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4 16:41:2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商业银行营销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按照WTO规定,中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过渡时间已于2006年12月11日期满,中国金融行业已全面对外开放,金融业务竞争将更加激烈。在以营销导向为主的竞争时代,二八法则也已被广大管理人员所认同和接受,竞争的焦点也集中在个人高端客户上。
一、我国商业银行业个人高端客户的定位
关于什么是个人高端客户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而言是指占客户总量20%,但提供的利润却占总利润80%的客户。以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为例,观察定位情况。
通过传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个人高端客户的定位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个人高端客户的门槛最低起点为拥有个人金融资产20万元。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高端客户现状
据BCG《2006年全球财富报告》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二十大财富市场之一,而且也是全球财富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目前中国内地是亚洲地区第二大财富市场,中国的百万富翁总数更是排名全球第六,中国企业及个人财富成几何级数不断增长。据统计,金融资产在10万美元以上的中国家庭大约有300万户,中国持有流动性资产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大约为30万人,预计到2009年中国富裕家庭的流动资产总额将增长至万亿美元。另据麦肯锡公司的一份报告,目前中国有120万个家庭拥有10万美元以上的存款,这部分富裕户占中国个人存款总额的50%,为中国银行业创造了一半以上的利润。因此,个人金融业务已成为众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对象和激烈争夺的焦点。各家商业银行都十分清楚地知道拓展高端客户对业务经营的重要意义所在,纷纷调整攻关策略,加大营销力度,致使高端客户的市场竞争格外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利用自身条件,积累客户储备,制订发展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现实的任务。
三、我国商业银行银行业个人高端客户同业竞争情况
(一)客家银行高端客户群体发展战略比较
(二)部分银行理财服务渠道比较
(三)同业个人理财服务品牌比较
(四)增值服务一览表
经调查,各家银行逐步加大了对个人汇总高端客户的营销力度,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成为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高端客户营销策略选择探讨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营销理论在经历了经典的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4C: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4S:满意(satisfaction)、服务微笑服务待客,速度(speed)、诚意(sincerity)营销策略后,最近由美国DonE.Schultz提出了4R:Relevance(关联)、Reaction(反应)、Relationship(关系)、Reward(回报)营销新理论。4P、4C、4S、4R市场营销策略之间不是取代关系,而是完善、发展的关系。在了解、学习和掌握以上理论的同时,根据我国客户情况及同业竞争情况,把四者结合起来指导营销实践,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1.在进一步市场细分基础上的差别化和个性化策略。针对已拓展的富裕客户,再进行细分规划,确定营销和维护的方式策略。可将其分为富足型(个人金融资产富裕,同时在建行的资产充足)、潜力型(个人金融资产富裕,在建行资产中等,对建行而言,有很大潜力)、游离型(个人金融资产高,在任何银行的资产都比较低,游离于各银行之间,同时游离于各种投资方式之间)、小康型(有一定的个人金融资产,在建行富裕客户中属于中等水平。)、起步型(个人金融资产和在建行的资产较低,在富裕客户中还属于刚起步阶段)。在考虑我们的客户的同时,外部大量的客户群体还没有进行有效拓展,我们可以称之为“非客户”。非客户群体大致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即将转化的客户,位于现有市场边缘,随时准备改变选择;第二层:拒绝性的非客户,心存疑惑、选择了你的对立市场;第三层:未经开发的非客户,处于遥远的其他市场。
正如我们主攻的非客户群体,该类非客户大都处在第二层,选择了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还不十分清楚该群体数量有多大,分布在何处,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如何进行营销拓展。客户进一步细分后,可以采取差别化服务战略。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低端客户,不用配备专门的客户经理;对于中、高端客户需要配备客户经理。中端客户一般我们提供组合理财方案,而高端客户有时需要提供创新理财方案。组合理财方案仅仅将现有的产品根据客户特征进行组合,而创新理财方案则需要设计新产品提高客户的服务能力。目前的OCRM系统为进行有效的客户甄别和市场细分提供了技术支持,专职销售经理要通过OCRM系统建立客户档案,搜集产品信息,定期向客户通知产品情况,接受客户咨询等等,实现从“一次性销售”转向与客户建立长期关系,进而完成客户细分,进而转由专职理财经理实施个性化、差别化服务。结论:准确的市场细分、市场定位是赢得市场的基础。
2.产品管理基础上的品牌化策略是制胜的关键。随着个人金融产品多元化,在做好客户关系管理(OCRM)的同时,还必须做好产品管理。产品管理包括产品经理制、产品组合管理和产品创新管理,为了适应竞争需要,传统产品、组合产品以及创新产品都必须实施品牌化策略。(1)产品经理制:实施产品经理制,进一步完善服务组织体系,是商业银行开展顾问式营销的重要一环。产品经理与客户经理联动,将更好地利用银行的金融产品不断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2)产品组合管理:就是将传统的存款、贷款、代收代付等个人银行产品与投资基金、保险、债券、信托、外汇等新兴产品有机组合,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不同特征,设计不同的产品组合。(3)产品创新管理:就是根据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创造适应客户需求的产品。(4)产品品牌管理:就是将商业银行产品进行品牌化,使其具有良好的市场认知度。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产品的价格弹性越来越小,而品牌能有效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为商业银行带来更高的市场份额和新的利润来源,所以品牌营销在商业银行营销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结论:在各大银行产品严重同质化的前提下,谁能够领先形成品牌效应,谁就占领了市场主动权。
3.推行顾问式营销策略。所谓顾问式营销,是指在客户营销过程中,通过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在解决方案中将银行的产品销售出去,在满足客户的需求的同时,实现银行的价值最大化目标。顾问式营销是银行从粗放式经营走向集约式经营的重大步骤。建立起顾问式营销的业务发展平台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适应公司客户的投资、融资、日常管理需求的公司客户理财平台;第二,适应个人客户理财服务需求的个人理财平台;第三,在不确定性成为银行外部环境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背景下,要求商业银行建立起更为科学规范的风险控制平台。其中个人理财业务平台是商业银行个人高端客户营销的重要渠道,它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银行个人银行业务组织结构的调整、个人客户维护模式理念的转变、产品创新和风险控制机制的建立等内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平台的建立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区域服务
渠道。建立个人理财中心、个人理财网点、VIP窗口三个层次的物理服务渠道,整合和优化通用类产品面向高端客户的作业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重新梳理存款、贷款、银行卡、代收代付等业务的作业流程,进行合理优化,为高端客户提供一站式银行综合服务。同时,积极引导客户使用电子银行渠道。(2)分层次服务策略。建立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理财经理(金融理财师)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将VIP客户通过OCRM系统分配到不同层次的客户经理进行分层维护,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一对一”服务。(3)引导客户经理与网点相互配合,发挥合力作用。充分发挥客户经理和营业网点的联动作用,及时收集客户信息。同时,通过考核激励时双着陆的机制进行引导,促使客户经理和网点主动相互配合做好对高端客户服务(下转第17页)(上接第30页)和理财产品营销。结论:构建营销型网点势在必行,如不采取果断措施,我国商业银行将失去竞争的先机。
个人高端客户的市场营销战场硝烟已起,营销策略的选择与实施需要我国商业银行以经营理念转变、机制的转变、科技力量的支持等为基础,最终目的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郭国庆.市场营销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营销管理历史不算长。商业银行营销管理发展现状表现为初步引入了营销理论与观念,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快,营销渠道和手段多样化。我国银行营销理论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各商业银行对传统业务进行了不少革新,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更是遍布全国各地。并初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开发了许多新的产品和服务项目,但分布密度高,网点效率低。结合银行自身的特点进行了一些营销创新,贷款种类和方式日趋翻新,相继建立了电话银行、店内银行、网上银行,形成了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现代营销理念,增加银行收益,满足市场需求,银行营销手段方面,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巩固和发展银行业务并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使产品形式和内容更趋丰富。使产品形式和内容更趋丰富,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发展。但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首先营销管理认识不全面,营销行为存在偏误,营销管理缺乏总体规划和创意,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商业银行普遍缺乏从长远角度来把握对市场的分析、定位与控制,设有专门组织机构来实施市场营销工作,金融创新与银行的营销工作缺乏系统、有机结合。营销管理空间狭小,形式单调,层次较低,直接影响银行市场拓展效果。金融产品的品种不断增多,但缺乏技术主创型产品及名牌产品,价格作为提高银行竞争力的主要营销手段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分销渠道的结构不够合理,市场占有率高,但单点效能低,促销方式初步齐备,但组合决策稀缺。创新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与相适应的市场利率并没有真正形成,对网点成本和布局的合理性缺乏研究。不能体现整体的促销决策,这些原因严重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不合理,经营观念比较落后,银行经营机制不合理。缺乏自我约束机制、缺乏有效的奖罚机制、内控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计划体制的深刻影响抑制了商业银行营销观念的形成。分业经营的金融管理体制浪费了大量的银行资源;银行市场营销离不开有效的外部监控。表现为缺乏统一规划,协调和正确引导,金融监控组织体系不完善,对银行监控的金融法规体系不完备。信用环境和信用基础较差,给商业银行扩张市场份额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压力。
