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干部人才交流工作计划

干部人才交流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09 13:01: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干部人才交流工作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干部人才交流工作计划

篇1

二、主要思路与内容

(一)针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抓好旅游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者职业培训,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提升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依托“东方讲坛;上海旅游讲坛”、旅游管理前沿讲座等培训项目,构建行业中高层管理者学习的平台,加强旅游企业总经理、部门经理岗位职务培训。

(二)针对专业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

开展高技能人才和紧缺人才专项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等级,为我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加强厨师、调酒师、宴会服务师等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强旅游营销、电子商务、产品开发、节事活动策划等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加强会展旅游、商务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兴领域旅游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

(三)针对一线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

以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外语水平提升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全面覆盖餐饮、客房、前厅、导游、计调等一线服务人员,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增强服务意识,调动员工积极性,培养出高素质的服务人员。

(四)针对机关干部的自身学习

通过主题论坛、专题研修班、同行交流等途径,提高机关干部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好地服务旅游企业。

三、具体工作计划

(一)引入“东方讲坛;上海旅游讲坛”进大型旅游企业

引入上海市旅游行业最权威的旅游培训项目——“东方讲坛;上海旅游讲坛”进入我区大型旅游企业,为松江区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提优质的培训资源和便捷的培训机会。

(二)积极创建“上海市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

积极参加“上海市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争取借助市旅游局的资金及政策支持,在我区创建2-3家市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培养一批有素养、有能力的旅游专才。

(三)组织“松江区旅游行业人力资源工作联席会议”

预计于4月,联合区旅游协会、区人才交流中心、在松旅游院系负责人召开旅游行业人力资源联席会议,邀请区内各旅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参加,通过资源整合,构建旅游人力资源建设的新平台。

(四)精心策划“旅游管理前沿讲座”

根据我区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重点工作,结合旅游企业的实际需要,邀请著名旅游专家学者开设前沿讲座,对旅游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提升培训。

(五)举办“季度性专项技能比武”活动

我们将于每个季度围绕特定主题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技能比武,年末组织一次全面的技能比武决赛。3月份的专项技能比武内容为中、西餐摆台,将于3月下旬正式举行,实行赛训结合的方式,请专业老师实地教授,通过比赛检验培训成果,赛训结合。

(六)探索购买上海市旅游培训中心的专题培训项目

联合区旅游协会,通过购买上海市旅游培训中心的专题培训项目,为松江旅游企业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培训资源。

(七)探索举办“松江区旅游服务人才专场招聘会”

篇2

二、主要思路与内容

(一)针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抓好旅游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者职业培训,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提升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依托“东方讲坛8226;上海旅游讲坛”、旅游管理前沿讲座等培训项目,构建行业中高层管理者学习的平台,加强旅游企业总经理、部门经理岗位职务培训。

(二)针对专业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

开展高技能人才和紧缺人才专项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等级,为我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加强厨师、调酒师、宴会服务师等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强旅游营销、电子商务、产品开发、节事活动策划等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加强会展旅游、商务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兴领域旅游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

(三)针对一线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

以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外语水平提升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全面覆盖餐饮、客房、前厅、导游、计调等一线服务人员,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增强服务意识,调动员工积极性,培养出高素质的服务人员。

(四)针对机关干部的自身学习

通过主题论坛、专题研修班、同行交流等途径,提高机关干部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好地服务旅游企业。

三、具体工作计划

(一)引入“东方讲坛&8226;上海旅游讲坛”进大型旅游企业

引入上海市旅游行业最权威的旅游培训项目——“东方讲坛&8226;上海旅游讲坛”进入我区大型旅游企业,为松江区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提优质的培训资源和便捷的培训机会。

(二)积极创建“上海市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

积极参加“上海市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争取借助市旅游局的资金及政策支持,在我区创建2-3家市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培养一批有素养、有能力的旅游专才。

(三)组织“松江区旅游行业人力资源工作联席会议”

预计于4月,联合区旅游协会、区人才交流中心、在松旅游院系负责人召开旅游行业人力资源联席会议,邀请区内各旅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参加,通过资源整合,构建旅游人力资源建设的新平台。

(四)精心策划“旅游管理前沿讲座”

根据我区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重点工作,结合旅游企业的实际需要,邀请着名旅游专家学者开设前沿讲座,对旅游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提升培训。

(五)举办“季度性专项技能比武”活动

我们将于每个季度围绕特定主题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技能比武,年末组织一次全面的技能比武决赛。3月份的专项技能比武内容为中、西餐摆台,将于3月下旬正式举行,实行赛训结合的方式,请专业老师实地教授,通过比赛检验培训成果,赛训结合。

(六)探索购买上海市旅游培训中心的专题培训项目

联合区旅游协会,通过购买上海市旅游培训中心的专题培训项目,为松江旅游企业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培训资源。

(七)探索举办“松江区旅游服务人才专场招聘会”

篇3

大学社团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潍坊职业学院阳光心理社团经过上一学期的发展,已经在逐步的完善之中。本学期主要围绕如何提高社团成员的抗逆力,增强人际沟通、提高自信等为主,活动中以社团核心干部自主组织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施行学生制定活动方案、教师修改、完善、学生组织活动、活动后学生撰写心得这样一种流程。

一、这一学期心理社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社团主要活动应该由社团核心成员负责,让他们逐步的锻炼管理及组织社团的能力。

(2)社徽的设计。社团每一位成员或者几位同学进行组合,根据自己对阳光心理社团的理解,设计出相应的社团徽标。

(3)社团负责人每周召开例会。社长及部长根据自己时间的安排,在周三前确定好每周社团的活动安排(谁主持?活动的内容?活动地点?)并且对上次及前期活动进行总结。有关会议的地点,可以自行决定。

(4)社团请假制度的规范化。请假的同学必须要以书面的形式将相关的原因写出来,不能以口头的形式或者让别人口头代为请假。请假须向社长请假。

(5)社团活动心得记录表。每个人将自己参与活动的感想与心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社团档案资料进行保存。

(6)社团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以多元化的形式进一步丰富社团活动的内容,争创特色社团。

二、社团活动的方式:

1、心理短剧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从身边的事入手,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才能真实的从根本上帮助他们释怀。通过心理剧的形式,可以让同学们一步步打开心门,演绎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将能打动身边的每一位同龄人,共同维护他们心灵的那一片净土。

2、校园采访

可以与记者团的同学进行合作,在校园里进行了随机采访。问问同学们和老师们身边的快乐以及他们对快乐的定义。通过采访的方式,让所有同学了解到身边的同学们和老师们对快乐的想法,一起来交流并分享。最后将相关的内容进行总结,分享给大家。

