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3 12:42: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管理沟通作用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 G254.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5-0067-05
1 引言
学科情报服务是图书馆深化情报咨询服务和学科化服务的重要举措,它是以用户学科情报需求为中心,收集相关学科信息,利用情报研究方法,结合学科专业知识及其专有方法,从研究的角度进行情报分析,为用户提供科技决策、科技管理的信息保证和科技决策的依据、建议和方案等的一种具有高附加价值的深层次专业知识服务。加强学科用户的研究, 是保障学科情报服务高效运行的措施之一,其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用户数量规模、用户研究方向、信息需求类型、需求量、获取信息的能力与方式等, 并据此对学科情报服务人员、技术与设备等相关资源加以合理配置。
目前,大部分学科情报服务实践中,用户的学科属性是基于其所属机构的。以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情报服务——学科馆员服务为例,所有用户的学科划分均依据其所属院系,学科馆员的配置及其学科定位均以此为基础展开。然而当今科技发展一方面呈现精深细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表现出高度的交叉性。由此直接导致同一机构内科研人员研究领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显著,而不同机构间科研人员研究领域间的关联却越来越强。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很多传统农学相关专业当前的关注点与生物学院下设专业有着很强的交叉性,其研究内容相关性非常大;而生物学院内设专业由于研究的切入点不同,其关注点又各不相同,研究内容也大相径庭。
对科学共同体的研究有基于论文合著关系的,也有基于论文引用关系的。通过论文合著途径,可以揭示科学家之间较为明显的联系[1],而引文途径则可以揭示科学家之间隐藏的或未知的联系。20 世纪80年代White和Griffith 提出的作者同被引分析方法主要是以两两作者被同一文献引用为出发点,有将其用于科学共同体结构特征比较[2]和科学家学科地位评价[3]等方面的研究;作者引文耦合分析方法是以两两作者对同一文献的引用为出发点,其结果可以与作者同被引分析相互印证和补充[4];尚无将作者同被引分析与作者引文耦合分析结合用于学术共同体识别的相关研究。本文试图从学科用户间的同被引和引文耦合现象入手,结合其情况,在期刊层面上考察其共现现象,探索基于期刊的作者共现在学科用户分类中的应用。除此之外,还通过分析作者组-期刊二模网络的属性,揭示不同学科作者组和不同期刊在机构科研网络中的表现,以期为推出效率更高、针对性更强、重点更突出的学科用户服务提供依据。
2 数据来源和构建
本文数据来源于ISI-Web of Science(SCIE & SSCI)数据库。分析数据集构建过程如下:
1)利用检索式“AD = china agr univ”,限定文献类型为“Article”、“Proceedings Paper”、“Review”,检索中国农业大学发表的论文,共计6125篇(检索日期:2012年7月2日),导入EXCEL,构建初始论文集Article_1;
2)利用Web of Science的“引文报告”功能,获得Article_1的引文15662条,导入EXCEL,构建引文集Citation_1;
3)从原始论文集Article_1中筛选通讯作者地址(RP字段)为中国农业大学的论文,获得分析论文集Article_2;
4)清洗通讯作者,合并同名作者,获得作者908位,构建作者集Author_1,;
5)提取分析论文集Article_2的参考文献信息,构建参考文献集Reference_1;
6)利用EXCEL VBA统计各通讯作者文献发表、文献引用和被其他文献引用的情况,生成作者基本信息表(见表1)、作者-论文表、作者-参考文献表和作者-引文表。
3 研究方法
3.1 “作者-作者”共现矩阵的构建方法
由于各作者研究方向和主题上存在的差异,以及单个作者、单篇文献涉及范围的局限性,各作者在单篇文献层次上的共现概率很低,以致出现较多孤立作者,不利于进一步聚类分析,所以本文扩展了作者共现的范围,确定以期刊层面的作者共现作为统计对象。
本文关于期刊层面的作者共现统计,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一是期刊,二是论文引用期刊,三是论文被引期刊。利用表2所列方法,统计生成基于期刊的作者共现矩阵Ma、基于论文引用期刊的作者共现矩阵Mr和基于论文被引期刊的作者共现矩阵Mc。
由于Ma、Mr和Mc分别受作者发文量、作者引用文献量和作者被引频次的影响,因此整合三个矩阵时先利用表3所列公式将其分别转化为等价矩阵,然后对Ea、Er、Ec求和,构建基于期刊的作者等价矩阵[5]。
3.2 “作者组-期刊”二模网络分析
采用离差平方和方法,以绝对值差为度量标准对基于期刊的作者等价矩阵进行聚类[6]。将聚类结果代入作者-期刊矩阵、作者-论文引用期刊和作者-论文被引期刊矩阵,利用公式(1)分别计算各作者组在发表期刊、引用期刊和被引期刊上的分布情况,
Ck,m=∑Ck,m,i (1)
其中,Ck,m表示聚类簇k在期刊m上的出现频次,Ck,m,i表示聚类簇k包含的作者i在期刊m上的出现频次。
考虑到各作者组发文量、引用文献量和被引频次的不同必然导致其发表期刊、引用期刊和被引期刊分布频次的不可比性,本文利用各作者组发文量、引用文献量和被引频次分别对其发表期刊、引用期刊和被引期刊的频次进行了修正。对修正后的作者-期刊矩阵、作者-论文引用期刊和作者-论文被引期刊矩阵求和,生成作者组-期刊二模网络。
二模网络描述的是两类群体(模态)在网络中的关系,通过中心度的测度可以揭示不同群体成员在网络中的重要性,本文采用点度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来测度作者组节点和期刊节点在二模网络中的表现。其中,“点度中心度”是基于“在一个社会网络中,如果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存在的联系越多,那么该节点的中心地位越突出,其在该网络中拥有的权利越大”的思想,通过计算与某节点间有联系的节点数量来表征该节点的重要程度;“中介中心度”表征的是节点在网络中处于其他两个节点之间路径上,对其他节点的中介作用,即其控制其他两个节点之间交往的能力。在本文构建的作者组-期刊二模网络中,作者组节点的点度中心度表示的是与该作者组相关联的期刊的数量,而期刊节点的点度中心度则表示与该期刊相关联的作者组的数量;作者组节点的中介中心度是指该作者组在网络中作为两种期刊连接桥梁的重要程度,而期刊节点的中介中心度则是指该期刊对连接两个作者组的重要性[7]。
4 结果分析
利用本文提出的“作者-作者”共现矩阵的构建方法,构建基于期刊的作者等价矩阵,如表4所示。
基于作者等价矩阵,采用离差平方和方法,以绝对值差为度量标准进行聚类。由于聚类过程中存在部分聚类簇规模过小的情况,本文预设将规模小于全体作者数2%的聚类簇剔除,在保证保留聚类簇与学科馆员人数(中国农业大学学科馆员共有15名)相等的前提下,经多次试验,最终确定聚类数为24,结果见表5。
使用本文3.2部分给出的方法构建“作者组-期刊”二模网络。由于该二模网络涉及期刊过多,结构过于复杂,因此本文对其进行了修剪:首先对作者组-期刊间的关联强度求平均值,保留大于等于平均值的、忽略小于平均值的,保留关联强度值5625个;继续对余下作者组-期刊间的关联强度求平均值,保留大于等于平均值的、忽略低于平均值的,保留关联强度值1267个;继续求平均值,保留大于等于平均值的、忽略低于平均值的,保留关联强度值833个;继续求平均值,保留大于等于平均值的、忽略低于平均值的,保留关联强度值172个。以这172个关联强度值所涉及的作者组和期刊为基础生成作者组-期刊相关矩阵,对其求平均值,将大于等于平均值的赋值为1,小于平均值的赋值为0,生成作者组-期刊二值矩阵[8];将该二值矩阵导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生成作者组-期刊二模网络图(见图1)。
进一步分析各作者组及期刊在网络中的表现情况,结果如表7、表8所示。从表7可以看出,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农业与食品化学)点度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均为最高,表明其在网络中与其他节点关联度最高,且在网络中对其他节点的沟通作用最强,因此该期刊对整个中国农业大学科研网络而言最为重要,对该刊应重点保障,开展学科情报服务时应针对该刊进行动态监测。
从表8可以看出,作者组4和作者组7的点度中心度最高,表明这两组在网络中与其他节点关联度最高,对整个中国农业大学科研网络最为重要;作者组4和作者组18的中介中心度最高,表明这两组作者在网络中对其他节点沟通作用越强,节点的中介作用越强。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开展学科情报服务时,应重点针对作者组4、7、18,尤其是作者组4做需求分析,进行重点保障。
4 结语
本文基于期刊层面的作者共现聚类分析方法对揭示同一机构作者间研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聚类结果为基础进行的二模网络分析进一步识别出机构科研网络中应予重点关注的研究团体和学科资源,从而为学科情报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决策依据。
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科情报服务可依据作者聚类分组情况,为每个作者组配置相应的学科馆员,根据各组与其相关期刊相关性的强弱,决定重点保障与推送的资源和内容;依据作者组在网络中的表现,进一步深入分析其学科优势与劣势,为学科发展献言献策;根据期刊在网络中的表现,进一步深入分析期刊的内容,挖掘期刊对学科的意义,进而实现更深层次的学科情报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璇,郦芳.图书情报学学术团体现象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 2010, (3): 20-25.
[2]雷银枝,宋歌.科学共同体测度方法的改进与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4): 13-19,97.
[3]Ding Y. Topic-Based PageRank on Author Cocitation Network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
