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9 15:51: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电气设备维修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引言
我国目前的钢铁生产企业的设备多数采用定期计划检测维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国外很多先进的有关冷轧设备诊断性检修的经验不断涌入设备维修部门,推动电气设备检修管理体制的变革。根据本人多年冷轧厂设备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对于设备维护、点检及设备管理积累了些经验。从状态检修管理体制、技术手段等几个方面阐述冷轧厂,分析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制度深化改革以及发展前景变化。先进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仪器设备是设备维修维护的基础。依据监测仪器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来判断设备的异常,预测设备的故障,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检修,即根据设备的健康状态来安排检修计划,实施设备检修。以确保设备维修不影响,正常生产计划。
2、电气设备维修方法
1)了解、分析故障是维修的前提。对于有故障的电气设备,应先了解产生过程的故障发生前后的经过及故障产生后的现状。对于不熟悉的电气设备,必须先深入了解电路原理和设备结构,同时必须按照设备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和维修。在充分了解设备后方可拆卸,同时必须认真记录每个部件的功能、位置、连接方式,与之连接的其他器件的相对关系。
2)加强设备检查的先后顺序。检查必须注意检查的先后顺序,否则会影响设备检查与维修效果。在确定机械部件无故障后,再检查电气元件。检查电路故障时,应利用检测仪器寻找故障部位,确认无接触不良故障后,再有针对性地查看线路与机械的运作关系,以免误判。检查时先检查外部,检查设备表面有无明显裂痕、缺损,查看设备维修史、使用年限等信息。对于电气设备内部的检查,拆卸前必须排除设备故障,确定为设备内部故障后才能拆卸,否则,盲目拆卸设备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检查后务必先不要急于更换损坏的电气元件,确认其他电路正常后,方能更换损坏的电气元件。
3)对污染较重的电气设备,先对其按钮、接线点、接触点进行清洁,检查外部控制键是否失灵。许多故障都是由脏污及导电尘块引起的,一经清洁故障往往会排除。在设备未通电时,判断电气设备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以及保险丝的好坏,从而判定故障的所在:通电试验,听其声、测参数、判断故障,最后进行维修如在电动机缺相时,若测量三相电压值无法着判别时,就应该听其声,单独测每相对地电压.方可判断哪一相缺损。
4)电源部分的故障率在整个故障设中占的比例很高。所以先检修电源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因装配配件质量或其他设备故障而引起的故障,一般占常见故障的50%左右,电气设备的特殊故障多为软故障,要靠经验和仪表来测量和维修。检修时,必须先检查直流回路静态工作点,再交流回路动态工作点。对于凋试和故障并存的电气设备,应先排除故障,再进行调试,调试必须在电气线路速的前提下进行。
3、电气设备检定修制管理措施
1)深化点检定修制。以设备管理、检修费用的全员管理,实现由设备的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计划检修向预知状态检修的深化发展。
2)加强计算机检修管理系统。完善在线设备的在线监测诊断网络和技术体系,同时,建立针对重点设备的监测数据库和知识库,对设备的变化趋势进行实时分析和诊断。在计算机终端建立设备综合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实现对设备的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可以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企业生产管理软件系统,如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机组振动测试及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机组机械状态分析及故障诊断系统等。深入发掘和利用现有的EYS、ECS等系统数据库和小神探点检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进一步提升设备点检、检修管理,使设备检修管理计划性更强、效率更高。
3)加强资料收集整理。做好各类设备的状态检测和设备检修台帐、报告总结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时地对各类设备数据库进行补充和完善,尽力收集好那些重要、进口设备所缺失的核心资料,或者至今尚未解体过设备的资料数据。充实经验积累,便于掌握设备技术状态、提高故障判断和分析能力。
4)完善状态检测手段。掌握设备信息要搞好状态检修,同样要更多地掌握各种信息,完善状态检测技术和检修管理手段,提高设备检测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设备管理的可靠性。要利用INTERNET网或其它信息手段了解最新设备检测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管理水平发展的动态,并利用先进的检测仪器,提升管理思路和模式,提高设备检测、管理水平。前面提到过,从配置的状态检测设备功能开发上来看,检测设备和手段还不够完善。开发完善现有设备仪器的功能,逐步配置先进的状态检测仪器,有条不紊地完善和发展的状态检测技术,解决实时系统中尚存的现场测点不完备等问题。继续研究对各机组大电机、焊机等重要设备的运行参数超限、定转子监测装置、绝缘检测等进行报警。要搞好设备状态检修另一个环节是在线检测和离线检测的结合,通过对那些连续不断的在线实时数据的信息分析,并用离线检测手段进行跟踪确认,确保设备的可靠运行。以主要设备为重点,继续加紧如大电机运行状态在线监测,大型转动机械、齿轮箱等在线故障监测系统,紧紧依靠实时数据系统,加强对实时信息过程参数的掌握,对于偏离正常运行参数的设备作趋势分析,跟踪检测,及时把异常和故障消灭在萌芽中。
故障诊断与状态检修有机结合的检修管理模式是冷轧厂检修管理的发展方向,是从预防性检修发展而来的更高层次的检修体制,是一种以设备状态为基础,以预测设备状态发展趋势为依据的检修方式。
4、结论
对设备的日常维护、日常点检、定期重点检查、在线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所提供的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判断设备的健康和性能劣化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在设备故障发生前及性能降低到不允许极限前有计划地安排检修。点检定修、故障诊断与状态检修三者间是一个整体,实质就是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没有完整的、有用的数据收集就不可能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后及时分析研究,找出故障原因及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机理,就需要故障监测和诊断。而状态检修是为合理、经济地解决设备故障而提出来的优化检修方法。
参考文献:
[1]刘贺泽,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17)
[2]杨忠,设备维修策略探讨钢铁研究.2010.( 6).
关键词:
现代船舶;电气设备;维修决策;故障排除;信息技术;船舶事业
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日新月异的进步态势成为现代船舶电气化、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电气设备的研发以及投入使用越来越成为现代船舶发展的关键点。据有关资料可知,船舶中的电气设备主要包括船用变压器、开关柜、CESC系列岸电箱、控制台、CEDP系列分配电箱、主配电板以及应急配电板、海洋平台变压器等。这些电气设备在内的管控工作对于整个船舶行业的正常运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呈系列化、通用化以及模块化的态势处于发展过程中。在现代船舶电气设备的研发与改进工作中,维修及其决策方法作为整个电气系统的基本保障,一直以来都是相关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如何构建一个具有高水平自动化、科学化以及动态化的船舶电气设备维修养护体系,就成为相关专家与学者探讨的热点。对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实践经验,从现代船舶电气设备维修决策方法的必要性与现状入手,对其具体方法展开进一步论述。
1现代船舶电气设备维修决策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发展现状
