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4 23:17: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信息技术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0 引言
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21 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兴趣与需要总是同一定的动机水平相联系。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动机做些了解与研究,以便顺利地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1 研究目的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对深圳市光明新区实验学校教学班中的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动机作调查研究, 试图摸索出一些共同性的规律, 以便为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心理学依据。具体主要通过调查, 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动机具有什么特点?(2)男生、女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动机有什么差异?
2 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是深圳市光明新区实验学校的六年级的两个平行班的学生,共101人,以及信息技术课组的老师。其中六年级一班51人,男生30人,女生21人。实收有效问卷44份;六年级二班50人,男生29人,女生21人。实收有效问卷43份。
(2)材料参照小学生动机发展水平的特点,自制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共18个题,为选择题与主观作答题相结合的形式。
(3)试题的编写与选择原则。①大多数答案便于作量化统计处理。②根据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语言浅显易懂。③反映儿童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一般态度,又能反映情景性动机以及任务动机。④选编注重对小学生的教育性。
(4)资料处理。学生无需填写个人信息,只写明班级,性别。按照男、女统计人次并算出百分比;同时了解被试平时学习成绩和家庭情况,作为分析参考。
3 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动机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上网,搜集漫画图片,查找资料,看新闻,玩游戏。(2)轻松一下,认识课外事物。(3)学会操作电脑,认识编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4)通过完成作品,收获快乐和知识。
按调查整体人员来分的话,这四个类型分别占的比例为:第一种:51.2%;第二种:9.3%;第三种:34.9%;第四种:4.6%。
其中按男生选择来分的话,这四种类型在男生中占的比例分别为:第一种:35.2%;第二种:4.8%;第三种:45.3%;第四种:14.7%。
按女生的选择来分的话,这四种类型在女生中占的比例分别为:第一种:38.3%;第二种:40.8%;第三种:11.3%;第四种:9.6%。
4 问题讨论
通过统计问卷结果,发现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机水平较低,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学生多为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即教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没有思考能力,不会对学习的知识产生疑问。(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喜欢上网,不喜欢教师讲书本知识。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就是为了上网,希望教师不要控制电脑,最好是可以让学生自由上网。(3)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玩,放松一下。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学生一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这对他们来说是相当难得的放松。而且信息技术课不会考试,学生没有考试的压力,更加觉得这是一门可以自由玩乐的课程。(4)男生多喜欢操作电脑,认识编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上网玩游戏。女生多为轻松一下,认识课外事物。上网查资料,用小软件画画等。男女生的兴趣不同,教师在讲授logo语言等涉及编程课程时,男生接受得比较快。而教师在讲授幻灯片制作,word排版时,女生相对会更快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5 启发及建议
5.1 借鉴教材,更新内容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课本上的内容往往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而且,有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又非常抽象,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征。灵活地改编教材,把新的内容补充进去,使学生容易接受。
5.2 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动机低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使学生也学得轻松,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1)小组竞赛,给予奖励。目前很多教师喜欢将学生分成小组来完成任务,但小组协作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学生不动脑,只有一两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会完成任务。通常来说,每个人都有争取第一的心理,这种心理如果经过恰当的引导会转化为学习动机。例如:在讲三年级的logo语言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几棵树,分别是所对应小组的。任何一个小组里的同学完成任务,老师就将标记提高一点,最后看哪个小组的标记最高,就可获得奖励。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有很高的学习兴趣。
(2)利用游戏化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所谓游戏化学习,就是用游戏化的思维来设计整堂课程,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习得相关知识,而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信息技术课程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培养并不能靠简单的记忆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利用游戏化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烟台汽车制造厂是一个拥有2600名职工、3.2亿元资产的中型企业,主要生产轻型汽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1993年以来,该厂产品销售收入虽然逐年增加,但经济效益却大幅下滑,生产经营日趋困难。面对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感到原有经验式的管理模式、落后的管理手段和不透明的信息反馈机制已非常不适应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和统一的财务软件进行管理创新。
一是成本的核算与控制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由于汽车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繁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以往靠会计人员手工劳动,连续几天几夜工作也只能算出大概的综合成本,难以及时准确地制定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价格。企业曾多次出现新产品投产后,才发现新产品的设计成本过高,价格无法为市场接受而被迫停产的情况。
二是资金的核算与管理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该厂销售环节占用的资金余额上亿元,大多以发出商品的形态存放在全国各地的430多个经销商处,企业难以及时、准确掌握各销售点上的存货变动情况,账物不符、账账不符的问题时有发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坏账风险难以防范。1995年该厂曾组织十多名会计人员历时一年,与各经销商核对发出商品和应收账款,发现企业本身的账簿记录差错1100多笔,仅发出商品的潜亏损失即达数百万元之多。在储备资金的管理中,传统的手工操作只能提供库存材料、备件的账面价值总量,但具体材料、备件的存放时间、库存数量却不掌握,致使存货超储、积压、损坏等情况非常严重。企业盘点时曾发现仓库中的三角带可满足企业10余年的生产需要。
三是薄弱的基础管理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强化。从企业内部看,基础数据缺乏,材料消耗定额、工时消耗定额不准,谈不上实施精细生产,挖潜降耗,也无法对生产车间、销售部门、采购部门和仓储部门实施科学的考核。特别是财务信息滞后于物流信息和市场变化信息,再加上数据常常失真,决策者难以及时了解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和内部各种资源的配置情况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
四是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迫切需要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硬化。过去规章制度只是挂在墙上,写在本中,缺乏强有力的手段来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有章不循、有章难循的弊端难以克服,道德风险无法控制,科学规范的管理程序难以硬化。
二、如何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对企业管理进行深化、细化
1996年以来,该厂针对采购、仓储、生产、销售等环节信息不明、账目不清等突出问题,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联合山东浪潮国强软件公司,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后投资两百余万元开发了烟台汽车制造厂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基于一台主服务器,在各个车间、仓库及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各有关处室设立了46个工作站,将各子系统通过财务管理子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做到了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实现了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为企业提高财务资金管理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财务管理子系统建立了统一的计算机平台,变多级核算为一级核算,一张原始凭证(销货发票、购货发票、入库单、领料单等)一次录入,仓库、车间、厂部的业务核算、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凭证的制作、打印、各明细账、总账的登记全部由计算机一次自动完成,可以灵活地查询、统计和打印账表。
销售管理子系统与金税系统连接,利用金税系统录入和打印销售发票后,自动转入销售管理子系统,自动编制销售凭证,自动登记财务的产品销售、发出商品、应收账款、应交税金等账簿。同时可进行账龄分析和坏账估计,实现了销售业务管理与核算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230-02
此次问卷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我校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并试图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逐步建立起适合我校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调查背景
我校学生现在所处的社会、家庭环境以及自身的心理、年龄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他们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我校正在开展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下的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为了能较准确地了解信息技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制定了本次调查问卷。
