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技术管理工作思路

技术管理工作思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25 13:28: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技术管理工作思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技术管理工作思路

篇1

新准则的修订是企业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良好契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在准则执行的过程中逐步完成转型升级。

新准则更加贴近实务

新23 号准则对金融资产转移做出了相关修订,在维持金融资产转移及其终止确认判断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继续涉入情况下相关负债计量的相关规定,并对此情况下企业判断是否继续控制被转移资产提供更多指引,对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情况下转入方的会计处理和可能产生的对同一权利或义务的重复确认等问题进行了明确。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毕马威中国执业技术合伙人戴易瑞告诉记者,新准则修订前后,企业判断金融资产是否应当终止确认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然而修订前的会计规定过于原则,实务指导意义有所欠缺。新准则做出的一系列修订有助于满足金融资产转移会计实务工作的需要,将对实务发挥指导作用。

新24 号准则也被认为能够在今后更加贴近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主要在拓宽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范围、以定性的套期有效性要求取代现行准则的定量要求、允许通过调整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数量实现套期关系的再平衡等方面实现诸多突破,从而有助于套期会计更好地反映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

国家开发银行财会局局长杨宝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准则的修订聚焦在3 个方向:一是降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复杂性;二是缓解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三是增强金融机构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其中,第一和第二个方向构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改革与重塑的核心。在套期会计方面,新24 号准则有效降低了套期会计的适用门槛,提升了套期会计的可用性,使套期会计更贴近银行的对冲行为和风控过程。她同时表示,在使用套期会计的过程中,银行一方面要在财务报告中如实反映风险管理的过程与结果,另一方面也要借鉴新准则中有关套期会计的使用要求和操作流程,提升对冲管理水平。

新准则带动企业财务工作转型升级

新准则的实施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转型升级的一次良好契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未雨绸缪。戴易瑞认为,借新准则实施这一重要契机,企业可以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财务和业务的融合,推动业财一体化进程。财务人员只有更为深入和精确地理解企业业务活动,结合自身业务的具体情况以及被转移金融资产的实际特征才能做出对风险和报酬转移的恰当判断。

控制的判断需要根据转入方是否具有出售被转移金融资产的实际能力而确定,转入方的权利纳入到转出方终止确认的考虑使得转出方的终止确认和转入方的初始确认形成有机联系,增强了不同企业会计处理的连贯性和可理解性。

新准则实施同时将进一步拉近企业财务管理与产品设计、业务管理、风险管理工作的距离,对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杨宝华表示,对于银行而言,财务管理所依赖的数据基础,其前瞻性、审谨性会得到明显提升。另一方面,从生产系统到管理系统,需要进行重新审视,以提升信息系统的效能和一致性。与此同时,财会人员将更加全面的理解银行的产品、业务流程以及风险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促进财务与业务衔接融合,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积极面对准则实施带来的挑战

新准则的修订将改进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思维和模式,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挑战。

结合此前一同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于李胜表示,由于金融工具本身及其相关业务的复杂性,新准则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我国企业实际操作的困难性和复杂性,在企业缺乏会计准则专业人才和企业内控体系不健全的环境下,严格遵从新准则的实施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从顶层设计通盘考虑。

篇2

90年7月我毕业于**石油学院石油化工专业。 90年至97年,先后任2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工艺技术员,工艺主任, 97年至2000年任3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工艺主任,2001年任公司生产运行处科级职员。

二、我对自己工作的认识

一是多年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培养了自己务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责任感。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炼油技术和生产管理工作,十多年的生产经验和十余次装置的开停工实践不仅锻炼提高了我的生产组织能力,更培养了我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97年在二套常减压开工准备中,结合生产实际和特点,对总体试车方案进行10余次修改,确保装置一次投产成功。

二是多年的基层管理工作,提升了我的业务和管理水平。四年的大学学习为我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毕业后,炼化生产实践使我积累了较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回顾和审视自己的经历,我93年入党,随着政治素质的不断提高,抓生产、降消耗、增效益的使命感、责任感不断增强,工作中肯钻研、重实干。96年被任命为一套常减压工艺主任,97年调任二套常减压工艺主任,负责组织装置开工。在工作中我一直把完善管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做为搞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先后组织和参与了2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扩能改造、常压塔全金属填料技术改造、航煤系统改造等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在3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开工准备和开工过程中,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实现了装置投产一次成功。在日常生产技术管理中,注意结合生产实际,不断修订完善生产装置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基础管理工作,较好的解决了2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能耗偏高、3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开工初期轻收偏低、油原料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使两套常减压装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十余年的生产管理实践和组织上的培养,不仅使我积累了丰富的新装置开工投产、日常生产管理和挖潜增效的实际经验。也大大提升我在生产组织上的管理能力和决断能力

三是从事公司工艺技术管理工作,进一步拓宽了我的工作思路。

2001年进入公司生产运行处工作后,接触面更宽了。在专业技术上,不仅对常减压、重整、催化等炼油生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油和化工生产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管理工作上,工作思路和视野更加开阔,综合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根据公司不断发展的实际,我不断研究和总结工艺管理工作的方式和特点,对全公司的工艺管理制度进行了几次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规范了全公司的各项工艺技术工作。并从公司全局的角度研究生产工艺的调整与优化,积极参与各方面的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作为主要工作人员2001年参与了‘全厂燃料气系统改造’、‘炼油工艺装置能量优化改造’等项目分别荣获公司2001年度公司技术进步特等奖获和一等奖;2002年参与了‘优化生产运行,提高经济效益’等项目荣获公司2002年度技术进步特等奖。在公司生产运行处负责生产技术管理两年多的实践,进一步拓宽了工作思路,增强了整体大于局部利益的理念。

综上所述,我觉得自己已经具备参与竞聘聚丙烯厂生产副厂长的能力、水平和基本素质。

三、我对聚丙烯厂生产管理的初步设想

聚丙烯厂在实现我公司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两大基地”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它的建设、投产和生产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公司和全体员工的长远利益。作为一名生产副厂长,我首先要当好厂长、书记的助手,与其他班子成员搞好团结协作,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格按照公司的要求和生产指令组织好生产。同时还需要有一个清晰、正确的工作思路,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抓好员工的培训工作。