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62(3): 449-466.
[4]肖明,李国俊,袁浩等. 国外情报学研究前沿可视化分析: 基于JASIS&T(2000-2009年)的引文耦合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11, (2): 1-5.
[5]王林,冷伏海.施引关键词与被引作者交叉共现分析方法及实证研究[J]. 情报学报, 2012, 31(4): 362-370.
[6]朱星宇,陈勇强. SPSS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1.1对管理沟通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
由于我国发展起步较晚,改革开放时间较短,很多企业成立时间也较短,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很多企业在企业管理这一方面都将权利集中在高层领导层面,基础乃至中层员工根本没有相应的决策权利,甚至于他们没有基本的表达个人意见的权利与自由。尽管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高层领导往往能够决定企业的发展走势,但是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还是正确的,毕竟高层领导不可能考虑清楚所有情况,在集思广益的情况下,员工的献智献策更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地借鉴。但是现实中,很多企业管理者们,他们忽视基层员工的意见,公司内部没有较好的沟通平台与方式,不能在企业内部设置完善的管理沟通机制,导致内部消息传递不畅通,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1.2缺乏有效的管理沟通方式
一个完善的沟通渠道对于信息传递以及内部沟通来说至关重要。很多中小企业,由于他们成立时间较短,很多都是在业务发展的前提下形成了如今的发展规模,他们很多都是只注重企业的业务发展,对于企业内部建设来说很少有重视,这就导致了企业管理者不注重企业内部管理沟通渠道的建设,仅仅依靠了企业业务发展而推动企业进步,这对于小企业的初期发展来说还可以,但是到了后期将会严重制约企业的长期发展。
1.3管理沟通机制不健全
在现阶段企业管理中,除了领导对管理沟通不重视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沟通渠道之外,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它便是企业内部的系统机制问题。企业内部系统机制不完善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很大的影响,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时,很多都不重视系统机制的完善性,很多企业管理行为都会被人认为是缺少公平性,这种问题的存在很多都是由于企业内部系统机制的不完善性。
2企业管理沟通问题解决对策
2.1企业领导者需要提高沟通意识
针对企业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管理沟通问题,论文前文进行了相应的论述与分析,针对相应的问题,论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并对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首先而言,针对企业内部管理者不重视的问题,应该努力提高内部管理者自身的沟通意识,让领导认识到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只有领导充分认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管理沟通不到位的问题。
2.2改革并完善管理沟通机制
一个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与进步来说至关重要,现阶段管理学界所流行的沟通方式为双向沟通,这种沟通方式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信息传达与传递,更为重要的是自下而上的信息沟通与交流,这种新型的沟通方式对于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这种双向沟通机制充分了解到企业基层员工的意见与看法,对于内部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够有更加充分的认识,而基层员工可以通过这一沟通机制充分了解到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各个方面的看法与意见,能够准确的执行管理者的决策,对于企业的进步与发展至关重要。
2.3通过多种管理沟通渠道促进企业内部信息交流
在现阶段,除了集团化公司注重渠道的重要性,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虽然两者之间所说的渠道有所差别,前者所述的是渠道与营销渠道,后者所说的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沟通渠道,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个有效的管理沟通渠道能够让企业内部的信息更快速更准确的进行传达与传递,能够避免企业内部出现信息传递失效与失灵的情况。首先而言,由于渠道的多样性,因此在管理信息传递与管理沟通中需要使用多种渠道共同作用,这些渠道可以相互之间形成借鉴与弥补,一个消息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上下传达,在传达过程中了解不同渠道的信息传递准确性,另外还可以让员工自行选择可用的渠道。其次,企业可以设立相应的公众意见箱,通过匿名的方式收集员工的意见与看法。最后,企业内部可以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沟通奖励机制,对于那些敢于沟通、敢于表达正确观点的员工进行奖励,鼓励员工积极表达自身的观点与意见,为企业的发展共同献计献策。总而言之,只有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个较为完善、合理的内部管理沟通平台与沟通渠道,才能保证企业内部声音的一致性,才能更好地保证企业员工执行领导决策。
管理无处不在,任何一个部门、组织,要协同劳动,要经营要发展,都需要进行管理。《管理学》课程就是研究各种社会组织中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实践性极强。
一、实践能力型课程教学定位
《管理学》课程是高职高专所有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也是其他各类专业的选修基础课。《管理学原理》课程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124”教学内容体系。“124”是指“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
1.一条主线。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这种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是指企事业单位基层部门主管等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性、一般性的管理技能。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以这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进行设计。
2.两大基础。一是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对象与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职能等;二是管理思想,包括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最新趋势,管理原理、组织文化等。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管理基础知识,树立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这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与前提。
3.四大关键能力。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管理学》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决策与计划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控制与信息处理的能力。管理的四大职能反映了各级管理者的共通作用与程序。教学过程中在介绍四大职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主体与重心放在基层管理者所需的实用技能上。
鉴于高职高专教学的特点,《管理学》课程服务于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基本管理实践技能,同时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后续教育考试打下基础。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结合《管理学》课程实践能力型的定位,适应管理职业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
1.头脑风暴法。针对讲授中、案例中、寓言故事中、学生身边生活中提出的管理问题,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放开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
