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6 22:51: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课堂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时下,为实现教育公平,政府加大资助力度、推行“两免一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让孩子们“上得起学”;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并向边远、薄弱、贫穷的农村学校倾斜,改善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所学校,缩小校际及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内各阶段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给“择校热”降温;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及城乡教师交流力度,组织名师送课下乡,全面提高办学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
无论是让学生在上学路上不用担心学费,生活费的问题,还是让孩子们进入更均衡、更优质的学校,他们最终将走进我们站立的地方―课堂。如果说政府的各项举措是在为教育公平的大树培元固本,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它施肥浇水、剪枝驱虫,最终让教育公平之花在课堂中绽放。因此,作为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我们更应该贯彻公平教育的理念,课堂上应做到教育公平,为教育公平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在一个班级乃至更大、更广的范围内,也不可能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几十个学生坐在你的面前,看上去整整齐齐,但他们肯定各有各的性格特征。学生这许许多多不同的性格、爱好、兴趣等等,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矛盾中见出统一,变化中求得协调,构成了集体生活的斑斓色彩。那么,教师在课堂上怎样做到教育公平呢?
如果我们能把关爱的目光投向课堂的每个角落,而不是只期许那些自己“喜欢”的学生;如果我们能把视力不好的大个子的同学调至前排就座,又不会影响其他同学看清黑板,而不是坐在教室的边远角落;如果我们能给予学习能力不强的同学更多的帮助和鼓励,而不是对他们不冷不热;如果我们能给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同样多的课堂教学提问及回答问题的学习机会,又不会打断知识丰富、勇于进取的学生的思考,而不是对他们不闻不问;如果我们能给经济情况悬殊家境上处于劣势的同学配以同样经济简装的教材、教辅用书,而不是漠然处之;如果我们能让班级中的每个角色、课堂上的每个机会都对所有学生平等开放,而不是人为制造一个教室中的“精英群体”;如果我们能以敏锐的目光发现每个学生身上不同的优点,而不是用某个简单化的标准去看待他们;如果我们能以无比的耐心去发掘每个学生不同的潜能,而不是用某种固定化的模式去要求他们;如果我们能以因材施教的态度去发展每个学生不同的长处,而不是用某条单一化的道路去束缚他们。我想,我们在课堂上就在为做到教育公平努力。
当然,要做到课堂教育公平,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清醒认识当代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的差异,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主动放弃高声说教的话语,通过步步引导让我们的学生们去挑战教材中的一个个问题,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给予学困生更多的机会和鼓励。让我们一起亮起课堂公平的阳光吧,这样才能让每位学生的心灵都充满自信的阳光,让每位学生都能托起生命的阳光。
爱的课堂,对教师来说,表达爱的方式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设计教学。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支配、控制着“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教师越“爱教”,学生越“不爱学”,教师的“爱”扭曲、走样。教师的“爱教”恰恰是“以爱的名义进行一种强制性的控制”,是对学生的学习实施“非爱性的掠夺”(于丹语)。
教学设计的前提与基础是对“学”的考虑。学生学得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酝酿精彩;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展示精彩。教师要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先学后教,为学而教”。“先学”中的“先”,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化的是学生以研究的方式展开对将学内容的探讨,更多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大胆质疑。“后教”中的“后”,是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绝对权威的弱化,做到“为学而教”,即为学习而教,为学会学习而教。该教的,才教;当教的,方教。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学,而不是遮蔽学生的学,替代学生的学。“先学后教”的实质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像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使用权还给农民一样。教师以不见自我的方式,成就了学生潜能迸发的自主学习。教师以适时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潜能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生长。教师放手,学生的眼睛、嘴巴、双手、头脑才能解放,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 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 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 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 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 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 力,这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都是学生是否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 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学生 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这样教学,起点低、层次多、 要求高,适应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一个 学生的教育。
二、努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 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 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 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 题,是要“应试教育” 还是要素质教育的大问题。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 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 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 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更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 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 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 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学生学习时说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缺乏统一性,但教师从学生的不同 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哪些学生处于较高的理解层面,哪些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并从中调整了一步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恰当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 养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这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地,在 教学中,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 的解题方法,虽然这样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惰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 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 认识所学的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微课”的教育模式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教育事业及学生发展的真正需求,因此,对于学生的课堂教育模式进行改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际发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直接对学生进行切实的教育,将具体的“微课”教育方式融入到传统的学生教育课堂当中,引起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实际的教学知识的掌握水平,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一、对“微课”模式下的“翻转课堂”的概述
“微课”是一种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将相应的教学内容制作成网络课件的形式,供学生学习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教学方式。其视频的长度普遍偏短,能够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加强学生对于实际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使得“微课”受到广泛的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欢迎。“微课”的教学模式往往与相应的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微课”利用自身学习时间、地点的宽松限制,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预习和复习的机会,并且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将相应的知识转化成相应的趣味性内容,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真正兴趣。“翻转课堂”是一种近几年的新型教学模式,其通过转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角色关系,让学生主动的融入到课堂当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更多地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课堂当中锻炼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而不单单是学习内容的掌握。“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更加高效的被学生掌握,学生在中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学习对知识进行规划、反思,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索,总结目前自己的学习方式中出现的问题,进而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实际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传统的教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质量低