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生产厂运行水平的提高,对于**生产单位首先要抓好员工的培训工作。达到人尽其才,精干高效,符合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求。

2、抓好投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重点抓好投产前方案、人员、技术、物料等基础准备工作,同时要全方位的收集国内、外的聚丙烯生产、技术信息以及经验教训,为顺利开工和开工生产后合理高效运行打下基础。

3、抓安全生产,从落实安全生产承包责任制入手,严格执行安全法和各项管理制度,严考核,硬兑现。

4、从工艺纪律入手抓好生产的平稳操作,充分调动生产单元的积极性,解决生产中的不稳定因素,向平稳生产要效益,确保各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

5、抓好生产和技术管理。结合聚丙烯产品差别化大、品种多、与市场结合密切等特点。及时跟踪国内外同行业新技术发展动态,使全厂技术管理不断创新、产品品种不断创新、产品质量不断创新。努力实现装置的优化、高效、满负荷运行。

6、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在抓好节能和班组经济核算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降低主催化剂、丙烯的消耗。合理安排生产工艺,降低品种转化期间中间物料量。

篇3

大家好!

“一通三防”工作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通防副总工程师这个岗位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岗位,通过历年来的事故教训,特别是对于我公司来说,“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相当重要,历年来仅煤层自燃发火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我深感“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事“一通三防”管理工作必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必须具有必要的组织协调、指挥处理、应急处理的能力,必须具有严格管理、大胆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工作作风。

我的工作思路核心目标是:用技术保证安全,用责任促进安全生产。下面对我的工作思路做具体汇报:

一、具体负责矿井“一通三防”技术工作,协助总工程师搞好矿井自燃发火防治、瓦斯管理、风量调配等工作。贯彻落实上级下发的各项技术政策、指令、规定、措施等,协助总工程师把好关,组织制定“一通三防”工作规划、计划、实施办法等;组织审查“一通三防”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并检查落实情况;协助总工程师组织制定通防技术管理制度,矿井通风系统做重大调整和进行反风演习、救灾工作时,协助总工程师编制有关方案、计划和安全措施。

二、通风安全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也要突出工作重点,对矿井通风系统、自燃发火防治、瓦斯管理进行深入研究,精心管理、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消除通防隐患。定期参加“一通三防”安全检查、“一通三防”重大隐患排査,并制定治理措施,对查出的事故和隐患提出处理意见,经矿总工程师审査后,组织实施。比如说根据桃园煤业采掘现状,发现历史采空区、旧巷道漏风,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堵漏风措施,并进行实施,防患于未然。

三、掌握通风、监控、防灭火、防尘等系统的装备和运行情况,以及“一通三防”安全费用的使用情况,审核“一通三防”各类报表。掌握通风系统,瓦斯、监测监控、综合防尘、通风设施、局部通风等重点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负责抓好矿井瓦斯等级鉴定、通风阻力测定、通风能力核定等技术工作。

四、负责组织实施“一通三防”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先进经验的推广应用。特别是经过几次自燃发火隐患治理工作,学到不少先进经验及理念,灵活应用到桃园煤业采掘实际现状中,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五、做好井下带班工作,当班负责好井下各作业点的现场安全,遇到紧急问题,能立即处理立即处理,没有把握处理好立即向相关领导汇报请示,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篇4

建设工程管理理论是完善建设工程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的基础依据,在当今建设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不断发展更新的情况下,各种新型建设材料也在不断的被应用在建设工程中,而这给建设工程的施工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为了能够完善建设工程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改进建设工程的管理手段与方法,促使建设工程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就需要对建设工程的施工管理理论进行改进与完善。以下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工作体会,从管理思路、施工材料、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以及质量控制等几方面的管理理论入手分析,来探讨了完善管理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1、建设工程管理工作思路的转变

建设工程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但在我国,由于受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建设工程管理制度与管理观念都是固守成规,毫无新意的。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督促施工单位按时完成计划中的某段时期的任务,且以无限度的追求最大产值为主要生产管理目标。这样的管理观念与思路在现如今愈发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显得格格不入,很难实现良好的建设工程管理效果。为此,必须要促使建设工程企业加快转变管理思路与经营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促使管理理念适应现代建设市场的发展需求。在具体的工程实践应用中,工程管理理念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而不能以计划为依据,生产管理的目的要以获取经济利润为主要目标,而不能以追求最大产值为主要目的;要以现代先进的工程管理观念进行管理,而不能以行政指令为管理手段。只有按照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转变管理工作思路,加强管理理念创新,才能确保建设工程管理工作能够适应现代建设市场的管理需求。

2、施工材料管理理论

在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原材料进场检验与取样检测,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材料控制是工程的经常性工作,具有涉及项目多、工程量大的特点,应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联合管理。监理单位主要负责抽查进场材料的质量,如石骨料、砂等是否具备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水泥、机械、钢材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于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钢筋、混凝土等作为建设施工的重要材料,对其监理取样工作必须有见证人在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取样试验,并经各方签字认可。另外,混凝土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率较高,对质量控制也起到关键作用。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和温度控制也十分重要,在运转过程中,结构的应力状态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如施工中常见的温度裂缝问题。经大量实践证明,混凝土中常见的裂缝,多是不同程度上的表面裂缝,如由于温度梯度而造成的寒冷地区温度骤降也会带来裂缝现象,因此混凝土的保温也对表面的早期裂缝起到决定性作用。

3、施工技术管理理论

施工技术管理是建设工程企业的重要制度。一般情况下,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应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实现相互监督与协调,以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任何企业中的建设工程都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作为建设工程的技术管理者,应参与图纸会审、编写施工方案等各环节,并根据建设工程的技术措施,合理安排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并尽力做到节约成本,加强监督管理手段。根据具体情况,应实现对特殊结构及特殊部位的技术交底,组织日常检查顺利开展,包括样板活动等。另外,建设工程管理理论体系中还应涉及新技术、新工艺的质量鉴别,实现分部工程与一般工程的质量评定、竣工验收等,加强对工程质量与安全的事故调查、分析及处理。如果是大事件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负技术管理责任。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再加上小组活动,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开发的监督,并对监督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加强技术业务的学习与安全教育。

