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5 16:42:0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社科基金申请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申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研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促进教育科研向更高质量迈进,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教育科学事业,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二、申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要着眼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国“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点,以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建设中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同时注重推动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的创新,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增强科学预见性,着力推出代表国家水平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深刻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关注学理问题的研究,促进学科建设,形成精品力作;应用研究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解决教育政策和实践问题;开发研究要注重社会效益和使用价值。
三、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申报青年课题者(包括课题组成员)年龄不得超过39岁(1972年3月31日之后出生)。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国家重大(重点)课题实行招标制度,申请人要求具备主持省部级相关教育科研课题的经历和良好信誉。申请人必须从事实际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课题申请•评审书》中所涉及的课题组参加者或推荐人须征得本人同意和亲笔签名方为有效,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四、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承担单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设有科研管理的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开展研究工作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在以往的课题过程管理中认真负责,信用良好。凡课题按时完成率高且优秀率高的单位增额申报,按时完成率不高且合格率不高的单位限额申报,按时完成率低于60%且不合格率偏高以及管理不到位的单位不得申报。
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涉及13个学科,课题申请人根据《课题指南》所列示的研究领域进行选题论证。招标课题申请人填写《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重点)课题投标申请•评审书》(2011年版),届时等候通知到京参加现场答辩,不参加答辩视为放弃;其他课题申请人通过网络申报,填写《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录入系统》(2011年版,以下简称网络版)。申请人根据所报课题的性质依照《课题申请•评审书》(网络版)列出的学科分类代码填写相应学科,跨学科课题应根据主要研究内容按照“尽量靠近”原则,选定为主的学科进行申报。中小学和幼儿园系列课题申报基础教育学科,单列单评。
六、本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设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青年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和青年专项课题,均有不同额度的经费资助。申请人要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参考资助标准,提出拟申请的资助额度,并按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进行合理的经费预算。本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资助标准为20-25万元、一般课题资助标准为12-15万元,青年基金课题资助标准为10-12万元;教育部重点课题平均为3万元、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平均为2万元。申报招标课题和一般课题互不交叉,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教育部级课题互不贯通,申请人只能从中选一。实际资助经费额度参照同级别课题经费资助标准,以最终评审结果为准。
七、《课题指南》中列示的招标课题名称即为研究题目,申请人不得自行命题、随意扩大和缩小研究范围,否则不予受理。一般课题申请人可参照《课题指南》所提出的研究领域,自拟课题名称,鼓励反映国家需要和国际趋势的前瞻性、创新性课题,不支持以编译著作、编写教材、编写丛书、编写工具书为直接目的课题研究。申请人要在《课题申请•评审书》封面上标明所申报课题属于《课题指南》所列示的研究领域或自选课题。在涉及西部教育问题研究时,优先考虑西部地区的课题申请人。
八、本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将实行限额申报,限额指标另行下达到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直属高校和部内司局、直属单位,坚持标准,保障底线,鼓励先进。各地要参考教育科研生产力布局情况及历年申报情况,以及立项率、优秀率、不合格率、违规率等因素,科学合理分配指标,努力提高申报质量和层次。
九、本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要求在1-3年完成,最迟在5年内完成。决策性研究应在1年内完成,其他类型研究课题适当延长。研究期限自课题批准立项之日起计算,课题延期或调整人员须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课题研究成果须符合学术规范,体现创新,有所建树,着力形成代表作。不同课题研究成果数量、形式和质量分别要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最终成果要求出版专著,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上发表系列学术论文,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部课题成果形式可选择著作或论文;所有课题最终研究成果均包括研究报告。不同课题成果具体要求参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细则》等。
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为国家财政支持的社会公益项目,资助在公共部门服务的教育科学工作者。为减少重复,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个课题。在研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负责人不得再申报新课题。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其他项目或其他国家科研项目,其课题组成员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题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其他项目或其他国家科研项目。得到政府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其他部委办以及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的课题负责人不得再次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不支持已有两个以上其他来源的在研项目的研究者再次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上述各类课题的结题均以结题证书注明的时间为准,并须提供结题证书复印件。
十一、申请人应如实填写申请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取消个人3年申报资格,如获准立项一律按撤项处理和通报批评,并追究申请人所在单位的管理责任。
十二、从2011年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申报课题全部实行同行专家网络初评和专家会议集中复评。初评采用活页匿名方式,活页论证字数不超过4000字,复评重点考察前期相关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
十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信用管理制度。课题承担单位要履行承诺,保证信誉。获准立项的课题负责人在课题执行期间要遵守各项规定,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实行结题鉴定制度,鉴定等级予以公示。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为不合格或有不良信誉记录者,课题负责人3年内不得申请新课题。除涉及政治、国际关系、宗教、种族、民族、性别等敏感问题外,计划发表出版的成果必须以课题资助名义先发表出版后鉴定,违反规定视为自行终止相关资助协议。成果鉴定为优秀或社会影响良好的课题负责人,在申报新课题时享受优先政策。
十四、本年度招标课题通过课题投标、资格审查、会议评标的程序进行;其他课题通过课题申报、资格审查、网络初评、学科组会议复评的程序进行。课题评审坚持公平公正,凡申报课题的学科规划组专家须回避课题评审工作。课题评审坚持质量第一,宁缺毋滥。专家评审结果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后公示,无异议后下达课题通知并拨付课题经费。
十五、课题申报单位、各省(区、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相应的教育科研主管机构)、教育部各司局、部直属高等学校和国家级教育科研机构要加强对本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宣传、组织、管理和指导,既要积极鼓励,又要严格把关,应依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和本通知的要求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认真审核申请人的资质和信誉、前期研究基础、课题组研究实力和支撑条件,签署明确意见,保证申请人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性,确保课题申报工作的质量,并认真履行课题立项后的日常管理,帮助课题负责人按期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
十六、课题申报实行三级申报制度,申请人按照所在单位隶属关系,经所在单位审查盖章后,由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统一分别报送省(区、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相应的科研主管机构)、教育部各司局办公室、部直属高等学校科研处(社科处)和国家级教育科研机构科研管理部门,再由上述机构统一报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级科研管理部门不得收取任何申报评审费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不直接受理个人和基层单位申报。
十七、课题申报所需的各种材料(包括《2011年度课题指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投标申请•评审书》)均可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网址:onsgep.moe.省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单列学科栏目(网址:npopss-cn.省略)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网址:省略ier.省略)下载。申请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招标课题的申请人可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录入系统进行填报,通过各自的管理系统按程序报送所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直属高校科研处(社科处)。省(区、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相应的科研主管机构)、教育部各司局办公室、部直属高等学校科研处(社科处)和国家级教育科研机构科研管理部门将汇总后的电子版审核后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管理系统上传至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报送纸质材料《课题申请•评审书》一式6份(原件1份,复印件5份)。课题申请书要求统一用计算机填写、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经所在单位审查盖章后,逐级报送相关科研管理部门,要确保电子申报数据和纸质申报数据的一致性,基本信息不得遗漏。
十八、本年度课题受理申报时间从2011年1月19日起至3月31日止。各省(区、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相应的科研主管机构)、教育部各司局办公室、部直属高等学校科研处(社科处)和国家级教育科研机构科研管理部门务必认真负责,做好本系统课题申报数据录入、打印报表和申请书汇总报送等工作,确保数据录入准确和报送材料完整,列出本系统课题申请书清单和各学科分类申报数量汇总统计表。于2011年3月31日前将审查合格的《课题申请•评审书》汇总后统一报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逾期不予受理。办公室咨询电话:010―62003305,62003307;邮政编码:100088;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
十九、本通知及所附《课题指南》将同时在教育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专门网站上,并在《中国教育报》等教育媒体申报公告,请有关部门及时将有关信息传达至各所属有关单位,供教育科学工作者选题申报时参考。国防军事教育课题申报评审工作由全军军事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另行组织。
教育科学作为教育事业和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改革发展和先进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组织实施《课题指南》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充分利用专业力量、发挥专家咨询作用问计、问政的体现,努力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具体体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要给予充分重视,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基层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课题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努力提高申报质量,签署明确意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要认真对待,积极申报,以高质量的研究工作繁荣发展教育科学事业,为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供有力支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全国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指南
教育部办公厅
二零一一年一月十八日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指南
