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企业生产管理

企业生产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27 18:36:3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生产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生产管理

篇1

人本管理指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本管理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人本管理的中心思想就是在企业发展中要以人为重点。企业管理层要多了解和认识煤矿职工兴趣爱好及工作特长,根据每个职工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岗位,这样可以更好地开发职工的潜能,提高职工自身的价值。人本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

1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主要是指以人为中心出发点,通过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进而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管理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决定煤矿企业经济发展的不是机器设备,而是人的智慧和技能。人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是资源中的重要资源。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各管理层应激励、尊重和关爱矿工,要做到平等待人、量才用人,这样才能构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做到以情感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管理之中;重视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以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同步发展;在生产过程中还要重视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要时刻奉行“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在物质方面提高职工工作待遇;人的价值的最好提现就是奉献自我、回报家庭、回报企业和回报社会,所以企业各领导层应该重视职工价值提现,通过对职工的信任和关心来激发他们内在力量,使员工自主和自愿地奉献自己的技能和力量;最后还应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增强职工的凝聚力。

2煤矿企业生产管理现状

2.1工作任务重,劳动强度大

我国煤矿90%以上为井工开采,工作环境恶劣。井下常年潮湿、闷热且空气不通畅等环境,给矿工的身体带来极大的负压。矿工的作息时间通常都是三班制,长时间的井下作业不仅使矿工身体疲倦,而且还大大降低了职工的警惕性和反应能力,这样矿工在工作过程中很容易会发生安全事故。

2.2煤矿管理存在诸多不足

目前,我国很多煤矿的生产管理制度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罚款制度落实不规范,严重违背人本管理的理念。煤矿管理者为达到管理目的,在管理过程中忘记了罚款是手段这一本质,过于注重罚款,而忽略了情感管理、自主管理的作用。罚款制度得不到规范的落实,不仅不会起到管理效果,反而会让职工产生很多的不满情绪,会使职工对企业管理产生更多的误会。会在生产过程中抱有敌对心理,故意偷奸耍滑地工作。这样罚款制度就是适得其反,会给生产管理带来很多隐患。

2.3煤矿企业薪资梯度不合理

在煤矿企业的薪资梯度非常大,通常高层管理人员一年的工资约几十万元,基层管理层人员年薪均在10万元以上,而矿工月薪却仅为4000~6000之间。三者之间井下矿工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远比管理层大得多,且危险系数也较高,而所领取的工资却跟管理层差距极大,付出与回报严重不呈正比。这样久而久之会导致矿工内心产生极大的不平衡感,会带着情绪去工作,这样不仅降低了矿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也抑制了矿工真实能力的有效发挥,往往会导致一些技术人才的流失。

2.4重生产、轻安全

虽然每个企业的目标都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是很多煤矿企业过分追求利润的同时却忽略了职工的健康安全。煤矿井下开采条件恶劣,矿工劳动强度也较大,部分煤矿往往为了加快工程进度而忽视工程质量问题,这样对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要知道企业生产最大化是建立在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最大化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只有重视煤矿工人的安全,才能进一步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

3人本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人本管理涉及的范围广泛,涉及矿工成长教育,人员的选聘,矿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还涉及团队建设、人员参与管理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人本管理还受到经济、政治、社会、技术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煤矿企业要想实施人本管理,就要必须采取诸多措施和手段。

3.1强化人本意识,改变管理制度

人本管理理念一定要从人性的层面进行研究分析,并在人性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在尊重员工的基础上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科学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以充分发挥员工潜能。此外,还要重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努力为员工创建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继而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

3.2提高薪资待遇

煤矿一线矿工从事的工种危险系数较高,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为煤矿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利益,但其付出与收入却不呈正比。因此,煤矿企业应提高一线矿工的薪资待遇,做到薪资合理公平分配,通过在物质层面提高矿工的生活水平,进而增强矿工的满足感,去除心理上的不平衡不公平感。此外,还应该完善奖惩制度,通过设立月度和年度奖金的方式来奖励为企业做出特殊贡献的职工,同时这样还能够激励其他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3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企业要以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为目标,根据员工与企业实际需求,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一步优化矿工队伍建设。

4结语

人本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在煤矿生产管理过程中,要将员工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要多关心职工安全问题,提升职工薪资待遇,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让职工产生幸福感和归属感,主动积极地为煤矿企业贡献自己,创造利益。

作者:王润斌 单位:中煤华昱五家沟煤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2

近些年以来,我们国家粮食方面的价格一直是在走攀升的路线。尽管最近我们国家也实施了有关方面的强而有力的控制策略,但是企业面粉生产的成本费用的增加和供求的十分缺乏以及增强我国农民播种粮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相关现实情况,都直接或间接的致使了我国以后的粮食价格将要逐渐走向攀升的无法逆转的趋势。当今,我国面粉的价格尽管已近有所上升,但是依然十分明显的低于了小麦价格的上升幅度,以至于导致了现在小麦强面粉弱的形势。面粉企业面临如此严峻的一个趋势,只能够选择提高企业面粉的生产和管理,想尽所有的办法去减低面粉的生产成本,才可以让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立足的地方。现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面粉生产这一工作的实际感受,来讲述一下该怎样提高面粉企业的相关的生产和管理的问题,以供参考。

1 企业制粉人员的管理

企业的生产管理当中关键因素在于人的因素。新时代的面粉制作企业中要求的就是应该具备基本的制粉理论的相关知识以及操作的技术能力,还要拥有基本的综合素质以及优良的合作精神的工作人员。如果一个企业缺乏了综合性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那么企业将不可能会有巨大的发展前程。