4、施工技术交底管理理论

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是建设工作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施工环节。只有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才能保证各项专业的顺利实施与合理配合。而技术交底管理理论的健全则可以使施工人员更好的认识到技术交底工作的重要性,使其在施工中能够充分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并掌握建设工程的特点及其要求,从而做到对整个建设工程施工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以更好的开展工程施工。一般来讲,建设工程的技术交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工程合同交底。 (2)设计图纸交底。让施工人员对图纸有所了解,包括建设的功能、特点、主要部位和特殊部位等。(3)施工组织交底。让所有施工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有所了解,并掌握施工方法、施工部署情况、施工计划以及完成任务的手段、方法与组织形式。(4)设计变更交底。主要对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交底,必须迅速、及时,避免不必要的返工与浪费。(5)新技术项目交底。

5、施工质量管理理论

若想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必须提出质量战略,在企业中塑造质量体系。只有通过战略策划,并加入更多的质量文化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的变革。实际上,建设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并不是管理思想与理论的缺陷,而是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的必然结果。因此,这也对建设工程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则需要在技术与方法上进一步改进,质量管理作为建设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应考虑与其他系统的结合、一致,实现整个系统的全局最优化。质量管理作为建设工程管理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其方法与手段的实施需要随着工程管理目标而改变。目前,我国建设工程管理正面临经营革命,由传统的生产导向、产品导向以及销售导向转变为更深层次的市场导向、成本导向以及人文导向。也就是原本内向的质量管理需转变为外向型、系统化的管理体系,根据管理学原理,建设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应随着方针、政策及目标的不断变化而调整,这也是未来理论体系的必经之路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与质量体系必将在未来得以发展。

6、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建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施工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建设工程的管理手段也要随之不断改进完善。而这些又离不开最新的工程管理理论支持。传统的工程管理理念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在新型材料、新型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人们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不断的完善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建设工程质量。

篇5

根据以前监理总承包模式总结的经验,项目监理部结合本项目的具体特点,确定了本项目的总体工作思路。监理工作的核心是紧紧围绕监理工作系统的建设和确保系统有效运行展开各项工作,通过自身工作系统的建设和有效运行,促进承包人项目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发挥各自系统的作用,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共同完成垫邻高速公路的建设任务。

从这个思路出发,监理部制定了项目监理服务标准:“工作严谨务实,指令明确清楚,检查科学客观,签字准确可靠”,提出了服务承诺:“监理的抽检独立完成,监理的检测和试验数据真实可靠,监理的工作满足规定的时限要求,监理的作风认真、诚信、廉洁”。监理工作按照这一思路和要求实施。下面重点汇报监理的质量管理工作情况。

一、监理组织机构的建设

设立了监理部和监理组两级现场监理机构。监理部负责全线质量管理工作规范、标准、要求的建立,督促、检查、指导、考核、评价监理组和项目经理部的质量管理工作,对全线的质量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督促项目经理部持续改进工作质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监理组负责具体质量控制工作的实施。

按照管理工作的需要,监理部设置了正、副总监、道路、桥梁、隧道、计量、合同、测量、信息管理等专业工程师。监理组设置了正、副组长、道路、桥梁、隧道、计量、测量、试验等专业工程师及相应的监理员。各级监理岗位设置齐全,主要监理人员均取得了监理资格证书。

根据质量管理工作的需要,明确了各级监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确立了专业监理工程师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核心地位。按照本所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将质量控制工作上升到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高度实施质量控制工作。

二、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

根据本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需要,监理部(组)主要建立了以下质量管理制度、办法。

1、编制了《垫邻高速公路项目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

2、参与编制了《垫邻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制度汇编》;

3、补充了《垫邻高速公路试验检测工作要求及检测频率表》;

4、完善了《监理人员签字指南》;

5、编制了《分项工程质量保证资料的审核与管理办法》;

此外,根据各专业现场质量控制的具体需要,分别补充下发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作为指导和控制工程质量的依据。

三、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

1、人员培训

监理部组织了全线监理人员的岗前培训,重点学习了本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垫邻高速公路监理工作的总体思路。制定了《垫邻高速公路监理培训管理办法》,监理部(组)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各种形式对监理人员进行长期培训,促进监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各自岗位的工作需要。

2、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和开工前准备工作的检查

监理组、部分别审核和审批了各合同段编制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总体施工计划,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由监理组具体负责检查各合同段项目经理部的资源投入和到位情况,重点审查了项目经理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落实情况及自检能力。

3、技术管理和交底

监理部专业工程师根据各专业工作的需要召集监理组专业工程师布置各阶段质量控制工作要求,监理组各专业工程师在分项工程开工前对相关的监理员进行交底,明确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提出现场控制的重点、难点、要点和方法。

4、监理组现场质量控制工作

监理组负责现场质量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通过分项工程开工报告的审批、工序检查和验收、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中间计量支付等程序展开各项质量控制工作。通过测量(施工放样复核、中间工序检测)、试验(原材料抽检、标准试验复核、工序检测试验、砼、砂浆取样试验)、检验、旁站(砼浇筑、隧道锚杆、钢架安装、隐蔽工程)、巡视(现场材料管理、工艺检查)、纠正(不合格材料、不合格工序、不合格半成品)等手段和方法具体完成现场质量控制工作。

5、监理部质量管理工作

监理部负责全线的质量管理工作。组织全线质量专项检查(如隧道初期支护厚度、平整度、实体强度的专项检查;工地试验室工作的专项检查;桥梁施工专项检查;路基软基处理地段的专项检查;试验路检查等)、月度考核评价(现场质量抽查、质量保证资料审查、不合格处理记录的审查)、中心试验室抽检数据分析(试验检测月报分析)、现场质量问 题分析与讨论(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现场及时予以指出、共性问题召集各合同段技术管理人员和监理组相关工程师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现场指导等工作(包括承包人技术管理工作和监理工程师的现场工作)、计量支付审核期间的质量抽查和数量复核;参与设计变更方案的评审;审核隧道地质超前预报、质量监测和监控量测的结果。