选题说明:课题指南旨在引领和团结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围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大局,研究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回应国家需要和群众关切的教育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问题。重视以创新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加强基于证据的决策研究,强化以标准和模式 为主导的实践研究,体现教育科学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提高选题的针对性、实效性,形成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意、经验、理论、制度、模式、标准,促进研究 成果转化,使教育研究为人所信、所思、所悟、所用。
……
(十)教育技术与传播研究
2020年度,我院共获批科研项目项,获准经费万元。其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经费 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经费万元。
教育部项目项,经费万元;科技部项目项,经费万元;国家民委项目 项,经费 万元;国家语委项目项,经费万元。
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 项,经费万元;内蒙古科技厅项目 项,经费万元(注明项目类型,如内蒙古科技攻关计划、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内蒙古教育厅项目 项,经费万元(注明项目类型,如内蒙古青年科技英才、内蒙古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等);内蒙古民委项目 项,经费万元;内蒙古社科联项目 项,经费万元;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项目 项,经费万元。
赤峰市社科联项目 项,经费万元;赤峰市科协项目 项,经费万元;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项,经费万元。
校级项目 项,经费万元。
其他项目(备注说明项目批准单位) 项,经费万元。
2. 科研成果情况
本年度我院以排名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 篇,其中SCI 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篇、EI 篇。
排名第一作者撰写专著 部、编著 部、译著 部、教材 部。
排名第一作者授权专利项,其中发明专利项,实用新型专利项,外观设计专利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项。
排名第一获得自治区级政府奖励 项,排名第一获得赤峰市政府奖励 项。
成果转化 项。
3. 学术交流活动情况
概述学术活动开展基本情况,含①举办或承办学术会议,②教职工学术讲座,③外聘专家学术讲座,④外出参加学术会议,⑤学术交流活动经费使用情况。(需要学术会议或讲座的次数和名称)
4. 科研机构运行情况
概述依托于本院的各级科研基地、科普基地、科研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校、市、区级)、研究中心、研究院(所)等基本信息(含获批时间、机构级别、负责人信息、团队人员、联系方式)、基本运行、学术交流、服务社会、成果产出及经费运行等情况。
注:上述科研机构包含我校与其他机构联合共建的各级各类研究机构,如为新建机构,需要提交原始机构成立批文及相关证明。
无科研机构不填
5.科研创新团队情况
概述依托于本院的自治区级、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情况(含带头人信息、团队人员、成果产出、服务社会及经费运行等情况)。
(2013年批准的校级科研创新团队要按照上述要求来写,2020年新批准的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来写,有传承关系的请标注清楚。)
无科研创新团队不填
6. 两级化管理下放科研经费使用情况
两级化管理下放科研经费3万元,2020年度使用金额为: 元,用于XXXXX支出(需要详写),剩余 元。
二、科研工作管理情况
1. 科研计划完成情况
概述年初科研计划的完成情况,未完成的要给予说明。
2. 科研管理队伍
科研管理队伍是否完善(有无分管科研的副院长,有无较为稳定的科研秘书),分工是否明确、责任是否具体且能够落实到人,科研管理人员能否胜任科研管理工作,能否及时解决科研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否重视科研工作和本单位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等。
3. 科研管理制度及运行
科研相关规章制度(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专著资助、学术交流、创新团队等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4. 日常科研管理
各类科研项目、奖励申报及学术专著出版基金的初评审核情况,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情况,意识形态责任落实情况等。
5. 科研档案管理
历年科研成果,项目的申请书、任务书、中期检查报告、结项书,科研会议记录,评审记录,科研活动计划总结以及其他科研管理运行过程中的文件记录等。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1.存在的困难、问题
2008~2009年资助情况
2008~2009年是国家出版基金自2007年设立后的第一次评审。此次共确定192家出版单位的227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为47912万元。高校出版社和部直属出版社有36家41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为9431万元,获得资助的单位、项目和金额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8.8%、18.1%和19.7%。其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等5家出版社分别有两个项目获得资助。
2010年资助情况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出版机构有未结资助项目时,一般不得申报新的资助项目。”为此,很多具备承担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能力的出版单位,由于尚未完成第一批资助项目,不能申报新的资助项目,因而,2010年确定资助的项目相对减少:全国共有95家出版单位95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为21978万元;高校出版社和部直属出版社有12家12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为3504万元,获得资助的单位、项目和金额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2.6%、12.6%和15.9%。同比分别比第一批减少了24家出版单位、29个项目、5927万元资助金额。
2011年资助情况
国家出版基金规划办2011年确定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时,对于大社、名社和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项目,采取鼓励的政策,有的出版社最多获得了三项资助,最终确定出151家出版单位184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为20685万元。高校出版社和部直属出版社有31家40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为3189万元,获得资助的单位、项目和金额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0.5%、21.7%和15.4%。同比的变化情况是:获得资助的单位比第二批增加了19家,资助项目增加了28个,资助金额减少了315万元。其中复旦大学出版社和四川大学出版社分别有3个项目获得资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和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等5家出版社分别有两个项目获得资助。
二、获得资助的情况分析
从三批获得资助的出版社总体情况看,第二批即2010年主要由于之前承担的资助项目尚未结项,不能申请新项目,造成高校出版社和部直属出版社获得资助的单位、项目和金额比例比第一批有所下降。第三批即2011年高校出版社和部直属出版社获得资助的单位和项目比例比第一、二批均有较大幅度提高,说明我们有更多的出版单位在逐渐提高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重大意义的认识,申报项目的质量较高;但获得资助的金额比例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之前一些大社名社申请的大部头项目尚未完成,今年主要资助一些具有现实出版意义的小部头出版项目,一两年内即可完成,因此,资助金额相对减少。
连续三批均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出版社有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等3家出版社;总计获得三项以上资助的出版社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三批获得4项资助、北京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三批各获得3项资助、复旦大学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两批获得4项资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两批获得3项资助、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一批获得3项资助,以上7家出版社三批共获得24项资助,占高校出版社和部直属出版社三批获得93项资助的25.8%;另外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湘潭大学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18家出版社各有两个项目获得资助;共有53家高校出版社先后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占104家高校出版社总数的51%;4家部署出版社中,有2家获得资助,占50%。
三、教育部主管在京出版社对获得资助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情况
二、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论文成果质量鉴定不严格
在定量评价的成果评价制度中,依据的刊物级别,分为普通期刊论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CSSCI或CSCD期刊论文、几大国际检索论文(SCI、SSCI、EI)等几个等级,这种分级评价方法有其合理性,如分级清楚、标准统一、论文容易归类、管理,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科研成果水平等级,但并非所有核心期刊论文都能体现其内在水平。原因有二:其一,核心期刊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重要的引文法是根据期刊所载论文被引次数的多少评价论文质量,引文法测定的核心期刊虽然能够反映该学科的内容和水平,但文献被引频次要有一个时间跨度才能反映出来,即当前核心期刊的学术价值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代表当前所价值。此外,论文是否被引用不仅与论文质量有关,也与该论文选题是否为当前研究热点、学科发展趋势及该领域研究人员数量息息相关。一般情况下,应用性的学术期刊被引用的频率低于理论性期刊。其二,受利益驱使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部分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质量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有些期刊主办单位为了经济利益收取高额的版面费或碍于人情关系,从而降低了所刊发论文的质量标准。这些论文看似发表在级别较高的刊物上,实则是花钱买来的,或是依靠人情关系刊发的,论文质量并不高。因此学术期刊级别不能完全体现论文质量。
(二)图书类成果质量鉴定不科学
图书著作形式可分为专著、编著、编等几类,其中专著的独创性最高,产生的是原创作品,其学术价值最高;编的独创性最低,产生的是演绎作品。科研人员都希望自己出版的图书认定为著作,如今图书出版社大多为企业化管理,重视经济效益,对所出版书籍,只要没有违法行为,没有版权纠纷,能够提供足够的出版资金,可在图书著作形式认定方面、学术价值等方面放松要求,因此部分图书成果分类界定标准不统一。对高校科研管理者而言,只要是公开出版物,若非相关专业的权威人士,对出版物的学术水平高低难以界定。
(三)研究报告类研究成果要求不规范
一些立项项目以研究报告作为结题成果形式,而用来结题的研究报告的应用价值只是一些单位出具的证明作为报告实际价值依据。由项目负责人本人找单位出具相应证明比较容易,并不具有说服力,一个项目批复的资金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最终的结项成果如不严格鉴定实则是对资金的巨大浪费。
(四)科研项目级别界定不规范
一些纵向项目级别界定明确,也得到多数高校的认可,但一些随机立项项目,学(协)会类项目、各类项目子课题、自筹经费项目、各类横向项目,项目来源规范性不强,真实学术水平有待严格甄别。通常立项项目级别依据项目来源单位级别来确定,如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即为省部级项目,这类项目属于常规项目,每年固定时间统一申报,有一定规律性。一些随机申报项目,项目来源单位级别界定不明确,申报时间无规律,因此项目级别界定缺乏规范性。如一些学(协)会类项目,各高校对学(协)会项目来源级别认定不统一。在子课题级别的认定方面,各高校也标准不一,认定标准严格的高校要求在获批的总课题立项书中明示该子课题的名称及子课题的负责人,才能认定该子课题成立,相应级别按低于总课题一个级别确定。认定标准宽松一些的高校则只需总课题负责人出具该子课题立项证明即对该子课题予以认可。
三、完善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制度的方法与途径
(一)制定科学、客观、公正的科研成果评价标准
科学、客观、公正的科研成果评价标准是产生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基础,没有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指出:“一个人的公平感来自于对自己劳动贡献与报酬比与别人的劳动贡献与报酬比的比较和评价”。如果人们对评价过程或评价结果感到不公平就会采取降低效率、降低积极性及降低努力程度的方式回应,这会对整个高校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政策制定者在制定科研成果评价政策时要以推动学校科研水平为出发点,真正立足于提升学校学术水平,制定科学、公正、客观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高校各级领导往往既是科研带头人又是行政管理者,既是科研管理制度制定者又是受益者,在科研成果评价制度制定过程中难免会向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方向倾斜,特别是在我国官本位意识严重的环境中,权威期刊的认定经常由领导的意见决定。即使采用由学校各学院、系、部教师推荐的方式,推荐主体也经常从自身利益出发选出自己容易发表又相对学术性不是明显较弱的核心刊物。这种方式确定的科研成果评价标准难言权威性、公正性,往往成为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不利于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生。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应该认识到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对学校发展,对科研人员科研的重要意义,要真正站在有利于促进学校学术、科研发展的角度,公开、公正、公平地研究确定科研成果评价标准。
(二)注重评价体系的长效性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要出高水平的科技论文和科研成果,需要教师沉下心来,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和积累,去除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因此,在制定科研成果评价政策时要改变重短期目标轻长期目标,重数量轻质量,重立项轻管理,重结果轻积累、重科研经费轻项目级别的科研管理观念和舆论导向,鼓励“慢工出细活”,减少急功近利、“短平快”。并通过调整或改革科研考核、科研奖励、职称评定等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出高水平科研成果,营造学术气氛。
