针对某一课程知识点的小型案例较少,而综合性案例较多。过于综合的案例,存在多个知识点的交叉,会由于本科生知识结构、学生人数规模和课程学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有效开展;在案例撰写方面,案例分析的目标比较明确,但分析框架和分析要点提供的过于简单,导致学生仍会出现不知如何下手分析的局面。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本科教学案例选择上应贯彻“小型案例为主,综合案例为辅”的原则;在案例撰写方面,可以借鉴哈佛或毅伟商学院的案例写作模式,来完善案例教学的规范化问题,特别是案例分析要点的撰写规范。

(二)教学实施过程方面

教学实施过程包括案例讨论准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教师点评三个环节。目前导致实施过程出现问题的关键是在案例讨论的准备环节。由于报告分析课程主要开设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对于大三的学生,由于多门专业课同时开设,课业负担非常沉重,大四学生则背负考研和就业的双重压力,都使得他们不能投放足够的精力来做案例讨论前的准备,大部分同学通常只能提前一天匆忙浏览案例,还有少数同学在讨论前根本没有看过案例,正是由于准备阶段的不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讨论的质量和进度。

由于报告分析课程的专业综合性决定了其只能开设在本科高年级阶段,高年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是客观的,在现阶段这种现实状况是无法改变的。因此,笔者认为只能“以占用较少的时间获取较高效率”的原则来解决准备不足的问题:一是提前一周发放案例给学生,使其有充分的时间提前熟悉案例;二是精简案例的内容和篇幅,缩短学生阅读的时间,把更多案例的相关内容纳入到案例课堂讨论中;三是给出3~4个与案例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快速了解案例。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教师与学生才可能实现真正的互动,案例教学才能切实有效地贯彻实施。

(三)教学考核方面

根据调查发现,学生认为考核不合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笔试不能反映教学特色、分析报告存在“搭便车”行为以及没有把课堂表现纳入考核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建立课堂表现、小组案例分析报告和笔试相结合的复合考核机制。对于分析报告的“搭便车”行为,可以采取分工“谁负责谁汇报”的机制,并根据汇报内容的规范程度、难易程度和现场表现来确定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在笔试方面,改变填空、选择、问答等传统类型的题型,选择案例分析作为笔试的试题类型,通过针对案例提出多个具体问题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复合机制的考核形式可以全面真实的反映学生对课程掌握的实际程度。

【参考文献】

[1] 何志毅.中国管理案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6):26-31.

篇9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与内容的需要,精心挑选案例,把学生带入案例的情景中,进入角色,进行分析讨论,达到学以致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目的性和实践性。在案例教学中,不论案例的选择,还是要求讨论的内容,都围绕着如何应用相关的理论来解决实际经济管理的问题这个目标来进行;学生通过案例讨论中的角色扮演,来学习相关的理论并能灵活的运用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管理学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管理问题很少有标准答案,加之独立学院学生现在更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只有将管理理论与案例分析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管理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语言形式或视听手段而描述的真实的特定管理情景。通过情景模拟,建立真实的管理感受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加深学生对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

1.独立学院管理学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取决于教学设计是否与他们有关。在独立学院学校中,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不高,学习的自觉性较低,他们对理论学习有一种畏惧感。而案例教学却是将一个个企业管理活动的场景逼真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其中,激发他们潜藏已久的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案例教学重视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倡导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不求唯一答案,因而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案例教学有利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强调正确结论的至高无上性,在这种教学体系内,学生的义务就是被动的接收,循规蹈矩地遵从标准化、模式化、固定化的结构,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的发挥,学生被假设处在特定的情境之中,鼓励学生思考,在不充分信息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做出判断和决定,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独立学院管理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促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不仅学会对本人负责,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真正的学习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而且将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合作中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教和学的一切活动都以学生的成人和成才为基本目标,以此为中心展开在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既要选择好剧本,又要在课堂讨论中给予恰当的引导,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挥潜能,还要对学生案例教学中的表现进行激励式的点评,这样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教学相长。

三、管理学课程中案例教学的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的准备工作应分别由教师和同学来进行。

1.教师的准备

教师准备充分与否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案例选择:在现有的条件下,管理案例可以从以下的途径获得:沿用一些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能突出反映教学内容的、现实而生动的案例;有计划地向在校生和毕业工作的学生搜集教学案例,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问、教学实习以及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获取案例;学校所在地的一些大中型企业有使用价值的“事件”,如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形形的问题等案例。实际的案例往往不能直接作为管理案例,它需要有合适的设问、疑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对现有的案例进行加工、整理,在编写,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将相关理论包含于案例之中。

