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微生物实验室

微生物实验室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11 13:15: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微生物实验室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微生物实验室

篇1

微生物实验室纯培养在生物技术中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实验,课题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实验难度很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验中的许多工作,包括仪器使用、菌液稀释、菌株移植、接种等,都要在无菌的或不被污染的条件下进行,才能保证做到纯粹培养成功,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本课题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确立

依据课程内容要求,确立本课题教学目标见表1。

表1

二、教学实施设计

1.制订实验计划

依据课程内容要求,确立本课题教学安排见表2。

表2

2.纯化大肠杆菌的原理

微生物的纯培养,选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操作,经培养后可分离得到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即菌落。

3.准备实验材料

本课题所用材料、仪器及药品见表3。

表3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 配制系列稀释菌液

实验仪器和设备 培养皿、试管、酒精灯、试管架、移液管、胶头滴管、接种环、涂布器、恒温箱、无脂棉、玻璃棒、消毒棉球、超净工作台 培养皿、试管、移液管、接种环、涂布器等灭菌(已灭菌备用)

实验药品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200ml、无菌水150ml 提前配制(灭菌备用)

4.实验操作

(1)指导实验操作。本课题实验可按照下面实验流程进行操作:

超净工作台倒平板、接种培养箱纯化培养。

(2)接种法。一般是无菌培养基在水浴锅加热融化后冷却至50℃左右倒平板。操作必须始终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每皿倒入15ml左右并且不要将皿盖完全打开,冷却后的平板要倒置。

平板划线法(图1):即用接种环将菌体沾在平板培养基上。微生物细胞随画线次数的增多而减少,将微生物单个地分离,并最终形成标准的菌落。在画线操作时应注意:一是用接种环取菌种之前、每次画线之前和画线结束都要进行灼烧灭菌,灼烧后要在酒精灯附近冷却后再操作;二是画线时不要划破培养基,如果采用分段画线法操作从第二次操作应总在上一次画线末端开始,首尾区不能相连;三是操作必须始终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稀释涂布平板法(图2):即先将菌液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梯度为(如10-1,10-2,10-3)稀释液,用无菌玻璃涂棒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平板上。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在涂布操作时应注意:一是配制系列梯度稀释液必须用无菌水配制;二是配制系列梯度稀释液和转移菌液以及涂布过程等必须都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3)培养操作。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空白)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18~24h后,观察并记录。这期间安排学生代表或实验小组长进行定期观察,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让其他学生观察到自己的实验成果。

篇2

2实验教学准备工作几项准则

2.1严格进行每个实验项目的预实验

预备实验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其目的是:检验实验技术方法及操作规程是否准确无误,所用溶液、试剂和药品是否合格;进一步确定实验所需时间,探索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实验难易程度确定评分标准等[6]。另外,制片及染色技术实验,特别是微生物的生长与培养实验,常常出现许多意外现象或不理想的实验结果。诸如,某种溶液和试剂失效,或某种微生物生长不好等等。因此,每个实验项目都应当提前预做一次,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无误,以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2.2认真做好实验教学前期准备工作

实验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除严格进行预实验外,尚需认真检查显微镜和仪器设备、玻璃器皿及溶液、试剂等,以及实验桌凳的完好状态。2.2.1显微镜的检查要点实验课前认真检查:普通光学显微镜机械部分的镜臂、物镜转换器、载物台、标本夹、粗细调节器,以及光学系统的目镜、物镜和聚光镜的完好情况,尤其是要仔细检查调节器的灵敏度和油镜的清晰度。2.2.2实验用仪器设备完整性的检查实验课前应当认真检查仪器设备的完整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最忌讳出现缺东少西,以及仪器设备和物品质量不合要求的现象[7]。每堂实验课所需的所有物品,都应当备足有余,所用仪器设备都要保持运转良好。实验用仪器及物品完整性检查工作是相当繁琐的,工作量也很大。举例说明,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前3个实验项目,即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革兰氏染色法、细菌运动性及其荚膜观察、酵母菌的死活鉴别,以及放线菌、霉菌制片与细菌计数,所用的滴瓶总计200多个,需要逐个地进行严格检查:胶头是否漏气,瓶中的试剂是否失效、够用,滴芯是否能顺利地取出(发现沉淀和结晶应及时清洗),标签变色严重的还要及时更换。其他仪器设备及实验桌凳的完好状态也都应当进行认真检查,如逐一检查每个实验凳脚是否松动,并及时拧紧等。2.2.3玻璃器皿一定要洗刷干净微生物实验教学所用的玻璃器皿数量很大,如试管、培养皿和三角烧瓶及载玻片等数以千计。用来盛装微生物培养基的大量试管、培养皿和三角烧瓶,有一丁点不干净就会生长霉菌;有的如载玻片上黏附了香柏油,洗刷难度很大。所以,玻璃器皿的洗刷工作是十分重要而艰巨的。玻璃器皿的全部洗刷工作都是教师与同学们共同完成的。洗刷后的检查工作采用对着阳光以流水冲洗的方式进行,确保每一个玻璃器皿干净明亮。其具体安排程序如下:玻璃器皿经学生洗刷后,再由同学进行检查,最后由教师抽样检查。这样,不仅保证了玻璃器皿的干净度,还培养了学生掌握高精度清洗器皿的基本技能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3重视并完善解决实验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对于在微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原因,并及时想办法解决。在出现的问题中,有些是属于实验内容及其技术方法问题,但常常碰到的是一些由于学生缺少应有的素质或经验所造成的,都应该及时分析并适当解决之。诸如,有的显微镜粗锣旋缝隙里有许多油渍,究其原因是由于同学们的手不够清洁所造成的;为此,便要求学生在使用显微镜之前,一定要洗手。再如,个别同学有时将实验用的标本片丢落在载物台上,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便要求学生每次实验结束后一定要清点一下标本片的数量。第三,当发现个别学生把台微尺扔到放有载玻片的锅里,为此便不再将其摆放到学生的座位上,而是现场把台微尺发放给每一组同学,并讲明其价格昂贵,应当细心使用,轻拿轻放,课后由课代表统一交给老师核查。第四,有的学生把双层瓶(重层瓶)的玻璃帽和装有结晶紫的滴蕊拧碎,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出现,每次上课前都要把其逐一擦拭,并检查每一个滴瓶的滴蕊是否松动。