1.1 设置企业生产部门的岗位图

企业中每一位成员一定都有着员工自己的固定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而在企业员工的工作岗位上和下之间的工作环节就是企业中的岗位图。制粉企业首先应该考虑到的就是生产部的高管层、中管层以及基层需要建立什么岗位,所有的岗位要求的是怎样条件的人员,而针对新时期先进技术的面粉企业而言,企业中部门岗位的设立应该要精简,千万不可冗员,要不然很容易导致岗位的责任模糊以及互相推脱、扯皮等的问题。

1.2 制定制粉企业的岗位描述

企业中的岗位和具体的工作人员明确之后,需要建立相应的企业岗位职责制度,职责制度的建立必须具体明白,一定得有实际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在新时代的企业的管理当中一般都是用岗位描述去替换岗位的职责制度,建立的时候基本要注明其直接的领导、直接的下属、本职的工作内容、直接的职责、领导的相关职责、主要的权利、事务的职责、事务的范围、相关的素质及要求等,使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白自己在工作中的责职责以及工作内容等,从而达到了分工非常明确以及责任非常清晰的目的。

1.3 制粉企业人员管理的相关要求

企业想要能够确保制粉生产和指挥的高效率,针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一定要强调:

(1)只有一个领导原则,也就是说每一个工作人员在其的岗位当中,通常的情况中只能属于一个上级管理。假如出了状况也只可以向这个领导报告,并且由其安排和处理。

(2)一定要听从原则,正常情况下直接的领导安排了工作之后,下属一定得无条件地听从,唯有如此才可以一层一级地实现上司的有关决策。

(3)层级汇报原则,企业工作人员有情况一般情况下只能向直接的领导进行汇报,千万不可以越级向其他的领导汇报。要不然就 会导致多头领导管理使得影响合理的决断。

2 制粉企业生产技术方面的管理

制粉企业生产技术方面的管理是要为了能够确保自己企业的生产水平位于制粉行业里面的先进水平,如果一个制粉企业缺乏了先进的制粉生产的技术,那么制粉企业将会失去该有的活力,制粉企业的发展将会没有后劲力。制粉企业生产技术的管理有下面几个内容。

2.1 制粉企业要有先进的制粉设备和完善的制粉生产工艺

制粉企业在构建制粉生产工艺以及选择制粉设备的时候,必须要结合粮食的相关特点以及成品后的面粉质量有关要求,要把清理和润麦以及制粉等方面的工作顺序的有关设备实施合理正确的分布和组合。努力做到选用最为成熟和先进的制粉技术、先进的制粉经验以及先进的制粉设备等,让制粉的生产工序连续化和机械化以及自动化,以便确保制粉工艺最合理、制粉设备最先进。从而实现最完美的制粉成果。

2.2 制粉企业生产的基础性工作

制粉企业生产的基础性工作在制粉企业生产的技术管理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一般都是经过制粉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有关报表,例如,面粉生产日的相关报表、面粉质量测验日的相关报表、企业电流的负载日相关的报表、面粉的小时生产数据日的相关报表、原粮食收购质量日的有关报表等的一系列及时的汇报出每一天的企业生产的数据和企业生产的效果。工作人员只要进行数据对比、分析与整理便能够轻易的发现其中所存有的问题,可以很好的为制粉企业进行生产技术的相关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制粉企业的生产日报表主要是可以直接的反映出当天以下几个情况:(1)产品的品种和品种之间比例的多少;(2)制粉企业工作人员当天的出勤状况;(3)制粉设备当天开机的相关情况以及停机次数;(4)当天制粉过程中所有生产的数据,比如出粉率和电耗量以及总产量。

2.3 制粉企业生产工艺环节的控制

在制粉企业中,面粉的生产工作是流水线性质的作业,制粉过程中每一个生产工艺的环节都能够影响着下一个生产环节以及整体生产工艺成果的优劣,十分容易影响制粉生产指标的升降,掌握的好是优产,如若相反,严重的会导致停机频繁,致使面粉的生产起伏不定。因为稳定性的制粉生产是面粉生产指标以及面粉质量优良的前提条件,对于制粉企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面粉生产工艺的管理一定要掌控好原粮食的品质、原粮食的清理活动、原粮食搭配以及水分的调控、原粮食研磨的掌控等一系列的生产工艺环节。

3 制粉企业安全文明生产管理

制粉企业的安全文明生产管理是评价制粉企业生产管理是不是成熟的主标志。企业的安全生产一方面是必须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另一方面是必须确保制粉设备的安全。人身财产的安全唯独经过对制粉工作人员实施操作的培训和规范性的操作来达到。而对于设备的安全就是要经过对制粉设备的仔细检查以及定期保养来完成;此外,在清理面粉的时候要控制好不让粉尘大量产生,杜绝粉尘发生爆炸;在制粉车间里面必须禁止烟火并且配置好相关消防设备,在平时可以组织工作人员开展消防演练活动。

制粉企业的文明生产就是指应该维护好车间的环境卫生工作。应该把三洁一光落到实处,就是说整个车间的地面和墙面以及设备的表面要干净整洁,车间的玻璃要保持光亮。有的客户喜欢亲自到面粉生产的现场实施考察工作,倘若面粉的生产车间零乱和肮脏,就会直接让客户觉得面粉质量低和无法信赖的差印象。