二、调查方法
1.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为了从不同角度了解我校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情况,本调查问卷发放面涉及七、八、九年级共9个班级。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地数据统计,得出有效的结果。调查结果在某些项目上可能存在局限性,但总体来说,还是能反映目前信息技术下的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如下: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86份。
2.调查过程。准备阶段:主要是学习有关“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的理论、了解学生现状、合理地制定调查问卷三项工作。
实验阶段:分年级、班级进行问卷调查。
总结阶段:全面探索信息技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方法、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三、调查对象
本调查样本最大限度地面向调查对象的全体,以增强调查数据的可信度、有效度。本次调查采取分班级抽样的方法,调查样本涉及286名同学(12~18岁)。
四、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根据学校当前信息技术运用状况,课题组自己设计问卷,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我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以便于课题组能摸索出一条从信息技术入手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子来。
五、调查结果的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影响着课堂教学,乃至素质教育的正常开展,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起着决定性作用。本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师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资源的现状。通过对“问题1:你对信息技术了解吗?”的调查统计显示,有6%的学生认为很了解,19%的学生选择比较了解,大约有58%的学生选择一般了解,还有15%的学生选择完全不了解。从学生回答的问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还不够,还需要我们的教师和家长来引导他们认识信息技术,并逐步达到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初中生自主学习的常态表现及获取知识的途径。目前,教师每年都有机会参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我校老师大都会制作PPT课件,都能熟练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在这次问卷中,我们设置了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指导方面的问题,回答如下表。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多数教师比较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但学习视频方面仍旧薄弱,对硬件要求较高。我校仅有一台数码相机,教师要制作高质量的视频,确实存在困难。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拍摄微视频是有可能的,这还有待我们课题组做大量的调研工作,总结一定经验后向全校老师推广。
3.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由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回答“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你喜欢哪种学习方式?(多选题)”时,有64%的学生选择自主探索,尝试学习。这部分学生利用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了解他们想了解的事件,解决了他们在学校“吃不饱的问题”,52%的学生选择老师布置任务给学生,学生独立或者分组轮流完成,教师适当时候做指导,46%的学生选择教师先演示和讲解,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做,23%的学生选择老师教,学生做。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已认识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价值。
4.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自主学习的优势及效果。对于“你认为使用信息技术能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回答中:66%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程度的提高”,17%的学生认为“能很大程度地提高”,14%的学生认为“没有特别大的提高”,也仍有3%的学生认为“不能提高”。由此我们获知,信息技术的使用效果还是十分显著的。学生们能够在日常信息技术的使用与体验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5.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外在因素。自主学习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未来的学习保持积极态度的一种学习方式,每个学生对学习的元认知、动机及行为认识程度不一样,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存在差异。对于“认为自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原因主要是什么?”问题的回答:44%的学生认为习惯了老师的讲授;58%的学生认为不能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且坚持,这说明过半的学生把导致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原因归于内因,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教师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地制定计划、目标,教师参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而33%的学生认为是没有学习的氛围和环境,或是对信息技术不是很了解,无从下手,将原因归于外部环境和技术条件。影响自主学习的内在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自我效能感、已有知识、元认知过程、目标、情感等等。一方面,自我效能与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和自我监控密切相关,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与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相比,展示出更高水平的学习策略,更多地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监控;另一方面,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相关,这种相关在低成就学生身上的表现尤为强烈。统计发现,影响自主学习的内在因素主要是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态度决定一切,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端正自己的学习行为。所以,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教师有必要教会他们一些具体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如何制定计划、学会复习、学会自测自评等。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影响自主学习的环境分为两类,即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我们认为,在社会环境中,可供模仿的榜样以及同伴、教师、家庭成员的帮助对自主学习有重要影响;在物质环境中,信息资源的可利用性以及学习场所对自主学习有一定影响。
六、调查结论
1.要将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落到实际行动上。
2.因学生自律性不强,指定计划之后没有足够的执行力度,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检查监督。
3.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面对繁多的信息学生容易本末倒置。
七、研论及建议
一、调查报告所显示的有效信息
在调查报告中,有70%的中学数学教师认为当前的中学数学课堂需要传授的知识较以前有所增多,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总是无法按时完成教学工作,往往会通过占用学生其他时间来进行授课,且效率不高。仅有10%的教师认为自己所采用的多媒体设备教学方式在中学数学课堂上收效明显,减少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有所提高。还有20%的教师已经采取了多媒体设备教学方式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65%的学生认为中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授课方式较为传统,靠在黑板上进行手写已难以适应当前的教学进度,并且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教师在课后过多占用学生的其他时间,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抗拒感。在教学工作意见和建议这一栏选项中,有70%的学生明确提出建议,教师应加强多媒体教学,且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已经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教师中,仅有不到一半的数学教师能够把授课课件做好且上课讲得好。
根据调查报告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结论,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必然。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优势,促使中学数学课堂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
下面笔者就从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优势出发,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建议。
二、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授课培养
在调查报告中,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已经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教师中,只有不到一半的教师能够把PowerPoint做得好的同时又讲得好,讲得好的教师不一定会用多媒体设备,会用多媒体设备的教师不一定课讲得好,这就是教师授课方面应该改善的环节。学校可以让信息技术教师对全校的数学教师进行有组织的授课,让不善于使用多媒体的教师信息技术得以提升。另外,学校还可多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会,让数学教师进行经验交流,让有能力的教师担当主讲,传授一些教学方法,促进整个数学教学工作的提升。
三、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优势展开教学