3、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对策
面对上述的问题,必须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关系营销思想的关键在于:企业不仅要争取客户和创造交易,而且更重要的是与客户、分销商、供应商建立和谐的、彼此信任的、互利的、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
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理念,关系营销在西方商业银行得到了普遍关注。西方商业银行积极运用关系营销进行经营管理,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认为,关系营销是他们能够立足于市场同时保持竞争优势的出路,并将关系营销作为其营销方式的主要手段。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断发展,银行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引入新的市场营销的理念。
推行关系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关系营销理念的认识
花旗银行在产品创新和保持竞争优势时,更注重与客户关系的维护与管理。花旗在全球市场上,将自己的服务标准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既注重了品牌形象的统一,又融入当地语言风情,花旗正是运用良好的关系营销使其成为全球银行业的典范。我国加入WTO后,众多优秀外资银行携资金及先进的管理模式与我国商业银行展开竞争。2002年3月,南京爱立信公司在交通银行不能满足其“无追索权应收账款转让”业务需求后,转而与汇丰银行展开全面合作,贷款金额达19.9亿元;4月浦发杭州分行优质老客户庆丰印染在归还所有贷款后,转投到上海的一家外资银行。面临优质老客户的流失,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摆脱过去陈旧的观念,摒弃高息揽存、压低费率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认真反思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使关系营销成为增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主渠道。
2.缺少有序的市场环境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商业银行一统天下。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用其优秀的产品及良好的服务理念与我们争夺国内的客户。国内商业银行为了留住老客户,采取某些无策略的营销方式,如变相的高息揽存、降低贷款和中间业务费率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这种低层次的价格竞争,既没有突出各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又造成盲目低层次竞争,降低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损害了银行的品牌形象。
3.个人作用被夸大
商业银行在现阶段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不完善的考核体系过分注重了个人在营销中起的作用。由此产生的现象是“人在存款在,人走存款走”,没有使银行与企业形成一种真正的鱼水关系,相互之间的忠诚度降低。
4.营销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商业银行的营销人员大多保留着以前计划经济时期的“脑袋”,对科学营销观念的漠视造成了营销人员知识面狭窄,那些靠拉关系拉来存款的人则不思进取,不善学习,这样参差不齐的营销队伍阻碍了银行经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推行关系营销采取的措施
1.细分目标市场,吸引新老客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金融业的需求不断变化,要求商业银行不断地开拓自己的业务范围,不断地增加市场上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供给量。但是业务的开拓和产品的增加,必须和市场的需求相吻合,否则,带来的必定是成本的增加,利润的降低。将目标市场细分,可扬长避短,发挥特有优势满足客户需求,在开拓新客户的同时留住老客户,使银行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
2.培养专业素养,提高从业素质
这是指由银行、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实行专业化管理和集中计划的营销网,按不同成员的实力与能量对比产生一个最终决策者,由它进行集中的管理与决策,以实现分销渠道的纵向联合,取得最佳的市场营销效果。这种模式是针对分销渠道的不足而提出来的。
2.直接分销策略和间接分销策略
这是根据银行销售产品是否利用中间商来划分的。所谓直接分销策略,也称零阶渠道策略,是指银行直接把产品供给客户,不需要借助中间商完成商品销售的策略;而间接分销策略,是指银行通过中间商把金融产品销售给客户的策略。
3.水平型银行营销渠道组合
这种渠道是由同一层次的两个或多个相互无关联的营销组织,组成长期或短期的联合体开展营销活动。这种联合主要是从分销渠道的宽度上来考虑的,通过联合可降低各成员的经营风险,避免激烈竞争而导致的两败俱伤,并可充分利用各自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开发市场。
4.多渠道的银行营销渠道组合
多渠道银行分销渠道组合也称综合分销渠道组合,是指银行通过双重或多重营销渠道,将相同的银行产品打入各种市场。在这种组合中,银行拥有多种不同的分销渠道,而对每种渠道拥有较大的控制权。
二、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1.营业机构设置缺乏灵活性和科学性
国有银行基本按照行政区划设立全国的机构和分销网点,缺乏灵活性和忽视了效益的最大化。而西方银行主要通过科学的模型分析和回归分析,选择理想的地点设立分支行,辐射邻近较大范围的区域。
2.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过于臃肿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都实行的是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县级支行、分理处和网点六级管理体制,在产品和服务的分销方面存在着环节多、行动慢、时间长、成本高的缺陷。我国各商业银行应遵循“兼并网点、提高效率、增强后劲”的发展思路,减少管理层次,缩小管理半径,最终形成总行、分行和支行的三级架构管理模式,实现“直通式”的扁平化管理。
3.我国商业银行分销渠道特色不鲜明
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已经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但是网上银行的业务几乎都是和柜台业务一一对应,而且目前中国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依赖或主要依赖网络开展业务的纯虚拟银行。
三、商业银行营销渠道创新的意义
1.有利于提供个性化服务,更加全面的满足客户需求
银行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选择合理的分销渠道,就可以把各种金融产品提供给客户,并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随时调整金融产品的种类与功能,更好地解决金融市场中的供求矛盾和结构矛盾,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客户的不同需求。
2.有利于转变营销理念,加快银行产品的分销速度
现代网络技术的飞跃颠覆了传统的银行营销理念,不断增开分支机构的做法早已离我们远去,借助中间商和中间设备可在大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方便顾客购买,加速金融产品的流通,缩短流通周期,实现商品销售的及时性与扩大化,有效地平衡供求关系。
3.有利于降低银行营业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银行仅仅通过传统的渠道运营,成本比较大,而且效率比较低,开发新的营销渠道有利于挖掘市场的潜在购买力,扩大业务范围,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而且运用各种先进的中间设备开展营销的成本也远远低于通过柜台直接销售的成本。
四、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渠道创新策略选择
1.开展银行收购和兼并
通过开展银行收购兼并,能迅速扩大机构规模,增加营销渠道的覆盖面,并利用由此形成的规模效应,节省大量的成本费用,同时还能为客户提供更广泛的产品线,进一步促进交叉销售。
2.构建协议联盟
协议联盟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各自的优势,通过协议相互提供服务,从而拓展营销渠道,扩大业务范围,这种策略不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而是相互借用各自的营销渠道,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风险小于收购兼并,却可突破有关的政策限制,有利于跨地区、跨国别扩展业务。
3.开发软性虚拟渠道
银行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的电子网络化使得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组织和传送完全通过理念化、电子化、数字化的电子渠道完成,这样的渠道称为软性虚拟渠道。具体包括:ATM、POS、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
4.拓展间接营销渠道
间接营销渠道是指银行通过中间商来销售银行产品,或借助一些中间设备与途径向客户提品与金融服务。中国商业银行在面对跨国银行的激烈竞争时,在如今金融电子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下,想要发挥网点资源优势是极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间接营销渠道,尤其是银行卡业务,银行卡具有存贷、结算、汇兑等多种功能,并且具有灵活、便利等特点,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但是现阶段的银行卡业务与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和发达国家业务量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银行卡业务所具有的社会效益和银行效益还未充分显现。所以,加快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已成为商业银行扩大零售业务、提高市场份额的一个重要间接营销渠道。
参考文献:
[1]邹亚生.银行营销导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黄楠楠.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探讨[J].财经界(下半月刊),206,(5).