传统的教育课堂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详细的规范和规划,大多数情况下由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程度没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从而盲目地进行下阶段的备课,学生对于学习当中的学习内容认识模糊,但随着课程的不断进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差距也逐渐加大,导致实际的课堂教学质量水平低下。
2.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的课堂教育当中,教师并没有重视到教学环节当中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导致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学生对于相应的教学环节并不重视,学生渴望得到重视的心理,使得其一旦没有得到一定的内心安慰,便会对实际的教学产生厌倦,从而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不利于学生在课下对知识的巩固学习
传统的教学环节只注重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课下学习工作的开展。传统的教学当中只是简单的要求学生完成必要的课后作业,没有对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后学习规划指导,导致实际的课下学习效率非常低下,不利于学生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强化记忆。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的相应教学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水平的要求不断地提高,全球教育也迎来了一轮新的改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教育改革需围绕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来进行。生物教学过程中的生本教学理念以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下,以课堂为阵营,结合实际,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以“生本教育”理念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生物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使课堂学习在“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愉快氛围中轻松、自然地进行。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生本教育”以学生为主导,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要不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思想,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再是呆板的、填鸭式的、死记硬背的学生,而是灵活的、有思想的、思维活跃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七年级上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节,本小节内容共分为2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讲解调查的定义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实地调查并整理调查报告;第二课时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开展调查报告交流会,各个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教师在交流过程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倡导的是“生本教育”理念,该理念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导,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快乐,让学生从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也使教师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生物课本身就是以研究身边的生物、植物、环境为主,贴近生活,更加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生物学研究的对象通常是具有生命的物体,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实物模型标本等物体展示,即使老师的语言再生动,逻辑讲述能力再强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彩图、插画、生物模型、植物标本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
三、不断创新高效的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式学习法
小组合作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爱好等或混合编组或自愿结合编组,一般以座位前后六人为一组。设有一个组长,一个记录员,一个主题发言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从教师那获得知识,还可通过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增强主动探究的能力,也培养了团队的合作精神。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小组合作式学习法受到了各位老师和学生的好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小组合作式学习法,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参与完成学习,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法在生物课堂中应用也最为广泛,例如,在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的第二节《消化和吸收》这节课中,教师在课前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每五个学生为一小组,搜集“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试验中有关的材料,课上由老师指导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并派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分析“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让学生在合作式学习中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多媒体教学学习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上的多媒体应用也越来越灵活。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常见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借助幻灯片、影像资料、音频资料等。例如,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一节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教学,生态系统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也比较的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播放一些与生态系统有关的影片,通过影片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多个生态系统的影音资料播放,让学生自己发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加深学生的记忆。
3.实验探究学习法
实验探究法是生本教育理念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在生物课中,实验探究学习法运用尤为广泛,许多章节的知识内容都需要借助实验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例如,七年级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很难接触到显微镜,初次接触显微镜,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非常的浓厚,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方法就以实验探究学习法为主,首先教师讲解显微镜的出现及其发展初步认识显微镜,然后讲解一下各部分的功能及使用注意事项,接下来让学生自主探究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并比一比谁最先调出清晰的图像,让学生在实验中练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巩固学习的知识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教学方式的更新和丰富
课堂教学是讲究方式方法的,但是并没有特定的规则可循。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应该使用媒体教学的方式,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然一新。让一些抽象的东西和内容更加具体化,并且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感觉,使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更加直观、形象。
如,尝试建设研究性学习的网站,寻求教学上的新突破。利用研究性学习网站开展教学,与常规课堂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呈现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模拟实验于一体的精彩纷呈的信息资源,强调师生、生生间交流互动、平等和谐。
总之,课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教师不仅要拥有和谐的身心,更要优化生本课堂教育,让我们用自身的和谐发展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人才。
综上所述,生本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优化生物课堂。因此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鲍敏.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覃万田.以问为导以学定教打造生物生本课堂[J].新课程学习:中,2015(01).
