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9 15:33:3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青年教师培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培训内容
这次培训本着切实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从教师的需要出发,立足课堂,着眼未来,增强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增长教学智慧,作为培训的重点。
1、从教学的实际出发
为了更好地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让广大的教师不虚此行,让培训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与教师的成长 都起到指导、促进作用,在内容的安排上考虑到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考虑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别请了专家实验小学的杨世武主任、优秀青年教师张荣、优秀青年教师刘敏等各个层面的人,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论素养、实践经验,源于教学实践,又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用前沿的、新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理念来剖析一些实践中反映出的现象,再提出一些先进的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给参加培训的教师以实实在在的指导,给人的感觉是学得会、做得到。
2、为教师的发展作全面的考虑
这次的培训我们既有教学讲座,又有教学经验探讨;既有教学的研讨,又有对教师如何进行专业化成长的指导。这次培训为教师的长期发展考虑,为培养经验型教师——科研型教师奠定基础,给人的感觉是有用、学得进。
二、培训形式
1、充分用好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培训的组织安排充分利用了网络,虽然天气炎热,虽然是在假期,虽然参加培训的教师有几百人而组织者只有几人,但活动的组织还是有条不紊。
主讲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列出所讲的要点,让听课的人一目了然,思路清晰。列出课例,让听课教师看起来直观、形象。
2、采用多样化的培训形式
和许多青年教师一样,我是怀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及憧憬,走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已经做了五年的教师。五年对于一位教师的成长而言,是个有些尴尬的数字。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工作出现问题,我已经再也不能拿“刚毕业,经验不足”作为借口,但是同时,我又深深地感到,自己明白的,懂得的,还太少,离“做一名好老师”的目标,还太远。在我为此困扰之际,学校为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带来了好机会。我很荣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培训,虽然我是一名教师,但是在书法和计算机操作上,有很多欠缺之处,很需要这两方面的学习和提高。庆幸的是,领导们对青年老师十分关心,从实际出发,从细微处出发,针对具体问题,精心安排了这次培训,使我有了这次在书法和计算机操作上提高自己的机会。我也抓住了这一良好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多加练习,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书法培训。学校安排了两位老师对我们进行粉笔字和硬笔字书法培训,两位老师从书写笔画上、汉字结构上以及写字时的力度上,讲解的非常细致、清楚,课上示范,讲练结合,单独指导,布置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我的粉笔字和硬笔字水平得到了提高,进一步改善了我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计算机培训。王老师讲到基础的计算机操作和教学工作中经常用到的PPT等办公软件操作,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如何在教学工作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会了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备的教学本领。
这次的青年教师培训,体现了学校领导对青年教师的关心,也体现了学校对教学工作的不断改善与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本次培训精神作为指导:1.多学习勤练习书法,逐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2.把计算机、多媒体操作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工作当中去。
这次培训像一阵及时雨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的老师,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促进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快速发展,高等学校数量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由1999年的42.57万人增至2010年的134.31万人。随之而来,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已成为高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政策理论指导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高等学校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实施15年来,各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搭建了系统性的培训管理网络,构建了统一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取得了显著的培训规模和效果。但是,随着这几年高校教师急剧增加,特别是大量非师范类毕业生和具有丰富实践能力的科研人员进入教师队伍,教师培训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也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新要求。在这样的内因外因环境条件下,原有的政策规章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教师培训工作,急需对其进行修订,完善政策体系,为下一步教师培训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政策理论指导。
2.培训工作任务重
一方面,教师总量增长迅速,培训工作量大。近年来,随着在校生数的剧增,专任教师总量增长迅速,以2010年为例,普通高校增加专任教师4.79万人,平均每所高校增加20人左右,有的学校甚至增加过百人。如何让新进教师尽快融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一方面,教师综合能力亟待提升,培训工作任务重。1999年高校扩招后,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增加了4.4倍,由1999年的413.42万人增至2010年的2231.79万人,而专任教师总数只增加了2.2倍,生师比由13.41增至17.33,教师教学任务增大。同时,教师在承担大量教学任务外,还要从事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这都要求亟待提高现有教师综合能力,进一步加重了教师培训工作任务。
3.培训内容、形式单一
目前教师培训主要由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组成。其中,岗前培训主要为教育理论课程学习,在培训形式上多以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讲授课本内容为主,形式过于单一,缺少教学实践技能的训练。虽然近几年部分省份在教师资格证的办理过程中,增加了教学技能测试环节,但是仍未对教学实践技能训练提出实质性的指导意见。业务培训主要由学校组织开展,多以集中式培训讲座为主,由于培训人数多,培训内容不能结合各专业具体的教学、科研要求,无法满足不同学科教师的不同需求,不利于青年教师个性化发展。
4.缺乏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
岗前培训主要以四门理论课程的考试作为考核评价手段,这种以一次理论考试成绩来检测评价培训效果的终结性考核机制,形成了“老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课后背重点,考试考重点”的怪圈,使青年教师产生了轻视培训过程的心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而学校组织的业务培训,考核评价要么没有开展,要么往往以培训总结报告作为依据,没有量化考核标准和依据,且缺乏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使业务培训考核流于形式,缺乏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
现阶段高校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和体制机制不健全有一定关系,但究其根源还是由于高校自身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当造成。面对这些问题,必须转变思路,开阔视野,探索新模式,搭建新体系,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工作。
二、高校青年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的探索
目前国内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普遍在60%-70%,其自身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针对青年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各高校都在研究、探索一条适合本校青年教师发展的道路。我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多部门积极协同工作,以通识培训和业务培训为抓手,通过转变思路,丰富培训手段和内容,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了适应我校青年教师发展的校院两级培训体系。
1.转变思路,丰富培训手段与内容,做好通识培训
所谓通识培训就是指对青年教师进行共性知识培训,包括岗前培训、政策宣讲等。在通识培训过程中,学校改革原有培训方式单一、内容单调的情况,做到三个注重:注重前期准备、注重落实实施、注重考核反馈,从岗前技能培训、政策宣讲、校园文化教育、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系统地对新进青年教师培训。