4 结语

面粉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对制粉企业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但是面粉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因此面粉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的工作并无定式与标准,所有的现代化的企业生产和管理方法都不是一定十分有效。因此身为面粉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者们来讲,切不可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应该加以探究企业生产中和市场竞争中发生的一些新情况,结合自己地区和自己企业的有关问题,提高制粉生产中的管理,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操作性和可用性强以及高效率的生产和管理策略,这也是我国新时代面粉企业的生产管理者未来工作中将要面对的难题。

参考文献:

[1]郭祯祥.小麦加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田建珍,温纪平.小麦加工工艺与设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篇3

二、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的主要问题

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具有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殊性,它一般是流水线样的生产模式,劳动者按照基本固定的生产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服装企业的产品趋向于小批量、多品种,这就给服装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生产管理要求。一旦管理不善,就容易导致问题的产生。目前来看,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机构不合理:很多服装企业采用的是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使得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各自为政的不一致现象,从而导致了生产效率不高;(2)工时定额不科学:很多服装生产企业工时定额不准确,生产管理过程中无法实现均衡生产,考核机制无法体现公平、公正的评价原则;(3)计划调度不到位:生产计划编制不科学,导致了好单子抢着干,不好的单子不愿干的怪异现象,这对充分发挥企业生产能力非常不利;(4)质量意识不太强: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满足于追求产量产值而忽略或轻视了对产品质量的管理,缺乏构建企业长效质量体系建设的意识,导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总体质量水平的落后。因而,我国现有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生产管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产计划编排不合理、生产任务安排不合理、还有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滞后以及总体质量水平不高等方面。

三、优化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笔者作为多年从事纺织服装行业的从业人员,已经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意识到,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必须尽快改进当前的生产管理方式,尽快优化目前的服装生产管理过程,才能很好的迎战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篇4

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是不断变化的。由于企业的生产背景不同、企业规模不同、人员素质的比不同和企业领导的思维方式不同,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也存在千差万别。我国生产管理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生产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显得落后。

一、在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中寻在问题及弊端

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是在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产管理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以生产调度为中心"控制整个生产,与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管理模式。这种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存在着以下弊端:

1、企业的"多动力源的推进方式"使库存大量增加。

“多动力源的推进方式”。是指各个零部件生产阶段,各自都以自己的生产能力、生产速度生产零部件,而后推到下一个阶段,由此逐级下推形成"串联",平行下推形成“并联”,直到推到最后的总装配,构成了多级驱动推进方式。由于生产是"以多动力源"的多级驱动,加各生产阶段的产量必然会形成“长线”和“短线”。长线零部件“宣泄不畅”进入库存。加大库存量,而短线零部件影响配套装配,形成短缺件。当“长线”越长,“短线”越短时,使各种库存不但不能起到协调生产,造成在制品积压,流动资金周转慢,生产周期长。给产品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劳动生产率。以及对市场的反应能力等方面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2、生产单一(少品种)产品的“大而全”、“小而全”生产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变化很快。消费需求多样化,从而引起产品的寿命周期相应缩短,为适应市场需求环境的变化,必将使多品种、中小批量混合生产成为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生产方式的主流。在传统生产体制下的“大而全”、“小而全”生产结构方式,不但是一种效率低下的生产方式,而且也排斥多样化经营,靠增大批量降低成本生产。这样的生产非常不利于企业分散风险,提高效益。

3、企业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相脱节,计划控制力弱。

机械生产制造企业在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中,作为厂一级的生产计划只能以产品为单位,按台份下达到各生产阶段,而不能下达到生产车问内部。生产车间内部则根据厂级生产计划,以零件为单位自行编制本车间的生产作业计划。由于各生产车间的工艺、对象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特殊性和独立性,致使各生产车间产量进度不尽相同。而厂级计划是以产品为单位编制的,对各车间以零件为单位的生产作业计划不能起到控制作用。导致计划控制力弱。

二、如何更新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

面对新形势,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应更新生产管理观念。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构造出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生产管理模式,我国的制造业必然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

1、生产组织方面,“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转变为“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

“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是指在整个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生产阶段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都是以产品为单位流动和传递的。该生产方式因为各生产阶段之间和各生产阶段内部的单位口径的不一致,“"物流”和“信息流”的单位是统一的,它克服了“以产品为中心”方式由于其单位口径不一致造成的‘物流”和“信息流”的割裂和脱节,使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之问的信息传递无障碍,从而使各生产阶段之间及其内部的“物流”和“信息流”都能受控于统一的控制中心。

2、品种结构方面,由少品种、大批量生产,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

“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以调度为中心”控制进度的管理方式,是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当今,一方面,在市场需求多样化面前。这种生产方式逐渐显露出其缺乏柔性,不能灵活适应市场需求的弱点;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从生产工艺技术以及生产方式的转换成为可能。而当今的企业必须面向用户,适应市场,并依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变化进行不断地优化产品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产品品种、质量、价格与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大量生产方式正逐渐丧失其优势,而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方式将成为主流。

3、生产管理制度方面,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管理基础丁作是一个薄弱环节,生产管理的非制度化、非程序化和非标准化是我国传统制造业生产管理模式的特征之一。它反映在管理业务、管理方法、生产操作、生产过程、报表文件、数据资料等各个方面。生产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基础,现代生产管理要求的是科学化的管理,在管理工作中。要完全按照各种规章制度、作业标准、条例等执行,一切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按作业标准操作,按程序管理。

三、在管理模式更新时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我国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不少企业也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方法,但当前我国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企业之间的生产管理水平差别比较大。因此,在生产管理模式更新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明确生产管理各个组成系统的关系。