机电设备是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现代化的船舶行业而言,其具备研发与应用的时代价值。任何一个机电系统都包括零部件的选用与优化、系统构架、系统操作与管理以及机电设备维护等环节,其中维修以及维修决策对于船舶的电气设备来说不仅具有维持其正常运作保障船舶质量安全的作用,同时对于整个船舶电气设备的先进性发展也同样存在推动性价值。在现代的船舶电气设备维修工作中,主要包括周期性维修以及状态维修两种维修策略。其中,周期性维修属于定期检修工作的一种,是我国长期使用的、较为传统的维修途径。具体而言,周期性维修主要分为计划大修以及预防维修两个策略;其以既定的检修项目标准与流程为依据开展维修工作,且未到检修日期不进行相关的维修探查。计划大修所覆盖的维修方面极广,将带来一次规模较大的成本支出,且不一定能获取相应的检修效益。周期性维修的具体内容相对固化,不利于新问题、弊病的检出,可见传统的维修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其也逐渐表现出较强的局限性。另一种维修模式即相对新兴的状态维修策略。状态维修模式属于动态检修体系的一种,其主要检修依据为具体的船舶电气设备运行状态,具有实时性、连续性以及可靠性,相较于传统的周期维修模式更科学、合理。其中,对于状态维修模式而言,在线状态的监测是核心,如何在设备的运作过程中提高监测的真实有效性,是状态检修的关键。具体来说,状态维修中应注意的工作内容包括监测的频率、范围、时间点参数设置、应急的可能性等方面,尤其要关注故障可能性检出时间与设备故障时间的监测,从而为整个维修策略的计划提供可靠依据。然而,从另一方面看,若船舶的电气设备不在常规的检修环节中发生故障或者设备的故障风险并不存在时间的相关性,此时状态维修则需要与周期维修策略相结合,进而提高整个维修决策的有效性。另外,除了周期性维修以及状态维修以外,为了提高现代船舶电气设备维修的全面性与有效性,相关部门还可以指定常规的重点设备检修策略,对于故障频发、联动性特征强、对于设备正常运作十分重要的部分进行主动检修,对于相对次要且不会带来致命损害的部分则进行故障后检修。总而言之,现代船舶的电气设备对于其安全使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一个真正有效的现代船舶电气设备维修决策应该包括定期与实时维修、主动与被动维修、故障检修与预防检修等在内的维修策略方案,只有将各种可能性的检修应对策略有机结合进而促进维修体系的发展,也只有建立相对完善的维修决策体系,充分提高日常电气设备维修的全面性、科学性、有效性,才能真正促使船舶的电气设备运行长期处于最优状态,并达到在优化船舶电气设备维修成本体系的基础上提高其运行安全与效益的目的。
2现代船舶电气设备维修决策方法总览
电气设备是现代船舶正常有效运作的重要部分,其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要求相应的日常维修工作具有全面性、时效性以及技术性。笔者认为,要提高现代传播电气设备的维修效率,应从决策计划出发重点关注包括维修前的准备、检修原则与流程、检修的具体方法三方面,具体如下:
2.1维修前的安全措施准备工作
船舶的电气设备属于高强度的机电设备,其运行需要较大规模的电力能源支持,且整个设备体系结构复杂,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笔者认为,在开展日常的维修决策工作前,必须首先做好安全措施的准备工作,争取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事故的发生。其中可包括:(1)保证在断电状态下进行故障检修,在此基础上方可开启电气护罩,并做好重要的安全标识工作,以避免出现非检修人员失误触电的事故;(2)确保整个电气设备的维修工作一直处于足够的照明状态下,若需使用手提灯进行检修工作,应将手提灯的电压时刻控制在安全值范围中,并在必要时对手提灯的灯泡进行护罩设置;(3)检修人员一定要对检修环境进行重复排查,确保检修工作附近无不相关人员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方可进行带电测试;(4)为了保证检修人员的工作安全,在进行带电检修的过程中,应配备一名专业人员进行应急辅助,确保当不良情况发生时能及时帮助切断电源从而防止事故发生。
2.2船舶电气设备的故障排除原则及流程
船舶的电气设备检修属于一项体系工作,具有其一定的结构性,要求工作人员根据其固有的规律以及检修的效率采取相应的检修策略。笔者认为,电气设备的故障排查首先应遵循三个必要原则,分别为先易后难原则、先动后静原则以及先外后内原则。(1)先易后难要求检修人员先从相对简单的部分入手进行检查,包括控制回路的测量、保险丝的检测等,对于结构复杂的部分应从结构简单的入手进行拆检,并在此基础上先从故障可能性大的入手进行拆检;(2)先动后静原则要求检修人员对在运行状态的设备先进行检修,包括隔离开关、机械运动的相关设备部分等;(3)先外后内原则要求检修人员从故障可能性较高的外部结构入手进行检修,如限位开关、动作元件以及传感器等。总之,遵循相应的故障检修原则有助于提高维修工作的有效性,避免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此外,船舶的电气设备一般流程可参照以下模式:(1)设备的故障情况表述;(2)提取电气设备相关线路图与资料;(3)讨论设备的故障因素;(4)故障定位;(5)制定拆检设备的具体维修计划;(6)维修;(7)修复并试验。根据船舶电气设备故障的具体情况可对该流程进行细化以及具体优化。
2.3船舶电气设备维修决策的若干方法
在上文论述基础上,笔者总结了现代船舶电气设备维修决策的若干方法,包括直观法、比较法、短路法以及经验故障排除法。
(1)直观法指检修人员通过对电气设备包括看、摸、听、闻等感官检验途径进行的初步故障判定,其中看包括电气设备外观是否平整、颜色是否异常,听设备运作时机组声音是否异常,闻设备运作时是否存在异常气味,摸设备运作中是否存在异常颤动并判断其运作温度等;
(2)比较法即检修人员在进行故障的排查过程中,在疑似故障的元件基础上,对其进行更换,若替代元件造成设备运行差异,则可判定为故障并进行进一步排查。一般来说,现代船舶的电气设备具体元件结构均具有其备用材料,因此灵活采用替代法有助于提高检修的效率;
(3)短路法是电气维修工作中最为常见的方法,其主要旨在通过对包括开关、继电器、接触器触点等构成的电路排查进行检修,由此检出故障。一般来说,检修人员可通过将鳄鱼夹等工具进行疑似故障触电连接,在故障消失时可判断该设备部分存在故障,应对接触不良的电气元件进行维修或更换。在采用短路法时,要保证检查后的短接线材料拆除,避免短接线造成电气设备运作风险的情况发生;
(4)经验故障排除法是以检修人员的固有技术经验为基础的维修策略,该策略对检修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维修人员也只有在长期的维修实践、记录、学习以及总结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快速、有效地组织和开展维修工作,相关企业应注意培养该类型的工作人员,以提高船舶电气设备维修队伍的综合素质。
3结语
综上所述,船舶行业作为社会运输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动力,其研发技术、质量以及安全等均对整个行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现代船舶电气化的发展,电气设备的结构复杂化、技术先进化趋势对维修工作提出了新时期的难题。因此,将传统的周期性维修与自动化的状态维修、综合维修策略相结合,在安全保障、标准以及原则基础上不断对维修决策的方法进行实践、总结、尝试与创新,是船舶电气设备正常有效运作的发展动力。只有不断对船舶电气化领域进行技术研发,才能真正提高维修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而为船舶运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温立达.引起船舶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的因素[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6).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配备先进的设备,实施良好的设备管理策略,是企业赢得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获得最佳性价比的必要条件。
一、探析电气设备常出现的故障及特征
(一)电气设备内部线路故障是其最为常见的故障之一
电气设备内部线路的常见故障主要有电缆接插件故障和导线故障,现在简要地分析其故障几点起因:首先,电气设备的接插件安装不正确;其次,电气设备内部线路维修过程中,未采取科学地维修方案、有些维修人员甚至选用了不合格的材料等。除此之外,电气设备还受到外界的环境影响,如电气设备经过长期使用,内部线路受到环境污染、电子元件发生相互磨损、振动、老化,导致接插件松动、腐蚀、氧化,导线的绝缘层等非金属物质老化变质,影响到内部线路的运行性能。另外,空气的湿度、温度将诱使内部线路部件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也会加速线路老化。所以,内部线路故障将经常出现在使用年限过长的电气设备上,线路损耗性故障相当常见,如由于氧化导致内外导体绝缘阻值下降、馈线插头接触不良、电缆中插头插座氧化、变形等造成的内部线路不能正常传送信号等。
(二)电气设备内部线路故障的特征
电气设备内部线路系统是一个很复杂的结构,线路复杂,交联内部线路多且长,每一电线束由多根电线组成,为了避免这些电线束相互碰擦,在电气设备设计过程中,都将其安装在电气设备较隐蔽的边壁中。此外,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机器一直在不停地振动,会导致线路接插件连接松动,造成线路接触不良,影响电气设备的运行性能。电气设备在运行前,都会经过地面检查系统审核,检查过程可能显示正常,而运行过程中就出现了故障。由于线路被安装在电气设备的隐蔽位置,导线绝缘层破损位置隐藏在多条电线线束之中,不易检查发现。所以,电气设备内部线路的检查和维修都有一定的难度,内部线路故障很难发现和预防。
二、电气设备维修的措施
(一)先观察、后动手
在对问题电气设备进行维修期间,不可以着急动手操作,而需要认真观察,询问操作人员问题前后的异常情况。如果第一次接触设备,则需要先了解电路的结构及原理,依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在拆装电气前,应了解设备各个元件的位置、功能、连接形式等,如果缺少拼装图,需要一边记录、一边进行操作。
(二)由外部向内部进行维修
在维修设备前,需要先对设备的外部进行检查,查找其是否存在破损、裂缝等问题,并且掌握其应用时间、曾经的维修经历等,确定是设备的内部故障后才可以拆分设备,切不可以随意拆卸设备。
(三)先检查机械元件,然后再检查电气问题
唯有确保机械设备的各项元件都不存在故障以后才能够检查电气方面的问题。当进行电路检查期间,需要借助专业的检测设备,排除接触不良的情况,之后再针对线路同设备的运作关系进行检查,防止出现误判问题。
(四)先检查设备的静态,然后检查设备的动态
当设备还没有联通电源期间,需要判断设备的接触器、按钮、保险丝等完好无损,进而判定问题位置,然后进行通电检测,倾听设备的运转声音、测量设备的工作参数,最终进行维修。例如:针对电动机的缺相情况,假如无法判定三项的电压值,需要先倾听运作声音,单独测量各相的电压,之后判定缺损位置,进行维修。
(五)先对设备进行清理,之后进行维护
如果设备受到严重污染,需要先对其接线点、按钮等进行清理,检查控制键的情况,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污渍和导电尘块导致的,经过处理以后就可以解决。