中心试验室对工地试验室完成的标准试验进行复核验证,按合同文件规定完成5%的抽检,通过独立抽检一方面发现施工过程及实体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验证承包人工地试验室试验结果的真实和可靠性。中心试验室和监理部通过定期对工地试验室工作的检查,指导、考核、评价工地试验室工作,促进工地试验室试验、检验能力的提高及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切实指导现场施工及质量控制。

5、不合格处理

监理组在原材料抽检和工序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由监理组专业工程师和监理员督促承包人进行现场整改,监理部抽查整改结果;由中心试验室抽检和监理部现场抽查发现的不合格,除由监理组工程师督促进行现场整改外,由监理部专业工程师组织对整改结果进行检查验收。对重大不合格,除全面进行整改外,组织召开专题分析会,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和质量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在项目内进行通报,引起各方的重视,预防同类问题的再发生。

6、当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现场材料的管理不规范。

材料进场的抽检工作各方比较重视,承包人自检、监理组和中心试验室的抽检工作都做得很好,但材料在现场的管理比较差,堆放混乱、标识不清、串料、污染等现象普通,可能导致材料误用或不合格材料的错用。

2)、定期质量评价不够

往往把质量现象当作质量本身对待。施工中注意工序检查、工艺控制,但分项工程完成后的系统检查和验收较弱,过程中数据分析比较少,施工完成后的跟踪检查不足。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或隐患的发现不利。

3)、项目经理部技术管理人员配置不足或不能胜任工作。

现场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数量不足;部分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不能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施工自查能力弱。

4)、项目部技术管理有待提高

特别需要加强对现场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编制各分项工程施工的具体工作标准和要求,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自检力度,减少不合格工作。

四、质量管理工作的思考

1、建设各方各尽其责是各项工作得以保证的前提,既不能错位,也不能缺位。各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检查和改进是各方工作质量及工程质量的保证。

2、质量通病必须常抓不懈

将本项目可能出现的质量通病逐项列出,编制一份质量通病检查清单,在日常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质量通病现象,列举出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及诱发因素,在施工中加强检查和控制,预防质量通病的发生。

3、抓好本项目的重点和难点工作。

隧道初期支护的厚度、平整度、实体强度控制;

隧道二次衬砌的厚度、强度;

隧道渗漏水处理;

桥梁砼质量控制;

进场材料的现场管理;

高填方的压实及测降观测;

隧道监控量测及超前预报工作。

4、加强合同管理力度,做好事后验收控制从合同管理的要求出发,督促项目部按施工合同要求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施工过程中严管,出现的质量问题重罚,强化具体施工队伍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减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对施工质量产生的影响,切实控制好施工质量。

篇6

一、工作方面:认真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务实工作

1.沥青施工队工作

主要负责路面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安排全队的沥青施工任务。全年我们施工队始终以高昂的斗志、优良的质量、超前的进度、最小的成本、绝对的安全较好的完成了今年的施工任务。

2、安全管理工作

我时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安全生产为中心的工作思路,两个月来组织了两次安全大检查和两次月度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3、招标采购工作

招标采购工作是公司创造效益的第一道关口,事关利益得失,也是容易发生问题、倍受别人关注的工作。 我非常感谢领导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 我绝不会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作为采购部分管领导, 我正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 力争尽快对所采购的物资达到一定的认知程度, 熟知所购物资的性能、特点 、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市场行情以及生产厂家特点等,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性价比最优的目的。近一个月以来还牵头完善了一些采购资料并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名录库。

4、生产施工队工作

施工队能够积极配合各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施工任务。

二、思想方面

严格要求自己。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牢记组织和领导的重托,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立足基层、磨炼意志,扎扎实实做事、干干净净为人,勤奋敬业、锐意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树立了良好形象,较好地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 特别是注意不能将工作中的急躁情绪传递和带给部门下属人员,应体谅和尊重个体的差异性。

篇7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102-02

医院档案是医院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医院重要管理运行的真实历史记录, 它不仅可以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完整的厚重Y料,而且能为医院科技文化建设积聚生动丰富的人文资产。因此,充分掌握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对策,规范地做好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对准确把握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发展的特点,提高医院的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医务人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有着积极作用。

1 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医改进程的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医院规模的扩大、功能的增强、服务能力的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质量的提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也随之得到了相应加强。但由于各种原因,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仍处于传统的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与新医改形势下日趋完善的医院功能定位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管理工作的提档升级。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问题及隐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1 考核不完善,利用率不高

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和等级医院创建工作的深入,医院内外各类规范性文件越来越多,医院内部涉及医疗管理、护理服务、科研教学、管理运行、后勤保障和党建行风等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和健全,日常管理逐步规范,产生的大量管理文件和资料也逐渐纳入档案管理的收集范围,丰富了档案管理服务的内容。但涉及档案管理自身的制度建设却十分滞后,管理内容也没有随着医院建设步伐的加快而与时俱进,没有随着医院管理的提档升级而充实和完善,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统一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由于大多数医院没有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综合目标绩效考核方案中,导致档案收集的约束性小、强制性不够,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内容没有纳入;档案工作本身也只注重加强对面上的档案载体的管理,没有对蕴藏在档案载体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深入分析,因而造成档案的有效利用率低,难以与新医改形势下的医院管理工作相匹配。

1.2 服务手段单一,档案的信息作用难以发挥

社会的发展进步促使档案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医院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有增无减,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所发挥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新医改的一些重要内涵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工作内容和要求,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总结和集成,反映医院建设与发展的、连续性的历史、文化、管理等内容的载体资源的完整性就会缺失。当前,大多数医院的档案服务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单一模式上,服务方式还维持在你来我查的层次和较低的馆内阅览的被动形式,档案利用还未真正转化为信息资源开发的高层次阶段,尤其是新医改的一些重要文件精神未能及时充分转化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导致档案工作在医院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未能真正发挥,领导者决策服务的能力仍显单薄。因此,加速医院档案信息由传统、单一管理向现代化、集成管理转变,主动适应医院改革发展需要已是当务之急。

