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电子产品制作实训总结

电子产品制作实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29 23:27:5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电子产品制作实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电子产品制作实训总结

篇1

《电子技术实训》是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内容占总课程学时数的70%以上。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能够认识和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会设计简单电子产品,会焊接和安装小型电子电器产品,会调试和维护小型电子系统,操作现代化电子产品制造设备的能力。

该课程实施教学改革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总结如下:

一、课程内容总体设计

通过对电子技术实训技术岗位的调研分析,得出实际岗位要求,结合课程教学大纲,总结出本课程的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电子技术实训的基本过程和电子产品制作的基本方法,掌握电子新电路和新元器件及先进的电子产品的制作工艺。

能力目标:掌握单、双面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及表面安装电路设计制作的技能。能从事电子类产品的生产、质量检验、计划管理、调试维修以及电子产品的辅助设计与开发。

素质目标: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操作习惯、信息获取能力、良好的职业行为、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三种目标进行归纳,以3个电子产品为载体,以电子技术实训流程为主线选取教学内容,设计出3个学习项目,根据学习任务开发出相应的能力训练项目。将综合素质细化,与能力训练项目相对应。其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二、教学单元设计

1、《工作任务单》及《学习工作单》设计

一个《工作任务单》对应一个教学单元,将每个学习任务以《工作任务单》的形式出现,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如同在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单》包含教学方案、问题阐述、任务布置、学习评价四个部分。

教学单元设计中的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如表2所示。

学习工作单是学生在实践完成后,对各知识点、技能点的回顾,需要以作业的形式上交。

2、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学习任务的教学实施采用8节课连排,这样有利于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及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将学生4~5人组成一个小组,在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在实训室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实施

该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1、任务布置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下发工作任务单。通过实物、图片、现场录像等,展示该任务的目的和意义。

2、相关知识讲解

通过讲演结合、学做结合、讨论互动等教学方法,将课程中相关知识点、技能点传授给学生,熟悉教学设备,使学生获取并掌握所需的理论及实践知识。

3、工作方案制定

在计划与决策阶段,学生小组通过讨论、查找资料等方式,设计工作方案,列写工作计划表。

4、任务实施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按照工作计划表中的内容进行任务实施。学生设计并制作印制电路板,在生产流水线上模拟实际生产程序(包括生产组织、生产管理、质量监控、物料管理)进行电路的焊接调试,完成电子产品的制作。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的考核。

5、成果展示

任务完成后学生小组制作PPT进行成果汇报。

6、产品检验与点评

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学生做出的产品进行检验,包括电路设计检验、电路板性能检验、电子产品质量检验等。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整个制作过程,点评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电子产品的设计及制作、仪器设备的操作、团队协作及语言表达情况。

四、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所以要加强过程性考核,考核项目包括学生自评、教师对小组评价、教师对个人评价及作业考核。

学生的综合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和作业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如下所示:

综合成绩=(学生自评20%+教师评学生30%+教师评小组50%)÷学习任务总数(n)×70%+作业考核30%

五、课程特色

1、以电子技术实训技术岗位开发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电子技术实训技术岗位的生产流程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发出体现电子产品制作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学习任务,并增加安全用电常识、质量控制及经济成本内容,将其融合贯穿到学习任务中。

2、操作能力强

每个学习任务自始至终都需要学生按照生产工艺流程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亲自动手完成。

3、教学方法创新

实施以电子技术实训流程为主线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教学组织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效果

1、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的学习,自制出3个电子产品。学生自制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成功,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2、学生通过自制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直接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辛岚.职业教育中CAD教学改革研究[J].职教研究,2006,(8).

篇2

1.1竞赛的主要技术体系

纵观浙江省和教育部举办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与制作竞赛,竞赛的技术体系主要包含理论知识测试、电路识图、元件选型与参数计算、原理图绘制、PCB设计、PCB板制作、电子工艺焊接、单片机软件程序编写、电路调试、软件调试、电子产品的结构与安装工艺、电子产品的工艺文件编写、电子产品的技术文件编写、技术答辩等技术考核内容。整个竞赛过程贴近生产、工艺、注重质量,以企业实际要求出发。

1.2原课程体系与竞赛的融合情况

通过参加各类电子竞赛,我们清楚的认识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电子竞赛的宗旨是一致的,竞赛促进了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以电子竞赛的实践来促进教学改革,形成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创新型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传统的电子类基础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等,整合为《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实训》、《单元电子电路分析与测试》和《电子电路调试与应用》。按照竞赛的要求,通过《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实训》专门训练学生的技能,并在后续的课程里不断反复应用,以促进学生掌握。新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创新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简易智能产品编程》、《微控制器应用》、《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电子创新设计与制作》和《嵌入式系统应用》等课程的相辅相成,实现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技能的培养。

2竞赛引领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改革

根据前面对竞赛的深度剖析,我们对原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的教学组织做了相应调整。将竞赛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融入日常课程的教学,并重新梳理了各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及上下承接的关联部分的内容。参照企业中的技术开发部与生产部管理模式,课程中实训项目来自于竞赛题目、教师科研项目、企业实际产品等方面。教学开展的具体步骤:(1)在《简易智能产品编程》课程中,以竞赛项目为例,培养学生的C语言编程技巧,要求学生能够消化吸收。(2)在《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课程中,以《微控制器应用》课程教学案例为例,培养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利用Protel软件,遵循国际和行业规范,依据国家标准,完成原理图的设计与绘制,在符合PCB布局和布线要求的基础上完成PCB设计,并制作出相应PCB板。(3)在《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中,以后续课程所选教学案例为例,培养学生常用电子元器件、基本材料和工具的使用知识、电子产品的装配准备工艺、线路基板焊接工艺、电子产品总装和调试工艺、电子产品检验和包装工艺、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文件编制等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根据企业实际条件决定生产工艺方案的管理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和分工协作的团队意识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4)在《微控制器应用》课程中,以竞赛项目为例,培养学生能设计一个完整的、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从单片机选型、接口电路搭建、内部资源分配、程序编写以及下载调试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单片机应用的基础能力。(5)《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电子创新设计与制作》和《嵌入式系统应用》的课程教学中,以竞赛项目及企业项目为例,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控制器,从设计方案、成本核算、电路设计、工艺设计、程序设计及系统联调、产品装配、工艺文件编写及使用说明书撰写到项目总结与创新,完整的体验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升。(6)在《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中,让学生亲临企业一线,切身感受工作中的压力、努力和兴奋等感受,促进其快速成长。

