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09 13:56:4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1

桥头中心小学   郭金玲

教学意图:

让学生喜欢沈石溪的作品,感悟动物世界的神奇、有趣。感受动物之间的父母之爱、姐弟之爱、种族精神等。以一本带动全部的动物小说。掌握方法,会读书,会感悟,受教育。到《白象传奇》书中 感受作者所说“聪明意味孤傲,老实意味平庸,才华与忠诚恰好是成反比的,凡对人桀骜不驯的,演技就很出众,凡对人顺从的,演技就很平凡,这似乎成为一个规律。”故事中主人公怎样演绎人生,对学生有怎样的启发。

教学目标:

1、简介作者,回顾自己的阅读方法:浏览、精读、品读。

2、总结读书心得,培养概括能力。

3、品读精彩片段,学习写法,写出自己的读书收获。

一. 作者简介,读封面,开启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谈话导入书名

(1)看目录,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个?简洁的概括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来听听。

预设:生汇报《黑熊舞蹈家》

聪明伶俐---阿宝,          呆头呆脑---圆球   

有脾气,舞艺高超---阿宝,  乖,舞跳得一般-----圆球

在人类的金钱和权威下

圆球在“真阿宝”和“假阿宝”,任性导致了真阿宝死了.阿宝的命运好可怜,发现自己的缺点及时改正,依然改变不了现实。

我认为阿宝非常可怜,就因为训兽员和老板为了钱把阿宝一步步逼向了死亡。(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

《白象传奇》

救小白象------象群感谢-----作者遇难----老象救人-----老象牺牲-------偷象牙---情谊断裂  (运用抓关键情节的方法概括故事。)

运用学到的方法人物+事件的方法、题目扩充法、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后两个故事。

《血染的王冠》

《血眼熊》

(2)出示书的封面,读封面、封底。今天我们就来读读一本书——《白象传奇》。

封底沈石溪的作品有《狼王梦》《斑羚飞渡》《最后一头战象》《第七条猎狗》《保姆蟒》

师:老师特别喜欢沈石溪的作品,每读一本都有不同的收获。

设计意图:在读书中,运用课内学到概括内容的方法人物加事件法、题目扩充法、按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概括内容了解学生对课外书的掌握情况。

三、.品读精彩段落,学习写作方法

精彩导读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黑熊舞蹈家》

交流

同学们,这一部分你读懂了知道了什么?说来听听。

第一小节

生1:黑熊阿宝是天才舞蹈家,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预设:

出示1:阿宝就不一样了,刚开始接受舞蹈训练时,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舞曲奏响,他的身体就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两只后掌啪嗒啪嗒的踢蹬,两只前掌也左一甩又一抡地挥动起来,一副手舞足蹈的样子,经过两三年的训练,阿宝的舞艺大有长进,会跳伦巴、探戈、恰恰、勃鲁斯、华尔兹和翅子舞,什么音乐跳什么舞,一点儿也不会搞错。他最拿手的是跳探戈,跳的是男角,会直立着走到充当舞伴的女演员面前,熊腰弯曲熊掌平伸。彬彬有礼地做出一个邀请的姿势,然后黑黢黢的熊爪楼住女演员纤纤细腰,身体挺得笔直,神色庄重,很有点儿绅士派头,有板有眼地带着女演员翩翩起舞。(板书:动作描写)

出示2:当女演员需要独立旋转时,阿宝会及时举起左前掌,尽量将后肢踮得更高些,让女演员旋转得更流利更潇洒;当女演员需要仰面弯腰时,阿宝会准确伸直右前肢,牢牢支撑住女演员的腰肢,让女演员弯腰弯得更优美更舒适。

