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图书馆结对帮扶

图书馆结对帮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24 01:41: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图书馆结对帮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图书馆结对帮扶

篇1

理论纵横

(4)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谊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分析 田武军

(7)俄罗斯图书馆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王玮

(10)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浅谈——以蓝田县图书馆新馆建设为例 王光年

(13)河北省高校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现状与思考 王华 张晓光 申健 王媛媛 刘卫平

(17)西安市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 程宏利 周育红 惠涓澈 杨颖

(20)陕西省澄城县农家书屋调研报告 李小莉

服务论坛

(24)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证研究 惠涓澈 赵冰 程宏利

(29)基于"出发点和根本目标"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探析——以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 梁转琴

(32)新形势下部队院校图书情报人员所应具备的知识与素质——兼论图书情报人员的“耳目”、“尖兵”、“参谋"作用 马光华 张文

(37)图书馆开展老年读者群体延伸服务的探析 曹洋

实践天地

(41)学科服务中最新学科研究热点与前沿信息的搜集与推松——以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 燕辉

(45)关于“浅阅读时代”构建公共图书馆专业馆员制度的若干思考 边晓红

(48)读者行为失范研究 陆浩东

(51)同书不同索书号——谈善本古籍在提取中的难题及其解决方案 刘玉芬

(54)榆林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张建娥 殷长庆

资源建设

(57)党校教学资源知识价值链构建探析——以广东省党校为例 陈丽翎

(61)清代扬州藏书楼述评 孔为民

书情检索

(64)《两岸常用词典》在台湾出版 无

一线调研

(65)圈书信信息开发服务进展研究——基于1991—2011年图书馆信息开发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何丽春

(69)我国图情领域关于阅读研究进展的定量分析 马兰

学术沙龙

(72)公共智慧服务何以可能:馆员专业修养与图书馆公共智慧服务——2012年陕西图书情报界第3期主题学术沙龙纪要 熊伟 杨艳

数据信箱

(75)2005年我国公共图书馆自动化设备有关数据 无

(75)2006—2009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被引次数超过100次的高校图书馆一览 无

(76)2006-2009年核心期刊发表高校图书馆论文数一览 无

书情检索

(77)上架新书 无

(78)《留园印记》获评“中国最美的

书” 无

(78)西安图书馆举办2012年业务基础知识培训班 无

业内动态

(79)2012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暨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在广东东莞隆重召开 无

(80)陕西省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举办“社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研讨会 无

(80)高校图书馆与县级图书馆结对帮扶工作阶段总结暨经验交流会于日前召开 无

篇2

一、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1.倡导阅读,提供信息服务

公共图书馆是全民享用文化服务的平台,是培养公众阅读习惯和能力的主力军。在提供普遍的大众文化阅读服务的基础上,可以深化阅读服务体系,提供少儿文化阅读服务、学人文化阅读服务、工商界人士文化阅读服务、官员文化阅读服务、文化工作者阅读服务等,倡导全民阅读,提高人口素质。

公共图书馆依托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和服务优势,通过搜集、整理、开发、传递向社会各界提供项目咨询、课题检索、科技查新等信息咨询服务,最大限度的为社会提供信息支持。

2.文化休闲,促进和谐社会氛围

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是保障和实现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活动中心之一,其休闲娱乐功能日渐丰富和活跃了公众的文化生活。舒适的人文环境,设备先进、设施一流的文化活动场所,观影、展览、讲座等文化活动正能满足公众的不同文化需求。

图书馆针对弱势群体提供的个性化、人性化服务,极好的诠释了公共图书馆的公平性和公益性特征,切实保障了公众的文化权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3.弘扬文化,承担社会教育职能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图书馆是保存和弘扬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阵地。通过收集、保存、整理文献资源,建立特色数据库、文献数字化等工作,进行文化展示、文化教育、文化交流,为公共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图书馆也历来承担着教育的功能。正如先生所言“教育不专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关,第一是图书馆”。在共享工程远程教育、建立流动阅读点、儿童启蒙教育等方面,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始终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吉林省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具体措施

1.依托馆藏优势,引领全民阅读

书房建设,阅读近在身边。从2011年7月开始,吉林省图书馆推出了“百姓书房”和“学生书房”建设项目,根据各自不用需求,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部队、派出所、村镇、街道、商场、宾馆、学校等地配备图书、报纸、期刊,并定期更换,让公众能随时感受到近在身边的阅读。

图书数字化,阅读触手可及。2011年9月14日,吉林省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正式启动,面向公众提供数字化阅读服务。2012年11月28日,吉林省数字阅读联盟平台启动,实现统一认证、统一检索、文献传递、在线学习、培训等基本功能。2014年9月23日,?⒍?“吉林云图”,省内49家联盟成员馆的逾十万注册读者均可登录“吉林云图”阅读百万册电子书、300多种报纸、近3亿篇中外文期刊元数据以及丰富的音视频资源。

快乐阅读,从此爱上图书馆。“小小图书管理员”、“青青草”英语绘本沙龙、“在阅读中遇见美丽的自己”――作家进校园活动活动,能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爱上图书馆;经典美文朗诵会,可使听众在韵味悠长的节奏中感受阅读带来的无限欢乐。

2.开发特色馆藏,传承文化全民共享

特色数据库建设。目前吉林省图书馆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已建成20个特色数据库,包括吉林二人转数据库、东北抗联数据库、萨满文化数据库、打牲乌拉数据库等等。以详尽的文字、图像,系统展示了吉林省的地域文化、民风民情。此外,松花石、建筑遗迹、吉剧等数据库业已完成即将呈现给广大读者。

文献数字化。吉林省图书馆馆藏的大量民国文献和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更好地发挥其使用价值,文献数字化工作已经开展,目前已拍摄30余万拍。

3.创建品牌活动,打造文化休闲中心

电影放映、音乐会、演奏会、展览、公益讲座等,是图书馆送给广大人民群众的免费文化大餐。吉林省图书馆新馆投入使用后,为观众奉上7场音乐会和1场话剧演出。2016年举办各类展览展示20项,定期举办“文化吉林”讲坛31期,还与省社科联共同举办了吉林社科讲坛15期,协同其他单位开展讲座6期。

4.加强基层服务,关注弱势群体

加强基层服务,是图书馆践行公共文化服务着力发展的重点。吉林省图书馆一方面立足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向各基层服务网点提供讲座资源、致富信息等,举办文化共享工程技术骨干培训班,培养业务骨干;另一方面,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与县级图书馆结成帮扶对象,送图书,建学生书房,邀请学者到当地做讲座,一对一为县级图书馆培训业务骨干。

吉林省图书馆非常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成长。请高校志愿者为农民工子女辅导功课,建立农民工子弟校学生书房,邀请儿童作家为农民工子女授课,连续举办六届农民工子女书画精品展,提升了农民工子女的自信心和使命感。此外,吉林省残疾人书画摄影艺术展的展出,观者在赞叹其才艺精湛的同时,更加深了对残疾人士的社会认同。

三、努力的方向

1.合理结构布局

基层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就吉林省公共图书馆第五次评估的情况而言,公共图书馆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吉林省图书馆在巩固现有帮扶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大投入力度,以点带面,让帮扶成效逐步扩散。