3、辩论赛。

像普通的辩论赛一样,心理社团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热点话题进行开展相关的辩论赛活动。比如像大学生是否可以带手机上学、上网的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

5、朋辈交流

社团里的成员可以根据生活中的相关心理现象与困惑,开展朋辈交流。

6、小组交流会

确定一到两个主题(可以是同学们咨询比较多的案例)后,将社团成员分成三组,每个小组围成圈坐在一起。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探讨。最后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说出该小组的认识与总结。

三、各部门工作

部长,副部长:做好平时的日常监督管理,组织策划各类学生团体活动以及协助各个社团的开展;学期末做好总结。

秘书处:以积极的态度、坚韧的毅力、务实的作风,完成各项工作。做好历史档案的整理及存档,做好每次例会的考评,做好每一次会议记录;

做好档案资料及日常文件的分类整理工作;更新社团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以保证信息畅通。

网络部:运用自身计算机技能,积极配合完成社团内相关工作。做好一切与电脑相关的工作。

宣传部:社团开展活动时,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并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各项各种活动。

组织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并协助部长做好部门内部各种活动策划;完成活动过程等环节的工作。

总之,阳光心理社团会在学校团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与其他社团积极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把学校社团建设的更加美好。

大学社团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一、狠抓常规工作,完成制度建设到文化建设的顺利过渡

在所有的社团工作中,常规工作是我们社团工作的主要部分,是培养和锻炼干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社团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因此,对于常规工作,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不但要完成,而且要认真、完美、有突破地完成,在普通的工作中,做出不普通的成绩。

制度建设是一个组织或团体成长壮大的必经之路。经过了几年的成长和发展,社团联合会的各项制度已经基本完善,并已略显成效。当然,这其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如:部分社团的制度建设严重不足,社团负责人没有制度建设的意识,没有一套规范的理论制度约束和引导社团干部的工作等,这还需我们在贯彻、执行和引导的过程中不断价钱和规范。

事实上,一个组织的健康成长,不光是要有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还必须得注重它的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一个组织的底蕴体现,也是一个团体发展潜力的核心体现。它能增强社团干部的团结合作,提高社团干部的文化素养和工作素质,增长社团成长潜力,改善社团的内部规划,壮大社团的自身力量。

在文化建设上,我们将从文化积累、文化传播和文化继承三方面开展。其中文化积累方面,以社团宗旨,社团核心理念,社团核心团队结构三点来创造出社团文化核心,通过社团精品活动,社团特色活动,常规活动,网络论坛等方面融入本社团文化元素,展现社团文化,建设共同的文化氛围,使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限度地得以发挥,从而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形成向心力、凝聚力,把社团文化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在文化传播方面,以大众传媒(如会刊、报纸、杂志、社团文化专题栏)和社团活动为文化载体,使广大会员认同社团文化。

二、重视干部队伍的建设,由内而外壮大自我

干部是社团的灵魂和基础,是社团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的有力保证。因此,干部的吸收和培养,是社团力量壮大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为增强社团联合会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我们将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1、注重吸收新干部

新的力量,预示着新的成长;新的成长,彰显着新的生命活力。新干部的吸收是一个团体后续力量的必要准备,为了社团长远发展,我们将大力注重新干部的发现和吸收,为此,在09级新会员中,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打造一个更宽更好的平台,积极开展选拔活动,培养新干部队伍。

2、加大干部的培养力度

干部的培养是社团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社团干部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院社团工作成绩的好坏。因此我们将与社团一起定期开展一系列的干部培训,在相互了解中增强干部的认知感悟能力,促进社联和社团、社团和社团、干部和干部之间的交流。社联、社团在建立良好交流的基础上,开展人才交换机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社团可以组织推选部分优秀干部进入社联,与社联干部一起为全院社团发展服务,进一步了解社联,了解全院社团的发展趋势。同时,我们也会照例下放干部深入到社团第一线,为我们的社团活动出谋划策。以此为契机,建立起社团与社联的长期人才交流机制,达到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另外,我们也会多为干部提供机会,鼓励和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发挥干部,可能地做到人尽其才。

3、重视社联、社团的换届工作

换届过程中,做到制度化、公平化、开放化。换届前进行必要的宣传、知道、教育,换届后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带、学习、交流。限度的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到社团工作当中来。

三、转变职能,坚持以服务广大同学为工作方向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关注的一个工作重点是实现社联工作职能的转变,由单纯的管理职能转化为服务、扶植、监督、管理四位一体的职能运行机制,我们的理念是源于社团、服务于社团,以在维护社团活动正常秩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为社团提供服务,将给各个社团的承诺落到实处而不单纯是一句口号。社团的作用是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平台,鼓励同学们培养课余兴趣爱好。而社联是监督和引导社团开展活动的组织,最根本的宗旨和职能还是服务于广大同学,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文化与娱乐共存的校园环境。也将一定把服务坚持到底!这是我们的信念!

大学社团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新学年、新气象,在新学期的开始,团体部要继承和发扬上学期团结务实的工作精神,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要总结以前工作中的失误,争取在新的学期中把学生团体的各项工作做的更好,顺利开展社团各项活动,将我校的学生团体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工作思想

以“十”精神为准,本着更好的为同学服务的态度,将常规工作与评建工作相融合,以饱满的精神和青春的活力迎接新学期的挑战,不断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优化部门的工作形式,丰富部门的工作内容,锻炼部门干部与干事的工作能力,完善部门的工作制度,更好地发挥社团的作用,协助团委、学生会谱写出辉煌的工作乐章。

二、工作宗旨

主席团以“培养销售精英,打造管理干将”为工作理念,积极引导、服务、协调、监督和考核各部门,组织社员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术、文化、体育、实践及公益活动。

三、工作主题

在校团委的领导下,围绕全校工作的具体安排,以社团发展为核心,以满足广大会员爱好为目标,以保证广大会员权益为目的,以开展社团会员为手段,以社团稳定发展为基础,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校园文明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的监管力度,对校级大型社团活动给予大力支持;进步完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维护学生社团成员的合法权益,为评估做出努力。

四、重点工作

(一)营销策划大赛

具体计划:

1、时间:四月初

2、地点:安徽新华学院

3、比赛流程:三月中旬向团委递交活动申请书,活动申请后,安排具体人员对比赛进行前期宣传,对报名选手进行分组并对比赛规则进行简单的培训

4、比赛规则:分组(4-6人为一组)由我社进行商家联系提供比赛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产品进行销售,比赛结果以销售额为准

