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申论工作方案

申论工作方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21 18:56:2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申论工作方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申论工作方案

篇1

(一)、根据 __*文批准我局的“三定方案”、,尤其是管理体制改革后科室增加、职能强化和推进“两个体系”建设的需要,对局内设科室的工作职责进行修订后公布。

(二)、根据科室工作职责,确定各科室岗位数。

二、公布范围条件

参与竞争轮岗的人员范围:

(一)、原任科长须全程参加竞争轮岗。特殊岗位不轮岗的科长,也必须参加考试、述职述廉、满意度测评、民主测评。

(二)、正科虚职满三年、副科实职满二年、副科虚职满三年、且符合党政干部任职基本条件的公务员,可申报参加竞争科长职位的述职述廉。自愿放弃竞争科长职位的人员,也须参加考试、民主测评和轮岗。

(三)、行政编制的一般人员,除特殊岗位不轮岗人员可不参加双向选择外,都必须全程参与竞争轮岗。

(四)、事业人员。个人提出申请、所在编制单位同意的,按双向选择的办法补充到行政岗位 。局机关借用的特殊岗位人员可以不轮岗。

三、报名审查

(一)、报名。所有行政编制人员、申请到行政岗位工作的事业人员,都必须报名。

(二)、资格审查。对报名人员的出生时间 、参加工作时间、任职时间、政治面貌、学历、个人身份、所在编制单位和近三年的奖惩情况特别是受党政纪处分等情况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人员分别按原任科长、拟竞争科长职位人员、行政一般人员、拟到行政科室工作的事业人员分类公布。

四、组织考试

(一)、参加人员。局机关全体人员,无论是否参与竞争轮岗的行政、事业、聘用人员,都必须参加。这次考试作为竞争轮岗的考评内容,并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

(二)、考试内容。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知识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和公共基础知识。

(三)、考试方式。由考试中心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占30%、申论占50%和公共基础知识占20%,组合一套试卷组织考试并负责阅卷。

五、述职述廉

(一)、原任科长述职述廉。 召开全体人员大会,由原任科长述职述廉。述职述廉的内容,主要包括任现职以来政治思想表现、纪律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等情况,演讲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演讲材料用a4纸打印30份,本人签名后于大会前一天交考评组,通过抽签确定演讲顺序。演讲结束后,由全体人员对其进行满意度测评。不满意率达三分之一以上的原任科长,不能参加科长竞争轮岗。

(二)、确定科长职位补充数。原任科长述职述廉结束后,宣布满意度测评结果,确定应补充的科长职位数。

(三)、申报竞争科长职位人员述职述廉。召开全体人员大会,由申报竞争科长职位人员进行述职述廉。述职述廉的内容,主要包括任现职以来的政治思想表现、纪律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等情况,演讲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演讲材料用a4纸打印30份,本人签名后于大会前一天交考评组,通过抽签确定演讲顺序。演讲结束后,由全体人员对其进行满意度测评。不满意率达三分之一以上的申报竞争科长职位人员,不能作为此次补充科长的推荐对象。

六、民主测评

对全体人员进行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民主测评,测评结果分别按30%、15%、10%、25%、20%量化计分,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三位(以下及竞争轮岗工作中,凡涉及到计分的均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民主测评结果,作为竞争轮岗中考评量化的组成部分,并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

七、选拔科长

(一)、推荐。推荐分两种形式:

1、会议投票推荐。召开全体人员大会(不含聘用人员),对拟补充的科长进行投票推荐。

2、、个别谈话推荐。行政编制人员、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进行座谈推荐。

(二)、考察。根据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的结果,经研究决定后确定考察对象,考察预告,对考察对象进行考察。参加人员为行政编制人员、事业单位负责人。