1.进行多方位感官刺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能够通过多样的声音、图形、动画图片、文本等多方面对学生造成感官刺激,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使得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有很大优势。在中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觉得课本内容脱离实际,内容抽象,难以理解。以往许多教师变换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是发现学生还是难以接受。在新课标下达之后,一些教师意味到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反映了同一个问题,教学方式较为传统,而当前教学内容增多,教学节奏颇快,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教学环境了。中学生正是处于精力旺盛、接纳能力强的时候,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教学,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刺激学生钻研新事物的劲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而如上述所说,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劲头被调动,这时就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好时候。只有在学生对求得知识的欲望之火被点燃时,才可能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数学学习思维是一种较为抽象、发散的思维,传统的黑板板书授课模式比较枯燥,对于当代学生膨胀的好奇心来说,这样的授课方式已经远远不足了。例如在教授一个全新的函数概念f(x + t)时,只从字面上解释已经显得较为吃力,教师不妨使用多媒体设备,在设备上运用数学制作软件让函数式变成活跃的动画形式。在PowerPoint上提出一个弹动式的问题“已知今天为星期二,5号,那么本月的星期二都是几号呢?”然后让学生列式讲解自己的算法,再引入该道函数式:“式中的x即代表5号,而t则代表周期7天。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式子很快算出结果。”教师还可以在其中插上一些声音,例如在学生答题正确时配上喝彩声,这时同学们会觉得十分新颖,也感受备受鼓舞,跃跃欲试。通过多次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从中得到扩展。
3.多媒体授课传达的内容多,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有效的多媒体授课,教师可以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为在多媒体授课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致就高、接纳得快,教师就可加快教学进度。因此,往往在同样的一堂课时间内,教师可以传授更多的知识,传达更多的教学内容,以争取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相应练习。在高效率教学的促进下环环相扣,教与学相助长,课堂教学就能得到良好的收效。
本文笔者基于一份调查报告的结果,对中学数学课堂的信息化教学进行解析。为了顺应新时代教学大纲新要求,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应进行适当改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40-03
随着“三通两平台”工程的实施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掌握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以成为对未来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为了解我校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现状,为此课题组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背景
我校正在开展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下的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为了能够较准确地了解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制定了本次调查问卷表。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的设计分为两部分:问卷一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统计卷,主要调查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应用和信息化资源建设。问卷二是教师卷,也是这次调查的重点。调查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水平、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环境的适应程度;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的应用能力、信息技术课堂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协作、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教学实践中软硬件存在的问题。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共35名教师(教师平均年龄为37岁),绝大多数教师积极地参与问卷调查,认真地答题,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现出了良好的教研素养。
四、调查结果分析
1.学与教内容的清晰呈现。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蓬勃发展。对问题“你觉得使用PPT课件是否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调查时,94%的教师回答“是”,6%的教师回答“否”。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都认同运用PPT课件能够增加学习内容的新颖性,其图文并茂的特点易于学生接受。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少数教师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对PPT这一课件媒体技术还缺少正确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教好课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运用新的教学工具,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在对问题“如果你认为PPT课件未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原因方面:A.教师不知道如何制作优质的PPT课件B.教师没有时间制作PPT课件C.学生不喜欢老师用PPT课件D.PPT课件不适合该学科教学E.PPT课件不利于学生消化知识F.其他”分析中,每项获得的比例依次是:51%、31%、9%、7%、7%、46%。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师不是否定PPT课件的教学效果,而是不会或没有时间制作优质课件。这就要求学校或教育管理单位加强对教师新型教学技术能力的指导和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PPT课件的制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教育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在问题“学生如何把自己(或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A.口头表达B.使用黑板板书C.使用投影(或液晶电视)显示数字设备的内容D.使用实物投影机E.其他”的回答中,百分比依次是89%、51%、17%、3%、23%。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以学生的口头表述和使用黑板板书的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的,也有少数是以实物投影机的形式展示出来的,由此表明教师们尚且不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2.班级环境的可管理性。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以网络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怎样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为此,我们在这次问卷中设置了一些班级环境管理问题。(1)现在我校的班级座位都是秧苗式的,我们是这样设问的“你认为这种座位布局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协作学习?”老师的回答情况如图1。
通过老师的回答可知,大部分老师比较赞同目前的秧苗式布局。在访谈中,很多老师认为这种布局具有可控性。从上面的扇形统计图也可以看出,部分老师认为秧苗式的布局有它自身的缺点,比如对学生的小组交流不利。特别在现阶段的网络环境下,需要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精神,更需要改变传统的座位布局,他们提议是采用矩形的布局方式。当然,也有部分教师建议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布局方式。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但这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心理不一定能很快适应这种频繁的变动。(2)随着标准化学校的建设,我校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班班通设备,主要包括滑动式黑板、投影仪、控制台。在关于“控制台在教室中的位置”问题的调查中,11%的老师认为不合理,影响了教师的活动;6%的老师认为接口使用不便;23%的老师认为控制台造成使用鼠标或键盘不便;66%的老师认为没问题。通过这项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对控制台的设置还是满意的,但老师提出来的接口、键盘使用不便、控制台的高度影响学生的视线等,我们认为很中肯,但有改进的空间。(3)黑板、电子白板是师生互动最主要的工具。这次调查中,“您在授课时,电子白板和黑板的位置符合您对这些设备的交替使用吗”经调查分析,大部分老师还是比较适应这种滑动式的黑板。通过访谈,老师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左边的前两排学生视线受反光影响,有时看不清楚;另外,老师来回走动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影响。(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学校硬件设备的改善,老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为此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何种手段分发和收集教学材料?”老师的回答如下表。
通过表1可以看出,老师对相关资源的收集与分发主要还是依赖传统的纸质材料和U盘,对电子邮件及教学网站的应用还是比较生疏。由此我们认为,作为新时期的老师,不断加强学习最新的信息技术十分必要,熟练应用这些技术可以分享全国各地的优秀资源,为老师的备课提供有益的素材。同时,教师掌握了这些手段,在平时教学中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资源可获取性。校园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和关键,如果没有丰富的、有效的资源作支撑,教育信息化将成为无源之水。可见教学资源的应用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回答“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容易获得相关学习资源”时,有37%的教师回答“是”,63%的教师回答“否”。对“学校是否建立了您所教学科的资源网站”的回答是100%的“否”。
这组数据表明,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库中,往往存放的是教师的讲义和一些课堂教学资料,供教师使用的较多。网上资源库中的信息资料对外封闭的较多,交流的较少,共享性较差。学校要加强网络学习平台建设,教师要更新观念,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提升自学能力,加强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对今后我校网站资源建设的建议。(1)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学习。(2)加快硬件建设,完善相关硬件设备。(3)了解师生要求,建设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库。(4)建立区域间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在校际之间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互补和共享。
4.课堂交互及其技术支持。教师们在上课过程中会有必要的与学生互动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引发的互动手段主要有提问、同桌讨论、小组讨论、表演、复述、角色互换等,在调查问卷中显示的结果是: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最多,占97%;其次是提问,占94%;再其次是同桌讨论,占91%。这个结果说明,小组讨论成为目前课堂互动的最常用方式。我们认为这种方式比较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基本上能保证全班同学的参与互动。对于“课堂上学生如何及时把学习结果汇报给老师”的问题,54%的教师回答是使用黑板,29%的教师是通过投影或电子白板,6%的教师是使用课堂交互式软件。这个结果表明,现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为有效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也收到了一些好的效果。然而,也有6%的教师认为不能及时汇报。这个现象表明,部分老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的意义认识不足,或未能通过合理途径去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的互动策略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理分组、促进讨论;及时恰当的评价等。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正优化着这些互动策略,成为教师设计教学的好帮手。同时,也必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