[3]石建光.农村初中生物“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那如何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呢?盖杰和伯纳在“教学心理学”中指出:“对教师来讲,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表扬按随着某种行为的频率增加”。因此在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常常从积极的方面去入手,对学生取得点滴进步,给予热情鼓励,给予及时肯定表扬,换取了学生心理上亲近,感情上融洽。给学生以心理的安全感,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一种纠正原有假设或者结论的信息,做到善待学生的错误,善待学生。
任何对学生的讽刺,挖苦,歧视,冷落,都会挫伤他们自尊心,窒息刚燃起的求知之火,直至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所以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这一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而且在平常的一些小细节都可以不断地得到体现和强化,例如刚开学,我就把所任教的班级全部学生的名字都记住,并且为每人准备了一本厚厚的练习本,这本练习本是我们课后沟通的桥梁。我让他们把堂上的练习、小测验、作业、典型题型都归纳到这本本子上,然后定期批改批注。这本练习上记载着每位学生们的作业、测验都充分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还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园地,每期我都会根据每位学生不同时期的表现提出不同的要求,用这种方法跟他们进行交流。定期也会召开科代表会议,让科代表收集不同时期的教学意见作为及时的反馈,不断地调整教学环节,以求到达更好的效果。
学生初学化学兴趣都很大,但随着知识深化,兴趣渐减。要学生对化学学习保持兴趣,而且要使暂时兴趣发展为稳定兴趣,永远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保持适度的情感,莫过于先对教师从心理上产生敬佩,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为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战胜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真诚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纳你,在行动上接近你,从思想上乐于接受你的教诲。尤其是对待进生更要给予温暖,给予理解,互相尊重,多加帮助。
二、多种教法,激发热情
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情景的创设、氛围的创立。要使教学达成良好的效果,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创设一种环境,使师生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对话、沟通、交流、促进。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也就是说教师只有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内容和班级特定的对象,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形成一种师生合作、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课堂心理气氛,对学生充满信任、期望与尊重,才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主体经验和自我意识,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参与学习。一定的教学情景融入了教师的情感则可以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通过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动机来促使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增加他们的有效学习时间。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针对化学该科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化学实验是十分生动有趣的,学生一般都很喜欢上实验课,但相比起来化学原理基本概念和化学计算就显得枯燥无味了。为了使学生学得乐在其中,在常规教学中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充分发挥其个体的主体性。
例如,可以采用同龄人的教学法,每单元结束或者学期复习就可以用此方法,使枯燥无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活泼。首先教师要事先把题目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作好课前准备,每个小组把自己的复习专题搞好,用多媒体或者其他行之有效的方式展示出来,并且轮到哪一个小组的复习专题,那么小组的成员就要负责那堂复习课的复习内容的展示、解说,然后其他小组参与评分。这样下来的教学效果是一般常规复习反复做题、讲题无法做到的,因为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都特别关注认真准备,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因为学生们必须对知识经过自己的再次整理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体系,对于学生自身知识系统内部的欠缺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才能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把适当的结果展现于人前。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当小老师,在此过程中,会有很多精彩的发现。现在的学生能力差是我们不少教师的看法,其实我们只要舍得多给机会他们,我们就会发现学生是可以做得到的,而且做得不错。
除此以外还可以用游戏的方法,初三学的很多都是一些基本的知识,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这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突破重点难点。例如在课上分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全对的为胜,采取小组奖励方法,这时候就考查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用竞争的游戏方法使学生的应变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兴趣浓厚,更重要的是学生也能在愉悦中牢固地掌握知识。
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就需要多动脑筋因材施教,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理解他们、发现他们,尽量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一旦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正确地形成后,对学习化学自然会从被动变成主动,学习成绩就自然会提高。
三、给予机会,感受成功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一个班级中,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把学生的差异看作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尽可能通过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获取知识。学生有差异,那么教师在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也应该体现着这些不同层次的铺垫,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机会,多点探究空间,多点实现自我的满足。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的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适应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在组织教学测验、考试或者设置教学环节时,要精心设计,不要让学生考得灰溜溜或者学得索然无味的,觉得自己怎样努力也学不好,要让学生从考试、学习的阶段性结果中知道他们已学到了知识,有所收获和提高,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出对化学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应该多创造让他们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
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们在孩子成长时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求他们树立较强的集体观念、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和尊重社会公德,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但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贪玩的天性容易让他们走偏,如果不经过持续得体的训练和教育,不一定能获得较好的结果。由于受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抑或是学校、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片面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或唯一标准。如此基调和环境,也就促成了学生目标定位的不科学性。如何能够让学生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养成习惯、塑造人格,这才是教师们永恒的主题。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对于小学生,他们的天性就是玩,要想在学习上发动他们的主动性,就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改变。所以,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即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来学,从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进而收获到口眼手脑并用的功效。要把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每堂课变为探究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生命活力。我们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如可以讲解《中华成语故事》中的《曾子杀猪》的故事,让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关“诚信”方面的话题。这样,学生对《讲信用》一课中对做人要“一诺千金”和“言必信,行不正”等有了较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不讲诚信会有怎样的后果。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陶行知先生一直特别重视让学生亲自去参加社会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并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可见他坚决的态度和立场。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教师要使自己的课堂是一个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是一个预设生成相得益彰的课堂,是一个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筑的课堂,是一个对话与体验遥相呼应的课堂,是一个现实与理想逐渐逼近的课堂。它是师生和谐、心扉敞开的场所;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是师生创造奇迹、激活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随时都可能邂逅意外通道和美丽图景的旅程。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心灵得到充分放飞,尽情徜徉于我们的课堂之中!