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生产准备系统;二是生产操作系统;三是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处理好生产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系统的关系,使各个系统相互服从,相互协调,及时有效地运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强大,从而有利于加速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更新。

2.正确处理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

篇5

2、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1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管理离不开管理的组织、管理的手段与方法。安全生产管理,也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固然很重要,但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去贯彻执行,方针、政策才能得以落实。

企业建立一套健全的安全生产组织体系,是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保证。这个组织体系的核心是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我场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由场长担任;副主任是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场长。各基层单位均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小组长由基层单位领导担任;基层单位配备专职安全员。生产班组设立不脱产的安全员,全场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健全。

2.2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中最基层的一项安全制度,在整个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一个中心环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论对企业还是对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场于2001年重新制订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对本场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作了明确的规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指出:场长对本场职工在生产活动中安全与健康负全部责任。由于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各类人员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使企业的安全工作进入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保证企业实现安全生产。

3、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3.1运用事故树分析,防止机电子工业部设备事故

安全系统工程是系统工程在实现安全管理现代化中的具体应用。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安全与危险这一对矛盾。解决这一对矛盾,促进矛盾向安全方面转化,这就是安全系统工程的任务。

近几年来,我场虽然重大伤亡和生产事故保持为零,但交通事故、意外损伤、机电设备事故、滩场事故仍有发生。其中机电设备事故最常发生。我们在加强对机电工人技术培训的同时,运用事故树分析(FTA)法,来预测和诊断故障,分析系统薄弱环节,指导运行和维修工作。

事故树分析是对复杂系统进行可靠性、安全性分析的预测方法。它在安全生产管理上,不只注意已发生事故的统计研究,更着重分析事故发生以前每一个环节存在的危险性。这种分析属于演绎分析,由事故最终结果分析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即以整体事件出发分析到局部各基本事件为止,描绘出它们的逻辑模型。这种分析方法可以进行事件的定量预测,也可以只限于定性分析或对事件的直接原因作简要分析。我场搜集了有关资料,绘制了电泵提卤工触电伤亡事故树,帮助工人了解事故发生的规律,把握防止事故的要点。

篇6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概 述

唐山开滦铁拓重型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原开滦机电总厂),是煤炭工业二级企业,原煤炭部质量标准化特级厂。厂区面积77.4万平方米,工业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拥有设备1640台(套),员工146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6人。2002年1月10日,经开滦集团公司批准,成立了以机电总厂为核心企业的开滦机电制造集团。2006年2月28日改制为唐山开滦铁拓重型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面对开滦铁拓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这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体制改革的阔步前进,企业青年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何跟进、适应这一时展要求,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作为基层一线的员工,就目前企业如何做好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笔者自身工作实际粗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 企业生产中人本管理的重要性

具体来讲,"人本管理"就是以人的生命财产为保全的对象之一,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作为一个企业,首先它要以职工的存在为前提。假设一个企业连自己员工的生命财产都保证不了,这个企业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同时我们试想一下,作为企业员工连自己的生命财产都无法保全,他自己还有什么心情去关心自己所在企业的生产情况,关心自己企业的发展。

这些年来,笔者通过实际工作经验可以知道,人本管理与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管理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人本管理"的理念,才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有效遏止事故的发生,将不安全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形成有效的安全预警和监督体系。但同时,"人本管理"必须以提高煤炭工业生产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为前提,没有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实现,就无法真正做到"人本管理"。

2. 企业做好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2.1把握青年职工心理特征,有效进行教育引导。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由于青年职工在项目乃至企业所处的位置上,再加上个人的理解能力、文化水平、性格心理和工作职责的差异,让他们对于不同的事或同样的事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对企业工作的认识也会出现多样化的心理特征。在这个阶段,大力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就要剖析他们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心理特征。

就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所得,就拿危及安全、易诱发事故的心理特征来说,它有大致以下几种:情绪波动的人有思想包袱,情绪低落;敷衍了事的人主人翁意识差,工作责任心不强;新上岗有新鲜感的人不熟悉规章制度,还好奇又好动;疲劳过度的人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对于青年职工的这些状态,一旦出现,我们就要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对有情绪的要化解情绪,暂时让其离岗;对敷衍了事的要及时教育,加强监督;总之,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做到人人在状态,才能做到安全生产。

2.2充分调动青年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在笔者看来,也是企业做好青年职工思想教育的一个根本前提,它能使职工自身的潜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企业生产情况的知情权和生产制度制定的参与权等等。

企业职工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主体,是企业工作的管理者,要充分调动他们自身的潜能。首先就要让企业职工经过培训、学习等一系列措施,将必要的生产管理知识、安全防范措施,传给每一位职工,保证其受教育、受培训的权利,除此之外还要制定相关生产教育培训计划等。

第二方面,企业生产决策权要有足够的透明度,要最大范围听取青年职工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参与决策。企业生产制度制定要采取集百家之长的态度,让每位青年职工都参与讨论,提出完善意见。

2.3企业要务本求实,注重日常说服教育。企业青年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日常及时不断进行,这就需要注重日常情况的掌握,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进行宣传引导和教育,把重点放在日常。并把思想教育工作与日常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同时,青年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在不同时期都有其重点和侧重,这就要求企业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务实性,不能空谈,脱离工作实际。笔者建议,有必要跟随时展,不断变换,不断创新。更要按照"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要求,认真、负责、主动地去做好工作,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有序可控、持续稳定又好又快良性发展。