出示:3:最难能可贵的是,阿宝不仅会随着乐曲的旋律与节奏跳出规范的舞步,还能对音乐所表达的内涵有灵敏的反应。给它播放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它会垂下脑袋,眼泪汪汪的,露出很难受的表情;给它播放耶赛尔的《玩具兵进行曲》,它会昂奋地抬起头颅,双目炯炯有神,表现得激情澎湃;给它播放巴赫的《小抒情曲》,它会安静地闭上眼睛,连呼吸也变得轻柔,很陶醉的样子。这使得它的舞姿有一种内在的艺术美感。    板书:排比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曲子与舞者融于一体,体现了舞艺高超。

高导演肯定地说:“我从事马戏工作几十年,接触过的黑熊演员少说也有上百只。只有它是真正懂音乐的天才,绝对是黑熊里的天才舞蹈家。”(板书:语言描写)

生:黑熊有领导能力。

生:黑熊优点和缺点并存。瑕不掩瑜。

第二小节:

预设:圆球是人才,你还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

出示:4:一般而言,聪明意味孤傲,老实意味平庸。很多动物演员,才华与忠诚恰好是成反比的,凡对人桀骜不驯的,演技就很出众,凡对人顺从的,演技就很平凡,这似乎已成为一个规律。圆球也是这样,它虽然待人谦和有礼,才艺上却是个庸常之辈。它头脑不够聪慧,反应不够灵活,接受能力也差强人意,素质与其他普通黑熊没什么差别,缺乏乐感,更不用说对音乐的内心体验和深刻理解了。最最显著的差别在于,圆球缺乏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力,无论给它播放什么音乐作品,它的表演不会有大的变化,他只能依照乐曲的旋律与节奏扭动肢体,情绪不会随之波动。(板书:对比)

第八小节:结尾

预设:真阿宝死了,假阿宝生活怎样?

出示5:它无法接受这屈辱的现实,不公平,勿宁死。

出示6:又过了三天针,阿宝还是不肯进食,已饿得奄奄一息,处于极度衰竭状态。它虚弱得连站都站不起来了,呼吸急促而微弱,四肢一阵阵痉挛,眼睛半睁半闭,生命的烛光行将被吹熄,管理员老费把这一情况报告给高导演。黄昏时分,高导演来的禁闭十天。

出示7:说也奇怪,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真阿宝仿佛从睡梦中苏醒,竟然睁开两只布满血丝的熊眼珠子,慢慢站了起来。也许是音乐给它虚脱的生命注入了活力,它已经僵硬的四肢动弹起来,配合音乐的节奏,缓缓舞动。它步履踉跄,前肢,也有点儿木然,动作生硬别扭,就像很差劲的卡通人物。可它专注而认真,踢腿、扭腰、摆头、旋转、翻滚,一丝不苟地表演,舞蹈家的灵魂在接近最后的艺术洗礼。

出示8:假阿宝每次进出兽棚,经过那间当作动物禁闭室用的小铁笼子,便会缩头缩脑露出悲怯的神态,眼睛不敢朝铁笼子看,头扭向另一边,贴着墙角做贼似的溜窜而过。

禁闭室拆除了,那间会引起恐怖联想的铁笼子不见了,可假阿宝路过这儿时,仍然惊恐不安,仍然瑟瑟发抖,仍然心虚气短,仍然像做贼似的贴着墙角溜窜。

设计意图:围绕事情的起因和结尾,抓住阿宝和圆球跳舞的情节品读,运用对比展开教学。让情感促进品读。

四、默读内容3-7小节,写下自己的读书收获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在读书 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理解感悟记录下来,留下思考的痕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五、 总结,推荐书目

同学们,这是一本让老师读后感触很深的书,让我重新审视和我们同住地球的动物,对他们新生敬畏。

同学们,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定能撩动你的心弦,就让我在书中等你们吧,我们一起来体验生命的独特吧!沈石溪的作品都感人,喜欢的可以读一读。

《狼王梦》,讲述荒原群狼,雪山金雕。母狼紫岚为了将自己的后代培育成狼王,宁愿牺牲自己,与金雕同归于尽!用狼血写就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动物小说。