在网点布局方面,省内各图书流通站和书房,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不能成为死棋,完善网点之间的联动和互动,优化图书馆结构。

2.精深服务对象

从服务对象的年龄层次而言,成人服务重于少儿服务,少儿服务重于低幼服务。吉林省图书馆少儿馆将低幼儿和少儿的绘本阅读分区管理,年龄分层服务正在加强,少儿馆发展中的结构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

篇3

美国的一位著名学者阿尔温·托夫勒曾指出:“21世纪世界农业将迎来大变革,全球范围内将出现‘第三次农业浪潮’——人类从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通过应用高科技成果,使农业变成一种崭新的知识产业。”为了迎接“第三次农业浪潮”的到来,许多国家不失时机地发展农村经济,由此带动了本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图书馆作为普及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机构,它面向农民大众,贴近农村生活,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因此,加快农村图书馆的可持续建设将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素质提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我国农村图书馆建设的现状

1. 区域发展不平衡

毋庸置疑,与城市相比,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一大截,在农村,农民看书难的现象非常普遍,据统计数据显示,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人口每年图书消费量不到全国的30%。而且由于受制于各地的经济水平,我国的农村图书馆的发展呈不均衡态势。目前,在东部的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图书馆的普及率有的到达了100%。比如,浙江省共有281个乡镇,2001年时浙江全省已经建设了乡镇图书馆897个,其中70%的乡镇都建设了图书馆。但是,同一时期的贵州省黔西南州总共才有8个县级公共图书馆,7个乡镇图书馆,这个数字占全州127个乡镇的5.5%。

2.设施简陋,藏书不足

根据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图书馆管理处提供的数据“全国乡镇一级图书馆总藏书量:8171万册,按9亿多农民读者计算,人均占有书为:0.08册,每个农民读者连半册书都未达到。”目前,在我国,很多农村图书馆的建设是一片空白,即使建设了农村图书馆的乡镇藏书偏少,数量上不能满足农民的借阅需求,而且藏书陈旧,图书结构不合理,内容不适合农民阅读,图书馆没有发挥到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作用。有些地方的农村图书馆甚至不向农民开放,图书馆形同虚设。

3.经费保障不力,专业人才匮乏

农村图书馆属于国办公益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属于政府职责,因此由乡镇的财政拨款支持建设。但由于乡镇领导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中,不太重视文化建设,因此农村图书馆的建设也就处处收到冷遇。由于不少乡镇把图书馆定位为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因此把目标定位求生存,根本不谈谋发展。对图书馆的经费总支出比重逐年下降,导致专业人才流失,用一些闲职非专业人员负责图书馆使图书馆建设更难。

4.农民图书馆意识淡薄

对我国广大农民而言,农村图书馆是他们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在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他们中有些人已经意识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可能贡献,但是大多数农民不能正确认识图书馆和知识带来的价值,所以他们对农村图书馆的建设采取了漠视的态度。有的大方即使建设了图书馆,农民也很少借阅图书。当他们产生信息需求时,农民很少会意识到图书馆是个可以获取信息的渠道,因此,农村图书馆有限的图书也得不到很好地利用,使大多数农村图书馆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二、农村图书馆的可持续建设

1.健全制度,重视农村图书馆建设

制度可以为农村图书馆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目前农村图书馆建设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大原因是制度没有明确定位它在新农村建设乃至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农村领导们对它重视不够。目前,我国虽然去年针对图书馆建设制定了很多方针政策,但毕竟没有一部明确的立法,因此,执行难度很大。在这段“图书馆法”空白期间,各地也应足够重视地方图书馆和农村图书馆的建设,明确责任,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方案中。地方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一级政府应对农村图书馆负有首要责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把党和政府重视农村图书馆事业、重视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精神宣传好,贯彻好,进而落实好。

2.广辟投资渠道,兴办农村图书馆

制约我国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经费问题,而最大的难题则是经费来源问题。公共图书馆具有公众性、公益性、服务性的特点,政府拨款是发展图书馆事业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任务尚重,目前我国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仅占财政总支出的0.45%,而专门用于农村图书馆的经费就更少之又少了。因此,另辟出路成为了唯一的选择。政府可以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图书馆建设的领域。可以鼓励社会慈善机构、先富起来的农民或其他社会捐赠和经营方式的介入。具体说,就是鼓励社会慈善机构捐助建设或者以挂靠的形式兴办农村图书馆,或者鼓励乡镇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捐资或以挂靠的形式兴办图书馆。

3.鼓励图书馆界积极参与农村图书馆建设

农村图书馆的建设需要资源、技术、人才、设备、管理等各方面的支持。因此,鼓励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等帮扶农村图书馆,将对农村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助力。可以利用政府“文化扶贫”、“文化下乡”政策,以帮扶结对的形式鼓励公共图书馆给农村图书馆以技术和业务上的指导,并努力实现馆藏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这将农村图书馆服务质量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还可以通过争取高校图书馆尤其和农业院校图书馆的帮助,针对农民的需要提供帮助,以图书交流或大学生下乡送技术的方式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4.提高广大农民的图书馆意识和图书意识

农村图书馆的直接参与人和受益人是广大农民,因此,首先要提升图书馆在农民群众中的认知度,只有依靠农民才能真正完成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并实现它的价值。提高农民的图书馆意识可以通过讲座宣传,教育片、图书下乡等形式来普及图书的重要意义。鼓励农民自己管理和维护图书馆、自己选购书籍、定期开展读书报告等,也可以通过其他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他们在农村图书馆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参与积极性。只有把农民群众的图书馆意识提高了,农村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才有坚实的保障。

三、结语

我国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其可持续建设任重而道远,但是通过制度完善,鼓励其他资金进入农村图书馆建设领域,并且鼓励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等扶助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和提高农民群众的图书馆意识等可以帮助我国农村图书馆事业在未来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施润梅. 农村图书馆建设与发展[J]. 云南图书馆,2010.

篇4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205-01

1 概述

开展学生图书馆志愿活动,不仅可以弥补高职图书馆人员短缺的不足,还能为图书馆的发展注入活力,增强图书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广大志愿者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中,提升图书馆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认知度,同时也为有着更高追求、志愿参加公共事业的志愿者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得志愿者们不断提高、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图书馆与学生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基于此目的,我院南区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主题宣传活动之际,针对南区学生开展志愿者调查活动,以期了解我校区学生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态度和期望,通过分析学生的真实意愿,积极改进图书馆的志愿服务工作。

2 调查结果分析

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共316人,其中三年制高职生75人,五年制高职生241人;对于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来看,有275名学生愿意利用个人时间来参加志愿服务,占总调查人数的87%,这充分说明学生们非常愿意来图书馆进行志愿服务。对于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近65%的学生希望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来参加志愿服务,也有将近35%的学生希望利用午休的时间,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更好的安排自己放学后的时间。对于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安排,50%的学生希望通过班级传达,30%的学生希望通过院系或者年级来获取信息;同时还有20%的学生希望通过图书馆微信平台来推送信息,这样可以更方便快捷。