在每学年青年教师培训前,精心筹划、编排培训课程表,主动联系校内外专家和校内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以报告、研讨会、教学观摩等形式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如在岗前培训过程中,除了组织新进教师参加4门理论课程的学习外,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开展教学方法、技巧培训,邀请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举办“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讲座,开展教师教学用语用字规范培训;在校园文化教育过程中,邀请退休老领导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参观校史馆,培育校园文化精神;针对近年来高校学术造假现象的增多,开展师德师风、党风廉政教育等等。这些培训内容的增加,有助于新进青年教师加快完成身份转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尽快融入到学校教学、科研环境中。
在通识培训的考核过程中引入问卷调查,由青年教师对培训内容、效果等提出反馈意见,及时了解青年教师的心声,并实施调整培训内容。如青年教师反映近几年出国研修的增多,需要了解外交礼仪及国外生活习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学校邀请外事主管部门举办了“外事礼仪与国际视野”报告,并在每年的公派出国交流会上邀请留学回国人员介绍国外生活注意事项。反馈评价体系的构建,使青年教师通识培训更能切合青年教师培养需要,有的放矢,提高培训效果。
2.拓展方式,以项目为抓手,开展业务培训
学校统筹考虑各学科间差异,拓展培训方式,在学校集中组织业务能力培训的基础上,以项目为抓手,从2010年起投入专项经费设立“青年教师培训项目”,鼓励基层单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符合广大青年教师需求的培训活动。
“青年教师培训项目”开展过程中,从申请、立项、考核三个方面入手,做到“随时申请、审核立项、经费监督、激励考核”,使青年教师业务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一是不明确限定项目申请时间,各单位根据教师队伍实际、培训方案制定情况和工作计划随时申请;二是各基层单位要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和青年教师实际情况,从培训目标、培训计划、经费预算等方面制定详实的项目实施方案,经学校人事部门审核报主管校领导审批立项;三是为了保障经费使用到位,制定独立的经费使用审批单,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和管理,实现专款专用;四是考核过程中,将考核对象由教师转为基层单位,根据项目实施方案,会同相关部门检查监督,对效果较好的培训方式和内容在全校宣传、推广并给予表彰奖励。
以“青年教师培训项目”为纽带,有机的将通识培训与业务培训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学校抓通识培训、学院抓业务培训的校院两级培训体系,推动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稳步开展。
三、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改革的思考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已由数量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认识到教师的培训培养已成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切实将青年教师培养作为“人才强校”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构建政策保障体系,注重能力培养,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青年教师培训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1.加强政策研究,构建保障体系
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为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加强政策研究,更新思想观念,注重经验总结,注重经验借鉴,根据国家、地方新近或即将出台的政策文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完善政策文件、规范培训管理,加大专项经费投入、构建保障体系,使青年教师培训有章可循、有钱可用。
2.注重能力培养,丰富培训内容
目前高校教师来源的主要渠道为非师范类院校,以综合型大学或理工类院校为主。这些教师就读期间多从事的是科学研究工作,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从教能力培养,缺乏教师基本业务能力。因此,在青年教师培训工程中,要注重从教能力培养,通过教育教学知识技能课程培训、教学方法研讨、讲课竞赛等方式,使其了解大学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掌握基础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学技能和方法。同时,加强外联,丰富培训内容。如利用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平台的丰富资源,搭建校级网络培训平台;加强校际间合作,选派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高校进行短期进修学习,把握最新科研动态等等。通过多种形式,丰富青年教师培训内容,加强从教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
3.加强过程监控,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重视和加强青年教师培训的过程控制与质量监控,完善青年教师培训电子档案,建立培训进修认可机制,将培训考核评价与岗位聘任管理和职务晋升有机结合在一起,探索学校、基层单位、教师三方共同承担培训成本的分担机制,使青年教师认识到培训工作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能够自发参与、申请培训,逐步实现培训工作由单纯的组织行为与个人行为相结合的转变,实现自我培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通过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研究,转变观念,理顺机制,丰富内容,加强考核,构架适合本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培训体系,提升高校自身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推动“人才强校”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强.新时期高校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中学刊,2009,5:87-88
[2]王宇钢,孙鹏.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创新[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5-36
一、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概述
高校青年教师大都从高校毕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对高校教师岗位比较陌生,面临着转变角色的重要任务,职业发展尚未定型,面临职业生涯的重新规划。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理论知识扎实,本身在教学事业上具有极大优势,并且青年教师本身有着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的迫切要求,因此在任何提升机会面前都充满激情[2]。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事业未来发展的支撑力量,其健康成长有助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深刻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等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及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所以,高校教师培训的重点是青年教师培训。
二、青年教师培训提升面临的困境
(一)培训发展体系不健全,不系统
目前,普通高校师资培训体系大都只是各个零散的点和面,没有很好地相互结合,还未形成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点面结合的良好格局。青年教师培训看似形式丰富,但内容相对单一,青年教师入职后一般会参加入职培训、岗位培训、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等级培训等常规培训。但很多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往往有所偏重,大都只注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训提升,对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重视不够,许多高校尚未完全建立基于高校事业发展需求的、立足于满足高校未来发展目标的战略性培训体系[3],鲜有制定长期的系列培训计划。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提升体系,很多能力优秀、科研素质较高的青年教师逐渐沦为了一名素质平平的“普通”大学教师。
(二)差异化培训机制尚未形成,个性化不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而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培训作为高校青年教师追求职业发展,满足自我实现的途径,这也决定了高校青年教师各个阶段、不同背景、不同岗位等培训模式也不尽相同。青年教师在教育经历、专业特长、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这些个性化特征决定了青年教师培训的差异性。而在现实中,新进教师入校即上岗已成为普遍现象,高校对于青年教师培训需求的测评和把握存在忽视和偏差,进而导致高校提供给青年教师的培训内容与青年教师内在的培训需求存在脱节现象,突出表现在高校采取通盘考虑、整体推进的培训管理模式,培训内容和方式较为单一,无法满足青年教师培训的多样化要求,这一现象也反映出组织目标设定与青年教师价值追求之间存在偏差。
(三)培训对象积极性不高,缺乏互动
高校教师培训往往是全校性的活动,培训对象的安排也难以公平公正,下发培训通知时往往规定了学历或职级要求,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缺乏专门对青年教师的系列培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的目标不明确,很多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是迫于职称评定的形势压力,有的是为了学历的提升,功利色彩较为严重。有的甚至是二级院系强制安排的硬性任务,参加培训主动性不强,存在应付参加的现象,这种脱离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的培训现状,导致培训的形式化[4]。目前,很多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任务较重,每天都在疲于应付教学科研工作,未牢固树立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对教师的再学习再培训没有深刻的认识,没有提前对培训课程做功课,对培训内容无法产生共鸣,也无法将接受到的培训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
(四)培训效果不明显,未长期追踪评价