5.对环境感知的诉求。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课题环境正逐渐被广大教师所熟悉。在回答“是否有必要利用设备自动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时,77%的教师表示“有必要”,23%的教师表示“没必要”。在回答对“是否有必要利用设备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时,71%的教师表示“有必要”,26%的教师表示“没必要”。两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教师能接受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课堂环境,但从侧面也反映出部分学科教师对当前信息技术下的课堂环境认识肤浅,说明教师今后要进一步深入信息技术的研究。
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10项个性品质:同情心、仪表、谈吐、诚恳、乐观、热心、好学、活力、公正、严谨,它是对教学理念的最好诠释。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我们从4个方面分析教学行为:A.教学语言的运用;B.教学内容的安排;C.教学活动的组织;D.教学时间的控制;E.其他,掌握的比例依次为:74%,83%,94%,77%,66%,14%。说明在信息技术课堂环境下,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着眼点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正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线路上向信息技术空间转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仅指学习的外显反应,如回答问题、做练习、听讲、学生提问、做实验、做笔记、小组讨论等,也包括学习的思维、学习的问题解决和学习的态度。它是学习者的思想、情感、情绪、动机、能力及运作程序的具体行为表现,是学习者在特定情景下的学习活动的具体化和现实化。同时,学生的学习行为也透射着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并能反作用于教师的教学行为。表3是“学习行为从哪些方面分析”的调查列表:A.认真听讲的时间;B.参与活动的时间;C.自主学习的时间;D.开小差的时间;E.其他。
统计发现,较高的百分比显示多数教师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他们通过控制一定的信息技术课堂环境,并且给予足够的活动训练与强化,来改变、巩固学习者的某些课堂学习行为。C项80%的比例充分说明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我们课题组有效深入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活动的突破口之一。因此,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思考与建议
由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我校信息技术的整体建设与教育先进学校相比,在硬件、软件、师资队伍以及教学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但利用信息技术生成课堂的基本条件已初步具备。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总体状况较差,学校硬件设施的差距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使用媒体的积极性。(2)教学软件严重匮乏。(3)媒体使用没完全普及。(4)少数学科教师开展媒体教学的能力不足,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缺乏足够的了解,难以合理地选择教学媒体。(5)少数学科教师不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不能与学生产生良性的互动从而创造有效课堂,应用媒体技术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针对目前现状,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转变观念,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用媒体,而且包含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观念、教学理论来系统地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媒体的合理运用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其中思想意识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根据学校的信息技术实际,结合新课程教学需要,开展多层次的信息技术研究,特别是在课程整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等方面,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
2.因地制宜继续加强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硬件建设是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目前情况下除了力争建设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校园网、网络教室等信息化教学设备外,还要继续加强经济实用的常规教学媒体的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增加教学媒体的数量,完善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还要注重完善设备的检修维护和更新换代,以适应新的教学需要。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150-02
1 前言
基于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大调整和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学校在中学高中阶段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方面在于转变新形势下国家、社会、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模式,另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如此一来,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学科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之下,从中得到更为深切的实践体验,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发现学科问题、提出学科问题和分析学科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懂得分享、学会尊重与合作、实事求是的精神,从而有利于学生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的提升以及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培养。对此,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进行了系列探究。
2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
信息技术手段中跟学生密切相关的就是跟网络打交道,对上网问题的探究。高中生很多时候就是被限制在学校中,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圈子更多的就是老师、同学,教室、餐厅,对于社会中的人和事情接触得比较少。因此,对于很多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热点问题都不够了解,很多时候因为对于这些知识掌握得太过片面,而可能会产生一些认识上的误区[1]。对此,笔者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拿出上课前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来浏览腾讯网新闻、搜狐新闻以了解社会热点。在进行这一步教学的时候,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增加了更多的见闻;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可能从中捕捉到自己用起来得心应手的写作素材,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在开阔学生视野,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学生会慢慢地发现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或者问题焦点,这样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去采集更多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就成为他们上网的重点。在确定自己所要实践探究的课题之后,他们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问题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一知识点上,从而培养探究能力,提升搜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将有限的时间用在做重要的事情上。
另外,信息技术手段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所捕捉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很多时候,学生捕捉到的信息并不能直接运用到自己的课题或者实践活动中去,这时候就要对图片、音乐、视频等内容进行剪辑。如在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部分的时候,一幅幅战争引发的灾难的照片并不足以引起人们内心的震撼,对此,有的学生就选取了一些战争的视频,例如:美国侵略伊拉克的时候,一些流落街头的、无家可归的难民,他们拖儿带女的情景;当年日本侵华,等悲惨场景的视频……这些声音和视频的植入,带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更多的是心灵上的一种深思[2]。
3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重视不够 在目前通过一次高考定终身的选拔人才方式的影响下,信息技术课程作为考试中不直接体现的课程之一,不会引起社会、家长、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甚至很多学校一切向高考看齐,根本就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因此,这门课程形同虚设。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一些学校中,从教师到学生都没有准确、科学地认识信息技术,他们往往简单地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就是计算机课,上课就是为了学会简单的打字、上网浏览信息、处理Word等简单的技巧,甚至有的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仅仅是为了聊天、娱乐。这种误区的出现,很明显不会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服务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手段或者设施不够齐全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面黑板、一支粉笔、一名教师,滔滔不绝一节课,根本就没有任何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更不用说将其应用于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配套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和专用的微机室;有的学校可能有配备的多媒体教室和微机室,但是其中的计算机往往比较陈旧,根本就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如此的教学环境,怎么能够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呢?