篇3

1概述

1)Multisim仿真软件简介Multisim是美国InteractiveImageTechnologies(IIT)公司在20世纪末推出的一种以Windows为平台的虚拟仿真平台,其最大的优点是软件界面操作方便、直观形象、易学易懂、学生可以很快地掌握它的基本操作[1,2],所以,Multisim仿真软件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Multisim仿真软件可以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模拟数字混合电路进行设计和仿真。它提供的元器件库非常丰富,而且还有部分三维实物,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逼真和形象。虚拟仪器仪表非常齐全,提供的仪器仪表有: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瓦特表、示波器、波特图仪、字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逻辑转换仪等。电路分析功能和作图功能非常强大,可以应用Multi⁃sim对模拟电路进行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和瞬态分析等十几种分析。同时,应用逻辑转换仪可以实现数字电路中的真值表、逻辑电路图和逻辑函数表达式两两之间的互换。为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带来了非常直观的视觉效果。而且,相对于其它的EDA软件,它更加形象和直观,而且,它能进行模数混合电路的仿真,几乎能够100%地仿真出真实电路的结果[3,4],为广大的电子电路的学习者提供了非常方便和实用的电路设计平台。2)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知,《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职业技能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学生以前所学知识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这门课程对于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以及将来出去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5]。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为一体中,这样处理即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可以在实训室边教、边学、边演示、边实践,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由于直接用实物操作进行设计和实训,有可能会造成大量实训耗材的浪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6],所以,这门课程采取了一种虚拟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非常实用。在教学过程中引入Multisim等仿真软件,使学生在学习硬件的同时,学会仿真软件验证相关原理及电路,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更新课程的教学思路,提高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将学生置身于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践验证”的情景之中,使教学方式由“知识传授”向“知识发现和知识创造型”转变[7,8],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Multisim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中的应用

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学习的初期,特别是小型电子产品设计的初期,先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分析和设计,设计好合适的思路,选取好合适的元件和参数,并且在仿真软件上调试出较好的实验现象以后再进行实物制作。这样不仅大大节约了实训耗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们大胆地进行尝试设计电路,不用担心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学生进行设计和探索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是学生们学习了模电、数电、电子设计自动化、单片机等主体课程之后所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前段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总结,是检验学生两年的学习过程中所掌握专业知识的真实情况。对于本门课程,主要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以项目任务为载体,让学生们在学中做,做中学。主要是要制作一个小型电子产品,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亲手制作一个小型电子产品,从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制作电子产品的快乐,从而,获得学习的信心和一定的满足感。首先,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对于设计和制作的电路可以进行合适的选择,所以,可以每个同学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电路,这样,学生参与《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积极性和兴趣就大大加强了。学生在选择好自己的任务之后,就亲手将产品制作出来,整个过程包括:Multisim仿真设计电路原理图原理图的绘制封装的测量和绘制PCB图的布线和绘制PCB板的制作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产品的调试产品制作完成。应用Multisim仿真软件设计电路,是整个《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的关键环节,只有首先仿真设计出具体电路、具体参数并且有良好的仿真效果后,才能进行具体硬件电路的制作。比如:学生们想设计一个50秒的定时器电路,并且要用数码管显示出来。学生们首先想到的是先在Multisim仿真软件上仿真出效果出来,再进行硬件电路的制作。如下图1所示,是某位学生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设计出的一个50秒的定时器电路。首先通过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非常方便、快捷的电路设计的效果,每一个元件的参数和型号学生都可以根据输出效果的不同来进行分析和判断,比如,如上图2中,如果,要将电路的定时时间定为30秒,在仿真电路中只要变换一根线的连接就可以实现,而且,还很容易就能看到效果,如下图2所示:通过这种学生自主尝试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非常安全、快捷地进行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也节省了大量的实训耗材的浪费。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41-02

一、课程改革背景

《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是针对信号工所从事的信号设备测试检修、处理故障、施工作业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所需求的电子产品组装、调试、检测、维修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学习领域课程在铁道通信信号专业课程体系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课程内容较为抽象,难度较大,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结合专业教学进行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二、课程作用

《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学习领域的前修课程是《电路分析基础》、《应用数学》等,后修多个学习领域如:《微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联锁设备检修与维护》、《区间信号设备检修与维护》等均涉及了《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课程的知识点,因此它在课程体系中起着多个学习领域的专业支撑基础作用,它与其他学习领域之间的关系是承前启后,上下衔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具有识别与选用元器件的能力;具有电路图识图、绘图能力;具有对电路焊接、制作、测量、调试、故障排除、维修的能力;具有对模拟/数字电路进行基本分析、计算的能力;具有对常用电路进行设计、调试、检测、维护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内容设计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知识不是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专业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我们先对铁道信号专业学生的部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解构分析,根据工作所需求的能力目标构建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作过程要素重构学习过程要素,学习过程内容要素根据《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课程解构分析表中工作过程主观要素确定,学习过程情境要素参数从《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课程解构分析表中工作过程客观要素获得。由真实工作任务构建学习性工作任务时,可能受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需根据学习的条件对真实工作任务进行取舍来构建学习性工作任务,即创建学习情境。对于《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课程,在学校的电子实训室、计算机仿真实训室能完成上表中的真实工作任务,所以我们创设的学习情境与上表中的真实工作任务一致。

四、教学组织模式

采用一体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教学过程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师生互动、小组协作;学习情境以任务单引导,并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形式来组织,每个任务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环节来实施。图1给出了在学习共射放大电路时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组织。

五、小结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课程改革经过一段时间实践以来,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高,学生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在教学内容重构上,我们做到了与专业后续课程较好地衔接,基于工作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来重构,选择以世界大学城空间为课程建设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仲秋,朱国军,王文海.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产品分析与制作》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9,(5).

