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5-03 04:00:3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篇1

《泌尿学学报》刊登另一项研究建议,每天取适量柠檬汁,以2:1的比例用柠檬汁兑水饮用,效果良好。柠檬汁稀释后味道更好,尿液量也会大大增加。务必牢记:尿液越浓,肾结石危险越大。

稍胖的老人寿命更长

许多老年人都深受三高问题的困扰,尤其是那些肥胖的老年人,因此,人们觉得老年人还是瘦点比胖点好,就像那句俗语说的:“千金难买老来瘦”。但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老年人胖点要比瘦点好,甚至稍胖的老人寿命更长。

研究发现,只有肥胖超过标准体重35%~40%时,才容易导致疾病发生,体重稍微超过正常值其实更有益于健康长寿。因为胖人的皮下脂肪层较厚,抗寒、抗病能力比瘦人强,更经得起疾病的“折磨”。而瘦人抵抗力相对较弱,对环境的适应性差,特别是对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急性传染病,都比胖人的发病率高,而且预后差。研究还发现,60~70岁的老年人肌肉开始出现萎缩,男子每10年萎缩4%,而妇女则可能达到6%。女性如果从50岁时体重显著减轻的话,更易发生骨折,尤其是髋关节骨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外,体瘦者内脏下垂的发病率很高,最明显的是胃下垂。

睡眠时间和次数可能由基因决定

研究发现,人们睡眠持续时间或者次数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保证睡眠有两个很重要因素: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大约有1%~2%的人表示,他们从小就很嗜睡,几乎每晚至少都要睡足10个小时。这样的“嗜睡者”其实是正常的,他们每天都需要足够长的睡觉时间才能让身体机能正常运行。相比其他人,他们如果睡眠不够,免疫机能更容易受损。

专家总结喝酒伤身时刻表

饮酒过量有害健康。英国《每日邮报》最新载文,刊出了多位专家总结出的不同时间点酒精对人体的影响。

晚上8点:饮酒后最易兴奋。一杯酒下肚就会提高多巴胺、血清素等4种可以使大脑产生欣的化学物质水平。

晚上10点:酒后口无遮拦。饮酒两小时后,自信心会倍增,但判断力更差。

晚上11点:最不适宜喝威士忌。

午夜12点:女性醉酒更快。女性脂肪多,水分少,加之女性体内处理酒精的肝脏酶水平低,因而更容易醉酒。

凌晨2点:酒后大吃烧烤很危险。酒后烧烤吃得多,容易诱发呕吐,甚至胃出血。

凌晨4点:影响睡眠。过量饮酒使人很难进入深睡阶段,起夜次数多,醒来仍觉疲倦。

上午7点:酒后脱水导致头痛。即使半夜之后没再喝酒,血液酒精水平和脱水也可能导致头痛等宿醉症状。

上午9点:油炸食物加重宿醉症状。酒后没睡好会导致醒来时血糖偏低,想吃油炸食物。但这又会刺激胃酸过度分泌,导致胃部不适。

上午11点:感觉最难受。由于肝脏、肾脏等器官都忙于处理酒精,11点是宿醉最难受的时候,更容易抑郁、焦虑和易怒,体温增加、心跳加快且血压升高。

下午1点:身体开始恢复。此时,宿醉影响减退,身体开始恢复,但仍会感觉没睡好或胃部不适。

头发可记录情绪

加拿大科学家发现,头发中包含一种反映压力大小的激素皮质醇,这种皮质醇的信息可以在头发中保留至少6个月。因此,头发可以告诉你,过去半年多你过得轻松还是紧张,经受了多少压力。

即便头发脱离了身体,这种信息依然会被保留。从不同时间段生长出的头发,可以反映出那个时间点你的身体经历过什么样的变化,如受精神打击、毒物侵袭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一直留着头发不剪,过去就一直如影随形。如果说头发是过往压力、情绪的鲜活记录,那么,通过剪去长发来剪断牵挂,还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科学家找到“老年痴呆症抗体”

新近出版的《美国科学院学报》刊登一项最新研究宣称,纽约伦斯勒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已经研究并造出了一种“老年痴呆症抗体”。这种“老年痴呆症抗体”可以中和会导致老年痴呆症的有害蛋白质――“β-淀粉样蛋白”。科学家表示,这项新研究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帕金森症等复杂疾病的病理,同时也有助于研究出可治疗多种疾病抗体的新药物。

蘑菇炒蛋有助预防胰腺癌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富含微量元素硒和镍的饮食,比如蘑菇炒蛋,有助于预防胰腺癌。

研究人员发现,高水平的硒、镍可以降低胰腺癌风险。富含镍的食物包括芦笋、蘑菇、梨、豆类和茶;富含硒的食品包括巴西坚果、葵花子、鸡蛋和多脂鱼类如金枪鱼和沙丁鱼。而高浓度的铅、砷和镉可促进患病几率,烟草中就含有镉。数据显示,吸烟者占胰腺癌患者的三分之一。专家推荐,鸡蛋富含硒,而蘑菇中富含镍,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的蘑菇煎蛋卷,或者蘑菇炒蛋可起到预防胰腺癌的作用。不同种类的蘑菇都有此作用。

睡眠不连贯损害长期记忆

美国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只是睡眠时间充足,但睡眠时常中断,有可能会损害长期记忆。