3 图书馆改进措施

3.1 创新资助举措完善育人机制,将资助育人与志愿服务相结合

图书馆联合所在党支部,根据我院贫困学生实际情况,以“结对子”的形式,即一名教工党员帮扶四名贫困学生,为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答疑解惑,让贫困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同时,这些受到资助的学生通过到图书馆进行志愿服务,提升自我,陶冶情操,为学校的进步提供了助力,图书馆再根据学生的表现与学生工作办公室建立反馈机制,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恩社会,立志成才,让学校的资助工作更贴近学生实际,做到帮扶更有力度,教育更加深入,效果更加明显。

3.2 建立志愿者信息资料库,做好人员登记与志愿学时认定工作,践行“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

从2016秋季学期开始,根据院团委的统一要求,所有志愿者的报名和登记都要在“志愿北京”网站上进行,南区图书馆与团委商议,将图书馆的志愿服务者信息共享,共同做好人员登记与志愿学时认定工作。

3.3 根据志愿者特点进行培训工作安排,提升培训质量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高职学生群体中,尤其是五年制高职学生,他们年龄相对较小,自律性稍差,很大一部分对做志愿者有意愿,但他们有一些顾虑,例如怕志愿服务挤占较多课余时间,怕自己做不好服务工作,“好心办坏事”。这就需要高职图书馆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

今年南区图书馆根据文献流通工作特点,将志愿者的培训划分成两部分,一是针对图书馆书库的文献上架、借阅和归还工作开展的较为专业的书刊排架方法培训,由校区主管亲自培训。培训内容不仅有《图书分类法》,文献信息标引的基础知识,还有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等与本馆工作紧密相关的常识。此外,我们还带领学生熟悉馆藏布局、文献排架方法以及新增添的查询系统的使用方法,并将书库书架的排架顺序合理化分绘制成图,做出标注后分发给志愿者,使得接受培训的学生能够一目了然。二是针对阅览室流通助理岗位开展的阅览规程培训,由于南校区阅览室兼具综合阅览和电子阅览功能,我们在招募志愿者时着重强调了具有计算机操作、网络管理等知识技能的要求,并指定由流通部门技术水平较高的老师对学生完成岗前培训。培训从计算机硬件维护、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与管理、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过程,既熟悉工作流程和阅览要求,也锻炼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其专业的知识技能学习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4 搭建志愿者交流平台,通过多项活动在书香中传递正能量

南区图书馆志愿者来自不同的二级学院,为增进志愿者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我们建立了图书馆志愿者微信群,定期通知公告,召开工作例会,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主题宣传活动中,志愿者协助图书馆开展了阅读知识竞赛活动、聘请我院毕业生为在校生讲述创业故事的真人图书馆活动、与团委共同组织纪念九一八・圆梦中华的宣誓活动等。这些活动为志愿者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既增进了志愿者之间的感情,使志愿者感受到“家”的温暖,也在书香中传递了正能量,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

4 今后的努力方向

4.1 建立规范的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规章制度

今年我们所做的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调查研究工作尚处在起步A段,今后图书馆要制定一套适合我馆实际情况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制度,从志愿者的招募、培训、考核、激励等方面全面考虑,还要将规章制度汇编成册,下发给志愿者,使志愿者明确自己的工作规范,促使其在参与图书馆管理、进行读者服务时有章可循,为志愿者有条不紊地开展服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4.2 编辑制作适合学院图书馆的志愿服务培训讲义资料

今年的志愿者培训我们是通过指定教师的方式完成的,准备的培训内容和资料较为仓促,我们已经着手修改和完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将教师的培训资料再次编辑整理,形成具有我馆鲜明特色的培训讲义。

篇5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0[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41(2012)04-0074-03

1 引 言

弱势群体是指由于社会或个人原因造成的对于现实社会不适应,在经济上贫困、政治上影响力小、文化水平较低、占有社会资源少的人群共同体。作为社会公益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如何关注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拓宽信息渠道,提高自我生存能力,不仅是其服务内容之一,更是社会赋予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内容。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网络资源及信息专业人才,图书馆有针对性地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法律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信息援助,让他们及时了解应该享受的政策和权利,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服务模式。在开展阵地服务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已有的条件,借助流动图书馆、汽车图书馆和网络及各种通讯手段使弱势群体不必亲临图书馆就可享受图书馆提供的各项延伸服务。3)服务手段。结合各种新兴技术和弱势群体特点,在技术层面不断推出丰富多彩的用户体验活动。通过建立网站,开展电子文献阅读、查询、咨询等服务,引导并指导弱势群体体验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专业服务。

2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实践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加大弱势群体服务力度,完善和改进服务方式,通过有效整合资源,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延伸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功能。2006年,我馆开始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实行服务倾斜,为他们免费办理借书证。2009年,随着我馆陆续全面实行免费开放,采取了取消读者借书证工本费、年服务费、自修服务费,免费开放部分商业数据资源等一系列降低读者利用图书馆费用的措施;同时,加强与相关组织机构的合作,完善服务结构体系;积极参与国家对西部地区文化项目开展,承担起“文化共享工程”及“送书下乡”活动等。在为弱势群体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2.1 为残疾读者服务

据广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广西现有各类残疾人300多万,南宁市约50万,占市区人口的7.23%,他们在学习、就业和生活各方面存在许多实际困难。我馆采取各种措施,推动残疾人读者服务向基层、社区延伸,使残疾读者最大限度地共享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成果。

首先,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推动残疾人阅读活动的开展。2011年我馆和广西残联共同成立了广西残疾人阅读指导委员会,以帮助残疾人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阅读指导委员会成立以来,面向广西残疾人推荐了多本反映广西情况以及广西残疾人事业的图书,开展了“知识共享,光明随行”系列读书活动,利用汽车图书馆为残疾人开展送书、送刊、送听书机等上门服务,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第二,健全服务设施及设备。为方便残疾读者利用图书馆,我馆对馆舍进行了全方位无障碍改造。馆外出入口大道设有轮椅通行坡道和带有凹凸条纹的盲道;室内设有电梯、残疾人专用卫生间等。建立了“广西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内设8台盲人专用电脑,助视器、点显器及盲人听书机38台,刻录用空白光盘一批以及服务用光笔等,为视障读者免费开展有声资料的借阅、刻录、录音等服务。第三,加强资源建设。购置了符合视障读者阅读需求的期刊,如盲文版《读者》《家庭》《故事会》等热门期刊,并在原有视听资源基础上,新增视听文献7 000多件。在实际工作中,我馆还提供一对一上门服务。如,当我馆了解到后天失明的南宁市四十二中盲人英语女教师廖燕的特殊情况后,为她送去了听书机,并专门为其下载了盲人作家李东辉文集及有关历史、地理类的图书。在2010年中国盲人协会举办的“我读书,我受益,我快乐”读书征文活动中,她的文章获得了大赛一等奖。 

2.2 为少儿弱势读者服务

近年来,我馆针对少儿弱势读者的不同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南宁市盲聋哑学校、南宁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明天学校(孤儿学校)及开明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等都是我馆长期重点服务的对象,除了在这些学校内建立汽车图书馆服务点,免费为他们送去图书、杂志、音像资料等阅读资料外,每年还不定期在这些学校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例如赠送图书和学习用品、帮扶“结对子”、游园联欢、为孤儿过生日等。虽然生理上的弱势难以改变,但是他们希望能够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各种活动,在心理、知识上逐渐变为强势,使自己的人生同样活得精彩。此外,我馆还积极开展为边远山区和留守儿童的服务工作,先后为贫困学生、农民工子弟、留守儿童捐赠了数千册书籍。同时,为了进一步增进城乡少儿学生相互间的交流与了解,还举办了城乡小朋友“手拉手”活动,邀请广西经济欠发达地区(如那坡县龙合乡忠合村小学、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大寨村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到南宁参观、交流和培训,使他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让这些弱势少儿感受到了社会给予他们的人文关怀。 