5、比赛奖励:设一、二、三等奖

6、活动预案:具体活动时间、地点以宣传单通知为准,(由于天气或其他特殊原因另行通知)活动期间我社将以社团指导老师及主席团组成后勤保障及处理突发事件

(二)百元创业大赛

具体计划:

1、时间:四月底

2、地点:安徽新华学院

3、比赛流程:三月中旬向团委递交活动申请书,活动申请后,安排具体人员对比赛进行前期宣传,对报名选手进行分组并对比赛规则进行简单的培训

4、比赛规则:分组(4-6人为一组)由我社提供一百元创业资金由组员自行发挥创造利润,比赛流程有我社成员全程监督,比赛结果以利润额为准

5、比赛奖励:设一、二、三等奖

篇4

1、加强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巩固政风建设年成果,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深入开展“迎奥运、树新风、争做先进公务员”活动,大力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促进公务员道德建设。加强督查考核,完善考核体系和考核手段,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能力水平。

2、严格落实公务员管理制度。落实公务员录用、调任、考核、任免、奖励和申诉控告等实施办法。坚持公务员录用凡进必考制度,完善公务员录用考试办法,加强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培训工作,完善表彰奖励机制,规范表彰奖励项目,发挥表彰奖励对于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的作用。

3、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强化公务员管理政策法规培训工作,确保公务员法配套法规落到实处。继续实施公务员“英语人才库”培训计划;继续开展公务员公共行政管理(MPA)核心课程培训,力争年底前完成95%的培训任务,采取多种方式,抓好公务员初任、任职、专门业务和更新知识培训,突出提高理论素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训。

二、加强工资规范管理,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4、切实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严格执行公务员工资管理制度,严格工作程序,严肃工资纪律,切实加强工资监督管理,确保分配秩序有序。加强工资政策培训,建立规范工资收入报告制度。开展工资水平调查,落实国家关于级别与待遇挂钩的政策,落实国家有关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和干部工资套改政策。

5、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和做好事业单位核定绩效工资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规范工资管理结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落实岗位工资调整工作。认真做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的核定与调整工作。

6、落实离退休政策及休假政策。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北京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休假政策。认真开展提高退休费计发比例和延长退休年龄审批工作。

三、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7、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根据北京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逐步实现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做好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工作的政策解答和疑难问题的处理。

8、继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按照北京市统一部署,巩固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成果,指导事业单位解决好聘用合同续聘、解聘等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9、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按照北京市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指导各单位人事干部掌握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转变思想观念。做好专业技术人员*年申报职称工作,并按时完成*年职称备案工作。指导区教委完成*年中学高级教师系列的评审及检查验收工作。根据北京市高等职业学院、成人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有关精神,做好我区高校教师的聘任工作。

四、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0、加强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培养选拔和表彰奖励工作。根据《*区杰出人才奖评选工作实施细则》,组织实施*区杰出人才的评选表彰工作。做好“首都杰出人才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候选人的推荐,进一步扩大选拔范围,创新培养方式,为各类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11、加强区域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区域内人才市场及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核审批工作程序,定期开展走访和自查,保障区域人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推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充分发挥金融人才开发服务中心的作用,制定有效措施,完善人才服务的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12、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开展专家慰问活动。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促进金融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意见》及《*区促进中关村科技园区德胜科技园产业发展规定》,为入驻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德胜科技园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发挥人才引进、工作居住证政策的导向作用,满足区属、区域企业对高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五、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安置工作,确保计划落实

13、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严格计划调控,合理引进紧缺急需专业非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按照市人事局的统一部署,做好应届毕业生双向选择招聘月等活动,积极开发和挖掘岗位,努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14、认真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计划。按照市安置领导小组的要求,克服困难,挖掘潜力,做好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落实完成年度安置任务。加强自主择业相关问题研究,做好自主择业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做好企业转业干部解困和维稳工作方式,全力保证北京奥运会良好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持我区安置工作稳妥有序的局面。

篇5

1、加强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巩固政风建设年成果,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深入开展“迎奥运、树新风、争做先进公务员”活动,大力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促进公务员道德建设。加强督查考核,完善考核体系和考核手段,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能力水平。

2、严格落实公务员管理制度。落实公务员录用、调任、考核、任免、奖励和申诉控告等实施办法。坚持公务员录用凡进必考制度,完善公务员录用考试办法,加强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培训工作,完善表彰奖励机制,规范表彰奖励项目,发挥表彰奖励对于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的作用。

3、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强化公务员管理政策法规培训工作,确保公务员法配套法规落到实处。继续实施公务员“英语人才库”培训计划;继续开展公务员公共行政管理(MPA)核心课程培训,力争年底前完成95%的培训任务,采取多种方式,抓好公务员初任、任职、专门业务和更新知识培训,突出提高理论素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训。

二、加强工资规范管理,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4、切实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严格执行公务员工资管理制度,严格工作程序,严肃工资纪律,切实加强工资监督管理,确保分配秩序有序。加强工资政策培训,建立规范工资收入报告制度。开展工资水平调查,落实国家关于级别与待遇挂钩的政策,落实国家有关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和干部工资套改政策。

5、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和做好事业单位核定绩效工资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规范工资管理结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落实岗位工资调整工作。认真做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的核定与调整工作。

6、落实离退休政策及休假政策。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北京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休假政策。认真开展提高退休费计发比例和延长退休年龄审批工作。

三、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7、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根据北京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逐步实现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做好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工作的政策解答和疑难问题的处理。

8、继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按照北京市统一部署,巩固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成果,指导事业单位解决好聘用合同续聘、解聘等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9、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按照北京市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指导各单位人事干部掌握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转变思想观念。做好专业技术人员*年申报职称工作,并按时完成*年职称备案工作。指导区教委完成*年中学高级教师系列的评审及检查验收工作。根据北京市高等职业学院、成人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有关精神,做好我区高校教师的聘任工作。

四、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0、加强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培养选拔和表彰奖励工作。根据《*区杰出人才奖评选工作实施细则》,组织实施*区杰出人才的评选表彰工作。做好“首都杰出人才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候选人的推荐,进一步扩大选拔范围,创新培养方式,为各类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11、加强区域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区域内人才市场及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核审批工作程序,定期开展走访和自查,保障区域人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推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充分发挥金融人才开发服务中心的作用,制定有效措施,完善人才服务的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12、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开展专家慰问活动。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促进金融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意见》及《*区促进中关村科技园区德胜科技园产业发展规定》,为入驻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德胜科技园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发挥人才引进、工作居住证政策的导向作用,满足区属、区域企业对高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五、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安置工作,确保计划落实