[2]王朝红.基于学习性工作任务的《电子产品分析与制作》课程开发与研究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8).

篇5

2优化实训项目

每周的职业素质训练由哪些实训项目构成?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实训项目?什么样的实训项目既能实现工程实训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又为参训学生喜闻乐见?在两次调研、学习淅江大学工程训练(金工)中心,同时借鉴其它高职实训中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从以“金工”为核心的实训项目设置上,逐步过渡到兼顾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的实训项目设置。“金工”为核心的实训项目,以机加工为核心,设置车工,钳工,刨工,铣工,焊工,铸造,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电脑组装与组网共8个实训项目,机加工单独或协同制作一件产品,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组装一台调频/调幅收音机,电脑组装与组网进行电脑常用故障排除、各类即插即用设备安装及网线制作。2012年,我们医学系护理专业为试点,尝试了兼顾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的实训项目: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与人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的协作意识;耐心、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等职业素质。为此,一周的职业素质训练由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电脑组装与组网三部分组成。其中,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实训项目重在培养提高参训学生与人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后两个实训项目培养耐心、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以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为例,实训的内容是把调频/调幅收音机散件按图纸的要求组装成一个电子产品,并具有相应的功能。整个装配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需要安装的电子元件较多,不少同学缺乏耐心,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而这些职业素质是护理专业必须具备的。有的同学焊接出来的电路版非常美观漂亮,调试的过程也非常顺利。在后期调试的过程中,实训指导教师对比学生的产品,总结原因,一个电子元件的极性装反了都可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训练总结中,不少同学都写到通过实训体会到了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的重要性,职业素质得到了很好的培育。2014年,在总结医学系实训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建筑工程专业又开设了电渣压力焊及钢筋处理实项目,针对政文系,外语系非机电类学生又开设了速录实训。训后从参训学生及系部的反映来看,都较好地实现了职业素质的培育。

3充分利用实训前的动员教育

淮南联合大学实训中心自2007年就一直坚持在每周的职业素质训练开始前对参训学生进行动员教育。实训动员教育紧紧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为什么要开设职业素质训练?它主要由哪些实训项目组成?在实训过程中如何着力培育职业素质?我们首先强调,每位同学要完成在思想意识上的转变,即:从高职学生转变为现代企业的员工。每天“上、下”班应进行指纹考勤,应着工作服,女员工应扎头发戴帽子,注意每天“上、下”班的时间等等与职业相关的行为。参训学生进入现场后,要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各实训项目涉及的各项操作的安全操作规程等。

篇6

"Electronic Products Installation and Adjustment"

QIAN Dongfang

(Shangyu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Shaoxing, Zhejiang 3123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according to Vocational "electronic products installation and debugg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summed up" display analysis practice summary expanding "five teaching links, focusing on the five teaching links,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etc.

Key words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electronic products; installation and adjustment

0 引言

项目教学注重“做中学、做中教”,符合现代中职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思维模式,是当前中职教育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是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对一些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帮助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装配工艺,巩固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掌握电路图的分析、电子元器件的检测、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几年来我们通过对项目教学在“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出 “展示―分析―实践―总结―拓展”五个教学环节的“五步项目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我们以“555振动报警器的安装与调试”为例详细介绍项目教学法的在“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教学中的应用。

555振动报警器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

1 实施步骤

“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教学中应用“五步项目教学法”可用表1进行简单的描述。

1.1 创设情境 展示实物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不但能使项目任务具体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动机。“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实物来创设情境,教师要亲自动手做好教学用的电子产品,切身体会产品制作过程的难点。要重点展示实物的功能和特点,让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要明确实训项目的重点及实训的正确结果,使实训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教师在实物展示过程中要创设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参与回答,和学生进行互动,打破单调的教师展示教学格局,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本实训项目可以创设的问题有:报警声是怎样产生,怎样做到振动报警,还可让学生例举些其他的报警装置等。

1.2 言简意赅 分析原理

项目实物展示后,在任务的驱动下,进入分析问题阶段,主要是分析电路的原理。电路原理的分析要突出整体、抓住关键,可忽视细节部分的分析,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为后面的调试工作做好知识的铺垫。教师在讲解原理时要多提问、多引导、多启发,师生互动。555振动报警器的整体工作原理:555构成单稳态触发器,TQ9561形成报警电路,报警电路的工作与否受VT2的直接控制。当水银开关SW受振动接通后,555的3脚输出高电平,VT2导通,报警电路工作。报警时间的长短由R1和C1决定,也可直接按复位按钮使555的3脚输出低电平,VT2截止,报警电路停止工作。要引导学生分析VT1、VT2起什么作用,使学生清楚VT1、VT2不同作用,也为调试时为什么可短接VT2的C、E极做好铺垫。

1.3 动手操作 实践任务

分析原理后,就是动手操作环节。在实际的安装与调试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主要起引导、答疑、监督作用。实践操作一般包括元器件的清点与检测、安装、调试三块内容。学生常常会轻视元器件的清点与检测这一环节,领到器材后迫不急待地去安装,这既不利于学生良好工作习惯的养成,也极易为后续的安装调试埋下隐患。教师一定要使学生理解元器件的清点与检测的重要性,要告知学生若在安装过程中才发现元器件有缺少或损坏,要学生自己负责解决。教师要重视巡查,督促学生认真踏实做好清点与检测工作。

在正式安装前,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该产品安装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少走弯路,做得顺做得畅,提高课堂效率。本项目主要要提醒学生:TQ9561安装时要用导线或电阻的多余引脚将1、3、5焊接加长引出;水银开关可先不安装,在调试过程中再安装;复位按钮不能直接装在电路板上,要用导线引出,并注意导线的长短。