1.3 硬件建设落后,档案信息化管理应用后劲不足

加快档案信息化系统建设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促进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目前,此项工作明显滞后于医院管理的各项信息化建设步伐。虽然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已经普及,但大多只能用于档案单机管理检索,文档一体化建设的步伐比较缓慢,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全院档案实行统一管理和应用还未全面覆盖,利用缩微复制设备、光盘存贮技术及先进的库房设备等现代化手段实现档案编目标引集约化和自动化的更是凤毛麟角,有的医院只是为了应付档案管理升级验收的需要而摆摆样子,使应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管理档案的现代化手段长期以来只停留在初级阶段,距离全面实现档案信息化系统管理的真正目标还很遥远。

1.4 专业人员缺乏,服务能力待提升

虽然在医院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但大多是由其他岗位转岗,具备档案专业技术资格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屈指可数。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事业心不强、专业知识欠缺是当前档案管理人员的一种普遍现状,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主动服务意识淡薄、工作针对性不强,水平和能力仍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上,缺乏应有的创新和活力。另外,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和加工的能力欠缺,无法应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与新医改的发展形势也明显不相适应,特别是围绕推进新医改和医院中心工作,运用档案管理手段,多维度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服务的观念不强,因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满足医教研防需求、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在医院管理中发挥其实效作用的功能没有充分体现。

2 解决对策

随着新医改进程的不断加速,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和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切实从改进管理思想、提升管理手段、探索管理方法和培养管理人才等多方面强化,以满足医院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2.1 建立考核体系,增强档案意识

医院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无论是开展管理活动、医疗行为、教学科研、科技交流,还是医患沟通、应急响应、健康宣教、纠纷处置,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医药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政治敏锐性、工作预见性、研究前瞻性,不断改进管理思想,创新工作思路,树立和增强依法治档、改革管档、开放办档的思想观念,要与时俱进地健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各个管理环节,促进依法管理和规范管理力度;要通过加强宣传,建立人事考绩档案、科研档案、医德档案等在实际工作中的考核运用,促进全员档案意识的形成,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利用在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评先评优中的支撑优势;要通过结合医院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运用档案管理的工作实际,制定规范的档案考核指标,纳入全院评价考核体系,提高全院职工依法依规归档的自觉性,使档案管理与医院日常基础管理、医疗业务工作同步发展提升。

2.2 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运用和日益普及,大多数医院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标准化的数据库管理也日趋完善,但随之而来的以新载体形态方式出现的各类档案大量涌现,如,机读型、缩微型、视听型等新型载体档案已广泛应用,如果档案管理人员不能主动适应这些变化,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和各种应用软件的操作技能,就难以承担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因此,信息技术知识应作为每一个档案工作人员的必修课[1],要不断加强培训和再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积极跟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并要在认真研究探索医院广泛应用的以电子病历为主要内容的电子办公环境下的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基础上,确保电子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及长期可读性,加快实现档案电子化、操作电脑化、信息传输网络化,资源共享化的档案信息化目标[2],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医院的改革发展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2.3 实行综合管理,提升管理效益

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档案管理责任都分散在各部门,没有一个对口部门对医院内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尤其是没有将档案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规范化的综合管理,档案在医院管理,特别是在医改中的作用就难以充分体现。经过长期实践,我们认为对现有档案采取集中、规范的管理形式,有利于从宏观规划、制度设计、规范要求等多方面实行统一领导;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有利于对档案实体进行统一管理,提升管理效益;有利于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积极性,集中精力开展编研活动,对资料、信息、档案进行深层次的一体化开发和综合加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满足新医改形势下医教研防工作的新需求。

2.4 创新服务利用,发挥社会效益

实现为医院建设和发展服务是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档案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中有所作为、树立地位的重要途径。做好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生命线,档案服务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档案工作效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对提高全员档案意识至关重要。档案服务工作必须要从利用档案和加强档案业务工作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针对医院提档升级对档案信息需求日益增长的现实,逐步使档案资源的触角由历史向现实延伸、由职能科室向临床一线延伸、由单一的纸质文书档案向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档案延伸,增加档案的鲜活度。另一方面,要找准档案服务的切入点,增强档案服务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前瞻性、有效性,拓展档案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档案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延伸服务内容,推进服务落实,最大限度地满足管理一线、临床一线的工作需要,亩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3]。

3 结语

新医改形势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能力,主动适应现代化医院的发展趋势,用优质的档案服务积极参与到医院各项管理工作中来,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工作在服务医院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使档案工作真正承担起为医院改革发展服务的责任,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服务。

参考文献

[1] 曾小鲁.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福建医药杂志,2007(3):34.

篇8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7-0210-02

21世纪人类活动的主题之一就是创新,创新是人类继续发展、进步的关键,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进行创新。

一、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档案管理意识的影响,档案人员缺乏优胜劣汰的危机感,缺乏创新的精神和应有的活力,没有创新的主观愿望,因而档案中潜在的价值不能充分地开发出来,致使档案工作与企业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协调。

1.企业档案服务人员服务意识差

现在一些企业的档案工作人员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缺乏危机感,尤其缺乏服务意识[1]。他们认为读者是否查到了需要的资料与自己毫无关系,每天只要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就是做好了自己的工作。缺乏服务意思主要表现在缺乏对读者的人性化关怀,所谓的服务也只是坐等读者前来询问,有问才有答,甚至很多人员读者前来询问根本不予理睬。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档案事业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迅速、准确、有效地提供档案材料。为企业科研和党政管理等项工作服务,充分发挥企业档案对企业职员教育的主导作用。因此,企业档案管理服务意识的提高与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已是势在必行。

2.企业档案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低

当前在大多数企业中都存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低的问题。一些档案馆奉行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不作为”行为方式[2],使人们形成档案职业清闲、舒适的印象,档案职业成了很多好逸恶劳者的理想职业,很多低学历、不思进取的人拉关系、托门子成了档案管理工作者。同时,一些企业档案职位成为老弱病残的照顾岗。档案从业者整体素质不理想,从业者中受过高等教育尤其本专业高等教育的比例远低于其他许多行业。

3.企业对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淡薄

企业领导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实作用缺乏认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实践中,由于一些企业领导观念的陈旧和思维定势,认为档案的管理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这制约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企业档案管理创新