篇6

【分类号】:D80

一、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在《图书馆学百科全书》中对“图书馆服务”的解释是“图书馆利用馆藏和设施直接向读者提供文献和情报的一系列活动,有时也称图书馆读者工作。然而图书馆服务的内涵并不单单是指为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而开展的各项工作,还应包括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质量、服务环境,以及在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服务态度等。

因此在图书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主要是指图书馆在实现其价值体现,满足读者和社会需求的过程中,以人为中心来配置服务资源,尊重人的价值,培育人文精神,实施人文关怀,营造人文环境来充分调动和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最终实现图书馆的服务价值。

二、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1.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公共图书馆独立的建立的图书馆服务的综合,它主要是建立遍及社会每个公众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惠及每一个人,它的存在能够更好的普及文化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组成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看,纵向主要包括中央、省、市、县、乡镇、村六个级别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而横向主要包括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与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两大组成部分。

2.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基本特性

第一,公共性。公共性是公共图书馆的第一性,也是公共图书馆的一个要素。公共图书馆的核心在于它的公共性,同时公共性也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统一目标。公共图书馆是开展全民教育的强有力的保障,它为个人或者是全社会进行终身教育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它具有使每个人甚至整个社会都受益的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学习的氛围。

第二,公益性。公益性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最基本的特性,所谓的公益性就是指它对公众的开放是完全免费的,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费用。公共图书馆的免费不仅仅是公民拥有免费借阅图书的权利,还可以免费在图书馆场地进行不限时的阅读、参考资料免费查询、公共图书馆举办的一些关于图书节的活动和讲座面向民众都是免费的,与此同时网络图书馆也是免费的等等。公益性更好的促进了民众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文化市场。

第三,平等性。平等性是公共图书馆公共性的本质,图书馆要想真正的实现为民众服务的目的,就一定要保障平等性的服务。所谓的平等性就是指图书馆面向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级别之分,没有任何人有特权,图书的借阅等等其它一切图书馆举行的活动对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人们对图书的选择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来控制对图书的选择。

第四,公平性。社会生活中公平正义一直以来都是维持社会正常的原则,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公平性的原则同样也是维持图书馆正常运行的原则,公平性的原则也写入了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中。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有“每一个人都拥有平等的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的规定。公平不仅表现在每个人都有公平的机会进入图书馆借阅书籍,还包括享有公平的待遇。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该公平的对待每一个进入图书馆看书的人,不能因为身份、种族、年龄、或者语言的不同而有不公平的待遇,不能歧视任何人,对待所有的人都要做到一视同仁。

第五,开放性。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场所,它对每一个人都完全开放,人们进入图书馆无需任何证件也不需要任何手续就可以自由的出入,自由的借阅各种书籍。所谓的开放还包括图书馆的所有书籍都是对读者开放的,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没有任何权利拒绝读者借阅书籍。

第六,创新性。公共图书馆坚持服务创新,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公共图书馆服务现状

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为公众提供他们所需的阅读资源,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用户需求能否得到充分满足。然而,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以读者自助选择书架上陈列资料的传统服务方式逐渐暴漏出许多弊端,制约了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益的提升:

首先,公共图书馆传统服务理念有待转变。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着眼于馆藏量的多少,尽可能做到涵盖全面、理论深厚,认为只有充分做足准备,才能够使用户在阅读时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然而这种重量轻质、重藏轻用的书本位服务形式过于单一,并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尤其是在知识信息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客户需求信息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图书馆由于缺乏建立在了解客户需求基础上的有效导读,尽管图书馆有庞大的藏书量,但客户也很难靠自己的力量找到所需的所有资源。

其次,有许多公共图书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导致许多馆藏文献查阅不便,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快速、便捷的资源获取和应用需求,从而导致馆藏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的现象,既增加了管理成本又损失了用户。

四、公共图书馆服务建设的策略

当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必须要通过以下及方面来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

1.创新服务理念

随着图书馆的功能由单纯的书籍收藏、借阅转向公共文化服务,馆员在图书馆中担任的角色也在转变,作为信息资源和用户之间的桥梁,馆员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馆的服务质量。理念的创新是服务创新的基础,没有先进的服务理念,就不会产生先进的服务创新的具体内容,没有理念创新,就无法触发服务创新的灵感,启迪服务创新的智慧。

2.扩展服务范围

目前,全省的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健康、平稳和有序的发展势态,代表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推动送书下乡活动的进行,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接近或达到城市水平,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这对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开阔视野,提升素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都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与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开展结对帮扶,大力辅建一批基层图书馆(室)或基层图书流动点,使他们成为公共图书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拓新服务方式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信息服务机构,更是一个公众的社会文化机构,要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利用互联网、共享工程、讲座等多种方式,创新服务方式,积极主动开展服务,实现从“小文化”向社会教育的转型。改变图书馆一贯仅是藏书、借书的形象,还可以作为举办各类读书、讲座活动的场所。为了吸引公众参与图书馆的各项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着力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将“4・23世界读书日”作为宣传的活动为重点,举行“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活动,配合海报、公示栏、橱窗等方式广泛宣传;积极推广“一证通”、“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新的服务形式,开展社会服务和休闲服务,尝试会议服务、建立图书流动站、馆外服务点配送图书,积极倡导延伸服务,从而推动全民阅读的广泛开展。

4.开发服务项目

随着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迅速扩展,服务内容也应该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未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在做好“本馆”“本单位”读者信息服务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为社会用户、网上远程用户开展信息服务。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以科技查新查引查收为内容的高水平、高层次服务工作,努力为社会科研和地方经济系统提供强有力的知识服务和学术支撑,建成社会性文献信息中心和学术文化中心。

篇7

1 “农家书屋”建设的可持续

1.1 政府政策持续性的支持 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募捐,农民自我管理,市场运作发展”所要求,支持农民群众开办农家书屋。这是最早的政策性文件,2006年到如今,已经8年,由“十一五”规划初到了“十二五”规划末,准确的说“农家书屋”是典型的政策性产物,所以说农家书屋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相关政策也要适时的做相应的调整。如果想可持续的发展,政策的持续性支持是极其重要的。

1.2 强化领导,各项措施到位 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市委、市政府把农家书屋建设列为全市十大为民工程之一,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快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文广新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组织、宣传、民政、妇联、团委等单位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农家书屋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成办公室,负责整个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把农家书屋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考核监督体系,纳入文化强市发展战略,纳入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指标体系,作为评价县区文化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作为创建文明城市和文化先进县、文明村镇的重要指标。同时,市政府组成检查组对农家书屋工作实行每季度一调度,每半年一检查,每一年一总结的督查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1.3 馆藏资源建设 馆藏资源方面,首先要确保图书期刊的数量和种类,清楚所配置的图书等资源的普及性、通俗性和实用性。在资源采购时,多一些普及性的书籍,少一些专业深奥难懂的图书,要从农民读者的角度出发,尊重他们的阅读要求,配备畅销图书,如农业种植、畜牧养殖、文学、法律、历史、、财经等。内容尽量通俗易懂,必须是能用的上的书籍,更好的满足广大农民爱读书的需要,借此帮助他们更多的掌握致富技术、学习知识,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也可以适量的收集一些灰色文献。