(2)案例分析:在上课前对案例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将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一一列出,对其中的模糊资料作必要的补充,在此基础上理出分析的思路。只有教师对案例分析透彻,抓住案例的精髓,才能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有效引导,将案例分析引入深处,否则只能使讨论流于形式。

(3)课堂设计: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课堂讨论的组织进行预先设计,包括组织形式的设计和问题的设计。课堂讨论可采用以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的讨论主要适用于难度不大或是小班授课的情况。而对于大班授课或案例难度较大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讨论效果会更好些。综合案例牵涉的知识面比较广,要透彻分析需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企业运行实践中,决策的制定常需要大家的讨论,共同分析。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案例,由于时间和知识等各方面的限制,一个人也难以完成,采用小组形式效率会更高一些。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在理清分析思路之后,顺思路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包括讨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出哪些问题、每个问题讨论多长时间、讨论到什么程度、若没有达到预设的讨论效果又该如何进行启发引导。通过这些问题将学生的讨论引入深处,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2.学生的准备

要在课堂上深入讨论案例,学生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堂讨论前要求学生熟悉案例内容并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必要的课前分析。对以小组形式讨论的案例还要求学生课前先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

(二)课堂组织

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中,教师主要应做好角色转换工作。在课堂案例讨论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讨论的引导者,讨论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通过提示、反问、追问、鼓励、表扬等多种手段和方法,营造轻松而又浓厚的讨论氛围,引导同学积极思考,激发他们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与信心,使讨论能够深入地进行下去。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及时概括与总结,肯定其成绩与优点,对不足之处给出改进的建议,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得到提高。

(三)案例考核

对于国内的很多学生,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即使头脑中有思路也不愿意起来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因此为保证教学效果,对课堂讨论情况进行考核是必要的。但管理学的案例一般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因此在考核中应着重对其分析问题的步骤、论证观点的论据充分性、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结论推理过程的逻辑性等方面进行考查,促使同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达到提高各方面能力的目的。考核方式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结合是方式。

(四)总结

每完成一个案例教学,都要进行总结。总结主要抓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原理方面的理解水平和深度,语言表达方面的水平和技巧;二是各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并评出最佳综合和最佳单项方案;三是分析不足之处,并研究出对策和改进方案。总结应先由学生自己总结,然后由教师对涉及知识加以总结概括。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是一种互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管理理论的教学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此角度而言,理论教学是手段;案例教学是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理论,所以,案例教学又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只有做到两者并重,学生把管理知识学活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实践水平、表达能力和信心都会得到增强。所以,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应该积极精选案例,合理安排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利蓉.浅议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文化论坛,2009(7).

[2]许云斐.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0(11).

[3]杨丽明.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

[4]李政辉.案例教学法探源[J].中国大学教育,2009(9).

本文得到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金支持。

篇10

案例教学指的是在课堂中引入一些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系统性、规范性的总结,经过课堂检验形成典型的教学案例,从而更好的应用到教学中供学生分析思考,从而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那么,谈到会计课堂中的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在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上,引入具有代表性的会计业务实例,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从实际案例中发现会计业务的内在规律,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案例教学法能够最大限度的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案例教学法也被广泛应用到不同学科中,例如,法律、管理学。

二、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应用中的必要性

在会计教学中有必要引入案例教学法,主要表现在案例教学自身具有的教学优势。首先,有利于促进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会计案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时间经验,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转换为主动探究知识,这样帮助学生获得更加系统的知识储备。其次,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会计专业的设定不仅仅是培养一批又一批的记账员,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会计知识,接纳更多的会计信息,在实践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案例教学法有效的弥补了学生实践能力不足这一短板,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学习漏洞,从而取长补短、填补漏洞,案例教学法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的表达自我观点,这个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案例分析以后,教师还会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研究报告,久而久之,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会上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能在案例教学的应用中得到提升,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的会计学科教师都来自于高校毕业生,他们本身没有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去,自身实践能力也需要提升。为了在课堂中实行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要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κ占?的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在课堂中还要把握学生的研究趋势和研究内容,这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都会上一个台阶。

三、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一)做好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