三、加强设备保养工作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制度
企业应当认识到设备维护的重要意义,从制度上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对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进行完善,是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发挥设备性能的重要保障。企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管理的管理制度。制度相关的设备检修计划,明确设备检修保养工作目标,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使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要将设备维护和保养纳入到企业的管理中,通过调动维护人员的积极性,充分的发挥设备管理的效能。在制定设备的维护制度的时候,要实行专人负责的管理制度,在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由专人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通过实行专人负责的维护制度对于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对于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保障建设活动的连续进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制定和完善制度的过程中,从科学管理的角度进行规划,保持维护人员的岗位不变。这样有利于维护人员熟悉设备的运行和保养情况,而且在维修的过程中也比较高效,避免出现由于频繁更换维护人员而导致设备保养和维护不力的局面,给企业的设备管理带来经济上的损失。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对机械设备运行过程进行监控,加强机械设备的动态管理,由原来的被动维护改为主动维护管理,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二)做好预防维护工作
对设备在发生故障之前进行维护保养工作,不仅能够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和生产的安全进行,同时也使机械设备保养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对设备进行提前的维护保养工作,是在设备还没有达到有限磨损之前的一种预防性的作业。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应当做好相关的例行保养,对机械零部件进行紧固、和清尘工作。降低机械设备在工作中的磨损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应当加强对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机械设备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企业要认识到技术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对设备维护人员的培训力度,使设备维护人员在知识和技能上能够及时的跟随时展的需要。企业应当为设备维护人员操作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的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使机械设备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保养和维修,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要鼓励设备维护人员学习设备的新知识和技术,探索和学习新的维修方法,通过设备维护的效率,减少企业维修的支出。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加强维修人员的责任感,建立设备维修责任制,加强对维修人员的管理,减少维修工作的随意性,提高维修的效率。
四、电气设备管理工作对策
(一)不断更新设备管理理念
在管理设备的整个过程中,要想实现从传统的“修”为主到以“管”为主的科学型理念的过渡,就要牢记“维护保养为主、计划检修为辅、技术革新不断”的宗旨,提高员工积极、主动维护设备的意识,做到熟练掌握设备的结构性能,设备保养技术,知道如何排除故障或紧急治疗,从根本上建立起“自我维护”的理念。要想更好地管理、使用及改造设备,就要运用科学技术,做到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基层员工管理相结合、维护与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使设备管理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不断创新设备管理模式
为了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就要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和加强日常巡检、维修和检查工作,使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控制管理系统损耗有所降低。要在全厂员工中推行标准化生产设备管理模式,在管理设备的整个过程中,使各个环节的行为更加规范化、流程更加闭环化、控制更加严密化和管理更加精细化,做到电气设备的管理规则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实现不管如何改变管理人员、操作与维修人员,设备管理的基本框架与流程都不会改变;实施预防性维护,状态检修等先进设备维护模式,安排便于及时维修方案,准备维修配件,使因设备故障而影响生产的现象有所避免;使设备计划倒修复机制有所创新,把理论分析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确定设备的最佳维修周期,从而使设备的维修时间和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要做好电气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应做到管理与维修保养相结合。以管理为主,根据不同设备,制定相应的保养计划并按计划做好保养工作,故障发生后,本着先易后难、从外到内的原则进行维修,降低电气设备的综合运行成本。
参考文献:
一.电气设备维修的十项原则
1.先动口再动手
对于有故障的电气设备,不应急于动手,应先询问产生故障的前后经过及故障现象。对于生疏的设备,还应先熟悉电路原理和结构特点,遵守相应规则。拆卸前要充分熟悉每个电气部件的功能、位置、连接方式以及与周围其他器件的关系,在没有组装图的情况下,应一边拆卸,一边画草图,并记上标记。
2.先外部后内部
应先检查设备有无明显裂痕、缺损,了解其维修史、使用年限等,然后再对机内进行检查。拆前应排队周边的故障因素,确定为机内故障后才能拆卸,否则,盲目拆卸,可能将设备越修越坏。
3.先机械后电气
只有在确定机械零件无故障后,再进行电气方面的检查。检查电路故障时,应利用检测仪器寻找故障部位,确认无接触不良故障后,再有针对性地查看线路与机械的运作关系,以免误判。
4.先静态后动态
在设备未通电时,判断电气设备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以及保险丝的好坏,从而判定故障的所在。通电试验,听其声、测参数、判断故障,最后进行维修。如在电动机缺相时,若测量三相电压值无法着判别时,就应该听其声,单独测每相对地电压,方可判断哪一相缺损。
5.先清洁后维修
对污染较重的电气设备,先对其按钮、接线点、接触点进行清洁,检查外部控制键是否失灵。许多故障都是由脏污及导电尘块引起的,一经清洁故障往往会排除。
6.先电源后设备
电源部分的故障率在整个故障设备中占的比例很高,所以先检修电源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7.先普遍后特殊
因装配配件质量或其他设备故障而引起的故障,一般占常见故障的50%左右。电气设备的特殊故障多为软故障,要靠经验和仪表来测量和维修。
8.先后内部
先不要急于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在确认设备电路正常时,再考虑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
9.先直流后交流
检修时,必须先检查直流回路静态工作点,再交流回路动态工作点。
10.先故障后调试
对于调试和故障并存的电气设备,应先排除故障,再进行调试,调试必须在电气线路速的前提下进行。
二.检查方法和操作实践
1.直观法
直观法是根据电器故障的外部表现,通过看、闻、听等手段,检查、判断故障的方法。
(1)检查步骤:
调查情况:向操作者和故障在场人员询问情况,包括故障外部表现、大致部位、发生故障时环境情况。如有无异常气体、明火、热源是否靠近电器、有无腐蚀性气体侵入、有无漏水,是否有人修理过,修理的内容等等。
初步检查:根据调查的情况,看有关电器外部有无损坏、连线有无断路、松动,绝缘有无烧焦,螺旋熔断器的熔断指示器是否跳出,电器有无进水、油垢,开关位置是否正确等。
试车:通过初步检查,确认有会使故障进一步扩大和造成人身、设备事故后,可进一步试车检查,试车中要注意有无严重跳火、异常气味、异常声音等现象,一经发现应立即停车,切断电源。注意检查电器的温升及电器的动作程序是否符合电气设备原理图的要求,从而发现故障部位。
(2)检查方法:
观察火花: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或导线线头松动时会产生火花,因此可以根据火花的有无、大小等现象来检查电器故障。例如,正常紧固的导线与螺钉间发现有火花时,说明线头松动或接触不良。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时跳火说明电路通,不跳火说明电路不通。控制电动机的接触器主触点两相有火花、一相无火花时,表明无火花的一相触点接触不良或这一相电路断路;三相中两相的火花比正常大,别一相比正常小,可初步判断为电动机相间短路或接地;三相火花都比正常大,可能是电动机过载或机械部分卡住。在辅助电路中,接触器线圈电路通电后,衔铁不吸合,要分清是电路断路还是接触器机械部分卡住造成的。可按一下启动按钮,如按钮常开触点闭合位置断开时有轻微的火花,说明电路通路,故障在接触器的机械部分;如触点间无火花,说明电路是断路。