研究者运用光遗传学技术,改变小鼠的特定脑细胞。当小鼠入睡后,研究人员向它们的大脑发射光脉冲,打断小鼠的睡眠但不影响其总体睡眠时间。在如此持续干扰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将小鼠一只只单独放入实验箱,每个箱内放有两件物品,其中一件是小鼠早已熟识的旧物,另一件是小鼠此前没见过的东西。如果小鼠能连贯睡眠,那么它观察新物件的时间比旧物长。

实验结果显示,那些不连贯睡眠的小鼠对新旧物品的观察时间和兴趣相同,这说明小鼠的长期记忆受到影响。研究者由此认为,无论睡眠总时长或深度如何,一段最低限度的连贯睡眠对强化记忆至关重要。

篇2

    (1)学科德育有共同特点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

     学科德育的共同特点: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 本门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 历史学科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 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通过祖国的地理环境、辽阔的 疆域、丰富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运用我国 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 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 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是面广量大时间长。仅以必修课来说,小学有10门学科,初中有13门学科,高中有12门学科。这些学科 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其延续时间,短的一年两年,长的贯串12年。授课的时数,义务教育九年,23门学科7792 课时,高中三年,12门学科2513课时,普通教育12年35门学科共10305课时。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的功能, 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三是有切实保证。学科德育有固定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材、排进课表的课时、专职的教师和评价考核的 制度,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条件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 教学中实施德育。 

    四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 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各学科教学给学生提 供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 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 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学科德育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中小学所有必修课20门学科德育渗透的主要 内容和特点(详见《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显性课程,担负着比较全面和 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既是学科德育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体系中的 一条主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文科类,包括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和作为史地综合课的“社会”,具有广泛的德育内容和很强的感染 力,既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  

   理科类,包括数学、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和理化生的综合型课程“理科”,结合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最具特色,说服力强,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技艺类,包括体育与保健、唱游与音乐、美术、生活与劳动、劳动技术、职业导向和计算机,这些学科的 德育都同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其德育内除共同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外,在思想、品德、 行为等教育方面又各具特色。 

    (2)学科德育的实施 

    课程改革方案是学科德育实施的依据。

     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总的培养目标中,规定了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 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地规定了思想品德素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 次的目标;设计了显性与隐性结合的“三线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课程体系,要求面上各门学科、各 个领域都要渗透在贯穿德育工作,落实到各科课程标准和各科教材中去,使显性德育课程外的各科,都作为德 育的隐性课程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有明确的德育要求和内容。 

    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这次我们分析了中小学20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和部分教材德育渗透 的情况。总体上看,课程改革方案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得到了贯彻和实施,各学科的课程目标、教 材编写要求、实验操作和练习、教学评估,都有相应的学科德育要求。各学科课程教材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 我们在《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已作了归纳。这里仅举高中数学的课程标准为例作为说明。     学科德育渗透在教师的教学中逐步得到体现。

     课程改革方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所有关于加强德育、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要求,都必须通过各学科 教师的教学来实施,而对教师是否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最有发言权的则是学生。为此,我们于6月底、7月初在 10所小学(一师附小、二师附小、虹口区三中心、复兴东路第三小学、长宁区实验小学、江宁路小学、青浦县 实验小学、金山县实验小学、控江路第二小学、曲阳路第四小学)作了1000份学生问卷调查;在11所中学(大 同中学、育才中学、曹杨二中、向明中学、松江二中、梅陇中学、娄山中学、尚文中学、罗店中学、青浦中学 、下沙中学)作了1006份学生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各项德育内容在各科教学中的体现。调查问卷显示,在小 学各类课程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显性课程,学生认为是最直接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其次为小学社会 学科、小学语文学科,而学科之间在德育渗透方面的不平衡性也不同程度地在调查中得到进一步了解。中学学 科德育的问卷调查则比较清楚地反映了各学科德育的特点和实际。详细请见《中学学科德育调查问卷》汇总表 。从调查问卷的汇总表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一)思想政治课在20个德目中,除“审美能力”占40%,其余都在 50%以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占到90%,显示出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并为学生所公认。(二) 语文和历史是学生所接受德育内容最广泛的学科,地理相对次之。(三)音乐、美术学科在德育方面审美教育 和情操熏冶最为突出,而体育学科在爱集体、团结互助和顽强意志锻炼方面的教育作用就比较显著。(四)纵 向看,在理想志向、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尊重事实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等四个方面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等方面则为文科、特别是理科所共有。(五)职业导向、中学社会、综合理科等三门课 程,由于试点的学校不多,尚不能充分反映实际和说明问题。调查结果清楚地表明:课改方案中加强德育的指 导思想,课程教材在实施学科德育任务方面的要求,在各学科教师的教学中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而学科 德育渗透所具有不同的学科个性和侧重,已为广大教师所认识。

     实施学科德育渗透的成效

篇3

一、重视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

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 (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篇4

一、重视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

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 (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篇5

高中的学生思维方式不成熟,他们看世界的角度可能会使认识出现误区。这些误区又支配着他们的行为给德育工作带来挑战。中学生的心理可归纳为矛盾性、盲目性、随意性。矛盾性表现在他们一方面朝气蓬勃,有活力要求进步,但因心理不成熟极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怕吃苦贪图享受等错误思想倾向,或有时他们雄心勃勃,誓要做出一番作为,但在遇到某种挫折和困难时容易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盲目性、随意性是指生活学习没有明确目标,做事情没有明确的计划和步骤,办事情没有耐性,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此,一方面要落实“四有”德育目标,积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其次,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再次,要充分发掘本地区、本学校的德育潜力,帮助他们建立爱家乡、爱学校的信念,让他们自觉立志成为建设家乡事业的接班人。