(三)注重科研成果评价方法多样性与合理性
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价值的体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评价过程中单纯地依靠定量评价或定性评价都不能完全客观、准确地对成果本身作出评定,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准确地反映科研成果的真正价值。定量评价是将科研成果依据刊物级别、被引用次数等标准折合成分值,再根据分值确定科研成果的价值。定性评价最常用的是同行评议法,其中包括实行公开评议与匿名评议。在科研成果评价中,如果单纯采用同行评议的定性评议方法,受成果价值的潜在性、模糊性,评议专家知识结构、学术视野、学术偏好、人情关系等因素的干扰,容易导致评价标准的自由度过大,给主评人人为地拔高或贬低某一成果带来方便,而导致评价失去科学性。同时,科研成果评价是一种主观评价,如果只通过成果发表的刊物级别、是否是专著,还是编著等简单划分来确定成果的价值,也不够科学。因此采用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解价值的指标并量化,设定可比的分项指标量、详细的定量标准,消除或削弱评价中的主观因素的干扰,使同行评议能在更规范、更清晰的条件下运作,可以尽量减少评估误差,促使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更科学、客观、准确。2.同类相比原则。科研成果价值的多样性决定了对特殊的知识内容、价值、功能,用同一标准判断很难确认其特殊价值,因此,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必须分类进行。可按学科内容、形式、研究方向分类,对同类科研成果采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评价,这样才会相对公平,分类越细,可比性就越强,标准越易确定,评价结果越准确、公正。3.排除偏见,容许异议。在评价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主评人的学术道德、学派、与被评人之间的恩怨而导致的偏见,可能造成对成果价值的放大、缩小、虚夸、否定,也是科研管理机构在组织评审专家时必须关注的问题。由于评价的复杂性、主观性、主评人所处环境及心理因素的干扰,为避免偏差,应允许在一定时间内对评价结果提出异议,当出现异议时要重视异议,这样有利于增强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克服评价的主观偏向性。
项目化是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努力尝试利用项目化的模式开展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课题。
一、实践教学项目化的价值与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的需要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问题,宣传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很多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以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等一系列文件都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教育”。这些文件都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要求广大高校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大胆尝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路径。
(二)是贯彻落实学院“顶层设计”具体要求的需要
怀化学院学院顺应国家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及《怀化学院“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的新要求,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自2015年秋建院以来,学院领导班子、教授、博士、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等成员,利用周末、假期时间,经过20多天的精心论证、集中讨论,其中专门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问题讨论了10多次,最终形成了指导学院发展全局的“顶层设计”和“教学改革方案”,其“顶层设计”中的《学院十三五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规划》等文件、规划中,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化的要求。
(三)是推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化”,立足于我校专业综合改革的实际,是对学院“十三五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等重要内容的具体实施路径和方案的探索,实践教学项目实施的过程,也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实施的过程。这有利于促进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综合改革,有利于增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时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W习的兴趣,有利于推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当前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化实施的现状
(一)现状
目前,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形势总体上还比较乐观,教学团队结构比较合理、经验比较丰富、敬业精神较高。学校和学院领导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改革。学院的“十三五规划”及“专业综合改革”思路清晰,规划合理,目标明确,方案详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并提供有力的保障。学校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决赛都有领导小组成员参加,并在决赛结束后作出重要点评和总结。学校将“理论学科”列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将“思政课教学团队”列为校级重点建设团队,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均为校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教育部思政专项经费生均20元足额拨付到位。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分两种形式进行,即学期内实践和暑期实践。学期内实践主要是在校内进行,教学采取项目竞赛的形式,均按课程、按班级分小组、以竞赛方式进行,所有上课学生均需参加,由任课老师指导在学期内完成。每个教研室竞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分别由教师、教研室、和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完成,最后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优胜奖5名,并为获奖的学生颁发校级荣誉证书。每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具体方案由学院拟定后经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领导小组”审定,然后再由教务处发文,由学院负责承办。暑期实践先由学院拟定项目和选题,制定计划和方案,由教师指导学生填写申请书,以招标的方式确立参加社会实践人员。暑期实践活动是在校外进行,由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完成。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实践报告,并进行评比,最后根据实践报告和项目实施情况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颁发校级荣誉证书。
通过对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成果展示的作品进行研究发现,作品的质量不是很高,很多决赛作品甚至达不到《竞赛方案》规定的基本要求。进入复赛的作品大部分达不到基本的要求,初赛作品质量更差。暑期实践由几个老师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与学生共同完成。通过调查发现,效果不明显,很多老师不愿意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报告质量不高。通过对300多学生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积极性不高,没认真对待实践活动,因此实践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三)原因分析
第一,教师不太重视实践教学。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学生反映不知道实践教学的方案,不清楚项目竞赛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对于研究性学习竞赛项目,几个主要内容都不会写,老师没认真指导。甚至在复赛时,部分老师都不知道竞赛方案和具体要求。第二,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很多小组准备不充分,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有些小组由一个或两个同学完成,有的小组根本没作准备,等到竞赛的时候,随便准备一部作品敷衍了事,上台报告时照本宣科。第三,实践程序不规范。实践过程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要求和规定,特别是暑期实践活动,随意性较大,没有一个详细的实践教学方案,这样就使得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不高,实践成果的质量较差。第四,考核评价不科学。很多学生反映,竞赛项目准备的好与差,没多大的区别,实践教学成果与考试成绩没多大关系,所以没认真对待。由于竞赛结果与指导老师没多大的厉害关系,对年终评优、工资绩效、职称晋级等方面都没多大的影响,结果就缺乏指导的积极性。第五,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没有健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造成实践教学过程的不规范,教师指导的不积极。对于实践教学的优秀成果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宣传,这样,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三、实践教学项目化实施的路径探索
(一)合理规划实践教学项目
每学期初,由各教研室主任依照学院的《实践教学计划与方案》制定教研室的实践教学计划与方案,确立好实践教学项目。项目分上课期间校内竞赛项目和暑期招标项目。竞赛项目需要确立好项目的主题(如果省里有组织竞赛的教研室,则遵照省里竞赛方案执行),每个教研室项目的设计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雷同,教研室应该根据学生特点以及课程特点进行设、规划实践项目。暑期招标项目需要在开学后1个月内确立好项目选题指南,拟定好项目申请书,以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填写申请书。选题指南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及社会热点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竞标应该在放假前1个月完成,以便为教师和学生留下充足的准备时间。
(二)规范实践教学项目实施程序
各教研室组织老师严格按照实践教学方案开展实践教学,实施实践教学项目。教师必须要先确定好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小组成员确定后,小组选定项目后,教师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研讨,制定确实可行的方案。同时,教师要将实践项目的具体要求、目标等向学生交代清楚,然后指导实践项目的顺利进行。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暑期招标项目必须依照方案,严格按照申请书的内容和要求执行,教师要认真指导实践教学报告的书写,及时作好实践教学的总结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规划,保障项目有组织地进行。要保证每位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必保证学生的安全。
(三)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是实践教学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必须重视对实践项目的考核工作,考核要覆盖实践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包括对老师与学生的考核。要将学生的实践活动成绩纳入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成绩当中。对于在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和精神鼓励,对于优秀的实践成果要在学生中巡回展示,广泛宣传,以便提高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兴趣。在每学期结束前,要做好所有项目的评比工作和总结工作,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意见。教师之间要召开实践教学经验交流会,以便发挥优势,改进不足。对于指导学生实践表现优秀的老师,应当给于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与教师年终考核、工资绩效、职称晋级联系和挂钩起来。对于不负责任的老师应当提出批评,或者给于一定的惩罚。
(四)健全实践项目保障机制
实践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实践教学的效果都离不开保障机制,因此,学校必须建立相关保障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成立领导考核小组,必须保证实践教学的经费要按时足额到位。学院应该针对实践教学拟定各项规范性文件。各教研室在开学之初必须制定好详细的实践教学方案和计划,与分管教学的领导商讨好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保证实践教学项目的正常实施和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化的全面实施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必须逐步推进,不能一蹴而就。目前,我校学院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中心,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成果展示的场所。但是,学校实践教学成果展示的平台很多,经过学院领导的努力,通过与其他学院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通过“借地方”的手段,顺利地完成了每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的展示活动。学院正努力寻找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中心的经济来源,努力建设协同育人的机制,努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的实施创造优良的环境、搭建更高的平台,相信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化管理初探[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张加才.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性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6,11.