篇2

分析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重点段落做重点分析,然后逐渐拓展,以点带面。不可以从前到后,无主无次;更不可见什么讲什么,支离破碎。

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有位教师的设计就很好。他首先从宇航员的那句话入手,“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教师抓住了“可爱”和“容易破碎”这两个统领全篇的关键词语展开分析,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地球的“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在下面的授课中,这位教师又抓住了“不加节制”一词,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进而认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上例做课教师由于抓住了文中的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重点段落,所以每一节课都做得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环节紧凑,师生都处在一种愉悦轻松和快乐互动的氛围中。

二、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够使学生有效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一切可利用的成分,与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入境”,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教师可在课前这样导入:同学们,除夕之夜你是怎么度过的?于是学生分别从吃、玩、团圆喜庆等方面来回答。在学生兴致正高时,教师趁机又问:你们知道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丹麦那个小女孩是怎样过除夕的吗?……在总结这一环节中,老师又谈论了这样的话题:同学们,我们为小女孩悲惨遭遇而难过,更为我们正生活在幸福之中而欣喜,相比之下,你们还想到了什么呢?

由于教师在这两个环节上都能联系学生实际提问,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相信一定会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

三、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有效参与

我们之所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和习惯。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给学生独立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因为这样,教学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预习,去交流,去质疑,去讨论,去实践,去创新,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3

语文作为母语,是学校教育的一门最重要的学科,是一门属于人文学科范畴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实践性课程,承担着祖国语言文化传承的功能,同r也承担着育人的任务。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本人经过反复思考后认为:“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将思想情感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之中,融入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

一、创设情境有助于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参加工作以来,本人听了很多语文课,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方面,大部分是采用单纯说教灌输的办法,渗透效果不是很好。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能很快营造课堂氛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例如,在优质课比赛时听李老师上的《伯牙绝弦》一课时,她就处理得很好。

首先播放《高山流水》,并在大屏幕上播放高山流水的风景画,让学生静静的欣赏、聆听,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下来,同时也为下文伯牙与子期因音乐而成为知音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其次,她向学生介绍这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就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高山流水》,它记载了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古文《伯牙绝弦》,接着她在后来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想象情境,在头脑中、在学生的眼前想象山的巍峨高耸,水的浩荡无边,读出“峨峨”的重音和“洋洋”的绵长,引领学生们思考“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知”语言背后暗含的意思,从所念的有高山流水,到仿照句式补充说话“善哉,萧萧若春雨。”“善哉,皎皎兮若明月”理解所念的还有美好动人的事物后,教师引导:让我们静下心来,再想一想,伯牙的琴声只是在表现这些美好的事物吗?古人往往诗以言志,借物抒情,他在琴声还表达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出所念的还应有理想、抱负、情操、志向、心情等。

再次,她出示课件《警世通言》,让学生了解伯牙和子期之间的深厚友情,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

把听,说,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师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一遍遍朗读中,学生也体会到伯牙绝弦,绝弦二字不仅仅是不再弹琴的意思,更表现了伯牙子期的深厚情谊,课文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用情境的艺术感染力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引导学生珍惜友情、热爱朋友,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同时更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二、感受参与体验有助于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在课堂中创设各种活动,让学生进入角色,眼前有画,从而唤起学生的接受机制,让学生在感受参与体验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指导日常行为。

王老师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就注重创设这种让学生感受、参与、体验的情景。在“检查预习”环节,王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想一想嘎羧在临死之前做了哪几件事?”在引导学生归纳出“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这三件事。在“品读体验”环节,王老师以第七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为凭借,让学生抓住“泪光闪闪、久久地”等重点词语开展讨论,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披挂着象鞍,保护家园的情景。”引导学生将“久久地摩挲”转化为具体的可视画面,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了嘎羧,正在战场上披挂象鞍,与战友们一起浴血搏杀。在以上所有活动的参与中,学生的视觉、听觉、口头讨论交流全部都用上了,可以说在学生的参与感受体验中融进了学生的情感,融入了学生的体会,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成功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例子。