2、学科德育教学的开展要明确德育的重点

(1)深化贯彻党的十七大、十精神,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人们的思想,提高德育的时效性。(2)深化学生思想与德育体系创新,树立“德育就是质量”观念,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落实学科在德育中的作用,实施全员育人。(3)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从培养爱国情感做起,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德育的方法和形式,精心设计并组织新颖鲜活的道德实践活动。

二、学科德育教学的开展要进一步明确德育重点内容

1、学科德育内容

学科德育指学科德育注重把德育的要求通过学科教育进行渗透,这种渗透要具有科学性、自然性、有效性。有的任课教师把德育看成是额外负担,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再加上应试教育更偏重升学率,因此使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未能得到扭转。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内容中除了有显性的或隐性的德育外,社会赋予了德育更深的内容,因此,学科德育应从学科特有的育人因素考虑。

2、学科德育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二者的关系既有显性也有隐性。显性关系是指德育的内容通过知识点直接反映出来,例如:小学思想品德课,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本,这些学科本身就是德育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否起到德育的作用,要看教师对它的把握和运用,如果加以充分的利用,则可较好的实现其育人功能。隐性教育是指德育的内容与教材知识点不直接挂钩,而蕴含于教材内容中,需教师提示挖掘出来。因此隐性德育的包容量的大小取决于教师文化底蕴的深浅取决于教师对内容的把握程度及政治敏感性。学生学科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科教师继续探索,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与身心健康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科素质促进学生在德育上的发展。

三、学科德育的实施

学科教材中德育的内容广泛,但难以统一。当前,我们主要把德育的内容分为四部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下面依次阐述。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整个社会的主旋律,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在学科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爱祖国联系起来,要树立学生国家意识,确立国家统一、、国家

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培养民族团结互助精神,培养公民意识,树立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课堂教学是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各学科要根据自己学科特点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倡导民族团结,人心凝聚的精神。

3、行为规范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学生学习习惯、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文明礼仪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行为惯犯意识,做自觉守法的好公民。

4、良好的意志品格的教育

良好的意志品格对学生的一生起重要的作用,各学科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学校德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这也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也需要各学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及作用。

篇6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不是新课题,不少学校也曾有过探索和总结。但问题是这项工作难以持久;难以落实。原因有三:其一,不少人认为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是硬任务,升学成绩是硬指标,而德育渗透是软任务、软指标。大多数教师担心寓德育于教学会打乱正常的学科教学,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其二,有的教师对“”中读语录、贴标签的做法十分反感,一提“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就把它简单地同过去形式主义的那一套挂起钩来,思想上总“热”不起来。其三,不少教师虽有积极性,但往往不知如何具体操作。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传授、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程式。现在要在教学内容中发掘德育内容并将之灌输、渗透给学生,他们感到“吃力”,特别是理科和外语学科似乎难度更大。于是自然产生了“等一等”、“看一”的想法。所以,在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我们不仅要解决过河的“桥”或“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观念转变的问题。

为此,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整体思想政治素质。

其一,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文件和教育理论。通过学习教学大纲、教育学、心理学,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上达成共识。其二;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和形势教育,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其三,进行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教育,做好教书育人的岗位教育,培养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其四,进行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师德教育,树立优良的教风,形成良好的教育群体。

第二,发挥滤育领导小组、政教处、年级组、教研组等组织的作用,协调、促进“窝德育于教学”中的开展,使工作有人抓、有人音,溶在实处。

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政教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指导、检查、贯彻落实《中学德育大纲》,制定和组织实施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督查执行《规范》/守则)及校规校纪情况,定期召开年级组长、班主任会议。教务处制定各学科教材德育内容要点细则,制定“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及“第二课堂德育内容”,组织、指导各学科德育功能的发挥。教研组从本学科特点出发,把学科德育功能发挥作为科研课题,常抓不懈。各教学组织协调工作,使学科德育教育落到了实处,得到了保证。

篇7

北京市中小学各学科有效实施学科德育的研究,立足课堂教学,坚持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的方针,从各学科教学实际出发,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机融入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学科德育的基本内涵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对道德的知识和关于道德的知识作了精辟的区分,认为“道德教育应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自然、社会、思维方面的知识是世界观和正确道德行为的基础。美国当代德育学家托马斯•里克纳(T.Lickona)认为,各科教学对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潜力极大。所以,不利用各科教学进行价值教育与道德教育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因此,学科教学具有巨大的德育功能,学科德育是学科教学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科德育是遵循“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的必然要求。

以往过多提到学科“德育渗透”,这种提法更多地是站在学科教学之外的角度来研究学科德育,其研究的视角主要聚焦于如何从外向学科内容浸入德育。对“渗透”的不同理解容易使教师把学科教学应有的育人功能看作额外负担。在实践上容易暴露出种种形式主义贴标签式的教育现象。

其实,学科德育不是简单地传授某一方面的知识或体系,它的目标在于价值观念的建立以及正确的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学科德育的内容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学科德育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学科德育是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将各学科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通过各种手段、方法,自然而然地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即实现学科德育的过程化。