一个运行高效系统,只有通过结果信息的及时反馈,才能实现对过程实行有效的控制和调整,从而达到预期目标。青年教师的培训模式亦是如此,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过程,培训方式和内容应根据培训实际效果的好坏程度及时修正。青年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帮助其明晰职业发展规划,不断提升岗位胜任能力,而教师培训往往是学校年度安排中的行政工作任务,存在重安排轻评估、重过程轻效果的现象,对培训投入和实际培训效果缺少有效评估,培训效果的考察主要通过对参加培训的青年教师进行考试或由青年教师自评及互评方式进行总结性评价,但不能真实反映每一位受训青年教师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及实际能力提升水平,尤其是对长期的和隐性的效果难以及时做出评估和对培训内容有效反馈,培训计划往往因循守旧,数年不变。
三、培训提升策略与路径的优化创新
(一)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视域下制定教
师培训提升计划要实现学校事业发展与教师个人事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在高校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框架下,按照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确立中长期培训提升的载体;打造系列式培训模式,保持培训提升的连续性,构建相对立体的培训模式,开发适应高校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特点的培训课程,教学、科研、师德师风、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培训相互结合,齐抓共管,追求教师品质与业务能力的共同提升。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保障高校继续教育的组织建设和后勤保障,加大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为青年教师开拓更多学习、培训、进修和访学的机会,积极帮助青年教师价值的自我实现,更好地满足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
(二)探索建立差异化、个性化的培训模式
一是根据青年教师各个成长时期制定相对精准的培训计划。青年教师成长阶段大致分为转型期(融入)、适应期(机遇)、成熟期(整合)、定型期(风格)、突破期(改变)等几个时期,在制定青年教师培训计划时,需要根据青年教师群体在各个成长时期的能力、心态、人格、认同等需求维度的不同,有侧重地进行精准培训。二是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青年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培训和业务培训,以适应高校人才培养对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的要求。三是探索建立分类培训制度。根据青年教师专业、岗位及人格特点,将青年教师分为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三类,对不同类型的青年教师设计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评价体系,对培养过程设立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要求,提供不同的培训内容和素材[5]。
(三)“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及时调整青年教师培训策略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高等院校要紧跟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加深对“互联网+”时代的认识和理解,对传统模式的教师培训加以改进。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培训资源,实现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的融合,建立协同互助发展的新模式。“互联网+教育”正使教师培训手段丰富化多样化,新技术工具正应运而生,创新了教师培训环境和氛围。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设置情景式教学,提升培训效果;可以提供大量的专业资料和课件,在线上进行交流互动,听专家讲评;还可以一对多小班或者大班制合作学习等[6]。同时,线上培训也可以将很多优秀教师和专家聚集在一起进行学术交流和教学方法的探讨,将优秀的培训内容和资源充分共享。
为进一步落实我校青年教师培养制度,规范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切实提高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本着“分类培养 分层评价 分步提高”的指导思想,促进全体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的基本技能的提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实的后备力量。
二、培养对象
8年以内的青年教师。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是教师培养的首要工作。目前,对教师的师德要求绝非仅停留在“敬业、爱岗”上,更要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以教师高尚的人格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润物无声胜有声”,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学校要逐步给他们压担子,促使他们早日成为各级各类的骨干。
2、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坚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科组活动,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2)创造机会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及时上交学习心得。
(3)规定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的书籍,并上交读书笔记。
(4)规定青年教师每学期参加一次各级论文评比或在相关刊物上发表。
(5)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或主持课题研究。
3、实施“导师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学科教学中,由教务处指定骨干教师为指导导师,与青年教师结成“一对一”的师徒帮带关系。指导导师要指导青年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全程指导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
(1)教学计划的制定及总结的书写;
(2)备课及教案书写;
(3)作业批阅及学生学习评价;
(4)课堂教学过程的指导(说课、跟踪听课、评课);
(5)习题选编及命题判卷;
(6)了解学情及教学辅导等。
在教育工作中,由政教处指导有经验的班主任,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帮带关系。指导导师应指导青年教师参与班主任的各项工作,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包括:
(1)班级工作的计划和总结的书写
(2)组织学生开班、团会
(3)详细记录与学生的一次谈话
(4)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
(5)组织学生进行早锻炼
(6)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4、创造机会,促进青年教师苦练基本功
(1)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每年两次的苏南模考,并进行统一阅卷。
(2)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每年一次“百花奖”赛课,成绩优异的推荐参加各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3)每学期组织一次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评比。
(4)组织青年教师承担班主任或管理学生社团的工作。
5、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包括:
(1)指导导师的听课笔记、评课纪录。
(2)青年教师的汇报课、“百花奖”评课、基本功大赛等教案及反思。
(3)青年教师教学设计、随笔、工作总结等。
(4)青年教师班主任工作的考核。
6、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考核和评估
2.周密布置,确保培训及测试对象全员参与。继续教育办公室在05年底,就已经下发了调查摸底表,新学期一开学,将及时地下发正式培训、测试报名表,要做到学校花名册、调查摸底表与正式报名表三表基本吻合,确保每一个培训及测试对象都能参与。
3.合理安排培训点,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管。针对本学期在各初中全面推开,点多量大的特点,我们继续教育办公室将本着方便教师,注重培训质量的原则而合理地安排相应的培训教学点。每个培训点上,继续教育办公室将安排专人加强对培训的管理,做好培训出勤的点名工作及培训监督。对各学校的培训情况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及时通报。
4.严密组织测试,确保比较高的通过率。认真做好测试的组织管理,让每一个参与培训的教师都能参加测试。严格把好测试关,坚持测试的标准。二、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测试前期准备工作。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通过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实施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促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是:首先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明确目的意义。其次是做好培训对象的调查摸底,核对各个不同层次培训的人数。三是合理安排培训的顺序,与目前进行的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错开时间。四是选定相应的培训教材。五是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学校培训与本中心培训的内容安排,充分发挥各学校的培训资源。六是组织建立一支集全市最高水平的教育技术培训骨干师资队伍,对培训师资进行先期培训,为全面推开面上的培训打好基础。三、继续做好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工作。
1.认真做好目前正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的结束阶段的培训工作,确保这些培训班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有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班、中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中学物理、语文青年教师培训班。五个培训班在学期初要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结束阶段的相关工作。