1.1服务营销的特点
服务行业指的是第三产业的各类行业,其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生活服务、交通服务、知识服务等各种内容。而服务营销则是利用服务这一无形的产品来进行营销,而服务的对象是客户,客户也自然是服务营销的核心,是服务营销的重点环节。服务营销区别与其他营销方式,有着特定的时间影响因素,客户的需求具有时间限制,在客户要求提出后要及时、快速、准确地进行解决。另一方面,服务营销有着特定的营销渠道,不能够与其他普通产品一样进行零售、批发等,必须开创有自身特色的服务平台。
1.2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特点
银行行业的服务性质使得其在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也必须将营销向服务性质转向。银行的盈利说到底是通过向客户提供服务而获取,也就是说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银行的收益。商业银行服务营销有几大特点。首先,是品牌营销,而银行建立企业自身品牌的客户忠诚度和品牌认知度,才能够真正达到品牌营销的效果。其次,是整体营销,商业银行营销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运用金融知识以及相关的市场营销知识,更需要调控市场变化来进行。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工作不能够单一从某一方面来进行,而需要综合调控,注重整体性。再者,是直面营销,也就是要注重服务营销的指向性和针对性。金融市场竞争激烈,要做到分辨出不同的客户需求,开设多样化的营销模式。最后,要让银行员工加强与客户的交流沟通,直接、全面地了解客户需求,员工之间加强合作,更好地进行营销。
2我国商业银行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主要还是应用与存款、储蓄等方面,而投资、市场改造方面的产品太少,更是缺乏对客户进行个性化服务。很大程度上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营销还处在一种不成熟、不完善的时期。服务营销这一理念的发展时间较短,加之我国金融环境限制颇多,造成目前商业银行服务营销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2.1服务营销观念缺失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在近年对市场的摸索和发展以后,已经对我国的金融市场有了初步的影响和认识。我国的各大商业银行也逐步开始认识到市场营销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近年来也开始采取各种营销手段,开展各项营销活动,开始向服务型营销模式转变。然而实际发展中的服务营销也使用普通营销的手段进行产品推销,没有针对“服务”这一特性开展营销。在实际营销中没有真正理解客户的需求,过于注重自身金融产品的销售,忽视了服务观念的树立。
2.2营销服务模式单一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银行的客户服务也逐渐开始利用科技进行营销。在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快速的时代背景中,商业银行大量地使用网络技术进行网络营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银行等各种服务平台的构建,各类金融产品的推出,看似为客户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服务。然而金融产品同质化、单一化现象严重,没有特色的金融服务让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多种同类营销模式的表象下看到的本质是营销服务模式的单一化。
2.3缺乏服务营销人才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综合国力的上升,我国金融行业对人才的渴求越来越大。根据银行市场营销的要求而言,营销人员应该具备相关的营销知识、金融投资知识、以及对市场有着较高的判断能力。然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在监管部门的干涉下,银行内部的其他岗位对这些知识能力的要求更为具体。也就使得营销方面的人才出现短板,只能够将安排不了其他岗位的人员安排进入营销岗位。这就造成了我国商业银行中的营销队伍很难存在真正的高学历、高水平的营销人才,营销团队大多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不能够对市场进行正确地划分判断,更无法掌握“服务”这一主要的营销模式,造成了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营销水平停滞不前。
2.4服务质量不佳
随着科技进步,银行开发了多项服务渠道:ATM机自助存取款、自助银行、POS机等。然而对这些渠道开发后的深入维护以及服务的深入开展都存在很大问题。举一些简单的例子,许多银行对ATM机等自助设备缺乏定期的保养、维修,造成经常性的存在自助设备故障,出现故障后银行方面也没有及时进行维修,造成了客户服务的不便。另外,尽管随着金融开发的深入开展,各大商业银行的服务网点已经大量增加,然而很多网点的开设缺乏完善的服务措施:安全措施不当,缺乏保密性;没有座椅等休息设施,客户只能够站着排队等待。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目前商业银行服务中存在的细节问题,直接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较低。
3有效的营销策略分析
3.1强化服务营销理念
商业银行服务的硬件措施可以随着技术的改革来提升,然而营销理念只能够通过商业银行自身的认知来改变。商业银行在向各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必须时刻谨记以客户为服务中心,要围绕客户的实际要求来开展。尽管商业银行的最终目的也是获得商业盈利,然而在此之外,客户的服务更是商业银行最根本的发展目标。在客户服务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还注重对客户服务质量的提升,要加强基层人员的服务意识。当然,过硬的服务技巧和专业知识也是进行良好的客户服务的基础。同时,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要注重效率,要注重面对客户时的服务态度,和回答的准确性。同时,服务人员要加强学习,对于优秀的服务经验要重点学习,要将服务意识贯穿于整个工作当中,开展银行自身的特色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客户忠诚度,才能够有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
3.2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
差异化营销是开展银行服务特色建设的重要内涵,是在商业银行竞争如此激烈,市场分配有限的环境中的必然手段。差异化营销的核心就是要开展其他银行无法开展的业务,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采取个性化客户服务,量身定做最适合于客户的服务内容。不同地区的客户由于文化差异、经济差异等,存在不同的消费观念,其经济水平也各不相同,对金融产品的要求、银行服务的内容要求也就各不相同。在商业银行进行服务营销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与客户的交流沟通、注重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在保证银行自身利益的同时,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为不同客户进行个性化服务,开发具有银行自身特色的金融产品来吸引不同的客户群体,从而提高银行的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
3.3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银行服务说到底是银行服务人员向客户提供的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离不开银行人员的素质。要改善服务营销水平,提高营销效果,就必须提高人才素质,提升服务水平才能够全面提升银行综合水平。商业银行要加大人才的培养投入,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增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的同时提高硬件水平,促进服务营销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网络营销逐渐成为了网络化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战略地,加大网络营销人才培养和网络营销平台开发,形成具有银行特色的营销方式,提高客户的信赖度和忠诚度,也就达到了营销效果。
3.4建立健全顾客满意度考核制度化
服务营销的本质就是向客户提供服务,那么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满意度就是评价银行服务营销效果的主要指标。而客户满意度又会影响客户的忠诚度,客户忠诚度更是直接关系到银行的长远发展。银行要提高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满意度,提高客户对银行的信赖程度才能够提高银行的市场竞争力。银行在客户服务的过程中,要诚信、要关怀客户的实际需求,更要个性化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提高客户满足度。同时,银行应当建立健全客户满意度考核制度,要考核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便于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构建完善的客户满意度考核制度是构建完善的银行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市场是银行产品最终实现价值的地方,正确营销客户是商业银行网点营销活动成功的关键。差异化营销是未来国内商业银行网点抢占市场,赢得客户资源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资产支付服务、获取现金服务、银行贷款服务、金融顾问服务和资产安全服务。但是如果所有的商业银行提供的这些服务基本不存在差异化,所推出的金融产品市场定位不够清晰,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最终结果必然导致各家商业银行业务不精、产品趋同,而产品的过度同质就会不可避免地引起恶性价格竞争,相互压低各自的利润空间。
2银行经营网点营销策略分析
2.1准确判断客户类型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商业银行具有庞大的客户群体,但是客户质量却参差不齐。因此,在银行网点的日常工作中,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就必须充分关注每一位进入大堂的客户,从客户迈进银行大堂的第一步,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就要分析该客户可能产生的诉求,了解客户诉求是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展开营销的基本,也是银行网点工作人员与客户沟通的纽带,分析客户的潜在诉求有利于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发展商机,为成功营销客户做好充分准备。而通过其外表举止分析客户性格及特点,为下一步的营销与服务做好铺垫。通过“望”观察客户的行为举止可以大致分析该客户的性格特点,在营销过程中,如果银行网点工作人员能够准确地分析该客户的性格特点与客户类型(老虎型、猫头鹰型、鸽子型、孔雀型),结合其诉求就可以制定符合其特点的营销策略。通过营销中的“望”的有效利用,银行网点工作人员不仅可以降低不必要的客户投诉,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银行网点营销能力,最终提高经营网点乃至整个银行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大型商业银行精准营销管理机制的措施