4 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举例
为了让学生全面地感受信息技术手段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便利,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下面举一例。
案例:快餐阅读中“盗版书籍”问题的调查
问题提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阅读成为人们首先选择的阅读方式,随之一些畅销书的盗版也成了快节奏的副产品,对人民的文明阅读造成极大的冲击。但是,有的人并没有意识到盗版书籍对自己的危害;有的人意识到了,却对此冷漠置之;有的人压根就觉得无所谓,这些因素都从某些角度助长了盗版者的气焰。那么,在社会对于保护知识产权和打击盗版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书籍市场到底该如何打击盗版书籍?对于盗版书籍,人们到底持一种怎样的态度?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盗版书籍的猖狂行为?带着这一系列问题,笔者让学生开展了“盗版书籍的调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通过走访调查、查阅书本资料、查阅网络资料等方式了解信息技术手段的相关知识。
2)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同学的帮助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资料收集和分析能力、电脑操作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
3)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认识到使用或者兜售盗版书籍的坏处,树立正确的维护知识产品的意识。
活动过程 前期准备阶段让学生明确本次调查的意义,并根据自己的志趣爱好分成不同的小组,设计出合理全面的调查问卷,并且确定调查的方式和群体。
1)对在本市图书馆、书店读书的市民进行随机调查、走访。
2)各选取5所小学、初中、高中的100名学生和20名教师对使用盗版书籍的态度进行随机调查、走访。
3)对本市书店中的售书人员进行随机调查、走访。
在活动实施阶段,学生就要根据调查报告制订相应的实践探究计划,在调查、走访完之后,将我国盗版书籍市场的现状和出现的原因以及对策形成报告。这一阶段,小组内的成员分工要明确具体,从调查走访、到资料收集、到数据分析、到调查报告的撰写等。之后,对调查报告从内容的完善、数据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的流畅性等方面进行修改。
成果展示阶段让学生对自己形成的调查报告进行汇报,并且针对小组的调查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信息技术手段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从调查问卷的设计、到调查数据的分析、到调查报告的形成,每一个环节无不依赖信息技术。
5 结语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正确对待在这一课程中出现的认识误区并加以改正。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信息技术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作用也就发挥出来了。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6--035-04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络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中,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最近几年出现了“网络世代”(NetGeneration)、“数字原住民”(DigitalNative)、“G世代”(Google Generation)等词汇,用来形容那些出生在互联网诞生之后,对于信息技术非常熟悉,同时又十分依赖于这些新技术的年轻人。在我国,青少年网民(指年龄在25周岁以下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体网民人数的比例的46.3%;其中,12-18岁之间的网民最为集中,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比例达到近五成。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行为以及互联网本身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工具、文化载体和社会交往媒介对青少年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已成为多学科共同研究和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 相关研究综述
网络与青少年的研究是一个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早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刚刚出现之时,就有学者敏锐地意识到网络将会对青少年生活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
“美国在线”与Roper Starch调查公司合作从1998年开始通过电话对美国网络用户进行追踪调查,在1999年还专门针对9-17岁青少年的网络使用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的上网频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交流是青少年最喜欢的网上活动;在9-11岁的孩子中,网络游戏最受欢迎;对于网络的作用,有44%的青少年认为网络增加了他们对事物的兴趣,39%的人说网络增进了朋友间的友谊,39%的人说网络提高了其写作和语言水平,33%的人说网络帮助他们在学校表现得更好。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者在2001年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人日记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对加州一所公立学校261名中学生(7年纪和10年级)的网络应用活动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者发现:有90%的青少年回家后会经常上网,其中有40%-65%的中学生几乎每天回家后都上网;有59%的7年级学生拥有2年的网龄;男女生之间在上网时间和网上活动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交流(尤其是借助于即时通讯的交流)是中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且多任务同时工作是青少年网上行为的主要特性之一;另外,在被调查的中学生中,有5%的学生(大部分是男生)存在较为严重的网络游戏行为。
就国内而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曾连续公布了《2000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和《2003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西宁、呼和浩特少年互联网采用、使用及其影响的调查报告》,第一个报告显示:有76.6%的青少年家里有电脑;上过网的青少年占37.7%;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在学校上网的占10.8%;青少年用户大都通过向同伴或父母亲戚学习或依靠书籍自学来获得互联网知识的,只有不到17%的用户依靠课程和老师;约40%左右的青少年用户几乎不常使用电子邮件;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三个主要功能为:打游戏、聊天和电子邮件。2003年的数据表明,七个城市青少年的平均上网比例为63.3%(比2000年的37.7%有很大提高),但各城市间差异显著;在家上网的青少年用户比例最高,为78.6%。家庭是否拥有上网资源与上网吧呈负相关,即家庭拥有上网资源的青少年,越不经常使用网吧;青少年不采用互联网的原因中,“家里没有电脑”的比例为44.2%,其次是“学习太紧张,没有时间上网”(22.1%),“家长不让我上网”被列为第三位原因(18.8%);青少年选择互联网,比例最高的是“满流的需要”(65%),其次是满足学校学习功课的需要(50%)、满足有人做伴的需要(45%)和满足摆脱孤独的需要(41%)、满足娱乐的需要(40%)。
2002年,上海师范大学的研究者对上海市七所中学612名中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该研究表明:41%的中学生家里配备了电脑:中学生最主要的上网地点是学校,有19%选择了“家里”(学生的家庭上网条件并不理想,而蓬勃发展的校园网建设为学生上网提供了便利的机会);浏览网页、下载资料和收发电子邮件是中学生最频繁实施的网上行为;只有45%的中学生经常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网络资料,有13%的学生不使用搜索引擎,7%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搜索引擎。
2006年北京大学研究者对北京市中小学生的“网络文化”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已成为当前北京中小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调查者平均家庭计算机拥有率已达到83.1%,其中82.5%的计算机能够上网,北京中小学生的家庭计算机拥有率及联网率远远超过国内平均水平,甚至已达到美国2003年的平均水平;北京中小学生去网吧的情况并不像有些媒体所宣传的那样严重,对于在家庭里拥有上机和上网条件的北京中小学生来说,网吧对于其吸引力并不大;学生们在家里使用计算机时,居前三位的最常做事情分别是:查资料、听音乐和玩游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C)自2008年开始《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2011年4月的《2010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12月中国的青少年网民(年龄在25岁以下)已占据了整体网民的半壁江山(46.3%),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普及率达到60.1%。在家上网的青少年网民比例显著增加(86.5%),在学校上网的青少年网民也有所增加,达到42.9%。在网吧上网的比例小幅下降,为48.1%;另外,中小学生网民网络应用的娱乐化特点比较突出(中学生网民网络游戏使用率为76.4%);青少年网民在网络沟通交流上表现得更为活跃,有62%的青少年网民使用社交网站,74.1%的青少年网民使用博客;青少年网民对搜索引擎有较强的使用需求,使用率达84.7%(中学生为85.6%)。
江苏作为经济和教育大省,同时也是互联网发达地区,一直就非常重视青少年的网络应用问题。自2008年开始,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江苏省互联网行业管理服务中心、江苏省互联网协会联合组织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以及《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的编撰工作。2008年的首次调查显示江苏青少年学生属于高互联网普及人群,但互联网依赖性并不高,互联网的发展已经高度渗透到江苏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之中;2010年度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省7—18岁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达95%,是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群体;半数青少年在10岁之前已经开始接触互联网,青少年群体接触互联网正逐渐呈现低龄化的趋势;江苏省青少年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性总体状况良好,大部分青少年能合36理安排上网时间,每周上网总时长主要是以3小时以内和3-10小时为主。但仍有部分青少年未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有3.2%的青少年每周上网总时长在30小时以上,有33.2%的青少年经常玩网络游戏,有8.5%的青少年玩网络游戏的时长在3小时以上。
二 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
(1)以无锡市的中学生为对象,研究青少年群体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有哪些基本特征?