13、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严格计划调控,合理引进紧缺急需专业非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按照市人事局的统一部署,做好应届毕业生双向选择招聘月等活动,积极开发和挖掘岗位,努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14、认真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计划。按照市安置领导小组的要求,克服困难,挖掘潜力,做好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落实完成年度安置任务。加强自主择业相关问题研究,做好自主择业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做好企业转业干部解困和维稳工作方式,全力保证北京奥运会良好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持我区安置工作稳妥有序的局面。

篇6

一、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卸下沉重的包袱

目前基层统计报表数量越来越多,指标不断增加,报告期也越来越短,基本上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实际上有些报表和指标基本没用或已经过时。因此,必须把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减少基层报表工作量提到重要日程。一是精简报表。重点是剔除那些已经过时或不经常用的报表和指标,对有些变动不大,或不常用的报表、指标,扩大报告期,不要每月或每季都统计。二是实施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对现行的各项统计调查项目进行清理整合,消除重复矛盾的内容,实行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不管是统计部门还是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向下布置,做到“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三是扩大抽样调查领域,可以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数据的项目,尽可能进行抽样调查。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二、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各级统计部门和基层统计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关业务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便于操作落实的规章制度及统计工作规范化流程,强化依法行使统计的监督权,并做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坚持用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行为,使统计业务工作高效、流畅地向前推进,彻底改变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计划,就统计而统计,就数字而数字的工作格局,使统计工作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科学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三、夯实统计法制建设基础,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树立坚强的后盾

实践证明,要抓好基层统计工作,法制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各级统计部门要坚持一手抓统计基础工作,一手抓统计法制建设,充分依靠法制手段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普法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统计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统计法律意识。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进一步提高对弄虚作假行为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让县级统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合法权利和法定职责。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对虚报、瞒报、迟报、拒报及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对于基层代填代报统计报表的问题要进行重点执法检查。并且要把机构人员是否到位,统计台帐是否建立,登记是否及时,资料是否可靠,工作程序是否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列为统计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

四、深化统计基础规范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构筑坚实的根基。

篇7

一、场县共建的进展情况

(一)共建推进机制有突破。为了强化场县共建工作推进力度,年初,市与农垦九三分局、北安分局联合召开了全市场县共建工作会议,农垦九三分局、北安分局、通北林业局和沾河林业局的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共同总结交流一批典型经验,安排部署工作,提出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提升了工作推进层次。会议上还印发了《市场县共建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在主导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小城镇建设、公益事业发展和完善共建机制等方面加强合作推进,北安市与北安分局共同争取到了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合力共建。为了促进地方与农垦双方的交流学习,嫩江县和五大连池市等县(市)区派出乡镇干部到农场企业或基层挂职锻炼,增强了双方的联系,推进了共建工作。

(二)经济合作有新进展。在农机合作方面,全市共建立了25个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站和三个股份制农机作业公司,并建立了一批场县共建深松整地示范园区。全市春播、春整地的农机跨区作业面积达到94万亩。农垦承租面积达到26.8万亩,共同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20个,整村采用农场模式化生产技术的村达到107个。在农业技术合作方面,北安分局与北安市共建现代农业示范区,九三和北安两个分局种子公司在地方新增设种子销售网点30个。带动农村推广良种面积315万亩。全市新建场县共建科技园区10个。在全市大范围内推广大豆窄行密植栽培等6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面积达到506万亩。嫩江、北安、孙吴等县(市)借助农垦较先进的气象设施,合作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防雹增雨面积达到207万亩,航化作业服务32万亩。垦区共培训农民58565人次。在畜牧业发展方面,合作共建养殖基地。北安市与农垦分局共同编制区域畜牧业发展规划,并依托农垦标准化养殖小区,在农户中大规模推广农场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方式,建立规模化奶牛养殖小区3个,各类养殖专业村61个,垦区企业带动农村养殖肉牛6.48万头,肉羊20万只。在劳务合作方面,建立健全转移培训工作机制,保证了阳光工程的顺利实施。广辟转移培训渠道和形式。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引导与服务。通过网络、电视、考察等多种渠道,收集和相互劳务市场需求信息,实现转移的组织化和规范化。到目前完成转移就业1.2万人。在农业保险方面,九三阳光农业保险面向地方不断拓展,今年全市开展105万亩耕地保险业务。在产业化合作方面,地方始终坚持与农场共建龙头、共育产业,实施了联合推介、联合招商和共同争取,对农场新建企业和新上项目,在税收上给予了减免,促进了一批重点项目在区域内落地。上半年共同招商引资和争取项目3项,总金额5360万元。依托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大豆基地化种植270万亩。北大荒丰缘麦业有限责任公司带动优质小麦种植110万亩。依托二龙山马铃薯淀粉加工厂,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3.5万亩。依托沙棘加工企业,在农场建立俄罗斯大果沙棘种植基地,规模扩大到1万亩;依托亚麻加工企业,在农场建立亚麻、大麻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5万亩。

(三)社会事业领域有新发展。在道路建设方面,共建通乡通村公路53公里。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全市共建双方新建小城镇街道11.1公里,共建城镇排水工程6.58万公里,供热工程0.95万米。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共同编制并完善了城镇绿化建设总体规划,造林绿化面积1.86万平方米。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设立垃圾转运箱,建立环卫工程9处,确保了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共建旅游区3处。在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共建方面,继续实行双方毗邻场乡县中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制度,取消户籍限制,互免借读费,减轻农民和农场职工负担;每学年定期或不定期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各种载体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提高双方教育教学质量,共建学校3所,互免借读费学校29所,解决了3500多名学生上学难问题。加强院际间广泛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九三分局和嫩江县6所医院确定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及“参合”农民的定点医疗机构。共同建立5所医院。共同组织开展了九三“文化广场”和“嫩江之夏”文艺活动。加强党建合作,局县共同组织了党建理论研讨、电教片评比以及党建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活动。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场县共建推进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主要是完善重大事项协商机制,凡是事关场县双方现实和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都应主动协商,密切联系;健全会议制度,双方召开的重要会议邀请对方领导参加,定期召开场县联席会议,共商发展大计,有力推进共建工作。

(二)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在场县共建实施过程中,政府负责协调、引导,制定场县共建的相关政策,为共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双方单位之间、个人之间、法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政府引导、相关部门配合、企业和个人实施的场县共建格局。