2.4企业要建立青年职工激励机制。经过几年的工作经验我们知道,有效地在企业进行人本管理, 需要创建激励机制,用各种激励手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激励是一个能使个体将外部刺激变为实现目标的自觉行为的过程。企业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把人才能够获得预期收益与贡献相符的保证。同时,也唤起他们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目标和任务。

2.5企业要创建"学习型组织",要超越自我 。在笔者看来。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最重要方面就是让青年职工不断地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创新并不一定是发明,而是企业内部职工在应付环境变化时,通过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交流,所找到的一种适应环境变化的新举措。

实际上企业要创建学习型组织,首先就要不断超越自我。据笔者所知,有些著名的企业家曾经是一时的风云人物,然后就销声匿迹了,原因就在于未能超越自我。作为一个组织来说,学习是这个组织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和组织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的过程。多个自主决策、独立经营的企业在市场中无序地运动,但是由于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外部政策的影响,就会产生一种自组织作用,使经济在宏观上向一定的方向发展。自学习,就是一个组织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和挫折后,会从中吸取教训,改变自己的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易成启.人本管理:企业成功的关键[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04期

篇7

庞大复杂且高速扩展的电力运行特点为供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是实现供电企业现代化生产管理的首要目标。下面本文将结合我国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的现状,具体探究先进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应用到供电企业的生产管理中所带来的优势和效益。

二、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供电企业资产管理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长期以来都是企业高度重视的焦点问题。特别是随着电力体制的深化改革,为了降低企业的成产成本、保证生产的安全运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供电企业在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改进工作,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企业的生产管理,但是还远远达不到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管理机制的目标。下面是供电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1. 没有实现企业设备资产的量化管理,不清楚企业设备资产的具体库存、具体成本和运行状态等情况,或者是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各个部门不统一,无法确定哪一方的是准确数据,为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

2. 没有对企业设备资产的运行情况和历史维修进行统一记录,导致无法快速获得维修设备的历史缺陷和移动情况,难以通过对设备资产的历史状态分析以快速得出维修措施,影响维修效率和生产进度。

3. 缺乏设备维修的标准化作业规范,对设备的检修主要依赖专家的经验与能力,既影响设备维修的工作效率,还加大了出现人为误差的概率。

4. 由于缺少对设备历史数据的记录,设备检修过程中没有历史故障和缺陷的分析依据,从而无法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检修规范和方法,维修效率和费用无法达到最优化。

5. 由于各部门之间的生产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加大了库存管理的难度、增加了成本负担,设备抢修无法迅速查询到储备品,增加了抢修时间和成本。

6. 由于没有充分实现信息的共享,难以完成设备维修成本的预算和控制,给生产管理和绩效考核工作都带了很大难度。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实现企业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国内供电企业已经普遍应用MIS(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在安全生产管理和设备维修水平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没有充分实现设备维修成本控制和资产信息管理效益,因此,供电企业要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控制生产维修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需要应用一种更先进的管理系统,EAM即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正是能满足供电企业这一需求的先进成熟的管理系统。

三、企业资产管理的概念及方法

企业资产管理(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简称EAM),是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合理安排设备维修计划、企业资源及相关活动的进行,从而实现降低设备维修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目的。与传统的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相比,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在保持静态核算功能的同时,还实现了对资产从申购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

“企业资产管理是以资产、设备台帐为基础,以工作单的提交、审批、执行为主线,按照缺陷处理、计划检修、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几种可能模式,以提高维修效率、降低总体维护成本为目标,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集成在一个数据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统中。”企业资产管理就是一个将众多密切相关的模块科学合理地整合在一起的集成系统,充分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功能,确保了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即时更新,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资产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四、企业资产管理在供电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供电企业具有典型的资产密集型特点,良好的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还是企业获取利益的重要战略方式。因此,将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引入供电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对生产设备进行集约化的规范管理,为供电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生产成本、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在供电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应用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有利于供电企业实现企业资产的量化统计,有效地对设备资产的具体库存、运行状态、库存成本,库存备品进行集约化管理,解决了供电企业因设备资产庞杂而带来的管理难题。

2. 庞大的设备维修、维护费用是导致供电企业生产成本过高的重要原因,没有经过合理规划的库存备品更是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施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对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相关数据进行统一记录和科学规划,有效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3.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通过先进开放的技术平台,在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了科学准确有力的依据,辅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决策。

4.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具有先进开放的平台属性,有效地实现了供电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的统一规划和实时共享,可以方便灵活地根据供电企业的业务特点进行二次开发和定制服务,很好的满足了供电企业管理服务业务的不断发展与变化的需求。

篇8

一、分析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1.有助于维护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发展

矿难无疑是对煤炭企业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的事件,产生该事件会给企业的总体发展和竞争带来较大的阻力,因为矿难就以企业没有做好相对应的安全处理以及设置事故的应对措施,才导致矿难事故的发生。所以为了实现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发展,实施安全生产管理能够从自然条件和安全技术装备、以及管理制度上开展对于煤炭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制度、构建相关的安全文化体系,注重员工的培训,才能达到对煤炭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全体要求。所以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才会提升,其发展和建设才能被保障。

2.提高煤炭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

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效开展情况下,形成对于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意识,科学开采有效地防御,安全隐患才能被消除,进而给煤炭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实际帮助。在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下,企业内部的安全管控和安全生产绩效管理才能达到实际的指标要求。同时能够加强安全文化和安全意识在煤炭企业内部的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因此在煤炭企业内部树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的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感和紧迫感。因此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才能真正的达到企业的发展要求,不断的提升企业的实际生产效率,并且在安全生产管理的环境中,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和工作运行才具有更加科学有效地展开,因此煤炭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才能被提高。