2.切实做好见习期教师的培训考核工作。加强对见习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机检查力度,争取对所有见习教师都能进行听课检查,把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试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查,确保见习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要求。
3.抓好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的结业组织工作。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是教育局培育名师工程的重点项目,继续教育办公室要与教研、教科室的相关部门一起全力抓好该班的结束阶段工作。要组织开展与导师的研讨、重大活动观摩、论文集的出版、培训工作总结等活动。
4.要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及已经制订的相关培训规划,继续在本学期中开设新的短期教师培训班。主要是开设小学语文骨干青年教师培训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中小学艺术青年教师培训班。具体培训班的
其他网友还浏览了以下文章:市科技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镇经济发展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村镇建设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计生办上半年工作小结
文体服务站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社会事务办工作总结
上半年财政办工作总结
市交通局上半年工作回顾、下半年工作思路
乡镇上半年文化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乡镇上半年体育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计划及开班时间将另行下发通知。
5.在暑假中,组织开展英语引智培训,今年暑假,将分别举办小学、中学英语教师引智培训,由外籍教师承担培训工作,使我市的英语教师更能在教学理念上、教学方法上及口语的表达上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四、认真抓好校本培训的建设及指导工作。各学校的校本培训要坚持有序、有针对性,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学校必须认真制订好学期校本培训的计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必须要有书面笔记记录。从06年开始,各学校聘请外地专家、学者到本校讲座,要在活动前报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由继续教育办公室派人参与并记录,依此可以作为该学校教师专业培训的课时数。新学期开学的初期,各学校要认真检查教师的寒假学习笔记,组织开展寒假学习心得的交流活动。五、加强干部培训,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管理者队伍。05年上半年,正是各学校领导班子的换届时期,继续教育办公室要配合教育局党委做好相关的干部培训工作。一是继续办好目前正在举办的校长任期常规培训班,组织校长进行任期工作总结。二是继续办好教科室主任负责人培训班及幼儿园业务主任培训班的培训及结业工作,强化培训效果。三是根据班子换届的要求,在局党委的安排下,组织后备干部培训班,为校长换届培训新人。四是做好挂职干部的培训及考察工作。五是举办新一期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培训。六、充分挖掘培训资源及师资潜力,做好社会培训及教师学历培训工作。
1.继续做好公务员的普通话、英语三百句及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力争培训量比上年有较大的提高。
2.继续与市财政局合作,开展06年会计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要组织好培训师资,制订严格的培训计划,加强的培训点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培训质量。
3.积极与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联系,争取开辟新的培训渠道,组织开展工人的在职培训及新上岗就业人员的培训。
4.继续抓好教师的学历培训工作。配合局人事科做好教育硕士的报名组织工作,继续抓好中小学教师本科学历的招生及教学工作。
其他网友还浏览了以下文章:市科技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镇经济发展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村镇建设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计生办上半年工作小结
文体服务站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社会事务办工作总结
上半年财政办工作总结
2000年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高校大量扩招,每年入学新生达到了600万人。为满足更多学生接收高等教育的需要,许多专科学校陆续升为本科院校,从某种意义上讲缓解了高等教育供需之间不平衡的矛盾。但从根本上来看,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基础较差,特别是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能力偏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影响了高等教育正常的发展。如何提高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事业,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针对西部地区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问题,在部分院校进行了调查,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
一、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据调查显示新建本科院校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普遍偏高,而且学校总体教学水平偏低,主要是由于这些院校原有师资力量不足,迫使学校在近几年大量引进刚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而这些人才在高校学习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他们进入教师队伍后,又很快被安排到了教学一线以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使得这些青年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补修教育、教学方面的课程和技能,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驾驭学科知识的能力较差,教学层次单一
青年教师大多数是各专业的专门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的学科专业知识功底扎实,尤其是在自己所学专业的某些方向上有着深入的研究,但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普遍性知识地运用能力还比较欠缺,在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的能力很有限。如对课程的内容体系安排,教学进度的规划,课堂教学内容的布设等方面明显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通常只是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和内容不折不扣、不加调整和判断就去讲解,对讲解的知识自己理解不透,尤其是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很好地把握,重点不清楚,难点不突出,从头到尾一个调一种方法。有些青年教师甚至遇到难点时告诉学生,这些不是现在要学的内容,如果有兴趣,自己在课后去看,把难题都留给了学生,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对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不能区别对待。
(二)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方法单一
在调查中发现,新建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或专业,没有系统学习过教法课程,有些青年教师甚至连作为教师必修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也没有学习过,缺乏作为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向互动的双边活动,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发现式、问题式、情境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然而,这些青年教师由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不知道怎样将课程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大多采用传统的单向性灌输式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互动,教师的主导成了实际的“主宰”,学生的主体常常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成了实际的“客体”。由于教学方法不得当,一些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缺少生机活力,照搬课前预设的流程,一旦出现预想之外的事件、问题、情境就无所适从;教学语言缺乏感彩,平铺直叙、缺乏激情,更少有语调的抑扬顿挫与语言的幽默感,必要的肢体语言运用更是一片空白,课堂也就显得没有生命力和吸引力。
(三)教学研究意识薄弱,教学创新能力缺失
教学研究是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升华与提高的过程,是青年教师进行自我完善、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新建本科院校缺乏开展教学研究的整体氛围。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是个新手,对教学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加强与提高,而且他们从事教学研究、促进教学创新的能力都很有限。部分青年教师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应付教学工作,缺少深入研究教学问题的兴趣和热情;由于新建本院校师资紧缺,一些青年教师承担的课程较多,教学任务繁重,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已经有些力不从心,更不要说进行教学反思研究了;还有一些青年教师虽然主观上有开展教学研究的愿望,但客观上“有心无力”,缺乏“高人”指导,只能自己揣摩着进行,但是收效甚微;由于教学研究不到位或基本不搞教学研究,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不到提升,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教学改革和创新更无从谈起。
二、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高的原因
(一)缺乏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机制