三、多与学生谈心,拉近距离
多与学生交心谈心,使之觉得老师在乎他、关心他和信任他,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培养,集中体现一个爱字。首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经常同他们个别谈心,从学习、心理、爱好、家庭等处了解学生,利用晚上经常同学生电话沟通、同家长沟通,及时了解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变化,然后在对症下药,针对每个同学不同的特性进行不同的教育方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才会接受启发诱导;对学生满怀热情和爱心,尽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疾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如果对他们只用简单甚至粗暴的方法,只能加大与老师的对立情绪,给以后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难度。现在教师普遍对学生没有耐性,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反而适得其反。所以,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颗爱心、一颗真心,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
小学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文化知识、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过程。教师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小学教学就一定能把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机且紧密地揉合起来,在培养小学生茁壮成长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在新的教育环境下,结合传统的教育特点,将各科教学与德育教学紧密结合,趋利避害,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更全面地实现素质教育,培育好祖国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1] 黄耘.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研究[J]. 高教论坛,2009,(7)
前言: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均衡教育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教育事业规律,公平合理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从而真正地实现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加大,招聘特岗教师,使得农村学校一教师“身兼数职”的状况有所改善。但特岗教师大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特岗教师的成长便是教育均衡的决定因素。解决好才真正地实现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影响课程实施的众多因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特岗教师素质的提升和对新课程实施的能力决定着均教育的成败。因此,我们关注课改应首先关心教师的成长,如今教师的成长主要通过课例分析、听、评课等形式。花费时间、人力、物力比较多,教师成长的周期长。特岗教师受学校地域、硬件的限制,专业成长过程中很容易与城镇教师拉开距离。
在线课堂提供一个网络交流学习平台,即登陆在线课堂平台的教师可以进入教学演示界面把课堂即时呈现在网上,其它教师可以在网上观看到授课教师在媒体计算机上展示的教学内容,听到教师的讲课和学生的回答,从而实现在线点评、学习。通过在线课堂这一教师成长的新途径,可以解决目前教师成长时空限制。开拓教师视野,加速教师间的交流,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实现优质教育的普及。
1.特岗教师成长
1.1校本培训;一般城镇学校每年都会对青年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为教师提供一交流、学习的平台。乡村学校分散,教师数量少,很难集中培训,特岗教师只能自己摸索成长。
1.2外出培训;教师经常有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培训的地点往往在教育资源比较集中的城镇,城市教师相比较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乡村学校由于经费因素往往不能给更多的教师提供外出机会,经常派代表参加,回去后传达。这使得培训效果打折扣。
1.3常规管理;学校教务处每学期都会进行教案检查,教研活动抽查等。这些常规管理是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而现实中,乡村学校教师工作繁琐,教案检查费时、费力,很难对每个教案提出详尽的改进意见。再者迫于升学压力,学校、教师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学生成绩提高上,教研活动中主要还是集中在同头备课、统一进度上,对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往往鞭长莫及。
1.4公开课;公开课是老师向别人展示教学技艺技巧和教学思想的“特殊”课堂。它往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凝聚了个人、教研组、甚至全校的共同智慧与力量。因此上公开课成为教师成长的必经阶段,每次公开课都使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乡村教师人数少,公开课很难有群策群力的场面,相对来说评价不会太全面。
2.在线课堂介绍
2.1可行性分析;国内的学校交流平台特别是在线课堂尚未普及,网上有具有具有博客性质的交流平台如全国教学交流平台ctld.ntu.edu.tw/portal/。实时课堂的网络技术已经成熟,当今的网上购物,网上办公,网络会议,qq视频聊天等已经比较普遍,因此技术上不存在盲点。可应用jsp技术和目前比较流行的direct show技术。
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学校都具备了网络教学的环境,以我校为例,班班装有多媒体设备,并且同处校园局域网中。只需在原先多媒体基础上加一个麦克风便可满足在线课堂的硬件要求。
2.2基本功能;在线课堂平台是采用jsp技术创建的网站,sql server作后台数据库。网站由主页、教学软价、课件集锦、教学论坛等部分组成,主页主要提供最新教学动态,最新教学方法、技术等相关信息。提供注册窗口,大家可以免费注册,可以下载安装在线课堂的观看软件,运行登录后可以看到各学科、各课次及任课教师的在线课堂的信息,从而点击观看,也可以申请开班讲课。
“教学软价”板块提供常用的教学软件,用户登录后可以免费下载。“课件集锦”是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用户可以免费下载所需课件,也可以上传自己的课件。
大家可以在“教学论坛”中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
2.3视频传输;在线课堂视频传输的实现,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direct show技术,即用vc++分别编写服务端、客户端程序。direct show为在windows平台上处理各种格式的媒体文件的回放、音视频采集等高性能要去的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direct show支持多种接口的视频采集卡,如以pci或agp的方式直接插入pc机箱、以usb(或usb2)接口的方式外挂,还可通过1394接口与pc机相连(如数码摄像机)。同时还支持vfw驱动的采集卡。