通过参照外国商业银行精准营销管理机制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市场的运营现状,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基于“螺旋式上升”的指导层面下,需要对文化标准进行思考,对信息技术及渠道进行整合,创建并改进精准营销管理的“闭环”流程,创建“双闭环”形式的精准营销管理机制。(一)创建并改进精准营销管理机制相关管理者应对精准营销管理机制的相关内容予以重视。管理从业者需要更新营销的理念,创建以稳定、精准、快速为内涵的营销文化。稳定指的是商业银行需要具有符合客户要求的金融服务功能。精准指的是商业银行需要具备精准控制营销成本及客户需求的能力;快速指的是银行可以及时响应用户的需求,通过信息技术、管理方法等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高层管理从业者还需要通过科学的决策制定精准营销管理的标准,推动并引导职能机构落实营销工作,为其创造更积极、科学、良好的条件。另外,管理从业者应保证精准营销同以往营销管理活动的平衡。施行精准营销的方法由以往商品交易为中心变成客户为中心。面对现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大型商业银行为了获取生存并不断发展,就需要投入相关志愿到精准营销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推行精准营销管理机制并不代表舍弃以往的营销方法,而需要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调节其平衡,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银行的信息水平,为后续发展夯实基础。(二)创建并完善矩阵形式的管理结构因为受到我国地域、用户的影响,以往的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结构多采用五级垂直管理的方法,即银行总部、银行分行、银行二级营业部、个地方支行、网点。然而现今,用户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环境的逐步改变,其管理形式禁锢了商业银行金融商品及服务能力,降低了反应速度,影响了能力发挥,不适应社会发展。而矩阵形式的管理结构能够良好的处理该问题。基于此管理结构形势下,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行创建了精准的管理委员会,功能在于对营销业务进行精准管理,规划并管理人员的岗位及专业能力,编订相应的考核与评估标准,调节金融商品的服务水平,并组织、创建用户投诉机制等。在总行及分行下属创建精准营销的管理队伍,选择专业、骨干人员构成,从而深入对用户的要求进行研究与处理,提高服务质量及水平。需要注意的是,矩阵形式的框架结构并不代表替代专业的线条管理形式,而是变成一种互动的机制,相应用户的要求与市场的环境。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管理发展较快,但与国际商业银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我国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金融开放的扩大,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缩小与国际银行在营销管理方面的差距,使我国商业银行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各级管理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国际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策略进行分析,对比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现状,对我国的商业银行营销策略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银行营销是商业银行以金融市场为导向,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通过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把可盈利的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销售给客户,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西方国家逐渐兴起的,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管理发展较为迅速,但与国际商业银行相比尚有许多不足。随着我国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和金融开放扩大,商业银行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借鉴发达国家成熟市场营销管理的经验,探索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主要特点
从1958年全美银行业联合会议上市场营销观念的提出,到20世纪60年达国家普遍发起的“银行零售革命”,至目前轰轰烈烈的“银行再造”,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经历了广告宣传阶段、友好服务阶段、金融创新阶段、服务定位阶段和计划控制阶段,形成了一整套市场营销理论和营销文化。其主要特点具有以下几个:
(一)以客户满意为主导
20世纪80年代后期,CS战略问世。CS战略即客户满意战略,核心内容是站在顾客立场考虑问题,把顾客需要放在首位。这一理论随之被迅速传播,“谁赢得了客户,谁就是赢家”。在激烈的竞争中,国际商业银行运用整体营销手段,综合市场营销要素,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金融产品营销,对不同等级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把资源用于能带来巨大市场和利润的重点优质客户,在发展中取得了成功。总体上看,商业银行主要争取三类客户:一是公司客户,包括跨国公司、大企业、效益良好的企业;二是机构客户,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投资基金等;三是个人客户,主要是中、高收入阶层。
(二)明确的市场定位
通过实施市场定位策略,树立风格和展示实力,制造一种“市场定势”占领公众心理,树立良好独特的形象,在经营观念上主要以精神标语和宣传口号体现银行的经营理念和目标。如花旗银行市场目标是:金融潮流的创造者;定位是:富有进取心的银行、向您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其市场定位在美国及全球中、高收入阶层。在亚洲,重点对象是占人口总数20%左右的高收入阶层,提供系列产品服务。对重点客户采取不同的服务,对金卡顾客实施免收年费的优惠措施,针对欧美和亚洲消费者的不同特点,银行卡功能有所不同。
(三)不断进行新产品的开发
产品开发战略是为客户提供各具特色的金融商品和相关服务,它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经济发展、公众观念和需求变化情况,不断开发新产品,形成“金融超市”。通过扩展外延提高产品附加功能,如银行信用卡,除了支付结算功能外,还有旅游、保险等功能。具有这样的战略,银行能释放出产品研发和产品扩张的巨大能量,代之以市场渗透战略和产品差异战略,将各种创新产品推销给客户,或在原有产品组合中增加新产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潜在资源使获利能力最大化。
(四)强化银行的品牌形象
除了在全球推行统一品牌外,商业银行将其零售产品设计成一种身份象征,依靠精心打造的广告突出这一特征,使许多客户将拥有其产品成为一种愿望和骄傲。例如对信用卡的营销除了突出服务功能外,特别是塑造成功形象,对客户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二、国际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启示
通过对国际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分析得到了一些启示,对于金融开放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有针对性的吸收借鉴,有效地开展市场营销具有积极意义。
(一)以客户市场为中心实现利润最大化
商业银行发展以客户市场为轴心,管理方式灵活多样,主要采用市场化、利润导向的管理方式。美国的商业银行注重于向客户提供系列化业务服务、针对性的服务和“关系”经理的服务。如花旗银行,为实现其业务发展目标,公开提出了集团的三大责任,即对客户负责、对彼此负责、对使命负责。对客户负责理念的核心是遵循最高诚信准则,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一流的咨询、产品和服务,则是服务的最高目标。德国的商业银行注重于运用客户关系管理、采用客户价值分类管理、倚重客户经理和市场营销流程,以达到其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日本的商业银行根据客户需要,重组面向客户的分支网点,建立有效的营销渠道,诸如建立百货公司型的“金融广场”,在消费者市场中开辟“家庭银行业务”,在批发市场开辟现金管理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通过灵活多样的服务,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打造市场品牌和培育有吸引力的银行文化
全方位精心设计银行形象,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扩大社会影响,按照市场定位有针对性的确定潜在客户群中树立银行地位和感染力。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特别注重公众舆论态度的变化,认为加强公共关系、赢得公众好评是银行服务的基础。因此,商业银行从不放弃任何通过报刊、会议、商谈以及其他各种媒介活动进行宣传报道的机会,大力推介其品牌和文化,努力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
(三)培育激励机制和相对宽松的人文环境
通过培训体制和教育投入,使员工有较多学习的机会,对优秀人才构成很强的吸引力,提高整个银行员工的素质和文化品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把员工视为“内部客户、第一位客户、最宝贵的财富、最重要的资源”,认为员工的优质服务是最重要的。因此,商业银行花大量精力进行员工培训,把提供高级培训机会作为对表现出色员工的奖励,员工把这种机会看作是一种荣耀。同时,商业银行大力倡导团队合作精神,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支持和配合,在全行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在这种氛围下,客户经理、理财经理、私人银行家等一批高级人才脱颖而出。
(四)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
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建立共享客户档案库,对客户进行分层次、个性化服务。建立广泛的机构网络体系,实现国内外联行资金及时调度,凭借快捷的信息渠道为客户提供全球24小时金融服务。客户管理方面,主要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对客户材料进行分析,为客户提供服务,来提高客户满意程度。它主要包含:客户概况分析、忠诚度分析、利润分析、性能分析、未来分析、产品分析、促销分析等。商业银行通过客户关系管理数据库实现对客户一系列的管理,如客户联系方式、企业结构、行业信息、订单情况、客户活动、产品广告、效果评估和监控等。同时,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相当发达,网上银行业务涵盖网上结算、网上证券交易、网上借贷等服务项目,全球客户24小时均可通过网上银行快捷办理各种金融业务。