(2)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男生和女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学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无锡市初二(14-15岁)和高二(16-17岁)的青少年群体,研究者以方便抽样与分层抽样结合的方式,选取了无锡市2所初中、2所高中进行调查,其中一所为重点学校,另一所为普通学校,每个学校抽取2-3个班级不等,其中包括重点班和平行班。问卷发放时间为2011年3月,研究者到班级当成方法、填写,并当场回收,共收到有效问卷405份。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信息技术(含网络)应用的总体状况、网络学习现状和网络娱乐与网络交往现状。
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如下:
(1)初二学生占56.3%,高二学生占43.7%。
(2)男生为55.1%,女生为44.9%。
(3)重点中学学生占56.3%,普通中学学生为43.7%。
(4)互联网的普及率己达到100%。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1.青少年网络应用的基本情况
(1)电脑拥有率及网络接入率
1)94.3%的中学生家里至少拥有1台电脑,有20.7%的学生家里有三台及以上的电脑。
2)87.7%的同学在家里有上网的条件(与CNNIC2011年的青少年数据86.5%相近);虽然50.6%的同学表示所在学校也可以上网,但在学校上网的比例只有9.1%(远远低于全国青少年42.9%的比例),去网吧上网的频率很低(4%)。与北京青少年的研究结果相似,中学生去网吧的情况并不严重。
3)青少年主要通过台式电脑(77.1%)、笔记本电脑(53.6%)和手机(39.3%)三大方式接入网络,还有个别同学拥有itouch、ipad、psp等可以连接网络的电子产品。大部分同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上网,由此可见被调查青少年的网络接入条件已十分完善和便利。
(2)青少年网络使用时间
从调查所在学期的上网情况来看,有30%的同学会经常上网(包含每天上网),有14.1%的同学极少上网;青少年每周的上网时间并不长,90%的学生每周上网不超过15个小时,63.2%的学生每周上网小于5个小时,平均每天不到1小时;但有4.7%的青少年每周的上网时间会超过25小时(其中有2.7%会超过35小时),存在上网过度的现象(与江苏省2010年的相关数据一致)。
(3)青少年网络活动
搜索引擎(71.2%,略低于全国青少年85.6%的数据)和社交网站(69.3)是青少年访问最多的网站,音乐网站(57%)和游戏类网站次之(49.4%),教育、学习类网站为21%;青少年上网经常从事的三项活动为信息搜索/查询信息、收听/下载音乐和看视频,如表1所示。
(4)青少对自身信息技术(包括网络使用)能力的自我评价
总体而言,有65%的青少年认为自己信息技术能力处于中等及偏上水平,有8.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高手,还有8.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较差;多数学生对于word、excel、ppt等office基本操作都比较熟练,但中学生自认为最熟练的是网络搜索技能;青少年最熟悉的几大网络新事物分别为是SNS(例如开心网、人人网),视频分享网站(例如优酷、土豆),Wiki(例如百度百科),淘宝,微博以及web2.0,而对于和学习相关的一些网络新事物都相对不熟,例如脑图软件、m-learning、e-learning等等。
(5)信息技术对学习的作用和影响
在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方面,有26.6%的青少年比较消极(有3.2%会拒绝信息技术);关于信息技术对学习的作用方面,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包括网络)对于学校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8.2%认为非常有帮助),但有23.4%的同学认为没有什么帮助,另有11.3%认为说不清;信息技术(包括网络)对学习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扩大知识面(84.7%)、开阔视野(81.3%)、提供学习辅导材料(67.3%)和解决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65.4%)。
(6)对信息技术课程及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满意度
有20.3%的中学生对学校开始的信息技术课程表示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并且认为所在学校有54.3%的教师的信息技术处于中等偏下和很差的水平。
2 性别与青少年网络应用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性别与青少年每周上网时间、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信息技术技能的自我评价几个方面都显著相关。
(1)性别与每周上网时间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女生的上网时间比男生要少。
(2)性别与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女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比男生要消极。
(3)性别与信息技术技能的自我评价也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即女生对自身信息技术技能的自我评价要低于男生;就具体的信息技术技能而言,男女生在视频编辑、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维护技能方面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男生的技能要高于女生。
此外,在性别和网络活动的关系方面,性别与搜索/查询信息、网络学习、玩游戏及网络社区活动都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除网络游戏外,女生在网络搜索/查询信息、网络学习和网络社区活动的频率上都有高于男生。
3 年级与青少年网络应用
(1)高中生和初中生在家庭拥有电脑情况(初中生明显优于高中生)、第一次上网时间(初中生明显早于高中生)及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满意度(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满意度更高)方面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但在信息技术技能水平的自我评价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初中生的整体评价甚至比高中生要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提高。
(2)在具体的网络活动方面,年级因素和看新闻、收发电子邮件、网络社区活动三方面在0.01水平显著相关,高二学生的活动频率都远远高于初二学生。
4 学校性质与青少年网络应用
(1)与普通中学学生相比,重点中学学生家里拥有更多的电脑,家里能够上网的比率更高,第一次上网的时间更早(P
(2)在具体的网络活动方面,两类学校的学生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重点中学学生在信息搜索/查询(P
四 研究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的研究结论:
(1)无锡市青少年的网络接入条件和设备都已具备且非常便捷,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分开的重要部分,但青少年网络应用的娱乐、社交特点较为突出,在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社交方面应用较广,可见互联网的娱乐性是目前吸引他们使用网络的重要动力之一。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我在教学中对中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做了一些小小的研究,以下就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的小结。
1 利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依法统计,严守秘密”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在统计领域的具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比如有针对性地选取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因虚报、瞒报、拒报或屡次迟报统计资料而被绳之以法的事例,告诫学生统计必须遵守《统计法》,它是每个统计人的职责和义务。同样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遵纪守法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履行的义务,否则必将会受到法律的惩处。另一方面,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功能表明统计是服务于社会的,要赢得统计客体的支持和赞誉,统计人必须做到严守国家、企业、个人的秘密,这关系到一个人的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对个人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本,是孕育德性的基础;对一个社会来说,是建立一个公正有效、有序运行体系的基本保证。在教学中,我还运用国民经济的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识我祖国,爱我中华”。