(三)、研究。考察情况经研究决定拟任科长人选后,进行公示。

(四)、公示。对拟任人选进行公示,时间7天。

经上述程序选拔的拟任科长人选,可参加科长竞岗。

八、考评量化

对本次竞争轮岗组织的考试成绩、民主测评和近三年考核均分,分别按照10%、30%、60%的权重进行计分。

在此基础上,对正科实职、正科虚职、副科实职、副科虚职人员,分别按4、2、1、0进行加分后公布结果。

九、申报岗位

(一)、公布可以不参加竞争轮岗的岗位和人员。

(二)、公布参加科长竞岗人员名单。

(三)申报参加科长竞岗人员(以下简称竞岗人员)每人可报岗三次,第一次、第二次可申报1-2个岗位,第三次限报1个岗位 ,每次报岗情况进行公示。

十、竞岗演讲

召开全体人员会议,由竞岗人员进行竞岗演讲。演讲的内容,主要是就所申报的岗位有何理由、有何特长和优势进行演讲,演讲时间控制在8-12分钟,演讲材料用a4纸打印35份,本人签名后于大会前一天交考评组,通过抽签确定演讲顺序(不轮岗的科长不再演讲)。

由局领导、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各县(市、区)局长组成评委,对竞岗人员演讲进行评分。评分实行百分制,去掉两个最高分和两个最低分,取平均分为得分。

十一、定岗推荐

召开行政编制人员、事业单位负责人、各县(市、区)局长会议,对竞岗人员进行定岗推荐。

(一)认为竞岗人员适合在所申报岗位工作的,表示同意后不再提出建议岗位。

(二)认为竞岗人员不适合在所申报岗位工作的,应提出建议岗位。

(三)按实际参加推荐人员数,对竞岗人员得票率进行统计,岗位推荐率不达到会人数三分之一的,不得在所申报的岗位任职,且不再计算其得票分值。

(四)岗位推荐率达到会人数三分之一及以上的,应计算其得票分值。计分分别按局领导占35%、其他行政编制人员占40%、事业单位负责人占15%、各县(市、区)局长占10%的权重进行量化。

十二、

综合考评

对考评量化、竞岗演讲、定岗推荐的量化分,分别按30%、10%、60%的权重进行计分。综合考评结果作为确定科长岗位人选的依据。

十三、确定人选

根据综合考评结果,采取以下原则确定:

(一)推荐岗位只有一人的,且推荐率达到会人数三分之一及以上的,可以确定该人选。

(二)被推荐人员同时有两个岗位的,推荐率都达到会人数三分之一及以上的,按推荐率高的岗位确定;推荐率相同时,按申报岗位确定。

(三)两人或两人以上被推荐为同一岗位的,推荐率都达到会人数 三分之一及以上的,按综合考评得分排序确定;综合得分相同的,按推荐率高的人选确定;推荐率相同的,按申报该岗位人员优先确定。

竞岗后仍有缺位的,待条件成熟时再安排下一轮竞岗。

十四、报请备案

对拟任的科长人选写出考察报告,局党组研究讨论决定后,报市委组织部备案。为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在备案批复未下达前,决定任命的科长先行主持科室工作,办理工作移交和档案资料交接手续。

十五、科员定岗

为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原则上除科长外,每科可以选择一名原工作人员,办公室除不参加轮岗的人员外,可保留一名原工作人员。科员双向选择的程序:

(一)自愿放弃竞争科长职位人员,由领导组研究确定工作岗位。

(二)科员申报岗位。

(三)科长提出拟选人员。每科每轮只可选择一名,也可放弃。

(四)、科员、科长双方签字确认,作为科员定岗的依据之一。

(五)领导组研究同意后到岗工作。

(六)双向选择中未能确定岗位的人员,由领导组安排岗位。

十六、事业人员补充

个人申请到行政岗位工作的事业人员,按照年龄结构、男女比例、文化程度、业务熟练程度、专业特长等情况进行组合。每科可保留一名该科室原工作人员,该科原行政一般人员未保留的,则必须选择一名原在该科室工作的事业人员。主要程序如下:

(一)、经领导组研究决定不轮岗人员到岗工作 。

(二)、申报岗位。

(三)、科长提出拟选人员。

(四)事业人员、科长双方签字确认,作为事业人员补充的依据之>!