1.提高企业档案从业人员的素质

首先,企业档案人员要树立创新意识。档案工作的创新来自对档案管理的新想法,没有创新的认识,档案创新就无从谈起。其次,要培养知识的创新能力。档案工作者应努力优化自己知识结构,持有怀疑的精神,使自己成为适应、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另外,档案工作者还要培养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的能力。

2.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者观念的创新

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档案管理员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认识,树立档案管理创新的观念。观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必要前提,观念创新的思想须始终贯穿着管理创新的全过程。观念的创新就是使管理创新得以成功的保证。创新必须确立现代化管理意识。使企业档案管理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把知识和创新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的管理目标。档案管理员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来加强企业的档案管理[3]。开辟企业档案管理发展的全新途径。

3.创新管理模式

应在档案管理上创新,改进工作手段,尽量简化档案部门长期推行的一些烦琐、呆板的操作程序;档案工作者也要善于思考,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4]。其实,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如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管理,将档案的详细信息输入计算机,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分类、查询等工作。

总之,企业档案的创新是档案事业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和源泉。要做好档案管理的创新,思想上就要高度重视,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创新的工作思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员要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及时对现代信息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找出不足,又要主动为社会提供热情的服务。只有创新,档案管理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吴桂敏.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思路的理性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

篇9

1.前言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属于煤矿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构成要素,由于煤矿机电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各种机电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再满足于煤矿机电技术实际发展需求,再加之煤矿生产具备较高风险性,一旦管理环节出现任何问题,就可能会引发矿难事故。因此,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2.煤矿机电基本管理现状分析

就目前而言,煤矿机电在日常管理活动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第一,机电设备本身存在着问题。煤矿生产必须要投入大量的机电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往往都具有一定的使用周期,当其逐年老化之后,必须予以进行维修。然而大多企业忽视了设备的保养与维修,或者是维修并不及时,进而由于设备问题而引发了各种风险[1]。第二,操作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煤矿生产环节,通常需要多名操作人员同时进行作业,而其中任何一个操作人员在作业中出现问题,或者是责任意识欠缺、操作技能不强等都会引发安全事故。同时,煤矿生产环节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工作现场环境较差,工作时间相对较长,无形中增加了操作人员的疲劳程度,从而提高了风险发生概率。第三,管理制度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尽管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大力强调煤矿安全生产,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各种管理制度以及实施细则,但在其具体实践环节,许多企业却忽视了管理工作体现出的重要性,也并未将其落到实处,管理程度与成效因此而受到较大影响。

3.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主要实践策略

3.1不断增强机电设备基本管理力度

首先,实行依法综合有效管理。煤矿企业通过严格执行与实践法律规范,以此方式成功解决现场实际设备管理操作问题。其次,落实监督监管责任。煤矿安全生产中严格落实监督监管责任,可以通过奖惩机制实现。这就要求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与惩罚机制,针对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必要的经济处罚,而针对管理工作当中绩效相对突出的工作人员,则可给予相应的奖励,用以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再次,加大设备基本资金投入[2]。对于机电设备主要维修环节与改造环节,都需相应的加大资金投入,并定期更新改造设备,使之能够满足煤矿安全生产发展需要。最后,根据企业生产需要,推行理性开采,通过不断的推广新技术、更换新装备,以及加强管理等,增强机电设备基本管理力度,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整体效益。

3.2不断提升操作人员综合素质

提升操作人员综合素质,除了予以定期在岗培训之外,还可以通过适当提升其工资待遇实现。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同时其技术水平也应达到一定要求,以此作为机电技术管理实践过程当中的前提与保证。而这就需要给予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在岗培训,以培训、实践以及提高作为基本理念,制定出标准的培训计划,并定期选拔优秀人才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以提升其专业技能以及基本业务素质,使之能够胜任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同时,采取案例分析联系实践操作的形式,将操作人员理论知识成果转化为实践经验。煤矿企业可以给予机电人员进行现场作业技术培训,使之可以将其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提升其综合性素质。

为了拓展技术人员工作思路,还可邀请业内知名专家或学者前往企业进行知识宣讲,或以讲座的形式宣传基本注意事项等。通过加强与各个高校之间的协作,形成较好的人才培养氛围。除此之外,企业还应一定程度提高操作人员工资待遇,采取绩效评定方式,形成奖励机制,予以其良好的晋升空间,以此方式激发操作人员工作参与积极性,培养出更多技术骨干 [3]。

3.3真正落实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否能够真正落实,是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得以实施的基本保障与重要依据,在煤矿安全生产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机电技术知识正处于不断丰富与完善的过程中,因而管理制度也必须适应其发展,这就必须对相关管理制度实施及时更新,使之能够真正落到实处。首先,煤矿企业要制定出技术管理针对性考核文件,并严格落实该考核文件中所规定内容,使机电技术管理操作更具规范性,从而提升整体管理质量,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其次,针对机电设备相关检查制度方面,可采取上岗检查制,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重点定位于各关键岗点及要害场所,当岗位轮换之后,需实施全方位检查,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此外,煤矿企业还需制定严密的管理计划,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所有工序均要编写安全管理计划与具体管理流程,并指派专业管理人员对生产现场实施跟踪全程管理,而对于部分重点生产区域,还应由相关领导深入到现场进行指导与监督,确保所有的生产工序都与相关流程标准相符合,以此方式提升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整体质量水平。

4.结束语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煤矿企业不断获取效益和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努力提高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水平,并在煤矿安全生产实践中应用和推广,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和潜能。

5.参考文献

[1]程天标.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0(10):10-13.

[2]舒林,姚立亚,赵艳丽,耿娜.浅析煤矿机电事故的原因分析与技术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1,12(12):230-232.