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管理学》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3.角色扮演法。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设身处地地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4.实地走访法。在课上或课外,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有条件时,直接访问企业家及其他各级组织管理者,组织学生与企业家等各级组织管理者的对话活动。
5.管理游戏法。游戏围绕着对技能的学习和使用而展开,它帮助参与者思考、反应、操作,更重要的是会有很多启迪,通过一个完整的游戏过程,让他们在非正式的、非紧迫的情境下学会一个技巧。
三、创新型的教学考核
针对《管理学》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管理技能培养的要求,同时又鉴于各专业教学大纲中以考查课的身份出现,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理论、概念,注重考核思维与技能。二是考核的答案是多元化、开放式的。特别是思维力与能力的考核,可以无标准答案,可以超出教材与课堂讲的范围。三是实行全程化考核,要对学生平时的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记入成绩。
对高校行政办公实施绩效管理,既是突破旧的管理模式,增加学校自身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整个高校行政管理办公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最终可以促使和引导学校与教职员工的个人发展达到双赢的状态,提升高校的整体竞争实力,最终与国际接轨,实现靠近、比肩乃至超越国际名校的战略目标。
2、绩效管理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2.1应用现状简析
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是指为实现高校发展战略和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表现、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充分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行政人员的行为,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挖掘其潜力的活动过程。高校在发展战略既定的前提下,遵循目标管理原则来构建行政办公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体系,这样更容易调节和带动全体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管理效率将会明显提高。
2.2应用问题分析
在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目标管理法中,绩效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当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综合体现在两端环节(岗位分析和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忽略,中间两环节(绩效计划和绩效考核)实施不到位,这样绩效管理实施中,没有形成持续推进的循环,由于没有了“根本”,中间环节实施起来也就难免流于形式。实施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包括:
2.2.1应用岗位职责不够清晰
绩效考核的依据是绩效标准的制定,而标准的设定依据是岗位分析,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实施过系统的岗位分析的院校为数不多。不做工作分析,那么岗位的职责就界定不清楚,绩效考核就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依据。
2.2.2对考核定位存在模糊与偏差
考核的定位,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解决什么问题。考核定位的模糊主要表现在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考核定位的偏差主要体现在片面看待考核的目标上,对考核目的定位过于狭窄。
2.2.3缺乏绩效反馈与沟通
现在大部分院校都在行政管理中实施了绩效管理,然而实际收效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大多数止于绩效考核阶段,并没有延伸到罪关键的应用阶段,更有甚者,某些高校行政管理中,对绩效考核结果采取保密状态或者选择性公开状态,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严重地影响了被管理者的参与兴趣,对工作的改进与绩效的提高根本起不到积极作用。
2.2.4缺乏开放式的持续改进的战略思维
当前,绩效管理方法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实施应用中,往往将绩效管理的全过程视作一个“闭合环”,即将岗位设计、绩效制定、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结果运用这四大步骤作为一个完结项目,绩效管理缺乏整体的持续性和连续性。简单分析,绩效管理只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如果仅仅将其视为一个阶段性的工作项目,则对于我们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而言,明显是舍本逐末。
3、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管理的应用举措
管理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绩效管理亦是如此;而绩效沟通作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将高校行政管理的绩效管理持续改进;绩效问责作为对绩效管理整个项目的监督,更是提升整体提升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
3.1服务第一
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在岗位分析、制定绩效阶段,必须正本清源,将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摆在基本职能的首要位置,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
行政管理既有管理的职能,又兼有服务的职能。服务是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活动的根本和最终的目的。目前,部分高校行政人员自我定位失当,存在“官本位”思想,服务意识淡薄。
3.2动态绩效管理
动态管理是一种基于辩证思维的管理观和方法论,是最能挖掘组织潜力和应对外界挑战的新管理哲学。高校行政管理的动态管理是值得进一步认识的重要方面。动态管理为当今高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视角。
首先,由于高校必然会受到校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也对学校目标的制定与达成和各种管理都产生动态影响,因此,高校行政办公的绩效管理必须遵循动态管理原则。
其次,高校行政管理中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只有在动态管理的框架内才能得以妥善解决。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不仅要注重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更要注重对现状和未来能力发挥态势的考察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
最后,动态绩效管理确定目标的合理性在于达到组织、个人与社会目标的统一。高校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在宏观的动态把握下富有活力和生机的管理体制。
3.3绩效沟通
绩效沟通是绩效考核的核心。要使绩效管理取得理想的效果,绩效沟通犹为重要。
第一,重视绩效沟通、建立沟通制度。高校的行政管理层要明确绩效沟通在行政人员绩效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把绩效沟通作为提高行政人员工作绩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
第二,建立开放式的绩效沟通网络。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是一种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工作环节多,目标要求高的活动。为了提高管理绩效,有必要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全通道式的绩效沟通网络,使得被考核人员、制定战略的高层决策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线行政部门、其它的行政部门之间实现全方位的沟通。
3.4绩效问责