动作程序:电器的动作程序应符合电气说明书和图纸的要求。如某一电路上的电器动作过早、过晚或不动作,说明该电路或电器有故障。
另外,还可以根据电器发出的声音、温度、压力、气味等分析判断故障。运用直观法,不但可以确定简单的故障,还可以把较复杂的故障缩小到较小的范围。
2.测量电压法
测量电压法是根据电器的供电方式,测量各点的电压值与电流值并与正常值比较。具体可分为分阶测量法、分段测量法和点测法。
3.测电阻法
可分为分阶测量法和分段测量法。这两种方法适用于开关、电器分布距离较大的电气设备。
4.对比、置换元件、逐步开路(或接入)法
(1)对比法:把检测数据与图纸资料及平时记录的正常参数相比较来判断故障。对无资料又无平时记录的电器,可与同型号的完好电器相比较。
电路中的电器元件属于同样控制性质或多个元件共同控制同一设备时,可以利用其他相似的或同一电源的元件动作情况来判断故障。
(2)置转换元件法:某些电路的故障原因不易确定或检查时间过长时,但是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利用率,可转换同一相性能良好的元器件实验,以证实故障是否由此电器引起。
运用转换元件法检查时应注意,当把原电器拆下后,要认真检查是否已经损坏,只有肯定是由于该电器本身因素造成损坏时,才能换上新电器,以免新换元件再次损坏。
(3)逐步开路(或接入)法:多支路并联且控制较复杂的电路短路或接地时,一般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冒烟、有火花等。电动机内部或带有护罩的电路短路、接地时,除熔断器熔断外,不易发现其他外部现象。这种情况可采用逐步开路(或接入)法检查。
逐步开路法:遇到难以检查的短路或接地故障,可重新更换熔体,把多支路交联电路,一路一路逐步或重点地从电路中断开,然后通电试验,若熔断器一再熔断,故障就在刚刚断开的这条电路上。然后再将这条支路分成几段,逐段地接入电路。当接入某段电路时熔断器又熔断,故障就在这段电路及某电器元件上。这种方法简单,但容易把损坏不严重的电器元件彻底烧毁。
逐步接入法:电路出现短路或接地故障时,换上新熔断器逐步或重点地将各支路一条一条的接入电源,重新试验。当接到某段时熔断器又熔断,故障就在刚刚接入的这条电路及其所包含的电器元件上。
5.强迫闭合法
在排队电器故障时,经过直观检查后没有找到故障点而手下也没有适当的仪表进行测量,可用一绝缘棒将有关继电器、接触器、电磁铁等用外力强行按下,使其常开触点闭合,然后观察电器部分或机械部分出现的各种现象,如电动机从不转到转动,设备相应的部分从不动到正常运行等。
6.短接法
1 电气设备维修的原则
1.1先动口再动手
对于有故障的电气设备,不应急于动手,应先询问产生故障的前后经过及故障现象。对于生疏的设备,还应先熟悉电路原理和结构特点,遵守相应规则。拆卸前要充分熟悉每个电气部件的功能、位置、连接方式以及与周围其他器件的关系,在没有组装图的情况下,应一边拆卸,一边画草图,并记上标记。
1.2先清洁后维修
对污染较重的电气设备,先对其按钮、接线点、接触点进行清洁,检查外部控制键是否失灵。许多故障都是由脏污及导电尘块引起的。
1.3先普遍后特殊
因装配配件质量或其他设备故障而引起的故障,一般占常见故障的50%左右。电气设备的特殊故障多为软故障,要靠经验和仪表来测量和维修。
1.4先机械后电气
只有在确定机械零件无故障后,再进行电气方面的检查。检查电路故障时,应利用检测仪器寻找故障部位,确认无接触不良故障后,再有针对性地查看线路与机械的运作关系,以免误判。
1.5先外部后内部
应先检查设备有无明显裂痕、缺损,了解其维修史、使用年限等,然后再对机内进行检查。拆前应排除周边的故障因素,确定为机内故障后才能拆卸,否则,盲目拆卸,可能将设备越修越坏。
1.6先静态后动态
在设备未通电时,判断电气设备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以及保险丝的好坏,从而判定故障的所在。通电试验,听其声、测参数、判断故障,最后进行维修。如在电动机缺相时,若测量三相电压值无法判别时,就应该听其声,单独测每相对地电压,方可判断哪一相缺损。
1.7先电源后设备
电源部分的故障率在整个故障设备中占的比例很高,所以先检修电源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2 电气设备维修方法
2.1直观法
什么是直观法?直观法就是通过观察电气设备的运转状态,听电气设备的运转声音,来判断电气设备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直观法的检查步骤:第一步,让电气设备管理人员介绍一下电气设备运转的基本情况,以及在故障发生后,电气设备的运转状态与之前的运转状态有什么不同。像,电气设备运转的时候是否发出了异常的声音,电气设备的内部是否有水入侵;第二步,查看电气设备的外部是否有裂缝、刮痕等损伤,电气设备的零件是否松动、丢失,内部线路是否出现了缠绕、断线等状况;第三步,进行试车检查。并查看电气设备内部零件的安置与设计图所标出的内容是否有差入,对故障做出最后的确认。
2.2测量电压、电流法
测量线路中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并将测量结果与正常的电压值与电流值相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电气设备出现的故障。测量电压、电流法有三种方式,分别是:1.将电路分成几段,测量每段的电压、电流值;2.在电路中找出几个重要点,测出这几个点的电流值、电压值;3.分阶测量法。
2.3测量电阻法
测量电阻法一般都用于体积较为庞大、各个部件距离较远的电气设备。
2.4转换原件法
为什么使用转换原件法?因为一些电气设备的电路特备繁琐,维修人员很难理出一个正确的思路。在这种情况,就可以更换一些易出现故障的原件,然后运行电气设备,进行检查。使用转换原件法时,有一点是非常需要注意的:在更换原件的时候,一定要检查一下电路,看看电路是否存在异常。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含有故障的电路烧坏原件,从而减少企业在原件上的开支。
2.5强制闭合法
在什么状况下易使用强制闭合法呢?周边没有可用的器械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而且很难通过询问、查看来判断电气设备到底出现了什么故障的时候,一般会采用此种方法。强制闭合法的具体操作步骤:第一步,用绝缘物体按下继电器或者是接触器;第二步,通过查看电气设备各部分的运转情况来判断电气设备到底是存在什么问题。
2.6短接方法
短接方法一般用于检查电气设备的断路故障。断路故障包含多种故障状况,例如,导线断开、线头接触不好、焊接不牢固等。短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第一步,思考电路中的哪些部位容易断路;第二步,用一根无问题的导线连接上第一步思考出来的容易出现断路故障的部位;第三步,短接后,电气设备可以正常运转,就说明第二步短接的部位一定存在问题。
2.7逐步开路(接入)法
逐步开路(接入)法一般用于电路较为繁琐、支路较多的电气设备。含有这种电路的电气设备在出现故障时,外部并没有什么异常表现。逐步开路法操作步骤:把交流电路逐步断开,然后进行通电实验,如果熔断器断开,就说明问题出现在刚断开的线路上。逐步接入法操作步骤:首先将电路中的各个支路拆开,然后将支路逐步接入电源,进行通电实验,如果熔断器断开,就说明问题就出现在刚刚接入的支路上。
3 电气设备的维护策略
一旦电气设备产生故障,会给用户的正常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为了有效的预防电气设备的故障的产生,做好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进行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时,首先要很明确系统内的各种故障产生的后果及原因,对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针对各种故障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有效的预防措施来进行设备的维护。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中的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设备的维护工作中采用的是传统的定期检修的维护方法,这种维护方式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很多企业对设备的维护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所选用的设备的维护人员,整体的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针对电气设备维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措施进行改进:(1)定期的组织维护人员的技术培训,使电气设备维护人员的整体的素质得到提高,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使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强;(2)采用现代化的维护方法,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的检修,采用一些智能化的检修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的进行设备的维护及维修,保证设备的工作效率不受影响;(3)制定明确的电气设备维护制度,明确每个设备维护人员的责任,使电气设备的维护人员严格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及维护原则来完成设备的维护工作,提升设备的维护效果。
4结语
对设备的日常维护、日常点检、定期重点检查、在线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所提供的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判断设备的健康和性能劣化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在设备故障发生前及性能降低到不允许极限前有计划地安排检修。点检定修、故障诊断与状态检修三者间是一个整体,实质就是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没有完整的、有用的数据收集就不可能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后及时分析研究,找出故障原因及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机理,就需要故障监测和诊断。而状态检修是为合理、经济地解决设备故障而提出来的优化检修方法。