调试是实践操作中的重中之重更是难点,教师一定要在学生进行调试前集中讲解调试前要检查什么,调试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出现故障要怎样排除这三方面的内容,避免学生无头绪的瞎搞,使学生在调试的过程中也有章可循。本项目调试主要方法:报警部分调试时,将VT2的C、E极间短路一下,若有正常的报警声发出,说明报警电路工作正常,若不正常,应重点检查TQ 9561上的振荡电阻是否安装可靠;555单稳态电路调试时,调试时用短接水银开关两焊点的办法来模拟,当工作正常后,再焊上水银开关,具体水银开关位置怎样安装,要根据报警器实际安装方式确定,保证水银开关的状态平时应为断开,而有振动时开关能可靠接通。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多巡视,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适时指导,对典型的问题要及时向全体学生进行讲解。要重视课堂秩序的管理,不能管得过严,使整个课堂缺乏活力,也不能放任学生,造成课堂秩序失控,保证学生在轻松、有序的环境中完成项目任务。在学生分组实训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项目,发现有“请人做”、“搭便车”的现象要及时制止、引导。为更好地体现教学过程,方便后面的总结评价,教师应设计一些教学用表,如元器件的检测表,电压、波形测量记录表,调试评价表等。

1.4 师生互动 评价总结

总结评价是项目教学重要的环节,任务完成后一定要对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评价的重点要放在学生项目成果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上,将能力、素质、知识的考核评价融合于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之中。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关注学生项目完成的情况,还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不仅能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等,还可提高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能力等,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全面发展。教师总评一方面要对学生个体进行项目评价,帮助学生总结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路和行为,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内化;更要对学生实训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难点进行高度的梳理和概括,帮助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1.5 完成报告 拓展任务

现在很多的中职生都觉得专业实训课后无作业很正常,学生觉得实训课就应没有书面作业;教师是觉得现在的中职生知识能力水平普遍较差完成不了实训总结报告。其实这些想法是不对的,只要教师设计好实训报告的规范样本,选择学生学过、做过、碰到过的报告内容,降低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实践证明学生能完成较高质量实训报告。一般的报告内容可主要包括简述电路工作原理、调试步骤、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测试记录、拓展任务等,不同的实训项目报告内容要略作调整。实训报告中测试记录的具体要求由教师确定,如“555振动报警器的安装与调试”的测试内容:电路不报警时555集成电路2、3、6脚的电压和VT2的B、C脚电压;电路报警时555集成电路2、3、6脚的电压和VT2的B、C脚电压,555集成电路3、6脚的电压波形等。拓展任务要求学生搜集一种555集成电路的其他应用电路或其他的报警器,并简要分析原理,促使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提高能力。最后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实训总结报告,点评完成情况,并选择几位拓展任务完成较好的学生在下次课堂中进行介绍,使实训报告真正起到总结经验、固化所学、拓展提升的作用。

2 注意事项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理实一体,学做合一”,各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合理选择项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项目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能否有效开展,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中职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的项目要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和能力水平多考虑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工作紧密联系,与国家专业技能鉴定更好衔接的项目,突出项目的适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忌盲目追求“高大上”。 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把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要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既能应用已知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2)要小组合作竞争。尽管中职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都是每个学生一个产品,但还是有分组的必要性。只是这种小组应当是学生互补搭配的组内互助小组、组间竞赛小组。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流讨论,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沟通合作、协调互助、待人接物的能力。小组间要营造一种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想学、愿学,使学生在良性循环中感悟竞争给自己带来的进步和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篇7

电子工艺是为现代电子制造业培养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工艺技术、具有工艺指导、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该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实际动手制作、组装、调试电子产品,从而了解电子产品的实际制作过程和新的电子工艺技术,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起着重要的作用[2]。我校目前电子工艺教学还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工程实践教学薄弱、学生毕业后仍然需较长时间再培训等问题。这就要求必须对传统的电子工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突出电子产品的装配生产工艺和现代化生产过程及质量管理思想,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出发点,适应现代电子行业发展的需要。

一、电子工艺课程内容体系改革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重庆渝东北高新电子企业工艺技术岗位需求、职业成长规律与认知学习规律,紧紧围绕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精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适应性与针对性。将电子产品装接的规划与实施课程划分为由易到难、简单到复杂的电子产品辅件加工、电子产品基板手工加工、电子产品基板自动加工和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四个学习情境。

整个学习领域课程又细分为电子产品辅件加工、电子产品基板手工加工、电子产品基板自动加工和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四个学习情景,根据实际岗位的需要,确定了各个子领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如新兴表面贴装工艺技术、静电技术和无铅技术,并引入国际通用的电子行业IPC-A-610D电子组装可接受性标准[3]。并邀请了以企业现场专家为主的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 本课程遵循层次性、综合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原则,依据职业岗位能力,形成了教学内容体系,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做到“学中做、做中学”。针对每一个学习情境(如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学习子领域),以项目为载体,各设计了易、中、难三个难度等级的学习情境,构建了学习情境库。目的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时以电子整机制作为主线,涉及电子产品生产全过程,要求学生从查阅资料开始,通过方案设计、元器件选用、电路图设计、电路板设计、悍接装配、调试与检验等步骤完成预定要求。这样一来加强了学生实践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实验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

二、电子工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本课程的设计是基于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以典型项目为载体,按照岗位工作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并在任务教学的各环节中,穿插采用了灵活多样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如下。

1.任务驱动法:完成一项任务,就是完成一个教学过程。工作任务由老师提品样品和设计资料,设置工艺设计的任务,完成该工艺设计任务就是学生课堂上的任务。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提出多种方案尝试,追根问底。

2.岗位体验教学法: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设备工艺程序的编制、产品的试制、离线仿真等通过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的现场教学、生产性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让学生动手操作、顶岗实践,亲身体验学习的内容,产生直接的、直观的感受,然后通过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

3.观式教学法:在学习情境1的工艺流程体验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到校内外实践基地参观、见习,由企业兼职教师介绍企业情况、车间设备、产品生产流程与企业文化等。结果证明,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对课程学习非常期待。通过参观学习,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电子工艺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

1.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国内外品牌设备生产厂商提供的设备视频、图片培训素材,精心制作了《电子生产工艺设计与管理》电子课件。课件内含有大量的视频、图片及动画,课件内容实用性强,教学内容直观、生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建立虚拟仿真训练项目,优化教学过程