2.学科教学与德育的必然联系

学科课程及其教学本身充满着价值取向,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学生的道德发展过程。教师应该依据学科自身特点,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使德育与学科内容有机结合,与学生的成长需要有机结合。这种结合一般有三个层次。其一,显性结合。表现为学科德育内容通过学科知识直接反映出来。中小学德育课程就是学科德育内容中最系统、最具条理性的部分;其他如历史、地理、语文、音乐、美术等都具有学科德育的显性内容,可以在知识传授中体现育人的功能和教学的本质。其二,隐性挖掘。表现为学科德育内容蕴含于学科知识内容、科学观念中,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手段揭示出来。如生物学中的遗传与变异、同化与异化;数学中的直线与曲线的关系;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等,都蕴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得到领会。其三,教育生成。学科自身知识体系中除了有显性和隐性的德育因素外,现代社会赋予学科新的要求,具有更深刻的德育内容,教师更应从学科特有的育人因素全面考虑,有意识地把道德教育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如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方法和科学发展观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3.学科德育的内容与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总体目标,成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最基本理念之一,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强调要依据各自学科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法制等方面的教育。从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我国德育内容仍应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这一主旋律。具体包括:

文科、综合类课程,教学内容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思想与政治等教育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固有的德育因素,善于发挥学科优势,借助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环节,使学生广泛了解中外历史与文化,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形成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

理科类课程,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引导,以及科学精神的培育。

艺术、体育类课程要针对学生喜欢此类课程和活动的特点,在艺术、体育教学活动中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潜移默化地传授先进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信息技术类课程,要突出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抵制不良信息,提高网络免疫能力。

学科德育的有效落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在内容上蕴含于学科教学内容之中,在操作上受到学科教学的制约。各学科的知识是由浅入深的整体结构体系,德育内容也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系统,各学科无论在横向或纵向上都构成一个内在逻辑结构严密的整体,因此,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同时,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因此,学科德育又具有层次性特点。学科德育要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依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的增长、心理的发展、认知规律的序列发展,由浅入深、螺旋上升。

4.学科德育的方法

学科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归纳如下:第一,资料分析方法。主要是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物理《人造卫星宇宙速度》一课中,利用我国自行研制原子弹时老一代科学家们艰苦奋斗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顽强攻关的航天精神教育;生物、科学课程利用对人造成危害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禁毒教育。第二,情景模拟方法。通过真实情境或模拟情景的体验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也是最受学生喜爱的方法之一。第三,激疑设问方法。教师提出可以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讨,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获得启迪。第四,榜样激励方法。学科德育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榜样。优秀的典范,会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也会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人类榜样对学生的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二、学科德育的教学实践

各学科教研员依据学科教学内容、特点,在教学中努力探索、实践,总结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的成功案例,引导教师把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实现教书育人的统一。

市级教研员、区县教研员和骨干教师采取合作研究模式,与一线教师一起开展教学设计,探索各学科德育的规律,推出具有引导和示范价值的学科德育教学研究课例、案例。

如历史课程。历史是德育的源泉,也是德育的有效载体,有的教师利用教材中仅20多字的有关的历史事实,抓住学生探究的兴趣,将这一历史内容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研究。历史组的教师们将学生收集到的的相关资料制成网页,供学生学习、研讨、交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探究有关的历史问题。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学生通过对史实的分析,深切地感到不仅是人类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残暴记录,也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历史,日军的暴行永远不能忘记也不能饶恕。学习后学生在校园的局域网上发表了很多肺腑之言,对这段历史有了深刻的认识,并结合日本当局的暧昧态度和日本右翼分子军国主义的猖狂行径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理科课程是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重要课程,如:生物课程生命科学的研究,更加注重对人文精神以及道德伦理教育内容在教学中的有效落实。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剪纸拼人脸活动来模拟遗传信息对人的一张脸上各个器官的控制,并在贴出的人脸旁边贴上决定这张人脸的遗传信息序列,让学生认识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知道“这就是为什么你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彰显每个人的个性,体现人文精神。同时利用“多利羊”寻找妈妈的小品表演,让学生了解,在“多利羊”的诞生过程中,没有提供母羊的完整细胞核,因为只有细胞核才是遗传的信息库,所以多利羊既没有妈妈,也没有爸爸。教师注意挖掘课程内容,自然而然与德育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让学生懂得克隆技术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经过无数次的科学尝试才获得成功的,科学探索的过程是一个艰辛的历程,要树立科学探索的精神。同时也应该看到科学技术是双刃剑。

艺术课程重在珍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文明传承,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激发他们奋勇拼搏的精神。如中学音乐课程《可爱的家》,教学目标是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到家庭的温暖,珍惜家庭的幸福生活,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操劳。教师先从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导入,让学生感受身在异乡强烈的思乡心情,然后让学生分部合唱《可爱的家》,感受音乐内在的情感。体验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歌手韩红收养了贵州麻岭缆车事故中幸存的小男孩,韩红还以这个故事为背景创作了歌曲《天亮了》。伴随着歌曲,学生听完这一感人的故事,被深深地打动了,很多学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教师对歌曲的艺术处理突出了个性化的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家、对亲情的认识和理解,从爱家、爱自己的亲人开始,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献爱心,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萌生对祖国的报效之情。