高校问责制是指以绩效为核心,对高校权力进行监督以及对过失权力进行责任追究。高校问责不仅是高校稳定与发展的一项保障制度,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校公共服务以及增强高校回应外界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美国,通过绩效评价对高校校长的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管理实践。当预期的绩效没有实现时,校长就有可能被董事会解雇。这是高校行政管理中的绩效问责的一个具体层面。而在我国,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高校利益主体地位的法律缺失,致使高校一方面以同体问责代替多元利益主体问责,另一方面内部问责又流于形式,甚至出现问责主体迁就问责对象的现象,从而偏离了高校问责制的航向,大大弱化了高校问责制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法人治校”理念下高校内部权力的错位与失衡,导致内部权力无序,直接影响学校绩效难以满足相关利益者对高等教育办学的公平、效益、质量的利益诉求。其结果是,法人的权责不对等,高校自治主体不明确,容易产生权力的泛化和责任的边缘化,最终难以落实高校问责。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要走出上述困境,必须健全、落实高校行政管理绩效问责制度。绩效问责结果不仅是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担负各项任务的监督,而且对于维持现状和有过失的高校行政管理者应予以追究,从而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组织和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
3.5持续改进
由于当前绩效管理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偏差,特别是绩效管理的非连续性问题多有发生,改善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就是改变原有的工作思路,用继续改进的原则来实施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设计成一个动态的开放式的工作环,这样才能使得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水平获得不断地提升,而不是阶段性提升。
4、结论
高校是教学与科研的前沿阵地,只有充分遵循高校行政管理的规律,实施绩效管理,科学合理实施岗位分析、绩效制定、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四阶段管理,提高高校行政管理者的服务意识、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以绩效沟通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实施动态的、持续改进的绩效管理与绩效问责,才能使高校行政管理朝着健康、有序、持续提升的方向发展。
论文关键词:绩效管理高校行政管理动态管理绩效问责绩效沟通持续改进
论文摘要: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应用绩效管理,可有效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和管理水平。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管理的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高校行政管理绩效应用的对应措施。
参考文献:
[1]赫尔曼阿吉斯著:《绩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2]陈中武著:《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
[3]方振邦著:《战略性绩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4]周亚越著:《行政问责制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出版;
[5]季诚钧著:《大学属性与结构的组织学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6]于中宁著:《现代管理新视野》,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年出版;
[7]《重塑高校行政管理之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第三期;
目前总的来看,高校学报的栏目设置简单、单调,严重影响了学报功能的发挥和质量的提升,深入研究栏目的优化设置有着重要意义。
1. 国际著名期刊的栏目设置情况及特点分析
纵观世界上著名的期刊,暂不说其内容质量,仅看其栏目设置的丰富多彩,就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了。本文仅以三家国际著名期刊的栏目设置为例进行简析。
美国的Science,主要栏目有:“报告(Reports)”、“研究文章(Research Articles)”、“技术评论(Technical Comments)”、“《科学》指南(Science's Compass)”、“来信(Letters)”、“政策论坛(Policy Forum)”、“科学与社会短文(Essays on Science and Society)”、“书评及其他(Books et al.)”、“研究评述(Perspectives)”、“综述(Review)”等。这些栏目不仅满足了作者和读者的广泛兴趣和要求,而且有很高的引用频次。
英国的Nature主要栏目有:“社论(Editorials)”、“研究集萃(Research Highlights)”、“争鸣(Opinion)”、“新闻(News)”、“新闻特写(News Features)”、“论文(Articles)”、“简报(Briefings)”、“新闻分析(News Ana lysis)”、
“通信(Correspondence)”、“评论(Commentary)”、“新闻观察(News and Views)”、“来信(Letters)”、“问答(Q & A)”等。
英国的The Lancet,主要栏目有:“社论(Editorial)”、“评论(Commentary)”、“论著(Original Articles)”、“研究动态(Preliminary Communication)”、“方法与设计(Methods and Devices)”、“短篇报道(Short Reports)”、“医学科学(Medical Science)”、“综述(Review Article)”、“假设(Hypothesis)”、“观点(Viewpoint)”、“临床服务(Clinical Practice)”、“医院服务(Hospital Practice)”、“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新闻(News)”、“伦敦透视(London Perspective)”、“环游世界(Round the World)”、“医学与法律(Medical and Law)”、“今日英国(In England Now)”、“札记与新闻(Notes and News)”、“当代观察(Occasional Survey)”、“书讯(Book Shelf)”、“读者来信(Letter to the Editor)”。
这些刊物通过多样化的栏目设置来传达方方面面的信息,以满足读者的多层次需求,同时栏目的多样化带来体裁的多样化,作者可以将自己的思想通过恰当的体裁更完美清晰地表达。英国的《柳叶刀》杂志刊登了大量的读者来信,这个栏目的影响因子高达4.4,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2. 高校学报栏目设置的建议
(1) 全力构建专题栏目
在通常以学科为依据设置栏目的情况下,也可以针对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开辟专栏。这样的热点问题或处于学科前沿,或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富有理论和实际意义,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以此为专题,更容易吸引同领域的高水平论文,形成局部优势。专题栏目既适用于总体水平较高的重点大学学报,又适合于具有某学科优势的普通高校学报。有些大学学报已经作了有益的尝试,如《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的“分布式能源”栏目。分布式能源是一种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形式,是新兴事物,该栏目的开设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受到了国家能源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该栏目已成为该刊发展的切入点和特色标志[1]。再如,《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的“烟草工程”、“园林工程”等特色栏目,这些栏目追踪报道了该校“葡萄引种及高校无公害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等一系列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2]。这些学报栏目划分的特点不是以学科为依据,而是以研究领域或方向作为依据,这样更容易结合实际发展需求,更容易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也更能集中力量,从而更有优势,更有竞争力。
(2) 积极开设互动栏目
互动性栏目是开展学术交流,沟通作者、编者、读者的好形式,办好这个栏目,期刊的作用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3]。常用的互动性栏目有:“编读往来”、“读者来信”、“大家谈”等。这些栏目能拉近读者与杂志的距离,形式活跃,能增强读者订阅的积极性。如有的刊物开辟了“编者·作者·读者”栏目,在这个栏目中介绍科技写作知识、编排规范,对提高作者队伍整体素质起到很好的作用。有的刊物通过开辟“读者来信”等栏目及时反馈读者的阅读感受和对刊物的意见,这样就形成了一条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例如,可以开设“读者评选好文章”、“我来当主编”等栏目,激发读者的参与意识。网络版期刊在这方面就更有优势,可通过网上论坛、留言簿、电子信箱等实现互动。对于读者来信,也应该按照相关标准付稿酬。
(3) 高度重视评论性栏目
评论性栏目严格来讲,也是互动性栏目,但由于其在科学研究中的独特作用,因而一直被当做单独一项内容来研究。学术贵在争鸣,评论也是创造。前不久,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的创建一流大学研讨会上,与会者认为,创建一流大学过程中,大学文化和精神的缺失是我们中国大学面临的重要问题[4]。人文的包容与学术的批判是形成大学创新文化的前提,创新的背后隐含着批判的精神。高校学报应在此方面有所作为。国内外的一些著名期刊都有大量的评论性栏目,如“综述”、“述评”、“社论”、“评论”、“书评”等,这些栏目对加强学术导向、深入开展研究、及时纠正谬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学报也应广泛开辟评论性栏目,约请专家写综述、述评,编辑部发表社论等等,这样可以有效活跃学术气氛。对于一些有争议的稿件,先不要一下子就打入“冷宫”,给他发表的一席之地。过后,也可以通过广泛的评论鉴别其真假、优劣,真理总会愈辩愈明,有创见的论文也许就在争论中产生。在评论过程中,切忌以权威压人,而要以理服人。