2 制约“农家书屋”持续发展因素分析

2.1 图书等资源紧缺,“空架书屋”普遍 馆藏建设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农家书屋也不例外。但目前一些已建成的书屋图书资源极度缺乏。“空架书屋”现象普遍。由于资金缺乏保障,很多书屋的图书量还是初建时的规模,并且这些图书多是当初建设时由各县、各乡镇图书馆捐赠的,也有部分是由社会上捐赠的。但是各县、各乡镇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是有限的,对农家书屋的捐赠只能是偶尔为之,而且所捐图书为多流通很少或下架的图书,难以保证图书的质量,再加上社会上的捐赠也多是社会各界人士清理出来的一些过刊,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善的话,很可能农家书屋最终会变成一个废旧图书馆。

2.2 建设模式过于单一化和定型 由于“农家书屋”的建设模式是由政府和新闻出版总署统一进行规划的,再加上农家书屋配置文献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也基本相同,所以很容易造成农家书屋建设模式过于单一化和定型的现象。一般来说新闻出版总署会给各地的农家书屋印发一些图书、音像制品、报刊等的推荐目录,尽管这些推荐目录可能是该机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结合了农村各方面的需求形成的,但由于各地的不同特点,也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模式化的配备方式会忽视各地方的特色,不利于书屋建设工程的推进。

2.3 后续发展经费不足 有关政策规定:每个“农家书屋”至少应该有一千册的图书可供借阅,并且至少应该有三十种报刊和至少一百种的电子音像制品。但是由于后续发展经费不足的问题,很多“农家书屋”都不具备以上实力。在实际建设过程,书屋基本是依靠政府组织建设,由乡村提供场地建成的,免费一次性送书下乡,再由政府统一筹划实施的。虽说经费可以通过“多渠道吸收资金”来解决,但这一说法对于市县级公共图书馆而言尚且不容易,对于缺乏良好社会关系网络的农民朋友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至于“在保证书屋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书屋可获取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开展出版物经营业务,获得的经营收入,按规定比例用于购买新的出版物”,对于不懂图书管理、缺乏经营思路的农民而言,基本上是很难实现的。可见依靠农民自己管理来实现的农家书屋后续经费的保障是不易实现的。

3 解决对策探析

3.1 大力营造“农家书屋”的文化氛围 还是以临沂市为例,本市农家书屋建成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互联网、报纸等传媒对农家书屋的重大意义、重要作用、开放时间、借阅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报道,让更多的农民群众认识和了解农家书屋,扩大农家书屋在农民群众中的影响力。《临沂日报》、《沂蒙晚报》、琅琊新闻网等市级主要媒体开辟专栏《沂蒙书香》,临沂电视台农科频道制作专题“开卷有益”定期对全市农家书屋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人物进行专题报道。每年联合宣传部、团委、妇联等部门举办“三个100”评选活动,即评选100个优秀农家书屋、100名农家书屋管理先进个人、100个书香家庭,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管书、用书、读书、爱书的积极性,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3.2 合理充实文献资源 书屋图书的多少,更新是否及时,是农家书屋能否吸引读者、发挥农村文化阵地作用的重要前提。目前,有不少书屋的图书藏量严重不足,要从真正意义上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有以下几个途径:第一,建立城乡一体三级图书服务网络,农家书屋与乡文化站及县公共图书馆联网,可以作为乡镇图书馆的流通点,由乡镇以及县区图书馆定期流转更换部分图书。第二,动用社会各界力量,包括个人、单位捐书或出资赞助。第三,与当地中小学图书室联合,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第四,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作为契机,在数字资源上省、市、县图书馆给予一定援助。

3.3 注重为留守儿童与老人的服务 在广大农村地区,与广大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相伴随而出现的是大量的留守儿童与老人,这也是现在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孩子如何更好的教育,众多的老人生活怎样才能更好的摆脱孤单。这是全社会都在讨论的问题。因此“农家书屋”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至少是带来了希望。将农家书屋建设好,丰富馆藏资源,服务上全面到位,孩子放学之后不是成群结队的追逐打闹,无所事事,而是在书屋里读自己喜欢的童话,看自己喜欢的故事书,老人们也可以到书屋听陈年的老戏,看过去的照片书籍,回忆过去,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与生活的进步。

3.4 坚持政府财政投入,多方面筹集经费 “农家书屋”是以政府主导、投入为主的公益性事业,然而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县乡财政相对普遍吃紧,真正要建设运行好书屋,自力更生才是根本途径。第一,要多方面筹集经费,开源节流。农民自己适量的集资是必不可少的,每人都出一份力,共建共享。第二,积极寻求当地乡镇企业的赞助。第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向在外的乡镇名流发出号召,募集部分经费,致力于家乡建设也是每一个在外人的愿望。也可以冠名赞助、结对帮扶等,途径也还是有不少的。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文明办等8部委共同发文《“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

[2]孙瑞英.农家书屋需要建立协作与配合机制[J].出版发行研究,2009(8):20-21.

[3]从湘平.“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1):111-112.

[4]杨鸿敏.论“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论坛,2010(10):143-145.

[5]姚玮华.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6):14-17.

[6]陈文尤.“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发展[J].图书馆学研究,2009(7):18-20.

篇8

困惑,只因打破“常规”

泥洲村位于四面环海的立沙岛上,东与洪梅河相隔,南濒临东江南支流出海口处,西濒临珠江狮子洋,北靠沙田大流村。该村大部分居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由于交通不便等因素,该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实,部分村民的生计都成困难。统计数据显示,该村有困难户40户,低保人数78人。

“在外地人眼里,东莞处处都是繁华,其实也有泥洲这样的‘穷小子’,听到东莞海事局主动来帮扶,我们都很高兴。”泥洲村村委会主任郭树森说到。

在帮扶之初的一个周五下午,泥洲村的村民发现,这次的帮扶和以前送米、送油的帮扶有点不同。这一次,海事局的帮扶人员在送米、送油之后不仅没走,还在接下来的周末两天时间里,在村子里走家串户的与村民们闲聊。

几天以后,疑团揭开。东莞海事局的同志再次来到了村委会,并递上了一份详细的扶贫方案。该局纪检组长马娟说:“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只有依靠正在快速发展中的虎门港立沙岛化工作业区,充分运用海事特色服务,才能真正实现泥洲村的脱贫致富。”

东莞海事局局长羊少刚说:“泥洲村共有40个贫困户,为了落实责任,我们安排了40名正科级干部与每一个贫困家庭进行结对子,并选派了驻村干部,规定他们必须经常到村里去了解情况。”

除了这样特殊的举措之外,东莞海事局帮扶的“固定”动作,也让很多生活困难的群众感觉到了温暖。

81岁的张玉英老太太是孤寡老人,家里只有她一个人,海事局的帮扶人员隔三岔五就会过来看看她,给她送米、送油过来,对此,她非常感激。

郭树森介绍,在泥洲村,像张老太这样无依无靠、家里没有劳动力的家庭还有好几户,多亏了国家的低保政策和对口帮扶单位的救助他们才能够生活下去。仅过去的两年时间,东莞海事局干部职工就为该村贫困户捐款十余万元钱,解决了困难户们的燃眉之急。