二、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开展方式

1.树立安全生产的管理意识

思想决定行动。煤炭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经济创造模式,其日常的工作形式主要是进行地下的开采和生产,因此煤炭企业受到的安全威胁较多,不仅需要全面的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更重要的还是要给生产建设的员工树立安全防护意识。领导阶层要将安全生产作为日常会议的主题,不断的深化安全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才会在日常的指挥和工作中将安全防护措施在自身的日常工作中落实起来。因此树立安全生产的管理意识才是开展其他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

2.实施对于员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培训

因为煤炭企业的基本生产环境和条件给员工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最初和最多接触煤炭生产一线的还是基层的员工,因此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才能提高员工的安全认识,提升员工的工作操作能力,从而完善安全教育的制度要求,并在员工的实际工作中实践开来。

建立员工从进入矿井、安全生产和安全培训的考核、安全教育从而能够落实各个环节的安全教育,并且有助于制定新的灵活多变更加注重实际性的安全防护具体措施。进行对员工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够直接的进行更多实际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并且安全生产管理的培训质量才会不断的上升,并发生质的飞跃,毕竟接受和实践落实是不同的两种安全生产管理结果。

3.构建企业的安全生产文化提升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理解

在建立健全的生产安全管理要求下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文化的构建,才能丰富企业的发展内容,进而提炼企业的安全文化,并大力的弘扬和倡导本质的安全,构筑全面的安全生产防范体系,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构建。因此安全生产管理才能在安全生产文化的产生重,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体制,形成从点到线再到层面的全面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提升安全生产在企业内的认可度。

并且在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之下才能不断的进行员工的工作热情的激发,打造企业的知名度,提升企业的影响力,保障企业的发展核心和发展理念围绕企业的价值观进行充实,所以安全生产文化就成为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认识和构筑安全管理网络的基础。同时要进行更加丰富的安全宣传,例如: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形式展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提升大家对于安全生产的深刻性认识。

同时还要借助安全生产的事故进行教育宣传,并做到安全事故的安全分析,掌握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人士,努力做到宣传到位、教育到位、培训到位、考核到位,全面的排查不安全隐患。

4.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

煤炭企业制定最多的制度就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是制定的制度被落实才是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因此加强安全管理的制度管理,并及时的制定更多相关的比较符合实际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不断的提升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开展价值。

实施安全隐患的排查,就是加大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的力度,将每个月的安全生产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从采矿覆盖的各个头面和各个作业地点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确保安全生产。将生产中使用的各个工具,例如:机电、通防、运输等环节的生产设备进行工作后的检查,确保隐患能被及时的发现,并能被及时的处理。另外在进行矿下作业的施工人员一定要及时的进行自身防护设备的配套检查,有效地维护安全管理的落实,从而保障安全生产。

5.坚持精细管理强化监督机制

篇9

二、煤炭企业生产管理目标

煤炭企业生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目标,是保证其生产相关的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促使煤炭企业预防和控制生产管理所涉及的风险。具体包括:

(一)证实生产管理内部控制是否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

(二)证实生产管理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完整。

(三)证实生产管理内部控制是否合法、合规。

三、煤炭企业生产管理程序

(一)调查了解

这一步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为了了解煤炭企业生产管理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基本情况,是生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实施阶段的首要环节。在实施时,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因具体煤炭企业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可运用文字叙述法、调查表法、流程图法等。在实务工作中,为提高资金活动内部控制效率,调查了解经常同现场测试工作一并进行,不会因为仅满足调查了解的需要而走形式。

(二)初步评价

这一步是针对以下内容进行初步评价:煤炭企业生产管理内部控制可能会发生哪些差错、舞弊、浪费等现象;现有内部控制制度与理想内部控制制度之间的差异是否可以接受;未设置的关键的控制制度是否有补救措施等。

(三)风险评估

按照风险导向理论,审计人员进行生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时,需要先识别、分析、评价生产管理方面的风险,然后再确定测试的内部控制。从实践工作来看,一般存在的风险包含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四)测试内部控制

在对煤炭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时,一般需要在了解内控的基础上,对具体执行情况实施检查和观察程序,以确定事先制定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执行,下面针对煤炭企业生产管理涉及到的各环节内部控制了解及测试程序和风险评估进行逐一分析:

1.生产计划制定

内控了解及测试:是否在深入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收集生产技术相关的信息,为组织方案审批工作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是否根据最新掌握的信息,定期对生产组织方案进行回顾和反思,总结经验;是否定期对制定的生产计划和组织方案进行评估、调整、修正。风险评估:内外部信息收集不及时、不完整,以致生产计划的制定合理性出现问题;各下属部门对生产效益最大化的理解和认同没有达到整体的高度,导致生产计划的组织方案不能使公司效益最大化;未定期总结经验和修正。

2.煤质日常管理

内控了解及测试:是否明确部门和岗位职责、权限,确保煤质管理达到控制要求;煤质管理人员是否经常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否及时指导修改;是否定期分析煤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并及时提出整改建议、措施。风险评估:煤质监督检查不及时、不到位,不能经常身临现场,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能进行及时指导和整改;煤质化验不严格、不及时,不能正常指导装车;未能定期分析煤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3.煤质预报