本平台中主要有两路视频,一是采集教师上课演示课件的视频,可以通过定时抓屏来实现;另一个是数码摄像机(dv机)或摄像头视频的采集,directshow以包装filter的方式提供对dv机的支持。当我们把dv机打开,通过1394线接入电脑,运行graphedit并选择插入filter时,在video capture sources 目录下就能找到这个filter,从而实现视频采集。开发网络发送filter(netsender)接到采集设备filter的后面,以获取采集输出的数据,然后才能向网络远程端发送。因为音视频数据是大量的、连续的、需要可靠传输的,因此这些数据的传输选用tcp协议,为它们创建一条socket连接,在单个socket上,可以同时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同样开发net receiver 来实现数据接收,需要使用独立的线程进行网络数据的接收;当接收到第一个媒体格式数据后,马上同时上层应用层程序完成filter graph的构建。
3.在线课堂效果探究
3.1运行推广;在线课堂具有及时聊天的功能,其操作类似qq流程,使得教师很容易上手,便能很快接纳在线课堂,最初时我们主要把它作为学校主要信息的平台,在线解决微机使用过程中常见问题,并在教学课件版块提供教师常用的教学素材、课件,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进来,相互交流、切磋。
3.2在线听、评课;对于在线上课,最初我们将学校的汇报课、会诊课实现在线听课、评课。待大家习惯于网上讲课,听、评课时,把每个班的多媒体上都安装在线课堂的客户端软件,实现所有教师的课都可以在线观看,由于网上听课的注册用户都是我校的教师,这样在闲暇时间教师可以随时进入各个任课教师课堂听课,解决了进班听课的时间、空间问题。因为在线课堂注重的是平时的每一节课,更容易暴露问题,发现问题,使得大家能够及时交流问题,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反思问题。问题可以及时解决,解决了常规评课相对滞后、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在线课堂的每节课都可以以视频的形式保存下来,课后教师可以自己观看,发现自身的不足,自我提高。
3.3网上教研;平时教师间可以在线聊天,相互出主意、借鉴经验,有利于培养浓厚的教研气氛。学校在每学期都会提出新的教研课题方向,老师们围绕专题广泛收集资料,就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然后上传个人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或案例论文,于在线课堂平台,这对促进教师成长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总之,一所学校应该是有一种积极的研究、讨论的氛围的,类似于沙龙吧,因为这样的学校教师的事业心会更强,眼光会更独到,个性会更鲜明。而创设这样一个小小的在线平台,也更利于教师的成长,才能朐怀教育的理想去实现理想的教育,享受教育的诗意。
4.结束语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强师兴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的成长有很多途径,它们不是相互对立的,而应该是相互补充,有机合的。在线课堂,可以解决目前初中教师成熟周期长,教学理念更新缓慢,教学方法守旧,教师业务交流范围狭小的问题。开拓教师视野,加速教师间的交流。 “在线课堂”这一新途径的探索必将加大教师成长的步伐,使教师专业发展道路将更为顺畅,专业成长的机会将更大。
参考文献:
[1] [美]嘉格伦著,万小器等译:《网络教育——21世纪的教育革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2] 周红、祝智庭. 论网络化环境中教师素质的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 , 2000,(01) :18-20。
[3] 吴广生.新加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践对我们的启示.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7。
[4] 《洪明.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演进和现状.电大教学,2002,2。
[5] [美]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m].佘星南,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扉 页。
[6] 《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008-03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学方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南宁市高新小学从2013年开始实施生本教育,在全体教师领会生本教育基本理念和熟悉生本教育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在部分年级和班级进行生本教育实验。生本教育实验立足于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优化教学过程,打造高效、和谐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成长。
一、生本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郭思乐教授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历经15年实验,取得了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被认为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的标志性理论之一”。生本教育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核心理念,主张把“为教师好(hǎo)教而设计的教育”转为“为学生好(hǎo)学而设计的教育”,实施生本教育必须由“教师为本”转为以“学生为本”,强调把“控制生命”转为“激扬生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主动、积极、健康、活泼地成长。
生本课堂有4个突出特点:一是充分相信学生;二是舍得给学生机会和时间;三是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四是关注弱势学生。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学生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甚至不教而教。教学形式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在生本教育中,教师要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校实施生本教育的意义