激动,只因幸福渐近

扶贫是一个体力活、技术活、更是一个智力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思考,东莞海事局形成了扶贫工作“三大机制”——任务到人的责任机制、因地制宜的帮扶机制、全员参与的投入机制。而扶贫方式也从传统送钱送物的“单轮驱动”扶贫,到“多轮驱动”扶贫。所谓“多轮驱动”扶贫就是以临港产业为平台,实施就业帮扶;以发展文化为抓手,实施智力帮扶;发挥海事专业优势,实施安全帮扶;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实施造血扶贫。这些扶贫举措,最终让村民获得了久违的幸福感。

高中毕业的黄福(化名)再过几个月就要上船当船员了,这让他无比兴奋。他说:“由于学历不高,高中毕业后我只能在企业当保安,工作辛苦不说,收入也非常低,但是,由于海事人员的帮助,我马上就要上船当船员了,一个月能挣好几千元的工资呢。”

黄福的这次华丽“变身”,还得从海事局举行的一次就业讲座说起。

东莞海事局通过调研发现,虎门港临港产业的发展,给该村脱贫致富带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为此,该局邀请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港口与航运管理学院的院长罗振林、招生办主任熊琪以及东莞丰海海运公司船长崔寿连等为泥洲村80多名高三学生及家长进行了一场生动的面对面就业讲座。一批像黄福这样的泥洲人因为这一场讲座将逐步或马上实现航运、码头管理等“高端”就业。

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郭树森等人正在盘点村里的经营性纯收入。此时,他额头上的“愁”少了,“喜”却多了起来,根本原因就在于计算器上的数字正在呈现一个翻天覆地的巨变。

郭树森说:“这几年,泥洲村的集体经济借力港口经济发展很快。而这个成绩,东莞海事局功不可没。他们牵线搭桥,主动协调了中威等6家航运企业、船舶修造厂进驻我们村,创造就业,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我们还在海事局和镇扶贫办的沟通协调下,将市财政下拨的帮扶款项全部用于入股投资东莞源礼灯饰有限公司宿舍项目建设,效果也比较明显。”

9月2日,正是学生开学的高峰期。泥洲渡口,渡工林金宁并没有慌乱。沙田海事处的赖万群、康有良在渡口边维持秩序,防止渡船超载。林金宁与海事人员十分熟悉,他说:“每逢开学等高峰期,海事的人都会来,也让我们轻松了不少。”而最让家长们觉得放心的是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不少。

篇9

为了让农村的农民工子女更好的感受到城市对他们的关怀,营造社会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良好氛围,潮州市山区计划志愿者于六月初组织开展了以“快乐童行,爱心传递”为主题的“朝阳快乐营”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

二、主要思路与做法

近几年来,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的涌入数量不断增加,潮安县归湖镇白藤坑小学农民工子女数量剧增。白藤坑小学全校学生共49人,其中留守少年儿童30人。这些留守少年儿童随着父母生活在县城的边缘,他们的教育与生活上的状况不容乐观。本次“朝阳快乐营”则以归湖镇白藤坑小学的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感受城市”为服务内容,以“快乐童行,爱心传递”为活动主题,通过“结对帮扶+项目推进+接力关爱”的方式,开展了一次“朝阳快乐营”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

本次“朝阳快乐营”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一是感受大学——参观韩山师范学院;二是感受历史文化——参观潮州市博物馆;三是感受科技电影文化——观看一部电影。

三、实施效果

“朝阳快乐营”通过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分组结对(一个志愿者结对四个小学生为一组),全程由志愿者带领陪伴结对的学生进行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活动具体内容为参观韩山师范学院的图书馆、田径场、体育馆等,感受大学的风采和魅力,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参观潮州市博物馆,让孩子们了解家乡潮州的历史文化,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潮州的热情;最后在志愿者们的陪伴下,孩子们观看了最新上映的电影《功夫熊猫2》,感受科技电影文化。

通过志愿者结对帮扶农民工子女的形式开展活动,一方面为青年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关爱帮扶、沟通交流搭建了桥梁;另一方面“朝阳快乐营”活动令他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让农民工子女在“快乐营”里面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在“快乐营”里面健康成长。

四、基本经验

总结本次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点基本经验:

一是整合多方资源。活动动员潮州市所有的山区计划志愿者参加,并联合了韩山师范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同时配备四名带队老师,一名医师以及若干工作人员等,确保人手充足;

二是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由于活动参与人数众多,活动提前做好明确详细的分组分工安排和具体工作部署,并在活动开展之前召开专门的志愿者工作会议,落实各级负责人的具体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三是加强安全意识,做好各项安全措施。活动以“安全第一”为准则,活动开始前特别强调了志愿者的各项工作要求及孩子们须注意的重要事项,强化志愿者和孩子们的安全意识,由一名志愿者负责带领四名小学生,同时由带队老师和医师协助管带,做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活动安全进行。

五、存在不足及改善的举措

总体来说,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宣传方面仅限于网络平台,媒体报道宣传欠缺;经费筹资方面,虽然省青基会下拨专项资金支持活动开展,但由于活动人数多,规模较大,导致经费预算超出,最后由饶平县大埕镇的山区计划志愿者李瑞龙提供一部分专项经费赞助,使活动得以按计划开展;服务对象方面,本次活动主要面向归湖镇白藤坑小学,范围比较小,社会影响力不够大。

针对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改善的举措如下:

一、宣传方面:活动举办前应联系好报社、电台记者,充分利用电台、报纸、网络平台等,多渠道加强活动的媒体宣传报道,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篇10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8.017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8-0093-04

〔Abstract〕The paper conducted a survey on readers in Chunhua street near Campus city,got data about community readers reading tendencies and reading demand,analyzed some effect factors about community street readers of reading tendencies and reading demand,community library faced of problems and difficulty for readers providing information service,proposed community street culture service institutions in for community readers provides of resources should be taken specific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community street;social readers;reading tendency;campus city;empirical study;learning community;literary community;community culture service;information resources service;survey research

目前,国内对读者阅读倾向的研究主要是对不同群体进行阅读调查,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得到分析报告。如:武彬对大学生阅读倾向进行调查分析;李冬梅等开展了女性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张洪忠对读者的报纸阅读行为进行了调查[1]。2000-2015年我国进行了12次“全国国民阅读倾向抽样调查”活动,从宏观上探索和揭示了我国全民阅读倾向,为我国图书、出版及网络多个行业进行有效决策和制定国家全民阅读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2]。

大学城附近的社区街道,大多位于城市与郊区的过渡区域,辖区内用户结构复杂,信息需求多样,而文化服务机构多以“街道文化站”、“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的形式服务辖区内的读者。大学城驻地社区作为国内一种比较特殊的社区群体,邻近大学城这个文献信息资源比较集中辐射传播的文化基地,有先进的文化信息资源的全覆盖的地利优势,但目前对这一群体的社会读者阅读倾向与阅读需求的调查分析还比较欠缺。本文从大学城驻地社会用户的微观层面,调查、探讨社区读者的阅读倾向,将有利于大学城区域内各个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社区图书室等机构共建共享,资源合理配置,统筹资源服务,有利于大学城社区街道制定长远的阅读规划和建立“学习型社区”和“书香社区”[3]。