以上例举的3个课例是一线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德育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常态教学中有效实施德育的良好状态,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长期以来,在德育上花的力气大,但成效不显著,灌输和说教的痕迹仍较为明显,教育内容成人化也是制约道德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有效体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对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内容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落实德育,实现教书育人的有机结合,就必须帮助教师摸索出一套可操作且行之有效的学科德育教学参考文本。

三、研制各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为加强中小学各学科德育研究,北京市教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德育的工作意见》,从行政角度以文件指导的形式给予支持。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同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指导意见(试行)》,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和方法等方面,为教师教学提供宏观性的导向,指导全市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研制中小学各学科德育指导纲要,目的在于深入理解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内涵,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要求,从学科所蕴涵的德育内容出发,研究教学内容与德育的关系,为一线教师提供典型性、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建议,并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附有教学案例,供教师交流研讨。借助中小学各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引导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将各学科育人目标落实在知识传授中,在全市范围形成课堂教学主渠道育人的良好氛围。中心利用不同形式和不同层面的研讨活动,提高教师对学科教学中有效落实德育重要性的认识,促进教师教学行为转化,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学中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学科德育范畴。该部分根据各学科课程目标的要求,简要、清晰地阐释了该学科德育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要求,对新课程各学科教育目标进行认真的分析、梳理和提炼。

例:初中英语学科德育范畴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健康人格、文明行为等,提高学生跨文化的理解与交际能力;中学物理学科德育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积极健康的个性品质等,培养学生利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社会责任感。

――学科德育主要内容、德育目标及教学建议。该部分主要以表格的形式,以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为蓝本,着重分析、把握每一部分教学内容承载的德育内容及德育目标,并提出教学活动及教学策略建议。(见表一)

――学科德育教学案例及评析。该部分列出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科德育成功案例,并从德育实施策略、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评析。

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义――我可爱的家乡》一课的评析摘要。

本课例根据顺义区地方教材内容设计,引导同学在调查、采访、查阅资料等活动后交流互动,在参与中分享。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恰当选择德育实施内容。本课内容德育点比较丰富,教师没有泛泛设计,而是精心选择了家乡学校、家乡农业、家乡工业、家乡奥运4个极有代表性的实践内容,与学生生活也非常贴近。

二是准确挖掘德育资源。教材涉及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教师能够紧紧围绕“知家乡、爱家乡”这一主线,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的机会,利用了家乡的地方资源。

三是亲身体验得到感悟。实践活动中学生亲自参加采访等活动,小组查阅相关资料,亲历亲为了顺义的人和事,发现了家乡的美,了解了家乡的先进农业生产,以及世界啤酒十强企业……热爱家乡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推进,高中各学科德育指导纲要注重从顺应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理念出发,结合模块教学的特点,从各学科必修模块内容教育教学的要求出发进行研制与初步实验工作。

四、评价反馈机制的初步探索

目前,广大教师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方法,但对学科德育的评价既缺乏可操作的评价方法,更缺乏评价的理论,学校领导也往往仅关注教师在教学中对知识的教学状况,对学科德育落实状况缺乏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针对这一问题,中心在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进一步把各学科育人目标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并探索有效的评价方法,注重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调控功能。将思想道德教育评价内容也体现在学生学业评价、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质量评价之中,以评价促进教师树立全面育人的意识,让德育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使每位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增强学科德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应该看到,道德教育的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等同于知识评价,在评价的方式方法上应具有独特性。对于知识传授来说,学生学完若干内容后,可以用纸笔测验的方法进行检测,用一些知识性的题目来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学习的效果。道德教育不是知识训练,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倡导重在体验的道德教育,要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真实的感受。我们深切体会到当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式的设计和实施,都注重对深蕴的德育价值发掘时,师生才能共同获得对道德的真挚感悟。

篇8

1、班主任培训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学习在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鼓励教师以自我学习、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积累等学习方式与日常工作对话,以学习的提高促工作水平的提升,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责任心和管理艺术水平。组织了题为“我们离生命化教育有多远”的专题培训讲座。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进行交流研讨。交流中,教师们能各抒己见,积极发言,尤其是青年教师将自己工作中的困惑和点滴经验与大家探讨,活动中多数教师表示收获颇多。

2、德育主任培训

积极组织德育主任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德育干部培训,在学习中认真记录、认真完成培训作业。各校德育主任按时参加进修校德育研修部组织的班主任培训活动,认真记录。回校后开展校本培训,组织班主任老师认真交流研讨,按时完成每次培训作业,并把作业已发表博文的形式上传到班主任“博客”上。学校定期检查班主任博客,留有检查纪实材料。对班主任“博客”完成情况进行记载。组织班主任每周例会,以会代培,在会上对班主任教师进行班主任培训;培训内容为(1)班主任工作艺术系列讲座;(2)网上研讨作业;(3)进修校班主任培训内容;通过学习、交流、研讨等,推进教育创新,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将老班主任管理班级和学生的经验与好的方法与年轻班主任一起分享。

3、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对特殊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辅导。深入家庭,掌握了解信息。本学期对特殊群体学生家访率达到了100%。学校还利用家长会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1)各校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班主任教师轮流做岗,疏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一些有心理负担或单亲家庭的和留守儿童解决心理疑问,