(一)学生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高考全面转向测试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能力,高考的变化推动教育教学回归到追求人的素养的发展上,从短期应试的追求向人的发展的追求转变。生本课堂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拥有较强的学习和应变能力。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教什么和该怎么教,最终指向人的积极性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优秀不只是看学生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绩,还要看教师能否让学生体验教育带来的快乐,能否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提供帮助。近几年,南宁市高新小学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增多,为了让这部分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总结,在与同事的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担当起教育的重担,学校急需搭建一个平台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生本教育真正地释放教师,让教师善于教、乐于教,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进行“生本教育”实验能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专业成长平台。
(三)打造学校幸福教育的需要
南宁市高新小学提出“幸福才是硬道理”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安・康・乐・勤・和”的核心价值追求,即“安全最重要,平安就是福;身心需修养,健康享幸福;不学必无术,乐学才有福;劳动最光荣,勤劳能积福;谨记和为贵,和谐同幸福”。学校把幸福作为学校的文化灵魂与师生共同追求的梦想,并努力构建全面、立体的“幸福文化”体系,使学校形成强大的“幸福文化场”,成就师生幸福的人生。生本教育理念契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打造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快乐学习、素质发展、成绩优异”“幸福地做教师”是生本教育的理想,郭思乐教授曾说:“(生本教育)要使几乎是我们的全部教育理想的,似乎难以调和的生态构想、素质期望、考试追求,全都一体地实现。”实施生本教育有助于唤醒、激扬学生生命,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学得快乐、精彩;能帮助教师悟到教育的真谛,获得教书育人的乐趣,得到良好的专业发展;有助于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出学校特色,促进学校的长足发展。
三、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一)酝酿实施课程改革
早在2010年初,南宁市高新小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们对郭思乐教授及其生本教育实验就有所了解,对“有困难找学生,要幸福地做教师”的教育理念深感认同,并曾在学校进行了生本课堂教学的试点实验,但由于教师岗位的频繁变动,课程改革研究一度止步不前。
2013年2月,南宁市高新小学刘英吉校长再次明确了学校一定要进行课程改革的发展思路,派出了以教学副校长为首的学习团队,组织教师到广州、深圳等地学习生本教育。学习团队回校后就着手进行生本课堂教学改革。2014年3月7日,学校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做了生本教育课程改革的总动员,会后学校就有54位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了生本教育课程改革活动,占全体教师的77%,教师们认真学习和领会生本教育的思想,边实践边摸索,共同探讨教学方法,经过探索实践,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已经深入学校教师的心中。
(二)教育理论学习
教育理论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批定用书,教师自学。南宁市高新小学在确定实施生本教育后,立即挑选了两本具有指导意义的书――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和荆志强教师的《幸福地做教师》,发给每一位参加生本教育实验的教师进行自学,并公布了“生本教育研究网”网址,以便于教师们自主学习。
2.专家引领,外出培训。2010年12月至今,南宁市高新小学派出了以教学副校长为首的学习团队共计五批次约70人次,先后到广州、深圳、贵港等地进行学习。教师们积极主动地参加了生本教育课程改革活动,目前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学科开展生本教育实验的局面。
3.组内研讨,加深认识。南宁市高新小学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提高教师对生本教育的认识和兴趣,教科研行政领导经常到年级备课组与教师们进行交流沟通,并在校园网上传外出学习教师的心得体会,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使教师共同发展进步。
4.讲座汇报,操作实施。南宁市高新小学对外出学习的教师都布置了学习任务,教师们学习归来,或上交学习心得或在校内上研讨课或进行专题讲座,促使大家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反思,在教学中提高。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最终全校实验教师思想基本达成一致,确定了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须遵循“三个突出”和“四个基本程序”。“三个突出”是:(1)突出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2)突出合作:根据全班总人数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探究还是课中的交流合作与展示,每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作用。(3)突出探究:改变教师满堂灌的现象,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和发展能力。“四个基本程序”是:(1)前置性学习;(2)小组交流讨论;(3)班级汇报;(4)总结巩固(延伸拓展)。
(三)寻求家长支持
学校、家庭、社会是教育的“三驾马车”,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悉心教导和帮助,家校携手是使课程改革实验成功的保障。生本教育课程改革更重视学习过程,需安排很多观察、调查、查阅资料、实验等课外学习任务,很多学习任务尤其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家长要安排时间,利用自身资源,给孩子实践活动以支持,参与到孩子的研究性学习中。为了使更多的家长从观望、怀疑、误解生本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转变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中来,南宁市高新小学多次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生本教育理念,争取家长支持。例如,2013年5月9日晚,学校召开了全校学生家长会,引导学生家长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成为孩子学习的参与者和帮助者,成为家庭温馨学习氛围的营造者。会上还指出了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要求家长引导孩子学会质疑、探究和发现;引导孩子走出课本,走进社会;指导孩子多实践多探究,培养创新意识;帮助孩子学会合作,提高孩子的素质水平。
(四)扎实研究推进
1.校际互动。南宁市高新小学与深圳市育才二小、贵港市港北区新世纪学校、贵港市港北区石羊塘学校等结成友好学校,曾派出8名教师到深圳市育才二小实地学习一周,派出27人到贵港市港北区新世纪学校进行学习,另外,两次接待友好学校来校开展交流研讨活动。