篇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277-02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为了适应新世纪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高校建立了以团队为主的科技创新模式,成立了多个独立于本科教学实验的科研实验室。微生物学是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微生物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成为高新生物技术的理论和技术基石。许多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等作为研究的模式生物和分子生物学重要的载体宿主,已经成为各个实验室常规培养的微生物,因此许多高校都成立了微生物科研团队和科研实验室。大量的老师,科研人员、研究生和参加大学生创新立项的本科生长期在一个实验室里面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然而,科研实验室中存在很多危害人身安全和实验室安全的隐患,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教学实验室由于实验本身安全性高,实验流程固定,安全防护措施完善等原因,因此发生安全事故低,教学实验室发生事故造成学生伤亡的事件鲜有报道。与本科教学实验室不同,科研实验室往往具有下面几个特点:空间有限,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种类多数量大,人员多且相对固定,人员在实验室活动时间长。科研实验室的目的是为了科技创新,因此往往实验种类多,试验新颖,实验本身的危险系数高。由于许多新实验的步骤和方法来自于文献,文献中缺乏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的描述,造成了实验操作人员对于实验安全本身危险性估计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待在相对固定的一个空间,对周围环境熟悉,造成安全意识逐渐减弱;长期以来实验室注重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忽视对实验室安全的教育问题,也是造成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多起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大多都是来自科研实验室:2009年德国女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被含有埃博拉病毒的注射器刺到,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2013年04月30日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爆炸造成1死3伤;2015年4月5日中国矿业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燃,造成成1死4伤;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1名博士后死亡。这些事故大多都是科研实验室管理不规范造成的,因此微生物科研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十分重要。

一、微生物科研实验室现状

微生物科研实验室不仅是科技创新平台,还是本科生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立项的场所。研究生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中:做实验、看文献、休息、组会讨论等。随着开放课题、大学生创新立项使大量本科生进入实验室,造成大量人员在有限空间内流动,这些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人员复杂,人数众多是微生物实验室安全问题管理的重点。

科学研究是科研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实验室往往重点关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实验室安全教育。大多数科研实验室并没有对新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过系统、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学生对于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缺乏了解,对于实验中可能会发生的事故缺乏应对的措施,极易将实验中的小事故演变成大灾难。

二、微生物科研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应对措施

1.实验室水、火、电等的安全。

安全隐患:实验室水、火、电等的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的重点,也是容易忽视和事故常发的环节。在微生物学实验室经常用到高压灭菌锅、酒精灯、电烘箱等仪器,实验室中还有大量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及各种压缩气体,如果设备和试剂摆放不当或使用不合理,极易造成危险事故。实验室中电器设备较多,有些设备如通风橱、摇床、培养箱、烘箱等摆放密集并且常年处于运转状态,实验室常常出现插排数量大,摆放乱的情况,长期使用容易造成线路老化,产生漏电现象或者自燃造成火灾。

应对措施:节约用水,经常检查上下水是否完好;需要使用明火或者易燃易爆品的实验要在专门的房间进行实验,易燃易爆品需要单独存放,注意通风和温度;固定仪器的位置,请专业技术人员将涉及的电路进行合理设计和布排,大功率设备使用专线,减少插排的使用。安装防漏电装置,需要对设备和电路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2.实验试剂和药品的安全。

安全隐患:高校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强酸、强碱、有机溶剂、核酸染料等有毒有害药品,这些药品大多都无色无味,且具有极高的毒性和社会危害性,如果未按照规定使用,不仅会给操作者带来极大的危害,还会造成实验室环境的污染,严重威胁实验室师生安全。强酸强碱等腐蚀性药品,可能会腐蚀操作者的衣服和皮肤;有些试剂易挥发,通过呼吸系统吸入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核酸染料等致畸致突变类药品,这类药品无色无味、剂量小,不易察觉但危害大,应设置专门操作区域,禁止在非操作区域内进行相关实验;无菌操作中常用到无水乙醇进行消毒灭菌,极易引起燃烧,造成烧伤。

应对措施:规范实验室试剂的存放,将药品和试剂集中存放,并对其进行编号统计,便于查找和保存。对于有毒试剂实行专人保管,严格使用登记使用制度。有条件的实验室应当将药品集中存放在单独的房间内;试验操作过程戴手套戴口罩,对于挥发性试验需要在通风厨中进行;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需分类后进行收集分离处理,不能随意乱扔乱倒。

3.生物安全。

安全隐患:微生物学实验室研究的对象是微生物,肉眼不可见但是对人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有些微生物是条件致病菌,在免疫力低、有开放性伤口的情况下容易感染从而加重病情;带有抗性标记的生物材料或者其他有害材料如果不经处理就丢弃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应对措施:实验室需指定专门人员实验室菌株管理和保藏工作,严格菌种使用登记制度。菌株是微生物实验室最宝贵的资源,应该规范菌株保藏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微生物的菌株保藏方法,并且养成菌株保藏的习惯。定期地对菌株进行保藏,并在每个同学毕业时做好菌株的交接工作。对于实验过程中使用过的任何生物材料在丢弃之前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4.大型仪器使用安全。

安全隐患:随着实验室的发展,科研实验室引进了许多分子生物学、蛋白表达纯化、高压液相色谱等先进实验仪器,这些大型仪器是实验室宝贵的资源和资产,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直接反映实验室的工作效率。这些大型仪器如果操作不当,不仅可能危害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会造成仪器的损坏,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室大型仪器的安全包含两个层次:人员的安全和仪器的安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大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会使用大量挥发性有机溶剂。高速离心机、电转仪等仪器,如果不按照操作流程操作可能会对实验人员的身体造成损伤。

应对措施:大型仪器的管理应实行专人负责制,每个人负责三到四台仪器。在使用前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通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机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定期对仪器进行清洗保养和维护,以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

三、制定安全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1.生活区与实验区分开:将学生在实验室的生活用品跟实验用品分开,严禁在实验室喝水、吃东西。学生做实验必须穿实验服,并严禁将实验用品带入生活区。

2.实验区按照功能进行分区:灭菌区、无菌操作区、蛋白操作区和电泳区等。对每一部分可能涉及的有毒有害物品或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标注,贴在该区域醒目的位置,并在提醒标语旁设置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3.建立安全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人员值班,值班人员最后一个离开,负责检查实验室的水、电、火及门窗的安全,检查仪器是否关闭,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并做好。

4.加强教育:结合发生的案例,定期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在可能存在危险的区域标记危险警示;在实验室醒目位置悬挂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对可能出现的常见危险情况进行演练,加强对灭火器使用,提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学会割伤、烫伤的急救方法,在实验室设立专门的急救箱。

四、小结

实验室安全是微生物科研实验室进行研究的保障,也是长期以来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随着实验室人员和承担的科研项目越来越多,实验室仪器的种类和数量大量增加,使实验室的安全和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安全有序的实验环境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证。微生物科研实验室应该牢记始终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按照相关的生物安全标准和规范,建立并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微生物安全操作,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并结合本实验室本身的情况及时对实验室进行规范和调整,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温洪宇.普通微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及使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100-101.