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不合理,一是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部分院校缺少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多数高校的教师培训由学校人事部门负责,青年教师培训的内容多数是教师职业道德和理论性很强的科目,与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实践结合不够紧密。二是教师培训制度不健全。部分院校对教师培训工作不重视,至今还未制定相关的政策或规划;一些院校的教师培训制度不完善,缺少可行的实施细则或配套政策。三是培训内容不全面。多数高校的教师培训内容;实用性不强,多以相关教育法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外语能力为主,有关教学论、课程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等直接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知识和问题却很少涉及,这种脱离实际、流于形式的培训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帮助不大,往往使培训收效甚微。部分院校只是在青年教师上岗前开展岗前培训,缺乏上岗后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一些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无法解决,制约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缺乏对青年教师有效的激励机制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受财力和物力等的限制,缺乏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激励机制。青年教师有着年轻人的豪迈气概和旺盛的精力,思想上要求积极进步,但到了工作院校后,由于客观现实环境和他们想象的差距很大,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有些志不达意,意志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变得消沉。新建本科院校很不注重这个问题,还是按照常规的做法管理青年教师,部分研究能力强的青年教师承接了外部商业机构的研究项目,获得额外的收入以补充经济的短缺,对学校开设的课程教学只是抱着完任务的态度,缺乏对教学的研究动力,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学校未能有效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竞赛、教学研究和课堂竞赛等活动,不能很好的激励青年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制约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缺乏帮助青年教师能力提高的教学经验交流和互动平台
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没有建立帮助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平台,对青年教师管理比较松散,影响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据调查,部分院校没有针对青年教师设置教学竞赛活动,没有组织教学经验汇报会、交流会,没有给青年教师配备有经验的老教师做导师,这使得青年教师只有自己去摸索教学方法和实践,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既是有些院校设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制计划,但并没有给予导师相关的激励措施,导师缺乏指导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导师也只是个名头。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导师思想上不重视,加之导师忙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对青年教师指导的时间也无法保证,只做应付性的指导或者根本就没有指导,导师制只是流于形式。青年教师和导师之间也没有很好地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传”、“帮”、“带”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没有起到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
(四)缺乏对青年教师教学研究的支持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教师紧缺,最近几年招生量不断的扩大,对教师的需求量也在急剧的增加。青年教师一到学校就要承接部分课程的教学任务,并没有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实践一年以后再上讲台的要求操作。很多学校给青年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很重,基本上每天都有教学任务,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同时,青年教师还面临着择偶成家等重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此导致了青年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任务的完成上,忙于应付差事,很难抽出时间从事教学研究,他们的教学能力得不到提高或提高的很缓慢,很难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提高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制度和机制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必须要有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运行机制。新建本科院校应该建立一整套旨在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制度体系,并不断完善其运行机制。主要包括青年教师上岗前的培训制度,主讲课程前的听课与助教制度,新开课与开新课的试讲制度,结对帮扶的导师制度,督导跟踪听课的指导制度,定期进修或攻读学位的深造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建立要体现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制度建立的同时,还必须要有规范制度运行的相关要求,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制度的运行,并由相关管理部门对制度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见和方案,达到持续推进和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一个长久的持续性的过程,新建本科院校要从学校长远发展和青年教师的持续发展出发,既要建立能够在短期内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制度和机制,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通过安排青年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提升教学方面的能力,更要短期和长期结合安排青年教师外出到国内外有相关一流专业的高校和研究所从事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或者安排他们到与课程相关的实践领域从事实践活动,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增强实践教学能力,掌握自己所受课程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以及新的教学教法,拓展青年教师的视野,提升其教学能力。
(二)搭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平台
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才能够得到提升。新建本科院校应该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搭建必要的平台,开展相关的教学竞赛活动,全方位、多角度为青年教师能力提升服务。教学实践平台应由各类教学竞赛和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组成。其中教学竞赛主要包括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课堂教学设计竞赛、多媒体课件比赛、优秀教案(讲稿)竞赛等;主题实践活动则包括示范公开课集中观摩、教授讲课风采展示与观摩、教研室或教学团队例会、系列辅导报告与专题研讨、青年教师教学体会交流、教学名师研讨会等。通过一系列竞赛和活动的开展,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借鉴其他教师科学、合理、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提高对教学的认识水平,达到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的目的。
(三)加大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经费投入
教师的培养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大多是刚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其职前教育状况良好,但是职后教育却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经费。新建本科院校应该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如:教学研究经费、教师培养经费、进修经费、竞赛经费、教学研讨费用,学术研讨费用等。学校应该专门为青年教师的培养设立专项资金,以保证青年教师的职后教育,从而使青年教师的教育能力得到快速提高。从经费来源、分配的渠道,数量,投资方向等,预期效果等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有相应的配套经费来保证其高效有序地实施。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必须建立在教学能力研究的基础之上。新建本科院校应该建立专门从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组织,从青年教师的师源、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和学科特点出发,针对担任不同学科教学任务的青年教师分类进行研究,采取相应的培养措施和提高对策,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完成从以学为主到以教为主的角色转变。同时,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教学研究项目,让青年教师针对自己所授课程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通过他们自身的思考和实践,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薛素铎,李庆丰等.构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长效机制 保证和促进本科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0(5):10~12.