(2)建立心理“情景剧”小剧团,同学们乐于参与,通过表演情景剧让他们有了正确的心理认识。

(3)利用广播站和板报宣传心理知识,加强了心育工作的力度,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心理咨询,进一步完善了省级心育课题的结题工作,准备接受省级课题组的验收。

二、开展德育常规工作

1、在开学初,能按时制定并调整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班主任能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班级德育工作计划,工作目标明确,工作内容和措施具体得当,语句精炼,言简意赅,附有工作计划滚动表,可操作性强。幸福校王品、孙家校宿晓慧做得较为突出。各校德育领导能按照计划要求,开展学校各项德育工作。按期研究、检查学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博客”建设工作,留有工作痕迹。从记录上看,德育领导作了大量工作。

2、德育工作室建设

完善德育工作室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德育工作视导机会,对基层各校德育主任手把手指导建立学校德育工作室,督导各校提高德育工作室的利用率,组织计算机教师进行班主任博客链接及相关培训,对于此项工作个别年龄大的教师有一定难度,采取副班主任一帮一协助完成地方法,逐步带动。每月份都能够根据进修校的研讨主题完成作业。

3、学科渗透

(1)各校制定了德育学科渗透工作方案,收集了德育渗透案例和教案,能结合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传统教育活动,每次活动过程材料、佐证照片非常齐全,活动后并认真总结;各校制定了学生考评制度和细则,能把德育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德育常规工作能以《守则》、《规范》为依据,加强常规管理,孙家校做的好些;能组织开展班会活动,有详细的“会案”和“简案”;按期开展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

(2)各校充分利用“学科课”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宏伟校检查视导德育工作时,听了一年级孟庆华的一节思想品德课,感受颇深,她的幼教语言、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互动的场面非常受学生的喜爱,教育效果明显。

(3)中心校组织各校校长、德育主任及相关班主任教师联合检查视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研讨活动,重点关注学科德育渗透。要求各学科教师在备课中要体现德育渗透点;组织教学时落实德育渗透点;小结时升华德育渗透点。研讨时各位教师踊跃发言,各抒己见,针对教学实际,谈学科渗透;校领导听课对德育渗透做重点指导;不仅提高了教师听评课能力,也提高了教学中学科德育渗透能力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能力。各校还组织教师每月撰写学科德育渗透典型案例。

(4)组织开展了课题课大赛,本次赛课的特点一是体现全员性;二是体现德育渗透点。学校领导及评委对德育渗透进行重点关注。通过赛课,教师们各展所长,异彩纷呈。从本学科的不同角度展现,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认知、感受。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三、工作特色和亮点

本学期,幸福中心校结合学校管理体质,对辖属四所村小德育工作,有重点地开展了月检查视导工作。在检查视导中,发现各校德育工作有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及时召开现场交流会共享,进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1、各校校长加大了重视德育工作力度,能按计划要求,定期组织班子成员研究学校德育工作,形成工作思路,对各项德育工作者培训和德育活动能够积极参与,审阅批示活动方案,并留有签字痕迹,能亲自挂帅担当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靠前指挥、亲临一线检查指导德育主任工作的做法和德育活动。德育主任在校长和班子成员的支持、鼓励、帮助下能积极大胆开展各项德育工作,在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下、各位班主任和全体德育工作者的积极配合下,德育主任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丰富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

篇9

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改革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初中英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还要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怎样在英语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使教育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下面是我在教育教学中的点滴经验。

一、英语教师要有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要充分认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中学教学大纲指出: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认为德育不是教学范畴,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不涉及或很少涉及。事实上,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途径,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德育渗透对英语学科的教与学都有重要意义,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对教育教学意义重大。

二、教学内容要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英语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应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China”一课中,教师可由“The Great Wall”的图片引入课文,通过问题“What wall is China famous for?”引出“The Great Wall”这一话题,然后提出问题:1.How long and how wide is the Great wall?2.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hinese people?They’re great and clever.由此,学生们会感到中华民族确实是一个伟大而智慧的民族,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

又如,八年级Lesson 23“Li Ming’s Happy Birthday”一课中,在结束总结时,教师可提出话题1.Does your mother know your birthday?2.Do you know your mother’s birthday?3.What is the important thing you can get from your birthday?引导学生讨论发言,得出结论: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we can get is love from our parents and our friends.Our parents love us,and we love them.We should work hard and make them happy.And we should cherish our lives.Take good care of ourselves and our parents.最后有力的结束语,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英语课上重温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三、教师要随时代前进,提高自身素质,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英语教育中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即知、情、能、行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将教学方法、手段、环节与情境思想教育方法相结合,处理教育教学的各种因素。力求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改变英语学科教学中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德育实效性。

四、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引导,重视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是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和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要讲究方法;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开展愉快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情景教育等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031-01

当今,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的德就涉及到德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获取基本的物理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实事求是、勇于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摆在广大物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话题。对此我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总体规划,合理安排

为了避免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出现随意性、盲目性和片面性,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思想状况,对德育有个总体构思和安排,以使物理教学中的德育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进行。初中和高中各年级都要有具体的德育目标和安排。初中教材中的概念和规律,一般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概括总结的,因此教学中可重点进行科学态度和形象思维方法的教育。初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多联系到我国的生产技术和社会主义建设,利用这些内容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高中教材侧重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揭示和物理规律的推导,可以重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抽象思维方式的教育。高中物理知识的应用,涉及尖端科学技术,教学中可向学生介绍有关最新成就及物理学的最新发展,以激发他们为祖国顽强学习的精神。当然,其他方面的教育,也要兼顾进行。