参考文献:
煤矿企业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电气设备进行支撑,以保障其可以顺利的完成井下作业,提高开采效率,保障开采安全。由于电气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井下开采过程中环境相对较差等,很容易造成煤矿电气设备问题的出现,因此为了确保煤矿企业井下开采工作的质量,有效的保障煤矿电气设备的运行是关键。
一、煤矿电气设备维修现状
(一)缺乏有效的检测设备,没有完善的实验场所
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想对煤矿电气设备进行维修不仅要靠相关工作人员的经验以及专业技能,同时其还要借助一定的设备,对煤矿电气设备进行检测。但是就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其在检测设施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影响了检测工作的进行,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有效的检测设备。要想保障检测的准确性,检测设备的质量的是关键。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在检测设备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并且现存的检测设备使用时间较久,在精确性上也显现出了一定的缺陷。(2)没有完善的实验场所。对电气设备的检测是一个细致的过程中,有时为了更加深入的对电气设备内元件进行检测,经常要在专门的实验室中继续进行。而我国一些煤矿企业由于对设备检修不够重视,因此忽视了实验场所的建造,从一个侧面上也影响了电气设备维修的进行。
(二)维修技术落后,维修人员素质不足
在进行电气设备维修的过程中,维修技术的水平,维修人员的素质等都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维修技术落后。煤矿电气设备维修技术落后是导致煤矿电气设备维修水平偏低的主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煤矿企业缺乏有效的技术管理体系。二是煤矿企业在管理制度上存在一定的漏洞,缺乏对煤矿电气设备维修技术的重视。(2)维修人员素质不足。煤矿企业在进行电气设备维修人员的选拔上存在着一定的松散性,其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人才选拔制度,因此一些不具备维修资格的人员进入到了煤矿企业的电气设备维修岗位。除此之外,煤矿企业忽视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也是造成维修人员素质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煤矿电气设备维修改进方法
(一)加大资金投入,重视设备维修
加大资金投入,上文我们提到电气设备维修与检测设备,实验场地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煤矿企业应着重增加对煤矿电气设备维修方面资金的投入。煤矿企业对设备维修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煤矿电气设备维修的质量,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煤矿企业工作人员应提高对设备维修的重视,针对电气设备维修中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管理与解决,以此促进煤矿电气设备维修水平的提升。
(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
管理是煤矿企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其对煤矿企业各方面的发展皆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此煤矿电器设备维修也不例外,具体来说在实际的工作中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应做到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在进行管理制度的完善过程中,煤矿企业应从企业实际出发,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之上,针对原有制度的不足以及现阶段煤矿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规定的设定。就煤矿电气设备维修而言,应针对其建立起有效的管理监督体系,增加对煤矿电气设备维修的监督力度,以此来提高煤矿电气设备维修的规范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三)引入高新技术,进行人才培养
针对煤矿企业电气设备维修过程中技术不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引进高新技术。技术的革新对于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力,在进行煤矿电气设备维修水平提升的过程中,有效的对其进行技术的革新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关人员应重视对新技术的应用,积极的引进国际上的新技术以保障煤矿电气设备维修技术的先进性。(2)进行人才培养。煤矿电气设备维修人员在素质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应对维修人员进行集体的培训以及考核,针对素质难以培养,无法上岗的人员给与合理的安置,确保上岗人员拥有过硬的技术水平,满足维修的具体需要。
三、总结
综上所述,煤矿电气设备维修的改进与煤矿企业自身以及煤矿企业员工都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煤矿企业应积极的发挥自身作用,给予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尽最大的肯能促进煤矿电气设备维修技术水平的提升,保障煤矿企业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U67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6-012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6.064
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日新月异的进步态势成为现代船舶电气化、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电气设备的研发以及投入使用越来越成为现代船舶发展的关键点。据有关资料可知,船舶中的电气设备主要包括船用变压器、开关柜、CESC系列岸电箱、控制台、CEDP系列分配电箱、主配电板以及应急配电板、海洋平台变压器等。这些电气设备在内的管控工作对于整个船舶行业的正常运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呈系列化、通用化以及模块化的态势处于发展过程中。在现代船舶电气设备的研发与改进工作中,维修及其决策方法作为整个电气系统的基本保障,一直以来都是相关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如何构建一个具有高水平自动化、科学化以及动态化的船舶电气设备维修养护体系,就成为相关专家与学者探讨的热点。对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实践经验,从现代船舶电气设备维修决策方法的必要性与现状入手,对其具体方法展开进一步论述。
1 现代船舶电气设备维修决策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发展现状
机电设备是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现代化的船舶行业而言,其具备研发与应用的时代价值。任何一个机电系统都包括零部件的选用与优化、系统构架、系统操作与管理以及机电设备维护等环节,其中维修以及维修决策对于船舶的气设备来说不仅具有维持其正常运作保障船舶质量安全的作用,同时对于整个船舶电气设备的先进性发展也同样存在推动性价值。在现代的船舶电气设备维修工作中,主要包括周期性维修以及状态维修两种维修策略。其中,周期性维修属于定期检修工作的一种,是我国长期使用的、较为传统的维修途径。具体而言,周期性维修主要分为计划大修以及预防维修两个策略;其以既定的检修项目标准与流程为依据开展维修工作,且未到检修日期不进行相关的维修探查。计划大修所覆盖的维修方面极广,将带来一次规模较大的成本支出,且不一定能获取相应的检修效益。周期性维修的具体内容相对固化,不利于新问题、弊病的检出,可见传统的维修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其也逐渐表现出较强的局限性。
另一种维修模式即相对新兴的状态维修策略。状态维修模式属于动态检修体系的一种,其主要检修依据为具体的船舶电气设备运行状态,具有实时性、连续性以及可靠性,相较于传统的周期维修模式更科学、合理。其中,对于状态维修模式而言,在线状态的监测是核心,如何在设备的运作过程中提高监测的真实有效性,是状态检修的关键。具体来说,状态维修中应注意的工作内容包括监测的频率、范围、时间点参数设置、应急的可能性等方面,尤其要关注故障可能性检出时间与设备故障时间的监测,从而为整个维修策略的计划提供可靠依据。然而,从另一方面看,若船舶的电气设备不在常规的检修环节中发生故障或者设备的故障风险并不存在时间的相关性,此时状态维修则需要与周期维修策略相结合,进而提高整个维修决策的有效性。另外,除了周期性维修以及状态维修以外,为了提高现代船舶电气设备维修的全面性与有效性,相关部门还可以指定常规的重点设备检修策略,对于故障频发、联动性特征强、对于设备正常运作十分重要的部分进行主动检修,对于相对次要且不会带来致命损害的部分则进行故障后检修。