2.校内研讨。实施生本教育以来,南宁市高新小学将每学期一次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的主题确定为“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教师观摩,课后组织教师以对话互动的形式进行研讨分析,教师们在研究中加深了认识,提高了实际操作水平。通过生本课堂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教师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学生具有很大的创造潜力。课堂中学生的精彩表现让教师们感慨不已:“放手,学生就拥有了展示空间;信任,学生就拥有了创造平台。”南宁市高新小学的教师们在新理念的吸纳和实践中,感受到了生本课堂带来的惊喜和变化。
3.科研助推。南宁市高新小学还定期进行生本教育优秀个案评比活动,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总结,提炼出成功的、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以随笔或论文的形式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及措施。与此同时,学校还把在生本教育实践研究中生成的校级研究课题与学校原有的南宁市B类课题《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和C类课题《生本课堂理论背景下的多元化前置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力争使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成为高新区乃至全市有影响力的办学特色,为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建设积淀丰厚的底蕴。
四、实施生本教育实验的成果
实施生本教育以来,南宁市高新小学探索出了一条既符合本校实际情况又切合学生需求的科研兴校之路,并以此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使学校成为激扬生命的学园、共同追梦的乐园。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学生有了随时质疑和发表意见的权利。课堂上,学生们积极交流合作、展示成果,在探究、质疑中主动获取知识,获得了成就感与自信心。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了。其次,学生有了自我评价和师生互评的权利,在教师面前、同伴之间可以随时进行评价,增强了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风景线。最后,学生有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活动的权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选择与生成。正因如此,学生在学习中变得快乐了,有学生这样对教师说:“老师,这样上课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自己探究问题、讲解习题,记得特别牢。”在生本教育实验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学校参加生本教育实验的四年级5班为例,2014年春季学期,在南宁市教科所抽检中,该班54名学生取得了数学优秀率100%、平均分96.9分的好成绩。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06-02
1 情感教育的内涵
2003年英国沃里克大学国际教育研讨会上,各国教育专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以及情绪。它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他们的自尊,关注每个学生能够感到身心愉悦,更为重要的是关注他们与别人之间的关系的效果,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是情感教育的核心”。卢家楣教授在《情感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更为具体地指出,“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从以上专家对情感教育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情感教育更为完整,它着重从知情交融的教学活动中的“情感”角度来分析教学现象,告诫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回避、抽离情感层面,而应该把认知和情感统一起来。
2 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课堂的探索与运用
2.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缩短师生距离感,开展平等对话,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同营造民主、和谐、融洽、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也是培养学生社会情感的重要载体。教学氛围是一种隐性教育。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民主、和谐、融洽、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够进一步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变“厌学”为“愿学”。那么如何去谐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罗杰斯认为,“能否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首先取决于教师行为,即取决于他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1)“关心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石”教师应具有关怀品质,要懂得关心、理解、认同、尊重、友情和信任学生。
“具有关怀品质的教师,他们关注的目光不是指向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指向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自我观念,坚持他们的学业努力和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各个方面。”具体来说,一个具有关怀品质的教师,就是能关心、爱护、尊重、理解、赏识、信任学生,并且懂得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这样的关怀虽然并没有指向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友善态度,对个人的关心及人际间合作的教育风格,对学生的智力行为会产生大量积极肯定的影响。而做好一个具有关怀品质教师的关键在于,应特别注意让那些存在差异的学生获得多元的价值肯定,让“沉默的大多数”不要放弃自我,因为这些学生都更需要教师对他们抱持教育责任和生命关怀,更需要为他们创设在交往语境中积极感受自我的机会,满足其自尊需要,使之成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达到降低他们的焦虑,消除其情感障碍的目的,最终增强他们的自信,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感。
(2)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创轻松、愉快课堂。
着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是学习的原始动力。学习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可见,就英语学习来说,是否有兴趣是影响英语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游戏、猜谜、幽默法,适当的竞争、绕口令等多种教学方式和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来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合作意识,使学生“互学”,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态度。