三、课外作业的巧妙设计有助于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语文这个大课堂中,我们不但可以利用课内的教学设计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可以合理安排、巧妙设计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的过程中,自觉感悟、自我渗透和内化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篇4

【怎样看教材的价值观】

教材的编写,通常多少会反映采用的价值观。在中国,包括数学和科学学科在内,教材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较大。美国的教材,国家层面的“统一”意识形态色彩比较淡化,要求给不同的意识形态提供相对平等的平台。另外,教学目标是各州制定的,并非从联邦推向地方,这样就减少了从国家层面推行特定意识形态的可能。一个州的教育,可以“自行其是”。

但在 “公民”培养上,各州的目标大同小异。从教材上也能看出美国人对“公民”的认知。我曾在美国小学教材上看到一个《两只狮子》的故事。故事说:森林之王狮子约克很是霸道,对其他狮子很不好。忽然有一日,约克被猎人抓到了,装在笼子里运到村子。幸运的是,另一只狮子保罗晚上偷偷赶来,给狮子约克“劫狱”了。约克问,我是这么坏的一头狮子,你为什么救我呀?保罗说,大家都是动物,应该抱团一起对付猎人嘛。后来约克回到森林,别的动物看到它都吓跑了,但约克说,大家不要跑,感谢保罗的影响,我已学到教训,往后不再欺负你们了。从此之后,动物们友好地一起相处。

有趣的是,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的小学语文课本里,我也看到了一个“两只狮子”的故事: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一棵小树问懒狮子:“你怎么不学点儿本领啊?”懒狮子抬起头来,慢吞吞地说:“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小树说:“那你以后怎样生活呢?”懒狮子说:“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这话被狮子妈妈听到了,她对懒狮子说:“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

两个童话如同棱镜,折射出我们灌输给学龄儿童不同的价值观。美国版的“两只狮子”,关注的是一个欺凌他人的霸王,如何实现了转变,成为一只好狮子。故事让人去思考,要想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必须让高高在上者知道自己的弱点。此外,另一个被强调的价值观是“原谅与妥协”,而不是“不可沽名学霸王”式的赶尽杀绝、痛打落水狗,这一点符合美国基督教文化“忘记和原谅”的主流价值观。第三个价值观是团结和一致对外,是《拯救大兵瑞恩》里所表现的那种不惧被擒而解救同伴的精神。这些观念对儿童来说很有价值,这个狮子的故事,更强调关系的和谐和人改变的可能,这种教育对“公民”的训练颇有现实意义。

人教版的故事里,也折射了不少好的价值观,比如独立生活,对儿童也一样有激励作用。不过这故事更多地强调如何通过个人奋斗实现个人的成功。在很多的小学课文里,我们都能看到这种强调个人成功与发展的倾向,这种成功的一个要素是才智。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里,有连续三篇文章讲到这种聪明才智的作用,如“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救人”和“曹冲称象”。如果说美国的教学偶有“反智”倾向的话,如此密集地宣扬个人聪明才智的作用,则有迷信才智之嫌。一些才智平平的学生(占社会的大部分)长大了,才智没增长,也没学到诸如原谅、和解、团结之类的公民功课,这不利于建立一个和谐而高效的现代社会。

【选择教材:教师有很大的自】

美国的教材设置,教育管理部门很少干预,基本上由市场来定。在高校,由于学术自由方面的考虑,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很大的自。不但各个学校的选择不一样,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系,两位教同样课程老师的选择都有可能不同。通常情况下,系主任只管安排教学任务,选什么教材基本是老师的事。因此,很多出版商都会预先给老师邮寄“非卖品”的样本教材,让他们去选择。有一些老师甚至什么教材都不推荐,用自己的“选本”。这种自己编辑的选本,同样可以拿到学校的书店去当教材卖,这也是知识产权给老师们带来的一点零花钱。