2 利用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我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善于与人沟通的能力,使用小案例教学法与行为教学法,结合具体情景,教给学生体现职业素质的具体方法,制定全面发展的学习目标,包括专业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社会与交流能力以及认知和道德方面的学习目标。通过让学生上网、看电视、看报纸杂志,去国美电器,去菜市场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查阅及运用有关资料的能力。
在教学中以一个社会调查活动项目为中心,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具体分为以下阶段。
2.1 分组准备阶段
向学生阐述考评方法、步骤,列出各步骤完成的时间表,让每位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推选出小组长,拟定调查课题,申报课题,确定调查范围,写出调查方案。
2.2 分组调查阶段
每个小组根据本组课题查阅资料,讨论、设计调查问卷,打印并发放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参与其中,随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及调查进程,当学生出现方向性的问题时,及时进行点拔。本阶段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能力(解决问题)、动手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责任感、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等。
2.3 分组撰写调查报告阶段
各组对问卷汇总整理,画出整理表,撰写调查报告提纲,应用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撰写调查报告并打印,本阶段主要考核学生的写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2.4 学生讲解阶段
这是一个知识的主流反馈阶段,各组制作口头报告PPT,主要针对各组调查报告进行陈述和归纳,把调查研究的结果表述出来,制作口头报告PPT,以恰当的形式传达给其他同学,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本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2.5 交流心得体会阶段
小组间交流本次活动的收获,存在不足,提出改进意见。选出调查报告优秀小组到各班汇报,各班互相学习。
2.6 教师评价阶段
上述五个阶段每一步骤都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学习成果,教师给出相应阶段的分数,即最后每一组的档案袋中有五项内容。在小组合作考核教学中,“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考核所追求一种境界,小组成员间的使命互助活动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合作学习不仅讲合作,而且还存在竞争,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合作成绩既是个人成绩又是小组成绩,各小组既是调查者也是被调查者,小组之间也要互帮互助,把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考试评价和学习过程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当某一小组或某一人有一点一滴进步时,教师和小组成员应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和鼓励。从而发挥合作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7 体会与收获
学生选择的调查课题内容广泛,有中职生的学习态度、理财观、人际交往、礼貌礼仪、职业生涯规划、技能训练、安全消防知识、社团活动等方面的调查,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既是与同学交流沟通的过程,也是对自己行为的检查与反思过程,同时是对小组长领导能力的检验过程,在调查报告中,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教学管理、体育活动、技能训练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小组口号也有创意,有“让微笑充满校园,自信从我们开始!”充分展示了当代中职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238-02
华为中兴遭遇美国安全调查的事件风波过去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了,但其影响却在持续发酵和扩散,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更加反映出这样的趋势: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正日益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外交关系的重大问题,必须积极应对。加强对华为中兴调查事件的深入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事件回顾
美国此次发动对华为中兴的调查,是华为中兴探索谋求在发达国家市场实现突破并再次受挫的又一次典型事例。
(一)调查起因
美国将电信网络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予以重点保护,加强电信网络供应链安全,是其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美中事务监察委员会在其报告中曾指出,中国电信企业华为和中兴正迅速主导全球电信市场,这些企业所控制的敏感设备和基础设施可用于间谍活动,对美国家安全可能存在威胁。基于此认识,2011年2月,美外商投资委员会否决了华为收购3leaf公司案。华为发表公开信,希望美国公开调,澄清华为可能威胁美国家安全的不实言论。
(二)调查过程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针对华为中兴两家公司的调查,前后历时2年多,主要经历了预调查、寻找佐证、听证质询、初步调查结果等价主要阶段。
——2011年3月,启动预调查。2011年3月,美美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以华为公开信为借口,开始了对华为的“可能危害美国家安全”的预查。2011年底,调查对象进一步扩大到中兴通讯。
——2011年初至2012年5月,美方多方调查接触,寻找佐证。主要包括与两家公司高管直接接触和讨论、采访相关行业专家、采访两家公司的雇员等。2012年2月、4月和5月,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官员还分别考察了华为和中兴公司总部。
——2012年9月,公开听证。美方在经过多方调查后认为,华为和中兴两家公司并未完全响应委员会的要求,均未提供足够的证明材料。为此9月13日,举行公开听证会,对调查进行补充质询。
——2012年10月,美初步调查报告,断言安全威胁。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了关于中兴华为调查情况的初步报告——《由中国电信企业华为和中兴引发的对美安全威胁》,指称华为中兴为中国情报部门提供了干预美国通信网络的机会,构成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
(三)调查结论
经过漫长调查,美国初步调查报告指称,华为中兴对调查均未充分配合,且均未提供相关文件和证据。众议院对两家公司能否遵守国际规则的担心进一步增加。
主要调查结论包括5个方面:一是两家企业与政府及军方的关系不明。二是两家企业的经营或受政府及党委影响;三是两家企业可能获得来自政府的支持。四是两家企业对其在美业务信息不透明,并对在美机构的经营活动实施严格控制。五是两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且有违反移民法、贿赂和腐败、歧视以及侵犯版权等违法行为。
基于以上结论,调查委员会担心如将其产品部署在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上,会给美国带来潜在安全风险,并相应提出了5条针对性建议。一是美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对中国电信企业在美的持续渗透保持怀疑,尤其在其系统内不得使用华为中兴设备。二是呼吁美国网络和系统开发者们寻找其他的供应商。三是美国国会司法委员会对中国通信行业开展不公平贸易调查。四是国会司法委员会出台相应的法律加强管理。五是中国企业需要更加开放、透明和守法。