[2]杨怡姝.大学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5):188-190.

[3]王岩.浅谈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9):301-304.

篇4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6-0064-02

现今社会,在社会热点中,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各类毒素引发的污染备受关注。因此,做好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对监控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就微生物实验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1 专业人员的素质

专业技术人员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应当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检验结果应当准确、可靠,因此加强检验人员质量管理教育和技术业务的培训显得及其必要。可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进修学习,促使检验人员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时掌握,培训工作应作为持久的、长效的专业技术人员提高素质的重要工作内容。将定期考核纳入实验室内部管理体系,作为检验员检验能力及标准熟练程度的一个验收程序。

2 仪器设备的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主要检验用设备有:生物安全柜、冰箱、培养箱、高压灭菌器、净化台、显微镜、蒸馏设备等。仪器设备应严格按照出厂提供的有关规定和方法正确使用,同时注意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制定相关质量管理文件,严格对照其中仪器设备管理程序的规定执行。

2.1 仪器的采购

购置仪器过程中,须对其技术指标、性能进行进行考察了解,并经过有效论证后方能采购。采购贵重、大型设备仪器时,供货方应对仪器进行安装、调试、核准。确认所有技术条件符合规定记录验收报结果后,即可交付使用,使用过程中须明确保管人。

2.2 仪器设备的建档备案

对仪器设备进行建档备案,建立仪器设备卡(应标明设备名称、编号、型号、生产厂名称、产地和价款、采购时间、启用时间、出厂编号等),归整使用说明书、 检定/校准证书、合格证和使用维护记录等至统一档案盒内管理保存。

2.3 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定期对强制性检定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检定的计量部门须具有相应的资历,仪器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仪器被移动过、维修过或使用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会造成一定影响,这时要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定期按仪器自校规程对不属于强检的仪器进行自校,据仪器情况贴"合格”“准用”或“停用”标签。

3 试剂、标准物质、质控物的质量控制

3.1 培养基的质控

(1)培养基的购置与保存。购置培养基时注意选择质量和信誉好的公司,要购买质量可靠、未过期、品质优良的培养基。

微生物实验室收到培养基后,实验室应有培养基的收货记录,记录详单应包括生产商家培养基的名称、接收日期、批号、有效期、包装及其完整性。培养基在使用前,应有专人对培养基经过验证合格,不同批次的培养基应做实验对照。培养基一般应贮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强光直射。有特别说明的培养基须严格按照厂商提供的要求进行贮存和使用。

(2)培养基的使用。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手册规定对培养基进行配制操作。记录配制量与操作者、日期,并于包装上标明使用期限,定期做质量检查,以保证其有效性。检验人员应熟练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技术,按照相应的压力和温度要求对实验用器材(培养皿、三角瓶、移液管等)及培养基等进行灭菌处理。含糖类培养基的灭菌应注意控制在允许温度范围内,以避免营养成分的丧失。培养基配制用水主要为蒸馏水、离子水或经处理后无干扰剂和抑制剂的水。配置用水的电阻率应300000Ω/cm(25℃的情况下)以上,重金属含量0.05mg/L以下。培养基溶解后,应注意调节培养基的pH值符合相应要求[2]。定期检查培养基的颜色和透明度,一旦发现异常,则舍弃不用。每批培养基均应做无菌试验和已知菌株对照试验,确保培养基的配制正确、消毒达到要求以及操作过程未受污染。如因原料保管不善而变质或过期的试剂应弃去。

3.2 试剂及血清制品的质量控制

(1)实验过程中,按照要求选用不同等级试剂。试剂须按照相关要求定期更换,部分试剂要求现用现配。配好各种试剂后,填写标签均注明试剂名称、配制日期、有效期、配制者及配置日期,并作好相关记录。为确保试剂的准确可靠性,定期应做试剂性能测试,具体间隔时间视试剂的稳定性和使用频率而定。如氧化酶试剂须每次使用前测试,靛基质试剂相对稳定可每周进行1次测试。每次配制好的染色液应当进行检测,常用染色液(如革兰染液)每周检测1次,不常用染色液在每次使用前[1]。为确保试剂稳定性,选用适当的贮存方法对试剂贮存。如:氧化酶试剂一般置于棕色瓶于4℃冰箱保存。

(2)酶、抗血清等生物制品具有生物活性,应该注意其有效期,过期则舍弃不用。按说明要求进行诊断血清的使用和保存,一般要求置于4℃冰箱贮存。在操作过程中要尽快取用,暴露室温过久则易造成其失效。操作前,尤其要注意这些生物制品的有效期和效价。一般第一次使用时,须用相应的标准菌株检查抗血清的有效性,常规工作中每月对其进行检测1次。如出现任何颜色的改变或混浊,即不能使用。

4 实验室环境控制

实验室的环境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实验室应当在室内光线,空气流通,设施布局等方面应符合要求,不能对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准确性造成干扰,同时还要起到对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和仪器一定的保护作用。微生物检验应在洁净区(包括超净工作台或洁净实验室)进行,洁净区应有明显标示。无菌室洁净程度要达到标准要求,每次使用前需要紫外线灯消毒45min以上,根据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定期对紫外线空气消毒效果进行测定。微生物实验室的空气质量、温湿度要每天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卫生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J].实用预防医学,2007,4(2):584.

[2]陈天寿.微生物培养基的制造与应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8~1431.

篇5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43-01

在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可变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评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比较结果和具体设定的目标之间的差距,保证结果的真实、可靠和可重复性,是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

实验室质量控制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室内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室间质量控制。

1微生物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

是根据本实验室实际情况设计的质量控制系统,仅用于对本实验室的工作进行质量监测和评价。包括对实验人员、实验步骤、仪器、设备、培养基、试剂、环境设施的监控。室内质量控制是检验结果精确可靠的核心和依据。

实验人员及培训:

1.1实验人员。由于微生物学检验是一种复杂的实验,从事微生物学检验的技术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教育,包括微生物学、基础医学等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化的实验技能培训,并通过专业技术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1]。除此之外,特别需要培养的是检验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1.2专业指导资料。现在是信息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技术更新非常快,要想把握检验技术发展的脉搏,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除了掌握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还必须大量阅读专业参考书,及时汲取新知识,更新方法。

1.3质控物的要求。

1.3.1标准菌(毒)株的来源。标准菌(毒)株必须来自权威机构或认可部门[2],如我国的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菌种保藏中心、美国菌种保藏中心(ATCC)、英国国家菌种保藏中心(NCTC)等。