这种做法放到高校,可以是个小小的招标过程。而在中小学,这个过程则更为严格、复杂。美国各州的教材选用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分州选用, 一种是学区选用。后者的过程和标准与前者大同小异,只不过选择权从州教育管理部门下放到了学区。分州选用模式下的各州,结成了一个松散的协会组织,叫“分州教学材料评估协会”,相互协作,共同研究,形成相互取经的平台。

各州的教材选择,还有更进一步的规定或标准。通常有教育专家、教师、家长甚至学生参与的“选用委员会”,按照特定的周期,让教材供应商竞标,由委员会对教材进行评估,然后选择合适的教材。这中间腐败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抛开法律规定不论,该委员会只负责评估和选用决定,后续的采购由各学区自己完成。这和医生开处方,病人去独立的药房买药是一个道理。

有一些州,如加州和德克萨斯州,甚至对教材的重量都有法律规定。由于这些教材内容详尽,纸质优良,每一本教材都厚得像砖头,这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利。笔者所在的俄克拉荷马州的小学,老师通常不让小孩带教材回家。每次都是把教材上复印的作业等材料让学生带回,而教材放在学校里。我女儿上初中,在她的学校里,教材放置在教材室,学生可以在学期开始时借回去,学期结束归还。因为这些教材都很昂贵,每本一两百块,费用由纳税人支付。在使用期内(通常为五六年),这些教材是循环使用的,然后委员会会再次招标选择,以确保教材跟得上学生和社会的变化,能继续使用下去。

【从卖教材到卖资源:把老师解放出来】

教材的招投标竞争,让出版商变得神通广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出版商几乎担负了半个教师的职责。很多老师选择了教材后,出版商还一并提供教学用的PPT讲义、测试题、教学录像等。有的教材出版商甚至提供整个网络课程的电子包,从教学内容、测试到讨论题,应有尽有,老师将这种电子包下载到自己的课程管理软件中,然后按需定制,不需要在搜集材料上花太多功夫。这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老师的时间和劳动,让他们可以对教学内容“深加工”,可以花更多时间辅导学生,开展一对一互动,让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很多教材供应商卖的已不是教材,而是教学资源。所有大教材出版商,如培生公司,其网站上都有“教师资源”区,让选购其教材的老师去浏览、下载与教材相关的各种材料。由于材料充分,很多时候实际上是出版商把老师的活给干了。有些出版商由于资源充分,已经可以独立去做课程管理软件。这种做法,也符合美国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美国教育部的教育技术计划,就呼吁通过技术手段改革教学。加州可能走得更远,甚至让高中全部选用电子教材。对于财务问题严重的加州政府来说,这是开源节流的方法之一,但电子教材的应用,也深刻改变了教学和学习的习惯。在我们这边的中小学,老师动辄给学生提供网上学习资源,有一些对学生非常管用。比如做加减乘除,我儿子喜欢上网做相关游戏。而记忆美国各州州名和首府这种枯燥的活动,网上也有很多相关的游戏练习,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去复习。美国在家教育是一个以百万计的大群落,他们对这种教学资源非常倚重。