1数据调查和处理

为了彻底调查清楚社区读者的阅读状况,对大学城驻地社区读者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两种调查方法,选取与我校图书馆结对共享信息资源的淳化社区的读者进行调查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读者的构成结构、社区资源服务状况、社会读者的阅读方式、阅读层次和阅读目的等内容,一共有60道题。补充资料和情况调查采用实地走访的形式,调查对象主要是社区图书室的管理人员,了解不同的图书室有代表性的问题、情况和需求等内容。问卷一共发放了300份,回收了164份,回收率为55%。问卷调查内容用Excel处理、汇总如图1、图2所示。图1为读者结构,图2为阅读偏好等。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读者构成以中青年技术型读者为主,有较集中明显的区块分布格局掌握社区读者情况构成和分布是有效开展社区街道读者阅读倾向调查和精准服务读者信息需求的先决条件。经调查、统计:社区的汤铜路以东读者占总数的034%,以学生、农民为主,是纯农业型板块,设置了10个社区图书室;汤铜路至梅龙湖读者占总数的024%,属于农业向工业过渡区域,农民和工商业者混居,基本上各占一半,设置了7个社区图书室;梅龙湖以西读者占总数的042%,属于城市板块,以工商业者、学生、退休人员、管理人员为主,设置了12个社区图书室。该社区女性读者约039%,男性读者约061%,男女读者的比例为2∶13。读者学历以高中、大中专、初中和本科为多数,淳化社区的读者组成有学生、农民、工商业者、管理人员、退休人员等,以中青年技术型读者为读者的大多数。

22阅读习惯以居家阅读为主,数字阅读量有逐步增大的趋势网络时代,各种阅读设备获得容易、携带方便,数字阅读受到许多人的追捧。从图2的调查数据我们发现,淳化社区读者更喜欢居家阅读,其次才是到社区图书室、公共图书馆、社区活动中心、附近的高校图书馆等机构阅读。社区读者选择的阅读时间是晚上和上午,每天都读的和2、3天读1次的与偶尔读的,占的比例基本差不多。由此可以看出,淳化社区读者在阅读时间选择和阅读频次的选择更加随性、灵活和便利,在家里阅读对他们来说舒适和方便,不受机构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到机构阅读显然要受时间、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到机构去主要是解决借阅、咨询以及在家里无法完成的信息需求等问题。

淳化街道社区读者日常阅读的资源主要集中在计算机、专业技术、文学、艺术、科普、期刊杂志、体育和健康养生等资源类型。还是阅读传统的纸质资源较多,如:图书、报纸、杂志,而网络信息、手机信息等新媒体资源信息居于次之。图2显示:社区读者从传统媒介的信息获取量为51%,新媒体获取量为38%,政府公告为5%,其它渠道为8%。纸质的阅读资源来源是自己购买占到了38%居于首位,图书馆借阅29%次之,子女/他人赠送14%,朋友借阅16%,其它来源为3%。这些信息可以看出,该社区读者传统阅读仍然占该社区读者的阅读首位,传统阅读方式高于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方式等新媒体方式,阅读资源以自购和亲友间借阅为主,数字信息在该社区读者阅读量中占次要地位,有逐步增大的趋势。

23阅读目的以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和休闲娱乐为主任何一种社会行为,有动机和目的,阅读也不例外。从表3的数据分析,社区读者对时势资讯和财经资讯有普遍了解的需求,对其他的知识则出现以年龄段分化的现实需求。结合对各个社区图书室管理人员的走访,我们发现中青年读者群体为了工作和学习的实际需要,非常渴望阅读能增长知识和提高职业技能;老年群体,则为了身体健康和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阅读则是为了保健养生,也为了消磨时间和休闲娱乐。淳化街道社区读者的阅读目的,总体上对时势资讯信息有普遍的需求,从传统阅读纸质资源希望能提高技能、增长知识和文化修养,从网络阅读则更倾向于了解资讯信息、财经资讯和体育新闻,主要是休闲娱乐和消磨时间,从网络知识库中搜索、解决实际问题,获取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

24阅读层次呈现浅阅读现象,有强烈的深阅读愿望和需求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是了解、思考和接受信息的一种过程。对于非专业性、资讯、娱乐等信息,读者出于扫描和了解信息的目的,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在业界一般被认为是浅阅读。从社区读者的阅读层次我们可以看到,读者先看标题有兴趣再往下看的占23%,有固定的知识类型或栏目的占25%,无固定的知识类型或栏目4%,随性阅读的成分占48%。在阅读成分比较中,网络阅读比重为40%,手机阅读占24%,传统阅读占的36%,因此,淳化社区的读者的阅读层次依然呈现浅阅读现象。而淳化社区读者认为自己的阅读层次是深阅读的占56%,浅阅读的占44%。而传统纸质阅读占36%的比重,说明读者对于增长知识、提供技能有强烈的需求和愿望,通过不断购买图书资料,来进行深度阅读中体现。

3驻地社区读者阅读倾向的主要影响因素

31社区街道的读者结构复杂,在地理位置上远离市文化中心圈淳化社区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远离市中心文化圈。社区的土桥片区是纯农业型板块,淳化板块是过渡型,方山是城市板块,社区不仅有企业、政府机关,也有乡村。该社区是城市与乡村相互交叉、混合和交融地段,距离市中心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比较远,最近的进市区也要30多公里,离最近的江宁区公共图书馆也有十几公里,到机构借阅、阅读都不太方便,在地理位置上也客观限制了读者到机构利用信息资源。

社区有18%的农民、28%的工商业者、15%的一般职员、8%的学生、10%的机关事业干部,还有其它职业人员;读者的学历以高中、大中专、初中和本科为多数;读者的年龄从60岁以上,到30岁以下,各种年龄段的都有,以中青年和学生读者为大多数群体;社区有本地常住人口,还有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社区读者年龄跨度大,而学历层次普遍较低,由学生、农民、工人、干部、职员、自由职业者、无业人员、退休人员和外来人口等各种人员共同组成了社区复杂的读者结构。

32社区图书室的文献资源较少,信息服务层次较低辖区内的图书资料服务机构由29个分散在各个村镇的分图书室和1个镇图书室构成,从行政管理上隶属于江宁区公共图书馆,以公共图书馆传统管理+共建共享的模式服务社区读者。每个图书室从200平米到600平米不等,纸质资源最少1 000册,最多3 000册,向社区读者开放的信息资源以纸质、声像、电子和网络的一次资源为主,数字资源以互联网开放资源为主,没有数据库等其他二次资源信息。政府每年为各个图书室投入的经费根据社区读者的需求从15 000~80 000元分配不等,以现有的经费主要配置传统的纸质图书、期刊,还有一些器材和设施。淳化每一个社区图书室仅配备1个工作人员,但要服务大约4 000多用户,所以限制每个借书证1次只能借1本书。可以想见,社区图书室在资源、人员、经费投入等许多方面都是欠缺的,都需要提高。