二、事件背景分析
调查事件反映出较为复杂的背景,综合来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华为中兴积极参与全球化发展
华为、中兴凭借自身的比较优势,响应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号召,较早实施了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并取得显著的成绩。企业全球影响力逐步提高,海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潜力不断积聚。以华为为例,经过10年的海外拓展,2011年实现海外收入1383.64亿元,占总收入67.8%;其在海外已设立了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其产品与解决方案已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2008年,华为公司以1737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首次跃居世界企业首位,并连续多年居排行前4位。
(二)此前华为在美投资屡受挫折
此次调查并非华为海外投资的首次受挫,其此前在美拓展市场的活动也非一帆风顺,处处可见政府干预的影子。如2007年9月,华为联手贝恩资本竞购网络公司3Com,虽然3Com同意了这笔价值22亿美元的交易,但随后贝恩资本退出,导致交易夭折。贝恩资本退出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情报部门向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威胁评估报告,称贝恩资本和华为联合收购3Com交易将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了威胁,因为3Com向美国国防部出售反黑客软件并提供其他网络安全服务。在此情况下,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也已有做出调整,将谋求美国市场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并制定了分阶段实施的规划。
(三)美国限制外资的因素客观存在
在我国企业华为中兴大举推进全球化的同时,美国存在着多种阻碍国外企业扩张的深层因素。一是政府谋求干预经济。金融危机的严重后果,使美国深刻意识到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短板,谋求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干预,这也成为奥巴马在第44任总统选举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二是美国内加强实体经济的呼声高涨。美国“产业空心化”导致了承担经济“造血”功能的制造业不断萎缩,最终引发了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美国意识到不能任由虚拟经济发展,而重振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反思得出的重要结论。三是传统冷战思维在经济领域蔓延。中国的迅速崛起,被美国视为最大威胁,千方百计地加以遏制,并采取“虚实结合,两手并用”的策略:虚的一手,就是夸大中国的军事力量,散布“中国”;实的一手,就是加强经济遏制,在经贸问题上对中国实施“利益围堵”。这种遏制,已经很现实的体现在美国对华贸易中,诸如纺织品、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不难预料,利用经贸问题遏制中国将是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重点。
三、影响与警示思考
美国此次调查活动的影响是多层面的:微观层面,会直接影响华为中兴争取美国市场的努力;中观层面,对于我国企业推进全球化战略带来影响;宏观层面,对我国加强和巩固对外关系、经济社会安全运行带来影响。对此,我们须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一)对华为中兴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美国国会的调查结果和建议将对华为中兴两家企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首先,就美国市场来看,华为中兴或将面临来自政府部门更加严密的监管,以及众多合作厂商、系统用户退单的风险。对此,因调查报告只是初步结论,华为中兴应据理力争,坚决驳斥美方缺乏证据的指责;同时继续加强与美相关方面的沟通,谋求获得尽量多的支持。其次,华为中兴或将面临其他国家的审查。此次美方的调查无疑对其他国家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他们或将对华为中兴开展类似调查。对此,华为中兴应加强对此次调查相关情况的总结,不断完善管理,做好应对其他国家相关调查的准备。第三,从好的方面来看,国外开展此类调查,其对象或将不限于华为中兴两家中国企业,对诸如思科、谷歌等企业进行安全调查的呼声近来也日益高涨,这对华为中兴而言,或是超越竞争对手的机遇。对此,华为中兴应充分发挥在成本、配套能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提升在当前竞争格局中的地位。
(二)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和应对建议
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进行调查和限制,正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一是,美国开展类似调查的对象范围在向传统企业扩展,已经不再局限于信息技术企业,如2012年7月美国对中国三一集团关联公司收购禁令就是典型例证。对此,我国企业界应发挥相关协会、联盟的作用,联合应对。二是,国家安全将会被更多的作为限制竞争的手段。以安全为由对相关贸易和投资行为进行限制,可以绕开国际规则,将国际贸易问题转化为国内法律范畴,为某些国家推行贸易歧视大开方便之门。对此,企业应加强对美国相关法律规范的研究,做到知已知彼,有序应对。三是,尽管开展调查的国家不同,但应对方案或具有一定共性。以欧盟为例,在美国此次调查期间,欧盟暂停了原本拟启动的对华为反补贴调查。究其用意,不排除在行动上欲保持与美一致。因此,我国企业间建立和完善沟通机制,寻求共性解决方案是必要的。
初中阶段作为继续巩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应着重强调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和对技术原理、方法的掌握。在小学阶段积累技术经验的前提下,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更准确地确定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展合作,综合多种知识,提高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强调学生对人与技术关系的理性认识,增强对技术后果的辩证分析能力,增强技术利用的责任感,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念。
二、基本情况
牟定县江坡中学共8个班,我一人担任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因学校处于起步阶段,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设施不完善,07~08学年度,崇海中学初一信息技术教学安排为1课时/班/周,教学平台仍基于window98操作系统,这给信息技术的教学,尤其是新教材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限制。不仅课时上得不到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现上也显得十分艰难。加上入校时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上,尤其是新教材的实施上难度很大。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教学以第四单元《数据统计与分析》为主,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 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熟悉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
2、 能够根据具体需求,从不同渠道获取所需数据,并能熟练运用电子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甄别、整理、运算、统计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表格、图表、调查报告等方式进行表达。
3、 了解数据处理的广泛应用,增强数据搜集的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4、 尝试应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方法措施
机房教学,结合具体实例演示教学。
五、教学措施
机房教学,结合具体实例演示教学。
六、教学进度安排
结合学校实际,本学期第四单元《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1、 据收集与录入 2课时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