1.3.2标准菌(毒)株的选择。应根据每项试验的性质的不同和对标准菌株的生物学性状的要求,选择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菌株。无论是定性试验还是定量试验,质量控制系统要有足够的灵敏度检测出试验中出现的误差,因此质量的监测点必须设在一个敏感的位置。这个敏感点,对定性试验,应在较弱阳性的范围内;对于定量试验,则应位于解释试验结果的决定性水平附近。

1.3.3标准菌(毒)株的管理。每个微生物实验室应建立健全严格的标准菌(毒)株的管理制度[3],包括标准菌(毒)株的保管制度、请领制度、使用制度、销毁制度等,并在文件中明确职责,严防标准(毒)菌株外泄。

1.4质量控制标准。

1.4.1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标准。通常以细菌能否在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或能否形成典型菌落来衡量。基础培养基要求细菌不仅能够生长,还必须发育良好并能使细菌充分表现出其典型的特征。选择培养基在原则上应使用预期最难生长的细菌菌种,并且应少量接种(如0.5McFarlang1∶10稀释接种0.001ml)。要求被抑制的菌种不生长或生长较弱,被选择生长的菌种生长良好。生化培养基,用作质量控制的菌种应包括该生化反应为阳性反应和阴性反应的细菌。

1.4.2试剂和染色液的质量控制标准。试剂和染色液必须注明配制或购入的日期;按试剂要求的贮存条件贮存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对稳定性较差的试剂,必须在试验的同时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试验。

1.4.3抗血清的质量控制标准。抗血清的来源必须可靠,并按制造商的使用说明使用与保存。在每次使用前应观察是否澄清透明,任何混浊与颜色改变,应视为杂菌污染,不应使用。

1.5仪器监控。

1.5.1高压灭菌器和干热灭菌器。新购买的灭菌器必须进行灭菌性能检测,以后定期(每月1次)检测。大容量灭菌器还应在不同部位放置化学指示卡以全面评价灭菌性能。灭菌效果监控使用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TCC7953、12980的培养液或菌片(含菌量为5×10 6/片)。

1.5.2培养箱、冰箱、水浴箱。在每日工作开始和结束时记录温度,定期检定和校正温度计,水浴箱需要定期加水,冰箱需定期除霜。

1.5.3二氧化碳培养箱。须每天检查箱内的CO2含量,可用淋病奈瑟氏菌或脑膜炎奈瑟氏菌等CO2依赖细菌进行生长试验。

1.5.4厌氧罐或厌氧箱。在罐中或厌氧箱内用美蓝或刃天青作为指示剂,无氧时均无色。罐中的催化剂钯颗粒须经常置160℃1.5h重新活化。

1.5.5生物安全柜。若需更换滤网,则须由专门技术人员进行,对紫外线必须每3个月检查1次消毒性能。

1.6环境设施的监控。环境设施(无菌间、超净工作台或层流洁净室)对卫生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影响较大,应定期监测其无菌效果,以保证其符合样品检测所需的环境要求。

2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保证

质量保证是实验室报告的质量得到保证的全过程,是指为达到既定的质量水准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在质量控制项目中设计的步骤不能只限于实验室的技术操作步骤,收集合适的样本,采取正确的保存方式,在规定时间内送往实验室等都将影响检测的质量。

3微生物实验室室间质量控制

是由实验室以外的组织或机构对其已达到的质量水准进行的评价。通过室间质量评价可以考察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检查和评估不同实验室操作的差异。

3.1盲点实验。考核组织者可不定期将标准菌株及模拟标本混合,送到受试实验室,进行未知样本的质量控制,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受控实验室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3.2实验室室间质量考核的作用。是对实验室检测水平的中和判断,发现实验室内质控难以发现的偏差和系统误差,有利于误差的纠正和消除,既提高了检验人员的操作水平,也增强了检验人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验室质量保证的重要工具。

4讨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应参与室内全面质量控制,并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质控物,对实验过程中影响检测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监督,以发现误差并及时改进,确保检测结果的精确性。此外,实验室还应定期参加实验室间的考核和能力验证活动,并了解本实验室在本地区或全国实验室中的技术地位,有利于实验室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一个常规实验室,应该尽可能参加范围更加广泛的室间质量控制评定活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的室间质量控制评价,还应增加对各参加考核的实验室进行常规性的检查,如质量控制的各种制度制定情况、执行情况,以及未知标本的盲点质量控制等内容,以使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更加科学和规范。

参考文献

篇6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医疗技术得到显著提高,院内感染监测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在院内领导的高度关心和重视下,院内感染监控工作从组织落实到制定严格管理制度,采取的措施具有多样化,在临床中展开必要的监测,从而使院内感染监测工作逐渐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医院是病患最集中的场所,各种各样的病患每天都聚集到医院等待治疗,因此,院内环境极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我院为此成立感染监测科和微生物检测实验室,以便适应全国各级医院对院内感染防控与监测工作的需求。文章对在院内感染监测中微生物实验室设立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报道如下。

1按照有关规定配合院内感染监测科做好感染预防与监控工作

微生物实验室在临床检验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引发院内感染的病原菌类型进行确定。按照《消毒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其它预防院内感染的实施策略,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条例,细菌检测制度等。对各科室感染条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被监测科中的医护人员定期进行讨论、交流,按照监测具体数据向各监测科提出科学意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委派专业人员配合院内感染检测工作,同时定期参加国家级院内感染培训,和院内感染科一起监督相关条款,并将所有规定落到实处。

2监测方法与内容

2.1监测方法 在院内各病房及有关科室中都配备一名专业感染监测控制人员,每月定期进行一次检查。同时在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中展开细菌监测工作,对院内消毒不合格的内容彻底清查,找到消毒不合格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不仅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出现,同时还能为院内感染监控提供可靠数据。倘若消毒不合要求,应立即重新消毒,一切合格后才能继续使用,防止院内产生交叉感染。提高重点科室环境与日常用品的感染监测工作,包括:胃镜科、口腔科、供应室、产房、检验科、外科等,以便传染源的及早发现。按照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监测结果,定期向院内感染科总结、汇报,通过分析感染病原菌,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为今后工作制定合理计划。

2.2监测内容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监测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环境监测,包括:医护人员的手、空气、高压灭菌装置、物品表面、医疗器械等物品的细菌量,避免医疗物品、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的手被病原菌污染后,传染给病患;②提高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测管理力度,对其质量严格把控;加强重点科室致病菌的监测,包括:金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属、化脓菌等;③一旦发现细菌异常或是产生流行趋势,应向有关科室及时通报,并向院内感染监测科汇报,采取相应措施,阻断病原菌传播途径,做好预防控制工作,保护易感染人群,努力为病患建立良好医疗环境,同时提升医护质量;④减少院内感染发病率,使用有效措施保护病患、医护人员以及社会民众的健康。