[2]佘远福.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考察与对策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150~155.
[3]白云霄.浅谈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与方法[J].2007(3):53~54.
[4]林金辉,潘赛.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10(6):82~84.
一、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现状
目前,农村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面临诸多的问题,如农村学校待遇偏低导致优秀教师流失;教师学习专业与所教科目不对口;青年教师缺乏专业人士引领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大“绊脚石”。
(一)骨干教师严重流失。目前,农村骨干教师流失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因各种原因而选调入县城教育质量好、待遇高的学校的老师也大有人在。这些教师大多是专业技能高超的县(市、区)级骨干教师或教坛新秀,他们都是学校师资队伍中的栋梁、学科带头人,他们的离去对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紊乱,也给学校的教育质量带来一定制约作用。
(二)教非所学,学非为教。由于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使农村学校中高级职称教师越来越少,初级职称的青年教师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大多数是教龄不到5年的新教师。这些教师中,有一大部分“教非所学,学非为教”。有的教师在学校里学政治专业,但到了单位里却要教数学,这中现象十分普遍,这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育十分不利。还有,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明显凸出,在大部分农村学校,语文、数学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80%以上,而英语、计算机、艺术、体育和综合实践课教师严重缺编,很多学校都把音乐、美术、常识技能课程看作是次要科目,随时放在一边,任课教师也都是其他教师兼任。此外,农村教师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
(三)专业研究意识淡薄。由于地处农村,各种信息闭塞,农村青年教师学习机会较少,很多老师认为,只要把课上好,就是尽到了教师的责任了。许多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创新意识欠缺、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许多农村青年教师努力进取都是为了自己职称评审,为了自己能加到几百元的工资。等到职称评审通过后,这些教师的进取心一下子消退了,他们都不再去研究,也不再去写论文,很多时候都是在应付各种检查。很少有教师为了能成为学校某学科的带头人而去努力的。在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教师的专业研究意识淡薄,信息化专业知识能力欠缺,将严重制约着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影响了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途径
由于新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多、知识广、理念新,为了尽快调整我们的教育观、课程观和学生观,以及提高我们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青年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途径。
(一)通过培训获得专业成长。参加教师培训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除了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国培计划”培训及青年教师培训之外,我们还定期组织青年教师教研组内部互相培训。做法是:先通过教研组教师的集体讨论,确定需要进行内部培训的内容,并根据给每位教师的特长布置相应的学习和研究任务,然后我们再利用晚上或节假日的时间进行教研组内部教师培训,有时我们还邀请了其他兄弟学校的老师来参加我们的培训活动。实施新课改以来,我校总共有36人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培训。
(二)从课堂教学中获得专业成长。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感觉到教师最大的变化是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问题推动教学。努力实践“用智慧打造充满活力的新课堂”。同时,我们每堂课下来都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作深入的反思,反思该堂课的成功之处,巧妙之举或失误,疏漏的地方。通过反思去吸取精华,使之成为今后教学过程中改进,借鉴的资源。
(三)从辅导学生中获得专业成长。青年教师除了做好课堂教学外,还要负责第二课堂以及研究性学习和专题学习活动等教学辅导工作。这些都是开拓性的工作,给青年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辅导教师与学生中,教师与学生会给我们提出很多新问题,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提高,从中获得专业成长的机会。
三、对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及在和同行们的讨论和交中,发现了一些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来说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不要埋怨,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们发现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青年教师之间多数在发牢骚,吐苦衷,抱怨言,说来说去还是地位低,待遇差,领导不重视等话题。我们认为,能改变青年教师命运的只能靠自己,放下怨言,通过主动的学习,交流,研究,反思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实现自我价值。
有两位老师让我受益颇多。
一是来自重庆八中宏帆中学的语文名师张静堂老师,结合自身经验为我校教师做“学校促我成长”的交流培训。
张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工作的经验教训分享给我们,让我们切身了解到了一名八中老师身上的使命感。张老师说“一个人把握好自己每一个人生阶段中应该做好的事情,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尽可能做到极致,不计代价地把自己的毕生精力与智慧注入到一项事业中,你就是一个具有使命感的人”。所谓的工匠精神,本质上与这种对职业的敬畏感和使命感的理解与坚守密不可分。
1 在青年教师培训中加入研究性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实践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相关研究课题,通过自身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最终解决相关问题的学习实践活动[1]。青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虽然是参与者,但与传统的高等教育不同,他们均已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具备较强的个人学习及思考能力,一味的以传统模式授课,会出现没有生趣,学习没有热情等现象,而培训的目的并不是要以完成相关考试或了解某种知识,青年教师需要的是撑握基本的授课知识,具有开展一般性授课的技能,他们更重要的是能够实践相关内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研究性学习,从问题的确定、研究到最终得出结论,其依靠的主体就是青年教师自己,老师在这一活动中只扮演指导与协助的角色。通过这样给予每个人都有很自由的思考和实践空间,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灵活性,促进教育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1.1 青年教师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
在青年教师培训中始终贯穿学员的主体性,首先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研究主题,并主动地进行分组收集知识,集中交流、整理和思考。这活动的主体自始至终都是学员自己,经过高等教育和短期的教育实践活动后,青年教师已经具备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这一方式下能够使自己投入学习过程中去,很大程度地发挥和调动了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1.2 研究性学习需要与创新相联系
与以往高等教育侧重认识、重视结果所不同,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与实践共同发展,能够将学习、有效思考与相关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结果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每一个人或一组学员可以通过知识的收集、消化与创新得出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从而为以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研究性学习需要合作
同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需要青年教师结成临时性小组,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自然而然行成了一个团结、互动的集体,同过协调与配合,最终解决面临的课题。在完成课题的同时,也加强了人员之间的协作能力,培养了合作技能,也与今后的教学工作相适应,在实际的教授活动中,不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在个人背课的基础上需要集体背课,集体思考与协作,所以,研究性学习对青年教师加强集体协作能力大有益处。