[3]江雪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实证研究――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2010年3月25日,一起“家务事”引发公众对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精神的质疑。当日,该校社会科学部一纸公告,撤销了挂靠其下的四个机构。
被撤销机构中有三所为正常调整,而北大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下称法研中心)则另受波及。
北大社会科学部部长程郁缀对《财经》记者称,这是“正常的新陈代谢,不存在任何敏感因素”。但在法研中心主任郭建梅看来,被撤“事出有因”。
2009年下半年,北大已多次向法研中心建议“迁离”北大法学院,焦点有两处:“接受境外资助”和“接外面的案子”。
自1996年成立以来,法研中心一直接受境外机构的资助,每年运转经费在100万元左右;另外,15年来该中心共提供法律援助逾3000项,大部分为公益案件与群体性诉讼。去年,法研中心先后介入“邓玉娇案”和“李蕊蕊案”等重大社会事件。
在北大发出公告前不足一月,3月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关于境内机构捐赠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正式实施。《通知》直指“接受境外资助”,失去挂靠的法研中心是受冲击的众多非政府组织(NGO)之一。
这项2009年年底颁发的新规,影响波及数以万计的各类组织。由于直接关联到NGO运营的基础――活动资金,实施不过两月,相关NGO已觉掣肘。
财务枷锁
失去挂靠单位的郭建梅开始两条腿走路,试图进行新的注册。
第一条路是在民政部门注册,但这在现有体制下步履维艰。法研中心的归口单位为北京市司法局,在多次沟通后,郭建梅得到的答复是:不行。
第二条路是在工商部门以企业性质注册。内地大多数NGO组织因无法取得“民办非营利机构”的合法身份,往往不得不采取此方式。
目前境内独立性较强的NGO多以企业形式出现。这些以有限责任公司或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形式出现的NGO,多为咨询培训类性质,注册资金少,手续简单。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社团约32万个,而据中国社科院的调查统计,不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团组织近300万个。
郭建梅团队离开北大后,在4月2日发出的声明中道出NGO艰难的财务现实:“中国尚未建立起较为顺畅和规范化的NGO筹资体系和制度,经费的制约成为NGO发展的瓶颈,也是中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困难。”
“没有外来资助,大部分NGO不能生存。”一位从事法律援助的NGO负责人称,在法律援助领域,国内用于此的资金全国人均不超过一毛钱。
目前中国NGO接受外汇资助时,往往采取捐赠的方式,这是出于避税的考虑。据北京一家研究型NGO负责人介绍,政府对企业开征的税种有20多个,而进行工商注册的NGO尽管业务单一,但需要缴纳的税种至少有7项,包括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还有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
在实际操作中,NGO对从境外机构得到的项目经费有两种记账方式可以选择。一是作为营业外收入的捐赠款;二是一般主营业务收入,如咨询费等名目。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后者需缴纳5%的营业税,而捐赠款则不属于营业税的征收范畴,被用以避税。
国内也有不少NGO使用第二种方式。其中一家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在接受境外资助时,会经过沟通由对方承担这5%的税收。“我们会告诉他们,这是帮助中国需要支付的政策成本。”
“捐赠款”另外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每年度如果没有利润盈余,就不必缴纳企业所得税。而一般来说,NGO年末并不会有盈余。
这些复杂的财务操作,郭建梅此前未曾经历。挂靠在北大法学院时,虽然资助主要来自国外基金会,但资金由北大社会科学部代管。“我们每笔支出都要法学院领导签字审批,工作人员只领工资,不直接过手捐赠款。”郭建梅说,法研中心只需向北大缴纳管理费,不需要纳税,更无需担心财务问题。
而事实上,在工商部门注册的NGO因为游离于法律边缘,要承担更大的风险。2008年底,国内工商注册的NGO就普遍受到工商、税务部门的严查。
2009年,公盟法律研究中心(下称公盟)被以偷税漏税名义取缔。北京地税局和北京国税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公盟“问题资金”来自境外资助金共计人民币110余万元。
北京地税局称,上述资金没有缴纳5%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费和教育费附加,偷税达6万余元;北京国税局认定资助属于法定企业收入,公盟没有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共计18万元。
2009年7月14日,两部门的《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同日送到公盟,地税拟处罚30多万元,国税拟追缴18万多元所得税并处93万多元罚款,两项共计142万多元。
此后历经听证等程序,公盟补缴税款以及缴纳罚款,但至今仍未恢复其法律主体地位。
结汇壁垒
“外管局的新规,使得接受境外捐赠需要层层申报,直接影响工商注册NGO的发展。它设定的诸如要求公证的条件,很难办到。”郭建梅发现,即使走第二条路,依然障碍重重。
工商注册的NGO需接受税务、工商、公安等多头管理,如今又新增了外管局,因为外汇资金由其管辖。
在新规出台前,一笔外汇捐赠到账之后,NGO将境外机构与境内受赠方之间的捐赠协议(附中文译本)提交主管银行,便可结汇。手续较简,虽然中间可能会有其他困难。
2009年6月下旬,北京爱知行研究所接到主管银行通知,被指由于不是民政部注册的慈善机构,不能接受外汇捐款。而此前五六年中,同样的结汇操作并未受到质疑。
爱知行负责人之后获知,此前公安部门曾到银行查看相关账目。经过多次沟通,在向银行提供相关活动票据和活动视频,用以证明从事的确为非营利慈善事业后,历经一月,结汇受阻的问题方获解决。
而今年3月新规实施后,根据《通知》第五条,需要向主管银行提交的除申请书、营业执照复印件、境外非营利性机构在境外依法登记成立的证明文件(附中文译本)外,还需要经过公证并标明资金用途的捐赠协议。
这条规定直接影响到境外捐赠。目前,已有NGO在前往银行结汇时,被要求提交经过公证的捐款协议。有公证处要求捐赠与被捐赠双方负责人到场后才能办理,这被NGO称之为“不可能完成的公证”。
《通知》上亦列明受优待的对象:县级以上(含)国家机关、根据有关规定不登记和免予社团登记的部分团体,如中国文联所属的11个文艺家协会、中国红十字总会,接受境外捐赠时只需提交申请书;而对在民政部门登记的NGO及境外NGO在境内的代表机构,则并不要求公证。
对宗教机构,《通知》亦严格规定:“全国性宗教团体一次性接受等值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捐赠外汇收入,还应提交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接受该笔捐赠的证明文件;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和地方宗教团体一次性接受等值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捐赠外汇收入,还须提交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接受该笔捐赠的证明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与《通知》同一天试行的《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将内地依法登记的约13万处宗教活动场所纳入国家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规范管理范围。
今年3月5日,一家NGO前往银行结汇提现时,被要求提交经过公证的捐款协议。该机构随后联系几家公证处,得到的答复是“没有先例”或“捐助方到场才能办理”。最终,结汇未能完成。
观望出路
受赠不畅带来的影响便是缺少活动经费,这直接影响到NGO的正常运行,好比输血受阻,血行不畅。
《通知》的出台过程亦受到争议,被指出台前缺乏公开讨论的程序。“比如环保领域,国家环保部在制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法规时,都进行了意见征集,与NGO有很多互动。”北京一家环保NGO负责人称。
2010年3月18日,北京爱知行研究所依据《信息公开条例》致信外管局,要求公开《通知》出台背景文件和依据,并对《通知》第十条提及的“可疑或异常捐赠外汇收支”作出说明。
该条款为:“银行为境内机构办理捐赠外汇收支,应按规定审核相关单证,并及时向所在地外汇管理部门报告可疑或异常捐赠外汇收支信息。”
4月9日外管局综合司回复称,《通知》的出台背景、政策依据及具体条款的解释“不是我局现有的公开信息,不属于可对外提供的政府信息范畴”。
3月12日,数十家NGO和基金会组织研讨会以商对策。会上有人建议,与设有国内代表处的境外机构合作,通过代表处进行人民币结算,但这意味着资助范围受限;将外汇交由上述“受优待”的社团托管,也是可能的变通方式。问题是,不少境外机构明确规定,不能将资金用于支持政府社团,而后者也不一定愿意合作。
作者简介:朱永贵(1964-),男,北京人,中国传媒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北京100024)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传媒大学理科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NL11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16-02
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状况和就业形势,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入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性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一、创新性教育的含义
创新性教育就是依据创造学的理论、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实践,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的新型教育。因此凡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增长其创新才干,开展创新活动而进行的教育都可视为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开拓学生的智力存储和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使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知识素质和人文素质,而且善于在实践中将这些素质以高度综合的形式加以升华和应用,并转化为生气勃勃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1]创新能力就是人类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推动个体顺应环境、发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充满竞争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因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谁拥有的知识资源越多、创新能力越强,谁就最具有竞争实力。
大学生是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经过三到四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他们有着潜在的创新能力。[2]我们必须对大学生的创新潜能进行开发和引导,开展创新教育。在创新教育中要教学生去掌握已知,探索未知,要教学生开拓进取,吐故纳新,要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二、目前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目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比较低,还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3]根据调查研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状。
1.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但创新能力低
目前大学生普遍具有创新动机,对创新有一定的认识和欲望,在学习中积极寻找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但由于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学生自身的局限性,未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及时与教师和同学们沟通和交流,从而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绝大多数学生愿意尝试独自处理,缺乏团队协作精神,不能取长补短,共同把问题解决好。许多大学生不满足于现状,往往牢骚满腹,唉声叹气,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没有创新毅力,经常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缺乏创新的恒心和意志,见异思迁,半途而废,这必然导致创新能力低下。
2.具有创新意念,但缺乏创新兴趣和动力
当今大学生从内心上也想创新,对新鲜事物能够产生好奇心,对旧事物旧观念也持怀疑态度和叛逆精神,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心情的变化,他们的创新又缺乏深度和广度,不能形成创新的兴趣和动力。
3.具有创新的知识素养,但缺乏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洞察力
随着知识和经验的学习积累,大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他们知识的深度和宽度还不够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低。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比较单一,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比较死板,没有太多的创意和新的突破。在对事物的观察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严谨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足。
4.具有创新的理论知识,但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的动手能力和必备的创新技能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应试能力较国外学生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动手能力与运用创新技术的能力却远远弱于外国学生。由于受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影响,目前大学生急功近利,学习浮躁,片面追求地各类考试成绩的提高和各类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获得,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缺乏对自己动手能力和创新技能的培养。不注重知识的整合,理工科学生只懂得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而不注意人文社科类知识的学习;同样文科学生只关注社科类知识的学习,而对自然科学却不闻不问,造成了文理科相互脱节,这与当代各类学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时代潮流格格不入,他们的创新能力严重滞后。
5.参与的创新实践较多,但形成的创新成果却寥寥无几
学校和社会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创新实践的机会,如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社会实践,许多大学生也得到了相应基金的资助。然而由于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普遍低下,不能将课堂知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也不能从实践中找出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文科艺术类学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和没有创新意义的社会参与,理工科学生也只是对一些前人的理论或实验结果做一些形式上的分析和简单的归纳总结。等到资助项目终期验收时不能给出像申请书中所述的计划预期结果,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得不到任何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
三、开展大学生创新性教育的方法
1.创新教育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教育,[4]要将学生的党团活动与创新活动结合起来,增加创新教育的内容,如成立科技创新发明协会,举办科技讲座,邀请归国华侨科学家讲述科技创新、爱国主义、科技兴国的事迹。要在党课、团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动力,积极与社会团体、大中型企业进行横向联合,定期为大学生举办各种创新设计大奖赛和优秀创新作品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类创新活动中去,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创新教育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我们要将创新教育灌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要淡化书本和教师的权威,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好奇心和求知欲。宽容学生在探索中产生的错误和荒诞,培养其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改革传统的统一大纲、材、统一考试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主,教师解惑为辅。以学生为本――由教师作向导,实现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向自主式学习。通过引导、点拨的方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创新能力。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创新教育的实施者。我们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加大选修课程比例、减少专业课程,开设人文综合课程,实施文理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从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3.创新教育要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多的是通过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来培养和体现,所以我们要在实践教学中开展大学生的创新性教育。要在实验课建设中加强创新型实验的开发,通过学校扶助、社会筹资为学生建立更多的创新实验基地,开展多样化的现场教学,为大学生联系更多的知名企业作为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要多层次、全方位开辟第二校园大课堂,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大学生科技报告会、大学生科技作品展、大学生科技论文和创新设计交流会,组织文化、艺术和体育等各类社团活动,举办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激情。
4.创新教育要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
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制约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我们必须进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重视和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交互式的、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大胆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心理压力。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的自由选择的空间,使学生学习的权利得到充分尊重,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照本宣科,不生搬硬套。教学要围绕现实的教学条件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要确立一个富有创新教育特色的教学效益观、评价观,对教育的基本价值的认识要有所变化,不能再以传授知识为目标。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全力以赴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矢志不渝地培养创造型、复合型和通才型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孟祥睿,马新灵,魏新利.关于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几点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10,(15):13.