内控了解及测试:露天煤矿是否能准确对煤质进行全面的基础性预报,选煤厂是否能对产品结构进行预报,化验室是否能按照规定进行煤质化验,生产调度部门是否能对商品煤进行预报,保证满足客户需要;煤质管理人员是否定期深入现场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及时指导和整改。风险评估:煤质预报、化验等不符合规定,结果不准确,导致下游工作分析不准确;对各类预报审核不合理,煤质不能满足客户需要;煤质管理人员监督不到位。

4.考核管理

内控了解及测试:是否明确选煤厂及生产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确保煤质考核公平公正;是否能与用户及时沟通,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风险评估:煤质管理检查不到位,不定期深入现场,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指导改正;杂物按责任单位分类不明确,导致考核结果有差异;用户反馈信息不准确,导致考核结果有偏差。

5.地质测量管理

内控了解及测试:是否能及时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以修订现有的制度;生产调度部门是否做到定期监督、检查和规范下属单位的地测工作,对上报方案进行审查,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风险评估:未能及时掌握国家和地方政策法规的调整,导致地测制度的落后;生产调度部门与相关直属单位的沟通不畅,导致地测管理工作偏离既定目标。

6.资源储量管理

内控了解及测试:生产调度部门是否能执行好上级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制定本单位的管理制度;是否加强与露天煤矿的信息沟通,定期深入现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风险评估:未能及时掌握上级部门制度的变动,导致已有制度滞后;与相关直属单位信息沟通不畅,导致管理工作偏离既定目标。

7.生产调度管理

内控了解及测试:是否充分收集生产相关的内外部信息,深入了解环境特点,认真分析各单位生产组织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风险评估:相关信息收集不够完整、准确、及时,导致对整体方案合理性判断出现偏差甚至失误。

8.检修调度管理

内控了解及测试:生产调度部审核申报的检修计划时,是否全面考虑检修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作出合理批示。风险评估:提报计划单位没有充分考虑与检修的实际情况,使得检修文案的可行性降低;生产调度部门在审核时,流于形式,未合理批示。

9.应急调度管理

内控了解及测试:事故发生相关单位是否及时报告事故情况,并做好相应的救护措施;生产调度部门是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全面组织协调各救援单位,密切合作;安全监督部门是否做好事故分析报告。风险评估:事故发生概况掌握不充分,事故等级分类错误;相关救援单位不能及时到达现场;救援方案考虑不全面。

10.防洪工程管理

内控了解及测试:是否对各防洪重点单位、重点位置的相关资料进行细致分析,做好应急预案;防洪方案造价评估是否合理、准确;是否对各防洪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风险评估:防洪初步方案制定不合理;最终方案确定时对工程造价评价不准确,导致相关控制环节和执行单位不同。

11.采空区防、灭火管理

内控了解及测试:相关部门是否定期和不定期对井田范围内火源、火情开展调查检查工作,发现着火情况及时向公司分管领导汇报,并组织灭火工作;是否及时了解政府的最新关于灭火工作的政策,并与政府沟通相关情况。风险评估:对井田范围内着火区域火源、火情调查不全,产生遗漏;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不畅,产生不良后果。

12.水资源管理

生产调度部门是否对水资源的利用进行统筹规划、水资源监测,是否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审核,是否监督供水计量设施的准确性,是否依法办理取水许可证书,实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未能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案,导致超采,造成对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未能保证水系统运行正常,未能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正常。

13.计量管理

内控了解及测试:生产调度部门是否对所属单位的计量业务进行监督,保证计量准确,计量器具按周期进行检测;是否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及时指导和整改。风险评估:计量管理检查、监督不到位,发生计量不准确,计量器具处于失控状态。

篇10

2.风险控制只注重点没有形成链。由于电能产品的特殊属性,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储存,电能的生产、输送到最终的供给都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因此,各环节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电力生产的特殊性质要求电能的生产、供给及供给具有一定的连续安全性,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都会导致连锁反应的发生,造成设备损坏,给生产人员带来安全威胁,从而导致大面积停电现象的出现,甚至会导致电网崩溃。当前,电力生产部门的风险控制或者没有,或者只做到了生产链上的某个点,风险控制不能渗透到电力生产的各个部门,存在事故发生的诸多隐患,这些小的漏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将会给电力生产带来不良的后果,极大地降低了电力生产的效率。

3.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电力产品的生产、供给及销售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庞大体系。因此,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要制定一套最全面的制度,处理措施要全盘进行规划,并建立起相应的组织,配备足够的人员,从而形成风险评估的专业化格局。而当前电力生产企业的风险评估,往往是基于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风险识别和判断,且没有固定的人员从事风险评估工作,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风险控制小组,电力部门的人员没有细致的分工,工作人员分别对电力生产安全进行风险评估,由于每个员工对电力生产不安全因素的理解不同,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并没能揭示真正的安全隐患。

二、电力生产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注意事项

电力产品的生产过程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围绕工作人员、电力设备及生产环境。例如:电力生产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存在违章操作的现象或者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电力设备陈旧老化现象严重,没有及时维护和更换,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电力生产也有特定的环境,该生产环境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电气及高压这类的设备较多,具有易爆性及毒性的物品较多,大多数的设备始终处于持续运行的状态等等,这些都会是电力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此,结合风险管理的理念,电力生产企业应该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1.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事故的预测不是仅仅凭借经验和事故总结,而是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区域划分下,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运用现代风险评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源,评价它的风险程度,制定对应级别的控制措施。这样就更加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使预防目标和手段更加科学。可以说,引入风险管理将使电力企业传统的“防御式”被动安全管理转向“攻防式”主动安全管理,使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更加科学与有效。