3提高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

在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中鉴定分离病原菌对抗感染治疗与细菌耐药性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将质量保证制度完善,应提高与临床治疗之间的配合。在使用美国临床检测试验(NCCLS)标准对药物敏感实验进行规范,药物敏感实验中使用的抗生素一定要实用、科学、经济、合理,提高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在院内感染监测工作中的职能,正确评价并解读实验结果,及时公布院内病原菌的耐药性,为抗生素的临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4将细菌耐药性的检测结果定期在院内公布,同时对细菌耐药性实施网络管理

熟练掌握美国临床检测试验(NCCLS)标准,这是判断抗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可靠性与准确性的重要内容。现阶段,选取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医生是按照经验选择的,但是经验选药也需要流行病资料和循征医学的支持,将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结果定期在院内公开,统计并分析重症监护病房等重要科室中常见病原菌的耐药与分布情况,对经验选取抗生素、提升重症感染性疾病救治成功率帮助很大。分区域并长时间建立耐药监测网,经过研究分析,很容易得出本区域耐药病菌发展趋势和抗生药物的耐药性,有助于制定本区域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同时对经验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结论

目前,我国临床治疗中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建立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和我国院内病原菌以及感染性疾病的耐药性存在严重不相适应的现状;并且,临床治疗有关部门以及检验科有关人员对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日常运作、软件与硬件建设缺少重视度。在各种不利条件下,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应积极帮助临床做好院内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诊断工作,并将其当作最主要目标执行。这样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才能更好的发展,为院内感染性疾病的监测、预防、治疗、控制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任军.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在院内感染监测中的重要作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12(09):134-135.

[2]周景春.重视微生物检监测促进医院感染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3(01):219-221.

篇7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引起各国政府、公众的重视。尤其近年来,随着瘦肉精、三聚氰胺、毒胶囊、皮革奶等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曝光1,食品安全问题更成为社会各层面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问题中,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仍是世界食品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2。微生物指标不仅可用于对终产品的卫生监督管理,而且也是食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等全过程卫生质量控制的监测手段3。为了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保证消费者饮食安全,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由传统的形态结构、血清试管凝聚试验等逐渐发展到近年来的分子水平检验,并向仪器化、自动化、标准化方向发展4。但由于影响食品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因素复杂多样,所以对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各个环节加以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是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

一、 样品采集与处理

1、 采样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样品的采集必须具有代表性。ICMSF制定的食品微生物学分析采样方法5,目前已在国内外被逐步推广采用。应严格遵循统计学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抽样方案。一般应采取完整未开封的样品,如是散装样品,采样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采样的用具,应预先经灭菌处理。样品的数量应满足检验、复验、备查的需要。每个样品要注明其详细信息。

2、 送样

有质量保证的样品是获得正确检验结果的基础。样品应尽快送到食品微生物检验室(

3、 收样和处理

样品送达实验室后,先判定样品是否已经变质和是否满足检验标准。瓶装检样处理时可用点燃的乙醇棉球烧灼瓶口灭菌,用石碳酸纱布盖好,再用灭菌开瓶器将盖启开。袋装样品应用75%乙醇棉球消毒袋口后进行检验。固态样品用均质器以无菌操作方法处理样品,调节均质器均质时间处理不同种类的样品。微生物培养时要准确记录温度、气体浓度等参数,使其严格符合检验程序要求6。原始记录应及时记载,原始记录格式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并具有可朔源性。

二、 实验人员素质与能力

实验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影响到最终的检验结果。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人员应:有合法的上岗资质;具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7;掌握微生物学的有关基础知识;掌握并正确理解国家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食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本企业的企业标准,熟悉标准化法的相关知识;熟悉计量学的基本知识、计量法令和法规及质量保证体系知识;熟悉食品的生产工艺;及时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

三、 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

1、 检验方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必须依据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检验方法进行8。对于检验标准的变化,一般都有约定成俗的经验性规定。但是如何控制实际工作中“灵活性”不至于变成“非法性”,需要检验人员自主识别。

2、 检验环境

微生物检验室是进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地方,应单独设置,操作区与办公区应分开,避免室间污染和实验室感染发生。无菌室要设有套间或缓冲间,最好设有推拉门,以防止空气振动荡。经过培养后的培养物,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排放、洗刷。对染菌物品及废物,应经过消毒灭菌后才可清洗或废弃,防止污染环境8。

3、 仪器和设备

微生物检验室应配备充足的检验工作需要的仪器、设备和器材。仪器设备计量器具使用前应经计量鉴定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仪器设备量具的量程、精确度等,要符合检测项目的相应要求;严格按操作规程要求使用,并做好运行检查及仪器维护。

4、 培养基和试剂

购置培养基和试剂时要求供应商提品质控证书。培养基和试剂使用前首先通过外观、批号、PH值、灭菌要求、选择性等进行初步评估,还要用阳性对照菌株做质控。按照培养基和试剂标签说明的贮藏条件保存。不同批号的培养基和试剂不要混合使用。受潮变质的干粉培养基坚决不能使用。自配的培养基要严格按照配制标准进行配制和保存,保存培养基配制记录。

5、 确证试验

做平行样,保证结果的可比性;设立空白对照,防止其它污染而导致的结果不准确;设计适当的质控频率,进行质控试验。将质控菌株与常规工作一起进行,不能为质控菌株设计单独操作程序,更不能专人专做。当质控标准菌株的内在敏感性发生改变时要更换新的菌种。

6、 检验报告

检测报告应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反应检验结果,可以运用统计学知识对误差进行处理,并参照一定的标准对食品微生物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系统性的评价。检验报告需经有资格的审核人员核查签字,并加盖印章后生效。

四、 参加盲样考核

积极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下发的盲样考核,即进行实验室间比对和中心质量管理办公室组织的人员比对验证实验。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正向高效率、高标准、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基因芯片技术及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与此同时,更加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必须伴随检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从而得出尽可能准确的检测结果,更好的为人类公共卫生、食品安全、营养健康与疾病预防等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Anon. “2012中国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实验室管理交流会”在苏州举办[J]. 中国计量,2012(6).

[2] 王云国,李怀燕.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及检测技术[J]. 粮油食品科技,2010,18(003):40-43.

[3] 赵丹宇.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指标设定上的国内外差异[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3,15(006):548-551.