为了配合《电子生产工艺设计与管理》课程的学习,课程组自主开发设计了虚拟实训项目。虚拟仿真训练项目可以强化工艺知识与技能,在进行实际操作前,进行计算机仿真模拟训练,为学生提供一个网上实训的环境,为后期实际操作奠定基础,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建立课程网站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电子生产工艺设计与管理》课程网站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通过在线学习,可以巩固和拓展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利用网站提供的视频、动画、图片等大量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在线测试检验学习效果,利用互动交流栏目与老师沟通,交流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四、教学模式的创新

1.“理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三环相扣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三个教学环节组织实施,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时以项目为载体,在教、学、做的过程中,完成知识技能态度的培养。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强化学生质量意识、成本意识、产品意识。校外顶岗实习中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工厂纪律,了解企业生产设备,获取工作方法和生产经验。通过三个环节的训练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学生100%获取“电子设备装接工”职业资格证书。

2.创新“车间教学””的组织方式,解决实施项目教学的难题

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校内生产性实训时,采用车间教学的组织方式,将班级的学生分成5-6人一组,组成车间的班组,每个班组选出一位班组长,班组长负责各组的生产、组织与管理,这样就将整个班级化整为零,有效地解决实施项目教学的难题。老师主要充当车间主任与技术主管的角色,进行整个车间的生产组织、日常考勤、过程监控、反馈处理、技术咨询、故障处理、技术反馈、质量控制,实训管理按照企业班组管理方式进行,让学生身为“准员工”体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责任心,也减轻了教师的管理难度。

参考文献:

[1]祝加雄. 电子工艺与CAD教学改革与实训[J].教育教学论坛,2016,(31).

篇8

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人类进入了高新技术时代,其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军事、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定位电子技术实训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的基础实践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分析、安装、调试、维护和电路设计等基本技能,使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提高,增强适应职业变化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规划

电子技术实训是是专业基础实践课程,本课程的实训时间计划是两个实习周,60个课时,理论讲解20课时,实践40课时,课程内容主包括: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判别和测试、烙铁钎焊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步骤、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安装调试、数字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综合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和维修等6个方面。

三、课程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实训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有两个实习周的实训时间,共60个课时,实训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实训课题教学和企业岗位训练。第一部分,实训课题训练:电子技术基本能力训练,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需要1个实习周30课时,以任务驱动模式,由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判别和测试、电子线路手工焊接的基本操作、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安装和调试、LED广告流水彩灯安装等4个任务完成基本能力训练。第二部分:企业岗位生产训练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济南莱特尔电子科技公司,进行电子产品的岗位生产实习训练,计划1个实习周30课时,由电子产品制作工艺、电子产品自动焊接工艺、LED照明灯具安装工艺、LED照明灯具测试和维修等4个岗位任务和企业考核任务完成。

四、教学资源条件

(一)、实训设备资源

1.电子技术实训室

学校实训资源:现有450平方米电子实训室,有扫频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等实训设备200余台,另有印制板腐蚀设备一套,电子线路板雕刻机一套等,能同时满足300人进行电子技术学习和训练。

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为企业提供办公室、技术设计室、展室、仓库和生产场地等400平方米的场所,企业有电子贴片机2台、回流焊机,丝印机、打胶机等设备组成的简易生产线一套,可同时满足50人电子产品生产岗位技能实训。

(二)、教学资源

1.学校教学资源

(1)自审、编的一体化教材本课程选用优秀的一体化教材,自审、自编教材优先选用。

(2)教案、PPT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视频由于本课程内容图画较多、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教学手段尽量用PPT教学课件和多媒体教学视频相结合的方法。

(3)网络资源库、教学云资源可作为资料的查询和辅助教学。

2.企业生产教学资源

(1)产品生产资料视频、PPT课件企业培训人员的培训手段和方法。

(2)产品生产过程资料企业的产品生产资料和生产工艺流程(3)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企业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练习和指导生产。

五、教学实施

1.基本能力任务驱动教学

基本能力训练采用项目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模式,第一大项目由4个任务完成基本能力训练,由课程任务完成,使其具备基本能力。

(1)课程任务一电子元器件识别测试: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主要参数的标识方法和选用技巧,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测试、好坏判断和管脚极性判别方法。

(2)课程任务二烙铁钎焊操作:掌握电烙铁的选用、焊料焊剂的使用,了解焊点的工艺要求,掌握焊接的操作步骤和焊接要求。

(3)课程任务三直流稳压电源安装和调试:熟悉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和开关型稳压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各自应用的特点,掌握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方法,熟悉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4)课程任务四LED广告流水灯制作:了解数字电子电路的特点,训练查阅元器件资料,熟练掌握数字电路安装和调试方法。

2.岗位任务驱动教学

岗位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以岗位任务驱动模式,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电子产品的岗位生产实习训练,计划30课时,由4个岗位任务完成。

(1)岗位任务一电子产品制作工艺企业主要生产LED照明灯具,在此岗位训练时,要熟悉整个产品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要求。

(2)岗位任务二自动焊接工艺自动焊接包括半自动丝网印刷机的使用,自动回流焊机的操作,清洗、烘干、修复、整形等要求。

(3)岗位任务三LED照明灯具安装工艺根据图纸和工艺要求将控制电路板和照明用LED照明器件安装在一起,形成产品。

(4)岗位任务四LED灯具测试和维修在熟悉产品的原理要求和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测试、老化处理和维修等。(5)企业考核企业技术人员根据四个岗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进行评定。

3.成绩评定

本课题的实习成绩评定由实训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评判,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和分值比例为:

(1)岗位任务考核成绩由企业负责人和企业技术人员根据四个岗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或根据产品任务考核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分值占总分60%。

(2)实结报告成绩,学生每进行完一个课题,都要写实习报告和鉴定手册,本课题实习报告和鉴定手册由课程实习教师评判,分值占总分20%。

(3)考勤和纪律成绩,学生考勤由实习教师管理,纪律由企业负责人管理,本项成绩由实习教师和企业负责人共同评判,分值占总分20%。

六、教学总结和建议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实践课程,通过任务驱动实训学习和经过校内生产性岗位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企业零距离的要求。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和扩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场所。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49-02