>

>

(五)多轮选择,各科每轮只可选择一名。补充人员可以少于科室核定人数

(六)领导组按照优化组合的原则研究同意,事业人员到岗工作。

篇2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056-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为我国职业教育今后10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要求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贯彻好《教育规划纲要》,职业学校必须强化质量意识,保证学生“学得好,就业好,发展好”。为此,首先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做人教育,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修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德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目前,各个中职学校都在进行德育方式改革和探索,但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还没有特别奏效的模式。笔者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把“利剑”,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职校园,将会开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中职学生的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行业需要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定位决定了中职学校对中职生源挑选的宽松性,这种宽入口就决定了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文化课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问题。虽然就整个群体而言,中职学生道德素质是好的,他们爱祖国,爱家庭,爱社会,爱他人,爱劳动,有理想,有道德,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但还是有相当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较差,人格不够健全,缺乏积极应对挫折的态度,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不懂感恩,不讲孝悌,没有健康的荣辱观,缺乏青少年应有的远大志向,学习目的不明确。不少学生来中职学校上学只是为了满足家长要求,对待学习也只是应付,目的是“混个毕业证,混够年龄后去工作”,被动学习情况很普遍。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部分学生的道德水平出现了“滑坡”现象。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作用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中职学生学会做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中职学校德育中的作用。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品德美、艺术美、行为美,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夯实思想道德基础,形成道德行为规范,最终学会做人。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中职学生学会孝悌

“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缺德缺在孝,修德从孝敬父母下工夫,孝门开,百门开。孝即孝敬父母,悌指尊敬兄长。一个人,有了孝悌之心,才能够感念父母的恩德,感念到父母的不容易,才能够推己及人。一个人假如对含辛茹苦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尚且不去关爱,他又如何能去爱他人,爱工作,爱社会,爱国家,爱人民呢?我们要教导中职生孝敬父母,不仅仅要养父母之身,而且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心,就是不能让父母担忧。比如,来到学校学习,功课不好,父母会担忧,这就是不孝;和同学相处不好,让父母担忧,这还是不孝;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还会让父母担忧,这都是不孝,更何况是打架斗殴呢?一个真正的孝子,就是一个完美的人。如何养父母之志呢?父母养育我们,都希望我们能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就是养父母之志。学生如果时刻想着对父母尽孝,就会激发责任心,就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在学校他们就会努力学习、自觉学习。在现代社会中悌的思想应该推广为同学、同事、朋友之间的尊重友爱。同学间能像兄弟般互相关心、友爱,学校里的打架、偷盗现象就不会再发生。正如《论语》所说:“君子敬而不矢,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在现代企业中也更需要团队精神,更需要考悌思想的扩大和延伸,做到孝悌的学生,也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中职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是提升个人道德素养的需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不乏感恩的传统文化。知恩,才可能感恩;感恩,才可能向善。感恩是人格品德;感恩是公共道德,是社会责任;懂得感恩,就懂得爱,可让人生境界升华,让人的道德素养得到提升。我们要教会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同学、感恩社会、感恩自然。让学生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既要有报恩之心,更要有感恩之行。只有这样,中职学生才能做到:在家里孝敬父母,孝敬前辈,讲文明礼貌;在学校尊敬教师,关爱同学;在社会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尊老敬贤,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保护环境,爱护自然。

中职学校如何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模式

笔者认为,在中职校园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以《弟子规》等为教育载体和行为规范,使学生学习、力行《弟子规》。为此要做好“五个一”工作。

(一)有一个清晰、正确的指导思想

中职学校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模式,必须有一个清晰且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但也存在一些腐朽的“毒素”,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是必须要剔除的。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清醒地了解、认识传统文化,取精华,去糟粕,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二是对中职教育培养理念的认识。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讲到:“职业教育要把‘人人成才’的理念真正融入到教育体系、教学环节和育人的实践中”。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是人人成功的教育,不是淘汰选拔式教育,德育工作也要围绕这样的理念开展。