(4) 不能缺少报道性栏目
作为以高校名称冠名的高校学报,开辟报道性栏目,经常报道校内的重要学术活动、学术成果等信息一定会吸引读者的眼球,满足读者对本校的关注。特别是本校的校友、合作单位等可以从学报这个窗口了解更多学校的最新消息。报道性栏目有“学术动态”、“消息”、“人物专访”等。
Science杂志社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该杂志的报道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科技新闻记者撰稿。 杂志社设有科学新闻部,在华盛顿、东京、伦敦等地设有报道员,同时还有一些特约通讯记者从伦敦、巴黎、柏林、布鲁塞尔、莫斯科、东京和北京发回报道。此外,每年另有至少7位独立记者从世界各地投送新闻稿件。第二部分以自由投稿为主。主要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出类拔萃的科学家们所撰写的科学论文和研究简报。
目前有些高校学报也开设了报道性栏目,但大多是以补白的形式,内容不够丰富,连续性、整体性不强。国际著名杂志都有专职记者,但国内高校学报人员有限,因此有的主编提出了高校学报编辑应做记者型编辑,这也正是出于刊发报道性文章的考虑。报道性栏目的文章可以由编辑撰写,也可以由作者撰写,还可以聘任一些写作能力强的作者做兼职记者,专门搜集报道各部门、各学院的科技新闻。
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科技成果有多种表达形式,读者更有多样的阅读需求。高校学报在栏目设置上应努力全方位满足这一需求,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学术影响力,才能办成读者、作者都喜爱的“双爱”期刊[5]。
参考文献
[1] 王喜魁.立足学科优势 创办特色期刊[EB/OL].[20071008]. http:∥/newversion/Huixun/Detail.php Id=266.
[2] 熊楚才.精耕细作打造名刊[EB/OL].[20071008]. http:///newversion/Huixun/Detail.php Id=270.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薪酬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与不科学的地方,它们正阻碍着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剖析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希望在建设中小企业薪酬制度有效方法上进行有益的探讨。
一、现行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薪酬设计缺乏战略思考。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的过程中较多考虑的是公平原则、补偿性原则、透明原则等,而对整个薪酬的界定缺乏理性的战略思考。薪酬设计上的战略导向原则,是将企业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薪酬体系或薪酬计划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杠杆该原则具有“天然”的动态性,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战略管理本质上就是一种动态管理
2.对薪酬设计的程序公平关注不够。一般地说,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会注意到薪酬管理中公平的诸层次.但他们往往只注重了薪酬设计结果的公平,而忽视了对薪酬设计的程序公平的关注。在他们看来只要使员工得到的薪酬与他们的相对工作价值相当,或与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相当,员工自然心里有数,薪酬体系的设计是黑箱操作还是白箱操作并不重要因此在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相当一部分企业把精力放在研发产品,抢占市场上,而对薪酬框架选择了黑箱操作。
3.忽视薪酬体系中的“内在薪酬”厂义的薪酬可以分为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两个部分。前者是员工从工作本身得到的满足它一般无需企业耗费什么经济资源。后者则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实质性东西.它需要企业在经济资源方面付出相应的代价。当员工在企业得到的内在薪酬较低时,客观上要求以相对较高的外在薪酬做出补偿。这暗示着当企业外在薪酬的竞争力较差时,企业可在内在薪酬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偿。中小企业管理者一般理解的薪酬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在薪酬“而忽视“内在薪酬”。
4薪酬计量的方法陈旧。中小企业在其薪酬管理上一般根据员工所处的工作岗位、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工作年限等因素.把所有员工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薪酬的计量就以此等级作为主要依据。薪酬管理中普遍缺乏与员工薪酬计量直接相关的绩效考核,即使某些企业已经开始了这项工作也往往只是走走形式不注重过程。也就是说,薪酬体系对高绩效员工和低绩效员工不能通过薪酬的调高或降低来达到激励和警示的作用
5.员工的薪酬晋升途径单一。中国的“官本位”思想对民众的影响由来已久。人们一般以员工所在管理岗位的高低判断他们对企业贡献的多寡.员工也只有在高层的管理岗位才能获得施展个人才华的必备资源。因此,企业内的中、高级管理岗位成为各类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单一的’官本位‘或管理岗位通道.必然会使企业高素质技术类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大受约束和限制会诱导企业所有颇具发展潜力的技术型员工首先考虑将其全部精力倾心于职务的晋升上.无法安心科研技术领域的经验积累,为企业产品技术的升级、改进带来隐患 6忽视薪酬体系的‘沟通作用”。现在许多中小企业都采用秘密工资制提薪或奖金发放的不公开,使得员工很难判断在报酬与绩效之间是否存在着联系。同时,信任的问题也一样的存在。人们既看不到别人的报酬,也不了解自己对公司的贡献价值的倾向,自然会削弱这些制度的激励和满足功能。薪酬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薪酬就是沟通”这种封闭式制度是不会起到沟通和激励的作用的。因此,管理层只有与员工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各自的意图开放相关的薪资信息,才能使报酬制度变得更加有效。
二、中小企业薪酬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特殊历史条件决定其有更多的家族式管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由民营企业构成一般是有血缘关系相连的家族作为大股东控制企业经营,单个业主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一身,形成了家族制的企业治理结构不重视企业制度建设,缺乏对决策层的有效约束机制企业内外的大小事务都由企业主一人当家作主,这在创业初期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当企业走上了发展之路规模逐渐扩大时,家长式的管理模式便会诱发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管理上.都必须从家族以外引进外来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否则难以应付局面。但是,家族企业的天然封闭特性本能地反对这种人力资本的引进。
一、努力成为优秀教师。
当时**需要管理者,但更需要优秀师资。更何况应聘来校任教的老师都很优秀,要想在起初的磨合期被同行认可、学生接纳、家长信任、领导放心,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升业务素质,因此,三年来我始终要求自己做到以下几点:
1、完善师德。“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以德为首。在工作中,我告诫自己,首先要“有心理容量”,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能合理排解自身的消极情绪,从而始终将思考的欢乐和收获的喜悦送给学生,全身心地扑在教育事业上。其次要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能以一颗博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以智力好坏定亲疏,以成绩好坏分优劣,刚刚毕业的九
(6)班在年级里以调皮学生聚集而出名,我教他们三年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严禁复制剽窃,能包容他们的无知,宽容他们的过错,甚至还能忍让有些学生的“挑衅”,对班上的单亲学生还特别给予关爱,我以自己的真诚无私赢得了每一位学生的热爱和尊敬。再者,能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能较好地与老师、学生、家长合作,与人相处真诚热情,我始终坚信:一个伸手可以拥抱整个世界,敞开胸怀能够容纳整个宇宙的人,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接纳。三年来,我的年度考核均为“优秀”,并三次获市政府“嘉奖”。