合作精神是培养情感态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合作性学习,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可增强课堂凝聚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频繁交流,形成了合作气氛,从而获得交际的乐趣。所以,在英语课堂中,适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小组对话、小组讨论、小组表演skit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当好设计者、组织者、鼓励者和评价者的多重身份。
2.2 对教学资源的情感性处理
内尔・诺斯丁认为“每一个伟大胜利的作品都同时是对人类情感与智慧的探索,都包含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思考。我们应该让这些存在主义的思考与情感教育启迪我们”。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音像、电视、网络等各种载体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善于挖掘真实事例所蕴含的有价值的情感因素,将其生成情感教育的资源。因为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因真实而令人信服,是最具有亲和力的情感教育资源,也更具有号召力。这就要求教师,对生活、对人生抱持一种积极热忱的态度,关心社会,认真感受,充分展示其中的显性情感因素,仔细挖掘其中的隐性情感因素,努力诱发悟性情感因素,并对不含情感因素的内容赋予其适当的情感色彩。这样一来,势必可以拓展情感教育的渠道,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精神成长。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阅读“she said heIping 0thers changed her life”说的是几个北京大学的毕业去甘肃偏远乡村当志愿教师的故事,我给学生讲了现实生活中,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故事,对学生的触动很大,并表示要好好学习,将来也为乡村教育的建设做贡献。
2.3 构建与情感教学相匹配的学习评价
(1)认知评价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相结合。
长期以来,由于情感因索的忽视,很多英语教师在评价时,缺乏情感交流,对学生的情感需要基本上不考虑,因而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大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从情感维度着手,对教学评价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优化,使学生得到认知反馈的同时,也感受到情感上的影响,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061-01
民主课堂需要启蒙、需要法制、更需要权威,但是推行民主课堂的基本手段不应当是教师的强制,而是学生的同意,民主教学既然是学生的统治,就应当尊重学生自己的自愿选择。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新科标的不断完善,教师已经不再如过去般是课堂中的主导角色了。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除去课堂上的老师角色外,更多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合作者,要与学生平等、民主、和谐地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我国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就说过遇事喜欢和学生商量,他能把所教的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和老师,学生也因此把老师的教学变成自己的任务。凡事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待和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拉近教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实施民主教学,要求教师去掉教师的威严,教师里不再是领导者、导演、警察等角色,让自己蹲下身来保持和学生的高度。民主课堂与“老课堂”最大的不同就是要懂得倾听,而不是教师一味的说,学生一味的听,要知道学生想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更好的教学,针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把课堂教学最大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随着课堂不断深入化,教学形式也多样化,变得精彩,由过去的“满堂灌”到慢慢改变的“满堂问”我们也从一根粉笔,一本书的形式变成了一体机、投影仪,这都是对民主教学都有非常大的帮助。然而影响课堂因素也有很多,既有教师与学生的也有人文因素,我们应该抓住关键因素,做到民主平等课堂。如今的课堂教学,老师是以启发是的提问,但也都用暗示的语言,把学生的思路拉到教师设计好的,标准答案,这样学生依然很被动的跟着老师走,我们要善于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
培根曾经说过:“学问并不是把他它们本身的用途教给我们,如何运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外的、学问以上的唯一智慧”。民主教学有一定的开放性,不止教学也要学做人,我是一名年轻的一年级班主任,在处理教学和同学之间的纠纷时,更要民主,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学下去的欲望。低年级的学生有太多求知欲,教师要耐心、细心的给予学生解答。在处理同学间的小纠纷的时候也要民主,要懂得倾听学生的个人想法,避免给学生内心造成心理负担,要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知道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以老师的身份“吓唬”他们。
让学生去过一种民主的生活,使他们对自己的事务有参与的意识和表达的途径,要引导学生过好这样的生活。同时对于班级议事,从教育和引导的角度,就需要引导学生讨论和认识议事的目的,帮助他们建立议事的规则,引导他们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表达自己的意见、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他们认识自己的责任和权利,这是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要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和生活经历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引导形式,在教育内容上要有梯度、有递进,注意衔接和配合,在教育方式上以参与体验为主,辅以讨论和反思,在过程中引导、在过程中完善,逐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提高学生的参与水平和参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