其次,哪些德育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哪些在参观访问、课外实验、专题讲座、物理晚会中进行,也应有统筹规划。但大型讲座,参观等活动的安排,要少而精,注重实效。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制订学年、学期教学计划时,既要明确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也要明确德育目标。在检查教学效果时,不但要检查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情况,也要检查德育目标落实情况。

二、紧扣教材,有机渗透

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关键是渗透到当中,这中间贵在有意,重在有机。我们不主张“穿靴戴帽”式教育,也不同意认为讲了知识就等于进行了德育的观点。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些章节内容,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在讲授时,可集中时间进行有关的思想教育。但大部分章节,思想教育因素并不明显,而融汇在对知识的分析之中。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有时可以“引而不发”,即把思想教育融于知识传授中,不一定出现思想教育的名词术语。如在讲授全反射时,临界角是光路发生质变的关节点,渗透着量变质变观点。有些内容可以画龙点睛,点到为止。如在讲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时,可以说明电势差只是形成电流的外因,但形成电流,外因还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短短几句话,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电流产生条件,而且自然地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结合教材进行德育渗透要注意科学性,渗透的内容要正确,符合的观点,采用的材料和数据要准确。同时,切忌牵强附会。

三、多种渠道,密切配合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等,也是进行德育的很好阵地。精心组织这些活动,就能做到知识教育和德育双丰收。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要注意优化德育环境。在介绍某些内容时,可利用图表、挂图、教学电影,有时也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校内外结合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师生的双向交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出物理板报,搞物理晚会,举办小型演讲会,都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好形式,许多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四、加强评价,正确导向

目前,对物理教学中认知领域的测量和评价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对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测量和评价研究较少。我们认为学科德育系统也有德育目标、过程和评价。学科德育的评价,既是对德育效果的检验,又是实现德育目标情况的反馈。

物理教学中德育的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制定德育的目标,实施的方法。一目标的检验和测试等。例如,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的德育目标可制定为:

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名著《墨子》中有关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使学生了解我国学者在二千多年前,已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有了较正确的认识;结合练习题,介绍南京长江大桥建桥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运动和静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在《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教学中渗透“一分为二”的观点。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弊,增强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

篇11

备课时我想,要让课堂德育内容丰富,就要有切合的情境。我选择以童话情境贯穿整节课,教学主要环节如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出规律

森林小学的山羊老师要开“找规律Party”,并提出要求:要想参加Party,需要填写有练习题的入场券。学生自己填写,同桌互助检查。

环节二:参加活动,探究规律

小动物设计了多种有规律的活动,如小鹿击掌—请大家找出声音里的规律;小动物捉迷藏—请大家利用图形的排列规律找出藏起来的动物;补充图形和数字—请同学找出数形结合中的等差规律。

环节三:营救小动物,拓展规律

找规律活动结束后,小兔白白因贪吃贪玩溜出去玩,掉入狐狸的陷阱。山羊老师急忙带领学生去营救,发现密码锁,遇到困难。学生们主动出手相助,通过寻找数列之间的数字差,帮助小动物成功开启了密码锁,营救出白白。

最后,教师让学生给白白提建议,如少吃糖,每天早晚刷牙,引申到生活中也处处有规律。请学生想一想生活规律还有哪些,如每天按时入睡,准时起床等等。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简单介绍,教师适当补充,拓展规律内容。

环节四:制作感恩礼物,升华主题

小兔被成功解救后,小动物纷纷送山羊老师礼物:一束花,一幅画,一句话……让学生观察小动物送山羊老师礼物的画面,引起情感共鸣,懂得感恩;然后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利用找规律知识粘贴成祝贺卡片,感恩教师,将感恩主题升华。

我将设计传给了省里主抓数学的崔海江主任,他的回复是数学课就是数学课,无论渗透哪些内容也不能改变数学课的属性,建议将童话情境去掉,以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展开教学。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设计。是啊!这堂数学课让我关注了“德育”,却忽视了数学本身。德育不是贴标签,而应该是自然地融入课堂之中的。

重新设计,还原数学本质

重新备课时,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大的调整,整堂课将童话情境去掉,换成六一游园活动。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六月里有一个你们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

生:儿童节!

师:今年六一儿童节时,我们学校举行了很多庆祝活动,同学们不仅自己装饰教室还举办了游园闯关活动,大家想去看看吗?

生:想!