[4] 林蕾,张炜.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学,2008(10):97-99.

[5] 李志勇,凌莉. 世界各国的乳品微生物检验[J]. 中国乳品工业,2005,33(002):37-40.

篇8

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主要包括:第一,医院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使用剂量、方法、时间等都达不到标准要求,长期这样下去,药量不足,血药浓度过低,虽然可以抑制体内病原菌的生长,但对于原本就存在于身体内的病原菌根本就不能彻底的将其清除。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的病原菌就会在人体内生长繁殖。第二,慢性消耗性疾病和癌症病人,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人体的某些部位的正常菌群就有可能导致病人自身感染。第三,在医院内很多仪器和内窥镜的使用,消毒不严格也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第四,血液透析时透析液不合格,消毒液的浓度控制不合格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医院感染。为此微生物实验室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一、正确鉴定医院感染中所涉及的微生物

微生物实验室对于医院感染控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作用:正确鉴定医院感染中所涉及的微生物。引起医院感染的微生物有以下几个特点:条件致病菌;耐药性;某些微生物能够在体外生长繁殖。为了能够很好的控制医院感染,就需要微生物实验室能够不断掌握更多的微生物理论知识和技术鉴定水平,正确的分离和鉴定在医院感染中所涉及的微生物,争取在分离过程中做到标准化,力求做到鉴定分型准确。微生物实验室在控制医院感染中要定时采集医院环境标本,如病房空气、医疗器械、消毒液、工作台面、手术室空气、处置室空气等,在采集病人标本时要尽量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后立即送检,不同标本的处理得当,这样才能提高阳性检出率,对于医院感染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

二、促进安全、和谐医院的构成

构建安全和谐医院从根本上来说是在新形势下保证医院得到更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对构建和谐医院的推动作用中,必须加强微生物实验室组织的建设力度,才能增强医院的和谐程度。因为和谐医院的构建离不开微生物实验室的帮助和推动,只有微生物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工作中做好标本采集、细菌鉴定、病原菌质控等各项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医院感染。另一方面,医院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同时也对医护人员的良好医德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教育作用。要求医护人员对待病人要持极端负责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工作中要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有关规定和制度,要增强无菌观念,在工作中端正自己的工作作风,坚持正确的立场。只有构建安全、和谐的医院制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稳定的发展,使医院在社会上具有良好的名誉和声誉,也才能从更大程度上推动医院的不断发展。

三、定期的反馈实验室资料,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

医院微生物实验室除了能够正确的鉴定病原菌,促进安全、和谐医院的构成,还定期的反馈微生物实验室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医院的感染控制管理。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该将实验室在标本采集和病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相关资料、信息等及时的送到医院感染控制科,并加强与临床科室间的联系,通过这种信息之间的监测,改进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并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另一方面,医院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医院控制感染管理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加强管理的作用。因为在工作中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微生物实验室人员,轻视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做事不负责;管理和检查工作开展的不彻底,未能及时的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将其消灭在萌芽中。加上种种方面的原因,一直是医院控制感染管理工作的一大障碍。因此,医院的微生物实验室对于规范职能,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各部门的严格划分,促使医护人员在自己的义务和权利范围内做好本职工作和行使职权方面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对医院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管理,促使全院医护人员都参与到医院感染控制的工作中来,定期召开医院各科室主任、护士长会议,对医院每个阶段的感染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通报,使临床科室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都能做到有的放矢。

综上所述,医院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医院中不仅能够分离、培养和鉴定院内的病原菌,同时还对促进安全、和谐医院的构成,定期的反馈实验室资料,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等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医院感染控制是一项长期、循序渐进、不容忽视的工作,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理论素质,推动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走向。

参考文献:

[1] 刘东,田志军. 呼吸内科病区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的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04)

[2] 王成玉,姜家莹,岳淑华,宋丽华,卢维.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可靠保证[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03)

[3] 闫庆萍,雷凤仙,孙文翠,冯路霞,陈俊芳. 医院感染病例调查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10)

篇9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Suggestions of Food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Practice Management

FAN Jinshan, LI Jing, CAO Qingguo

(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Jurong, Jiangsu 212400)

Abstract Food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of hygiene and safety in the protection of food particularly had a prominent role, so food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management must also be standard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nd quality control of food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this paper elaborated several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Key words food; food microbiology; management

在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已不再是仅仅满足于饱腹,而是越来越多的强调食品的营养与卫生,因此,食品卫生安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食品微生物检测就是食品安全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项目,是保证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要手段,其中食品微生物检测指标主要包括菌落总数、大肠杆菌、致病菌、霉菌和酵母菌这五项。近年来,我国卫生部每年接到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在两百起左右,其中大部分是由于致病菌引起的,因此食品微生物的危害是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另外,由于微生物所具有的生物学特征,食品很容易遭到微生物的污染,在很多食品加工环节中都很难控制,因此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尤为重要。本文就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谈谈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要求

1.1 食品微生物工作人员的要求

工作人员应具有一定资质的微生物学知识或相近专业的知识,能胜任工作所必需的设备操作和微生物检测技能(如无菌操作、菌落技术等),定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培训,进行相关继续教育计划(如网络视频培训)。

在操作之前,工作人员必须严格进行自身微生物的清洁,防止污染无菌室,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穿无菌工作服,戴帽子、口罩,同时做好手部消毒,禁止吸烟。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不要人员过多,保持一定的关注度,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1.2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卫生要求

实验室定期清扫制度,按照内容分工、区域包干的形式进行卫生大扫除,每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并定期做卫生大检查。有专人进行带有致病微生物的消毒灭菌工作,对实验中废弃的培养基和器具要进行严格高压蒸汽灭菌锅,做好清洗工作,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最后做好相应工作总结,相关领导做好定期检验,验收各项管理进程和执行情况。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应建立微生物实验室的灭蝇、除蟑螂和其他害虫的防治计划,室内安装灭蝇灯和紫外灯等,防止因有害昆虫而引起实验室内细菌、病毒向外传播的可能性。①

1.3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仪器管理要求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设备应配有温控设施(如培养箱、冰箱等)、测量器具(如电子天平、菌落计数器等)、定容设备(如移液管、微量移液器等)、灭菌设施(如高压蒸汽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等)、其他设备(如显微镜、离心机等)。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应明确挂墙,便于学习使用。设备应定期检验其运行参数,应达到规定的性能参数,并符合相关检查指标。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不能正常使用,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立即联系厂家维修。