2.重视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将风险管理应用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时,需要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进行,特别是要重视“人”的作用,即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辨别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安全业务知识等等,关键内容就是事故的预防、关键环节的控制方式、重点监控措施、日常监控内容等等。在评估的过程中,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风险的处理方面,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反馈以及反馈的响应工作,对于关键风险点的评估可以以隐患通知书或者其他专项整改方式的形式出现,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反馈结果的处理,提升电力生产管理的成效。

3.风险管理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要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用,除了要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以外,还要将风险管理工作与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就能够将安全理论、经验教训与生产实践进行密切的结合,也可以将风险管理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化。此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与一线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积极地吸取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将风险管理与作业方式和事故类型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将风险管理的成效发挥至最大化。

4.注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将风险管理工作应用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中时,应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才能够令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持续的改善,才能够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5.完善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保证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在原有监督评价机制的基拙之上,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1)电力企业应该在遵循电力行业安全监督规范标准的基拙之上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对电力企业执行有关法律规范、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能够有效督促电力企业按照电力行业安全生产规范进行电力产品的生产。(2)电力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电力安全生产状况开展综合评估,这样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并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控制,这样能够确保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效果。

篇11

林业资源不仅具有生态效益,还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森林可以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防风固沙,有利于物种繁衍生息,有利于水循环,有利于美化人类的生存环境。木材来源于森林,林业资源提供了许多薪炭资源。森林植物还可以提炼石油,以解决石油资源的危机。林业资源提供了大量的副产品,例如核桃、橄榄、板栗、花椒、油茶、枣、猴头、木耳、银耳等,从植物中还可以提炼食用淀粉、糖和维生素等。林业资源风景优美,可以为人类提供旅游胜地,陶冶人们的情操。而且,森林是许多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许多生物会随着森林物种的灭绝而消失,保护生态平衡,维护物种多样性必须加强林业企业营林生产管理。

1加强林业企业营林生产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力的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量增加。人类坚持“人定胜天”和“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对林业资源滥砍滥伐,绿色植被遭到大面积破坏,生态平衡被打破,沙漠化、石漠化面积增加,许多物种灭绝,并造成水土流失的恶果,旱涝灾害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到了21世纪,人们意识到了必须将粗放型经济转换为集约型经济模式,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保护林业资源,不仅有利于维护物种多样性和保护生态平衡,而且有利于人类的生活。沙漠里的胡杨林常年防风固沙,降低了沙尘暴的危害。行道树吸收二氧化碳,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新鲜空气,并形成地下径流,提供了饮用水。南方的树木终年涵养水源,防止洪水泛滥。东北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的林海资源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供了大量的副产品,像榛子、木耳、松子、蘑菇、人参等。加强林业企业营林生产管理可以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也会不断的改善,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

2林业企业营林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林业企业的营林生产管理措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营林生产管理不科学,盲目地追求扩大植树造林面积,没有考虑到树种的生长条件,不了解植物的习性,有的植物喜暖,应该种植在南方或者靠近阳光的地方,有的植物耐冷,可以种植在北方,不考虑植物的生长特点,盲目的植树造林,树木肯定不能健康成长。而且,企业在营林生产管理过程中,很多情况下不考虑土壤条件,盲目植树,如果土壤的水分和养分不能满足树木的生长要求,就会导致植物枯死,营林管理工作必然会失败。

3加强林业企业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

3.1运用科学植树造林

如果林业企业在营林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不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不仅不能增加森林面积,而且会浪费掉大量的物种资源,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营林生产管理必须科学有效,要尊重植物的生长习性,像木棉、榕树这类喜暖的树种理应种在温暖的南方,桦树、松树、北山杉等这些耐寒的树木可以种植在北方,在华北平原和沙漠地区理应种植能够防风固沙的胡杨林。在植树造林前,企业理应考察当地的土壤条件,需要清除杂草,改良土壤,增强土壤肥力以满足树木的生长条件。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地形条件,因为山谷和山顶、背风坡和迎风坡的环境不一样,大部分树木都适合种植在迎风坡,而针叶林之类的植物在山谷和背风坡地区也可以正常生长。营林生产管理一定要全面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需求,需要考察土壤条件和地形条件。有的植物只适合生长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光照条件好的平原地区,有的植物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中依然茁壮成长。所以,林业企业要科学种树,做好营林生产管理工作。

3.2改良树种培养生产管理人才

林业企业要做好营林生产管理工作,提高林业面积,不仅要考虑植物的生长条件,还需要加强林业基地建设,改良树种,培养植物顽强的生命力。通过改良树种可以提高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像玉兰花树这类指植物原本只能生长在温暖的南方,进过改良之后也可以种植在北方。要改良树种,离不开林业生产管理人才。目前,在林业方面的人才还比较稀少,因此,林业企业必须加大人才的培养,拥有优秀人才,才能完善营林管理工作,不断改善树种,提高树苗适应环境的能力。

3.3提高机械化水平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农作物从播种到收割基本都是机械操作。要做好营林生产管理工作,也需要提高机械化水平,节约劳动成本,促进林业技术的发展,有效维护林木生长,从而提高营林质量。

4结束语

保护森林资源是保护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也是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和保障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要做好林业工作,加强林业企业的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需要科学的植树造林,全面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土壤条件和地形条件,需要改良树种,提高树木适应生长环境的能力,还需要提高机械化水平,节约劳动资源,从而提高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春明.浅析加强我国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农业与技术,2015(8)

[2]严旭华.加强我国营林生产管理措施的几点思考.农业与技术,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