一、问题的提出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总的来说,农民贫困现象的大量存在和正规金融机构的冷遇,是农民合作社产生的主要背景。农户因为缺乏抵押品、交易成本大、融资规模小、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被正规的金融机构拒之门外,使得他们缺乏基本资金或技术改造资金而丧失了很多生产发展机会,从而陷入贫困而不能自拔。就现实情况来看,成立由农民自己组织、自愿入社的合作社来自生解决资金问题为此提出了新的出路。
普惠金融也称为“包容性金融”,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将保护弱小群体的金融利益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而合作社正是普惠金融的一个践行者,作为一个经济合作信用组织,它不仅帮助弱小群体获得资金,更帮助他们发展生产。
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兰考县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前身)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农民专业经济合作信用组织。2007年5月26日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更名为南马庄农民合作联社。2007年7月1日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为适应市场需求成立了兰考县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于2008年4月在当地工商局注册。历经十余年发展,合作社已然开拓出一套集大米加工厂、资金互助部、植保部、销售部、生态水产养殖部多项服务于一体的专业生产管理模式。截止至2014年底,合作社存款余额达到549万元,贷款余额为390万元。年底有效贷款客户有130户,有效贷款笔数为150万元,累计贷款金额达680万元,回收率高达100%,带动了十几个行政村420多户农户的发展。 那么合作社内部的资金互助机制如何,取得的成效如何是值得研究的。
二、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的运行机制分析
(一)兰考县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兰考县三义寨乡南马庄村位于兰考县西部,距兰考县城八公里,南马庄村有八个村民小组,共有350户,1486口人,现有耕地2860亩,生产水利条件优越,兰杞干渠从村东流过,农田内支、斗毛渠纵横,形成了合理的自流灌溉区域。2004年,南马庄村民在县、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先生及何慧丽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了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下设资金互助部、植保部以及大米加工合作社。合作社除了统一组织耕、种、收,组织社员进行新项目、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之外,合作社还统一组织进行成员内部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相关的交流、互助、培训、咨询。经过十几年发展,合作社协同购买、协同加工、分红返利等诸多模式的优势渐渐明显,截止目前,合作社成员达到420户。
合作社于2008年4月在兰考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截止至2014年末,合作社净利润为120万元,有效发放贷款笔数达150笔,有效贷款客户为130户,其中,农户贷款客户数占100%,有效服务帮助了南马庄农民的生产发展。
(二)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分析
农民作为国民经济创造者中重要的一员,其资金需求具有交易成本高、融资规模小、信息不对称、抵押物品少的特点。正规的银行机构往往不愿贷款给他们,为了生存发展,农户只能内生解决资金需求问题,资金互助社在这种情况下便应运而生。
2004年12月26日,兰考县南马庄农民经济发展合作社成立,下设资金互助社,共有社员39人,总股金3.75万元。互助社规定,社员需缴纳200元入社费,流动股资金不得大于互助社资本金的20%,单户社员借款不得超过总资金的10%,前10户借款资金不得超过合作社总资金的50%。初期,互助社的发展并不理想,社员不仅无人存款,贷款也是少之又少。2009年,互助社被迫清理。随后大米加工厂建立并发展,一度承担了资金互助社的功能。直至2014年7月26日,由19名发起人出资50多万元作为发起额,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部作为生态专业合作社的下属机构才重新成立。
截止至2015年底,资金互助部共409户农民入股,每个农民的入股金额起点为300元,股金总额达73万元,新吸纳存款709.6万元。截止至2014年底,资金互助部贷款总余额达390万元,存款总余额达549万元,贷款回收率达到100%。作为“准农民银行”,资金互助部对外设置了两个业务窗口,一个借款窗口,一个存款和现金支取、结算窗口。从促进农户生产和发展方面来说,资金互助部发挥了莫大的作用。
1、法人化的内部治理架构
为保证资金互助部的合理运行,互助部采取了法人化的管理机制。社员入社需填写入社申请书并缴纳入社金,缴纳起点为300元,小企业社员入股金额起点为3万元,单个农民社员或单个农村小企业社员入股金额不得超过互助部股金总额的10%;社员缴纳股金必须以货币出资,不得以实物、贷款或其他方式入股。申请得到批准同意后,互助部向入股社员发放记名股金证,作为社员的入股凭证。
互助部内有社员大会,大会下设有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下又设有常务理事会(见图1),其中,理事会有9人,监事会有3人,常务理事会有3人,资金互助部内由顾问、经理、会计和柜员来运行日常事务。
图1互助部的法人治理结构
为保证资金互助部的有序运行,合作社制定了《兰考县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部章程》。章程规定,社员大会由理事会召集,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经三分之一社员提议,或理事会、监事会提议,可在20日内召开临时社员大会。理事会应当将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及审议事项于会议召开15日前通知全体社员。召开社员大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社员出席。不能出席会议的社员可授权其他社员代表其行使表决权。授权采取书面形式,并明确授权内容。社员大会选举或者做出决议,应当由本部社员表决权总数过半数通过;做出修改章程、或者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的决议应当由本部社员表决权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本部社员参加社员大会,享有一票基本表决权,入股前九名的农民社员、前一名的农村小企业社员在基本表决权之外,共同享有本部基本表决权总数20%的附加表决权,并按照农民社员和农村小企业社员的入股金额或比例进行分配。这一系列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体系化、法人化的股权架构无疑给资金互助部的运行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保证。
2、贷款条件设低,贷款流程简化,加快资金的可获得性
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资金互助部作为“农民的银行”,其贷款条件相对门槛较低,互助部规定:贷款额度在1万元以下,若是与本社无不良交易记录,可以进行信用担保,5万元以下均可进行社员担保(见下表)。借款条件的设低,使得更多农户获得资金。
资金互助部为了加快农户贷款资金的可获得性与便捷性,简化了资金贷款流程。农户根据自己的贷款额度填写借款申请书,合作社根据申请据实核查,核查通过上交常务理事会组成的审核小组审核,审核通过签订借款合同,需要担保的则需同时签订担保合同,最后由互助部发放资金。
3、业务设置多样化,业务办理简单方便
资金互助部是针对合作社内部资金不足而设立,互助部除吸纳股金、发放贷款以外,还针对社员办理存款、资金支取、结算等业务。互助部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8.4%,活期存款利率为1.8%,资金随用随取,方便快捷。农户无需再去几公里以外的正规金融机构存款、结算。针对贷款业务的办理,互助部也是简单、方便、门槛较低,大大增加了贷款的可获得性和普惠性。
4、二次分红,利益共享
资金互助部产生采用二次分红模式,但这种二次分红却又不失其独特性。资金互助部的定期存款利率高出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一倍,算是合作社的第一次分红;而第二次分红则是社员可以免费享用合作社公共积累所建设的敬老院、幼儿园、托儿所等所有福利和生活用品的免费供应(盈余利润的50%用来建设敬老院、托儿所等公益事业)。资金互助部的盈余利润20%用于风险准备金,50%用于公益建设,30%用于发起股股份分红、相关人员工资及各项费用支出。互助部的具体分红模式及办法见下表:
5、多方位的风险防控机制
严格根据银监会规定,资金互助部以审慎经营为原则,从贷前、贷中、贷后三个流程面严格控制自己的风险。资金互助部只针对社员的种植、养殖借款,借款5万元以下由常务理事会决定,按季结息;5万元以上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按月结息。农户申请贷款以后,由合作社从借款人的诚信度、资金使用项目的风险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审查,需要担保的,需找一至两位合作社成员做其借款担保人。调查通过,由3个常务理事组成的审贷会专门讨论审核,审核通过,互助部发放贷款。贷款额落实以后,互助部会在3个月内派人进行跟踪调查。此外,理事会及柜员对其所放出的款项由连带责任,对到期不能还款的扣发经手人奖金,但互助部也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农户延期还款。同时,担保人也负有连带责任,对延期到期后仍不能还款的,由合作社出面进行法律诉讼。
(1)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互助部在风险防控方面严格按照银监会规定的相关审慎原则进行管理。根据互助部章程规定:资金充足率不低于8%;对单一社员的贷款总额不超过资本净额的15%;对单一农村小企业社员及其相关联小企业社员、单一农民社员及其在同一户口簿上的其他社员贷款总额不超过资本净额的20%;资金盈余的20%用来作为风险准备金等等。
(2)特殊的信用环境。农村的信用环境与城市大有不同,每个人几乎都是相熟相知的。资金互助部的资金是千家万户的农民所筹集,每个社员也是深谙这一点的。
(3)信息化的操作流程,降低风险发生率。资金互助部有自己独立的网点办理自己的业务。网点内有两台电脑专门办理日常业务,不管是每个社员的相关信息,还是互助部各类业务的相关信息都是记录在系统里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信息操作流程使得互助部发生风险的系统性概率大大降低。
三、普惠视角下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机制的绩效评价
(一)合作社机构本身财务可持续的绩效评价
1、资金互助部贷款规模日益扩大
资金互助部自2014年7月成立以来,逐步取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与支持。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互助部的存贷款规模日益增加、服务覆盖范围日益扩大,社员人数与日俱增,互助部亦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被村民亲切地成为“农民身边的银行”。资金互助部采取“股一借十”的方式发放贷款(投放金),所谓 “股一借十”,就是成员借款前要先存入借款额十分之一的现金。
2014年8月(互助部建立之初),资金互助部贷款(投放金)为763万元,而截止到2015年底,互助部贷款已高达5032万元,互助部贷款总量增长了56倍之多。截止到2015年底,互助部的贷款有效笔数为150笔,有效贷款客户数达130户,其中,农户贷款客户数达100%。
业务开展以来投放资金对象主要分为农户小额种植业投放金、农户小额养殖业投放金、个人社员种植业投放金、个人社员养殖业投放金及个人社员其他投放金五大类。就贷款金额(见下表)来看,互助部投放金累计总额为503万元,其中金额最大的当属农户小额种植业,投放累计金额达264万元,最小的个人社员累计金额为10万元。就五者贷款占比大小(见下图)来看,投放金占比最大的是农户小额种植业,其余依次是农户小额养殖业、个人社员种植业、个人社员养殖业、个人社员其他。
2、资金互助部存款余额日益俱增
资金互助部内部窗口办理专门针对社员的存款业务,其中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8.4%,活期存款利率1.8%。互助部的定期存款利率较高,活期存款利率也是参照银行同期利率所定,加上其优越的地理优势以及农户的信任,互助部在仅仅一年之内,存款金额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
从成立至2015年底,互助部的活期存款金额由13.9987万元增长到92.67万元,一年期的定期存款总额由45.53万元增长到334.5万元,一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总额也由1万元增长到12.4万元。截止至2015年6月30日,互助部的存存货业务使用次数达到354次,存定业务使用次数为233次。
(二)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效果的绩效评价
1、方便快捷的大小额支取服务
互助部有专门的窗口办理社员的支取服务,从支取服务上来看,互助部业务办理具有办理手续少、时间快、距离近、大额取现无需预约的特点。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手续相对繁杂,大额取现更需要预约,另外,南马庄与正规机构距离较远,使得资金互助部的支取业务异常受广大农户的信任和欢迎。对于临时支取资金较多的农户,互助社可谓方便快捷。支取业务的优势使得办理支取业务的农户越来越多,支取业务量也与日俱增。截止到2015年底,资金互助部的支取业务使用人次为449次。