篇10

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船舶修理

截至2012年6月15日,分别完成了四艘船舶的特检修理工作,修船前期工作,始终坚持早准备、早布置、早落实的原则,提前做好修船前的准备工作,保证船舶进厂修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控制修理费用,保证船期。修理过程中始终坚持技术第一、工艺为先的原则,重要工程部领导和主管在现场指导,例如小骅轮舵杆轴套和轴承的安装,提前与船厂进行沟通,在进坞前就进行拆卸,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了坞期,避免进坞后再拆卸可能导致的坞期延长或是二次进坞问题。某某轮左主机尾轴在进坞中分别发现裂纹,及时与船厂技术人员探讨解决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正确的施工工艺予以解决。某某轮修理中,解决了多年来影响船舶安全的自卸系统油缸漏油问题,既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又防止了漏油带来的一系列可能发生的污染问题。对上次遗留项目:NO3和NO4舱隔舱板腐蚀超标的项目,厂修期间主管尽心尽力为船东着想,利用掌握的技术技能,及时与船厂进行沟通,在保证修理工艺和修理质量的前提下,为船东节约了费用,节约了船期,确保顺利完成修船任务,从完成情况来看,基本达到年初制定的目标要求。

二、新接船管理

根据年初总部制定的接船计划,及早准备,谋划接管任务的落实,今年已经参加4艘新船的接管和试航工作,由于船东原因,试航后的船舶没有如期接管,但我们同样要求船员和主管尽量做好接管前的准备工作,做好随时接管的准备。特别在基础管理方面下功夫,在思想和技术上充分准备,做好接船各流程的衔接,选好前期进厂的几名主要船员,调动接船船员的工作激情,主管做好技术指导。及时做好试航期间发现的问题和缺陷整改,跟踪保修工作的开展情况,做到了及时跟进和消除。目前4艘船舶均已经完成试航工作,完成前期的PMS指令的编制,为接管后的正常营运打好基础。

三、基础管理工作

1、抓专项管理

2012年年初,在主管层面展开讨论,统一认识,强调副机滑油管理在船舶机舱管理中的重要性,出台船管三部2012年第一期船管动态,针对船舶对副机(中速机)滑油管理认识上和操作上的不足加以纠正,提出正确的管理措施和管理要求,同时,要求主管进行跟踪船舶的执行情况,从上半年执行来看,各轮已经转变意识,认识到滑油管理的重要性,日常工作中已经重视对副机滑油管理工作,主管的跟踪力度也明显加强,从各轮反馈的滑油化验情况来看,正在向好的趋势发展,此项工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抓好、抓落实,抓出成果。

2、抓好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推进

积极响应总部关于信息化管理推进的要求,通过船舶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船舶管理精细化。今年,分别着重对备件模块和滑油模块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总部的有关要求执行。从目前我们执行情况来看,在信息化管理上还要进一步提高,要通过各个模块的相互关联作用,确保信息化系统中数据正确,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发挥信息系统作为提升管理工作的有力工具和平台。以信息化管理为抓手,全面推进船舶精细化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某某三艘船舶的备件数据初始化工作,由于船东和系统的原因一直没有正常化,三艘船舶的备件模块不能有效运行,将进一步与船东和技术部沟通,争取在下半年完成该项工作。

3、抓流程监控、严格控制船舶成本

作为第三方管船公司,在船舶成本控制方面必须建立起一个严控的流程,用好船东的每一分钱。在保证船舶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船舶的经济性。我们通过相应的监督流程,保证船舶备件、物料的申请、审核、报价、等每一环节都处于一种有效监控的状态。既保证船舶能够及时得到相应的备件、物料,满足生产、安全的需要,又保证成本能够合理,安全的使用,防止出现浪费和违规现象。

4、抓好节能工作

节能工作也是我们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如何在保证船舶安全营运的基础上,控制好船舶成本,节能减排是一个大方向,一个管理目标。年初,根据船东营运需求的调整,结合目前市场运力过剩的情况,提出在部分船舶中实行经济航速,我们前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针对单船制定了相应的指标,同时考虑到降速航行对主要设备在技术管理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发船落实和执行,并保持有效跟踪。从近几个月的执行情况来看,节油效果良好。目前神骅中海的船舶主要是四艘新世纪型船舶实行降速航行,从前期的主机开108rpm降到现在的102rpm。据不完全统计,正常航行每天实际节约燃油2.5吨左右。时代航运的船舶在年初也要求实行经济航速,但受航线和租家的影响较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经济航速,几艘银字头船舶的节能工作,会根据船东和租家的要求及时调整。在目前情况下,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数据的统计和整理,在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节能工作。

5、加强现场管理

积极推进主管跟船和现场办公,按照公司预控关口前移、工作重心下移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主管到船工作和现场培训指导作用,坚持现场办公原则,积极推进主管跟船和驻港制度。如在修船前、中海安检的迎检、发生突发事件或事故险情及有计划的跟航等。本年度截至目前,机务科上半年(统计到6月15日)分管领导和机务主管累计上船60艘次(包括驻港检查、跟航、试航、修船),64人次,累计在船299个工作日,其中,分管领导累计上船12艘次,在船 16个工作日。

四、三项成本统计情况

项目

航修(万元)

备件(万元)

润料(万元)

物料(万元)

指标

482

892

964

560

系统费用

60.3174

102.54

63.3811

163.6493

进度

13%

11%

7%

29%

费用统计进度较实际进度慢的原因是,系统中统计的都是已经开票后的费用;已经发生,但未开票的费用(占比相当比例)没能够在系统中反映出来。三部船舶的三项成本指标整体控制良好,没有存在超进度的情况。

五、事故险情情况

截至到2012年5月30日,机械设备方面的险情和事故情况如下:

1、2012年1月21日,某某轮因皮带故障,影响卸货11.3小时。(险情)

2、2012年4月12日xx轮由于左主机#2缸高压油泵油量调节螺钉锁紧螺母松脱,造成该缸油量突然增大,单缸超负荷,过热造成该缸拉缸。单机航行4小时,中心认定为责任性轻微机损事故。

3、2012年5月10日,xx轮由于船员操作失误,导致1号副机飞车,造成曲轴过渡磨损,NO2缸拉缸的机损事故,中心认定为责任性小事故。该事故反映出来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管理上的重视:

1)      船员安全意识淡薄,对柴油机的检修和保养缺乏必要的风险评估;

2)      判断故障的思路不够清晰,技术、技能水平偏低,特别是当发生了飞车的后期检查和判断失误,过于草率的进行二次启动,导致事故的扩大;