2、虚心学习。实践证明,优秀教师的成才之路是用书籍筑起来的。在工作中我努力拓宽学习渠道,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业务培训,走近学者,与同行研讨,和学生交流,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工作,乃至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这三年中,我参加了南师大的硕士生进修班学习,并圆满也拿到了结业证书,还在业余学习中做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 4、注重研究。高素质的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对于“研究”,我自身的定位不高,我不奢望自身能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有所突破,只想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因此,在实践中我能有意识地繁衍教学经验的同时渗透理性思考,总结中有所发现。三年来,我参加武进区“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组活动,并于200X年10月,为课题组开设了研究课《牛郎织女星》。平时,勤于练笔,所撰写的《语文课堂质疑的优休化策略》获“新世纪园丁论坛”三等奖,《在语文活动课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孩子设计自己的未来》等论文、案例亦获级奖项,《为有源头活水来》获区级奖项,《200X年中考话题作文走向》发表于《武进日报》,《一份试卷,一种理念》发表于市苏教版语文教材研究网页。另外,还写了一些随笔和感想未投稿或参赛,只是用来自娱自乐。
5、指导青年教师。教育是朝阳事业,青年教师是教育的未来。在工作中,我也十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总是热心引导他们过好教学关、课标关、教材关,对教学上有个性的老师,总能千方百计为他们搭建展示个体精彩的舞台。如余青、缪爱国等老师在我的力荐和他们自身的努力下,所上的公开课分别在区级获好评,特别是缪爱国老师的评优课在江苏获奖后,在全国部分市开设,反响都十分强烈。
二、努力成为勤勉的管理者。
当计算机播放某多媒体程序的时候,编程人员可以他的思想及情感发出指令控制该程序的运行,而不是程序单方面执行下去,程序在接受到编程人员相应的指令后而相应的做出反应,这一过程及行为,我们称之为情感交互
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一般是在双向交互的情况下实现的,比方说学校的一些具体的管理行为、教学行为及其它种种交往行为。而借助传统媒体实现的师生沟通大多数是章向交互的,是教师到学生的,学生的反馈行为一般并不通过传统媒体来实现。在这个主面,网络媒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借助它可以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交互,甚至可以方便地实现学生与校园围墙以外世界的双向交流。
在当前的网络教学尝试中,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被忽视。学生与教师远远相离,客观上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比较困难,可是并不见有主动的工作去弥补这些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很难产生对教师的喜欢、喜爱乃至不很过分的“崇拜”,无法指望得到这种感情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更不用说在学生的人格成长方面,没有教师的行为作风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认为,这就是教师对学生可以产生意义的第三个方面。这种对教师的行为“导航”和情感沟通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缺陷,在近期的网络教学试点工作中一直部分地存在着,直到2000年的长沙会议也没有看到任何转机。
在新的媒体群落条件下,教师除借助传统媒体向学生递送知识信息外,还增加了借助网络媒体与学生进一步沟通的机会。理论上,这些沟通作为通常面对面沟通的补充,也可以产生多方面的意义,比方说,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习,也可以进一步沟通感情,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使教师对学生产生更多人格等方面的影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夫子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道,即有为人之道与为学之道的双重含义。在此作一个小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可以认为在三个层面上实现意义:其一,情感沟通;其二、管理沟通;其三、知识导航与传授沟通。
网络教学发展的最终制约瓶颈是教师的注意力资源。当前,一个不负责任的流行观念就是简单地将渠道的丰富与沟通的增进对等起来,甚至混淆为一个概念。产生的观点就是网络媒体可以几乎是无限制地扩大招生人数,提高教学效率。估我国,教育事业的相对落后使得我们急于寻找效率更高,受益面更大的教学模式。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但是经验告诉我们,指望借助某种先进媒体的作用使教育的质量和数量在一夜之间“赶超英美”是不现实的,无疑是式的天真幻想。决定教学规模及教育水平的最终制约瓶颈是教师的注意力资源,是教师的质量与数量,与之相对应的是社会的教育投入。
教师已经不能无视网络媒体的冲击,网络上源源不断的信息和源源不断的新理念迫使教师必须有所改变,在这个改变过程中,教育思想的改变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这正是技术进步推动思想进步的一个生动例子。所幸的是,网络媒体并不仅仅是使教师陷入被动状态,它同样为教师准备了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为教师的继续学习和提高业务水平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网络媒体呼唤教师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比方说,教师不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多地作为学习的导航者,也作为网络海洋中知识的导航者。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并不仅仅是刻板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知识恰当有序地传授给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即以引导为轴线,以知识传授为内容。就是说,教师的作用在教学活动方面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作为知识的提供者和传授者,二是作为知识的导航者。这第二个部分的作用正是当前流行的教育思想所要强调的。
教师的另外一层管理意义是他在教学活动中同时在承担着具体学习过程中的“管理”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就是一个客观的近在咫尺的行为约束,这个约束在规定着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教师随时对良好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予以鼓励,随时对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判断,然后按照自己对教育思想及管理思想的理解予以处理。教师深入课堂的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活动的重要末梢,忽视这个末梢,管理活动将是不完善的和低效的,不能保证学习活动高效正常地进行。这种观念 在一般的教学理论中已经是老生常谈,但笔者注意到,在过去的有关网络教学的讨论中,这个问题谈得太少且经常被忽视。
总之,如上所述,教师资源所产生的意义中应该包括有管理意义上的部分,还必然有教学意义上的部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作用也因网络的出现而受到冲击。新的媒介带来的新观念首先对一些教师的陈旧教育思想和教学习惯形成冲击,使教师对教学信息的垄断地位受到威胁,近使教师不得不重新思考,重新为自己定位,调整自己的教育思想使之与新的条件相适应;另一方面,新的媒体群落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和提高的空间,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信息的表达手段,使他的教学活动更能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更易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S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565―01
一、医患沟通的意义
(一)医患沟通是为了满足医患关系、医疗目的以及医疗服务情景的需要,是特定的人际交流。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首先需要医患双方都有沟通的愿望,其次必须具备沟通的信息以及合适的沟通场所和方式。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患者,对医疗活动的理解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是有差异的,这些也影响了医患沟通。良好的医患沟通,要求医护人员既要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的需求、受重视的需求、感觉舒适的需求等,也要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具体的需求、每个医疗环节中的疑虑等,只有了解了患者对医疗服务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才能促使医院对患者采取更为适宜的方法为患者服务。