2、不断拓展的业务覆盖范围
合作社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附近的农户,它的出现帮助农户降低了生产成本,获得了生产及技术服务,解决了资金及销售难题。历经十余年发展,合作社顺应潮流、顺应时势、顺应当地实际发生了日新月异的转变。与此同时,这种转变也渐渐赢得了农户的支持与信任,很多邻村的农户也慕名而来入社。截止至2015年底,合作社服务的客户辐射覆盖12个行政村,服务农户达420户。
另一方面,资金互助部位于兰考县南马庄村内,而去离村内最近的正规金融机构网点也需要8公里。资金互助部靠这种地理优势极大的方便了村民,发展了自己。互助部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方便快捷的服务帮助村民办理各项资金业务,服务范围大,业务范围广。
四、强化合作社良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兰考县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以农民为服务对象,以帮助农民发展为宗旨,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合作社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解决了农户资金需求难题、提高了农户收入,还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户解决了销售问题和技术问题。总体来看,专业合作社在普惠方面的表现是显著的。但是就发展来讲,合作社还需有一些改进:
(一)培养或引进专业人才
人才是一个机构发展的基石,缺乏人才的机构发展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兰考县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帮助农户生产种植、办理各种金融业务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无可否认的是,合作社依然缺乏专业人才。几年的发展虽然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引进了一些人才,但那远远不够。作为一种合作金融经济组织,合作社需要的不仅是管理人才,更多的也需要金融方面的人才。合作社可就内部人员加强金融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为相关人员的继续学习和深造提供机会和支持。
(二)加强对社员的素质培训
合作社的“六统一”模式、“二合一”分红以及资金互助部的便利让社员切切实实享受到了优惠,但合作社在这方面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明显,合作社对社员的帮助都是外在的,是实实在在的,但很多情况下,大部分社员的内在相关知识很贫乏,很不足。他们养殖技术不够专业,生产能力不够强大,种植知识比较缺乏,金融意识比较淡薄,这个时候,合作社就可以充当这种中介功能,运用合作社的一些资金研发新技术、加强产品创新、组织社员学习、普及基本种植或金融知识,让社员切实享受到合作共赢的优惠。此外,合作社若想变强变大,必须加强对其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知道,并认识到合作社的好处。
(三)鼓励资金互助部多元化服务模式的探索
合作社内部的资金互助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为社员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资金互助这种“准银行”的操作模式,其业务种类主要为简单的存款和贷款业务。尤其是贷款业务主要以社员入股资金为担保金贷款。伴随着农户生产的需要,更多元化的担保模式、贷款产品、信托方式将会为资金互助部的发展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平顶山市社科联调研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0434。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141-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十三五规划再次将创新创业提上日程,党的十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可见创新创业对我国发展之重要性。高校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后备力量,培养高校学生的发展创新创业意识,促进高校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是整个民族的必修功课。然而高校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笔者将以经管和工科类专业为例,分析基于高校本科专业特征的创新创业模式,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面存在缺陷
目前,各大高校都响应十三五号召,陆续开展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数量不足以及信息不对称现象
据调查,常州市高校都有邀请名师来校做创新创业教育报告,各学院组织学生参观创新型企业,并且部分学校也开设了创业学、职业生涯规划之类的创新创业类课程。除这些平台之外,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平台寥寥无几,创新实验室等开放式平_设置较少。高校创新创业任务大都取决于学生自己的主动性。
除此之外,调查报告显示,学校不能完全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和兴趣所在,虽然多数高校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做出了很多尝试,例如建设创业者网络家园、举办高端企业家讲座、提供免费创业电子期刊等,但是由于宣传不到位,绝大多数学生不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二)专业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差异
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和具体的培养模式,以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以常州部分高校为例,经管类专业和工科类专业在课程培养和学科竞赛体系方面具有很大差异。
经管类专业注重社会实践,高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大多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宏观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课程占有极大比例,但是缺乏创新创业类课程。对于培养逻辑思维的数学类学科,相对于工科类专业,教师会放低难度要求,这对于培养经管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相对于经管类专业,工科类专业在理论和科研方面投入精力较多,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可能性也较大,因而在课程设计等培养模式方面,高校更注重培养工科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大学物理、计算机等学科为必修学科,却很少涉及经济管理类学科,其管理沟通能力和撰写论文的能力相对于经管类学生也是大大缺乏的。
(三)学科竞赛差异
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局限性必然会引起经管和工科类学生在参赛类型方面的差异。经管类学生大多参与ERP、商道和创业之星等与企业模拟运营操作有关的比赛,而对于数学建模、工业设计大赛等具有工科特征的比赛望而却步,工科专业类学生则与经管类学生恰恰相反。经管类学生大多重在“创业”。经管类学生由于较注重就业与实践、继续深造比例较少,因而在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挑战杯比赛时,多注重于培养创业能力,项目申请书主题普遍倾向于创业计划书。除此之外受专业能力限制,其科技基金项目也多倾向于调查报告类。工科类学生则大多重在“创新”。由于科学技术等专业知识丰富,工科学生多注重于“创新”并以实际科研成果为参赛作品。专业特征的差异引起学科竞赛的差异,这对于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创新创业能力是不利的,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决定了不同专业学生的创新方向和创新模式。
(四)导师团队缺陷
以常州高校为例,学校为部分优秀学员配备了相应的导师,有助于培养其学术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但另一方面,从配备模式出发,学员只能在学院内部跨专业选择导师,不能跨学院选择导师,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员跨专业跨学科培养自身的科研学术创新能力;从导师自身实践能力出发,绝大多数高校教师毕业后直接留校工作,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而且创新创业话题在近些年才被推向,多数导师在学生时代并未真正接触创新创业类训练项目,因此导师在指导学员参赛时仅从理论出发而缺乏一定的实践指导。在培养计划方面,导师大多仅起引导作用,导师在做项目和发论文时一般只会交给学生非技术性任务,学生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接触到核心内容。大多学生能否真正培养其创新能力则取决于自身兴趣和努力。
(五)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呈现出波动性、功利化倾向
创新创业平台、课程体系、竞赛体系和导师团队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已经大打折扣。除了学校制度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培养对象,高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目的性也值得商讨。
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学生抱着为参评奖学金、获得荣誉或保研加分等提高自身就业或升学竞争力的目的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只有少数学生是为了通过参加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水平,而希望通过比赛获得对自己的创新创业方案支持的学生人数更是微乎其微。缺乏兴趣、目的性强和功利化趋势使得学生难以深入创新并发挥潜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比赛和训练项目的效果,并且偏离了活动最初的目的。
二、对策与建议
基于不同专业特征所存在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差异等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组织管理
为大力响应国家创新创业号召,顺从社会创新创业趋势,学校方面应该在针对不同专业特征设计学生培养方案时,多考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以专业特征为标准降低其他类学科的难度。
(二)课程体系
从长远来看,在设计不同专业课程体系时,应鼓励学生在选修、辅修甚至修双学位的同时兼顾经管类专业和工科类专业的课程,主动为不同学院增添其他学院的相关专业课程,以弥补各专业自身的不足。学校应增加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将其列为必修课程,增加创新创业平台数量并保证其开放性,在一定的强制力下使更多学员接触创新创业、增强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其主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三)导师队伍
高校在为优秀学生选择导师时,应为同一学生配备不同学院的导师进行交叉培养;在学科竞赛和创业比赛方面增加创新创业方面的导师,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引导更多学生进入创新模式。
(四)项目拓展
学校应引进更多比赛项目,大力宣传、鼓励并培训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相关的创新能力竞赛。其次,学院应主动组合不同专业学生组建创新队伍,使其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真正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减弱功利化目的,真正为向社会输出相关人才做准备,实现学生、高校和社会的共赢。
三、结语
在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社会主流的时代,高校学生无疑是创新创业活动的新鲜血液,高校则是为社会制造和注入新鲜血液的心脏和血管。各大高校只有针对不同学院专业特征综合培养各专业各学科创新创业型人才,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实践结合、工科与经管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课程学习、创新实践、创业就业的内在关系,才能使营养的血液注入社会,为社会创新创业发展做出长远持久的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石伟和.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91-92.