(五)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惯例
及时准确掌握国际规则、金融发展和市场变化,熟悉现代经营模式和前沿管理手段,充分利用世界各国金融制度和政策调整的机会,保持“领先一步”,使其触角遍及全球主要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非常重视对国际市场和国际惯例的研究,有专门研究国际市场和国际惯例的人员,对主要国家的政策、金融市场进行研究分析,并将结果报告给管理决策层,管理决策层根据研究报告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开拓国外市场。
(六)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开展市场营销
金融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必须坚持以严格控制风险为前提,建立科学的财务指标和风险管理体系,不能盲目地迎合客户的要求(银行也不可能满足所有客户的所有要求),更不能放弃安全性追求市场份额和追求利润。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十分重视风险管理,一切经营活动均以安全性为前提,构建了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利用评估工具对经营活动进行评价。如法国兴业银行,市场营销定价体系以“可能损失理论”为基础,以风险大小与收益多少衡量交易的必要性,在风险与收益配比原则上更多注重风险控制,把客户信用和风险评价置于银行市场营销的核心地位,在此基础上采用“风险调整资本收益”定价方法,将每一笔贷款收益按其风险程度进行测定,并相应准备一定数量的风险资本,及时测量风险业务实际收益率是否达到预定资本收益率。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比较特殊。主要体现在: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工、农、中、建四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共存;金融发展创新不足与金融竞争无序过度交织;加快金融自由化与强化金融监管并需;集团注重创新品牌形象与一般企业普遍信用缺失混杂。所以各家商业银行在确定市场营销策略时,一定要十分注重风险与收益配比原则,根据本身的特点和优势,认真研究所处的市场环境、客户需求和企业信用等,有选择地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先进经验,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基础上保持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协调。
三、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营销所销售的产品主要是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近年来在我国尽管受到竞争压力的影响,银行营销管理有了长足进步,但银行营销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商业银行在营销策略上普遍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创意,营销过程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具体表现以下几点。
(一)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
我国商业银行往往不是去开发新的客户群体和业务领域,而是简单地跟随金融市场竞争的潮流,缺乏对顾客潜在需求的系统分析,无法进行科学的市场细分,因而也无法进行科学的目标市场定位和进行选择适当的市场目标。同时,由于市场定位不明确也导致商业银行缺乏对业务重点和增长点的全面规划。
(二)市场营销缺乏总体规划
市场营销要围绕银行总体经营战略,进行精确市场定位和周密营销策划。我国商业银行普遍缺乏从长远把握对市场分析、定位与控制,随金融市场竞争潮流被动零散地运用促销营销手段;银行营销战略目标和营销策略缺乏针对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业务创新思维狭窄、形式单调和发展缓慢;业务拓展以公关、促销为基本手段,与营销管理的多样化相距甚远;分销渠道扩展策略仍以营业网点为主要方法,与银行内涵集约式发展道路相悖。
(三)金融制度环境不宽松
按照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国内商业银行不允许开展投资业务,这样虽然便于金融监管,但却制约了我国金融业务的全面发展。由于实行分业经营,银行提供的金融商品不多,盈利主要靠贷款利息收入,盈利渠道不多,银行业务主要被限制在存贷款领域。
(四)金融市场不完善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仍承担着社会职能,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特别是对四大银行的管制比较严格。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机构管理、业务经营、用工机制及分配方式等方面都要执行上级统一规定,金融创新空间小和动力不足,限制了市场营销的提升。我国金融业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原则、竞争原则和效率原则进行管理,金融开放程度低,大部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熟悉国际惯例,不适应在“统一规则”下的发展规律。
(五)市场营销机构缺位
市场营销要求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运行体系,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在组织机构设置中普遍没有设立专门负责市场调查、市场定位以及新产品设计推广的营销部门。
(六)营销人员素质不高
营销人员不仅要精通营销,还要懂心理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等,还要强调职业道德。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营销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市场营销要求,营销活动不规范,营销行为异化甚至偏差,直接影响市场拓展效果。
四、对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建议
借鉴国际商业银行的营销管理经验,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在营销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对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客户导向策略
商业银行要靠优质的客户服务赢得竞争主动,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目前外资银行在境内的竞争战略是抢占优质客户,再以优质服务稳定客户资源。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真正树立客户导向的经营理念,深入调研客户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安排银行的组织结构、作业流程、产品设计、服务手段和沟通方式,用银行信誉稳定优质客户,减少银行人员变动引发的客户转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客户关系管理(CRM)新方式,通过CRM客户管理、客户服务和营销管理等多方面的功能,更完整地建立客户资源库,有针对性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建立银行与客户之间持久的互相信任关系。
(二)加强金融创新力度
开展金融创新业务不仅是竞争的需要,也是突破传统约束寻求利润源泉的要求。在发达国家,中间业务已成为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在金融自由化、银行综合化发展背景下,具有稳定收益的中间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从战略高度审视中间业务,把发展中间业务作为调整业务结构增强银行盈利能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加快技术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不断完善新一代业务操作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在业务开发设计时充分考虑风险防范,加强内部控制,加强风险分析和预测,坚持稳健经营和规范发展。
(三)重视金融品牌建设
现代市场竞争是品牌竞争。J.P摩根银行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不是最大但却是最好的银行之一,2001年《财富》杂志排行榜全球前1000家企业中99%是它的客户,J.P摩根银行口碑享誉全球。我国商业银行在品牌策略推行过程中需要注意:创立品牌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银行竞争手段专利性差、模仿性强,要形成经营特色有较大难度;银行品牌是一个整体概念和系统工程,要求制定品牌战略,明确服务标准和规范,使每个部门、个人都意识到每项工作均是品牌创造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打造银行品牌;银行品牌策略实施必须有银行文化支撑,缺乏文化的品牌战略难以长久。
(四)进行科学的市场细分
从长远角度把握对市场的分析、定位,银行应正确认识自身的缺陷,走出营销误区。商业银行的顾客一般可粗略地分为两大类:即工商业和个人,通常所说的对公服务和对私服务两大类。在这两个大类中进行市场细分,确立可以为之服务的细小市场。在对公服务中应通过细分市场,向中小工商企业、大型工商业、跨国公司提供特定的服务项目,培育一批忠诚顾客群。对私服务方面,也应根据市场研究,提供与竞争者有区别的零售服务项目。向大众市场提供有特色的大众化服务;对高收入阶层,提供私人业务;为富有的中上阶层提供昂贵的更加个人化的服务。在顾客需求多样化以及需求不断演变,银行应强化市场细分工作,确立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
(五)进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
清晰的市场定位是建立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策略的前提,也是商业银行形成自身营销市场特色的关键。使顾客了解相互竞争的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的差异,便于挑选对他们最为适合的银行。在当前银行业务种类、创新产品、目标客户,甚至经营理念、经营战略“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情况下,要取得营销成功,推行差异化市场定位至关重要。商业银行进行市场定位的方式、方法很多,包括产品定位、品牌定位、区位定位、业域定位、位次定位、特色定位、重心定位等。特别要注重以下两个层次的定位:一是立足于核心能力进行的发展定位,如选择“全能型银行”、“零售银行”、“批发银行”、“贸易融资专业银行”等作为自己的发展定位;二是在产品定位上要从功能性定位尽快转向感性象征定位,赋予银行产品更多的心理、情感、文化、社会地位等方面的象征特点。