(三)需要积极探索有效办法解决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双方龙头与双方原料基地联结、农村土地规模小、分散经营与农场大机械作业不协调、农机跨区作业合理收费等具体问题。

(四)场县共建应制定长远规划。场县共建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双方有关部门应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场县双方的优势和潜力,兼顾双方的利益和发展方向,从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城镇建设、教育、卫生、文化、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合作重点、工作分工、完成时限、政策措施等。

三、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总结经验,强化力度,密切联系,务实合作,提升省级试点水平,带动全市共建工作上台阶、上层次,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推进建立500万亩现代农业场县共建示范区,合作共建10个小城镇,共建共扶10个龙头企业,培植20个场县共建典型,在交通、通讯、供电、有线电视、教育、医疗、防火、小流域治理、气象、文化10个合作项目上搞突破。具体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落实市、县财政对场县共建的资金投入,协调市县交通、水务、林业、建设等有关部门把相关的项目资金向场县共建倾斜。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场县共建的支持,安排一定比例的农业贷款投入场县共建。

(二)推进科技进步。以农机作业合作社为载体,加快大型、新型农机具更新步伐;建设场县共建科技园区,强化示范效果,推进农牧业生产技术合作与交流。各县(市)区积极与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经济技术协作关系,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场县共建项目的科技含量。

(三)加强人才培养。场县之间开展各类人才交流活动,通过交叉挂职,互派人员学习,举行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促进人才交流。每个乡镇每年至少派出一名干部到农场挂职锻炼半年。鼓励技术人员和劳务人员在场县之间自由流动,政策上平等对待。

篇8

现对今年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作了总结:

一、志愿服务总体情况

多年来人力社保局高度重视志愿服务活动,将其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专门成立了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小组,由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徐 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局属各党团支部书记为成员,明确各自责任,相继出台了《人力社保局志愿服务、困难帮扶实施方案》、《“关爱成长 关爱老人”志愿服务工作计划》等文件,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了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化、规范化、常态化。

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2年5月,主要由全局干部职工、党员、团员青年组成。截止年底,在“志愿xx”网站上成立志愿团体1个,申请结项志愿项目19个,实名制注册人员255人,占在职职工的77%,服务时长总计9259小时,注册志愿者每年人均志愿服务活动时长已达36小时。(本数据摘自“志愿xx”网站数据库)2016年度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次,参与人员260人,服务11000余人次。

二、特色做法及成效

人力社保局把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作为我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搭建活动平台,不断丰富活动内涵,依托局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学雷锋“三关爱”“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月”“文明加油站”“人力社保政策宣传”等活动。

关注民生,服务社会。

以“创城”和“春风行动”为契机,组织培训就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四方面的业务骨干,积极参加本局组织的大型人才招聘会和政策宣讲活动,为群众解答就业和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法规,具体指导群众办理相关社保手续、当面讲解如何持卡就医,面对面指导群众如何参加就业培训、如何结合政策更好的实现就业,受到了群众的一致赞扬。

贯彻落实结对帮扶活动。

结合文明办开展的“城乡统筹 文明先行”活动,深入人力社保局帮扶单位永乐店大羊村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先后二次对该村投入帮扶资金40万用于修建村内主要街道和村容村貌的改善。并针对“就业”“培训”“保险”三大内容,组织召开人才交流洽谈会,为村民提供岗位信息和就业机会;组织开展国家就业政策、培训政策宣讲;发挥职业技能培训作用,有针对性的对村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积极开展爱心助学行动。

自开展领导干部爱心传递活动以来,人力社保局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六一”、“春节”期间,对玉桥辖区所结对的学生进行走访慰问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学习文具,鼓励他们成长成才。

积极开展“关爱成长 关爱老人”志愿服务活动。

结合制定的“志愿服务 困难帮扶”实施方案,与玉桥辖区内的2名困难儿童和2名困难老人结成帮扶对子,在新学期来临之际及“九九重阳节”前夕对4名困难人员进行了走访慰问活动,并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社保中心志愿服务分队利用休息日的时间到梨园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慰问活动,为老人表演节目送去爱心和大家自发捐款购买的生活物品。

积极开展“关爱自然 义务植树”活动。

为进一步引导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团员青年树立绿色环保理念,通过植树活动巩固我区绿植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助力。自2012年起,人力社保局志愿团队连续三年组织单位职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4月份在于家务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共栽种树苗3000余棵。

开展“清洁公共自行车,爱护公共环境”志愿服务活动。

利用周末时间组织40名志愿者对运河西大街两侧的14个公共自行车站点进行清洁、常规保养维护及道路两边的垃圾捡拾,通过此举方便了群众,同时营造了良好的公共环境。

开设“志愿服务岗”,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

为迎接国际志愿者日的到来,11月21日至12月12日,组织40名志愿者利用周六时间,分四期在局门口和国税局路口设立的“志愿服务岗亭”,围绕信息咨询、应急服务、交通疏导、文明宣传等内容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志愿服务月活动。除做好固定动作外,人力社保局志愿者们还结合人力社保的相关职能进行了社会保险、就业培训等相关政策解答和宣传,为来往的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

除此之外,人力社保局还协助玉桥街道开展了志愿交通维护、参加了区文明办组织的“文明xx”—诚信宣传日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参与者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同时规范“志愿xx”网站志愿者的注册、志愿项目、计时等工作,增加了网站的利用率,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全局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意识,加大志愿服务宣传力度,并通过《xx时讯》、《xx人力社保简讯》、单位网站、局内微信群、QQ群等各类媒体对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报道,提高大家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想法

缺乏专业知识,培训不到位。

志愿者最希望能够得到志愿服务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参加过志愿服务培训的寥寥无几,培训内容也主要是志愿服务的基本知识和理念、志愿者的责任与义务等。希望能够针对区属不同的志愿团体多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志愿者的能力和水平。

篇9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049-02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学生管理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与此同时,社会、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又不断提高,我们必须确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抓住学生管理中的关键,不断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为了更好地处理学生管理中“严”与“宽”、“刚”与“柔”、“约束”与“鼓励”、“日常管理”与“全面发展”等矛盾,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管理中的重点,释放属于学生发展需要的空间,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谐稳定发展的平台,笔者拟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归纳总结管理工作中的几个关键点。

高职学生管理的关键时间段划分

在学生管理中,从头到尾都有具体的任务和目标,如何合理安排各项工作的实施时间和顺序,就成为学生管理的重点之一。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管理的关键时间段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