在会计教学课堂中实行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有一定量的理论知识储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全面透彻的理解案例、分析案例,做出正确的判断。关键案例教学法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需要求学生熟悉案例,初步理解案例内容。这样的课堂中能节约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具体而言,在会计课堂中经常使用教学案例、课堂讨论案例和实习案例这三种案例,教学案例则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讨论案例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曲。实习案例一般应用到复习和训练环节,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扎实基本功。

(二)课堂中分析讨论会计案例

在高职院校的会计课堂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群体中又会出现不同的意见观点,不同思维得以碰撞,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选择最优途径。总结归纳则是案例课堂教学的最后一步,这个阶段中,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案例中隐藏的理论知识,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三)完成案例分析报告

篇11

一、消化型案例教学模式

 

消化型案例教学模式是专业教师根据工商管理相关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事先准备好案例和案例分析讨论题目,于课前将其布置给学生,并对学生按一定规则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的背景、内容以及将要讨论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资料搜寻和了解分析,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形成小组初步结论及个人的不同观点。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由各小组选派代表以预定形式发言,陈述本组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小组代表陈述结束后,其他组成员可进行提问及给予意见补充。当各小组观点陈述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各发言小组认真记录其他组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及意见,课后补充并修正初步结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提交,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审查并打分。

 

消化型案例教学模式主要作用是强化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消化吸收。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易于案例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学生收集资料目标相对明确S。但是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不是主动参与案例的选择、讨论及汇报,而是被动地接受任务,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和分析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另外,尽管这种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时间,教师通常也会指定参考书目及教材供学生参考,但是学生可能会过分依赖准备时间和教师的帮助,也难以培养学生对偶发性事件的处理能力。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缺少工商企业管理实践的经验,掌握的专业理论不多,因此,这种案例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等基础专业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活动。

 

二、综合知识型案例教学模式

 

综合知识型案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多门课的知识点自行选择案例进行分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寻相关案例并围绕知识点对案例进行细致分析讨论,对与此知识点相关的边缘知识点也可作深入了解,记录讨论得出的结论,并在指定教学时间内以规定或自选形式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成员要对汇报组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教师做总结性发言并提出改进意见。汇报组应认真记录其他组以及教师提出的意见,课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提交。

 

综合知识型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融合,提高他们综合管理能力。

 

三、学习型案例教学模式

 

学习型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授或预讲某种理论或知识点时,将事先备好的案例及其背景简要介绍给学生,学生可临时分组进行限时分析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点评,从中渗透知识点所包含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围绕知识点展开讨论,并在总结中,阐述学习型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归纳式的案例教学63,其作用是通过案例教学活动归纳新知识点,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第一主角的角色,从案情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涉及理论知识的深浅以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受控于教师,因此,比较容易把握讨论方向和教学时间。

 

但是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容易造成学生对理论记忆不深刻等弊病7;另外,在案例教学的整体过程中,教师从准备案例到分析案例,再到解答学生疑问,不仅需要对案例及其背景资料有全面透彻的了解,还要对案例所反映知识点进行详尽的解读和剖析,导致教师的工作量过大。对于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本科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提高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他们往往对工商管理的一些实践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有时对意见的陈述滔滔不绝甚至是漫无边际的,因此这种案例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类似财务管理、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等专业课程教学使用。

 

四、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

 

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布置案例或学生自行选择案例后,学生即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案例的背景和内容,结合知识点内容,对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讨论,最终将案例所体现内容和分析结论通过角色分配编排、以短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可融入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尽情发挥。教师在观看并记录各小组的表演情况后给予点评。表演小组需要详细记录教师及其他小组给予的意见,课后将表演过程及分析结论撰写为案例报告并提交。

 

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形式上新颖活泼,其作用是容易获得比较直观的教学效果。但在编排和表演的过程要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学生可能会因过分注重表演而忽略了对案例本身含义的诠释和分析,加上表演过程难免受表演者演技和对知识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会产生娱乐大于教学的效果。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以及市场营销等其他感官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而言,比较适合采用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

 

五、实践型案例教学模式

 

实践型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授某一知识点时,特别是在讲解难点和实践性强的重点问题时,要求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这种案例教学模式通常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到适当单位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调研情况特别是与所学理论相关的工作和流程情况详细记录在实习日记上。教师则定期检查实习情况和实习进度,指导实习过程中出现在问题。待实习结束后,学生按照要求结合实习日记和自己的心得体会,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提交。

 

五、网络型案例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