【从做资源到做设计:出版商奇招迭出】

这些出版商不但在做教师的部分工作,总有一天,我们这些课程设计人员的饭碗也会给抢走。在提供教学内容资源的同时,各出版商也在做教学设计的工作。比如美国的“9·11”事件,应该说很不好教,毕竟是当代事件,一些后续行动还未完结,尚不能盖棺论定。但我发现,各出版商在教学方法上奇招迭出。比如Cengage Learning公司的“9·11”事件网页上,有适合中学社会研究、文学甚至数学和统计的各种学科学习的材料。因为“9·11”事件后针对伊斯兰教徒的种族成见有所抬头,在统计部分,学生可以通过“种族扫描”学习相关数学和统计知识。文学课老师可以从里面找到与“9·11”事件相关文艺作品的题材。而针对“社会研究”课程的教学,设计更为复杂,连教学活动都给设计好了——是一个名叫“模拟联合国”的练习,分成个人和集体活动两个部分。在个人活动阶段,学生需要研究各国对“9·11”事件的反应,以及这种反应的由来,对于美国受到袭击后发动阿富汗战争的态度等。各个学生代表的国家都不一样,比如有的代表俄罗斯,有的代表中国,有的代表美国,有的代表法国,有的代表阿富汗。最后老师在班上举办“模拟联合国”,让各国学生分别发言并展开辩论,比如“美国的阿富汗战争和战俘政策,有无违反相关国际公约”等。学生必须各自独立地展开研究,充分展示“9·11”事件后国际反应的全景。

这样的教学内容,在培养方向上,轻事实和知识,重视高端技能,例如创造性思维、判断与决策、沟通、信息使用和评估、媒体分析、独立研究、项目管理等。我曾在拙著《知识不是力量》中介绍过,美国的教学受到布鲁姆的教学目标论影响很大。布鲁姆将知识分成知道、理解这种低端技能,和“分析、综合、应用、评估”等高端技能,虽然二者需要并重,但从中国教材的现实看,我们似乎过于偏重“知道”和“理解”方面,而对一些高端技能强调不足。

篇5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124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任何学科仅靠课内学习与实践是不彻底的,尤其是语文。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应在课外实践性作业上下工夫。

一、要有趣味性

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外实践性作业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实践性作业只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欲望,就能使他们愉快地参与其中。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作家笔下的人”这一单元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以读促写,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外实践性作业:对照课文中对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描写,找个搭档进行模拟表演,抓住“推、拉、拽、顶、扳”等动词,体会作家描写摔跤场面的生动传神。又如,学了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后,我们可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语言艺术形式,在课外自己编排小剧本和相声段子,发挥语言的表达效果,感受语言艺术的精妙。像这样的课外实践性作业,充满了情趣和挑战,学生最喜欢参与了,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二、要有开放性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当然,语文课外实践性作业更应该具有开放性,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手段和形式,达到巩固、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如学习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祖国在我心中”这一单元,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搜集有关国家发展方面的资料,阅读一些歌颂祖国的诗文,参观我国的名胜古迹,或者自主拟办一份手抄报等等,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进一步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又如,“亲情”主题单元学完后,我让学生回家后做一次作业,如给妈妈写写心里话、帮妈妈洗脚、做饭等等,并写下来。课外实践性作业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上的需求或学习的条件、兴趣,或在家里说一说,写一写,或走出去看一看,访一访,自主进行课外实践。语文课外实践性作业只有体现了开放性,才会有实效性。所以,我们要努力创造灵活而富有张力的语文课外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进行积极而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

三、要有地域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生活的环境制约着我们的健康成长,并影响着我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周边的环境,了解家乡的历史,关注地方特色和乡土文化,很有必要。

如学了“走进西部”这一单元,我建议学生游览我们县城的西岭公园、成纪文化城,调查了解当地的红富士苹果。又如,学习了老舍、袁鹰等著名作家在写景抒情、托物言志方面的写作手法,我让学生写一写家乡的风景名胜、地方特产。这样的课外实践性作业,旨在引领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描绘家乡,进一步内化写景状物的手法。再如,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我带领学生参观了静宁县博物馆,然后让学生按照参观顺序进行介绍。我们身处黄土高原,沙尘天气和冬季降雪是常有的事;大人带着孩子参加婚丧嫁娶的场面也屡见不鲜。我都会鼓励学生用笔记录下来,借助身边的资源,挖掘地域文化的内涵,借机训练学生的写作。