(二)医患沟通是医学诊断的必然需要,诊断疾病的前提就是了解患者疾病起因及发展过程,病史采集和体检就是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质量决定了病史采集的可靠程度和体格检查的可信度,也决定着疾病诊断的正确与否。医疗活动由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完成,因此医患沟通就成了临床治疗的需要。
(三)医患沟通是医学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尤其是医疗仪器行业的高速发展,使医疗仪器在医疗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医护人员也越来越依赖仪器,但是他们的科学分析、逻辑思维和推理及归纳能力却越来越差。所以,新的医学模式在医患沟通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医患沟通是有效减少纠纷的需要。目前,有很多医疗纠纷并不是由医疗技术服务的原因引起的,而是因医患沟通不畅或是交流质量不高造成的。因医患之间的沟通不够,导致患者与医务人员对医疗服务内容和方式的理解不一致,影响了彼此的信任感,发生医疗纠纷。总之,加强医患沟通能有效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又可以作为心理疏导的一种有效手段,减少甚至避免医患间的纠纷。
(五)医患沟通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以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绝大多数医患关系是以“相互参与型”的形式出现,这种新型的医患关系形式把医者与患者置于平等的地位。保持双向交流沟通,往往会得到患者对医者的信任和对诊疗的主动配合,并会取得最佳的临床效果。
二、医患沟通不当的原因
(一)对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医护人员还没有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只顾具体的诊疗操作或医疗文案的书写,而不去花时间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或解释。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也没有对用药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作出交代,患者及患者家属很难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所以,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医疗意外。
(二)沟通不及时
尽管医护人员有一定的沟通意识,但不及时沟通,存在严重滞后的现象。医院的医护人员没有将医患沟通作为诊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往往在医疗风险出现的时候才开始与患方沟通,经常会造成患方不理解或拒绝接受的现实,医疗纠纷在所难免。
(三)运用的沟通技巧不当
1、内容表述不清
有的医护人员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欠佳,在与家属沟通时总是内容阐述不清,表达的概念也是模棱两可,这就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产生了严重质疑。
2、语言简单粗暴
有的医护人员还没有转变服务观念,传统的患者“求医”模式在其脑海中是根深蒂固,因此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时态度十分生硬,语言简单粗暴,在一定程度上使家属产生反感,无法顺利进行沟通。
3、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各个医疗单位的情况不同,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特殊性,因此不同的医疗单位及医护人员对同一患者疾病的认识及处置方案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的医护人员涉及一个患者的前期诊疗时,必须要抱着审慎、客观的态度。此外,有的医护人员缺少职业道德,与患者家属谈话中随意评价他人的诊疗行为,抬高自己,贬低他人,彰显自己的能力,造成了患者或家属对前期治疗的医疗单位及医护人员个人产生不满,也会诱发纠纷。
(四)夸大疗效及对不良预后估计不足
医疗卫生行业要求较高的技术水平,是一个高风险行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医疗情况,还有很多风险存在。从目前情况看,医疗行为的特殊性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所以,医生 向家属交代疗效及预后时 应客观,不能夸大疗效,如果没有得到预期效果,将会产生纠纷。
三、做好医患沟通的技巧
(一)强调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医疗卫生不断改革,人们也增强了自身的法律意识,加强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已成全体医护人员的关键任务。作为卫生行政机构及医院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对全体医护人员加强宣传、教育、培训,从正反两方面来强化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二)好的沟通态度
态度是心灵的表白,极易受个人感情、思想和行为倾向的影响,服务态度的好坏体现着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尽管患者因疾病的折磨而造成形体的扭曲、情绪的低落甚至精神的恍惚或是神志的丧失,但是医患双方的人格仍然是平等的。要体现出好的沟通态度,首先就要求医务人员情感适时恰当的“输出”。真诚、关切的态度总是会有回报的,所回报的就是对医者的信任。所以,医护人员良好的沟通态度往往决定着医患沟通的成败。
(三)提高语言艺术修养,履行有效的告知义务
患方作为医患矛盾的主体,在化解纠纷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患方理解并配合整个诊疗过程,同时也要求患方能理解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要做到这一点,仅靠患方自身的知识水平是无法实现的。医护人员必须要采取一定方式让患方知道每个人的体质差异,掌握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特殊情况。医护人员要加强语言艺术的修养和培训,在谈话时态度要和蔼,要有耐心,以争取患方的认同和信任。
参考文献:
[1]张品南、郑炎炎、谢璟《医患沟通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J],《医院管理论坛》2012年04期。
科室工作是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医院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科主任又是科室工作的主持者和组织者,是做好科室工作的关键。为了探讨科主任在医院中的重要性,现对科主任在医院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内容如下。
1 科主任的主要职责
1.1在院长、分管副院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管理、教学、科研、预防等工作。并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医疗制度。
1.2制订本科业务发展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1.3领导本科室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完成医疗任务。
1.4定时查房,并组织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治上的问题。
1.5组织全科室医务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的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并及时地总结经验。
1.6重视医疗文书资料管理,定期督查科内各级医师病历书写质量,及时签阅。
1.7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严防差错杜绝事故。
1.8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挂钩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9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和管理制度。
1.10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对本科人员提出升、调、奖、惩的具体意见。负责本科人员的执业资格和技术准入管理。
1.11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工作,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培训工作。
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2 科主任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2.1基础作用 科室是医院组织的基础,医院的各项任务、工作目标等都要落实到每个科室去执行。所以科室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主任是科室的领导者,具体负责科室的各种管理工作,包括科室管理、病区管理、人员安排与使用、医院工作任务与医疗规章制度的执行、思想工作的主持等。因此,科主任的科学管理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基础和保证[1]。