电子产品制造工艺是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掌握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关键工艺技能,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制造的工艺流程及各流程环节的工艺技术和工艺规范,能够进行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制和基本的工艺技术管理。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更多地侧重于知识构成的要素,将制造产品过程中用到的各种工艺要素分割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包括焊接工艺、检测工艺、安装工艺、调试工艺等。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常常会对“能力”进行分解,分解了一层又一层,分解到几百个“点”,以为只要掌握了每一层里的每一个能力“点”,然后加起来,学生就什么都会了。但是实际情况是由于没有整体把握“做事”的过程,学生掌握的内容有限。从学习的整体性出发,从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出发,学习过程由整体来把握局部,不是做“加法”,而是做集成、做积分、做一体,即通过一个“整体”结构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很可能更有效。因此,我们对电子产品制造工艺课程进行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下面就改革的方法及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加以探讨。

一、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

1.基于生产流程以项目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具体做法是:以现代电子企业产品生产全过程为主线,选取有代表性的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以此为例,按生产流程划分项目(项目的划分以与职业岗位能力对应为原则),用几个项目囊括整个课程内容,然后将与项目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融汇在项目中。

2.构建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将《电子设备装接》、《无线电调试》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内容,增加电子设备装接、无线电调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这一项目;与先进的电子制造技术同步,纳入新兴表面贴装工艺技术和无铅技术,并引入国际通用的电子行业IPC-A-610D电子组装可接受性标准。

3.注重人文与专业技术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就业,并能使学生适应岗位的迁移,从制度和精神文化上建设实验室的职业文化氛围,建立基于工程素质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考核方法。

二、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困难,为解决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院、系部和教师都做了各方面的努力,下面就我们的做法和大家做探讨。

1.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知识及精湛的职业技能。我们的主讲教师均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理论型教师,缺乏电子产品生产制造的经历与经验,因此,在进行课程知识点重构及课程载体项目的选择编排过程中,在如何合理安排有意义的知识点和实际训练课程设计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学院给予大力支持让缺乏实战经验的教师脱产到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搜集一线的教学案例与资料,使教师熟悉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对电子工艺技术、设备、工具、工艺规程、工艺规范甚至工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另一方面邀请有经验的工程师参与课程的设计,以现代电子企业产品生产全过程为主线,选取有代表性的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以此为例,按生产流程划分项目(项目的划分以与职业岗位能力对应为原则),用几个项目囊括整个课程内容,然后将与项目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融会在项目中,同时聘用一定比例的企业生产技术专家担任电子生产工艺的实践教学实施嵌入式教学。

2.缺乏现成的教材。现有教材中老教材的内容以学科体系分布,不适合项目化教学,新的项目化教材均是按照各校的实际情况编写,与我校的实际教学条件情况不符。我们从校企合作的企业选取了企业部分常用生产性技术文件,供学生熟悉文件格式,了解这些技术文件在生产中的作用;为了配合开展项目教学,设计了一部分工作任务书,任务书仅给出了工作任务,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与计划由学生课前准备,如“工艺标准”、“技术指标”、“安装要求”、“识读方法”、“测量方法”等,供学生学习并归纳相关知识后填写,“实施计划”供学生填写完成该项工作任务事先设计的步骤、方案等,教师再根据教学要求相应地选取,同时利用企业的实际案例编写校企合作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3.实践教学设备不足。我院实验室现有设备只能完成传统手工工艺的电子产品制作,课程设计中的理实一体化项目只能完成一部分,且实验室环境和教学改革要求的模拟生产环境有一定的差距。先进的现代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的掌握无法在现有的实验室掌握。为弥补教学设备不足,在完善现有实验室实训设备的基础上,学院建立了“校中厂”,即校内生产实训基地,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获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学生实训、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此外,校内的实训企业也只能满足一部分教学内容。我们还建有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强调的是专业对口和对校内实训基地的补充,让学生到企业了解一些先进的电子产品生产设备,熟悉生产工艺,进行现场操作实践,感受企业文化。另外,我们也从教学资源上进行了扩充,制作了电子工艺的教学资源库,搜集了大量的动画资源和视频资源,扩充了学生对于先进电子生产设备及工艺的认识和理解。

4.考核方法单一。电子工艺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是教务处规定的考试课,理论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然而仅利用理论笔试无法对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进行考核。所以,在学院规定的期终考试占40%的基础上,对其余的60%的考核内容做了调整和改革,以期内最大限度地测试和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的竞争力。我们更加侧重于完成项目的过程考核,60%中我们将30%用于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责任意识、协作意识、成本意识、5S意识及出勤率,30%用于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完成任务的成功率、效率、产品性能工艺效果、实训报告、汇报PPT撰写及答辨等。

三、改革成效

经过两个学期四个教学班的教学改革,我们的改革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我们也能发现这次的改革起到了如下效果:

1.学生的责任心、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增强。在以往的实训中,学生浪费耗材及实验拖沓的情况十分严重,通过教学改革,让学生真正从生产角度进行产品的生产制作,将成本、质量、工时等都纳入考核范围,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质量和效率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2.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我们对教学改革的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90%以上的同学对教学改革的措施表示赞同,并且表示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每完成一件产品成就感大大提高,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明确了就业的方向。

3.毕业生岗位能力、就业竞争力提高。从电子09级,10级顶岗实习及就业情况分析,通过教学改革培养的学生其就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实习期间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已经走出流水线,开始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技术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提高了就业质量。

电子产品制造工艺课程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产品工艺技术人员(PE)、测试技术人员(TE)、设备技术人员(FE)及生产、质量管理等各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教学改革的道路任重道远,作为地方院校的高职教师,我们会不断探索,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为现代电子制造业培养掌握了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工艺技术、具有工艺指导、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做出最大努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新疆职业教育研究[J].漫话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哲学思考,2010,(1).

[2]詹新生,张江伟.教育与职业[J].高职“电子工艺”课程教学探讨,2012,(12).