[2] 陈帆,张鹏.工科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249-250.
[基金项目] 本文是河北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语言文字研究专项)成果,项目编号:YWZX201340。
【中图分类号】 H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243-2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充分体现了党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语言文字工作在我国“五位一体”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强调说:“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在教育领域,母语感情和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面临着下降的趋势,尤其是体育院校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缺失已成为普遍现象。因此,新形势下提高体育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迫在眉睫。
一、体育类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与师生访谈等方式对所在学校和几所兄弟院校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体育院校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口语表达方面。普通话是全民族口语交际的共同语,准确而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是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表现。体育院校大学生普通话过级率低,日常交谈很多人不使用普通话,语言粗俗化、暴力化现象普遍,不经意间会将国骂带在嘴边。口语表达能力差,苍白、无力,甚至词不达意。
(二)书面语言文字应用情况。从校园海报、普通书信到学生作业和毕业论文来看到处充斥着错别字、病句,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的现象比较普遍。另外,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差,思路零乱、文笔生涩,标点符号乱用等现象突出,连最常用的一些应用文如假条、申请书都写得格式不规范,错误百出。
(三)语文文字规范意识淡薄。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合语法规则的现象很普通,社会和网络流行语使用普遍,学生日常生活语言杂用现象严重,除了使用汉语外,还会将各种数字语言、字母、英文、符号与汉语夹杂使用,还自认是时尚语言,如果不用,就好像落伍了,不跟时代合拍了。
二、影响体育类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因素
(一)教育思想偏颇带来的负面效应。首先,英语热导致母语教育缺失。我国很多高校,不过英语四级,不给学位。更为严重的是,在求职应聘中,英语与计算机几乎成了找工作的两把利剑,导致很多大学生在大学前两年主要在学英语,而中国目前的大学校园内,大学语文等人文类课程的教育却处于一种缺失状态。很多高校根本不开设语文等母语课程。
其次,体育院校受专才教育思想影响等因素,不重视人文教育。体育院校大学生有很多从小从事体育,没有受过系统的基础教育,文化基础薄弱,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更令人堪忧。
(二)社会上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的负面影响。现在是信息社会,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多元的,社会上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对学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街头牌匾、广告,甚至指示牌错别字现象严重。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错别字,如街头标语,标识牌在营销活动中乱造诸如“衣衣不舍”、“秋水衣人”这样的词语。
网络语言的侵入使得大学生使用语言文字越来越随意。体育类大学生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抵抗网络不良影响的能力较差,对网络语言的盲目滥用,在学生中已形成气候。厦门大学教授李如龙认为,“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语言,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苗头”。先不论网络语言是否是污染,但网络语言的产生与滥用的确降低了大学生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水平。
报刊、广告、影视屏幕中语言不规范现象也屡见不鲜。每年央视春晚结束后,都会收到观众反映,主持人或演员读错了多少处,字幕出现了多少错别字等。即使中央电视台最具权威性的一些栏目也时有差错,据有关专家统计,2013年10月24日这一天,中国新闻、新闻30分、今日说法、海峡两岸等栏目就出现了11处错误,错误主要集中在字幕和主持人误读上。而电视剧中错字别字的出现率比电视节目更高。
(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在给学生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也对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产生不利影响。首先表现在:学生大部分业余时间泡在网上,与同学交流变少,甚至导致部分学生与人面对面交际产生障碍;另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悄然而至,当键盘输入替代汉字书写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导致提笔忘字现象严重。最后网络信息量大,查阅资料方面,很多学生贪图便捷,不去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导致书面表达能力下降。
三、加强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培育民族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助力
加强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首先有利于母语的繁荣,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软实力。
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我认为对祖国语言的理解、欣赏、热爱,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洪堡特也提出了类似看法: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语言即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即民族语言,两者的统一程度超过了任何人的想象。
近代著名学者龚自珍曾经说过:“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古史钩沉论二》),语言文字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还是文化的基础、民族的象征,最能体现文化软实力。在18世纪中叶,英国政府把掌握英语知识看作是教化属地内有色人种最重要的方式,对英属殖民地普遍实行种族隔离的教育政策。日本和东北期间,也曾强行推行日语教育。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因此我们要增强文字自信,对汉字、汉语抱有敬畏之心。
其次,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可以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语言文字是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历史使命。实现“中国梦”,先从热爱母语,规范使用汉字做起。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他们的语言文字水平直接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倡导大学生“用普通话讲述中国梦,用规范字书写中国梦”,共同构筑语言文字中国梦。
(二)有利于提高体育类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及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首先,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决定了其应用能力的高低关系到职业能力的高低,一个人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强弱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成败得失。尤其是体育类大学生,因为大多文化基础薄弱,如果能拥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无疑会增强就业竞争力。
另外语言文字能力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和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文字是思想的延伸,“母语教学要培养负责的公民,帮助学生形成国家观念,具备应有的道德价值观;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语言文字与人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
四、提高体育类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途径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首先是教育部门与高校领导要更新观念,明确语言文字的重要作用,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为大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提供便捷条件。
其次,高校教师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语言文字水平,在语言文字应用上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体育院校的一些教师由于教育、环境等因素影响,语言文字不太规范现象比较严重,教师要能够采用普通话教学,板书规范,并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最后,体育大学生应转变轻视语言文字的观念,在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主体性作用。牢记“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就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二)科学设置母语类课程,构建语言文字能力培养体系。若想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完善教育内容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主要包含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围绕此目标,开设诸如《大学语文》、《普通话》、《演讲与口才》、《常用应用文写作》、《基础写作》、《书法》等母语类课程。在课堂上要求教师传播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汉语语言文字之美的感悟,同时加强对母语思想情操的教育,从根本上提升人们对母语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母语的热情。
(三)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搭造语言培养实践平台。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内是难以实现的,毕竟课时有限,母语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在课堂之外,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要重视宣传橱窗、条幅、校园网、校广播台等校园环境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学生生活在其中,耳濡目染,就会自觉地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同时要积极搭建语言实践平台,通过组织书法比赛、汉字书写大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并通过组建与语言文字相关的社团、协会来激发学生爱母语、说母语、用母语的热情,不但能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还能净化校园语言环境,丰富校园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四)阅读经典,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信息社会中,电视与网络的普及使大学生所受诱惑增多,大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大大减少,尤其是体育大学生,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很多学生没有阅读习惯,课余时间用于读书的时间很少,即使阅读也多限于武侠、言情等,呈现出严重的娱乐化倾向。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意思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基础,就没有写和说的“收获”。
要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一个重要途径是引导他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名著。首先,阅读经典,可以从语言大师的作品中扩大词汇量,领悟语言应用技巧,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其次,可以通过经典阅读学习中国优秀文化,激发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怀,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语言文字不仅是个人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更是加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体育类大学生语言文字基础薄弱,更要将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这样才能培养出文武兼备、德高技精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融入教育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做大做强语言文字工作――访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J].语文建设,2010,(9):4-6.
[2]李斌.调查显示大学语文教育仍在低谷[N].中国青年报,2010 -10-21(7).
[3]查本恩,韩师斯.专家认为:网络语言流行对汉语造成负面影响[EB/OL].新华网,http:///newscenter/2004-12/19/content_2353668.htm.
[4]李行健.吕淑湘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
[5]盖晓明.汉语言文字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2005,(12):107.
[6]胡丽青.提升语言文字能力增强文化软实力[N].太原日报,2013 -11-8(010).
[7]杨海明,毛宇.世界母语教育发展趋势与重庆母语教育现状的考察和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5):71-72.
[8]王蒙.为了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EB/OL].人民网,http://.2004-09-20.