学年培养目标划分 根据高职院校办学特点,根据学生在校和实习的各个环节,可将学生培养按学年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养成教育阶段(一年级),主要从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兴趣、思想品质、待人接物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培养,以“制度化”管理为主;(2)专业教育阶段(二年级),主要从专业课教育、专业技能竞赛、课程设计、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任务驱动化”为主;(3)就业教育阶段(三年级),主要从就业指导课、人才交流会、专题讲座、就业实习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目标管理化”为主。

月培养目标划分 各高职院校每学年都制定《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计划》,如果能针对各个月份和各年级进行有重点的安排,并开展相关的团学活动和教学实训,可以较好地提高管理效果。月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

日常管理的关键时间点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日常管理,每一天都是学生管理的重点。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效果较明显的管理时间点较为集中:(1)早晨课前10分钟。可以在课前利用这10分钟对班级当日的工作进行安排,既能抓好考勤,又能保证当日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落实到位。(2)晚自结性管理。大部分辅导员或班级习惯于晚自习进行任务布置,既影响晚自习的秩序,又影响各项工作的时效性。假设能在早晨课前的检查中进行安排,只需利用晚自习进行总结,对特殊情况进行处理即可。(3)晚自习后的宿舍是校园突发事件发生最集中的地点,通常这个时间段是学生管理的“真空期”。因此,这也是学生管理中避免校园突发事件的重要节点。与此同时,思想工作者若想贴近学生的思想就要走进学生的生活,而宿舍则是走进学生生活的最好平台。通常,只有在宿舍与学生交流才能得到第一手资料,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所以,学生管理人员一定要利用好晚自习后宿舍这个重点时间和地点,争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职学生管理的关键途径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途径很多,实施者包括班级干部、团总支学生会干部、辅导员、任课教师、系领导等。

团学干部 团学干部是指分团委(团总支)的学生干部以及学生会的学生干部。他们是学生管理队伍中的最基层,也是学生管理中最有效的一支队伍。因这支队伍来源于学生,又要管理学生,且管理经验不足,所以一定要加强团学干部的培训,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树立团学干部的威信。根据这些学生干部的工作特点,利用“任务驱动化”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可将工作任务分解为培训和鼓励、能力培养、威信树立三个阶段。培训和鼓励阶段:任务介绍任务分解完成方法介绍介绍任务意义开展动员;能力培养阶段:团学干部上传下达在学生中开展动员组织学生完成任务院系对任务进行监控、指导、评价任务完成情况总结上报院系任务完成情况;威信树立阶段:院系反馈意见,表彰鼓励学生干部反馈到学生中,评优揭差学生干部、学生、工作任务共同实现目标。

辅导员、学生干事、团总支学生会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干事、辅导员、团总支学生会的工作量较大,工作的重要性不用多言。明确学生干事、辅导员、团总支学生会的分工,使三者更好地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则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实际工作中,三者的关系总是存在以下问题:工作任务重合导致“三个和尚没水吃”;处理意见不统一导致学生思想不统一;辅导员对团总支学生会干部处理结果“不买单”等。现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实践经验,提出建立畅通的信息流可分为三个闭环:团总支学生分会向上级部门反馈信息,问题处理由上级部门完成并将结果通过辅导员和班级干部反馈到学生群体中,避免学生干部直接处理学生问题而引发矛盾;学生群体、班级干部、辅导员及上级部门形成双向循环,保证信息畅通,树立班干部和辅导员的威信;建立领导联系班级制度,保证学生群体当中的信息能直接传达到上级部门,起到监督考核学生干部和辅导员的作用。

院系领导 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确定学生培养目标,建立稳定和谐的高素质管理队伍,协助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等。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力”

团学干部的自制力 学生干部从学生中来,又生活在广大学生中,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心理相仿,需求相近,所以,自我管理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特别是将学生中的党员干部抓好了,榜样带头作用发挥了,学生管理就会轻松不少。因此,学生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自我管理创设良好环境,建立合理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使其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发挥好桥梁纽带和榜样带头作用。

学生管理的向心力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坚持以学生为本,就要以学生利益为中心,为学生服务,做好服务工作。高校学生管理者应主动做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的服务者,把学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加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主动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把学生利益摆在工作的重心,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形成学生管理的向心力。

建立师生的互信互尊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效果。反之,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影响教育任务的完成,甚至对学生教育工作起到反作用。因此,有效的学生管理必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生活”,成为学生生活的鼓励者;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做人”,成为学生交往的指导者;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创造”,成为学生创新的合作者。

班级、系部、学院的凝聚力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管理者应以校园文化、专业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为载体,营造适宜学生发展的环境和平台,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身于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提高大学生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以院、系、班级为中心的凝聚力。

紧抓学生学习、生活的动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从低级到高级依次表现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友谊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高校学生管理者应经常深入学生,了解、研究学生的需要,提供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与空间,运用“任务驱动”、“目标管理”、“物质、荣誉需要”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参考文献:

[1]谢媛媛.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与学生管理中的人本主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

[2]许婷.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2011(11).

篇10

所谓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系统根基所在,是统计事业兴旺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的关键所在。

一、 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1、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因此,国家统计局在制定基本统计调查时主要考虑自身开发统计数据结果的需要,忽视了基层党委政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与之相对,基层统计部门为加强服务职能要制定本地区统计调查计划却又受到基层统计人员整体素质,办公设备条件,特别是经费不足的制约。

2、领导不重视,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领导普遍认为:统计不是直接的经济管理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没有物质产出,所以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特别在基层部门,统计人员往往抽调到其它各部门,在完成各项中心工作之后,才来完成统计工作,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3、向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与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重视不够程度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由于统计数字是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数字出宫”,“宫出数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数字跟着计划走,年初计划有多大,年底完成就有多好。甚至个别地方出现领导直接干预,多报或瞒报,篡改统计数据,造成统计信息失真。

4、《统计法》的违法处罚不明确,依法治统力度不够

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劳动者素质也相对较差。目前新《统计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不够具体,对迟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没有明确的限额,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又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案件查办难落实,影响了统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这样,难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统计管理体制影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在现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下,统计业务领导与行政管理分离,地方统计机构直接受同级政府的领导,人事、财务等事项也由其管辖,这就给县、乡两级政府以“人、财、物”权影响统计人员“事权”留下了操作空间。因而这种体制对抵抗行政干预的能力较差,在逐级综合汇总统计数据过程中,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容易受到地方利益的某些不利影响。如一些地方领导一方面为得先进、争荣誉、个人升迁等,需要政绩作铺垫的时候,就虚报主要经济指标,如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外贸出口额、招商引资、财政收入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等;另一方面为了争取政策的扶持而假报有关经济指标。如虚报贫困户、贫困人口、粮食生产面积及良种面积等,瞒报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一些地方领导为了完成名目繁多的责任状,更是把上级部门下达的指导性计划当成指令性计划指标来完成,造成这些指标的统计结果是计划部门将任务层层分解,乡、村统计又按计划数层层上报。统计工作的实践也已经证明,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源所在。