所有设备都应做好设备信息登记(如设备名称、购置时间、型号、制作厂商等)、使用情况登记表,这样能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对于一些仪器设备在操作上有一些特殊注意的地方,可以注明相应的注意事项,便于操作和仪器的维护,如超净工作台旁边温馨提示“操作时请关闭紫外灯!”在显微镜上贴有“使用完油镜注意清洁我哦!”另外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应有受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在场作相应指导,以防出现故障和意外。对一些特殊的设备要做好定期检查,比如高压蒸汽灭菌锅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测试,超净工作台必须定期进行紫外线强度测试。

1.4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要求

管理人员作为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管理者,除了应该具备工作人员应有的素质外,还应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包括实验室的日常使用管理、实验室设备使用指导和定期维护、统筹食品微生物的检测工作安排、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

另外,管理人员应定期做好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同时做好技术更新,提高那些有关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前言技术的关注度。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只有定期做好自身知识储备工作,提高能力、经验等综合素质,做好继续受教育计划,建立良好的“技术支持体系”,这样才能科学、规范地做好食品微生物的管理工作,完善实验室的工作。

2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一套科学、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决定实食品微生物验室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和精确的重要因素。除了有常见的“实验室安全制度”、“学生行为规范守则”,还必须有明确的“工作人员操作守则”、“管理人员管理守则”等。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

第一,微生物检测室必需单独设立,避免污染,同时要按工作流程配有准备室、消毒室、缓冲室、无菌室、培养室、检测室等;第二,所有涉及到食品微生物检测的设备必须严格CIP体系进行彻底,器具也要用新洁尔灭等化学消毒液进行消毒;第三,无菌室作为检测工作的关键环节,必需做好卫生工作,保证无卫生死角、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安装紫外灯及空气过滤设备等;第四,进行微生物检测的工作人员必需通过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取得合法的上岗资质外,同时严格按照GB/T4789-2003进行微生物的检测工作,熟悉标准化法的相关知识;第五,在实验中所使用的试剂、培养基必需严格按照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进行配置,有利于食品微生物检测的规范化;②第六,做好菌种保藏工作,保管人员要求做到细心、严格、科学的保管,每种菌种要单独保存以防交叉污染,特定的菌种要特定保存,同时做好相应的使用记录、保存信息记录,定期进行菌种筛选、保养。

3 总结

随着中国在入WTO以后,国际食品贸易交流越发频繁,对食品卫生安全的要求越来严格,进、出口食品的卫生除了要求出口食品符合我国相关标准和规定,接受国家相关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监督和检验外,还必须符合进口国家对进口食品的标准,其中对食品微生物的检测也越来越苛刻,因此,如何进行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是一件尤为重要的课题。目前,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条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目前微生物实验室管理方面的问题,实验室的未来正朝着标准化、法制化、实用性和安全性轨道发展前行。在现代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而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对于其科学管理的水平是未来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重中之重。

篇10

我们对常用的仪器设备制定相关的作业指导书和检定校准计划,特别重视对新购仪器和那些容易漂移仪器的检定。制定仪器/设备清单,指定专人保管,每台仪器设备上均须贴有明显标识,其中资产标识包括编号、名称、型号、生产厂家;状态标识:仪器设备分别以送检、送校、自检、自校表示其所检定的状态。校验合格则贴有绿色合格证(计量编号、校验日期和下次校验日期),凡校验不合格、过期、需报修的设备仪器应贴有红色停用证。为了保证正确使用各类仪器,做好使用和维修、保养记录。维修后的设备/仪器重新检定并校准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做好完整的检查记录,方可使用。

为了做好常用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我们把实验室内使用频率高且需要监控的仪器设备初步分为三类:(一)培养箱(普通培养箱或CO2培养箱等)、干燥箱、高压灭菌锅、净化工作台、pH计、 冰箱,(低温冰箱或冷柜)温度计、紫外灯、显微镜、离心机、天平);(二)小计量容器;(三)微生物测定仪器、微生物鉴定仪器、空气采样器、酶标仪等。

1 温度计 实验室必须要有工作温度计和参照温度计,分别做好标识。工作温度计用于日常温度检查;参照温度计用于校正工作温度计。定期检查温度计的运行情况,一般半年一次。对温度计日常检查、校准检查和运行检查,都应做好相应的技术记录。

2 培养箱 根据培养物性质及温度要求,培养箱应分别设置(以用途和温度分)。培养箱的温差要求,一般显示值与实测值相差不大于±1℃,箱体内各点温差(内部的温度均衡性)以及温度波动同样不大于±1℃。温度监控方法:可将工作温度计置甘油中,放入待测箱体内,观察工作温度计的温度,最好每天监控1-2次,并做好记录。

3 高压灭菌锅 实验室常用生物指示菌法、化学变色纸片及高压灭菌锅温度计等方法对其灭菌效果进行监测。高压灭菌锅要由专人按作业指导书操作,并做好每一次的使用记录。日常工作记录应包含以下信息:高压灭菌的材料、开始时间、压力/温度、取出时间、高压灭菌胶带的颜色变化。在使用高压灭菌锅时,锅内放置物品不宜过多,而且单位体积内的内容物(每瓶内的培养基)不能太多。同时应注意内容物不同耐受温度。高压后物品总的暴露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5min。高压灭菌锅校准周期一般在半年。

4 干燥灭菌箱 日常工作记录中应包括以下信息:开始的时间、到达灭菌温度时的时间、取出的时间(或关闭时间)。干燥灭菌箱的温度校准;用参考温度计进行温度测试,温度要求与精确度:160±5 ℃或180 ±5 ℃。前者为灭菌2h,后者为30min。干燥灭菌箱校准时间一般为一年。

5 天平 要求放置在无振动、无气流影响的水平台面上,每次使用做好检查记录。天平作为计量仪器是列入国家强制检定范围的,一般1次/年进行检定。运行检查频率按运行计划或按产品(天平生产厂家)给出的标准重量单位进行对照。

6 pH计 使用前应用标准液进行校准。缓冲液使用有效期:PH4.00 有效期约1年; PH7.00 有效期约6个月;pH9.00 有效期约6个月。pH计要定期维护,电极外表要定期清洗,同时对电极敏感性进行检测及极性恢复。

7 超净工作台 要求洁净度为100级,空气沉降30min,细菌数<1个/皿。垂直流净化工作台,细菌数<0.49个/皿.。净化工作台运行检查频次应每月一次,主要是细菌沉降检测。净化工作台高效过滤膜一般为一年更换一次,并同时进行粒子与细菌沉降检测。