(六)加速发展网络金融业务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一般不采用铺摊设点、扩张机构的竞争策略,主要利用网络金融服务作为竞争方式,强占市场份额。鉴于此,我国商业银行应明确电子时代对传统银行改造的重要性,积极发展网络金融服务,密切跟踪网络技术发展方向。加快网络金融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网上业务创新活动,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利用先进技术及时掌握客户现实和潜在需求,通过业务创新吸引客户。网络金融活动存在如安全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信誉风险等。因此,有效控制与防范网络风险是重要环节。
(七)加强合作互补发展
在经营观念上要突破国界概念,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要有国际化发展眼光,积极主动与国际著名商业银行进行包括资本注入、聘任高管、业务和交流培训等合作。对处于开放进程中的中国金融,商业银行与国际著名商业银行的“嫁接”,比自身“培育”和“移植”管理机制,无论是效率还是效果都要明显得多。目前国内中外商业银行的参股合作直接触动了商业银行的董事会,使决策层理念发生一定的改观。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风险防范等各个方面都有显著提高。随着我国金融监管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金融监管政策的相对宽松,商业银行的合作互补发展策略肯定会有更大的拓展空间,立足国内的金融国际化将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我国商业银行在营销策略上还属于一种粗放型的管理,主要表现为还缺乏一套完整的Probe市场调查——Partition市场细分——Prefer市场选择——Position市场定位管理机制,这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开发和利用远不能令人满意,同时也使得市场定位、产品策略出现偏差。例如最近新推出的产品:商业银行跨行存取业务,由于缺乏市场调查,导致业务费用远远高于客户的期待,导致产品使用率不高。
1.2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组合(4P)策略过于单一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的价格策略与促销策略上。价格策略方面,衍生金融产品、个人资产业务、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软肋,所以目前收费项目较少。但是在收费项目上,显然缺乏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导致针对性差,没能体现出“二八定律”。在促销策略上,目前商业银行采用较多的是广告促销策略,但是在销售促进、公共关系等促销手段的利用上,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
1.3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营销程度相对较低
以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中的中国银行为例,它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2004年中行资产和利润分布分别为:中国内地为78.06%、74.62%;港澳地区为24.47%、23.79%;其他境外地区为5.5%、1.59%,尽管中国银行在港澳地区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拥有数十家海外机构,但是总体业务占比较低,而其他三大商业银行该比率则更低。
1.4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策略观念相对落后
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策略观念相对落后。例如,部分银行营销过程中,片面追求“关系”忽略真正意义上的关系营销;一些银行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资源采取一系列不正当的做法,“拉关系”甚至违规操作。忽视客户在服务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服务提供与客户要求脱节;银行更多地市关注员工是否严格按规定办理每一项业务,缺乏与客户的沟通与互动。
2我国营销环境战略的SWOT分析与外部经验借鉴
2.1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战略的SWOT分析
(1)SWOT分析原理。
SWOT分析理论是企业战略分析的常用方法,它是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机会(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en)的分析,从而形成企业的发展战略(详细见图1)。
(2)我国商业营销营销环境的SWOT分析。
根据我国实际环境,可以得出以下商业银行环境分析矩阵。
通过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战略环境分析不难发现:①我国银行的外部机遇大于威胁;这直接告诉我们,加入WTO后,尽管我国银行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是机会大于挑战,只有通过竞争,才能提高其核心竞争力。②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劣势大于内部优势,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营销手段、营销战略、营销配套管理组织方面均处于绝对的落后地位。仅有的优势根本不足以弥补大面积的技术落后,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商业运营过程中应采取WO争取型战略,以抓市场机遇为主,通过不断弥补自己的先天缺陷,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2.2国外商业银行营销战略借鉴
(1)美国商业银行的营销管理模式。美国商业银行的专家认为,银行经营的危险就在于只埋头办理传统的银行业务,而放弃对银行的监测工作,银行只有通过后者才能鉴定当前提供的服务是否符合客户的需要。为此,市场营销活动应主要致力于:①一揽子的服务方式,即系列化业务服务。为了适应客户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不同情况,美国商业银行将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进行配套,以从整体上满足和解决客户的各种需要。②针对性的服务方式。围绕客户需要,同时,这种服务还向客户提供集业务员、咨询员、情报员为一体的“个人银行家”,负责对客户的财务状况提供咨询,并对客户所需的金融服务项目作出安排,帮助客户处理遇到的困难。③关系营销。就是建立起跨越多层次的职能、业务项目和地区、待业界限的人际关系。“关系经理”不仅推销银行传统业务,而且还为客户提供并办理新的业务,使潜在的客户变成现实的“用户”,成功地实现账户渗透和业务的发展。此外,美国商业银行还注重加强公共关系,这是赢得公众好评是银行服务的基础。(2)日本商业银行的营销管理模式。日本国内的学者认为,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日益推广和普及、市场准入障碍的消除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加入,金融服务业将不可避免地沿着制造业和零售业的路子发展。大型集成化金融机构并不总是处在有利的盈利地位,对于专门从事某个领域的小金融机构和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银行业来说,依然有大量的商业机会。因此,商业银行为了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经营理念必须转向用户导向,建立“耳目商店”掌握顾客喜好的最新变化,开拓潜在的市场,重组面向用户的分支网点,建立有效的推销渠道。通过重组业务结构,发挥银行的内部潜力。金融机构要引入研究和开发的概念,加强业务领域中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发展以信息系统能力为基础的“内部办公室业务”,企业可以通过委托银行办理事务性工作,降低其劳动力成本和信息领域的投资支出,从而使经营活动更趋合理化。
3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战略转型的对策建议
3.1在营销竞争战略上,以WO战略为主
通过SWOT分析,已经知道我国银行的外部机遇大于威胁,内部劣势大于内部优势,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商业运营过程中应采取WO争取型战略,以抓市场机遇为主,通过不断弥补自己的先天缺陷,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3.2市场细分基础上,注重营销组合策略的灵活选择
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以业务品种为载体,进行个性营销。银行面对的是众多的客户,它们对产品的需求存在着差异,不仅仅体现在金融产品的类型和档次上,而且体现在对利率、费率和销售方式的不同需求上。因此,没有一个银行能通过一种营销组合策略能够满足所有客户的所有需求。因此,只有将市场区分为更细小的市场或客户群体,或区分为具有不特征的目标市场,实施不同的营销组合策略,而且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判定和选择相应的市场组合,才能做到银行营销的市场定位准确,从而达到营销的预期效果。
3.3加强金融品牌营销,强化银行品牌形象
金融品牌营销就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对金融产品的品牌的创立、塑造,树立品牌形象,以利于在金融市场中的竞争。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也如一般流通行业一样,具有服务需求弹性大、提品的同一性和易模仿性等特点。我国商业银行想要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形象与品牌就显得尤为重要。
3.4注重营销策略的选择
我国商业营销要在营销策略上逐渐寻求突破:例如关系营销、绿色营销、文化营销等手段。例如花旗银行的营销除了突出服务意识之外,还特别突出塑造成功的形象,这对年轻顾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化因素的注入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营销潮:一是有助于传递金融企业的差别优势。金融产品的趋同现象当前非常普遍,在众多模式化的宣传中,脱颖而出形成差别优势已成为金融营销的共同追求。而文化因素的注入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金融广告中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可有效地区别于竞争对手。
3.5注重目标市场的细分
任何一家商业银行,不可能满足所有客户的整体需求,不可能为某一市场的全体顾客服务。相反的,商业银行必须确认市场中最具有吸引力,且最能有效提供服务的市场区划,满足一部分人的某种需要。一般把这种商业银行选定的服务活动的对象称为“目标市场”。商业银行在目标市场战略中应分为两步:(1)通过金融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2)市场定位,拟定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位置。
参考文献
[1]刘永章等.银行营销[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1.