总而言之,现代船舶的电气设备对于其安全使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一个真正有效的现代船舶电气设备维修决策应该包括定期与实时维修、主动与被动维修、故障检修与预防检修等在内的维修策略方案,只有将各种可能性的检修应对策略有机结合进而促进维修体系的发展,也只有建立相对完善的维修决策体系,充分提高日常电气设备维修的全面性、科学性、有效性,才能真正促使船舶的电气设备运行长期处于最优状态,并达到在优化船舶电气设备维修成本体系的基础上提高其运行安全与效益的目的。
2 现代船舶电气设备维修决策方法总览
电气设备是现代船舶正常有效运作的重要部分,其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要求相应的日常维修工作具有全面性、时效性以及技术性。笔者认为,要提高现代传播电气设备的维修效率,应从决策计划出发重点关注包括维修前的准备、检修原则与流程、检修的具体方法三方面,具体如下:
2.1 维修前的安全措施准备工作
船舶的电气设备属于高强度的机电设备,其运行需要较大规模的电力能源支持,且整个设备体系结构复杂,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笔者认为,在开展日常的维修决策工作前,必须首先做好安全措施的准备工作,争取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事故的发生。其中可包括:(1)保证在断电状态下进行故障检修,在此基础上方可开启电气护罩,并做好重要的安全标识工作,以避免出现非检修人员失误触电的事故;(2)确保整个电气设备的维修工作一直处于足够的照明状态下,若需使用手提灯进行检修工作,应将手提灯的电压时刻控制在安全值范围中,并在必要时对手提灯的灯泡进行护罩设置;(3)检修人员一定要对检修环境进行重复排查,确保检修工作附近无不相关人员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方可进行带电测试;(4)为了保证检修人员的工作安全,在进行带电检修的过程中,应配备一名专业人员进行应急辅助,确保当不良情况发生时能及时帮助切断电源从而防止事故发生。
2.2 船舶电气设备的故障排除原则及流程
船舶的电气设备检修属于一项体系工作,具有其一定的结构性,要求工作人员根据其固有的规律以及检修的效率采取相应的检修策略。笔者认为,电气设备的故障排查首先应遵循三个必要原则,分别为先易后难原则、先动后静原则以及先外后内原则。(1)先易后难要求检修人员先从相对简单的部分入手进行检查,包括控制回路的测量、保险丝的检测等,对于结构复杂的部分应从结构简单的入手进行拆检,并在此基础上先从故障可能性大的入手进行拆检;(2)先动后静原则要求检修人员对在运行状态的设备先进行检修,包括隔离开关、机械运动的相关设备部分等;(3)先外后内原则要求检修人员从故障可能性较高的外部结构入手进行检修,如限位开关、动作元件以及传感器等。总之,遵循相应的故障检修原则有助于提高维修工作的有效性,避免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
此外,船舶的电气设备一般流程可参照以下模式:(1)设备的故障情况表述;(2)提取电气设备相关线路图与资料;(3)讨论设备的故障因素;(4)故障定位;(5)制定拆检设备的具体维修计划;(6)维修;(7)修复并试验。根据船舶电气设备故障的具体情况可对该流程进行细化以及具体优化。
2.3 船舶电气设备维修决策的若干方法
在上文论述基础上,笔者总结了现代船舶电气设备维修决策的若干方法,包括直观法、比较法、短路法以及经验故障排除法。(1)直观法指检修人员通过对电气设备包括看、摸、听、闻等感官检验途径进行的初步故障判定,其中看包括电气设备外观是否平整、颜色是否异常,听设备运作时机组声音是否异常,闻设备运作时是否存在异常气味,摸设备运作中是否存在异常颤动并判断其运作温度等;(2)比较法即检修人员在进行故障的排查过程中,在疑似故障的元件基础上,对其进行更换,若替代元件造成设备运行差异,则可判定为故障并进行进一步排查。一般来说,现代船舶的电气设备具体元件结构均具有其备用材料,因此灵活采用替代法有助于提高检修的效率;(3)短路法是电气维修工作中最为常见的方法,其主要旨在通过对包括开关、继电器、接触器触点等构成的电路排查进行检修,由此检出故障。一般来说,检修人员可通过将鳄鱼夹等工具进行疑似故障触电连接,在故障消失时可判断该设备部分存在故障,应对接触不良的电气元件进行维修或更换。在采用短路法时,要保证检查后的短接线材料拆除,避免短接线造成电气设备运作风险的情况发生;(4)经验故障排除法是以检修人员的固有技术经验为基础的维修策略,该策略对检修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维修人员也只有在长期的维修实践、记录、学习以及总结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快速、有效地组织和开展维修工作,相关企业应注意培养该类型的工作人员,以提高船舶电气设备维修队伍的综合素质。
3 结语
综上所述,船舶行业作为社会运输业发展过程中的基A动力,其研发技术、质量以及安全等均对整个行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现代船舶电气化的发展,电气设备的结构复杂化、技术先进化趋势对维修工作提出了新时期的难题。因此,将传统的周期性维修与自动化的状态维修、综合维修策略相结合,在安全保障、标准以及原则基础上不断对维修决策的方法进行实践、总结、尝试与创新,是船舶电气设备正常有效运作的发展动力。只有不断对船舶电气化领域进行技术研发,才能真正提高维修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而为船舶运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电气设备维修是优化电气运行的主要方法,规避电气设备运行中潜在的破坏风险,既可以提升电气设备的运行水平,又可以保障电气设备的质量。电气设备维修方法必须遵循实践性原则,符合电气设备维修的标准,促使各项维修方法都能落实于电气设备维修内,进而在电气设备维修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满足电气设备维修的需求。
1.电气设备的维修原则
电气设备维修原则用于约束维修方法与实践,规范维修方法的应用。电气设备维修原则可以分为四项,分析如下:
1.1 咨询优先原则
电气设备故障维修时,维修人员应先咨询基础情况,掌握电气设备的状态后再安排实践维修。电气设备的故障类型多,维修人员通过相关的咨询,既可以明确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各项结构特性,还可以细化设备的组装方式,更加深入的得出设备故障的信息,以免出现过于盲目的维修。维修人员汇总优先咨询的内容,理清电气设备故障维修中的思路,依照咨询优先的原则,有利于维修实践的准确性,排除影响设备故障维修的其它因素。
1.2 由外到内原则
电气设备都有自身的连接特性,结合设备特性提出由外到内的原则。电气设备维修时,如果直接采取内部维修的方式,很容易损坏电气设备的细小部件,即使完成故障维修,也会干扰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电气设备维修中落实由外到内的原则,重点检查电气设备的外在状态,确定电气设备故障是由内部原因引起的,之后再进行内部维修,最大限度的保护电气设备的整体性。
1.3 静态到动态
电气设备维修中静态到动态的原则,是指断电与通电状态下的维修。断电状态下的静态检修,有助于找出电气设备故障的原因,判断电气设备内是否出现损坏、断线的情况,排除静态故障的干扰后,为电气设备通电,实行通电状态下的测量与检测,直至找出相关的故障。
1.4 机械到电气
电气设备故障类型中,机械故障的比重要高于电气故障,所以电气设备维修方法要遵循先机械后电气的原则。一般电气设备故障维修时,先要排除机械故障,确定属于电气故障的范畴后,再诊断电气故障,提升电气设备维修的效率,避免错误维修的行为。
2.电气设备的维修方案
电气设备的种类较多,维修方案需要与电气设备保持一致。电气设备的维修方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分析如下:
2.1 维修主要设备
电气系统内的主要设备,需要应用相关的监控系统,为维修方案提供有用的信息。主要设备的维修方案偏重于日常检修,也是最为常用的检修方案。维修方案中应该包括需要维修设备的具体信息,按照电气设备维修的规模,安排维修人员,优化主要电气设备的运行。
2.2 维修高级设备
高级设备维修方案注重电气设备的管理,电气设备运行中,需要降低高级设备的故障发生率,保障电气系统的可靠性。高级设备维修方案中应该表明故障的规律,提前在维修方案中表明故障维修的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按照维修方案实施故障处理的方法。
2.3 实行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是电气设备维修方案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方式,其在维修方法与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能够依照电气设备的状态大致判断故障类型,提升了维修方案的水平。
3.电气设备维修方法的实践
根据电气设备的运行,规范维修方法的实践应用,利用可操作性评价维修方法的实践价值,发挥维修方法在电气设备中的优势。
3.1 直观法
直观法是电气设备维修中最直接的实践方法,观察电气设备的状态,判断设备是否出现故障。直观法主要是以听、看等方式为主,解决电气设备中已经明显表现出来的故障。
直观法的实践方式为:维修人员咨询电气设备在现场的工作状态,检查设备运行的相关记录,大概判断故障的类型和位置,找出引发设备故障的原因,还要检查电气设备故障是否具有扩大的可能性,以免引起事故,以此为基础制定维修的方案。
3.2 短接法
短接法在电气设备维修中具有局限性,不能应用在所有的故障维修中,只能应用在限定的范围内。短接法常用的故障有:接地故障、短路故障等,维修人员根据电气设备的故障表现,安排短接法的应用,短接法还可配合其余的的检查方法,降低电气设备的维修难度。
短接法的实践方式为:维修人员借助绝缘导线,标记出可能存在电气设备故障的线路,将绝缘导线短接到线路两端,观察故障线路的状态[1]。如果接入绝缘导线后故障线路正常,表示该线路的电气设备出现故障,短接法的检查方式简单,但是检查范围较多,需要由专业的维修人员判断后,再使用短接法。
3.3 强迫闭合法
强迫闭合法在电气设备维修中,常用在应急维修中。电气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突况,维修人员不能及时找出故障点,因而无法选择匹配的检测仪表。
强迫闭合法的实践方式为:维修人员按照强迫闭合法的要求,在绝缘环境下强行操作,闭合触点后观察电气设备的状态,由此即可观察到出现故障的电气设备,结合强迫闭合法得出的结论迅速安排检修。
3.4 测量法