8 紫外灯 检测方法包括仪器测试法和生物测试法。前者是通过专用仪器检测紫外灯管发射的紫外光强度。国家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在距离照射1米处,要求强度为90。生物测试法就是采用一定的细菌培养物,经一定比例稀释,菌量控制在200-250个/0.5ml,涂布平板在紫外灯光下照射2min,同时设置普通光源的对照组,后置37℃培养48h,计算其杀灭率。要求杀灭率达99%。

9 酶标读数仪、洗板机 每天:核对滤光片波长,检查洗板机管道是否通畅,是否有漏液现象;每周:清洁仪器表面,保护光学零件不沾灰尘;每月:检查洗涤时各孔是否与相应的冲洗头对位良好,负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每年:检查、清洗滤光片,如果出现破裂或霉点则要更换。根据仪器内具有的校准程序或使用校准板,对滤光片的精密度进行校准并保留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随时进行处理,可根据使用情况更换必要的部件。酶标仪工作中常用阳性对照检测其功能的正常性。

10 移液器 定期(每年至少1次)校准,发现异常情况应随时进行校准。 标定方法包括有色溶液光谱分析法、称量校准法、同位素计数法以及使用配套校准盒等。 校准多道移液器时,必须保证每一个加样头都能够连续、准确地加样。移液器的精密度应在厂家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

11 冰箱和孵育箱 每天检查和记录冰箱温度,每个工作日检查记录孵育箱温度,并做好记录,使用经过计量部门校准合格的温度计测量冰箱和孵育箱的实际温度;根据不同规格冰箱和冻存样品性质对温度要求不同,调节相应的温度。放置要求4℃保存的试剂盒的冰箱温度应在2~8℃;用于培养的孵育箱温度误差应小于1℃;用于冷冻核酸和抗原检测的血浆、淋巴细胞和病毒上清适宜在-70℃冰箱,要求冰箱温度低于-65℃。

以上十一种仪器是我们日常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对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日常工作中做好仪器的运行情况和使用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这样就更能保证检测过程的顺利进行,最终保证我们的检测结果更科学更准确。

参考文献

[1] 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与管理基础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

[2]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119-01

微生物学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很强的实验性,而微生物实验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微生物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学实验作为生物的基础实验课,其实验的理论和方法对现代生物科学的每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现代生命科学、食品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想学生对生命科学基础知识以及生命科学的发展动态有个系统的理解,就必须做好微生物学的研究教学工作。微生物学的教学关键还是实验研究,然而一个实验室的设备先进与否,更是作为评定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体现。作为高等本科院校,高效的实验室管理以及合理的实验教学改革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尤为重要。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近些年我校对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对实验室的管理做出如下总结。

1 增强实验室管理力度,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都知道合理的管理章程可为提升教学成果,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动手及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实验室的所有程序是一个完整系统,必须从细节做起,才能达到服务于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目的。

1.1 强化实验室管理,更新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有条不紊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才能创造安全有序的实验环境,从而是实验正常进行。具体实施如下:安排特定人员管理实验室,且制定除院办公室有备用钥匙外,和实验管理人员配带1把,其他人一律不得携带,从而确保了实验室的设备安全。水灾、火灾的防控是实验室管理的基本。高校微生物实验室也建有“实验室安全制度”和“实验人员职责”等制度。便捷的常规管理不但缩减了工作量,而且还降低了工作难度,使效率在逐步提升中。我们要求学生使用试剂后及时放回原处,便于本组同学或下组同学使用。避免了学生使用后随处乱放、不能及时清理的坏习惯,使得每次实验都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这样不但确保实验能毫无差错地开展,而且加大了实验室管理的安全性。

1.2 加强仪器管理,确保实验正常进行

显微镜无疑是最常用的实验仪器,如果管理不当会大大影响实验的进程。因此,在使用前要向学生多次强调务必要安全使用,其他仪器的使用也会同样强调,效果非常明显。为了便于检修,我们将所有的实验仪器都进行了编号,并将各仪器配有使用登记本,要求使用者在使用后及时登记使用情况。然后将其挂在有相应编号的显微镜上,并将显微镜放入相应编号的储藏柜中,这样整个实验室显得特别整洁有序。学期结束前,我们对所有的显微镜实施彻底查看,将需要修理的进行统计,然后将结果提交到秘书办公室,使其能够即时得到修理,确保下学期实验时显微镜能够正常使用。

2 强化实验教学改革,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2.1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以往的生物教学实验检测过于看重实验报告上的最后结果,却疏忽了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实地动手能力。这种实验导致学生们觉得只要在最后填写的结论是对的就可以,根本不必实际操作,这种实验不仅失去的本身的意义,还大大地扼杀了学生参加实验的兴趣。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为此我们对实验核制度做了修改,将考核内容更改为从熟记实验报告―― 具体操作―― 真实做出实验报告。通过此次实验制度的完善相信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2.2 加强课堂整体连贯性

生物实验课是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课,为了使每个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在基础技能培训中,我们将实验步骤按顺序分为:基础实验、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实验、微生物数量的鉴定、细胞大小鉴定和微生物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培养基的制备及高压灭菌实验,该实验中制备的大量培养基可以供后续实验使用。通过整个过程,器皿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将深入学生大脑,以及是学生对实验基本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可在原理上更进一步理解每一步骤的含义,在操作上不断领会每个细节的注意事项,这样熟练整个操作过程,养成较好的实验操作习性,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垫下结实的基础。

2.3 让学生自主实施实验

为了锻炼学生实验的基本功,强化学生实验动手能力,需要对《微生物学》课程实验进行优化。验证性实验,学生只能学到很多底层的操作技能,却无法将所学内容与实践相联系起来。让学生领悟课堂上所学的实验技能,去进一步制定出新的方案,将不同的实验技能做到综合运用。这不光让学生掌握了实验理念,更巩固了实验技术,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积极自主操作技能。

传统理念中,实验前期准备都是由教师们进行,学生完全是被动学习知识,实验课时他们只需要按照实验步骤做下去即可。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学生都是自己着手准备实验,自己动手的学生不但巩固了实验课所学内容,他们的自主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进步,明显高于其他同学,保证了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学生参与准备不但减轻了实验老师的准备工作量,还使学生亲身体验了准备实验的烦琐和辛苦,为他们以后做其它方面的实验和毕业设计奠定了扎实的地基。

3 结语

总之,一节实验课成功的进行和良好的实验室管理是密不可分的。近几年,通过我们坚持不懈地强化实验室的管理与工作方法的改革,收效非常明显。学生不但对微生物学这门看似枯燥无味的学科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进一步调动了教师们对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只要不断强化自己,勇于创新,坚持将实验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消除学生的散漫气氛,实验教学的质量必定还逐渐得到升级,教学改革也将推向纵深。

参考文献