[2]陈小宪.全面开放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中国金融,2006,(23).
[3]范云峰,张长建.银行营销[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6.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9日
一、中小型商业银行发展方向
稍留心近来银行业的动态,就可以嗅到一种“硝烟弥漫”的味道。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环境的不断放松,尤其是加入WTO外资银行将带来的预期冲击,各家大小商业银行纷纷使出浑身招数,展开空前激烈的市场争夺战。如,“网点大战”、“概念大战”、“广告大战”等。在如此竞争态势下,商业银行纷纷认识到唯有尽快转变经营观念和业务发展策略,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营销”作为竞争新策略正日益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营销管理也不断被商业银行所采纳、运用,逐步渗透到其经营活动中,从而形成了新一轮竞争的特点。
无疑,营销管理是符合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化发展趋势的。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营销管理和营销竞争更多地仍还停留在初级水平。营销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战略工作,不是零星的几场大战就能充数。更重要的是,同一行业中,规模不同、地位不同的竞争个体,其营销战略选择是不一样。中小型银行的处境比较特殊,其未来发展也因此尤为受到关注。即使不考虑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小型银行也面对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中小商业银行在地位上与“国有四大”有很大区别,未得到监管部门的平等对待。可以说,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是在狭缝中求生存、求发展。要想生存发展,中小型银行必须对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行反思和重新定位。否则,它只可能面临两者选择:一是通过灵活的经营管理和正确的市场战略,升为第一集团;二是被更大的银行兼并收购,或沦为第三流的银行,通过收缩业务定位于狭小的细分市场。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来说,应该考虑选择争取在几年内跨入第一集团。这一目标的实际,有赖于其正确的市场营销战略。
二、中型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劣势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存在以下优势:存在规模优势,业务量基本处于垄断地位;机构网点星罗棋布,吸储能力较强。另外,国有商业银行不仅受到国家特殊政策的优惠,而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国家信誉作为后盾,不存在倒闭的担忧。
但是规模优势不等于规模效益。有关研究表明,商业银行的组织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商业银行存在呈“U”形的平均成本函数,是典型的适度规模产业。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利润率普遍比国有商业银行高。中型银行虽然有实力、规模上不能与工、农、中、建同日而语,但在其他方面具有优势,而这也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弱点所在。首先,资产质量较好,无历史包袱,不承担政治功能;其次,我国中小型银行大多是按照西方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的,管理相对较规范;再次,中小型银行起步较晚,受经营规模的限制,对电子科技设备和软件开发投资不足,但同时也因此具备“后发优势”。比如,招商银行,近年来一直强调金融创新,先后投资数亿人民币购买最新的高科技设备。经过几年的努力,招行成功开发的“一卡通”,现在仍是拳头产品,成为招行储蓄强劲的增长点,大大弥补了网点少的劣势。
三、中小型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战略选择
清楚和确定了对手和目标以后,就可以根据自身优劣势来选择进攻的战略。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战略可供中小型银行选择:
第一种战略是直接向竞争对手正面挑战。它向对手的主要业务发动攻击,而不仅仅是针对其弱点。这时它们主要是采取价格调整、服务扩大、服务创新等手段直接向对手发动进攻。要实行“纯粹”的全面进攻,进攻者需要的是超过对手的实力。这种挑战方式适用于中小型银行向地方性银行的攻击。进攻的方式往往是大量投资与降低成本,然后以价格为基础攻击(主要指对客户的贷款定价方面,而非高息揽存)。这种非常快地降低价格的方法是建立在持续有效的正面进攻战略的最有效的基础。
第二种战略是从细分市场上瓜分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一个等待受攻击的大公司往往是最强大的,但是,它本身肯定有薄弱环节。因此,它的不设防也是进攻的目标,这样的进攻在营销上十分有效,特点适用于资源少于对手的攻击者。中型银行的进攻可以沿着两个战略角度——地理的和细分市场的,地理上的进攻可以力图在竞争对手业绩比较差的领域发动进攻,其前提是这处地区必须有管理机制同样灵活的地区性商业银行。作为市场的追随者,中小型银行没有足够资源来占领所有的业务市场,而且也不科学,因此必须将资源集中到关键的地方。市场细分战略是中型商业银行的正确战略选择。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采取不同的对策。如,广东发展银行确立了以中小企业为主要目标营销客户的发展战略,同时开发出了“保单仓库”、“标准仓单”、保负、品牌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自己的特色业务,由此大大提高了其细分市场的占有率。
四、构建我国中型商业银行竞争优势
市场挑战者的战略目标是盈利前提下的市场份额提高,否则它们是没有出路的,但作为挑战者不能只依靠一种战略要素,它的成功取决于设计出一套能随时间推移而改进其地位的总体战略,以逐渐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按照迈克尔·波特的观点,这样的战略有三种:1、总成本领先;2、标新立异;3、目标集聚。
中型商业银行是全国性商业银行,从长远来看,在全国范围内它不太可能获得比四大商业银行更具优势的成本,而目标集聚又足以使它们满足,因此标新立异战略成了唯一的选择。中型商业银行应该通过标新立异战略,逐步在其细分市场上取得主动地位。标新立异战略要求中型商业银行要拥有更强的营销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这一切当然必须获得组织和人力资源的支持。
制定标新立异战略以建立中型银行的长远竞争优势,其重要的环节是建立细分市场的客户对银行的忠诚,以抵抗更大银行的竞争,这一需要在战略和制度中得到确定。对中型银行来说,要确立起市场地位,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1、建立全员营销的组织系统。标新立异的战略,要求银行对顾客的需求尽可能地了解,推出更高质量的金融产品,然而仅仅依靠银行的市场部和客户服务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得到财务及有关部门的支持,这就需要整个银行系统的工作人员明白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才能推出符合他们的服务。除了全员营销的观念外,它们还需要考虑市场营销组织的建立方式,银行的营销能力将最终取决于银行的组织形式。
2、建立非严格定量的激励机制。严格定量的考核和激励是与职权分明的职能性组织相对应的。中型银行作为挑战者,必须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金融创新和开拓市场对它们至关重要,而这两件工作都存在着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一个公司的激励机制是严格定量的,那么其创新能力必然被削弱。墨守成规的做法只会使这个战略流于形式,而非定量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发挥员工的创新性和开拓精神。中型商业银行要树立起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同的形象,必须在创新能力上更胜一筹。
3、建立客户经理制度。客户经理制度已经成为当今银行业的基本营销制度,客户经理发挥作用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银行市场拓展的效果与经营绩效。因此,如何提高客户经理的素质与能力就成为国内各大银行持续关注的重要课题。而在其中,大客户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据美国著名学者雷奇汉的研究:如果企业能使“客户跳槽率”降低1%,企业利润就会翻一番;国际某著名保险公司通过分析和计算也发现,常客率增加1%,销售人员的年收入可增加20%。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炜著.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商业银行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金融中介机构,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作效率的高低决定了金融体系能否正常运行,也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商业银行是国家货币政策实施的组织上的传导机构,其经营管理是否得当以及经营效率的高低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有着重大影响。银行营销的目的,是在遵循“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之间协调统一的基础上通过营销策略充分利用银行资源形成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更多、更高的收入。
一、商业银行营销的特征
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商业银行为消费者提供的不仅是有形的金融产品,还为其提供无形的金融服务,而且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又具有特殊的地位,这些就决定了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有其独特性。
(一)营销产品相互联动
普通企业的产品的关键因素是质量和价格;而商业银行产品的关键因素则是所能提供的配套服务内容。商业银行产品的这种联动性的特点使银行机构的总体协调显得更加重要,使得实行全能银行产品策略更加重要。
(二)营销环境比较严格