2.2规范作用 科主任要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组织全科人员开展医疗技术工作,使科室工作保持紧张而有秩序地正常运行。不断提高全科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既要保证科室工作的质量,又能使科室的管理趋于惯性运行[2]。
2.3综合作用 ①科室管理者:科主任是科室最主要的干部,需要全面负责科室的各项工作。科室的医疗质量、医德医风、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科研训练、健康教育、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在一定程度上主要取决于科主任的管理水平。因此,科主任应具有相当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才能;②学科带头人:科主任是每个科室的最高技术领导, 其专业能力往往代表了医院该科室的水平。因此,提高科主任的专业水平,是医院技术建设的关键。其次科主任对学科的发展和水平提高负有领导、指导、培训和促进的责任;③办院方向的体现者:科主任是科室的行政、业务领导,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科室的各项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卫生工作方针[3]。
3 科主任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
3.1指导作用 由于科主任不仅是每个科室的最高领导干部,同时也是各个科室的学科带头人。所以科主任要在思想、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去关心和指导科室的医务人员,以促进科室的建设和发展。
3.2带头模范作用 由于科主任是医院的基层干部,故与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接触最多。其言行举止的好坏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和影响力所以,科主任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为科室医务人员工作起到表率作用,以促进医院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3.3谋划作用 谋划就是指一个人的谋略水平,即多谋善断。多谋就是主意多、办法多;善断就是能从多种主意、多种办法中选择最好的主意,并当机立断,付诸实施。而一个善于谋划的科主任可以带动科室健康而快速的发展[4]。
3.4激励、引导作用 科主任通过激励和引导机制,可以调动全科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科室和工作效率,进而加快医院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3.5协调、沟通作用 科主任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团结科室的医务人员,使科内、科间的关系融洽,从而提高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同时科主任还要与每个同事进行情感沟通,承认和尊重其个人价值,并培养其对科室的认同感、归属感,使科室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医院的发展[5]。
4 科主任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作为医院的中层管理者,科主任应该积极主动的培养自己综合素质和能力[6]。具体包括:①牢固掌握医院管理、科室管理、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思想教育等方面的知识;②具备解决复杂问题和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③具备良好的文书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④具备准确领悟上级领导意图的能力;⑤具备良好的组织、策划、创新及执行能力;⑥具备良好的总结、归纳及反馈信息的能力;⑦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和成本核算能力,以提高科室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沟通能力、指导能力、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也是科室主任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7-8]。
综上所述,科主任作为医院的中层领导干部,担负着科室的行政管理、人才培养、医院规章制度的执行、思想工作管理等方面的任务,是病区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者,在医院管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科主任在医院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童颖,张漫凌.科主任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1998,18(2):21. [2]刘茹.科主任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2):194.
[3]张彩虹,马文武.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医院管理工作水平[J].中国医院管理,2008, 28(6): 61.
[4]李平,曲成.医院科主任的素质及其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J].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66-367.
[5]李宁,贾存波.试论科主任在医院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卫生人才,2011,(1):68-69.
一、教学工作
三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教九年或七年两个班的数学,有一段时间还兼两个年级的数学教学,我作为负责教学业务工作的领导,对业务精益求精,主动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在七年级坚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XX年,本人被评为市数学学科骨干教师,二00九年获区评优课一等奖,在全国第四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说课大赛中《生活中的平移》获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实行电子备课,推行教学改革》被评为省科研成果二等奖。
二、班主任工作
三年来我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在班主任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因为自己是学生的先行者,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三年来,我和学生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我非常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热爱学生,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表现子坏,我都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我给予更多的热情帮助,用自己高尚的品行感化他们,使他们恢复自信,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在我的努力下,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就是他们心目中要找的其中一人。
三、教务主作及年部主任工作
首先作为教导主任和年部主任,我能正确定位,牢固树立两种意识,努力做好校长的助手。
1、突出服务意识。教育是服务,管理更是服务。教导处主任和年部主任的工作是琐碎而繁杂的。我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加强学习,弘扬正气;二是乐于接受群众监督,自觉做到“三不”,即工作时间长不计较,工作任务重不叫苦,做的事情多不厌烦。我始终认为,一个人无论他的职位高低,能力大小,都要对工作尽一份责任,献一份力量。尤其是担任了教导主任以后,我更是不断告诫自己,要自己的以身作则,来赢得教师们的信任与支持。在工作中,我要求自己做到,对待同志态度谦和,和教师建立起平等的合作关系,不勾心斗角,注重团结,容人容言,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处处起带头作用,要求老师做的,我自己一定要先做到,以身作则,在考核中做到了公平、公正、认真,倾听老师的呼声,捕捉他们的意愿,从而使得各项决策、措施符合实际和大家的要求,三年来累计请假不超过五天。
2、重视合作意识。作为一名中层领导,必须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晓”,起桥梁沟通作用。因此,我正确认识自我,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顾全大局,融合群体、择善而从,在管理中形成合力,在校长的指导下,制订好教导处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使学校教学工作更有计划性、针对性、实效性,并注意总结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运作正常。
其次,努力做好业务范围内的各方面工作。如:制定教务工作计划和教学行事表、征订发放教科书、编排课程表、常规检查、组织考试,核算考试成绩、串课、查课等等。
三年来,作为领导班子成员的我紧密团结在校长周围,和其他成员团结一致,同心协力,齐抓共管,XX年中考公费线考上17人,XX年中考公费线考上13人,09年中考公费线考上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