篇10

一、背景资料

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是笔者所在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模拟企业生产,基于产品为导向的系统化课程改革理念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同时,学校以往的常规教学流程是“理论-实验、实训教学”,这基本上是保留在单一的技能培养层面上,培养出的学生与企业所需的人才需要、技能要求、素质要求相距甚远。因此,有必要通过课程改革引入企业生产线的岗位生产作业指导书(以下简称作业指导书),为学生创造接触实际企业生产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及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在国家级改革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在重点专业“电子技术应用”建立了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以企业作业指导书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按企业要求改造相应实训室,同时加大教学过程的改革,由之前的“理论+实验、实训”改为“企业+产品+生产线”的以生产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二、实施企业化课改的准备工作

1.建立生产性实训车间

为了打造既能满足教学需求又能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生产实训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型实训室,学校聘请了社会企业一起参与建设了首条带有生产性的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实训车间,完全按照企业标准厂房设计和布局,配置了2条生产流水线,共有工位50个,其中生产工位48个,检验工位2个。2套生产检验设备,24套通用设备,焊接机以及点胶机、先进的焊接机、制板机、产品检验等专用设备,满足了生产小型电子产品和专业课程的需要。

2.配置了不同产品生产(工作)任务情境下的作业指导书

为把企业的标准、规范、科学、市场化的理念融入到作业指导书中去,在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的课程中,学校配置与之对应的作业指导书(《电烙铁使用作业指导书》《分立件插件标准作业指导书》《质检员操作标准作业指导书》)和《分立插件外观检验标准》等多个文件。

作业指导书分布在具体的各个教学工作任务中,也相当于企业生产各工序下的具体工作任务。这些生产任务、生产流程,在生产线的工位牌上明白、准确、清晰地标示出,让学生知道在生产或实训教学中要做什么、怎么做,操作步骤是什么,做到心里明白,同时体现了企业对生产过程的标准控制。作业指导书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①作业名称、适用范围;②作业质检具的准备;③操作流程图;④技术标准、工艺要求、安全注意事项;⑤编制者、审核、批准、修订;⑥作业前后的要求及验收、交接等。

3.编制丰富多彩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除了给学生配置图文并茂的作业指导书外,学校配置了网络资源,网络上有自主编写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动画课件、学习任务书、相关电子产品安装工艺标准、课程学习标准、微课视频教学等。这样极大方便了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

学校除了安排专任教师教学外,还聘请企业方技术骨干、行业能手一起参与教学,以保证教学不脱离企业的实际需求,并且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实现校企对接,管理对接。

三、作业指导书编制原则

采取企业作业指导书的形式教学的目的是使教出的学生更能接近企业的实际生产用人需求。为此,在编制作业指导书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由企业的技术骨干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编制

作业指导书专业性非常强,不可能由任课教师独立完成,当然也不能完全由企业人员单方完成,要根据企业的技术目标要求和危害(隐患)辨识分析以及教学需要进行编制。要由企业方的班组长或技术骨干与校方的教师共同收集相关资料,并按作业指导书的项目内容及要求进行筛选整理,最后形成一个系统可执行又便于教学的作业指导书。

2.根据培养对象融合教学需求和企业生产来编制

在编制指导书时,不能一味只考虑企业的要求。在满足企业生产基本前提下,融入教学知识,同时注意生产对象是学生,不是员工,其最多算个准员工,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编制。

3.编写形式上可灵活多样,通俗易懂

编写作业指导书最终目的是给学生生产和学习使用。为了给学生增加学习兴趣,提高效率,在编制指导书时,多采取图表、填图、图形等形式多样又通俗易懂的模式。例如对于电阻、电容的安装,要求采取实物图片的样式标明安装的技术要求、最佳的安装参数、容易出现的安装问题等等。同时均配制有相应的视频,以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基于企业作业指导书教学过程实施及应用

1.实施前准备

教学实施前准备相当于企业的岗前培训。在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成后,组织学生(准员工)学习培训,掌握其中的内容,为上线生产(实训)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同时,新上岗的学生(准员工)学习培训完成后,要经过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严格按企业制度要求执行,同时,每个生产现场的工位牌上均放置有作业指导书,以便于学生在每天的工作学习中予以实施。

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拟企业工作机制。实训室采用小组化教学,学对应企业的线长,副组长对应线长助理,学习委员对应品管员。电子专业实训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要模拟企业的工作流程,模拟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以小组生产线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这样能让学生在仿真的企业工作情境下学习,完成实训或真实的生产任务,培养学生在学习生产过程中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培养其职业习惯与职责履行的自觉,提升职业素养。

2.过程实施

以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课程为例,该课程的教学生产实训在校内新建设的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实训车间进行,以实训生产的方式组织实施。比如生产(组装)“音频功率放大器”这一电子产品,其教学流程为:开班前会下达任务领料检测安装测试、检验总装产品终检及评价成果展示、总结7S作业结束。课程的教学流程如下。

(1)开班前会:教师总结过去的学习工作以及安全等方面的检查;学生作自我着装、仪表的检查。

(2)下达任务:教师布置当天的学习和工作任务。

(3)领料:助教发放,线长签领生产物料和生产用具。

(4)检测:上线前,检验物料(元件)的好坏,品管员监督,确保产品质量。

(5)安装:上线组装生产产品。务必对照作业指导书,按标准工艺要求安装。

(6)测试、检验:按标准对半成品进行测试、初检,品管员监督,保证产品合格。

(7)总装:对合格的半成品进行总安装。

(8)产品终检及评价:对成品进行终检后入库,同时对完成的产品进行评价(与课程成绩挂钩)。

(9)成果展示、总结:展示产品,增强自信心,并对所做工作进行总结。

(10)7S作业: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7S作业,学习企业管理方式,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达到提高企业形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员工精神面貌及提升员工职业素养的效果,最终形成良好职场素养。

3.应用注意

为充分发挥作业指导书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学生以准员工身份来要求自己,并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执行。

(2)带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教育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生产,以避免事故及伤害的发生。

(3)带班或实习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包括出勤、精神状态、学习状况、生产情况等,并及时评价。