33社区读者信息素养欠缺,亟待提高

调查发现,淳化社区读者阅读时感到非常困惑,41%的读者不知道读什么书,16%的读者不知道为什么读,阅读目的不清楚,26%的读者不知道怎么读,17%的读者读完后没什么收获。读者认为阅读需要有阅读指导,而自己能有效确定阅读内容仅占24%,受网络舆论和社会舆论引导阅读的占29%,朋友推荐和专家推荐的阅读占到48%。社区读者不知道“为什么读”,也不知道“读什么”,“读了没效果”等成为社区读者阅读过程中比较普遍的困惑和问题,可见,该社区读者文化基础薄弱,有效获取信息、评判、精确使用信息、探求与个人兴趣相关信息和独立思考信息的能力较弱,受外界舆论干扰和影响比较严重,也就是说该社区读者的信息素养亟待培养和提高。

4大学城驻地社区应对社会读者的阅读需求的思考

41开展社区用户教育工作,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

中外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用户教育工作,每年都会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查找、利用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技巧[4]。通过调查,发现社区街道的用户教育工作十分薄弱的,甚至严重缺失。大学生由于要完成学业毕业或继续深造,对信息能力有切实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储备丰富,所以用户教育工作容易开展。而在社区街道,信息教育专业的人才匮乏,社区用户也没有一定要提升自己的信息能力的紧迫性,开展用户教育面临非常多的困难。招募阅读经验丰富、阅读能力强的社区志愿者,与社区图书室工作人员成立一个稳定的团队,对社区读者开展一系列的用户教育工作。除了推介社区范围内读者可利用的信息资源,还要引导社区读者选择健康向上的阅读内容,教会读者恰当的阅读途径,熟练使用阅读工具,检索技巧等信息素养方面的具体内容,培养社区用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法律意识等必备知识。

42与驻区高校图书馆结盟,丰富社区图书室的资源提供社区图书室在资金、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利用区域地理条件,“开源扩流”来丰富社区读者的资源来源途径。“开源扩流”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是要因地制宜,比如:与驻区高校结盟,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5]。我国高校虽然向社会开放的步伐有些慢,但也是大势所趋,如深圳大学图书馆、广州大学图书馆及厦门大学图书馆等,都已经部分向社会读者开放。淳化社区辖区内正好有个大学城,大学城有十几个各种类型的高校,高校图书馆有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料,能满足社区读者的阅读需求。社区图书室在自己资源有限、服务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考虑与驻区高校图书馆结盟,扩大信息的来源,来丰富社区读者的信息需求。驻区的高校对社区图书室也有帮扶和开放的义务,只是缺少沟通、合作、协议和推广等措施。有高校信息资源对社区图书室的注入和开放,使“学社融合”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社区读者的阅读需求。

43采用多种激励措施,提升和激发社区各类读者的阅读水平和热情激发社区各类读者的阅读热情的目的是激发社区读者的阅读主动性和自发性,提高阅读效率,提升读者文化修养,营造和谐社区和文化社区。世界许多国家把全民阅读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并采取了许多激励措施,如:美国的“阅读挑战”、英国的“阅读年”、德国的“阅读从娃娃抓起”、韩国的“读书文化振兴计划”等。淳化社区每年规划本社区的文化工作目标责任,落实各项文化经济政策,投入稳定的财政支持,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并成立了稳定的全民阅读组织机构[6]。

采用政策激励和阅读活动激励相结合的具体措施,将能提升和激发社区读者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热情。政策激励包括:评选、奖励社区街道辖区内阅读量最多的读者、最会读书的读者,评选、奖励阅读家庭,奖励藏书最多的家庭和个人等措施。开展“阅读活动”,如:在辖区内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激发社区各类读者的阅读热情。社区街道读者情况复杂,有不同的信息能力和阅读需求,应该按照年龄、职业等细分阅读群体,组织不同类型的阅读活动,来激发不同类型的读者的阅读热情。对于学历层次不太高的读者,开展一些“基础阅读”性的阅读活动,介绍一些名家、大家的阅读方法,比如:怎么读书、五步读书法、苏轼三抄《汉书》等等;对于有阅读基础的读者,举办一些“阅读经典”的活动,为读者开出系列经典书单,让社区读者介绍自己的阅读心得,激发社区读者的阅读热情。青少年以下群体重点培养读者甄别阅读内容,具备辨别是非和选择的能力。中老年群体重点培养读者有效地使用阅读工具和计算机技术,合理选择阅读途径。从阅读方法和阅读途径等多个侧面,有效组织和开展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的阅读活动,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

44开展移动手机图书馆服务

社区街道图书室服务方式比较单一,要开展资源服务新模式,扩展服务新手段。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成为城乡居民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移动手机阅读必将成为阅读的主流方式之一[7]。移动手机图书馆服务平台在高校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用户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并迅速发展壮大,但在公共图书馆或社区还没有有效运用。移动手机图书馆能提供在线书目查询、预约、续借、催还,还能提供咨询、新书公告、公共信息、投诉建议等互动交流服务。社区读者远离市中心文化圈,到机构借阅、阅读不太方便,利用移动手机图书馆,开展远程阅读、下载和利用在线资源,将极大地方便和满足市郊远程社区读者的阅读需求。

参考文献

[1]蔡丽萍.近十年来国内阅读研究综述[J].图书馆,2010,(4):74-76.

[2]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专题[EB/OL].http:∥chuban.cc/ztjj/yddc/,2015-01-05.

[3]李卫中,袁贵礼,田毅.社区与驻区高校精神文明共建的意义[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1-4.

[4]易斌.美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图书馆,2006,(6):64-66.

篇11

(二)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重点举办好市第二届全民读书节相关活动、全市戏曲(戏迷)大赛、“喜迎十”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等。开展“做文明崇德人”巡回演出。完成全年400场公共文化配送演出和“2131”送戏送电影下乡任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540场、文化演出40场、公益讲座45场、公益展览45场。

(三)提升文艺精品创作。

精心组织参加市第四届戏剧小品小戏曲艺比赛、市第四届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等市级以上各类比赛,争取取得好成绩。姚剧《五月杨梅红》争取省“五个一工程”奖,并参加省戏剧节演出。

(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全民健身中心健身市民人数突破100万。新增健身路径100条,新建改建各类球场30个。制定出台《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加强规范管理。拓展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面,再新增5所开放学校,使全市开放学校达到68所。做好省体育强市复查的迎检工作,创建14个省体育先进社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下半年承办1-2项省级以上体育赛事。

(五)继续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启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提出创建口号、成立创建组织、制定创建计划,并着手开展创建的各项准备工作。实施黄宗羲墓等两处国保单位的专项保护规划编制,完成第六批省级文保单位“两划”工作和各级文保单位“四有”建档工作。协同乡镇(街道)规范实施10个文物修缮项目。完成王阳明生平史迹陈列改造工程、田螺山遗址现场馆陈列改造工程、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临时展览厅陈列改造工程和河姆渡遗址二期展示设施整修工程。组织召开“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座谈会。积极筹建河姆渡文化研究中心。继续开展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职能,各文物景点参观人数突破100万。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六)以“十”召开为重点,加强文化市场“扫黄打非”工作。

加大文化市场监管惩治力度,全年办理各类案件不少于50件。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推广中心镇“驻点管理”模式,督促指导陆埠、梁弄建立文化执法中队。筹建网吧行业协会。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

(七)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