语文的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性作业还应该体现生活化、系列化和人文化三原则。

一、生活化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精彩故事,课后可以和同学进行情景表演;在学校掌握的词句,回家后在和家人的交谈中可以实践运用;走在大街上可以留心各种招牌名称和各种宣传广告语;不妨倾听市场上韵味十足的叫卖声;主动和公交车上的人进行礼貌对话等等。只要用心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学语文、用语文的资源。

语文知识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教师应教育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当父母亲不在而自己需要外出,不能按时回家,就可以写留言条;当自己心里有苦说不出,就可以拿起笔写日记,发泄心中的不悦。如果能在生活中自觉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真正起到了语文生活化的作用。

二、系列化

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性作业是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是一个从认知到实践再到认知的螺旋发展的过程。如学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更深地感悟动物世界的生存逻辑,我让学生课外关注各种动物的生活情况,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再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狼王梦》《黑熊舞蹈家》等,写好读书体会,并进行读书交流。当学生积累了有关动物的知识和描写动物的方法后,我又提出让学生尝试进行动物小说创作。这样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系列化阅读写作实践,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也是学生认知领域内由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的提升。另外,每次实践性作业都要强调作业的目的,注重作业的过程,落实作业的评价。只有完整、系统的作业流程,才能保证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三、人文化

小学生语文课外实践性作业应该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内容要放眼自然生态,体现时代精神,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积极探索。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学生要乐于合作,勇于创新,关爱他人,真诚友善,做一个有文化有素养的探索者。

总之,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性作业是多性能多元化的。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状况,设计适合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语文课外实践性作业,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6

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开始,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老师们认真研读了课标,坚持了语文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理念,我们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巨大进步,课堂上语文本体意识越来越浓,感悟式教学越来越受欢迎,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课堂上热闹、花哨的非语文因素、泛语文因素太多,着实让我们也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的浮躁――一些老师歪读《新课程标准》,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偏差,机械践行,同时丢弃了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导致课堂只顾及热闹、花哨,而摒弃语文最本质的训练。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许多一线老师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不高。

2011年12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正式颁布。它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突出了“语文素养”这一核心概念,强调了“语文实践”的重要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两段表述告诉我们:语文老师老师只有强化新课标意识,践行新课标的理念,大胆进行语文实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教授在全国第九届青年老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开幕式上也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同时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活学生自主表达的欲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解决生活所需的实用的表达能力。”为了让学生能整体提高语文能力,明确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明白语文实践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基本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强化课标意识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层次的彻底改革。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目标下,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自应有其全新的内容。

通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进行解读,我们会发现,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情感与学习权力。为此,要倡导并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互动,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因素的对话与交流。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完全是平等式、朋友式的,学生要能获到充分的信任与尊重。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三权”,即学生的读书权、思考权、讨论权。只有这样,课堂教学中才能既重视教师的启发、点拨,又突出学生的讨论、参与,这样的课堂教学少了一味盲从与谨小慎微,多了独立钻研与质疑问难,少了思维被禁锢的烦恼,多了自由创造的喜悦。

这些认识,要求老师必须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必须不断强化课标意识。老师如果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对语文的课程标准有到位的认识,明白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明白学生课堂上该训练什么,掌握什么,他们定会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带动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带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基于此,新课标背景下语文老师应注重学习、转变观念,充分深入地理解掌握《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有强烈的语文意识,文本意识、训练意识、明确扎实、朴实的教学方向,继承对语言文字咀嚼品味的优良传统,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课堂上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课堂充满教师智慧的引领,让教师充满智慧的引导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拐杖,引领学生充分享受文章带来的乐趣。只有语文老师与新课标一起成长,不断提高自己对新课标的认识,强化课标意识,课堂上才能让学生真读、真思、真议、真练,呈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才能精心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我们的课堂才能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构建高效课堂,注重语文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可见,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强调每一个学生都要在自己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积累自己的阅读活动经验。可以说,只有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才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语文实践。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求学意识,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让课堂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主阵地。