1.4 研究性学习中应当体现个人素质
当然,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也需要个人能力的体现,这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没有固定答案的研究,这需要每一个青年教师,无论是否以个人或小组模式学习中,都需要发挥自身特长,展示个人学习与实践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2 青年教师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一般而言研究性学习主要分四个步骤:(1)问题的设计与提出;(2)对问题的分析与假设;(3)对问题的总结与归纳;(4)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主,同时设置实际困难的情境以及适当的研究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让学生参考有关文献,寻求可能的答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批评、分析、推论、比较、组织等方法,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1 相关课题设计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设计相关研究课题,青年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为今后医学高等教育相关课程开展打下基础,进行该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可以围绕当前医学、文化等方面的热点问题,政结合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自身的特点进行设计。在课题的设计中,教师可以指导相关课题的制定,并且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使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这一学习活动中来[2]。
2.2 对问题的分析与假设
在制定了相关的课题后,学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在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涵盖领域广,内容丰富,已经成为基本的信息源。学员可以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因此,每个人应该具备熟练的利用搜索工具从网络上搜索、整理各种类型的资料的能力,并通过分析、假设、比较、归纳等形成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概念,完成自主学习。
在个人收集相关资料的同时,小组内可以不定时的进行资料的汇总与整理,总结分析资料情况,对研究资料加以取舍,进行相关研究的概括分析,各种观点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以利于更好地完成研究学习。通过这一过程,也培养了学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开展自由讨论,参与课题中的实践活动,从而初步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2.3 对问题的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之上,青年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学员间、小组间以及学员和教师间的互动交流。这是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青年教师可以在互动交流中,清晰自身的研究思路,认识到自己在这一实践中的不足,取长补短,在学习与讨论中,形成最终的团队意见,并不断完善这一研究内容。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青年教师在初次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难免遇到不熟悉的内容,而且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规律的把握还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指正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可以使这一学习过程有效顺利的进行下去,学员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熟悉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与要点。教学活动重在交流,互动交流有利于学员在思维碰撞中开拓出新视野和新思路,促进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近些年来,由于高校规模扩张和师资的新老更替,全国各高校新进了大批年轻教师。但这些没有教师教育背景的高校青年教师“尽管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但是关于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策略、方法的知识却十分有限。他们普遍重视本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科学研究,但不重视教学研究,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缺乏应有的理性思考。在工作中,“高校教师远不如中小学老师那样把教学作为一种专业化工作,注重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学习、改进和运用”。“多项调查也显示,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或多或少存在着敬业精神缺乏,教育教学知识欠缺,教学实践能力弱,教育观念陈旧等问题”。借用斯坦福大学的唐纳德·肯尼迪的话“不管怎么样,教学是重要任务,是重申这一问题的时候了”,说明现在是该关注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时候了。
一、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调查对象:某高校有专任教师623人,其中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35岁以下青年教师401人,在校生13000人。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
1.能力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明显不足
在学校教务处,通过学院现有的网络教学评估平台,对该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评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容乐观,具体数据见表1。
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在四个选项中,除第三项(该校为应用型高校)外,教师能力素质的优良率是低于中差率的。把选项中的内容对应于教师的各个教学能力,可以得知目前该高校青年教师驾驭学科内容的能力、教学目标制定的能力、教学方法设计的能力、教学的组织能力、教学自控能力等方面都是比较缺乏的。
同时,可以知道该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也是很不平衡的,与当前国家对于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相差甚远。现在的高校教学需要复合型人才,而教师复合型能力不仅包括基本的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更主要的包括教育研究能力和熟练而有效地运用信息手段的基本能力。“复合型的教师应既有基础能力,也有一般能力,还有创新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综合发挥着作用“。
2.教师价值取向失衡,重视科研,教学热情不高
通过对401位青年教师发放调查问卷,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仅有23.5%的青年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很积极,一大半的教师对教学的态度是无所谓的,这样导致青年教师对教学的热情不高,投入不大,表现主要为:不少教师回避教学,认为教学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有些教师不认真进行教学工作,备课不充分,讲课不认真,这都反映出部分青年教师应付性的教学工作态度。那么青年教师选择教师的职业追求是什么呢,根据访谈调查发现:青年教师平常最津津乐道的是谁又获得了什么科研奖励、拿到了什么项目、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发表了多少论文,而对教学成就几乎无人问津。同时,有82.4%的青年教师或多或少的从事兼职工作,仅仅只有23.5%的青年教师进行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总结、反省自己做得不够的,琢磨出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很有效的措施。
3.师资培训重“形式”,培训内容无层次
现在学校在青年教师培训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教学能力的,一个就是培训对象不是针对青年教师的。调查中发现18.3%的教师认为学校安排的培训考虑到了青年教师的特点,有针对性,有层次;64.2%的老师认为学校是没有做到的;17.5%老师表现出漠不关心,教学还是按照自己的一套办;只有23.5%的老师或多或少的进行过专门的针对教学能力提升的训练;16.1%的老师没有经历过,很大一部分的培训都是以系部或专业为单位,大家一起来,没有体现层次性。
现在很流行的一种方式就是,培训结束后每个人都会颁发一个证书,无关乎你培训表现、出勤等,这就造成某些培训活动只是“走过场”,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甚或部分教师误把培训理解为舒缓教学压力或个人职务晋升的手段,可想而知这样的培训效果会怎样。
4.缺乏有效的青年教师评课激励机制