测量法是根据电气设备的供电方式,选择电压或电流的测量点,对比正常状态下的数值,找出电气设备潜在的故障[2]。测量法的内容较多,其可按照电气设备的需求,选择恰当的测量方式。测量法在大型电气设备中较为常用,而且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测量法的实践方式为:维修人员遵循电气设备测量的原则,确定测量法的方式,通过测量法确定电气设备的故障原因,维修人员在测量法的操作过程中,应该树立安全维修的意识,科学的设定测量仪器的档位,降低设备维修实践中的难度。
4.结束语
电气设备的维修方法与实践,需要以维修原则和方案为基础,按照原则与方案内的内容设计,规范维修方法的应用,同时保障维修方法的实践性。维修方法必须符合电气设备的运行需求,由此才能保障维修方法可以投入到实践操作中,维修电气设备的质量性能,防止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出现问题,体现维修方法与实践的价值意义。
1 电气设备维修的原则
1.1 先动口再动手:对于有故障的电气设备,不应急于动手,应先询问产生故障的前后经过及故障现象。对于生疏的设备,还应先熟悉电路原理和结构特点,遵守相应规则。拆卸前要充分熟悉每个电气部件的功能、位置、连接方式以及与周围其他器件的关系,在没有组装图的情况下,应一边拆卸,一边画草图,并记上标记。
1.2 先外部后内部:应先检查设备有无明显裂痕、缺损,了解其维修史、使用年限等,然后再对机内进行检查。拆前应排除周边的故障因素,确定为机内故障后才能拆卸,否则,盲目拆卸,可能将设备越修越坏。
1.3 先机械后电气:只有在确定机械零件无故障后,再进行电气方面的检查。检查电路故障时,应利用检测仪器寻找故障部位,确认无接触不良故障后,再有针对性地查看线路与机械的运作关系,以免误判。
1.4 先静态后动态:在设备未通电时,判断电气设备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以及保险丝的好坏,从而判定故障的所在。通电试验,听其声、测参数、判断故障,最后进行维修。如在电动机缺相时,若测量三相电压值无法判别时,就应该听其声,单独测每相对地电压,方可判断哪一相缺损。
1.5 先清洁后维修:对污染较重的电气设备,先对其按钮、接线点、接触点进行清洁,检查外部控制键是否失灵。许多故障都是由脏污及导电尘块引起的。
1.6 先电源后设备:电源部分的故障率在整个故障设备中占的比例很高,所以先检修电源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1.7 先普遍后特殊:因装配配件质量或其他设备故障而引起的故障,一般占常见故障的50%左右。电气设备的特殊故障多为软故障,要靠经验和仪表来测量和维修。
1.8先后内部:先不要急于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在确认设备电路正常时,再考虑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
1.9先直流后交流:检修时,必须先检查直流回路静态工作点,再检查交流回路动态工作点。
2 电气设备检查的方法
2.1 直观法。
直观法是根据电器故障的外部表现,通过看、闻、听等手段,检查、判断故障的方法。观察火花: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或导线线头松动时会产生火花,因此可以根据火花的有无、大小等现象来检查电器故障。例如,正常紧固的导线与螺钉间发现有火花时,说明线头松动或接触不良。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时跳火说明电路通,不跳火说明电路不通。控制电动机的接触器主触点两相有火花、一相无火花时,表明无火花的一相触点接触不良或这一相电路断路;三相中两相的火花比正常大,别一相比正常小,可初步判断为电动机相间短路或接地;三相火花都比正常大,可能是电动机过载或机械部分卡住。在辅助电路中,接触器线圈电路通电后,衔铁不吸合,要分清是电路断路还是接触器机械部分卡住造成的。可按一下启动按钮,如按钮常开触点闭合位置断开时有轻微的火花,说明电路通路,故障在接触器的机械部分;如触点间无火花,说明电路是断路。动作程序:电器的动作程序应符合电气说明书和图纸的要求。如某一电路上的电器动作过早、过晚或不动作,说明该电路或电器有故障。
2.2 对比法。
把检测数据与图纸资料及平时记录的正常参数相比较来判断故障。对无资料又无平时记录的电器,可与同型号的完好电器相比较。电路中的电器元件属于同样控制性质或多个元件共同控制同一设备时,可以利用其他相似的或同一电源的元件动作情况来判断故障。
2.3 置转换元件法。
某些电路的故障原因不易确定或检查时间过长时,但是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利用率,可转换同一相性能良好的元器件实验,以证实故障是否由此电器引起。运用转换元件法检查时应注意,当把原电器拆下后,要认真检查是否已经损坏,只有肯定是由于该电器本身因素造成损坏时,才能换上新电器,以免新换元件再次损坏。
2.4 逐步开路(或接入)法。
多支路并联且控制较复杂的电路短路或接地时,一般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冒烟、有火花等。电动机内部或带有护罩的电路短路、接地时,除熔断器熔断外,不易发现其他外部现象。这种情况可采用逐步开路(或接入)法检查。逐步开路法:遇到难以检查的短路或接地故障,可重新更换熔体,把多支路交联电路,一路一路逐步或重点地从电路中断开,然后通电试验,若熔断器一再熔断,故障就在刚刚断开的这条电路上。然后再将这条支路分成几段,逐段地接入电路。当接入某段电路时熔断器又熔断,故障就在这段电路及某电器元件上。这种方法简单,但容易把损坏不严重的电器元件彻底烧毁。
2.5 强迫闭合法。
在排除电器故障时,经过直观检查后没有找到故障点而手下也没有适当的仪表进行测量,可用一绝缘棒将有关继电器、接触器、电磁铁等用外力强行按下,使其常开触点闭合,然后观察电器部分或机械部分出现的各种现象,如电动机从不转到转动,设备相应的部分从不动到正常运行等。
2.6 短接法。
设备电路或电器的故障大致归纳为短路、过载、断路、接地、接线错误、电器的电磁及机械部分故障等六类。诸类故障中出现较多的为断路故障。它包括导线断路、虚连、松动、触点接触不良、虚焊、假焊、熔断器熔断等。对这类故障除用电阻法、电压法检查外,还有一种更为简单可靠的方法,就是短接法。方法是用一根良好绝缘的导线,将所怀疑的断路部位短路接起来,如短接到某处,电路工作恢复正常,说明该处断路。
电气故障的诊断和检修的方法很多,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最终目的是要迅速查找出故障的原因,找出故障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把故障及时处理,从而有效地保障生产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兰晓威.电气设备维修检查的原则与方法[J].民营科技,2010,4
[2] 毛书波,陆文萍.机床电气设备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J].民营科技,2008,7
1.电气设备维修的十项原则
在当前电气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定期维修是其主要的维修手段和维修方法,更是电气设备在工作中过程中的基本故那里手段。其最大特点是以单纯的时间周期为基础,利用严谨的管理规范手段进行分析,提出其相应的管理依据和控制措施,制定严格的管理规范方法。依据规程、规范和制度等要求编制计划,安排设备的维修。这种维修方式是当前电气设备的主要措施,是不管设备的实际情况如何,当前的社会技术发展的状况是怎么样的,只是以时间作为基本的维修工期进行维修的过程。这种做法不考虑设备客观上存在着状态差异,由此产生了维修过剩,在维修的过程中,对设备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有利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的理解都是不足和影响其正常使用的前提和关键。
(1)先动口再动手:对于有故障的电气设备,不应急于动手,在维修的过程中应当对其中的各种故障进行分析与了解,并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对于生疏的设备,还应先熟悉电路原理和结构特点,遵守相关的规定和规则,按照当前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管理的过程。拆卸前要充分熟悉每个电气部件的功能、位置、连接方式以及与周围其他器件的关系,在没有组装图的情况下,应一边拆卸,一边画草图,并记上标记。
(2)先外部后内部:应先检查设备有无明显裂痕、缺损,了解其维修史、使用年限等,然后再对机内进行检查。拆前应排除周边的故障因素,确定为机内故障后才能拆卸,否则,盲目拆卸,可能将设备越修越坏。
(3)机械后电气:只有在确定机械零件无故障后,再进行电气方面的检查。检查电路故障时,应利用检测仪器寻找故障部位,确认无接触不良故障后,再有针对性地查看线路与机械的运作关系,以免误判。
(4)先静态后动态:在设备未通电时,判断电气设备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以及保险丝的好坏,从而判定故障的所在。通电试验,听其声、测参数、判断故障,最后进行维修。如在电动机缺相时,若测量三相电压值无法着判别时,就应该听其声,单独测每相对地电压,方可判断哪一相缺损。
(5)先清洁后维修:对污染较重的电气设备,先对其按钮、接线点、接触点进行清洁,检查外部控制键是否失灵。许多故障都是由脏污及导电尘块引起的。
(6)先电源后设备:电源部分的故障率在整个故障设备中占的比例很高,所以先检修电源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7)先普遍后特殊:因装配配件质量或其他设备故障而引起的故障,一般占常见故障的50%左右。电气设备的特殊故障多为软故障,要靠经验和仪表来测量和维修。
(8)先后内部:先不要急于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在确认设备电路正常时,再考虑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
(9)先直流后交流:检修时,必须先检查直流回路静态工作点,再交流回路动态工作点。
(10)先故障后调试:对于调试和故障并存的电气设备,应先排除故障,再进行调试,调试必须在电气线路速的前提下进行。
2. 检查方法和操作实践