如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一文时,考虑到文章篇幅较长,如何长文短教,避免“满堂灌”的教学弊端,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很少有老师有让学生反复诵读长文的时间安排,但笔者在教第一课时,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默读、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学习,充分地读,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扫清字词障碍,读通全文,又让学生在边读边思考之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解读、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梳理出文章的内容,归纳出嘎羧的三个主要事件,再在班上交流。与传统的教学流程相比,这一教学设计以简驭繁,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大部分字词的学习障碍已能解决,难一点的几个事件在小组学习中交流,互相补充,听取同学的意见,整合集体的智慧汇成文章主线,使课文的脉络更加清晰易懂。集体交流时教师稍加点拨,并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呵护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学生热情的鼓励。在学生汇报之后教师顺势总结:我们在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课堂的实效性也得到了体现。

我们应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着力创设师生对话、讨论的情境,让师生彼此的发言交织在一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形成扎实的基础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语言能力得到提升。

三、重视双基训练,落实课改目标

所谓“语文实践”,就是指人运用语言文字进行相互交流的具体的现实的言语行为活动,其外在的、可感知的具体形态就是听说读写。语文教学就要组织学生对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进行训练,即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一理念凸显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它不但没有否定“双基”的重要性,而且丰富了“双基”的内涵。只有扎实落实“双基”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不断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才具有实效性。在新一轮改革大潮中,一提起“双基”训练,有的人嗤之以鼻,甚至提否定的态度,但一个人能力和知识的形成,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审美情趣、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只有扎扎实实地加强“双基”训练,特别是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才能逐步获得知识和能力,才能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谐的统一,形成较高的人文素养。

以“读”的训练为例,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进行朗读训练,但到六年毕业,许多学生仍做不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根本原因就在于课堂上许多时间老师对课文内容太多的分析,以太碎太浅的提问来支撑教师的讲解,排斥了学生的读通课文和自主探究,更忽略了学生专门的朗读训练。殊不知,读是对课文最主要的理解,也是形成语感,提高语言学习质量的最重要途径,更是为进一步让学生自主地深读探究所作的重要铺垫!

钟蕙老师在教学《花钟》时,精妙之处就在把语文课上成读书课。读是语文的生命,钟老师把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尽量大可能地用于读的训练,把时间留给“读”。初读掌握生字句子,再读整体感知,精读学习表达。特别是在精读部分,扣紧关键词,一目了然揭开了花钟的奥秘,又用关键词串成小诗,彰显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让学生轮读小诗加深印象,引领学生走进花的美妙世界。钟老师用精湛的教学行为艺术告诉我们:向40分钟要质量,要读的质量,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双基”的训练,学生生命的成长与发展才能在小学语文的“基础性”中得到完善,否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四、注重读写迁移,提高语用能力

“语文实践”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也是言语活动主体构建自身言语经验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提倡多读多写,因此小练笔应成为课堂的一个主力阵地。顾名思义,小练笔就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的动手练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课文当中,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虽然篇幅小,但是形式活、“出炉”快,显而易见,它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融入文本之中,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世界的活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片段,教师如能引领学生反复“诵读咀嚼”,再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特点,让学生仿写,学生的自身语言积累将是明显的。

在《匆匆》一文中,有许多文字清秀隽永,运用修辞手法的语言,它们形象生动,极富有感染力。如:“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教学中,笔者先带着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学习感悟作者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从中感受文本独特的语言美及表达效果,然后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日子还在什么时候来去匆匆呢?请用‘……的时候,日子……’的句式进行仿写。”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也写排比句子。(学生仿写示例:“玩耍的时候,日子从快乐中过去了;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里过去;玩电脑的时候,日子从键盘里过去。”“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划过;游戏的时候,日子从笑声中过去。”……)学生通过写话,不仅感受到日子来去匆匆的特点,而且学习了语言的表达方法,积累了优美的语言,提高了语文运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