3)      船员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特别是对于曲轴这种关键的部件,表面的工作状况要求,光洁度、锥度等标准不了解,不清楚,盲目自修;

4)      存在侥幸心理,隐瞒不报,耽搁了修理时间,扩大了修理范围;增加了船舶的不安全因素;全局意识不强,安全意识不强。

5)      本次事故发生,反映出公司主管对船舶的监控力度还有待加强,监控的方法方式需要多样化,要多渠道的了解,便于对船舶状况有全面的掌握;

6)      公司对船舶的指导要加强思想认识方面的指导,鼓励船舶上报实际困难与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思路方面多对船舶进行指导。

从以上事故和险情情况来看,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对船员的技术指导,另一方面,要提高船员的责任心,进一步落实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和验证执行效果。

五、存在不足

1、对船员的在船培训力度要有提高,要更有针对性,特别是在技术管理方面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2、主管要加强学习,要学会用数据说明问题的能力,对船舶的指导要更具体,更专业,不能凭经验,对船舶设备的了解要深入到具体数据层面。

3、在目前市场极度不景气的情况,要有更多更好的措施,保证船舶安全,同时要控制成本,这方面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合理控制各项费用。

4、船舶管理评估报告和事故剖析档案的填报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5、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还要提高认识,并且真正重视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保证信息系统为我们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

六、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修船工作,根据计划下半年我们还有2艘船舶需要修理(xx、xxx),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根据船东提供的消息,xxx轮有可能在今年安排修理,我部已经布置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确保顺利完成修船工作。

2、做好新接船的接管工作,由于船东接船计划的调整,下半年的接船任务可能会异常繁重,需要及早制定措施,予以应对,确保接管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保证接的下,开的好,保证安全。

3、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根据年度指标做好预控工作,做好下半年备件、物料的审核、订购工作,确保完成技术部下发的各项经济指标。加强设备的技术管理,督促船员利用航运任务不紧的有利时机,扩大自修范围,提高设备的完好率,本着安全、经济、高效的原则,为船东降低船舶经营成本,保证完成年初制定的技术指标。

4、拟举办一次专题培训,针对目前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拟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对我们主管和主要干部船员进行一到二次专题培训(净油机或增压器或调速器,内容另定)。

5、加强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工作,保证信息系统的数据真是、有效、及时,在成立信息化工作小组的基础上,定期总结信息化工作的进展情况,真正发挥信息化系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篇11

我国石油在流通环节中,往往存在着油库计量不准确、油库计量体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油库正常的运行。针对这一情况,有必要对我国油库计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油库计量改进措施,以促进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

1油库计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油库计量管理常见的技术问题

我国的油库计量技术仍然停留在相对比较落后的阶段,所使用的油库计量技术也局限于传统的油库计量管理技术,在进行油库管理运行的过程中,使用的油库计量管理技术手段也比较粗放。与此同时,目前大部分的油库的规模都比较小,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研究体系,所进行的油库计量管理技术应用工作也比较局限。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计量技术的发展,我国逐步重视油库计量技术的管理工作,并成立了相关的研究单位,进行相应的油库计量技术研究。但是,由于进行油库计量技术的理论研究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计量数据、研究成果作为支撑,这就导致我国的油库计量技术理论研究工作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阶段,也难以跟随着油库计量技术的实践发展作出相应的理论创新研究。

1.2油库计量管理过程常见问题

油库计量管理过程是一个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复杂过程,尤其是在进行油品数据实时计量的工程中,要面临着很多复杂的计量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相关的计量工作人员具备着扎实的计量技术基础功底,能够专业的应对可能出现的计量问题。与此同时,还要求石油化工企业能够根据油库计量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计量环境,制定一套严密的计量技术管理体系,保证油库的情况能够随时得到有效的反馈,切实保证计量的实际效果方法。但是,在目前的油库计量管理工作过程中,大部分的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计量之前,并没有形成对于油库计量的详细了解工作,也没有及时的进行对油库管理情况进行实时考察,这就给油库计量管理的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产生了阻碍。

2解决油库计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探析

2.1提升油库计量管理技术水平

在进行油库计量管理技术应用过程中,想要快速的提升我国现有的计量技术手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首先,要加强对我国石油化工计量工作人员和研发人员的计量技术水平的培养工作,保证从事油库计量管理行业的技术人员,具备着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例如,延长我国高校、专业技术学校的石油化工专业大学生群体的实践时间,丰富实践方式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升我国现有的油库计量技术水平,不断进行我国的油库计量技术创新研究工作;其次,可以在进行油库计量管理运行过程中,督促石油化工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石油化工技术体系的建设工作,并不断的从国外购进先进的油库计量设备,让相关的工作人员在使用这些设备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计量管理工作经验,提升油库计量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从总体上提升我国现有的油库计量技术管理水平,进而有效的提升我国的油库的运行效果。除此之外,从体系建设的角度来分析,还要加强对石油化工企业周边的交通设施的完善工作,降低油库计量管理工作的运输成本。

2.2提升油库计量管理水平

油库计量管理工作是事关油库稳定运行的大事,在进行油库计量管理运行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对石油化工企业的计量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计量管理技术手段的应用工作。首先在进行油库计量管理运行之前,相关的石油化工企业要根据油库的实际情况和油库的实际计量环境进行相关的计量管理制度的制定,严厉杜绝威胁到计量效果的各种因素的出现,保证油库计量管理的顺利进行;其次,石油化工企业要根据油库计量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计量体系和计量设备系统的购进,做好计量工作人员的定位工作,保证计量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石油化工企业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自身的油库计量技术管理行为,保证油库计量管理的安全顺利进行。

3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油库计量管理运行过程中,为了保证油库计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从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层面,对油库计量管理进行分析研究。与此同时,还要在分析计量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油库计量管理工作和计量技术使用工作的未来发展对策,以促进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广生,何登刚,王涛,刘国建.强化计量管理提高乡镇企业用气管理质量[J].工业计量,2003,(S1).

[2]张利锋.炼油企业中的计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

[3]单秋梅.建立和完善微机网络系统提高计量管理水平[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