(1)直观法直观法是根据电器故障的外部表现,通过看、闻、听等手段,检查、判断故障的方法:①检查步骤:调查情况:向操作者和故障在场人员询问情况,包括故障外部表现、大致部位、发生故障时环境情况。如有无异常气体、明火、热源是否靠近电器、有无腐蚀性气体侵入、有无漏水,是否有人修理过,修理的内容等等。初步检查:根据调查的情况,看有关电器外部有无损坏、连线有无断路、松动,绝缘有无烧焦,螺旋熔断器的熔断指示器是否跳出,电器有无进水、油垢,开关位置是否正确等。试车,通过初步检查,确认有会使故障进一步扩大和造成人身、设备事故后,可进一步试车检查,试车中要注意有无严重跳火、异常气味、异常声音等现象,一经发现应立即停车,切断电源。注意检查电器的温升及电器的动作程序是否符合电气设备原理图的要求,从而发现故障部位。②检查方法:观察火花,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或导线线头松动时会产生火花,因此可以根据火花的有无、大小等现象来检查电器故障。例如,正常紧固的导线与螺钉间发现有火花时,说明线头松动或接触不良。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时跳火说明电路通,不跳火说明电路不通。
(2)测量电压法测量电压法是根据电器的供电方式,测量各点的电压值与电流值并与正常值比较。具体可分为分阶测量法、分段测量法和点测法。
(3)测电阻法可分为分阶测量法和分段测量法。这两种方法适用于开关、电器分布距离较大的电气设备。
中图分类号:TD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7-0176-01
煤矿企业中电气设备能否正常、安全的运行不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更与生产的工作人员的安全关系密切。因此,必须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确保设备正常高效的运行。这时,维修和管理煤矿的电气设备的工作就变得异常重要,也可以说,这是煤矿企业的首要任务。从维修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确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通过论证,使其能真正实施,以达到使煤矿企业设备能正常运行的目的。
1 煤矿电气设备的管理维修和问题
1.1 管理力度薄弱
在煤矿信息化和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煤矿电气设备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在我国,煤矿电气设备的维修工作的管理常常与经济管理分开,往往造成偏重于对技术而忽视经济的现象,这就与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体制产生矛盾。传统的管理设备维修的工作就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与过去相比,煤矿企业已经加强了对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不但有设备运转的操作人员,还有设备的管理人员,但是,在实际实践过程中仍然会出现管理不及时和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而造成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因为某些煤矿企业的管理高层没能够确实意识到电气室设备管理对效益的重要性,也没有恰当的按照标准安排人员的岗位,不愿意把年富力强的具有更专业的技能的人才安排到电气设备的岗位,而导致企业缺乏电气设备缺乏足够的管理人员,所配备人员的配备性不强,执行力脆弱,也淡化了电气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
1.2 设备缺陷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科技实力也不断增强,煤矿企业的机械电气设备的品种也越来越多,配置越来越先进,重型、大型器械设备有越来越高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多的进口设备开始出现。但是不切实际的问题也伴随而来,某些设备的配件又多又杂,制约了零件通用性,加之某些特别的配件更新换代和维护费用太昂贵,造成了设备的老化、陈旧、杂乱、坏了还在运转等情况,这些都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
1.2.1 设备故障
煤矿电气设备是煤矿企业的重要标志,即它代表了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长久以来,大部分煤矿电气设备的维修保养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以时间为基础,导致大概有三分之一的维修工作是因为错失时机而做的无用功,维修时间延长,开机率降低,并严重影响了机械正常运行而延误生产。电气设备的故障因不同的因素,如设备的运动状态、构造、工作状态等,而导致其表现形式不同,主要故障如下:排除气体成分的不断变化;温度过高现象;设备的某些性能及参数突然下降;机械磨损造成的残留物的突然增加;电压、电流的剧烈波动和设备上裂纹的形成及不断扩展不增大;异常的声响;异常的震动等现象。这些多样化的故障说明了造成煤矿电气设备故障的原因比较复杂,并且大多数煤矿电气设备故障发生的频率随时间发生变化。
1.3 维修和保养力度不够
煤矿企业长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煤矿电气设备的维修技术落后,维修队伍专业技术人员力量薄弱。所以,某些煤矿企业,严重缺乏维修电气设备的技术人员,并且更缺乏在一线工作,指挥煤矿生产的专家级别人才。致使有规范、无实施的这种常态化不良现象。再如,检查和保养不够。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对各种电气设备的检测手段有限,水平较低,某些固定机械设备的压力表、电流表、真空表、电压表和真空阀等装置需要定期进行校验,却未按照规定执行,再加上某些仪器的仪表老化,测试方法和测试手段都远远落后于设备更新的脚步,导致经常出现电气设备故障问题。而且,在检查和保养电气设备时,煤矿企业受到资金的限制,为了节省开支,保养不足、更新不到位等问题就会相继出现,最终使生产置于被动状态,煤矿电气设备安全问题频现等。
2 改进措施
如果不解决煤矿电气设备的问题,肯定会对煤矿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保证顺利地将生产进行下去,必须尽快解决煤矿生产的电气设备的保养和维修的问题。
2.1 强化电气设备管理意识
认识到煤矿企业电气设备管理的重要性,第一,增强煤矿企业对电气设备管理的主要方面是,企业的领导层应该先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并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进行大力支持。第二,作为煤矿企业的电气设备管理部门,管理人员要经常想领导汇报可行性建议,并尽量让规定得到执行。
2.2 组建电气管理部门
结合煤矿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合理设置电气管理部门、体系结构和管理人员的配备等,只有组成的机构稳定,工作人员有稳定的流动性及其职责要保持稳定,才能确保生产的持续性和安全性。为了发展的需要,煤矿企业建立起一个电气管理部门刻不容缓。尤其对于那些规模庞大,拥有大型设备,发展迅速的企业特别重要。部门组建可以从编制、职能、规章、经费、机构等方面开始,加以强化,不断完善。
2.3 保证执行力
煤矿企业的电气管理部门的作用能否完整有效的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切实有效地执行其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纪律的保证,是企业有效运转的准则,所以应该建立健全,并保证其执行力。目前,规章制度不能切实有效的被执行是突出问题,尤其是操作、维修、设备检查、现场管理等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比较薄弱。煤矿电气设备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管理设备,而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完善、落实好制度,同时正确使用、维修、保养、管理好设备。
2.4 管理标准化
通过培训提高电气设备管理人员的标准化意识,使员工能按标准运行电气机械,从而使管理部门更加健全。只有更加标准化地执行电气设备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保证矿井内机器更加安全的生产,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完善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可以专门成立科研小组,是标准化建设的目标、措施及完成日期更加明确。建立合适的奖惩制度,组织管理标准化竞赛,将标准从企业办公室到矿井坑道全面开展起来。
3 结 语
综上所述,对煤矿电气设备进行科学、合理地管理、维修及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不仅能使其管理和维修工作更容易,使设备能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还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增强工作能力。只有设备的状态好了,才能让煤矿工作更安全,成本更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使其更有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做好煤矿电气设备的管理、维修及采取改进措施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有双.关于煤矿电气设备维修与改进措施的探讨[J].科学之友,2012,(15):20,22.
[2] 许磊.煤矿电气设备维修与改进措施[J].科技资讯,2013,(1):158.
[3] 王晓伟,张丹.煤矿电气设备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4):176-177,180.
[4] 董登,郭洪刚.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维修和管理[J].科技传播,2011,(16):61,51.
[5] 付志刚.浅议煤矿电气设备的维修与改进[J].山西科技,2012,(4):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