目前该校对青年教师的评课除了教学督导团就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学校的教育督导对教师的评课、学生对教师的评教和教师之间的相互评课,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教学督导人员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督导时,只“督”不“导”,过于注重评定(或判定)等级,而不是着眼于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对教师很少提出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另一个是通过一堂课的讲学比赛来评定等级,其中的等级评定往往带有某种照顾(评职称需要)的主观因素,却没有对教师授课有效的评议和反馈,基本起不到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作用。
5.相关其他现状
在调查中还发现其他令人担忧的现状:(1)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厚积薄发,使得教学捉襟见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这样必然严重影响传授知识的效率与效果,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成效;(2)学校重视外部引用轻视内部培养,与这些高校在引进人才时的“一掷千金”相比,他们对校内在职教师的培养却缺乏热情,在这方面投人的精力和财力都明显不足。(3)政策保障没力度,不仅该校就是目前的教师法中都看不到关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保障条例。(4)高校青年教师的工资待遇不容乐观。青年教师面临的生活问题很多,再加上住房改革、医疗改革,影响最大的是青年教师。这就使得很多青年教师难以安心工作,更别说致力于教学能力提高了。
二、发达国家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经验启示
1.重视教育立法,培训制度法律化
二战后,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了具有本国特色的高校教师在职培训制度。例如美国《高等教育法》规定资助的主要项目之一就是用于继续教育,使未达到规定学历标准的教师通过在职培训达到标准等。英国教育和科学部根据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需要,重新修订了教师的培训计划,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教师具有接受在职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学校应给以支持。总之,这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高等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通过立法的形式,把参加在职培训作为教师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加强了高等学校的终身在职教育。我国虽然也颁布了关于教师在职培训的法规,但是针对性不强,执行力度不够。
2.注重职前教学能力,能力培养一体化
国外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高校教师的职前教学能力。以美国为例,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美国学院与大学联合会和研究生院委员会共同发起实施了“未来教师培训计划”,旨在将博士研究生培养成为能胜任高校教学工作的人,使他们具有教学、研究和专业服务的职业能力,为他们未来选择教师职业创造一个良好开端。在我国,这方面的培养是很不够的,青年教师职前教学能力几乎为零,这也使得教师角色转换的过程延长,不利于教学。
3.拓宽培训果道,培训形式多元化
针对高等学校不同层次水平教师在职培训的要求,发达国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英国设有“高校教师发展培训联合会”作为国家级的高校教师培训机构,设有“培训联合会”作为地方高校教师培训机构,在高校则普遍设立了“培训委员会”,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教师培训网络。美国的高校也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建立了各种旨在帮助提高教师水平的教学、科研奖金和学术休假,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学术、教学交流活动。校方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经费。总之,这些国家都普遍采用多元式的培训形式,组织高校在职教师进修,构建了开放型的高校教师培训网络。目前我国的培训形式还比较单一,培训途径和培训方式还不尽如人意。
4.注重激励机制,教师培训主动化
为了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发达国家均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支持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从而使得教师培训主动化。他们的主要做法是:第一,资助培训经费,经济上大力支持。各国采取了诸如带薪进修、有偿进修、国家补贴、学校补助等办法。如英国政府20世纪9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优秀教学和学习中心”,在未来五年,先后会有3.巧亿英镑用于70多个学习中心的建设。第二,培训与聘任、评估相结合。国外大学,教学在聘用、职称晋升和终身制的获得中都占有很重的分量。亚力桑那大学的教师晋升和终身制决策越来越考虑教师的教学表现;布朗大学在每年的教师评议中,教学质量评价和研究成就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匹兹堡大学则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应该有相关教学表现的明确记录,教师的聘用、晋升、终身职位和工资的决策都直接受这些记录的影响。同时,高校对教学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很高的荣誉,甚至为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设立专门的教授席位等等。
三、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途径
1.完善师资培训环节,提高培训质量
成立“教学考培中心”,专门对青年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考评,研究教学规律,定期举行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相关的培训、讲座、研讨会,在教师整个的职业生涯中提供帮助。中心按照工作分为几个部分:一是让富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充当“青年教师导师”,导师通过“传帮带”与青年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使青年教师熟悉教学程序,掌握教学技巧,并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青年教师,使其加深对职业道德的感悟,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依赖教研室的团体力量,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点评,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加深青年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进而提高其教学水平;三是依靠教学督导和教学调研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把关。教学督导一方面敦促青年教师遵守教学规范,另一方面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对青年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四是设有专任教师,进行教学规律研究,除了对青年教师进行职前培训,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和教学比赛,并对教师整个职业生涯提供帮助。
2.自主发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径
对高校青年教师而言,提高自身教学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既包括专业学科知识的积累,也包括教育理论知识培训,同时还有个人师德建设。首先高校青年教师应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做好专业知识积累,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和本专业前沿保持同步,才能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其次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确立坚定的师德信念。只有拥有了崇高的道德信念,青年教师才会根据自己的师德信念,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最后是教学反思,它是教学能力提升的基础。青年教师的反思包括很多方面,最为重要的是教育教学反思,对教育思想、教育实践的评价、反馈与调节。教学反思的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写反思日记;二是观摩教学;三是讨论教学;四是开展行动研究。不同教师群体教育教学反思的指向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处于成长期的青年教师应侧重教育教学技能的反思。
3.完善绩效考核激励制度,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目前大多高校考核出现明显偏向科研的倾向,导致出现青年教师过分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考核计划,突出教学方面的重要性,增强教学在考核中的分量,正确引导青年教师合理地分配教学、科研的时间和精力。考核内容应该具体包括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教学创新等。青年教师的教学表现应与教师的聘用、晋升、终身职位和工资等级联系起来,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设立专门的教授席位,奖励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
4.提高青年教师物质待遇,解决教师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