(二)部门协调不力加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负担

长期以来,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关系一直没有理顺,联系不密切,缺少强有力的协调:一是政府综合统计系统缺乏与政府部门统计系统的横向联系。当上级综合统计部门需要统计资料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向下级综合统计部门布置,而不管同级政府部门统计是否已取得此项统计资料;二是不同政府部门统计机构之间在职能上交叉、重叠,如主要农产品产量、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人口等指标均有多个政府部门统计机构在同时统计;三是部门统计自成体系的内向运行,阻隔了与综合统计部门的有效配合,部门统计的统计指标、计算口径、指标代码等都由部门自主决定,缺乏与综合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多头向下、重复调查、报表多乱、数出多门的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加重了基层统计负担,而且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

(三)系统内部关系不顺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从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对所属城市、农村、企业三支调查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三支调查队的机构和人员整合在一起,成立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由于对改革方案缺乏通盘考虑,宣传力度不够而且操之过急,目前已暴露出一些明显问题:一是局队相互完全独立,协调机制不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可操作性差,已造成了新的各自为政的局面,对统计部门的地位有一定影响;二是调查队内设机构设置不合理,与地方统计局机构重叠,职责不清,进一步割裂了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三是部分县(市、区)局队分设,进一步加大了基层统计工作成本,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从根本上扭转统计工作“弱在县级、冷在乡镇、空在村居”的局面,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谋划统计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转化为领导统计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理顺关系,扎实推进,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一)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是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客观需要。目前实行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事实上就是“统而不管,分而无责”。基层统计不能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在客观上造成了对“上”不负责。没有时间和精力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客观上也存在对“下”不负责。要改变这种局面,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统计工作实际,实行“业务上全国统一领导,机构、人员、经费省以下垂直管理”的体制,同时调整政府统计系统的内设机构和专业统计分工,理顺与部门统计的关系,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垂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统计的抗干扰能力,从过去和现在来看,对统计数据的干扰主要来自地市、县区和乡镇,由省统计局对下垂直管理,操作上更可行,易被各级政府接受。同时也可使基层统计人员切实履行好统计管理和监督职能,形成对政府负责、对公众负责的强势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卸下沉重的包袱

目前基层统计报表数量越来越多,指标不断增加,报告期也越来越短,基本上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实际上有些报表和指标基本没用或已经过时。因此,必须把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减少基层报表工作量提到重要日程。一是精简报表。重点是剔除那些已经过时或不经常用的报表和指标,对有些变动不大,或不常用的报表、指标,扩大报告期,不要每月或每季都统计。二是实施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对现行的各项统计调查项目进行清理整合,消除重复矛盾的内容,实行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不管是统计部门还是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向下布置,做到“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三是扩大抽样调查领域,可以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数据的项目,尽可能进行抽样调查。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三)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各级统计部门和基层统计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关业务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便于操作落实的规章制度及统计工作规范化流程,强化依法行使统计的监督权,并做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坚持用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行为,使统计业务工作高效、流畅地向前推进,彻底改变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计划,就统计而统计,就数字而数字的工作格局,使统计工作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科学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四)夯实统计法制建设基础,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树立坚强的后盾

实践证明,要抓好基层统计工作,法制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各级统计部门要坚持一手抓统计基础工作,一手抓统计法制建设,充分依靠法制手段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普法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统计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统计法律意识。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进一步提高对弄虚作假行为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让县级统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合法权利和法定职责。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对虚报、瞒报、迟报、拒报及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对于基层代填代报统计报表的问题要进行重点执法检查。并且要把机构人员是否到位,统计台帐是否建立,登记是否及时,资料是否可靠,工作程序是否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列为统计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

(五)深化统计基础规范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构筑坚实的根基。

规范化建设是从微观上、从技术层面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必要手段。在改革完毕、体制顺畅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不能松懈。在尚不能对统计管理体制进行彻底变革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更是举足轻重。一要加强统计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自动化水平。当前,要重点解决县乡之间的联网问题,做到县、乡两级统计机构网上互联,实现统计资料的网上传输,逐步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和管理的现代化。二要加强统计资料的档案化建设。基层统计机构应当统一管理统计资料,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报送、保密和档案管理等制度。统计工作中形成的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基层统计表、统计调查分析以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统计资料,都要及时整理归档,妥善保管。三要加强统计机构的网络化建设。要切实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各乡镇建立健全统计站,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切实把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开展起来。在此基础上,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统计资料的完整性、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和统计标准的一致性。

(六)强化统计队伍素质提升,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搭建人才的平台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事关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统计队伍是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前提。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优的复合型统计人才。一是“筑巢引凤”,引进优秀基层统计人员。以感情凝聚人,以待遇留住人,以事业召唤人,确保优秀统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活,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统计干部队伍的潜力;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县乡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基层,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各级统计部门要把统计、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知识的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通过开会、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统计人员学习,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一方面把有培养前途的人员输送出去锤炼锻造,使得统计人才能走出去拥有更多更广阔的空间,拓展视野、丰富经历、积累沉淀,通过挂职锻炼和基层体验,提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实行系统内部的轮岗交流,让干部到多个岗位接受锻炼和挑战,多方培养,全面成长。通过有步骤地轮岗交流,力争培养出一批熟悉几个专业以上的统计业务骨干。

参考文献

篇11

所谓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系统根基所在,是统计事业兴旺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的关键所在。

一、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1、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因此,国家统计局在制定基本统计调查时主要考虑自身开发统计数据结果的需要,忽视了基层党委政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与之相对,基层统计部门为加强服务职能要制定本地区统计调查计划却又受到基层统计人员整体素质,办公设备条件,特别是经费不足的制约。

2、领导不重视,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领导普遍认为:统计不是直接的经济管理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没有物质产出,所以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特别在基层部门,统计人员往往抽调到其它各部门,在完成各项中心工作之后,才来完成统计工作,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3、向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与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重视不够程度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由于统计数字是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数字出宫”,“宫出数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数字跟着计划走,年初计划有多大,年底完成就有多好。甚至个别地方出现领导直接干预,多报或瞒报,篡改统计数据,造成统计信息失真。