环节二:庆祝活动,梳理规律

1. 评价拉花设计图,复习重复排列规律

出示一(1)班5个孩子带来的拉花设计图,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评价,寻找排列规律。师生总结出“看一看、圈一圈”的方法能找出重复排列的规律。

2. 进入游园闯关赛,复习等差数列及数组规律

教师展示活动场面,引发上课学生参与兴趣,这一环节解决两类问题:第一类是比一比、算一算,学生在数形结合的题目中找出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几或者少几的规律;第二类是找关系、算一算,学生根据一组数中加数与和的规律推理出下一组数的规律。

3. 课间动一动,我是音乐小精灵

通过身体律动,在活动过程中体验规律应用的广泛性。

环节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此环节进入“游园挑战赛”,包括送贪玩迷路的小动物回家,做接龙游戏、破解密码拿礼物等,以多种形式应用规律、巩固规律、拓展规律。

其中破解密码拿礼物是挑战赛的最后一关。教师告诉上课的孩子,他们可以拿到来自远方朋友的礼物,但是需要解开一组复杂的密码。于是,学生通过独立解密码、集体交流想法、寻找隐含规律,最终解开密码拿到礼物。

以上内容是对找规律岔河小学一单元知识的巩固、应用、拓展,培养学生挑战困难战胜自我的优秀学习品质。

环节四:赠送礼物,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礼物图片:一年级的孩子在折纸和剪纸的图片,上面布满漂亮的纸鹤、可爱的青蛙、小鱼及各种各样的花片等,并播放录制的小班长的话:

大家好,我是岔河小学一年级学生代表王璐彤,听说王老师要给你们去上课,我们可高兴了,真希望能够和你们做好朋友,所以我们准备了礼物,希望你们能够把它们做成新的礼物送给你们想送的人!

然后,教师代表远方的学生将一袋袋小动物折纸和各种形状颜色的花片送给上课的孩子。其中折纸和花片的种类、颜色、数量都是精心设计的,学生可以将这些折纸和花片有规律的排列粘贴,做成新的礼物,写下祝福的话,送给自己想送的人。

这一环节既是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又体现了学生接受礼物的时候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制作礼物送给想送的人时创造美好、送出礼物的过程中传递美好的一种情感体验。

试课之后,忽悟德育藏于细节中

那天,在北戴河实验小学试课,请专家指点。听课专家没有过多的意见,只是提出了课堂的一个细节:

师:你能用数字概括表示与这两组相同的规律吗?(如下图)

生:122 122 122 122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

生:12 12 12 12

师:大家同意哪一种?

学生同意第二种。

专家认为,这是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每组圈起来的图案中都有三个图形,一个独立的,两个相同的。教师的预设中用数字表示就是“12”,当学生出现“122”的时候,教师想当然的要学生的其他想法,而忽视了“122”这个孩子的思考。其实“122”作为一组重复出现的数字,也符合上面出示的图形的规律。只不过这个孩子是在模仿,没有抽象概括。

我突然明白了“关注课堂细节”的深刻含义:课堂上对生成的关注和挖掘,其实就是对学生思考的尊重,这也是学科本身的德育内涵之一啊!

接下来的某一天,我又有幸聆听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处长付宜红与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书记孟佳的两场讲座,其中提到教师也是学科德育的资源之一。这不由让我联想起第一次试课时校长提到的“你要对课堂有感情,当你积极投入的上课时,你对学生的感染就不一样了”。当时自己想的就是要像演员一样投入课堂,此时回味起来,这种投入不仅仅是情境创设中的投入,更是对课堂中的人、事、物等等一切的感情投入。课前对上课已经充满期待,课中忘记了周边听课者,眼里只有孩子们,耳中聆听的是孩子的畅所欲言,心中思考的是我怎样让孩子的思考彰显价值。此时此刻,教师就是德育的标杆,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是学科德育!

走上课堂,在生成中彰显精彩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北戴河实验小学上课,与一(5)班的孩子开始游园活动之旅。不出所料,在用数字概括图形规律的环节又出现了精彩的生成:

师:提出122的同学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的数字也是一个1,两个2,接着还是一个1,两个2这样重复的。

师:恩,好多同学点头呢,大家都听明白了,你的数字排列规律和图形的一样,谁还有不同的答案?

生2:我认为应该是“12 12 12 12”。

师:和他不一样啊,说说你的想法?

生2:我觉得1个2个重复就应该这样。学生年龄小说不太清楚,其它孩子也很迷茫。

师:那遇到这种情况咱们试着比一比,换一换没准就清楚了。生1,你还能把你的答案换其它的数字吗?

生1:我还可以换成“233 233 233 233”。

师:还有吗?

生3:那“566 566 566 566”也行啊!

师:“笑哈哈 笑哈哈 笑哈哈 笑哈哈”行吗?

大家迟疑了一下,然后点头。

师:生2,你这个能换其他的数字吗?

生2:不行,我这个就是图形的个数,不能换。

师:大家发现了吗?现在你们看一看、比一比,谁的数字更能够概括这组图的排列规律呢?

此时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122 122 122 122”。在比较和辨析中,学生抓住了数学规律的本质,我也赢得了现场听课者的认同。

回顾与感怀,有教育的地方就有德育

这次复习课后,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成功,脑海中浮现更多的是磨课的心路历程。

从开始接到任务时对学科德育的迷茫,焦灼的选课型、选内容,千方百计地想通过丰富的外部情境去凸显学科德育的内涵,现在回想起来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一种尝试,凸显在课堂中就是为德育而德育,让一堂课成为四不像。学科德育本身就应该在蕴含在学科之中,不是外在赋予的。随着对学科德育渗透思考的逐步深入,我终于抓住了学科德育的本质,它无关学科、无关课型,是我们每一堂课中都应自然存在的。

首先,它蕴含于学科内容之中。以数学学科为例,有精巧设计中的情感体现,有丰富的情感态度目标:如利用情境及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学期期待;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数学学科之美;培养学生挑战困难的意识、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多角度看问题,感悟到惠及一生的数学思想方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