(二)有一个健全有效的组织机构

一个健全有效的组织机构能从组织上保证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如可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相关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协调保障和检查落实等工作,确保德育创新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三)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是保证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中职德育工作方案的制定应该依据各校实际情况,做到工作面广,跨度大,方法新,内容得当,有人财物的保障。德育工作不仅涉及学生,还要包括领导、教师、职工,教务、后勤等方方面面,要形成“人人讲道德,德育人人抓”的局面。跨度上要有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时间跨度包括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空间跨度包括社会、学校、家庭。方法上要结合中职学生实际,摆脱平淡无味的说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新颖方式。内容上以《中职学校学生手册》为框架,以《弟子规》等为教育载体,培养学生学习、力行《弟子规》。人、财、物都要有保障,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必须有相应的人、财、物保障才能顺利开展。

(四)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

无论开展什么工作,措施得当都能事半功倍。笔者认为本工作的有效措施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领导小组要真正对德育工作起到领导的作用 每月召开一次德育工作会议,每学期召开两次德育经验交流会,部署学校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交流、有总结、有提高。

打造一支教工德育工作团队,提高学校德育质量 打造教工德育工作团队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培养教工良好师德。《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当师德工作做好了,学生德育工作才会有基础。另一个层面是培养合格的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水平。由于多年忽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前中职教师自身文化素质、教学水平难以承担传统文化教育任务。因此,搞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从培训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应通过培养训练,形成一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熟悉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熟悉传统文化教材,熟悉教学方法,有独立德育工作能力的师资队伍。

安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培养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职学生许多是中考失利者,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普遍缺乏文化归属感,行为习惯养成不尽如人意,所以,要安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在学生吸收必需的课本文化知识的同时,用中国传统文化浸染和熏陶他们,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立志、修身、勉学、处世、治家、忠孝等方面的经典章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教师能很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使学生能通过课程系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他们的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影响,更好地矫正和规范行为。

组织一批精英,设计一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模块(不包括课堂教学) 德育模块可方便各个学校按模块统一部署德育的组织实施。德育模块至少包括:教师德育工作合格证培训模块;新生入学强化教育模块;日常行为养成模块;孝道感恩教育模块;“经典诵读”模块;主题活动模块等。这些模块应该形式多样,内容翔实,涉及教工和学生,涵盖学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的德育工作全程,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魅力所在,感受人文情感和关怀。同时,要让师生写感想文章,汇编成册,日后在班级或年级间交流分享,让更多的人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充分发挥这种教育模式的感染和激励作用。由于模块程序规范,设计精心,便于推广,便于考核,便于提高学校德育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教师水平的差异影响德育效果。

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中职学校要把德育系统工程的大厦建筑到一个极有感染力的校园文化的人文环境里,就要营造环境育人的德育氛围。高质量的德育种子只能根植于优秀的校园文化的土壤里,才能长大成型。在培植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时,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有形塑造,在学校教学楼、宿舍墙壁、楼道上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让学校每一面墙都成为德育渗透的好工具,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二是无形塑造,并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具体做法是:把学校的制度、纪律条例内化为学生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行为,美的活动,培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气和良好习惯,使学生把真心的爱内化为美的心态、好的个性和正确的行为,再升华为各种能力,最终达到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

(五)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为使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工作长久有效地开展,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可用“德育银行”的方法记录学生品行优劣。学生每学期凭“德育银行”累计分值获得星级,数量从1星~6星,第6星级为道德明星,按星级在校牌上打上相应个数的星星(平时戴在胸前也作为一种荣誉)。毕业时凭“德育银行”的积累,发放德育合格证书。要给予道德明星精神和物质奖励,实行优先推荐就业等鼓励政策。而对道德星级低的学生可采取补课或延缓毕业的方式激励其改进,争取“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人人进步”。

总之,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借助于富有特色的系列活动,将教育理念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习惯中,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推动德育工作向品牌化、长效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中职生的道德水平才会大大提高。学得好,就业好,发展好,人人成才就有了前提,德育就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从而达到中职学校多年为之努力而未曾达到的理想效果,增强职业学校的吸引力,实现《教育规划纲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彭鹏,郭耀武.重建青少年的精神家园――基于西安市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理论导刊,2011,(1).

[2]景国敏,曹书敏.突出办学特色 促进学校发展――登封中专特色办学的思考与实践[J].河南教育,2011,(1下).

[3]王传满.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弘扬传统文化[OL].(2010-09-19)..

[4]熊兵.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