4、《统计法》的违法处罚不明确,依法治统力度不够

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劳动者素质也相对较差。目前新《统计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不够具体,对迟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没有明确的限额,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又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案件查办难落实,影响了统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这样,难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统计管理体制影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在现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下,统计业务领导与行政管理分离,地方统计机构直接受同级政府的领导,人事、财务等事项也由其管辖,这就给县、乡两级政府以“人、财、物”权影响统计人员“事权”留下了操作空间。因而这种体制对抵抗行政干预的能力较差,在逐级综合汇总统计数据过程中,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容易受到地方利益的某些不利影响。如一些地方领导一方面为得先进、争荣誉、个人升迁等,需要政绩作铺垫的时候,就虚报主要经济指标,如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外贸出口额、招商引资、财政收入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等;另一方面为了争取政策的扶持而假报有关经济指标。如虚报贫困户、贫困人口、粮食生产面积及良种面积等,瞒报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一些地方领导为了完成名目繁多的责任状,更是把上级部门下达的指导性计划当成指令性计划指标来完成,造成这些指标的统计结果是计划部门将任务层层分解,乡、村统计又按计划数层层上报。统计工作的实践也已经证明,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源所在。

(二)部门协调不力加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负担

长期以来,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关系一直没有理顺,联系不密切,缺少强有力的协调:一是政府综合统计系统缺乏与政府部门统计系统的横向联系。当上级综合统计部门需要统计资料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向下级综合统计部门布置,而不管同级政府部门统计是否已取得此项统计资料;二是不同政府部门统计机构之间在职能上交叉、重叠,如主要农产品产量、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人口等指标均有多个政府部门统计机构在同时统计;三是部门统计自成体系的内向运行,阻隔了与综合统计部门的有效配合,部门统计的统计指标、计算口径、指标代码等都由部门自主决定,缺乏与综合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多头向下、重复调查、报表多乱、数出多门的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加重了基层统计负担,而且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

(三)系统内部关系不顺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从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对所属城市、农村、企业三支调查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三支调查队的机构和人员整合在一起,成立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由于对改革方案缺乏通盘考虑,宣传力度不够而且操之过急,目前已暴露出一些明显问题:一是局队相互完全独立,协调机制不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可操作性差,已造成了新的各自为政的局面,对统计部门的地位有一定影响;二是调查队内设机构设置不合理,与地方统计局机构重叠,职责不清,进一步割裂了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三是部分县(市、区)局队分设,进一步加大了基层统计工作成本,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从根本上扭转统计工作“弱在县级、冷在乡镇、空在村居”的局面,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谋划统计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转化为领导统计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理顺关系,扎实推进,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一)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是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客观需要。目前实行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事实上就是“统而不管,分而无责”。基层统计不能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在客观上造成了对“上”不负责。没有时间和精力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客观上也存在对“下”不负责。要改变这种局面,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统计工作实际,实行“业务上全国统一领导,机构、人员、经费省以下垂直管理”的体制,同时调整政府统计系统的内设机构和专业统计分工,理顺与部门统计的关系,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垂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统计的抗干扰能力,从过去和现在来看,对统计数据的干扰主要来自地市、县区和乡镇,由省统计局对下垂直管理,操作上更可行,易被各级政府接受。同时也可使基层统计人员切实履行好统计管理和监督职能,形成对政府负责、对公众负责的强势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卸下沉重的包袱

目前基层统计报表数量越来越多,指标不断增加,报告期也越来越短,基本上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实际上有些报表和指标基本没用或已经过时。因此,必须把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减少基层报表工作量提到重要日程。一是精简报表。重点是剔除那些已经过时或不经常用的报表和指标,对有些变动不大,或不常用的报表、指标,扩大报告期,不要每月或每季都统计。二是实施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对现行的各项统计调查项目进行清理整合,消除重复矛盾的内容,实行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不管是统计部门还是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向下布置,做到“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三是扩大抽样调查领域,可以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数据的项目,尽可能进行抽样调查。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三)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各级统计部门和基层统计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关业务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便于操作落实的规章制度及统计工作规范化流程,强化依法行使统计的监督权,并做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坚持用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行为,使统计业务工作高效、流畅地向前推进,彻底改变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计划,就统计而统计,就数字而数字的工作格局,使统计工作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科学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四)夯实统计法制建设基础,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树立坚强的后盾

实践证明,要抓好基层统计工作,法制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各级统计部门要坚持一手抓统计基础工作,一手抓统计法制建设,充分依靠法制手段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普法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统计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统计法律意识。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进一步提高对弄虚作假行为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让县级统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合法权利和法定职责。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对虚报、瞒报、迟报、拒报及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对于基层代填代报统计报表的问题要进行重点执法检查。并且要把机构人员是否到位,统计台帐是否建立,登记是否及时,资料是否可靠,工作程序是否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列为统计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超级秘书网

(五)深化统计基础规范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构筑坚实的根基。

规范化建设是从微观上、从技术层面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必要手段。在改革完毕、体制顺畅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不能松懈。在尚不能对统计管理体制进行彻底变革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更是举足轻重。一要加强统计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自动化水平。当前,要重点解决县乡之间的联网问题,做到县、乡两级统计机构网上互联,实现统计资料的网上传输,逐步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和管理的现代化。二要加强统计资料的档案化建设。基层统计机构应当统一管理统计资料,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报送、保密和档案管理等制度。统计工作中形成的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基层统计表、统计调查分析以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统计资料,都要及时整理归档,妥善保管。三要加强统计机构的网络化建设。要切实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各乡镇建立健全统计站,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切实把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开展起来。在此基础上,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统计资料的完整性、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和统计标准的一致性。

(六)强化统计队伍素质提升,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搭建人才的平台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事关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统计队伍是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前提。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优的复合型统计人才。一是“筑巢引凤”,引进优秀基层统计人员。以感情凝聚人,以待遇留住人,以事业召唤人,确保优秀统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活,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统计干部队伍的潜力;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县乡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基层,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各级统计部门要把统计、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知识的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通过开会、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统计人员学习,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一方面把有培养前途的人员输送出去锤炼锻造,使得统计人才能走出去拥有更多更广阔的空间,拓展视野、丰富经历、积累沉淀,通过挂职锻炼和基层体验,提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实行系统内部的轮岗交流,让干部到多个岗位接受锻炼和挑战,多方培养,全面成长。通过有步骤地轮岗交流,力争培养出一批熟悉几个专业以上的统计业务骨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