(4)不同电子产品按难易程度安排教学学时。

(5)提醒学生在生产学习过程中做好详细的记录,并将指导书及记录用于生产结束后存档作为学生综合成绩的评定依据。

(6)在实施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或需要补充的地方,要及时补充完善,做到持续改进,使作业指导书保持真实有效性。

4.应用效果

通过以电子产品生产工作过程导向的“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的课程学习,学生的一致反映如下。

(1)把理论课本改变成作业指导书的形式,学起来通俗易懂,很容易上手,并达到项目要求,按照指导书的步骤一步一步去做,可逐步学到教学知识。

(2)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作业指导书被视为“学习宝典”。

(3)比较容易形成较好的职业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对学校2013级电子专业的学生依照作业指导书实施教学以来,得到了全校的教改评价中的较高评价。事实上,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端正学习目的均有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五、小结

事实证明,在经过企业化的“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课程学习和训练后,学生在生产、学习过程中与人沟通、交流方法以及职业习惯与职责、职业素养方面有了较大提升。在学校2012级、2013级电类学生使用后,企业优先录用。其中2012级不少学生工作几个月就走上了一线生产管理岗位,如2012级电子电路班有5位学生当上了生产线长、班组长等。还有的进入了工艺部门工作,这些都说明了课改的作用。下一步对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作业指导书中的不足之处还要进一步解决完善,使其在课改中发挥更大的实效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惠群,陈桂兰,张莹.高职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

[2]王建民,杨靖,刘春奎等.《烟草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及应用[J].轻工科技,2013(4).

[3]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篇1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157-02

1 概述

1)Multisim仿真软件简介

Multisim是美国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ies(IIT)公司在20世纪末推出的一种以Windows为平台的虚拟仿真平台,其最大的优点是软件界面操作方便、直观形象、易学易懂、学生可以很快地掌握它的基本操作[1,2],所以,Multisim仿真软件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Multisim仿真软件可以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模拟数字混合电路进行设计和仿真。它提供的元器件库非常丰富,而且还有部分三维实物,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逼真和形象。虚拟仪器仪表非常齐全,提供的仪器仪表有: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瓦特表、示波器、波特图仪、字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逻辑转换仪等。电路分析功能和作图功能非常强大,可以应用Multisim对模拟电路进行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和瞬态分析等十几种分析。同时,应用逻辑转换仪可以实现数字电路中的真值表、逻辑电路图和逻辑函数表达式两两之间的互换。为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带来了非常直观的视觉效果。而且,相对于其它的EDA 软件,它更加形象和直观,而且,它能进行模数混合电路的仿真,几乎能够100%地仿真出真实电路的结果[3,4],为广大的电子电路的学习者提供了非常方便和实用的电路设计平台。

2)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

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知,《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职业技能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学生以前所学知识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这门课程对于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以及将来出去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5]。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为一体中,这样处理即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可以在实训室边教、边学、边演示、边实践,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由于直接用实物操作进行设计和实训,有可能会造成大量实训耗材的浪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6],所以,这门课程采取了一种虚拟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非常实用。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Multisim等仿真软件,使学生在学习硬件的同时,学会仿真软件验证相关原理及电路,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更新课程的教学思路,提高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将学生置身于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践验证”的情景之中,使教学方式由“知识传授”向“知识发现和知识创造型”转变 [7,8],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 Multisim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中的应用

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学习的初期,特别是小型电子产品设计的初期,先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分析和设计,设计好合适的思路,选取好合适的元件和参数,并且在仿真软件上调试出较好的实验现象以后再进行实物制作。这样不仅大大节约了实训耗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们大胆地进行尝试设计电路,不用担心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学生进行设计和探索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是学生们学习了模电、数电、电子设计自动化、单片机等主体课程之后所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前段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总结,是检验学生两年的学习过程中所掌握专业知识的真实情况。对于本门课程,主要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以项目任务为载体,让学生们在学中做,做中学。主要是要制作一个小型电子产品,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亲手制作一个小型电子产品,从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制作电子产品的快乐,从而,获得学习的信心和一定的满足感。首先,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对于设计和制作的电路可以进行合适的选择,所以,可以每个同学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电路,这样,学生参与《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积极性和兴趣就大大加强了。学生在选择好自己的任务之后,就亲手将产品制作出来,整个过程包括:Multisim仿真设计电路原理图原理图的绘制封装的测量和绘制PCB图的布线和绘制PCB板的制作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产品的调试产品制作完成。

应用Multisim仿真软件设计电路,是整个《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的关键环节,只有首先仿真设计出具体电路、具体参数并且有良好的仿真效果后,才能进行具体硬件电路的制作。比如:学生们想设计一个50秒的定时器电路,并且要用数码管显示出来。学生们首先想到的是先在Multisim仿真软件上仿真出效果出来,再进行硬件电路的制作。如下图1所示,是某位学生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设计出的一个50秒的定时器电路。

首先通过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非常方便、快捷的电路设计的效果,每一个元件的参数和型号学生都可以根据输出效果的不同来进行分析和判断,比如,如上图2中,如果,要将电路的定时时间定为30秒,在仿真电路中只要变换一根线的连接就可以实现,而且,还很容易就能看到效果,如下图2所示:

通过这种学生自主尝试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非常安全、快捷地进行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也节省了大量的实训耗材的浪费。

3 结束语

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中引入Multisim仿真软件,不仅可以节约电路设计的周期和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进行电路分析、电路设计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电子仪器仪表进行虚拟仿真实验可以非常方便、直观和形象地将设计的效果呈现给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教学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所以,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引入Multisim仿真软件对于学生、老师都是非常有利的,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运利.EDA技术应用[M]. 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倪德克,师亚莉,朱旭花等.EDA技术在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研究[J].大学教育,2016(4): 118-119.

[3] 叶群,邓优林. EDA仿真技术在高职安全类电工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1):72-75.

[4] 姜凤利,陈春玲,黄蕊. Multisim 仿真在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5,18(5):89-91,96.

[5] 魏海红. 基于Multisim的《电子技术与实践》项目式教学设计――以数字钟电路的制作为例[J].电子世界,2010(3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