中图分类号 G6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329-04
Abstract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top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Cultivating the innovative postgraduates i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that the time entrust the postgraduate supervisors.The paper emphasized the influence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analyzed the status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at home and abroad,and put forward the train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innovation ability;training quality;horticultural field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应运而生,逐渐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养我国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
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制度开始实行的时间是1991年。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社会对高学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截至2008年,我国已经有19种专业硕士学位,已有86.5万人接受了专业学位教育[1]。我国教育部于2010年开始对研究生结构做了较大的调整,全日制专业硕士招收比例逐年增长,并预计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和全日制学术型硕士之间的比例调整为7∶3,这种变化使得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类型区分更加凸显[2]。
同志曾经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建设创新型国家,高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生群体的科研能力在高校中最具潜力和活力,在未来建设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
然而,尽管我国大部分高校都认识到了改善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基于这一考虑,本研究试图从研究生创新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入手,分析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建设性的参考培养方法,以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 国内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创新能力的研究早期多集中在心理学的领域。创新能力最早于1869年被英国学者弗朗西斯・高尔顿在《遗传的天才》中提出,其被表述为与普通能力不同的特殊能力,这为以后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打下了基础。
美国哈佛大学早在1945年发表的哈佛“红皮书”――《自由社会中的一般教育》中提出了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日本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日本教育的目标。国外教育界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研究生培养模式上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国外研究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4种培养模式:①学徒式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为德国。②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该模式的代表是美国。③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采取这种培养模式的国家主要是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④教学式研究生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形成时间是二战后,主要代表国家是美国。二是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上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主体的不同,将高效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分为3种:①以市场为主导的评价方式,采用这种评价方式的最典型的代表国家为美国。②以高校内部为主导的评价方式,采用这种评价方式的国家最典型的代表为英国。③以政府为主导的评价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最典型的国家为法国。三是从教育特色上分析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同国家的研究生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侧重各不相同。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非常多的科研机会,使学生投入到科研活动中,在毕业时,已经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在培养的过程中,把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这种培养方式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在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从而指导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具体研究。以德国为代表的国家,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以导师制为主要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导师为学生提供参加科研和作为助教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到知识。
1.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开始的时间较晚,但是从一开始,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就非常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国内学者对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消除创新能力的障碍研究。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保守、谦逊、礼让等特点,教育过程中也倾向于向学生传递这种思想,但这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适应,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这些因素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打破高校的人事制度对教学的束缚作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同时,还要对传统的教育环境和理念进行改革,使之适应现代的教学需求,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4-5]。
二是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起步较晚,可以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已有的经验,吸收各种教学方法和培养方式的长处,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创造力[6]。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合理设置学科[7],及时进行教学质量评估,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8]。
三是改革课程设置,提高创新能力。要开设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课程,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9]。通过课程设置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以教师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改变为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气氛活跃的教学方式[10]。对当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对导致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教师素质和创新观念,培养创新人才[11]。要建立合理的机制,对教师的选拔评价做出正确评估,从而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导师应有的作用[12]。
四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践与探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因此只有将产学研结合起来,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离不开环境的有效激励[13-14]。通过设立研究生培训基金,鼓励研究生参加研究兴趣小组,采用灵活的注册学习方式等途径来达到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同时加强科研论文和实践环节创新[15-16]。
五是从学术活动角度探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校培养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学校要积极营造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研究生创新潜力的激发与学科环境、人文环境、制度环境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在一个学科综合的环境中,学科之间会形成一种生态环境,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深厚而宽广的基础条件[17-18]。开展学术活动、构建具有时代性的高校学术交流平台、强化重点实验室建设并分析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19-22],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2 园艺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有更大的需求,有更迫切的愿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相关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园艺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园艺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园艺产业快速发展,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我们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基本需求,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求,提出以下培养方法。
2.1 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需要学校、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需要长期经营和积淀,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意义和组织方式,学校特出台了《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该规定指出,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是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增强研究生学术思想交流、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调动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活跃学术氛围,促进学术创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来有效提高学术氛围。
在园艺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我们以园艺学科为依托,采用举办专题讲座,聘请专家做学术报告、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等方式,开阔了研究生学术视野,学习先进理念和研究方法,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学校、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论坛。为开拓我校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加强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强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并提高撰写科研论文的水平,研究生处特开设“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校首期论坛由动物科技学院承办,主题为“健康与安全――人与动物共同的企盼”。动物科技学院倪洪波副教授、在读研究生臧琳分别做题为《主要共患病危害与公共卫生》《腺病毒介导HSP70对大鼠肝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学术报告。倪洪波老师的报告包括“什么是共患病与公共卫生”“共患病的危害”“几种重要的共患病”“共患病防控与公共卫生”等4个方面,使听众对这些疾病的基础知识和防控策略有了深入的了解;臧琳同学就有关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氧化应激与冷应激的关系等自己在研究生期间开展的部分研究工作进行介绍并开展交流。副校长于立河在首届论坛讲话中对研究生学术论坛的举办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论坛学术报告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兴趣爱好、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学校学术氛围有重要意义,希望各学院与研究生处紧密配合,把研究生论坛长期、高效、高质量地开展下去,希望博士、硕士导师能够多来论坛作报告,与在校研究生交流学术,把研究生学术论坛办好。以此为契机,研究生处陆续邀请了秦智伟校长做了“黄瓜育种的理论与实践(1991―2013)”的学术报告;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工程技术信息中心副主任王应宽博士做了“如果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的科技论文”的学术报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翁益群博士做了“Molecular Breeding in Cucumber-where are we now?”的学术报告;哈尔滨医科大学李霞教授做了“学科发展与培养研究生的体会”等学术报告。学院和园艺学科在学校相关精神指导下,也陆续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韩成贵教授来学院做了题为“侵染我国瓜类和十字花科作物马铃薯卷叶病毒属病毒的研究”的学术报告,日本千叶大学作物栽培方面知名学者、E田昭弘教授做了题为“Improvement of crop yield in a changing climate”的学术报告,南京农业大学侯喜林教授做了题为“园艺学科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东北农业大学向文胜教授做了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及申请书的撰写体会”等。通过学校、学院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学术报告活动,开阔了研究生的科研视角,培养和提高了研究生科研论文撰写水平,增加了学校和学院的学术氛围。
2.2 完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课程教学内容应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目标,明确任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任务:一是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二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侧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授课教师在研究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特制定了《关于研究生任课教师的若干规定》。该规定包括3个方面内容:一是研究生课程的主讲教师一般应由学院从教学、科研经验较丰富的教授、副教授或具备相当职称的人员中聘任;二是研究生课程考试的命题都应以考核其独立思考和专研问题的能力为主,考试命题的难度和广度都要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三是任课教师应严格按照培养方案编写教学大纲,并严格按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和考试。任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倡组织专题性的课堂研讨和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并不断探索适应研究生的教学方法。积极编写适用于研究生的高质量、高水平的专著或参考教材。
研究生课堂教学应突出引导式、讨论式、参与式和案例教学的应用,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有机会向其他同学学习,充分调动了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创新思想的激发。加大学科前沿知识在专业课中的分量,将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及时反映到教学中来。研究生在学习前沿学者思想的同时,可以尝试寻找新的创新点。
2.3 开展研究生科研实践训练
科研实践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和科研训练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使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切实有效地对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过程实施全过程管理,确保专业实践的质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特制定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管理暂行规定》。
加强研究生科研实践训练,提高其实践能力,主要通过以下渠道:一是引导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科研机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并不是纸上空谈,要有足够的科研实践锻炼。导师的科研项目可以吸纳研究生参与进来。研究生对科研项目的参与应该是深层次的,而不应该只是做些机械性的工作。因此,在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导师应鼓励研究生提出创新的想法,并就此展开研究。二是在导师引领下,鼓励研究生参加各项科技服务活动。由于园艺领域多位研究生导师均在大庆市各区、各县各镇挂职棚室指导专家或县、农业副镇长,经常到生产一线从事科技服务工作,鼓励研究生与导师一起深入生产一线,增强研究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其专业知识,拓宽其专业领域,培养其创新能力。三是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专项基金,为研究生创新思想提供支撑。学校设立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计划》。该计划就是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而设立的。该项目在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创新优势和创新潜能、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级园艺领域专业硕士夏世龙同学就成功申请了校级研究生创新项目,不仅圆满完成项目内容,还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
2.4 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为更好地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教书育人的作用,全面提高研究生素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特制定了《研究生指导教师职责和要求》。研究生录取进入学校后,导师对其个人成长和科研水平的影响很大,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对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教书和育人是研究生导师的两大职责。研究生导师应在学术道德、科研道德方面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研究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献身科技事业的精神。研究生导师应指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国家、社会服务的思想,教育研究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严谨治学的学风和善于同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同时,学校及学院应对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严格把关,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导师终身制,对导师工作采取定期考核和定期聘任制度。同时,应采取激励措施引起导师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目前存在导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不重视,甚至是对研究生培养不重视的现象。导师从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得不到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我们不能苛求导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时间、精力无私奉献。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尤其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上的付出应受到与此相对应的激励。
2.5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在研究生培养中,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制度尤其是激励机制来鼓励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激励措施包括创新科研项目的资助政策和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完善设立。一是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的设立和管理。我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入实施我校“育人质量工程”,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特制定了《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用于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的申请和管理工作。科研创新项目是学校为支持在籍全日制研究生开展富有创新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支持应用研究而设立的研究项目。鼓励科研能力较强、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科研创新项目经费来源于学校拨款、社会资助等,可以提高研究生创新兴趣,提高其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开发其创作激情,加大其科研投入精力。二是全面推进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精神,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提高研究生生活待遇,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了《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在《农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中,要求研究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已有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著作、鉴定或验收的科研成果、取得科技成果奖励、申请到科研课题、获得专利、参加学术交流和专业技能竞赛、有学术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均设为国家奖学金评分标准之列,其中学业情况占20分、科研成果占45分、学术交流与技能竞赛占15分、社会实践及公益性活动占5分、综合表现则占15分。在《农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中,充分体现公平与激励相结合的奖助体系,以改善研究生学习、科研和生活条件为目标,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最高目标。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园艺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内容也将随时发生变更,但改革和创新的核心内容永远不变,即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园艺人才。
4 参考文献
[1] 李智.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2] 王玲,任启平. 我国硕士毕业生社会生存状态调查研究:对硕士教育的现实性反思[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3] 张应春,丁毅强,曾文曲.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因素及对策[J].高教探索,2000(2):63-65.
[4] 钱存阳.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高教探索,2002(1):52-53,87.
[5] 张优智,李治.阻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87-90.
[6] 赵群.浅析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4):70-74.
[7] 马燕.浅析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知识经济,2011(7):168.
[8] 王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江苏教育,2004(6):124-125,128.
[9] 温静,李恩,陈志权.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创新能力培养[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4):134-136.
[10] 杨春梅,席巧娟.课程与教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119-121.
[11] 戴绯,张世贤.导师具有创新观念,才能培养创新人才[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20(6):89-90.
[12] 朱小军,时章明,周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导师指导因素探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246-248.
[13] 姜友芬,吴宏翔,熊庆年,等.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因素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5,3(6):51-54.
[14] 谭迎新,胡双启,曹雄,等.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10):87-89.
[15] 程仕平,张红.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建设适宜环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0):1279-1280.
[16] 王兰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3(2):61-62.
[17] 陈洪根,薛静.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团队特性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7):26-27.
[18] 王得忠,胡荣.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因素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22-26.
[19] 辛英.学术活动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17(3):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