普通企业营销活动只要避免不正当竞争,不触犯法律,所受到的其他限制相对较少,宏观环境比较宽松;而商业银行营销活动则受到货币信贷政策、金融业务制度以及金融监管等的限制,宏观环境比较严格,商业银行在产品定价上受到许多限制。
(三)营销渠道短而直接
普通企业产品渠道的环节一般比较多,与中间商联系较多,不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而商业银行产品的营销渠道短而直接,一般都直接面向客户。因此,设立直接的经营机构、营业网点是商业银行扩大业务、占领市场通常采用的分销渠道策略。这一特点,也使得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银行的企业形象。不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银行的服务渠道正在迅速向网络化、电子化方向扩展。
(四)营销对象地位特殊
普通企业的营销对象(客户)一般是单一的买方,而商业银行的营销对象有可能是双重的,某一客户即可以作为资金的买方,同时又可能成为资金和信用服务的买方。基于这种关系的特殊性,商业银行应注重促销策略的运用,努力建立与顾客长期稳定的关系。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由于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与心理共性,国内各商业银行对国内金融市场已经十分了解。在多年的经营运作过程中,国内商业银行已经基本掌握了国内客户的需求,较容易针对客户需求开发出相应的金融产品,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提供了进一步的服务。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产品策略方面仍有局限。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与个性化,而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受到当前严格的分业经营管制的限制,我国商业银行还不能较多地进入保险、信托、证券等领域经营,而且银行的资金来源仍以存款为主,资金运用主要集中在货款上,银行的营销活动无法全面开展,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其次,在我国各家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中,模仿多而创新少,从而使得银行顾客感受到的银行服务差异化程度很小。
相对而言,外资银行不会在机构设置等劣势方面和中资银行竞争,而会借助其产品、服务等策略方面的优势扩大业务,向顾客提供全能化的产品,一些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中间业务,更是他们竞争的重点,如银行卡、代收代付、信用证、金融衍生业务、基金托管业务、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等业务。我国银行在产品策略上可以在模仿外资银行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新,实现产品的最优化。
(二)定价策略
由于银行业会对一国金融、经济甚至政治产生相当大的作用和影响,各国政府对该行业实施严格管制,其中价格,如利率往往是管制的主要对象之一。我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银行定价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以单一的基准利率为标准的、有管理的浮动定价方式。就管理的浮动定价方式本身而言,是符合我国金融开放条件下银行定价的目标取向的,即该种定价方式能较好的实行浮动性目标和稳定性目标的统一,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提供了较为灵活的政策调控空间。但是,通过对我国银行定价的综合分析,我国银行定价不能反映资金供求状况,不能带动资金的高效流动。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业务竞争中表现较为激烈的是价格竞争,如相互攀比的高息揽储,在政府部门的招标中以较高成本取得代收代付权.中间业务少收费或不收费等。我国商业银行片面追求短期内的存款额和市场份额的增长,有时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而不计成本,盲目定价。
根据价格理论,影响银行定价的因素有成本、需求和竞争3个方面。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外国定价策略的角度看,银行产品定价的策略主要有以下两种:
1、成本定价策略。商业银行业务的开展依赖于银行提供的固定场所、网络、金融技术。银行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必须补偿支出的成本,并获得预期的利润。如果采用成本定价策略,产品价格将根据预期收入(或利润),成本、产品销售数量的影响,定价需要遵循的原则是:成本需要得到全额补偿;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争取收入最大化。
2、竞争定价策略。如果银行以谋求更高的市场竞争力为目标,采用竞争定价策略,其业务产品定价需要考虑到银行的竞争地位。银行需要对自己提供的某种业务产品的市场竞争地位进行判断,是处于绝对优势,还是处于平均水平或劣势;根据不同的地位确定扩大市场份额的目标,并配合以相应的定价策略。如果在市场份额上处于绝对优势,就将掌握市场定价的主导权,可以采取利润最大化策略,赚取一定的超额利润。如果处于平均竞争水平,则只能采取追随定价的策略,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如果处于竞争劣势,进取性的银行可以低于市价一定幅度来定价,同时努力降低成本,而保守的银行则接受市价,设法改善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质量。
3、渠道策略。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已经建立起庞大的分销渠道,但渠道成本高昂。在直接营销渠道上,相比外资银行在中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分支机构而言,国内各大银行通过在各城市广设分支机构形成了庞大的直接营销网络具有绝对的优势。在间接分销渠道上,自国内银行于1987年发行第一张信用卡、1994年设立第一台ATM以来,至1999年末,国内各家银行发卡量己达2亿多张,银行系统拥有ATM近3万台、POS近22万台,银行的电子化营业网点覆盖率达95%以上。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拥有庞大的分销渠道,但国内银行的渠道是以大量的营业网点、冗余的员工、巨大的开支为支撑的。虽然我国四大商业银行己经在全球银行排名中位居前列,但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人均创造的利润十分低下,银行的效益普遍欠佳。总而言之,银行在分支行网点设置中应认识到环境的动态性与选址模型中数里的静态性的不同:还应将市场营销组合的分销手段产品、价格、促销及总营销计划结合起来。随着使用者对市场性质的了解和各种技术的进步,各种模型将进一步得到修改和完善,得出的结果也将更精确。另外只有对商业银行现有实力和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才是适当选择、发展和改进选点技术的唯一基础。
4、促销策略。随着金融服务业竞争的加剧,价格变得越来越透明,价格竞争也越来越鲜明,促销这种方式也逐渐被使用。商业银行也越来越把促销列为推动市场、拓展业务的重要手段。银行促销包括广告、人员推销、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等方式。商业银行的促销,是以扩大商业银行在客户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培养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忠诚度为前提。我国商业银行在促销策略上的运用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国商业银行大做广告是近几年的事情,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宣传产品塑造自身的整体形象。继1998年建行在上海推出住房贷款品牌“乐得家”以后的短短几年内,各家银行纷纷聘请营销专家对具有本行特色的金融产品进行包装、设计,相继推出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如工行的“信贷置家”和以员工姓名为品牌的“个人理财工作室”、中行的“一本通”、上海银行的“好当家”、农行的“金钥匙”等,国内金融市场品牌营销的序幕开始拉开。我国商业银行较多的采用媒体、广告牌、标语等广告形式,但是这些广告都是以告知为目标,以理性述求为主,而以说服购买和强化提醒为目标和感性述求的广告内容短缺,同时由于缺乏市场调研,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不强,给人一种注重“外包装”而忽视经营内涵的感觉。推销内容单调,覆盖的客户面小,相对成本高,而且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在商业银行的营销活动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商业银行也通过媒体做些有利报道,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但是这距离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还相差甚远。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使用的各种促销手段大多流于形式,层次不高。而且缺乏总体策划与创意,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各种促销方式的优化结合、综合运用方面更显缺失,不能体现整体的促销决策。商业银行对金融服务的促销方式,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人员促销;非人员促销,包括广告促销、营业推广、服务促销和公共关系四种具体形式。
三、总结和展望
随着商业银行乃至金融行业之间竞争的全面开展,今后商业银行营销的研究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策略研究必将是重中之重。如何在新的营销环境下把握新的营销理念,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应是今后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奚君羊.银行营销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2、陆剑清.金融营销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3、(美)玛丽・安娜・佩苏略.银行家市场营销[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4、龙灿.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问题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